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高考状元浅谈语文学习方法通用(精选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1:45:26 页码:13
高考状元浅谈语文学习方法通用(精选13篇)
2023-11-12 21:45:26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改进自己,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在撰写总结时,应该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同时注重合理的论证和论据支持。以下是心理学家总结的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请大家注意心理调节。

高考状元浅谈语文学习方法通用篇一

1、作文稳中求新法:

作文一直是我的弱项,影响着我的语文成绩。我尝试过很多办法去提高自己的作文成绩,但效果还是不大。想了很长时间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考场作文和文学创作是不一样的,文学创作可以让你自由发挥,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但考场作文不是这样。“带着脚镣跳舞”,你跳舞再好,也会有一个束缚,无法轻易跳出这个框来,每年的高考都会有满分作文,这些作文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很新颖,但我认为这是极具冒险性的。100篇追求创新的作文中,极可能只有一篇是创新的,所以“稳”是最重要的。那么,怎样做到“稳”呢?我认为至少有两点要求:一是主体要鲜明。议论文要像议论文,记叙文要像记叙文,不要写成四不像的东西。

现在有很多同学喜欢在考场作文中写散文,我个人认为,散文是一类比较难把握的文体,如果写作者水平很高,文采特别好,散文的确可以作为争取高分的有利武器,但反过来,一旦写偏、写散,得到的分数就会很低。我的作文水平不高,所以较少尝试散文。如果一定要写这类文体,我倒建议,可以考虑把它糅合到议论文和记叙文中,写成议论散文或记叙散文。只有文体鲜明,老师才能依据评分标准给出分数,而自己在估分时也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产生太大的偏差。二是如果写的是议论文,观点要明确,尽量在文章开头的部分提出自己的观点,开门见山,而不是逐章显志。关于这一点老师在讲课时也是反复强调,写议论文入题要快,切忌统圈子。

一般来讲,评卷老师对作文的开头是比较重视的,他们会认为这样的文章结构稳定,不会跑题,所以应及早亮出观点,传递给老师一个简单明了的信息。至于求新,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突破。第一,使用名言警句和成语典故表达观点,很多时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候我们要表达一种观点,用自己的话会显得罗嗦,而恰当地引用一种古语,既言简意赅,又会让老师眼睛一亮,觉得这个学生的知识很丰富,就会赢得好感。第二,注意文章的立意和思路。议论文的格式是很固定的,换句话说也很“八股”,第一段提出观点;第二段分析观点,进行论证;第三段联系实际;第四段总结升华,千篇一律,容易让人厌倦。这时,如果你的文章有新的立意和思路,就能吸引住老师的目光。比如说现在有些作文会在大标题的下面,提示出一句重点的话;有的文章会在结构上有所创新,如分成几个板块,每一块都有小标题,小标题连起来又是一首诗,虽然这样在内容上不见得创新,但是在形式上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的作文可能因此得高分。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稳”的基础上。(黑龙江理科状元刘诗泽)。

2、作文素材积累法:

作文的关键是素材,所以我的方法就是作文素材积累法。我的作文素材主要有四个来源。

第一个来源就是剪贴。学校给我们订了《作文与考试》这本杂志,上面都是一些中学生的范文,都是不错的文章,可以剪下来,把它贴在作文素材本上。第二个来源,就是《智慧殿堂》和《时文选粹》这两本书,也是比较适合中学生读的,上面有些话比较优美、精彩,可以抄到本子上。第三个来源,就是在小组里批改的时候,借鉴其他成员的一些好的句子、好的格式,向其他同学学习。第四个来源,就是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抄抄这些作文中的一些精彩的句子,或者借鉴他们的构思、思路。

为什么要把这些积累到一个本子上呢?因为这样翻阅起来比较方便,如果你把它们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背起来不方便,如果你把它们都放在一起,就可以集中来背。考试之前你可以多背一点美文,提前进行构思,搭一个骨架,从你的素材本上找到平时积累的好素材,把它给填上去,再给它添上“血”,画上“肉”,这样就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你肚子里有东西,写的时候你才能下笔如有神。(山东文科状元林小杰)。

3、作文提升思想深度法:

我以前写作文只是堆砌一些华丽的辞藻和优美的词句,用大段空洞的排比造势,后来发现这种作文得分的偶然性很大,去掉一些浮夸的内容后,真正有思想的东西很少,而思想的深度才是作文的精髓。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觉得这里的“诗书”其实并不仅仅是指一些比较华丽的词句,更多还是指思想上的深度。即将面对高考的学习,尚未步入社会,思想不会太深刻,但也绝不是那么简单,我们对人生、对社会肯定都有自己独到的一些见解,关键是如何通过训练在作文中把这些思想表达出来。比如平常很多同学都会作一些摘抄,我作摘抄的时候很注重摘抄一些比较有思想深度的东西。我曾经摘抄过吉米的一首诗:“掉落深井我大声呼喊等待援救,夜深了黯然低头才发现水面满是闪烁的星光,我总在最深的绝望里发现最美的风景。”这些诗句可以说比较简单,但是却表达了一种非常乐观的态度。

今年的作文高考题目是《情理之中与意料之外》,文章的开头我用的就是这首诗,它很切合这个主题,而且我觉得这首诗本身很有深度,所以我自我感觉良好。此外,我们还应该多读一些文章,尤其是一些杂文,在放松精神的同时思考一些学习之外的事情,对人生、对社会形成自己的看法。有思想的人不仅下笔会透出一种深度,而且整体语文水平甚至个人气质都会有所不同。

以上是我总结的一些方法,其实学习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无意识的劳动,远不是一两种具体方法所能概括的。我认为“学贵有方”,也相信“学无定法”。当某种适合个人的方法成为一种习惯后,学习就不再枯燥无味了,而是真正成为一种乐趣。(山西理科状元陈敏)。

4、基础知识积累法:

在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一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语文的知识点比较琐碎,比如字形、字音、词的意思、成语的意思。我的方法就是平日大量做题,广泛搜集各种辅导材料。这样你碰到的东西多,考试的时候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平常我经常做些综合卷子,我只做前六道题,把字音、字形、词义、还有标点和病句做完就行了,基本上课间就能做几份。一般做完四五份或者是六七份,再一起对答案。将做错的、重要的题目记录在小册子上。有些多音字、形似字可以集中到一起,对比整理。一本厚厚的笔记本我一般分为字音、字形、词语、成语、标点和病句六部分。

基础知识中的病句、标点是难点,我的方法还是“广撒网”,题型见多了就不怕了。当然这只是初级阶段,关键还是弄懂理论。比如病句常见的类型有搭配、赘余、杂糅、逻辑等理论,标点符号中有句中点号、句末点号及各种标号的常见用法等知识。将遇到的问题分类上升到了理论层次后,便可举一反三,所向无敌了。

5、广义积累法:

语文的学习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积累和积淀,然而积累并不仅限于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病句、作文素材。对于阅读,也应该像学习数理化那样用错题本来不断地积累、总结做错的题目,特别是现代文阅读的客观题。做完一篇阅读后,要像对数学题一样仔细分析自己做错的地方,看看自己掉了出题人精心布下的哪一个陷阱中,并引以为戒。比如,我就总结出了这么几条经验。

注意区别“形态”和“形态特征”、“信息”和“信息技术”,留心这种偷换概念的情况。在一篇有关中国人起源问题的阅读中,有一个选项说华北地区现代蒙古人和北京猿人某些牙齿和骨骼形态是一样的,而原文中提到的却是形态特征相同,这就是偷换了概念。

注意“a其中包括××”和“a由××构成”的意义是不同的。

注意“a对b的作用”是否被曲解为“ab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每天坚持做2—3篇现代文客观题,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仅是为考试中那4道选择题作准备,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提高解答理综题的读题效率和审题准确性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大量的阅读也能开阔你的眼界,拓展你的知识面。

高考状元浅谈语文学习方法通用篇二

文科类的东西,最重要的在于记忆和理解。它们包含许多的知识点,同时有很多东西需要一种对语言的感觉,是一种感受、品味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逐渐提高。

首先,基础知识点。包括语文的字音、字形、

成语。

熟语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及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等,这些知识点数量庞大,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需要你化整为零,逐个去解决。这个工作可以从高一就抓起来,当然高三也不晚,但一定要自觉并且坚持不懈,千万不要等待老师去帮你。至于方法很简单,准备一个笔记本,把不熟悉的字词记录下来;然后利用点滴的时间来记忆,比如饭后的五分钟,睡觉前的十分钟等等。我从高一开始就做了大量这样的笔记。在对这些基础知识点的处理上,我习惯于这样做:熟悉的东西一笔带过,不熟悉的东西要做详细的记录,对于易错的地方要用红色的笔做好标记,这样在记忆时就会有强的针对性。此外,在记忆时,要一边动口,一边动手,一边读,一边写,才能使记忆更加深刻。其实这也就是所谓的“积累”。

其次,整篇的文章。包括语文的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读一篇文章,一定要学会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所传达的信息。而这一点需要从课本做起,课本的作用也正在于此。平时每接触一篇课文时,建议大家做以下工作:

通过预习,自己去感觉一篇文章的精彩。

预习时,文章一定要反复的读;而且在读的过程中要有意去发现文章的美丽之处;必要时,还可以做一些标记,例如将一些精彩的或触动你的语句画出来,还可以写几句鉴赏性的话语。比如在读鲁迅先生的《祝福》时,我对祥林嫂一次次外貌的变化印象特别深。当时我在每一次对她的描写后都有简单的几句话,来描述此时我想象中祥林嫂的心情,她的绝望、痛苦、悲惨,还有在麻木中仍然表现出的源自本性的善良和淳朴深深地触动了我。此外,你还可以写写鲁四老爷、四婶、鲁镇的百姓是些怎样的人,写出你自己的理解。写多写少并没有关系,但通过这样的预习,可以提高自己对文章的感知能力,还可以锻炼写作的水平,也会获益良多。

通过课堂,落实具体的知识点。

课堂上,首先要跟随老师去分析文章的思路,通过一篇文章学会把握一类文章。学完鲁迅的几篇小说,你应该能简单地分析其他的小说。学完陶渊明的诗歌你对类似诗歌的思想感情应该可以把握。这会很快地提高你的理解能力。另外老师所讲的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比如一首诗歌中环境描写的方式和作用,一篇阅读文章的重要知识点等等。它们往往是实实在在的内容,可以落实为文字性的东西,需要自己去记录和掌握。

通过习题,训练答题技巧。

语文的阅读题都需要一次性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做题的技巧,也是关键。语文的现代文阅读题一般是按照文章的思路来安排的:第一题常常是关于文章开头的问题,往后会依次问到文章的中间段或者结尾,最后的题目则一般需要你从整篇文章的角度来回答。像今年的高考题,可以说完全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设问的。所以当你找不到答案时,可以按这个思路来思考问题。此外,所有的问题一般都是从文章内容、结构、语言、主旨这几个方面来提问和回答的,特别是一些题目问到“有什么好处或作用”时,这几个方面一定要考虑。还有一点,组织语言做答时,有这样一个基本的形式:先答理论的标签,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比如,诗歌鉴赏题中回答关于艺术手法的问题,你先应该说明用了何种艺术手法,然后说明它的作用和好处,然后就具体的诗句做分析。这样的回答才算完整。在复习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总结这样的“标签”,例如开头和结尾的作用,比喻和拟人的作用等等。这些对答题都有好处。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

我国古哲有言:“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深厚的语文基础,对于现代社会的远行人,是载送航船的海水,是举托鹏翼的扶摇。

语言是文化老坛酿造的陈年酒,离开文化的浸淫,语言失去生命,如冬日枯枝,开不出文采的花朵。学好语文,关键在于积累字词句篇,品味字里行间流淌的诗意。阅读构筑人的精神家园,没有涉猎群书、感悟经典的阅读体验,很难领会语言文学的精妙之处。多读文学作品,是学好语文的必由之路。生活在中文语境里,要注意正确使用中文,品味语言之美,才算带上聆听的耳朵。

应对语文考试要研究题型,对症下药,各个击破。

基础题考查平日积累,为此可以准备一个知识本,记录常考的字词。汉字的音形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放在一起考查,注音释义以语文教材、词典为准,不要盲目迷信教辅。对于容易混淆的多音字、形近字,要及时归纳,集中记忆,方可事半功倍。文言字词要注意其特有的用法,多归纳实词意义、虚词用法、古今异义、字词活用、特殊句式,形成知识储备。成语要结合相关典籍中的原句或涉及的典故进行记忆,牢记其中关键字的意义,把成语还原到文言语境中去理解,才不会望文生义。在知识本里归纳常见病句、常见标点,掌握相关题型的设题方法,可以知己知彼。为了规范使用中文,课余可订阅《咬文嚼字》等优秀刊物,认真阅读,勤做笔记,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拓展文化视野。

阅读鉴赏题往往有答题的套路,上课时要抓住老师分析课文的思路,找出规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考试中不断完善答题思路,寻找各类题型的答题模式,纵使题目千变万化,依旧可以顺藤摸瓜。

作文。

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平时勤于练笔,坚持写。

日记。

用文字记录生活轨迹、思想历程不仅能提高语文能力日记是人的精神相片多年以后翻阅泛黄的扉页仍能看到心灵是怎样一步步由幼稚向成熟的蜕变。

语文是我高三一年提升最快的一科,所以我想说,现在没学好语文或者对语文没信心的学弟学妹们一定要相信自己,经过一年的强化训练,只要你肯付出,肯努力,语文120分以上是绝对没问题的!

重视一轮复习?

一轮复习的成果如何直接关系到高考语文成绩的好坏,所以不管之前成绩如何,一轮复习都必须重视。

比如字音字型,必须多做,各做上一百道都不为过。当然,对做错的地方一定要抄录下来,然后定期回顾复习。一般资料书也会有总结,要常读常背。其他基础题也如此,只要肯下苦功,各个击破,总分就不会低。至于文学阅读之类,我建议多做全真高考题来练习,然后从中总结规律。还有背熟悉专业术语,注意利用原文语句,这样答起这类主观题得分不会低。

重视作文复习。

作文分值之大以至于没有人敢不重视它。但是,要复习好,需要技巧。首先要突破审题关,不论作文写得如何好,写偏题目就得分低。对于审题,我一般是每星期都审四至五篇题目,然后列提纲,给老师看,然后检查出自己哪出了问题。这样训练几次,审题就显得不那么困难了。其次是要突破材料关,材料充实是高考作文高分必备。一般议论文起码要有两三个例子做论证,一古一今,一正一反,而且要衔接恰当。这就要求平时多背多看多记。找几十个典型人物的例子背熟,这样往哪种作文题材套都行。再者要突破结构关,我一般用总分总结构。开头用排比论证,这样气势够,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结尾也要写得漂亮,这样给评卷老师留下好的印象。最后要过书法关,高考作文不是书法大赛,但是一样要求写作工整,建议大家在高三一开始就每天坚持练字。不一定要练得很漂亮,但一定不要拖泥带水、龙飞凤舞,做到字字匀称,标准的汉语字体就行了。

高考状元浅谈语文学习方法通用篇三

语文学习和其他科目不同,更强调积累,并不严格地受大纲限制。所以即使在高三时,也应该以读书、积累为主(阅读内容可以参考个人兴趣而定,不必严格规定)。对课本的针对性学习也很重要,但这个工作建议在高一、高二时完成。

在应试技巧方面,也应该注意掌握。尤其是应试作文,与一般文章的写法有很大区别。应严格训练根据不同题目选取不同立意和结构的能力。另外,在高三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应试作文模式,并了解不同类型题目的写作方法。我在高三时结合个人情况和高分作文固定结构,探索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命题作文模式,并应用在高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某种程度上,学习方法比学习时间更重要。在高三之前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会大大减轻高三的学习负担。

云南理科状元邓侃。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

我国古哲有言:“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深厚的语文基础,对于现代社会的远行人,是载送航船的海水,是举托鹏翼的扶摇。

语言是文化老坛酿造的陈年酒,离开文化的浸淫,语言失去生命,如冬日枯枝,开不出文采的花朵。学好语文,关键在于积累字词句篇,品味字里行间流淌的诗意。阅读构筑人的精神家园,没有涉猎群书、感悟经典的阅读体验,很难领会语言文学的精妙之处。多读文学作品,是学好语文的必由之路。生活在中文语境里,要注意正确使用中文,品味语言之美,才算带上聆听的耳朵。

应对语文考试要研究题型,对症下药,各个击破。

基础题考查平日积累,为此可以准备一个知识本,记录常考的字词。汉字的音形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放在一起考查,注音释义以语文教材、权威词典为准,不要盲目迷信教辅。对于容易混淆的多音字、形近字,要及时归纳,集中记忆,方可事半功倍。文言字词要注意其特有的用法,多归纳实词意义、虚词用法、古今异义、字词活用、特殊句式,形成知识储备。成语要结合相关典籍中的原句或涉及的典故进行记忆,牢记其中关键字的意义,把成语还原到文言语境中去理解,才不会望文生义。在知识本里归纳常见病句、常见标点,掌握相关题型的设题方法,可以知己知彼。为了规范使用中文,课余可订阅《咬文嚼字》等优秀刊物,认真阅读,勤做笔记,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拓展文化视野。

阅读鉴赏题往往有答题的套路,上课时要抓住老师分析课文的思路,找出规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考试中不断完善答题思路,寻找各类题型最优的答题模式,纵使题目千变万化,依旧可以顺藤摸瓜。

作文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平时勤于练笔,坚持写日记,用文字记录生活轨迹、思想历程,不仅能提高语文能力,日记是人的精神相片,多年以后,翻阅泛黄的扉页,仍能看到心灵是怎样一步步由幼稚向成熟的蜕变。

内蒙古理科状元高鹏。

文科类的东西,最重要的在于记忆和理解。它们包含许多的知识点,同时有很多东西需要一种对语言的感觉,是一种感受、品味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逐渐提高。

首先,基础知识点。包括语文的字音、字形、成语、熟语、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及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等,这些知识点数量庞大,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需要你化整为零,逐个去解决。这个工作可以从高一就抓起来,当然高三也不晚,但一定要自觉并且坚持不懈,千万不要等待老师去帮你。至于方法很简单,准备一个笔记本,把不熟悉的字词记录下来;然后利用点滴的时间来记忆,比如饭后的五分钟,睡觉前的十分钟等等。我从高一开始就做了大量这样的笔记。在对这些基础知识点的处理上,我习惯于这样做:熟悉的东西一笔带过,不熟悉的东西要做详细的记录,对于易错的地方要用红色的笔做好标记,这样在记忆时就会有强的针对性。此外,在记忆时,要一边动口,一边动手,一边读,一边写,才能使记忆更加深刻。其实这也就是所谓的“积累”。

其次,整篇的文章。包括语文的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读一篇文章,一定要学会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所传达的信息。而这一点需要从课本做起,课本的作用也正在于此。平时每接触一篇课文时,建议大家做以下工作:

通过预习,自己去感觉一篇文章的精彩。

预习时,文章一定要反复的读;而且在读的过程中要有意去发现文章的美丽之处;必要时,还可以做一些标记,例如将一些精彩的或触动你的语句画出来,还可以写几句鉴赏性的话语。比如在读鲁迅先生的《祝福》时,我对祥林嫂一次次外貌的变化印象特别深。当时我在每一次对她的描写后都有简单的几句话,来描述此时我想象中祥林嫂的心情,她的绝望、痛苦、悲惨,还有在麻木中仍然表现出的源自本性的善良和淳朴深深地触动了我。此外,你还可以写写鲁四老爷、四婶、鲁镇的百姓是些怎样的人,写出你自己的理解。写多写少并没有关系,但通过这样的预习,可以提高自己对文章的感知能力,还可以锻炼写作的水平,也会获益良多。

通过课堂,落实具体的知识点。

课堂上,首先要跟随老师去分析文章的思路,通过一篇文章学会把握一类文章。学完鲁迅的几篇小说,你应该能简单地分析其他的小说。学完陶渊明的诗歌你对类似诗歌的思想感情应该可以把握。这会很快地提高你的理解能力。另外老师所讲的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比如一首诗歌中环境描写的方式和作用,一篇阅读文章的重要知识点等等。它们往往是实实在在的内容,可以落实为文字性的东西,需要自己去记录和掌握。

通过习题,训练答题技巧。

语文的阅读题都需要一次性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做题的技巧,也是关键。语文的现代文阅读题一般是按照文章的思路来安排的:第一题常常是关于文章开头的问题,往后会依次问到文章的中间段或者结尾,最后的题目则一般需要你从整篇文章的角度来回答。像今年的高考题,可以说完全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设问的。所以当你找不到答案时,可以按这个思路来思考问题。此外,所有的问题一般都是从文章内容、结构、语言、主旨这几个方面来提问和回答的,特别是一些题目问到“有什么好处或作用”时,这几个方面一定要考虑。还有一点,组织语言做答时,有这样一个基本的形式:先答理论的标签,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比如,诗歌鉴赏题中回答关于艺术手法的问题,你先应该说明用了何种艺术手法,然后说明它的作用和好处,然后就具体的诗句做分析。这样的回答才算完整。在复习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总结这样的“标签”,例如开头和结尾的作用,比喻和拟人的作用等等。这些对答题都有好处。

广西文科状元林丽渊。

语文是我高三一年提升最快的一科,所以我想说,现在没学好语文或者对语文没信心的学弟学妹们一定要相信自己,经过一年的强化训练,只要你肯付出,肯努力,语文120分以上是绝对没问题的!

重视一轮复习。

一轮复习的成果如何直接关系到高考语文成绩的好坏,所以不管之前成绩如何,一轮复习都必须重视。

比如字音字型,必须多做,各做上一百道都不为过。当然,对做错的地方一定要抄录下来,然后定期回顾复习。一般资料书也会有总结,要常读常背。其他基础题也如此,只要肯下苦功,各个击破,总分就不会低。至于文学阅读之类,我建议多做全真高考题来练习,然后从中总结规律。还有背熟悉专业术语,注意利用原文语句,这样答起这类主观题得分不会低。

重视作文复习。

高考作文高分必备。一般议论文起码要有两三个例子做论证,最好一古一今,一正一反,而且要衔接恰当。这就要求平时多背多看多记。最好找几十个典型人物的例子背熟,这样往哪种作文题材套都行。再者要突破结构关,我一般用总分总结构。开头用排比论证,这样气势够,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结尾也要写得漂亮,这样给评卷老师留下好的印象。最后要过书法关,高考作文不是书法大赛,但是一样要求写作工整,建议大家在高三一开始就每天坚持练字。不一定要练得很漂亮,但一定不要拖泥带水、龙飞凤舞,做到字字匀称,标准的汉语字体就行了。

山西理科状元陈敏。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觉得这里的“诗书”并不仅仅是指一些比较华丽的词句,更多还是指思想上的深度。我们对人生、对社会肯定都有自己独到的一些见解,关键是如何通过训练在作文中把这些思想表达出来。比如平常很多同学都会作一些摘抄,我作摘抄的时候很注重摘抄一些比较有思想深度的东西。我们还应该多读一些文章,尤其是一些杂文,在放松精神的同时思考一些学习之外的事情,对人生、对社会形成自己的看法。有思想的人不仅下笔会透出一种深度,而且整体语文水平甚至个人气质都会有所不同。

北京文科状元易萌。

基础知识的复习需要马拉松的耐力,而非百米冲刺的短期奋战。临到考前才将语文基础复习资料匆忙地看几遍,意味着永远无法夯实这些本该稳拿的知识。

安徽理科状元耿泉。

对于语文基础,例如字音、字形、成语,我是这样复习的:先做近十年此类型的高考真题,从中摸索出规律,了解高考在这方面考查什么内容,以怎样的方式考查,分析之后,再做全面的音形练习。

文言文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语感,所以要多读、多背一些比较优秀的文言文作品。首先对课本上要求背诵的文言课文一定要能够背诵,其他课文也要熟读,并要特别留意课本上的注释和一些关键字词,掌握相关知识点。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平时还可以多读一下《古文观止》等一些比较经典的文言文著作。

对于作文,我的方法是“拿来主义”。我平时非常注意阅读一些有名的书刊、文章,像《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读者》、《青年文摘》、《作文与考试》等期刊,以及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并随时把其中优美的段落和句子摘录在一个本子上,早读时就拿出来背一背。这样时间长了,就可以积累丰富的素材,并拓展你的想象空间,在写作文时,就可以借鉴他人,化为己用,帮助你写出比较优美的句子。

湖北理科状元朱师达。

高考所选取的文言文虽来自课外,知识点却均出自课内。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等,知识点零散,但如果善于分类,善于总结,并且活学活用,就一定能够“课内开花课外香”。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分类总结,把课文中所涉及的知识点都记录下来,进行强化记忆。当你读到来自课外的一些文段时,就不会感觉陌生。

朱坤(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生,河南省高考文科状元)。

语文,是学好文科最基础的科目,它的重要性正如数学在理科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一样,但学好语文又是最难的。因为汉语既然为我们的母语,其命题可深可浅,一旦这个度把握得不准确,就会造成试题偏易或偏难。高考语文试题,一般分为三大块,即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基本上涵盖了要求学生掌握的各个知识点,如基础知识题,一道题目可以涵盖多个知识点,一个点掌握得不好,整个题就不好做;又因为它基本上全是客观性选择题,不存在给一部分的问题,因此,要拿就必须全拿。这部分知识的复习说难也不难,我一直认为学好语文最重要的不是读或背,而是长期形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学的敏感度,例如病句一项,有些人可能读一遍就能辨析得出来,有的人钻研了好多遍还是不得要领,这就是一个素养的问题;加强语文素养,才能使语文成绩有所进步,而且它对阅读、对写作也大有好处。阅读又分古文阅读、说明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三项,由于阅读的文章都不是我们曾经见过的,因此做起来的确很有些难度。因此在平时做题的时候应该多加强训练,有的人把阅读分解为若干小项,如古文分为实词、虚词、大意、翻译、主旨等等分点复习,我觉得这实在很不必要,其中要把一篇文章彻底读懂了读透了,什么样的题也是难不倒的,这也可适用于说明文阅读。最令人头疼的莫过于现代文阅读了,现在题干设计朝主观化靠拢,这是好事,防止了客观题不会做胡猜的现象。为了使阅卷标准化,现在的题型大抵是从原文中找取若干关键词语,联缀成句。这样寻章摘句的做法是否能测试出考生的真实水平,我看很不一定;很多的时候,我能读懂文章,但题很可能做错;有的时候我读不懂文章,题目还有可能做对。不过再好的考试制度也难免有缺陷,相信,不久会有一种更科学的题型出现。做这类题的关键是找出与题旨与题干联系密切的句子,提取压缩,精减字句,尽可能符合字数要求而又通顺。其实,高考语文最重要的是写作,一般人高考语文分数不过100分左右,而作文可能占据一半的分数,实在不能轻视。再者近来作文大多有两种文体写作要求,这样更有利于缩小分数差距,这样对后进生很有利,在自己较擅长的文体上要多拿分、不擅长的也要尽量缩小差距。一般来说,高考作文不同于竞赛作文,它要求一个“稳”字,最好不要有过于奇异的写法出现,以防阅卷者目不能识,误为跑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一概保守,在文章要求的限度内要尽可能的新颖,即使是陈旧的题材,也要努力翻出新意来。一篇题旨新颖而又有度的文章是很受阅卷者赏识从而判高分的。如今年高考作文题,考生们大多受陈规局限,于社会政治意义上大费笔墨;而在两幅漫画本身之异同上则惜墨如金,结果舍其本而逐其末,误入命题者之彀中。因此,作文要想拿高分,光有“稳”字是不够的,还须有一个“新”字。

胡湛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学生,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我始终认为,一个人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语文是基础,因为“语文既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的综合性强,不象数理化那么有明显的循序渐进;它虽然也有阶段性,但不可能截然分割。要对自己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首要的是必须全神贯注地听课,上课时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做到眼看、耳听、口说、心想、手写,尽可能地吸收有用信息。光这样还不够,还要高度重视课外点滴的积累,勤作读书笔记并持之以恒。我最喜欢《语文报》和《作文通讯》。每次阅读上面的文章都非常用心,看完后想一想,记一记,使头脑里留下较深的印象,对自己认为最有价值或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就摘录要点作为资料保存;对上面的题认真做并进行筛选,对未掌握好的知识进行再思索,弥补薄弱环节,高考时感觉很有收获。

此外,还需要找一本高考考纲的“考点解析与训练”,对照每个考点认真复习,做到有的放矢,然后要做相当数量的练习,做题时务必要做到透彻理解,不要忽视任何一个考点。对已暴露出的薄弱环节,突破时也要讲究方法。我先对拼音和作文这两部分感觉复习效果不佳。针对拼音的难点,我找来了《咬文嚼字》、《难字浅析》等书刊,认真看,仔细领会并多记。至于作文,考虑到高考复习紧张,不可能用日记的方法,我就记素材,经常记一些警句啊、例子啊等等,作为写作文的“材料仓库”,这样在写作文时构思快,容易左右逢源,不至于笔头干涩。总之,由于语文科知识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我们应将听、说、读、写并重,以提高自己语言文字的能力。

刘阳(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黑龙江省高考文科状元):

语文,这是万科之源,一定要常抓不懈,并且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前提下,不拘泥于书本。阅读方面,要做到现代文、古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可失之偏颇,尤其是对古文。有很多人不喜欢看古文,认为枯燥,缺少激情。实则不然,读古文是一举几得的工作:可以提高你的分析理解能力,扩大你的知识层面,印证加深你在历史课上学到的知识;另外,对你做历史卷中的材料解析题也会有不少帮助。如此多的妙用,则不可不读。在此,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对我颇有帮助的杂志——《中学生阅读》。那里边不但有许多名家名作,而且有针对性的录出很多阅读题目,典型而且系统,不妨读读看。提到语文,就不能不提到它的重头戏——作文。对待作文,首先要破除这样的错误认识:文章好那是天生的,我天生就写不出溢美之文,没辙。实际上,没有天上掉下来的生花妙笔,要想提高写作水平,一要多读书,二要多练笔。通过阅读书籍,可以培养语言的感知力,扩大视野,丰富头脑,这样动起笔来不至于无话可说,写的文章不至于空洞无物。在阅读时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及时做读书笔记,不让任何有效信息漏掉。比如1994年高考中的语文题,填写成语中有一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课本上找不到的,只能靠平时课外阅读的积累。进入高三,时间变得很宝贵,于是有人认为写作文、练笔很费时间,就把所作之文减之又减。熟能生巧,作文也是如此,总不练笔,再高的水平也难一下笔就佳句连篇。反之,你写作不太好,坚持练习,会有突飞猛进的成效。因此,即使在最忙的总复习阶段,也要抽时间写写日记,作一些典型的文章,这是有利无害的。请大家注意,我上面的一句话绝无轻视书本之意。因为书本是最初知识的来源,是万变之宗,特别是书中每个单元后的复习题,更要给予重视、记牢、吃透。另外,饭后睡前的闲暇时,可以翻翻字典,纠正一下读音,认定一下字形,熟悉一些生僻的词语,做到有备无患。

梁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天津市高考文科状元):

我在文科班的语文课是由一位学识渊博的特级教师——刘淑明老师教授的。她教学经验丰富,水平很高,给了我不少好的方法。记得刘先生给我们布置的第一篇作文是《我》,我就从外貌、爱好、优缺、理想几个方面写自己,而且用一种自嘲的语气。刘先生挺满意,夸我文笔不错,却又婉转地批评我作文深度不够,思想性不足,“玩”文章。其实,对于这类作文,我很喜欢作,因为觉得这才叫真正的“文学”。记得从初二开始,我就练着虚构故事,因为“虚构的情节较事实更吸引人”,当然,虚构还要以真实为基础。有篇那时的“力作”,至今记忆犹新。其内容大概如下:幼年的两个小伙伴随父母移居美国,多年后归来,满口我们美国怎么、怎么,还贬低中国的文化艺术和传统习俗。这些事实深深刺痛了我。文章的结尾是“在古老东方,有一个沉重的声音在召唤:归来吧,远方的游子。’”其实,那是我当时看了一些关于出国热和华裔“新一代香蕉”的报道有感而写的。可谓是时代的产物。到了高中,写记叙文的机会少了,但我常练笔。我觉得记叙文重在“新鲜”、“真实”。这就要求我们会体察生活,做有心人。我有一种观察人物的方法:在放学回家时慢慢骑车,细心琢磨路边的人:小学生,接孩子的家长,卖羊肉串的小贩,辛苦的菜农,趾高气昂的小老板??这些市井人物的形象,日久天长会深深地印在脑海中。等到写作文时,说不准要安在哪个人物的身上。只有人物来源于现实的生活,他的形象才会有立体感。说实话,我不喜欢唇枪舌战、规矩刻板的议论文。但刘老师说:吃不爱吃的东西,不是因为喜欢,而是为了营养全面。为了提高我们的议论文水平。刘老师要求我们做《报刊时文》(是一种同学自己选、剪、贴的报刊议论文章的集子)。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用《报刊时文》可以做两种练习:一是锻炼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二是用只看标题先构想文章内容再与原文对照的方法,可以提高议论文的写作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发现这种方法效果明显。后来,我能看到题,就能马上写出提纲、再完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想是得益于此吧!语文在高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但语文水平的提高却不是一朝一夕可成的,它需要日积月累。小到一个字、一个拼音,大到一篇分析文章,一份作文,处处是功夫。对于字词、文化常识、语法,我想应对的办法无非是平时虚心,一点一滴的积累,不管有没有用,记住再说。正所谓“考试一滴水,平时准备一桶水。”另外,语文的零散知识很多得益于阅读。不光是量上的问题,而且是质上的问题。我感触尤其深的是古文。在高考语文考试中,文言文阅读的量很是不少,而许多同学的得分率并不高。毛病我觉得有如下几点:a.对于古文常用的虚词,如矣、焉、且、乎、之、者、哉??等的用法不详。b.对于古文中常出现的语序不能很好辨认,如“呜呼!无斯人,吾谁与归”。同学们看到这句话应立刻反应出“吾谁与归”是宾语前置,其现代汉语顺序是“吾与谁归”。c.对于缺主语的句子,不能把握主语是谁,等等。对付这些常见病的好方法是找几篇课文上的好文章逐字逐句阅读,弄懂每一个书下注释,弄通每一句话的白话文翻译。这样日久天长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说句实话,一年多过去,有些当时背的句子、词语解释已模糊不清想不起来了。但是如果把例子给我,我还是能正确判断,甚至立刻串想起与之相关的例子。所以同学们不难看出背古文、多阅读、精阅读的重要性。其实,有些考试时的文言文题目,并不是当时现场分析出来的,而是以前见过类似的题或句子联想起来。还是那句话“考试一滴水,平时准备一桶水”或“一缸水”。

何忻(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甘肃省高考文科第二名):

“积沙成塔,聚腋成裘”这句话用在语文知识的积累上应该是最恰当的。语文知识的特点是零散、随意性大,因此,要靠在短时间内集中复习而收到有效的结果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处处留心。如高考中的诗词填空题,中国几千年文化史留下的诗词曲赋浩如烟海,要靠全背下来以对付那五道题,无疑是最傻的办法,而且也不可能。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很多诗句,只要能随时留心,将它们记下,便足以应付这一题了。但如果平时不注意,到临考时再去集中“抱佛脚”,往往容易走入“歧途”,背了许多生僻的句子,而应该掌握的却没有记住,这样便是事倍功半了。况且,文科中的历史、政治也都需要花大量时间去看、去记、去思考的,如果平时功夫下到了,就可以减轻考前的负担,腾出许多时间给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而不会产生“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感觉。除此之外,古文和现代文阅读也需要在平时下功夫。古文如同汉语中的“外语”,由于没有“语言环境”,许多词汇,尤其是虚词的用法和通假字很难靠突击来掌握,因此一定要多读。读得多了,便有了“语感”,再做古文题目就容易了。高考复习时间紧,因此不必抽出专门时间去读古文,可以在复习其它课程的间歇中穿插进行。正文的篇目也不要多,中学课文中所选的就可以了,课文中选的大多是名篇,读起来既能调节大脑,又能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关于现代文阅读应多注意科技短文,因为作为文科学生,本来平日里就对科技知识关心甚少,高三一年忙于应付考试,自然科学知识也就“自然”地成了我们的薄弱环节,做题时常会被那一串串名词搞得眼花缭乱不知所云,所以平时亦应在复习中穿插阅读些科技文章,使自己熟悉和适应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考试时就可以避免不习惯造成的错误了。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它的成功更是平时阅读、思考和练笔的结果。但由于高考前时间紧张,不可能抽出大量时间去做大范围的阅读和练笔,因此一定要多思考,尽量多接触些作文题,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并比较各种角度的优劣和自己对从这些角度进行论述的掌握情况;时间充裕时还可以列出提纲甚至将文章整个写出来,进行集中的写作训练。思考的面广了,头脑开阔了,便不会面对考题出现不知所云的情况,并且可以从自己最熟悉的角度进行阐述,高考作文也就容易成功。另外,考场作文的范围一定要“小”,人生、社会这样的“大问题”,看似有很多话要说,容易写,其实非常难把握,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篇幅内阐述清楚,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造成语言混乱、辞不达意,中心不明甚至自相矛盾等失误;但如果从一件小事入手较深入地分析一个小问题,从一个细节入手进行论述——所谓小切口深分析——便可以游刃有余了。

耿德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安徽省高考文科第二名):

汉语言博大精深,出题千变万化,极难把握,但只要记住一点“万变不离其宗”,便能以扎实的基础应其万变。语文的学习归纳起来分为两方面:课内和课外。课内注意认真听讲,该掌握的语言知识一定要熟练掌握,但要防止一种死读书的倾向,理解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其实,窃以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干还是在课外。语言这东西最讲究一种感觉,即通常所说的语感,这靠课内那一点是决办不到的,只能靠课外大量阅读。阅读范围从学生优秀作文到名家著作不等,以至各种社科著作。语文照旧需要练习,可采取专题训练方式,自己哪种题型薄弱,可在一定时期内找来适量题目全力突破。

陆慧(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生,河北省高考文科第二名):

语文是我最喜欢的学科,我母亲生前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对我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我认为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它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并且也与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文学功底密切相关。学好语文,平时上课要注意听讲,随时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以加强训练。比如在语文学习中,许多同学感到最困难的是古代汉语。由于我从小学四年级起便开始看《西游记》,到初中毕业时一些最有名的古典名著都看了好几遍,因此我很喜爱古文。其实它也是有很强的规律性的,为了弄清许多语法现象,我特意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将学过的所有篇目都进行了分类整理。最常见的几个项目有:“一词多义”、“一义多词”、“古今通假”、“词性活用”、“固定句式”等,每学一课便总结一课。通常整理一篇文章要花费两三个小时,还要翻阅许多参考书,力求做到准确。虽然比较辛苦,但却令我受益匪浅。时间一久,也逐渐掌握了古汉语常见的语法规则,而且在阅读时常常能凭语感选出正确答案,每次模考的古文部分我几乎都能拿到满分。

语文的基础知识也很重要。高考语文的第一大题就是考查考生的基本技能的。这与平时的认真积累也紧密相联。平时汉字发音要准确,拿不准的东西随时查字典。对每课后的习题、每单元后的语法讲解都要弄懂,不能似是而非。对于许多词、句的语感要反复体会,修辞方法的分析也要多做练习、总结规律。记得初学修辞时总容易混淆“借代”和“借喻”,后来查了一下《中学语文修辞手册》,才明白一条很容易的区分方法:只要能改为明喻的就是借喻,不能改的就是借代。因此要养成不懂就查就问的习惯,否则,不懂的东西积压得多了,也就对这个学科失去了兴趣和学习的动力。此外,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广泛的阅读。课外多读好书对作文和提高素质都有很大好处。中学时我一直坚持订阅《中学生阅读》和《读者文摘》(后又改名为《读者》)。这两本书都给了我很大帮助,特别是《中学生阅读》,它其中有优美的散文、学生的优秀习作及许多课文中疑难问题的解答,还有古文阅读、高考的模拟训练等。每一期的题目选材广泛,我都尽量认真做下来,特别是古文部分,既有选自《史记》、《春秋》、《左传》等著作的,也有一些文艺性作品的节选,内容精炼,对能力提高很有好处。除此而外,我还尽量背诵自己喜爱的文章,特别是古文和诗词,这虽然只是一种文学爱好,但也常常在考试中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惊喜。对现代文我多半是摘抄,这对提高作文水平有帮助。同时还要多动笔多观察周围,培养自己敏锐的思维。平时有令人感动或感慨的事就写下来,也可写一些自己的思想变化,坚持一段时间,写作文时自然也就很容易进入状态,可以很快地组织语言、打好框架,下笔千言,而不至于苦思冥想,花了大量时间,只写出一篇空洞干枯的文章。总的说来,语文就是要多看、多读、多背、多写、多想,一步步地实去学。

陈小凌(北京大学英语系学生,湖北省高考外语类第二名):

语文复习首先应该抓住基础知识,这部分的分数占的很多,并且阅读题里也贯穿着基础知识。阅读部分难度较大,只有靠多读多分析多思考,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我觉得只要抓住了套路就不太容易出错。议论文第一段一定要有简洁明确的立论,正文部分不管是采用层进式还是并列式一定要有翔实可信的例子,最好能举出三个例子,因为据心理学家分析这是最容易让人信服的。结论部分非常关键,最好不要简单地重复开头的论点,而应在它的基础上有所升华,最好能联系身边的实际,指出应该怎么做。我写作文一般采用“图表列举法”,同学们不妨一试。中间画一个圆圈写上标题,然后开始搜索与之有关的话题、例子、引语等,用一些放射线写在周围,这样看起来较乱,但能让你充分发挥想象力,思想不会受到约束,然后从这里面理出头绪,在另一张纸上或同一张纸上标明顺序、详略程度等,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写起来就会胸有成竹,不会随心所欲、主次不分了,而且也可以省掉另外打草稿的时间。的文风以事实为主,不要华而不实、堆砌词藻。

郝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山西省高考文科第三名):

我从小就很喜欢语文这一科,由于对它感兴趣,所以一直还学得不错。但经过第一年的高考后我才发现自己还差许多。象高考中的第一题,拼音与字形的辨认,我在平时考试中经常就不得分。由于我不讲普通话,所以前鼻音与后鼻音分不清,卷不卷舌也分不清,这就给做题带来了许多困难;而且汉字也掌握有限,有些读音相同的字平时不注意区分,模模糊糊,也没研究,在考试中总吃亏。所以在今年复习中,我就养成了勤用参考书的习惯,一本厚厚的词典经常放在桌边,在做各种试卷时,凡是第一题我拿不准的读音和不认识的字,都会不厌其烦地查出来,并拿一个小本记起来,在空闲的时候经常翻一翻,把它们牢牢记住。当然这些并不一定考,但这种方法的确教会了我许多字与它们的发音,从中我还学到了其它许多东西。对于文化常识与名人名言,可以在做过数学题后当作调料来记,而且我也经常在饭前饭后拿出它们来看一看。掌握这些常识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它可以使你提高文学修养而且从名人名言中可以悟出许多做人的道理。现代文与文言文的阅读就是一个练的问题,自己要找一些较好的文章来进行阅读,逐渐培养自己对句子的感悟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挖掘其深层次的含义;经常进行这种练习,高考中看到问题后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从哪方面去想。文言文相对比较难理解,要先把课本中精彩的文言文反复阅读,掌握其中实词、虚词的各种用法,遇到其它文章,就可以照猫画虎,找适当的解释套进去;要经常翻译一些句子并理解一篇文章的大意,只有常练,才能由量变到质变。也许在练的过程中你并不感到什么效果,但它已潜在的变成了你理解文章的能力,使你在高考做阅读题时游刃有余。最后就是作文的问题,由于学校规定每星期一篇文章,这种强制措施倒是使我受益匪浅。经过由议论文到记叙文,由看图作文到自选作文的各种体裁文章的练习,我能一看题目就知道写什么、如何写,在脑中有了一个整体提纲。而且通过老师的讲评,我能从别人文中吸取许多新颖的东西为我所用。这一年坚持练习作文,我作文提高很快,经老师推荐还有一篇文章被登在了指导作文的《写作导报》上。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学与不学都一样,练与不练都一样,这就错了。我可以说,语文学与不学,练与不练大不一样,只是它的效果不太明显,但只要学了练了,在高考中语文同样是一个使你与别人拉大差距的科目。

高考状元浅谈语文学习方法通用篇四

该部分是对同学们学习思路的澄清与引导,不是可有可无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理解。

一、日常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中等生同学在平时成绩不理想时,常常将此归结为自己学习和接受能力太差、或者基础不够扎实,事实上真是这样吗?不是这样的,至少对于平时成绩在80分以上的同学来说这样的结论是不成立的。

因此基本上处于被“废弃”的状态,你的成绩也因此不能常常被“大打折扣”。

因此要将这部分处于潜藏状态的能力显化,使之在高考中充分体现出来。

但潜藏的能力显化即基础的夯实并不是非要中等生的能力所难以达到的“总结与反思”,而是完全与中等生的学习能力与习惯无缝对接的方法——复习,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复习,而是能引起同学们兴趣的且可持续进行的复习,在方法部分详细讲解。

二、应试能力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中等生在考场上发挥总是“平常”甚至“失常”而不是“超常”

考场上的“超常”发挥并不是可遇不可求的,只要对应试能力扎实学习,你就可以做到“超常”发挥,并且是一种“稳定的超常”发挥。

高考要想取得好成绩,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解题能力是基础——也仅仅是基础而已,因为同样的基础体现在高考成绩上会有多样的表现:同样的基础,有的.同学能考110多分,有的同学仅能得90几分;有的能考100分,而有的只能得70多分、80分。

这样的现象并不是很极端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或许你会认为这只是个别同学临场发挥欠佳而有的是超常发挥而已,言下之意即这是偶然的,是可遇不可求的。

当然不能排除个别同学确实会偶然性的超常发挥,但我们要说的是每个同学都可以达到所谓“超常发挥”的能力,且是让这种所谓的“超常”成为一种稳定的状态,这就是应试能力的培养。

比如,针对选填题这两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就有很多种——特例法、分析法、数形结合法等等,一些同学会想:这么多的方法谁能熟练掌握啊?在考场上谁能那么有意识清晰地明白用哪种方法啊?其实选填题的解法不过就那么八九种,而且常用的也不过四五种而已。

只是你从来没有用哪怕很少的时间来有意识地学习它而已。

大题部分同样如此,需要对通过多次有意识的“踩题点”就可顺利突破大题关,下面讲解,在此不表。

应试能力的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只是在日常繁杂的复习中很大同学都忽视了这个常识,如果说三年时间的学习是“画龙”,那么在三个月的零碎时间中的对应试能力的培养就是“点睛”之笔,因为它能让你摆脱让人苦恼的“发挥失常”,而使可遇不可求的“超常发挥”变为一种“稳定的能力”状态,它可以使你在“稳定的”

发挥下成绩就能有大幅度的提高。

文档为doc格式。

高考状元浅谈语文学习方法通用篇五

文科类的东西,最重要的在于记忆和理解。它们包含许多的知识点,同时有很多东西需要一种对语言的感觉,是一种感受、品味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逐渐提高。

首先,基础知识点。包括语文的字音、字形、成语、熟语、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及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等,这些知识点数量庞大,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需要你化整为零,逐个去解决。这个工作可以从高一就抓起来,当然高三也不晚,但一定要自觉并且坚持不懈,千万不要等待老师去帮你。至于方法很简单,准备一个笔记本,把不熟悉的字词记录下来;然后利用点滴的时间来记忆,比如饭后的五分钟,睡觉前的十分钟等等。我从高一开始就做了大量这样的笔记。在对这些基础知识点的处理上,我习惯于这样做:熟悉的东西一笔带过,不熟悉的东西要做详细的记录,对于易错的地方要用红色的笔做好标记,这样在记忆时就会有强的针对性。此外,在记忆时,要一边动口,一边动手,一边读,一边写,才能使记忆更加深刻。其实这也就是所谓的“积累”。

其次,整篇的文章。包括语文的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读一篇文章,一定要学会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所传达的信息。而这一点需要从课本做起,课本的作用也正在于此。平时每接触一篇课文时,建议大家做以下工作:

通过预习,自己去感觉一篇文章的精彩。

预习时,文章一定要反复的读;而且在读的过程中要有意去发现文章的美丽之处;必要时,还可以做一些标记,例如将一些精彩的或触动你的语句画出来,还可以写几句鉴赏性的话语。比如在读鲁迅先生的《祝福》时,我对祥林嫂一次次外貌的变化印象特别深。当时我在每一次对她的描写后都有简单的几句话,来描述此时我想象中祥林嫂的心情,她的绝望、痛苦、悲惨,还有在麻木中仍然表现出的源自本性的善良和淳朴深深地触动了我。此外,你还可以写写鲁四老爷、四婶、鲁镇的百姓是些怎样的人,写出你自己的理解。写多写少并没有关系,但通过这样的预习,可以提高自己对文章的感知能力,还可以锻炼写作的水平,也会获益良多。

高考状元浅谈语文学习方法通用篇六

学习过程中要多与同学们交流,我很幸运周围有很多思维活跃的朋友,同学之间的讨论往往会给我启发和灵感。我习惯把遇到的问题记在小本子上,和一群同学讨论,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时同学问我的问题,也会引导我去思考一些曾被我忽略的知识点。在高三后期,有时同学也利用下课时间互相提问,或是连历史线索,应该说也是加强记忆的好方法。

高考状元浅谈语文学习方法通用篇七

这有利于同学们明确复习的目标,从而形成知识网络,并在答题时更好的寻找解题依据。语文知识的大系统包括语音知识系统、词及短语系统、单复句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和文言文知识系统等。而小系统就是每一个语文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或用法。第一轮复习时要有意地将所复习的知识点和其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

2、要注重利用语文教材。

因为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材中的主干就是高考考查的核心。像一些文言文、诗歌、文学常识等就是完全考察教材中的内容。而对教材加以熟悉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

3、明确语文学科的特点,调整心态。

语文不同于其它学科,成绩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这就要求学生要调整好学习的心态,不能因为短期内成绩没有提高而放弃。只要根据老师的求,学习时多加些细心和耐心,成绩的提高就会指日可待。

语文考试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古代诗文、现代文阅读和写作四个考点。

要根据不同的题型做专项训练,这种训练更加有针对性,可以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更牢固的掌握这一知识点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再进行整合练习,这样做会事半功倍。

总之,语文考试的复习需要学生们投入大量的时间,不断积累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相信同学们只有更加耐心、细心的了解教材,大量训练,勤于思考总结,才能更快的提高成绩,并为今后的几轮复习打好基础。

高考状元浅谈语文学习方法通用篇八

转化与划归的思想:

此法的.意思是说,对一个人物,要了解得非常深入,了解他的各个方面,例如研究一个名人就要尽可能地研究得有血有肉,从他童年的经历,他成才的过程,他有什么名言,甚至他职业的特点,都要了解,因为人是很多方面的,而作文题都是根据日常生活演化出来的,只有这样,才能用有限的材料应对无限的题目。

高考状元浅谈语文学习方法通用篇九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

应对语文考试要研究题型,对症下药,各个击破。?

年内蒙古理科状元高鹏?

通过预习,自己去感觉一篇文章的精彩?

通过课堂,落实具体的知识点?

通过习题,训练答题技巧?

2014年广西文科状元林丽渊?

重视一轮复习?

重视作文复习?

作文分值之大以至于没有人敢不重视它。但是,要复习好,需要技巧。首先要突破审题关,不论作文写得如何好,写偏题目就得分低。对于审题,我一般是每星期都审四至五篇题目,然后列提纲,给老师看,然后检查出自己哪出了问题。这样训练几次,审题就显得不那么困难了。其次是要突破材料关,材料充实是高考作文高分必备。一般议论文起码要有两三个例子做论证,最好一古一今,一正一反,而且要衔接恰当。这就要求平时多背多看多记。最好找几十个典型人物的例子背熟,这样往哪种作文题材套都行。再者要突破结构关,我一般用总分总结构。开头用排比论证,这样气势够,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结尾也要写得漂亮,这样给评卷老师留下好的印象。最后要过书法关,高考作文不是书法大赛,但是一样要求写作工整,建议大家在高三一开始就每天坚持练字。不一定要练得很漂亮,但一定不要拖泥带水、龙飞凤舞,做到字字匀称,标准的汉语字体就行了。

高考状元浅谈语文学习方法通用篇十

高考状元学习法中归纳总结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思考或是读参考书时可以进行归纳和总结,有利于记忆。历史可以归纳相似知识点,如古代坚持唯物或唯心的思想家,古代对外交通的发展,世界之最,中共会议等;也可以举例一个时间或一个地点发生的大事。地理可以归纳一些答题的角度,如分析区位时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影响航行的因素从风浪、洋流、沿岸地形、冰山威胁等角度展开;常用的结论,如等值线的“高低,低高”规律等,以及一些热点区域的知识点,如南水北调的利弊等。政治可以记录一些常用的时政用语和知识点。

高考状元浅谈语文学习方法通用篇十一

综合考试是一种全新的考试模式,与单科试卷相比,文科综合卷历史试题在学科内综合题上注重考查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相互关系的理解。这种相互联系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纵向的联系,例如因果关系、历史发展线索、基本历史进程等;一种是横向联系,如历史阶段特征、中外联系等。通过纵向和横向联系,可以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规律。因此第一轮复习要把历史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处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便于理解、记忆,否则疲于应付大量琐碎的知识点的记忆,就谈不上主动性的学习和思考。

一、夯实双基,优化历史思维。

在古代史复习时,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力争做到点透、线通、面全,形成立体动态知识网络结构。点透指历史事件知识点分析透彻和全面。如时代背景,原因分析、主要目的、方法措施、性质意义、作用影响等。从高考试题来看,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理解考查较突出。实现点透能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线通指某知识点在不同时期的表现连成一线。以知识纵向归纳为主,注重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的分析并形成小专题。面全指同一时期社会各方面的概括并形成历史阶段特征。如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等。以某一历史阶段为例按章节顺序理清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并概括出阶段特征。然后在掌握思路和方法的前提下自己去整理知识结构,制作图示图表、提炼要点重点、构建立体知识网络和概括阶段特征。

在近现代史复习中,以中国史结构为主,带动世界史复习,体现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组成部分;然后在世界史复习中,把中国史的阶段结构打乱插入世界史进行简要的回顾,体现世界史的发展包括中国史。如复习三次工业革命时联系中国史内容分析其影响。

在注重因果分析、时空联系的同时,还要加强中外相关知识的分析比较能力培养。如对中国康乾盛世与当时西方的比较,来正确定位中国的封建盛世;对17、18世纪中国与英法经济均出现繁荣景象的背景、后果进行分析比较,来理解此时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兴和中国封建社会的没落的原因;对20世纪中期以来的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互有得失的分析比较,可以深刻地理解生产力对历史发展的真正作用等。

二、专题式复习、强化学科内知识体系的综合。

专题复习不应再注重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应该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的方法和技能;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一是细化成小专题,二是加强对专题中知识的因果关系的分析,而不只是简单的把知识归纳在一起。三是加强横向拓宽,突出空间的延伸。在专题复习时,首先应从讨论问题的思维主线入手,从全新的、应用的角度进行思考,如从利于政治地理学科的结合及利于综合的思路和途径,形成不同于基础复习的思维方式,即分析的思维主线;专题思维主线可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1、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对现实与社会影响较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思考。如关于全球化、区域化、一体化的思考,关于近代化探索的思考等。

2、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用历史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看待现实问题,明确自身的责任。如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反思,对中美关系及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等。

3、政治地理问题的历史交融。三科知识的有机结合,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水利工程问题等。其次,进入主题内容分析,按照上述分析的思维主线进行纵向的横向的归纳分析训练。

三、进行适当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更是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要多进行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主动探索,在读书和思考中联系实际,提出并解决问题。

首先,要重视对《考试说明》上所提供的题例和样卷、重视近两年高考文综试题的研究,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出题思路),从其参考答案中体会怎么答(解题思路、答案组织、文字表述等)。研究高考试题(典型的、适量的)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其次,选用一些文综练习题及综合练习题有针对性地训练,对题目中各种信息(文字、图片、表格、地图等)的判读和分析,训练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提取有效信息,有针对性的解题。

第三,注重培养审题、解题、答题思路和方法。在审题过程中,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表达。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培养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史论结合。

第四,在试卷分析时要结合教材抓住主干历史知识,理清线索,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理清因果关系和背景及意义,提升理性认识,构建较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

因此,试题分析时不仅要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确与否)、知其所以然(即该答案正确的原因是什么),还要知其所以不然(该题之所以错的原因),最后还要把每个选项对应到教材中相应的历史阶段,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选项内容重新组题,以达到做一道选择题要得到多道题所能反映出来的信息量。

高考状元浅谈语文学习方法通用篇十二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这首周杰伦的《蜗牛》也是我在高三冲刺阶段的“战歌”。是的,高三会很苦,高考是挑战。但有苦才有甜,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高考,不必畏惧,而应感激,只有它能让人生在最短时间内增值,只有它能使我们磨炼出坚强的意志。“用一年,换一生。”这是我的高三宣言;“信念坚定+持之以恒。”这是我恪守的学习准则。(刘涵,2006年云南高考文科状元)。

那么,如何快速适应高三紧张而又繁重的学习生活呢?

1.准确定位,做好规划。

认真分析,给自己的学业水平出初步定位,结合实际,树立目标。有了理想和目标,学习才会有追求的动力。可以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检测目标,并在一定的时间后对目标进行修改和完善。

2.抓牢基础,形成网络。

高三的学习一定要抓基础,并把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为现在的高考正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

3.主动学习,善于总结。

高三的学习其实是对十年苦读的一次总复习,在这个高二转折到高三的关键时刻,我们应该转变身份,主动学习,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梳理者,把自己的所学尽可能地全部整理一次,发现薄弱之处,及时有针对性地补漏补缺,强化自己的知识储备。

分析总结对高三同学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遇到新问题,学到新方法,都应及时记下来;每次考试,对于新题型的解法思路、典型试题等都要及时整理分析。得失心中有数,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高考状元浅谈语文学习方法通用篇十三

第一轮复习要善待课本,全面阅读教材,巩固双基,挖掘隐形关系,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课本和教材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现已相当成熟,书本里蕴含着众多科学思想的精华.据初步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2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也就是说,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因此,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在这一基础之上,对学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高应用能力.如何更好地进行第一轮复习,构建知识体系网络,使知识系统化.下面介绍其中部分方法.

(一)例如:元素化合物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强化知识体系的构建.

1.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应从组成,结构入手,抓住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性质这一关键,按类别复习物质的性质,用途及制备等内容.

2.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将知识点连成线,由线连成片,最后形成知识网.对于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可以自己编制相互转化和联系的网络图,并清楚实现转换的化学方程式,便于加强记忆.例如氮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网络图如下:。

如:实现由nh3生成n2的转化,利用nh3的还原性,有如下化学反应可被选择.

点燃(1)4nh3+3o2(纯)=2n2+6h2o。

(2)2nh3+3cl2=n2+6hcl。

(3)2nh3+3cuon2+3h2o。

(二)例如:在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复习时,可以对各种量小结如下:。

1.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2.电性关系:z=e(中性)ze(阳离子)z核外电子数简单阴离子: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其他部分的复习,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构建其知识体系和网络,落实知识要点.

二、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对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深刻理解,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强化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化学科主干,重点知识和热点知识主要如下:阿伏伽德罗常数与阿伏伽德罗定律的相关知识,溶解度,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及其基本计算,反应热和热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原子结构基本知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基础知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涵义及勒沙特列原理,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电离平衡与强弱电解质,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盐类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书写,溶液中的离子共存问题,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原电池的基本原理,氯,氧,硫,氮,磷,碳,硅,氢,钠,镁,铝,铁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性质,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及其与分子组成间的关系,有机反应原理,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及有机合成,生活,生产中的化学知识及化学史知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药品的保存,物质的制备,物质的鉴别提纯,综合实验,有关化学式,混合物组成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及综合计算等.

对于上述知识点进行强化复习,掌握其要点和规律.

如: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复习应归纳并掌握如下规律: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下列情况溶液中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

1.彼此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有难溶物生成,有气体生成,有弱电解质生成,则不能大量共存,如ag+与cl-,ba2+与so42-,co32-与h+,s2-与h+,ch3coo-与h+,oh-与h+.

2.彼此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no3-与i-在酸性溶液中,s2-与so32-在酸性溶液中,mno4-与cl-在酸性溶液中.

3.彼此能发生水解互相促进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al3+与alo2-,al3+与s2-,fe3+与co32-,hco3-,al3+与hs-,hco3-,sio32-,so32-等,nh4+与alo2-,sio32-等.

4.彼此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n-,ag+与s2o32-.

5.微溶物质的阴,阳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一)应注意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如:1.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肯定没有有色离子.常见的有色离子是cu2+,fe3+,fe2+,mno4-等.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高考化学总复习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科学.总复习是对中学化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全面总结,使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织成知识网,并加深理解和应用规律,使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的过程.要做到这些,一要认真学习《考试大纲》,二要有一套科学的复习方法.但是,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或者尽量靠近既定目标在这里给考生推荐的是三轮复习法.三轮复习法把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第一轮复习从八月中到三月初,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复习从三月初到五月初,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复习从五月初到五月底,主要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

2.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能大量存在与oh-起反应的离子.

3.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能大量存在与h+起反应的离子.

4.某溶液与铝反应有氢气生成,说明此溶液可能是强碱性,也可能是强酸性.对于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和热点知识都可以采用上述强化方法进行复习.

三、第三轮复习。

第三轮复习,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冲刺阶段,这段时间的复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考的成败.因此,这轮复习是三轮复习法中最关键的一轮.高考复习的冲刺阶段是考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阶段.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化学科成绩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我们认为:。

1.研读考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大家复习备考的依据.大家解读考试大纲时,要明确考试的目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内容,力求抓住五点:知识点,考试点,能力点,德育点(爱国主义,科学史),实际点(联系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环保知识的实际).对于题型示例及样卷也要细加品味,如:假设题型示例中的5个化学解答题有3个是混合物的计算,那么大家就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2.重视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基本化学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物质的性质等都是由实验推导和验证的.完成实验或解答实验题目,有助于加深大家对化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的认识,有利于大家创新能力的培养.

3.回归教材.教材一直都是高考命题的蓝本,考试前几天大家一定要对课本的知识体系做一个系统的回顾和归纳,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外延和联系,重视课本中对重要定理的叙述及证明,不要放过那些平时做题时就很难碰到的概念.

4.及时纠错.对于常犯错或易忽略的内容,除了思想上要给予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不能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再现.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纠错:。

(1)摘抄法:将纠错内容分类摘抄,在其题下或旁边加以注释;。

(4)将纠错还原到课本:将纠错点还原到课本上,在课本知识点相应处,用不同字符标记纠错点,同时在其下部或旁边或附一纸片,标出该点纠错题目位置,出处,错误原由及简易分析等内容.

5.做高考题.考生在冲刺阶段没有必要再做新的模拟题,但要认真研究一下近3年的高考题,分析命题思路,答题要求,力求把握命题走向.其间如果碰到掌握的还不是太熟练的基础知识,要赶紧复习巩固一下.特别要指出的是:做答的时候要尽可能地采用教材中知识点的语句,关键词来答题.

综上所述,高三化学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考生应科学地安排复习时间,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复习方法,正确处理好课本,教学大纲,考纲,练习题,模拟题之间的相互关系要在抓双基上狠下功夫,想方设法训练对知识再加工的能力,还要认真分析,研究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摸清高考试题涉及的考点,知识点,热点,特点以及变化趋势,突出高考题的示范作用,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