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读你一生的故事心得感悟范文汇总(模板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4:38:04 页码:7
最新读你一生的故事心得感悟范文汇总(模板10篇)
2023-11-12 04:38:04    小编:ZTFB

感悟是一种通过思考和体验来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智过程。写感悟文章时,要注意语气的把握和态度的表达,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关于感悟的短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心灵的触动和启发。

读你一生的故事心得感悟范文汇总篇一

那已经是差不多一周之前的事情了。周一的最后一堂语言学基础[foundationoflinguistics],讲师没有来,是phd在读的助教师姐给我们上的,内容是语言决定论,也就是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关系。课上讲了萨丕尔-沃夫假设,如何证明它有可能是对的,如何反驳它有可能是错的,说不同语言的人,是不是真的就会看到不同的世界。最后一周,考试在即,大家都软趴趴地提不起劲儿来,有人索性就开始看周三语义学的讲义了。

师姐说,一个人的母语,对他的认知能力并不一定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是给出一个指向,大洋洲某个部落的人不是分不清楚蓝和绿,只是他们觉得那样的区别并不重要。语言不过是一个指向标,地面上的路千百条,母语只是让人往一个可能的方向走去。

就在透着点凉气的教室里,我想起了七肢桶的语言,那种绘画一般的、在二维伸展的东西。我突然觉得,绝大多数人类语言的线性书写方式,可是多么无聊啊——我们也许应该去学学纳西东巴文,学学gallifreyan;也许语言真的会改变我们的认知能力,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那种力量强大到可以颠覆我们世界的东西。不过我知道,我一定是想得太多了。科幻小说科幻电视剧,只不过是科幻而已。

20xx年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回到了学校。本科最后一个学期的开学日期竟然是1月3日,过了新年第二天就要上飞机回香港,让人感觉非常烦躁。彼时我已经拿到了语言学硕士班的录取通知书,买好了要用的课本,进入了“研究生预科”这一奇异的状态,但每周依然还要被18个小时的课时拖来拽去,每周五连续上七个小时的课,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低我一级的会计系的学妹wain从美国交换归来,去了近乎极夜的阿拉斯加玩了一圈,乍一回到亚热带的大都市,连冬天都是酷热的。她拖我去吃饭,因为再不去一起吃饭,我们也许就没什么机会见面了。那家店是红磡必嘉街新开的米线店,小小一方店面放个书包都困难,有看起来很诱人但是不放调料就淡而无味的凉粉。

我和wain之间有着奇怪的因缘际会。在校内和豆瓣上聊了很久,彼此都是一个学校的,之前却从来没见过面。我们都喜欢港铁,也都喜欢通识教育中心的一个老师。那个老师戴上黑框眼镜有点像《生活大爆炸》里的leonard,港大哲学硕士毕业,是中心里唯一一个没有博士学位而在任教的老师,给全校的内地学生上逻辑学,会在考卷里提到“艳照门”和“马勒戈壁”,偶尔写写科幻。wain说他的科幻小说写得一般,我没看过。

我提起《你一生的故事》,那篇读了让我浑身汗毛倒竖的小说。世界上那么多科幻作品,当时的我除了这一本以外只看完了《三体》。我对科幻小说的兴趣远远没有推理小说那么深重,当时我的宿舍里堆了独步全套的东野圭吾伽利略系列。wain是这么说的:姜峯楠前期的作品科幻性不算很强,但他就是靠着这些奇想让人眼前一亮。她在美国的时候采访了这位作家,对谈记录好像还登在了杂志上,我那时就觉得她是个很有行动力的人。

有这些奇想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是我当时的想法——我刚好已经读了一点句法学,知道人类语言本身是树型结构的,但它的表现式已经被困在线性层面里那么久了,久到应该能觉出平面死板的苦涩味道。我们的思维也都变成了一条线了,因为所以科学道理一般规规整整的,每一个亚种之间,不过是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的区别,先是宾语或者先是谓语的区别。

托尔金创造了精灵文;《星际迷航》里有克林贡语;姜峯楠写出了七肢桶的文字。《神秘博士》也不例外,里面有gallifreyan,在宇宙间流传了几亿年,有至少三个不同的书写变体。暑假时我和一起补看《神秘博士》的朋友开玩笑说:我以后要是真去研究文字学,还是专攻gallifreyan比较好,他们的字好看又难懂。

本科时生活还算很轻松,我当时一腔热血,到处折腾各种语言。粤语不用说,虽然到现在还是半吊子;德语是正式的二外,日语是一直很想努力却一直走错方向的三外,法语和意大利语不过是打打酱油。除此之外我看过半学期的拉丁语,跟前男友蹭过古希腊语的课,还学过三周克林贡语,然后发觉它超出了自己的发音范围,于是就又放弃了。

因为之前的经历,我以为自己不过是个没长性的人;但遇到gallifreyan的时候,我就知道:如果真要学一种人造语言,我最好还是学它。环形gallifreyan长得像齿轮,大圆套着小圆,小圆又套着六边形,不停旋转,怎么都能看。时间领主是先发明了书写工具才构造出文字的种族,这样高度精密却又完全二维化的文字,要怎么阅读怎么表达呢?想想就觉得是个古怪而有趣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七肢桶和时间领主有一点相似处:“方向”对七肢桶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他们的身体结构导致他们没有任何方向概念;而“顺序”对于时间领主,似乎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们的记事里只有固定在时间里的定点,除了这些定点以外,剩下的全是一团乱糟糟的毛线,可以被重写,可以被改变。他们二者的文字,多多少少有点相似,二维的,全局化的,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幅画。

这是我们人类无法明白的,甚至是无法想象的。人类有前后左右,有着线性流动的时间,所以我们无法理解七肢桶,也无法理解时间领主。等到我真正开始专攻语用学方向的文献,我发现了更可悲的一点——我们有时连自己的语言都无法理解。

毕业之后我回北京过暑假,和几个认识了三四年的基友一起聚会。基友们基本都是靠竞赛保送到大学,大多读的是理工类专业,我一个学英语的搀在里面有点不伦不类,可是我依然喜欢和他们聊天,总觉得只有这样跨专业交流才会碰出什么巨大的火花。

说起奥林匹克竞赛,数学化学计算机,以前我每次都有点悻悻然——我初中时也是个码农,高一也搞过化学竞赛,结果高二选了文科,从此再也没有站在领奖台上的机会;但是这次不一样了,我刚好听说语言学也有世界性的奥林匹克竞赛,于是很是开心地讲给他们听,还下载了几份样题放在了平板电脑里。

我说:可不嘛,像我们这种不做田野的,去参加这个竞赛,似乎也没什么意思呢。

——不过,萨丕尔和沃夫貌似也都是做田野语言学的。他们最早是人类学者,自然会深入调查各种语言之间的区别和人类思维的不同,因此才有了语言决定论。也因此才有了《你一生的故事》这篇奇妙的小说啊。

我不禁对田野工作者们生出了浓厚的敬意,虽然我知道自己肯定不会去做田野方向的。

师姐摇摇头,说道:这也许是和人类的生理结构有关系吧,其实我也不清楚。

我笑了起来:都怪我,我一定是科幻小说看多了。

陈绮贞可以唱“你说的每句话,都像是一幅画”,可在现实世界里,我们所谓的“离散无限”,也只是点和线一样的无限。那些真正像画一样的语言,比如七肢桶的文字,比如gallifreyan,不过都是我们在小说中最为大胆的妄想罢了。

真可惜它们只是妄想。

收到语言学硕士班的录取通知时,我刚好读完了尤丽·策的小说《物理属于相爱的人》,被两个物理学家的相爱相杀萌得晕头转向。11月的香港总是雾蒙蒙的,我穿过红磡隧道口的过街天桥,意识到我留在这个城市里的时间不多了,很快就要去一个我更喜欢的城市,学一个我更喜欢的专业了。

那天晚上我在校内上喊:物理属于相爱的人,那么语言学属于谁?有那么多好看的物理学家的小说,也有化学家和数学家的小说,可是语言学家的故事真是太少,我只知道真贺田四季的妈是研究语言学的,可是她研究些什么我可一点都不知道。

正在加州读拉美文学的薛喵师姐回复我:给你推荐一本书,《你一生的故事》,这就是讲语言学家的,你快去看。

于是我从网上找到了那本电子书,一开始还不明所以,但越往后越觉得不知所措,仿佛是推开了一扇我之前从来没有意识过的大门。所有的文字都绕成了一圈,大半夜站在我的床头,叉着腰对我放声大笑。

放下书的时候我想,我还要犹豫什么呢,还是赶紧把课本都找出来准备好好学习吧。

因为,物理只是属于相爱的人,语言学可是属于整个宇宙。

读你一生的故事心得感悟范文汇总篇二

tedchiang的大名如雷贯耳。不仅仅是因为他是非常少见的著名华裔科幻小说家,更因为他一生不过写了8部中,短篇小说,却五获大奖,三次获得雨果奖。不在数量,而在质量。

tedchiang的小说是要花点力气去啃的。这也正对我的脾气,挑战一下自己的智力,也算是给无聊的生活找点乐子。

《你一生的故事》是chiang的名篇。讲述的是语言学家路易斯与外星人七肢桶接触,学习他们的语言的故事。在接触的过程中,路易斯渐渐明白七肢桶的语言结构与地球人完全不同,他们的语言是同时表现“因”和“果”,同时看见过去与未来。对于这种预见未来的悖论,chiang用了一个“岁月之书”的寓言来说明。如果一个人翻阅了岁月之书,知晓了自己的未来。比如说,他知道自己将来某一天要干什么,那么他偏偏不去做,那么预见未来就变得不准确又没有意义。

然而,对于七肢桶来说,知道未来变成一种责任,他们必须去完成这个预见到的未来。在他们看来,世界是由因果组成,因为有“果”,所以有“因”。因为有自由意志,所以不可能预见未来,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可以预见未来,那么则不可能违抗命运。路易斯学习了七肢桶的语言,洞悉了自己未来五十年的命运,预见了自己那并未出生的女儿短暂的一生,以及她悲惨的死亡。“我的意识则和从前一样,好像香烟上的火头,缓慢地,连续地向前爬行。不同的是,现在,香烟两头都是记忆的烟灰,没有燃烧的一头也是一样。有时我也会被语言b完全支配,这种时刻,一瞥之下,过去与未来轰轰然同时并至,我的意识成为长达半个世纪的烟灰,时间未至已成灰。一瞥间五十年诸般纷纭并发眼底,我的余生尽在其中。还有,你的一生。”

路易斯预见了自己女儿的死亡,以及随之而来的无尽悲伤,但是她依然要生下女儿,追随不可违抗的命运,完成自己的宿命。可是,预见未来对于人类而言还是不能承受之重。套句诗,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但是变幻无常更为美丽。

读你一生的故事心得感悟范文汇总篇三

这些书之所以畅销并非偶然,而是当今社会的需要,在日益竞争的市场背景下,任何企业都需要那些诚信、敬业的员工!目前关于诚信、敬业的话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不论是工作多年的老员工还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职员;不论是单位的领导,还是普通一员,如能详读深解,定会受益终生的。该书之评介所言:本书提出了每位员工需要自我反思的一个人生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解答。它有助于解除困惑,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向杰出。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样一个朴素的理念,责任、忠诚、敬业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

试问自己,我在为谁工作―――我在为自己工作。其一: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工作机会来之不易,不珍惜工作机会,不努力工作而只知道抱怨的人,总是排在被遗忘的角落,不管他们的学历是否很高,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基本的工作要求,只能如此而已。其二:只有在热爱自己工作的情况下,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一个人在工作时,如果能以精进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热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即使是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最精巧的工人;如果以冷淡的态度去做哪怕是最高尚的工作,也不过是个平庸的工匠。

对于一个私企单位,老板们常常要解雇那些不努力工作的员工,同时也吸收新的员工进来,那些无法胜任、不忠诚敬业的人,都将被弃于就业大门外,惟独拥有一定能力、技能并且努力工作的人,才会被留下。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必定要努力去找工作,所以说珍惜你现在的工作吧,即使是为了生存。

对于一个国企单位的员工,尤其担任电力行业这一特殊使命的员工,不管领导在不在,不管检查不检查,都要尽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领导分配什么,自己就要去做什么,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不要计较暂时的得失。在工作过程中,不但要有足够的责任心、爱心和奉献精神,还必须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精神,时刻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工作中不要故意做样子给他人看,不要管别人在说什么,自己认定目标,锁定目标,向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前进,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做好自己的工作,最起码是对得起自己的那份工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既然为了自己工作,就要努力,实干,干出个样子来!

约翰?洛克菲勒曾说过,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现今的社会,许多的年轻人都追求高薪,许多人看不起自己的岗位,所有的一线劳动都是“没有文化”的职业,这样的看法,就会将所有的工作者推向深渊。《你在为谁工作》书中告诫我们要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机会,我们不能因目光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而是应当看到机遇本身的真正价值。我现在的工作都是一次一次的重复地做着一些事情,有时候使我自己都感觉乏味,同时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总认为这样的工作是不是无止境?当我们开始推诿责任,当我们丧失工作激情,当我们对工作产生怨恨的时候,我们需要暂时停下手中的工作,静静反思一下这个简单而又包含着深刻人生意义的问题:“你在为谁工作?”

读你一生的故事心得感悟范文汇总篇四

特德姜将两者的矛盾通过“你要么选择预知未来、放弃自由意志;要么保持对未来的无知、保留自由意志”加以解决,其理由是,在确定的起点和终点之间,(在因果论的观点上)你的自由意志所做的选择实际上会导致(在目的论的观点上)一条极值路径。

考虑光的传播路线。当终点确定时,光需要走一条最短路径,而理论上的最小值是直接到达终点,即时间为0,但由于外界条件的限制,这一要求不可能实现,因此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在外界条件限制下的最短路径”,这里的外界条件既包括光速之类的物理恒定量,也包括路线过程中是否要经过其他介质之类的可变因素。

现在来看书中的“我”。“我”的终点是死亡,其最佳路径显然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由于外界条件的限制(物理因素,还有“我”的亲人的自由意志),“我”所能选择的最佳途径,其实也就是作者在书中所描述的那一条。“我”是在明了所有路径的前提下,选择了这条路径的。

我终于理解了:当你用目的论的视角看事物的时候,你就再也无法回到因果论了。当你明了所有可能性的时候,尽管你拥有自由意志,但你(出于自身的意志)只能作出唯一的选择,因为其他任何选择,都会*让你觉得*比那唯一的选择更糟。

但是,终点可能并非死亡那么简单。也许应该说,宇宙唯一的限制就是终点。人的自由意志可以选择路径,但终点不可选择。为什么会有这种限制?我不知道。也许这就像光速不变原理一样,是一种物理上的限制。不过,考虑量子力学上的概率,似乎意味着拥有了选择终点的能力。

当你对未来无知的时候,你只能以因果论的方式看待世界,于是你会对你的选择感到后悔,怀疑另一些选择可能更好——这时候你的痛苦是:你有自由选择的能力,但你的选择导致了一个你不愿意看到的结果。然而当以目的论的方式看待世界的时候,你看透了整个未来,你可以选择过程,但你无法选择终点——这时候你的痛苦是:你明知会有那样的未来,但你无法避免。就两者的效果来看,它们其实都导致了你无法选择终点的事实。

我无法评价哪种更加痛苦。

或者应该说,你不能仅仅预知未来而不决定过程。而人类的自由意志实际上是在预知选择会导致什么结果的前提下做出选择的。这两种能力没有任何不同,仅仅是看的角度不一样。所以人类和外星人的真正的能力差异在于,外星人所能预知的未来,时间跨度更长。换言之,人类只能看到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直接结果,随着经验的增长有可能看的更远;而外星人则比最具经验的人类看的还要远。就是这样。不过外星人也许无法理解每一个选择为何会产生那样的结果,因为它们无法理解因果关系。对它们来说,过程的每一步都只是剧本上规定好的东西,正如作者所写的,照着表演就行了。因此选择终点对于它们很可能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它们本来就理解不了“选择”这一行为会导致对应的结果。

另外我要说,这篇小说,吸引人的是故事,打动人的是情感,然而真正让它成为神作的却是里面的科学思想。这就是传说中的故事性、文学性、科学性的统一吗?!

读你一生的故事心得感悟范文汇总篇五

读你如品一篇抒情散文,你用青春的细胞组成那些凄婉的文字,把我埋藏千年的激情放飞。读你如一颗星星,那么深邃,那么朦胧,让人永远看不懂,猜不透。读你如一道靓丽的风景,多么纷繁,多么广袤,让人永远观不完,赏不够。读你是一种甜美的忧伤,读你是一种娱悦的想望。

你是驻足的驿站。生活的苦旅因你而休憩;你是春天里姹紫嫣红的花朵,艳丽视觉,慰籍心灵。生活的精彩因你而绽放;你是一杯美酒,闲暇的时光因你心醉。

在你魅力的`险峰,痴情的人儿柱着时光的拐仗为之攀登。

重温那则赏心悦目的故事,甜蜜邂逅,淡淡的笑容,温馨的话语,永远都是的美好的记忆。

萧瑟的秋风中,你化着片片红叶飘落在我的视野,给我凄清的世界带来斑斓色彩。

你用感情之锁,把我流浪的心紧紧锁住,为你默默地守候着那一汪浅浅思念。宁静的夜晚,你就是那一抹淡淡的月色,孤独的时候,总能读到你眸子里的温柔。

你是让人深陷的“魔鬼”,让人赴汤韬火的天使,让人魂牵梦萦的神灵。没有你,我的情感将会变成冰川;没有你,我心的世界是一片沙漠。

我愿是一缕阳光,寒冷的时候,总能给你一点温暖;我愿是一颗大树为你的孤独遮风档雨;我愿是湛蓝的港湾停靠你漂泊的情感;我愿用宽厚肩膀让你的心依偎。

读你一生的故事心得感悟范文汇总篇六

在整本书里,他确实在讲述的方法和他自己的故事比讲道理更多,在慢慢读下去这本书的时候,我开始惭愧和剔除了自己对他的偏见,他也不是我在银幕上看到的那个一本正经不够”奇葩“的选手了,他把一个个故事写的真诚而不做作:他写高中的时候第一次有女生来班上找她感谢他的鼓励,误会该女生喜欢自己而在后来像女生告白遭到拒绝,一度感觉抑郁想要轻生,后来主动找到了心理辅导老师才走出了青春期的阴影;他写道父亲因公去世,他回到北京北漂工资不高,为了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四处演讲,并且每晚坚持自制”酷艾英语“放在网上,最高的时候得到5000万的点击量;他写他发布在微博有关49天减肥到拥有马甲线的帖子,如果没有做到就给每个转发的人充100元话费,最后有3700个人给他转发了,当然最后他做到了!

回到现实里,我们在他的身上可以学到什么呢?我不相信成功学,因为有一句话是,成功是不能被复制的。那我想这句话还可以这样解释,对于别人的成功,我们可以学习的是某一种方法和别人优秀的思想,而不是别人已经走过的路,经历过的磨难。现在的我,开始每天坚持跑步一小时,即便信箱没有回复还是坚持投稿,每周写2,3篇影评,打算按照书里的”34枚金币时间管理法“的方法给自己订一份时间管理清单。之前有一个专栏作家回过我关于投稿和如何写好书评的一个邮件,她先是告诉我她没投过稿,书评我可以看看她写的那些系列。最后她对我说了一句话我记下来了,你也许不用没有头绪的去找杂志社投稿,如果你想写好书评,只要你写好一篇,写好十篇,写的这些稿件都是优质的,自然会有编辑会找上你的。然后我相信了这句话,并且在照做,如果一篇不顶用,那就写一百篇,一百篇不顶用,那就写一千篇!总有进步和成长的那一天。

我也在想,其实人生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我们是在一步步失败里,走向成长的。如果你像我一样,身边缺少一本讲方法而不是道理的心灵鸡汤,身边缺少一本正能量的时间管理法则的书籍,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你,《你一年的8760小时》,可能它不能改变你的人生,但是能让我们像作者一样,在这样的好的思想和方法的塑造下,梦想不会遥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读你一生的故事心得感悟范文汇总篇七

特德姜将两者的矛盾通过“你要么选择预知未来、放弃自由意志;要么保持对未来的无知、保留自由意志”加以解决,其理由是,在确定的起点和终点之间,(在因果论的观点上)你的自由意志所做的选择实际上会导致(在目的论的观点上)一条极值路径。

考虑光的传播路线。当终点确定时,光需要走一条最短路径,而理论上的最小值是直接到达终点,即时间为0,但由于外界条件的限制,这一要求不可能实现,因此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在外界条件限制下的最短路径”,这里的外界条件既包括光速之类的物理恒定量,也包括路线过程中是否要经过其他介质之类的可变因素。

现在来看书中的“我”。“我”的终点是死亡,其最佳路径显然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由于外界条件的限制(物理因素,还有“我”的亲人的自由意志),“我”所能选择的最佳途径,其实也就是作者在书中所描述的那一条。“我”是在明了所有路径的前提下,选择了这条路径的。

我终于理解了:当你用目的论的视角看事物的时候,你就再也无法回到因果论了。当你明了所有可能性的时候,尽管你拥有自由意志,但你(出于自身的意志)只能作出唯一的选择,因为其他任何选择,都会*让你觉得*比那唯一的选择更糟。

但是,终点可能并非死亡那么简单。也许应该说,宇宙唯一的限制就是终点。人的自由意志可以选择路径,但终点不可选择。为什么会有这种限制?我不知道。也许这就像光速不变原理一样,是一种物理上的限制。不过,考虑量子力学上的概率,似乎意味着拥有了选择终点的能力。

当你对未来无知的时候,你只能以因果论的方式看待世界,于是你会对你的选择感到后悔,怀疑另一些选择可能更好——这时候你的痛苦是:你有自由选择的能力,但你的选择导致了一个你不愿意看到的结果。然而当以目的论的方式看待世界的时候,你看透了整个未来,你可以选择过程,但你无法选择终点——这时候你的痛苦是:你明知会有那样的未来,但你无法避免。就两者的效果来看,它们其实都导致了你无法选择终点的事实。

我无法评价哪种更加痛苦。

或者应该说,你不能仅仅预知未来而不决定过程。而人类的自由意志实际上是在预知选择会导致什么结果的前提下做出选择的。这两种能力没有任何不同,仅仅是看的角度不一样。所以人类和外星人的真正的能力差异在于,外星人所能预知的未来,时间跨度更长。换言之,人类只能看到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直接结果,随着经验的增长有可能看的更远;而外星人则比最具经验的人类看的还要远。就是这样。不过外星人也许无法理解每一个选择为何会产生那样的结果,因为它们无法理解因果关系。对它们来说,过程的每一步都只是剧本上规定好的东西,正如作者所写的,照着表演就行了。因此选择终点对于它们很可能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它们本来就理解不了“选择”这一行为会导致对应的结果。

读你一生的故事心得感悟范文汇总篇八

特德姜将两者的矛盾通过“你要么选择预知未来、放弃自由意志;要么保持对未来的无知、保留自由意志”加以解决,其理由是,在确定的起点和终点之间,(在因果论的观点上)你的自由意志所做的选择实际上会导致(在目的论的观点上)一条极值路径。

考虑光的传播路线。当终点确定时,光需要走一条最短路径,而理论上的最小值是直接到达终点,即时间为0,但由于外界条件的限制,这一要求不可能实现,因此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在外界条件限制下的最短路径”,这里的外界条件既包括光速之类的物理恒定量,也包括路线过程中是否要经过其他介质之类的可变因素。

现在来看书中的“我”。“我”的终点是死亡,其最佳路径显然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由于外界条件的限制(物理因素,还有“我”的亲人的自由意志),“我”所能选择的最佳途径,其实也就是作者在书中所描述的那一条。“我”是在明了所有路径的前提下,选择了这条路径的。

我终于理解了:当你用目的论的视角看事物的时候,你就再也无法回到因果论了。当你明了所有可能性的时候,尽管你拥有自由意志,但你(出于自身的意志)只能作出唯一的选择,因为其他任何选择,都会*让你觉得*比那唯一的选择更糟。

但是,终点可能并非死亡那么简单。也许应该说,宇宙唯一的限制就是终点。人的自由意志可以选择路径,但终点不可选择。为什么会有这种限制?我不知道。也许这就像光速不变原理一样,是一种物理上的限制。不过,考虑量子力学上的概率,似乎意味着拥有了选择终点的能力。

当你对未来无知的时候,你只能以因果论的方式看待世界,于是你会对你的选择感到后悔,怀疑另一些选择可能更好——这时候你的痛苦是:你有自由选择的能力,但你的选择导致了一个你不愿意看到的结果。然而当以目的论的方式看待世界的时候,你看透了整个未来,你可以选择过程,但你无法选择终点——这时候你的痛苦是:你明知会有那样的未来,但你无法避免。就两者的效果来看,它们其实都导致了你无法选择终点的事实。

我无法评价哪种更加痛苦。

或者应该说,你不能仅仅预知未来而不决定过程。而人类的自由意志实际上是在预知选择会导致什么结果的前提下做出选择的。这两种能力没有任何不同,仅仅是看的角度不一样。所以人类和外星人的真正的能力差异在于,外星人所能预知的未来,时间跨度更长。换言之,人类只能看到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直接结果,随着经验的增长有可能看的更远;而外星人则比最具经验的人类看的还要远。就是这样。不过外星人也许无法理解每一个选择为何会产生那样的结果,因为它们无法理解因果关系。对它们来说,过程的每一步都只是剧本上规定好的东西,正如作者所写的,照着表演就行了。因此选择终点对于它们很可能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它们本来就理解不了“选择”这一行为会导致对应的结果。

特德姜将两者的矛盾通过“你要么选择预知未来、放弃自由意志;要么保持对未来的无知、保留自由意志”加以解决,其理由是,在确定的起点和终点之间,(在因果论的观点上)你的自由意志所做的选择实际上会导致(在目的论的观点上)一条极值路径。

考虑光的传播路线。当终点确定时,光需要走一条最短路径,而理论上的最小值是直接到达终点,即时间为0,但由于外界条件的限制,这一要求不可能实现,因此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在外界条件限制下的最短路径”,这里的外界条件既包括光速之类的物理恒定量,也包括路线过程中是否要经过其他介质之类的可变因素。

现在来看书中的“我”。“我”的终点是死亡,其最佳路径显然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由于外界条件的限制(物理因素,还有“我”的亲人的自由意志),“我”所能选择的最佳途径,其实也就是作者在书中所描述的那一条。“我”是在明了所有路径的前提下,选择了这条路径的。

我终于理解了:当你用目的论的视角看事物的时候,你就再也无法回到因果论了。当你明了所有可能性的时候,尽管你拥有自由意志,但你(出于自身的意志)只能作出唯一的选择,因为其他任何选择,都会*让你觉得*比那唯一的选择更糟。

但是,终点可能并非死亡那么简单。也许应该说,宇宙唯一的限制就是终点。人的自由意志可以选择路径,但终点不可选择。为什么会有这种限制?我不知道。也许这就像光速不变原理一样,是一种物理上的限制。不过,考虑量子力学上的概率,似乎意味着拥有了选择终点的能力。

当你对未来无知的时候,你只能以因果论的方式看待世界,于是你会对你的选择感到后悔,怀疑另一些选择可能更好——这时候你的痛苦是:你有自由选择的能力,但你的选择导致了一个你不愿意看到的结果。然而当以目的论的方式看待世界的时候,你看透了整个未来,你可以选择过程,但你无法选择终点——这时候你的痛苦是:你明知会有那样的未来,但你无法避免。就两者的效果来看,它们其实都导致了你无法选择终点的事实。

我无法评价哪种更加痛苦。

或者应该说,你不能仅仅预知未来而不决定过程。而人类的自由意志实际上是在预知选择会导致什么结果的前提下做出选择的。这两种能力没有任何不同,仅仅是看的角度不一样。所以人类和外星人的真正的能力差异在于,外星人所能预知的未来,时间跨度更长。换言之,人类只能看到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直接结果,随着经验的增长有可能看的更远;而外星人则比最具经验的人类看的还要远。就是这样。不过外星人也许无法理解每一个选择为何会产生那样的结果,因为它们无法理解因果关系。对它们来说,过程的每一步都只是剧本上规定好的东西,正如作者所写的,照着表演就行了。因此选择终点对于它们很可能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它们本来就理解不了“选择”这一行为会导致对应的结果。

另外我要说,这篇小说,吸引人的是故事,打动人的是情感,然而真正让它成为神作的却是里面的科学思想。这就是传说中的故事性、文学性、科学性的统一吗?!

那已经是差不多一周之前的事情了。周一的最后一堂语言学基础[foundationoflinguistics],讲师没有来,是phd在读的助教师姐给我们上的,内容是语言决定论,也就是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关系。课上讲了萨丕尔-沃夫假设,如何证明它有可能是对的,如何反驳它有可能是错的,说不同语言的人,是不是真的就会看到不同的世界。最后一周,考试在即,大家都软趴趴地提不起劲儿来,有人索性就开始看周三语义学的讲义了。

师姐说,一个人的母语,对他的认知能力并不一定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是给出一个指向,大洋洲某个部落的人不是分不清楚蓝和绿,只是他们觉得那样的区别并不重要。语言不过是一个指向标,地面上的路千百条,母语只是让人往一个可能的方向走去。

就在透着点凉气的教室里,我想起了七肢桶的语言,那种绘画一般的、在二维伸展的东西。我突然觉得,绝大多数人类语言的线性书写方式,可是多么无聊啊——我们也许应该去学学纳西东巴文,学学gallifreyan;也许语言真的会改变我们的认知能力,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那种力量强大到可以颠覆我们世界的东西。不过我知道,我一定是想得太多了。科幻小说科幻电视剧,只不过是科幻而已。

通知书。

买好了要用的课本进入了“研究生预科”这一奇异的状态但每周依然还要被18个小时的课时拖来拽去每周五连续上七个小时的课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低我一级的会计系的学妹wain从美国交换归来,去了近乎极夜的阿拉斯加玩了一圈,乍一回到亚热带的大都市,连冬天都是酷热的。她拖我去吃饭,因为再不去一起吃饭,我们也许就没什么机会见面了。那家店是红磡必嘉街新开的米线店,小小一方店面放个书包都困难,有看起来很诱人但是不放调料就淡而无味的凉粉。

我和wain之间有着奇怪的因缘际会。在校内和豆瓣上聊了很久,彼此都是一个学校的,之前却从来没见过面。我们都喜欢港铁,也都喜欢通识教育中心的一个老师。那个老师戴上黑框眼镜有点像《生活大爆炸》里的leonard,港大哲学硕士毕业,是中心里唯一一个没有博士学位而在任教的老师,给全校的内地学生上逻辑学,会在考卷里提到“艳照门”和“马勒戈壁”,偶尔写写科幻。wain说他的科幻小说写得一般,我没看过。

我提起《你一生的故事》,那篇读了让我浑身汗毛倒竖的小说。世界上那么多科幻作品,当时的我除了这一本以外只看完了《三体》。我对科幻小说的兴趣远远没有推理小说那么深重,当时我的宿舍里堆了独步全套的东野圭吾伽利略系列。wain是这么说的:姜峯楠前期的作品科幻性不算很强,但他就是靠着这些奇想让人眼前一亮。她在美国的时候采访了这位作家,对谈记录好像还登在了杂志上,我那时就觉得她是个很有行动力的人。

有这些奇想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是我当时的想法——我刚好已经读了一点句法学,知道人类语言本身是树型结构的,但它的表现式已经被困在线性层面里那么久了,久到应该能觉出平面死板的苦涩味道。我们的思维也都变成了一条线了,因为所以科学道理一般规规整整的,每一个亚种之间,不过是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的区别,先是宾语或者先是谓语的区别。

托尔金创造了精灵文;《星际迷航》里有克林贡语;姜峯楠写出了七肢桶的文字。《神秘博士》也不例外,里面有gallifreyan,在宇宙间流传了几亿年,有至少三个不同的书写变体。暑假时我和一起补看《神秘博士》的朋友开玩笑说:我以后要是真去研究文字学,还是专攻gallifreyan比较好,他们的字好看又难懂。

本科时生活还算很轻松,我当时一腔热血,到处折腾各种语言。粤语不用说,虽然到现在还是半吊子;德语是正式的二外,日语是一直很想努力却一直走错方向的三外,法语和意大利语不过是打打酱油。除此之外我看过半学期的拉丁语,跟前男友蹭过古希腊语的课,还学过三周克林贡语,然后发觉它超出了自己的发音范围,于是就又放弃了。

因为之前的经历,我以为自己不过是个没长性的人;但遇到gallifreyan的时候,我就知道:如果真要学一种人造语言,我最好还是学它。环形gallifreyan长得像齿轮,大圆套着小圆,小圆又套着六边形,不停旋转,怎么都能看。时间领主是先发明了书写工具才构造出文字的种族,这样高度精密却又完全二维化的文字,要怎么阅读怎么表达呢?想想就觉得是个古怪而有趣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七肢桶和时间领主有一点相似处:“方向”对七肢桶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他们的身体结构导致他们没有任何方向概念;而“顺序”对于时间领主,似乎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们的记事里只有固定在时间里的定点,除了这些定点以外,剩下的全是一团乱糟糟的毛线,可以被重写,可以被改变。他们二者的文字,多多少少有点相似,二维的,全局化的,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幅画。

这是我们人类无法明白的,甚至是无法想象的。人类有前后左右,有着线性流动的时间,所以我们无法理解七肢桶,也无法理解时间领主。等到我真正开始专攻语用学方向的文献,我发现了更可悲的一点——我们有时连自己的语言都无法理解。

毕业之后我回北京过暑假,和几个认识了三四年的基友一起聚会。基友们基本都是靠竞赛保送到大学,大多读的是理工类专业,我一个学英语的搀在里面有点不伦不类,可是我依然喜欢和他们聊天,总觉得只有这样跨专业交流才会碰出什么巨大的火花。

说起奥林匹克竞赛,数学化学计算机,以前我每次都有点悻悻然——我初中时也是个码农,高一也搞过化学竞赛,结果高二选了文科,从此再也没有站在领奖台上的机会;但是这次不一样了,我刚好听说语言学也有世界性的奥林匹克竞赛,于是很是开心地讲给他们听,还下载了几份样题放在了平板电脑里。

我说:可不嘛,像我们这种不做田野的,去参加这个竞赛,似乎也没什么意思呢。

——不过,萨丕尔和沃夫貌似也都是做田野语言学的。他们最早是人类学者,自然会深入调查各种语言之间的区别和人类思维的不同,因此才有了语言决定论。也因此才有了《你一生的故事》这篇奇妙的小说啊。

我不禁对田野工作者们生出了浓厚的敬意,虽然我知道自己肯定不会去做田野方向的。

师姐摇摇头,说道:这也许是和人类的生理结构有关系吧,其实我也不清楚。

我笑了起来:都怪我,我一定是科幻小说看多了。

陈绮贞可以唱“你说的每句话,都像是一幅画”,可在现实世界里,我们所谓的“离散无限”,也只是点和线一样的无限。那些真正像画一样的语言,比如七肢桶的文字,比如gallifreyan,不过都是我们在小说中最为大胆的妄想罢了。

真可惜它们只是妄想。

收到语言学硕士班的录取通知时,我刚好读完了尤丽·策的小说《物理属于相爱的人》,被两个物理学家的相爱相杀萌得晕头转向。11月的香港总是雾蒙蒙的,我穿过红磡隧道口的过街天桥,意识到我留在这个城市里的时间不多了,很快就要去一个我更喜欢的城市,学一个我更喜欢的专业了。

那天晚上我在校内上喊:物理属于相爱的人,那么语言学属于谁?有那么多好看的物理学家的小说,也有化学家和数学家的小说,可是语言学家的故事真是太少,我只知道真贺田四季的妈是研究语言学的,可是她研究些什么我可一点都不知道。

正在加州读拉美文学的薛喵师姐回复我:给你推荐一本书,《你一生的故事》,这就是讲语言学家的,你快去看。

于是我从网上找到了那本电子书,一开始还不明所以,但越往后越觉得不知所措,仿佛是推开了一扇我之前从来没有意识过的大门。所有的文字都绕成了一圈,大半夜站在我的床头,叉着腰对我放声大笑。

放下书的时候我想,我还要犹豫什么呢,还是赶紧把课本都找出来准备好好学习吧。

因为,物理只是属于相爱的人,语言学可是属于整个宇宙。

读你一生的故事心得感悟范文汇总篇九

tedchiang的大名如雷贯耳。不仅仅是因为他是非常少见的著名华裔科幻小说家,更因为他一生不过写了8部中,短篇小说,却五获大奖,三次获得雨果奖。不在数量,而在质量。

tedchiang的小说是要花点力气去啃的。这也正对我的脾气,挑战一下自己的智力,也算是给无聊的生活找点乐子。

《你一生的故事》是chiang的名篇。讲述的是语言学家路易斯与外星人七肢桶接触,学习他们的语言的故事。在接触的过程中,路易斯渐渐明白七肢桶的语言结构与地球人完全不同,他们的语言是同时表现“因”和“果”,同时看见过去与未来。对于这种预见未来的悖论,chiang用了一个“岁月之书”的寓言来说明。如果一个人翻阅了岁月之书,知晓了自己的未来。比如说,他知道自己将来某一天要干什么,那么他偏偏不去做,那么预见未来就变得不准确又没有意义。

然而,对于七肢桶来说,知道未来变成一种责任,他们必须去完成这个预见到的未来。在他们看来,世界是由因果组成,因为有“果”,所以有“因”。因为有自由意志,所以不可能预见未来,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可以预见未来,那么则不可能违抗命运。路易斯学习了七肢桶的语言,洞悉了自己未来五十年的命运,预见了自己那并未出生的女儿短暂的一生,以及她悲惨的死亡。“我的意识则和从前一样,好像香烟上的火头,缓慢地,连续地向前爬行。不同的是,现在,香烟两头都是记忆的烟灰,没有燃烧的一头也是一样。有时我也会被语言b完全支配,这种时刻,一瞥之下,过去与未来轰轰然同时并至,我的意识成为长达半个世纪的烟灰,时间未至已成灰。一瞥间五十年诸般纷纭并发眼底,我的余生尽在其中。还有,你的一生。”

路易斯预见了自己女儿的死亡,以及随之而来的无尽悲伤,但是她依然要生下女儿,追随不可违抗的命运,完成自己的宿命。可是,预见未来对于人类而言还是不能承受之重。套句诗,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但是变幻无常更为美丽。

《你一生的故事》讲述了人类与外星人的交流,着力于最基本的地方:语言。科幻小说界,从来没有人把语言表现得如此细致而富有魅力。在作家笔下,外星人的语言仿佛是有生命的活物。出乎意料、却又早已注定的结局给读者以极大的冲击。

《你一生的故事》本书的翻译给了我一次系统地审视这类问题的机会。其实,发展心理学这门课程我很多年以前学习过,也参加过一些儿童的实验研究,但那时只是将发展心理学当做纯学术的研究领域。如今人到中年,来路渐渐模糊,去路慢慢清晰,竟然就有了点埃里克森所讲的中年期危机的影子。加上所谓的“上有老,下有小”,三个年龄阶段次第分明,这个时候来翻译本书,自然会有一些新东西在心里滋生出来。改变最大的,就是对学科的认识:发展研究虽然仍以心理学为主干,但它已然日益越出了单纯心理学的范畴,成为医学、生理学、神经科学、社会学等共同关注的综合性学科。当然,作为一名心理学教师,我还是希望能将其看做心理学拓展自己研究领域的一种尝试。而这些改变中影响最大的,则是来自心灵的一种感慨:发展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它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

读你一生的故事心得感悟范文汇总篇十

那已经是差不多一周之前的事情了。周一的最后一堂语言学基础[foundationoflinguistics],讲师没有来,是phd在读的助教师姐给我们上的,内容是语言决定论,也就是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关系。课上讲了萨丕尔-沃夫假设,如何证明它有可能是对的,如何反驳它有可能是错的,说不同语言的人,是不是真的就会看到不同的世界。最后一周,考试在即,大家都软趴趴地提不起劲儿来,有人索性就开始看周三语义学的讲义了。

师姐说,一个人的母语,对他的认知能力并不一定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是给出一个指向,大洋洲某个部落的人不是分不清楚蓝和绿,只是他们觉得那样的区别并不重要。语言不过是一个指向标,地面上的路千百条,母语只是让人往一个可能的方向走去。

就在透着点凉气的教室里,我想起了七肢桶的语言,那种绘画一般的、在二维伸展的东西。我突然觉得,绝大多数人类语言的线性书写方式,可是多么无聊啊——我们也许应该去学学纳西东巴文,学学gallifreyan;也许语言真的会改变我们的认知能力,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那种力量强大到可以颠覆我们世界的东西。不过我知道,我一定是想得太多了。科幻小说科幻电视剧,只不过是科幻而已。

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回到了学校。本科最后一个学期的开学日期竟然是1月3日,过了新年第二天就要上飞机回香港,让人感觉非常烦躁。彼时我已经拿到了语言学硕士班的录取通知书,买好了要用的课本,进入了“研究生预科”这一奇异的状态,但每周依然还要被18个小时的课时拖来拽去,每周五连续上七个小时的课,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低我一级的会计系的学妹wain从美国交换归来,去了近乎极夜的阿拉斯加玩了一圈,乍一回到亚热带的大都市,连冬天都是酷热的。她拖我去吃饭,因为再不去一起吃饭,我们也许就没什么机会见面了。那家店是红磡必嘉街新开的米线店,小小一方店面放个书包都困难,有看起来很诱人但是不放调料就淡而无味的凉粉。

我和wain之间有着奇怪的因缘际会。在校内和豆瓣上聊了很久,彼此都是一个学校的,之前却从来没见过面。我们都喜欢港铁,也都喜欢通识教育中心的一个老师。那个老师戴上黑框眼镜有点像《生活大爆炸》里的leonard,港大哲学硕士毕业,是中心里唯一一个没有博士学位而在任教的老师,给全校的内地学生上逻辑学,会在考卷里提到“艳照门”和“马勒戈壁”,偶尔写写科幻。wain说他的科幻小说写得一般,我没看过。

我提起《你一生的故事》,那篇读了让我浑身汗毛倒竖的小说。世界上那么多科幻作品,当时的我除了这一本以外只看完了《三体》。我对科幻小说的兴趣远远没有推理小说那么深重,当时我的宿舍里堆了独步全套的东野圭吾伽利略系列。wain是这么说的:姜峯楠前期的作品科幻性不算很强,但他就是靠着这些奇想让人眼前一亮。她在美国的时候采访了这位作家,对谈记录好像还登在了杂志上,我那时就觉得她是个很有行动力的人。

有这些奇想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是我当时的想法——我刚好已经读了一点句法学,知道人类语言本身是树型结构的,但它的表现式已经被困在线性层面里那么久了,久到应该能觉出平面死板的苦涩味道。我们的思维也都变成了一条线了,因为所以科学道理一般规规整整的,每一个亚种之间,不过是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的区别,先是宾语或者先是谓语的区别。

托尔金创造了精灵文;《星际迷航》里有克林贡语;姜峯楠写出了七肢桶的文字。《神秘博士》也不例外,里面有gallifreyan,在宇宙间流传了几亿年,有至少三个不同的书写变体。暑假时我和一起补看《神秘博士》的朋友开玩笑说:我以后要是真去研究文字学,还是专攻gallifreyan比较好,他们的字好看又难懂。

本科时生活还算很轻松,我当时一腔热血,到处折腾各种语言。粤语不用说,虽然到现在还是半吊子;德语是正式的二外,日语是一直很想努力却一直走错方向的三外,法语和意大利语不过是打打酱油。除此之外我看过半学期的拉丁语,跟前男友蹭过古希腊语的课,还学过三周克林贡语,然后发觉它超出了自己的发音范围,于是就又放弃了。

因为之前的经历,我以为自己不过是个没长性的人;但遇到gallifreyan的时候,我就知道:如果真要学一种人造语言,我最好还是学它。环形gallifreyan长得像齿轮,大圆套着小圆,小圆又套着六边形,不停旋转,怎么都能看。时间领主是先发明了书写工具才构造出文字的种族,这样高度精密却又完全二维化的文字,要怎么阅读怎么表达呢?想想就觉得是个古怪而有趣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七肢桶和时间领主有一点相似处:“方向”对七肢桶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他们的身体结构导致他们没有任何方向概念;而“顺序”对于时间领主,似乎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们的记事里只有固定在时间里的定点,除了这些定点以外,剩下的全是一团乱糟糟的毛线,可以被重写,可以被改变。他们二者的文字,多多少少有点相似,二维的,全局化的,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幅画。

这是我们人类无法明白的,甚至是无法想象的。人类有前后左右,有着线性流动的时间,所以我们无法理解七肢桶,也无法理解时间领主。等到我真正开始专攻语用学方向的文献,我发现了更可悲的一点——我们有时连自己的语言都无法理解。

毕业之后我回北京过暑假,和几个认识了三四年的基友一起聚会。基友们基本都是靠竞赛保送到大学,大多读的是理工类专业,我一个学英语的搀在里面有点不伦不类,可是我依然喜欢和他们聊天,总觉得只有这样跨专业交流才会碰出什么巨大的火花。

说起奥林匹克竞赛,数学化学计算机,以前我每次都有点悻悻然——我初中时也是个码农,高一也搞过化学竞赛,结果高二选了文科,从此再也没有站在领奖台上的机会;但是这次不一样了,我刚好听说语言学也有世界性的奥林匹克竞赛,于是很是开心地讲给他们听,还下载了几份样题放在了平板电脑里。

基友中有一个知识储备和吨位一样大的哥们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