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怎样解决qq群文件下载失败的问题 qq群文件下载失败是什么原因(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4 13:39:53 页码:8
怎样解决qq群文件下载失败的问题 qq群文件下载失败是什么原因(7篇)
2023-01-04 13:39:53    小编:ZT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怎样解决qq群文件下载失败的问题(推荐)一

第一个容易混杂的地方是,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用方程解答,在解设未知数的时候,教材上出现的方法是在设未知数的时候,单位上就出现了不同,以至于学生不知道如何区分,什么时候该怎么设

第二个就是方法的选择上,还可以利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比关系,直接计算也是一种很好的解法但是如何让学生懂得这种方法的原理很重要,从学生的课堂和课后情况来观,很多学生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懂得这种解法的原理,只是在依样画葫芦罢了

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课后我又对照例尺的内容重新整理了一遍,其实关键还是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的懂得比例尺的概念例如:比例尺1:200000这是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的时候的比,所以在用列方程入行解答的时候,如何进行解设只要抓住一个要点:对应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相同的才能列出方程这样就不用去顾及怎么设,只要抓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怎么设都是可以解答的

对于第二个问题,倍比关系的懂得,实际还是对于比例尺的懂得不够深例如:比例尺1:200000表示的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200000,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200000倍,图上的1厘米实际是2千米,这就是线段比例尺,在有些问题中利用线段比例尺还会给计算带来方便

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后,针对学生的情况,及时地给学生适当的入行归纳整理,会加强学生的懂得,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1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础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通过方框中的说明突出了怎样进行思考的过程,特别强调了要断定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即“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所以总价和数量的比是相等的”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解答,并在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改变例1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该怎样解答成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这里使学生学惯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在原有熟悉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通过解答使学生入一步熟练地断定成正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懂得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熟悉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入行断定,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

课堂小结起着整理回纳、画龙点睛的作用,但不恰当的课堂小结也许适得其反我带领学生把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整理、归纳得天衣无缝,这样的小结对学生的当前解题确有帮助,或许在提示用比例方法解应用题时是不会出错的但新课程强调的是面向学生的未来,试想想,这样的小结会给学生的将来带来什么?

由于把用比例解应用题回结为这样的四步,学生在解题时按照这样的四步也许是不会错的,但实际上用比例解应用题时,有的也不必一定要按照这样的四步,尽可能简单的列出算式,可以用多种方法列出比例式的题就出不来好效果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做不到机动开放了更不用说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机动性品质了

通过对这节课的总结,我意识到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准,把学生的学放到主要地位上来,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推荐怎样解决qq群文件下载失败的问题(推荐)二

【摘要】现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构建有效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愈发多先进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其中就包括“画图策略”的应用。该策略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首要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对其实际解题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本文主要对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四年级数学 画图策略 解决问题

【课题项目】课题名称: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lz[2019]gr0887。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4-0111-02

数学学科具备很强的抽象性和理论性,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以及想象力,通过应用“画图策略”,可有机结合对应图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并以图形的方式直观呈现在学生眼前。在应用该策略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明确认知对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图像解析完成知识的内化,进一步提升解题效率以及准确性。

数学这一学科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复杂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难度。画图则相对比较直观,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将复杂、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进行简单化,最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其它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具体来说,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集中体现在:1.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题目。人的认知发展是一个从“外化”到“内化”的过程,在对数学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通过图画的应用,可将数学题目中的文字进行转化,使其成为直观的图形。如此一来,使得数学问题更加明确,学生更容易寻找已知条件,更容易发展数量关系等,进而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为后续的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常常会遇到数量关系不明确的现象。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可充分借助画图的策略,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行明确,使其变得更加具体、直观,进而促使学生最快获得问题的答案。

(一)强化画图意识

大多数小学生的画图意识淡薄,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可以利用画图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由此可见,有效应用画图策略的第一步就是要强化学生的画图意识。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普遍使用的画图方式就是画圆圈,如有一道数学题是:在排队时,小明正数排第六,倒数排第七,请问这一队总共有多少人?大多數学生会使用列式的方法解题,无形中将数学的基础概念混淆。此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如一个圆圈表示一个学生,引导学生自行画圈,在画图过程中明确题干,进而分析并解决问题[1]。通过画图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问题,形象直观的图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强化学生画图技能

教师在带领学生应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让学生明确认知图形,便于直观形象地反映数量关系,使其在日后遇到相似问题时都可通过画图明确题目,对解题思路进行简化。基于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强化学生的画图技能,以便更好满足学生的自主解题需求。

例如,在讲授有关“组合图形的面积”知识点时,虽然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了怎样计算多边形的面积,并熟练掌握多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是在遇到不规则的多边形时,对于其面积计算又会产生迷茫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其和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如在野外郊游时,会看见有人在放风筝,风筝就是一种不规则图形,计算其面积时难以直接套用以前学习的计算公式。此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会想到使用画图策略,将其拆分成长方形、三角形等,虽然拆分思路存在差异,但是最后的计算结果都是相同的。还有些学生会使用“填补法”,把风筝补充成完整的四边形,在计算出总体面积以后减去填补的面积,也可以得到正确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鼓励,让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尝试,激发其学习热情,最后,再由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出应用画图策略的优势,不断锻炼学生的画图技能,探索多元化画图方式[2]。

(三)加强课堂实践训练

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将实际教学内容和画图进行有机结合,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培养,强化其数学问题意识,还需要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画图解题思想,加强课堂实践训练力度,切实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在讲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画图策略有机结合,以此对学生的画图解题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基于此,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讲课和训练,激发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画图意识,让学生掌握并习惯结合数学图形来解决实际数学问题[3]。

例如,在讲授“三角形”这一知识点时,使用辅助教学工具,第一个教学工具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和一边,另一个教学工具已知三角形的一角,让学生二选一来画三角形。通过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就会发现,使用第二个教学工具是不能画出一个完整的三角形的,而使用第一个教学工具就能画出。当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不断延伸以及扩展知识点,引导学生根据数学图形明确题目中隐含的条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与解题速度。

(四)加强问题解答训练

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通过画图辅助,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形象的图形,让学生一目了然,有效的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答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1.借助图画,深入理解题意

理解题意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结合学生实际学习中,常常因为对题意理解不够,导致学生无法解题或者出现解题错误的现状。基于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必须要充分借助图画,引导学生对题意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以实际教学为例:操场边上有一条25m的小路,学校打算在小路的边上植树。按照每隔5m的一棵设计植树方案,并对设计的理由进行说明。针对这一数学题目,由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画简洁图的能力和意识,教师就指导学生借助最擅长的线段图进行标识,从图中明确树与间隔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直观的观察和思考等,明确具体的解题方案

2.运用线段图,构建数量之间的关系

有些文字叙述的问题中,数量关系很复杂,学生很难寻找出正确的数量关系,导致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如果借助画图的方式,运用线段图构建起问题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复杂的问题就变得直观、明了,往往会起到良好的解题效果。例如:小明爷爷的年龄刚好是小明的4倍,并且爷爷比小明大45岁,那么小明的爷爷今年几岁了?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点抽象,只有一个差值,很难让学生将具体的年龄和二者之间的差对应起来,常常望题兴叹,没有解决的思路。通过线段图的运用,问题就简单多了。如右图,学生根据图示,很容易发现,小明和爷爷的差值就是小明岁数的3倍,这样实际的年龄和差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就出来了,问题迎刃而解。

3.运用示意图,寻找数学问题的规律

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规律具有隐蔽性,而小学生却容易被试题的表面所迷惑,不能够找出试题中的数学规律,这样就导致理解错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通过运用示意图,直观地将隐蔽的规律显示出来,可以更好地幫助学生发现问题中存在的数学规律,有效的解决问题。例如:学校外有一排小树苗,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为5米,已知小明从第一颗树走到第100颗,那么,小明一共走了多少米?学生往往进行二者的相乘,导致错误。由于100颗太多,于是做右图所示的示意图,可以发现,树的量与中间的段存在不相等的关系,段要比树少1,探索到数学规律以后,学生就能够正确的进行具体的计算了。

4.以图促思,化复杂为简单

在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面临一些复杂的问题,在解决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难度。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借助画图的方式,将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简单、轻松,使得数学问题变得更加具有几何直观力,促使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学习中,针对“5×3=3×5”的学习中,为了使得学生真正明白乘法交换律中因数位置互换,积不变的道理,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就充分借助了画图的策略,引导学生在这一直观的图像中,通过横着看,每一排5个,是5×3,之后引导学生竖着看,每一排是3个,是3×5。如此一来,学生在图像的帮助下,就可以轻轻松松理解这一问题。

5.独立作画,自主解答问题

在小学数学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由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具备了画图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经验。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就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构造图形,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表示出来。在此基础上对题目中蕴含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确定解题思路,最终完成数学问题的解答。例如,在“有一个长度为60m、宽度为40m的鱼塘,现在对其进行扩建,使其成为一个正方形鱼塘,至少需要增加多少平方米?”在引导学生解决这一数学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结合题目中的已知条件、问题等,画出相关图形,并结合数学图形,对其进行分析、列式和解答,最终达到预期的数学教学目标。

6.丰富画图形式,提升问题的针对性

在对小学数学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数学问题不同,教师应指导学生借助不同的图画进行解决。否则,一旦借助同一种图画的解答方法,就会限制学生的思想。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就必须要将图画知识、图画教学策略进行有效的结合,积极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多种画图策略,例如:线段图、树图、集合图、示意图等,寻找数学问题的突破口,进而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效的解答。具体来说,可指导学生借助线段图,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进行具体化,可将其应用到分数应用题目中;可将树图应用到“选配”的数学问题,使得数学问题更加直观化。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图画方式,更好地进行数学问题解答。

画图策略的应用是将数字和图形有机结合,把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且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形成画图意识、强化学生画图技能、加强课堂实践训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借助图形分析并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积极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取得理想教学效果。此外,教师仍需不断探索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以此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

[1]李祥珍.小学高年级数学中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探究[j].亚太教育,2019(08):75-76.

[2]苏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具体问题[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二)[c].2019:4.

[3]苏佩.有效结合画图策略,构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模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7):167.

推荐怎样解决qq群文件下载失败的问题(推荐)三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上的这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第一课时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和倒推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感受了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识。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增强策略意识,体会不同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价值。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的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弄清在有差数关系的问题的中替换后总量发生的变化。

下面,为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1)引导发现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用替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

(3)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扩大学生知识面,使每个学生稳步提高。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

在课的引入部分,从替换的意义入手,出示《曹冲称象》图片,再现典型的小故事,唤醒学生潜在的与替换有关的经验,一下子就扣住学生心弦,唤醒了他们头脑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下面的探究过程做好了心理准备和认知铺垫。

1、课件出示两道准备题与例1,让学生通过比较题型,体会到什么是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的问题。

2、教学例1: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是能够由题意想到可以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或把“小杯”替换成“大杯”;二是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从而实现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意图。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讨论:大杯和小杯的容量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引领学生发现替换的依据。根据这句话你能想到什么呢?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把大杯换成小杯b、把小杯换成大杯

学生汇报时,教师同时多媒体演示以上两种替换过程。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替换方法,进行计算。集体评讲时,让学生说说替换的方法,重点说明算式:720÷(6+3)中 “3”的含义以及720÷(6÷3+1)中“6÷3”的含义。

本课教学任务较重,为了让学生坚信今天所学的替换策略是正确可行的,并检验例题1所求答案是否正确,因此要进行检验,这是严谨的态度与科学的精神,是教学中应该倡导的。

接着教师追问:在替换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替换”的策略:杯子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但总容量没有发生变化。

1、课件出示改编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比大杯少20毫升。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将“练一练”进行了改编,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改编的目的在于:不让学生的思维中断,继续思考大杯和小杯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替换。在两个相差关系的量之间进行替换时,学生在上面例题的思维定势下,比较难理解为什么替换以后总量变了、总量是怎样变的。通过电脑课件演示替换的过程,能引起学生关注替换后总量的变化,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学时,先让学生在纸上画一画具体的替换过程,然后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替换。再独立计算,集体评讲,千万别忘记检验。

2、讨论交流:两种替换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我们要注意什么?

带领学生归纳认识出:当两个量成倍数关系,替换时总量不变,数量会变;当两个量成相差关系,替换时总量变了,数量不变。

1、完成“练习十七”第一题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评讲时,请学生说说体现两个量之间关系的条件。接着用课件帮助演示替换的过程:边演示边说替换的方法,注意检验。

3、课件出示:“练一练”

将“练一练”作为习题巩固相差关系之用。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评讲。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策略是什么?运用替换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你觉得需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总结反思)

以上就是我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这一课的设计,不足之处,由于刚接触六年级教材,很多方面都考虑不够成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推荐怎样解决qq群文件下载失败的问题(推荐)四

尊重他人的尊严

尊严,是人性中一个基本特性,聪明的做法,是否应让一个人的骄傲为我们所用,而不是与它作对?如何做呢?就像下面事例中的巴利的样子,让你的对手知道,你的意见和他的信仰很类似,这样便会使他易于接受,而不致拒我们的意见于千里之外了,从而避免相反或对立的意念在他脑子里滋生,增强我们说服对方的效果。

一次,有位无神论者找到威廉?巴利,请他证明“无神论”是错误的。巴利是如何回答他的呢?只见非常镇定地取出表来,打开表盒,说:“如果我对你说,这些杠杆、齿轮和弹簧都是自己做成的,再把自己拼起来,并开始转动,你一定会认为我是个精神病患者?我们再来抬头看看那些星星,它们颗颗都按照一定的轨道运行——地球和行星环绕着太阳,每天的速度超过了100万英里。每一颗恒星都有一群环绕着它的星群,就好像我们这个太阳系一样。它们就是这样有规律地运行,不会碰撞,没有干扰,也不呈现混乱。一切是那么安静、有秩序、有效率。你相信它们自己发生的,还是有人指导它们这样做呢?”

在处理这件事情上,巴利教授机智巧妙地展示了他对人性的尊重。如果巴利先生一开始便反驳这位无神论者,如:“没有神?蠢驴!你一点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这么说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一定会是一场唇枪舌剑。那位无神论者可能会一怒而起,死命地为自己的意见而战。为什么?因为就如同奥维屈教授所指出的:那是“他的”主张。他宝贵的、绝对必要的自尊受到了伤害,他的尊严遭遇到严重的危机。

然而,生活中许多人都没有巴利这种机智的头脑,大多数人都缺乏这种能力:能够与敌人携手进入对方信仰的“城堡”中。他们错误地认为要攻夺城堡,就必须对它狂轰滥炸,把它夷为平地。结果又是怎样的呢?敌人一旦防备,“吊桥即被收起,大门紧闭上,身披盔甲的战士拉开了长弓”,最后的结局总是两败俱伤,谁也不会将对方说服。

我所主张并不是什么新奇的方法,古时的圣徒保罗就采用过这种方法。他在马斯山向雅典人发表的那篇有名的演讲,便很熟练、很巧妙地运用了这个方法,因而得以不朽。保罗接受过完整的教育,在改信基督教之后,他的演讲才对传播教义起到了重大作用。一日,他来到雅典。那时,雅典的鼎盛时期已经过去,正在走向衰落。圣经上描述这时的情形是这样的:“雅典人和住在那里的异乡人都不顾别的事,只喜欢说说或听听近来发生的事情。”

那些雅典人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讯设备,没有传播新闻的渠道,因此只好每天下午到处去打探消息。这时候,保罗来了,同时也给那些人带来了他们喜欢的“新鲜事”。他们围着保罗,感到非常新鲜与好奇,于是把他带到阿罗巴古去。他们向保罗说:“我们可不可以知道你所说的新教义是什么?因为你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新奇的事,我们愿意知道这些事所要表达的意思。”

那些人的意思就是,他们是邀请保罗发表关于“新教义”的演讲,保罗自然十分愿意。事实上,这正是他来这里的目的。于是,他可能站到一块木板或在石头上面,而且就像许多优秀的演说家一样,一开始都有点紧张。他也许搓搓手,清清喉咙,然后开始向听众发表演讲。

由于保罗不是很愿意那些雅典人邀请他上台演讲的理由,“新教义……新奇的事……”那是毒药,他必须清除这些观念,这是一块不能接受任何不同信仰的土地。他要把自己的信仰和他们原有的信仰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更好地消除对立,让对方接受自己。但是他该采取怎样的行动呢?他经过一番思考后,灵光一闪,便开始了这篇不朽的讲演:“我知道你们雅典人凡事都很敬畏神灵。”

这些雅典人对神非常敬拜,同时也非常虔诚,他们为此感到自豪。保罗称赞他们,使他们听了心生欢喜,与他亲近了一步。这正是使演说产生说服力的重要法则之一。保罗接着说道:“因为我行经这里的时候,特别观察你们敬拜的神,我见到一座神坛,上面写着:给未识之神。看,它表明了雅典人的虔诚。你们深怕疏忽了任何一位你们不认识的神,便将一座祭坛献给未识之神。这就好比是某些综合保险囊括了所有可能的保险。”保罗提到那座祭坛,表示他的赞美并非阿谀奉承之辞,而是通过细心观察后总结出的观点。

接下来,保罗便非常有技巧地将演讲引入正题:“你们不认识被拜的神,我现在告诉你们。”

保罗没有提到关于“新教义……新奇的事……”的观点。他只提出一些简单事实,便使得自己的信仰与雅典人的原有信仰连结起来,这种技巧实在是巧妙,不得不令人感到敬佩。

他接着又提到救赎和耶稣复活的事,同时还将一些希腊的诗句引用了进来,演讲就这样圆满地结束了。

因此,要想说服别人,或想让别人对你的话留下印象,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你的观念植入到他们的心灵里,并且避免让对方产生对立的思想。能将这一点做好的人,必能在演讲时发挥极其重大的力量去影响他人。

推荐怎样解决qq群文件下载失败的问题(推荐)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领域的教学内容分散于各个年级,从最初的画图、列表到一一列举、倒推,到现在的替换,“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版块的教学整 体呈现了由直观到抽象、有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渐变趋势。如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领会替换的策略,初步学会运用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 定接替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这都是我们要从认识与实践层面予以思考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 感受策略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课前我通过播放《曹冲称象》的动画故事让学生说说曹冲是用什么办法称出大象?然后指出:曹冲用相同重量的石头代替大象的重量,这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替换,今天我们就利用这种办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引出新课。生动有趣的动画场景加上耳熟能详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进一步探索新 知的欲望。并且通过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替换策略的必要性,以及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1情境的出示,学生感受到新问题的复杂性,自 觉产生了产生新的解题策略的意识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注重解决现实性问题,把数的运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与传统应用题教学相比, 有了根本的改变。学生的应用意识表现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所以,在教学《解 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时,首先要明确一个认识问题是: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为主,而不是以引导学生掌握“策略”为主。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 在培养学生“策略意识”方面,而“策略”及其学习过程应成为发展学生“策略意识”的途径和载体,所以,只有在具体的认识和使用“策略”的过程中,学生的 “策略意识”才能得到培养和强化。

2、引导学生经历策略形成的完整过程。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这一课,主要是让学 生经历3个层次:体会 “为什么要替换?”掌握“怎样替换?” 理解“换了之后怎么样?”。例1主要让学生产生替换的需求,并探索替换的方法;通过“倍数关系”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替换的方法,并通过曹冲称象进一步理解替 换的相等关系,“差数关系”的练习使学生再次积累用相等关系进行替换的经验,以及理解替换后数量关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也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整节 课,并不在乎学生能否独立运用策略解决多少个实际问题,而是要学生体验每一策略的形成过程。所以,在这节课上我注重让学生说想法,说替换的过程。

3、巧创练习,优化策略。

本节课教材只安排三道题,例1替换的两个量是倍数关系,练一练替换的两个量是相差关系,练习17第一题。为了体现练习的强度与坡度,我将例1进行了改动,这 道题旨是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选择把大杯替换成小杯解题会更容易,从而让学生明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一般要灵活的选择简洁、容易的方法,以达到 策略的优化。

4、多种策略,综合运用。

课标指出:努力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画图把替换的过程表示出来。并且在检验后我提出“回顾一下,刚才这个问题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样来解决这 个问题的呢你觉得哪些步骤是解题关键?”引导学生既感受到用替换的策略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又让学生感受到面对一个问题有时会有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

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使我更加明白了 “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能使其终身受用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是更重要的。

推荐怎样解决qq群文件下载失败的问题(推荐)六

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总括起来大至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养老保险基金积累不足、保障能力弱。一是养老保险基金积累不足。主要原因是起步晚,直至1985年才开始起步。二是基金来源渠道单

一,主要依靠国有企业从职工工资总额中按一定比例扣缴,计为统筹基金专用帐户;个人缴费和非国有企业参保数为之甚少。在建国以后,虽然政务院于195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等待遇作出了规定,但国家始终未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职工养老基金部分进行积累,因而这一块成了一个巨大的空洞。直到目前为止,这一缺限仍继续存在;三是基金收缴不到位。参统单位借口种种原因不按时、足额缴费,欠缴、拒缴现象严重,影响应缴基金的收缴率;四是覆盖面窄。目前的养老保险统筹主要是国有企业,1997年以后将县以上集体企业和外资、私营企业纳入统筹,但这部分参统单位基金收缴难度大,收缴率低。个体工商户养老保险参统率则更低,许多人尚游离于养老保险统筹之外;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由于无统一的制度规定和可操作方案,处于各行其事状态,一些单位搞而一些单位至今未搞。由于以上几种情况并存,因而导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缴难,积累少。而养老金的发放则是一个纲性指标,不论收缴率怎样低,保证发放却没商量余地,因而就使积累不足的养老保险基金面对纲性发放捉襟见肘,苦苦支撑,面临收不抵支的危机,保障能力相当脆弱。据国家劳动保障部部长坦言,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积累共700亿,仅够支付离退休人员2个月生活费。

(二)参保单位缴费率太高,接近或超过企业承受能力极限。特别是老国有企业,由于老职工多,养老基数大,承受的压力也大。在一些企业中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的比例已为1∶1甚至大于1;高缴费率无疑是加重了企业负担。据统计,不同行业企业用于社会保险的费用已占到企业人工成本的11.7%-21.9%不等。(注:《云南省企业人工成本的现状调查及指导意见》载于《云南劳动科技论文选》2000年1月。)企业真可谓是不堪重负。因此单纯靠提高缴费率增加基金的办法已走入了死胡同,行不通了;

(三)基金增殖效率低。目前基金增殖的方式主要是靠银行存款利息和购买国家公债实现基金增殖。这种办法虽然能保证基金运行安全,但增殖率极低。特别是近年国家一再下调存款利率,至使基金增殖率下降,收益下降。进行借贷投资吧,风险又大,危及基金运行安全。且目前尚不具备制度保证和成功的经验借鉴,不敢轻举妄动。盘活国有资产充实积累,在短期内可以看到基金增长,但这种方式只是一次性投资的短期行为,对基金持续增长起不到作用。况且国有资产变现大多记的是一笔空帐,真正变现进入基金的,那也不过是一潭“死水”,“死水”怎经得住“淌”?因此,探索能使基金积累快速持续增加的途径已成为当务之急。

(四)基金管理制度有待加强。虽然党和国家多次重申养老基金是离退休职工的“活命钱”,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挪用基金作他用,但现实中挪用基金之事时有发生,屡禁不止。与此同时,离退休生活费异地开放,不可避免地出现“活人吃死人的钱,死人吃活人的钱”的漏洞,造成不必要的基金流失。

(五)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养老保险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在中小型国有企业民营化过程中,由于在职职工与新的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双向选择,一部分职工被辞退,解除了劳动关系,一部分职工自愿买断劳动关系自谋职业,离开了原企业,一部分接近退休年龄的职工享受改制优惠政策提前退休,进入退休职工队伍。以上几种人员分流方式,使原来职工队伍急剧减缩,相当大的一部分职工由在册变为不在册,直接产生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急剧下降的现实后果,其上缴养老保险的工资基数也就下降。从企业方面讲,企业减少了人工成本和养老负担,求之不得。但从社会保障方面看,养老保险上缴的基数呈明显的萎缩趋势,直接冲击着养老保险基金安全。这一新情况是在改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如何解决有待于探索。

养老保险存在的诸多问题中,养老保险基金积累是最大最难的问题。此问题的解决将有效带动其他问题解决。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历与实践,汲取过去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积累办法中的成功经验,特提出:零岁养老保险法。现将该办法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解析如下:

(一)“零岁养老保险法”的含义

零岁养老保险法的主要对象是新出生人口。每个新生婴儿从出生时由其家庭供养者为其投养老保险。投保金额以年为单位按0-1岁1元/月,1-2岁2元/月,2-3岁3元/月……的算术递增法缴费,直到其年满18周岁或其就业有经济收入为止。被保人就业后应建立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其零岁养老保险基金积累金额自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建立之月起本息累计转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投保年限可累计计算。

“零岁养老保险法”主要解决养老保险基金原始积累慢的问题。

(二)操作方法及相关问题的处理

1.新生婴儿出生后,其供养者即为其在银行开立“零岁养老保险”存款帐户,并到当地社会保障部门进行注册登记。视为已投保。每年年底由社会保障部门与银行进行保户及存款金额核对,确保保户及投保金额的准确无误。

2.如被保人中途死亡,其投保金额本息可由投保人(一般为其父母)继承,并入投保人的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由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办理转并手续。并入后的基金按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基金管理和使用。

3.投保人在被保人未满十八岁前死亡或因故丧失抚养能力者,经有关部门认定,可向当地养老保险部门申请,停止投保,并封存其“零岁养老保险”帐户基金。被保人有能力自己缴费后再重新启动。其本息一并并入个人养老保险帐户,继续投保。

4.按有关政策规定符合收养条件收养子女者,也按上述规定办理投保,履行义务。

5.现在未满18岁的青少年,作为“零岁养老保险法”涉及的特殊对象,其抚养人也应按以上投保办法为其投保。实际年龄数即为投保缴费基数。按年缴费,直至年满18岁为止。投保年限从投保之日起计算。

6.“零岁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由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纳入现在的养老保险基金一并进行管理,并负责基金的保值增殖和安全运营。徐特殊情况外,投保人和被保人不得支取和转移保险。

7.缴费办法可以多样化。可按投保最高年限的累计总额一次性缴纳,也可按年缴纳。得息按实际投保金额计算。鼓励有条件的家庭高于规定金额多缴保费,标准自行掌握。

8.“零岁养老保险法”可先在城镇居民和有条件的农村中试行,摸索经验,不断总结和完善,然后再在全国推广。

9.“零岁养老保险法”应纳入国家《社会保障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

(三)实施“零岁养老保险”办法的依据及可行性分析

“零岁养老保险”办法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而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1.理论依据。我国自八十年代初开始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以后,建立了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和职工部分积累式的养老保险基金。成立了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的筹资体制,并将“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作为一项个人筹集养老保险基金积累的方式确定下来,这一制度的确立,为扩大个人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开辟了一条道路。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人们的经济收益低,加之对社会保障重要性认识不足,自我保障意识淡薄和“靠国家养老”的依赖思想严重,因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一直是空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使人们的经济收益有所增加,对社会保障重要性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这为重新启动和实施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制度奠定了基础。“零岁养老保险法”正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它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在空间上的继启和时间上的延伸。由原来对就业人员的要求拓展为对每一户家庭生育有孩子后的要求;相对延长了投保年限,由原来的18-60岁,扩展到0-60岁;投保对象也由原来的城镇职工扩展为社会各类组成人员。从根本上解决了养老保险覆盖面窄的问题。

2.现代人的生存观依据。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为启动“零岁养老保险法”奠定了思想基础。过去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低下,人们生活水平很低。为了增加收益,提高生活水平,人们便把希望寄托于儿孙,希望多生儿子,增加劳动力,提高家庭劳动生产力水平。久之形成了“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传统人生观和价值观。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而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悄然之中变化着。在城镇,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新生活理念已为广大家庭所接受,并成为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农村,推行一户二孩制度,逐渐被广大农村人口认同。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大都市和沿海农村,自愿终生不育和少育的育龄夫妇逐渐增多。如:上海人口出生率已出现负增长;江、浙一带农村育龄妇女只愿生育一胎,而腾出时间和精力投入生产劳动,发家致富。过去“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已为“优生优育,少生优生”的新观念所代替,人们已不再把养老问题寄托于儿孙,而是寄托于社会,寄托于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不再把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增加收益寄托于多生儿子,而是寄托于知识的积累与科技的创新。这种新的观念和生活理念成为现代人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同时也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满足人们追求新生活的需要提出了更高要求。

3.生命质量依据。平均寿命的延长使“零岁养老保险法”成为必须和必然。这是启动和实施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零岁养老保险法”的现实依据和要求。解放前,我国平均寿命为36.5岁,到解放前夕全国共有人口5.41亿人,解放后五十年来,人口数和平均寿命不断增加,婴儿死亡率不断下降。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平均寿命逐年上升,到2000年已上升到71岁。平均寿命的延长和婴儿死亡率的降低,反映出我国人民健康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意味着人口基数的剧增和养老周期的延长,随之带来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障的巨大压力,就目前的养老保险现状根本无力负担。因而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基金收缴新渠道就成为当务之急。而启动“零岁养老保险法”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也就成为形势的必须和历史的必然。

4.经济收益依据。1978年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人民收入水平偏低。改革开放20年,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收入逐年增加。1978年时,农村人均收入为13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343.4元。当年全国城乡居民存款年底余额为210.6亿元。到1999年农村人均收入达到2210.3元,较1978年增加6.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854元,增加了17.04倍。当年全国城乡居民存款年底余额59621.8亿元,增加了283.1倍。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情况看,1985年消费水平437元,到1999年消费水平3143元,增长7.19倍。(注:《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人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为实施“零岁养老保险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零岁养老保险法”最高不到20元/月的缴费额,是大多数家庭都能承担的支出,不致因此增加居民生活负担,影响居民生活。特别是城镇居民基本都能承受此消费。

5.效绩依据。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需2030年后,人口出生率才会出现下降趋势,而现在每年出生的人口平均为1500万人左右,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16亿。与现在人口数相比,30年内我国人口还要增加近3亿人。

从个人帐户上看,到18岁那年,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金为1980元,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但1500万人/年的个人帐户相加则不可小视。而30年3亿人的个人帐户积累则更是不可小视。每年上亿元的基金积累,将极大地缓解当前收不抵支的矛盾,同时解决基金积累不足,速度慢,保障能力脆弱的问题。

6.抑制人口增长。实施“零岁养老保险法”,每个生育孩子的家庭必须为孩子投保。也就是说,在家庭供养孩子的正常支出之外,又增加了一项纲性支出。这也就使供养孩子的养育成本提高了,而且生的越多,则要投保的人数就越多,支出就越多,成本就越高。养育成本的提高,对于每一个收入增长较衡定,无身外之财的家庭来说,这就不得不对多少或少生孩子进行考虑和选择。这一办法的实施并不与计划生育政策相抵触,而是与计划生育政策相结合,从经济制约的角度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降低人们多生孩子的欲望。特别是对农村传统观念较强的地方,其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因此,“零岁养老保险法”将对抑制我国人口的过快增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推荐怎样解决qq群文件下载失败的问题(推荐)七

按照公司主题教育活动的统一安排部署,自己紧扣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认真对照党章、《关于新形式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结合自身思想、生活和工作实际,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剖析思想根源,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通过学习《党章》、《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思想上有了新的收获,对党员干部怎样保持良好心态,特别是用党章自我约束与监督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当前在全党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努力践行“三严三实”行动的总体形势下,加强对党员学习《党章》、《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全面地学习和了解《党章》、《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要旨,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筑严思想政治防线,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并努力为全面开创“大产业”建设新局面而奋斗。

按照“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要求对照的3个方面18个问题,我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深入开展检视自查,查找出了以下突出问题:

(一)在对照党章方面

基本情况:

对照党章,能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认真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略,认真履行党员义务,践行入党誓言,严格遵守党的组织制度,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照党的初心和使命,结合自身实际发现,有时候个人把理论学习当作软指标,与实际工作结合不够紧密,存在重实践轻理论倾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等缺乏系统学习和全面把握,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要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1、是否坚持党的性质宗旨,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查摆出的问题是:理论学习不够系统全面,学得不深,对坚持党的性质宗旨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的强烈愿望,常把学习当作软任务,在党性分析活动中考虑不多、把握不细、对照不深,不能用一些新的理论知识更好的指导实际工作,存在抓生产、要产值和利润的思想。

2、是否认真履行党员八项义务,践行入党誓言,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查摆出的问题是:创新意识和大局意识有待加强,面对设备统管新机遇、遇到新问题缺乏创新意识,存在片面追求中心利益的现象,大局意识不强。

3、是否按照党员干部六项基本条件,真正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查摆出的问题是:一是敬业奉献精神不强,担当作为不够,应对设备统管新局势新任务新挑战措施不丰富,对如何围绕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管理+服务”、以服务促管理的作用思考不深、站位不高,“大产业”建设担当不够。二是有时存在“重部署、轻落实,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对公司安排的一些重点工作往往重决策、布置任务,不重视具体指导和协调。

4、是否严格遵守党的组织制度,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查摆出的问题是:对中心班子成员监督不到位,对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教育不够,对中心可能涉及党风廉政工作的班子成员谈心谈话、教育警示不够。

5、是否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树牢宗旨意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善于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查摆出的问题是:一是密切联系群众方面做得不够,日常工作中自己与普通员工交流不深,关心不够,没有解决好职称评审、工资待遇等问题,存在同岗不同酬现象,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二是工作深入实际现场指导不够,深入生产现场少,对现场情况了解不够,导致对于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

(二)在对照准则方面

基本情况:

对照准则,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政治立场;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通过反思,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领悟不深,没有真正做到深学、细照、笃行。

1、是否坚定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以实际行动让党员和职工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查摆出的问题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的学习和领悟还比较薄弱,需进一步加强党的理论知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通过学习新知识,提高政治站位,为集团公司设立“陕北区域设备调剂中心”提供产业方案。

2、是否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政治立场,在错误言行面前敢于抵制、斗争。查摆出的问题是:对新时期党面临的“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认识不深,缺乏高度的警惕性和斗争性。

3、是否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对党忠诚老实、光明磊落,严格执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经查摆,工作中能够严格执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4、是否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查摆出的问题是:纪检工作日常检查督导不够,在抓纪律、抓作风方面,有时还拉不下脸,在正风肃纪上用力不够,存在办公用品、日常消耗材料领用审核把关不严而造成浪费现象等。

5、是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主动听取不同意见,自觉服从组织分工安排,不独断专行或各自为政。经查摆,工作中能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执行“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6、是否坚持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自觉防范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种种偏向。经查摆,能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7、是否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接受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自律,慎独慎微,按规则正确行使权力。查摆出的问题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还不够彻底。批评层面,在组织生活中,有时怕伤中心班子成员之间和气,存在留情面或不彻底的情况,相互之间出汗不够。自我批评层面,存在怕丢面子的思想,检视问题不够深入。

8、是否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坚持“三严三实”,坚决同消极腐败作斗争。查摆出的问题是:中心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形式单一,对廉政提醒、警示教育等活动组织较少,工作开展中创新少,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党风廉政工作指导不力、办法不多。

(三)在对照条例方面

基本情况:

对照条例,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执行党组织决定,不存在生活奢靡、追求低级趣味等问题。工作推进的韧劲不足有时存在浮躁、急躁现象,尤其在陕北矿业公司设备统管方面缺乏“钉钉子”精神和“滴水穿石”的韧劲。

1、是否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同上级党组织保持一致,自觉执行党组织决定。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2、是否存在滥用职权、谋取私利,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经商办企业,违反公务接待管理、会议活动管理、办公用房管理等有关规定的问题。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3、是否存在优亲厚友,弄虚作假等损害职工群众利益等问题。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4、是否存在工作不负责任,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查摆出的问题是:深入现场深入职工不够,对待难解决的问题有回避思想,对待不良现象当老好人,对部门之间界定不清的工作有推诿现象等。

5、是否存在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违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问题。查摆出的问题是:面对陕北矿业公司设备统管新机遇、新挑战,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不足,有畏难情绪,主动出击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

从深层次分析自身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根源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宗旨意识有所淡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还缺乏宏大的理论视野和高度的政治自觉。面对新形势新变化,缺少更加坚定的理论自信,进而放松了对自身建设的要求,放松了对党性锻炼的要求和保持党员先进性纯洁性的追求,放松了对理论的再学习、对理想的再坚定、对革命意志的再锤炼。

(二)政治理论水平不够高,虽然参加了公司和中心举办的一系列讲座、培训和学习班,但是对政治理论的学习还是停留在掌握知识层面,习惯于依靠经验推动工作,对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关注学习不够。

(三)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够,对管党治党的规律认识不够深刻,认为全面从严治党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低估了“四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在刚性执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上不够坚定、不够到位,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够严格。

(四)勇于担当作为的积极性不够强,面对设备统管新形势、新挑战,执着不够,担当精神弱化,缺乏攻坚克难的敬业精神,工作抓实、抓细、抓具体,“一竿子插到底”的实干精神还不够强,工作主动性、“钉钉子精神”和创造性不足。

(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两个责任”意识还不够强。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需要加强,日常工作中监督指导的力度还不够大;对中心班子成员履职尽责不到位的问题,批评教育多、追究问责较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