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船舶检验与管理论文2(模板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1:57:40 页码:8
船舶检验与管理论文2(模板14篇)
2023-11-19 11:57:40    小编:ZTFB

总结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在成长中的不足和潜力。在写总结时,要注重客观真实、简明扼要。“总结是成功的关键”,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启示。

船舶检验与管理论文2篇一

随着rfid技术的完善与发展,其更多地应用于医院信息管理中,它的应用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也为医院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与效益。

每位患者在入院时,医院为患者配带具有rfid标签的腕带,腕带中存储有患者的姓名、年龄等基本信息及患者的药物过敏史等重要的信息。每条腕带都有一个唯一编码,与患者唯一对应,可通过此编码对应数据库中更详细的患者就诊及住院信息。医生或护士要了解病人的信息,只需通过随身携带的pda,读取患者手腕的rfid智能腕带,通过视觉化的软件系统,就可以随时随地掌握每一位病人的所有病历信息、检查化验结果、体温变化信息、服药打针等各种准确信息,而无需再到电脑前进行查询,甚至翻阅大量患者的纸质病历。省时省力,提高了医护人员管理患者的效率,减少了出错几率,降低了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如遇突发事件,紧急抢救患者时,快速及时的信息提供为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时间,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杜绝了人工识别会出现的医疗错误。以前,患者在医院中活动时会出现不好寻找甚至走失的情况,也不寻找、打电话联系,甚至有时还存在患者走失的情况,而现在通过rfid智能腕带、监测读卡器及定位跟踪系统,用医院的监控电脑或医生的随身的pda,即可掌握病人的.物理位置,从而迅速找到他们并对其实施相应的医疗方案。从而实现了患者24小时即时状态监护,保障病人安全,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频率,提高病院的管理水平。rfid腕带在产科母婴识别,母婴配、儿科儿童身份核对也有着重要应用,在降低医疗事故,完善医疗管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医院中应用rfid进行资产管理。应用主动式和被动式rfid标签来管理类似输液泵、病床、担架、轮椅等可移动的资产。通过rfid的使用,节约了寻找设备的人力和时间,强化了医院对资产管理的能力。一些案例表明,原以为缺少设备的医院,在使用rfid后,发现通过充分利用原有设备就能满足医疗需要。换句话说,对已有设备数量、位置和使用状况的充分把握,使医院显著减少了新购设备的费用。

采用rfid技术,可明确每袋医疗垃圾的科室(病区)、种类、数量、重量以及何时、何人送到周转站,并可避免交叉感染。实现了对医疗垃圾的动态实时管理。不仅可以监测整个医疗垃圾处理的流程;而且可以对具有特殊意义的医疗垃圾进行追踪,防止整袋医疗垃圾的丢失;还可以有目的地追踪指定医疗垃圾的重量变化(减轻),抽查医疗垃圾周转站称重不准确的现象以及进行分装外流的现象,降低医疗垃圾的处理成本。

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进步,芯片成本的降低、存储容量的增大、读写距离的提高、处理时间的缩短将成为可能,射频识别产品的种类将越来越丰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可以预计,在未来的几年中,射频识别技术将持续保持高速发展,并将带来一场巨大的变革。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外发展非常迅速,尽管我国射频识别技术起步较晚,射频识别技术在医院中的应用状况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射频识别技术的在医院中的应用会有很大的突破。

船舶检验与管理论文2篇二

船舶是一种重要的海上交通工具,为了确保海上交通安全,加强对船舶检验质量的监督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随着海上作业的增多,船舶的安全性受到了广泛关注,对船舶检验质量的严格监督不仅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于海洋环境的保护也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为此,我们有必要从源头出发,做好船舶建造过程中的质量检验监督工作,规范船厂的建造行为,提高船舶检验水平,为船舶建造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力的质量保障。文章将在充分了解船舶建造过程中质量检验监督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寻做好船舶检验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具体举措。

在国家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造船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优良材质及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船舶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我国是一个海域面积广阔的国家,海洋环境复杂多变,航海安全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为此,加强船舶检验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始终不能放松。在船舶的质量检验中,许多因素都有可能影响检验结果,加强对检验质量的监督管理需要针对船舶建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和监察,就我国目前的监督管理现状而言,监督管理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充分做好船舶检验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从船舶建造角度来讲,船舶的检验工作是由船厂的品质保证部为核心,以检验员为主力,涉及到船舶设计、原材料采购、船舶建造以及船舶验收等多个环节的综合性工作,具体来说,船舶检验工作主要具备四项职能:鉴别、把关、报告及证明,其中,把关是最为重要的职能,把关主要是指控制原材料和船舶配件的采购质量,监督船舶建造工序的正确性和规范性,最终保证船舶建成后的质量符合要求,其余三项职能是该项职能的辅助和延伸,四项职能有效配合才能保证船舶检验工作的圆满完成。船舶检验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涉及到船舶建造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任何一个细微的疏忽都有可能影响检验结果,为此,加强对检验工作的质量监督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监督管理能够强化检验水平,保证检验质量,最终提高船舶运行的安全性,特别是对于我国而言,我国海域面积广阔,船舶在海上运行的区域广、时间长,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高,做好船舶检验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保障船舶检验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船舶检验的法规教育。由船厂检验员针对船舶建造质量而开展的。检验工作是船舶运行安全的有力保障,理应受到船舶建造企业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企业严重缺乏对检验工作重要性和法定性的认识,甚至认为检验工作是可有可无的,检验工作更多地是形式大于内容,这种局面严重影响了品质保证部门正常检验工作的开展,为此,必须大力加强对造船企业的法规教育,加深企业对船舶检验的法律法规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它们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甚至可以借助航海事故的具体事例使企业认识到船舶检验工作的重要性,自觉督船厂检验人员做好船舶建造过程的检验工作。

2)提高船厂检验员的职业素质。船厂检验员是船舶检验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对于保证船舶检验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在实际的检验工作中,船厂检验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船舶建造规范,船舶建造工艺及工序、检验质量模式、检验工作程序等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深入检验工作的各个环节规范实际检验行为,对各种检验仪器做到熟练应用,能够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发现船舶建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能分析出违反建造规范的具体事件,这些能力的具备需要船厂检验员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多地参与到实际的检验工作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这就需要船舶建造企业加强对船厂检验员的培训和再教育,注重质量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双重培养,努力建设一支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及较高的职业素养的检验员队伍。

3)加强日常管理。船舶检验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加强对检验工作的日常管理是保障检验质量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船舶建造企业的品质保证部门在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检验任务之外,还要针对船舶建造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工作做好日常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对船舶检验工作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表现为巡检,同时还应该加强辅助的督查和服务工作,日常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有利于弥补常规船舶检验工作的漏洞,及时发现船舶建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出有效的改正建议,对于船舶建造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4)落实责任追究制。船舶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而有效的监督管理不仅要善于发现船舶检验工作的漏洞和缺陷,更需要对检验人员的过失行为进行严格的惩处,特别是在检验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严重违规时,相关部门及企业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追究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责任追究制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和减少了船厂检验违规行为的发生,对于船舶检验工作形成了强有力的监督,保障了检验工作的良好实施。

5)借助船舶安全检查监督船舶检验质量。船舶安全检查和船舶检验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保证船舶运行的安全性,但是,相比于船舶检验,船舶安全检查是一项日常例行检查,涉及到的检查内容除了包括船舶的技术规范外,还涉及到船舶配员、操作及登记等方面,可以说,安全检查对船舶检验进行了必要的延伸和补充,因此,借助于安全检查的监督是提高船舶检验水平的有效手段,例如,在船舶安全检查中,执行人员可以查看船舶检验证书的记录内容是否属实,船舶的技术状况是否良好,载重线标志是否符合要求等,这些工作可以作为船舶检验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参考,同时也是做好检验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加强对船舶检验的质量监督是保证船舶检验质量,提高船舶运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就目前的监督状况而言,我国对船舶检验质量的监督工作主要是由专门的监督机构来执行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监督工作的成效,借助于媒体等社会力量的监督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另外,伴随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加强对监督工作的技术支持也是不可缺少的,相信通过多方面共同努力,我国船舶检验质量监督工作一定会不断完善,船舶运行的安全性也将会重新得到人们的信任。

[1]胡俊权,齐向辉。开展船舶检验质量监督管理的思考[j]。航海技术,2009(04):72—73.

[2]张衍正。船舶检验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分析[j]。中国海事,2015(12):54—55.

船舶检验与管理论文2篇三

当今各企业间的竞争都是异常激烈的,而erp软件解决方案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工具,它可以使企业简化操作,减低成本,集中有价值资源以及提供最好的服务。选择erp软件解决方案时首选的标准就是它的特色和功能。一个企业解决方案可以实行是erp软件选择的最主要因素。然而,为您的公司选择最佳的erp软件解决方案还是要考虑更多因素的。

这些其他的因素之一就是灵活性和适应性。世界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这就意味着企业要适应市场的变化以及技术的创新和进步。erp系统和它的供应商必须愿意去适应这些技术的变化以保证其的领先地位并且可以跟随行业领导者的脚步,这就意味着大量的资源需要进行研发。拥有一个可以适应时代变化的供应商和软件解决方案可以更好的确保你的erp软件应用程序拥有一个长远的未来,避免过时被淘汰的命运。

在没有检查出不同系统选择的优缺点之前请不要局限于一个平台上。

由于这些原因,公司需要知道erp供应商以及有多少个与他们的erp软件包或企业系统有关的供应商。一个企业会惊讶的发现会有很多个供应商涉及到整个企业软件应用程序当中,每个都有他们自己的服务标准,技术兼容性能力(现在以及未来的)和技术支持。一般来说,在事情真正开始进行实施和结束期间,多家供应商都会有很多的问题和麻烦出现的。

一个有单独供应商或是涉及多个供应商的解决方案也许是贵公司的最佳解决方案,如果有大量供应商,而不仅仅是一个的话也并不奇怪。

最后一方面就是要注意样品。我们可以很容易的获得样品的数据。但是最关键的是要erp应用程序和你的数据以及你的企业流程配合的很好。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领域要做深入研究,并且要找到销售和技术支持来为你的企业制作带有从你的数据库上传的真正数据的自定义样品。这个真正的样品会为你清楚的演示企业和系统相连接的erp解决方案。

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不要听别人说的,自己要进行试验并且分析这些花哨的点子和平台是否从短期和长远角度上来说适合你的企业。你越是花时间来研究这些流程,你就会在你的erp软件和供应商选择结果上感到无比的欣慰。

船舶检验与管理论文2篇四

[摘要]旅游学概论课程涉及内容复杂且博而不深,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

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对旅游学概论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实践进行监督、控制,从而理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文档为doc格式。

船舶检验与管理论文2篇五

摘要:随着我国大国地位的提升,海上力量在我国的战略地位越发显得突出,无论是军舰还是民船,在海上的行动较以往增加了很多。船舶的行动离不开动力,执掌动力设备需要较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本文针对船船舶动力系统设备特点和岗位需求,结合人才培养培训过程中采取的有效措施,提出了“一元”培训模式,深入分析了该培训模式的现实意义,归纳总结了该模式的具体举措和实际效益,为培养一支高素质船舶动力系统专业队伍探索了新的方法,对船舶动力系统人员能力生成和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一元;船舶动力系统;培训模式。

随着我国海上运输的高速发展时期,船舶呈现海上作业时间长、密度大、状态转换快、人员流动快等特点。某科考船船舶动力系统,平均每年有3-4人离职,十年来人员几乎换了个遍,目前绝大多数船员没有参与过造船,对设备的掌握还不够全面,而日益繁重的海上作业要求岗位人员必须尽快的掌握设备的操作、维护和维修。为了应对越来越繁重的海上作业需要,培训工作必须转换思路、改进方法,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人员快速成长、能力快速提升,为圆满完成高密度海上作业提供强大能力支撑。

1船舶动力系统面临的现状。

1.1人员结构复杂,岗位配置不合理。

某科考船船舶动力系统分为轮机、电工、油水三个班组,就重要程度而言并没有明显的高下之分,然而轮机、油水各配备15人,电工只配备8人。随着人员流动,其专业能力令人堪忧。船舶动力系统是一个系统性专业,很多故障现象并不能仅仅依靠某一个班组来解决,以空调故障为例,有可能是电路控制出了问题,也有可能是空调器或者管路的问题,受岗位限制,电气方面归电工管,空调器及附属管路归油水管,这就导致在排除故障时会走很多弯路甚至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对于那些涉及到多个岗位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设备的使用,沟通、协调占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如下图所示,为油水岗位启动油水分离器步骤和时间,如果油水岗位能独立的测绝缘、供压缩空气那么将大大缩短设备的启动时间。

1.2设备故障多发,设备保障难度大。

船舶动力系统涵盖面广、设备多,其设备不仅关系船舶的行动还关系着船舶安全、船员生活等方方面面。有别于其他系统,其大多数设备不管出航还是停泊都是出于开启状态,随着船龄增长,设备故障频繁出现,设备保障难度越来越大。当前动力系统培训长期所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人员自主维修能力较为薄弱,只能局限于解决一些简单的技术问题,对于一些较为复杂问题主要依赖厂所技术人员解决,不会动手,不敢动手,不愿动手的依赖思想普遍存在,这主要与平时培训过程中对设备了解不深入,动手机会少存在很大关系,新型船舶国外进口设备多,保驾费用高昂,如何提高自主维修能力,减少保驾人员,也是当前培训工作面临的一个较大考验。

1.3培训时间碎片化,培训效果难以保证。

船舶动力系统组成复杂、设备数量众多,随着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岗位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长时间的海上作业和短间隔的出航准备周期,使得专业培训主要围绕海上作业开展,更多关注的是能否满足作业要求,培训更多注重设备实操、流程演练、应急处置等针对性培训,系统性的基础培训时间锐减,导致岗位人员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训比较缺乏,遇到棘手的故障,认识比较片面,不能从整个系统的联系性处置相关故障。再加上海上模式工作节奏快,人员值班、倒班等因素影响,培训人员难以得到全面覆盖,目前的培训工作,主要依托班组组自行抽空组织,时间碎片化,人员难以全面覆盖,补训、补考等相应措施也很难开展,培训效果难以保证。

2“一元”培训模式的实施。

2.1“一元”培训理论的优点。

“一元”培训理论原先用于体育竞技,它的核心思想是体能和技术在本质上是“一元”的,不存在没有体能内容的技术动作,也不存在没有技术形式的体能发放,体能与技术,如同形式和内容,在客观现实中无法分离。就船舶动力系统而言,从横向看轮机、电工、油水三个岗位联系紧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元”,从纵向看专业基础理论、设备操作使用、设备维护保养、设备检修和应急处置,也是环环相扣,可以看成“一元”。建立了“一元”这种观念后,可以使培训的顶层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在施训过程中能更加贴合实际工作的需要。

2.2“一元”培训模式的实施。

在船舶动力系统推行“一元”培训模式主要是建立“大轮机”的观念,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主要依托各班组实施,具体实施起来分为以下4个步骤。2.2.1整合多元的培训单元。目前的培训单元主要划分为三个岗位,其中每个岗位按照专业技术能力又划分为若干小组,新调入船舶动力系统的人员又有单独的培训方式,海上模式时又会分班组培训,各种单元零乱、复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培训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方便人员培训,但培训效果和培训内容上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整合多元的培训单元可以使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得到有效的落实。就某科考船动力系统而言可以划分为3个培训单元,每个班组为一个单元主要针对技术比较薄弱人员,对于技术较好的人员可以到其他班组学习跨岗位的专业知识。以油水技师张三为例,在油水岗位技术比较精湛但对于电工知识比较缺乏,他就可以划分到电工的培训单元中参加基础性的培训。2.2.2拓展培训内容。划分好培训单元后在培训内容上还需进行拓展,以往的培训主要是针对自己执掌的设备的操作、维护、检修进行,如上文提到的启动油水分离器,油水负责设备启动,但启动前准备工作涉及轮机、电工的相关操作,如果在培训内容上进行拓展,使油水人员能够正确、安全的供上压缩空气、测好绝缘,那么整个操作过程将大大缩短时间,也减少了多人操作过程中的误操、错操的概率。拓展培训内容,并不是盲目的求广、求深,而是依托目前的职责,理清执掌设备的整个知识脉络,从源头的基础原理到最终的检修及应急处置,都能了然于心。尤其是对那些多个岗位共同管理的设备,其专业知识每个岗位都要纳入进自己的培训内容中。2.2.3打破岗位壁垒,因材培训。培训单元、培训内容都制定好了以后还需要打破岗位壁垒,因材培训。打破岗位壁垒与以往“一岗多能”的区别在于,其岗位没有主次之分。以油水技师张三而言,其专业最精湛的岗位是油水,其次是轮机。当其划到轮机培训单元后,其专业水平并非是精湛的专业技术,而是普通的操作人员,针对他的培训也应当从基础的操作、维护开始。经“一元”培训模式培训一段时间后,仲涛能胜任到轮机值班,在某次出海轮机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仲涛同志完全可以划给轮机进行值班、参与轮机设备的操作、维护、检修。打破岗位壁垒的好处在于,当人员的能力达到一定要求时,完全可以在人员职责上做出适当的调整。这样就能从船舶动力系统层面最优化人员的配备使用。2.2.4培训效果检验。科学的岗位能力评估既是岗位学习成效的检验,也是进行换岗、持续进行人才培养的关键。岗位人员专业基础培训成效如何,则需要一定的.量化评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岗位能力需求,通过自我评定和考核评价的方式,全面衡量岗位人员的专业基础培训成效。根据岗位培训与能力需求之间的关系,把不同的能力需求进行知识点细化,然后各岗位人员参照评估,形成对个人学习成效的定量评价。另外每个培训单元定期必须组织考核,掌握人员的培训效果,对那些培训效果不佳的内容可以适当的安排补训,尤其对不在位人员,以及新分配至船舶动力系统的人员,要重点关注,该补课的补课,该加训的加训。

3“一元”培训模式的预期目标。

3.1提升整体试验能力。

实践表明,一名技术骨干经过多个岗位的培训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对设备原理理解更加深入;对设备参数、任务要求的掌握更透彻;对岗位间的配合更默契;总体能力明显增强,整体试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2适应人员调整变动。

某科考船组建以来,船舶动力系统人员已经换了一大半,新人员分配至船舶动力系统较少,以往按各自岗位培训的模式将很难适应今后的需求。采取“一元”培训模式,在最少人数为满员额的三分之二时仍可使所有设备正常运转。当部分人员岗位调整变动时,不会影响该岗位经验的传承和海上作业,不会引起整体能力的下降。

4结语。

船舶动力系统被誉为“船舶的心脏”,岗位人员能力越强则这颗心脏就越强劲。“一元”培训模式,是在原有大岗位培训的基础上,根据船舶动力系统的特点而进行的积极探索,是对大岗位培训的拓展和深化,实践证明这种培训模式更加规范、全面、有效,对于船舶动力系统培养一支人员结构合理、骨干作用明显、创新能力强、适应未来发展的科技人才班组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韩斌.培训管理工作手册[m].人民邮电出版社,.。

[2]李亚慧.培训管理方法与工具[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3]唐丽颖.培训效果评估及转化实务[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4]杜方敏.培训部[m].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傅振宇陈艳明曹鹏飞赵天翔单位: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

船舶检验与管理论文2篇六

全面预算管理是科学、合理分配企业财务资源及非财务资源,并全面控制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引导企业战略目标落地的重要工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管理水平和价值创造能力的整体提升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有效的管控工具,主要具备规划、控制、沟通、协调和激励功能。规划控制是指通过规划、分析和量化企业经营活动,具体化企业经营目标,帮助企业管理层找出经营中存在的瓶颈,通过关键性资源的归集,防止它们成为公司实现预算目标的障碍。预算目标的制定为管理控制、绩效评估及信息反馈提供标准,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管理活动和控制活动。

预算可以用来表达企业的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减少部门间的隔阂,成为内部沟通的工具。高层管理者可以通过预算传达总体计划和目标,借此表明一定期间内公司对各部门及所有人员的要求和期望,同时协调部门间的活动,从而有效配置企业资源。员工清晰地了解企业预算目标,有助于激发其工作热情,努力实现预算目标;经营期末,公司预算指标也可以作为业绩评价的标准,通过与实际经营成果比较,以此作为考核、奖励的标准。

1、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公司整体管理资料、预算管理资料(预算管理制度、组织、流程和管理模型)、经营分析资料、财务管理资料、信息系统资料等。

充分了解各层级员工对企业预算管理的认识和建议,对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进行研究判断,取得本企业预算管理推进的初步结果。其内容包括:各级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是否有所了解,预算编制机制是否基本形成,编制水平是否科学准确,非财务部门参与预算管理工作情况如何,能否形成跨部门的管理机制,相对于对概念认识的比例,预算的过程监控、决策支持和资源配置作用是否完善,预算后续过程管理怎样等。在对企业自身进行研判的同时,还可以将本企业同行业中领先实践比较,找到差距,提出改进建议。

2、针对问题,完善提升预算管理,将预算管理打造为“有灵魂”的管理工具。

通过调研发现,企业通常会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全面预算理念得到初步灌输,但是深入的理解和使用上,未能实现价值化和精细化;预算管理未能有效承接战略规划目标,制定配套落地措施,引领管理提升;预算管理未能构建综合管理平台,横向、纵向均存在条块分割,未能形成集团合力;预算编制假设研究不足,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未能凸显,预算编制未能体现业务特点,体现协同性,影响决策支持效用的发挥;未能进行有效的考核,落实战略目标,引导预算管理行为;预算闭环待加强,实现有效监控机制;预算系统建设及配套性不足,监控、分析等模块功能不足,有待统一规划分布实施。

针对以上问题,企业应全面梳理产业链,识别关键薄弱环节或者价值提升点,在预算编制时进行针对性的资源配置,并在后续进行预算监控,进行针对性提升。结合战略核心产品,借助预算管理办公室的综合平台作用,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进行成本管理、市场策略、新产品研发等专题提升,充分发挥集团协作优势,打破壁垒,横向贯通,形成管理和发展合力。根据权责利对等原则,确定各责任主体定位和发展模式,在预算管理中界定其管理范围,明确定位,并有效利用不同管理模式的优势,贯彻集团管控意图,促进管理发展。

三、推行预算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因公司各级人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参差不齐,要求不同,预算管理的经验不足等,会使员工对预算管理的推进产生抵触情绪,使预算管理工作过于保守或过于急进,这都会严重阻碍预算管理的开展。尚未标准化、清晰化的公司组织结构、管理体系,以及内部单位业务类型不同、管理模式不同等问题会导致部门不能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关系,产生推诿、职能交叉或缺失现象,从而使预算方案的设计难以满足各级间纵向横向的各种要求。企业基础管理不健全,导致编制预算所需的各项业务数据、财务资料不全面真实完整,影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先进性。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的不完善,使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支持,大量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工作无法进行。

针对以上问题,管理层的重视支持程度,决定着企业预算管理的深入程度。企业应从满足战略实现的角度出发,构建起适合企业中长期发展的管理框架,确保必要的人力、物力、系统支持,并给予项目实施必要的时间保证。预算管理的`推进部门要积极协调各单位、各部门,统一思想,加强沟通,主动配合,依据各自的具体情况提出预算方案改进建议,建立全面覆盖、全流程控制的预算管理体系。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同时,加强组织机构标准化的推行工作,从而使各部门的责、权、利关系简洁明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逐步完善各项基础数据的记录、整理、标准化工作。在企业信息化的业务系统、财务系统之外,建立企业预算系统,并将三者有效链接,最终实现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的在线实时分析与监控。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是一个循序渐近、持续改善的过程,企业通过不断的努力,实现将研发、产、供、销、人、财、物等业务预算连成一体,衍生出一系列面向业务、面向流程的多维预算,使整个企业管理水平和预算水平同步提升,充分体现预算的整合职能和平台作用,为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船舶检验与管理论文2篇七

全面的预算管理进行的基础就是企业的利润,围绕企业的利润来进行全体员工、各个部门、各个项目全过程等进行全面的预算,因此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其作用也是不容小视的。

1.有利于房地产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全面管理围绕房地产企业的利润展开,企业整体的目标就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因此,企业的所有预算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在企业做好一切的预算之后,就会将企业整体目标实现计划化与规范化,从而有利与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

2.有利于反映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房地产企业的全面预算可以作为评价一个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管理业绩的标准,把房地产开发的一些前景以及风险很好地反映出来,从而使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变得更加透明,以便于更好地进行正确的抉择来确保资金流动的合理性与低风险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有利于房地产企业中的员工进行相互协调。

由于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全员性、全部门性的一个过程,在这期间需要员工与员工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很好地协调才能将预算顺利地进行下去,从而使整个企业的员工形成一个整体,在某个部门出现困难与问题时,可以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使全体员工进行协调与解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员工工作的效率与员工之间的协调性。

4.有利于降低企业的风险。

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于企业未来项目投资与公司的发展来进行有效的预测,其中的盈利性、风险性都会很好地被预测出来,因此有利于房地产企业对于下一步的发展进行合理的抉择,从而将风险降到最低。

由于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全面的预算,必须要使全体员工进行合理的配合与协调。因此,房地产企业要提高员工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度,让他们对于全面预算管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整体员工动员起来,积极配合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并且给与一定的支持,可以将各部门进行不同的分工:例如营销部的员工可以负责企业整体收入的预算、研发部的员工可以负责企业生产成本的预算、人力资源部的员工可以负责企业人力成本的预算,最终由财务部的员工来进行最后的整合预算等等,这样使预算出来的数据才更具准确性,从而大大降低了公司的风险。

完善与构建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的`软硬件环境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要建立与完善房地产企业的预算管理制度。由于许多房地产企业公司整体目标与下层部门的联系不够,以至于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条件不具备,因此房地产公司应该建立一个高效的全面预算制度。第二个就是要安排专门的人来进行全面预算,房地产企业应该设立专门人员来专门负责企业的全面预算,使全面预算管理有人落实、有人监督,从而提高其落实度。

3.要注重全面预算的指标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的统一。

房地产企业的全面预算指标应该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相统一,使全面预算成为房地产发展的基础与抉择的重要标准,因此房地产企业在进行预算指标的制定时要充分考虑房地产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大量的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为基础,在进行全面预算的指标之前首先要明确企业的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未来发展的战略具体是什么,从而围绕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来制定全面预算指标。这样可以使房地产企业的预算与以后企业的发展更好地联系起来,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预算工作的盲目性。

三、结语。

房地产企业具有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资金流动性比较大,因此要对整个企业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从而使企业有计划地发展与投资,将企业进行利润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因此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全面预算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应该引起一个企业全体员工的重视。只有建立了一个全面预算的管理体系,才能实施更好的全面预算管理以确保企业资金流动的合理性与低风险性,因此如何使一个房地产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更加完善,是值得每个企业以及每一位学者积极探索的.

船舶检验与管理论文2篇八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经营管理面领着全面的变革,项目化管理组织运作是一种顺应企业发展需求而出现的一种运营管理模式,在发展模式上具有其先进性。

3.1项目管理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将会更加流行。

管理手段的创新需要一个过程,企业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和接收也同样需要一个过程,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模式还具有很大的空间,在项目管理组织运作模式不断丰富的市场环境下,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采用项目管理的经营模式,不断提高其经营效率,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相信随着世界贸易的不断融合,这种管理模式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借鉴和接受,并在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最终发展成为适合企业发展的项目管理组织形式。

3.2国际贸易项目管理的形式将会更加丰富。

在当前主流的国际贸易项目管理中,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例,有dbb模式和epc模式,前者是设计―招标―建造的缩写,其重要的项目管理思想是将项目模块化,在完成其中的一个项目之后,再进行下一个项目,这种项目管理的优点表现在项目实施的管理思想比较成熟,双方对于项目实施的流程和要求都比较了解,因此比较适用于工程招标,建筑施工单位的项目管理过程。后者是设计―采购―施工的项目管理模式的缩写。这种项目管理的模式,重点是对项目的过程进行监督,有效确保了项目的整体质量和交付的产品成果。可以看到,随着项目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企业对于项目管理的应用将会不断丰富,不同的项目管理手段和方法也会不断地呈现出来。今后,在企业流程优化,营销管理和组织变革中都将会出现项目管理组织实施的案例,实现企业项目管理组织化运作的局面。

4结语。

在国际贸易日益丰富的今天,企业间的贸易往来将会更加频繁,项目管理作为实际经济发展的产物,在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水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在国际贸易项目管理组织运作中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随着对项目管理组织实施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企业对项目管理探索的步伐不断推进,我国的企业项目管理组织运作水平将会迎来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邓杰.新商业环境下企业的项目化管理[j].知识经济,(14).

[2]李勇军,白礼彪.制造企业订单项目化管理组织模式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10).

[3]孙绍辉.煤炭企业项目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煤炭经济研究,(07).

[4]杨麒.中小企业项目化管理模式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07).

船舶检验与管理论文2篇九

所谓项目质量管理,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个项目具体的质量目标,在企业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框架内,针对该项目及其产品的特点和质量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质量活动,一般包括制定项目质量的制度、方针和目标,以及项目质量的保证、控制和质量改进等方面内容。船舶建造企业的项目质量管理与普通产品企业差异较大,因为在船舶建造过程中,需要加工大量的零部件,还需要进行非常繁杂的逐级装配,各个职能部门必须记录大量的相关质量信息。所以,船舶建造项目的质量管理需要更高的标准,运用“系统”的概念来进行质量管理,从而在船舶建造的整个过程中,能够使纷繁复杂的质量信息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利用这些信息有效地管理船舶质量,保障产品同时满足企业和顾客对质量的要求。

(1)对船舶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

(2)造船项目庞大又复杂,且建造周期长,因此质量管理工作量巨大。

(3)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会涉及很多供应商和外协商。

(4)船舶制造项目需要在产品质量与生产进度之间取得平衡。

(5)项目质量信息零乱,传递方式多样,不易管理。

在借鉴日韩造船企业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我国船舶建造企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项目质量管理方面已取得很大进步。一方面,各船厂都已建立了船舶建造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管理制度,并获得了相关船级社的认证,每年都通过复审。另一方面,在船舶建造项目质量管理中,开始重视“全员参与、持续改进”为主的项目质量管理活动,质量管理已涵盖船舶建造项目的每个流程,包括设计、建造和售后服务等各个阶段。尽管如此,我国船厂在项目质量管理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质量管理水平较低,成本意识薄弱;质量管理虽已文件化,但缺乏自主性,导致质量管理要求与实际生产工作相脱离;企业的机构设置不利于项目质量管理;有质量意识缺质量措施,工艺控制不严导致质量不过关;缺乏规范的质量管理信息内容以及传递渠道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我国船舶产品质量的提升,降低了我国造船行业的竞争力。

船舶检验与管理论文2篇十

摘要:文中对船舶检验管理中检验质量监督工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检验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定位,对开展检验质量监督的主要途径和工作流程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健全和完善船舶检验质量监督管理机制综合支撑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船舶检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船舶作为交通运输的基础工具是水上交通安全的关键要素。围绕水上交通安全,船舶的“造、检、航、修、救”是船舶安全链上的几个重要环节,其中船舶检验始终贯穿于船舶的建造、营运航行和维修,是船舶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船舶法定检验要求,在不同的阶段均需要开展相应的船舶检验,以确认船舶达到法定技术条件,处于适航状态。因此,船舶检验机构是与船舶的设计单位、船用产品制造商、船舶总装企业以及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接触最紧密的机构,是执行船舶法定检验的直接参与者。在开展船舶检验的同时,船舶检验机构也将有关船舶法定检验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间接传递给了船舶航运安全链上的各有关方面,在水上交通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杠杆”作用。船舶检验管理是海事安全管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对船舶检验工作开展质量监督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建设来保障。

船舶法定检验管理是国家事权,做好船舶检验质量监督工作,有利于主管机关验证已实施的检验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并结合发现的问题对现行管理制度和政策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对于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船舶检验机构或验船师的责任问题也可做出相应的追究。船舶检验质量监督可以结合海事机构对船舶的安全检查一并进行,但是两者目的不尽相同。船舶安全检查主要针对现行情况下船舶的安全适航技术条件进行检验,并提出即时整改意见,以保证船舶接下来的航行安全。对于船舶安全检查发现的船舶检验质量问题,应由有关部门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并从上述两个角度出发,分别进行处理。

主管机关开展船舶检验质量监督工作可以结合对检验机构的日常管理,也可以结合海事管理工作来开展。开展船舶检验质量监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对船舶检验机构开展资质审核、年度不定期检查、复核和垂直审核;船舶登记;船舶安全检查及其他现场海事监督活动;海事事故调查中发现的船舶检验质量问题;来自相关单位和个人的举报,及有关媒体报道等。

(一)在对船舶检验机构开展资质审核等工作中开展检验质量监督。

在对船舶检验机构开展资质审核、年度不定期检查、复核和垂直审核等管理中,通过查看船舶检验机构的管理档案、审图和检验记录,以及船舶法定证书签发的管理控制,可以分析和判断出船舶检验机构对船舶法定检验质量的控制情况和管理能力,从而可以发现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这些检验质量问题和管理缺陷有些是个别船舶检验机构的自身问题,有些问题在各船舶检验机构中具有普遍性。在审核工作结束后,审核组应按照规定对问题进行梳理,并向主管机关汇报。通过对各种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主管机关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促进船舶检验机构普遍提高检验管理水平,进而提高船舶的安全技术水平,使船舶的基础安全水平宏观可控。

(二)通过船舶登记工作发现和查找船舶检验质量问题。

对船舶进行国籍登记是海事部门船舶管理与船检管理的.重要结合点,如果在此阶段针对拟登记的船舶开展国籍登记前的质量控制,将有效提高船舶检验主管机关对船舶检验机构检验质量的监督能力,特别是对于新建船舶的检验质量情况能得到有效监督。目前,在船舶登记环节对船舶登记前质量控制的工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和完善。

(三)通过船舶安全检查发现和查找船舶检验质量问题。

在海事日常工作中,船舶安全检查是发现和查找船舶检验质量问题的重要措施和最直接手段。结合《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通过例行船舶安全检查,可以发现和查找船舶或船舶检验机构是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船舶检验证书不完整,或者证书记载的内容与实船的状况明显不一致,或者明显不符合有关船舶检验管理规定;船舶检验证书的展期或签署明显违反法定检验规则的规定,或者属于超资质签发;船舶载重线以及堪划的永久性标志明显不符合要求;船舶的技术状况存在重大缺陷,且经初步判断认为与船舶检验质量有关;船舶配备使用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船用产品或机械设备;船舶安全检查人员发现存在明显违反船舶检验管理规定的其他问题等。针对上述问题,船舶安检人员所在的海事机构一方面可以按照《船舶安全检查规则》对接受检查的船舶提出即时整改要求,同时可以按照相关工作程序对船舶检验质量缺陷进行汇总上报,或按照授权与有关船舶检验机构进行沟通落实,提出整改意见。

(四)在海事事故调查中发现和查找船舶检验质量问题。

海事事故调查的目的是通过查明事故原因、经过和损害,确定事故的性质,判明事故当事人的责任,提出安全管理建议,消除事故隐患,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在海事事故调查中发现的涉及船舶检验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问题是船舶检验机构没有严格按照船舶法定检验管理的要求执行检验,另一种问题是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以适应水上运输的新要求,主管机关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五)来自相关单位和个人对船检质量的举报及有关媒体报道等。

各海事管理机构有责任和义务受理有关单位和个人对船舶检验机构检验质量问题的举报,或对有关的媒体报道做出反应。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各海事管理机构应按照统一的工作程序逐级上报或按照授权进行调查。

三、健全船舶检验质量监督管理支撑体系。

船舶法定检验质量是审图、船用产品验证、建造检验和营运检验等方面工作质量的综合体现。对船舶检验质量的监督工作根据工作介入的不同阶段可以分为“缺陷导向型监督”和“过程控制型监督”。在现行的法规体系下,最合理的监督方式应该是这两种监督模式的有机结合,从而通过对检验质量的监督来发现船舶检验管理问题、验证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并持续改进和完善管理措施。为了全方位做好对船舶检验质量的监督管理,应逐步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管理支撑体系,该支撑体系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船舶检验机构的资质审核、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及垂直审核;对经主管机关认可组织的授权和管理;对验船人员和海事检查人员开展检验管理与技术培训;对船舶和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及相关规程的统一解释;船舶检验机构开展船舶法定检验过程中的信息汇集;海事机构内部涉及船舶检验质量监督的信息流转;对船舶和船用法定产品检验质量的验证和公示;对船舶检验机构及验船人员工作过错的责任追究。

船舶检验与管理论文2篇十一

构建项目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即在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将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活动构成统一的有效体系,这将有助于解决我国造船企业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升其自身素质以及行业竞争力。

(1)制定项目质量计划:是指通过书写项目质量计划书,来描述如何达到船舶建造项目以及船舶质量的要求和标准。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船舶建造项目概况、质量目标、组织机构人员及其职责分配、建造方案及准备计划、合同评审、材料设备采购、质量检验与试验计划、建造过程控制、质量问题预防措施、职工培训、售后服务和文件资料管理等。并且随着项目的进展要不断更改和完善质量计划书。

(2)实施项目质量控制:是指依据项目质量计划书规定,在造船过程中监测船舶质量形成过程,并对船舶质量检查结果进行书面形式记录,主要包括各项质量检测记录表格、报告以及相关检测样本记录等。然后根据记录评估绩效,并对项目质量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改,从而消除质量环上可能引起质量问题的不利因素,最终达到船舶质量要求。

(3)进行项目质量保证:是指造船企业向内部管理层提供的内部质量保证和向外部的船东及有关第三方提供的外部质量保证。内部质量保证是为了向项目经理提供船舶质量满足要求的证据,保证形式包括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和计算说明书等。外部质量保证是为了向船东提供船舶满足质量要求的证据,让他们对将要交付的船舶质量放心。通过质量保证可以使质量管理工作系统化、标准化和制度化。

(4)实现项目质量改进:是指通过改进过程来实现更高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持续活动,其主要是针对某一特定质量水平进行变革,使其质量在原有基础上实现突破性的提高船舶建造项目的质量改进需要不断主动寻找改进机会,来纠正错误以及产生错误的过程。项目质量改进是一项阶段性工作,在该项目工作实现目标后就完成了。

(1)设计阶段质量管理:船舶的设计质量是保证船舶建造质量的前提条件。船舶设计的尺寸、精度等技术参数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船舶后续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进度,是船舶建造项目质量管理的源头,所以必须严格控制船舶设计阶段的质量。

(2)采办阶段质量管理:在船舶建造中使用的设备、材料和零配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船舶的'整体质量。因此,船厂和船东双方应在采办前期进行谈判,对采办从技术和使用两方面进行质量管理,然后由船厂进行采办,船东派监造组现场监控。

(3)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施工阶段时间长且工序多,因此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是重中之重。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可分为建造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两部分。其中,施工阶段的很多因素都可能引起质量问题,如项目设备的问题,各部门或各工序的不协调,工人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等。

(4)船舶交接阶段的设备调试质量管理:在船舶交接阶段,必须通过试验调试船舶设备的各项性能,只有当所有设备调试完毕,并且满足船东及相关法定检验部门的质量要求后方可完成交接。主要的试验包括倾斜试验、系泊试验和海上试航等。

(5)售后阶段质量管理:售后阶段即指船舶售后服务,其好坏对造船厂的声誉有直接影响,好的售后将有利于市场份额的获取。船舶售后服务包括随时跟踪情况、保证船舶性能可靠及设备运转正常、及时解决故障和保证安全航运等。

3结语。

目前,我国船舶建造企业要想与日韩造船企业进行竞争,必须借鉴其先进的船舶建造项目质量管理经验,努力克服我国造船企业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在船舶质量方面提升其核心竞争力。该文主要探讨了构建项目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四个过程,并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阐述了质量管理的具体内容,希望可以为我国造船业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使我国尽快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

船舶检验与管理论文2篇十二

国际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使得我国的市场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将世界经济连接在一起,使得我国企业经营环境进入不可预知的阶段,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改革开放以来,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上,我们一直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思想,通过模仿、复制摸索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模式,虽然现阶段我国的企业经营管理已经呈现出现代化的经营良好局面,但是,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依然面临很大的挑战。很多企业为了应对这种不确定性,引入了项目管理的管理方法和理念,这种项目管理的模式,实际上是融合了现有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与项目管理思想,即将项目管理的理念运用到一般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去,以期实现组织运作的目的,进而实现以项目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帮助企业建立长久的竞争优势,就目前的企业而言,其在经营过程中,运用项目管理思维的情况和水平来看,项目管理在经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发展限制,依然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1项目管理组织运作概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恶化,尤其是近几年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社会形态,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传统的信息垄断现象已经不复存在,转而变成是对资源的快速获取和高效的利用,创新发展和人才竞争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这样的全球市场经济环境下,对我国的企业经营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要求,很多企业开始寻求以目标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经营策略,提出项目化管理的运营模式。这种模式是在整体的企业运营管理基础上,对不同企业模块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和指导方法,从而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企业的长远战略实施打好基础。

从我国的企业项目管理组织运作实施的情况来看,项目管理实际上就是企业融合资源的一种管理手段,即项目管理与企业的整体运营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这种项目实施的本质实际上是通过对多项目的管理和跟踪,来实现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的提升。其中也包含了对企业日常事务的管理内容,将企业工作内容细分化、具体化,按照项目管理的标准进行分割控制和实施,达到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规划相统一的目的。这种项目管理的特色帮助企业改变了原有传统的管理思维,突破对于项目管理的狭隘的理解范畴,将项目管理纳入到企业运营管理的整体中去,从而不断提升企业运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企业项目管理组织运作的结构模型。

2.1国际贸易项目管理组织建设模式建立的原则。

项目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它直接决定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企业在构建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将项目化管理的主要标准,纳入到具体的原则体系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项目管理的控制和实施及有效的反馈,在项目化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其实就是按照项目管理的逻辑,进行多个项目同时运行的管理模式的实践,这种模式也是当前企业在现实的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管理现象。

因此,企业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首先要将项目管理的思想融入到日常运营管理的事务中去,以便开展业务,同时进行项目管理,做到同步实施。这样的项目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员工进行相关的项目活动和团队协同合作的训练,同时,帮助和指导员工进行有效的流程管理,及时反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在项目管理的实施阶段要注意整个项目的实施进度反馈,及时总结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相关经验,有专门的项目管理负责人对各自的项目进行管理和实施。

确保每个项目都有专门的负责人进行牵头实施和跟踪。实际上,在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对于项目管理的组织运作一般都是采用单一的项目管理手段,这种运作模式其实很难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环境千变万化的背景下,单一的项目管理运营模式,根本无法调动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存在很多弊端。因此,在企业实施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中跳出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建立组织化的项目管理模型,灵活设计,全面实施,以达到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

在具体的项目管理实施的过程中,企业首先要对其经营目标进行设计,包括项目管理的目标,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实现对目标的项目管理,尤其是对于战略目标的合理化设计,必须符合企业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满足企业项目管理设计原则的基本要求。

其次,是根据项目管理目标的结构,对现有的项目管理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在划分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确保上层设计与下层设计相吻合,将项目管理的实施细节细化到具体的负责人,明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权利和责任,确保权责统一。

最后,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人事关系,以确保整个项目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不会受到阻碍。

2.2国际贸易项目管理组织运作的建立结构。

当代社会,企业项目管理建设的管理是实现多项目管理同时进行的管理模式,这也就要求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组织运作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组织形态进行合理的设置,在设计层面上,主要包含两个层次,一是管理层级的设计,二是项目团队的设计,前者是项目管理的设计和监督层级,后者是项目的组织实施层级。这两个层级在项目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关系着企业项目管理运作的成败。对于上层设计的内容,主要是包括项目实施委员会,相关的职能部门和项目部等,这些也正是项目管理层级的角色,其主要的`职责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首先,是对于项目管理实施委员会而言,他是项目管理实施的中心枢纽,是对项目管理的目标设置、过程实施监督和项目反馈的核心部门,也是项目管理的灵魂,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包含了对公司运营整体的战略规划的制定,以及多项目管理运作实施的设计。项目管理委员会还负责对不同的职能部门的项目任务进行管理和监督,在我国的企业组织架构中,项目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一般是由企业的经营者来担任的,同时还会包含一部分其他成员,实现对整个项目管理实施进度的追踪、监督和反馈。

其次,是项目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在企业实施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管理办公室作为其具体的组织形式,在提升企业整体的运作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项目管理办公室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为企业的内部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协调,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利用效率,同时,在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项目团队难免会遇到来自不同方向的阻碍,这个时候就需要项目管理办公室的介入,并进行有效地调解,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最后,是智能部门面对项目管理运作模式的角色转变。在当前的企业管理实践中,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已经不再是仅仅局限于完成部门内的相关工作,同时还包含了相关资源的提供和交流,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等,智能部门是项目管理的实施部门也是受益部门,只有当职能部门的项目实施完全落地,整个项目管理的运作才算真正开展。

船舶检验与管理论文2篇十三

全面预算管理已逐渐演化成为企业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和途径,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晋西机器工业集团按照兵器集团公司“总体规划、统一模式、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自上而下地组织推进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强化预算考核评价,推动了公司精细化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发挥预算作用的前提。

董事会、总经理不仅要挂帅“全面预算管理”的授权、预算的审批等具体环节,而且要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全面系统工程来加以重视。

预算管理工作要建立单位、部门行政主要负责人责任制。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强化经营管理、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长期任务,因此要将其作为加强内部基础管理的首要工作内容,要成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确定预算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为各单位、部门的行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

总会计师应主管全面预算和经济运行责任制考核工作,这样便于从公司层面随时组织、协调预算及考核工作,同时也便于将全面预算和经济运行责任制考核工作结合在一起,使“预算是考核的基础,考核是预算的工具”的理念成为现实。同时,公司财务部也应设立综合管理科从事全面预算、经济运行责任制财务指标考核工作,这样便于预算与考核工作的同步开展,也保证了预算这项系统工程的人员配备。

船舶检验与管理论文2篇十四

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增高,从以前的“求饱”理念完全转变成现在的“求安全、求健康”的食品理念,对粮油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粮油进行的质量检验工作正好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还有粮油质量检验主要针对粮油以及其制成品等产品的质量,严格的粮油质量检验工作能把好粮油的质量关,有效提高我国食品安全事业的工作效率。然而,目前我国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的现状并不乐观,粮油食品生产过程中为了眼前的小利益,有的生产商以次充好制造产品,对粮油质量检验部门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因此,粮油质量检验对我国食品安全事业的健康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十年来,虽然我国粮油质量检验工作在国家的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下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粮油产品不时出现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安全事业的正常发展,人们群众对粮油产品的要求也变高了,总之,粮油质量检验工作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几点问题:

(一)粮油质量检验人员综合素质低。质检人员和操作人员都是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的主要人力资源,他们的综合素质与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的有效性息息相关。目前,粮油质量检验部门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低下,在实践中工作人员不知道自己的职责,盲目地进行检验工作,最终检验出来的结果缺乏精确性,导致劣质粮油产品流入人们的生活,对企业造成不可预测的损失。质检人员还未弄清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性,经常忽视质量问题,还有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质检人员队伍中出现严重缺乏人才的不良局面。

(二)粮油质量检验技术不够先进。粮油质量检验结论有效性取决于所使用的检验技术,如果质量检验技术先进,那么更好地检验出粮油的质量,检验结论有效性高并且可靠。由于我国对粮油质量检验方面的投入还不够大,导致粮油质检机构无法引入先进的检验技术,降低了粮油质量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三)粮油质量检验监督不够。有的地区对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的投入不够,没有建立正规的质量检验机构,再加上监督机构对质量检验机构的监督不严密,使得检验工作变成了空架子,从而没能阻止劣质粮油产品的发展,对人们生活产生了严重威胁。

(一)提高质量检验人员的素质。想要搞好粮油质量检验工作,首先必须要抓好质检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提高质检人员的专业水平,明确他们的工作上的责任和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为粮油质量检验工作打好基础,才能推动我国食品安全事业的快速发展。质检人员在粮油质量检验工作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在实践中必须做到以下三点工作,其一,质检机构选拔人才时,对应聘人员进行严格的选拔,聘用最优秀的人才。其二,严格要求质检人员,明确每一个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工作上避免出现盲目操作的现象。其三,给质检人员安排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和考核,不断地扎实工作人员的技术基础知识,提升他们的操作水平,从而保证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结论的有效性。

(二)引入高科技粮油质量检验技术,保证质量检验结论的有效性。上文中已经提到过先进的粮油质量检验技术有利于提升检验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先进的高科技检验技术对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的进步至关重要,先进的技术能改善粮油质量检验工作机制,提高质量检验工作的效率。因此,在粮油质量检验的实践中必须重视检验技术,对质量检验工作加大投资,引入国外先进的检验技术,改善检验工作的现状。

(三)加强对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的监督,把好质量关。粮油质量检验机构的检验工作在层层的监督之下才能达到做好的效果,因此,质量检验机构必须抓好多质检人员工作的监督,有效避免质检人员工作上的疏忽。同时,还要加强监督部门对质检机构的监督,不能人为原因影响质检工作的正常进行,发现质检机构工作上有问题,要及时处理,不能搁置不理。

结语。

随着人们对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粮油质量检验已成了我国食品安全事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分析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的现状之后,对于粮油质量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相应的对策,期望本文内容对今后的相关工作有所参考价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