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家乡的春节风俗通用(大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0:52:50 页码:7
家乡的春节风俗通用(大全10篇)
2023-11-12 00:52:50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思考、反思和总结经验的重要方式,对人生有着积极的影响。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思维方式,对于写一篇完美的总结至关重要。总结范文的观点和结论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情况。

家乡的春节风俗通用篇一

年前祭祀,在农村,大人们都会买一些猪头和大猪腿,选一个好的日子到庙里上香,祭拜。

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吃水饺,还要吃年夜饭,表示团团圆圆,而且在远方的亲人要回家吃饭。

大年三十晚上,大人都会给小孩一些压岁钱。

关门炮,开门炮,是必打的鞭炮。关门炮在30夜12点前,开门炮则在12点后。

临晨五六点时,大人会在门前放一张桌子,上面有各种玩意,猪头,年糕等,到中午才收回。

初二不可以到朋友家玩,可以去庙里上香。

元宵节到了,我们的元宵节是过正月十四,也是春节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吃糟羹的,糟羹是用芥菜,蘑菇等东西作成的。

吃完饭,和大人上街看花灯,观舞龙,可热闹了,等这一天过完,一年一度的春节就结束了。

家乡的春节风俗通用篇二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每逢春节都会有很多独特的习俗,比如吃年夜饭、看春晚、穿新衣、放鞭炮,当然必不可少的是贴窗花。

春节前夕的一个下午,妈妈从超市买回来一些新年的装饰品,其中有些是漂亮的窗花:有鲤鱼围绕的“福”字,有奔腾的骏马。“露露,走,帮妈妈一起贴窗花!”

这事在行,我爽快地答应了。我们先把门上的玻璃用抹布擦干净,然后我找来透明胶带和剪刀。妈妈把窗花整理好,摊好,拿出一卷双面胶,一段一段的把双面胶撕下来,仔细地贴到春联的反面。

我搬着一张板凳来到门旁,小心翼翼地站上去。妈妈把窗花递给我,我接过窗花,刚想把双面胶的另一面撕下来,可又停下来了:不能这么早就把它撕下来,因为窗花是用纸做的,只要稍不留神,就会撕破或贴歪了,还是先放在玻璃上试一下吧。

我小心地捏着一张窗花,请妈妈来看好不好。“就这样,很好。”妈妈在对面说道。听见了妈妈的声音,我才小心翼翼的撕掉顶端的双面胶。

我两只手分别抓着窗花的左右角,紧紧的贴到窗户上,为了防止窗花没贴牢,在调整下一个部分的时候歪了,我使出吃奶的劲摁着春联,确定了窗花已经彻底贴牢固后,才放心的去调整下一个部分。

我不仅贴好了春联,还和爸爸妈妈合作布置好了家,家里别提有多好看了!这时,窗外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愉快的新年就这样开始了。

家乡的春节风俗通用篇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是春节到。这天到底是去旅游,还是去买年货呢?我家过春节也别有一番风味。

早晨,我已迫不及待地起床了,在这天,早晨各家要吃各家包的肉粽。姑姑早已准备好了香喷喷的肉粽,我咽了几口唾沫,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姑姑包的可真好吃呀!棕色的糯米裹在外面,里面装着几块肉,用大大的蒸笼蒸着。

家人们陆陆续续地起了床,第一项就要开始了——烧烤。爸爸妈妈把买来的食物洗净、腌制,就到了我们小孩子的工程了——用炭把食物烤熟。先把食物放在铁架上,用热量烤熟,然后刷上油,涂上香料,就完成了。大家你一串,我一串地吃了起来。大家嘴边都是还热乎的香料,看到别人的嘴,大家都哈哈的笑起来了。

随着第一项的结束,第二项又开始了——登山。我们老家有许多山,风景可美了!尤其是在下雪时,一天后,树啊,房子啊,山啊,穿上了雪白的衣裤。我们常常拿着相机拍摄着美丽的风景,比比谁拍的最美、最好。

终于到了最后一项——吃年夜饭。厨房里面冒着热腾腾的热气,整个村子都闻到了香味。平常吃不到的食材,都上了桌,我们早早的占了位置,看到这么多食物,都开始你争我抢地吃了起来,大人们看到我们狼狈不堪的样子,都开始哈哈大笑了!

到了晚上,我们看了“春节联欢晚会”,到了十二点,外面已经放起了烟花爆竹。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的一年来了,我又长大了一岁,做了一个十二岁的六年级同学。我会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做一个大哥哥大姐姐的样子!

家乡的春节风俗通用篇四

说到我家乡的春节过年习俗,那可真多啊!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过年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

拜年:

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欢的就是除夕了。

因为我喜欢听那个传说,我给大家讲讲吧!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的这儿的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没多大差别吧!

家乡的春节风俗通用篇五

温州的除夕,热闹非凡,热火朝天,年味十分浓,有种特别的温州味。

街上到处挂满了红灯笼,简直是红的海洋,喜庆的乐章。一大早,人们已经开始上街买菜,为晚上的年夜饭做准备。时间还早,菜场却人山人海。而大扫除,也就是扫房也在此时进行。

一张张平整,火红的对联已经准备就绪。贴上,整层楼都红红火火的,人们的脸上洋溢着一年中最热情、快乐的笑容。除夕,已被红占有主导。

忙碌许久,与往常不同,4点多,我家中的厨神——爸爸已经穿好围裙,准备开始洗菜了。各种年味菜肴陆续上桌,一翻,一炒,不愧是年夜饭桌上的最亮的菜!高脚碗摆成一桌,别家的香味也随风飘来。亲朋好友都来了,菜也上齐了。食材很有讲究,寓意好的菜也是大特色。年糕,又名“水晶糕”(温州话),白得晶莹剔透,美味又颜值高,寓意着孩子长高,大人步步高升。还有鱼,便是年年有余。松糕,就是步步高升……酒,饮料都倒满了,大家举杯庆祝,一个一个高潮在一声声敬酒、祝福中度过。全街都热闹不已,一阵阵欢笑穿过街头,传遍每一户热闹非凡的家庭,为他们带来更多的热情。

9点多,孩子们结伴下楼放烟花。各种烟花爆竹——摔炮,手持烟花,小蜜蜂,窜天猴,小花筒……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玩着,不亦乐乎。眼睛里好似有光芒,闪烁着。一声声“嘭,嘭,嘭”与孩子们的欢笑声融合在一起,是种春节独特的风味。

大多人到了凌晨十二点,长大了一岁时,才兴奋地去睡觉,但也是不眠夜。

热闹非凡的除夕很平常,但很热闹,很有温情。除夕,人人都喜欢。

家乡的春节风俗通用篇六

春节蹦蹦跳跳地走来了,大街上张灯结彩。

正月初一,我刚睡醒,一股浓浓的香气便扑鼻而来,原来是奶奶在做年菜,以前都是四菜一汤,而今天菜却摆好了满满一桌。奶奶见我来了,笑了笑:“除了桌上的这些,还想吃什么?”

下午,妈妈带着我去拜年。大街上,十分热闹,就像沸腾的开水一般。每家门口都挂上了两个大大的灯笼,灯笼如门神一般挺立在门口。到了亲戚家,大家的脸上都堆满笑容,眼睛都眯成一条线了。

妈妈见着了阿姨,便握着阿姨的手迟迟不肯松开,嘴里还不停地念“新年好!”妈妈拿出一大袋水果、啤酒等送给阿姨。阿姨见了我笑到:“呀,好久没见,长高了。”说完,便从口袋里拿出一大叠厚厚的红包,递给我:“新年快乐!”

我拿着新年第一个红包,心里开心得“砰砰”响。一路上,我紧紧地抱着红包,生怕弄掉这一百元。妈妈担心我会弄丢“阿姨的心意”,拍了拍我的肩膀,想替我保管红包。我使劲摇头地拒绝,我想,我的压岁钱,我自己当然能保管好。

春节,每户人家都喜气洋洋,脸上都绽开笑脸。春节的气息荡漾在每个地方,每个角落……。

家乡的春节风俗通用篇七

我的家乡在乐山农村,每到春节,那儿可热闹了。

清晨,人民沿着小路背着菜到镇上卖。有的人赶场买春联,窗花,镇上红红火火,热闹非凡。

人们买到春联,窗花就急急忙忙把它贴在门上,远远就能看见。他们拿起春联,用胶水在后面黏一层,用力将它贴在门两边。

我欣赏着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春联,最突出的还是哥哥家的春联,周围波浪形的样子好似很勇猛。中间写着:接喜神月月平安,迎财神年年增富,几个大金字。

中午,人们吃着香喷喷的土鸡,谈着趣事。

晚上,人们常在门前吃着饭,听着动物们的歌会,听着风在玩耍,听着小河滚回家……这时,月亮拉着星星出来透气,坐在蓝天上欣赏着漂亮的烟火。

真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知道现在还没有回家的人是不是正在思念呢?

家乡的春节风俗通用篇八

时间滴答滴答,见证四季变换。

在中国人心目中,过年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

大年三十那夜,暖融融的灯光照着张罗年夜饭的外婆,勾映出她忙碌的身影。外婆一手压着鲤鱼,一手拿着菜刀“唰唰唰”在鱼背上刮了起来,一片片鱼鳞天女散花般落了下来,除去鱼鳃,剖开鱼肚,挖出鱼肠。

我早已等在外婆身边,等着那鱼肚里的白色“小气球”,只要我轻轻一踩,它就会发出“啪”的响声。

鱼洗净后,外婆如雕刻大师在鱼背上划来划去,然后抹上细盐,浸入料酒里,撒上葱段,蒜瓣、姜丝腌制入味。敲开鸡蛋,碗里沥上蛋液,加入面粉、水。金黄的蛋液在筷子尖上欢快地舞动着,包裹着颗颗细小洁白的面粉。

抓一把淡黄色的面粉均匀地抹在腌制的鱼肉上。霎时,鱼儿变得嫩黄。油锅里咕咚咕咚泛起珍珠般的小泡。唰”的一声,鱼儿滑入油锅,掀起一层层油泡,像极了游泳池里戏水的顽童。“啪啪啪,啪啪啪”,放鞭炮似的,鱼儿慢慢地变成金黄,鱼背上的肉一圈圈反卷起来,高高的像盛开的菊花。捞出油锅撂干,摆入鱼盘里,撒上白芝麻。

外婆拿起一口小锅,倒入少许油,一大勺番茄浆,一小勺橙汁,大火搅化开。再加入一小碗水,一些调味盐、冰糖、白醋、小勺淀粉勾芡,勺子不停地搅拌着,浆汁在锅里翻滚着冒起一阵阵酸甜的香味。等浆汁越来越稠,这时起锅,把它淋在鱼儿身上,鱼儿又换上了橙黄的新装。我看得直咽口水,迫不及待地夹一块放嘴里,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外酥里嫩的肉质,香中带着甜,甜中带着酸,仔细品尝,颗颗芝麻夹杂着鲜嫩的鱼肉,酸甜的浆汁在舌尖上跳动。

外婆的这道“年年有鱼”不但味美,而且寓意深刻。

家乡的春节风俗通用篇九

还是不太适应家乡鞭炮声的噼里啪啦,家乡深夜依然灯火通明,家乡烟花?烂的闪耀天际;在城市里就连2022跨年夜都是寂静无声,只有手机和电视作伴。怪不得说家乡的春节最特别,最有年味。

农历腊月廿十多时家乡就热闹起来,小贩们挂出了红红的春联,大街小巷都摆满各种各样的年货,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人们都随意地挑选着自己喜欢的年货。大年三十那天,大家都忙着贴春联和门神,到处喜气洋洋,一派新年气息,红红的祝福语映衬着人们红红的期许。在中午的时候都要祭祀香火神和祖先,每家每户都带着鸡、肉、饭、酒水、水果、元宝,还有一颗虔诚的心去拜祖先,感谢这一年来的一切,喜悦、收获、挫折和泪水。拜完年后还要放鞭炮除旧岁。年夜饭摆满了鸡鸭海鲜,亲人们因团聚而开心的笑容为春节添上了别样的温暖。还有一项特别的风俗,从今晚一直到初三必须整夜亮灯,今晚的十二点放鞭炮还要下床踩地板,为自己下一年的事情做得踏踏实实。

大年初一清晨有些冷淡,可能因为昨晚整夜的鞭炮和烟花而兴奋吧,清晨都听不见喇叭声,似乎是不愿吵醒还在酣甜睡梦中的人们。大街小巷的商店都关了门,放眼望去只剩满地的炮灰和斜洒下来的几道晨光,伴随着蹦蹦跳跳的小孩的身影,拉开了新年的第一天。旭日东升,小镇开始热闹起来,锣鼓喧天,游园、舞狮、耍武术、球赛,显扬出一派喜洋洋的节日气氛。今天的饮食比较清淡,而且忌操刀、杀生,只能吃斋,显得更加清淡。

初二在乡下还有一个重要的仪式——拜年。但初二拜年的意义不同,重在为新的一年祈祷,希望新的一年一帆风顺,万事如意。接下来就回归往常一样了。初六左右回乡下过年的人都陆陆续续地返回工作之地,小孩安心学习,大人忙于工作,生活似乎步入正轨,小镇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但在正月十五那天,当地特有的风俗习惯又激起了人们的热情。元宵锣鼓相继擂响,大人小孩都放下手中的活,都来观看游行,只见游行大队浩浩荡荡,一辆辆花车闪着五彩缤纷的灯光开过,几个小孩宛如叠罗汉一样搭得一个比一个高,头旗、红绿大旗、六国牌、八宝花、狮子班、彩龙、锣鼓棚、八音队、飘色台……甚为壮观,围观的人们也被这气氛感染不停地呐喊助威。

家乡的春节风俗通用篇十

春节过年来了,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春节过年风俗。我们的东北的风俗就由我来介绍一下吧。

春节过年的时候,我们的东北不会忘记的一件事就是在家里和面包饺子,这时候,家里人会想出许多的办法来让家里人幸福,好运。比如说有些人会把一个红枣放进饺子皮让人嚼一嚼就嚼到了好运。还有一些人把一个杏子放进了饺子皮让人咬一咬就咬到了幸福。

对了,东北还有一些人玩一种东西来庆祝新年,那就是红红的鞭炮。吃完热乎乎的饺子就会来放鞭炮,人们把鞭炮立在雪堆上点燃了就马上跑去远处看。“砰!砰!砰!”鞭炮炸开一团火焰出了来,代表着红红火火。

这就是东北的风俗。

我竞争的目标是我原来的职位——班长,原因是我很快乐我也要带给同学们快乐,建立心中快乐星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