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教育开题报告范文简短(模板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3:14:09 页码:8
最新教育开题报告范文简短(模板14篇)
2023-11-12 13:14:09    小编:ZTFB

报告是一种对某个事件或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在撰写报告之前,我们应该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资料搜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这个报告范文中,作者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述。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简短篇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家庭教育也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特别是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家长文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子女实施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都大大改善,家庭教育也从无意识向有意识、从重智轻德向全面育人的方向转变,呈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1)教育目的明确且逐渐走向务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一系列改革,家长们的教育目的也有所改变,由单纯的追求文凭转向迎合社会所需。被调查的家长74%的人认为孩子读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知识、明道理。18%的家长选择读书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8%的家长干脆选择“读书就是为了挣钱”。总体而言,把子女培养成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符合国家需要的有用人才已成为大多数家长的共识。

(2)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培养得到重视。当问及“你认为孩子哪些方面最重要?”时,54%的家长选择了成绩好,14%的家长选择爱劳动,50%的家长认为思想品德对孩子最重要,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掌握一门技术对孩子很重要。由此可见,那种“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的观点已经渐渐淡出家长们的脑海。

(3)家庭教育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据调查,有70%的家长开始意识到随着孩子的成长,自己的教育逐渐力不从心。因此,部分家长在工作之余还不忘给自己充电,并主动了解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翻阅相关家庭教育的书刊,有47%的家长参加过较为系统的“家长学校’培训班。而且有32%的家长有过利用网络寻求家教秘方的经历。由此可见,家长们在实践家庭教育的同时,开始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标志着家庭教育开始走向科学教育的轨道。

(4)坚持正面教育、讲求教育方法逐步成为主流。在家庭教育中,一错就打,不对就骂,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正在被大多数家长所遗弃。当面对孩子成绩不理想或不听话时,70。5%的家长都主张采取谈心的方式,正面教育,以理服人。50%的家长认为父母和子女应平等相处,共同探讨学习、生活、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家长认为,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朋友,允许他们讲出自己的意见,不能随意将父母的愿望强加于孩子身上,强制他们服从。还有一部分家长重视言传身教,重视潜移默化的作用。

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时代赋予了人才以新的含义。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的家庭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处于发达地区的农村,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小学生的家庭教育较之以往,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完善,但是,也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和教育的误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被调查的家长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0。8%,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2。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7。7%。相当一部分的家长“望题兴叹”,连基本的课堂辅导都很吃力,更别说是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有关家庭教育理论知识了。况且,有的家长在经过白天一天的劳累之后,对孩子的学习更是缺乏辅导的热心与耐心,而此种情况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求助无门,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荒废学业。

(2)父母的“知”、“行”分离现象突出。例如,在回答“你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时,有80。5%的学生担心的问题是“成绩不好”,侧面反映了家长们的心口不一,依然单纯地追求高分数。当问及“你父母或家长会要求你做家务活或参加其它的劳动吗?”时,选择“不会”和“偶尔会”的占62%。而在课余时间的支配上,看书做作业的占78%。而在惩罚方式的调查中发现,简单的“打一顿”的竟然高达78%!相同的问题,不同的答案,两卷调查结果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充分说明了部分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具体实践之间存在些许出入。

(3)亲子关系冷漠,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当问及“你的父母或家长或家长经常问你学校的事情吗?”时,回答经常交谈的只占45%。每天和孩子聊天的家长也不到50%,有的家长甚至连续几个星期都难得和孩子见上一面,交流也只限于孩子犯错误时候的批评教育。

(4)部分父母对孩子的培养过分依赖学校。据调查,农村学生家长认识到并扮演好家长角色的只占15%。大部分家长消极被动,主动与教师联系的仅占20%。有些家长以为,孩子送到学校,培养成才只是学校的事。这种思想认识大大增加了学校对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一部分父母或代理监护人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对孩子的学习更是不管不问。小学阶段正是孩子性格培养,品质塑造的关键时期,而孩子在家的时间远远多于在校,可见这部分小学生正处于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的状态。

(5)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理论指导。调查显示,家长多是人云亦云云,生搬硬套一些优秀学生家长的教育方法,部分家长有听家庭教育讲座的意向,而就当地的情况而言,当前还缺乏这方面的条件。只有3。6%的父母会“看家庭教育方面的电视节目、报刊或请教专家”。

针对当前发达地区小学生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到底应该抓什么?怎么抓?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父母而言,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促进孩子健康全面的发展。首先,家长在工作之余,多为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其次,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价值观,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提出符合实际的成长期望。再次,家长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注意家庭中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气氛,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2)对学校而言,要大力挖掘并科学利用家庭教育这个有力的资源,使学校教育得到更好的延续和补充,以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一方面,学校要积极配合社会各职能部门办好“家长学校”,针对本地区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进行有重点的“补课”,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和联系,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使教育有的放矢,便捷高效。为此,学校可设定一些“开放日”和“接待日”,公布教育最新信息及学校工作的进展情况,欢迎广大家长到学校深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对于特殊原因而不能到校的家长,学校可以“家校联谊本”的方式,与家长进行书面沟通。

(3)对社会而言,当地政府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首先,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引导文化主流方向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其次,发挥经济优势,使经济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教育优势,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并鼓励创建儿童健康心理咨询,家长学校等专门机构,为小学生家庭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积极引进有利于小学生成长进步的图书、音像制品,努力为小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再次,要另外,完善立法体系,加强对网吧、电子游艺等游乐场所的监督与管理。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简短篇二

当今的学校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理应努力创新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机制,调动各方教育积极性,激发全社会教育活动。结合我校实际,家长大多拥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家长课堂也就应运而生,既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又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锤炼一颗向上崇善之心,成为链接学校、家庭、孩子心灵的一座金桥。

新型家校共育新途径之探求,是针对传统意义上的家校合作观念提出的。传统意义上的家校共育方式主要有开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等,新型家校共育观则旨在探求更新更有效的共育途径,通过更有效地挖掘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潜力,最大化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逐步形成家校联手共育英才的良好态势。

教育孩子是全社会的任务,特别是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单靠学校和教师势显得单力薄。所谓“家校共育”,是指学校充分开发利用家长这一有力的教育资源去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形成教育的合力,避免形成教育真空,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完整。

本课题侧重于结合开设家长社团课堂的实践,把家长请进课堂,利用让家长结合自身特长、行业优势,为孩子们带来别样的课程资源,让孩子们领略到来自不同家庭的教育风格,接受授课家长传递的各种学识,对拓宽他们的视野、引发他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参与授课的家长通过这种特别的体验,对“教育”二字会有更深刻的感受和领悟,促进教育差异的互补共赢,达到“共育”的目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对质量的每个个体都应考虑制订不同层面的标准,以符合目标一致的原则。为此,质量框架特别强调和鼓励各国在本土适宜和文化适切的情况下,制订出符合本国、本地区乃至各教育机构自身特色的质量框架并进行不同的实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指出:“明天的教育要试图使家长能够直接参与学校结构,共同制订教育计划,并共同实施。”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从最广义的教育来说,它是一个社会的过程。所有的人,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在教育着儿童,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在人当中,父母和老师占首要的地位。”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指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关心社会教育,帮助子女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好孩子既是学校的任务,也是家长的责任,家长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纽带,学校要根据本校家长和学生的情况,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家校共育活动,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的作用。

目标:让家长有更多了解学校教育、关注孩子成长的机会,让孩子更加自主发展,快乐成长。家长和学校通过课堂这条途径,共同为孩子搭建舞台,提供资源,逐步形成互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家长关系,悄然家长的素质和行为习惯,贴近家长与孩子的心灵。促进家长信任和支持工作,更把学校当做精神家园精心呵护!

内容: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与特点,定期举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讲座。如医务工作者进行生命健康教育,司法工作者宣讲法律知识,种植能手进行现代农业科技指导等。

重点:以家校课堂为家校共育平台进行发展、创新;站在理论的高度,探索新时期我国家校共育的内涵、特点和做法,获得具有推广性的普适经验。

1.研究的思路:授课主题的确定、内容的选择、课时的安排等。

本课题研究将严格按照“确定主题—选择内容—制订方案—实践研究—交流总结——申请结题”的程序进行。先对本校学生现状作全面了解,明确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再组织本课题组教师学习课题研究的内容、任务和具体的操作研究步骤。通过一系列的应用研究活动,了解家校共育的发展过程,建立起家校共育体系,依托江苏省海门中学附属学校课题实验研究中心交流平台,完成新型家校共育新途径的探求,以此推动在学校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应用与发展。

2.研究的过程:搜集资料—确定和完善授课内容—课后反思—调查研究。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借鉴他人研究成果,寻求理论支撑,有针对性地研究并指导实践。

(2)问卷调查法。通过编制相关问卷,调查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现状以及实施家校共育措施后思想发展和学习效果发生的变化。

(3)行动研究法。教育实践中深入研究和探讨,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每周定期邀请家长到校给孩子上课,开通班级qq群、微信群、班级公众号,加强沟通、协作,不断进行反思、总结、改进,提高研究实效性。

课题研究过程中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弥补学校德育课程资源的不足,有效推进德育教育,发挥教育的合力,切实提高学校教育的实效性。

教师和家长撰写心得、体会、论文。

定期评比“最美家长课堂”“最美家长”

形成成果研究报告。

1.本小组成员从事初中教育教学及学校行政工作多年,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水平,富有创新精神,并有一定的科研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曾多次参与过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有多篇德育论文发表或获奖。

2.该课题已有了前期的探索和准备,成员对课题的继续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3.本课题的研究具有良好的科研环境,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简短篇三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以下是学前教育硕士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3-6岁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

绘本,是现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一种幼儿读物,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幼儿图书。绘本中的图画很精美,故事的情节也很生动,绘本中的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对幼儿的视觉上造成了一定的刺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绘本中的天真、简洁的文字风格使得幼儿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绘本以上的这些特点都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幼儿能提起更高的兴趣去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绘本中的乐趣,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生动丰富的图画也使得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愉悦感,使他们感受到绘本当中艺术美的熏陶。

绘本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3岁-4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基本上可以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的语音的锻炼是很关键的。幼儿阅读绘本对其语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在语言方面,绘本对于3-6岁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情绪、情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绘本是一个拥有很多学科交叉的阅读材料,并且也越来越成为国内的学者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关于绘本的研究论文越来越多,我们关注的有关绘本的内容也越来越广。绘本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不同的年龄段是有不同的选择的,他们也有自己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的不同可以更好的使我们对幼儿的绘本阅读进行指导,以及选择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绘本。但通过查阅各类文献资料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没有的,经过资料的查阅发现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者的对3-6岁儿童的对于绘本的阅读偏好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的相关文献。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只是停留于表面,有的只是针对一类绘本对幼儿的选择偏好进行了研究,有的只是在绘本的形式的选择上进行了一些调查,有的只是浅显的谈及了自己的观察幼儿阅读所得出的一些经验总结。在这些研究中并没有综合的从幼儿的年龄、性别上做出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所以在这我希望经过系统的观察与分析来进行关于3-6岁幼儿阅读偏好的研究,做出更为清晰、深层次的成果。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更加具体有效的指导。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对象是3-6岁的幼儿,3-6岁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研究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研究会发现幼儿在阅读中的对不同类型的绘本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各个类别的绘本的不同选择。通过研究在我们可以再理论上更加了解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阅读规律与偏好,获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一个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本研究可以丰富我国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相关研究。通过探索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的阅读偏好研究使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研究更系统、更具体,丰富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

2.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3-6岁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于不同类型绘本的选择,在幼儿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本研究,并在幼儿真实的绘本阅读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与分析,也会在各个年龄班进行绘本的讲解活动观察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并且会分析相关的案例了解更多、更真实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很多幼儿园的绘本阅读都有着一定的问题,幼儿园对于绘本的投放以及不同年龄班适合阅读的绘本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不能做出最正确的及判断给幼儿提供最好、最适合的绘本。本文的这些研究对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绘本阅读方面的指导。此研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也能了解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喜好,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而且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也能优化幼儿园的绘本的资源,使得幼儿园的绘本得到更好的利用。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好的、更长远的发展。

1.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幼儿阅读绘本幼儿的成长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3-6岁的幼儿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且绘本阅读也会发展幼儿的情感、想象力、观察力和认知能力等,这一时期的幼儿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绘本中描绘的图画世界打开了幼儿观察和想象这个世界的窗户,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觉到兴奋和开心。因此通过各类绘本的阅读带给幼儿的是很大的帮助,会让家长和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所获得的进步和成长。

对幼儿绘本阅读的价值研究中,不同的专家学者所描述的关于绘本的价值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与心灵成长的作用如湖南肖涓老师;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方面的促进作用,如甘肃的洪海鹰;有的则表述了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良好的品德养成等方面的意义,如耿明磊老师的观点。

湖南师范大学的肖涓老师指出,绘本的图画语言为儿童呈现了一个美妙奇幻的世界。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绘本是作为儿童文化的一种呈现形式,是儿童自身世界的很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可以通过绘本进入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人也借助绘本获得了与儿童进行心理交流的机会。儿童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儿童文化。绘本是幼儿的好伙伴,伴随着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幼儿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个“窗口”,而且是幼儿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绪的港湾。绘本的模式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这种特点符合儿童思维的图景性特质,这就使得幼儿在读绘本的时候会更容易进入到绘本的故事情境当中去。

给幼儿留出极大的想象空间,为幼儿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使幼儿在在每一次的绘本阅读中都会有新的不一样的发现和体验。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简短篇四

作为一名专门从事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师,我一直在摸索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们大胆地进行美术创作并突显幼儿园孩子的年龄特质,真正引领他们跨进艺术的门槛。由于幼儿园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都还不完善,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往往是凭借直觉和想象的,有的想法甚至脱离现实的原生态。对孩子来说,绘画不是一种技巧,而是思维活动。他们的画应该是天真可爱且随心所欲、幼稚纯朴且无所顾忌的,正是这种不为形累,不为物牵的思维方式无意中契入艺术的本体之中。

然而,现在很多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内容都只是在机械地临摹他人的作品,留美博士黄全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指出: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以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技能。技能是可以由老师传授的,但创造性是老师无法教出来的。许多中国孩子具有相当好的绘画技巧,以及很高的copy(拷贝)能力,但欠缺基本的创造力。模仿和临摹书上的画,就是强迫儿童依从别人的感受,改变自己的感觉,长期以往自己的感觉就会迟钝,丧失了实践的经历和体验,增加了孩子的挫折感,这时丢掉的不仅仅是能画象的功夫,更重要的是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

因此,我认为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是否合理?对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影响有多大?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就是我本次选题的缘由。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幼儿园 美术教学 示范

研究范围:所有研究均在新城区北郊教工幼儿园各年龄班中进行。

课题含义:通过对幼儿绘画活动示范法的探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1、本课题是在我园美术特色教育的基础上生成的,并进一步加深研究,将过去的示范、模仿为主的传统美术教法与现今提倡的教师不示范的教法进行选择和再组合,因此具有可行性和发展延续性。

2、教师在幼儿绘画活动中采用的示范法,具体从是否需要教师示范、进行教师示范的时机及教师示范的方法三方面展开。

3、该课题负责教师在实践中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所有研究均在新城区北郊教工幼儿园各年龄班中进行。

第一阶段:调研(4月6月)

1、幼儿园美术教学情况摸底;

2、研究任务:听幼儿园常规美术课,了解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示范画运用情况。

第二阶段:资料收集(6月8月)

1、收集幼儿园常规美术教学中生成的幼儿美术作品和教师示范情况;

2、研究任务:

(1)分析不同教师、不同示范情况下,幼儿生成作品的分析;

(2) 关于《幼儿园美术教学基本情况》的调查问卷。

第三阶段:教学实验阶段(9月11月)

1、 运用教学实验,验证不同示范情况下,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表现;

2、 研究任务:在少示范或不示范的情况下,运用其他方式进行引导,观察幼儿的接受情况和绘画中的造型表现,体会教学效果。

最后阶段:成果总结(11月12月)

《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示范对幼儿创造力影响的研究》(暂定)在结题期内完成。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第一阶段:调研

写出阶段调研随笔

第二阶段:资料收集

1、幼儿园常规美术教学中生成的幼儿美术作品和教师示范情况的简要分析。

2、《幼儿园美术教学基本情况》的调查问卷回收情况简单分析。

第三阶段:教学实验阶段

生成的教学设计及课件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简短篇五

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为依据,结合教育部长周济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关于“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严峻”的讲话,本课题组力求通过调查研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促进问题生大面积转变,为支援他乡经济建设的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

近些年来,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在关注农村留守子女这个群体的成长,也进行过认真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课题组成员愿为此做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并务求有所建树,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并推而广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发展。

本课题组主研人员均为本科以上学历,60%的主研人员为中学高级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曾获国家级、省(市)、县级一、二、三等奖,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对本课题有着深厚的研究兴趣,在论证选题过程中已搜集了大量资料,有关工委、教委和街道办领导的关怀,有县教研室的专业支持,有学校在人力物力的保证,本课题组全体成员对课题研究的圆满成功充满了信心。

1、理论问题:农村留守子女是新时期的产物,对他们的教育尚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本课题应创造性地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农村留守子女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2、实践问题: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新课题,怎样在这个新领域创造出符合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我们倡导老师们努力进行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

1、以转变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活动,转变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主力”。

要求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与,发挥教师在实验中的主导作用。研究学生的需求,以激发学生内因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投入实验,解决家长认识和责任问题,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联系社会力量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3、从留守家庭典型学生到普遍的留守家庭学生研究寻找教育规律。虽然都是留守家庭学生,表现也有好、中、差之分,要因材施教探究不同对象的最佳教育方法予以推广,取得实验的成功。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家访、问卷和会议等多种方式广泛采集个案,从个别到一般进行多个轮回的分析研究,汇集成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调查报告。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个案采集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报告法、行动研究法。

研究报告、总结、论文、音像资料、案例精编等。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简短篇六

“学生文学修养”主要包括学生的文学理论素养、对文学作品的感悟鉴赏能力和批判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学校教育”侧重于农村学校品德和行为教育。

本研究主要从语文教师修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文学素养等方面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主要有《教师文学修养与作文教学的研究》(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学语文课题组)、《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秋实)。这类研究是针对语文教师的研究,以提高学生作文成绩为归宿点,忽略了学生自主阅读和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是应试教育的附属品。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如《语文教师功利思想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影响》(项成波)、《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马龙)这类研究虽然关注了学生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但是没有着眼于对学校整体发展的影响,研究成果具有局限性,没有起到本质性的推动教育发展作用。

面对农村学校的教育现状,应试教育的.后遗症日渐凸显,学生求知欲日渐衰退,行为涣散,道德素质低下。家庭、社会不良现象的负面影响,使农村学校教育如履薄冰。此课题研究意义在于从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为突破口,继而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农村学校提供技术支持。

1、在新形势下,对处在低谷的农村学校教育提供有效的发展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2、不断完善新课程写作教学理论,摸索科学、高效的写作教学之路,从而从根本上转变农村学生文学写作水平不高,少量的书籍阅读,非常低劣的文学素养状态。

1、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做人与文学的有机统一,即通过教师有意识引领带动,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促进个性特长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

2、学生在掌握优秀文化,具有崇高的精神和较高的文化修养的情况下,提升了学校品位,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1、学生自主阅读和创作习惯对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

2、教师的文学素养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

3、学生文学素养和学校教育的关系。

4、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学校应搭建文学交流平台。

1、研究假设如果中小学生热衷于文学阅读和创作,进而提升人格品味。有品位的学生造就有品位的学校。有品位的学校育出有品位的学生。学校教育出现良性循环。

2、研究创新以往研究主要关心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以及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功利化,大多为应试教育服务。我们研究是的是学生个体素养与学校育人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素质教育领域的问题。

到相关图书馆以及互联网查询和搜集相关资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了解学生阅读和写作情况以及学校教育情况,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确定实验班级,做好实验记录,写出论文和材料;经过专家评审验收后,推广普及。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大量资料的收集分析等,对课题进行全面的认识和理论铺垫,形成理论部分。

2、调查研究法。

了解学生和学校相关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部分。

在较为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的条件下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考察并描述教育对象,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而提供有效的指导。

4、实验研究法。

确定部分班级为实验班,跟踪记录。

为了使课题得以顺利进行,具体技术路线设计为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有关理论做出解释,提出课题研究总体框架;然后调查研究,寻求关于研究前期学生学校事实情况和过程调查,结果调查。再次,筛选实验班级,实施研究方案,做好效果的检验。最后形成研究论文和研究总报告。

1、准备和初步实施阶段(20xx.04——20xx.06)。

查找文献,调查研究,撰写课题方案。

2、全面实施阶段(20xx.07——20x.07)。

中期总结报告及初步成果展示。

3、推广总结阶段(20xx.08——20xx.11)。

课题组成员相互交流实施情况,写出阶段总结报告,教师论文和材料,

4、结题(20xx.12)。

1、《教育心理学》作者张春兴浙江教育出版社。

2、《面向新世纪的德育思考》作者季铁军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3、《修养学简明教程》作者栾蕾陈百军职工教育出版社。

4、《文学素养教程》作者张晓梅机械工业出版社。

5、《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作者秋实新浪博客。

6、《语文教师功利思想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影响》作者项成波。

7、《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作者马龙道客巴巴。

1、制度保障:学校建立比较完善和严格的课题研究和考评制度完善,对研究时间、研究材料等都有详细的规定。这些制度的建立,规范了教师的科研行为,为课题的推进提供了很好的保证。

2、技术支持:除动员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中国教师文学网”的有关活动外,课题组拟着手建立校内专题网页,并聘请电教老师参与管理和维护,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经费保障:为保证该课题的顺利开展,学校拟拨课题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同时学校将添置相关图书、征订课题研究需要的杂志,保证课题组成员能从理论上进一步提升自己,力争从理论的高度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实践;学校将积极组织各级各类文学交流学习机会,让课题组成员的文学修养得到长足的进步,以实现预期目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部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谢谢大家!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简短篇七

1、课题题目:

学前儿童隔代教育现状及利弊

2、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 这样的确让年轻一代的父母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去忙工作,但是由于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与父辈或多或少会有差别,容易造成教育的不一致,特别是由于隔代亲,祖辈在家庭教育中容易出现过分保护、包办代替等溺爱现象,也容易出现由于代沟、沟通不良、祖父母教育能力有限,出现只养不教的现象,对于成长中特别是年幼的儿童而言,长期与父母的分离不利于亲子之间亲密情感关系的建立,也失去了相互了解的机会,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

1、 研究目标:

本课题通过研究学前儿童隔代教育现状及利弊的研究,引起研究对象(家长) 对此现状的思考。重点在于探讨出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对儿童的影响,针对现状,使家长在懂得其利弊的同时能更好的发挥隔代教育的优势,同时我们坚信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的长远发展有很大影响。

2、 内容:

“隔代教育”形成的背景

什么是“隔代教育”,隔代教育的内涵以及利弊。

“隔代教育”对家长的要求。

“隔代教育”将从哪些方面进行改善。

研究此课题的重要意义

3、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通过对学前儿童隔代教育现状及利弊的分析与研究,结合真实案例,使祖辈家长和孩子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深入理解隔代教育的内涵及影响,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谈话,向家长提出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应注意的事项,从而使隔代教育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

4、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资料法:主要是通过图书、网络等,深入了解隔代教育的内涵。

2、观察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分析,从各方面深入研究隔代教育的现 状及其利弊。

3、谈话法:通过与学前儿童家长、同学、老师一对一谈话,了解他们对隔 教育的看法及意见。

4、讨论法:通过对所收集资料的分析,讨论当前隔代教育的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利弊及其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论隔代教育与儿童心理的发展》黄祥祥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xx年04期

《隔代教育的利弊分析》 李洪曾 《山东教育》 20xx年33期

《隔代教育研究综述》 黄珊、陈小萍 《现代教育科学》 20xx年04期

理论意义:

1、通过对隔代教育现状的探讨和解析,说明隔代教育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的影响

2、通过分析隔代教育利与弊,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3、阐述了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应注意的事项以及怎样更好的进行隔代教育

1、利用隔代教育的自身特点指导现实生活的隔代教育

2、利用隔代教育自身的优势使祖辈家长和孩子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3、通过积极引导帮助更多的祖辈家长们成为与时俱进的合格家长,让隔代 教育成为“特色教育”,通过学校、社会与家庭相互配合合力打造新式的隔代教育。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简短篇八

汉语国际教育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掌握好一门语言必须要了解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而汉语国俗词语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是语言文化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汉语国俗词语在词汇系统中数量上不占优势,但其重大意义却不容小觑。汉语国俗词语与一般性词语不同,具有显着的民族文化特性,因此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很难通过字面理解“汉语国俗词语”的真正含义,为了避免汉语学习者交流障碍,使其尽快融入到中国文化中,我们需要对当前汉语国俗词语的定义与分类、汉语国俗词语的教学现状、汉语国俗词语教学的难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提高对外汉语教师及汉语学习者对汉语国俗词语的重视程度。同时,通过对汉语国俗词语的分类和难度划分,将汉语国俗词语更好地融入进汉语国际教育的词汇教学之中,实现文化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学的有机结合,使汉语学习者对中华文化形成系统的认识,准确全面地掌握汉语国俗词语的基本内涵、特点、分类等,提升汉语教学的效果。

语言是传递人类信息、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汉语国俗词语不能脱离文化单独存在,它承载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随着海外“汉语热”的不断升温,汉语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大,因此在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寻找汉语国俗词语教学的突破口十分关键,无论是对汉语国际教育理论的应用还是对教学实践的完善都具有现实意义。

从语言本体的角度分析,词汇具有多元性,代表了不同的主体元素,与语法、发音相比更具有文化色彩,也是语言本体最基础、最核心的组成元素,负载了更为丰富的文化意义,因此“汉语国俗词语”能够更好地在汉语国际教育中,体现民族语言词汇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特性,折射出特定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多彩的文化形式,实现中华文化传播“隐性窗口”的开启,提升海外汉学者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

本研究从“汉语国俗词语”本体入手,在准确把握“汉语国俗词语”分类、特点、内涵的基础上,置“汉语国俗词语”于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进行多角度研究,使教师和学习者对文化词语的使用范围、文化含义有更系统的认识,一方面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汉语国俗词语”的重视度,另一方面深化汉语学习主体对汉语国俗词语内涵的认识深度。另外,从认知角度对其进行国别化研究,这对于丰富词汇研究本身、推动语用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从这个角度讲,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的汉语国俗词语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理论价值,还具有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实践价值。

(一)研究内容

本文以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汉语国俗词语”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汉语国俗词语的界定与分类从本体入手着重剖析汉语国俗词语的内涵、语言环境特点,结合相关学者研究结论,对汉语国俗词语进行界定和分类,将其分为名物词语、制度词语、熟语、征喻词语、社交词语五大类。

2、汉语国俗词语的统计与分析第一部分为词汇大纲中的汉语国俗词语的统计分析,主要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新 hsk 词汇大纲》为统计对象。第二部分为对外汉语教材中汉语国俗词语的统计与分析,主要以《发展汉语》中、高级教程、《桥梁》和《登攀》三部对外汉语权威性的教材为对象,进行封闭式统计,主要考量汉语国俗词语的分布与使用情况,为对外汉语教材的改善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3、留学生汉语国俗词语习得难度调查分析留学生汉语国俗词语习得难度调查,包括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语国俗词语习得难度调查和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语国俗词语习得难度调查。汉字文化圈与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对汉文化的理解和对汉语语言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这是我们把二者分开进行调查的最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汉语国俗词语习得难度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对留学生汉语国俗词语学习中的主要障碍、难点进行总结。

4、提升留学生汉语国俗词语学习效果的策略主要从教材和教法两方面入手,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学校图书馆、电子图书馆、中国知网等途径,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汉语国俗词语研究的文献进行查阅,了解汉语国际教育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状况,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为论文的写作提供理论支持。

2、问卷调查法从国别、区域层面进行区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和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汉语国俗词语难度分别进行调查,采集数据,为问题分析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持。

3、统计分析法主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信息,借助于数学方式,建立不同影响因素与研究对象的关系。

(一)关于汉语国俗词语本体的研究

国外最早研究国俗词语的是前苏联学者韦列夏金,针对“对外俄语教育”提出了“国俗语义学”,阐明了国俗词语的定义,从属性上定义为民族性、传统性、独特性。

而国内最早提出汉语国俗词语概念的是王德春教授。一直以来学界对汉语国俗词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本体研究上,近些年,才不断有学者在此基础上,从汉语国际教育视角对此进行探讨。

王德春(1990)指出了汉语国俗词语的特殊用法、特定的涵义及特有的民族文化色彩及汉语国俗词语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梅立崇(1993)基于词语本体角度进行了研究,并阐述了不同类别的汉语国俗词语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的不同含义。他认为:“所谓汉语国俗词语就是别的语言中无法对译的词语,或者说是别的语言中很难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非等值词语’”

(二)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汉语国俗词语的研究

汉语国俗词语是“交际文化词”的重要部分,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刘晓娟(20xx)指出汉语国俗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汉语国俗词语教学和文化教学密切相关,并对汉语国俗词语的特性类型、文化含义进行概括,在结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汉语国俗词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归纳。

陈树峰(20xx)、刘志敬(20xx)主张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加强词语文化含义的解释,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最终目标,并对具有特殊文化含义的词汇进行了归类。

李玉萍(20xx)、李丽生、马艳(20xx)从翻译层面分析说明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从“汉语国俗词语”的选择、文化词语的讲练、文化词语的测试三个层面着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隐性汉语国俗词语”的教学解析方法。

姚俊玲(20xx)也认为以留学生为代表的非汉字文化圈的汉语学习者在“汉语国俗词语”的学习中翻译的准确度也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并从外语教学的角度阐述了汉语国俗词语的选择。

20xx年x月-20xx年x月初: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20xx年x月-20xx年3x: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20xx年x月-20xx年x月: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20xx年x月--:定稿。

1 蔡振生。汉字词语国俗语义的文化透析[j].语言文字应用,1999(4)

2 陈树峰。隐喻与对外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教学[j].考试周刊,20xx(26)

3 丛珊,徐丹。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国俗词语特点[j].现代交际,20xx(1)

4 戴卫平,斐文斌。英汉文化词语研究[m].科学出版社。20xx 年

6 韩慈红。汉语国俗词语的英汉互译[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1)

7 何禾。计算机辅助对外汉语国俗词语教材编写及教学[j].青年作家,20xx(22)

9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年

10 黄远振。词的理据理论与词汇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xx(3)

11 汲传波。词的文化义、交际文化义与对外汉语教学[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20xx(1)

13 金志刚。国俗语义分析与修辞[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8(5)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简短篇九

开题报告包括调研资料的准备,选题依据、目的、主要研究内容;进度安排;完成任务所需条件、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情况等,字数1500—2500字。

选定题目后,开始着手准备资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通过网络、泰山学院图书馆及电子阅览室收集资料。

2.借鉴专家学者的理论观点并走访所在城市的幼儿园进行实地调查,结合实习经历整合资料。

3.听取指导老师意见,访谈部分幼儿家长以及相关教师。

舞蹈是人类最早的一种艺术活动,它是经过提炼和加工,以人体的造型和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手段,来表现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舞蹈教育目的不单单灌输给儿童掌握艺术技能和基础知识,它更加侧重的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舞蹈教育不仅可以让幼儿得到身心情感的熏陶,体态仪表训练身体素质上的提升,更要加强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创造力,从而使幼儿能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发展。所以说学前儿童舞蹈教育是一种能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的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论文的目的旨在分析幼儿园舞蹈教育的现状,论述舞蹈教育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意义所在,结合研究阐述对幼儿园舞蹈教育在幼儿创造力培养方面的看法与建议 。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幼儿舞蹈教育不断的被人们所接受并认可,家长对幼儿在舞蹈方面的培养越来越重视甚至追捧,幼儿园设置了舞蹈课,社会也上涌现出各种幼儿舞蹈培训机构。幼儿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特殊性的教育,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幼儿舞蹈教育在进行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的同时,应该注重孩子独立性、评判性、主体性、求新立异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但目前我国幼儿舞蹈教育仍存在着不按幼儿生长发育规律教学,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现象,而忽略了对孩子独立性、评判性、主体性、求新立异性和创造性的培养的。基于素质教育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大力提倡,舞蹈艺术肩负着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责任,但目前幼儿舞蹈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对幼儿身心特点、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很多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幼儿舞蹈教育存在一定的误区,加上缺乏规范管理及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等因素,限制了幼儿舞蹈教育有序、健康的发展,忽视了舞蹈教育的根本目的,扼杀了舞蹈本身的趣味性,磨灭了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重大意义。

(一)研究内容

1、幼儿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

2、幼儿舞蹈教育现状分析

3、幼儿园舞蹈教育开展方式与途径

4、幼儿舞蹈与创造力的关系

5、幼儿舞蹈在创造力培养中的作用

6、通过舞蹈教育提升幼儿创造力的表现

7、对舞蹈教育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建议

(二)研究思路

通过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与专家学者的研究资料,明确了该课题的研究现状与产生的原因,说明幼儿舞蹈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具体研究思路如下图。

(1)20xx年1月上旬,院系确定指导老师,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论文方向和范围撰写开题报告。

(2)20xx年3月中旬, 院系召开开题报告会,下达任务书。

(3)20xx年3月下旬,收集整理资料。

(4)20xx年4月中旬,完成论文初稿,并教导师初审。

(5)20xx年4月下旬,论文中期检查。

(6)20xx年5月下旬,修改论文,定稿。

1.通过资料收集法,通过网络、图书馆及电子阅览室收集了资料了解专家学者的观点;

2.通过实地调查观察,了解幼儿园舞蹈课中对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方式,了解现状;

3.通过请教老师及个人实习经验提出合理建议,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4.通过整理、分析资料以及结合调查结果,学习论文撰写方式,撰写论文。

[1] 孙铭.少儿舞蹈的特点及教育意义[j]. 大众文艺. 20xx(07)

[2] 赵春霞.浅谈学前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 通俗歌曲. 20xx(12)

[3] 肖潇.浅谈少儿舞蹈的创作与发展[j]. 大众文艺. 20xx(15)

[4] 郭晶晶.幼儿舞蹈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j]. 教育教学论坛. 20xx(33)

[5] 王婉青.幼儿舞蹈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j]. 艺术教育. 20xx(03)

[7] 李菁.以幼儿为本:幼儿舞蹈教育的关键所在[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xx(01).

[8] 刘秀.幼儿舞蹈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 新课程(小学版). 20xx(01)

[9] 鲁梅.提高幼儿舞蹈教育质量的若干建议[j]. 中国校外教育,20xx,22:146.

[10] 刘静.发展幼儿创造力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才智. 20xx(02)

[11] 许颖,刘朝辉.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的具体途径[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xx(02)

[13] 孙俏.谈幼儿舞蹈教育的作用[j]. 艺海. 20xx(06)

[14] 许颖,刘朝辉.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的具体途径[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xx(02)

[15] 崔红英.在艺术教育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策略[j]. 学前教育研20xx(01)

[17]毕玉娟.学前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xx.

[18] 王白璇子.少儿舞蹈教育作用及应注意问题[j]. 新西部(下旬.理论20xx(08)

[19] 刘静.发展幼儿创造力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才智. 20xx(02)

[20] 张文.浅谈舞蹈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成功(教育). 20xx(24)

评委评语及其建议:

评委签字:

学院盖章:

年 月 日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简短篇十

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从初中数学中的建立数轴,就建立起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之后又建立起了两维直角坐标系,到高中的三维直角坐标系。从最初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与两条直线交点的关系扩充到高中数学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坐标。平移变换、对称变换、翻折变换等等一系列的抽象问题,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成为连接抽象问题与具体问题之间的纽带。再将向量移到直角坐标系中去研究来解决立体几何中,用“数”来解决空间问题。高中数学中解析几何包括直线、曲线、圆、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都是基于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方法来解决的。包括三角函数、初等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问题都离不开“数”与“形”的结合。甚至一些集合问题和不等式的解决过程都涉及到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可以说数形结合这一思想贯穿在整个中学数学当中,作为一名即将走上高中数学课堂的准老师,理清中学数学中“数形结合”这一思路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了其代数含义,又解释了其几何意义,使得相对简单的数量关系与较为抽象复杂的空间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当然,数学结合在其它学科中也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培养好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有助于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大致理清中学数学中“数”与“形”相结合这一线索,如果自己高三数学是一名高三数学教师将如何引领学生通过这一线索来展开复习。

2。分析20xx年高考数学中出现的典型的需要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来解决的题目,争取使之成为今后自己在中学教学中的一笔宝贵财富,甚至可以成为其他数学教师借鉴的的高数学复习资料。

3。给出在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中学到中不同老师关于讲解这一类题目时所采取的授课方式给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以备在今后教学中亲身实践。

1。先过一遍初中和高中(人教版)的数学课本,进行知识点的整理和提炼;。

2。去图书馆和书店查阅资料,收集关于中学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

3。请导师指点与审批,找出文中的错误与不足;。

4。审批后修改,改正原文中的错误,补充原文中的不足;。

5。再次与导师讨论、修改,使之成为一篇合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

3。15。——3。20。过一遍中学数学课本(人教版),整理相关的知识点;。

3。21。——3。31。图书馆查阅资料,收集相关高考题目,记录引入题目的出处;。

4。01——4。10写成论文初稿,请导师指正;。

4。11——4。20按导师的指正进行修改,并与同学进行探讨。再次请导师指正;。

4。21——完成:不断将论文进行修正,使之合格为止。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简短篇十一

新课程全面实施以来,各项教育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师生教育教学理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和探索,新课程的实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思考并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经过问卷调查发现:“认为数学很难学而不感兴趣”的占了全体学生的32%;而“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解决一些能力题(尤其是数学中的运动型问题)时,表现出害怕的心理”的学生占了全体学生的98%;甚至有90%的老师认为:新课程的实施造成了学生之间更大的“贫富”差距;……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只重视尖子生的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智力的培养而轻视能力、情感的培养;素质教育仍然只是口号,至今未能彻底摆脱应试教育;创新意识培养的匮乏。各个学校虽然添置了不少设备,像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双向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等等不一而足,但设备的利用率不高,甚至有的被闲置在电教中心,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学模式上还是以五段教学法为主,它以教师为中心,由老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不难想象,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如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肯定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我校筹资建设起较为先进的并可持续发展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满足教学和办公需求,让教师和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网络环境下的研究学习,满足自主学习、研究学习的需求。

另外,现在国内外对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的研究也非常广泛,其中一些还产生了深远、重大的影响。

1、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在国际上以intel未来教育、苹果明日教室和网络主题探究(webquest)为主要的成功范例。这三种课程整合模式各有特色,而且都是在国内外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后引入国内的,对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2、国内研究现状。

经过研究,国内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与实践已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并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整合走出了盲目的追风区,进入理性的发展阶段。如天津市耀华中学的研究侧重整合的途径、内容和教学模式。认为整合可以从教师的教学包括教师角色、学生主体、教学媒介及教育和教学评价反馈;学生的学习;教学科研等途径来实现,而教师和学生是整合的关键因素。教学模式则可以分为基于网络的常规课堂教学、网络教学与学习和研究型学习。

根据“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的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同时,新课程理论也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还要改变他们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因此,本课题组希望通过教学环境的转变,带动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转变,从而促使初中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时进行有效地意义建构。

1、学生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思维,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倡导学生在学习中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以各种方法反馈研究效果,如学生电子小报、学生网站、学生反思等。

2、老师目标。

通过研究能使全组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观念不断更新、完善和提高;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更加透彻、全面;从而真正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具体表现在:变重“教”为重“学”,变“抢时间、重负担、反复讲解基础上,靠机械训练逼学生应试分数的提高”为“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靠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初中数学教学环境的优化,促进学生、老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能在真正结合学生和学科的特点,采用最佳的教学模式,使教育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通过现代教育尤其是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在各个环节上的整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另外,通过研究不断地积累典型的优秀的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教学反思等一系列丰富的第一手教学资料,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相关资源。

3、通过本课题组的实践与研究,希望对学校总课题进行材料和教学方式、教学理论的实践和补充等方面予以支持。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主要以行动研究数学教学的部分环节,采用对照分析,及时反思,不断改进,最终寻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重点研究传统手段难以达到或不能达到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特有的教学效果,不必牵强附会,到处乱用现代教育技术,一切从效果出发,决不滥用。但要从分挖掘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各个环节的整合点,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

研究对象主要是指数学教学的部分环节如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整合,使数学教学效益达到最大,着重研究整合点和整合度以及整合的必要性和效能性。研究范围是七.八.九年级所有班级的数学课堂教学.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认真按照制订的实施方案、研究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研究、反思、调整,再研究,再调整,以实现研究目标,取得明显效果。在研究过程中还辅以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行动研究法:教学和研究是不能分割的。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本身在教学上的行为,已属于行动研究的过程。行动研究就是教学,就是运用研究改善教学。

行动研究的结果是一些能改进教学问题的新的做法和案例。教师要采取哪种教学策略(行动)来改善数学教学,就像一项研究提出的假设,教师系统的实践和反思就像对假设进行验证和修正,最终寻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1)课题组成员具有二级以上职称,广大教师已具备一定的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为电教实验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研究在组织、物力、经费、时间、设备等方面可以给予支持。

(3)我校是阳泉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这对该课题的研究也有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4)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软件已达到省、市级标准,为我校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一)、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课题立项阶段。

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

(二)、第二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5月),课题初步研究阶段。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计划要求,做好本阶段的工作。

研究原则。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一步优化数学教学结构与模式,提高教学效益。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适应新课程标准对于数学学科教学的要求。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一步拓展学生数学学习的范围与方式。

4、开发优质高效的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积累课件制作的经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数学教师队伍,形成一个稳定而有效的教师团体。

数学教学基本原则。

根据数学教学目的和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学习数学心理特点,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原则;

2、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4、巩固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学期课例研究、活动研究的任务分工。

(三)、第三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子课题结题阶段。

组织课题组成员全面整理资料,总结相关经验,写好课题结题报告。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简短篇十二

目前我国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以课堂导入、教师演示、学生创作、教师辅导、学生展示这几个环节进行的。美术课是要满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材料的运用了解艺术的多样形式,对艺术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单一的教学形式会让美术课局限于创作美术作品,而忽视了它的研究性价值和应用性价值。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信息时代,社会需要创新型的复合人才。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对时代的巨大影响,现代信息技术不仅重塑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同时也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方式。数字化教学,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前沿中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应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学习方法,网络的普及使教育再一次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更具有独特风格,美术教学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可视性,应用网络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数字化下的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了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革新。互联网时代促进了教育理念的进步,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在教育研究这条路上不断地探索。

国内外教育学术界的教育理论流派纷呈,美国杰出心理学家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人于1999年出版的《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一书中,研究人类对于科学知识的科学认知规律,对教师、学校工作者以及教育政策制定者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由斯特弗和盖尔主编的《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的建构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学习者是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教育的关注点也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以及认知的形成。

认知心理学创始人奈瑟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倡导者西蒙主张研究自然情境中的认知,强调关注环境对智能的影响。1991由剑桥大学出版的《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认为知识是个人与社会或物理情景间的互动产物。注重学习者的参与性。《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中强调学习环境是不同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不是为传统教学中的学习设计的,而是为善于从自己的经验中建构自己的意义的学习者创设的。

“认为学习既不是传输过程也不是接受过程,学习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地、建构的实践,该实践包括互动的意图、行动、活动反思”。《贾斯珀项目》将知识的学习视为一项完整的、真实的任务,在现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立足课堂、拓展课外、超越课堂,是学生面向真实社会中问题的解决。我国教育观念的更新一直追随着西方的先进理念,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任务。闫寒冰所着《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一书中探讨了关于教育理念转型的问题,强调教育中心的转变、教育技术的转变,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学习的机器,而是培养学习者即培养学生如何进行自我学习,其理论基础也是来自于建构主义。

为了达到整齐划一的美术教学效果,为了能使课堂有新意,教师都乐忠于把精力放在课件的精美制作、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知规律。学生们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完成学习的。数字化下的信息技术只是作为支持教学的工具,教师不能仅仅依赖于形式上的“作秀”,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需要我们追根溯源的思考美术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如何使学生感受美、热爱美并将美与实际联系起来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如何能让美术在学生们的学习乃至今后的生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规矩、听话、画面效果漂亮、整洁成了美术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仅以画面的最终效果作为教学评价,而忽视学生个体在整个学习中的综合评价,使我们的教学显得有些急功近利。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数字化学习下有多种教学模式如:数字化一对一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模式、合作式学习模式、网络远程教育模式等。任何一种模式都是独立存在的,彼此间只能成为互补的关系,并不系统。但是计算机网络作为教育技术仅仅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起到一个技术支持,换句话说它仅仅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我们不能简单地视其为工具,更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如何拓展它的价值。而数字化下的项目学习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不断开始接受西方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数字化的项目学习目前已经在我国生根发芽,但只是偏重于文化学科,对于艺术类的美术学科来说还没有一套套成熟的可借鉴的经验。美术作为一门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审美情感的学科,一直处在校本科目的角落里。美术学科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语文、数学、自然科学、音乐等,因此美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学科的生活性、实用性、真实性、综合性往往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很难体现。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目前中小学美术课堂的上课模式及效果,根据调查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并选定一个小学进行美术课调研试验,选取部分班级开展数字化下的美术项目学习,作为自变量进行对照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和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美术项目教学与传统美术教学的差异,以及开展项目美术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在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研究项目学习相关着作,设计美术项目学习案例并实施开展教学。

此篇论文是以建构主义、实用主义、多元智能、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贾斯珀项目为理论基础,打破以往美术学术着作过分强调学科中心,过分注重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试图探究美术学科与项目学习模式的融合,注重美术学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真实情景的情感体验中进行知识的构建,美术情操的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以及高级思维的培养。

摘 要

abstract

引言

1 课题研究的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存在的问题

4 研究方法及思路

5 数字化项目学习的优势

6 论文的创新

第 1 章 数字化教学的时代背景

1.1 教育范式的转换对教育理念的影响

1.1.1 理解教育范式

1.1.2 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转换的必然性

1.1.3 学习范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优势

1.2 教育技术的发展

1.2.1 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概况

1.2.2 教育技术与教育范式的关联

1.2.3 教育新范式下的教育技术范式转变

1.2.4 网络技术对美术课的影响

1.3 课程改革

1.3.1 我国相关政策的支持

1.3.2 新课程改革对数字化美术课程的要求

第 2 章 数字化下美术项目学习的积极作用

2.1 回顾以往数字化美术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2.2 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

2.2.1 解读项目学习

2.2.2 建构主义

2.2.3 多元智能

2.2.4 实用主义

2.3 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2.3.1 必要性

2.3.2 科学性

第 3 章 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建构

3.1 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建构

3.1.1 项目学习目标的建构

3.1.2 项目学习活动设计的建构

3.1.3 项目学习成果展示、评价体系的建构

3.2 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美术项目学习活动的设计实施案例

3.2.1 《正月十五闹元宵》项目学习活动实施案例

3.2.2 项目学习单元设计方案

3.2.3 项目实施过程

3.2.4 项目反思

第 4 章 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前景展望

结 论

参考文献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简短篇十三

为了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党和政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密切结合”的战略方针,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部署。全国许多省市、地区紧跟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积极深入地在中小学开展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宗旨的传统美德教育,大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创造了许多很好的经验。与先进地区和先进学校相比,我们在工作上存在许多差距。由于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学校、社会比较普遍地存在重智轻德的倾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工作,限于一般号召,措施不够扎实有力,工作不深入不落实。教师和学生对民族精神内涵——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含糊不清,道德行为辨别和实践能力不强。

为了切实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的系列文件精神,有效改善我校德育工作,增强德育的针对性、主体性、实践性和实效性,我们决定选择“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这一课题,以科学研究探索创新的精神、积极慎重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对我校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充分利用课堂、班会、国旗下讲话、校内外活动等途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通过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有效地改进我校德育工作。

1、调查研究现在校学生存在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应加强哪些中华传统美德。

2、研究在学校教育教学中采用哪些途径和方法能够有效的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3、通过研究在学校构建一套有关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体系,编写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校本课程。

中小学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能否取得成效、保证实效,关键在于采取有效的途径和适当的方法。因此,我们拟在以下方面认真进行研究探索:

1、如何使学生熟知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

2、学科教学如何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3、在传统美德教育中学校与家庭如何密切合作;。

4、传统美德教育如何与学校其他方面的教育有机整合;。

5、传统美德教育如何与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

6、传统美德教育应该开展哪些主题活动,如何开展;。

7、班级在传统美德教育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发挥作用;。

9、在传统美德教育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10、如何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传统美德教育网络等。

本课题实验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助运用实验研究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行为观察法、系统研究法等多种科研方法。

为了促使课题研究的深入和取得一定的成效,我们还准备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

(1)课题组每年评选一次“传统美德教育先进集体”(实验校、实验班),“传统美德教育先进个人”(学生、教师、学校领导)。

(2)课题组每年评选一批“传统美德之星”,如“孝敬之星”、“礼仪之星”、“诚信之星”、“仁爱之星”等。

(3)传统美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年班主任工作评价、班级评价和学校办学评估。

1、是研究准备阶段(xx年5月——6月),主要是宣传发动,统一认识,组建主课题组,形成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案,建立课题档案,通过文献研究法,把握中国传统美德的内涵与要求。

2、是研究实施阶段(xx年7月——xx年2月),在实践中补充完善课题方案,实施并及时总结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提出了中华传统美德的12个德目,即:孝敬父母、尊师敬业、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谦虚礼貌、诚实守信、律己宽人、先人后己、整洁健身、勤劳节俭、爱国爱民、天下为公。编辑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读本》一书,探讨了传统美德教育与学校其它德育内容的关系,总结出学校德育的一些成功案例,提高了学校德育整体水平,推进了学校德育的系统化、特色化、科学化建设,使受教育对象了解、掌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识,增强了学生辨别是非的判断能力,在体验道德行为的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

3、是研究总结阶段(xx年3月——5月),收集、整理、分析、提炼、总结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论文、教育案例。

在课题开题报告会上,校长明确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有效,不走过场、不做假,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真正起到一定的实效,提高学生的素质,创建文明校园,在学校的整体工作中要做到“两项措施、三个结合”。

采取“两项措施”

2、精心部署,形成合力。在开题报告会上,课题组确定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统一认识,组建课题组,形成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案,建立课题档案,通过文献研究法,把握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制定出课题方案。第二阶段,要求课题组和政教处围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这个课题,应认真的开展一些如礼仪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感恩教育、勤劳节俭教育、责任心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等。以全面推进课题的实施。第三阶段,研究实施,在实践中补充完善课题方案,实施并及时总结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途径、策略和方法,逐步构建学校德育模式。

做到三个结合。

1、传统美德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学校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及组成部分。因此,落实传统美德教育,首要一条就是:更新观念,形成共识,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学校德育相结合。就是以全方位的育人手段和渠道完善学校的传统美德教育,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材。其次更新德育观念,不断丰富学校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在教育思想上树立全员教育观,成立德育领导机构,从校长室、党支部——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环环有人抓,层层有人管,落实传统美德教育的管理。以政教处为枢纽形成辐射,使传统美德教育做到循序渐进,逐级推开,避免了工作走过场和踏空。在教育内容上,紧扣时代脉搏,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国情教育相结合。结合学生的实际,对国旗下讲话的主题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以传统美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升旗仪式。第三,抓好传统美德教育的落实。校德育领导小组,主抓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管理和德育基地的落实。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活动。如:新生入学,学校按计划对学生进行国防军事、前途理想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求索攻坚的美德,激发学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政教处主抓传统美德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如:年年如一的“学雷锋活动”、“争创文明班、先进班”,同时掀起创文明校园、树立新形象的活动,培养学生主人公意识和集体协作的精神。同时,高度重视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状况和效果如何,与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密切相关,与教师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密切相关。因此,学校不定期组织教师共同学习,反复宣传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内容及时代意义,从而推动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施。

2、传统美德教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学校要重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研究在教育实际中的应用,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分析,确保传统美德教育的有的放矢。

3、传统美德教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课堂教学的学科渗透,即通过各学科教学把传统美德教育内容渗透给学生。因此,围绕传统美德教育教学的实际,各学科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把观念的更新具体化,加强对课程的创新整合并把它融注在教师教学行为的渐变中,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学生道德和谐发展的空间。

1、形成《中华传统美德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研究结题报告》。

2、有关的案例、论文和编写《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校本教材》。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简短篇十四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教育类开题报告范文参考,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新的教育发展的主题,那就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题,把素质教育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是有层次的,这里的创新,指的是通过对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xx期间我校开展的《发展小学生五自能力的实验研究》,通过培养学生的五自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地发展。突出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怀,正是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随后进行的子课题自主教学的初步探索,把学生的主体性落实到课堂中,重点研究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发展,从而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主动探究,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教学进程随之得到优化。这一系列研究为创新教育的研究作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眼下,创新教育的研究还刚刚开始,目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怎样把创新教育落实到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认为探究是创新的前提,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小学生的创新是从好奇开始的,由好奇到探究,由探究逐步走向创新,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能力。通过总结前一阶段的研究,结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认识,我们把自主探究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着眼点,以课堂为主阵地,提出构建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来探讨通过自主探究,提高课堂学习效益,优化教学进程,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本课题中的自主探究,指的是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开展积极主动的探讨和研究活动,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整个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自行探索、相互研讨、提出见解,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强化和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达成教学目标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结构和程式。

本课题研究将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对象,实施教育行为,以验证假设。在此基础上聘请各方面专家进行行为诊断,提出改进意见,再进行新的教育教学实践,多次反复,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向着自主探究的理想境界发展。

课题研究最终将形成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例说),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方案,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评价方案,并将出版一本自主探究研究专著。

目前,课题组经过紧张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课题研究的先期准备工作,制订了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计划,确定了实验班级。课题组一致认为研究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现正式向市、省申报,争取立项为市、省十五课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