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讨厌的英文短语如何写 感到厌烦的英文短语怎么写(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4 04:49:16 页码:13
讨厌的英文短语如何写 感到厌烦的英文短语怎么写(5篇)
2023-01-04 04:49:16    小编:ZT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讨厌的英文短语如何写一

我太害怕真实的我让人讨厌了,所以竭力让自己保持我认为的温和有礼的状态,可是这种自我控制并不能达到讨人喜欢的目的,同时还会让我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

只有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才能拥有做自己的自由。

不再寻求认可就是自由。不再惧怕被人讨厌也是必须做到的勇敢。

至于如何做到不再寻求认可,答案是——不再过度关注自己。

讨好型人格其实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这个表述非常严厉,但事实确实如此。太关注自己,太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所有的你自己的目光都聚焦给了你自己,这难道不算以自我为中心吗?

你应该明白,你不是世界的中心,你只是世界地图中的一个点,你可以把你的躯体当作一个看世界的视角,是这样的视角让你产生了你是世界中心的错觉,你要意识到自己的本质还是沧海一粟一样的渺小。

没有那么多双眼睛看着你,所以不用再有压力,所以,请毫无负担地去勇敢做自己!

而要做到不惧怕被人讨厌,需要了解课题分离。做出怎样的行为是自己的课题,别人会因此有怎样的反应是别人的课题。我们不能干涉别人的课题,你试图用某一种行为来讨得别人的喜爱,这钟行为本质上就是在干涉别人的情绪,是干涉别人课题的表现,是一种隐藏性的对别人的掌控欲。

害怕被背叛所以不敢付出真心的行为也是因为没能做到课题分离。你把别人当伙伴,这是你的课题,别人是否会背叛你,这是别人的课题。所以这个行为本质上不是因为害怕所以逃避自己的课题,而是试图掌控别人的课题,却又没有勇气接受事态脱离掌控的结果。

学会课题分离,人际关系里会少很多矛盾,对个体而言,烦恼也会减少很多。

有关讨厌的英文短语如何写二

1、讨厌的下雨天,我要是找不到喜欢的伞,我就得淋雨。

2、村庄从繁华到荒凉,似乎也和这秋雨一样,下一次,会更加寒气逼人。

3、一场春雨几度残阳,半卷花事一世离伤,一颗敏感的伤春悲秋之心却是这般伤感,这般无处可逃。我,眼角闪过一滴清泪。

4、下雨天我喜欢蓬头散发,这样更有气氛!

5、天空下雨了,可以打伞;心下雨了,该怎么办呢。

6、感动不是下雨的时候,你给我撑伞而是和我一起淋雨。

7、我讨厌下雨,因为我还是学不会带雨伞。

8、祝福是一把伞,它能伴你走过阴雨天。一条留言,一份祝福,让你快乐每一天!祝你双休快乐!

9、其实每一朵花,都有它自己的生命,当花儿枯萎的时候,就是它生命终结的时候,而它的种子,就是它生命的延续,继续承受风,经受雨,面对另一个轮回。

10、好像所有的悲剧都发生在雨天,所以注定人们总在阴雨天感到失落。

11、她最喜欢下雨天要我陪她散步,然后故意拿一把小伞,希望呵呵她靠紧一点。

12、当全世界约好一起下雨,让我们约好在心里放晴!

13、最美的不是下雨天,而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

14、雨划过我窗前,玻璃也在流眼泪,街上的人都看起来,比我幸福一点。

15、当你想哭的时候,请你祈祷上天下雨让他帮你哭。

16、年一年,风吹一阵,雨落几场,等草木从裂缝里长出来,盖满了群山,你就长大了。

17、下雨了别跑,反正前面也是雨。

18、生命里那些或美好或凄迷的相遇,若一朵雨花的念,种进每一个夏夜的梦里。

19、下雨了,我害怕的不是打雷闪电,我怕的是你在跟别人撑伞雨中暧昧。

20、其实,我更愿意雨天永远是一首经典的老歌。

21、下雨的时候有着人陪着走走,真的很浪漫。

22、只因你给的嬉笑太盛,无人在意你的心酸认真。

23、我喜欢站雨中哭.这样别人就不会知道我在流眼泪了.因为泪水和雨水融合在一起.连我自己也分不清那是泪水还是雨水了。

24、下雨了没人送伞,这就是最深的孤独。

25、今夜我不会遇见你,今夜我遇见了世上的一切,但不会遇见你。

26、秋雨幽幽,引人愁苦愁思,可谓秋风秋雨秋凄凉,秋雨秋风愁煞人。

27、我做噩梦了,被吓醒了,不敢睡了。害怕又被拉入噩梦中去。外面下雨了,电闪雷鸣的。害怕笼罩着,分不清是梦里还是现实。

28、听着窗外噼里啪啦的雨声,仿佛世界都安静了。

29、狂风暴雨,突然想起自己门没锁,搞得现在都不敢睡了,小时候这样下雨最好睡觉,长大了越是暴雨天越害怕。

30、天.下雨了,而我选择躲进雨里,那样你大概就看不见我的泪了。

31、听雨的时候,那是你和雨的对白。没有人说话,只有你在喃喃细语。

32、回首往事幕幕,依然浮现在眼前,虽然现在的我们已形同陌路,但看着窗外的雨,想起当初的我和曾经的你,是那样熟悉,却又是那样遥不可及。

33、都说下雨的时候最适合哭,只要你站在雨里,就没有人知道你的懦弱。

34、等待已久的夏雨,缓缓的流下了发梢,我似乎已经习惯了感受雨天所带来的那种淋漓尽致的感觉.似乎习惯了雨水打在身上那种凉凉的感觉。

35、最后想起来波澜不惊的人是你,而还没说话眼眶就湿润的人,是我。

36、下雨天,喜欢回忆,却很容易感伤;下雨天,喜欢听歌,却很容易寂寞。

37、下雨天你一个人走并不可怕,可怕是,还有风和雨在你身边翩翩起舞!我都觉得过分了!

38、鶴壁天气阴沉突然下起小雨,看着你朋友圈的照片也变得更加想你。

39、雨中,流逝着浅浅淡淡的思念,以前的雨中同行,却早已成为了过眼云烟。

40、雨丝很细,很绵,像春天时空飘浮的柳絮。

41、雨水落下来是因为天空无法承受它的重量,眼泪掉下来是因为心再也无法承受那样的伤痛。

42、雨,是极具个性的自然事物。随性,洒脱,绵绵中的风骨,润物无声的脉脉温软,也有冰凉嘶吼的凛然模样。

43、倾盆大雨下个不停,从房檐上流下来的雨水在街道上汇集成一条条小溪。

44、很久很久没有下雨了,海燕的到来今天终于落下,有人说雨天好睡觉,有人说雨天好打牌,有人说雨天回忆好伤感,伤感的人留着千青丝为伊人。

45、有一种心境,叫倚窗听雨。

46、果然时间会让彼此变成熟悉的陌生人,变成彼此的回忆。

47、天黑了是因为太阳睡了;下雨了是因为云哭了;树断了是因为风发怒了;我哭了是因为你离开了;给你发信息了是因为我想你了,远方的你过的好吗?

48、在雨中寻找,在雨中泪奔,在雨中等待,在雨中奔放,为了就是等待雨中的她。

49、城市揉进雨里,凉意生在初夏。

50、一场来自自然天象的演唱会,落雨欢快的节奏,拉着纯净的灵魂在雨中奔放,陪着旧日的情感在雨水中奔流。

51、是谁用柔雨霏霏把爱痴缠,是谁用雨中情思把心牵绊,执手相携只为演绎今生的感动,深情相拥只为守候无悔的情缘。

52、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兴好几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难过了好几年。

53、疾风拥着瘦雨,意念像雨滴,落进曾经的日子。

54、我喜欢太阳,所以连带着也喜欢了下雨天。

55、隔着泪眼看世界,整个世界都在哭。

56、我不是一个擅长坚持的菇凉,但是喜欢他这件事却坚持了四年了!最后还是抵不过他一句我只把你当成好朋友!

有关讨厌的英文短语如何写三

在六月末的安静夜里开始抽点时间看这本书,没有恍然大悟的惊喜,也没有相见恨晚的兴致勃勃。但不妨我不急不慢地读完它。读到大概一半才真正明白标题的含义,要有被人讨厌的勇气。一开始我以为是很多人都不喜欢勇气的意思。读完,不是全部同意作者的观点,但也有一些喜欢的章节和自己的赏析。

笔记1:当你急着奔向未来的时候,说明你已经不喜欢现在了。

赏析:这句话在本书刚开始的所有文字中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是过去三个月我非常典型的心态。我可能从未如此不活在当下,那种急迫让我全然忘了生活。好在已渐渐复原。也许当我能够安静地听清晨的鸟语时,我的心也逐渐恢复了宁静。我开始慢慢喜欢现在了,我开始好好做饭了,我开始慢慢看书了,我开始渐渐控制不好的情绪了。虽然没那么快抽离,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笔记2: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笔记3:人生不是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笔记4: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笔记5:假如应征落选也应该去做。那样的话,或许能够有所成长,或许会明白应该选择别的道路。总之,可以有所发展。

赏析:就好像最近很火的女团选秀节目,能成团,能备受万众瞩目的永远是少数,可是她们勇敢地努力过争取过,哪怕会失败,尝试过,总有成长。是锻炼了才能或是勇气,还是认清现实自己不适合走这条路,做过、参与过,都是成长,都有收获。

笔记6: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自己。

赏析:这句话有点太绝对。我觉得是有影响的,过去的经历、过去的选择才让我们走到现在这里。更为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不要让过去不好的经历,影响现在的自己去获得成功和幸福。我们可以对自己的生活掌握主动权,可以主观干预,让自己决定现在“此时此刻”所采取的心态和行动,从而掌舵自己的人生。

笔记7:不想成功vs不能成功

不是“不能成功”而是“不想成功”。简单地说就是害怕向前迈进或者是不想真正地努力。不愿为了改变自我而牺牲目前所享受的乐趣——比如玩乐或休闲时间,也就是拿不出改变生活方式的“勇气”,即使有些不满或者不自由,也还是更愿意维持现状。

笔记8: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问题1:控制怒气是否就是一味忍耐呢?

回答:我们应该学习不使用怒气这种感情的方法,因为怒气终归是为了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和工具。首先你要理解,发怒是交流的一种形态,而且不使用发怒这种方式也可以交流。我们即使不使用怒气,也可以进行沟通以及取得别人的认同。易怒的人并不是性情急躁,而是不了解发怒之外的有效交流工具。所以要找到发怒之外的有效交流。我们有语言,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要相信语言的力量,相信具有逻辑性的语言。

赏析:在产生分歧或交流不同想法的时候,我是对的,并不代表别人就是错的。如果做错了,承认错误并不等于承认失败,反而是谦卑和追求进步的表现。

有关讨厌的英文短语如何写四

在六月末的安静夜里开始抽点时间看这本书,没有恍然大悟的惊喜,也没有相见恨晚的兴致勃勃。但不妨我不急不慢地读完它。读到大概一半才真正明白标题的含义,要有被人讨厌的勇气。一开始我以为是很多人都不喜欢勇气的意思。读完,不是全部同意作者的观点,但也有一些喜欢的章节和自己的赏析。

笔记1:当你急着奔向未来的时候,说明你已经不喜欢现在了。

赏析:这句话在本书刚开始的所有文字中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是过去三个月我非常典型的心态。我可能从未如此不活在当下,那种急迫让我全然忘了生活。好在已渐渐复原。也许当我能够安静地听清晨的鸟语时,我的心也逐渐恢复了宁静。我开始慢慢喜欢现在了,我开始好好做饭了,我开始慢慢看书了,我开始渐渐控制不好的情绪了。虽然没那么快抽离,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笔记2: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笔记3:人生不是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笔记4: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笔记5:假如应征落选也应该去做。那样的话,或许能够有所成长,或许会明白应该选择别的道路。总之,可以有所发展。

赏析:就好像最近很火的女团选秀节目,能成团,能备受万众瞩目的永远是少数,可是她们勇敢地努力过争取过,哪怕会失败,尝试过,总有成长。是锻炼了才能或是勇气,还是认清现实自己不适合走这条路,做过、参与过,都是成长,都有收获。

笔记6: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自己。

赏析:这句话有点太绝对。我觉得是有影响的,过去的经历、过去的选择才让我们走到现在这里。更为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不要让过去不好的经历,影响现在的自己去获得成功和幸福。我们可以对自己的生活掌握主动权,可以主观干预,让自己决定现在“此时此刻”所采取的心态和行动,从而掌舵自己的人生。

笔记7:不想成功vs不能成功

不是“不能成功”而是“不想成功”。简单地说就是害怕向前迈进或者是不想真正地努力。不愿为了改变自我而牺牲目前所享受的乐趣——比如玩乐或休闲时间,也就是拿不出改变生活方式的“勇气”,即使有些不满或者不自由,也还是更愿意维持现状。

笔记8: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问题1:控制怒气是否就是一味忍耐呢?

回答:我们应该学习不使用怒气这种感情的方法,因为怒气终归是为了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和工具。首先你要理解,发怒是交流的一种形态,而且不使用发怒这种方式也可以交流。我们即使不使用怒气,也可以进行沟通以及取得别人的认同。易怒的人并不是性情急躁,而是不了解发怒之外的有效交流工具。所以要找到发怒之外的有效交流。我们有语言,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要相信语言的力量,相信具有逻辑性的语言。

赏析:在产生分歧或交流不同想法的时候,我是对的,并不代表别人就是错的。如果做错了,承认错误并不等于承认失败,反而是谦卑和追求进步的表现。

有关讨厌的英文短语如何写五

前几天在看《被讨厌的勇气》,得到许多感悟,之前写了一篇读后感。这本是系列的后一篇。由于与前一本是一脉相承,因此并没有提出新的概念,而是聚焦在了教育和家庭幸福的具体实践中,突出了独立和爱这两个理念,对于我来说,在育儿和亲密关系当中还是很有启发的,走出小我,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怪圈,以更大的视角去看待生活,去获取幸福。

教育的本质——使被教育者独立

《被讨厌的勇气》中提到每个人的人生都面临三大课题:工作、交友和爱,而这个课题是需要每个人独立面对的,也就是提到的课题分离,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处理好自己的人生课题,而不能假于任何其他人之手。

因此,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被教育者”自立“,而非”干涉“。这就涉及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定位应该是相互尊重,即之前提到的人际之间的“横向关系”,而非上下级似的“纵向关系“。同时引发了教育的方式,不批评不表扬,而是鼓励,形成民主的氛围,避免孩子进入到一个习惯性去竞争的环境,而是关注自我的发展和环境的和谐。将孩子们置于竞争原理之下,迫使其与他人进行竞争的时候,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呢?所谓竞争对手也就是“敌人”。不久,孩子们就会形成“他人都是敌人”或者“人人都在找机会陷害我,绝不可大意”之类的生活方式(世界观)。而这种情形是无法让人得到真正的幸福的。

其实这些说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在现实社会中,在竞争的大环境下,极少人会不焦虑,担心孩子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进步,担心孩子没有一些才艺技能以后没有办法谋生。但是孩子问题行为发生的新闻也不断提醒家长,一定要理性,要克制住自己想要干涉、管理、批评斥责的心情。

孩子问题行为的产生,阿德勒提到行为背后的心理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人的问题行为全都处于这五个阶段之中。所以,应该在问题行为尚未进一步恶化之时,尽早地采取措施。这五个阶段分别是:第一个阶段是“称赞的要求”,他们的目的始终只是“获得表扬”,进一步说就是“在共同体中取得特权地位”,对应的措施就是通过表示“尊重”的方式让他们明白即使不“特别”也有价值,不是在他们做了“好事”的时候去关注,而是去关注他们日常生活中细微的言行。而且还要关注其“兴趣”,并产生共鸣。第二个阶段是“引起关注”,当他做好事没有被表扬或者没有获得特权地位的时候,他就会想通过一些行为表现得与众不同,因此,处于这个阶段他们的问题行为并不是“做坏事“,而是单纯得想要与众不同,引起关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得也是只通过“尊重”的方式告诉他们,其本身就很有价值,并不需要非常特别。第三个阶段是“权力争斗”,不服从任何人,反复挑衅,发起挑战,企图通过挑战胜利来炫耀自己的“力量”,并以此获得特权地位。第三个阶段之后会比较难以应对。这个阶段,教育者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让自己退出他所营造的“权力争斗”中,不斥责不发怒,否则就会进入陷阱。第四个阶段是“复仇”阶段。当前三个阶段的需求都没有被满足时,当爱的欲望无法实现的时候,人就会转而寻求“憎恶”,在憎恶的感情中寻求关注。进入复仇阶段的孩子们并不选择正面作战。他们的目标不是“坏事”,而是反复做“对方讨厌的事”。自残行为或者自闭症在阿德勒心理学看来也是“复仇”的一环,他们是通过伤害自己或者贬损自己的价值来控诉“我变成这样都是你的错”,这个阶段只能转向专业人士求助,而不能直面这种行为,因为任何插手的行为都会引发“复仇”。最后一个阶段是“证明无能“。为了被人当成“特别的存在”来对待,之前可谓想方设法、绞尽脑汁,但都没有成功。父母、老师、同学,大家对自己甚至连憎恶的感情都没有。此时,他就会对人生绝望,打心底里厌恶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并且,为了避免再次体会这种绝望就去逃避一切课题。向周围人表明,“因为我如此无能,所以不要给我任何课题,我根本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这种情况也只能求助专家,但是治愈的可能性也比较小。据书中介绍,大部分问题行为集中在三个阶段之前,因此,教育者能做的事情还是比较多,责任也比较大。

因此,对于家长和其他教育者来说,学会尊重,学会“用他人的眼睛去看,用他人的耳朵去听,用他人的心去感受”。在跟孩子商量的时候,是真的再协商,听取孩子的意见,而不是变相地给她挖坑,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长此以往,肯定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在孩子发生会激怒你的行为时,不要先入为主的认为她是在故意为之,而是应该去了解真相,不让被情绪蒙蔽,保持理性,不感情用事,不大声吼叫。这个也是家长经常控制不住之处。教育者需要做的是告诉他自己的人生、日常的行为一切都得由自己决定。并且,假如有做出决定时需要的材料——比如知识或经验——那就要提供给他们。这也就是我们在育儿中经常看到的“脚手架“的作用,父母和其他教育者永远都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真正的主角是孩子自己。尊重孩子们自己的决断,并帮助其做出决断。并且,告诉孩子自己随时可以为其提供帮助,并在不太近但又可以随时提供帮助的距离上守护他们。之前看到一个很好的比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应该是从”领航“到”护航“到”并航“,父母需要敏锐观察到孩子的实际需求,帮助他们,而非干涉他们。

批评的坏处很容易理解,但是表扬为什么不行呢?因为对于得到表扬才会觉得幸福的人,会对表扬产生“依赖”心理,只能在表扬中获得认同感。要获得真正的幸福,需要的是自我认同,“我”的价值由自己来决定,这就是前面提到的“自立“。而大人对于孩子的赏罚是企图将孩子置于自己的支配之下,依靠这种方式的大人内心害怕孩子“自立”,这样的大人本身也是缺乏真正的自我认同,需要通过对于孩子的支配获得认同感。所以说,自立不仅仅是孩子的课题,也是很多大人的课题。

关于爱的理解

之前的文里面提到过一个关于分享的话题,只有当自己富余了,人才会自然而然地去分享。爱和尊重一样。因此,我们必须保持心灵富裕,并将其中的积蓄给予他人。不是坐等他人的尊重,而是自己主动去尊重、信赖他人……绝不能成为心灵贫困的人。

阿德勒主张的是能动的爱的方法,也就是“爱他人的方法”。爱既不是利己地追求“我的幸福”,也不是利他地期望“你的幸福”,而是建立不可分割的“我们的幸福”。这里由“我“和”你“转变为”我们“,阿德勒认为,为了获得幸福生活,就应该让“自我”消失。我记得之前我跟byhan曾经有一次聊天,在聊天中,我提到那段时间我感觉不到幸福,感觉不到爱,找不到结婚在一起的意义,是因为我们觉得我们还是分别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生活,而不是我们的角度去生活。想来,人本身对于亲密关系的追求中,天然地就有“我们“这个共同体的需求。目前看来,我们的关系改善的点就在于我们慢慢地找到”我们“了。

安德雷认为,我们通过爱从“自我”中解放出来,实现自立,在真正意义上接纳世界。懂得爱之后,人生的主语就会变成“我们”,这是人生新的开始。仅仅开始于两个人的“我们”很快就会扩展到整个共同体乃至整个人类。他认为,爱不仅仅是个人的课题,更是“由两个人共同完成的课题”,追求的既不是“我”的幸福又不是“你”的幸福,而是“我们”的幸福。唯有如此,我们才可以脱离“自我”,才可以从自我中心性中解放出来,做共同体地一部分,而不是共同体地中心,实现真正的自立。

同时,爱不是全然的快乐,爱必须承担的责任很大,还会有辛苦和无法预料的苦难。因此,爱的勇气,也就是“获得幸福的勇气”。

结语

看完这两本书,最大的感受是,阿德勒心理学不仅仅是个体心理学,也是积极心理学,他强调个人通过行动去改变自己,主动去付出,去获取,不被虚无的过去绑架,不去等待命运的安排,而是主动去创造命运,实现自立,获得幸福。现在不是由过去决定,而是现在决定着过去。尊重和爱,是唯一两件不能被强迫的事情,都只能是主动去付出,才能获得回报。而选择人生伴侣,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选择幸福的路径。

“主动去爱、自立起来、选择人生“。做一个成熟自立的大人,陪伴小朋友一起成长,带着爱和尊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