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资本结构优化毕业论文范本(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6:12:27 页码:7
最新资本结构优化毕业论文范本(大全13篇)
2023-11-19 16:12:27    小编:ZTFB

每个人都会面临挫折和失败,重要的是如何从中汲取教训,继续前行。一个较为完美的总结应当具备准确、简明扼要的特点,突出重点和核心信息。总结范文的阅读不仅能拓宽我们的思路和视野,也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认识。

资本结构优化毕业论文范本篇一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资产流失等现象在最近几年时有发生,这除了受到客观因素影响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失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会计作为连接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管理者三者之间的桥梁,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会计角色能否扮演好,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主要是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来实现。

关键词:会计;角色优化;公司治理。

一、前言。

会计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地位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而日益突出,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但是会计角色受到了经济、政治以及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直接决定了会计所扮演的角色能否成功。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步的,在不同阶段会计所扮演的角色与社会经济和企业组织是紧密联系的。现代会计是在现代股份制公司发展成熟后逐步形成的,并直接为现代股份制公司服务。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特点,公司治理因此产生,在很大程度上现代会计的产生也是因为公司治理的需要。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会计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相应的也享受一定的权利、承担一定的义务,因此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会计角色是通过会计地位、权利和义务综合体现出来。

公司治理具有权力配置、权力制衡、激励与约束的功能,其主要目的是保证公司的所有权、控制权得到合理配置,对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相应的权力、责任和利益进行分,使相互之间形成制衡的关系,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使公司的各项制度得到高效运行,最终实现委托人的利益。经营者要受到委托人的严格监督,以保证经营者在行使经营权时不偏离其目标,这样就有效解决了因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利益上的冲突。

在某个会计期间公司通过会计的反映职能来揭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为对经营者业绩进行评价的依据,也能够对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准确反映。同时在公司治理中会计的监督职能也发挥很大的作用。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都是基于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各项经营决策,而公司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是会计工作结果通过数量体现出来的。

会计在公司治理中作为权力与利益的纽带,处在核心的位置,会计人员自身的权利则直接关系到会计的职责和权限范围,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产生影响。一是会计所实施的责任制度明确了会计人员的责权利。二是为了加强公司管理,保障公司的利益最大化和盈利能力,会计人员要实行责任制制度,这是赋予会计应有的权利,而且对公司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也非常重要。三是会计责任制的推行体现了除了核算职能会计还具有管理职能,使会计人员管理作用的发挥有了充分的依据,也是公司管理服务优化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明确了会计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赋予会计人员合理的会计权利,能够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也奠定了公司持续发展的基础。

近些年,一些公司出现了账目混乱失真现象,把会计人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因此会计必须反思,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和应该履行的义务。一是确定合适的核算准则和方法,以适应公司的发展,正确解释会计核算规章制度,使会计制度更加透明。二是根据会计核算规章制度,结合公司的经营情况对具体办法进行适当的补充和修改,使会计人员能够更好为公司服务,提供更加准确的财务信息,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三是严格审核会计人员的资质和会计技术职称的管理、评定,与其他部门共同制定会计管理制度,加强相互之间的监督,使会计制度的制定更加严谨并得到有效执行。

为了与公司治理相适应,会计的内容要不断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为了保证股东的控制权得到有效配置和行使而提供相应的决策信息。因为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东控制权的行使须通过股东大会,所以股东就必须对公司在经营和财务方面的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对公司的预决算方案、经营方针、投资计划等发表意见。选举董事会,就需要对董事过去的履职情况以及经营业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会计的内容应包含为股东评价投资决策、预决算的编制、反映董事会履职和经营业绩情况的信息。

二是为保证董事会控制权得到有效配置和行使提供相应的决策信息。董事会是受股东大会委托行使控制权和决策权,向股东大会报告公司的经营情况,对公司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进行评价和分析,制定包括财务预算、规章制度、管理层报酬方案等政策,对管理层业绩和公司业绩进行评价,对预算控制体系的具体运作进行监督。因此董事会对诸如管理层的任免、预算管理、绩效考核、会计核算、管理层报酬、财务报告制度、内外部审计等公司一系列制度进行安排,这就需要会计提供相应的决策信息。

三是为管理层控制权的有效配置和行使提供决策信息。管理层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末端,其受董事会委托执行董事会决策并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这是会计在公司管理中的具体运用,也是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重叠的部分。

(2)会计方法的优化。

在公司治理中,资本的控制权和决策权被授予了董事会,董事会把经营管理权授予管理层,管理层授予分公司和事业部门部分经营管理权,层层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对权利的分割,也是对经管责任的分解。为了对各层经营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就需要准确、公正的计量其经营业绩。

一是扩展责任中心。责任中心的最高层次将不再局限在各分公司或事业部这个层面上,而是向上扩展到管理层、董事会、股东层面。责任中心作为一个内部单位把权、责、利、效充分的结合起来。而传统责任中心则根据各类责任中心能够实际控制的权限为标准分类为费用中心或成本中心、投资中心以及利润中心。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股东、董事会和管理层处于核心地位,其可控的权利并不相同,如果仍然简单的划分为费用中心、投资中心及利润中心就不够合理。作为企业的所有者,股东并不实际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和控制,而是将企业委托给董事会,作为公司内部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一种决策中心,作为公司经营管理的.具体执行机构,管理层是一种经营中心,因此应根据可控性原则设计考核指标并按考核指标对其进行考核。

二是扩展责任预算和制定报酬计划。责任考核是以责任预算作为考核标准和依据,依据报酬计划对考核结果进行奖惩。责任考核是责任会计的核心,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考核和奖惩标准才能进行有效的责任考核,因此责任预算和计划非常重要。与根据公司全面预算分解而编制的传统责任会计预算相比,和公司治理相适应的责任预算编制首先要对公司治理的总体目标进行明确。以往把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追求目标的公司治理模式,完全为股东的利益服务,而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追求目标的共同利益治理模式则是把全体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作为服务对象。公司治理的总目标在不同的治理模式下也不相同,责任预算的总目标因此也不相同,导致计量的具体指标出现差异。报酬计划的制定应与责任预算同步,否则的话激励约束作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使其逃避了经管责任,又对既得利益进行分配。

此外,在建立账务系统、设计责任指标、完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对虽然与公司管理相适应但是建立在各经营组织基础上的责任会计系统进行有效衔接等方面责任会计还应进行不断的优化创新,以便能够适应公司治理以及公司管理的需要。

四、结语。

如何解决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主要方法是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来实现。在这过程中会计准确定位好自己的角色,认识到在公司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服务于公司的持续发展。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语言,会计不仅仅是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而且在维护公司资产安全、保证公司决策科学合理方面同样发挥着巨大作用。但随着公司的发展和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会计的角色也要随之进行创新优化,以更好地促进公司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3]王久玮.浅析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创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11).

资本结构优化毕业论文范本篇二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核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移,作为企业竞争上风的核心资源的智力资本已逐渐地引进企业的治理战略之中,并已被广泛地应用。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有关智力资本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同样给现代会计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它天生的活力和创新价值不仅冲击了传统的会计模式,并且作为治理会计中1个新要素拓展了会计学研究领域和方向。

1、知识经济下,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的核心资源。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经验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是指以高技术产业为第1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在知识经济中,企业的价值根本不再直接取决于物质资源、货币资本和硬件设备的数目、规模等,而是依靠于人才的聪明积累和创新,从而达到知识的转化和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

在知识经济中,智力资本是相对于传统的物质资本而言的,它是1种潜伏的、wu形的、动态的、能够带来企业价值增值的非物质资源。有关智力资本的定义,先从2个智力资本等式来熟悉(智力资本=市场价值-帐面价值,企业=wu形资产智力资本),这能体现智力资本存在及能被界定和价值量化的本质。瑞典第1大保险和金融服务公司是这样定义智力资本的:它是企业所拥有的对企业市场竞争力做出贡献的专业知识、应用经验、组织技术、客户关系和职业技巧及跨文化技能等企业的集体知识。著名学者圣特。昂格提出,企业的智力资本,是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借以获取逾额收益的各种知识资源的有机综合体,是企业取得持续竞争上风的源泉。1般地除知识产权资本外还包括人力资本、市场关系(顾客)资本、组织结构资本3个延伸部分,智力资本正是通过其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整合推动企业发展,成为创造和实现企业价值的核心资源。

在知识经济中,企业对智力资本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对于财务资本,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增值的贡献中所占比例更大。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稀缺理论,智力资本应该获得与财务资本共同参与分离企业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的同等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革命,财务资本投资者总是以风险最小化原则进行投资转换,不断减少承担的风险;而智力资本所有者由于智力资本的专用性则日渐成为企业风险的承担者。在企业经营治理中,两种资本的所有者间还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作为委托方的财务资本投资者控制代理人的最佳契约就是让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的部分剩余控制权。因而,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也就自然地从“财务资本雇佣智力资本”的方式转变为“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相合作”的方式。

由此可以说,智力资本即知识和聪明,将是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作为智力资本载体的人才取代了资金成为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将成为发展知识经济不可缺少的最基本因素。美国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网景公司的发展奇迹,充分说明了人的聪明和创新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核心作用与价值体现。

2、人力资本是治理会计中崭新的、能动的要素。

治理会计是为企业的内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治理决策有用信息需要的会计。由于传统的本钱性经营模式,相应地传统治理会计通常是以本钱预算和控制为工具,夸大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仅运用企业内部已发生的财会数据和事件进行分析、提供决策信息,这种传统的治理会计模式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有效地进步会计信息质量,满足企业治理决策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略治理理念应用于治理会计的理论实践,使治理会计冲破了财务会计信息支持的局限,充分结合和利用了企业内部和外部、财务与非财务的信息,进步了会计信息的治理价值。

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作为真正反映企业价值的核心资产,以其活动性和自我增值积累的资本特性,充分发挥了人才或是人力资源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创造价值的作用。因而对于1个企业来说,有效地治理企业的智力资本更有助于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有效地治理企业智力资本就要做到对智力资本的有效量化评估。企业的智力资本对企业的贡献,在通过1系列行为和活动后,转化为以资金形态存在的财务资本,终极体现为企业的利润。这为人才的智力资本的量化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尽管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能力不容置疑,也存在被量化评估可行性的理论基础,但在实际操纵中,智力资本中诸如客户关系、企业商誉等细分项目,由于其主观性而难以简单地将其价值划进资产负债表中。传统会计报表模式对资产价值数据化的客观要求,不适合智力资本的价值特性。因而,智力资本的引进将打破传统会计的核算模式。

现代治理会计要求其核算方法重视反映企业价值的创造形式、创造价值的人及相应的过程。智力资本作为企业价值的核心资源,为治理会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作为治理会计新要素,智力资本不仅应能够反映企业智力资本的存量和流量,还应反映智力资本的转换形式和应运趋势,所提供的智力资本的治理信息就必须是灵活、多样化的,包括数目与质量信息,财务与非财务信息,静态与动态信息,物质化与精神化信息等等(余绪婴,1998)。以智力资本为核心的治理会计是1个复杂的企业信息支持系统,将会对企业的决策、计划、控制产生深刻的影响。

3、智力资本的评估。

对智力资本的量化评估是从产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的1个重要“里程碑”(冯之浚,1998)。以资本为核心的治理会计的目标就是会计模式量化智力资本的价值,在企业治理中,提供智力资本的各种信息,进步智力资本治理质量,考核和评价智力资本的投资效果,以及企业利用智力资本创造价值的能力和效率。(1)智力资本的评估模型―――导航仪模型(skandia对智力资本量化评估的最早实践是瑞典skandiaafs公司。1991年,该公司以客户、财务、流程、人力因素、更新与发展5方面为重点,对其智力资本进行了分析与评估,形成了智力资本评估和治理模型(图1),在实践中逐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智力资本理论体系和指标体系,并通过智力资评价发现现存的题目,促进今后长远的发展。navigator)。

这种用于智力资本评估的导航仪模型是以企业价值增值为导向,设置1系列的指标来考核量化智力资本,揭示智力资本战略的、长远的影响。作为1种真正可行的智力资本量化评估系统,导航仪不仅反映了智力资本的存量,更重要的是能提供智力资本的价值转换、增值及其原因,并能实施有效的监测功能。skandianavigator模型的建立是智力资本量化评估研究领域的1个重要里程碑。

(2)智力资本的评估方法―――价值逆向推导法。

智力资本在企业中创造的价值终极必然会经历实物(货币)形态来体现,它与财务资本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就形成了更广义的资金循环活动。资金流进智力资本的过程是财务资本转化为智力资本的过程,而智力资本的产出是资金流进企业,从而以财务资本形态存在的过程。1项新技术可以转化成新产品,进而给公司带来收益,顾客满足度、员工素质等因素终极影响到企业收进或本钱,并终极在相关财务指标中反映出来。因此,对智力资本的全面评价应包含财务部分的内容,可借助部分财务指标实现智力资本的量化评价。

企业的价值(这里主要是指企业的帐面价值)是由企业的不同工作项目或领域所创造的,这些项目在1定程度上与企业的智力资本存在着复杂的相应的因果关系价值链,其中有直接的影响,也有间接的影响,有单个的作用,也有共同的作用。因此,企业可以通过以其价值的货币形式来反映各个项目承载的价值及相应的比重,并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其中的关键性项目以建立与智力资本的对应评估关系,进而可由此逆向推导出智力资本的价值指数及其各部分的价值指数。

具体可以设计为,首先结合关键工作项目(keyworkproject)在企业发展战略中重要程度给予不同的经验权数或系数标准。关键项目受智力资本各构成部分直接影响(80%以上影响比例,影响比例的测算是依据当年各关键项目所涉及的职员的层次、数目、工作性质等因素)100%回进具体智力资本中;受间接影响的(35%―80%影响比例),分别以受影响比例回进相应的智力资本,最后计算智力资本各构成部分的价值指数和总的价值指数。如:某企业的企业价值中的93%与智力资本有1定程度的关联,假定由4个关键工作项目分别按2.6、3.4、1.3、2.0的比例承载这部分企业价值,并按关键工作项目在企业发展战略中重要程度分别给予1.44、1.0、1.7、2.1的权数(图2),则各关键项目受智力资本影响程度测算如下:

市场关系资本价值指数=2.61.446.02.02.14.4=40.94。

组织结构资本价值指数=2.61.443.5=13.10。

智力资本价值指数=51.1640.9413.10=105.20。

则可以说,相对于该企业帐面财务价值,105.20的智力资本价值指标是相当的。

智力资本的价值指数是企业智力资本的存量数据信息,可以作为企业战略治理中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比不同年度的智力资本的存量变动进行智力资本的流量分析。从资本的循环转化的方向而言包括3个方面:1是智力资本向财务资本转化的价值分析,可评价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能力及效率;2是财务资本向智力资本转化的价值分析,可评价智力资本的投资绩效和效率;3是智力资本各构成部分间转化的增减变化分析,可在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智力资本预警信号。

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企业治理会计是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重要信息支持,必须能有效为企业提供战略化指导,既要充分反映企业的发展潜力,又能及时地指明企业存在的缺点不足,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而,作为企业治理中新的活跃因素,企业智力资本的价值评估信息将进1步增强企业治理会计的“评估”作用和“导航”作用,更加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2]刘岳轻。人力资本评估方法探析[j].财务月刊,2000,(4):27.

资本结构优化毕业论文范本篇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模式已经逐渐融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会计电算化的技术应用已经成为会计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现状而言,会计电算化的技术应用实现了企业会计数据处理自动化,建立了方便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甚至部分企业建立了以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实现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因此,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深入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模式,使企业财务信息处理更专业、更有效,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但是,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应用又对传统的审计工作带来新的风险与挑战,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想加强审计监督,优化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充分审查经济业务行为真实、合法、效益性,就应当建立健全的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技术、手段、方法,促进企业审计人员信息化审计能力的提升,实现审计信息技术在会计电算化时代的全面发展。

一、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述。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指,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科学化的会计信息处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建立是基于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在运用的过程中可以为会计信息的数据处理建立一种全新的系统性的发展模式。通过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处理可以大大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处理的效率,从而为相关用户提供更为准确、更为专业、更加便捷的财务信息服务。因此,对于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处理模式可以简单的归结为以下三大特点:一是在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的电子数据统一处理,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数据处理模式,通过这种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二是可以为会计信息的查询提供更为便利性的服务,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下会计数据查询、收集颇为耗时,而在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大大降低查询人员的工作量,缩短了数据查阅的时间,而且也保证了数据收集的准确性;三是可以实现数据内部控制的系统化,改变过去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会计信息人为分割的局面。因此,通过会计电算化的技术应用可以确保会计数据处理的统一高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中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工作效率,为企业中的会计核算制度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二、会计电算化工作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1.对审计工作中相关线索的影响。在传统会计的核算过程中,对于原始凭证、会计报表等信息的处理都是以纸质的形式进行,而且在信息的获取过程中也是通过其中的纸质材料进行收集,从而在每一步的会计业务及经济业务流程中都留下了较为可靠的纸质线索,审计人员通过这些线索采用顺查、逆差、详查或抽查等多种审计方法,深入核实审计疑点,可以落实审计问题。然而在会计电算化的处理条件下,实现了信息的电子化、虚拟化,会计数据通过信息系统自动处理,会计信息存储通过专门的电子信息存储材料或者网络,大大降低了纸质材料的使用,同时也使传统审计赖以实施的审计线索减少甚至消失。由于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发展,传统的审计人员很难弄清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过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导致相关的审计工作无法满足其要求。因此,在信息化逐渐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审计查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的需要。

2.对审计工作中相关内容的影响。在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审计工作主要是通过对原始凭证、明细账目以及会计报表等信息的深入分析,一般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调查和函证等方法人工实现。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大量的会计数据信息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但同时也带来新的审计风险,扩大了审计内容的范围。会计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数据的共享性和开放性,数据被非法窃取、篡改、删除、覆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数据保存的安全性面临巨大挑战。对会计电算化的审计,其相关内容不仅包括对原始数据的传统内容审计,还应当包括对会计信息系统本身进行审计,以核实信息系统的真实合法性、安全性、数据处理流程的科学性和数据质量。如果信息系统被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就会为企业造成巨大风险隐患,因此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时候还要着重关注数据处理结果的正确性。

3.会计电算化为审计工作带来的相关风险。由于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的'审计工作带来了风险,其中的风险主要包括系统控制风险、软件系统风险以及人员操作风险等。系统风险主要是指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风险,从而在系统应用的过程中导致相关的统计数据出现异常的现象。软件风险主要是指计算机系统中软件的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素,如果在审计的过程中,相关的审计软件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会导致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出现信息提取缓慢、操作困难等现象,从而增加了相关的审计工作的难度,使得审计工作量大大增加。

三、会计电算化模式下审计工作的基本对策。

1.建立健全的审计法律法规,强化相关标准。就我国现阶段企业审计的发展现状而言,会计电算化带来的深刻影响尚未完全适应,新的审计技术、内容、方法、手段并未完全建立,急需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强化审计质量控制,积极构建适应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信息化审计体系。随着传统的会计信息纸处理模式转变为信息化的电子数据处理模式,这种转换过程必定会减少可见的审计线索,加速相关审计证据的消逝,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审计工作带来了风险。所以,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企业审计工作过程中,要求积极引进先进的审计技术,探索增加适应新条件的审计规范,为会计信息系统本身审计建立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制定科学化的审计工作方案,从而使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企业审计工作可以做到有章可循。

2.加强会计电算化流程的管理和控制,明确相关责任。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企业审计人员应当积极帮助建立会计电算化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构造一套适应会计行业发展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内部控制流程,加强事前和事中的管理和控制,防患于未然。首先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应当考虑审计工作的需要,尽量满足全过程审计监督对会计数据实时提取的要求,明确审计部门对会计信息数据合法正确性实时审查的职责和权限。二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应当预先考虑审计软件数据接口,使得会计信息数据能够符合标准化输出要求,顺利实现数据在审计软件中的转换。三是针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固有风险,明确相关人员岗位职责,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关分离,建立科学规范业务流程。四是加强对会计信息数据存储和电子档案的管理控制,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完整。

3.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加强人才培养。在企业会计电算化模式下,审计工作要注重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注重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和信息化审计过程的学习和掌握,通过安全性、准确性以及系统性的信息化审计模式的建立,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企业审计工作提供充分的保障。因此,对于企业审计人员而言,在掌握传统审计方法应用的同时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工具开展相关的审计工作,从而为会计信息数据庞大而繁琐的审计工作提供必要的审计技术支持,为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充分的保证。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化的财务知识和传统审计技能以及财经法律法规,也要熟练掌握利用审计软件采集、转换会计数据的方法和利用审计软件编写各种查阅、测试模块,快速发现审计疑点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能。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逐步加强对会计软件、erp软件和审计软件的全面认识,掌握相关软件的数据结构、数据字典和编写方法等,通过深化对相关辅助软件的认识和应用促进整个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逐渐进步,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应用对审计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若要减少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就要积极改进企业审计工作,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流程,用审计信息化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逐步建立电子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现代会计和现代审计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杜希杰: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3).

[2]傅军: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华章,(13).

资本结构优化毕业论文范本篇四

盈余治理是指企业的治理者为实现自身利益或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在会计准则答应的范围内,以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条件,通过会计估计的公道变更、会计方法的选择运用、交易事项的时点控制以及关联交易的适度调节等方法来达到平衡利润、稳定股价、公道避税等目的。适度的盈余治理是一个公司的财务治理技术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企业治理当局治理水平的体现,但滥用盈余治理则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新准则的颁布使得传统的盈余手段受到限制,对利润的操纵行为有制约作用,进步了盈余数据信息质量。

二、新准则对盈余治理的限制。

1.取消了发出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均匀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本钱,取消了原来存货发出时可以采用后进先出法的规定,使企业的存货流转得以真实地反映,所有企业确当期存货用度,都以客观的历史本钱反映,加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消除了人为调节因素。后进先出法在存货发出计价时,是使用最后一次购进的原材料价格计算发出材料本钱。先进先出法则是使用最开始购进的原材料价格来计算发出材料本钱。在两种同时可供选择的计价方法下,当原材料价格下跌时,企业就会采用后进先出法扩至公司的利润;当原材料价格上升时,则改用先进先出法,以此达到控制利润的目的。新会计准则取消后进先出法进步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消除了人为调节因素。

2.部分资产的减值预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运用资产减值预备的计提和冲回,达到操纵企业利润的目的,是我国一些上市公司经常使用的手段之一。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长期投资减值预备”、“固定资产减值预备”、“在建工程减值预备”和“无形资产减值预备”等,计提后不得在以后会计期间内转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时,再进行会计处理。这一规定遏制了企业利用减值预备的计提和冲回在各会计期间之间调节盈余的企图。

3.扩大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

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已经发生变化,从侧重母公司转为侧重实体理论。新会计准则对子公司的衡量标准是基于实质上的“控制”而不再是股权比例。母公司控制的所有子公司都应纳进合并范围,包括小规模公司、业务性质特殊的子公司以及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这一变革遵循了实质性会计原则,使得合并报表是对企业团体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信息的真实反映,使企业无法采用以股权比例分离子公司的手段将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从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中剔除来粉饰企业团体整体业绩。

4.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账面价值代替公允价值。

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进行合并时被合并方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原账面价值确认,不再按公允价值进行调整,也不形成商誉,有利于防止企业利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操纵利润。

三、新准则下盈余治理的空间。

1.新准则有条件地引进了公允价值计属性,使企业盈余治理弹性增强。

我国新的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方面引进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现阶段我国并不完全具备采用公允价值的经济环境并且资产评估市场不够充分,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确认显然很难公允。

2.新准则扩大了借款用度资本化的范围,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提供了途径。

一是扩大了可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原来仅为答应资本化的只有固定资产,而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资产。这就既包括了固定资产,也包括了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二是扩大了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原来仅为专门借款,现在包括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根据规定,假如相关资产的购建或生产占用了专项借款之外的一般借款,被占用的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答应资本化。

3.资产减值预备制度的局限性给盈余治理提供了机会。

新会计准则体系扩大了减值使用范围。应当计提减值预备的不仅局限于原先的八项资产、存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资产、金融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等,均应在会计期末判定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相应计减值预备。

4.新准则为企业利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调节利润提供可能。

与旧规范债务重组收益计进资本公积不同,新准则规定由于债权人让步,债务人获得的利益将直接计进当期收益,进进利润表。在企业无力偿还债务或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债务重组,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部分宽免,企业都将会获得利润,财务状况可能会因此而得到明显改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以非货币性资产换进的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进资产的本钱,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进当期损益。

5.无形资产开发用度处理为企业的盈余治理提供了方便。

旧规范将无形资产研发支出全部计进治理用度,新无形资产准则将企业的研发划分成两个阶段,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进当期损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一定条件的,可以确以为无形资产。尽管新会计准则对公司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进行了定义区分。但是,在实际操纵中,由于无形资产研发业务复杂,风险较大,很难明确区分研究和开发的阶段,各企业可以利用研发支出用度化和资本化的分界点的划分操纵利润,达到盈余治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

[2]屈欢,杨世勇.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赢余治理的影响.会计之友.,(6)下.

[3]汪立,李小晗.新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治理及其审计要点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11).

[4]郭长慧.从新会计准则看企业盈余治理.河南贸易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7).

[5]李晶波,蒋昌稳.浅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治理的影响.中国工会财会.2007,(9).

资本结构优化毕业论文范本篇五

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被提出来的,指的是对企业内部及外部发生紧密联系的所有活动的统一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订单、采购、计划、生产、库存、运输、销售及服务在内的企业业务活动,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由内部活动管理扩展到相关上下游企业之间相互联系活动的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其敏捷性高、生产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等特点引起了制造企业的广泛的重视,并得到了运用,供应链管理成为了企业的一种重要管理模式。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库存管理方法发生了的变化:传统的库存管理关注的是个体的企业,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就必须站在供应链的角度来考虑和优化库存。

为了克服传统库存控制中的不足,需要实施联合库存管理。简单地说,是一种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与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这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企业合作关系,强调了供应链企业之间双方的互利合作。

联合库存管理的总体思想。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联合库存管理更强调的是企业之间的协作与信息共享,通过对整个供应链进行库存控制和优化来达到控制的目的——追求整个供应链成本最低。将库存管理方法由过去关注单个企业的优化转变为站在供应链角度来考虑库存规模与水平的联合库存管理。

联合库存管理的具体策略。联合库存管理把供应链系统管理进一步集成为上游和下游两个协调管理中心,库存连接的供需双方以供应链整体的观念出发,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从而部分消除了由于供应链环节之间的不确定性和需求信息扭曲现象导致的供应链的库存波动。联合库存管理在供应链中实施合理的风险、成本与效益平衡机制,建立合理的库存管理风险的预防和分担机制、合理的库存成本与运输成本分担机制与风险成本相对应的利益分配机制,在进行有效激励的同时,避免供需双方的短视行为及供应链局部最优现象的出现。通过协调管理中心,供需双方共享需求信息,因而起到了提高供应链的运作稳定性作用。具体实施联合库存管理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机制。为了发挥联合库存管理的作用,供应链各方应从合作的精神出发,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的机制,建立合作沟通的渠道,明确各自的目标和责任,为联合库存管理提供有效的机制。没有一个协调的管理机制,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联合库存管理。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机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供应链共同愿景。要建立联合库存管理模式,首先供应链各方必须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标。为此,要理解供需双方在市场目标中的共同之处和冲突点,通过协商形成共同的共赢的目标。

(2)建立联合库存的协调控制方法。联合库存管理中心担负着协调供应链各方利益的角色,起协调整个供应链的作用。联合库存管理中心需要对库存优化的方法进行明确确定,包括库存如何在多个需求商之间调节与分配,库存的最大量和最低库存水平、安全库存的确定,需求的预测等等。

(3)建立利益的分配、激励机制。要有效运行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必须建立一种公平的利益分配制度,并对参与协调库存管理中心的各个企业、各级供应部门进行有效的激励,防止机会主义行为,增加协作性和协调性。

其二,建立信息沟通渠道。为了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需求信息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减少由于多重预测导致的需求信息扭曲,应增加供应链各方对需求信息获得的及时性和透明性。整个供应链通过构建库存管理网络系统,使所有的供应链信息与供应处的管理信息同步,提高供应链各方的协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为此应建立一种信息沟通的渠道或系统,以保证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中的畅通和准确性。要将条码技术、扫描技术、pos系统和edi集成起来,并且要充分利用internet的优势,在供应链中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桥梁和联系纽带。

其三,发挥第三方物流系统的作用。实现联合库存可借助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具体实施。tpl也称物流服务提供商,这是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把库存管理部分功能代理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使企业更加集中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增加了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协调性,提高了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

其四,选择合适的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供应链联合库存管理有两种模式:

(1)各个供应商的零部件都直接存入核心企业的原材料库中,就是变各个供应商的分散库存为核心企业的集中库存。集中库存要求供应商的运作方式是:按核心企业的订单或订货看板组织生产,产品完成时,立即实行小批量多频次的配送方式直接送到核心企业的仓库中补充库存。在这种模式下,库存管理的重点在于核心企业根据生产的需要,保持合理的库存量,既能满足需要,又要使库存总成本最小。在我国目前,电信营运商多采用此模式。

(2)无库存模式,供应商和核心企业都不设立库存,核心企业实行无库存的生产方式。此时供应商直接向核心企业的生产线上进行连续小批量多频次的补充货物,并与之实行同步生产、同步供货,从而实现在需要的时候把所需要品种和数量的原材料送到需要的地点的操作模式。这种准时化供货模式,由于完全取消了库存,所以效率最高、成本最低。但是对供应商和核心企业的运作标准化、配合程度、协作精神要求也高,操作过程要求也严格,而且二者的空间距离不能太远。

库存管理的真正本质不只是针对物料的物流管理,更是针对企业业务过程的工作流程管理。库存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才能达到降低库存的目的。要降低企业库存,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必须要与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企业库存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它是涉及到企业内部供应链及处于供应链环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库存管理的策略与方法组合运用,可以达到降低库存的目的,更好地服务于公司的战略。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陈荣祥:《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版。

[2]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版。

[3]施先亮、李伊松:《供应链管理原理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版。

[4]熊伟、刘南:《供应链竞争力与经济发展》,航空工业出版社20版。

资本结构优化毕业论文范本篇六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袭来,世界经济又再一次遭遇经济发展的冬天。而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各国上市公司都面临着生存的危机,而怎样在这样一个动荡的世界经济面前找到自己的出路成为各个企业的头等大事。而要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公司自身实力至关重要,但同时企业的筹融资和怎样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和剥离不良资产也将更加困难,一些上市公司的生存环境更加苛刻。近年从我国股市的动荡也可看出我国股市的不稳定和证券市场的发展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逐渐完善。因此现在仅仅寄希望于发行股票或增股并不是长远之计,而改变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筹融资单一的现状却迫在眉睫。

可转换债券是一种公司债券,它赋予持有人在发债后一定时间内,可依据本身的自由意志,选择是否依约定的条件将持有的债券转换为发行公司的股票。换言之,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可以选择持有至债券到期,要求公司还本付息;也可选择在约定的时间内转换成发债公司的股票,享受股利分配或资本增值。目前,在美国、欧盟、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可转换债券市场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并成为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这些国家和地区金融市场的繁荣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可转换公司债券是介于固定收益债券和普通股票之间的复合性金融工具。可转换证券的价值受利息率波动的影响,同时也受权益市场上股票变异性和价格走势的影响,可转换债券给发行者和投资者均能带来好处。与同等条件的普通债券相比,发行者发行可转债可以降低发行利率,而且可以溢价销售于将来交割的股权,延缓权益稀释效应,还可以得到由可转换债券带来的税收优势。对投资者而言,在市场低迷时既可以作为债权人确保固定利息收入,而与权益相联系的特性又保障投资者能够获得标的股票升值带来的好处。因此,可转换债券一经产生,便深受筹资者和投资者的欢迎。

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公司经营业绩和长远发展。而上市公司是我国企业发展的方向,其健康稳步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按照资本结构理论,由于负债的节税效应,适度地负债对于降低企业资本成本具有财务杠杆效应,一定比例的负债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并且从理论上讲,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上市公司在筹资战略的决策上必然以追求综合资本成本最低(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进而达到最优资本结构为前提。然而,纵观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结果并非如此。

首先,我国上市公司的主体是国有企业经过改制而成的,上市背后有着很深的政策背景。上市后大部分公司的绝对控制权仍然集中在大股东手中,存在着严重的股权集中现象。正是由于这两个因素的存在,我们不难理解,公司上市的行为其实是国有企业的主管者的意图体现,上市后公司的融资行为事实上是大股东的意图体现,公司所有的资金筹集、投放与运用都是由大股东作出决策进行的,甚至许多上市公司和大股东的领导班子就是一套人马。因而,我们在分析时,必须以资金的使用者即投资者作为分析对象来考察,而不能从表面上以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对象的错误确定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其次,公司资本结构事实上是公司各利益关系人(股东、经理和债权人)相互博弈的结果、尤其是经理与股东的博弈,它反映了双方不同的谈判能力和实力。在我国,由于缺乏股东对公司的监控导致对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的约束机制很不健全,内部人控制问题相当严重。严重的内部人控制必然导致公司行为更多地体现了经理人的意志,而非股东的意志。尽管股权融资可能导致公司大股东控制权的减少,但由于股东对公司的监控能力太弱,经理人员偏好股权融资的资本结构仍会顺利得以实现。

最后,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破产机制,上市公司在发生资不抵债的情况时,往往不是通过破产清算,而是通过资产重组来解决问题,甚至还通过债转股的方式脱离困境。在这样的机制下,债权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从而阻碍了债券市场的`长期发展,减少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

由于可转换债券兼有债券和股票买入选择这一性质,因而它是债权向股权转换的桥梁。这意味着可转换债券作为企业资本结构的调节杠杆可以构成一种内部的资本结构调整机制。当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股票具有高成长性预期时,可转债完成转换过程,企业不需要面临还本付息而导致的资金周转困境,权益资本代替了负债资本,资本结构在这种动态过程中实现了优化。

可转换债券提供给发行人一个调节其资金结构的工具,公司通过有意识的条款设计和安排,可将它设计成偏重股权的工具、偏重债权的工具或者股权债权并重的工具。公司在发行可转债融资时,如自身的资本结构负债比重过大,就可突出其股性,以控制资产负债率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如自身的财务杠杆过小,突出债性就可充分发挥资金结构给公司带来的价值。可转债这种灵活地调节公司股权和债权的比重有其优势,但也存在着操作中的技术风险。可转换债券融资对企业结构和企业价值带来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转换成公司股票的进程或节奏是不确定的,最终由持有人的市场行为所决定,并不是以发行人的最初意图为转移的,且条款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也是错综复杂的,使用这种工具的难度就相当大,其最终结果有可能是事与愿违。然而可转换债券这把双刃剑,更重要的还是其优越性的一面,风险也可以通过人为进行适当控制。

债权人仅能获得固定收入而无法分享公司赢利高涨带来的收益,进而一般偏爱低风险的投资;而股东的利益则与债权人形成对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偏好高风险的投资,在其资本不足时,这种倾向尤其突出。因此,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问题一直存在。可转换公司债券通过两种方式来缓解这种利益冲突。

时,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价值下降了,但股权的价值可能上升,而且考虑到公司股价波动程度的扩大,可转换公司债券所内含的期权价值也增加了。

2可转换公司债券所特有的低息条款,使得公司通过减少利息的支付,降低了其遭受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进而在一定意义上缓解了处于财务困境中的公司容易发生的“投资不足”现象,保证了对公司发展有益的投资能够得到资金支持,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

债券融资相对于股权融资来讲,不仅可以合理规避税赋,即形成税盾效应,而且由于不改变公司的股本规模,可以确保股东的权益,但是在公司经营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将使公司还款的压力增大。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相比,股权融资成本较低,不存在还款压力,但对老股东的权益有影响,即形成股权的稀释效应。作为具备股权特性和债券特性的可转换债券,与单纯的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相比具有一定的优点,可转换债券融资对稀释作用的延迟使得新融入的资金产生收益之前,新股东对老股东应有收益的“剥夺”减少。

资本结构优化毕业论文范本篇七

引导语:资本结构是企业理财的关键环节,也是公司治理的关键。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企业资本结构优化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宏观经济环境主要分为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计划。它往往是企业所无法改变的,因此企业能否盈利及盈利的多少都要被动的受限于它。而对于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应该积极的往适应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捉住对企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并在及时正确的基础上寻找对公司有价值的筹资与投资机会,进而来确定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

首先,要确定企业处于何种行业,由于不同的行业受宏观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影响不同,它们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资本结构。其次,行业的竞争程度也左右了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若一个行业内部竞争激烈,其他的商家就有机会进进。但是一个行业的总体利润是一定的,其他商家的加进会分摊利润使得个别企业利润下降,为了避免财务风险,处于这样行业中的企业应该降低负债比例;相反,假如企业所处行业竞争程度低或者是具有垄断性,其他商家不轻易挤进分摊利润,这样的企业可以相应地进步负债比例。

一般情况下,公司的规模越大,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强。由于大规模的公司一般都是多元化经营,可以有效的分散风险,适于举债,但它们一般都有很多的内部资金可供选择,所以一般来说大规模的公司都会按照优序融资理论先选择内部融资,其次选择负债融资;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它们的筹资就比较单一,主要是利用银行借款来解决资金题目,所以小规模的公司一般都有较高的负债比例。

资产结构是指企业各类资产科目的构成情况,不同的资产结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拥有较多活动资产的企业,就会有较多的短期债务资金;拥有大量固定资产的企业主要是通过负债和发行股票来融资;资产适于抵债的企业,负债的比例也较大;以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为主的企业,一般负债较少。

现金流量状况也决定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当一个企业的现金流量较好时就不会出现到期无力偿还债务的局面,可以用负债来解决资金的题目;但是,若企业的现金流量不好,就不适合多举债,这样可避免到期不能偿债的风险。同时,不能仅仅停留在目前可以看见的现金流量上,还要关注那些已经发生但并没有涉及现金流出流进的业务,它们也许会对以后的现金流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对于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宏观经济环境来说,企业只能依靠国家“出面”解决。由于一个企业只能往适应宏观经济环境而无法改变它,为了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在市场的引导下健康良好的发展,国家一定要给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弊端,应该完善信息的表露机制,对那些在信息表露中存在欺诈行为的企业制定出严厉的处罚方式,使上市公司不敢制造虚假信息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这样,无论是公司还是投资者都可以放心的按照信号模型来进行融资或投资。

企业之所以偏向于股权融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可以让企业承担较小的风险;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可以得到很多优于非上市公司的优惠融资权。因此,就出现了一些本不能够上市的公司为了筹集资本而要求上市。

企业债券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和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目前债券市场的状况来看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资本结构理论也证实企业应该持有适量的负债,因此,发展债券市场对优化资本结构、健全资本市场有着极大的作用。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一定不能忽视以下几个方面:简化发行程序,降低对发行主体的硬性要求;增加债券的种类,建立科学的企业债券定价系统;大力发展债券的二级市场。

企业负债少,一方面是企业不愿意借债,没有意识到举债的好处;一方面是企业借不到资金,债权人不愿意将资金借给企业。这样,债权人市场的完善就成为对企业资本结构优化调整的必要一环。

资本结构战略从属于财务战略,它不仅仅影响企业当期的发展,还会对企业日后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对于资本结构的规划一定要从现实出发,兼顾未来制定出长远的、有利于全局的战略决策。而且,股东和经理一定要具有良好的财务素质,具有在控股权和风险之间的权衡能力,不能顾此失彼,由于他们对负债和权益筹资的态度决定了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

企业想要成长,想要有富裕的资金,想要逐渐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就一定要从加强公司内部治理开始:第一,明确“责权利”,促进经营者和员工努力工作;第二,加强公司内部团队精神,这是公司盈利并走向庞大的基础;第三,讲求信用,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进步公司信用等级;第四,进步员工的素质,由于没有一只能够熟练运用和操纵资本的资本经营队伍,企业的宏伟规划将是一纸空谈。综上所述,公司一定要适当的聘用人才,并加强对内部职员及公司经营的治理,进而来适应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大环境。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题目主要就是负债比例过低。资本结构理论已告诉我们之所以举债的原因,同时也证实了什么样的负债比例是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那么公司就应该主动的往改变负债比例过低的现状,究竟一味的采用权益融资将会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状况。而解决负债比例过低则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股票回购,这样可以进步负债比例,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并增加税差利益;改变单一股权融资现状,扩大负债比例,同时还可以利用负债的还本付息的压力对经理人进行监视,也是实现最佳资本结构的有效途径。

我们应该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有国有资本,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应该是国有资本占有较大比例,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企业性质来持有不同规模的国有资本。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正面临着国有股比例过大的题目,这就要求我们采取措施来实现多元化股权结构,具体优化措施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国有股转让、国有股向优先股转化。

企业资本结构决策是一项战略决策,它应随着战略的改变而改变,不断地适应战略变化对资本结构的要求。

综上所述,面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上市公司一定要积极的采取应对措施。这不仅要明确优化资本结构的必要性,更为重要的是还要了解相关的资本结构理论,并兼顾那些不在资本结构理论考虑范围之内的非理论因素,最后在资本结构理论和非理论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出适于企业长期经营发展的资本结构调整方案。

资本结构优化毕业论文范本篇八

1.1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奇勒认为:学习取决于整个情境结构的突然知觉,学习是知觉经验中原有结构的豁然改组或新结构的豁然生成。这一理论虽然带有严重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但它强调整个环境对学习的作用,显然是有积极意义的。学生创造力的开发,离不开良好情境的创设。课堂教学中,教师博大的胸怀、民主开放的教学观念,常常会让学生思维海洋里卷起美丽浪花。

1.2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并重。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影响内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学生虽然是内因。教师只是外因,但是外因对内因的影响不容忽视。教师不能一味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却忽视了“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原则。

1.3在自主学习中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是应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

1.4在自主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创新。教师在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时,应鼓励学生敢于奇想和怪问,敢于发现和创造,而不应在学生提出与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相异的问题加以制止,应当适当地加以鼓励,促使学生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课改实践掌握一定的探究教学策略,有利于转变教师角色,使探究学习能顺利进行.通过长时间的课堂观察,有较大触动和感想,进行了尝试性的实践研究,积累了一些有效的策略与方法:

2.1积极地旁观和倾听。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之中关键在于转化教师的角色,要改变教师传统的'“传授者”角色,改变教学过程中“同學一问一答”这种被动听课的局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中“活”起来,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谈不上探究教学,而学生能不能“活”起来,则取决于教师愿不愿,敢不敢“放”和变不变自己习惯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旁观和倾听的策略,让学生“动”起来。如前所述,作为旁观者,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学生探究的进程,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一个好的旁观者是积极地旁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不直接参与所观察的事件之中,鼓励学生在探究中的奇思异想.探究教学的一个重要阶段就是交流,探究教学非常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学生的个人知识,因此教师首先要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一位好的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并决定需要由教师补充哪些有关知识的背景性介绍,通过倾听学生,一位好的教师能准确地判断学生们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完他们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从而果断地决定在何时介入讨论以何种方式介入。

2.2掌握提问策略。探究通常是由问题引起并贯穿整个探究过程,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固然好,但也不能等学生提出问题才去探究,实际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提问要注意一定的策略。

(1)问在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而问题一旦得到解决,他们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获得一种“自我奖赏”的感觉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问题难易适度。即问题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也就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问题,过难,使学生感到力所不及,问题过易,不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

(3)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路,能引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当问题的答案不是一个,而是多个时,这类问题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正确、适时地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效的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不再只是学生单方面的事情,而是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桥梁与纽带。

资本结构优化毕业论文范本篇九

关键词:二手房匹配形式:广泛匹配相关关键词:北蔡二手房。

对比广告:安居客vs安家网。

情况介绍:

安居客只做了二手房关键词,没有做北蔡二手房(原因是,当输入北蔡二手房,安居客广告会进行闪现,代表只做了二手房的广泛匹配)。

安家网既做了二手房的广泛匹配,也做了北蔡二手房的广泛匹配。

结果:由于安居客二手房的出价比安家网的高,其排名指数比安家网高,则看到以下结果。

关键词:二手房。

安居客出价3.5ctr7%排名指数24.5。

安家网出价3ctr6%排名指数18。

关键词:北蔡二手房。

安家网出价1ctr25%排名指数25。

安居客沿用原有排名指数24.5。

但是实际点击费用安家网cpc》安居客cpc。

由于安居客沿用之前的出价及质量,因此实际点击费用高于安家网.。

总结。

只做词根的关键词质量得分会平均到相关关键词的质量得分.。

建议:

来自:/?p=90。

资本结构优化毕业论文范本篇十

企业的合理存在在于代替市场,降低交易费用,而公司治理机制又是一种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及相互间的制衡关系。为降低代理成本,可从如下方面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

1、加强人才储备,培养合适的管理人才。

管理者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应该加强对人才的储备和培训。完善人才选拔制度,尽可能降低搜寻成本,提高选拔的效率和效益。

2、改革激励机制,注重对经理人的长期激励机制建设。

人们已经发现,过多的短期激励收入可能会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这是由决策的滞后性和短期化行为倾向决定的。因此,运用各种长期报酬手段规避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可减少代理人短期内的投资不足和低效,还会激励代理人的长期风险意识和责任感,降低激励成本。

3、鼓励参与治理,增强股东和员工对代理人的监督。

股东直接参与公司治理有两种方式:一是“用手投票”的主动监控方式,比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奔驰、瑞士联合银行等所采用的结构。二是“用脚投票”的被动监控方式,即大股东可以通过抛售股票,影响股价来增加经理人的压力。完善员工持股制度也可激发其约束公司经理权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进行“信息”交流,可以优化企业治理结构,降低监督成本。

4、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外部市场及外部监督的作用。

第一,独立董事制度可帮助解决“内部人控制”与“一股独大”的问题。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一是要规范独立董事市场的运行,发挥市场的信息披露功能,增强透明度;二是要建立完善的综合市场评价体系,对独立董事的工作及作用发挥等进行评定。第二,银行在企业融资结构中占主要地位,应该充分发挥银行的信息和监督优势,加强对企业的资金运用状况和整体经营情况的跟踪监督,强化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第三,公司治理机制必须以良好的市场配套设施、系统的法律和道德体系为基础。不仅要建立充分竞争的资本市场、经理市场,还要建立有效竞争的审计市场等,同时完善第三方如法院、媒体等的监督。

四、结语。

委托代理成本是公司治理成本的主要成分,其最优化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仅提供了一种探讨最优代理成本的思路,而最优代理成本究竟如何量化,这是一个值得继续研究的课题。就完善公司治理而言,最佳公司治理机制也不是静态的,它要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并将伴随对人性的发掘和认识而不断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蔡吉甫、谢盛纹: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关系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4).

[2]范勇福:股权结构、大股东行为与代理成本[j].财税金融,(10).

[3]宋力、韩亮亮: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代理成本影响的实证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1).

[4]王希:国有企业代理成本的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经纬,(5).

[5]李寿喜:代理成本与公司治理结构的逻辑关系[j].现代管理科学,2008(10).

[6]李明辉:代理成本的计量[j].生产力研究,2005(10).

资本结构优化毕业论文范本篇十一

如果是三四个关键词,那么把重心都放在主页上基本上就可以了,但如果这里的多个是指十个二十个或更多,就需要把这些关键词适当的安排在整个网站中,而不是仅仅依靠首页。

比如像点石会员zeroth问到的:

云南旅游这个词很大,下面好的词还有,昆明旅游,丽江旅游,大理旅游,腾冲旅游,西双版纳旅游,香格里拉旅游,临沧旅游,这些好的词,我该怎样把他们联系起来呢?他们都属于云南旅游。第个旅游网站都会有这些版块,但我觉得他们几乎没什么联系,所以根本出不来效果。怎样才能把他们更好的联系起来呢?或者说是把一个站上的这些词的排名尽量的做的好些。

通常的做法是把最主要的关键词放在首页上,比如上面例子中的云南旅游。其他处于第二级的关键词放在各个栏目或频道页。如果再有更长尾,属于第三级的关键词,就可以用内容页面来优化。

在首页上主关键词是优化的重点,从网页标题,加粗加重,hx标签,关键词出现的位置次数,都要比其他文字更加突出。

二级关键词不是不可以出现在首页上,实际上恰恰相反,二级关键词应该出现在首页上,因为这些词对主关键词有加强作用。

管理资料。

浏览者知道这些地名都属于云南境内,和云南旅游这个主题紧密相关。

搜索引擎通过语义分析,同样也知道这一点。这种语义联系不是从字面上理解的,而是通过大量统计数据得出来的。搜索引擎这点智能还是有的。

在首页上至少上面这些二级关键词会出现在导航链接中。如果是我的话,还会在首页正文中适当出现一些,并链接到相应的栏目和频道页上去。

第三层次的更长尾的词,比如像西双版纳内部的具体旅游景点,就可以放在西双版纳栏目下面的具体内容页上。同样,这些内容页对频道页和首页的语义都会是加强,而不是没有联系。

这样分配下来,整个网站会有一个很强的逻辑及语义关系系统,形如金字塔。首页是你最想排名的词,也是难度最大的词。整个网站无论是从语义还是从链接上,都突出首页的关键词。二级词分布在频道页上,这些词都是竞争相对比较弱的,不然放在频道页上很可能就排不上去了。

上面所说的这种方式的前提是,你最想要的关键词只限于最多三四个热门词。如果所要的二级关键词也都是热门的,你恐怕就要做单独的网站,都放在首页上才能达到效果。放在栏目页上,由于你不太可能给所有栏目页都建立很多好的链接,所以热门词想排上去是比较难的,除非你真的能把这个网站做成一个很有权威性的大站,那另当别论。

资本结构优化毕业论文范本篇十二

企业组织结构不同,治理结构不同,会计模式在不同公司治理中的选择也就不同。一个好的会计信息系统,能把权责利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充分发挥其效率,从而促进公司运行的良性循环;反之,一个信息失真的会计信息系统,就很可能导致经营者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最终使投资者和债权人受损,还会造成以现代公司为基础的整个市场经济运行的混乱。因此分析公司治理结构,选择相适应的会计模式对我国公司的发展尤为重要。

公司治理的诸方面中,会计是连接权利和利益的纽带,是公司治理的一个核心问题。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是会计模式以及具体反映会计模式的会计制度的选择。它通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揭示,来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评价。它的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

1、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合理有效地组织资金运行,实现价值的增值过程,尽可能满足相关者利益需求,达成企业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的统一,是企业的重要功能和义务。

2、约束各方的权力。会计制度通过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原则,约束和规范了会计人员的行为,会计科目中的资产类科目约束和规范了经营者的相关财产支配权,负债类科目约束和规范了债权人的求偿权,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约束和规范了所有者的分配权,成本类科目约束和规范了经营者的成本支出权,损益类科目则约束和规范了经营者的收益确认权。

3、均衡各方利益。不同生产要素拥有者、与企业相关者取得利益的依据及来源有所不同。国家依据其强权取得税收收入,股东依据投入资本获得利润分配,经营者依据经营业绩取得经营才能的报酬,雇员依据劳动数量与劳动质量取得工资收入,债权人依据所拥有的债权得到受偿,顾客则通过企业产品及其服务受益等。所有这些利益的体现及其实施,均逃不脱会计制度的监控和约束。

4、监控治理结构。现行公司治理中的突出问题之一,是董事会的形式化、空壳化趋势,主要表现在董事会会议的形式化、公司重大问题决策的经理化、高层管理人员任免的经理化等,其主要原因是经理把持董事会,董事的酬金受制于经理,获得诸多方面的优惠,包括固定薪水、设备退休金计划、享受人寿保险和在职消费甚至获得股票期权等。

二、公司治理结构类型与会计模式的选择。

公司治理结构(也称公司治理、法人治理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对公司实施管理的组织结构和领导体制。公司治理要解决的是在效率和公平的前提下,对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权、责、利进行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的.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如何配置和行使企业的控制权;二是对董事会、经理人员及工人如何监控及如何评价他们的工作业绩;三是如何设计和推行激励方案根据其监控主体的不同。西方国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两种典型的类型:外部控制主导型和内部控制主导型。

1、外部监控的公司治理模式主要以美英等国家为代表。美英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股东高度分散,并且流动性强,经营者享有很高的公司控制权。上市公司在公司总数中所占比例较高,公司规模大垄断程度高,但股权分散,众多小股民和投资基金是其股本的主要来源,因此股东与企业关系淡化;长期资本主要通过直接筹资方式,由市场得到的资金占其资本金额的大多数,而不是通过银行中介的间接融资,因而银行在公司中无多大的发言权;股权具有高度流动性;经营者享有很高的公司控制权。该种模式公司治理的会计模式应该是:由于其资本来源分散,社会化程度高,这些分散的股东无法对公司决策施加有效的影响,他们更多的是通过股票市场来实现他们的决策,这时,财务信息对他们的作用就是决定手中的股票是去还是留、是买还是卖,这样会计目标就以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为主。

2、内部监控的公司治理模式则以日德等国家为代表。日德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股东相对集中、稳定,商业银行是公司的主要股东。证券市场的相对规模较小,公众持股公司少,公司最大股东一般是金融公司、创业家族、保险公司和银行等一些组织,股本集中度高,尤其是银行,是公司资本(股本和长期债权)的主要供应者。该种模式公司治理的会计模式应该是:由于资本来源比较集中,所有者可以随时通过对经营者业绩的了解采取有效的措施,即采用“用手投票”的方式决定经理人员的去留,这样会计就要以随时提供经营者履行受托责任情况的信息为目标,以此作为所有者“用手投票”的依据,因而在这种治理为主的公司中,反映受托责任就成为会计的基本目标。

总的来说,两种模式各有所长,都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然而我们知道,世界上不存在惟一最佳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基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史传统和发展水平的不同,这些基本共识在各个国家、各种文化环境中贯彻时会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上述两种模式进行一些简单的了解和比较,有助于我们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全面认识,有助于选择或建造更为合理适用的中国公司治理结构。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聘任制度。这是对“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性原则。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不发达、不完善,股权高度集中,资本市场对经营者的约束不强,所以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既不同于英美持股人主导型,也与德日式的银行主导型有差别,因此会计模式的选择就有其特殊性。从会计目标来看,由于我国没有发达而完善的证券市场、兼并市场和经理市场,股权结构不合理,利用股票市场无法对经理人形成有效的监督。我国公司会计目标应当主要从监督、管理和控制的角度来界定,以促进对经理人员监控和激励的效率。从会计管理体制来说,我国公司利益主体相对集中一些,但社会性质决定了公司的利益主体又趋于社会化,从而在会计规则的制定上,应当以政府为主,并吸收多方利益相关者参加。在会计规范形式上,以严格的会计准则为主,尤其是具体准则,减小准则的灵活性。从会计信息披露看,信息披露应当全面、详细和及时,并且加强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力度,使得管理和管制主体能充分规范与指导被控制者。从会计监督体系看,由于经理人员掌握了国有公司的绝对控制权,所有者的缺位又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必须依靠外部注册会计师审查来保证,因此,需要建立一支规模大、素质高、自律机制完善的职业会计师队伍。

会计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会计模式的建立和发展需要相互的借鉴和不断创新,我国会计模式的选择更需要吸收各国模式的精华,只有这样,才会促进理论与实践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资本结构优化毕业论文范本篇十三

摘要: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不断改变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尤其是对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效益的提高更是有着深刻的影响。当前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管理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时,不可否认,会计管理也面临更大的风险挑战。本论文首先论述了现阶段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从制定适合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会计管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加强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的管理和完善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委派制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会计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

信息化会计管理是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管理、信息管理等相关理论为依据,以会计管理信息、流程、知识和能力为内容,充分开发和利用会计信息资源,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会计管理过程。当前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管理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时,不可否认,会计管理也面临更大的风险挑战。

(一)网络普及应用带来会计管理的风险。

信息化最大的促动力在于网络迅猛普及发展,渗透于社会、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企业内的业务逐渐集成到系统的过程中,网络在企业内也开始大量地应用。不仅是各个部门,网络也把异地的分支机构也连接起来。由于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这个环境中,一切信息在理论上都是可以被访问到的。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非法访问或者病毒的侵扰,而且内部人的非法访问成功的几率还很高,一旦发生将造成巨大的损失。

同时,电子商务也改变了传统会计管理的性质。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结算方式的兴起,更加大了资金流控制的难度。由于网上开展的一系列商务活动无法像传统的结算方式一样得到有形的记录痕迹,同时由于信息处理的协同与集成,使得对信息流的管理变得复杂繁琐,控制起来也变得异常困难。面对新的局面和新的信息化环境,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新的会计管理方式与时俱进显得尤为必要。

(二)业务流程的改变带来的风险。

首先,信息化的发展就像最初会计电算化所带来的影响一样,和原有的手工账务处理差异很大,会计人员不能马上适应新的操作方式,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造成了风险。其次,业务流程的变化,企业的管理架构趋向扁平化,内部控制由程序执行,自动化程度得到提高,业务人员大大减少,给个人身兼多职带来可能,因而导致控制风险。再次,流程化管理进一步密切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跨职能部门的流程管理使得某个环节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其他流程的运作。过去职能化的管理也许还有绕过某些环节变通的方法,而集成系统就必须经过每个流程。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将直接影响到后续流程的实施。最后,由于集成系统采用的是单一数据库,所有的数据采取一次性单点输入,如某产品入库的具体数量若只有仓库确认,如果有差错,将直接影响销售、生产、财务等部门统计。

(三)信息化为会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带来的新问题。

信息化的实施给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发现、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的理念和方法,使企业可以及时准确地分析、辨认企业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并适时地加以处理。把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技术与业务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作为风险防范的工具,将能大大减少错弊的发生,保证企业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同时,我们又应该看到,信息化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例如计算机系统的复杂性增加了企业潜在的应用风险,电子数据可以被方便地改写和删除、数据处理过程无法直观观测等都增加了数据安全风险。

同时,信息化的实施增强了控制手段的灵活性、多样性和高效性,加强了内部控制体系的预防、检查和纠正功能。信息化的应用,可以使企业摆脱人员和资源对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的限制并在企业内部形成新的控制理念:内控体系不再仅仅依赖过多的检查、审批、核准人员或复杂的控制程序,而是依靠信息技术对其进行合理设计,经济、高效地达到控制目标。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难度与复杂性,使会计管理面临无法回避的挑战。

二、信息化环境下加强企业会计管理的建议。

传统会计理论体系虽然完备,但在信息化发展日益重要的企业管理领域,有些理论明显跟不上发展的脚步,甚至被淘汰,继续沿用可能对信息化会计管理工作的效果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为此,必须在继承优秀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时代性的特征,总结过去的缺陷,探讨信息化环境下用于指导和支撑会计管理体系发展的新思路。

(一)制定适合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会计管理。

企业应根据《会计法》和2006年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及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抵御在会计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内部控制风险。具体说来,涉及一下几方面:

1、企业应实行严格的职责划分和授权控制,使各部门、各岗位、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同时,企业还应明确规定实物接触和保护制度、内部稽核制度。

2、制定各种作业程序、管理办法和工作目标,并订立明确的控制标准,定期进行考核,以便员工按照规定的标准正确处理各项业务,实现预定的目标。

3、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的财务和会计制度,明确账务处理的权限,特别是在实行电算化条件下,应加强职责划分,并加强对有关数据文件的保护。

(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企业经济活动的评价监督部门,同时也是内部控制系统中一个特殊的构成要素,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协助企业最高管理者监督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并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从而有效防止内部控制失控,促进企业控制目标的实现。

同时,信息化环境下要加强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具有特殊性,其审计评价恰当准确、客观与否,直接关系到审计结果报告的质量,也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企业会计管理有效性的实施。审计人员必须从审计角度,借助于信息化技术,以数字和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把握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尺度。正确处理好界定经济责任,统一评价标准,核实单位家底,划分遗留的潜亏挂帐等问题的基础上,深化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内部控制。

(三)加强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的管理。

会计档案作为企业经济业务交易的载体,信息化环境下,给会计档案的管理带来了巨大冲击。因此,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直接关系到会计管理的整体成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信息化环境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资料及软件程序,都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会计数据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保留副本,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打印输出,并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报表。

2、建立信息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标准,建立信息化会计档案保管制度。选择优质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备用盘与储存盘分离存放;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按分类和一定顺序对数据磁盘、光盘的著录等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编号,标明时间和文件内容,制作档案管理文件卡片。

3、建立信息化档案定期备份制度。数据会计档案应定期将会计数据备份到磁性介质,并设立备查登记簿,提供备份时间、数量保管方式等备份细节信息;同时由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会计电算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

4、建立信息化软件内的会计档案管理多用户、分权限调用制度。对信息化会计档案的各项内容要规定不同的'使用权限。普通数据,可较大范围共享;涉及单位机密的数据,仅供一定需要的人员使用;而设计原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等,则只有主管人员或程序开发人员才能使用。通过这样设置,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减少人为修改的可能。

(四)完善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委派制建设。

会计委派制不仅是传统会计管理下的一种手段,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委派制更应发挥特有的作用。当前,财务负责人对企业的延伸监管不全面。现行财务负责人制度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财务总监的监管范围,主要定位在“一级”企业层面上,对有产权关系的“二级”、“三级”企业,即控股、参股企业的延伸监管尚无具体规定。一些由产权代表或董事会确定的委派财务负责人,在确定其权责范围时中常常出现偏差。信息化环境下,有利于委派下的财务负责人将触角延伸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当然,这对会计委派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赖于会计委派人员素质的提高。

财务委派负责人应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财务负责人在企业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当好一名财务负责人,要具备一些特定的素质,以满足这一职位的要求。包括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现代企业越来越注重财务负责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总体思维能力。历史赋予了财务负责人新的使命,也对财务负责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财务负责人应具有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有维护资产安全、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善于学习,敢于负责,忠于职守,遵纪守法,保持敏锐的触角,捍卫所有者权益。其次,担任财务负责人的人员应具有扎实的企业财务知识和现代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经济、财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实务操作能力,熟悉审计规范和技巧。同时,会计委派人员还需要系统掌握网络技术、会计电算化等信息化技术,以更好开展会计管理工作。最后,担任财务负责人的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善于应变,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如何获取信息,如何进行沟通等。这样才能使财务负责人的监管作用真正实现。

(五)加强对信息化环境下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的控制。

应当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操作管理制度,并监督会计部门实行,以保证会计软件的正常、安全运行,免遭外界干扰破坏。应建立严格的系统开发与维护、设定数据输入与输出权限、批准、复核、文件备份、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同时,设置专门的系统管理员对系统进行日常的维护与管理。定期、不定期对硬件和软件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对系统软件及杀毒软件及时进行升级,使会计管理系统处于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刘颖。信息化背景下会计管理研究[j]。科技资讯,2010,(22)。

[2]杨硕珍。信息化会计管理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0,(05)。

[3]谷文辉。电算化会计管理问题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5)。

[4]徐华。浅析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0,(05)。

[5]许允。对新形势下会计管理制度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0,(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