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小学二年级语文咕咚来了教材教案范本(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0:21:14 页码:10
小学二年级语文咕咚来了教材教案范本(通用8篇)
2023-11-12 20:21:14    小编:ZTFB

编写教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和能力水平,以便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教案的教学方法要多元化和灵活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以下教案范文中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可以为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小学二年级语文咕咚来了教材教案范本篇一

二、培养热爱古文的儒雅学生。

依据上述两点,结合我班实际,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了以下两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激发学生学习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能背诵一到两首杜甫的诗、描写春天的诗。

教学重难点:

1、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畅快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杜甫的资料。

2、背诵一到两首杜甫的诗。

教师准备:

图片资料:有关春天的图景、《绝句》描写的景象图。

文字资料:杜甫其它诗句,如《春望》、《迟日山江山丽》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1、在音乐的伴奏下,欣赏春天的图画,复习描写春天的古诗。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幅画可以有我们学过的哪一首古诗来描绘呢?

2、生交流,看图片背诵《宿新市徐公店》、《村居》、《春晓》等。

二、范读古诗、了解背景。

1、画面配乐范读,整体感知。

2、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

(1)学生简介杜甫。

(2)视频播放杜甫及其草堂,教师解说。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提出要求: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自读古诗。

3、检查效果。

(1)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2)、指生读诗。(评价:第一次读就读得这么好,真不错!)。

四、细读古诗,领悟诗境。

学习第一句。

2、指生回答,相机板书简笔画: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等。

3、理解词语,感受诗句的声音美和色彩美。

(1)通过看图片,做动作理解“黄鹂”、“白鹭”“鸣”、“上”等词。

(2)通过给图画配颜色理解“青天”、“翠柳”等词。

(3)播放动画。

4、再次练习朗读、指名读、指导读、男女生赛读、师生合作读。

5、启发联想。

过渡:读着这两行诗,老师又想起了一些相似的诗词,你联想到了什么呢?

6、生交流,老师指导。然后出示句式:

7、生表演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学习第二句。

1、生自读诗句找景色。(板书简笔画:山、船)。

3、教师借助课件、实物(相框)等相机指导理解含、泊等词。

4、谈话表演理解第二句诗。

(1)你们猜猜这西岭上的积雪大概有多少年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解释“千秋雪”。

(2)门前停泊的船打算到什么地方去?从这儿出发远不远?大概有多远?

指生扮演小船家和教师表演。

5、指导朗读。

6、启发联想。

(2)想像画面,描述画面。(相机板书:有动有静)。

五、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1、课件出示《春望》,师范读。

2、齐读《绝句》。

3、播放古诗完整动画,生看画面表演、背诵。

4、唱古诗。

六、体会写法、总结学法。

1、出示:两个对一行。

2、诗句中还有哪些地方是对仗的,找出来读一读。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诗文中的对偶词语。

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窗以门等等。

3、小结学习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小结。

板书:读——想——说——诵——演。

七、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1、用上述方法学习杜甫的另一首《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暧睡鸳鸯。

2、交流课前收集的杜甫写的诗。

3、自选作业(二选一)。

(1)给古诗配上一幅画(也可任选一句你喜欢的诗配画。)。

(2)课外学习杜甫的其它古诗或者是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有                 绝   句         有。

声    青 天(简笔画)  白 鹭(简笔画)   动。

有    翠 柳(简笔画)  黄 鹂(简笔画)   有。

色    千秋雪(简笔画)  万里船(简笔画)   静。

小学二年级语文咕咚来了教材教案范本篇二

1、自主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学会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意思。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突破法:朗读法讨论法。

能力训练点:训练同学的朗读能力、扮演能力。

美育渗透点:懂得遇到难题,要动手做做,探求答案。不迷信,不轻信盲从,敢于实践。

拓展:回家动手做做实验。

课时布置:两课时。

生字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实验的形式导入(两个一大一小的铁球,两个铁球哪个先着地?)亚里士多德认为大的先落地。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吗?我们可以动手做做看。他虽然是个科学家也不一定对,面对问题,我们不要光动脑筋,还要动手做做,才干得到正确的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科学家的问题》,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同学开火车读。

3注意读准以下生字的字音。

4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生字组词。

3指导字形,师范写,讲要点。

4生书写,师巡视。

5示范写,讲要点。

6生订正,师巡视。

四作业:熟读课文,誊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测读。

2复习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

1哪一段写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找出来读一读。这个问题怪在哪?

2面对科学家的怪问题,大家有什么反应?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情况。

3面对议论纷纷的同学们,玛利亚有什么反应?大家读第3段后找出一个词语来形容她。

5玛利亚生气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句子来回答。指导朗读。

6科学家对玛利亚说了什么呢?玛利亚明白了什么?

三作业。

誊写生字词语。

小学二年级语文咕咚来了教材教案范本篇三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绝句》。

4、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x。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2)揭题,板书:古诗二首。

(3)教师范读。

思考:这两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x?写了哪些景物?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目。

2、介绍作者:杜甫,唐代诗人。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察x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黄鹂,鸟的名称,又叫黄鹂,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x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x水鸟。青天:蓝x的`天空。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x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3)理解第3句。

问: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窗含,从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也就是窗柜里围着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这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4)理解第4句。

问: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泊是船在岸边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古代吴国所在地,指长x中下游一带,在我国东部。这句的意思是:门外x边停靠着远航东吴,行程万里的船只。

5、自由读古诗,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6、指名朗读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朗读、背诵。

四、默写《绝句》,完成《作业本》第6题。

五、完成《作业本》第2、3、5题。

课后反思:

在古诗的教学中,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读古诗理解古诗中一些词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整首诗。往往忽视了课文中x图的作用。课文中的x图我仔细观察和古诗的意思是有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x图让学生自己先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再理解。发现有些不用教师讲解,学生就能理解。因此在教学古诗时千万别忘记x图的作用。

小学二年级语文咕咚来了教材教案范本篇四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有耐心,坚持不懈,不能急于求成。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寓意。

教具准备:

1.词语卡片。

2.小动物图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只特别爱吃水果的猴子。能把它的名字读准吗?(出示卡片:猴子)他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得到源源不断的水果。于是他决定——种果树。

2.师:“种”是本课的一个生字。我们在识字3里就知道,“禾木旁”的字与什么有关?(庄稼、植物),读好这个字。种还是个多音字呢,我们课题中读哪个音?再读题。(教学伊始,我开门见山的引入课题,指导学生先从题目入手,揭示课题。相机教学“种”字,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认识生字、记住生字、会用生字。)。

二、自读课文,音准句顺。

1.学生自由读文。师:小猴子到底种了哪些果树呢?结果怎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再读课文,学生边读边圈划。

3.学生汇报,教师相应板书。过渡:小猴子忙忙碌碌,却最终一事无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猴子种梨树的情景吧!

(教师就题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并明确读书要求。通过第一遍自读,把字音读准;第二遍带着问题圈画、读文,理清文章脉络。)。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指名读。并相机出示种果树图。师:看,猴子正在给小树苗——浇水?(出示:浇水)解析:“浇”是个生字,你怎么记住它?换个偏旁你还能想到哪些字呢?认识、区分形近字,用形近字填儿歌。

(在教学“浇”时,通过析形和做动作,以及换偏旁,帮助学生牢记生字,并通过填儿歌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形近字的意思。)。

2.指名读词,再齐读。师:除了浇水他还要做什么?(出示:施肥)。

指导学生写好“施肥”。学生练写,师生评价。

4.师:还有哪只小猴子想快点儿吃到梨子?让我们感受一下他着急的心情。让我们一起来做这只心急的小猴子吧。(练读、指读、评读、齐读)过渡:按理说,在猴子的细心栽培下,梨树会长的枝繁叶茂,然后结出满树的果子,没想到乌鸦的一番话却改变了他的想法。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充分感悟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并将之内化、积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在朗读的方法上给予指导,朗读过后的评价也应注重艺术性,这不仅对学生的朗读活动进行评价、指导,而且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默读2、3小节,用“——”画出乌鸦和猴子的话。边读边画。

5.师:一只乌鸦飞来了,他是怎么说的呢?(ppt:乌鸦说的话。)。

(1)指名读,结合学生的实际,理解词语:耐心。(词卡:耐心)。

(1)拔树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你能用动作表示一下对“拔”的理解吗?

(2)猴子拔掉了梨树,改种了杏树。改也是个生字,读好它。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则是二下的阅读教学目标。)。

梨树就这样被猴子拔掉了,那杏树、桃树、樱桃树能幸免吗?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小学二年级语文咕咚来了教材教案范本篇五

《粽子》一文介绍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以及习俗的由来。第一节点明了每年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第二到四节分别从形状、颜色、味道三方面具体地描写了粽子。第五节是过渡段,引出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是因为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第六节简要介绍了屈原的生平,以及人们怀念他、崇敬他,并以粽子祭奠他。

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读课文摘录词句”,由于本篇文章结构清晰,学生要圈划出描写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词句并不难。描写粽子颜色的第三小节语言生动,更可作为朗读的重点指导段落。

在要学生自己来介绍端午节习俗由来之前,要利用第六节,让学生充分朗读。一方面是因为本节集中了文章中的大部分生字,是集中识字很好的一个途径。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练习说话做好铺垫。

二、过程。

学习课文2——5节。

1、人们用包粽子、吃粽子来纪念屈原,粽子大家都吃过吧。课文从形状、颜色、味道三方面来写粽子的。轻声读一读2——5节,注意不加字不漏字。

2、接龙读2——5节。

3、同桌两人再读读课文,并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描写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句子。

4、交流。

(1)形状。

出示: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读句)。

那到底是什么形状?出示实物。你知道它包含几个顶角,几条棱,几个平面,几个三角形?

看图了解其他形状的粽子。

(2)颜色。

出示:粽子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读句)。

学习生字“糯”。自由读,用小圆点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出示填空交流:为什么同样的箬叶,糯米、枣子在课文中可以用两种颜色来形容?齐读第三节。

(3)味道。

学生尝粽子。交流味道。交流找到的句子。

出示:粽子的味道美极了。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读句)。

是呀,粽子味道甜美,它既是——消暑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这就是——出示词语惹人喜爱。

学习生字“惹”。你能用“既……又……”来说一句话吗?

三、反思。

第二——四节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故虽课前请学生已经做了预习,但课上仍要给予他们充分朗读的时间,力求每位同学都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此时教师的点评也应主要侧重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既……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关联词,在这并不需要学生完全掌握并能运用自如,只是让学生能初步感知。通过教师的引语,来让学生了解“既……又……”的一般用法;在读中,让学生知道“既……又……”的前后内容改变位置,意思不变。

二年级的学生没有几何的概念,孩子或许会不明白什么叫“顶角、棱、平面”。这一环节的设计只是让学生能直观地知道他们的位置。这样来动手指一指,学生应该饶有兴趣。这既是对粽子形状独特的再次感知,也是指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闻箬叶、尝粽子等,但最后都要回到读上,实则是要通过小活动来促进朗读,让学生读得有趣味。

小学二年级语文咕咚来了教材教案范本篇六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影子变来变去的原因。

3、培养学生勤思考、多动脑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影子变来变去的原因。

2、培养学生勤思考、多动脑好习惯。教学准备:词语卡片、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2小组,这组的火车开得可真快呀,你们同样很棒)。

(2)齐读生字卡片:相信其他小朋友也同样做得到,一起叫出他们的名字吧!)。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测读:孩子们越来越棒了,如果我跟你增加一点难度,你们还敢接受我的挑战吗?我挥挥手,影子也挥挥手。我蹦蹦跳跳,它也蹦蹦跳跳。走着走着,嘿,我的影子变成了《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了!(指名读:每句两人,再齐读这两句)你们太了不起了,这么多生字的句子都可以读得这么好,那课文你们也一定能读得很精彩!

二、学习新课。

1提自读要求:翻书28页!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想这个小作者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开始吧!

2、自读完,完成填空:孩子们都读得很认真,那谁能帮老师完成这个填空?(出示句子)“我”在路灯下发现了______,我和影子朋友一起玩,“我”发现了影子会。影子真有趣啊,到底有多有趣呢?我们一起到课文里去看一看!

3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孩子请立起书来,一起读第一段,找一找我和影子在什么游戏!一天晚上,起!

(2)、我和影子在玩什么游戏呢?汇报:我挥挥手,影子也挥挥手。我来当你的影子好吗?我们来试试,你读我跟着你做。你觉得这个游戏怎么样?那你再读一读这有趣的游戏。呵呵,多有趣啊,我挥挥手,他也跟着我挥挥手,就像另一个我一样。谁再来读,读的更有趣味。你像调皮的影子一样可爱!还有谁想和我做游戏?(指名三人读)我们一起来玩:一起读:我挥挥手。影子也挥挥手!影子还和我玩什么游戏呢?指名读:我蹦蹦跳跳,它也蹦蹦跳跳。蹦蹦跳跳是什么样子?你来学一学!瞧,你的动作多可爱呀,能不能把这种可爱加到你读书的语气中去呢?你再来试一试!还有谁想和我这个大影子做游戏?指名:我蹦蹦跳跳,它也蹦蹦跳跳。一起读这两个有趣的游戏:我挥挥手,影子也挥挥手。我蹦蹦跳跳,它也蹦蹦跳跳。那影子还会跟着我们做什么呢?我,它也。指名:生看来影子的模仿能力可真强!贴字条:我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一起读::我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提醒坐正)。

4、学习第二段:影子的本事可不止这些,影子会变短变长,多奇妙啊我们来看看影子有什么变化?出示第一幅图,观察图。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那一句在写这幅图,赶快在第二段里找一找(指名读)你读得很有趣,尤其是嘿这个语气读得特别有味道,还有谁想来读(走着走着,嘿,我的影子变成了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了!)我听出来你特别惊奇,影子会变这么小!我也想来读一读行吗?范读出示第二幅图,影子又变成了什么样?指导读:走着走着,啊,他怎么又变成小人国里的巨人了?影子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所以小男孩说:真有趣啊!

5、学习第三段真有趣啊,影子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他还会玩什么花招呢?

男生读:第四段你们能回答丁丁的问题吗?看来你们也是爱思考的孩子!生活的世界丰富多彩,风儿吹动红旗、树叶变黄飘落,花儿五颜六色?愿你们多多去看,多多去想。细心观察,做一个有好奇心的人,不但充满乐趣,而且呀,说不定你还会成为像牛顿一样的科学家呢!

最后老师送大家一首歌。会唱的孩子跟着唱(地厚天高)地有多厚,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天有多高星星眨着眼,月儿画问号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彩虹来架桥时光在飞逝,生命知多少风儿卷起朵朵浪花,太阳开口笑哦只要你爱想爱问爱动脑天地间奇妙的问题你全明了啊只要你爱想爱问爱动脑天地间奇怪的问题你全明了就如歌里所唱:只要你爱想爱问爱动脑天地间美好的事情你都明了!

小学二年级语文咕咚来了教材教案范本篇七

1、能读懂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2、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凡是要多动手、多实践,别盲目相信。

4、学习按正确的方法抄写句子。

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理解科学家说的话。

生字卡片、小黑板。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字情况。利用抽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检查。

2、听写词语。

问题错误答案。

(教师提醒学生的写字的正确姿势。)。

抽生说。

问:孩子们说的真好,那你们知道本文讲的谁的问题吗?生:是科学家的问题。

二、学习课文。

1、请孩子们打开书,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一找,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

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呢?理解“议论纷纷”的意思。孩子为什么有这么多离奇的答案呢?

师引渡:所有的孩子们都相信了吗?生:玛丽亚不相信。

2、学习三、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快速地读第三、四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能体会玛丽亚不相信科学家提出的问题的句子。抽学生说。

当孩子说到玛丽亚“满腹疑惑”一词,想象她会想些什么呢?从而理解这一词语。

(3)玛丽亚听了妈妈的话,她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句子来。请一名学生读。

(4)玛丽亚得出了什么结论?结合插图和回家实践的理解“漫”的意思。

(5)得出结论后,玛丽亚很生气。思考:她为什么生气呢?

抽学生说。齐读第四自然段。如果是你,会生气吗?

师引渡:是呀,玛丽亚的确很生气,我很崇拜的科学家怎么会骗小孩呢?得找那个科学家问问。

3、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四、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玛利亚的问的句子。抽学生回答。

生:“你怎么可以提出错误的问题来骗我们呢?”

师:这是一个反问句,语气比较强烈。为什么她会这样问呢?联系前文说。体会玛利亚这是心情怎样的?把这种生气的语气送进句子中读。指名学生玛丽亚的话。从你读中我听出来了你是很生气的。

(2)科学家听后,他有什么表情呢?(生:哈哈大笑)。

师:科学家回答这个问题时哈哈大笑?

生:科学家为自己提的问题而发笑。

生:科学家看到玛利亚的认真实践而高兴。

(3)科学家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

生自由回答。勾画出反复读。出示小黑板。齐读。

(3)玛利亚明白了什么?

生:他明白了只有不迷信,多动手做才能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

……。

三、作业:

(1)抄写科学家的话。这道题是第一次出现,教师要求学生:把一句默记完整后再抄,不能看一个字或词就写。(教师巡视,如果发现没掌握方法及时纠正)。

(2)抄写词语。

议论纷纷满腹疑惑。

板书设计:

议论纷纷。

满腹疑惑。

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小学二年级语文咕咚来了教材教案范本篇八

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2、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凡是要多动手、多实践,别盲目相信。

4、学习按正确的方法抄写句子。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家说的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字情况。利用抽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检查。

2、听写词语。

问题错误答案。

(教师提醒学生的写字的正确姿势。)。

抽生说。

问:孩子们说的.真好,那你们知道本文讲的谁的问题吗?生:是科学家的问题。

教师板书:科学家的问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请孩子们打开书,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一找,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

抽生读科学家提的问题。齐读带有问号的句子。

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呢?理解“议论纷纷”的意思。孩子为什么有这么多离奇的答案呢?

师引渡:所有的孩子们都相信了吗?生:玛丽亚不相信。

2、学习三、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快速地读第三、四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能体会玛丽亚不相信科学家提出的问题的句子。抽学生说。

当孩子说到玛丽亚“满腹疑惑”一词,想象她会想些什么呢?从而理解这一词语。

(3)玛丽亚听了妈妈的话,她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句子来。请一名学生读。

(4)玛丽亚得出了什么结论?结合插图和回家实践的理解“漫”的意思。

(5)得出结论后,玛丽亚很生气。思考:她为什么生气呢?

抽学生说。齐读第四自然段。如果是你,会生气吗?

师引渡:是呀,玛丽亚的确很生气,我很崇拜的科学家怎么会骗小孩呢?得找那个科学家问问。

3、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四、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玛利亚的问的句子。抽学生回答。

生:“你怎么可以提出错误的问题来骗我们呢?”

师:这是一个反问句,语气比较强烈。为什么她会这样问呢?联系前文说。体会玛利亚这是心情怎样的?把这种生气的语气送进句子中读。指名学生玛丽亚的话。从你读中我听出来了你是很生气的。

(2)科学家听后,他有什么表情呢?(生:哈哈大笑)。

师:科学家回答这个问题时哈哈大笑?

生:科学家为自己提的问题而发笑。

生:科学家看到玛利亚的认真实践而高兴。

(3)科学家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

生自由回答。勾画出反复读。出示小黑板。齐读。

(3)玛利亚明白了什么?

生:他明白了只有不迷信,多动手做才能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

……。

三、作业:

(1)抄写科学家的话。这道题是第一次出现,教师要求学生:把一句默记完整后再抄,不能看一个字或词就写。(教师巡视,如果发现没掌握方法及时纠正)。

(2)抄写词语。

议论纷纷满腹疑惑。

板书设计:

25科学家的问题。

议论纷纷。

满腹疑惑。

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