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范本(大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4:49:17 页码:9
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范本(大全10篇)
2023-11-19 14:49:17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并弥补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短板。总结的内容应该具有针对性,重点突出,凸显自己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的亮点。如果你还不知道如何写一篇令人满意的总结,不妨参考以下范文,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范本篇一

2、约束:古义:条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今义:使不超出范围。

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今义:冒犯。

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

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

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鄙卑下贱。

句式归纳。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

2、蔺相如者,赵人也。(判断句)。

3、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求可使报秦之人)。

4、君幸于赵王。(状语后置。=君于赵王幸)。

5、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省略句)。

6、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句)。

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

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

9、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于大王得罪)。

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

11、使不辱于诸侯。(状语后置。=使不于诸侯辱)。

12、请奉盆缶(于)秦王。(状语后置。=请于秦王奉盆缶)。

1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句)。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范本篇二

鉴赏诗歌的形象,包括诗歌的人物形象、事物。

形象、景物形象。

考点1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

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考点2鉴赏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主要是指咏物诗中描写的形象。

考点3鉴赏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二、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三、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

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

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

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

带来很大帮助。

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思念)。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

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

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

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

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

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

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

的牵挂)。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

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

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

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

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

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

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

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

楼,望断双鱼信。”

(4)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

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

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

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

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

悲凉气氛)。

(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悲。

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

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芭蕉。在诗文中,它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

离情别绪相联系。宋代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

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

(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

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

愁。如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

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

悲伤的感情。如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

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5)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

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

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苦啼,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

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

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

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

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

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

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

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抒怀类(或托物显志,或抒发感慨)。

(1)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

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

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

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

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

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

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陆游的著。

名词作《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句,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

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诗“不要。

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

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3)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

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

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深远,启迪了。

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如三国刘桢《赠从弟》: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唐代李白《赠书侍。

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

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

直的人。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范本篇三

a、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

1、国家机器的建立。

2、分封制的推行,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的基础上,确定了周王、诸侯之间的关系。对巩固周王室的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b、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是复习的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复习:

第一、阶段划分:

1、春秋战国——初步形成;。

2、秦汉——确立和发展;。

3、隋唐——完善;。

4、宋元——强化:

5、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和腐败。

第二、主要措施:

加强中央(皇帝)权力(秦、隋唐、北宋、元朝、明朝、清、)、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秦、汉、北宋、元、明、清)、加强军事权(唐、北宋、明朝)、加强财政权(北宋、明、加强司法权(北宋、)、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御史的设立、明朝特务机构的设立)、加强思想控制等。

第三、封建中央集权制建立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土私有制,思想来源是法家思想,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其正统思想。

第四、封建中央集权制中斗争的焦点是皇权与相权之争,基本趋势是分相权,集皇权,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其发展达到了顶峰。

c、中国古代的兵役制度:魏晋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募兵制,王安石变法时的保甲法和将兵法。金的猛安谋克制以及后金和清时实行的八旗制度。

(二)中国古代的经济。

a、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

1、土地制度:

(1)井田制。

(2)屯田制。

(3)均田制,

(4)更名田。

2、赋税制度:

主要赋税制度:

(1)西周诸侯要向周王交纳贡赋。

(2)汉时的编户齐民要交纳赋税、徭役、兵役、田租、人口税和更赋。

(3)与均田制相适应的租调制、租庸调制。

(4)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

(5)方田均税法。

(6)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征银的开始。

(7)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

b、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经济发展的原因:社会稳定;统治者调整政策;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同外国交往的加强;前代经济发展打下基础;人民的辛勤劳动,这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兴修,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产量提高,农作物品种引进和推广等。)手工业(手工业部门的发展),商业:主要包括商品经济、城市的发展和对外交往中的经济往来。

c、江南经济的发展:魏晋时江南的开发,隋唐时南方的发展,明清时南方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封建社会初期,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统治的加强,封建社会发展时期,增加政府收入巩固国家政权,明清时期,瓦解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思想)。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范本篇四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5)而徵一国(通“耐”,能)。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2.古今异义。

(1)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

3.一词多义。

(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

(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

(2)使动用法。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

1.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倒装句。

(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范本篇五

1.1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今体诗)。

区别:唐以后,句数4/8、字数5/7,双句尾字押韵、颔联颈联对仗(格式、词性相同,意思相关或相对)。

1.2词。

别称:长短句、曲子词、诗余。

特征:词牌名(与内容无关)、标题可有可无、一般上阕写景叙事下阕抒情议论。

分类: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

1.3曲。

分类:小令、散曲、杂剧。

特征:宫调、曲牌名、标题可有可无。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曲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

2、作家:姓名字号、朝代、世称、风格流派、作品。

3、课内名句。

二、内容鉴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1、景物:季节时间、地区、花鸟鱼虫、山水日月、风云雨雪。

2、场面:农事、战争、狩猎、祭祀、庆典、离别。

3、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情感。

三、主旨情感。

1、忧国忧民。

1.1对黑暗的愤慨。

1.2对离乱的痛苦。

1.3对百姓的同情。

1.4对国家的担忧。

2、建功报国。

2.1建功立业的渴望。

2.2报国无门的悲伤。

2.3保家卫国的决心。

2.4山河沦丧的痛心。

2.5还才不遇、仕途失意、壮志未酬的悲叹。

3、思乡怀人。

3.1游子思家人。

3.2战士思故乡。

3.3闺妇思离人。

3.4思友人。

4、生活杂感。

4.1山水田园的悠闲。

4.2古今变化的感慨。

4.3年华老去的伤感。

4.4淡泊名利的志向。

5、四季。

5.1春:初春——生机——喜;暮春——短暂——悲。

5.2夏:初夏——暖和——闲;仲夏——炎热——烦。

5.3秋:初秋——丰收——喜;暮秋——凋零——悲。

5.4冬:严寒无生机——悲;严寒有生机——喜。

四、意境。

1、雄浑扩大,深邃悠远:江河湖海、山林平原、大漠星云、国家历史。

2、小巧玲珑、精细秀丽:花鸟鱼虫、星月小物。

五、手法。

1、时空关系:由远及近,远近结合,点面结合,移步换景。

2、动静关系: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以无声衬有声。

3、虚实关系:古今、未来现在、远近、想象眼前。

4、情景关系: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直抒胸臆。

5、联想——想象,比喻——象征,用典——引用(化用),对比——类比,白描——比兴。

六、语言鉴赏。

1、字词鉴赏。

1.1凝练性:准确/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1.2抒情性:传递/烘托/流露/突出了作者/某人的……。

1.3音乐性:使文字富有节奏感/流动性。

2、修辞鉴赏。

2.1描绘类: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对象……的特征。

2.2结构类:对偶、对比、排比、反复。

突出了……的特征/主旨,强调/渲染了……的感情,使文章更有气势。

2.3表达类:反问、设问。

增强语气,引发读者兴趣/思考。

3、句型鉴赏。

3.1整散结合:于整齐中加入变化,使语言流畅而有气势。

3.2长短结合:增强节奏感。

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答:。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答:。

【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姑且一试。题就不答了,山东和上海的答题思路不全相同,例如第二题的答案有一个得分点是“孤舟是全诗的线索”我就不赞同。以我的思路解这首诗分四步。第一步解题目:对题目做断句,吴松/道中/二首,有意义的`词是“道中”,由此生发出的情感可能有思乡和建功立业的雄心。第二步解作者: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跟苏轼一样仕途坎坷。第三步解注释,这首没有,跳过(有注释要特别注意对背景、生平和典故的注释)。第四步才是读诗,抓诗眼。所谓诗眼,就是直接表现情感的词。这首诗的诗眼是“孤”。第五步解意象,找找能反映诗眼的意象,例如雨潇潇、叶飘、雁、征帆、霜月。这些意象组合起来,这首诗要表现诗人在路途上思乡是基本无疑了。在考手法上山东卷这篇是考的简单了——分析“孤帆”意象对教育大省山东的考生来说简直送分。至少也得考第一句的“虚实结合”手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范本篇六

易错分析:辨不清具体词语中关键字与别字在意义上的细微差别,是造成混淆近义字的原因。有些汉字,特别是一些读音和意义都相近的词语中的特定的字,必须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才能确定。如“沟通”与“勾通”,在表示贬义的语境中,只能用偏重勾结相通意思的“勾通”;在没有贬义的语境中,则要用中性词“沟通”。又如在“为了侦察敌情,他们化妆成回娘家的新婚小夫妻”这句话中,“化妆”应改为“化装”。

易错受前后偏旁的干扰导致失误。

易错分析:要向生活学习,巧辨字形。有些字,只要结合生活常理就可以作出判断了。如“呕心沥血”,如果写成“沤心”,岂不满肚子“坏水”,又怎么能为事业、工作等费尽心思?又如“异口同声”,如果是“一口”,那么与谁“同声”?学问即生活,用心体味,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另外,有些词语,特别是成语,其形成与特定的典故有关,了解其来源,就能准确判定字形。如“墨守成规”中的“墨”原指墨子,不能写成“默”。

易错实词词义把握不准。

易错分析:从构成近义词的语素及近义词的结构方式来分析,可以找出近义词之间在意义上的细微差别。如从“测”与“控”这两个语素可以推知“监测”侧重于数据,“监控”侧重于事物的发展态势;从“赖”有“依靠”意可见,“信赖”比“相信”在程度上更深;“囊括”和“包括”都是偏正结构的合成词,从“囊”的“像袋子一样”的意思可见,其范围比“包括”范围大。

易错实词色彩不当。

易错分析:把握不准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是造成实词色彩不当的原因。词语在长期的使用中有其约定俗成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违背了这种“约定俗成”,就违背了语言规范。如“大肆”、“充斥”都是贬义词;“商量”是口语用语等。每一个句子都会给我们提供一个特定的语境,每一个语境都具有自身的语体色彩,并寄寓着作者特定的情感色彩,作者或褒扬什么,或贬斥什么。所以,在用词时就要有所讲究:书面语境一般不用口语,口语语境一般不用书面语;褒义语境一般不用贬义词,贬义语境一般不用褒义词。这要求我们:首先,从认知的角度把握特定词语的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其次,我们要读懂句子并理解语境。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范本篇七

1、国家(含义;属性)。

(1)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或者说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属性:具有主权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国体。

(1)含义: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具体地说,就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一个阶级手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2)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3)判断标志: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这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3、民主。

(1)含义及其阶级性: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统治阶级内部),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国体(“在一定阶级范围”,即统治阶级内部)和政体(“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统一。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抽象的、完全的民主和全民的民主是不存在的。

(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另一方面,民主和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国家职能:

(1)含义: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所负的职责和功能。它反映了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任务。

(2)分类:对内职能(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对外职能(保卫职能和交往职能)。

(3)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5、我国的国体:

(1)名称及含义: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

(2)首要标志,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基础。)。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4)特点及优点:广泛性和真实性。第一,民主具有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的广泛性。第二,民主具有真实性。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范本篇八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忌“多而不精,顾此失彼”

许多同学(更多的是家长)为了在高考中领先于其它人,总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要比别人学得多,这无疑是件好事。但他们最后所采用的方法却往往是对他们最为不利的,那就是:购买和选择大量的复习资料和讲义,花去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没日没夜的做,他们的精神非常可贵,他们的毅力非常惊人,其效果却让他们自己都非常伤心失望。有些家长甚至说:“我的小孩已经尽力了,还是没有进步,一定是太笨了”。其实,他们犯了很多科学性的错误,却不自知。

1.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范围,再多的复习资料、讲义,也只不过是这一范围内的知识的重复和变形。你所做的很多题目都代表相同的知识点,代表相同的方法,对于那些你已经掌握的知识、方法,做再多的题目还是于事无补,简单无聊的重复除了使你身陷题海,不能自拔,耗尽了你的精力不算,还使你失去了信心,因为你比别人努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2.每一套复习资料都经过编纂人员的反复推敲,仔细研究,都很系统地将相应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融会于其中。所以同学只要研究好一两套具有代表性的复习资料,你该学的一定都能学到,该会的都能学会。

3.“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太贪心,这本资料也好,那本资料也不错,好的资料太多了,同学们的精力是有限的,而题目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精力去做无限的题目,永远没有尽头,必然导致你对每一套资料都没有很好的完成,都没有系统地研究,反而会因为各种资料的风格、体系的不同,而使你的学习失去全面性、系统性,多而不精,顾此失彼,是高三复习的`大敌。

二忌“学而不思,囫囵吞枣”

导致很多同学身陷题海,不能自拔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而不思”,题目是知识的载体,有的同学做了很多题目,却仍然没有明白它们代表同一知识点,不但不能举一反三,甚至举三不能反一,其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养成思考、总结的习惯。华罗庚先生说过:“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再加上我们自己的注解,就愈读愈厚,我们自己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学’并不到此为止,‘懂’并不到此为透,所谓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东西来。”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以下是“学而不思”的几种具体表现,也许你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2.从来不去想,怎样发展自己的强项,怎样弥补自己的不足,只知道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布置了作业就做,发了试卷就考。

5.一个自己所犯的错误,只是轻轻的告诉自己,下次要注意,只简单地归结为粗心,但下次还是犯同样的错误。

学而不思,往往就囫囵吞枣,对于外界的东西,来者不拒,只知接受,不会挑选,只知记忆,不会总结。你没有在学习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注解”,怎能做到华罗庚先生说的“由薄到厚”,你不会“提炼出关键性的东西来”,就更不能“由厚到薄”,找到问题地本质,那么,你的学习就很难取得质的飞跃。

三忌“好高骛远,忽视双基”

很多同学都知道好高务远就是眼高手低、不自量力的代名词,但却不知道什么是好高骛远。

有的同学由于自己觉得成绩很好,所以,总认为基础的东西,太简单,研究双基是浪费时间;有的同学对自己的定位较高,认为自己研究的应该是那些高于其它同学的,别人觉得有困难的东西;有的同学总是嫌老师讲得太简单或者太慢,甚至有的同学成绩不怎么样,也瞧不起基础的东西。其实,这些都是好高骛远。

最深刻的道理,往往存在于最简单的事实之中。一切高楼大厦都是平地而起的,一切高深的理论,都是由基础理论总结出来的。同学们可以仔细地分析老师讲的课,无论是多难的题目,最后总是深入浅出,归结到课本上的知识点,无论是多简单的题目,总能指出其中所蕴藏的科学道理,而大多数同学,只听到老师讲的是题目,常常认为此题已懂,不需要再听,而忽略了老师阐述“来自基础,回归基础”的道理的关键地方。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双基,千万别好高务远。

四忌“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以下是对某校2004届高三300名同学关于作业问题的两项调查:(数值为人数比例:做到的/总人数)

你做作业是为了什么?

检测自己究竟学会了没有占91/30.33%

因为老师要检查占143/47.67%

怕被家长、老师批评的占38/12.67%

说不清什么原因占28/9.33%

你的作业是怎样完成的?

复习,再联系课上内容独立完成占55/18.33%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范本篇九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范本篇十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

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