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弘扬宪法精神心得体会范文(优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0:09:46 页码:14
最新弘扬宪法精神心得体会范文(优质8篇)
2023-11-12 20:09:46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记录成长历程的重要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见证自己的变化和进步。在写心得体会时,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修辞技巧,提升文章的文采和表达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弘扬宪法精神心得体会篇一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就是今年的12月4日是第8个国家宪法日,我们也将迎来第四个“宪法宣传周”。今年的“宪法宣传周”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从12月1日持续到12月7日。今天的升旗仪式,我们就来说说宪法,说说法律。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这部被称为“五四宪法”的法案为年轻的共和国奠定了法制基础。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宪法。1988年、1993年、、、__年,对现行宪法的修改,使我国宪法在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不断与时俱进。

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我国还建立了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75字誓词为:“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其实,我们的同学们一直都在学习宪法、接触宪法,在宪法的保护下长大。这个学期,七年级的同学来到美丽的西湖边,走进五四宪法纪念馆,亲身感受宪法的前世今生。八、九年级的同学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不少宪法和法律知识。

但是同学们,你们注意过法庭上那枚质地坚硬、声音清脆的法槌吗?法律至上,一槌定音。一枚小小的法槌,体现出庭审活动的权威,彰显出司法的公证,昭示出人类社会的正义。

法槌是法官的一个道具,是法律的一个符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人的法律意识正在逐步增强,法治观念也在逐步改变。

同学们,你们身边发生过因为法律意识淡薄而造成坏影响的事件吗?我给大家讲几个真实的案例吧。

案例一:119接警中心接到报警电话,称某小区发生火灾。当消防官兵赶到现场时,并没有发现任何火灾迹象。而此时,该市北面一个化工厂却真的发生了火灾,由于消防官兵未能及时赶到,扑救不够及时,造成了重大损失。事后经过调查,第一个报警电话原来是一名小学生出于好奇制造的恶作剧。一个小小的恶作剧竟然对社会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危害!

案例二:初中生小张因为一件小事与同学发生口角而恼羞成怒。双方约架,小张将对方一顿拳打脚踢,最终致同学左耳鼓膜穿孔,轻伤二级。小张因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而被判刑。看来,打架过头极易犯罪!

案例三:小孙受社会不良青年引诱,合伙实施盗窃。两个社会青年在小孙的指引下先后翻了墙进入小孙就读的学校电脑室。小孙因为害怕没有跟随进入学校偷窃,仅是躲在校园墙外望风。最后东窗事发,小孙也因犯盗窃罪而失去了自由。所以,不是只有拿了东西才是偷!

案例四:四名年轻同学聚会,恰逢发生中日钓鱼岛事件。酒席间,电视再次播放相关钓鱼岛新闻,四人情绪激动表示愤慨。回家路上,四人借酒劲撒酒疯,接连砸了30多辆日本品牌的车辆。后来,四人均因任意损毁他人财物,情节严重,被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刑。殊不知,这些行为不叫爱国,而叫寻衅滋事!

平安校园,法律护航。同学们,知法、懂法、守法、护法是良好的品质,我们在用法律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害的同时,更要维护法律的权威。让我们一起学习宪法,争做一名优秀的“小小普法员”!

弘扬宪法精神心得体会篇二

法治首先是宪法之治。依法治国的“法”,指的是以宪法为核心由各种法律规范组成的完整法律体系。我国的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国家根本_。在长期实践中,中国人民早就得出了这样的启示:那就是宪法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有力武器。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漠视、削弱甚至破坏宪法,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宪法的生命和在于实施。但不容否认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在保证宪法实施方面,我们的不足也很明显。宪法“高高在上”,成为纯粹的政治宣言;一些地方政府屡屡出台立法性红头文件,“违宪”现象频发;人民群众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样的大背景下,设立国家宪法日更像是一项人心工程。通过一种常在性的典礼和仪式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让尊重宪法成为社会信仰,这对于我们不断提高宪法的影响力和实施水平,意义重大。

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趋同的政治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必然要出现面目完全一样的政体状态。综观世界各国法治进程,大凡搞得比较成功的国家,无一不是较好坚持了法治一般理念与本国特定国情的创造性结合。在我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同坚持中国_的领导地位一样,都是宪法明确规定的,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这是扎根中国土壤、立足中国特色的理性选择、智慧选择。与西方“宪政”单纯强调国家权力的分权制衡、轮流执政、集团分利等不同,我们的法治强调的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样的制度设计无疑更全面、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对此,我们完全有必要理直气壮地讲、大张旗鼓地讲,起到正本清源、以正视听的效果。

法治文明,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从宪法出发,我们就会走上建设法治国家的通衢大道;以宪法为基石,我们就能获得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蓬勃伟力。

弘扬宪法精神心得体会篇三

宪法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具有最高权威和最广泛适用性,是国家治理和社会行为准则的核心。弘扬宪法治国精神,是深化法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在调研学习中,我对弘扬宪法治国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第一段:了解宪法意义,提升法治意识。

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是最好的保障,宪法是法治最根本的法律基础。弘扬宪法治国精神,就是要使人民群众对宪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增强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近年来,中国在宪法教育方面加大了力度,普及宪法法律知识,不仅通过广泛宣传教育,还通过加大立法工作力度,完善法律制度。这种宪法法治精神的普及,使社会的法律意识大为提升,人们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从而为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段:加强宪法宣传,推进全民法治建设。

宪法的核心精神蕴含在全民法治建设之中。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是推进全民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使人们了解宪法,从而夯实法治基础。在这个方面,宣传教育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不仅可以利用传统媒体,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比如微信、微博等平台。同时,应注重研究和培养宪法研究机构和学者,加强宪法学术研究,提高宪法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水平。

第三段:完善宪法法律制度,增强法治效力。

弘扬宪法治国精神,必须完善宪法法律制度,增强法治效力。在中国,我们已经设立了宪法法院和其他各级人民法院,对宪法的解释和宪法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宪法的权威性必须通过法治的严格实施来保障。因此,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完善法治体系,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普法活动,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增强宪法法律制度的法治效力。

第四段: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弘扬宪法精神。

法治文化是宪法治国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法治文化是指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通过宪法法律的普及和尊重,形成的一种法治观念的集中体现。在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方面,我们要注重加强宪法法律知识的普及,培养人们尊法学法用法的传统,并且结合当代社会的特点,培养人们的法治情怀和法治精神。通过宪法教育引导人们形成尊重宪法的习惯和行为,树立社会公正、公平的法治意识和文明法治风尚。

第五段:加强宪法守法教育,践行宪法法律。

弘扬宪法治国精神,最需要的是人们自觉遵守宪法法律。作为公民,只有了解宪法,遵守宪法,才能践行宪法,维护国家法制的稳定和完善。因此,加强宪法守法教育非常必要。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应当加大宪法教育的力度,广泛普及宪法法律知识;学校要加强宪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家庭要以身作则,引导子女认识宪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强调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总结:

弘扬宪法治国精神是实现国家治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社会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宪法的意义不仅在于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更在于构建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通过加强宪法宣传、完善宪法法律制度、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和加强宪法守法教育等一系列措施,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实现宪法精神对国家治理的积极引导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弘扬宪法精神心得体会篇四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党执政兴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民和全社会宪法意识的提高,依法治国方略只有在良好的宪法意识环境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

而宪法也为我们中学生赋予了权力和义务,如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十九条: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第二十四条: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所以,我们中学生要认真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保证宪法在社会的贯彻实施。因此,进一步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努力创造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社会制度环境,意义重大。

我们应当确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的志向,积极进取,提高素质,全面发展,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准时到课堂上课,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专心听讲,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认真做好预习、复习工作,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遵守考试纪律,考试不作弊,不帮他人作弊。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必须是讲文明的人。要尊老爱幼,团结友善,明礼诚信,平等待人,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保护环境;对待荣誉地位有实事求是之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把粗鲁当直爽,不把好斗当勇敢;善于用智慧化解矛盾,有容人、纳人的海量,不记旧仇,更不添新恨;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我们提倡学习宪法,走向文明,绝不是鼓励人们是非不分,事故圆滑,八面玲珑,而是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使思想认识达到一种新的境界、新的水平。

法制教育是加强公民法治意识必不可少的途径,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肩负着神圣的使命。现如今,我们的国家已经步入法治社会,目前已公布施行的法律近200部,基本上实现了事事有法可依。其中宪法是母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所有政党、团体、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之内活动,不得有超越宪法规定的特权。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祖国的安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保护宪法尊严,维护宪法权威是当代中学生的神圣职责。所以,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做高素质的公民,为建设法治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弘扬宪法精神心得体会篇五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而我们目前的现状是:保证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具体制度还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严重损害国家法制权威。法治是人类文雅前进的重要成果,一个国家只有形成体现法治精神、顺应时代潮流的法治体系,人民才能有尊严的生活,国家民族才能振兴。

也许有同学会认为:宪法是成年人的事,离我们还远着呢!其实不然,宪法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我们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权,比如,它就规定,所有的青少年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我看过一个数据,广东省有70多万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失去了受教育的权利,为此广东省政府共计出资3亿,让这些孩子重新返回学校接受教育,这当然值得肯定。其实,政府是在履行着宪法赋予的义务。

还有一个案件,陈晓琪和齐玉基都为初三的学生,中考时,陈晓琪冒用齐玉基的姓名,以他优秀的成绩上了好的高中,并最终进入了银行工作,而齐玉基却因为落选,最后只得碌碌终生。案件到了最高法院,判决最终给予陈晓琪以严厉的处罚。这让我们认识到,宪法维护公民的姓名权不受侵犯的重要性,每个公民都应该依宪法来保护自己。

还有几年前“我爸是李纲”的事件。官二代开车撞了人,竟然搬出做局长的老爸,在他在心中,他老爸的权力比法还大,这是完全错误的。最终,这个公子哥周到了法律应有的惩罚,连他的父亲李刚也因为腐败问题而受到调查。

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远不止这些。作为中学生,我们首先要掌握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最基本的法律常识,具备守法、用法、护法的前提条件;其次,要遵纪守法,养成优良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第三,我们要善于用宪法和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而维护他人的权益,维护国家的利益。我们维护好了个人和集体的权益,就是维护宪法的尊严!

12月4日是国家的宪法日,并非只是说这一天才要想起宪法、尊重宪法。其实,每天都是我们自己的宪法日!法的精神深入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法的行为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有序和谐。

弘扬宪法精神心得体会篇六

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即将在青岛举办之际,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办的上海合作组织政党论坛26日在广东深圳召开。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的18个国家、30多个政党、近200名中外代表,围绕“凝聚政党智慧、弘扬上海精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在大会主旨演讲中表示,上合组织作为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区域组织,成立来影响力持续扩大和上升。政党是国家发展的先行者和领路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更加美好世界中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引领作用。加强上合组织政党间的交流对上合组织深入发展必将发挥重要促进作用。中国共产党愿同上合组织各国政党一道,以此次论坛召开为契机,推动构建平等相待、守望互助、休戚与共、安危共担的“上合命运共同体”。

与会各国政党代表一致认为,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为维护和促进地区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繁荣贡献了“上合智慧”和“上合方案”。上合组织之所以能够取得丰硕的发展成果,得益于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对国际形势出现的深刻复杂变化,上合组织政党论坛的代表们齐聚一堂,共商应对之计,可谓恰逢其时。

中国提出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在会上受到热议。各国政党代表纷纷认为,这一理念具有开创性、普遍性的价值,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和共同期盼。

统一俄罗斯党总委会副书记谢尔盖·热列兹尼亚克认为,上合组织目前发展得非常好,各成员国在上合组织框架内保持着广泛的战略性合作。上合组织各国政党对上合组织未来的发展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因为各政党在各国既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政策的落实者。特别是各国的主要政党都进入了各国议会,他们可以从立法层面对上合组织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副议长、“公正”社会民主党主席乌马罗夫表示,此次上合组织政党论坛很务实,非常成功,会议的举办地点也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今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乌马罗夫呼吁上合组织各成员国今后进一步弘扬“上海精神”,加强在安全、经济和文化旅游等各领域的合作。

中联部副部长郭业洲在论坛闭幕后介绍说,各国政党在本届论坛主要达成了四点共识:继续弘扬“上海精神”,始终做地区持久和平的引领者、地区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地区文明交流互鉴的维护者;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不断凝聚政党智慧和政治共识,致力于构建“上合命运共同体”;根据成员国领导人业已达成的共识,进一步加强行动协调,全力支持上合组织多边经济合作,继续加强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合作,加强政策沟通,增进民心相通,为地区国家共同发展增添新动力;积极支持上合组织政党论坛机制化,为政党交流合作创造更多机会和条件,共同推动上合组织健康稳定发展。

一些与会专家认为,此次论坛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召开的首届政党论坛,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历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将为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主要政党凝聚起思想共识,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营造积极友好氛围,同时也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的“政党方案”与“政党智慧”。

弘扬宪法精神心得体会篇七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决定》全文今日播发。记者第一时间独家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莫纪宏,他认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决定》中有专门段落陈述依宪治国的作用、一般要求及推进方式等,高度重视提高公众对依宪治国的意识,抓住了依法治国的核心。

旗帜鲜明地坚持“依宪治国”

莫纪宏表示,依法治国应抓住其核心,即宪法,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宪治国最重要的就两点,一是保证宪法实施,二是宪法的监督,即违宪审查。莫纪宏分析,《决定》有专门的段落论述依宪治国。首先是理念,强调依宪治国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二是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他认为,《决定》从三个重要方面论述如何依宪治国。首先是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依宪治国的关键是要保障宪法的实施,依宪治国要搞好,关键在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承担了最重要的责任,他们要履行好职权,因此强调完善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制度”。其次,提出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宪法实施必须要有解释,这也是《决定》很重要的制度体现。第三,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莫纪宏认为,《决定》从这三个角度对依宪治国提出明确的制度要求。

《决定》还对提高公众对依宪治国的意识做了部署,一是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其次是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第三是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莫纪宏认为,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是一切法律法规赖以存在的前提,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行为的基本行为准则,是保证一国法制统一性的制度基础,体现了“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因此,要旗帜鲜明地坚持“依宪治国”。

正确理解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透露,这次四中全会提出180多项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对此,莫纪宏说:“过去依法治国,我们主要是提一个方略,而这次非常具体,提出制度性的要求,成为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行动纲领,以后就按照这个总纲去做”。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此,莫纪宏强调,要正确认识总目标里两方面内容。这是第一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但它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目标不是对等的。我们过去只提依法治国,希望通过依法治国达到法治国家的目标,但二者之间缺乏一个过渡的环境,即手段。所以,这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通过建设这一体系来达到法治国家,“其实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两个目标是并举但不对等的”,莫纪宏说。

他同时也提出,当前建设法治中国还有诸多难题需要破_解,必须通过制度完善和更新才能推进改革。如: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和检察院,这跟现有宪法规定的原则不一样,就需要修改宪法,诸如此类,许多制度问题亟待解决。

弘扬宪法精神心得体会篇八

_年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x”规划建设目标的关键一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分析了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这是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对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深远意义。

我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好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从严治党管理好各项党建工作,各级党委为依法治国宣传带好头,服好务。党员充分调动自身积极性,勇担依法治国工作的难点,冲在各项工作的前沿,成为全面推行依法治国工作的先锋队。

推进依法治国党员带头学法、守法。党员本身在政治觉悟上就应该高于普通群众,在依法治国上要起到带头作用。每一个共产党员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学习好法律法规,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落实依法治国工作的各项措施。在工作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好自己的各种行为,用自己守法行为影响周围群众。

推进依法治国党员冲在宣传工作的前面。党员是一个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在学习法律、接受法律方面具有优势。在自身学好法律的基础上主动投身于宣传工作。通过法制讲解、入户宣传、政策执行的排头兵。党员不但要在自己的工作中积极宣传法律法规,而且要在自己生活中注重用法律知识的宣传,通过社区、家庭提供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推进依法治国党员要严格执法。很多党员都是行业内的标兵,也是执行法律的主体,你的行为往往是其他群众模仿的典范。在推进依法治国工作中要注意依法办事,在处理各种社会为题上依法依规,不讲人情,充分保障法律的权威性。党员严格执法才能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对法治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