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数学之美论文2(大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0:03:03 页码:14
数学之美论文2(大全10篇)
2023-11-13 00:03:03    小编:ZTFB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镜子,通过了解历史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一篇完美的总结应该简明扼要,言之有物,重点突出,不拖泥带水。接下来是一些写作总结的范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数学之美论文2篇一

数学就好比生活中的一把尺子,有着固定的标准,在生活和生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好数学和学好数学是教育者的责任。对于每个有经验的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教学模式就是根据多年来总结的教学经验而产生的一种方式方法。这些教学模式因为教师长期以来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需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的新的方法和新的思维,这就要求数学的教学模式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应该进行改进。在改革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是不能够改变的,应该作为指导思想,结合教学的组织形式和课堂教学的实施,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一、数学知识模块整合。

数学知识模块整合指的是各个模块之间的归纳总结以及对于各模块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数学知识模块整合的过程当中应当遵循强调数学文化知识为背景,以数学逻辑为主线整合知识的原则。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当中,进行模块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数学的文化背景下,通过数学逻辑这条主线,把所学到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这样在知识整合的过程当中就可以加深知识的印象,从而系统的掌握知识。数学教学知识模块化,还能够给老师提供教学便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针对每个模块的知识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当中更加的清楚。当然除此之外还会对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往往都是零散的,再加上数学这一学科本身就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淆和模糊。数学知识模块整合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了解了数学的文化背景之后,就能够对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运用,甚至包括知识的延伸在内的所有知识有一个宏观的概括,这样在考试或者生活的运用当中就能够合理、快速的调用知识点。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讲,数学知识模块整合,还能够在学生的复习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高考涉及到的数学知识不是单一的,甚至在一道题目里会涉及两个或多个知识,而这些知识只有通过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模块整合才能够使学生掌握,这样一来,学生在应对高考这一重要考试中,数学知识模块整合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学生分层教学。

这里所提倡的分层次教学不是为了把不同水平的同学分出等级,而是为了更好的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工作,从而使学生都能够得到原有基础上的提高。这种教学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在整合教学资源的情况下,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了学生的发展和教学工作的协调进行打下基础。在高考这一重大的考试面前,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都受到了压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受到了忽视。想解决这种问题,就应该从学生本身入手,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深入了解学生,在掌握了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学习水平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分层。可以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这样,小组内的'学生再进行互帮互助,从而提高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同时促进小组整体的水平提高,进而提高整个班集体的数学学习水平。

近年来,老师和学生在教学当中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比以往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都是在老师指定的学习计划中服从老师,然后又被动的接受老师讲述的知识,再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完成作业。在这些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学生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完全靠老师来支配课堂时间,导致学生的主动向下降,参与程度降低。等分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灵活性,把课堂的主动权换给了学生,老师在课堂上扮演的只是知识的引领者,这样在老师和学生的合作中,才能够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一方面,老师根绝课堂容量,制定教学计划,但是不会给学生准备过多的或者过少的知识,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把握课堂知识容量,提高课堂有效性。另一方面,学生有了课堂上的时间,可以对老师讲述知识进行总结,还可以对老师没有讲述的知识进行补充,或者对老师讲述的知识提出疑问,在小组讨论或者请教老师,完成对知识的延伸,这些都是等分教学的优势所在。时代在不断地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数学也应该是与时俱进的。所以,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改变和变革。构建新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数学教育者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举措,因此,每个数学教育者都应该关注构建新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这一问题,这是每个数学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数学与教育者同在!

参考文献:

[1]夏国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性探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12期。

数学之美论文2篇二

建筑是根据功能和美感的需求,对土地、材料和结构进行堆积与组合,比例决定着建筑中个体、局部与整体的数学关系,因此比例是建筑的核心和灵魂。比例在数学上并不具有美感,但“黄金分割”的比例分割之美在各种艺术作品都得到充分的展现。现代设计师仍然最常见地使用黄金分割法则构造着适用性和艺术性统一的新颖建筑。

1数学思维为建筑设计拓展思路,创造灵感。

数学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自然美在数学中的反映。建筑在数学思维的启发下不断发展为世界创造和谐美。

拜占庭时期的建筑师们将正方形、圆、立方体和带拱的半球等概念优雅地组合起来,就像他们在康士坦丁堡的索菲娅教堂里所运用的那样;文艺复兴时期的石建筑物,显示了一种在明暗和虚实等方面都堪称精美和文雅的对称。

随着新建筑材料的发现,适应于这些材料最大潜力发挥的新的数学思想也应运而生。用各种各样可以得到的建筑材料,诸如石头、木材、砖块合成材料等等,建筑师们能够设计出实质为任何形状的建筑物。在近代,我们能亲眼见到双曲抛物体形式的建筑物(旧金山圣玛丽大教堂)、抛物线型的机棚、模仿游牧部落帐篷的立体组合结构、支撑东京奥林匹克运动大厅的悬链线缆,以及带有椭圆顶天花板的八角形房屋,中国北京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场馆鸟巢与水立方的遥相辉映等等。密斯有一句名言:“少即是多”,或者是“简约而不简单”。建筑最终归结到数学的简约,拉格朗日的微分中值定理是一切建筑和谐的基础。

2建筑的几何形式的简洁美。

建筑的几何美学价值首先表现在简洁美。几何美学的理论基础在于格式塔心理学的视觉简化规律,阿恩海姆认为,人的眼睛倾向于把任何复杂形状抽象为最简单的形状,视觉促使人们把所看到的一切形状尽量趋于无差别性,使丰富的内容与多样化的形式能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结构之中,使视觉力获得一定的秩序。

简洁产生了重复性,重复演绎出高层建筑的节奏和韵律美,最终形成建筑和谐统一的审美感受;同时,简洁的形体易于谐调,简洁使不同的形体组合具有统一美感。

美国迈阿密东南金融中心是几何简洁美的经典之作,它既是简洁的,又是变化的,也是统一的。其美学价值却体现在简洁的变化之中,仅仅是在屋顶部分按照“杨辉三角形”式的规则退台,基本元素是一种最简单的立方体,变化的只是数量,因此,又体现了数量美学价值。

同样的经典还有圆形的深圳发展中心、椭圆形的深圳外贸中心、梭形的深圳北方大厦、三角形的泰国曼谷旅馆、风车三角形的上海虹桥宾馆和蝶形的长沙蝴蝶大厦等,都是几何简洁美学价值的表现,蕴涵精彩内容的几何美学“论文”。

3几何抽象丰富的意蕴美。

建筑的抽象形式包含着丰富的意蕴,这就是隐藏在其抽象几何形式背后的意义、思想、情感和精神等内在因素及其人们的生活内涵。任何几何抽象的高层建筑都是艺术自由美的表现,它挣脱了具象形态的羁绊,但并没有因此而失去意义,反而具有更为广阔的遐想空间,俄国著名画家康定斯基充分论证这个观点。因此,抽象构图的高层建筑剔除了具象模仿,代之以几何图形,通过几何秩序和规则的体现,表达了某种时代精神,打破了物象意义的羁绊,意蕴自由而丰富。

在意向体验中,高层建筑几何抽象的意蕴美是通过视域的连续交融而直接构成几何图形的非具象的价值意义,如崇高、神秘、骚动和平静等。几何抽象把美的规律和要素提炼、浓缩、凝聚起来,像醇酒、像干酪,越品越嚼越有味,这需要审美者有深厚的功力,谙熟其艺术规律,方能超凡脱俗,潇洒自如。

胡塞尔的意向学理论证实了这种说法,其理论中的“构成边缘域”思想认为直观体验中达到对某物的意识,体验的根本方式不可能是感觉表象的,也不会是概念规范的,而只能是在一个有边缘视野的意向境域中进行的,这实质上就说明了抽象的不确定性所包含的意蕴丰度。

4数学计算使得建筑精确完美。

希腊雅典的帕提侬神庙的构造依靠的是利用黄金矩形、视错觉、精密测量和将标准尺寸的柱子切割成呈精确规格的比例知识;埃皮扎夫罗斯古剧场的布局和位置的几何精确性经过专门计算,以提高音响效果,并使观众的视域达到最大;麦加皮克楚的图案的整齐和均匀没有几何计划是不可能的。

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是一种冷而严格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微弱的方面;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仍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当抽象的数学与现实的建筑融为一体,它们就成了不可分割的完美组合,互相渗透、交相辉映。

5建筑几何美蕴育着全息论的美学价值。

“全息”原是一个生物学上的概念,指的是生物体的各个部分均能反映其整体的信息。用全息胚学说来观察生物界,能体验到生命返朴归真的全新意义,亦能领略到宇宙和谐的美感。

在建筑几何美中,建筑的整体和部分以某种统一的几何形式反映其共同本质特征,这种“统一的几何形式”可视之为全息胚。建筑全息胚不仅是一种几何形式,也可以是一种空间形态,一种逻辑关系或者是它们的混合体等。高层建筑几何美蕴育着全息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建筑几何形式的全息胚反映高层建筑几何特征的本质或内容,强调几何形式和本质特征、内容的相关性,是建筑和外部条件的统一;另一方面,建筑的整体与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应以某种几何形式的全息胚得到统一,突出形式和形式的自相似性,是建筑对自身的统一。

历史上许多建筑都表达了全息美,如古罗马斗兽场的主要功能是观演,采用了圆的几何形式,在相同的周长中,圆形所能围成的面积最大;而就观看效果而言,圆形看台比较理想。所以,斗兽场的功能内容决定了它的基本形式是圆,圆的几何特征也构成了它的全息胚。如圆形甬道、放射形的筒形拱、圆拱券和圆形壁柱等。斗兽场几何空间、形式、装饰等表现都因为具有了圆形的几何特征而得到了统一。

建筑,只有数与形结合,才更具有神韵,数学赋予了建筑活力,同时它的美也被建筑表现得淋漓尽致,当你在欣赏一座跨海大桥时,其实是在不知不觉中惊叹大桥的静定多跨结构中包含的数学和自然融合美的成分。千百年来,数学已成为设计和构图的无价工具.它既是建筑设计的智力资源,也是减少试验、消除技术差错的手段。

参考文献:

[1]符·塔达基维奇.西方美学概念史.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

[2]汪正章.建筑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罗杰·斯克鲁登著,刘先觉译.建筑美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数学之美论文2篇三

1.整个培养过程不能厚此薄彼。每个人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基础都不一样,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在教学过程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数学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以便列出不同层面的预习方案,使不同数学基础阶层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合适的引导。

2.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步骤的规范。小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许多的学生都没有预习的意识和习惯,并且在要求进行预习时他们也没有系统科学的预习方法。在此情况下,教师更应该认真细致地制定相应的预习计划,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对每一步骤进行严格的规范。

1.课堂培养。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教师在课堂上提出某些问题时,下面的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也没有回答的意识,使得课堂教学发生冷场现象。特别是在观察物体和图形变换等需要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数学知识学习方面,冷场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影响了这些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抛弃自己的主角地位,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使学生适应课堂的环境氛围,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进行观察物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周围的事物入手(例如学生桌子上的文具盒、橡皮等),或者是学生生活中很容易遇到的物体,而不是严格地按照教材让学生想象着观察正方体、圆柱体等规格的形体,应该把学生周围的实际事物和这些形体联系在一起,增加整个教学的趣味性。此外,从学生周围的事物入手也能给学生带来熟悉性,使得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勇于发言,增加他们学习的主人公意识。

2.课外培养。

目前很多的教师都不注重对学生的课外培养,下课以后只布置一些相应的作业,这样只会让学生从不愿意写作业变得厌恶学习。对小学生来说,布置很多的家庭作业是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应该改变策略,对学生进行课外培养。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方面知识的时候,不应该给学生布置一系列的.计算题让他们做,应该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布置一些生活性的作业(例如帮妈妈买菜等)。在完成这些生活性作业的同时,他们就会运用所学到的小数乘法知识,来辅助作业的完成。教师应该注意的是,生活性作业超越家庭作业的优势就在于学生的主动性。一个是主动运用,一个是被动运用,两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教育的成效性显而易见。学生在繁多的家庭作业中,面对枯燥的数字,很有可能增加他们的厌学情绪。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能一味地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给学生布置课后的习题,要注重课外培养的运用。

在学生进行自能学习时,还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这样才能达到最高质量的自我学习。比如在学生进行简易方程知识自能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扎实的四则运算能力,就不能真正地进行自能学习。所以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对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进行一定的统计,对于那些知识不扎实(比如加减乘除等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的学生,及时地给予帮助并补充他们的知识储量。其次,要对学生进行自能学习中可能面临的难题进行综合的分析,并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处理这些难题,这样教师才能给予学生最好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能学习能力。最后,把科学的学习方法系统的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的自能学习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此外,还要注意对学生价值观和素质进行必要的培养,使学生养成分享合作的习惯,进一步提升他们自能学习的能力。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形成培养学生自能学习能力的系统流程,从三个方面综合的培养学生自能学习能力也使得培养的成效性大大增加。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来阐述具体的培养策略,也使得学生自能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更加具体化,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同时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认清学生自能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且结合教学的改革动向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研究对小学生自能学习能力培养的先进策略,以做好对小学生的自能学习能力培养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

数学之美论文2篇四

古罗马音乐是享乐的工具,职业化的音乐演奏人,他们地位低下,被当做奴隶。这些都充分的体现了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尖锐的矛盾,奴隶主对奴隶们的剥削。黑格尔认为:艺术只不过是绝对精神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体现为这个特定阶段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是贯穿在所有各个文化部门的一种特定本质或性格。个人作为时代的产儿,更不是站在他的时代之外。没有人能够真正超出他的时代。那么,音乐作品的创造者音乐家与建筑作品的设计者建筑师必然有自己所处的年代,并受其年代的思想潮流的影响,同时将思想融入作品。于是,音乐与建筑的创作中便饱含着时代精神。每个时代的时代精神都会影响,创造出属于自己时代的艺术形式,其中必然有诗歌、文学、绘画、建筑、雕塑以及音乐等。它们之间牵制互动,相互启迪和激励,彼此借鉴。音乐同建筑的关联性就是其中的一个。

西方建筑史与西方音乐史都是从爱琴文化开始;有专门为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的建筑以及音乐撰写的篇章;经历中世纪,哥特风格的兴起;经历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到洛可可华丽风格的产生;经历古典主义时期;经历浪漫主义时期;共同通往现代主义。“音乐与建筑”是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载体。在西方艺术史中,从一开始是建筑引领、启迪和营养音乐。文艺复兴建筑的对称美,哥特式建筑中骨架券体现的理性精神,洛可可华丽风格的装饰都被体现在同名风格、时期的音乐流派中。而进入19世纪末,西方古典和浪漫派音乐以及现代音乐流派开始用自己的语言反过来影响着建筑艺术的设计理念和思潮,赋予建筑设计者新的灵感。使设计者充分的展现他们对建筑艺术的感性把握。建筑与音乐相互作用并得到发展。它们通过自己的形式实践同一个美学思想。写下一段艺术的历史。

通感下视、听觉的相互渗透。

艺术的逻辑分类体系中包含有心理学分类模式。心理学分类模式是以艺术接受者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方式、感知途径即所运用的.感觉器官的不同来作为划分原则,将艺术系统划分为: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视――听觉综合艺术。阿恩海姆在其重要著作《艺术与视知觉:创造性眼睛的心理学》中谈到格式塔心理学,只有通过把握事物的整体或统一结构,才能创造和欣赏艺术品。并且通过探讨感觉、知觉、以及与平衡、形状、形式、发展、空间、光、色、运动、张力和表现等相关概念,来看视、知觉与的艺术密切关系。“一切知觉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这是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所表达的基本观点。通感将视觉、听觉等一切知觉联系起来,人们通过通感体验艺术。如平衡是普通人和艺术家所能看到并希望看到的现象,平衡之于听觉也是可行的。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指出了物体之空间的位置和方向等性质之外的外表形象。这就好像我们在对呈现具体形象的建筑进行分析时,通常都会描述建筑的组成部分,以及它所呈现给的图案纹理。形式与形状一字之差,但指意不同。形状,即表象。没有一个视觉样相是为它自身而存在的,它总是要表现出某种超出它自身之外的东西。所有的形状都应该是某种内容的形式。所以描述这些我们看得到的客观事物只是建筑形象的一个方面。而建筑形象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精神层面上的。这要求我们通过了解建筑的创造背景、建筑造型、建筑功能来分析它所表达的主题。不同的造型风格表达的形象主题也有所不同。例如:产生于希腊的爱奥尼柱式建筑以及多立克柱式建筑体现了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爱奥尼柱式更多的体现女性的柔和华贵;多立克柱式更多体现男性的雄健庄严;券柱式的凯旋门象征胜利;哥特式建筑象征神权;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受人文主义主导;洛可可风格是华丽的装饰;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红墙琉璃瓦象征皇权。音乐与建筑分别以音响与物质作为所要表达的内容的载体。音乐依靠听觉感知音响组合的“形状”,建筑则依靠视觉感知物质组合的形状。音乐作品中有音乐的动感。而建筑作品中虽然不存在真实的运动,却是不动之动,这动感便是由视觉冲击带来的张力。[3]视觉、听觉尽管是两种不同的感知途径,但是却可以延伸出表象通感。正如平衡、动感等等表示形式美原则的词汇可以同时作为音乐艺术语言与建筑艺术语言。通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贯穿于音乐创作与欣赏过程中。作曲家通过想象和联想,运用模仿、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再加以一定的创作技法,赋予音乐作品丰富的视觉因素,而人们通过通感的作用更好的理解音乐。

数学之美论文2篇五

摘要:

创新型数学课堂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在教学中,应尽可能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生活的缩影,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关键词:创新型;整合资源;启迪;学做;建构体验。

创新型的数学活动不是过多地强调教师应怎么教,而是应更关注学生如何学,以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为中心来引领我们的教学实践。这样,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具有魅力,必须充满活力,必须把这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笔者多年来不断追求,初见成效。

一、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1、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堂资源。

在教学中,我注意首先吃透《新课标》,在理解教材意图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活用教材。教学时架设起生活与教材之间的桥梁,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体的容积时,我要求学生提前测量一下本班级里的饮水机上的圆柱形水桶的容积,同时还测量家中购买的圆柱形色拉油壶,并计算它的容积,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数学的内容不像语文、科学等学科那样充满情趣,但如果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同样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深入探究兴趣。在教学“圆柱和圆锥体积之比”时,我将圆柱和圆锥及由圆柱木模型削成最大圆锥木模型,我用连续数字化来演示,即四个字,“等底等高”为前提条件,圆柱体积为三份,削去体积为二份,剩下最大圆锥体积为一份,简称“一、二、三、四”,教者将班级学生分成ab两组,结合此单元教材内容,各组自编生活习题,相互提问、回答(即a提问题,b解答;或b提问题,a解答),答案一致。教者还分别用不同的口头举例,学生思考后用手势阐明归纳份数关系,以此来激发兴趣。

3、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做数学”。

重视数学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做数学”,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一个联系已有经验进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学生的实践、操作、探索与思考是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从多方面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知识的实践者和发现者,在教学半圆面积与半圆周长的计算时,我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作图,通过作图使他们手脑并用,从作图过程中理解题意,掌握半圆c与s同整圆c与s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真正以学生为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优化课堂学习方式。

1、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目标。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我们的数学目标不应用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学会想象,学会思考。在课堂上,教师要置身于学生的学习中,有效地、适当地引导与调控,让他们大胆地质疑,大胆地释疑,大胆的答疑,帮助他们总结归纳发现结论,达到主动发展的目标。

2、让学生经历过程,主动建构。

点燃智慧的火花,启迪学生的心灵这一系列的活动都要让学生去做,都要让他们主动参与全过程,教者只作有效地引导或创设空间,让他们有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激起学生创新思维的迸发,让他们的认识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主动构建。

3、注意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

新课程的理念强调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提问、尝试、讨论、辨论等主体性活动,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生成,解决应用过程,这对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比如教师应该提出明确的问题引导学习思考的时候,要提出明确的问题;在该引导学习认识结论的时候,要给出准确的数学结论;在该让学生进行练习记忆的时候,要让学生认真完成目标。在教学中教师灵活安排学习方式,抓住“小鼻子”,使各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做到有机结合,真正实现有效教学,不是放散牛。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生动的活动中体验数学,热爱数学,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飞扬。

数学之美论文2篇六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地位问题,总是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也关系到培养人的质量,从而更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因此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从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考察,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要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有益的作用;反之,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违背教育的初衷。因此,我们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学生观,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一、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理念。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理念应该是:教师具有尊重、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能力并培养健全的人格;在积极参与教师主导的活动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人格。

新型师生关系体现在:(1)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2)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主从型师生关系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应当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等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因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确立“尊重主体、发展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要做到发挥主体性,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解放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营造出一种活泼、生动、和谐、融洽的良好教育氛围。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师生关系必然同一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并为之服务。在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大部分时期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是主宰、是权威,否认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外部环境和力量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性发展的要求已日益强烈。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

三、怎样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的人格。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的权利。过去,我们总是认为家长、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这主要受长久以来的封建家长制的毒害。现在该是摆脱这种错误观念的时候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才能培养出有自尊心、有民族自豪感的人。教师不应该看不起学生,对学生应态度温和、谦逊、平等、友好,让学生有表达自我的机会,有保留意见的空间,有发挥特点的余地。抱着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的、平等互助的态度,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教育的主体,才会有主人翁的精神,而不致消极、被动。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和老师是同样平等的人,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

(二)学会欣赏学生。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了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这个观点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细细品味的。过去,作为教师,总以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为荣,总是摆着高高的架子,让学生敬而远之。其实,这种刻意,是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的。试想,让学生敬畏,让学生仰视,学生又怎会向你倾吐内心,又怎会使你真正地了解他们。没有了解,谈何教育?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富有个性特点的个体,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闪光的地方。而这些闪光点,不是教师所恩赐的,教师仅仅是起到挖掘、培养、塑造的作用。应该说,每一名未成年的孩子,都潜藏着这种可能性。

(三)允许学生犯错。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完美,都有犯错的时候。而大人与孩子相比,犯大错的往往是大人。其实,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犯错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学得更聪明些;而整个人类,也是在不断地犯错、不断地碰壁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从而获得进步。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孩子是在不断地犯错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只有被蜜蜂蜇过才深切知道以后不能再捅蜂窝。教师应该明白,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学会,在犯错后明白一定的道理,并懂得自己总结出避免今后犯同样错误的经验。因为,学生的每一次的错误、失败都有可能成为他今后某一个成功的铺垫。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的要求和难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先进行教育改革,积极提高思想素质;提高个人能力;改进教学方法;不走形式主义,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象一个契机、一个纽带,把教师和学生紧紧的联在了一起,一位教师能否与学生建立一种心理相容,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关系到一个班级的好坏,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为此,我们必须树立现代学生观,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孟宪平《角色的转变》《学与思》.7。

数学之美论文2篇七

1.创设出科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建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情境教学法是经常用到的手段,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很多方式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这样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讲授应用题时,教师就可依据应用题的题型设计教学情境。如遇到有关两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教师可请两位学生到讲台演示一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对这类问题解决方式的印象也更加深刻,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预期效果。

2.重视提问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采用的大多是“满堂灌”的方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一边不停地讲授书本上的重点知识,一边要求学生打起精神。显然,在这种数学课堂中,学习效率自然是不高的,学生只会感到数学的枯燥性,于是渐渐地跟不上学习的进度。而且,在传统课堂中,学生是听众,还要记笔记,所以就没有独立思考和提问题的时间,这就导致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因此,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习惯。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记下自己的问题;课堂开始之后,给学生互相讨论、自由思考的时间,十分钟之后,在课堂上提出课程大纲要求的和从学生那儿搜集来的问题,要求学生举手回答。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我们要给予表扬;对一些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我们要适当地进行引导,给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思路。最后,我们还要补充一些学生遗漏的重难点,这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接下来,我们还应设置课堂练习环节,列举出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例题,由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让学生举手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还能使学生同时掌握很多种解题方法。

3.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促进知识的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手段,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在提出问题之后,由各个小组合作讨论。当然,教师应注意分组的科学性,注重不同性别、不同数学基础、不同理解能力学生之间的搭配,从而使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在讨论环节,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控制流程、把握课堂进度,不应过多地干涉学生,而是要给学生生营造出一个轻松、自由的讨论环境。讨论环节结束之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给其余小组讲述自己的讨论成果,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发言结束之后,教师要对各组的表现进行总结,指出各组的不足之处,还应对一些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其自主探究,形成完整、科学的数学知识体系。

4.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都采用的是在黑板上板书的方式,教师将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由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下去,数学就给人留下一种死板的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多种多样,小学数学可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计算机把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下面以一道小学应用题为例,“小熊有6颗糖,给了小兔子2颗,后来熊妈妈又给了小熊一颗,请问,现在小熊有多少颗糖?”因为这道题涉及到连环加减运算,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题中的数量关系展示给学生看,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他们理解题意,为他们自主探究学习提供方便。

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这个时期的重点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而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我们以上述的几点措施作为参考,在实践操作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这一模式。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在利用这种模式教学时,数学学习效率还是不能忽视的,教师应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不仅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还能真正地学到知识,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达到预期效果。

数学之美论文2篇八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城市中的建筑数量不断增加,人们主要注重建筑的质量和建筑环境。本文对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进行分析,并且深入了解建筑环境艺术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感情意义。

1建筑环境的情感意义的作用。

建筑环境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是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共同形成的环境,良好的建筑环境设计可以有效的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建筑环境设计的时候,应注意建筑结构与自然环境的衔接,注重建筑环境的人文氛围的营造,建筑环境设计的时候应考虑建筑结构设计和人心理活动的影响,还应注意患者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建筑环境的情感表现的更加丰富,以便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建筑环境中情感语言表达。

2.1色彩。

色彩是建筑环境中表达情感最为直观的,很多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都会充分的利用色彩对人们心理影响进行设计,有效的增加建筑环境的整体艺术感及情感意义。在建筑环境当中,色彩主要应用在内部环境中,内部环境中色彩应用在具有艺术感的设计当中,在设计的时候对整体色彩运用严格要求,色彩不能太强烈,使得人们的心理有烦躁的情况,同时也不可以过于单调,所以设计时应基于美学与心理学的基础进行。

2.2图像。

图像是建筑环境情感语言表达直观的表现形式,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时候,图像可以更直观的体现设计的主题,对于过去的建筑环境进行图像设计,可以有效的增加设计环境的意蕴。图像合理使用能有效的提高建筑环境的空间氛围,建筑环境周边的色彩和图像相互融合,选择更好的图像,以保证图像可以明确的反应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情感意义。

2.3线条。

建筑环境线条变化也是建筑环境艺术中情感意义的一种形式,在设计的时候,通过改变线条的种类可以更好的表现建筑环境中的情感意义。当线条设计时突然出现转折或线条生硬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愤怒的情感,当线条曲折多变或柔和就会体现温暖的情绪,方向向上或向前的线条与积极、活跃的情绪有关系,方向向后或向下的线条表现出消沉的情绪,所以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时候应充分考虑不同线条表现出的不同情感意义,加强对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线条的使用。

2.4符号。

建筑环境中符号也是一种表达方式,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时候,人们由于视觉作用,忽视外部环境选择作用,所以设计者会将一些符号使用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目的是增强建筑环境的意蕴,加强建筑环境信息传递。

3环境艺术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3.1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当现在的城市空间环境不断的地紧张,城市楼房密集度高,人们的工作压力无处宣泄,容易使得自己陷入烦躁中,利用环境艺术设计,加强对周边建设与改造,使得人们具有舒适的感觉,以更加饱满。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工作,还可以使用环境艺术设计,增加城市绿色园林、景观的数量,改善空气质量状况的效果,营造现代化城市环境。

3.2设计出不同的居住风格。

过去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会受到技术、资金、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城市建筑风格比较单一,人们对建筑住房的要求不高,但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追求个性化、鲜明化的建筑风格,所以人们设计人员运用多样化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和先进的建筑技术,创造出符合人们需求的建筑,有效的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

3.3创建人居生活情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作在工作之余有充足的时间来享受生活,城市中的娱乐场所成为人们健身、活动的好去处,过去的小区娱乐文化比较单一,虽然消磨时间、但是趣味性不高。利用环境艺术设计改造小区娱乐场所,营造出更加具有文化气息的氛围,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设计出多功能的园区和建筑,为了提供给居民多样的服务。

3.4提高人居生活水平和质量。

自然环境形成一种特定的环境,而人造环境将经济、休闲娱乐和商业环境和人融到一起,使其具有丰富的生活活力和情趣空间环境,在人居生活中,人们的'素质、生活经验和情趣、审美观点及对居住环境的判断都有很大的联系,所以需要将三种表现层次相互结合统一。环境艺术设计使特定环境中人们的生活和特点环境间的相互连接和制约,使得人们的居住条件与环境更好的结合,有效的提高人们生活居住环境。

4新时期下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变化。

4.1追求设计的个性。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求调整建筑环境与空间的关系,将整体设计风格与功能完美结合,还应体现出主人内心理想与追求,将人的情感、自然科学、社会信息、审美情况有机的结合,这需要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者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面对现在开放的世界,应不断的开阔视野,多角度的寻找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灵感,设计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4.2突出现代科技技术。

建筑环境艺术是比较复杂的科学与艺术结合体涉及的范围很广,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们对建筑环境艺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师应适应信息社会人们在智慧和情感上的需求,将高科技丰富的实用功能,不断的向着高科技艺术空间推进和发展。

5结语。

随着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对生态环境的创作受到各界的重视,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建筑是城市的灵魂,人类聚居在一起十分有益,但是对生存环境的破坏也十分严重,对生态系统的建设,构建完善的结构与充分发挥其功能,使人类获得更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慧宁.建筑环境与人文意识[d].东南大学,2005.。

[2]刘忠国.论建筑艺术的情感化及空间表达[j].大众文艺(理论),2009。

数学之美论文2篇九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和新教材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已成为每一个教师共同的目标。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特长的今天,我们既要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以后学习物理奠定基础,又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想方设法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组织形式。只有合理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才会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最全面的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目的教学方式实验教学。

一、优化教学目的和任务。

每节课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教师和学生的所有活动都必须紧紧地围绕这一目的而展开,所以,优化目的和任务可以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通常情况下,一节课的目的和任务不止一个,到底应该以学习新知识为主,还是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主呢?学习的本身就是为生活服务,为以后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必须在全面了解初中物理新教学大纲后,结合新教材的特点,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力,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目的和任务得到最大限度的落实。

二、优化知识结构。

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培养其良好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必须用新的理念组织教学。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验设备以及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设备,对本节课的'知识、技能要求进行合理安排,并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有限,要将旧知识的复习当作次要问题,从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入手,将主要的时间放在知识教学和技能培养上。这二者也要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若注重知识,应加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若注重能力的培养,应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动手。新知识的学习,也要为以后学习设下疑问,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探索,深入钻研。在整节课的教学中,知识教学、技能训练和思想教育要有主次、有详略、有秩序地进行。

三、优化教学关系。

教学关系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需要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才能达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第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心理胆怯与依赖,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如我在教学《长度的测量》一课时,预先带了乒乓球、一根弯曲的铁丝、硬币等物品,没带任何测量工具,然后我请学生帮忙测出乒乓球的直径、铁丝的长度、硬币的直径和一张纸的厚度。开始,学生们只是私下讨论,没人敢举手,我又鼓励他们,希望他们能发扬雷锋精神,帮帮老师这个忙,可以几个人为一组,互相合作。学生一听这样,便自发地组成了十几个组,互相协作,互相讨论,选择最佳的方法,很快得到了答案。而我又适时鼓励:谁愿意锻炼一下自己,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测出来的?学生消除了恐惧心理,便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竟然站起来把手举得老高。我又对发言的学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使他们对学习物理充满了信心。可想而知,这节课我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第二,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时候,对于一些物理现象,教师很难给学生解释清晰,而计算机模拟的图文并茂、声形结合的课件,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尤其是肉眼看不到、语言无法描述的现象,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迸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第三,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物理学习。物理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物理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以现实体验促进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变传统的“书本上学物理”为“生活中发现书本上的物理”,建立设疑、启发、诱导、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互动关系模式,在生活中发现物理,在活动中学习物理,在探索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在旺盛的求知欲望下兴味盎然地学习新教材,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

第四,优化实验教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实验要直观、准确、安全,操作过程要规范、严谨、科学,学生实验要提前精心准备。实验时要耐心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失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总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一切努力都是为学生服务,精心设计每个环节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教材的实施,对我们是一种考验,是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合理地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重难点及教学方法,是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关系到整节课的成败。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必须优化物理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之美论文2篇十

音乐通过乐音运动的方式来表现艺术形象。音乐的形象有别于造型艺术的形象,它所表现的形象是抽象的。“当音乐能够真切地表现出某种特定的情绪、场景、或过程等,并能使听者在相应方面产生相关联想时,这种被表现的对象和所产生的联想就叫做音乐的‘形象’。”[4]然而音乐形象这一提点,长久以来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界定,也不为所有人认同。但即使如此,作曲家们在创作音乐作品时仍无法舍弃对自己所想事物的表达,这尤其表现于浪漫主义时期以来的作曲家们。德彪西《版画集》中的《塔》就是这样一部有着建筑形象的音乐作品。音响方面,31小节升g升f构成的二度明显的带来了禅院敲击木鱼钟声的音响效果。持续出现的省略三音的和弦五度音层造成了一种空灵的感觉。塔幢作为佛教特有的建筑,木鱼钟声是塔的特征音响。作曲家常常使用带有建筑特征的音响来暗示建筑形象。模仿自然界的声音是音乐艺术所特有的,是其他艺术不具备的模仿功能。通过建筑特有声音的再现虽然脱离了构成建筑形象的点线面等要素,但却仍能唤起听众的联想,从而感觉这些声音赖于生存的环境,在意识中形成建筑形象。即通过音响给听众带来了视觉体验。全曲有由两个清晰的主题旋律以不同的节奏在不同的音区反复出现。是重复和变奏的手法的运用。《塔》的结构是多解性的。从小的主题角度划分:引子―a―b―a1―引子―c―a2―引子―c―a―b―a3。将a作为叠部看,《塔》的曲式结构是回旋曲式。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又可以将作品划分为一个复三部曲式。且每一部都是一个对比型中段的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的模糊性使音乐的情绪更加丰富,更富有内涵。回旋的曲式结构表现出了塔幢层层叠叠的形象。反复变奏的手法运用表现出塔幢“上下层柱使用交叉柱造,上层檐柱又较下层柱收进半柱径,外观上形成逐层向内递收的轮廓。”[5]建筑大师妹岛和世说过,“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它是看不见得。结构类型是造成一些人们能够感觉到的体验,也是空间之间的关系。空间就在旁边,你不能看见,但你能感觉到。”建筑结构与音乐结构无论它们是否被看见,在它们被创造出来的那刻就开始存在于空间。因此,音乐结构是音乐存在于人们意识中形成视觉形象很重要的一个框架;更是音乐表现建筑形象不可或缺的比照因素。《塔》除了在结构上展现塔幢形象,还从音乐运动上表现着东方塔幢形象。渗透全曲的第一主题是一个全部在黑键上的五声音阶。东方音乐色彩贯穿全曲。第一主题是一个上行旋律表现塔幢挺拔向上。11小节开始三连音旋律规律的上行在下行形成规则的波浪线表现塔幢层层收分的外形轮廓。37小节十六分音符密集流动,并加以装饰。表现的是楼阁式塔细节部位的灵巧形象。80小节三十二分音符密集演奏的背景下出现第一主题,表现出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音乐作品《塔》正是德彪西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运用和弦模仿塔这一建筑形式所特有的木鱼钟声;富于东方音乐色彩的五声调式;以及类似塔幢层层叠叠形象的回旋曲式结构等手法,赋予了《塔》丰富的视觉因素,使欣赏者在听赏音乐同时体验到塔的建筑形象,从而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塔》。

结语。

音乐作品通过运用独特的音乐表现手法来丰富建筑视觉因素,而听众借助想象和联想,感受音乐带来的建筑形象。音乐中建筑形象的表现,进一步证明了音乐与建筑的关联性。探索音乐与建筑的关联性有利于帮助听众通过建筑形象更好的理解音乐;同时在音乐创作方面,这将启发作曲家们更多的从视觉形象中吸收养分用于音乐创作,从而开拓他们的创作的思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