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教师读书随笔分享(模板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8:13:25 页码:12
教师读书随笔分享(模板11篇)
2023-11-19 08:13:25    小编:ZTFB

历史是人类经验的宝库,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和智慧。写作时,我们应该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采的优美。总结范文的多样性能够启发我们的思考和写作灵感。

教师读书随笔分享篇一

读书活动已经开始一周多了,一直不断地想办法,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教给孩子读书方法。

家长和老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双翼,缺一不可。为了更好地开展读书活动,谈谈读书对孩子的好处。

读书的好处众所周知,读书不仅丰富人的精神生活,而且能提升自身素质或整个民族的素质;提高学习成绩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读书可以让人摆脱愚昧,使人明智、聪慧。所以古人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我们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因为读书而走向成功的事例。那么,如何引导孩子读书,提高阅读兴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掌握必要的读书常识。

首先,选择合适孩子的书。买什么书,应尊重孩子的意见,一定要买名著,包括为孩子改写的古典名著以及外国文学名著,也要买科技方面的书,买工具书。如《少儿百科全书》和词典等。建议不买教辅书。

有了“武器”--书,如何有效使用--读,就摆在我们面前。每天在家至少高声朗读20分钟(包括课文)。遇到不认识字,要记下来,查字典或请教,并注上拼音;抄写积累文中的词语。读书要慢,要字字入目,边读边想;不要走马观花,一目十行;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做记号,画画圈圈。

善于鼓励。孩子刚刚读书,首要任务是保护积极性,多鼓励、表扬,少挑刺,少说这不行,那不行的。无论是记生字,还是抄词语,开始慢一些,等孩子熟练了,习惯了,自然就好了。

提倡学以致用。上学期,我们开展过,取得了不错了成效。这学期要继续下去。夏美琳在日记中就“学以致用”了,她在写等老师发书时:“大家早早地来到教室,左等右等,一个个像‘热锅上的蚂蚁’。”今天,我在班上郑重地表扬道:“会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中的句子或俗话等,这叫有学问!有文化!一句顶十句!”孩子们听了,一个个睁着大眼睛,发出:“啊?”的惊讶声和羡慕声。相信下次肯定会有孩子在写话中引用。夏美琳听后,胖嘟嘟的脸上像花儿,在今后日记中她也一定会更加注意引用的。

教师读书随笔分享篇二

我们一直都说我们的教育是素质教育,我一直在想这个素质是怎么回事,我怎么看不到摸不着呢?今天我看书学习了一下我们口中的素质教育。和大家分享一下:

素质教育是针对我们以前的“应试教育”的弊端所产生的一个名词。其初衷是纠正应试教育的一些现象: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等。这也是所谓的物极必反吧。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的。我们在公共场所不吸烟,在公园里不乱掐花捞鱼,这都体现了我们一个人的素质。可我们一旦到了国外,就不仅仅是代表我们自己了,而是代表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这个时候我们就发现这不仅仅是知识解决的问题了。所以,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滴。

素质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育。这与我们国家的法律吻合:受教育机会平等。政府应为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的教育,这也需要国家政府加大师资的投入,这才能保证我们素质教育的有效展开。

素质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两者并不矛盾。全面发展是指各个方面,但人与人不同,我们又不能“一刀切”。这也符合辩证论里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教师读书随笔分享篇三

多年前的一个午后,看电影频道播放《草房子》,那种氤氲着青春成长时淡淡的忧伤与苦涩,那种在贫穷苦难面前少年们所展现出的坚强与人性美,成为我心中挥之不去的萦绕。那时不知曹文轩,那时的自己手握遥控器漫无目的的找台,最终总是定格于电影频道,那里,总有连续不断的电影满足我的观看欲望。

大半天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十年典藏”《草房子》,看得浑然不知时间的流逝,以至于时空颠倒。时至今日,我自以为被世俗磨砺地冷漠麻木的心灵,仍一会儿忍俊不禁,一会儿湿润了眼眶。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江南水乡,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此时期,在作家余华的笔下,人们贫困艰难的活着,这种活着总是伴随着接二连三、悄无声息地死亡,眼泪再宽广也无法澄澈那些容不得喘息的沉重,而在曹文轩的笔下,也有贫苦,但没有满目的荒凉,没有揪心的苦痛与辛酸,他的贫穷与苦难总是荡漾着温暖的忧伤,他的笔下是一个个在苦难中洋溢着优美人性的孩子。

我想起了沈从文,想起了边城,想起了他那温柔淡远的牧歌情调,想起了他那充满着人性皆真善美的湘西世界。小女孩纸月似一幅淡远清新的画,似一枝中通外直的莲。

冬季的夜晚,无一丝风,只有一弯清秀的月牙斜挂在冬季青蓝的天上,学校排练文艺节目,三十个女孩,每人辫子上一律扎了鲜亮的红头绳,插上一朵白绒花,拿一个小碟子,一支筷子,轻轻敲打着唱起歌来,最后,纸月独自敲着碟走上台来,桑乔说:这小姑娘其实不用演,只要往哪儿一站就行。是的,这个女孩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往那儿一站,就是一种清冷、哀伤、不肯屈服的情绪,就是一幅淡远清新的画。

从小无父无母与外婆相依为命地纸月,文弱恬静,清纯柔和,总是带着会说话的眼睛,默默注视这身边的一切,再远的上学路,孤寂的身影,她没有屈服过,还背诵了很多古诗词,写出的毛笔字不骄不躁,有着同龄人不可能有的灵气与书卷气。对于美好的事物,她有着一种天赋的感受力。虽然她已经过早的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世事的艰难,但她仍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对待身边每一个人。她没有用眼泪换取别人廉价的同情,而是用自己的品行获得了我们的发自内心的钦佩,她就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一枝红莲花。杜小康似一首跌宕起伏的诗。曾经蒸蒸日上红门中的杜小康,油麻地家境最厚实,总能做成许多孩子想做但做不成的事情,甚至是老师也不能做到的事情。小小的少年满心都是小小的骄傲,满满的幸福和优越感。但生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了他,一夜之间他一贫如洗,苦难将他推进了残酷的大人世界。

教师读书随笔分享篇四

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教师,在三十年的教孩子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中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孩子的冲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孩子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唯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

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

怀着爱和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孩子心灵的窗户,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孩子,尊重人格,严慈相济。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孩子,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为每个孩子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孩子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让孩子灵动的思维火花不断迸发,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富有实践智慧教师的明智之举。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孩子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孩子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迅速地切入正题。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教师读书随笔分享篇五

“文人语文”重功底,其实是对当代语文教师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而已。

纵观千百年来,名著成为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其重要的一点,源于由名著而产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可以说,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我们试想一下:中学生都要求阅读名著,我们做老师的不读一点名著,增加一点文学功底能行吗?勤于读书,充实自己,这是成长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的必要基础。读书是教师自身修养和完善自己的一把“金钥匙”,是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之路,也是走向“能师”、“人师”的唯一途径。“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就是“腹有诗书课自雅”。

手不释卷,身上就有了书卷之气,心中就有了书生意气,语文课堂也就充满了文学豪气。”正所谓,“吾善养我浩然之气”。教师读书,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引领、一种示范。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我非常赞同程先生的文人语文,因为我深知:阅读与写作是成长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的必由之路。“文人语文”始终是凸显教师功底的教学。

是的,只有不断获取新信息,补充新知识,吸收新理念,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及时把握教学的最新动态,及时掌握一些新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激活教学活动。阅读生成智慧,智慧的教师才能有智慧的课堂。

教师读书随笔分享篇六

作为教师,要想永远胜任,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知、更新教学方法及教学观念。今年寒假,学校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的书。看了目录,感觉颇具诱惑力:

a、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能教师(成功的教师必须了解和实践高效能教师的三大特质);。

b、第一特质:积极期望(高效能教师对学生的成功抱有积极的期望);。

c、第二特质:课堂管理(高效能教师是一个优秀的课堂管理者);。

d、第三特质:掌握课堂(高效能教师知道如何设计课程来帮助学生进步);。

e、全新的理解:从高效能教师成长为教师领袖(孜孜不倦地学习成长的教师最终会成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我虽不是什么成功教师,但是我也想成为一名高效能的教师,因为我也想具备高效能教师的特质:对学生的成功抱有积极的期望、做一个优秀的课堂管理者、想知道如何更合理的设计课程来帮助学生进步。

读了《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我更明确了需要努力的方向:高效能的课堂上,要的是老师的尽心尽智而不是大声叫嚷、发号施令,更不要打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最重要的一天是开学第一天,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学生们希望明确自己现在学的是什么,将要学什么。在这点上,他们不希望有任何的惊喜混乱。所以开学第一课我们不必忙着讲新课,而是应该细细地与学生们熟悉本学期的教材,让学生们都知道,这一学期,我们要学些什么。接下来的一到两周里我们应教导学生们如何在学习过程中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学生比我们教师更向往一个井然有序的课堂。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另外,要加强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高效课堂这一最终目标。

有人说:一本好书,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没有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课堂将会变得那么空洞和无趣!本学期,我按照自己的读书计划,认真阅读了《礼记·学记》、《学生第一》收获很大。同时也深深体会到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程度地闲下来,而学生最大程度地忙起来;能最大限度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而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的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闲暇时又懒得动,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现在觉得自己还年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足以能“应付”小孩子,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我们不得不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而读书的这种意识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读书,使我对工作、对生活都充满了自信,使我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始终充满激情。每天读书一小时,我还要持之以恒,相信它会为我带来丰盈的人生!

教师读书随笔分享篇七

其一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建立师生友谊。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儿童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起座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建立跟学生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中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其二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及时,耐心,细致地辅导,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相信我们付出的努力总会有回报,洒下的甘霖总会浇灌出灿烂的花朵。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至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赏识。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可见,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会违背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

“知识就是力量”,确实,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教育好学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会让我的学生们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力量,帮助他们扬起未来理想风帆。

教师读书随笔分享篇八

本书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首次以其“大历史观”分析明代政治制度的症结,并探究现代中国之来路。主要分为七章,从几个很有代表性的主要人物:万历,申时行,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展开探究全面的政治制度问题。虽然取名《万历十五年》,但在时间和空间上并不局限,并称为“大历史观”,对于政治、历史、社会都有较深入的分析。在这本书中,也能看出一些英文翻译的痕迹,也可以看做一本外国人对于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看法的书。

这是一本影响比较大的书,写法在上个世纪80年代是十分新颖的,并且于史学研究方法和思路上也有所突破,不仅对于学术有重要影响,对于其他方面也有很深的影响,很多人都读过这本书。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出版之后面向大众的历史写作层出不穷,比如易中天等人,与这本书开创的写作方法不无关系。

《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邓小南。

本书学术性较强,所及史料非常详实,论述范围也十分专门。但宋朝是一个在人事和科举制度比较有特点的朝代,研究其制度的成因与利弊,总结经验教训,对当今社会也十分有意义。我只大体上阐述一下自己对于宋代官制的看法,并不详究书中繁杂的各种“叠床架屋”似的官制。

书中主要围绕宋代文官选任制度中的各种问题的矛盾冲突与折衷论述。“宋代的官职特点在于官、职、差遣分离。对寄禄官秩的磨勘叙迁、对差遣职任的委派除授,构成宋代铨选的主要任务。”宋代科举最盛,这是统治者拉拢士人阶层的一种手段,并有较成熟的荐举制作为补充,这样的官僚系统是有经验的,但是我认为宋代的官僚机构的繁复是一大弊端,冗员的现象便体现在官、职、差遣的分离,也体现在“员”与“阙”的矛盾之中,这与当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有两分相似,很多大学生好似候“阙”的“员”,这应当让我们思考制度问题。

宋代官制与当今相似的另一个问题是“官场文化问题”。磨勘法固有它存在的积极原因,比如书中所述“防止攀援朋比”,“加强集权的政治”,(p117)但是不可否认的产生了人浮于事,“不求奋励事功,但务墨守成规以保无过”的消极官场文化。这与当今时代的有些现象十分相似,官员但求无事,不求上进,这是有历史因素的,也有政治制度因素。当今对于基层的官吏的“考课”竟与古代惊人的相似,首先是税收,其次是稳定发展,即“无事”,当然今天的监察制度可能更加严格,但依然没有改变官员文化中消极的一面。中国就缺乏一种忙碌于政事的官场氛围,官的文化需要改进,但中国来自人民的压力不像西方那样大,缺乏改变的动力。所以我认为当今对于官员选任仍缺乏沙汰机制。

教师读书随笔分享篇九

课间,在同事办公桌翻看《小学语文教师》,一篇《“152”整本书阅读教学实验》的文章一下吸引了我,连忙借阅,因为上课不得不放下,放学路上一边走还忍不住看几眼。

文章的作者高子阳老师是江苏省特级教师。从2004年开始阅读实践活动,已经坚持十年了。十年时间读过的图画书、桥梁书、纯文字的童书260余本。

于是,他提出“152整本书阅读教学”即“要我爱儿童整本书阅读”。看的我激动不已。

“152”中的“1”指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学生,轻松读完1000本世界经典图画书(就是绘本);“5”指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的学生,轻松读完500本世界优秀桥梁书(图文比列1:1,字数在1500-15000之间的童书);“2”指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学生,轻松读完200本100-200页左右的纯文字世界经典图书。

到这样一串数字,令人惊讶。三个学段加起来就是1700本啊,这是什么概念?

作者给我们进行了计算。课标规定九年读400万字,实在太少了!按照一本书10万字算,九年读40本书,每年读书约4.5万字。那么每天呢?作者用算式进行形象地说明,400万字的阅读量,每天只读1218个字,相当于读一本杂志一页多一点。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看似惊人400万字,其实每天只要四五分钟就行了。

而4000万字的阅读量,作者说需要每天有固定的阅读时间作保证。学校25分钟,回家再读25分钟,依然轻松完成。

看到这些,我更加坚定了信心。目前,我进行的读书活动,读书时间与高老师提出的读书时间如此相似。每天下午上课前20分为全班读书时间;另外要求学生在家高声读书20分钟。

高老师还列举从报刊中收集的一些数据,来说明读书数量。犹太人人均每年读64本。芬兰人均每年60本,并年年孩子增加。俄罗斯人人均每年读55本。美国从克林顿总统开始执行人均每年读50本书的计划。亚洲日本人最多,人均每年40本;韩国人均每年25本。近十年,我国人均1.6本(2002年)、2本(2005年)、4本(2008年)、6.6本(2011年)、4.39本(2013年)。看到这一连串的数字,高老师提出读4000万字,迫在眉睫。

至于读书的好处,作者也列举了大量的理论作依据和古今中外的事例。

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结合国情,地情、校情、班情,带领孩子阅读。首先,找“米”下锅,让孩子有书读。我校各班都建立了“图书角”,都有一定的藏书量。学生有书可读。其次,想方设法把引上阅读之旅。老师要向学生推荐好看、好玩的图书给学生读。第三,确实落实阅读时间。这一点最难,需要老师、家长、社会各方的重视,形成合力,方可达成。

教师读书随笔分享篇十

在学校发布的《暑假教师道德课堂读书活动图书推荐》的目录中,我一眼便选中了《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我的教育叙事》这本书,从书名我推断,这应该是一本贴近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的书籍,里面有很多的具体事例,我觉得这类书籍对我们的帮助往往要大于那些纯理论性的书籍,所以就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

在序言中,我对作者王维审有了简单的认识:草根出身,经历坎坷,善于在教育中思考,不断地反思、成长……读着这本书,我又对王维审老师充满了敬佩之情:敬佩他的工作能力,敬佩他的流畅文笔,敬佩他的善学善思……他用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境,如何克服;面对烦恼,如何消融:面对“瓶颈”,如何成长;面对问题学生,如何关爱……更巧妙的是,他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不仅教我们怎么做老师、做教育,还教我们怎么写叙事、写反思。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这真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我为自己的选择沾沾自喜。

王老师在一线工作多年,对于我们的现状了解深入,他理解我们老师所有的烦恼、苦楚,但却诚恳地告诉我们,所有的困难都不能成为自己不成长的理由。我们面对问题时,总是抱怨自己的不如意,其实很多时候是自己能力有限,知识有限,没有很好地解决问题。要有能力去解决问题,就要善于学习,不断研究,不断成长,只靠怨天尤人和自甘平庸是没有丝毫用处的。

记得我教过的最“无可救药”的一个学生就是森。他是四年级时转到我们学校的。刚转来不到一个学期,就经常听闻他的“英雄事迹”,办公室的常客更是非他莫属。他长得白白净净,相貌端正,衣着得体,单从外貌你绝不会相信他是爱捣乱的学生。而且他极聪明,四年级时语数英三科都名列前茅。五年级时,我成为了他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可以想象,我对他的印象已经糟糕透顶。所以,从一开始,我对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带着感情色彩去看待的。

每天进入教室,总是能接收到关于他的形形色色的报告:写纸条骂人,吐别人口水,在前面同学的衣服上写字,把鼻涕抹在别人身上……这些事情让我觉得,这个孩子不仅是调皮,更是道德有问题,他所做的这些事情,都是性质极恶劣的,而且无论你怎么跟他交流,给他讲道理,他从来就不觉得自己有一点错,总是别人招惹了他。他很自私,不允许自己的利益有一丁点受损,吃一点亏马上就要还回来。

两年时间,我被他弄得焦头烂额,在他面前,我真是“黔驴技穷”,怎么都激发不了他的上进心。学习方面也是,这个时候单靠聪明的脑子已经不行了,他各科成绩都在走下坡路。你想,上课扰乱课堂,作业胡写乱画,他成绩还能好吗?语数课堂上还好一些,他有所顾忌,不敢过分,但英语老师几乎上不成课。两年的时间,都是在“报告”“批评”“思想教育”“家校沟通”中度过的。偶尔他心血来潮,表现好些,让我看到一丝曙光,但表扬和激励过后,也很难维持两天。他,给了我严重的挫败感。

我想,如果是现在,是我读过王老师的故事之后,再让我遇见这个孩子,我的心态会不同。如果我能再用心一些,走近他的心,真正地接纳他,或许这个孩子的今天也会有不同。

我认同王老师的观点:真正的教育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教师读书随笔分享篇十一

为了让小朋友在幼儿园都能吃到糖果解解馋,开家长会的时候特意和家长提了,决定把每周五定为零食分享日,在那一天,所有的小朋友都可以带糖果过来,但是分量要足够的多,要保证每个小朋友都能够吃的到,家长们都很赞同这个做法。现在的孩子在家都比较娇惯,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吃东西都只给自己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甚至都不给,不会和别人分享。让他们带零食过来给别的小朋友吃,可以让他们慢慢学会分享,变得不那么“小气”。

这个星期五的时候,很多宝贝带了很多的零食过来,下午我们一起分享了零食,每个小朋友都吃到了,吃之前和小朋友说:“这是某某带来的零食,想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你们应该谢谢他!”这样小朋友都知道吃了别人的东西要有礼貌说谢谢,同时带零食的小朋友和别人分享了自己的食物也会很开心。这种效果很好,小朋友既解了馋也学会了和别人分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