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江苏中山陵的导游词如何写(大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5:27:21 页码:13
江苏中山陵的导游词如何写(大全16篇)
2023-11-19 05:27:21    小编:ZTFB

总结是提高自身发展和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不妨试着写一篇总结来梳理思路。结合实际情况,将总结与可行的改进方案相结合。以下是一些锻炼身体的小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保持健康。

江苏中山陵的导游词如何写篇一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那如何写好一篇。

导游词。

呢?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说不定能帮到你哦。

各位游客,您们好!欢迎各位亲莅国防园参观游览。

南京国防园始建于一九九二年八月,总占地300亩。现在大家看到门楼上五个镀金大字是在建园前专门为公园题写的园名。

国防园的所在地,远在公元前333年楚威王修建的金陵邑城堡;其后,东吴孙权鉴于石头山地势险要,为扼守建康门户,于公元220xx年在金陵邑旧址上筑石头城,建烽火台;东晋义熙年间,又建造“入汉楼”,成为建康军事重镇;唐末再修石头城,到明朝,朱元璋又扩建了中外闻名的南京城墙,对石头城进行了加固和修复。现在山的西面脚下有一公里多的城墙,是历史的原物。城墙上有块巨石,因大自然的风化,酷似狰狞恐怖的鬼脸,所以这段石城遗址又名鬼脸城,是著名的石城风景区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七五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同志专程陪同朝鲜首相金日成前来参观。

昔日的军事重地,召集已成为南京市著名的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她由国防教育馆、军兵种馆、英模馆、国防科技馆、重兵器场、模拟演练场和军体娱乐园等组成。“国防教育馆”名有原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题写;“军兵种馆”名由国防部长迟浩田题写;张爱萍、江渭清、杜平、向守志等领导也分别为国防园题了词。

右侧大草坪上的双拥模范城纪念碑,是南京市1993、1994、1997三年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后,收集了邓小平同志的手迹专门铸成的。石塑的两手紧握,象征军民携手并进;她像一个嘴巴,象征军民唇齿相依。

现在,我们看到的展览馆二楼,正是新近对外开放的“神舟”号飞船展示厅,厅内展出我国发射回收成功的“神舟”号载入飞船模型,它按照原物尺寸的三分之一,由国家航天工业总公司特为南京制作,这是全国首次公开展出的“神舟”号仿真模型,是寻常人不易看得见的。这个模型与“神舟”号飞船原物一模一样,这次可以请大家亲眼目睹并仔细参观拍照留念。这个展览馆内还同时展出了大量的长征火箭和宇宙飞船的大量实物照片及文字资料。这种参观机会也是不多的。

在展览馆的后面一座馆,正是大家最感兴趣,也是最有刺激的新近开放的“太空遨游馆”。它通过国家航天部特制的大型动感平台和宽银幕电影,运用高科技的声、光、电、3d动画和仿真模拟等手段,使观众随着座椅左右、上下、前后摇摆振动,加上配合默契的银幕视觉技术,您就仿佛逼真地乘在太空飞船里,进行紧张而又舒畅、惊险而又飘渺的“太空遨游”,使您产生身临其境,前所未有的感觉。“遨游太空、其乐无穷”。各位游客请不要失去这个难得的机会,不妨去亲自体验一下。

太空遨游馆的旁边是军休娱乐园,它是依据部队和警校体能训练的方式建成的新潮娱乐项目。园内设有各具特点的步云桥、飞越天险、爬网、醉桥、走钢丝、独木桥、晃桥等,在娱乐和运动中培养青少年的胆量、意志和体魄,既惊险又富有刺激,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同时,又分别架设安全网和防护设施,可使游客安全、方便、乐而忘返。

接着,我们来到重兵器场。“东风二号”地对地导弹是经北京总参首长特批后陈列,全长21米,射程1300公里。轰-5飞机、歼-5飞机及直升机二架,“26型”鱼雷快艇、t-34坦克及各式火炮,都可供广大游客亲手操作和进入机舱登艇观摩。

位于重兵器场的东南山脚下,是本市第一家大型野外烧烤场,依山而建,置身于山林树荫之中,既可烧烤又可品尝火锅,一次可接待500人。特色佳肴,别有风味,便宜实惠,机会难得,特别适宜青年学生和团队旅游就餐和野外活动。

各位游客,您还可以看到杜鹃园,连同满山坡的映山红,构成了我市最大的杜鹃花专类园,每当春夏之季,火红的杜鹃花开满了国防园,许多青少年在。

作文。

中写道:映山红在革命老区是先烈鲜血浇灌的红花,在国防园游乐中,我们又一次受到了传统教育。各位游客,当映山红盛开的时候,我们如果有幸再次接待您们前来观赏游乐,将是我们极大的快乐。

最后,我们热忱欢迎您们来国防园参观游览,祝愿您们游好,玩好,身体好,谢谢大家光临!

在无锡市西郊,以锡山、惠山命名。包括锡山的全部和惠山东麓及连接两山的映山湖。锡惠公园把两山合成一园,内容丰富多彩,展现了南朝以来各个朝代的历史文化古迹,流传着许多生动的人文传说。

惠山古称华山、历山、西照山,相传西域僧人惠照曾居此处,故唐以后称惠山。山有九峰,婉蜒如龙,又称九龙山。山峰高近330米。有天下第二泉、龙眼泉等十余处泉眼,故俗称惠泉山。

锡山是惠山东峰脉断突起处,山高仅75米,相传周秦时盛产锡矿,故名。又传秦大军曾在此埋锅烧饭时挖出巨石,上有二句偈语:"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平"。汉时锡竭,因此此县名为无锡,谚称"无锡锡山山无锡"。锡山是九龙山龙头上的一颗明珠。锡山顶上的龙光塔,又是无锡城市的风景标志之一。

从锡惠公园的古华山门入园,可直达惠山寺、寄畅园、天下第二泉等地。此处是全园的精华。惠山寺是江南名刹之一,始建于南北朝。清乾隆皇帝南巡,几次游惠山,亲书"惠山寺"匾额,香火旺盛。主要游览点有唐宋经幢、金刚殿、雪花桥、日月池和御碑亭等。入古华门东折即为"寄畅园"。该园在元朝时为二僧房,名"南隐"、"讴寓"。明正德年间,当时兵部尚书秦金罢官后,回乡将此处开辟为园,名"风谷行窝",后又更名为"寄畅园"。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内叠石引水,步步得景,处处有画,寄畅园更趋完美。

寄畅园的东部是一个南北狭长的水池,名锦汇漪。池畔有绕池回廊。回廊粉墙上镶嵌着漏窗。廊中段的六角亭中,安放着石桌、石凳,相传是乾隆皇帝与寺僧下棋的地方。廊的尽头有一九脊飞檐的方亭,名"知鱼槛",游人可在此倚栏观鱼。池北林木幽深处,八音涧承二泉活水,泉音叮咚。园的西部则以假山树木为主。太湖石垒成的"九狮台",可以凭想像去寻找腾跃、静卧,姿态各异的狮子。寄畅园与惠山九峰、锡山龙光塔连成一片,成为园林建筑中借景手法的成功范例。清康熙、乾隆皇帝游此园后,即命人在北京颐和园中仿此建一国林,取名"谐趣园"。

天下第二泉即惠山泉,又称陆子泉。此泉开凿于唐大历元年至十二年(766~777年)。水质甘香重滑。我国古代著名的茶道专家,唐朝人陆羽在他的《茶经》中,称天下水品二十等,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宋徽宗时,此水成为贡品。唐宋以后,一些著名的诗人常来此游历,留下了许多盛赞此泉的诗句,从此,天下第二泉闻名大下,此泉共分上、中、下三他。泉上有"天下第二泉"石刻。是清代吏部员外郎王澍所书。上池八角形,水质最好,斟过杯口数毫米而茶水不溢。水色透明,甘洌可口。中池方形,筑有泉亭。下池长方形,凿于宋代。此有二泉亭、漪澜堂、景徽堂及明代的观音石,螭首等。坐在景徽堂的茶座中,品尝用二泉水泡的香茗,欣赏二泉附近景色,石刻螭首中,泉水从螭口中潺潺流出,叮咚有声。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华彦钧),曾在此作《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曲调悠扬,如泣如诉,更使二泉美名远播天下。

从二泉亭北上,还有清代竹炉山房、秋雨堂、云起楼等。秋雨堂结构精巧,陈设古雅,电影《家》曾取景于此。听松亭也在二泉附近。亭内一方古铜色巨石,平坦光滑,可横卧一人,称"石床"。一端镌有"听松"二字,是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所书。

唐诗。

人皮日休曾常来此听松涛之声,留下"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的名句。

杜鹃园是锡惠公园的园中园。构筑精巧,布局得体,幽径桥边,轩榭堂前,遍植天下名鹃。每逢花期,姹紫嫣红的杜鹃,竟相开放,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另外,锡山顶上的龙光塔、龙光寺,山底的龙光洞、愚公谷、九龙壁、动物园以及映山湖畔的阿炳墓,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在这座露天的历史博物馆中,人们看到了江南文化的灿烂异彩。

各位游客:在游览了重头清后,我们将从北岸的渡船码头乘船前往鼋头渚景区内的一组湖中小岛太湖仙岛去参观。

【三山概况太湖仙岛牌坊五帝巡天图浮雕洞天福地景区会仙桥】。

我们从船上眺望三山,只见岛上松竹苍翠,枫香染红,距我们约2.6公里处的湖中小岛,如神龟静优水面,绰约多姿。

太湖仙岛的原名叫太湖三山,三山是著帽山、乌龟山及笔架山的俗称,由东鸭、西鸭、大矶、小矶4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周长约2.5公里。岛内景色迷人,素有三山映碧之称。1993年,凭借天然山水,巧设人文建筑,建成了一处太湖旅游的新景观,有道是:太湖佳绝在鼋头,三山仙岛胜天堂。

游客们:我们走过长长的游船码头,首先看到的是用汉白玉大理石雕刻的太湖仙岛牌坊。这座三重飞檐翘角的牌坊,红色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正中有太湖仙岛4字。门楼前的台阶上雕刻着一条盘龙,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牌坊后是玉帝巡天图汉白玉浮雕。玉帝端坐在龙椅之上,文武群臣簇拥左右,仙鹤道游云间,游人置身其中真好像仙境浮现人间。

现在我们右转沿山路向上,便可到洞天福地景区。这里有花果山、水帘洞、演武场,还可以观赏歌舞,如有雅兴还可观看猴戏,逗逗猴子。

向东走是会仙桥,它连接着西鸭山和大矶山,是通往三山岛的主景区。此桥原名五洞环桥,是座仿古建筑,桥上建有四面开敞的亭子,雕梁画栋,仿佛引导人们由此进入仙境。

【南天门摘星亭天街大觉湾灵霄宫太乙丹炉】。

过了会仙桥,来到的是南天门,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天境。沿着台阶一级级登天,仿佛我们离世外天国越来越近了。南天门是座汉白玉建筑,顶端刻有篆书天门二字,左右有副。

对联。

:离尘了却几间事,到此逍遥星汉间。横批梯云直上点出跨入此间,各位游客便可彻底脱离几间,畅游天国仙境了。

进入仙境,首先看到是飞檐翘角的摘星亭。登上此亭,仿佛浩瀚星际触手可及。亭前水池前是仿青铜器太湖宝鼎,香烟综绕,飘飘似仙。

沿左边台阶向上,过彩绘门楼是天街的人口。进入门内便是天国热闹的街市。请看右边墙上有一个钱型的图案,中间一个方孔,两边写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公平交易童史无欺。再看前面是二层楼的天香楼,右转台阶上为天韵台,后测是天都仙府,入内左边房中有财神端坐其中,手中元宝闪闪发光,期盼大家人人发财。右边房内有药王孙思邈在恭迎佳宾,保佑各位,身体健康,无病无灾。

各位游客:在天街最开阔的地方,是一羽仙茶楼,游客可在此品茗赏景,透过薄雾眺望对面的鼋头渚。

穿过兀衢门洞,沿山坡向下,过摩云亭便到了大觉湾,我们在此可一览人间石窟景,这些石窟雕刻群,再现了中国古代石窟建筑艺术的精华之作。这里有长达49米的卧佛;那面湖端坐,高达6米,若有所思的老者就是我国道教创始人老子的塑像。

沿着仙人洞石阶向上,可到达仙岛最高处灵霄官。一侧为王母府,只见那王母正在瑶池中尽情享乐。对面的灵霄宫宏伟挺拔,里面的玉皇大帝站像,高18米,为国内玉皇塑像之最。只见五帝双手合十,昭示天下,展示帝王之气。沿梯而上,两边墙上画有各路神仙飞天图案。二楼后室内,是复制的永乐宫壁画以及神道真人彩绘壁画。这些壁画,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冠。

灵霄宫后山上是三层圆形天坛,摆设镇山之宝太乙丹炉。沿林间小路下山,可以到达后山的月老词,里面有鸿喜堂。

游客们,太湖仙岛我们就游览到这里,最后出南天门,乘船返回鼋头渚。再去下一个景点游览。谢谢大家!

江苏中山陵的导游词如何写篇二

各位游客:下面我们将要参观游览的景点是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南坡。中山陵坐北朝南,前临平川,背靠青山,其建筑采用依山为陵的形式,墓室建在海拔158米的山顶最高处,比独龙岗明孝陵所处的位置高出90多米;从牌坊到墓道,高差70多米,平面距离700多米,显得十分雄伟壮丽。

【孙中山生平—安葬紫金山的夙愿—陵墓设计者吕彦直】。

各位游客:在到达中山陵之前,先向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孙中山,姓孙名文,字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他于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现已改为中山市),是中国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早年曾求学海外,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曾一度行医。20世纪初年的中国,灾难深重,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目睹清政府的腐朽,孙中山毅然放弃行医,投身革命,于192019年8月和一批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分子,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带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组织“中国同盟会”,提出了“民族、民生、民权”即“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从192019年到192019年10月前,同盟会在我国华南地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特别是在192019年4月27日发动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虽然最终遭到失败,但为同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从此各省纷纷响应,推翻了2019多年的中国封建帝制,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刻、意义深远的一次伟大革命——辛亥革命。

192019年12月29日,在中央临时政府会议上,大家一致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商议成立中国临时政府并定都南京,确定192019年为民国元年。192019年1月l日,孙中山从上海到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但因袁世凯的扶持和革命党人的妥协,192019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并定都北京。革命虽然受到挫折,但是孙中山先生没有气馁,继续展开了护法运动、护国运动、讨袁运动。1924年1月同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并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直到肝癌晚期,他仍忍着病痛,北上与冯玉祥商讨国事。1925年3月12日,终因肝病恶化在北京逝世。

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喜欢钟山(紫金山)。早在192019年,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就曾登山游览。同年4月1日被解除大总统之职后,来这里打猎,看到这里山水相依,气势雄伟,就有了他回长眠此山的想法。在北京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这一夙愿,再三叮嘱左右。当然,孙中山葬于紫金山,不仅仅是个人的愿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南京曾是革命的策源地和临时政府所在地,孙中山先生长眠于此,表示了讨伐帝制和继续革命的决心。

为了尊重孙中山先生的遗愿,由孙夫人宋庆龄,儿子孙科等人组成的孙中山葬事筹备处,通过登报悬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在众多的应征者中,年仅33岁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警钟形图案被一致评为首奖。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吕彦直是山东省东平县人,1894年生于天津。早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被公费派往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得到美国著名设计师茂菲的指导,回国后,在上海开设“彦记建筑事务所”。为了设计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呕心沥血,不辞辛劳。在工程接近尾声时,身患肝癌,于1929年3月18日病逝,时年36岁。

【陵园路—陵区总体概况—半月形广场—孝经鼎】。

各位游客:我们的车已驶向陵园路。这条长达3公里的“绿荫长廊”两侧,种植着南京最主要的行道树——梧桐树。这条路也是南京绿化最好的一条林荫路。出了陵园路,前方便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广场。

好了,中山陵马上就要到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就暂时介绍到这里。请各位游客准备随我下车,一同去参观中山陵,瞻仰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山陵。它于1926年1月15日破土动工,历时三年多,耗资220余万银元,于1929年春竣工。孙先生的遗体是1929年6月1日从北京运抵这里的。整个陵区的面积达83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由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台和墓室等组成。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区平面呈警钟形,给人以警钟长鸣、发人深醒的启迪。孙中山先生在临终遗嘱中说,他致力于国民革命四十年,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吕彦直的警钟形设计,寓意深刻,最贴切地表达了“唤起民众”之意。

中山陵作为一座陵墓,吕彦直在设计上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陵墓建筑风格,如依山为陵,保留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等中国古代陵墓中常用的基本建筑格局,但又剔除了古代帝王陵墓中属于封建糟粕一类的东西,如摒弃用于显示古代帝王威严的石人石兽,同时吸取西方建筑的一些先进技艺。整个构思的确称得上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别具匠心,巧夺天工。

各位游客:进入中山陵,首先来到的是陵前的广场。广场位于中山陵的正南端。虽然不很大,但却为陵墓平添了庄严肃穆的气势。请大家留意,我们脚下的这片广场呈半月形,是“钟”的下缘。四周苍松挺立,树大荫浓,恰似革命事业万古长青,枝繁叶茂,生生不息。大家再看,广场南面的高台上,矗立着的是孙中山的全身铜像,气宇轩昂,栩栩如生。

广场南面那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八角形石台上的紫铜宝鼎,高4.25米,腹径1.21米,重约5000公斤,是中山陵纪念性建筑之一。这尊鼎铸于1933年秋,是广州中山大学师生和校长戴季陶捐赠的、鼎的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的校训。鼎内还刻有戴母黄氏手书《孝经》全文,所以叫孝经鼎。

【博爱访—墓道—陵墓正门—碑亭—条堂—墓室—孙中山遗体安葬经过】。

各位游客:由广场拾级而上就是墓道。在墓道的人口处,大家请看:这座冲天而立的花岗岩牌坊,高12米,宽17.3米,牌坊上端正中的横帽上刻着“博爱”二字,因此又称为“博爱坊”。这座牌坊建于1930年,采用花岗岩仿木结构,建筑格局为四揽三闭门冲天式。牌坊,在我国古代通常建在帝王陵寝的人口处,用来歌功颂德,至此朝拜者必须下马步行。我们眼前的这座牌坊上所镌刻的“博爱”两字是中山先生的手迹,也是他生前的。

座右铭。

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字送人。

经过牌坊,就到墓道。整条墓道长480多米,分为三道:中道宽12米,钢筋水泥路面;左右二道各党4.2米,柏油路面。墓道两旁对称地种植着两排雪松和四排桧柏,代替了古代陵墓前道常用的石人石兽,喻示着中山先生的浩然正气长留天地之间。其中的雪松已成为南京市的市树。

走完墓道,我们便来到了陵墓的正门。陵门坐北朝南,有三个拱门,每个拱门都装有一扇对开的楼花铜门。陵门平面为长方形,高16.5米,宽27米,进深8.8米,全部用福建花岗岩建成。屋檐为单层歇山式(歇山式建筑是我国古代第二等级的建筑屋顶式样)。门楣上有孙中山先生亲笔所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表达了孙先生毕生的奋斗目标和所追求的理想。

陵门之后,是一座方形的碑亭,边长12米,高约17米,全部用花岗岩建成。亭中这块高8.1米、宽4米的巨碑,碑的正面刻有反动派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反动派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馏金大字。字为颜体,道劲有力。谭延闿在民国时期曾做过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是反动派内四大书法家之一。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孙中山曾经当过临时政府大总统,并没有担任过政府总理,为何碑文称他为“总理”而不称为“总统”呢?当时段棋瑞政府虽然明令国葬孙中山,但实际上举行的是党葬,孙中山在反动派内的职务是总理。再看碑的背面,没有题写任何文字。当初讨论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撰写碑文,胡汉民撰写墓志铭,可花了两年时间碑文内容也没能定下来。大家都认为像孙中山这样伟大的人物,其功绩是无法用文字来评述的,于是就决定不写铭文。游客们:这座碑亭四面各有一个拱门,北侧的拱门下设有石栏,我们在此可凭栏远眺中山陵祭堂的雄姿,也可摄影留念。

出了碑亭,循着层层石阶到祭堂前平台,共有八段石阶,共290级,每段石阶上都有一块平台。平台上还陈列着一些纪念品,丰富了石阶的景观内容。石阶两旁种满了各种终年常青的树木,有松柏、枫树、石铺、海棠等。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第五层平台上,这里有一对巨大的紫铜鼎,上面刻着“奉安大典”四个篆书大字,这是当时的政府为纪念中山先生的葬礼而敬献的。请大家仔细看西侧的那只铜鼎,壁上留有两个弹孔,据说是1937年12月日军攻打南京时被炮弹击穿的。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终于登上了第十层平台,这是陵墓的最高处,海拔158米。让我们环顾一下平台四周,这座平台东西宽162米,南北进深38米,祭堂就位于平台的正中。到了这里,我想问一下,哪位游客能说出刚才我们一共走过了几级石阶?对了,从广场到祭堂总共有392级石阶。设计者为避免单调,将这392级石阶分为十段,每段一个平台,总计有大小十个平台。朝下看,不见台阶,只见平台。如果从下往上看,那么就只见到台阶,不见平台了。或许有的游客要问:这392级台阶的数字是否巧合?不是!而是暗喻了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

现在我们来到了祭堂前,这座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宫殿式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四周有堡垒式的小建筑物,并有两座高12.6米的华表拱卫。祭堂的屋顶为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外墙用花岗岩砌成。祭堂的三拱门婚上从东到西分别刻着“民族”、“民生”、“民权”6个篆体大字,是反动派元老张静江的手书。居中的“民生”门楣上端,还有孙中山所书“天地正气”4个金字直额。

请各位跟我进人祭堂。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堂内四周还可以看到12根黑色石柱,直径有0.8米,四隐八现,12代表的是一年中的12个月,4代表的是一年中的4个季节。大西两侧的护壁上还刻有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祭堂正中是一尊石雕孙中山全身坐像,像高4.6米,底座宽2.1米,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只见中山先生身穿长袍马褂,膝上放着一本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显示出一位伟大思想家的深沉和睿智。坐像是由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郎特斯基雕琢而成的,它于1930年雕成后从治国巴黎运到中山陵,总造价150万法郎。坐像底座四侧的六幅浮雕,再现了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生动画面。正面一幅为“如抱赤子”,画面上孙中山先生正在精心地为一个患病的幼儿治病。东面两幅是“出国宣传”和“商讨革命”,表现了孙中山先生早年奔走革命和创建同盟会的情形。背面一幅为“国会授印”,再现了辛亥革命后,议会向孙中山授大总统印的场面。西面两幅浮雕,一幅是“振聋发聩”,表现了孙中山为唤起民众,正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另一幅是“讨袁护国”,内容是孙中山发表演说,号召人民讨伐倒行逆施的袁世凯。

祭堂后壁正中是墓门,与墓室相通。墓门分为两道,第一道是两扇美国产的紫铜保险门,门婚上刻有“浩气长存”横额,是孙中山先生亲笔所书。第二道为独扇铜门,上刻张静江所写“孙中山先生之墓”7个篆字。门开启时,这7个字是看不见的,只有当墓门关闭时,门上的字才能看见。

整个墓室是一座半球形封闭式建筑,顶呈西式穹隆状。室内圆形,直径约18米,高11米,四壁用妃色人造石贴面。墓室的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铺砌。墓壁上装有目光灯,顶上装有8个反光镜;使室内保持柔和而充足的光线。墓室的中央是安葬孙中山灵棕的大理石矿,直径约4.3米,石矿深1.6米,四周围着一圈精致的白色大理石栏杆。墓护正中的长方形墓穴上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卧像,卧像身穿中山装,神态宁静,面容慈祥,如同生前安睡一样,令人肃然起敬。这是捷克雕塑家高浓按孙中山遗体的形象而创作的。

讲到这里,大家最关心的一定是孙先生的遗体是否仍在中山陵,事实上,孙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的确是历经了磨难。本来,孙中山逝世前,曾经吩咐葬礼仪式和棺木式样仿照列宁的格式,让民众瞻仰遗容。可当孙先生逝世时,苏联赠送的玻璃钢棺材没能及时运到,只好暂时安放在酉式玻璃盖棺木棺内,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石塔之中。当1925年3月30日苏联政府送来玻璃钢棺材时,孙中山的遗体已久殓半个多月了,由于防腐措施不当,遗容不能再供后人瞻仰,只好改为土葬。1929年6月1日,遗体从北京迁往南京,当时就在这卧像下5米左右处安放了从美国定购的紫铜棺。解放战争后期,蒋曾想将遗体迁往中国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作罢,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在中山陵内。

各位游客:中山陵的主体建筑就介绍到这里,有兴趣的游客还可到祭堂外墓堡公园内去看一下《中山陵建设史料图片展》,以便更多地了解中山陵建设的情况。参观完毕后,请大家准时到停车场上车,继续游览下一个景点。谢谢各位!

江苏中山陵的导游词如何写篇三

中山陵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江苏中山陵的。

导游词。

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孙逸仙博士"。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20xx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驱除按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20xx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0xx年他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在1920xx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0xx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1920xx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灵柩暂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内,并决定在南京钟山修建他的陵墓。中山陵由陵墓样稿得奖者、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施工。

整个墓区平面形如大钟,钟的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为中山先生的立像)为大钟的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

祭堂的正中,为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坐像,此像为国外雕塑名家保罗兰德斯所作。坐像德基座四周雕刻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业绩,祭堂四壁的黑色大理石墙上刻有孙中山亲笔书写的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祭堂之后有一个铜门,横额上书“浩气长存”四个大字,亦是孙中山先生的手笔。门内即为钟形墓室,其中央有一直径4米、深5米的圆形大理石圆穴。孙中山的汉白玉灵柩及卧像即安放在圆穴中,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孙中山先生虽然与世长辞,但是他浩气长存,永远为世人所敬仰。中山陵的建筑风格中西合壁,钟山的雄伟形势与各个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通过大片绿地和宽广的通天台阶,连成一个大的整体,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更有宏伟的气势,设计非常成功,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中山陵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孙逸仙博士"。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20xx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驱除按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20xx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0xx年他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在1920xx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0xx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据说,早在1920xx年孙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当年3月31日,中山先生为求南北和平统一,毅然辞去总统之职。4月初的一天,他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带打猎,来到现陵墓所在地休息。孙先生环顾四周,对左右说,我将来死后,想向国民求得这块土地以安葬(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当然,紫金山的气势风水还不是孙先生作此决定的根本原因。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尽管孙先生在南京停留时间并不长,但南京对于孙先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山陵。它于1920xx年1月15日破土动工,历时三年多,耗资220余万银元,于1920xx年春竣工。孙先生的遗体是1920xx年6月1日从北京运抵这里的。整个陵区的面积达83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由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台和墓室等组成。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区平面呈警钟形,给人以警钟长鸣、发人深醒的启迪。孙中山先生在临终遗嘱中说,他致力于国民革命四十年,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吕彦直的警钟形设计,寓意深刻,最贴切地表达了“唤起民众”之意。

中山陵作为一座陵墓,吕彦直在设计上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陵墓建筑风格,如依山为陵,保留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等中国古代陵墓中常用的基本建筑格局,但又剔除了古代帝王陵墓中属于封建糟粕一类的东西,如摒弃用于显示古代帝王威严的石人石兽,同时吸取西方建筑的一些先进技艺。整个构思的确称得上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别具匠心,巧夺天工。

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孙逸仙博士”。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20xx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20xx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运动”等风风雨雨,1920xx年他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在1920xx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0xx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中山陵的墓址是孙先生生前选定的。这里视野开阔,气象雄伟,的确是建造陵墓的好地方。你们也许会问: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在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据说,早在1920xx年孙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当年3月31日,中山先生为求南北和平统一,毅然辞去总统之职,4月初的一天,他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带打猎,来到现陵墓所在地休息。孙先生环顾四周,对左右说,我将来死后,想向国民求得这块土地以安葬(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当然,紫金山的气势风水还不是孙先生作此决定的根本原因。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尽管孙先生在南京停留时间并不长,但南京对于孙先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

为尊重孙先生的遗愿,由孙夫人宋庆龄、孙科等人组成的孙中山葬事筹备处实地察看,选好陵址,划地20xx亩修墓,又登报悬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在众多应征者中,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被一致评为首奖,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1920xx年3月12日孙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举行了奠基典礼。历时3年多,耗资150万银元,中山陵终于在1920xx年春竣工。令人惋惜的是,留学美国、才华横溢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在主持建陵过程中,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不幸与孙先生一样身患肝癌,在工程临近尾声时病逝,年仅35岁。1920xx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孙先生的遗体从北京运到南京。从此60余年,孙先生一直长眠在这里。

中山陵的建造可以说是南京城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年为了迎接孙先生灵柩,南京修筑了第一条柏油马路—西起中山码头,东至中山门,长达24里的中山路。直到今天,中山路依然是南京最主要的交通干道之一。同时改造翻修了明代城门朝阳门,并改名为中山门。在中山门到中山陵之间还修筑了一条陵园路。如同巴黎人以香榭里舍大道为骄傲,纽约人为第五大街而自豪一样,南京人对自己城市美丽的林荫大道最是得意。而这条长达3公里的陵园路无疑正是南京林荫道的最佳代表。在这条“绿荫长廊”两侧,种植着南京最主要的行道树——梧桐。人们习惯上称它为法国梧桐,但追根溯源起来,它可是我们中国的“土特产”,只因当年法国人将它从云南移植到上海法租界,才得了现在这么一个土洋结合的名字。

车出中山门,沿陵园路行驶,终点便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广场。大家请,朝南看,广场正南是一座八角形石台。台上那尊双耳三足的紫铜宝鼎,重5000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是中山陵纪念性装饰之一。此鼎铸于1933年秋,由广州中山大学全体师生和戴季陶捐赠。鼎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校训。鼎内竖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刻戴母手书《孝经》全文。

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楹三阙门的冲天式石牌坊。这座牌坊建于1931~1933年,高12米,宽17.3米。建坊用的都是大块福建花岗岩,但采用的却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形式。大家抬头可以望见坊额正中金光闪闪的“博爱”两字。这两个字是孙先生的手迹,原出自唐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一语,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宇送人。孙先生毕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

由博爱坊向前走,是一段长480米,宽数十米的墓道。中山陵的整体设计,突出中国的传统风格,庄严肃穆,独具特色。为了体现孙先生的崇高伟大,中山陵沿用了古代依山为陵的惯例,将墓室筑于海拔约160米的全陵最高处。此外,整个陵区的建筑植被讲求中轴对称,更给。人以法度庄严之感。请大家向前看,朝北顺坡而上,依次有陵门、碑亭、祭堂和祭堂后的墓室等建筑。而墓道两边的这些雪松、桧柏、银杏、红枫两两相对,代替了古代惯用的石人石兽,象征着孙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雪松是世界四大观赏树种之一,现已成为南京市的市树。墓道尽头是平台。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墓平面为“木铎”形。铎,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大铃铛。在古代它是用来宣布政教法令和战争令的。铎的声音宏亮,而且传得很远,有“使天下皆达道”的喻义。陵墓选用这样一个图式,让人不禁想起孙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

名言。

其用意也正在警示后人。这里的平台广场就是当年吕彦直设计的“自由之钟”的下缘。这座宏伟的三拱门是陵区的正式开端。它高16米宽27米进深8.8米也是用福建花岗岩筑成的。中门横额上是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国家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这是孙先生毕生奋斗的理想也是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

过了陵门便是碑亭。亭正中这块9米高的巨碑上,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镏金颜体大字。当初讨论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分别撰写铭文、墓志铭等。可花了两年时间也没写出来。大家都认为先生的思想功绩是文字所无法概括的,于是索性不写铭文,改用现在的形式。

各位朋友,大家不妨也来数数看,怎么样?

来到临近顶端的平台,可以看见一对大铜鼎,上刻“奉安大典”字样,是当时上海市政府捐赠的。大家仔细看,会发现在左边那个鼎下面有两个洞。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是1937年末日军攻占南京时向中山陵炮击造成的,这两个洞就是当时留下的弹洞。如今虽时过境迁,但这两个弹洞仍时时提醒我们莫忘国耻。距此不远的前方还有一对仿古青铜鼎,那是.由孙先生的儿子孙科一家敬赠的。

拾级而上,终于登上顶台。由此既可鸟瞰,更宜远眺。置身此间,背倚巍巍钟山,耳听阵阵松涛,更觉伟人的浩然正气与大自然同存。祭堂处在钟山半山腰,从博爱坊到祭堂总共有392级台阶,高差约70米,平面距离700米。如从碑亭数起则有290级台阶。建筑师为避单调,将这392级台阶分作10段,每段1个平台,总计有大小10个平台。更妙的是,从下向上看时一望到顶,石阶连绵不断,不见平台;而各位现在朝下看时,却反而不见台阶,只见平台了。这392级的数字并非巧合,而是暗喻了当时全中国三亿九干二百万同胞。一路登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对中山先生敬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现在大家面对的就是祭堂和墓室,这是陵墓的主体部分。当年吕彦直督建至此,就因身患绝症而逝,常令后人发出“出师未捷身先死”之叹。祭堂是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长30米,阔25米,高29米,四周有堡垒式的小建筑物,并有两座高12.6米的华表拱卫。祭堂屋顶为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外墙全用香港花岗岩砌成。祭堂门额上有“民族”、“民生”、“民权”阳文篆字,这是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最基本最概括的指导思想。居中的“民生”门楣上端,又有孙中山手书的“天地正气”四字直额。

请各位跟我进入祭堂。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堂内有直径0.8米的黑色石柱12根,四周墙壁下嵌黑色大理石。大家可以看见东西两壁上所刻的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整个祭堂以黑白蓝色为基调,均为中国传统孝色。而镶嵌彩色玻璃的内窗,在阳光照射下却显出另一番西洋风味。如此中西合壁的风格,正与孙先生融贯中西的精神气度相契合。祭堂正中是孙中山着长袍马褂的石刻全身坐像,像高4.6米,底座阔2.1米。这座雕像是当时世界著名的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阿林斯基受孙中山葬事委员会之托,用意大利白石雕刻而成,并于1930年从巴黎运至中山陵的,全部造价150万法郎。坐像下四面的6幅浮雕是截取了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六个片断。它们分别是“如抱赤子”、“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授印”、“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经过祭堂来到墓室。墓门分两道,第一道是两扇美国产的紫铜保险门,门上的门钉和铜环上的神兽(椒图)极富中国传统特色,门楣上刻“浩气长存”横额,取孙中山为黄花岗烈土墓所书手迹。第二道门为独扇铜门,上刻张静江所写“孙中山先生之墓”七个篆字。

墓室是半球形封闭建筑,顶呈西式穹隆状,以马赛克镶成国民党党徽图案。室内圆形,铺以大理石,直径约18米,高11米,四壁以淡红色大理石贴面。正中的圆形大理石圹,直径4.33米,深1.7米,四周围是1米高的白色大理石栏杆。圹内墓穴上安放着孙先生穿中山装的大理石卧像,这是捷克雕塑家高琪按孙先生的遗体形象所作。孙先生的紫铜棺就安放在卧像下5米左右处。为什么祭堂内的坐像身着长袍马褂,而这里却改穿中山装了呢?原来当年国民党内左右两派矛盾尖锐,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主张塑像穿长袍马褂;而左派则主张穿中山装。两派意见不合,结果各搞各的,就出现了上述情况。

各位朋友,孙先生的遗体究竟是否还在中山陵,这是每一位来这里的游客最关心的问题。事实上,自孙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的确是历经磨难。1920xx年3月12日孙先生逝世时,他的遗体经过防腐处理,暂时被安置在北京香山碧云寺。1920xx年,被北伐军打败逃到北京的军阀张宗昌,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为孙先生的遗体压住了他的风水。于是他打算要焚化遗体。后经爱国将领张学良派兵保护,遗体才得以保存,但已受到空气侵蚀。1920xx年5月28日灵柩由津浦铁路从北京运抵浦口,6月1日运达中山陵。奉安大典仪式完毕后,即用水泥将灵柩浇入圹中。墓穴用花岗岩垫底,四周建隔墙,紫铜棺下有一特制楠木垫,棺上有一层密封着的水晶透明板。当年公祭时,站在石圹边,扶栏即可瞻仰中山先生遗容。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曾准备将遗体运往重庆;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又曾想将遗体迁往中国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受到工程界爱国人士和国民党左派的极力劝阻,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至今。

沿祭堂外广场两侧后壁有一道门,通向墓堡公园。中为墓室宝顶,呈覆钟形。墓堡后墙设有“中山陵建设史料展”,近200幅珍贵历史资料展现了中山陵的建设和中山先生的遗体奉安全过程。

除了陵墓主体建筑外,中山陵周围还有一些纪念性建筑设施,包括藏经楼、音乐台、光化亭、行健亭、仰止亭、流徽榭等等。它们大多是1920xx年奉安大典后,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友人捐款修建而成。另外,位于梅花山顶的博爱阁,是一位台湾同胞捐资兴建的,于1993年11月12日孙先生诞辰127周年时落成。

各位朋友,孙中山先生一生为革命奋斗,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晚年又采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建立了伟大的功勋,也赢得了中外进步人士的广泛拥戴和颂扬。解放后,中山陵受到国家高度重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作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中山陵,每年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炎黄子孙与国际友人。人们怀着对中山先生伟大精神的崇敬与景仰来到这里凭吊拜谒。在两岸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今天,面对目前海峡两岸的现状,海内外炎黄子孙都衷心期盼着祖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彼时彼刻,倘若孙中山先生泉下有知,必会含笑长眠的。谢谢大家!

江苏中山陵的导游词如何写篇四

导游词。

想知道如何下手,快随小编一起来欣赏一下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范文吧,希望你们喜欢呀。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将去游览的是无锡市内最主要的风景名胜区——锡惠公园。它位于无锡市西2.5公里处,包括锡山和惠山,全园面积达6.85平方公里。

【公园概况和名称由来】。

游客们:锡惠公园因山而得名,西部是惠山,东部是锡山。惠山高329米,周围约20多公里,素有“江南第一山”的美称。它是天目山的支脉,从东南连绵而来,山有九峰,境蜒似龙,又称“九龙山”。惠山因晋代开山禅师慧照在此建寺,后人就用慧照命名“惠山”。古时慧、惠两字相通,惠山就由此得名。惠山以泉著名,有天下第二泉、龙眼泉等十多处,名胜古迹有春申涧、惠山寺、听松石床、竹炉山房等数十处。

锡山背靠惠山,高75米,周围长约1.5公里,相传因周秦时盛产锡矿而得名。锡山是惠山东峰脉断处突起的小峰。山顶建有龙光塔和龙光寺,山下有龙光洞。1958年开凿映山湖后与惠山连成一片,使之形成“真山假水”,产生“山水掩映”的情趣。

游客们:锡惠公园全国分为三个游览观赏区:一是名胜古迹区,包括惠山寺、寄畅园、天下第二泉等;二是自然风景区,包括映山湖、愚公谷、春申涧等;三是文娱活动区,在锡山南麓。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前往参观游览。

【锡山:龙光塔—龙光洞—吴文化福寿天地】。

各位游客:请随我进入锡山大门。锡山大门,面对大运河,飞檐翘角,大门正中高悬“山色溪光”横匾,为当年康熙南巡时所书。进人大门,一块巨石屹立于水池之畔,上刻“锡山”两个大字。各位请看:下刻《无锡金匾县志》所载无锡和锡山的几句话,点出了此处地名的来历。

沿山路向上,锡山顶上就是龙光塔。关于龙光塔,还有这么一段历史传说:明朝正德初年,礼部大臣昆山人顾鼎臣,游览锡惠胜景后说;“惠山是龙身,锡山是龙头,无锡所以自南宋以来长期无状元的原因,是龙头上无角的缘故。”听了这位大臣的话,人们信以为真,于是后人就在锡山顶上建了一座实心的石塔。此后几十年仍没有人中状元,于是有人又提出“龙以角听,塔中宜空”。因此又在万历二年(1574年),建成七层八角的楼阁式砖塔,并由当时常州知府施观民取名“龙光塔”,寓意龙光普照。龙光塔建造以来,屡次被毁。1920xx年重修时把培改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顶铸重1.5吨,高2.85米铜刹,塔的高度也增加到32.3米。1992年又一次加固,纠正倾斜,把墙面由杏黄色改成深红色,使古塔更为挺拔端庄,英姿焕发。

锡山脚下是龙光洞,为地下游览场所,于1979年春建成。洞前回廊、楼亭相连,人口处拱门上砖刻“隐辰”两字,“辰”属猪年,“隐辰”是把龙隐于山内之意。洞内有三百多米长的通道,两边壁上灯火通明。东部的地下剧场,可容纳五六百人。另有13个厅室,陈列工艺、陶瓷、泥人等。这里的气温常年保持18“c,冬暖夏凉,游人至此,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沿山路向南,前面看到的便是九龙壁。它由壁座、壁身、琉璃瓦顶三部分组成,彩陶烧制,以花岗岩为基座,金星绿琉璃瓦顶,全长26.71米,高4.09米,九龙腾空,气势不凡。再向西是“吴文化福寿天地”。它沿锡山山坡而建,前面立的石碑上,刻着著名书画家朱屺瞻102岁时题写的景点名称。石阶上是金石砌成的承露台,台前石柱上有巨大的福寿石桃,往上正面刻:“福星殷殷邀依琼林赴宴;寿仙默默为我海屋添筹。”背面是:“行善方可多福,守仁自然长寿。”绕过承露台,上面两座方亭合并而成的双亭,名“降福亭”。亭柱上。

对联。

写道:“国泰尽福地,民安多寿星。”亭名和对联均由我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书写。

锡山就参观到此,下面我们再去参观惠山。首先前去惠山寺遗址。

【惠山:惠山寺遗址—山门—唐宋石经幢】。

惠山寺在惠山东麓,早在南北朝时,刘宋司徒长史湛挺就在此建造“历山草堂”,后改为“华山精舍”。梁朝大同三年(537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惠山寺。由于寺院地处福地,又因与天下第二泉同处名山胜景,于是名闻遐迩。

游客们:我们来到了惠山寺山门前,看到这座黄色拱形建筑门上刻有“古华山门”4个金色题字,因惠山古称“华山”,惠山寺原是“华山精舍”,所以惠山头山门就叫“古华山门”,大门背面门槛上刻有“胜地名泉”4字。这个山门是1954年惠山街拓宽时王耀庭重新设计的,拱门顶端有双龙戏珠的装饰。

现在我们来到了山门内,各位看到的两座古老的石经幢,南侧一座建于唐代乾符三年(876年),是无锡现存最古老的石刻经幢。八角形幢身上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由白鹿山人李瑞符书写,经幢高6.26米,由幢基、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雕刻精美,充分显示了唐代的艺术风格。北侧一座建于宋代熙宁三年(120xx年),幢高6.22米,形制和雕刻模仿店幢,幢身刻“大白伞盖神咒”。这种刻咒而不刻经的做法,是宋代以后才在佛教界流行的。两座石幢分别用几块圆形湖石垒成,极具历史价值。

【山门殿—日月池和香花桥—听松石床—古银杏树】。

进入古华山门,迎面是金刚殿,也叫“山门殿”。始建于明正统十年(1445年),改建于1976年。正中高悬“惠山寺”匾,匾额最早为明代陈勉所写,清雍正时蒋衡重书,现在看到的是1979年根据影片《无锡景》画面复制而成。

现在我们将去游览的是位于南京城西的一处名胜古迹——莫愁湖。莫愁湖位于南京西郊的水西门外,总面积约700多亩,其中陆地面积为200多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全国碧水盈盈、柳树成行,亭台楼阁点缀其间,是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古代的莫愁湖曾享有“金陵第一名胜”的美誉,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曾以“欲将西子西湖比,难向烟波判是非。但觉西湖输一著,江帆云外拍天飞”的诗句,对莫愁湖大加赞美。

现在的莫愁湖园内主要有胜棋楼、郁金堂、赏荷亭、水谢、露天舞台等胜迹,及新塑造的莫愁女塑像,湖的南岸还有粤军殉难烈士墓。

【莫愁湖名称来历:石城湖—莫愁湖】。

莫愁湖,原名“石城湖”。六朝以前,这里是长江和秦淮河下游的汇合处,两水相聚,逐渐积成沙滩。随着长江西移,沙滩逐渐扩展,秦淮河出口处也随着向西北方即今三汉河一带推移,于是在这里就留下了一些湖泊和池塘。莫愁湖就是处于当时秦淮河和长江交汇处废河道上的一处小湖泊,因当年紧挨石头城,所以称作石城湖。

莫愁湖名称的出现始于北宋。据当时的记载:“莫愁湖在三门外,昔有妓卢莫愁家此,故名。”相传南朝宋、齐时,有一名叫莫愁的洛阳女子,生得美丽、聪慧、善良,与父亲相依为命。几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因家境贫困,无钱葬父,为换取葬父费用,卖身给建康(今南京)的一生意人卢员外作了儿媳,居住在石城湖畔。莫愁女好施乐善,长得又标致。有一次,梁武帝路过卢员外的家门口见到莫愁女,便起了邪念,先把其夫征去当兵,再下旨选莫愁女进宫。莫愁女宁死不从,投江自尽。人们为怀念这位美丽善良的莫愁女,就将石城湖改名为“莫愁湖”。庭院水池中的莫愁女雕像就是根据这一美丽的传说来塑造的,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在那“莫愁”不能愁的时代对“莫愁女”的同情和赞美,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胜棋楼—郁金堂—莫愁女雕像—粤军殉难烈士墓】。

胜棋楼是莫愁湖公园的主要建筑,相传当年的明太祖朱元璋和中山王徐达经常来这里下棋。每次都以徐达失败而告终,朱元璋非常明白徐达的用意,是怕胜君有罪。有一天,朱元璋事先要求徐达拿出真水平来下一盘棋。结果,徐达不但胜棋,且棋局摆得十分巧妙,用棋子摆成了“万岁”两字,朱元璋由惊转喜,暗暗地佩服徐达棋艺之高超,非但认输,还将这座楼连同莫愁湖一起送给了徐达以资表彰,胜棋楼由此得名。现今的“胜棋楼”匾,书法苍劲有力,是清代状元梅启照亲笔。旁有对联写道;“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烟雨;王侯事业都如一局棋杯。”楼上陈设古朴,中堂的南北壁分别挂有朱元璋和徐达画像及现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钟阜开基,石城对弈”对联。堂前摆放一张专供下棋的棋桌。

位于胜棋楼左侧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相传这里就是莫愁女居所,因莫愁女喜欢郁金花,所以称之为郁金堂。不过,原有建筑已毁于兵火,现在的郁金堂是1795年重建的。院内有梁武帝萧衍为莫愁女所作的《河中之水歌》诗碑,清代绘刻的莫愁女石刻像和郭沫若题写的《莫愁歌》。室内陈设古朴,庄重典雅。墙上挂有许多文人墨客有关莫愁女的诗画。

在郁金堂两侧,红栏曲廊环抱着的一方水池中立有一尊根据历史资料精心雕塑的汉白玉莫愁女雕像,发会高绾,素裙垂地,手挎桑篮,亭亭玉立,神态自若,栩栩如生,是根据《河中之水歌》中的“十四采桑南陌头”的诗意雕刻而成的。方池四周,曲廊、赏荷亭、四方亭、光华亭等建筑,相衔相生、巧妙连接,显得格外雅致、洁净。

莫愁湖南岸,有一座占地约370多平方米的粤军殉难烈士墓。墓建于1920xx年3月,毁于抗战期间,1947年重修,1979年再次重修。这座墓是为纪念在与封建余孽张勋企图复辟帝制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粤军烈士而建立的。墓前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建国成仁”墓碑,碑阴刻有黄兴所撰墓志。

【莫愁路—朝天宫遗址】。

园以水胜,路因园名。与莫愁湖邻近的还有一条名叫莫愁路的街道。过去人们常说,不到夫子店与莫愁路,就等于没有来过南京。夫子庙是因曾是一个灯红酒绿的风月场所而出名,而莫愁路则因“黑市”而闻名。据说,莫愁路上的“黑市”在明代已出现,当时一些破落官家变卖财产,怕人耻笑,就在黑夜之间拿来这里交易脱手。这里所交易的物品,既有小商贩从民间收购来的废旧物品,也有小偷、扒手的赃物和贪官污吏所侵吞的物资。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取缔了这一带的“黑市”。

在莫愁路中段,能见到一座高大的石坊,里面保存有明初大典前的习仪场所——朝天宫遗址。

各位游客:莫愁湖公园就参观到此,现在我们去下一个景点。

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三国城景区参观游览。

《三国演义》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书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类的。

成语。

更是广泛流传,为了将这部妇孺皆知的沧桑旧事搬上银幕,再现一千七百多年前那段逐鹿中原的辉煌场景,中央电视台在这秀丽的太湖之滨,苍翠的军嶂山麓投资建造了这座恢宏的外景基地。经过将近三年艰苦的拍摄,将84集电视巨著《三国演义》。三国城占地面积35公顷,是中央电视台继唐城之后的又一座影视拍摄基地,在这里,摄制组顺利拍摄了《三国演义》中的“舌战群儒”、“横槊赋诗”、“火烧赤壁”、“借东风”等重头戏,经过三年奋战,《三国演义》摄制组终于在1994年于三国城内封镜,到同年8月20日,三国城正式也对外开放了,成为无锡独具特色的影视文化旅游胜地。在20xx年1月9日,由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三国水浒景区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点,是全国第一批获此殊荣的仅有180家旅游景点之一。

[城门广场]大家眼前看到的两尊石雕,称为天禄和辟邪,天禄和辟邪在传说都是古代的神兽,具有吉祥、喜庆的寓意,天禄又称“天鹿”,有“永绥百禄”的意思,辟邪有“祓除不祥”的意思。

[城门楼]进入三国城后,我们首先看到的便是这座高大雄伟的城门楼,其实这里就是当年剧中诸葛亮智设空城计的拍摄场景。当年马谡(su)拒谏痛失街亭,致使司马懿十五万大军直逼诸葛亮的屯粮重地西城,而此时孔明身边并无大将,城中只有一班文官和二千五百军马,于是诸葛亮利用司马懿的多疑心理,巧设空城计,他特将西城门大开,让军士扮作百姓打扫街道,自已带领两个琴童,走上城楼,焚香抚琴,司马懿见状,以为城中有大军埋伏,于是率兵而退。

[三国人物雕塑群]走进三国城门楼,在我们右边的山坡上有一组三国人物群雕,这组雕塑在拍完《三国演义》之后建成,正中是蜀国的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等,右侧是吴国孙权的军队,左侧是魏国的军队。大家有兴趣不妨在此拍照留影。

[汉鼎]现在我们看到在广场中间矗立首一尊大鼎,鼎早在原始时代就已经出现了,那时它是用粘土烧制的炊具,用来烧煮食物,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国家政权和王位的象征,每个朝代更换之际必铸新鼎,体现繁荣兴旺,国泰民安的意思,在中国历史上鼎有两种不同的样子,一种便是大家所看到的三足两耳型的,另一种便是商朝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呈四足两耳型。而这时里的鼎与古代大鼎不同,它不仅是三国城的标志,同时又寓意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意思,这尊大鼎全部由生铁铸成,重达15.8吨,高度有5.17米,其重量和高度均为世界之最。1997年4月19日,该鼎在三国城内正式载入世界吉尼斯评审委员会认定,载入吉尼斯记录,这尊大鼎的落成,不仅丰富了景区的游览内容,而且充实了景区的文化内涵。

[跑马场]在古代,马是人们用来代替步行的最重要的一种工具,而马战也成为古代人极为重要的一种作战方式,在汉鼎左侧,就有一片周长400米的跑马场,在这里每天上午10:00推出大型古战争演示“三英战吕布”,参加演出的主要演员和40多匹骏马,都曾参加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拍摄,现在他们每天在这里为大家演示这惊心动魄、场面宏大的战争场景。这场“三英战吕布”的名声已响誉海内外,每天三国城都有大批的东南亚和港澳台的团队来观看这场精彩的节目。

[桃园]各位朋友都知道《三国演义》是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三结义开始的,这在全剧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所以这桃园就成了展示三国城建筑和风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年刘、关、张三位不甘寂寞的壮士不期而遇,都想在这乱世年代有所作为,于是一同来到较为富裕的张飞家,借着酒性在后院的桃园内指天发誓,为报国安邦立下忠贞誓言,结为生死兄弟。大家看到今天的桃园中,石径曲折,香案上青烟缭绕,园内桃花盛开,耳边不断有悲壮雄浑的《结义曲》,仿佛置身于其中。

[曹营水旱寨]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军事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之一,也是决定三国时代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关健一战,而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曹营水旱寨就是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的重要拍摄场景。整个曹营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00米,采用木结构和水泥仿木结构建造,进入寨门后,我们登上三层高的曹操点将台,点将台两侧战鼓矗立,旌旗飞扬,站在点将台举目远眺,水寨风光尽收眼底,整个水寨建在太湖边上,当时“火烧赤壁”这场戏,就在此拍摄,据统计,在拍摄这场戏时,摄制组动用了九台摄像机和一架直升机,分别从水、陆、空三个方向同时拍摄,动用船只72艘,大火烧掉了50多车木柴,20多吨汽柴油,并请来三千多名群众演员参加拍摄,场面之大令人惊叹。进入水寨后,我们看到伸入湖中的一艘大船就是曹操的指挥船,走过80米长的甬道,便来到指挥船上,底层是曹操议事厅,是曹操议事、宴请宾客的的地方。走出议事厅来到船头,《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这场戏便是在此拍摄,当年曹操在赤壁大战之前晚宴诸将,看到铁索连船,固若金汤,稳如平地,认为踏遍江南指日可待,心中大喜,便乘酒兴,手提铁槊,在此赋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短行歌》。站在船头,一碧万顷的太湖尽收眼底,在此便能领略“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的意境,太湖总面积为2400平方公里,号称“三万六千顷”,相当于两个香港那么大,同时它也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它的发源地是浙江天目山、茅山,经吴江、黄浦江流入东海。二楼为曹操的书房,正中一个篆体的“曹”字,桌上放的是曹操发号施令用的令牌,两边墙上的剧照就是电视导剧中“火烧赤壁”的场景。

[竞技场]现在大家所看到这个圆形的建筑便是竞技场,这是一座具有汉代特色的综合表演场馆,整个建筑结合了古代戏台的形式建筑。据说,我国的斗牛始于春秋,汉代时认为斗牛可以提高士兵打仗的勇气,而且我国的斗牛比西班牙斗牛还早了三百多年,在这里每天有《武功集锦》的演出。

[长坂坡]在我们右手边围起来的大片场地是一个古战场,有几座茅草房,,有多游客认为是拍摄《三顾茅芦》的场景,当时刘备从樊城逃往襄阳的途中路过当阳县,在当阳县和他的两位夫人(甘夫人和糜夫人)走散,当时糜夫人左脚受伤,抱着阿斗在一个枯井断墙边坐着,此时赵云单枪匹马杀入曹营,遇到糜夫人和阿斗,当时三个人只有一匹马,赵云让糜夫人上马,但是夫人说:“赵将军作战岂能无马!”说完将阿斗放入赵云怀中,投井自杀了。大家看到有一顶桥,写着“当阳桥”,当时赵云抱着阿斗受到很多兵马的追杀,情况万分紧急,就在这时,张飞突然出现,大吼一声:“燕人张飞在此!”吓得曹兵肝胆皆裂,倒地而死,同时这一声大吼也使当阳桥断水倒流,这就是张飞喝断当阳桥引起水倒流的故事。

[周瑜点将台、七星坛]大家拾级而上便可看到一个篆体的“周”字,便是周瑜点将台,座落于8.5米高的山坡上,整个造型为军帐型,在电视剧中“周瑜点将”这场戏便是在此拍摄的。周瑜,字公瑾,任东吴大都督,当年他高坐虎位,义气奋发,调兵遣将的威严在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位东吴名将,不仅军事才能出众,而且风流儒雅,对音律也颇为精通,闲时常和规夫人小乔抚琴弄曲,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应该说周瑜是个文武双全的大将。

走过周瑜点将台,便看到了金字塔型的七星坛,七星坛当中所绘制的是阴阳鱼形,坛四周是绘制的八卦图象,八卦是由伏羲氏创立的先天八卦,到周朝周文王改变了伏羲氏的坐标系,创立了后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八卦的卦字是个会意词,分开是“圭”和“卜”,圭的意思是用泥土做的柱子测太阳照射的影子;卜的意思是测量,古人说“立八圭测日影”,加以总结和记录,就形成八卦的图象。八卦最基本单位是爻(yao),爻分为阴阳两类,阳爻表示阳光,阴爻表示月光,每卦有三爻,代表天文、地理、人事三才。八卦代表八种基本物象: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xun)为风、艮(gen)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总称为经卦,八卦中两个为一组排列组合,构成六十四卦,现然我们各位看到的便是八卦图形。《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便在此拍摄,诸葛亮上晓天文,下知地理,测定几日内定会有东南风,却故意哄骗周瑜,说他学过法术,会呼风唤雨,周瑜破曹心切,便命人有南屏山上筑七星坛,让孔明作法借风,周瑜在军中等信,直至三更起忽然东风骤起,令周瑜十分佩服孔明的本领,但又觉此人过于厉害而不能留,命手下即刻去七星坛取孔明首级,哪知孔明早以算到周瑜不会容他,在施法过后就立即由赵云接走。所以书中说“既生瑜,何生亮”,周瑜也是个极为聪明、足智多谋的人,但此人心胸狭窄妒忌之心极强,诸葛亮便利用周瑜的弱点引出了“三气周瑜”的故事。

大家转身望去,便看到由木桩搭建而成的“九宫八卦阵”,这个也是由孔明所设的“八阵图”演变而来的,九宫八卦阵是由13000根直径为5厘米的木桩搭建而成,景象随角度变化,内外门户,成阵成行,暗合八卦,在当年诸葛亮用乱石摆的阵势曾将东吴都督陆逊围困在内,可抵十万精兵,大大发挥了战士的威力。各位游客若感兴趣,可亲自体验一下八卦阵中的扑朔迷离的感觉。

好,大家现在请跟随我走下台阶,经过辕门便是吴营水寨,一场赤壁大火,将曹营的船除烧的片甲不留,同时让周瑜凭着孔明借来的东风,使曹操一统中原的梦想变成泡影。

[吴王宫主殿]刚才我们领略到曹营和吴营的硝烟迷漫的战场,那现在我们看到是吴王宫是歌舞升平的另一番景色了,面前的就是吴王宫的宫门,门前两座高大的建筑叫阙楼,在汉代,这是官爵高低的标志,官位越高阙楼就造的越高,而这里的阙楼孔是三国城里最高的建筑物,高达21米,走进宫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重檐庑殿顶的高大建筑便是吴王宫的主殿。也是《三国演义》中“刘备招亲”的拍摄场景,登上台阶进入殿中,大家可能对其中的摆设感到奇怪,为什么这么多的黑色呢?其实在汉代黑色是代表富贵和喜庆的色彩,厅内灯火通明,供桌上放着“天地、高祖”的牌位,因为在古代结婚时都要祭拜祖先,下面一张几案上放的是媒人送的礼物,一只大雁和一对如意,就是希望刘备能象领头雁一样顶天立地,成就一番帝王事业,如意就是希望刘备和孙尚香的婚姻幸福美满,事事如意的意思。

[聚贤堂]走出大殿,我们来到聚贤堂,在这里拍摄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片段,在公元220xx年,曹操以大军十三万人马,集聚长江北岸,虎视六郡,东吴朝野一片震惊,文宫武将争论不休,主战派与主和派针锋相对,意见不一,在孙权举棋不定的时刻,孔明只身前往柴桑,用其轩昂的气势、逼人的威严、雄辩的口才、从容不迫、说服众臣联合抗曹下定了决心。现在这里有表演《华夏古韵》、《连环计》等表演节目。

[后宫]走出聚贤堂,大家看到这座两层楼的建筑就是吴王宫的后宫,一楼是孙权的议事厅,在电视剧中孙尚香就是在这里迎接刘备的,左侧是孙权的用膳房,右侧是孙权的书房,里面的道具都是当时拍摄电视剧时留下的。走上二楼是刘备的洞房,中间陈列着有象征长命百岁的大金龟,象征吉祥如意的金凤凰,当年刘备筵后引入洞房,看到灯光下枪刀林立,侍女们都佩剑悬刀,把他吓得魂不附体,以为是东吴设了伏兵,后来才知是孙夫人常令侍女击乐,并无其它意思。现在我们看到这洞房中的红衣女子就是我们这里的特型演员孙尚香,游客有兴趣可以与孙尚香合影留念。

[甘露寺]走出后宫,向右拾级而上就是甘露寺,真正的甘露寺在镇江的北固山上,就因为有“刘备招亲”的故事而名扬四海,这里是为了拍摄“吴国太相女婿”而建的,整个建筑依山而建,面向太湖,当时周瑜设下“美人计”,假称将孙权的妹妹孙尚香许给刘备,从而想讨还荆州,而刘备则按诸葛亮之计,让吴国太在甘露寺相亲,弄假成真,反而带着孙尚香一道回了荆州。由山门、偏殿、偏佛殿、鼓亭及砖塔等景点组成,寺中高13米的方塔是最早的佛塔形式,它是由汉代的“观”发展而成的,基座较高,寺门前的一块试剑石是在电视剧中孙权与刘备“劈石许愿的地方,后来孙刘整治联盟,这块石头也算是个“物证”吧!正佛殿中间供奉的是现在佛释迦牟尼,右边是吴国太当时刻的念经房,左边是吴国太的会客厅,甘露寺也是个吉祥宝地,大家可以在这儿焚香许愿。

[火烧赤壁特技场]《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这个故事人人皆知,三国城内所建的“火烧赤壁”特技场,通过遥控、电控、气控的手段操做,让游客能够形象生动地欣赏到电视屏幕上“火烧赤壁”烈焰翻腾、火逐风飞的壮观场景,特技场内以微缩的曹营水寨、旱寨、小战船、军帐、江河、点将台、辕门、兵将和周围环境布置,200余条船中有65条用钢板制成,涂以耐高温油漆可以反复燃烧,7至8条用铁索连环,6条遥控船在水域中来回游弋,表演时配有音乐和战场喊杀声,火烧、刮风、烟雾集中控制,整体效果以假乱真,惟妙惟肖,让游客了解影视技术的奥密,真正参与到影视创作中来。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三国城的整个游程己经全部结束了。

江苏中山陵的导游词如何写篇五

各位游客朋友:

这里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所在地——中山陵。

孙中山先生名孙文,字逸仙,因1920xx年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尊称他为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于1866年11月12日,1920xx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0岁。

中山陵墓址是由孙中山先生生前选定的。1920xx年3月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左右“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

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平面为一木铎形。表示“唤醒民众”及“木铎警示”的含义,又象征着中山先生精神如响亮钟声,响彻遐迩。陵墓在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奠基,1920xx年6月1日开工,1920xx年春天完工。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中山陵前的广场。

在这个半月型广场正南面的三层八角形石台上矗立着一尊三足双耳的紫铜宝鼎,重达万斤。是中山大学的全体师生在1933年秋捐赠的。鼎身外铸有中山大学校训“智仁勇”三字,鼎内立有一块六角形铜牌,刻有《孝经》全文,所以又称孝经鼎。

孝经鼎对面的这座四柱三楼檐的冲天式石坊名为博爱坊,在它正中的横额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镏金阴文,“博爱”一语出自唐韩愈《原道》中的“博爱为之仁”。

穿过博爱坊向前,我们来到的是长480米、宽近40米的墓道。墓道两侧种有两两对称的雪松、桧柏、银杏、红枫等树木,代替了古代陵墓前的石人石兽,寓意中山精神如青松翠柏万古长青。

走过墓道,我们来到陵门前的平台。平台正北方为用福建花岗岩筑成的单檐歇山顶的陵门,上盖蓝色琉璃瓦。陵门檐下的石额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四个字出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陵门前有一对三米高的石狮,两侧半环形的石拥壁与陵墓围墙相连,勾勒出“自由钟”的下端轮廓。

陵门后我们看到的是拱券式的碑亭。亭顶为重檐歇山式,上盖蓝色琉璃瓦,亭身用花岗石砌成。中立花岗岩石碑,碑高8.1米,碑座上有山海图案,碑身刻有“中国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颜体楷书镏金大字,为原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谭延闿所写。碑额上有阴刻的党徽。突出了“党葬”这一最高规格的葬仪。

从碑亭到上面的祭堂共有八段石阶,每段设有一平台。上三下五计八段平台,其寓意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三民为:民族、民权、民生;五权为:立法、司法、监察、行政、考试五权。从博爱坊算起,共有392级台阶。意图让游人在攀登时记住“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一总理的遗言。

走上台阶,我们便来到了祭堂。

祭堂两旁立有一对高达12.6米华表,上刻祥云纹饰,平台石栏后面东西各有一尊仿古铜鼎,为孙科一家敬赠。

祭堂为仿古代木结构宫殿式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为歇山重檐蓝琉璃瓦顶,在重檐正中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地正气”直额。檐下祭堂正面三个拱门的门楣上方从东到西分别刻有“民族”、“民生”、“民权”六个阳篆镏金字,由元老张静江先生所书。

祭堂内用云南产大理石铺地。堂内四隐八显排列着12根巨大石柱,下承大理石柱础。四壁上部为人造石,下护壁为黑色大理石。东西护壁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书写的《建国大纲》的全文。祭堂内顶为斗式,正中藻井为马赛克镶嵌的党徽,表现了之意。

祭堂的正中端置中山先生长袍马褂全身坐像,高4.6米。孙中山先生端坐于太师椅上,双脚并拢,膝上摊着展开的长卷,双目凝视前方,表现出一位思想家的深沉与睿智。这尊雕像由法国籍波兰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造价150万法郎。石像像座四周有六幅反映中山先生生平事迹的浮雕。南面为“如抱赤子”,东面是“出国宣传”和“商讨革命”,西面是“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北面是“国会授印”。白玉的坐像在黑色大理石的衬托下,更加显得高洁。

墓室外门是两扇铜质大门,外门横额上刻“浩气长存”。第二道是单扇铜门,门上刻有“孙中山先生之墓”七个篆字。

墓室为天穹状半球形封闭建筑,直径18米,高11米,顶呈天穹状,上用马赛克镶成的党徽图案。四壁米色大理石贴面。墓室正中的圆形大理石石圹,直径3.9米,四周围着一圈精致的白色大理石栏杆。石圹深1.6米,圹内棺座上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着中山装的汉白玉卧像。由捷克雕塑家高祺按孙先生逝世之初在水晶棺中形象而做。

卧像下五米处为墓穴。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用一具美国制造的铜棺盛殓安放在穴中央楠木棺座上。自1920xx年6月1日放入墓穴后,从未被打开、移动过。

1961年国务院把中山陵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5a级景区。

中山陵的讲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江苏中山陵的导游词如何写篇六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区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自1920xx年春动工,至1920xx年夏建成,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xx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中山陵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中山陵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音乐台、光华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永慕庐、中山书院等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色调和谐统一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且均为建筑名家之杰作,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新的江苏中山陵。

导游词。

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新世纪”旅行社的导游王子阳,欢迎大家跟随我来参观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浩荡的大江之滨,坐落在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有10个朝代和政权先后在此建都,许多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这里,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就位于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千米,南北宽度约3千米。千百年来,这里进行过种种社会活动,建成了许多园林、第宅、寺塔、坛台和陵墓,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史实和动人的传说。

1920xx年3月12日,孙中山因患肝癌医治无效与北京逝世,临终前一再表示,愿其遗体如友人列宁一样得以保存,归葬南京紫金山,根据他的遗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一致决定在南京紫金山建陵,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采取了密封评议的方式,最后,评出首奖是中国设计师吕彦昌设计的钟形图案,钟有“示警”和“自由”的含义,它象征着孙中山领导中国革命的意义和贡献,同时又与陵墓所在地钟山相吻合,在具体设计上,采取了中西合璧的手法和技术,汲取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的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方法,很好的表现了陵园的庄严气氛和和孙中山先生的不朽精神。中山陵于1920xx年春动工兴建,中间由于军阀割据,政局混乱,工程进展缓慢,至1920xx年3月方才竣工,1920xx年6月1日举行了盛大隆重的奉安大点,全国各地都沉浸在悲哀之中,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2时,在101响礼炮声中,葬入墓穴,一代伟人就此安息在钟山南麓。

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是一座三间三楼琉璃瓦顶的石牌坊,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手术“博爱”横匾一方,继续向里,沿着墓道,便到大陵门,陵门高15米,宽24米,深8米,气势非凡,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亲笔书写的“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循陵门后至石阶及至碑亭,亭内在龟趺上立8米高的石碑一座,上刻镶金楷书“中国国民党葬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自碑亭再往北,跨过290级的台阶便登上了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开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向人们展示其周围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平台中央,便是祭殿,祭堂正面明间的双眼连接处刻有中山先生的手术“天地正气”,三个圆券门上方,镌刻着“民族”“民权”“民生”六字,呈内有12根黑色花岗石圆柱,护壁为黑色大理石,左右壁上刻有中山先生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全文,堂中央偏北处,置有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的白色大理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巍巍中山陵,巍巍的气势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不朽精神,也可以所,它是孙中山品格与精神的象征,在中山陵肃穆的氛围中,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的无限敬仰。

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

中山陵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孙逸仙博士"。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20xx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驱除按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20xx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0xx年他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在1920xx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0xx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据说,早在1920xx年孙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当年3月31日,中山先生为求南北和平统一,毅然辞去总统之职。4月初的一天,他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带打猎,来到现陵墓所在地休息。孙先生环顾四周,对左右说,我将来死后,想向国民求得这块土地以安葬(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当然,紫金山的气势风水还不是孙先生作此决定的根本原因。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尽管孙先生在南京停留时间并不长,但南京对于孙先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山陵。它于1920xx年1月15日破土动工,历时三年多,耗资220余万银元,于1920xx年春竣工。孙先生的遗体是1920xx年6月1日从北京运抵这里的。整个陵区的面积达83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由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台和墓室等组成。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区平面呈警钟形,给人以警钟长鸣、发人深醒的启迪。孙中山先生在临终遗嘱中说,他致力于国民革命四十年,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吕彦直的警钟形设计,寓意深刻,最贴切地表达了“唤起民众”之意。

中山陵作为一座陵墓,吕彦直在设计上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陵墓建筑风格,如依山为陵,保留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等中国古代陵墓中常用的基本建筑格局,但又剔除了古代帝王陵墓中属于封建糟粕一类的东西,如摒弃用于显示古代帝王威严的石人石兽,同时吸取西方建筑的一些先进技艺。整个构思的确称得上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别具匠心,巧夺天工。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原名陵园,位于钟山第二峰小茅山南麓,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它坐北朝南,依山而筑,由半圆形广场、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组成。墓室在海拔165米处,与起点平面距离700米,上下落差73米。整组建筑总平面取“自由钟”图案,表“使天下皆达道”之义。瞻仰者由下仰望,但见浩瀚林海衬映着碧瓦银墙,宛如伟人之浩然正气,与大地同存。恢宏的陵墓工程于1920xx年3月奠基,1920xx年春竣工。同年5月28日,孙中山灵柩由北京运抵南京,6月1日在中山陵举行奉安大典。

经过相关部门的着手打造,耗资40亿元,大力整治长达四年之久的南京中山陵园风景区,近日完工后的新景点将陆续向公众免费开放,经过此次整顿之后,在原有的景区核心区周边新建成前湖公园、琵琶湖公园、梅花谷公园、下马坊遗址公园、博爱园、钟山运动园、营盘山公园等7座各具特色的公园。

中山陵自广场至祭堂坡度逐段加大,由博爱坊望祭堂,仰角为9度,由碑亭仰望祭堂,仰角提高到19度,中山陵392级台阶,拾级而上,步步增添庄重、崇敬之感。走完石阶到达大平台,回首俯视则一个石阶也看不见了,只见其间的八个平台连成一片,如同平地,当你站在大平台上,举目远眺,群峰皆居脚下,陵园景色尽收眼底,岗峦叠翠,松柏苍苍,亭台楼阁,气象万千。

此次新建的前湖公园位于明城墙脚下的北临中山植物园,展示20xx多种热带植物;梅花山扩建而成的梅花谷公园占地1533亩,梅花由1.5万株增加到近4万株,品种达350多个,成为“天下第一梅山”。而下马坊遗址公园以1.1公里长的孝陵神道为主线,沿线分布三组石刻建筑和新出土不久的高浮雕龙纹石碑、观音阁大石壁、康熙“奉旨免三则碑”等大量明清珍贵石刻文物,极有观赏价值。

中山陵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

广场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

碑亭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前行为陵门,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再进为亭,一块高约6米的碑石上刻着“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孙先生于此”的鎏金大字。过碑亭即为陡峻的石阶,石阶共分八段392级。

祭堂走到陵墓最高的平台,上有华表两座,后为祭堂。祭堂的正中,为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坐像,祭堂四壁的黑色大理石墙上刻有孙中山亲笔书写的《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遗嘱》。

墓室祭堂之后有一个铜门,横额上书“浩气长存”四个大字。门内即为钟形墓室,其中央有一直径4米、深5米的圆形大理石圆穴。孙中山的汉白玉灵柩及卧像即安放在圆穴中。

在中山陵四周还有一些纪念性建筑物,是由当时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投资修建的,可做游览。

江苏中山陵的导游词如何写篇七

游客朋友:

你们好!欢迎您光临北京九龙游乐园。此时此刻,您已置身于山环水抱的优美画卷中,我将与您一起共度一段美好时光。

为了您更好地参观游览我园,我先向您简单介绍一下游乐园的建设初衷。北京九龙游乐园是十三陵水库综合开发公司与日本株式会社熊谷组于一九八五年合资兴建的,是中国第一家具有迪斯尼特色的综合型游乐园。也许您会觉得疑惑,为什么要将园址选在了十三陵水库呢?优雅的环境,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远离都市的特殊地理位置也许就是对您最好的回答。或许您还会问,为什麽要称“九龙”呢?“九”做为中国最大的数字,代表着吉祥、如意;“龙”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九龙游乐园正是依托龙文化理念而建,那么真正体现这一特色的游乐项目,当然要数文明遐迩的水下龙宫了,下面我们就去看一看传说中的东海世界吧。

水下龙宫是九龙游乐园的主题游乐项目,它真正建在水库的底部,最大水深可达20米,由此也可看出设计者的匠心独具了。水下龙宫全长600多米,可分为碧海下潜、浅海奇观、珊瑚丛林、深海奥秘、海底历险、水幕仙境、水族迎宾、水晶世界、龙宫宝殿和浪漫归程十大场景。碧海下潜中的旋转隧道是龙宫景观中惊险刺激的一幕,您会感觉到天旋地转,仿佛被巨大的旋涡所包围;水晶世界精彩迷人,既有美丽的珊瑚丛林,又有精灵剔透的小生灵;龙宫宝殿则富丽堂皇,东海龙王会用它特有的双重面孔和朗朗的笑声欢迎您;在回程中,你可尽情领略海底世界的神奇与美妙。不过,游客朋友们,无论您是心有恐惧还是乐而忘返,我都要提醒您这一切都不是真实的场景。水下龙宫汇集了中、日、美三国科技人员的智慧结晶,它借助于现代高科技的声、光、电手段,由计算机全程控制,将先进的游览设备、高水平的机器人制作技术与古老的中国神话传说相结合,才让您产生了如此与众不同的幻觉,我想您一定会不虚此行。为缓解一下您紧张的情绪,下面我带您去看一看水族馆。

水族馆是九龙游乐园的主要观赏项目之一,馆内面积2000平方米,在展出大厅,环行围绕着巨型水族箱20个,总容水量近300立方米,有腔肠动物、节肢动物、鱼类、爬行动物及数十种水生植物。九龙游乐园的水族馆虽然规模不大,但展出的内容及形式独具特色,同时它也是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基地,我们非常希望在参观完水族馆后您会认识更多的水族生物,了解更多的水族知识。一进展览馆大厅,您会一眼看到一幅世界地图模型,标有世界各种淡水、海水观赏鱼的分布情况,让您了解馆内鱼类的生活原址。水族馆展出的生物种类丰富多彩,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娃娃鱼”、大型热带淡水鱼“巨骨舌鱼”、红色食人鲳鱼、素有珍稀活化石之称的雀鳝以及软骨鱼类的鲨鱼,还有举世罕见的活珊瑚、色彩斑斓的神仙鱼、“寄人篱下”的印鱼、呆头呆脑的海象鱼、泳姿飘逸的银龙鱼等近千种。如果您还想深入了解有关的水族知识,我们会有专业人员为您做精彩讲解。畅游水族世界之后,我们再去看一看五彩缤纷的蝴蝶展。

蝴蝶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500万年以前,由低等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进化而来。自然界中大部分蝴蝶都是益虫,在它们三个月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它们传播花粉、维持生态平衡,将我们的生活装点的多彩多姿。在九龙展出的1000多种蝴蝶标本中,收集了世界各地的珍品蝴蝶,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蝴蝶,翅展可达300mm,因此制成一只完美的标本极为不易;产于巴西的幸运“8”字蝶,是世界上唯一有4个“8”字的数字蝶;还有带动物图形的秘鲁猫头鹰蝶、美国猫脸蝶,色彩绚丽的巴西国蝶——天兰闪蝶、属国际濒危动物的皇喙凤蝶、金带喙凤蝶。看过美丽异常的水族世界和举世名蝶后,让我们再去感受一下动感电影带来的超常刺激。

特特乐科幻探险馆的全部设备由美国引进,是代表最新影视科技的蜗轮式动感影院。影院内有50套运动座椅,可供100位游人同时观看。所谓动感电影简言之就是整个系统在计算机的控制下,运动座椅随影片情节上下颠簸、左倾右摇、前扑后仰,逼真地再现飞机升降、水上冲浪、高山滑雪等高难动作,再配以超大银幕和强大的音响效果,使游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目前,正在放映全新动感巨片《冰川疾驰》,该片由美国引进,再现了极地冰川的壮丽风光和惊险滑翔。放松您的心情,让我们一起跨越时光的隧道,去看一看精彩的恐龙世界吧。

恐龙谷是我园近期新推出的大型观赏型游乐项目,它是北京地区首家集博物、科普、观赏、游乐、动感、参与于一体的一座现代新型恐龙乐园。进入恐龙谷内,可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人工湖与谷内其他建筑相映成辉,这里完全仿真恐龙生活时代的地貌,好象您已来到了中生代。一路走来,您可依次看到翼龙、沱江龙、恐爪龙、马门溪龙、三角龙、霸王龙等十几种恐龙,它们神态各异、形象逼真、声情并茂,充分再现了侏罗纪时代的恐龙世界。九龙游乐园除了以观赏和惊险项目而闻名外,水上项目更是丰富多彩,妙趣横生。

北京故宫博物院导游词。

(故宫午门前)。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参观,我感到很高兴。这里就是世界闻名的故宫博物馆,一般大家都简称它为故宫,顾名思义,就是昔日的皇家宫殿。自19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被迫宣告退位上溯至14明朝第三代永乐皇帝朱棣迁都于此,先后有明朝的14位,清朝的10位,共24位皇帝在这座金碧辉煌的宫城里统治中国长达五个世纪之久。帝王之家,自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时至今日这里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由于这座宫城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所以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1987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又称紫禁城,究其由来,是由天文学说和民间传说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所有的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三十一天区。其中的三垣是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的中央,正符合“紫微居中”的说法。因此,古人认为紫外线微垣是天帝之座,故被称为紫宫。皇帝是天帝之子、人间至尊,因此他们也要模仿天帝,在自己宫殿的名字上冠其紫字,以表现其位居中央,环视天下的帝王气概。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指“紫气东来”。传说老子出函谷关,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了青牛前来,喜便请他写下了《道德经》。后人因此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帝王之家当然希望出祥瑞天象,那么用“紫”字来命名也就顺理成章了。“禁”字的意思就比较明显了,那就是皇宫禁地,戒备森严,万民莫近。此话决无半个虚字,在1924年末代皇帝被逐出宫后这里正式开放以前平民百姓别想踏近半步,大家可以想像紫禁城过去是多么崇高威严,神圣不可侵犯啊!

紫禁城建在北京,是有其历史的,也因为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说起来话长。故宫从明永乐四年(1406)开始修建,用了的时间才基本建成,到今天已有570多年的历史。大家看到了,故宫是一级红墙黄瓦的建筑群,为什么这样呢?据道家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其中土占中央方位,因为华夏民族世代生息在黄土高原上,所以对黄色就产生了一种崇仰和依恋的感情,于是从唐朝起,黄色就成了代表皇家的色彩,其他人不得在服饰和建筑上使用。而红色,则寓意着美满,吉祥和富贵,正由于这些原因,故宫建筑的基本色调便采用了红,黄两种颜色。

故宫占地72万多平方米,有宫殿楼阁9900多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四周有高9.9米,号称10米的城墙,墙外一周是52米宽的护城河,俗称筒子河。城南北长约960米,东西宽约760米,城上四角各有一座结构奇异,和谐美观的角楼,呈八角形,人称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城四周各设一门,南面的正门是午门,北门叫神武门,东门叫东华门,西门叫西华门。故宫在施工中共征集了全国著名的工匠23万,民夫100万人。所用的建筑材料来自全国各地。比如汉白玉石料来自北京房山县,五色虎皮石来自河北蓟县的盘山,花岗石采自河北曲阳县。宫殿内墁地的方砖,烧制在苏州,砌墙用砖是山东临清烧的。宫殿墙壁上所用的红色,原料产自山东宣化(今高青县)的烟筒山。木料则主要来自湖广,江西,山西等省。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工程之浩大。

我们眼前的建筑叫午门。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俗称五凤楼。明代,每年正月十五,午门都要悬灯赐食百官。到了清代这种活动就取消了。每年农历十月初一,都要在这里举行颁布次年年历仪式,清代乾隆年间因避乾隆帝“弘历”的名字,故将“颁历”改称“颁朔”。清代,皇帝举行朝会或大祀,以及元旦,冬至,万寿,大婚等重大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卤簿,仪仗。此外,国家凡有征战凯旋时,皇帝在午门接受献俘典礼,如果皇帝亲征也从午门出驾。

关于“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可能是由于戏剧午台上及野史小说敷衍而来的。实际上是明代朝廷命官犯罪,有的在午门廷杖,当然严重的可能也有被当场打死的。

(进午门后金水桥前)。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故宫里面,在正式游览之前,我先介绍一下故宫的布局和参观路线。故宫占地72万多平方米,在这样大的面积上,集各种建筑手法,建造一组规模如此宏大的建筑群,不但没有纷杂现象,反而给人以结构严谨,色彩辉煌和布局规整的感觉,最主要的手段是建造中突出了一条极为明显的中轴红,这条中轴线和整座北京城有机地结为一体,北从钟楼,南至永定门,总长度约8公里,皇家禁区苑内的部分约占三分之一。宫内重要建筑都在这条中轴线上,其它建筑分东西对称分布。整个宫殿的设计和布局都表现了封建君主的“尊严”和对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故宫分外朝内廷。现在我们在外朝的最南端正,前面是太和门。门前有一对青铜狮子,威严,凶悍,成了门前桥头的守卫者,象征着权力与尊严。皇帝贵为天子,门前的狮子自然最精美,最高大了。东边立的为雄狮,前爪下有一只幼狮,象征皇权永存,千秋万代。我们眼前的这条小河,叫金水河,起装饰和防水之用。河上五座桥象征孔子所提倡的五德:仁、义、礼、智、信。整条河外观象支弓,中轴线就是箭,这表明皇帝受命于天,代天帝治理国家。

北京故宫博物院又一导游词。

各位朋友: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一处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它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殿宇千门万户,楼阁巍峨庄严,红墙黄瓦,金碧辉煌,素有金色的宫殿之海的美称。您一定猜到了,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故宫博物院。

故宫是明、清两面三刀代的皇宫,在这里有明清两代24个帝王登基坐殿,统治中国长达500多年。故宫含金量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北京城的中心,是全城风景最美的一处景观。故宫的西北面有湖光塔景的北海公园;西面是碧波粼粼的中南海;东面有著名的商业街王府井;北面的景山为故宫的屏障。站在景山万春亭上,可以俯瞰故宫的全貌。故宫南面是特殊意义的国门,即天安门广场,它是新中国的象征,第一面五星红旗在此冉冉升起。

故宫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景观,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闪烁着东方文明的光辉。

故宫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面积木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房屋9000余间。很多人都听说故宫有房9999间半的传说,这是因为按《易经〉中讲九是阳极之数,发九为尊,故宫是皇帝的住处自然要作到头了。故宫四周有高10米的城墙。城有四门,南面是正门午门,北为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四角各有一座结构精巧别致的被称作“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城外有长3800米,宽52米的护城河,使故宫自成防御体系,有城中之城的美称。而其护城河长度,也已列入世界之最。

故宫从明代开始作为统治中心,但它的初建者却不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而是他的四儿子明成祖朱棣。故宫建在北京城南起永定门北至鼓楼长16华里的中轴线上,南北为主,左右对称,建造中遵循《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室,左祖右社”的建造原则。故宫在建造手法上突出皇权,其基本做法是突出以前三殿和后三宫为主的中轴线,其他建筑拱卫中央。故宫的建造可以说是集全国的人力物力,木材砖瓦取自全国各地,耗费极其巨大。宫殿内墁地的砖被称作“金砖”,制作工艺极为复杂,从取土到成泥要6道工序,到成砖则需17道工序,最后还要把砖放到桐油里浸泡处理。这种砖铺在地上越磨越亮,由于制作复杂,价格昂贵,在当时一砖合一石米。年以有“金砖”之称。可以说故宫每座宫殿都浸透着人民的血汗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充分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故宫是我国保存到现在最完整,最辉煌的一组皇家建筑群,而今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红墙黄瓦,飞檐宏丽的建筑就是故宫的正门——午门。它平面呈“凹“字形,上有崇楼五座,正楼是9开间的重檐庑殿顶大殿,东西是四座重檐四角攒尖顶方形亭楼,各以廊庑相连,辅翼正楼。整个建筑气势巍峨,充分体现了皇帝的威严。午门全部建筑,高下错落,左右映对,势若朱鸟展翅,翱翔天空,故又常被人称作五凤楼。正楼设有宝座,左右设有钟鼓楼,过去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大典时,钟鼓齐鸣,肃穆森严。

一提起午门,常令人想起“推出午门斩首示众”这句话。其实午门前并未斩过人。因为明朝行刑在西市9今西四),清代在菜市口,但在这里却打死过人。明代有一种罚刑——廷杖,就在午门下举行。如果大臣触怒皇帝就要被批“逆鳞”。被子批“逆鳞”的大臣被子打掉乌纱帽穿上囚衣推出午门,行刑就在这御路东侧。起初只是象征性的打,主要在于对大臣的羞辱,但到后来则打人至死。正德十四年正德皇帝朱厚照要到江南选美,群臣阻谏。荒淫无度的正德皇帝不但不听,还将舒芬,黄巩等130位大臣廷仗,打死11人。这听起来确实非常残忍,不过要到传统佳节元宵节,这晨却是另一番景象,悬灯结彩赐宴百官,喜气洋洋。

进入午门就开始了宫内的游览,您看前面的河叫金水河,上面五座汉白玉石桥叫内金水桥。五座桥各有用处:正中的叫御路桥,供皇帝走,望宗室亲王走;再外面是品级桥,供文武大臣走。引金水河流过这里,除美观外还有防火作用。一方面故宫内多是木建筑,一旦失火可以用河水扑救;另一方面与我国的五行说相关,南方属火故以水克之,这种例子很多,讲解中将随时介绍给大家。由此可见,故宫不仅是集建筑艺术之大成,也是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前面这座门叫太和门,门前这对铜狮您能猜出雌雄吗?您猜得不错,东面的是雄狮,前脚踩一绣球,象征权力也象征统一寰宇;西面是雌狮,前脚抚弄一小乳狮,象征子嗣昌盛。门旁所立的图是故宫平面图。大家请看,故宫是由前朝和内廷两部分组成的,前朝以三大殿为主,是皇帝发布政令和举行大典的地方。三大殿后是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及东西六宫等,这里是皇帝处理政务,居住享乐的地方。现在故宫的陈列体系分宫廷历史遗迹陈列,东六宫,外东路及三大殿两庑等为古代文化艺术陈列。在故宫这座艺术宝库中收藏有近百万件珍贵文物,占全国700座博物馆藏品总数的六分之一,成为驰名中外的最大的博物馆。这里闪烁着中华民族50文化艺术的光辉。昔日的皇宫禁地今天成为人们参观游览的旅游名胜。

江苏中山陵的导游词如何写篇八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将去游览的是无锡市内最主要的风景名胜区——锡惠公园。它位于无锡市西2.5公里处,包括锡山和惠山,全园面积达6.85平方公里。

【公园概况和名称由来】。

游客们:锡惠公园因山而得名,西部是惠山,东部是锡山。惠山高329米,周围约20多公里,素有“江南第一山”的美称。它是天目山的支脉,从东南连绵而来,山有九峰,境蜒似龙,又称“九龙山”。惠山因晋代开山禅师慧照在此建寺,后人就用慧照命名“惠山”。古时慧、惠两字相通,惠山就由此得名。惠山以泉著名,有天下第二泉、龙眼泉等十多处,名胜古迹有春申涧、惠山寺、听松石床、竹炉山房等数十处。

锡山背靠惠山,高75米,周围长约1.5公里,相传因周秦时盛产锡矿而得名。锡山是惠山东峰脉断处突起的小峰。山顶建有龙光塔和龙光寺,山下有龙光洞。1958年开凿映山湖后与惠山连成一片,使之形成“真山假水”,产生“山水掩映”的情趣。

游客们:锡惠公园全国分为三个游览观赏区:一是名胜古迹区,包括惠山寺、寄畅园、天下第二泉等;二是自然风景区,包括映山湖、愚公谷、春申涧等;三是文娱活动区,在锡山南麓。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前往参观游览。

【锡山:龙光塔—龙光洞—吴文化福寿天地】。

各位游客:请随我进入锡山大门。锡山大门,面对大运河,飞檐翘角,大门正中高悬“山色溪光”横匾,为当年康熙南巡时所书。进人大门,一块巨石屹立于水池之畔,上刻“锡山”两个大字。各位请看:下刻《无锡金匾县志》所载无锡和锡山的几句话,点出了此处地名的来历。

沿山路向上,锡山顶上就是龙光塔。关于龙光塔,还有这么一段历史传说:明朝正德初年,礼部大臣昆山人顾鼎臣,游览锡惠胜景后说;“惠山是龙身,锡山是龙头,无锡所以自南宋以来长期无状元的原因,是龙头上无角的缘故。”听了这位大臣的话,人们信以为真,于是后人就在锡山顶上建了一座实心的石塔。此后几十年仍没有人中状元,于是有人又提出“龙以角听,塔中宜空”。因此又在万历二年(1574年),建成七层八角的楼阁式砖塔,并由当时常州知府施观民取名“龙光塔”,寓意龙光普照。龙光塔建造以来,屡次被毁。1924年重修时把培改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顶铸重1.5吨,高2.85米铜刹,塔的高度也增加到32.3米。1992年又一次加固,纠正倾斜,把墙面由杏黄色改成深红色,使古塔更为挺拔端庄,英姿焕发。

锡山脚下是龙光洞,为地下游览场所,于1979年春建成。洞前回廊、楼亭相连,人口处拱门上砖刻“隐辰”两字,“辰”属龙年,“隐辰”是把龙隐于山内之意。洞内有三百多米长的通道,两边壁上灯火通明。东部的地下剧场,可容纳五六百人。另有13个厅室,陈列工艺、陶瓷、泥人等。这里的气温常年保持18“c,冬暖夏凉,游人至此,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沿山路向南,前面看到的便是九龙壁。它由壁座、壁身、琉璃瓦顶三部分组成,彩陶烧制,以花岗岩为基座,金星绿琉璃瓦顶,全长26.71米,高4.09米,九龙腾空,气势不凡。再向西是“吴文化福寿天地”。它沿锡山山坡而建,前面立的石碑上,刻着著名书画家朱屺瞻102岁时题写的景点名称。石阶上是金石砌成的承露台,台前石柱上有巨大的福寿石桃,往上正面刻:“福星殷殷邀依琼林赴宴;寿仙默默为我海屋添筹。”背面是:“行善方可多福,守仁自然长寿。”绕过承露台,上面两座方亭合并而成的双亭,名“降福亭”。亭柱上对联写道:“国泰尽福地,民安多寿星。”亭名和对联均由我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书写。

锡山就参观到此,下面我们再去参观惠山。首先前去惠山寺遗址。

【惠山:惠山寺遗址—山门—唐宋石经幢】。

惠山寺在惠山东麓,早在南北朝时,刘宋司徒长史湛挺就在此建造“历山草堂”,后改为“华山精舍”。梁朝大同三年(537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惠山寺。由于寺院地处福地,又因与天下第二泉同处名山胜景,于是名闻遐迩。

游客们:我们来到了惠山寺山门前,看到这座黄色拱形建筑门上刻有“古华山门”4个金色题字,因惠山古称“华山”,惠山寺原是“华山精舍”,所以惠山头山门就叫“古华山门”,大门背面门槛上刻有“胜地名泉”4字。这个山门是1954年惠山街拓宽时王耀庭重新设计的,拱门顶端有双龙戏珠的装饰。

现在我们来到了山门内,各位看到的两座古老的石经幢,南侧一座建于唐代乾符三年(876年),是无锡现存最古老的石刻经幢。八角形幢身上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由白鹿山人李瑞符书写,经幢高6.26米,由幢基、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雕刻精美,充分显示了唐代的艺术风格。北侧一座建于宋代熙宁三年(1),幢高6.22米,形制和雕刻模仿店幢,幢身刻“大白伞盖神咒”。这种刻咒而不刻经的做法,是宋代以后才在佛教界流行的。两座石幢分别用几块圆形湖石垒成,极具历史价值。

【山门殿—日月池和香花桥—听松石床—古银杏树】。

进入古华山门,迎面是金刚殿,也叫“山门殿”。始建于明正统十年(1445年),改建于1976年。正中高悬“惠山寺”匾,匾额最早为明代陈勉所写,清雍正时蒋衡重书,现在看到的是1979年根据影片《无锡景》画面复制而成。

南京莫愁湖导游词。

现在我们将去游览的是位于南京城西的一处名胜古迹——莫愁湖。莫愁湖位于南京西郊的水西门外,总面积约700多亩,其中陆地面积为200多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全国碧水盈盈、柳树成行,亭台楼阁点缀其间,是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古代的莫愁湖曾享有“金陵第一名胜”的美誉,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曾以“欲将西子西湖比,难向烟波判是非。但觉西湖输一著,江帆云外拍天飞”的诗句,对莫愁湖大加赞美。

现在的莫愁湖园内主要有胜棋楼、郁金堂、赏荷亭、水谢、露天舞台等胜迹,及新塑造的莫愁女塑像,湖的南岸还有粤军殉难烈士墓。

【莫愁湖名称来历:石城湖—莫愁湖】。

莫愁湖,原名“石城湖”。六朝以前,这里是长江和秦淮河下游的汇合处,两水相聚,逐渐积成沙滩。随着长江西移,沙滩逐渐扩展,秦淮河出口处也随着向西北方即今三汉河一带推移,于是在这里就留下了一些湖泊和池塘。莫愁湖就是处于当时秦淮河和长江交汇处废河道上的一处小湖泊,因当年紧挨石头城,所以称作石城湖。

莫愁湖名称的出现始于北宋。据当时的记载:“莫愁湖在三门外,昔有妓卢莫愁家此,故名。”相传南朝宋、齐时,有一名叫莫愁的洛阳女子,生得美丽、聪慧、善良,与父亲相依为命。几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因家境贫困,无钱葬父,为换取葬父费用,卖身给建康(今南京)的一生意人卢员外作了儿媳,居住在石城湖畔。莫愁女好施乐善,长得又标致。有一次,梁武帝路过卢员外的家门口见到莫愁女,便起了邪念,先把其夫征去当兵,再下旨选莫愁女进宫。莫愁女宁死不从,投江自尽。人们为怀念这位美丽善良的莫愁女,就将石城湖改名为“莫愁湖”。庭院水池中的莫愁女雕像就是根据这一美丽的传说来塑造的,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在那“莫愁”不能愁的时代对“莫愁女”的同情和赞美,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胜棋楼—郁金堂—莫愁女雕像—粤军殉难烈士墓】。

胜棋楼是莫愁湖公园的主要建筑,相传当年的明太祖朱元璋和中山王徐达经常来这里下棋。每次都以徐达失败而告终,朱元璋非常明白徐达的用意,是怕胜君有罪。有一天,朱元璋事先要求徐达拿出真水平下一盘棋。结果,徐达不但胜棋,且棋局摆得十分巧妙,用棋子摆成了“万岁”两字,朱元璋由惊转喜,暗暗地佩服徐达棋艺之高超,非但认输,还将这座楼连同莫愁湖一起送给了徐达以资表彰,胜棋楼由此得名。现今的“胜棋楼”匾,书法苍劲有力,是清代状元梅启照亲笔。旁有对联写道;“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烟雨;王侯事业都如一局棋杯。”楼上陈设古朴,中堂的南北壁分别挂有朱元璋和徐达画像及现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钟阜开基,石城对弈”对联。堂前摆放一张专供下棋的棋桌。

位于胜棋楼左侧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相传这里就是莫愁女居所,因莫愁女喜欢郁金花,所以称之为郁金堂。不过,原有建筑已毁于兵火,现在的郁金堂是1795年重建的。院内有梁武帝萧衍为莫愁女所作的《河中之水歌》诗碑,清代绘刻的莫愁女石刻像和郭沫若题写的《莫愁歌》。室内陈设古朴,庄重典雅。墙上挂有许多文人墨客有关莫愁女的诗画。

在郁金堂两侧,红栏曲廊环抱着的一方水池中立有一尊根据历史资料精心雕塑的汉白玉莫愁女雕像,发会高绾,素裙垂地,手挎桑篮,亭亭玉立,神态自若,栩栩如生,是根据《河中之水歌》中的“十四采桑南陌头”的诗意雕刻而成的。方池四周,曲廊、赏荷亭、四方亭、光华亭等建筑,相衔相生、巧妙连接,显得格外雅致、洁净。

莫愁湖南岸,有一座占地约370多平方米的粤军殉难烈士墓。墓建于193月,毁于抗战期间,1947年重修,1979年再次重修。这座墓是为纪念在与封建余孽张勋企图复辟帝制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粤军烈士而建立的。墓前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建国成仁”墓碑,碑阴刻有黄兴所撰墓志。

【莫愁路—朝天宫遗址】。

园以水胜,路因园名。与莫愁湖邻近的还有一条名叫莫愁路的街道。过去人们常说,不到夫子店与莫愁路,就等于没有来过南京。夫子庙是因曾是一个灯红酒绿的风月场所而出名,而莫愁路则因“黑市”而闻名。据说,莫愁路上的“黑市”在明代已出现,当时一些破落官家变卖财产,怕人耻笑,就在黑夜之间拿来这里交易脱手。这里所交易的物品,既有小商贩从民间收购来的废旧物品,也有小偷、扒手的赃物和贪官污吏所侵吞的物资。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取缔了这一带的“黑市”。

在莫愁路中段,能见到一座高大的石坊,里面保存有明初大典前的习仪场所——朝天宫遗址。

各位游客:莫愁湖公园就参观到此,现在我们去下一个景点。

无锡太湖三国城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三国城景区参观游览。

《三国演义》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书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类的成语更是广泛流传,为了将这部妇孺皆知的沧桑旧事搬上银幕,再现一千七百多年前那段逐鹿中原的辉煌场景,中央电视台在这秀丽的太湖之滨,苍翠的军嶂山麓投资建造了这座恢宏的外景基地。经过将近三年艰苦的拍摄,将84集电视巨著《三国演义》。三国城占地面积35公顷,是中央电视台继唐城之后的又一座影视拍摄基地,在这里,摄制组顺利拍摄了《三国演义》中的“舌战群儒”、“横槊赋诗”、“火烧赤壁”、“借东风”等重头戏,经过三年奋战,《三国演义》摄制组终于在1994年于三国城内封镜,到同年8月20日,三国城正式也对外开放了,成为无锡独具特色的影视文化旅游胜地。在1月9日,由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三国水浒景区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点,是全国第一批获此殊荣的仅有180家旅游景点之一。

[城门广场]大家眼前看到的两尊石雕,称为天禄和辟邪,天禄和辟邪在传说都是古代的神兽,具有吉祥、喜庆的寓意,天禄又称“天鹿”,有“永绥百禄”的意思,辟邪有“祓除不祥”的意思。

[城门楼]进入三国城后,我们首先看到的便是这座高大雄伟的城门楼,其实这里就是当年剧中诸葛亮智设空城计的拍摄场景。当年马谡(su)拒谏痛失街亭,致使司马懿十五万大军直逼诸葛亮的屯粮重地西城,而此时孔明身边并无大将,城中只有一班文官和二千五百军马,于是诸葛亮利用司马懿的多疑心理,巧设空城计,他特将西城门大开,让军士扮作百姓打扫街道,自已带领两个琴童,走上城楼,焚香抚琴,司马懿见状,以为城中有大军埋伏,于是率兵而退。

[三国人物雕塑群]走进三国城门楼,在我们右边的山坡上有一组三国人物群雕,这组雕塑在拍完《三国演义》之后建成,正中是蜀国的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等,右侧是吴国孙权的军队,左侧是魏国的军队。大家有兴趣不妨在此拍照留影。

[汉鼎]现在我们看到在广场中间矗立首一尊大鼎,鼎早在原始时代就已经出现了,那时它是用粘土烧制的炊具,用来烧煮食物,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国家政权和王位的象征,每个朝代更换之际必铸新鼎,体现繁荣兴旺,国泰民安的意思,在中国历史上鼎有两种不同的样子,一种便是大家所看到的三足两耳型的,另一种便是商朝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呈四足两耳型。而这时里的鼎与古代大鼎不同,它不仅是三国城的标志,同时又寓意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意思,这尊大鼎全部由生铁铸成,重达15.8吨,高度有5.17米,其重量和高度均为世界之最。4月19日,该鼎在三国城内正式载入世界吉尼斯评审委员会认定,载入吉尼斯记录,这尊大鼎的落成,不仅丰富了景区的游览内容,而且充实了景区的文化内涵。

[跑马场]在古代,马是人们用来代替步行的最重要的一种工具,而马战也成为古代人极为重要的一种作战方式,在汉鼎左侧,就有一片周长400米的跑马场,在这里每天上午10:00推出大型古战争演示“三英战吕布”,参加演出的主要演员和40多匹骏马,都曾参加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拍摄,现在他们每天在这里为大家演示这惊心动魄、场面宏大的战争场景。这场“三英战吕布”的名声已响誉海内外,每天三国城都有大批的东南亚和港澳台的团队来观看这场精彩的节目。

[桃园]各位朋友都知道《三国演义》是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三结义开始的,这在全剧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所以这桃园就成了展示三国城建筑和风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年刘、关、张三位不甘寂寞的壮士不期而遇,都想在这乱世年代有所作为,于是一同来到较为富裕的张飞家,借着酒性在后院的桃园内指天发誓,为报国安邦立下忠贞誓言,结为生死兄弟。大家看到今天的桃园中,石径曲折,香案上青烟缭绕,园内桃花盛开,耳边不断有悲壮雄浑的《结义曲》,仿佛置身于其中。

[曹营水旱寨]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军事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之一,也是决定三国时代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关健一战,而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曹营水旱寨就是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的重要拍摄场景。整个曹营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00米,采用木结构和水泥仿木结构建造,进入寨门后,我们登上三层高的曹操点将台,点将台两侧战鼓矗立,旌旗飞扬,站在点将台举目远眺,水寨风光尽收眼底,整个水寨建在太湖边上,当时“火烧赤壁”这场戏,就在此拍摄,据统计,在拍摄这场戏时,摄制组动用了九台摄像机和一架直升机,分别从水、陆、空三个方向同时拍摄,动用船只72艘,大火烧掉了50多车木柴,20多吨汽柴油,并请来三千多名群众演员参加拍摄,场面之大令人惊叹。进入水寨后,我们看到伸入湖中的一艘大船就是曹操的指挥船,走过80米长的甬道,便来到指挥船上,底层是曹操议事厅,是曹操议事、宴请宾客的的地方。走出议事厅来到船头,《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这场戏便是在此拍摄,当年曹操在赤壁大战之前晚宴诸将,看到铁索连船,固若金汤,稳如平地,认为踏遍江南指日可待,心中大喜,便乘酒兴,手提铁槊,在此赋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短行歌》。站在船头,一碧万顷的太湖尽收眼底,在此便能领略“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的意境,太湖总面积为2400平方公里,号称“三万六千顷”,相当于两个香港那么大,同时它也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它的发源地是浙江天目山、茅山,经吴江、黄浦江流入东海。二楼为曹操的书房,正中一个篆体的“曹”字,桌上放的是曹操发号施令用的令牌,两边墙上的剧照就是电视导剧中“火烧赤壁”的场景。

[竞技场]现在大家所看到这个圆形的建筑便是竞技场,这是一座具有汉代特色的综合表演场馆,整个建筑结合了古代戏台的形式建筑。据说,我国的斗牛始于春秋,汉代时认为斗牛可以提高士兵打仗的勇气,而且我国的斗牛比西班牙斗牛还早了三百多年,在这里每天有《武功集锦》的演出。

[长坂坡]在我们右手边围起来的大片场地是一个古战场,有几座茅草房,,有多游客认为是拍摄《三顾茅芦》的场景,当时刘备从樊城逃往襄阳的途中路过当阳县,在当阳县和他的两位夫人(甘夫人和糜夫人)走散,当时糜夫人左脚受伤,抱着阿斗在一个枯井断墙边坐着,此时赵云单枪匹马杀入曹营,遇到糜夫人和阿斗,当时三个人只有一匹马,赵云让糜夫人上马,但是夫人说:“赵将军作战岂能无马!”说完将阿斗放入赵云怀中,投井自杀了。大家看到有一顶桥,写着“当阳桥”,当时赵云抱着阿斗受到很多兵马的追杀,情况万分紧急,就在这时,张飞突然出现,大吼一声:“燕人张飞在此!”吓得曹兵肝胆皆裂,倒地而死,同时这一声大吼也使当阳桥断水倒流,这就是张飞喝断当阳桥引起水倒流的故事。

[周瑜点将台、七星坛]大家拾级而上便可看到一个篆体的“周”字,便是周瑜点将台,座落于8.5米高的山坡上,整个造型为军帐型,在电视剧中“周瑜点将”这场戏便是在此拍摄的。周瑜,字公瑾,任东吴大都督,当年他高坐虎位,义气奋发,调兵遣将的威严在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位东吴名将,不仅军事才能出众,而且风流儒雅,对音律也颇为精通,闲时常和规夫人小乔抚琴弄曲,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应该说周瑜是个文武双全的大将。

走过周瑜点将台,便看到了金字塔型的七星坛,七星坛当中所绘制的是阴阳鱼形,坛四周是绘制的八卦图象,八卦是由伏羲氏创立的先天八卦,到周朝周文王改变了伏羲氏的坐标系,创立了后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八卦的卦字是个会意词,分开是“圭”和“卜”,圭的意思是用泥土做的柱子测太阳照射的影子;卜的意思是测量,古人说“立八圭测日影”,加以总结和记录,就形成八卦的图象。八卦最基本单位是爻(yao),爻分为阴阳两类,阳爻表示阳光,阴爻表示月光,每卦有三爻,代表天文、地理、人事三才。八卦代表八种基本物象: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xun)为风、艮(gen)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总称为经卦,八卦中两个为一组排列组合,构成六十四卦,现然我们各位看到的便是八卦图形。《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便在此拍摄,诸葛亮上晓天文,下知地理,测定几日内定会有东南风,却故意哄骗周瑜,说他学过法术,会呼风唤雨,周瑜破曹心切,便命人有南屏山上筑七星坛,让孔明作法借风,周瑜在军中等信,直至三更起忽然东风骤起,令周瑜十分佩服孔明的本领,但又觉此人过于厉害而不能留,命手下即刻去七星坛取孔明首级,哪知孔明早以算到周瑜不会容他,在施法过后就立即由赵云接走。所以书中说“既生瑜,何生亮”,周瑜也是个极为聪明、足智多谋的人,但此人心胸狭窄妒忌之心极强,诸葛亮便利用周瑜的弱点引出了“三气周瑜”的故事。

大家转身望去,便看到由木桩搭建而成的“九宫八卦阵”,这个也是由孔明所设的“八阵图”演变而来的,九宫八卦阵是由13000根直径为5厘米的木桩搭建而成,景象随角度变化,内外门户,成阵成行,暗合八卦,在当年诸葛亮用乱石摆的阵势曾将东吴都督陆逊围困在内,可抵十万精兵,大大发挥了战士的威力。各位游客若感兴趣,可亲自体验一下八卦阵中的扑朔迷离的感觉。

好,大家现在请跟随我走下台阶,经过辕门便是吴营水寨,一场赤壁大火,将曹营的船除烧的片甲不留,同时让周瑜凭着孔明借来的东风,使曹操一统中原的梦想变成泡影。

[吴王宫主殿]刚才我们领略到曹营和吴营的硝烟迷漫的战场,那现在我们看到是吴王宫是歌舞升平的另一番景色了,面前的就是吴王宫的宫门,门前两座高大的建筑叫阙楼,在汉代,这是官爵高低的标志,官位越高阙楼就造的越高,而这里的阙楼孔是三国城里最高的建筑物,高达21米,走进宫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重檐庑殿顶的高大建筑便是吴王宫的主殿。也是《三国演义》中“刘备招亲”的拍摄场景,登上台阶进入殿中,大家可能对其中的摆设感到奇怪,为什么这么多的黑色呢?其实在汉代黑色是代表富贵和喜庆的色彩,厅内灯火通明,供桌上放着“天地、高祖”的牌位,因为在古代结婚时都要祭拜祖先,下面一张几案上放的是媒人送的礼物,一只大雁和一对如意,就是希望刘备能象领头雁一样顶天立地,成就一番帝王事业,如意就是希望刘备和孙尚香的婚姻幸福美满,事事如意的意思。

[聚贤堂]走出大殿,我们来到聚贤堂,在这里拍摄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片段,在公元2,曹操以大军十三万人马,集聚长江北岸,虎视六郡,东吴朝野一片震惊,文宫武将争论不休,主战派与主和派针锋相对,意见不一,在孙权举棋不定的时刻,孔明只身前往柴桑,用其轩昂的气势、逼人的威严、雄辩的口才、从容不迫、说服众臣联合抗曹下定了决心。现在这里有表演《华夏古韵》、《连环计》等表演节目。

[后宫]走出聚贤堂,大家看到这座两层楼的建筑就是吴王宫的后宫,一楼是孙权的议事厅,在电视剧中孙尚香就是在这里迎接刘备的,左侧是孙权的用膳房,右侧是孙权的书房,里面的道具都是当时拍摄电视剧时留下的。走上二楼是刘备的洞房,中间陈列着有象征长命百岁的大金龟,象征吉祥如意的金凤凰,当年刘备筵后引入洞房,看到灯光下枪刀林立,侍女们都佩剑悬刀,把他吓得魂不附体,以为是东吴设了伏兵,后来才知是孙夫人常令侍女击乐,并无其它意思。现在我们看到这洞房中的红衣女子就是我们这里的特型演员孙尚香,游客有兴趣可以与孙尚香合影留念。

[甘露寺]走出后宫,向右拾级而上就是甘露寺,真正的甘露寺在镇江的北固山上,就因为有“刘备招亲”的故事而名扬四海,这里是为了拍摄“吴国太相女婿”而建的,整个建筑依山而建,面向太湖,当时周瑜设下“美人计”,假称将孙权的妹妹孙尚香许给刘备,从而想讨还荆州,而刘备则按诸葛亮之计,让吴国太在甘露寺相亲,弄假成真,反而带着孙尚香一道回了荆州。由山门、偏殿、偏佛殿、鼓亭及砖塔等景点组成,寺中高13米的方塔是最早的佛塔形式,它是由汉代的“观”发展而成的,基座较高,寺门前的一块试剑石是在电视剧中孙权与刘备“劈石许愿的地方,后来孙刘整治联盟,这块石头也算是个“物证”吧!正佛殿中间供奉的是现在佛释迦牟尼,右边是吴国太当时刻的念经房,左边是吴国太的会客厅,甘露寺也是个吉祥宝地,大家可以在这儿焚香许愿。

[火烧赤壁特技场]《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这个故事人人皆知,三国城内所建的“火烧赤壁”特技场,通过遥控、电控、气控的手段操做,让游客能够形象生动地欣赏到电视屏幕上“火烧赤壁”烈焰翻腾、火逐风飞的壮观场景,特技场内以微缩的曹营水寨、旱寨、小战船、军帐、江河、点将台、辕门、兵将和周围环境布置,200余条船中有65条用钢板制成,涂以耐高温油漆可以反复燃烧,7至8条用铁索连环,6条遥控船在水域中来回游弋,表演时配有音乐和战场喊杀声,火烧、刮风、烟雾集中控制,整体效果以假乱真,惟妙惟肖,让游客了解影视技术的奥密,真正参与到影视创作中来。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三国城的整个游程己经全部结束了。

江苏中山陵的导游词如何写篇九

中山陵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xx年5篇江苏中山陵的。

导游词。

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新世纪”旅行社的导游王子阳,欢迎大家跟随我来参观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浩荡的大江之滨,坐落在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有10个朝代和政权先后在此建都,许多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这里,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就位于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千米,南北宽度约3千米。千百年来,这里进行过种种社会活动,建成了许多园林、第宅、寺塔、坛台和陵墓,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史实和动人的传说。

1920xx年3月12日,孙中山因患肝癌医治无效与北京逝世,临终前一再表示,愿其遗体如友人列宁一样得以保存,归葬南京紫金山,根据他的遗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一致决定在南京紫金山建陵,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采取了密封评议的方式,最后,评出首奖是中国设计师吕彦昌设计的钟形图案,钟有“示警”和“自由”的含义,它象征着孙中山领导中国革命的意义和贡献,同时又与陵墓所在地钟山相吻合,在具体设计上,采取了中西合璧的手法和技术,汲取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的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方法,很好的表现了陵园的庄严气氛和和孙中山先生的不朽精神。中山陵于1920xx年春动工兴建,中间由于军阀割据,政局混乱,工程进展缓慢,至1920xx年3月方才竣工,1920xx年6月1日举行了盛大隆重的奉安大点,全国各地都沉浸在悲哀之中,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2时,在101响礼炮声中,葬入墓穴,一代伟人就此安息在钟山南麓。

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是一座三间三楼琉璃瓦顶的石牌坊,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手术“博爱”横匾一方,继续向里,沿着墓道,便到大陵门,陵门高15米,宽24米,深8米,气势非凡,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亲笔书写的“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循陵门后至石阶及至碑亭,亭内在龟趺上立8米高的石碑一座,上刻镶金楷书“中国国民党葬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自碑亭再往北,跨过290级的台阶便登上了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开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向人们展示其周围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平台中央,便是祭殿,祭堂正面明间的双眼连接处刻有中山先生的手术“天地正气”,三个圆券门上方,镌刻着“民族”“民权”“民生”六字,呈内有12根黑色花岗石圆柱,护壁为黑色大理石,左右壁上刻有中山先生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全文,堂中央偏北处,置有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的白色大理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孙逸仙博士”。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20xx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20xx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运动”等风风雨雨,1920xx年他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在1920xx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0xx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中山陵的墓址是孙先生生前选定的。这里视野开阔,气象雄伟,的确是建造陵墓的好地方。你们也许会问: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在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据说,早在1920xx年孙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当年3月31日,中山先生为求南北和平统一,毅然辞去总统之职,4月初的一天,他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带打猎,来到现陵墓所在地休息。孙先生环顾四周,对左右说,我将来死后,想向国民求得这块土地以安葬(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当然,紫金山的气势风水还不是孙先生作此决定的根本原因。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尽管孙先生在南京停留时间并不长,但南京对于孙先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

为尊重孙先生的遗愿,由孙夫人宋庆龄、孙科等人组成的孙中山葬事筹备处实地察看,选好陵址,划地20xx亩修墓,又登报悬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在众多应征者中,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被一致评为首奖,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1920xx年3月12日孙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举行了奠基典礼。历时3年多,耗资150万银元,中山陵终于在1920xx年春竣工。令人惋惜的是,留学美国、才华横溢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在主持建陵过程中,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不幸与孙先生一样身患肝癌,在工程临近尾声时病逝,年仅35岁。1920xx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孙先生的遗体从北京运到南京。从此60余年,孙先生一直长眠在这里。

中山陵的建造可以说是南京城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年为了迎接孙先生灵柩,南京修筑了第一条柏油马路—西起中山码头,东至中山门,长达24里的中山路。直到今天,中山路依然是南京最主要的交通干道之一。同时改造翻修了明代城门朝阳门,并改名为中山门。在中山门到中山陵之间还修筑了一条陵园路。如同巴黎人以香榭里舍大道为骄傲,纽约人为第五大街而自豪一样,南京人对自己城市美丽的林荫大道最是得意。而这条长达3公里的陵园路无疑正是南京林荫道的最佳代表。在这条“绿荫长廊”两侧,种植着南京最主要的行道树——梧桐。人们习惯上称它为法国梧桐,但追根溯源起来,它可是我们中国的“土特产”,只因当年法国人将它从云南移植到上海法租界,才得了现在这么一个土洋结合的名字。

车出中山门,沿陵园路行驶,终点便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广场。大家请,朝南看,广场正南是一座八角形石台。台上那尊双耳三足的紫铜宝鼎,重5000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是中山陵纪念性装饰之一。此鼎铸于1933年秋,由广州中山大学全体师生和戴季陶捐赠。鼎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校训。鼎内竖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刻戴母手书《孝经》全文。

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楹三阙门的冲天式石牌坊。这座牌坊建于1931~1933年,高12米,宽17.3米。建坊用的都是大块福建花岗岩,但采用的却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形式。大家抬头可以望见坊额正中金光闪闪的“博爱”两字。这两个字是孙先生的手迹,原出自唐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一语,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宇送人。孙先生毕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

由博爱坊向前走,是一段长480米,宽数十米的墓道。中山陵的整体设计,突出中国的传统风格,庄严肃穆,独具特色。为了体现孙先生的崇高伟大,中山陵沿用了古代依山为陵的惯例,将墓室筑于海拔约160米的全陵最高处。此外,整个陵区的建筑植被讲求中轴对称,更给。人以法度庄严之感。请大家向前看,朝北顺坡而上,依次有陵门、碑亭、祭堂和祭堂后的墓室等建筑。而墓道两边的这些雪松、桧柏、银杏、红枫两两相对,代替了古代惯用的石人石兽,象征着孙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雪松是世界四大观赏树种之一,现已成为南京市的市树。墓道尽头是平台。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墓平面为“木铎”形。铎,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大铃铛。在古代它是用来宣布政教法令和战争令的。铎的声音宏亮,而且传得很远,有“使天下皆达道”的喻义。陵墓选用这样一个图式,让人不禁想起孙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

名言。

其用意也正在警示后人。这里的平台广场就是当年吕彦直设计的“自由之钟”的下缘。这座宏伟的三拱门是陵区的正式开端。它高16米宽27米进深8.8米也是用福建花岗岩筑成的。中门横额上是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国家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这是孙先生毕生奋斗的理想也是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

过了陵门便是碑亭。亭正中这块9米高的巨碑上,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镏金颜体大字。当初讨论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分别撰写铭文、墓志铭等。可花了两年时间也没写出来。大家都认为先生的思想功绩是文字所无法概括的,于是索性不写铭文,改用现在的形式。

各位朋友,大家不妨也来数数看,怎么样?

来到临近顶端的平台,可以看见一对大铜鼎,上刻“奉安大典”字样,是当时上海市政府捐赠的。大家仔细看,会发现在左边那个鼎下面有两个洞。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是1937年末日军攻占南京时向中山陵炮击造成的,这两个洞就是当时留下的弹洞。如今虽时过境迁,但这两个弹洞仍时时提醒我们莫忘国耻。距此不远的前方还有一对仿古青铜鼎,那是.由孙先生的儿子孙科一家敬赠的。

拾级而上,终于登上顶台。由此既可鸟瞰,更宜远眺。置身此间,背倚巍巍钟山,耳听阵阵松涛,更觉伟人的浩然正气与大自然同存。祭堂处在钟山半山腰,从博爱坊到祭堂总共有392级台阶,高差约70米,平面距离700米。如从碑亭数起则有290级台阶。建筑师为避单调,将这392级台阶分作10段,每段1个平台,总计有大小10个平台。更妙的是,从下向上看时一望到顶,石阶连绵不断,不见平台;而各位现在朝下看时,却反而不见台阶,只见平台了。这392级的数字并非巧合,而是暗喻了当时全中国三亿九干二百万同胞。一路登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对中山先生敬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现在大家面对的就是祭堂和墓室,这是陵墓的主体部分。当年吕彦直督建至此,就因身患绝症而逝,常令后人发出“出师未捷身先死”之叹。祭堂是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长30米,阔25米,高29米,四周有堡垒式的小建筑物,并有两座高12.6米的华表拱卫。祭堂屋顶为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外墙全用香港花岗岩砌成。祭堂门额上有“民族”、“民生”、“民权”阳文篆字,这是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最基本最概括的指导思想。居中的“民生”门楣上端,又有孙中山手书的“天地正气”四字直额。

请各位跟我进入祭堂。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堂内有直径0.8米的黑色石柱12根,四周墙壁下嵌黑色大理石。大家可以看见东西两壁上所刻的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整个祭堂以黑白蓝色为基调,均为中国传统孝色。而镶嵌彩色玻璃的内窗,在阳光照射下却显出另一番西洋风味。如此中西合壁的风格,正与孙先生融贯中西的精神气度相契合。祭堂正中是孙中山着长袍马褂的石刻全身坐像,像高4.6米,底座阔2.1米。这座雕像是当时世界著名的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阿林斯基受孙中山葬事委员会之托,用意大利白石雕刻而成,并于1930年从巴黎运至中山陵的,全部造价150万法郎。坐像下四面的6幅浮雕是截取了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六个片断。它们分别是“如抱赤子”、“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授印”、“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经过祭堂来到墓室。墓门分两道,第一道是两扇美国产的紫铜保险门,门上的门钉和铜环上的神兽(椒图)极富中国传统特色,门楣上刻“浩气长存”横额,取孙中山为黄花岗烈土墓所书手迹。第二道门为独扇铜门,上刻张静江所写“孙中山先生之墓”七个篆字。

墓室是半球形封闭建筑,顶呈西式穹隆状,以马赛克镶成国民党党徽图案。室内圆形,铺以大理石,直径约18米,高11米,四壁以淡红色大理石贴面。正中的圆形大理石圹,直径4.33米,深1.7米,四周围是1米高的白色大理石栏杆。圹内墓穴上安放着孙先生穿中山装的大理石卧像,这是捷克雕塑家高琪按孙先生的遗体形象所作。孙先生的紫铜棺就安放在卧像下5米左右处。为什么祭堂内的坐像身着长袍马褂,而这里却改穿中山装了呢?原来当年国民党内左右两派矛盾尖锐,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主张塑像穿长袍马褂;而左派则主张穿中山装。两派意见不合,结果各搞各的,就出现了上述情况。

各位朋友,孙先生的遗体究竟是否还在中山陵,这是每一位来这里的游客最关心的问题。事实上,自孙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的确是历经磨难。1920xx年3月12日孙先生逝世时,他的遗体经过防腐处理,暂时被安置在北京香山碧云寺。1920xx年,被北伐军打败逃到北京的军阀张宗昌,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为孙先生的遗体压住了他的风水。于是他打算要焚化遗体。后经爱国将领张学良派兵保护,遗体才得以保存,但已受到空气侵蚀。1920xx年5月28日灵柩由津浦铁路从北京运抵浦口,6月1日运达中山陵。奉安大典仪式完毕后,即用水泥将灵柩浇入圹中。墓穴用花岗岩垫底,四周建隔墙,紫铜棺下有一特制楠木垫,棺上有一层密封着的水晶透明板。当年公祭时,站在石圹边,扶栏即可瞻仰中山先生遗容。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曾准备将遗体运往重庆;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又曾想将遗体迁往中国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受到工程界爱国人士和国民党左派的极力劝阻,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至今。

沿祭堂外广场两侧后壁有一道门,通向墓堡公园。中为墓室宝顶,呈覆钟形。墓堡后墙设有“中山陵建设史料展”,近200幅珍贵历史资料展现了中山陵的建设和中山先生的遗体奉安全过程。

除了陵墓主体建筑外,中山陵周围还有一些纪念性建筑设施,包括藏经楼、音乐台、光化亭、行健亭、仰止亭、流徽榭等等。它们大多是1920xx年奉安大典后,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友人捐款修建而成。另外,位于梅花山顶的博爱阁,是一位台湾同胞捐资兴建的,于1993年11月12日孙先生诞辰127周年时落成。

各位朋友,孙中山先生一生为革命奋斗,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晚年又采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建立了伟大的功勋,也赢得了中外进步人士的广泛拥戴和颂扬。解放后,中山陵受到国家高度重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作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中山陵,每年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炎黄子孙与国际友人。人们怀着对中山先生伟大精神的崇敬与景仰来到这里凭吊拜谒。在两岸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今天,面对目前海峡两岸的现状,海内外炎黄子孙都衷心期盼着祖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彼时彼刻,倘若孙中山先生泉下有知,必会含笑长眠的。谢谢大家!

中山陵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孙逸仙博士"。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20xx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驱除按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20xx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0xx年他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在1920xx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0xx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据说,早在1920xx年孙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当年3月31日,中山先生为求南北和平统一,毅然辞去总统之职。4月初的一天,他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带打猎,来到现陵墓所在地休息。孙先生环顾四周,对左右说,我将来死后,想向国民求得这块土地以安葬(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当然,紫金山的气势风水还不是孙先生作此决定的根本原因。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尽管孙先生在南京停留时间并不长,但南京对于孙先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山陵。它于1920xx年1月15日破土动工,历时三年多,耗资220余万银元,于1920xx年春竣工。孙先生的遗体是1920xx年6月1日从北京运抵这里的。整个陵区的面积达83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由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台和墓室等组成。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区平面呈警钟形,给人以警钟长鸣、发人深醒的启迪。孙中山先生在临终遗嘱中说,他致力于国民革命四十年,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吕彦直的警钟形设计,寓意深刻,最贴切地表达了“唤起民众”之意。

中山陵作为一座陵墓,吕彦直在设计上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陵墓建筑风格,如依山为陵,保留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等中国古代陵墓中常用的基本建筑格局,但又剔除了古代帝王陵墓中属于封建糟粕一类的东西,如摒弃用于显示古代帝王威严的石人石兽,同时吸取西方建筑的一些先进技艺。整个构思的确称得上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别具匠心,巧夺天工。

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孙逸仙博士"。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20xx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驱除按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20xx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0xx年他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在1920xx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0xx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江苏中山陵的导游词如何写篇十

中山陵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选5篇江苏中山陵。

导游词。

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山陵。它于1920xx年1月15日破土动工,历时三年多,耗资220余万银元,于1920xx年春竣工。孙先生的遗体是1920xx年6月1日从北京运抵这里的。整个陵区的面积达83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由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台和墓室等组成。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区平面呈警钟形,给人以警钟长鸣、发人深醒的启迪。孙中山先生在临终遗嘱中说,他致力于国民革命四十年,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吕彦直的警钟形设计,寓意深刻,最贴切地表达了“唤起民众”之意。

中山陵作为一座陵墓,吕彦直在设计上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陵墓建筑风格,如依山为陵,保留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等中国古代陵墓中常用的基本建筑格局,但又剔除了古代帝王陵墓中属于封建糟粕一类的东西,如摒弃用于显示古代帝王威严的石人石兽,同时吸取西方建筑的一些先进技艺。整个构思的确称得上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别具匠心,巧夺天工。

中山陵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孙逸仙博士"。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20xx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驱除按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20xx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0xx年他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在1920xx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0xx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据说,早在1920xx年孙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当年3月31日,中山先生为求南北和平统一,毅然辞去总统之职。4月初的一天,他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带打猎,来到现陵墓所在地休息。孙先生环顾四周,对左右说,我将来死后,想向国民求得这块土地以安葬(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当然,紫金山的气势风水还不是孙先生作此决定的根本原因。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尽管孙先生在南京停留时间并不长,但南京对于孙先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

对于中山陵,我几乎是陌生的。由于陌生,自然好奇,便也联想过许多金碧辉煌的殿堂。然而,当漫步其中之时,才发现原来中山陵别有一番景致。依山而建,隐于山林之间,从下往上一望,极为壮观。建筑并不艳丽,却给人莫名地来了一种气势,来了一种庄重。

走在台阶上,似乎就已明了。孙中山先生生前就想把墓建于此地,而后人按照他的意思为他建了此陵墓,似乎是为了给中山先生,这位为中国不停忙碌的伟人找了一处永远安宁的地方让他平静下来。

中山陵坐落在这繁茂的宁静之中。中山陵的布局就像是一个大钟,含有“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遥想当年孙中山先生为了民族的复兴,人民的觉醒,做出了多少的贡献?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博爱”两字正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石坊后是墓道。前面为陵门,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里用青色的琉璃瓦有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再进为碑亭,一块高约6米的碑石上刻着“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孙先生于此”的镏金大字。

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攀登如此多的石阶极为艰难,但当大家走完这段长距离陡峻的石阶以后,一定会悟出孙中山先生的嘱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含义。最高的平台有华表两座,后为祭堂。祭堂有三个拱门,分书“民族”、“民权”、“民生”门额。这里是仿宫殿式的祭堂。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奋斗的理想。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逼真生动。在这里,不仅使我们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推翻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不朽勋业和艰苦斗争的历程,而且也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我中华独立、富强、大展宏图的建国思想。堂后有墓门二重,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进门为圆形墓室,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此像是雕刻家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我心中盈满的只有感动和震撼。高大庄严的祭堂,让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

中山陵之旅,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饱览美景的喜悦,更多的是对社会的思考,对民族的热爱,对领袖的敬意。作为记忆,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博爱访墓道陵墓正门碑亭条堂墓室孙中山遗。

体安葬经过。

有石栏,我们在此可凭栏远眺中山陵祭堂的雄姿,也可摄影留念。

整个墓室是一座半球形封闭式建筑,顶呈西式穹隆状。

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孙逸仙博士"。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20xx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提出了"驱除按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20xx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0xx年他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在1920xx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0xx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据说,早在1920xx年孙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当年3月31日,中山先生为求南北和平统一,毅然辞去总统之职。4月初的一天,他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带打猎,来到现陵墓所在地休息。孙先生环顾四周,对左右说,我将来死后,想向国民求得这块土地以安葬(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当然,紫金山的气势风水还不是孙先生作此决定的根本原因。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尽管孙先生在南京停留时间并不长,但南京对于孙先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

为尊重孙先生的遗愿,由孙夫人宋庆龄、孙科等人组成的孙中山葬事筹备处实地察看,选好陵址,划地20xx亩修墓,又登报悬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在众多应征者中,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被一致评为首奖,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1920xx年3月12日孙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举行了奠基典礼。历时3年多,耗资150万银元,中山陵终于在1920xx年春竣工。令人惋惜的是,留学美国、才华横溢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在主持建陵过程中,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不幸与孙先生一样身患肝癌,在工程临近尾声时病逝,年仅35岁。1920xx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孙先生的遗体从北京运到南京。从此60余年,孙先生一直长眠在这里。

中山陵的建造可以说是南京城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年为了迎接孙先生灵枢,南京修筑了第一条柏油马路--西起中山码头,东至中山门,长达24里的中山路。直到今天,中山路依然是南京最主要的交通干道之一。同时改造翻修了明代城门朝阳门,并改名为中山门。在中山门到中山陵之间还修筑了一条陵园路。如同巴黎人以香榭里舍大道为骄傲,纽约人为第五大街而自豪一样,南京人对自己城市美丽的林荫大道最是得意。而这条长达3公里的陵园路无疑正是南京林荫道的最佳代表。在这条"绿荫长廊"两侧,种植着南京最主要的行道树--梧桐。人们习惯上称它为法国梧桐,但追根溯源起来,它可是我们中国的"土特产"。只因当年法国人将它从云南移植到上海法租界,才得了现在这么一个土洋结合的名字。

车出中山门,沿陵园路行驶,终点便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广场。大家请朝南看,广场正南是一座八角形石台。台上那尊双耳三足的紫铜宝鼎,重5000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是中山陵纪念性装饰之一。此鼎铸于1933年秋,由广州中山大学全体师生和戴季陶捐赠。鼎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校训。鼎内竖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刻戴母手书《孝经》全文。

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楹三阙门的冲天式石牌坊。这座牌坊建于1931~1933年,高12米,宽17.3米。建坊用的都是大块福建花岗岩,但采用的却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形式。大家抬头可以望见坊额正中金光闪闪的"博爱"两字。这两个字是孙先生的手迹,原出自唐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一语。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字送人。孙先生毕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

由博爱坊向前走,是一段长480米,宽数十米的墓道。中山陵的整体设计,突出中国的传统风格,庄严肃穆,独具特色。为了体现孙先生的崇高伟大,中山陵沿用了古代依山为陵的惯例,将墓室筑于海拔约160米的全陵最高处。此外,整个陵区的建筑植被讲求中轴对称,更给人以法度庄严之感。请大家向前看,朝北顺坡而上,依次有陵门、碑亭、祭堂和祭堂后的墓室等建筑。而墓道两边的这些雪松、桧柏、银杏、红枫两两相对,代替了古代惯用的石人石兽,象征着孙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雪松是世界四大观赏树种大一,现已成为南京市的市树。

墓道尽头是平台。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墓平面为"木铎"形。铎,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大铃挡。在古代它是用来宣布政教法令和战争令的。铎的声音宏亮,而且传得很远,有"使天下皆达道"的喻义。陵墓选用这样一个图式,让人不禁想起孙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

名言。

其用意也正在警示后人。这里的平台广场就是当年吕彦直设计的"自由之钟"的下缘。这座宏伟的三拱门是陵区的正式开端。它高16米宽27米进深8.8米也是用福建花岗岩筑成的。中门横额上是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国家政权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这是孙先生毕生奋斗的理想也是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

过了陵门便是碑亭。亭正中这块9米高的巨碑上,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馏金颜体大字。当初讨论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分别撰写铭文、墓志铭等。可花了两年时间也没写出来。大家都认为先生的思想功绩是文字所无法概括的、于是索性不写铭文,改用现在的形式。

江苏中山陵的导游词如何写篇十一

中山陵的建造可以说是南京城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年为了迎接孙先生灵柩,南京修筑了第一条柏油马路—西起中山码头,东至中山门,长达24里的中山路。直到今天,中山路依然是南京最主要的交通干道之一。同时改造翻修了明代城门朝阳门,并改名为中山门。在中山门到中山陵之间还修筑了一条陵园路。如同巴黎人以香榭里舍大道为骄傲,纽约人为第五大街而自豪一样,南京人对自己城市美丽的林荫大道最是得意。而这条长达3公里的陵园路无疑正是南京林荫道的最佳代表。在这条“绿荫长廊”两侧,种植着南京最主要的行道树——梧桐。人们习惯上称它为法国梧桐,但追根溯源起来,它可是我们中国的“土特产”,只因当年法国人将它从云南移植到上海法租界,才得了现在这么一个土洋结合的名字。

车出中山门,沿陵园路行驶,终点便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广场。大家请,朝南看,广场正南是一座八角形石台。台上那尊双耳三足的紫铜宝鼎,重5000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是中山陵纪念性装饰之一。此鼎铸于1933年秋,由广州中山大学全体师生和戴季陶捐赠。鼎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校训。鼎内竖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刻戴母手书《孝经》全文。

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楹三阙门的冲天式石牌坊。这座牌坊建于1931~1933年,高12米,宽17.3米。建坊用的都是大块福建花岗岩,但采用的却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形式。大家抬头可以望见坊额正中金光闪闪的“博爱”两字。这两个字是孙先生的手迹,原出自唐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一语,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宇送人。孙先生毕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

江苏中山陵的导游词如何写篇十二

导游词。

呢?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江苏景点景区的导游词范文,说不定能帮到你哦。谢谢阅读。

各位游客:来到镇江,首选的景点必定是金山。因为金山不仅地势独特,“万川东注,一岛中立”,号称“江心一朵芙蓉”,更重要的是山上建筑精巧,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山是一座庙,庙是一座山,山因寺得名,寺为山增色,因而以“金山寺裹山”著称于世。

游客们:在前往金山途中,我先来介绍一下金山的形成情况。金山位于镇江市的西北,山高44米,绕山一周约520米。它原是大海之中的一座悬礁孤岛,随着沧桑变迁,由于长江在流向变动中多次冲击金山北岸的瓜洲,到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整个瓜洲全部塌入长江,就这样泥沙把金山与陆地联成一片,形成了金山的雏形。

金山的闻名还与金山寺的建造密切相关。早在东晋末年,金山上就建起了一座泽心寺。到了唐朝,有个名叫法海的禅师在此开山得金,重建了古刹,更名为金山寺,规模十分宏大,香火一直绵延至今。

美丽的金山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寺”一段故事,更为金山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游客们:下面就让我们去游赏金山吧!

【江天禅守: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金山寺山门,大家朝正方看:山门上悬挂着一块“江天禅寺”的横匾,这是清康熙皇帝来金山观光时亲笔题写的。山门气象森严,两只明代石狮雄踞两旁。不知各位有没有观察到,我国寺庙的山门一般是朝南的,而金山寺的山门却是朝西的,这是因为金山原来耸立在江心,长江由西向东奔流,寺门向西,站在寺门口可以看到“大江东去,群山西来”的壮观气势。这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师别具匠心。

金山寺最初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原名泽心寺。自唐以来,人们统称金山寺。全盛时期有和尚3000余人,参禅的僧侣有万人之多,在佛教禅宗寺庙中有着卓著的地位。

好!请各位随我进入山门。这是天王殿,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五开间宫殿式建筑,中间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背后是佛门的护法神韦驮,两侧是四大天王。

走出天王殿,迎面这座重檐歇山顶大殿,就是“大雄宝殿”,它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殿名。于1989年10月建成,总面积800平方米,黄墙红柱,金色的琉璃屋面,白石柱础栏杆,使整个大殿既有北方寺庙雄浑富丽的气势,又兼有南方园林精美雅致的风格,显得格外巍峨壮丽,金碧辉煌。

进入大殿,正中三尊金身佛像并列而坐,分别是释迎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两旁站立十八罗汉,形象高大,栩栩如生。左右阁楼上坐着56天尊。我们再来看背面,“五十三参”海岛群塑中,正中为观音菩萨,左为善财童子,右为龙女,左前方文殊菩萨骑着青狮,右前方普贤菩萨跨着白象,正上方地藏王菩萨坐骑揭谛兽,正中顶上为如来佛,四大天王分布下方左右。海岛上下四周,分布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被善财童子参拜过的53位菩萨的彩塑。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金山寺中的德云比丘,以及金山寺海岛也在其中。来到这里,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美妙的佛国世界。

【夕照阁—观音阁—“金山四宝”】。

请大家随我从大殿后侧登山,进入夕照阁。阁内有保存完好的乾隆南巡金山时留下的7块御碑。这些石碑记载着乾隆六下江南对金山胜景的评价,还留下了一个颇有趣味的传闻:乾隆不是其父雍正皇帝所生,他6次来到金山寺,目的就是来寻找自己的生身父亲。

观赏了乾隆的御碑,由夕照阁上行至观音阁,去参观四宝室。室内珍藏着金山的镇山四宝:“周鼎、铜鼓、玉带和金山图”。先请各位来看“周鼎”:这是2700多年前,周宣王奖给北伐统帅遂启棋的青铜器,因而全称“周朝遂启棋大鼎”。1884年湖北汉阳叶志光赠给金山寺收藏。接着看“东汉铜鼓”:这是清代镇江知府魁元赠给金山寺的。相传为诸葛亮所创制,正面可作战鼓,反面能做炊具,民间称之为“诸葛鼓”。然后再请欣赏“东坡玉带”:相传是宋朝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打赌输给金山寺的,带上缀系着长方形、圆形、心形等形状不同的白色玉片。玉带虽经900余年,仍然光洁如鉴。最后请大家观赏《金山图》:它是由“明四家”之一文徵明所绘。画中江水苍茫,金山中流,左有文做明的题诗,后有历代名人的题跋。

【妙高台—楞伽台】。

由观音阁朝南沿石阶而上,我们来到了妙高峰的平台——妙高台。这是金山高僧佛印在宋元佑年间凿岩建造的,又称为晒经台。这里历来是中秋赏月的佳处,传说苏东坡的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就是在此地有感而发的。“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千古佳话,也发生在这里。1130年南宋名将韩世忠以400水兵将数万人侵金兵团在金山附近。韩夫人梁红玉登上妙高台,亲擂战鼓,鼓励士气,宋军大振,大破金兀术。从此巾帼英雄流芳百世,雄风千载。

从妙高台往南,来到了位于金山东南侧山腰上的楞枷台,又名苏经楼。“楞伽”是印度语,意为“不可住”,或者说是大海中远不可达、高不可攀的一座大山。这座傍山驳石的楼阁,建筑奇巧,由下而上要经过三重楼阁,每上一层,就难寻去路,但一开洞门,忽见有楼梯可登。大家要迂回曲折,才能到达楼顶,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留云亭—佛印山房—七峰事—古仙人洞】。

各位游客:请跟我由楞伽台向北沿台阶缓步而上,前去攀登金山顶峰的留云亭。留云亭是金山视觉最为开阔之处。传说当年康熙皇帝陪其母游览金山来到这里,看到大江东去,水天一色的壮景,情不自禁地说:“这里可谓江天一览。”官员们为了讨皇帝欢心,恭请圣上题词。当康熙写到“江天一”时,提笔忘字,忽然写不下去了。其中有一大臣见此情状,立即跪奏:“臣今见驾。”康熙听见“臣今见”,恍然大悟,随笔写出“览”字。因为“览”字繁体正是由“臣、今、见”三个单字组成,这位大臣巧妙地用拆字法提醒了康熙,十分机灵。虽然这是传说,但这四个字的确不是一气呵成。大家看,这“江天一”三字要比“览”字大些。因康熙御笔“江天一览”碑在亭内,故留云亭又称为“江天一览亭”。

从留云亭北走不远,便到了佛印山房。这里是宋代著名法师佛印的住处。相传,佛印与苏东坡是青年时代的好友,一次两人打赌,佛印失败,无奈出家遁入空门。由于他学识高超,最终成为金山和焦山两座寺庙的住持大方丈,苏东坡则成了宋代有名的大学士,两人经常在这里吟诗作画。

从佛印山房朝西北沿路西行,就来到了金山西侧的金鳌岭上的七峰亭,该亭又称七峰阁。据说岳飞当年被十二道金牌催返临安,途经镇江,到金山寺拜访道月方丈,告诉他自己昨夜营宿瓜洲时,梦见两犬讲话。道月解梦说:“二犬对言,是一狱字,此去恐怕有牢狱之灾,务必谨慎。”临别时,道月赠诗一首:“风波亭下浪滔滔,千万留心把舵牢。谨防同舟人意歹,将身推落在波涛。”意在提醒岳飞。岳飞被害于风波亭时叹息:“悔不听道月之言。”后来秦桧得知金山寺道月方丈能未卜先知,便派将军何立前去拘捕,何立刚到金山,见道月在召集佛会说法:“吾年四十九,是非终目有。不为自己身,只因多开口。何立自南来,我向西方走。不是佛力大,几乎落人手。”说完便坐化归天了。秦桧未拿到道月,认为金鳌岭上七峰突出,每代都出高僧,盛怒之下,下令削平七峰,以破坏风水,后人为纪念岳飞和道月就建了这座“七峰亭”。

沿七峰亭北面弯曲石级路向下,有一洞深6.6米,依山洞建筑一座半亭,这是道教遗迹。传说仙人吕洞宾曾在这里观望江面,所以叫仙人洞。国佛教徒也曾把观音供奉此洞,又名白衣洞。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下去看看这个古仙人洞。

【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朝阳洞】。

由七峰亭向东几十步,就来到耸立在金山西北峰上的慈寿塔下。慈寿塔,又名金山塔,塔高30米,始建于1400多年前,宋朝时改建成双塔,分别取名为“荐慈塔”和“荐寿塔”。双塔倒塌后,两江总督刘坤一为祝贺慈禧太后60大寿又重建现塔,取名慈寿塔。

大家请看,这秀丽挺拔的慈寿塔,为砖木结构,八面七级。沿着塔内木梯盘旋而上,面面有景,层层各异。登塔凭栏眺望,万里江山,金山名胜,尽收眼底。宋代王安石登塔后曾作诗抒怀:“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

慈寿塔塔外花墙上,刻着“天地同庚”4个大字,据说这是刘坤一为祝贺慈德60寿辰,请8岁传童李远安书写的。

各位:由慈寿塔往北不远,就到了法海洞。这是金山寺开山祖师裴头陀(即法海禅师)的苦修之处,又名裴公洞。裴头陀相传是唐代宰相裴休之子,他初来居此洞。《金山志》有关于此洞的记载:“昔有白蟒踞焉,一名蟒洞,唐裴头陀压胜去之。”裴头陀与神话《白蛇传》中的法海是毫不相干的。裴头陀刚到金山时,殿宇破落,满目荒凉,于是他带领众增,披荆斩棘,修耷房舍,种植蔬菜。一日,刨地得金,经官府奏报朝廷,用黄金维修寺庙,名金山寺。洞中供有慈眉善目、端坐修行的法海塑像。

在法海洞北,玉带桥畔有一个白龙洞,洞内有白娘子和小青的汉白玉雕像。传说峨眉山上白蛇,化成美貌的白娘子,和药店伙计许仙结成恩爱夫妻,和尚法海认为,这是触犯天规,将许仙诓骗到金山。白娘子和小青调来虾兵蟹将,水漫金山寺。后来,许仙由白龙洞赶到杭州与白娘子断桥相会。这就是老幼皆知的白娘子“水漫金山”的神话故事。

沿着白龙洞向右上行一段路,我们抬头就望见了岩壁上刻着明代滕谧所书的“朝阳洞”三个大字。这个洞又名日照岩,洞顶的悬岩上刻有“日照岩”三字。这里是金山观日出最佳处。

【玉带桥—御码头】。

各位游客:在金山白龙洞前方,有一座像玉带形状的桥,这就是玉带桥。传说这是苏东坡与佛印打赌输了玉带,佛印如获至宝,常给人看。看的人多了,又恐怕损坏、于是就请人仿照王带的式样建造了这座桥,供人欣赏。玉带桥长16米,桥下绿波荡漾,清澈如镜。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金山北面水边的御码头。当初金山还孤立在大江之中时,人们由此登陆上岸。御码头共有十三级台阶,两边是汉白玉石栏。清朝康熙、乾隆南巡时,多次来金山,都由此码头上岸,所以称“御码头”。在御码头旁,有苏东坡的“钓鱼台”。

【金泉桥—塔影湖—云根岛(郭璞衣冠冢)—芙蓉楼—天下第一泉】。

由御码头沿着大路向西,来到了题有“花洲冷泉”横匾的金泉桥上。这是一座为了沟通金山寺与天下第一泉而新建的三孔拱形花岗岩石桥,桥长20米,宽10米,桥上盖有长方敞亭,便于大家休息、摄影和观赏水中荷花。

向西跨过天桥,看到了金山西侧的塔影湖。此湖因金山宝塔倒映湖中而得名。

沿百花洲草坪朝东行,就到了湖东的云很岛。它原为江中一组天然错综的奇石,又名云根石、石排山、笔架山和三岛。岛上建有一座正方形攒尖顶小亭,名为“云根风月亭”。岛侧有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由云根岛返回,沿湖西行,通过九曲桥,我们便看到了临湖的镇江名楼之一的“芙蓉楼”。双重檐歇山顶的芙蓉楼与金山隔湖相望。山水相连,烟雨茫茫,湖中挺立着三座形状各异的汉白玉雕刻的石幢,中间楼空,这就是三塔印月,塔影楼景相映成趣。芙蓉楼二楼正中悬挂的“芙蓉楼”横匾,是在1992年三月29日亲笔题写的。红柱门窗青瓦飞檐,四周长廊境蜒曲折,无论走进北侧的冰心讲,还是南侧的掬月亭,都会重现唐朝诗人王昌龄《美蓉楼送辛渐》的诗境,把我们带入“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境界。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天下第一泉——中冷泉”。游金山的人都喜欢到“天下第一泉”喝茶,这里泉水澄澈,甘醇清例,沁人心脾,值得称奇的是把中冷泉的水注入杯中,可高出杯口二三分而不溢出,故有“盈杯不溢”之说。唐代著名学问家刘伯刍把此泉评为“天下第一”,从此中冷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中冷泉原在江心,自金山与陆地相连后,泉址也到了岸上,因水势曲折将水流分为三冷(即南冷、中冷、北冷),而泉水就在中间一个水曲之下,故名“中冷泉”。因位置在金山的西南面,又称“南冷泉”。泉水绿如翡翠,浓似琼浆。现泉眼四周砌成了一个石栏方池,池壁中刻有光绪午间镇江知府王仁堪所书的“天下第一泉”5个大宇。大家畅游金山之后,坐在这里品饮一杯用“天下第一泉”泡出来的香茶,更有泉茗甘冽,润浸肺腑,一品为快的惬意。

各位游客:游罢中冷泉,金山的主要景点都已游览过了。相信金山的一切,定会给大家留下难忘的回忆。

各位游客:“园林之妙在于借”,这是中国园林常用的造园手法之一,可是当我们踏上位于扬州市古运河畔的徐凝门街77号时,却发现这里民宅林立,远处无山,近处无水,周围光景可惜,可见在这里造园是多么的艰难啊!整个何园占地面积为l.4万平方米,要想在江南园林中独树一帜,只有充分显示自己的特色。那么何园到底有哪些造园手法呢?请游客们跟我前去游览。

【何园概况—何园的布局】。

各位游客:何园,原名“寄啸山庄”,是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湖北道台何芒舰离任后归隐扬州,购得“片石山房”旧址进行扩建,历时20xx年而建成的一座大型住宅园林。建成后,取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的意境,题名为“寄啸山庄”,又因为园主人姓何,故俗称何家花园,简称“何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园吸取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精华,又融入了西洋建筑的格调,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全园空间有东西花园、住宅庭院和片石山房三部分组成,建筑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厅堂98间,主体建筑前后三进,全部用水磨砖砌成。《扬州揽胜录》一书,称其为“咸(丰)同(治)后城内第一名园”,是清代后期扬州园林的代表作。

【东园:牡丹厅—船厅】。

穿过一片建筑群,迎面看到一幢磨砖门楼,这就是何园大门,进入大门,就来到何园的后花园,整个后花园可分为东、西两部分。现在我们所站的位置就是东花园的过院,穿过“寄啸山庄”圆洞门就来到东园部分。东部以厅堂为中心构成一组院落,前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有两座厅,南面嵌有“凤穿牡丹”砖雕的厅,我们称其为“牡丹厅”。这幅砖雕是扬州晚清时期一件不可多得的砖雕工艺品,正中还刻有牡丹、凤凰等图案,四周牡丹枝叶的形状有正有反,花纹有疏有密,刀工明快,线条流畅,整幅画面造型丰满,主题突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在东部所有建筑群中,最精致的要数北面的船厅了,厅似船形,台阶前以鹅卵石、瓦片铺地,花纹作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北面铺设丹凤朝阳,象征着吉祥、长寿。在船厅正厅两旁柱上有对滥联:“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游客们,当您看了这幅祖联后,你或许已忘却这是一个陆上园林,仿佛漫步在湖滨,坐在脑内荡桨。我们不得不赞叹构园者在东园的山水楼阁中居然能使“无水而有水意,无山却有山情”。在船厅后侧风火墙上是一座秀丽的假山,长约60余米,上有盘山磴道,下有空谷相通,水绕山行,遍植梅树,山上有座小亭,过小亭可登串楼。远远望去,假山就像一幅祖国的大好河山图。如果把风火墙比作画家笔下的宣纸,那么眼前的贴壁假山就是刚画好的山水画,拐弯处给人以悠远的感觉,令人无限通思。

【两园:水心亭—蝴蝶厅—桂花厅—太湖石假山—复道回廊—漏窗】。

游客们:如果说东园是何园的序幕,那么西园就是何国的主体。楼台的豪华,层次的深密,复廊的透迄曲折,山石的深幽空灵,在中国园林中也的确是独树一帜。西园以水地居中,空间开阔,四面设景,都以申楼为主体,并有石板曲桥延伸至水池中央的水心亭。水心亭是什么意思呢?“亭”者停也,是停留休息的地方,水心亭,顾名思义,是在“水中央”休息的地方。此亭是为了巧用水面和环园走廊的回声,增强其音响的共鸣效果而建,供园主人观赏戏曲、歌舞和“夏日招凉”之用。这种水心方亭,在扬州园林中称作“小方壶”,“方壶”即海中仙山。电影《红楼梦》、《毕昇》,电视连续剧《青青河边草》等影视剧都把它作为拍摄的场景。

西园楼台极富层次,在水池北面,有上下两层的七楹楼房,中间三间稍突,两侧两间稍敛,歇山顶式建筑四角昂翘,就像振翅起舞的蝴蝶,我们称之为“蝴蝶厅”。这里原为园主人接待宴请宾客之处,所以也称“宴厅”。这些厅堂一个个都装扮得极为富丽,厅内术壁上雕刻有历代名碑字画。如苏东坡的竹,郑板桥的兰,唐寅的花鸟,曹操的诗等,雕刻面积达140平方米,从这些书画作品美术工艺中,可以看出画家飞逸的翰墨,雕刻家明快的刀刃,流畅的线条,都得到了极为细致的体现。

在水池的西面古木相映,绿意盈野,花丛中矗立三门厅房,这就是桂花厅。厅前种有大量的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每当中秋佳节,桂子月中落,花香云外飘,此厅是赏桂的最佳处,因此称之为“桂花厅”。

在水池的南面有太湖石假山一座,峰高约14米,是全园的最高处,有险壁,悬崖,奇峰,幽岩,或如一人,或似一物,或像群猴戏闹,或如雄鹰高踞,底部还有梅花三洞,互相串联,碧水贯注其中,远远望去,显得幽深清冷。此处构山极为适宜,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是何园的边缘,仅一墙之隔就是园外,而游客们看着眼前高耸的假山边缘,定会产生“正人万山圈子里,一山过后一山拦”的感觉,这就增加了景深,开拓了意境。而整座假山既有盘山曲道,直达山顶,又与山脚空谷相连通。园主人在工作之余,来此散步之际,既可沿山道玩味山石奇趣,又可登山顶俯视全园美景,还可来到山谷品味纳凉,叙谈话旧。

另外,在水池西墙壁上刻有王羲之的《十七帖石碑》,颜真卿的《三表真迹》,苏武的《海市并叙》等石刻文物,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就不—一展开讲解了。

各位游客:西花园的楼台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富层次,虽为单体建筑,却也浑然一体。其中起纽带作用的就是复廊了。廊是中国园林中最富有可塑性与灵活性的建筑,在园林中不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有观赏的作用,对于我们旅游者来说、廊是一条生动活泼的旅游线路。复道回廊是何园建筑的一大特色,全长430米,并把整个后花园的主要景点和玉绣楼贯穿起来。它分上下两层,形成立体面,起到分离客流的作用。可见,3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建造立体交通的思维。漫步复廊里欣赏全国美景,还可以观赏到水心亭上的戏曲表演。即使在下雨天,也能免遭淋雨之苦,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构园者用心良苦,独具匠心。

游客们:请看廊的东南两面都开有漏窗,有的用水磨花花窗作为分隔,有的直接开成空心窗洞,置两排平行12个什锦花盆,有折扇形、花瓶形、梅朵形、海棠形。这样我们在廊上走,就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加深了园林的层次,使花园与住宅相互关照,增加了园林内部环境气氛的曲折变化,各景之间相互呼应。从复廊曲折南行,我们看到的这幢重檐歇山顶建筑便是“赏月楼”,这里是主人母亲居住的地方,廊旁铁栏花案刻有“延年益寿”的字样。

【住宅区:煦春堂—玉绣楼】。

住宅区主要由一座面积约160平方米的煦春堂和两座七开间的西洋楼组成,是一幢单檐歇山顶建筑,整座煦春堂大厅分正厅、耳厅,是目前扬州市保存最大最完整的楠木厅。正厅大门两侧,融合了西方建筑方法,选用整块4平方米玻璃配成窗,有利于采光。在朝南一面走廊上有13个西式木雕月牙门,上面雕有折枝、牡丹花和牡丹花篮,象征着主人对如意、美好、吉祥、富贵生活的神往。

在楠木厅后面有两进具有异国风格的双层楼房,叫玉绣楼,共有28间,中西合壁,新颖别致。这里曾是小姐闺房,是园主人女儿居住的地方,在封建社会,小姐是不可以轻易与人见面的,因此园主派“重兵”把守,客人也不敢越雷池半步。游客们:请抬头往上看,顶上廊板中有个方孔,配有滑轮升降,这是专为小姐输送食物和茶水之用的。

游客们:刚才我们游览了庭院区的各栋住宅,不知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带有西方建筑特色,这是因为国主人从小留学过欧洲,接受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片石山房:石涛的叠石—楠木厅—不系舟】。

在何园东端还有一个规模不大的“片石山房”。何园自古就有大花园、小花园之说,如果把何园比作大花园,那么小花园就是园中之园片石山房了。

片石山房,原名“双愧园”,是清朝初期画坛巨匠石涛叠石造园的惟一遗迹。后因年久荒废,仅有假山主峰残石倚墙而立。1989年底进行了修复,使胜景得以再现。石涛是清代著名的山水画家,明朝宗室的后裔,明朝灭亡之后,为避免清统治者的迫害,出家为僧,亡国之痛使之寄情山水,并在叠石时将胸中郁愤转化为佳山秀水。石涛死后葬在扬州蜀冈。

古人云:“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扬州无山,园林中常采用平地叠石之法,而叠石增山是很讲究的,必须运用高度技巧,那么它究竟有哪些奥秘呢?请游客们继续跟我往前走。请看前面片石山房门厅处置有一滴泉,形成“注雨观瀑”之景。水池前一厅为复建的水谢,厅中以石板进行空间分隔,一边为书屋,另一边为棋室,中间是涌的泉,并配置琴台,琴棋书画合为一体。在池的南面有三间水村,与假山主峰遥遥面对,高山流水,此情此景正能体现石涛的诗意:“白云迷古洞,流水心檐然;半壁好书屋,知是隐真仙。”

在园中之园的东面那幢楠木厅,是整个何园保存年代最久的一幢建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现在经过装修重新对外开放。它结构严谨,典雅端庄。在楠木厅西侧有一“不系舟”,临池停泊,坐在船上俯视池中游鱼,就像游船正从外面野航回来,其乐无穷。楠木厅东院墙上嵌有砖刻“片石山房”四字,是后人临摹石涛真迹而放大的。

游客们:分峰叠石当为扬州造园的一大特色,而何园现存的湖石假山保持了基本原貌,今天我们有机会领略它的风采。请看.假山之上,用连皮杉木新建的半亭,名为“葫芦亭”,充满野趣。假山丘壑中的“人工造月”堪称一绝,光线通过留洞,映入水中,宛如明月倒影。在西廊壁上新刻了碑文,选用石涛诗文等九篇。壁上还嵌置一块硕大镜面,整个园景可通过不同角度映照其中。

片石山房虽占地不广,却使廊、厅、亭、假山与水达到有机的统一,给人以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意境,在有限的天地中给人以无限的通思。

各位:假如在皓月当空之际来到何园,水心亭签歌悠扬,湖心亭上身着长袖舞衣的少女拨动琴弦,倩影映入湖水之中,湖中游鱼自由畅游,置身其中,您哪里会以为这是何园,分明是瑶台仙境。著名造园家陈从周教授游园后曾赋诗一首:“江南园林甲天下,二分明月在扬州。水心亭上看波绿,览胜来登一片楼。”

何园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但愿何园这轮扬州的难保的明月,永远留在您的心里。

(振衣亭)这个亭叫振衣亭,建于明嘉靖年间,振衣即整衣之义,因为马上就要登上山顶之庙了,须肃衣以示尊敬。(南无大势至菩萨壁前)“南无”为归依礼敬之义,南无大势至菩萨就是致敬大势至菩萨的意思。我们狼山被列为中国佛教八小名山,是因为狼山是大势至菩萨的道场,大势至菩萨与弥勒佛、观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山上的圆通宝殿供奉了大势至菩萨的圣像。

(大观台)这里就是大观台。狼山当海之冲江之尾,这里南望大江如练,东西四山如带,目极吴楚云山,气吞海上蜃楼,这里奇峦叠嶂,蝉联呵护,吞天浴日,蔚为大观,故称大观台。古人形容这里“东邻日本连环岛,北接朝鲜破釜云”,王安石到此惊叹这里“影带诸夷,气吞吴会”,并赋诗: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还,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文天祥从南通渡海作诗:风急千重浪,潮生万顷沙......狼山青两点,极目是天涯。古人有诗:天地皆为水,维扬只此山,特登绝顶上,恍不在人间。这里的美景真的看不够,看不够怎么办呢,大家就照了照片回去慢慢看吧。

(向大山门)上面的“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就把狼山的美景作了很好的总结。胡耀邦同志对这副。

对联。

十分欣赏,两次到狼山来后都以此为题作了报告。据说宋朝文学家米芾到此极为惊叹,题下“第一山”,为什么题第一山,第一是这里是由海入江的第一座山,第二是狼山虽小,景色极佳,千里平原上五山崛起,狼山中峰耸峙,具泰山之雄;北麓岩深林嶂,具青城之幽;后山绝壁临崖,具华山之险;西山峰峦起伏,具峨嵋之秀,小小一山具雄幽险秀,所以称第一山,这就是米芾题的“第一山”,你看“第”字如美女梳头,“一”字如乌龙出江,“山”字如老僧坐禅,令人叹绝。

(进山门)这里是金刚殿,两厢哼哈二将,都裸露上身,缠衣裳于腰间,作愤怒相,大家可不要偷狼山的东西啊,不然两位门将可要对大家不客气。大家看一看他们的神态,猜一猜那位是哼将,那位是哈将。

(萃景楼)这里是萃景楼,宋朝初年为三会亭,明初为山顶庙门,明朝正德年间,河北霸州有一支农民军刘六刘七起义,纵横南北,所向披靡,后官军合力围攻,农民军就转战狼山,这时江面刮起飓风,将农民军的战船击碎,起义军于是据庙而战,官兵就在此地放火攻庙,庙被焚而起义军也被消灭,后来官军在此重修了这座萃景楼,萃景楼取的是万千景象荟萃一楼之义。

(圆通宝殿)这里就是供奉大势至菩萨的圆通宝殿,佛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记述了大势至菩萨的成道体会,故称圆通宝殿。明朝以前为僧伽殿,供大圣菩萨,由于明朝的那场农民起义,明官府以为得江神助飓风,后在此造江海神殿,将大圣菩萨移于后面的大圣殿内。现在供大势至菩萨,两边供十八罗汉。佛经说大势至菩萨“佛有大势力,能断众生之烦恼,以智慧之光遍照一切,使众生得力脱苦”,故名大势至。佛教认为修行有三重果位:罗汉、菩萨、佛。修持佛法的人达到了脱生死,即不再生死轮回就修成阿罗汉。我国汉族地区佛寺常塑有十八罗汉像,其实本应是十六罗汉。据佛经上说,佛陀曾嘱咐他的十六位弟子不入涅盘,住世济人。菩萨即菩提萨缍,意为“觉有情”,既要自觉;还要有情。既要修持自度,上求菩提;又要教化众生,度众生到极乐彼岸。佛在梵文中的意思为觉者,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觉有三个意思: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据称,阿罗汉只有自觉,菩萨觉有情,只有佛才三觉俱全。

(支云塔下)这里是支云塔,它高三十五米,四面五级,为楼阁式砖木结构,腰檐成翘形,朱漆雕楼,上面覆以金色琉璃瓦,它首建于宋朝太平兴国年间,至今已逾千年,据说支云塔位处南通的中轴线上,支云塔的塔尖,和南通的南城门(江山门,已拆)及城中的钟楼,三点连成一线。为南通的风水门户。1984年重修时,曾在塔刹取出诸多经书宝物,修复后重又放入,作为镇塔之宝。历代名人登塔题诗,各有佳作,明朝人殷学思诗云:宝塔支青云,离天无尺五,天上星与辰,历历皆可数。这里曾有一联: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这便是龙池,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出生时,有九龙吐水,助其沐浴,池中的小孩便是释迦太子了。支云塔下为地藏王菩萨殿,佛经说地藏王菩萨“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故名。佛祖嘱咐他在佛祖灭度后,弥勒佛出生前救助六道众生,他立下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安徽九华山是他的道场,地藏王菩萨两边供的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和文殊菩萨。佛经说观音菩萨专为世人救苦救难,世上苦难太多,她就分身为一千个去救苦救难,这里的观世音菩萨像塑有四十二只手,佛教又有二十五情之说,四十二像二十五情共为一千身。文殊菩萨是诸菩萨的上首,他是智慧的化身,文殊像头梳五髻,代表五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左手持莲花,花上安放《般若经》,体现般若一尘不染。

(大圣殿)这里就是大圣殿,你们看大圣菩萨,身披龙袍,头戴毗芦帽,右为弟子慧岸,左为弟子木叉,大圣殿的两侧塑的是二十诸天像,披龙袍的菩萨在全国可能也是唯一的。大圣菩萨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名僧伽,出生在西域碎叶,唐高宗时出游中原,在长安不久便到游化江淮,止于泗洲。一日晚上住在州官贺跋氏家,劝其舍宅为寺,并说此地古时即为寺。贺跋听之,掘地果然得石碑,为齐朝时古香积寺,并得佛一尊,大家以为是燃灯古佛,僧伽说是普照王佛,果然在佛像上刻有普照王佛字样。于是贺跋舍宅,造普照王寺。僧伽在江淮广行善事,广结善缘,有一次江淮大疫,他广采草药,以杨柳洒水救治了无数百姓,又与江淮百姓一起兴修水利,化解了几次大水灾。至今民间仍流传“泗洲大圣降水母”的故事。他在江淮赢得了极大的民心,景龙二年(公元720xx年)僧伽已名满天下,中宗乃延请僧伽赴长安,执弟子礼,奉僧伽为国师,第二年大旱,皇帝请僧伽大师祈雨,大师用瓶水向空中散洒,顷刻浓云密布,大雨顷盆。景龙四年,僧伽圆寂,留下遗愿将舍利运回江淮,继续服务众生。中宗不舍,留之荐福寺,一言甫下,长安满城恶臭,后来皇帝到僧伽灵前炷香许他归普照王寺立塔,顿时满城异香。李白有诗写僧伽:“真僧法号曰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戒得长天秋月明,长如世上青莲色.”韩愈一向反佛,但也作诗赞僧伽“僧伽晚出淮泗上,势到众佛尤魁奇”,历代帝王都赐僧伽圣号,唐懿宗赐证圣大师,周世宗诏令天下造精庐,必立伽真像,赐号“大圣僧伽和尚”,宋兹宁三年,赐大圣等慈普照明觉国师菩萨,同治帝谥“功昭淮海”,以后民间多称其为大圣菩萨,据说僧伽为大势至菩萨化身,以后又多次显灵救民:宋宣和三年,京都发大水,僧伽现身救灾;明正德年刘七起义,僧伽又作飓风等等,至今在广大信徒中广受推崇。我们在山腰已经看见幻公塔,据说幻公圆寂时作偈一首“当初不肯住长安,现相西归泗水间,今日又还思展化,东来海上镇狼山,”后人才明白原来智幻就是僧伽的化身,从此也知道僧伽来到狼山教化众生。清康熙十九年,泗洲大水,普照王寺也没到水中,狼山逐渐成为僧伽唯一的道场。

(魁星亭)这是魁星亭,魁星传说是古代主宰文运的神灵,他头象鬼,一脚向后翘起,一手执笔,据说被他点中的就成为举人。魁星亭的斗拱间镶嵌七十二快雕版,刻有猴、鹿、鹤等吉祥动物。顶上为二龙戏珠,飞檐翘角,十分漂亮。在魁星亭北放眼望去,只见田畴平野,一望无际,远处南通城高楼林立,西山逶迤,江入大荒,到晚上,万家灯火,灿若繁星,好一派壮美景象!

江苏中山陵的导游词如何写篇十三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区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8万余平方米。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苏中山陵。

导游词。

五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孙逸仙博士”。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20xx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20xx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运动”等风风雨雨,1920xx年他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在1920xx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0xx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中山陵的墓址是孙先生生前选定的。这里视野开阔,气象雄伟,的确是建造陵墓的好地方。你们也许会问: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在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据说,早在1920xx年孙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当年3月31日,中山先生为求南北和平统一,毅然辞去总统之职,4月初的一天,他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带打猎,来到现陵墓所在地休息。孙先生环顾四周,对左右说,我将来死后,想向国民求得这块土地以安葬(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当然,紫金山的气势风水还不是孙先生作此决定的根本原因。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尽管孙先生在南京停留时间并不长,但南京对于孙先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

为尊重孙先生的遗愿,由孙夫人宋庆龄、孙科等人组成的孙中山葬事筹备处实地察看,选好陵址,划地20xx亩修墓,又登报悬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在众多应征者中,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被一致评为首奖,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1920xx年3月12日孙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举行了奠基典礼。历时3年多,耗资150万银元,中山陵终于在1920xx年春竣工。令人惋惜的是,留学美国、才华横溢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在主持建陵过程中,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不幸与孙先生一样身患肝癌,在工程临近尾声时病逝,年仅35岁。1920xx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孙先生的遗体从北京运到南京。从此60余年,孙先生一直长眠在这里。

中山陵的建造可以说是南京城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年为了迎接孙先生灵柩,南京修筑了第一条柏油马路—西起中山码头,东至中山门,长达24里的中山路。直到今天,中山路依然是南京最主要的交通干道之一。同时改造翻修了明代城门朝阳门,并改名为中山门。在中山门到中山陵之间还修筑了一条陵园路。如同巴黎人以香榭里舍大道为骄傲,纽约人为第五大街而自豪一样,南京人对自己城市美丽的林荫大道最是得意。而这条长达3公里的陵园路无疑正是南京林荫道的最佳代表。在这条“绿荫长廊”两侧,种植着南京最主要的行道树——梧桐。人们习惯上称它为法国梧桐,但追根溯源起来,它可是我们中国的“土特产”,只因当年法国人将它从云南移植到上海法租界,才得了现在这么一个土洋结合的名字。

车出中山门,沿陵园路行驶,终点便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广场。大家请,朝南看,广场正南是一座八角形石台。台上那尊双耳三足的紫铜宝鼎,重5000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是中山陵纪念性装饰之一。此鼎铸于1933年秋,由广州中山大学全体师生和戴季陶捐赠。鼎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校训。鼎内竖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刻戴母手书《孝经》全文。

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楹三阙门的冲天式石牌坊。这座牌坊建于1931~1933年,高12米,宽17.3米。建坊用的都是大块福建花岗岩,但采用的却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形式。大家抬头可以望见坊额正中金光闪闪的“博爱”两字。这两个字是孙先生的手迹,原出自唐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一语,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宇送人。孙先生毕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

由博爱坊向前走,是一段长480米,宽数十米的墓道。中山陵的整体设计,突出中国的传统风格,庄严肃穆,独具特色。为了体现孙先生的崇高伟大,中山陵沿用了古代依山为陵的惯例,将墓室筑于海拔约160米的全陵最高处。此外,整个陵区的建筑植被讲求中轴对称,更给。人以法度庄严之感。请大家向前看,朝北顺坡而上,依次有陵门、碑亭、祭堂和祭堂后的墓室等建筑。而墓道两边的这些雪松、桧柏、银杏、红枫两两相对,代替了古代惯用的石人石兽,象征着孙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雪松是世界四大观赏树种之一,现已成为南京市的市树。墓道尽头是平台。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墓平面为“木铎”形。铎,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大铃铛。在古代它是用来宣布政教法令和战争令的。铎的声音宏亮,而且传得很远,有“使天下皆达道”的喻义。陵墓选用这样一个图式,让人不禁想起孙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

名言。

其用意也正在警示后人。这里的平台广场就是当年吕彦直设计的“自由之钟”的下缘。这座宏伟的三拱门是陵区的正式开端。它高16米宽27米进深8.8米也是用福建花岗岩筑成的。中门横额上是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国家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这是孙先生毕生奋斗的理想也是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

过了陵门便是碑亭。亭正中这块9米高的巨碑上,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镏金颜体大字。当初讨论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分别撰写铭文、墓志铭等。可花了两年时间也没写出来。大家都认为先生的思想功绩是文字所无法概括的,于是索性不写铭文,改用现在的形式。

各位朋友,大家不妨也来数数看,怎么样?

来到临近顶端的平台,可以看见一对大铜鼎,上刻“奉安大典”字样,是当时上海市政府捐赠的。大家仔细看,会发现在左边那个鼎下面有两个洞。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是1937年末日军攻占南京时向中山陵炮击造成的,这两个洞就是当时留下的弹洞。如今虽时过境迁,但这两个弹洞仍时时提醒我们莫忘国耻。距此不远的前方还有一对仿古青铜鼎,那是.由孙先生的儿子孙科一家敬赠的。

拾级而上,终于登上顶台。由此既可鸟瞰,更宜远眺。置身此间,背倚巍巍钟山,耳听阵阵松涛,更觉伟人的浩然正气与大自然同存。祭堂处在钟山半山腰,从博爱坊到祭堂总共有392级台阶,高差约70米,平面距离700米。如从碑亭数起则有290级台阶。建筑师为避单调,将这392级台阶分作10段,每段1个平台,总计有大小10个平台。更妙的是,从下向上看时一望到顶,石阶连绵不断,不见平台;而各位现在朝下看时,却反而不见台阶,只见平台了。这392级的数字并非巧合,而是暗喻了当时全中国三亿九干二百万同胞。一路登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对中山先生敬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现在大家面对的就是祭堂和墓室,这是陵墓的主体部分。当年吕彦直督建至此,就因身患绝症而逝,常令后人发出“出师未捷身先死”之叹。祭堂是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长30米,阔25米,高29米,四周有堡垒式的小建筑物,并有两座高12.6米的华表拱卫。祭堂屋顶为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外墙全用香港花岗岩砌成。祭堂门额上有“民族”、“民生”、“民权”阳文篆字,这是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最基本最概括的指导思想。居中的“民生”门楣上端,又有孙中山手书的“天地正气”四字直额。

请各位跟我进入祭堂。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堂内有直径0.8米的黑色石柱12根,四周墙壁下嵌黑色大理石。大家可以看见东西两壁上所刻的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整个祭堂以黑白蓝色为基调,均为中国传统孝色。而镶嵌彩色玻璃的内窗,在阳光照射下却显出另一番西洋风味。如此中西合壁的风格,正与孙先生融贯中西的精神气度相契合。祭堂正中是孙中山着长袍马褂的石刻全身坐像,像高4.6米,底座阔2.1米。这座雕像是当时世界著名的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阿林斯基受孙中山葬事委员会之托,用意大利白石雕刻而成,并于1930年从巴黎运至中山陵的,全部造价150万法郎。坐像下四面的6幅浮雕是截取了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六个片断。它们分别是“如抱赤子”、“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授印”、“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经过祭堂来到墓室。墓门分两道,第一道是两扇美国产的紫铜保险门,门上的门钉和铜环上的神兽(椒图)极富中国传统特色,门楣上刻“浩气长存”横额,取孙中山为黄花岗烈土墓所书手迹。第二道门为独扇铜门,上刻张静江所写“孙中山先生之墓”七个篆字。

墓室是半球形封闭建筑,顶呈西式穹隆状,以马赛克镶成国民党党徽图案。室内圆形,铺以大理石,直径约18米,高11米,四壁以淡红色大理石贴面。正中的圆形大理石圹,直径4.33米,深1.7米,四周围是1米高的白色大理石栏杆。圹内墓穴上安放着孙先生穿中山装的大理石卧像,这是捷克雕塑家高琪按孙先生的遗体形象所作。孙先生的紫铜棺就安放在卧像下5米左右处。为什么祭堂内的坐像身着长袍马褂,而这里却改穿中山装了呢?原来当年国民党内左右两派矛盾尖锐,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主张塑像穿长袍马褂;而左派则主张穿中山装。两派意见不合,结果各搞各的,就出现了上述情况。

各位朋友,孙先生的遗体究竟是否还在中山陵,这是每一位来这里的游客最关心的问题。事实上,自孙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的确是历经磨难。1920xx年3月12日孙先生逝世时,他的遗体经过防腐处理,暂时被安置在北京香山碧云寺。1920xx年,被北伐军打败逃到北京的军阀张宗昌,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为孙先生的遗体压住了他的风水。于是他打算要焚化遗体。后经爱国将领张学良派兵保护,遗体才得以保存,但已受到空气侵蚀。1920xx年5月28日灵柩由津浦铁路从北京运抵浦口,6月1日运达中山陵。奉安大典仪式完毕后,即用水泥将灵柩浇入圹中。墓穴用花岗岩垫底,四周建隔墙,紫铜棺下有一特制楠木垫,棺上有一层密封着的水晶透明板。当年公祭时,站在石圹边,扶栏即可瞻仰中山先生遗容。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曾准备将遗体运往重庆;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又曾想将遗体迁往中国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受到工程界爱国人士和国民党左派的极力劝阻,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至今。

沿祭堂外广场两侧后壁有一道门,通向墓堡公园。中为墓室宝顶,呈覆钟形。墓堡后墙设有“中山陵建设史料展”,近200幅珍贵历史资料展现了中山陵的建设和中山先生的遗体奉安全过程。

除了陵墓主体建筑外,中山陵周围还有一些纪念性建筑设施,包括藏经楼、音乐台、光化亭、行健亭、仰止亭、流徽榭等等。它们大多是1920xx年奉安大典后,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友人捐款修建而成。另外,位于梅花山顶的博爱阁,是一位台湾同胞捐资兴建的,于1993年11月12日孙先生诞辰127周年时落成。

各位朋友,孙中山先生一生为革命奋斗,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晚年又采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建立了伟大的功勋,也赢得了中外进步人士的广泛拥戴和颂扬。解放后,中山陵受到国家高度重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作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中山陵,每年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炎黄子孙与国际友人。人们怀着对中山先生伟大精神的崇敬与景仰来到这里凭吊拜谒。在两岸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今天,面对目前海峡两岸的现状,海内外炎黄子孙都衷心期盼着祖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彼时彼刻,倘若孙中山先生泉下有知,必会含笑长眠的。谢谢大家!

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1920xx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灵柩暂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内,并决定在南京钟山修建他的陵墓。中山陵由陵墓样稿得奖者、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施工。

整个墓区平面形如大钟,钟的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为中山先生的立像)为大钟的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

祭堂的正中,为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坐像,此像为国外雕塑名家保罗兰德斯所作。坐像德基座四周雕刻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业绩,祭堂四壁的黑色大理石墙上刻有孙中山亲笔书写的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祭堂之后有一个铜门,横额上书“浩气长存”四个大字,亦是孙中山先生的手笔。门内即为钟形墓室,其中央有一直径4米、深5米的圆形大理石圆穴。孙中山的汉白玉灵柩及卧像即安放在圆穴中,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孙中山先生虽然与世长辞,但是他浩气长存,永远为世人所敬仰。中山陵的建筑风格中西合壁,钟山的雄伟形势与各个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通过大片绿地和宽广的通天台阶,连成一个大的整体,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更有宏伟的气势,设计非常成功,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原名陵园,位于钟山第二峰小茅山南麓,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它坐北朝南,依山而筑,由半圆形广场、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组成。墓室在海拔165米处,与起点平面距离700米,上下落差73米。整组建筑总平面取“自由钟”图案,表“使天下皆达道”之义。瞻仰者由下仰望,但见浩瀚林海衬映着碧瓦银墙,宛如伟人之浩然正气,与大地同存。恢宏的陵墓工程于1920xx年3月奠基,1920xx年春竣工。同年5月28日,孙中山灵柩由北京运抵南京,6月1日在中山陵举行奉安大典。

经过相关部门的着手打造,耗资40亿元,大力整治长达四年之久的南京中山陵园风景区,近日完工后的新景点将陆续向公众免费开放,经过此次整顿之后,在原有的景区核心区周边新建成前湖公园、琵琶湖公园、梅花谷公园、下马坊遗址公园、博爱园、钟山运动园、营盘山公园等7座各具特色的公园。

中山陵自广场至祭堂坡度逐段加大,由博爱坊望祭堂,仰角为9度,由碑亭仰望祭堂,仰角提高到19度,中山陵392级台阶,拾级而上,步步增添庄重、崇敬之感。走完石阶到达大平台,回首俯视则一个石阶也看不见了,只见其间的八个平台连成一片,如同平地,当你站在大平台上,举目远眺,群峰皆居脚下,陵园景色尽收眼底,岗峦叠翠,松柏苍苍,亭台楼阁,气象万千。

此次新建的前湖公园位于明城墙脚下的北临中山植物园,展示20xx多种热带植物;梅花山扩建而成的梅花谷公园占地1533亩,梅花由1.5万株增加到近4万株,品种达350多个,成为“天下第一梅山”。而下马坊遗址公园以1.1公里长的孝陵神道为主线,沿线分布三组石刻建筑和新出土不久的高浮雕龙纹石碑、观音阁大石壁、康熙“奉旨免三则碑”等大量明清珍贵石刻文物,极有观赏价值。

各位游客朋友:

这里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所在地——中山陵。

孙中山先生名孙文,字逸仙,因1920xx年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尊称他为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于1866年11月12日,1920xx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0岁。

中山陵墓址是由孙中山先生生前选定的。1920xx年3月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左右“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

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平面为一木铎形。表示“唤醒民众”及“木铎警示”的含义,又象征着中山先生精神如响亮钟声,响彻遐迩。陵墓在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奠基,1920xx年6月1日开工,1920xx年春天完工。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中山陵前的广场。

在这个半月型广场正南面的三层八角形石台上矗立着一尊三足双耳的紫铜宝鼎,重达万斤。是中山大学的全体师生在1933年秋捐赠的。鼎身外铸有中山大学校训“智仁勇”三字,鼎内立有一块六角形铜牌,刻有《孝经》全文,所以又称孝经鼎。

孝经鼎对面的这座四柱三楼檐的冲天式石坊名为博爱坊,在它正中的横额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镏金阴文,“博爱”一语出自唐韩愈《原道》中的“博爱为之仁”。

穿过博爱坊向前,我们来到的是长480米、宽近40米的墓道。墓道两侧种有两两对称的雪松、桧柏、银杏、红枫等树木,代替了古代陵墓前的石人石兽,寓意中山精神如青松翠柏万古长青。

走过墓道,我们来到陵门前的平台。平台正北方为用福建花岗岩筑成的单檐歇山顶的陵门,上盖蓝色琉璃瓦。陵门檐下的石额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四个字出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陵门前有一对三米高的石狮,两侧半环形的石拥壁与陵墓围墙相连,勾勒出“自由钟”的下端轮廓。

陵门后我们看到的是拱券式的碑亭。亭顶为重檐歇山式,上盖蓝色琉璃瓦,亭身用花岗石砌成。中立花岗岩石碑,碑高8.1米,碑座上有山海图案,碑身刻有“中国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颜体楷书镏金大字,为原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谭延闿所写。碑额上有阴刻的党徽。突出了“党葬”这一最高规格的葬仪。

从碑亭到上面的祭堂共有八段石阶,每段设有一平台。上三下五计八段平台,其寓意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三民为:民族、民权、民生;五权为:立法、司法、监察、行政、考试五权。从博爱坊算起,共有392级台阶。意图让游人在攀登时记住“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一总理的遗言。

走上台阶,我们便来到了祭堂。

祭堂两旁立有一对高达12.6米华表,上刻祥云纹饰,平台石栏后面东西各有一尊仿古铜鼎,为孙科一家敬赠。

祭堂为仿古代木结构宫殿式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为歇山重檐蓝琉璃瓦顶,在重檐正中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地正气”直额。檐下祭堂正面三个拱门的门楣上方从东到西分别刻有“民族”、“民生”、“民权”六个阳篆镏金字,由元老张静江先生所书。

祭堂内用云南产大理石铺地。堂内四隐八显排列着12根巨大石柱,下承大理石柱础。四壁上部为人造石,下护壁为黑色大理石。东西护壁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书写的《建国大纲》的全文。祭堂内顶为斗式,正中藻井为马赛克镶嵌的党徽,表现了之意。

祭堂的正中端置中山先生长袍马褂全身坐像,高4.6米。孙中山先生端坐于太师椅上,双脚并拢,膝上摊着展开的长卷,双目凝视前方,表现出一位思想家的深沉与睿智。这尊雕像由法国籍波兰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造价150万法郎。石像像座四周有六幅反映中山先生生平事迹的浮雕。南面为“如抱赤子”,东面是“出国宣传”和“商讨革命”,西面是“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北面是“国会授印”。白玉的坐像在黑色大理石的衬托下,更加显得高洁。

墓室外门是两扇铜质大门,外门横额上刻“浩气长存”。第二道是单扇铜门,门上刻有“孙中山先生之墓”七个篆字。

墓室为天穹状半球形封闭建筑,直径18米,高11米,顶呈天穹状,上用马赛克镶成的党徽图案。四壁米色大理石贴面。墓室正中的圆形大理石石圹,直径3.9米,四周围着一圈精致的白色大理石栏杆。石圹深1.6米,圹内棺座上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着中山装的汉白玉卧像。由捷克雕塑家高祺按孙先生逝世之初在水晶棺中形象而做。

卧像下五米处为墓穴。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用一具美国制造的铜棺盛殓安放在穴中央楠木棺座上。自1920xx年6月1日放入墓穴后,从未被打开、移动过。

1961年国务院把中山陵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5a级景区。

中山陵的讲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孙逸仙博士"。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20xx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驱除按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20xx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0xx年他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在1920xx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0xx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江苏中山陵的导游词如何写篇十四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山陵。它于1920_年1月15日破土动工,历时三年多,耗资220余万银元,于1920_年春竣工。孙先生的遗体是1920_年6月1日从北京运抵这里的。整个陵区的面积达83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由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台和墓室等组成。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区平面呈警钟形,给人以警钟长鸣、发人深醒的启迪。孙中山先生在临终遗嘱中说,他致力于国民革命四十年,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吕彦直的警钟形设计,寓意深刻,最贴切地表达了“唤起民众”之意。

中山陵作为一座陵墓,吕彦直在设计上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陵墓建筑风格,如依山为陵,保留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等中国古代陵墓中常用的基本建筑格局,但又剔除了古代帝王陵墓中属于封建糟粕一类的东西,如摒弃用于显示古代帝王威严的石人石兽,同时吸取西方建筑的一些先进技艺。整个构思的确称得上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别具匠心,巧夺天工。

各位朋友,孙中山先生一生为革命奋斗,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晚年又采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建立了伟大的功勋,也赢得了中外进步人士的广泛拥戴和颂扬。解放后,中山陵受到国家高度重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作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中山陵,每年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炎黄子孙与国际友人。人们怀着对中山先生伟大精神的崇敬与景仰来到这里凭吊拜谒。在两岸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今天,面对目前海峡两岸的现状,海内外炎黄子孙都衷心期盼着祖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彼时彼刻,倘若孙中山先生泉下有知,必会含笑长眠的。谢谢大家!

江苏中山陵的导游词如何写篇十五

1920xx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灵柩暂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内,并决定在南京钟山修建他的陵墓。中山陵由陵墓样稿得奖者、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 计施工。

整个墓区平面形如大钟,钟的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 为中山先生的立像)为大钟的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 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

祭堂的正中,为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坐像,此像为国外雕塑名家保罗兰德斯所作。 坐像德基座四周雕刻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业绩,祭堂四壁的黑色大理石墙上刻有孙 中山亲笔书写的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遗嘱。祭堂之后有一个铜门,横额上书“浩气长存”四个大字,亦是孙中山先生的手笔。 门内即为钟形墓室,其中央有一直径4米、深5米的圆形大理石圆穴。孙中山的汉白 玉灵柩及卧像即安放在圆穴中,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孙中山先生虽然与世长辞,但是他浩气长存,永远为世人所敬仰。中山陵的建筑风格中西合壁,钟山的雄伟形势与各个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 室,通过大片绿地和宽广的通天台阶,连成一个大的整体,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更有宏伟的气势,设计非常成功,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江苏中山陵的导游词如何写篇十六

中山陵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苏中山陵的。

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山陵。它于1920xx年1月15日破土动工,历时三年多,耗资220余万银元,于1920xx年春竣工。孙先生的遗体是1920xx年6月1日从北京运抵这里的。整个陵区的面积达83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由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台和墓室等组成。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区平面呈警钟形,给人以警钟长鸣、发人深醒的启迪。孙中山先生在临终遗嘱中说,他致力于国民革命四十年,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吕彦直的警钟形设计,寓意深刻,最贴切地表达了“唤起民众”之意。

中山陵作为一座陵墓,吕彦直在设计上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陵墓建筑风格,如依山为陵,保留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等中国古代陵墓中常用的基本建筑格局,但又剔除了古代帝王陵墓中属于封建糟粕一类的东西,如摒弃用于显示古代帝王威严的石人石兽,同时吸取西方建筑的一些先进技艺。整个构思的确称得上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别具匠心,巧夺天工。

中山陵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孙逸仙博士"。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20xx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驱除按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20xx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0xx年他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在1920xx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0xx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据说,早在1920xx年孙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当年3月31日,中山先生为求南北和平统一,毅然辞去总统之职。4月初的一天,他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带打猎,来到现陵墓所在地休息。孙先生环顾四周,对左右说,我将来死后,想向国民求得这块土地以安葬(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当然,紫金山的气势风水还不是孙先生作此决定的根本原因。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尽管孙先生在南京停留时间并不长,但南京对于孙先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古都南京来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员,今天我们即将要参观的景点是中山陵景区。

中山陵景区位于南京东郊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是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5a级景区。1920xx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后,葬事筹备处根据他生前的遗愿选定了墓址,也许你们有人会问: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于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世界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紫金山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因为在当年,孙先生在临终时曾嘱咐道“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南麓,因为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故不可忘辛亥革命也。”陵墓于1920xx年3月12日开工(奠基),于1920xx年春完工,建筑按照传统的中轴对称的形式,色调采用蓝、白二色,在群山林海的映衬之下更显得庄严肃穆。它的设计者吕彦直匠心独具,将整个陵寝设计为“木铎”形,寓意“警钟长鸣”。

接下来,就容我为您简单的介绍一下孙先生的生平。孙先生于1866年11月12日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普通家庭中,年少时远赴美国和香港等地求学,攻读医学专业,随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后弃医从政。于1920xx年在日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1920xx年武昌起义胜利后,先生被十七省代表一致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于1920xx年元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先生在革命生涯中也收获了人生和革命的伴侣——宋庆龄女士,她陪伴了先生共同经历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0xx年一月,孙先生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名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连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十一月,他受冯玉祥将军之邀,抱病北上,共商国是,终因积劳成疾,于1920xx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住所,享年59岁。

1920xx年3月12日,中山陵开始修建。1920xx年春,陵墓的主体建筑完工后,国民政府为孙先生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仪式。所谓奉安大典,就是将先生的遗体葬入中山陵的仪式。1920xx年5月下旬(5月22日),先生的遗体从暂时的停灵地北京香山碧云寺移出,在北京举行了三天的公祭和悼念活动(各界人士参与了公祭并举行了一系列的悼念仪式),后由专列护送抵达南京浦口火车站,经轮渡摆渡过江后于南京下关码头登岸,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礼堂内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公祭后,于1920xx年6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仪式,从此孙先生便一直长眠于此,距今已有80多年了。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中山陵的陵园广场,在陵园广场的正南端是一座八角形石台,石台上有一尊三足两耳的紫铜宝鼎,重达五千公斤,是中山陵纪念装饰之一。它是由广州国立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携全体师生于1933年秋捐资建造,鼎高4.25米、腹径1.23米,在鼎的腹部刻有“智、仁、勇”三个字,是儒家提倡的君子的三种德行。在鼎的上半部还有一六角形铜牌,上面镌刻有原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的母亲黄氏老夫人手书的《孝经》全文,所以此鼎又被称为是“孝经鼎”。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半月形的博爱广场,沿广场拾(she)级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柱三门的冲天式仿古石牌坊,称博爱坊,它高12米,宽17米,花岗岩石柱上盖蓝色琉璃瓦,柱脚前后夹抱鼓石,牌坊上雕刻莲花瓣及和玺彩画等图案。在正中的横额上有孙先生亲手所书的“博爱”两字,语出自韩愈《原道》的“博爱之为仁”之句,孙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而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恰是对先生伟大革命精神的最好的写照)。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穿过博爱坊,走上陵园墓道,向前通往的是陵前广场,这一段路气势开阔,绿化规整,具有西方园林的开阔大气的美感。墓道长480米(240米),共有三道,中道最宽为9米(12米),东西两道宽为4.5米,墓道两侧用两两相对的雪松、荟柏、银杏和红枫等取代了古代帝王陵墓神道前的石人、石兽,更好的体现中山先生的高风亮节。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走过了墓道,面前出现的是陵门平台。根据吕彦直当时的设计,整个陵墓的平面为“木铎”形。木铎的声音洪亮,而且传的很远,有“使天下皆达道”的寓意,其用意也在警示后人。陵门广场的边缘就是当年吕彦直设计的“自由之钟”的下缘。在广场四周栽种有很多的树木,如枝叶修剪成圆球状的大叶黄杨,日本友人赠送的六株千头松以及银杏等其他植物。在陵门前有一对汉白玉石狮,在这儿显得十分的庄严古朴,这对石狮是当时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在1935年所赠送的。

现在我们眼前看到的这座单檐歇山式建筑就是陵门了,上覆蓝色琉璃瓦。在陵门的正中的门额上,有孙中山先生亲笔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字,这四个字是出自于孔子《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一句,意思是“国家政权不是哪一家、哪一姓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这句话是对孙先生三民主义的极好的注解,也是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的崇高的理想。

现在我们穿过陵门,我们面前出现的这座重檐歇山顶建筑是碑亭了,它高17米,宽12米。亭顶重檐歇山顶,上覆有蓝色琉璃瓦,亭内石碑高8.1米,正中镌刻有国民党党徽的图案,上面的碑文是由原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颜体楷书镏金大字。由此可见孙中山先生的葬礼为“党葬”。在碑的背面没有镌刻文字,因为大家都认为孙先生的思想功绩实在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来概括,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民众的心中,索性干脆不写铭文。整个建筑端庄朴实,显得肃穆庄严。

绕过碑亭,往后就是层层叠叠的台阶了,说起台阶这可是中山陵的一大特色,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而从上往下看则是只见平台不见台阶。由碑亭到祭堂这段石阶共有290层,分为八段,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五权宪法是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由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五院合掌的权利。(整个台阶爬的愈高则愈陡,使我们在爬台阶时感受到革命愈来愈困难。中山陵的台阶就是为了让我们在爬台阶时可以感受孙中山先生之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现在我们来到的第四层平台上,大家可以看到左右两边分别陈列着一个紫铜鼎,这是当时上海特别市政府所捐赠的,在鼎身刻有“奉安大典”四个字。在西侧的鼎上有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时所留下的弹孔。在第五层平台上有一对石狮,是福建雕刻名匠蒋文子先生的杰作,狮子的造型极富有动感,造型极其生动。在平台的花坛(大小盆栽30余盆),各类绿色植物装点了沿途的风景。

各位游客,大家可以感受到,整个中山陵的修建是依托紫金山而修建的,陵墓更显得气势雄伟壮观。从最下方的博爱坊到祭堂,我们已经走过了平面大约700米,高度大约70米的距离。先生的祭堂与墓室依托钟山的气势,更显巍峨,让谒陵者感悟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和浩然正气长留于天地之间。

现在我们来到了第8层的平台,在第8层的平台上,有孙先生长子孙科一家所敬赠的青石鼎。祭堂前还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赠的一对华表。祭堂与墓室相通,墓后有一圈圆墙包围,辟有“墓堡花园”,内设“中山陵建设史料馆”,用翔实的图片与文字资料,全面展示了中山陵从设计、建设到奉安大典的全过程。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面前看到的是陵墓的主体建筑祭堂,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有蓝色琉璃瓦,在坊额的正中是由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四字直额,门楣上有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手书的“民族”、“民生”、“民权”六个篆字。祭堂正面开三扇拱形大门,在祭堂外立面的西侧,有奠基石一块,记述了在1920xx年3月12日中山陵建设工程的奠基的历史(仪式)。

走入祭堂,大家可以看到,祭堂内采用了云南的大理石铺地,十二根黑色大理石柱采用了四隐八显的手法增加了祭堂内部空间的气氛,在左右两侧的护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顶上的斗式藻井是用马赛克镶嵌的国民党党徽的图案。在祭堂正中有一的孙中山先生的坐像,是由当时法国的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阿林斯基)用意大利白石所雕刻的作品。孙先生身着长袍马褂,膝上摊着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神情沉思。在坐像的底部的四周还有六幅浮雕,摘取的内容都是先生生平的革命活动的片段。分别是(南)如抱赤子,(东)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北)国会授印,(西)振聋发聩、讨袁护国。

祭堂与墓室相通。在墓门门额上有孙先生为黄花岗烈士手书的“浩气长存”四个字。门分两道,外门为对开铜门,第二道门为单扇铜门,门上刻有张静江篆书“孙中山先生之墓”,墓室为穹窿状封闭式建筑。在墓室中央石圹内有孙中山先生的白色大理石卧像,墓室上方是用马赛克镶嵌的国名党党徽的图案。卧像由当时捷克雕刻家高琪所雕刻,孙先生的遗体就安葬在石圹下5米深处。自1920xx年6月1日的奉安大典到今日,墓室从未被打开过,孙先生长眠在这儿已有80多年了。

其实,在中山陵的周围还有许多的附属建筑,均为中山陵的纪念性建筑。孙中山先生纪念馆,原名为藏(zang)经楼,在里面收藏有孙先生的图片资料及实物,在藏经楼后有三民主义碑廊,镌刻有孙先生所著《三民主义》全文。藏经楼外有一尊孙中山先生的铜像,是由中山先生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所捐赠的。

在中山陵南端有“音乐台”,是当时由美国旧金山华侨代表和国民党辽宁省党部捐资建造的,由当时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杨廷宝先生所设计。在先生的陵墓周边还有光华亭、行建亭、流徽榭、中山植物园等社会各界捐建的中山陵纪念性建筑。这些建筑散落在中山陵景区的周边,在青松翠柏的映衬下显得秀雅大方,大家有时间不妨前去游览。

环绕在中山陵周围的还有不少民国时期的名人墓葬,如廖仲恺、何香凝墓,谭延闿墓等等,大家有时间也可前去探寻一番。

好,各位游客,因为时间关系,中山陵的游览到这儿就要结束了,希望大家对我的导游讲解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的配合,再见!

博爱访墓道陵墓正门碑亭条堂墓室孙中山遗。

体安葬经过。

有石栏,我们在此可凭栏远眺中山陵祭堂的雄姿,也可摄影留念。

整个墓室是一座半球形封闭式建筑,顶呈西式穹隆状。

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作罢,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在中山陵内。

对于中山陵,我几乎是陌生的。由于陌生,自然好奇,便也联想过许多金碧辉煌的殿堂。然而,当漫步其中之时,才发现原来中山陵别有一番景致。依山而建,隐于山林之间,从下往上一望,极为壮观。建筑并不艳丽,却给人莫名地来了一种气势,来了一种庄重。

走在台阶上,似乎就已明了。孙中山先生生前就想把墓建于此地,而后人按照他的意思为他建了此陵墓,似乎是为了给中山先生,这位为中国不停忙碌的伟人找了一处永远安宁的地方让他平静下来。

中山陵坐落在这繁茂的宁静之中。中山陵的布局就像是一个大钟,含有“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遥想当年孙中山先生为了民族的复兴,人民的觉醒,做出了多少的贡献?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博爱”两字正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石坊后是墓道。前面为陵门,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里用青色的琉璃瓦有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再进为碑亭,一块高约6米的碑石上刻着“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孙先生于此”的镏金大字。

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攀登如此多的石阶极为艰难,但当大家走完这段长距离陡峻的石阶以后,一定会悟出孙中山先生的嘱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含义。最高的平台有华表两座,后为祭堂。祭堂有三个拱门,分书“民族”、“民权”、“民生”门额。这里是仿宫殿式的祭堂。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奋斗的理想。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逼真生动。在这里,不仅使我们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推翻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不朽勋业和艰苦斗争的历程,而且也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我中华独立、富强、大展宏图的建国思想。堂后有墓门二重,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进门为圆形墓室,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此像是雕刻家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我心中盈满的只有感动和震撼。高大庄严的祭堂,让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

中山陵之旅,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饱览美景的喜悦,更多的是对社会的思考,对民族的热爱,对领袖的敬意。作为记忆,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