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教育的英语重要性范文(实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2:54:46 页码:9
最新教育的英语重要性范文(实用18篇)
2023-11-12 02:54:46    小编:ZT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绪,提高工作效率。如何高效备考,取得优异成绩?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概括和总结,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共同学习。

教育的英语重要性篇一

一、倾注关爱,让学生有亲切感。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尊重基础上的新型关系。虽然,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老师不是真理的化身,不是知识的绝对权威。课业上,老师只是个先行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担当起学生治学与成才的向导和顾问,还应该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跟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成长。事实上,真正的爱,必须营造彼此沟通、心心相印的氛围,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多看到学生的闪光之处,从做人、求知等方面予以悉心关照,不自恃过人、高居人上,这样才能构筑师生之间的桥梁,收到“春风风人,夏雨雨人”之效。

关爱学生,体现于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当学生感到心烦意乱或身体不适时,一声轻轻的问候,胜过于千言万语。就算明知学生是在睡觉,也可以假以问候:“你哪儿感到不舒服啊,是不是感冒了,需不需要就医?”学生定会不好意思再睡觉了;当学生学习上有困难时,给予及时的辅导,为其清除“阻碍”,建立信心,学生定会感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关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老师的关爱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的同学。

关爱学生,还往往蕴藏在教师不经意间的言行细节中。如:教师刚接班就能很快记住学生的名字,提问直呼姓名,而不是用“你”“穿红衣服的”“戴眼睛的”等称呼,这看似很平常的一件事,学生会感到很亲切,认为自己在老师的心中有地位,他的精神上会得到满足和愉快,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融洽亲切的师生关系,为教师的授业解惑铺平了道路。

二、真诚鼓励,让学生有成就感。

有人说批评是老师专利,学生一旦犯了错误,老师怒发冲冠者有之,讥讽挖苦者有之,苦口婆心者有之,但被批评的对象并不是都立竿见影,有则改之。换种方式试试看,一个出了名的“小刺头”在音乐方面却崭露头角,老师立即和送他去学校的合唱团。第一次得到老师的肯定,他激动不已。果然不负老师期望,他的品质行为却有了积极的改进。可见,衷心的赞扬要比批评更能达到教育效果,因为“横的难吃,竖的难咽。”

对学生而言,“我太笨了”“我天生不如人”的枷锁不打破,他会畏缩不前,长时看不到自己的发展,他的学习热情就会逐渐消失。一位老师在一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业本上经常写这样的批语:“你又进步了,祝贺你”“你很有潜力,老师相信你”等,老师的鼓励给了这位学生极大的自信,一年后,他果然成了品学兼优的学生。正如美国心学家韦纳在成就动机归因分析中指出的那样:“将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将降低对成功的期望;将成功归于稳定的,将增加自豪感。”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有成功的因素,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老师的鼓励言行获得自信心、成就感,在不同的基础上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三、一视同仁,让学生有信任感。

俗话说:十指有长短。学生的差异也是同样的。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但作为教师,心中要有一杆天平,那就是对每个同学都一视同仁,做到“一碗水端平”,切忌厚此薄彼。对于学业等表现优秀的学生,班主任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好,遵守纪律就对他们特别亲近。如果这样的话,不仅容易滋长优秀学生骄傲自负的情绪,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而且对其他同学也会产生不良影响,认为老师差别对待,心生不平。

现代教育的民主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尊重才有平等,只有平等才有信任,有了信任,教师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最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对于优秀生违规或犯错,教师应一视同仁的予以必要的批评和处罚,绝不姑息迁就,要让他们懂得必要的批评也是一种爱,同时也是一种制度的公平,每个人既有权利去生活,也要为自己所做的事承担责任。对于中等生,教师要注意抓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鼓励他们努力,向学习优秀的同学看齐。对于后进生,教师不能因为他们成绩不好或者调皮就对他们不理不睬或者态度有失偏颇。对这些学生,教师要投入更多的爱与关注,让他们感觉到,老师依然很看好他们,使他们对学习、对自己充满信心。教师只有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处处体现平等、尊重,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归因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用我们正确、积极、恰当的言行去激励学生,感召学生,开启学生乐观进取、健康向上的心灵之门,无愧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美誉。

教育的英语重要性篇二

我们看到要在创新教学机制的前提下,通过文化理念的必要融入与深度融合,从而构建文化教学的最佳效果。结合英语教学的创新经验看,如果我们想要培养出满足当前社会环境诉求的人才,就需要从以下培养视角来具体出发,通过融入合适的文化素材,结合系统化的文化精神理念,从而实现教学发展的理想效果。具体而言,其需要着重做到:首先,要将文化素养放在教学创新的首要位置之中,尤其是对于英语教学而言,需要构建以文化启迪为重要前提的的教学活动。对于当前学生教学活动的整体实施来说,文化素养是其基础前提和关键所在。因此,在具体实施英语教学活动时,必须注重文化素材的合理诠释与表达,尤其是在丰富表达文化理念和精神思维的前提下,通过创新英语教学机制,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有效地了解英语知识中所具体表达的内容所在。其次,要注重以文化素材为英语教学创新的突破口,对于英语教学活动来说,文化内容的诠释与融入表达,这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素材上的丰富,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将创新融入到英语教学机制中,以教学创新培养出创新人才。从文化角度切入英语教学,这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活动。可以说,实施该教学机制,其将在创新教学内涵的同时,推动英语教学的全面创新与升华。最后,对于英语教学活动来说,文化体系的全面优化与精神理念的整体优化,是推动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关键前提和本质所在。所以,通过丰富教学过程中,可以具体使用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英语教学活动的本质化创新。我们应该看到当前教学规模日益扩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日益提升,英语作为学生必备的技能,我们应该站在融合与创新角度来理解,通过丰富诠释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从而满足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本质诉求。

5结语。

在教学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如今教育机制日趋成熟,英语教学体系也发展成为教学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对于英语教育活动而言,其中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英语知识内容教育,同时更是英语学习习惯和意识理念上的教育引导,尤其是在英语教育活动日益成熟的今天,我们也逐渐从文化培养角度出发来理性认识该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冯瑗;陈坚林.立足根本才是高校人文基础性专业的生存之道——由国内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边缘化”和剑桥大学英文系“纯文学”的反差引发的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2):122-124.

[2]施惠平;张催催.我国普通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回顾、问题与思考———兼论英语专业教育中的人文主义传统[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111-113.

[3]张锐;王凯伦.多元视角下的中美高校外语课标对比研究———从《美国21世纪外语教学标准》看我国高校英语课程标准设置的不足[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134-135.

教育的英语重要性篇三

在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人文主义情怀与科学主义的融合符合时代潮流发展的需要。同时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促使教学方式的创新。为了培养学生向各方面发展,不再是简单学习书本上知识,致力于开阔学生视野,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提供充分条件。而语文这门学科为其提供了一个平台,将情感教育与文化教育有效结合起来,使得情感教育镌刻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最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

情感教育是以心灵上情感共鸣为前提条件,以情感交流为主要方式,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又一次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绪以及信念,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以往以学习成绩为衡量学生标准这一错误的做法。换一种方式说,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少了其会影响整体发展。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致力于培养情、智全面发展的人才,避免“高分低能”现象发生,为认知和情感这两个重要方面有效结合起来提供前提条件。

情感教育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奠定理论基础。例如,在《大堰河――我的保姆》这篇文章中,看似一些不起眼的字眼,但在朗诵过程中还是会被其中所透露的情感深深吸引。因此教学者就应该在这个基础之上,对这篇文章产生的知识背景进行深刻解析,对当时作者深处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进行创作得到了解,通过教学者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语文诗歌朗诵,从而表达作品的主旨,作品中透露的情感来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操,让学生充分领悟到语言文字所赋予文章的魅力,这在一定基础之上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语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终为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供理论基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也就得到凸显。

教学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高中阶段学生情感丰富,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也随着对社会认知能力不断的加深,而语文作为所有学科中最为基本的学科,学好语文知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其他学科。语文集诗歌、散文、小说等为一体,教材设定就是为了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要,例如,《诗经》《我有一个梦想》使得学生对各种文化都有深刻了解,而这些也最容易引起情感共鸣,使得学生能够与作品中透露的情感进行有效融合,给自身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创造出一个属于自身的情感世界,既提升学习效率,使自身情感方面又有一个质的飞跃。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既是服务于语文教学,也是对传统教学方式创新,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学者应该在这方面引起高度重视,摒弃以往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错误认识,用情感教育的方式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更好地为社会提供综合性强的人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姝丽,樊彩霞。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科情感[j].科技信息,2012(26)。

[2]冯萍。关于技校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思考[j].学园:教育科研,2012(10)。

教育的英语重要性篇四

摘要: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过于重视,从而忽略了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需要的是综合能力强的人才,不仅要具备高文化水平,更需要情感丰富的人才,而在当前教育模式下,语文教材蕴含着较多的情感,阅读文章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作品所带来的丰富情感,还能在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完善自身人格有很大的帮助,针对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探讨。

教育的英语重要性篇五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人不断领悟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存在的意义.教学是对生活世界的一种体验,而体验本身就是人对生命意义的把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思想的表达,它与人和人性无法分离.教学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生成的`动态过程,体现着教育的动态生成之美.教学与美学具有内在统一性.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在教育美学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运用审美教学手段,通过丰富而具有情感的英语语言材料,师生共同感受世界之多彩,感悟生命之绚丽.教育美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使语言在艺术化的基础上展现了人性之美,生命之美,体现了教学是生命化的教学.

作者:高渊媛作者单位:长治学院,外语系,山西,长治,046011刊名:长治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ofchangzhiuniversity年,卷(期):200926(6)分类号:h31关键词:教育美学大学英语教学生命化教学

教育的英语重要性篇六

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应试教育长期处于主旋律位置上,把所学当作是应付考试的需要,而忽视了所学为所用的指导思想。中职英语的教育同样只注重技能的培训,将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文化知识的培养放在了不被重视的位置。针对该现象,笔者认为中职英语教育过程中,应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1.1减少文化交流障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无论是在经济领域、文化领域,还是政治领域,各国合作机会越来越多。但由于每个国家之间的文化语言的不同,迫切要求培养出能够借助国际语言交流的人才,其中英语教育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中职英语教育过程中培养跨文化意识,更加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以便国家之间在进行经济、文化、政治交流时,能够将双方的交流障碍减少到最低程度。

1.2塑造完善自我人格。

中职英语教育的目的,是学生综合素质全方位提升的途径之一,但传统教育理念强调英语技能培训,培养出来的人才,在英语范畴内,难免出现“知识面狭窄”、“思想深度不足”、“知识结构单一”、“问题分析能力薄弱”等弊端,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缺乏对英语教育中跨文化内容的掌握,而那些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涵盖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学艺术、社会学、哲学、法学等方面,恰恰是学生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性文化知识。中职英语教育过程中,只有加强培养跨文化意识,才能够让学生拓展知识面,塑造更加完善的自我人格。

1.3学习语言基本要求。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任何一门语言所具有的功能特性,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不可割裂的关系,中职英语教育的过程也是学习文化的过程,在各个教育环节,无不渗透着英语丰富的文化内涵。譬如听力训练时,很多内容与使用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历史事件和传统习俗等有关,而只有对这些文化的了解,才能够更加清楚地辨析听力内容,减少听力学习的困难。再如某些词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由不同的理解,如果能够通晓各种文化背景下的词义,自然就能够娴熟地在各种语境中掌握词汇的真正用法。由此可见,中职英语教育过程中培养跨文化意识,有利于更加科学地掌握英语基本知识,这与语言学习的基本要求不谋而合。

教育的英语重要性篇七

情感教育是《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之一,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英语教学中,只有重视学生情感领域的发展,情感的.释放和情绪的表达,这样才能带来教学风貌的变化,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作者:萧迪作者单位:茂名市第十五中学,广东茂名,525000刊名:南方论刊英文刊名:nanfanglunkan年,卷(期):2008“”(1)分类号:h3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感教育英语教学质量

教育的英语重要性篇八

2.1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行国际交流和沟通,而畅通高效的交流和沟通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认知之上的,可见英语跨文化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因此中职英语教育,需要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纠正学生应付等级考试的学习动机,避免耗费太多的时间背诵单词、词组、句型,而忽略英语读、写、听技能的同步提升。笔者认为中职英语学习,应强调教材的文化内容,中职英语教材中,包括诸多的跨文化内容,在实际学习中,这些文化很容易被忽略。英语教育过程中培养跨文化意识,需要重拾对相关跨文化内容的重视程度,将相关文化内容融入到课堂学习当中,譬如某段英国社会文化对话内容的学习,有必要讲解对话内容所对应的文化背景内容,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对话内容的含义,也便于从中汲取有用的`文化知识。

2.2丰富课堂的教学方式。

当前中职英语教育的授课方式,大多围绕老师的讲解,学生课堂学习相对比较被动,即便教材有精彩的文化内容,也可能被老师轻描淡写地带过。笔者认为,跨文化涉及到各个周家的文化内容,譬如国家的建筑文化、科学文化、服装文化等,这些内容均可通过形象的声像表现出来,如果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授课,将文化以图片、视频、声音等方式表达出来,自然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化内容的印象,英语知识的掌握也能够得以进一步巩固。另外很多英语影视作品,同样蕴含着宝贵的英语文化知识,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或者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观看英语影视作品,这样一来,既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够让学生同步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和英语文化。

2.3采用多文化教育方式。

很多学生将英语文化的学习,局限于英国与美国两个国家,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围绕更多国家的英语文化内容,实行多文化教育方式,纠正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片面见解。多文化教育方式,要求学生把握各个文化范畴的知识点,着力提升学生多文化交流的能力,增强英语学习的宽容性和敏锐性,尤其是文化差异问题的处理能力,这样方可适应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满足国际交流的实际需求。英语教师应尽快摒弃“语言文化二元论”的落后教育理念,除了需要讲解英语发音、翻译、语法和句式,还应该让学生透彻理解英语的文化内涵,将语言和文化完全融合起来,这样反而能够让学生加深对所需知识的印象。

3结束语。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趋向高素质全面发展型。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语言类人才必须要经过良好的中西文化教育和熏陶,只有基于文化基础之上掌握的语言技能,才能真正深入语言的精髓,为此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知识教育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措施,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探究到英语国家文化的各个方面,吸收精华,发展成为品德高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教育的英语重要性篇九

摘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了解大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以及路径,以培养出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与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适应我国社会发展与国际交流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大学英语;跨文化意识;路径。

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内涵。

文化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无处不在,包罗万象。自古至今,除了权力之外,文化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扮演着一个地位突出、显而易见的角色,而对什么是文化,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各自不同的解读。尽管这些解读存在着许多细节上的分歧,但总的说来,文化可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以及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精神活动所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的总和。英文“culture(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它的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等。法文的“culture”,也是栽培、种植之意,但也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这里的意思就包含了从人的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两个领域。所以,通常来讲,我们所讨论的西方“文化”即指广义的文化而非狭义的文化。目前,文化已体现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的生活的一切侧面,无不受文化的触动和改变。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层面,它与文化是一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同时语言又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该民族文化的内涵,即语言之中隐含文化,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正如美国已故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sapir)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这就体现在了解文化必须理解语言,而同时理解语言也必须了解文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主要内容是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的指导思想是外语教学理论,同时辅以各种教学模式和各种教学手段于一体的教学体系。由于英语教育和文化教育二者密切相关,所以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应当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渗透。“跨文化交际”翻译成英文即是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他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可指所有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一种交际或一种互动。由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环境、物质生活、社会及宗教等方面的原因,因而语言环境的不同就导致了语言习惯的不同。而这种不同体现在交流沟通中,就是人们总喜欢用自己民族的说话方式或思维模式来理解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导致对非本族语者的话语做出错误的推论,从而产生矛盾和冲突。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目的即是通过对交际者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从而达到交际者能够在跨文化这一活动当中自觉排除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困惑和困扰,并进而有效、顺利地完成跨文化交际活动[1]。当前,随着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大学国际化的需求,众多的英语教师开始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并对它开始产生兴趣,这一变化也充分体现了当前我们大学英语与时俱进的必要性。

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人们发现,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为严重,因为语言错误顶多是表达不准确、不清楚而已,但文化错误则会导致两个人的误会甚至决裂。交际是我们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所以在外语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尽力增加学生接触异质文化的机会,使其在各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获得解决文化冲突的能力,从而有助于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总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只有把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外语学习的目的。第一,能够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其实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是被动的。此外,客观上,本校的课程设置以及应试性的要求也让学生少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文学、宗教文化等经典名著,而这些则是语言学习过程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要结合课本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2]。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达到主动学习英语的目的。第二,能够消除交际中的文化障碍,减少语用失误的比例,减少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矛盾和冲突,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可能性,并继而推进文化融合。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这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之主动学习他国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三,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这不仅体现在学生对英语语言技能的掌握上,学生自身文化知识的丰富上,从长远观点看,它更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强了学生对多元文明的理解,从而为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途径是很多的,但最好的途径则是要让学生完全融入到目的语的文化氛围当中,因为语言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惯,而恰巧我们的学生甚至教师很少或几乎没有机会到目的语国家去学习或生活,所以作为教师,应当根据现有的学习环境,并通过网络等教育资源手段,同时辅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我们知道,教学相长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原则。因为教师在教学当中起着一个主导作用,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方面的教育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后,他们的言行举止,他们的文化素养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如果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那么作为教师,首要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修养,或有必要参加一些跨文化教育培训[3]。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顺利地完成跨文化交际的教学任务。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教材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认识英语国家较为典型的主流文化现象,并能够适当地让学生赏析经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化素养。其次,利用学生对目的语文化产生的兴趣,教师要适时地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观察、对比,并进而评价文化以及思考文化差异现象所产生的原因。比如,中西方颜色文化的不同、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中西方节日风俗文化的不同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既了解了他国文化风俗的不同,又进一步深刻理解了本国的文化习俗,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了他们跨文化意识的敏感性和适应性[4]。再次,通过案例分析、情景会话和角色扮演操练,即模拟不同场景下的中西文化,对学生进行实地、实时、生动有效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主动了解他国文化的兴趣,也让学生在模拟交际中加深了对本国以及他国文化的理解,并进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式,创造具有文化包容性的、教学环境。

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工具及丰富的网络资源。比如,多媒体教室以及当前网络资源里面丰富的文化场景或事件,以之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以这种直观的观影方式来了解中西方文化在各个方面的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其次,教师可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当前所发生的时事政治文化事件或文化现象来让学生自己进行探讨,并陈述自己理性的文化理解以及文化判断。再次,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政策去进一步实现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目的。比如,教师可申请开设与文化有关的选修课程,或者申请与文化相关的拓展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设置,教师可自由且能充分地进行专业的文化教育教学。同时,学生也会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中西文化差异并进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精心细致的规划以及长期的努力与坚持。教师要尽力在课堂上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要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爱上语言以及语言所带来的丰富的文化差异,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语言以及语言文化的兴趣。通过这种良性循环,教师则更容易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也能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并帮助学生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提高外语教学质量以及最终达到语言的实用性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欣.从跨文化交际能力视角探索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课程设置[j].外语界,2012,(5).

[3]郝平.大学国际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72.

[4]陈岩.文化理解能力———21世纪外语教育的重要目标[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2).

教育的英语重要性篇十

摘要:根据新改革的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文讲解阶段,阅读和写作要重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并要以多种创新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使学生的高中语文学习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法;能力。

高中的语文教学,在当今渐渐成为一个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其本质的意义和目的的教学方式,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高考,很多教师教学时只考虑高考的考纲,考纲注重的部分就细而精地讲解,没有的就干脆忽略掉,比如,朗读教学,就因为不占高考分数而备受冷落。我们不能因考试而教学,要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全方面发展。

一、加强训练,重视朗读能力。

就目前来看,高中生的朗读能力不容乐观,这是由于学生对朗读的重视度不够,在课前,学生往往只预习知识点,或以默读的方式进行学习。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高中生今后在社会上语言发音能力的障碍。而当今又是推崇讲普通话的时代,因此,我们要将朗读教学重视起来,()并且引导学生提高对朗读的重视度。在朗读过程中,通过对字、词、句的发音来训练语感。学生可以自身规定某个时间大声朗读,这样反复读,多读,朗读水平就会日益递增。同样,在朗读过程中,还可以加强对知识点的学习,特别是对课文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会产生很好的领悟感。

二、教师的指引方法。

教师要做好引领朗读的好开端,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小学语文课上就经常采用,但是好的方法不怕旧,只要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就都可以采用。在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指引,让朗读课文的学生提高朗读美感,使学生能通过听来理解课文的真实意境。教师在课余时间还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在忙碌的学习中用朗读来放松自己。

三、总结方法的`技巧。

在语文教材中,现代文所占的比重略微大一些,所以,在朗读过程中,就要有一定的技巧。比如,某篇现代文,在朗读过程中,要抓住重要的信息,内心要有鉴赏和评价。在认真理解鉴赏的同时,还要有速度上的提高这也符合了高效率、快节奏的步伐。

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提高不仅关乎高考,更关乎未来,朗读在学生以后的交际与学习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一定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第八十三中学)。

教育的英语重要性篇十一

摘要:情感是人非常重要的一种心理感受,良好的情感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人们端正态度,产生良好的动机。可以说,在高中时期,学生良好情感的形成,能够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就显得非常关键。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来讲,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美化学生的心灵。

一、因文制宜,挖掘文本情感要素。

高中教材文本的选文文质兼美,蕴涵丰富的情感因素,担负着读者和作者进行双重情感交流的任务。但传统意义上的高中语文教学侧重语文知识、技能的传授学习,对文本的情感因素挖掘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和良好情感。教师要摆脱陈旧、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多角度、多层次地挖掘教材文本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要素,以此感染与启迪学生。教师要对教材文本各种情感要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跟作者进行深入的心灵对话与情感上的交流,进而使学生在感受中获得快乐,健全人格,培养美好心灵和陶冶情操。

比如,在教学《药》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思考和讨论小说通过哪些要素体现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学生经过讨论之后,梳理出了如下情感载体:夏瑜的革命意志和牺牲精神;华老栓一家的愚昧无知和悲惨命运;康大叔之流的凶狠残暴和贪婪狡诈;茶客们的麻木不仁和无知落后;社会环境的晦暗和压抑;坟头花环孤独和希望……进而,学生为革命者的不屈精神而感动,因反动者而愤懑,为麻木者而忧叹,为过去而深思,为未来而憧憬。课文的深刻内涵在教师引导之下深入揭示,内含的情感要素逐步呈现,学生的思想情感在教师的指导下得以激发。

尤其在富含情感要素的诗词文本中,教师对情感要素的挖掘角度更加丰富。比如,教学《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时候,品读“独立寒秋”,感悟伟岸形象;遐想“万类霜天竞自由”,领略勃勃生机;追问“谁主沉浮”,激发豪迈情怀;赏读“浪遏飞舟”,升腾舍我其谁的壮志。诗人自身形象,美好的自然景观,深刻的人文哲理等等,无不饱含充沛的情感,在教学中恰当挖掘,均有激发学生青春激情的巨大作用。

高中选修教材篇幅长、容量大,所具备的诸多情感因素更加全面。如,《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所选的人物传记,有革命家、文学家、科学家、思想家,人物类型全面,经历丰富,作品本身内涵深厚,思想深邃,情感深沉,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极佳素材。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活动中,灵活地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深入体会作品和作者的情感,并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进而形成良好的心理、情感与品质。这是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中去,以更加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实世界,文本所描述的景物变得鲜活,从而使学生跟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在这种情境当中课堂教学变得富有生命力,学生良好的情感自然得以有效地培养。

三、迁移引申,内化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价值指向是学生人格塑造。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情感体验后,还需通过各种迁移引申,把他人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从而陶冶性情。如,在《荷塘月色》课文中,朱自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的.情感,通过荷塘、月色、树影等朦胧淡雅景象得到了含蓄深沉地表达。教学中,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深入课文情景的体验,较充分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教学临末,教师提出问题:朱自清坦诚而勇敢地表达了面对现实,内心的哀愁和无奈,真实袒露自己难为外人道说的心理,假设你遇见今夜的朱自清,你会对他说什么?学生思维被激活后,结合自身经验,谈出对朱自清的理解,有的赞成、有的劝告、有的质疑,借对作者的情感体验,升华自身的情感境界,内化为自身素养。

除此之外,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所学习的课文,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读后感想,也能够强化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交际手段和工具,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重视语文的人文性,仅仅是过于重视语文的工具性。这种教学思想严重地阻碍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其实,语文教学的灵魂就是情感教育。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根据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全方位和多角度地实施情感教育,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

教育的英语重要性篇十二

教师自身的榜样作为一种学生模仿的形象,是具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力量的,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自身的行为要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可取的,什么行为是不可取的。下面就以汶川地震中两名教师的行为来进行阐述。

20xx年,在汶川大地震中,范美忠和谭千秋两位老师形成鲜明的对比。范美忠落得了“范跑跑”的称号。范美忠是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的一名教师。20xx年5月12日地震发生时,他没有顾及他的学生,而是以最快的速度逃离了教室、教学楼,弃学生生命于不顾。如果范美忠是一个平常人,身上没有“教师”这个高尚称谓,那么他的行为是能够理解的'。可他是一名教师,在逃离了教室后,保住了自己的生命,还在天涯论坛写下《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这就是他的不对了。教师这一行不同于其他行业,它所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因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如果教师都不能起到模范的作用,那么民族的希望在哪里?一个职业并不是因为美好才去爱它,而是因为爱它才美好。范美忠的行为让人觉得他不爱他的职业,不爱他的学生。教育部曾经出台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它是针对中小学教师的一种“行规”。范美忠的行为则恰恰违背了身教这一重点。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其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就是告诫领导者必须慎重其行为。领导者本身的行为正当,即使不定任何法令约束,人们也会自然而然的效法其行为,走上正道。但是,如果领导者本身的行为不正当,胡作非为,这样即使定下了严格的法令、法律,人们也是不会听从的。这里的领导者就是教师,教师如果自己没有高尚的品德,不仅教育不出具有良好道德的学生,而且还会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因为,学生有着天然的“向师性”,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把教师的言行奉为准则和标准。开口说“这是我们老师说的”,闭口就是“我们老师也这么做的”。

由此不难看出,他们把教师的言行奉为真理。因此,我们教师的言行举止一定要符合师德规范,否则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品德的养成。“范跑跑”事件的出现是教育行业的不幸,然而在汶川地震中也涌现了许许多多让世人所敬佩的教师。谭千秋就是突出代表。与范美忠不同的是,在灾难来临时,他没有第一个冲出教室,弃学生于不顾,而是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拯救了四名学生,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之后,他被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誉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在汶川地震中像谭千秋这样的教师大有所在,他们都是在地震中为救学生而牺牲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又一次向世人宣誓人民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并印证了人民教师的伟大,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华丽诗章,他们的精神会永垂不朽。以谭千秋为代表的教师和弃学生于不顾的范美忠,可以说是教育行业中正、反两面的教材。如果他们所教的学生以后也从事教育这一行业或者遇到什么突发事件,那么他们的行为多多少少会影响到学生对于处理这一类事情的态度。一个教师如果具有崇高的师德,那么在教育活动中会有益于青少年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反之就会抑制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二、教师的言行会影响到学生兴趣的发展。

学生每天除了父母外,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了。教师的言语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兴趣发展。有个从事语文教学工作20xx年的教师在谈起他为何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时,说了一个故事,道出了师德言语的深远性。他说,他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十分爱好算术,能迅速地加减五位数、六位数,而且准确率几乎达到100%。家长勉励他:“好好学习,将来当个科学家。”他暗暗自喜。可是在升入三年级的时候,却发生了意外。那时刚学乘法口诀。有一天老师问他:“三三得几?”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三三得六!”老师大声的追问:“仔细想一想,三三得几?”他暗想:两个三还不是六?老师大概在考验我吧。

于是他自信而大声地说:“三三得六!”这时,老师脸色大变,要他走到讲台边,把手心摊在讲台角上。她拿出一把戒尺,严肃地对他说:“自己数一数!”然后就在他手心上连打三个三下,再问:“三三得几?”当时,他哪有心思去数,手疼且不说,疑惑、惭愧、怨恨、愤怒,各种情绪都交织在一起,眼眶中噙着泪水,等老师打完手心,再问他时,他倔强而发泄地高叫:“三三得六!”老师看着他异样的神情,命令他走到黑板边的墙角面壁站着,一直站到下课铃响。其间老师再讲些什么,他都没有听见,只在心底里发誓:“我再不想当数学家了!”自从那节课后,凡是算术课,他就不听,碰到算术老师总避着走,成绩也每况愈下,小学毕业时,算术差一点不及格。到了初中,有一天语文老师上作文讲评课,竟然把他写的作文《记一次义务劳动》全文朗读,而且啧啧称赞。

由于事情发生得如此突然,他激动得手足无措,连头也不敢抬起来。簿发下来了,他紧张地翻开本子,一个大红的“优”字跃入眼帘。再看总评语“短小精悍,无懈可击”八个字。从此以后,他对语文老师格外亲热,每次上语文课总是全神贯注,积极举手,而且常想着要维护老师的威信,似乎老师威信高他也沾光似的。每次作文更是倾注全力。以后他越来越喜欢语文,成绩也有显著提高,一直到高中毕业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文专业。可见,教师的言语的确像一粒粒小小的种子深深地埋在学生心灵的深处,在一定条件下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果他没有遇上那位算术老师,或许他会一直爱好数学,也许会在数学领域里有所成就;如果他没有遇到这位语文教师,也许不会对语文发生兴趣,也许会从事另一种职业。由此可见,教师的这种定向作用对学生有多么深远的影响。

正如加里宁曾经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这点往往是觉察不出的。但还不止如此,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有时甚至是一辈子的。”因此,我们可以就看出教师的言行举止,教师的人格魅力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多方面的。

教育的英语重要性篇十三

现今的社会中,学习钢琴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人们往往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忽略了情感的表达。在音乐发生的过程中,情感表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只有注重情感的表达才能将乐曲所包含的情感及思想表达得透彻,使听众感受到音乐的美。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好钢琴演奏中的情感表现呢?笔者就此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见解:

一、分析乐曲的音乐背景。

我们如果要成功地演奏一首钢琴作品,并把它的内容完美地表现出来,首先要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和他的创作意图。了解一首乐曲的音乐背景,主要应从以下几点来具体分析:

1、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一首音乐作品总是表现了作曲家对某个时代的现实生活的感受。

2、了解作品的民族特征。一切音乐作品都深深地植根于民族民间音乐,因此,都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

3、了解作者的创造个性。作曲家由于生活时代、环境、素养、经历和艺术趣味的不同,表现为各不相同的创作个性。比如我们学习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册第15首《g大调前奏曲与赋格》,就需要对巴赫以及那个时代风格有所了解。那个时期演奏所使用的是古钢琴,这种乐器不但键子轻而且声音纤细、音质清脆,要求声音清楚干净、颗粒均匀。这首作品的前奏曲旋律弹奏时要求指尖触键积极。

二、正确、细致地分析乐谱。

提到正确地分析乐谱,许多学生认为只是音符的正确、节奏的正确。而实际上除了这两者之外还有许多重要的标记,都直接影响着对乐曲的理解、表现以及对乐曲风格的处理。

1、音乐术语:包括乐曲情绪、表情、音乐的性质、速度等等,这些术语提示学生,乐曲是欢快的或抒情的、是快板还是行板或慢板,这直接关系到整个作品的风格把握。如《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599》82条,这条练习曲开始标有allegrettoalhongroise,意思是匈牙利风格的小快板。为什么说是匈牙利风格的小快板呢?因为曲子用了大量的`三连音、装饰音和跳进旋律,使音乐活泼生动、情绪激烈,近似匈牙利音乐风格,准确地说是匈牙利吉普赛民间音乐风格。

吉普赛音乐具有热烈、活泼、狂放的特点和风格。弹奏时,除在技术上要把三连音时值弹奏准确、均匀、清晰而连贯之外,还要注意第一段的装饰音在前半拍,同时没有连音线,而第二段装饰音却在后半拍,并且有连音线。除这些细节问题之外,还要尽量表现出吉普赛音乐特有的风格特征。

2、具体的力度标记:在古典音乐中,一般从pp到ff之间就有p、mp、mf、f的六个不同层次;而浪漫乐派及后期作品从pppp到ffff,幅度加宽,还有sf、sfz或crese、dim等等。这些具体的力度标记,同样关系到乐曲演奏中音乐的表现。

3、速度的不同变化:如放宽(allargando)、减慢渐弱(calando)、加快(accelerando)、逐渐加快(stringendo)等等,不同的速度变化直接影响着乐曲的效果。如《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599》第89条,开始标有allegro——galoppo,意思是快速的加洛普。“加洛普”是18世纪流行于德国和法国的一种快速二拍子轮舞,其风格热烈激昂、潇洒活泼。这首练习曲在弹奏上,手指要准确到位地触键,随着音乐的进行,手指伸展后手腕要左右转动,移动重心,每个音都要弹奏得扎实饱满、清晰均匀。因此,学生在演奏作品时要把握不同的速度要求,尽可能表达出作品的本意。

三、正确、熟练地运用弹奏技巧,掌握旋律的歌唱性,并正确地划分乐句。

1、歌唱性的旋律最能体现音乐的本质。钢琴弹奏中的歌唱性其实并不难。首先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歌,要让自己真正感觉到所弹的乐曲是歌唱般的音乐。其次要学会相应的触键方法,熟练地掌握各种弹奏技巧,感觉音乐与弹奏音乐是同时进行的。歌唱性的音乐是多种多样的,有明亮的、欢快的、忧伤的、暗淡的等等,那么就要求我们运用不同的触键方法和弹奏技巧来得到不同的音色。不同的弹奏技巧可以得到不同的音乐,乐曲的类型也决定着弹奏的方法。

2、呼吸是音乐语气的一种表达和交代方式。我们应该从内心深处去体验和感悟乐句的呼吸、乐句的语气和乐句的脉搏以及音乐的走向。具体地讲,乐句划分有以下几种情况:(1)乐谱上的连线就是分句线。(2)有连线并不意味着是分句线。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是生活语言的升华,它有其自身的语言呼吸和语气特征,我们必须深入探究、准确理解,使自己的弹奏有呼吸、有语气、有情调,从而使弹奏富有表现力、具有感染力。(3)乐谱上没有连线时怎么划分乐句。钢琴曲乐谱上没有连线的情况也较为常见,可以说是不乏其例。这就要根据音乐的性质、情绪、风格、音乐的语气等来体验、感受、理解并划分乐句。如《钢琴基础教程1》第26页《卡尔图里舞曲》,全曲没有一条连线,经过弹奏体验、感受、分析,就可以明显地发现它是四个小节为一个完整的乐句。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如果没有情感的体现,而只有演奏技巧的话,那么,就弹不出自己所需要的音响,而完全是音符,也体现不出音乐的情感来。因此,能把情感表达好的人,那么他的演奏水平也是非常高的。

教育的英语重要性篇十四

摘要:歌唱艺术的动人之处,不仅仅在于美妙的声音,更在于其中所蕴含的真挚的感情。所以说声情并茂才是歌唱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高要求。但是目前我国的声乐教学将歌唱者的气息、共鸣、呼吸等声乐技巧放在首位,忽视了情感的培养。而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生命和灵魂,它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

关键词:声乐教学;重要性;情感培养。

声乐是一门用声音来表达感情的艺术,它是音乐和语言的有机结合而诞生的艺术,能够直接反映人类的喜怒哀乐和所思所想。在这其中,感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毫不夸张地说,感情是声乐作品生命力的直接来源和灵魂。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应该是贯穿于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1、情感培养能够加强声乐的表现力。所谓的表现力是指为了某一目的或者完成某一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地显示出自身的特点、能够让接受者一目了然或轻松接受的能力。声乐的表现力就是指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歌唱者能够充分体会到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传达给听众的能力。简单来说,声乐表现力就是指演唱者演绎声乐作品的能力,这不仅仅关系到演唱者对于演唱技巧的掌握,更关系到演唱者是否真正领悟了声乐作品的内涵、把握了声乐作品的灵魂。一个优秀的歌唱家,其歌声不仅仅是动听,更重要的是感人。所以说,情感培养对于加强声乐教学的表现力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2、情感培养能够帮助歌唱者把握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声乐风格。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习俗。这些文化和习俗又因为地域环境、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反映到音乐中,就形成了各民族特有的声乐风格。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某一特定的音色或者音调就代表某种特定的情感,成为某一民族的声乐的特征。所以在表演声乐作品时,一定要掌握作品中的民族感情。

3、情感培养能够帮助歌唱者准确表达声乐作品的审美情趣。虽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地上升。但是不同的人对于同一声乐作品的审美是有差别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下欣赏同一首声乐作品,也会有不一样的审美感受。虽然人们的审美感受会不断地变化,但是其对于感情的感受和接受却是在不断地深化。感情也是声乐作品中永远不会变化的存在。所以培养学生对于情感的接受和表达能力能够帮助他们准确地表达声乐作品的审美情趣。

二、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1、了解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任何一部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时代氛围中被创作出来的,自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它的身上就具有了那个时代的烙印,它就承担着表现生活在那个特定时代的人们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的任务。所以,了解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演唱者把握声乐作品中蕴含的感情。例如家喻户晓的声乐作品《松花江上》创作于上个世纪30年代,那时正是外敌侵占、国破家亡的时候,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的命运都处于风雨飘摇、危在旦夕之中。此时,保卫国家、保卫家乡的声音一旦发出,就立刻在所有的中国人的胸膛中响起了回声,所以歌曲中雄壮而悲壮的情感十分明显。再如《喀秋莎》这首歌曲,如果不看背景,仅仅从歌词表面来理解的话,这首歌很接近于单纯柔美的爱情歌曲。但是这首歌曲创作于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喀秋莎既是士兵们使用的火箭炮的名字又是士兵们心上人的代称,所以这首歌曲在倾诉爱情思念的同时又寄寓着别样的爱国情怀,这是演唱者在演唱时要特别注意的一点。了解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能够帮助演唱者快速准确理解作品、把握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意蕴。

2、设置特定的情感氛围。与声乐作品相融合的情感氛围能够引导学生快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设置特定的青年氛围,来培养学生对于情感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在演唱《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来读张若虚的诗歌《春江花月夜》,在音乐的伴奏下,出示这样的画面:江水在柔亮月光的照射下,缓缓地流淌,仿若漫不经心地随意打了几个弯儿,就流过了花草遍地的原野。月色如同轻纱一样笼罩在花树这个新娘子的头上,为它增添了些许神秘的色彩等等,这样的情境,会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感受到声乐作品中的美。

3、“声”“情”要有机结合。声为情音,情是声发,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声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满溢胸中,自然由口而出,只有声音没有感情就不能产生真正的艺术感染力。情是声的基础,只有情感没有声音就不能称之为声乐艺术。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够产生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例如王菲的《明月几时有》,这首作品不仅仅对演唱者的声音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对演唱者的情感体会也非常苛刻。演唱者需要了解作者的失落、彷徨、思念、祝愿之情都是从何而来,又如何表达的。王菲那种沧桑而又飘渺的嗓音完美地诠释出了这首歌曲的灵魂,所以才成为乐坛上的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黄明聪.浅谈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j].大众文艺(理论版),2009.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教育的英语重要性篇十五

对于英语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来说,其需要进行全面创新与不断完善,尤其是要通过文化内涵的集中融入,从而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创新英语文化教育。在英语教育的文化培养过程中,选择融入合适的文化元素,尤其是通过将具体的茶文化理念融入其中,其将实现整个英语教育活动的本质化创新。同时这也可以为当前我们优化和创新英语教学活动提供重要支撑与帮助。

在当前整个教育机制日益完善、不断优化的背景下,我们对英语教育的人文内涵形成了清晰化认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其不仅需要英语知识内容上的诠释,更重要的是英语习惯和文化意识的培养。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科,生动形象地诠释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联性。因此,在当前整个英语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要从文化理念的诠释融入角度来认知该教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完善的文化教育所具体传递和表达的,不仅是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思想理念,也是满足所需要诠释的具体人才培养诉求。因此,我们认为在整个英语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文化元素融入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英语教学活动不断完善和丰富的重要过程。也就是说,在完善而系统化的英语文化教学时,不仅需要注重诠释英语知识内容的教育与引导,也需要以文化融入的心态理念来具体引导学生融入到整个英语课堂之中,从而实现学生英语知识与文化素养培养的全面补充。就当前英语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实际看,更多是从简单的课程视角出发的教学创新,特别是未能意识到英语背后所表达的人文内涵。因此,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充分诠释,加上整个英语教育时,未能从文化审美视角的充分诠释与表达,进而让学生很难在英语文化知识学习过程中,很难感知必要的人文内涵,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整个英语教育过程中文化价值观的合理塑造。客观地看,英语教育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活动,其中所需要表达和展现的是一种文化认同下的教学引导与全面诠释,所以,文化知识应该也必须是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焦点与核心。

通过对整个茶文化机制的具体内涵和综合表现状况进行分析,我们看到其中所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素材,更重要的是人文精神的合理诠释与表达。在理解和认识茶文化意识时,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视角来理解:首先,茶文化意识是人文意识为基础的意识体系。无论是茶文化本身的内涵,还是茶文化的形成背景,其中实际上都是基于大众理解与认可前提下所形成的重要文化机制。因此,理解茶文化和应用茶文化意识时,必须从人文价值前提出发,通过认识到茶文化体系本身的人文色彩,从而提升茶文化意识的应用价值。认识茶文化意识的人文色彩,其本质看,就是因为该文化是由社会大众所具体创造的,因此,其中所包含和展现的应该是大众所认可和理解的文化意识。其次,茶文化意识是一种包容意识,所谓包容意识,则主要是因为茶文化中所形成的诸多意识实际上都是在不断包容、融合之后的具体产物。正是因为茶文化的包容意识,从而使得茶文化体系能够不断传承直至完善。从茶文化体系的形成状况看,其在各个地区、各个时期都能得以应用和完善,从而形成层次化的茶文化机制,关键就在于茶文化体系在不断传播过程中,能够被大众所理解和认可,直至形成完善的茶文化体系。最后,茶文化意识是一种创新精神意识,这也是其时代意识的重要表现。茶文化是在时代进程中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所以各个时代的茶文化都能够发展成为各个时代的精神。当然,茶文化的人文意识也让其教育价值功能得以全面展现和完善表达。

对于英语教育活动来说,如果想要实现最佳教学,其中所需要诠释和发挥的不仅仅是英语知识内容的丰富完善,同时也需要注重英语习惯和人文精神的合理引导。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文化教育所表达的不仅是具体的人文内涵,更重要的是,这实际上也是英语知识内容的展现途径和表达方式。因此,在整个英语文化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只有系统化融入文化元素,才能实现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结合当前教学培养诉求日益成熟这一客观前提,以及学生培养理念深化创新的重要时代诉求,我们在实施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以文化内涵为切入点,通过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从而实现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内涵完善与情感补充。当然,在成熟的英语教育活动实施进程中,文化培养的价值作用不仅仅是文化素材上的丰富诠释,更关键的是合适的文化体系中所诠释和表达的语言习惯和语言思维,所以在茶文化意识影响下,如果能够选择合适的茶文化元素,其必然能够在丰富英语教育文化素材的同时,引导学生更为全面的认知和理解茶文化。当然,茶文化意识中的诸多内容和精神思维,这就为当前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提供了基础可能。因此,如果我们能具体发挥茶文化的文化内涵,并且将茶文化内容系统化融入到整个英语教学活动中的文化素质培养体系之中,那么茶文化的意识理念和价值内涵,将让具体的文化思维彻底而系统化地融入到英语教学体系的全面创新之中。

教育的英语重要性篇十六

21世纪是表达的世纪,正确的语音作为语言输出的重要内容是任何一个想要对外表达自己的人需要掌握的最基本工具。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性,也表现在能掌握准确、地道的英语发音上。英语语音课作为英语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现有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在以互联网为背景的英语学习环境下,己经不能满足现有的教学要求。如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系统的掌握英语语音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口语及听力的实践中,是英语语音课待解决的问题。

戴炜栋教授在《中国高校外语教育30年》一文中指出,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不少外语人才的知识面过窄,技能单一,社会适应力不强。,我国对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在人才培养目标一项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扎实的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扩宽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这一观点和目前国际上广泛推行的全人教育理念十分契合。

全人教育的概念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极为迅速,现在其影响己经遍及全世界。在亚洲的日本、韩国、及我国的港澳台地区都有广泛的应用。我国的全人教育理论介绍直到20以后才开始,钟启泉的《“整体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一文是国内较早的介绍全人教育观点的论文,钟教授认为全人教育理念迈开了21世纪新型教育的第一步。目前我国的全人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全人教育思想的介绍;研究全人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影响;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全人教育理念进行解读等三个方面。对全人教育理念的实践应用研究做的还比较少。

全人教育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理想、道德和精神力量的最充分发展,培养完美的人、完整的人,自由的人而不是片面发展的工具,极力推行通才教育。这一理念与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致,高质量的`英语专业毕业生不但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是一部人文、社会、科技知识百科全书,才能承担起促进中国与世界交流和沟通的重任。将全人教育理念与英语专业技能课―语音课相结合,可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对英语专业低年级的其他技能课教学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全人教育强调思维和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整体框架帮他们理解和学习具体的知识,如果离开了这个背景(context),学生学习片断的知识,则不能了解其意义,因而不能实现有效的学习。这一特点和以内容为依托的,根据主题或学科知识达到语言学习目的的内容教学法类似。因为背景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全人教育者看来,理解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背景,在整体背景之下,学生才能在各种知识和现象之间建立联系。这种理念与美国著名语言学家kristen的二语习得理论不谋而合,kristen认为最能成功的习得外语的条件是学习外语的语言环境要类似于母语的语言环境,即无论学习语法还是语音都需要一定承载语言内容的真实的语境背景。

为了实现有效的语音教学输入,教师应努力为英语语音课程设置有效的背景,以一定的内容为依托进行英语语音课教学。力求实现将英语语音教学与作为一个整体融合进有关英语文学、英语国家地理、历史、政治、文化、经济等多主题内容为背景的教学中。

1.为课堂教学选取真实的语料。一门课程的核心在于课程的课堂教学部分,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何种语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则是本课题的难点及重点。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实用性强的语料,这些语料不但要承载一定的专业内容,还必须包含语音教学中需要讲授的语音知识,且语料的难易程度要和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当。以往的教材只强调单音的发音和语调训练等,而缺少具体承载语言的内容,因此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显然是不利的。我国著名外语学者刘润清教授曾提出今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将从语言技能转移到内容教学。他在解释这种转向的原因时指出:一是语言本身是个符号系统,它本身的深度和美感来自它所运载的内容;二是因为人是智能动物,在智力上得不到满足时,会感到智力饥荒。语言只是外壳,没有内涵和内容时是无法交际的。只有利用现有教材的框架,依照教学内容,选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真实语料,作为学习内容,不但可以让学生完成教材要求的内容还能让语言本身承载一定的信息,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如在讲爆破音的章节时,利用美国电影《训龙高手》的电影片断进行教学,选取爆破音集中的对白让学生进行跟读模仿,进行电影配音训练。这样语音课关于爆破音的知识就被放置到了,电影《训龙高手》的维京传说的背景中。学生不但在最真实的语境中学到了爆破音的发音特点,还可以通过电影了解到英语文学中关于维京人的古老传说。再如还可利用连读现象丰富的影视剧,或是连读、弱读现象丰富的文学作品进行连读、弱读的学习。

2.设计课内、课外活动,还课堂给学生。全人教育强调关系和联系的概念。全人教育主张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开放、有活力的,主张建立一种平等面开放的学习群落。基于这种理念的英语语音课,主张还课堂于学生。依据选择的语料,设置对子活动、小组活动、小组讨论、朗诵、演唱、演讲、辩论、电影配音、戏剧表演等课堂活动,贯彻在使用中学习语言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角色从课堂的主导者,和知识的讲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和活动参与者。

教师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使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浸入到有效、真实的语境中,通过与其他同伴在一起的交流与合作,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语音课每个单元,都可以根据选取语料的内容确定单元的主题,依据选定的主题设计课堂活动。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到,替代原本简单、枯燥的机械式操练,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改进教学效果的目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活动的有益补充,其作用也不能小觑。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学生以录音形式上交。学生还可根据作业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还可组织朗诵比赛,电影配音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参加比赛进一步强化学习。

3.建立学习社区。全人教育以促进人的整体发展,即情感、志向、态度、价值观、创造力、人际关系等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为学生准备适应社会的平台,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组织学生到学校的幼儿园或是小学进行定期支教,在语音课上的学习到的发音方式和方法,传授给刚刚接受英语启蒙教育的幼儿或是小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英语专业学生可以与学校中一些英语基础较薄弱的院系的学生建立互助小组。将英语专业知识讲述给需要帮助的人,可以增强学生对英语专业的专业性的理解,学会与人相处与合作。还可借助英语角、英语文化节等活动将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整合在一起,为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互相交流与学习,对整个学校的英语学习都会起到促进和提升作用。

三、结语。

虽然,以内容为依托的全人教育理念下的英语语音课程的效果如何还需要大量的实践研究来证明,但其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和趣味性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目前,造成学生英语语音课程学习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有效的可理解性输入严重不足。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的英语语音课程,以著名语言学家kristen的有效输入为基本理论,将英语文学、文化、历史、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进英语语音知识学习中,极大地丰富了语音学习的内容。课堂教学中采用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引导使学生在有内涵、有意义的真实的语料中去学习语音,以此来替代简单的机械操练式学习,创建符合语言认知过程的寓教于乐的语音学习新模式,从面丰富语音教学的方式与方法,达到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教育的英语重要性篇十七

人类的审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对美的追求是人类的一种永恒的追求.英语语言自身所蕴涵的韵律、节奏、文化等就是艺术的具体体现.在综合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课文语言的内在美来营造课堂教学的审美艺术氛围,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将语言技能培养和美学欣赏的审美情感活动融为一体;要从美学的角度,挖掘教材的'审美意义,使学生充分欣赏并理解课文篇章的艺术美、形式美和意蕴美等等,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

作者:陈海苹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128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12)分类号:h3关键词:综合英语教学美学欣赏

教育的英语重要性篇十八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交际次数变的更加频繁,交流的内容也变得更加具体,这时候英语就成为两国之间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并且也使我国的当代英语教育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由于我国与其他西方国家在历史文化、交流习惯等方面上具有很大的差异,这就使在我国目前英语教学当中,总是存在着一些与英语实际应用不相适应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英语教育的发展。一般来说,大部分的人们对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对其他的文化带来的影响都多多少少带有着一些排斥感,导致了许多因文化差异多引起的社会冲突和矛盾,这在我国当代英语教学上体现非常明显。我们目前多说的跨文化意识,就是人们在对待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上,要有良好的文化认同感和接受感,对待文化差异上也要有良好的大局观,及时的对不同的文化差异进行适应、接受和包容,从而达到文化共融的目的。

1.跨文化意识能够有效的提高英语教育的教学质量。众所周知,英语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一直扮演者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教育学者最想让学生提高的一个学科。因此,要想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就要采用跨文化意识的进行培养,学会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存在学习阻力,把英语教育学习的重点从词汇、语法上得以转移,使英语能够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交际功能,这样做不仅仅能够减轻教师在英语教育中的负担,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同学们对于英语学习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2.跨文化意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同学们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作为一名学生,好奇心和兴趣总是其最好的指导老师。采用跨文化意识进行教学的时候,同学们一开始总会接触到各种不同文化风度、生活方式等,这就很容易能够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其强烈的好奇心就会使他们努力的去了解英语,学习英语在不同文化特点下的应用,从而更好的为他们了解世界、拓宽视野提供帮助。

3.跨文化意识使得同学们的英语交际能力得到良好的提升。要想学好一门外语,只学不练是不行的,不仅仅要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平的语言交际能力,从而实现高质量的英语语言教学。在我过目前的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意识,能够良好的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的特点,使同学们在英语交流和表达过程中,学会如何更好的去组织语言进行表达。

4.跨文化意识融入当代的英语教学,能够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开展一系列的英语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初目的就是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所服务。学生经过良好的英语教学,可以培养出自己的全面综合素质,这些全面的素质教育可以概括为英语的交际能力、文化修为素养和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等等。

三、解决我国当代英语教学问题的应用策略。

1.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要想让同学们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意识,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让他们了解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明确跨文化意识在今后的英语教学当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样就有利于激发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在很大程度减少了学生在英语阅读上因文化差异多带来的误解。同时,老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当中,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为其以后的英语交际奠定良好的基础。

2.老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努力为同学们树立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在以往的英语教学当中,并没有很好应用跨文化意识,比较看重同学们对于基本英语词汇和语法的积累,缺乏相应的.交流手段。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当中,老师首先应该将国外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和传统的习俗以文化教学的形式呈现给同学们,然后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英语交际活动,让同学们自己组织英语语言表达自己意思,从而不仅仅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他们对跨文化意识的认识,使跨文化意识给我国当代英语教学带来积极作用,真正的落在实处。

3.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借鉴国外其他国家的学习方法,进一步的完善相关的英语语言学习的设施。要有适合英语教育发展的设施和设备,才能保证跨文化意识能够在英语教育当中,更好的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的教育学者应该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用完善我国相关教学设备的方式来弥补我国在英语教育方面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契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讨论,跨文化意识融入到我国当代的英语教育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提高了同学们的英语积极性,巩固了对英语英语知识点学习,帮助同学们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而且还促进我国英语教育提升了教学水平,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语言交流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时,随着不断培养老师和同学们的跨文化意识,逐步弥补了我国以往英语教学当中存在的各种弊端,从而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英语交际人才,为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达到了英语教育的最终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