手机阅读

2023年邓稼先杰出人物事迹介绍(精选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20:06:51 页码:13
2023年邓稼先杰出人物事迹介绍(精选10篇)
2023-11-18 20:06:51    小编:ZTFB

如何克服拖延症,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增强文笔和修辞的运用。总结范文中的思路和结构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邓稼先杰出人物事迹介绍篇一

邓稼先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险要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

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后,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又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杰出人物事迹介绍篇二

每个人心里可能都会有一个自己从心底敬佩,崇敬的人,这个人是自己的榜样,是自己学习的目标。我的心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也是我国一个民族英雄,因为邓稼先始终奋斗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让我国在军事方面强大起来,再数十年后,他又为国家创造了氢弹,再次让我国在科学事业上再次飞跃邓稼先造原子弹和氢弹的时候,遇到了许多困难,许多技术上的困境,但他从不放弃,一直抱着坚定地信念坚持到底的研究科学技术,最好把国家的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记得平时做数学作业的时候,总是会遇到难题把我困住,所以我放弃了。现在想想,自己为什么这么轻易放弃地就被困难吓倒?当我想起邓稼先先生在造原子弹的时候遇到困难都没有轻言放弃,而我却让一道小小的数学题被吓到而放弃对比起来我是多么的渺小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向困难低头,只有少部分人抱着坚定的信念,坚持到底,直到胜利。

所以,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像邓稼先先生学习,学习他忘我工作,遇到困难,自己解决,从不轻易放弃的精神。把我们中国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邓稼先杰出人物事迹介绍篇三

今天,我学习了《“两弹元勋”邓稼先》这篇文章。1985年7月,邓稼先被诊断为癌症。三个月后,国庆节到了,邓稼先和警卫员悄悄离开了医院。他回忆了以前的事:在他取得博士学位的第九天,他就踏上了回国的路程。八年后,他用上了这些知识——研究核武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他又投入到氢弹的研究当中去。因为原子弹和氢弹大量的辐射,让他不幸得了癌症。

邓稼先这种献身祖国,献身科学事业,义无反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最近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成功对接,证明了我国的科技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实践证明,高科技的发展既增添了国家的竞争力,又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高科技的发展会给国家带来丰富的回报,带动相关产业跨越式发展。

我们坚信,一个坚守着千年梦想的民族一定也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的民族。科技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尖端科技力量的取得,只有依靠自身的力量获得。

虽然我现在正在上小学,但是我立志要成为一名科学家,长大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继承和发扬邓稼先为国奉献的精神。

邓稼先杰出人物事迹介绍篇四

钱学森:航空领域、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人物——,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他们经历相似,都是美国学成归国的科学家,都是两弹一星元勋,都是物理学家,但研究领域不同。

简单的说,邓稼先是“中国原子弹之父”,是核物理学家;钱学森是“中国火箭之父”,是航空领域、空气动力学的应用物理学家,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一个研究核弹,一个研究火箭。

邓稼先杰出人物事迹介绍篇五

英雄,一个伟大的字眼,它所描述的人,平凡、勇敢、爱国,他们有着远大抱负,他们朝着自己远大抱负一点一点去奋斗去努力。邓稼先,大家一定听说过,他制作出了原子弹和氢弹,他能成功,全是靠自己的心血积攒下来的。

有一次,他们制作的原子弹发射失败了,谁都不愿意承担责任,这时邓稼先挺身而出,承担了所有的责任,但必须有人去找核弹头,邓稼先想都没有想说:“我做的,我知道,你们去了也白受辐射”,要知道核辐射是十分恐怖的,很有可能置你于死地。邓稼先也知道,可是他丝毫没有畏惧。

他就这样去了,并很快找到了核弹头,并捧着核弹头回来了,这也为他死于核辐射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邓稼先也有自己崇敬的英雄——岳飞,有一次,他硬要拉着自己的同事去拍照,同事疑惑不解,因为邓稼先特别不喜欢拍照了,朋友去了才知道,原来他们拍照的地点是岳飞的亲笔题字“精忠报国”的地方,邓稼先也梦想像岳飞一样报效祖国。最后,他在世界禁核之前,早早完成了原子弹和氢弹的制作。

邓稼先杰出人物事迹介绍篇六

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钱学森:航空领域、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人物——,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他们经历相似,都是美国学成归国的科学家,都是两弹一星元勋,都是物理学家,但研究领域不同。

简单的说,邓稼先是“中国原子弹之父”,是核物理学家;钱学森是“中国火箭之父”,是航空领域、空气动力学的应用物理学家,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一个研究核弹,一个研究火箭。

邓稼先杰出人物事迹介绍篇七

或许你会认为这样的人并不存在,但中国正是有了这样的他才站了起来。

在1958年,他被组织调去秘密研究原子弹,我想那时候的他一定是不舍的,更多的是对祖国加强核事业的高兴和自豪。

“这项工作的保密性很强,一旦涉足进来,就意味着今后要隐姓埋名,你的一切学术成就也许永远不会公开,也不能让你的家属知道你的工作性质和内容。”

听了这段话的他沉默下来,纵使人人都希望为祖国奉献自己,但谁又不希望自己能被人崇拜,被人铭记呢?而他答应了。

他匆匆的回到家,拿上行李,妻子问他“你这次又要做什么?”他却沉默许久后,回答“不知道,也不能说。”“那工作地点在哪里?我给你写信?”“不能说。”“那保密邮箱呢?这个总可以吧?”他沉默许久后…“不能说。”

对于妻子的关心和好奇,他只能以沉默面对,回答不能说,不能说,什么也不能说,连同自己的亲人也不能说,面对妻子的关心和好奇,是祖国的发展,是他对祖国的爱,这是又多大的献身精神才能做到如此地步?不能说更多包含了他对祖国的爱,更能体现他对祖国的热爱和他的奉献精神。

我可以想象他的妻子从满脸的好奇和关心慢慢从他的话语中由满脸的失落所代替,最后只能将满眶泪水,和到嘴的话,一肚子的委屈咽下肚子,变成了一句句的叮嘱。

能看的出来他离开时对孩子,对妻子的不舍,这些却都比不过核武器事业的发展,却都比不过祖国在他眼里的发展!这是他对国家的忠心,这是他的鞠躬尽瘁啊!

1960年11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试验爆炸成功。你无法想象他心里是多么的高兴和激动,他看着腾空而起的蘑菇云,就像自己被原子弹击中一样,倒在地上久久不能起,我知道是他心中升起的自豪和祖国核事业强大起来不会被美国欺负的自豪!

“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然会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第一次的生命全部献身于祖国,哪怕能重生,进行第二次选择,他也义无反顾。他是谁?他就是两弹一勋的邓稼先爷爷。

他的一生全为祖国效力,不为私欲,不为荣誉,仅仅是为了国家的核事业发展,他一生不慕名利,无私奉献,为了国家隐姓埋名28年,为了国家抛家离子28年,也不曾问候家里一句话!我敬佩稼先爷爷!敬佩他的无私,敬佩他的不慕名利!

因为有这个男人,我们不再惧怕美国,因为有这个男人,中国的核事业发展才会如此的迅速!我敬佩他,不是因为他有多大的成就,而是被他的无私奉献,一生不够,第二次重生仍然选择祖国,选择核事业发展的精神所感动!

“不为名,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赴世界先进水平。”

“我死…也瞑目了。”(作者:银河盼月.)。

邓稼先杰出人物事迹介绍篇八

邓稼先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父亲邓以蛰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曾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教授。1925年,母亲带他来到北京,与父亲生活在一起。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崇德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

“七七”事变后,邓稼先全家滞留北京,他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16岁的邓稼先随大姐去了大后方,在四川江津读完高中,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昆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邓稼先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这位取得学位刚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

邓稼先杰出人物事迹介绍篇九

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邓稼先杰出人物事迹介绍篇十

1958年秋天的某一天,钱三强部长召见邓稼先时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并说明了工作的保密性。作为核物理专家的邓稼先几乎没有思索便答应了,他答应像是自言自语:“我们终于要搞自己的核武器了。”平淡的话语中透着早有的一份期盼。

1959年6月,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所有的专家。核技术是各个国家的机密,我们不可能得到任何的借鉴。国内懂得核技术的专家不多,为了培养人才,国家从许多大专院校调来了一批优秀的大学生,邓稼先作为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他的第一个任务便是为他们讲解核技术,然后再带领他们一起进行研究。

片中有这样一段镜头:研究小组的成员进行着规模宏大的数据验证,而他们的运算工具是中国沿用了几千年的算盘。这画面折射出一种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民族精神。正是这样的演算否定了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据,解决了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这被数学家华罗庚称为“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邓稼先对工作无疑是全身心地投入的。在一次航投试验的事故中,邓稼先独自一人前去爆炸区检查,到达投弹落点时,他发现原来是降落伞没有打开,原子弹坠地被摔裂了。他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随后又惊恐万分地扔掉了碎片。作为核专家,他当然知道手捧原子弹碎片的危险性,那么强烈的核辐射,对身体会造成多大的危害。他敢于手捧原子弹碎片,解释只有一种,那就是太投入了,他完全忘了这些基本常识。他又惊恐万分,他知道,他的生命不长久矣。从影片的最后邓稼先弥留之际,还不忘中国核武器发展事业,他向国家写了一份关于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来看,他当时担忧的不是个人的生命,他担忧的是中国的核事业,因为他的生命早已属于祖国。

片尾他的女儿典典在他弥留之际冲进病房看他时,奄奄一息的他突然双目放光,他直起身来,一把拔掉插在鼻孔上的氧气管,脸上露出微笑:“典典回来了。”他不想让女儿看到他插着管子的模样,他只想给女儿微笑。他知道他欠女儿太多太多了,28年来,不用说照顾女儿,就是见上一面也显得那么奢侈,他不是一个好父亲,他多想好好地陪陪女儿,但他知道已经没时间了。典典此刻泪雨磅礴,邓稼先心里也泪雨磅礴。他终于痛苦地躺在床上,一任女儿在扑在他怀里嚎啕大哭。

影片中的最后一段结束语是他的同学杨振宁对他的评论: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看完影片《邓稼先》,我端坐良久。杨振宁是他的同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但我觉得邓稼先身上有比诺贝尔奖更沉重的东西在里面.

张爱萍将军这么评价邓稼先: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