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读书笔记的写法如何写(精选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2:09:16 页码:14
最新读书笔记的写法如何写(精选11篇)
2023-11-10 12:09:16    小编:ZTFB

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概括,有助于我们提升自己。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意表达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尽量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我们的观点和结论。范文中的总结结构和表达方式不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写作模式和方法。

读书笔记的写法如何写篇一

积累资料的方法人各有异.但最基本和常用的,莫过于做笔记.笔记可不拘体例.不限长短,内容庞杂,形式多样.然而主要是这样4种方式:。

上述4种写笔记的方法,可视各人的爱好、条件而定.至于书写格式,记在笔记本、活页张、卡片、纸条上均可.如果是自己的课本、书刊,那么写在天头、地脚、篇末、段尾都行.也可在书中作些符号或标记.总之,各种方式均有所长.但从使用价值来看,采取做资料卡片的形式更好些.做卡片请你注意几点:。

二是每张卡片须注明资料来源、书名、篇名、版木、卷首、页码等,便于查找.。

读书笔记的写法如何写篇二

唐朝的著名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里讲他写读书笔记,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他读记事的历史书,把重要的事件摘记下来。他读哲理书,把主要论点摘出来。韩愈的读书笔记,有几篇还保留在他的集子里。有一篇《读〈鹖冠子〉》。引在下面,看他是怎样写提要钩玄的读书笔记的。其内容如下:

《鹖冠子》十有九篇,其词杂黄老刑名。其《博选篇》,“四稽”、“五至”之说当矣。使其人遇时,援其道而施于国家,功德岂少哉!称“贱生于无所用,中流失舟,一壶千金”者,余三读其辞而悲之。文字脱谬,为之正三十有五字,乙者三,灭者二十有二,注十有二字云。

他先写明这部书有多少篇,没有写作者是谁,什么地方人,因为无从查考,作者没有写出自己的姓名和籍贯。其次指出这部书的内容是讲什么的。这部书属于先秦诸子,先秦诸子分好多流派,所以指出“其词杂黄老刑名。”黄老就是道家,讲黄帝,老子的学说的;刑名就是法家。指出这本书的内容是道家兼法家。再指出这本书中的要点,有篇叫《博选篇》,里面提出“四稽”“五至”的学说,“四稽”指出从四个方面来考察,“五至”要达到五个要求,都是为治理国家打算的。韩愈认为他的学说很恰当,假使他被国君任用,用他的办法来治理国家,功效是不少的。又引了书中的话,说有的东西被看轻,由于没有利用它。比方一个大葫芦,大家看不起它。要是在大河中船翻了,抱了大葫芦就可以救命,这时候一个大葫芦就价值千金了。韩愈反复读这些话,引起了悲哀。书里用大葫芦来比人才,人才弃而不用,所以被看轻,韩愈因此悲哀。韩愈又改正书中的文字脱误,改正三十五个字,把颠倒的字勾过来的有三处,涂去的错字二十二个,旁边注明改正的字的有十二个。

从这篇里我们看摘要的读书笔记是怎样写的。不是把一本书的要点记下来就算。先记下这本书有多少篇,内容主要讲什么的。再记下其中的要点是什么,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写出自己的意见。还摘出其中精彩的话,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提到改正书中文字的脱误。从“三读其辞而悲之”看,“三”字虚数,表示反复读。可见韩愈碰到其中精彩的话,不是看过就算,是要反复读的。这就是韩愈写的摘要的读书笔记。里面确实摘记了要点,但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包括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还要对全书的内容作概括的说明。那就不光把一本书读过就算,读后还要思考,从全书的内容到精彩的篇章,到精彩的话都要考虑,直到对书中的错字都不放过。从这里,我们既可以学习怎样写摘要的读书笔记,还可以学习他是怎样读书的。

读书笔记的写法如何写篇三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除了要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要勤于动笔,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这对于我们提高写作水平,也是很有帮助的。

写读书笔记比较简单,难在不好坚持,我们对此只做简单的介绍,至于能不能坚持,那就在于你自己了;我们重点要研究和练习的是读后感。

读书笔记分为摘录笔记、提纲笔记、评注笔记、心得笔记四种。

摘录笔记就是把所读文章的好句子、好材料摘录下来的笔记。这种笔记有的同学小学时就做过,但是坚持下来的人很少。摘录笔记做多了,经常读一读,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帮助,在作文时可以参考、模仿,有的甚至可以直接引用。

提纲笔记就是把所读文章的要点归纳记录下来的笔记。它对于我们阅读分析很有帮助,也有助于我们提高作文的构思能力。

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还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也可以做一些记号。这就是评注笔记。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心得笔记简单的就是扼要地写一写读书的心得,可以不过多考虑格式,把心得记下来即可。上一讲我们说找文章的“眼睛”,实际就是一种心得,你把它记录下来,不用过多地展开议论,这就是心得笔记。

广义地讲,读后感也是心得笔记之一,但人们一般都把读后感独立地提出来讲解和练习。我们也这样做。

二、读后感的概念。

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163页的例文《说胆》以及下面这篇读后感,就接近于第一种读后感。写这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应当有意义,值得一写)就写什么感想,与心得笔记不同,它要展开来写,尽量像一篇文章,尽量写得生动、实在、深刻。一般应当写清楚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联想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作用等。它不追求文体、格式框框,写起来也可长可短。

处处留心皆学问。

——读《金冠的秘密》有感。

前几天,我读了一则故事。其内容是,古希腊的一位科学家叫阿基米徳,他在一次洗澡时发现了水的浮力原理。据此,他解开了金冠的秘密。原理是:拿两只大小都相等的罐子,把金冠和一个与它同样重的金块,分别放入装满水的罐子里。水从罐子溢出时,用两个盘子接着,再把两盘水称一下。若放金冠的罐子溢出的水多,说明金冠不是纯金的。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是:处处留心皆学问。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自身存在和运行的规律。这些规律有许多我们并不知道。要认识世界,掌握规律,学到知识,就要去留心观察。如果不留心,知识永远不会自动跑到我们的头脑中来。有一次,我家的窗户上结了冰。爸爸问我是怎么回事。我随口说道:“不就是热胀冷缩嘛!”爸爸告诉我要注意观察。经过一次次的观察思考,我才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原来,暧空气遇到冷玻璃形成了水珠,晚上气温下降就结了冰。

我们许多人都洗过澡,为什么阿基米德洗澡的时候,就知道怎么解开金冠的迷呢?阿基米德并不比我们多长一个脑袋,也不多长一只胳膊。他发现水的浮力,是因为他留心观察,才得出结论。如果不留心,他洗一万次澡也不会知道什么是水的浮力。有的同学可能会说:“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我们没有留心观察,不也掌握了,你说的处处留心皆学问不全对。”其实,书本上的知识也是前人留心观察的结果。就说我们学的地球引力吧,它就是牛顿留心观察发现的。有一次,牛顿坐在苹果树下看书,一只苹果掉在了他的头上,他想为什么苹果不往上掉呢?他留心了这个问题,才知道了地球的引力。

没有一项发明是睡觉睡出来的。我想:一个人只要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试验,不怕失败,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上一讲里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讲了。其次,写读后感,有它一定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想公式一样。对于这些规矩我们不可以不学,考试时只要内容有创意,套用这种公式未尝不可;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但不管怎样,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关于读后感的一般写法,我们来学习《中考作文辅导》下册的相关章节。

四、怎样写读后感。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读书笔记的写法如何写篇四

撰写读书笔记是课外阅读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方法,读书笔记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深刻把握书中人物形象,还可以鉴赏语言风格,表达阅读感悟等。读书笔记的写作、交流和展示可以引领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深入分析与探究文学名着的内容、主旨、语言风格。下面,以《骆驼祥子》一文为例对读书笔记的写法、交流和展示作一探讨。

笔者尝试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撰写读书笔记,主要基于精读笔记和读后笔记进行写作。

所谓的精读笔记,就是学生在细读文章的过程中所做的点滴记录。可以分为分类摘抄式读书笔记、设置问题式读书笔记和旁批式读书笔记。

1.分类摘抄式。

(1)词语。词语的摘抄一般是四字成语,也可以是一些叠词,一般摘抄动词、形容词等词类。比如学生摘抄《骆驼祥子》中的形容词:通体透亮,波澜壮阔,老实巴交,干净利落,虎头虎脑。这些词语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汇,学生可以在反复朗读中充实自己的知识库。

(2)句子。句子的种类很多,比如哲理句、描写句、抒情句等。描写句又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句,人物描写还可以分为动作、神态、外貌、心理、语言描写等。如学生在摘抄《骆驼祥子》中的描写句时,还进行了批注赏析:

环境描写句:“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

学生赏析:“懒”字把柳树写活了,突出天气的炎热干燥以及空气的污浊,同时也暗示祥子焦躁的心情。

(3)段落。经典段落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段落都可以摘录下来,其实段落的摘录和句子的摘录异曲同工,比如一些细致描绘人物内心的`段落。还可以摘录在结构上具有重要作用的段落。

2.设置问题式。

(1)教师设置问题或话题。学生在阅读作品时,往往只是快速去看故事,若能够设置些话题或者问题,学生就会读得更细致些。比如我们在读《骆驼祥子》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祥子经历了什幺?他的悲剧产生原因是什幺?如果小福子没有死,会发生什幺?”学生可以围绕这些问题在读书时进行思考与写作。

(2)学生质疑。学贵有疑,学生在读书时如对书中的内容有疑问,或者对人物的行动有质疑,可以记录下来。

3.旁批式。

旁批是在读书过程中学生随时做的批注,这种读书法可以使学生养成关注细节、随时记录点滴思考的好习惯,在书本上所做的批注,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这种旁批有语言品析、联系实际表达感悟两大类。例如,有学生在读《骆驼祥子》时,读到描写祥子外貌的语句“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他就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觉得好笑,又能体会到他的性格,在旁边批注:作者语言幽默风趣,祥子的形象跃然纸上,仿佛就在眼前,也从中能看出祥子的坚强、硬朗。

如果说精读笔记是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思维火花,读后笔记就是学生细读完作品后所进行的成篇文章的写作。读后笔记可以分为鉴赏类、感悟类、联想拓展类、思维导图式等几大类。

1.鉴赏类。

鉴赏可以对作品的艺术风格进行欣赏,比如语言特色、人物形象等。如《骆驼祥子》中老舍的语言风格是幽默中带有京白味道,学生也许并不能深刻体会,但是他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语言是朴实还是华丽,从语句欣赏中品析语言风格,小说中有较多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学生喜欢从这两处进行鉴赏。

鉴赏还可以进行对比阅读,书中人物与电影人物的对比,祥子和余华《活着》一书中人物“富贵”的对比,甚至研究老舍,把他和钱钟书进行对比等等。有的同学甚至把祥子和保尔进行对比,突出不同性格的人物在相同困难的环境下有不同的选择,思想深刻。

2.感悟类。

感悟类读书笔记是学生比较常写又不难写的读书笔记形式,感悟类笔记包括读后感、推荐词、颁奖词、与人物对话等等。

(1)读后感。读后感内容丰富,可以概述内容,描述感受,可以对人物进行评价,也可以对书的整体内容风格进行评价;读后感也形式多样,可以写散文,可以写诗歌,也可以写故事等。比如有学生在读完《骆驼祥子》后,写了一篇散文式读后感悟。

(2)推荐词。简单来说,推荐词就是给没读过这本书的人写的话,推荐给他们读,如果读了推荐词,他们愿意读了,推荐词就成功了。推荐词写法包括内容介绍,读后感悟,只介绍一部分内容,设置留白等,给被推荐者留下悬念,吸引推荐者阅读。

(3)颁奖词。颁奖词可以是给人物颁发,也可以是给作者颁发,也可以给这本书颁发,内容丰富。比如,假设老舍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如何给他写颁奖词呢,学生在写时也定会提到《骆驼祥子》这本书。

(4)与人物对话。有故事就会有人物,书中人物个性鲜明,学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研究人物形象,比如给人物写信,采访人物,或者对人物进行一次访谈录等。当读完《骆驼祥子》后,有的同学在读书笔记本上给祥子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对祥子的怜惜,还有的同学给虎妞写信,表明对虎妞的憎恶与叹息。

3.联想拓展类。

联想拓展是对书的内容进行再加工,这完全属于创作性的阅读活动,包括结尾的改写、续写,改编剧本,质疑补充,描述人物书外经历等。例如有学生在读《骆驼祥子》时,进行拓展,把小说改编成剧本,又把祥子放置到现代社会环境下,探究祥子悲剧的根本原因是社会还是自身。

4.思维导图式。

思维导图在阅读中可以用来梳理情节、理清人物关系,分析内容和主题等。学生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把头脑中零散的情节梳理清晰,有效、实用。

如果读书笔记仅仅是给自己看或者仅仅给老师检查,效果肯定不好。如何把读书笔记展示给大家,讨论交流呢?我们可以开展读书会展示交流,也可以在平时课堂进行交流。

读书笔记的写法如何写篇五

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断摘抄下来。

摘录时要注意,不能全抄,而要把书中的优美词语按人物类、景物类、状物类、警句类等摘抄下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写作文需要时,就可以从“词语仓库”里搬出来,参考使用。

读书之后,有自己的收获、心得、体会或认识、感想等,再联系自己实际写下来,这叫读书体会或读后感。

这种体会式的笔记,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适当地引用原文作例证,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写出真情实感来。

如有位同学读了《少年毛泽东》一文,感受最深的是毛泽东放牛,把一份草送给穷孩子的事,从中总结出毛泽东从小同情、关心穷人的好思想。联系到“我”与小伙伴一次偷西瓜的事,损害了别人的利益,同少年毛泽东一比,心里很惭愧、内疚,这样联系实际合情合理,真实感人。

盖房子要按图纸搭好框架,框架搞好,再进行房子装修;写文章也一样,要先想好文章的主要内容、层次结构,这叫做列提纲。

我们读一篇文章,要逐段地把作者隐含的提纲找出来,记下来,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编提纲可以采用文中语句和自己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写,提纲的语言要简洁扼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提纲式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中心,记住要点,理清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如读了《妈妈的“病”》一文,可按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路编列提纲:

(1)妈妈犯了一种“怪”病,既不上“医院”,也不让人说;。

(2)妈妈给奶奶送年礼是一只又瘦又小的鸡;。

(3)妈妈给外婆送年礼是四只又大又肥的鸡和一大包的年礼;。

(4)作者抨击少数妇女对母亲和婆婆的两种不同态度——孝敬与不孝顺。

这样列提纲,对文章内容了如指掌,印象深刻。

如毛泽东读书就经常采用批注法,有时整篇文章画满了符号,空白处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意见。有的文章内容写得有出入,不符合实际,他就写上批语,提出修改意见。毛泽东多读书,多记笔记,所以才能写出许多光辉的著作。

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以记在书签上。把书签夹在课本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房间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念一念、背一背,直到背得滚瓜烂熟,记得牢为止,再把它存放起来。

这种书签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如此反复,脑子里积累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了。

就是用厚纸剪成大小一样的卡片。读书时,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体裁书写笔记。

岁月无声地在我身旁穿梭,一切美好的事物在脑海中定格,快乐时,总将它们取出,任美丽绽放。

体育课上,一个声音响起:“解散!”这两个字仿佛触碰了所有人的神经末梢,大家便尽情的享受这属于我们自己的三十五分钟。男生女生混成一团,无忧无虑地玩耍,我们的笑声,回荡在校园里,飘扬在天空中。

青春,就是和大家一起疯狂。

辅导课上,阳光照耀着一张张充满睡意的脸颊,同学们伏在桌上安然地睡着。睡意不断涌来,但我知道时间的宝贵,于是,一次次在睡意中迷糊,但又在倔强中,一次又一次仰起头,继续稀里糊涂地听着老师讲课,然后似懂非懂地点头。

青春,就是和你们一起奋斗。

一张张气愤的脸,一阵阵骨节的“咔咔”声。敬爱的班主任因为管理太严被遭到匿名举报,这怎能不引起学生们的愤恨。下课了,同学们三一伙,俩一串地议论,有的破口大骂,有的沉着脸,有的甚至默默地擦眼泪。我们共同发誓,初中三年,我们只承认这一个班主任。

青春,就是和你们一起打抱不平。

发觉教室里少了一个人,心里开始焦虑,接着老师便找我谈话,了解这位同学的情况,从老师的语气中我明白了:她失踪了!我便开始拼命地打电话,满世界地找她,最终,仍是悄无音讯。下午第三节课,她回来上课了,见到她,多种情绪涌上心头:愤怒、放心。最后,演绎为失声痛苦。

青春,就是与你们心连着心。

拿起相机,调焦,快门,拍下青春的美好回忆,让它在我的人生中定格。

珍惜青春,珍惜每一份情谊。

读书笔记的写法如何写篇六

摘录式笔记就是把我们从书上、报上看到的一些精辟的,富有哲理的,对我们很有启发的内容抄写下来。这种方法看起来比较费事,其实是一种省时省力积累知识的好办法。摘抄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日后查找起来,面对茫茫的书海,你就能体会到作摘录笔记的优点了。

(1)要有选择地抄录。把文中对我们最有用、最有启发的内容抄下来,每条抄录笔记应当“少而精”。“少”指字数较少,“精”指内容把握要点。

(2)要忠实原文。书里有段话,我们觉得挺好,想把它抄下来。抄的`时候,又觉得某个词用得别扭,干脆另换一个词代替,这样不行。既然是摘录,作者怎样写,我们就应怎样抄,不但词句不能改动,就连标点符号也不能改动。一段话中,前后和中间不需要摘录的文字,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3)要注明出处。每条材料都要注明是从哪本书里第几页抄录的,作者是谁。如果是在报纸、杂志上抄录的,就要把报纸、杂志的名称、日期写上。还要注明文章的标题和作者。这样便于以后使用时查对。

在自己订阅的报纸、杂志上看到好的文章或者其它有用的资料及时剪下来,经过整理就是剪贴式笔记。这种方法收集材料快,也很简便。

剪贴式笔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进行剪贴式笔记时要按不同的内容分类。可以准备几个用来贴剪报的本子,或者把一个本子分成几个部分,把语文知识、历史知识、自然常识等内容分别贴进去。

(2)每一条剪贴的内容要注明出处、时间。即剪自哪一种杂志或报纸,哪一年哪一期等。

(3)短小的剪贴笔记也可以作为读书卡片的内容。

读书笔记的写法如何写篇七

读书笔记不是一种独立的文体,它只是人们读书时为了能够更好地记住并使用所读的内容所作的笔记,所以没有所谓的严格的样式,勤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读书的效果,克服边读边忘的毛病,避免重蹈熊瞎子掰苞米的覆辙。这里向大家介绍六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一、摘录式。

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断摘抄下来。摘录时要注意,不能全抄,而要把书中的优美词语按人物类、景物类、状物类、警句类等摘抄下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写作文需要时,就可以从“词语仓库”里搬出来,参考使用。

二、体会式。

读书之后,有自己的收获、心得、体会或认识、感想等,再联系自己实际写下来,这叫读书体会或读后感。这种体会式的笔记,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适当地引用原文作例证,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写出真情实感来。如有位同学读了《少年毛泽东》一文,感受最深的是毛泽东放牛,把一份草送给穷孩子的事,从中总结出毛泽东从小同情、关心穷人的好思想。联系到“我”与小伙伴一次偷西瓜的.事,损害了别人的利益,同少年毛泽东一比,心里很惭愧、内疚,这样联系实际合情合理,真实感人。

三、提纲式。

盖房子要按图纸搭好框架,框架搞好,再进行房子装修;写文章也一样,要先想好文章的主要内容、层次结构,这叫做列提纲。我们读一篇文章,要逐段地把作者隐含的提纲找出来,记下来,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编提纲可以采用文中语句和自己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写,提纲的语言要简洁扼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提纲式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中心,记住要点,理清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如读了《妈妈的“病”》一文,可按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路编列提纲:(1)妈妈犯了一种“怪”病,既不上“医院”,也不让人说;(2)妈妈给奶奶送年礼是一只又瘦又小的鸡;(3)妈妈给外婆送年礼是四只又大又肥的鸡和一大包的年礼;(4)作者抨击少数妇女对母亲和婆婆的两种不同态度——孝敬与不孝顺。这样列提纲,对文章内容了如指掌,印象深刻。

四、批注式。

在阅读自己订阅的报刊和购买的书籍时,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边读边在书报上写写画画,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划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意见。如毛泽东读书就经常采用批注法,有时整篇文章画满了符号,空白处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意见。有的文章内容写得有出入,不符合实际,他就写上批语,提出修改意见。毛泽东多读书,多记笔记,所以才能写出许多光辉的着作。

五、书签式。

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以记在书签上。把书签夹在课本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房间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念一念、背一背,直到背得滚瓜烂熟,记得牢为止,再把它存放起来。这种书签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如此反复,脑子里积累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了。

六、卡片式。

就是用厚纸剪成大小一样的卡片。读书时,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体裁书写笔记。

读书笔记的写法如何写篇八

首先,应了解读书笔记的类型。读书笔记一般有批注、摘录、提纲、心得等几种。写读书笔记时,可根据写笔记的目的、书的类型及自己的习惯,确定写什么样的读书笔记。

1、批注笔记。即边读边把自己的看法、疑问等或在书上划出表示重点、次重点、疑问等等的符号,或在书的天头、地脑作些评语和注释。这种读书笔记简单易行,但首先得书是自己的,别人的书,不能乱画;即使是自己的书,下批注时也应先多想想:自己的看法对不对?怎么表述才简明,然后才写。因书上的空白处不多,想到就写,写了又感到不合适,那就会把书划得乱七八糟了。

2、摘录笔记。就是将书中的精彩观点、新颖材料及名言警句等摘抄下来,以备将来选用。这种读书笔记是大量的。做摘抄笔记时,最好让每段摘录自成一段。后面还应写上摘自什么书,多少页,该书的作者是谁,出版者是谁,哪一年出版的,都应写在摘抄的后面,以备将来查验、核对。两段摘录之间留下较大空白,这样做一是使摘录的眉目清楚,二是留下空白便于将来翻阅、运用时可以作批记。

3、提纲笔记。就是将读过的书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内容要点及写作方法等等,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写出来。

4、心得笔记。就是阅读后,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想等写出来。也叫读后感。

5、仿写笔记。即模仿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学以致用。

6、评论笔记。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7、简缩笔记。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不同的读书笔记有不同的作用,可根据实际选择、确定。其次,不论写什么样的读书笔记,有几点是共同的,也是应注意的。

(1)必须认真地读懂原作。这是写好读书笔记的前提。提纲笔记、心得笔记要以读懂原作为基础。就是摘抄笔记,也应细读原文。否则,你的摘抄就可能断章取义,就可能抄破了句。

(2)态度要严肃、认真、细致。严肃是尊重原作,不要有意歪曲原作的意思,更不要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故意断章取义;认真,指应该认真阅读,认真分析,力求抓住原作的要点、重点、精彩的地方,不能马虎从事;细致,指摘抄原文后一字一句校对,不能有误差,连原书作者、出版者、出版时间等也要记得详细,不要怕麻烦。因为这时的任何粗心,都会在以后付出更大的代价。如多少年后,你想引用这段名言,却因没记原作者名字,你想查出名言的出处,那时恐怕连书也找不到了,想用也不好用。如果摘抄时记得细致,就不会有这种麻烦了。

读书笔记的写法如何写篇九

一、摘录式。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段摘抄下来。摘录词语,可以按人物类、景物类、状物类、警句类等分类抄下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写作文需要时,就可以从“词语仓库”里搬出来,参考使用。

二、体会式。读书之后,有自己的收获、心得、体会或认识、感想等,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下来,这叫读书体会或读后感。这种体会式的笔记,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适当引用原文作例证,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写出真情实感来。

三、提纲式。读一篇文章,要逐段地把作者隐含的提纲找出来,记下来,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编提纲可以采用文中语句和自己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写,提纲的语言要简明扼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提纲式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中心,记住要点,理清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批注式。在阅读时,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边读边圈圈画画,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画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意见。如,毛泽东读书就经常采用批注法,有时整篇文章画满了符号,空白处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意见。有的文章内容写得有出入,不符合实际,他就写上批语,提出修改意见。

五、书签式。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以记在书签上。把书签夹在课本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房间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念一念、背一背。这种书签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

六、卡片式。读书时,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分门别类地摘记在卡片上,分类存放。还可以按类别编上号码,写上标题,以便使用时查找。卡片还有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

读书笔记的写法如何写篇十

(1)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即记录自己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的体会和感想.可以着重谈一点或几点自己感受最深的体会,可以对正确观点补充发挥,或对某一错误观点加以分析、评论和批判.

(2)摘录笔记.就是把书籍或文章中一些重要的观点,精采的描写,或与自己的学习有密切联系的词句或数字材料,按照原文准确地摘录下来,便于查找应用.

(3)提纲笔记.就是把一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分段写成提纲,以便于分清文章的层次,抓住中心,记住要点.

(4)提要笔记.即把一篇文章的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地写下来,以便于我们理解、记住全文的内容,锻炼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也有助于复习、参考.

读书笔记的写法如何写篇十一

读书笔记是人们在读书时为帮助记忆而写的一种应用文体。

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学者都很重视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既是消化书本知识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积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前人写的读书笔记,想谈三种写法。一种叫“提要钩玄”,一种叫“采花酿蜜”,一种叫“开山铸铜”。

“提要钩玄”

唐朝的著名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里讲他写读书笔记,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他读记事的历史书,把重要的事件摘记下来。他读哲理书,把主要论点摘出来。韩愈的读书笔记,有几篇还保留在他的集子里。有一篇《读〈i冠子〉》。引在下面,看他是怎样写提要钩玄的读书笔记的。其内容如下:

《i冠子》十有九篇,其词杂黄老刑名。其《博选篇》,“四稽”、“五至”之说当矣。使其人遇时,援其道而施于国家,功德岂少哉!称“贱生于无所用,中流失舟,一壶千金”者,余三读其辞而悲之。文字脱谬,为之正三十有五字,乙者三,灭者二十有二,注十有二字云。

他先写明这部书有多少篇,没有写作者是谁,什么地方人,因为无从查考,作者没有写出自己的姓名和籍贯。其次指出这部书的内容是讲什么的。这部书属于先秦诸子,先秦诸子分好多流派,所以指出“其词杂黄老刑名。”黄老就是道家,讲黄帝,老子的学说的;刑名就是法家。指出这本书的内容是道家兼法家。再指出这本书中的要点,有篇叫《博选篇》,里面提出“四稽”“五至”的学说,“四稽”指出从四个方面来考察,“五至”要达到五个要求,都是为治理国家打算的。韩愈认为他的学说很恰当,假使他被国君任用,用他的办法来治理国家,功效是不少的。又引了书中的话,说有的东西被看轻,由于没有利用它。比方一个大葫芦,大家看不起它。要是在大河中船翻了,抱了大葫芦就可以救命,这时候一个大葫芦就价值千金了。韩愈反复读这些话,引起了悲哀。书里用大葫芦来比人才,人才弃而不用,所以被看轻,韩愈因此悲哀。韩愈又改正书中的文字脱误,改正三十五个字,把颠倒的字勾过来的有三处,涂去的错字二十二个,旁边注明改正的字的有十二个。

从这篇里我们看摘要的读书笔记是怎样写的。不是把一本书的要点记下来就算。先记下这本书有多少篇,内容主要讲什么的。再记下其中的要点是什么,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写出自己的意见。还摘出其中精彩的话,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提到改正书中文字的脱误。从“三读其辞而悲之”看,“三”字虚数,表示反复读。可见韩愈碰到其中精彩的话,不是看过就算,是要反复读的。这就是韩愈写的摘要的读书笔记。里面确实摘记了要点,但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包括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还要对全书的内容作概括的说明。那就不光把一本书读过就算,读后还要思考,从全书的内容到精彩的篇章,到精彩的话都要考虑,直到对书中的错字都不放过。从这里,我们既可以学习怎样写摘要的读书笔记,还可以学习他是怎样读书的。

“采花酿蜜”

蜜蜂采花中甘液酿成蜜,不是采一棵花的甘液所能酿成的,是从多种花中采集来的。有的读书笔记,是作者读了好多书,通过比较研究才得出的一种看法,好比蜜蜂酿蜜,这样的读书笔记写得比较精彩,不同于一般的看法。像朱熹的《朱子语类》:

渊明诗,人家说是平谈,据某看他的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自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谈的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

又龚自珍《己亥杂诗》:

陶潜酷拟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谈,二分梁甫一分骚。

读书笔记有各种形式,前面举的摘记是一种;这里举的是别的两种,一是随笔式的,一是诗。随笔式的只写出自己的意见,不必记下书名卷数等,主要把自己对书的意见写下来,用诗的形式来写更不必记书名卷数等了。

上面举的朱熹的一段话,龚自珍的一首诗,实际是写出了对陶渊明诗的读后感,所以也作为读书笔记来谈。“渊明诗,人家说平谈”,说明他看了别人讲陶渊明的话,都说渊明诗是平谈的。“据某看他自豪放”,他读了渊明的诗,跟别人的看法不同,认为平谈是表面,骨子里是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自觉耳”,他也读了许多豪放的诗,经过比较,他认为渊明诗的豪放跟别人的豪放不同,他的诗的豪放不显露。也有外露的是《咏荆轲》一篇。他这个论点,是读了别人论渊明的诗,用渊明的诗来检验;读了别的豪放的诗,用来跟渊明的诗作比较;才能得出来的。他不光看到渊明诗表面上的平谈,还看到了从《咏荆轲》诗里看出了他的豪放。再来看他写的别的诗,才看出透过表面的平谈,骨子里是豪放的,即从诗里看到渊明这个人的性格来。这正象蜜蜂采花酿蜜那样,是读了很多书,通过比较研究才得出来的。

龚自珍的诗主要是采用了朱熹的论点,但又补充了新的论点:一是用诸葛亮的豪放来同陶渊明的为人作比,二是赞美渊明的品格的高超,三是用诸葛亮的《梁甫吟》和屈原的《离骚》来同渊明的诗作比。在这里,说明龚自珍不光读了陶渊明的诗,还读了陶渊明和诸葛亮的传记,了解了两个人的性格,还读了诸葛亮的《梁甫吟》;还研究了历史上品格高超的人,经过比较,才写出这首诗来。说“万古浔阳松菊高”,那是因为陶渊明是浔阳人,是爱松菊的。他在《归去来兮辞》说“抚孤松而盘桓”,他在《饮酒》里说“采菊东篱下”,菊和松又是用来象征高洁的品格的。说这句话,说明他把陶渊明跟历代的高人作过比较。他又用屈原的《离骚》来同陶渊明的诗比,看出陶渊明的豪放,跟诸葛亮比较接近,占有的成分多些;跟屈原有距离,占有的成分少些,那因为屈原投江自杀,渊明没有那样忿激,比较达观。他跟诸葛亮也有不同,那因为渊明不象诸葛亮那样能建功立业。不论他的衡量是否恰当,总之是象采花酿蜜那样,读了很多书,通过比较研究得出来的。

“开山铸铜”

清初顾炎武的《日知录》,是读书笔记的巨著。他在《与人书十》里,谈到有两种书:一种是收旧钱称做废铜来铸新钱,既是粗制滥造,又毁坏了好的旧钱。一种是开山采铜矿来炼铜。他的《日知录》,一年来“早夜诵读,反复寻究,仅得十余条,然庶几采山之铜也。”毁旧钱来铸新钱,大概指把旧书剪剪贴贴编成新书,开山铸铜,大概指从许多材料中发掘出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假使说,采花酿蜜主要指文艺方面的研究说的,那末开山铸铜主要是指学术方面的研究说的。这里引《日知录》中的《正始》条。

《日知录》写的读书笔记,称为开山铸铜,往往引了不少书,从中取得一个结论。要是把所引的书都抄上,太多,不合适,只好节引一个结论。顾炎武从不少材料中得出这个结论。他说的“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所以只是那个朝代的君臣的事,是那个朝代的官号要考虑的,“肉食者”指官吏。

10.读书笔记大全:小学生读书笔记例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