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经典的散文作品简短(优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2:20:43 页码:12
经典的散文作品简短(优质13篇)
2023-11-13 02:20:43    小编:ZTFB

过去的总结是对我们的一个宝贵财富,可以在我们遇到类似问题时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怎样记录生活,留住美好的回忆?总结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帮助我们写出更好的总结。

经典的散文作品简短篇一

住在维琴尼亚州的美国朋友,是一位电力工程师,有一天他告诉我一个故事。

他被通知到维琴尼亚山上的电塔修理电力障碍,于是清晨就出发了。电塔在很远的山上,开车八小时才抵达那座山,在山里绕来绕去,就是找不到那座电塔,天色逐渐暗下来,终至完全黑暗,伸手不见五指。

山上既没有人家,也没有灯火,他心里愈来愈着急,想着:不要急着找电塔,应该先找到一个可以睡觉的地方,一切等天亮再说。

正这样想的时候,趁着月光,竟看见远处的山顶上有一个高的十字架,在黑暗中闪闪发光。

他欣喜若狂,立刻驱车往十字架的方向开去,靠近了,才发现是一座在荒山的教堂,里面并无灯光,门也是锁着的。无法进入教堂借宿,朋友把车停在教堂旁边,安心地睡着了。“因为心里觉得上帝就在身边,那一夜睡得好极了。”

在鸟叫声中醒来的朋友,探头一看,才发现不得了,原来他的车子停在一片公墓的中间,四周全是坟墓,坟墓上都是十字架。

朋友说:“还好当时只看到教堂,如果看到一片坟墓,可能就不能安心睡眠了。”接着,朋友感慨地说:“所以,一个人如果要心安,一定要常常往高的地方、光明的所在看;假如一直看着黑暗或低下的地方,心就不能安了。”

这个故事非常好,使我想到,教堂与坟墓都有十字架,而且,许多教堂都盖在坟墓旁边;照耀着教堂的月光,也同样照在坟墓上。这个世界是如实地显露着平等,没有分别的真相,只是人心的向往,使世界也不同了。

一个想要安心生活的人,当然要有一些光明的希望、崇高的探索、境界的追求,只要保持拥有这种态度,即使处在障碍中也能坦然无惧,就好像站在坟墓里,也能看见教堂一样。

(选自《读者》)。

本文是一篇意蕴深沉的哲理散文。文中,作者的一位美国电力工程师朋友,为排除电塔故障,一天夜晚,在教堂旁边的公墓中间,睡了一宿安稳觉。简单的故事中包含着这样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一个人的畏惧心理其实来源于自身,他所看到的事物的美丑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只要他心中有一个光明的希望,就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和愉悦的心情,即使身处困境,也能坦然无惧。文尾,作者将这一朴素的道理上升到关照社会和人生的理性高度,向我们揭示了文章的深邃意旨:一个人,要有所追求,要有生活的目标,还要有一种矢志进取的精神和不畏困难的决心;有了这样一种人生态度,就会从容面对一切人生的困厄和挫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经典的散文作品简短篇二

诵读经典,享受最美的太阳,一路有你,便风无阻。

——题记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丝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漫漫书海,我寻一本最经典的。

经典,仿佛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翻开书本,一切的烦恼忧愁,都离我而去。在我的脑海中,只剩下那壮阔浩瀚的故事,一次次冲击着我的心房。

经典,让我学会了坚持。翻开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我仿佛看见那多日无猎物的老渔夫,仍然无悔地选择踏上那渔船,又一次踏上了途。这一次,他是幸运的,却又是不幸的,他捕到了一条大马哈鱼,可血腥味吸引了鲨鱼,来与他争抢猎物,他并未灰心,在狂风暴雨中与鲨鱼战斗,终于带着大马哈鱼的骨架上了岸,傲然说出:“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是的,人不能被打败,无论前方的路怎样,我都将一如既往地走下去,该来的总是会来,无法逃避时只能一战,纵使毁灭亦无悔!

经典作品,让我读懂了人情冷暖,世事无常。翻开莫泊桑的《羊脂球》,我看见了善与恶。我明白,善与恶并不在于职位大小,心中有,就已足够。

经典作品,如同一次旅行,将你带到苍凉的内蒙古感受古老的狼图腾,将你带到荒芜的孤岛与鲁滨逊一起生活,将你带到时而愤怒时而平静的海边聆听老人的信念,将你带到安静的旧北京与英子一起体会那种淡淡的哀愁。

经典作品,如同一次对话,一个其貌不扬眼神犀利的`中年人告诉你什么战争什么是和平,一位留着棕色长发的微笑的男人讲述着飞鸟与鱼的爱情,一个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先生正襟危坐批判着封建呼吁着科学,一位蓄着胡子的老学者,缓缓地解释着中国沿袭千年的“礼之用,和为贵”。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书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而那些经典书籍,则是无法超越的传奇。我们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消遣时间表,更多的是要从中收获知识与做人的道理。

无意间,经典名著已陪伴我走过无数个日日夜夜,它的情节,它的天真,它的惊险,无一不甘落后牵动着我的每一根心弦。它们,就是世间最美的太阳,它们散发着光辉,永远都是神圣的!

诵读经典,享受这世间最美的太阳。漫漫书海中,我要挑选几本最经典的,一路上便不会寂寞。经典,一路有你,便风雨无阻!

在成长的岁月里,我一直享受着读书所带来的快乐。翻开书本,我默默地成长,合上书本,我看见百变的人生。

一本本经典让我们成长,看懂人生中的花开花落,我已停不下成长的脚步。

经典的散文作品简短篇三

搬到小区两个多月了,因为学业紧张,我不得不将好奇心摁下,每天来去匆匆、视而不见。今晚终于下定决心一睹芳容。

刚踏出家门,刺骨的寒意就扑面而来,我不禁打了个寒战,随即拉紧了拉链。

秋意深浓,不久前还能听见昆虫清朗的低鸣,现在只剩下一片寂静。路灯昏暗幽冷,只能勉强看得清道路,远处楼里的灯光朦朦胧胧,散发着丝丝暖意。

梧桐树僵直地站立着,叶子微微向里侧打着卷儿,没精打彩地蜷缩着。唉,眼前这蔫巴巴的、形容憔悴的生命在春夏之时是何等的苍翠欲滴、蓬勃生辉啊!

月光冷冷地洒向院子。短篱边牵着的毛豆叶子,显出干枯之色。米白色的小野菊,一朵朵地从杂草堆里攒出头来,依稀有些活泼之气。其余便只是墨绿,只是暗黄,只是萧瑟了。没有花的装扮,秋夜意是这样单调、冷清!

此时小区极静,没有车鸣,没有人语,一切仿佛沉入了无边的深渊,发不出半点声响,令人无端的有些惶恐。:“快回家吧。”心里有个声音提醒我,“这儿深秋的寒意太煞人了!”

今夜,我将寄居的小区里的秋天生生地印在了心上,不想忘怀。

经典的散文作品简短篇四

(一)写意庄浪。

庄浪,像是一副写意画,在我心灵的生宣上,一点一滴,破墨而出。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曾经在庄浪呆了十多天,在那些天里,我过街巷、进单位,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庄浪人,他们朴实的工作作风和做事的踏实程度常常让我眼前一亮。

记得有一天午饭后正好得闲,我与一位爱好书法的同事迎着零星小雨信步前往紫荆山下。山下是书画一条街。走进小街,现代城市的喧嚣逐渐远离,一种古色古香的气息弥漫我们周身。近些年,庄浪在小城镇建设的进程中日新月异,沿水洛河新开的新城区高楼林立,显示了现代的文明。美丽的水上公园、幽雅的休闲广场,说明了庄浪在时代浪潮的身后一样地步履匆匆。如果说这些都展示了庄浪旧貌新颜的时代之美,那么紫荆山下的书画店,则显示出庄浪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之美。古有柳翘才耕读传家,于穷乡僻壤开一代文风,于是陋室草舍,字画入堂,晚清之后,书画家纷纭迭出。走进一个个小店,便被扑鼻的墨香感染,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我惊异地发现,每一个店内,墙上的书画作品几乎全部出自主人之手,仿佛庄浪随便拉出一个人,都是丹青能手。

在一家两层楼的小店里,我知道了田氏兄弟俩,其兄善画,紫荆宾馆的墙上我已领略其作品之精致;其弟善裱,走进时,他正在裱着一幅画。我站在一旁观看,他的手指粗糙,甚至有点弯曲,分明是一只常年握农具的手,但是在这里,这只手却表现出异常的灵巧。上了楼,我看到这里既是对外的画店,也是住家所在,四壁上贴满了“国画”,一个炉子靠墙,上面的小锅里煮着稀饭,热气蒸腾在小屋里。我想,在这样的环境里吃饭,艺术的气息一定会贯通到人的身体里去,不会提笔作画的人也能小试身手了。

这是庄浪人内心纤细的写照。他们用那只改造山河的大手点染一草一木、一虫一鱼,表达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在另一家书画店里,我意外碰到了书法家焦老,他正在和店主饮酒,见我们进来,非要扯了一起喝酒,推辞不过,被每人满满灌了几大杯。我最早在县上文化部门工作的时候就知道焦老大名,也曾想专程拜会,然时光飞逝,终未得见,不料在此邂逅,让我幸会不已。焦老为人谦和,热忱有加,得知我们来自市里,非要扯住我们的手请我们吃饭不可。握住他的手,我同样感觉到了他手指的粗糙和弯曲,心下自忖:好多东西,真是看不出来,原以为躲在陇山阴影里的庄浪人,只知道一任四百条支梁、八百多梁峁磨练他们的肌肉也磨练他们的肝胆,一个貌不惊人的汉子,以为只有力气可以出卖,殊不知他们粗犷硬朗的外表下原来深藏着万千气象,千般情感。

凝视庄浪,就像凝视一幅写意水墨,我远看近看,左看右看。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梯田,还有空气中游动着的万千韵致,“千山千水”尽在“一天一地”之中,胆生魄,魄生气。如今的庄浪已经走出了梯田王国的精神围困,非常清醒地赋予了庄浪精神新的内涵,庄浪的人饮工程和移民搬迁,以及梯田大县向产业大县的谋略之变,表明了庄浪已经从与自然的“武力对抗”走向了“迂回取胜”的智慧之道,步入了科学发展的路子。

据说,庄浪之意有三解:庄山浪水,庄严的山,波浪一样的水,此为一;取自吐蕃音,庄为野牛,浪为沟,庄浪就是野牛沟,此为二。还有一说,乃古时民族部落名称,为庄浪族。三说莫衷一是,皆无所考。于我,宁肯相信庄山浪水之说。庄严的山是庄浪的形,波浪的水是庄浪的魂。庄浪的山水,养育的是刚柔兼济的庄浪人。刚柔兼济的庄浪人,创造的必将会是让人满含期待的无比绚烂的明天。

(二)萧瑟龙眼洞。

不知自何时起,突然很喜欢萧瑟之美。

也许是中年渐深,老之将至,对那些花红柳绿、喧闹热烈徒增几分浅薄的偏见,也许是历经世事,无欲无求,更向往生命本真的淡泊与安静吧。于是,在一场雪后初霁里,翻山越岭,走向了偏仄一隅、深居关山峡谷的龙眼山洞石窟。

龙眼山洞其实很大众的叫法是陈家洞,因为它位于庄浪县通化乡陈家堡村,而此山崖叫龙眼峡,故有龙眼山洞之称。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叫它龙眼洞。龙眼之洞,暗含历史的幽深,神秘的气息,赋予我更多的文学想象。在县上几位同行的引领下,沿着一条水泥村道,我走进了龙眼峡。

远远地,一眼望见崖坎之上,悬梯分层,洞窟紧挨,全部由石头、土坯砌墙建成。走进峡谷,我等手脚并用,攀援窄窄的石阶沿目光所及之处登上半崖,果然,洞洞有神仙,尽管神仙我们并不识。同行的县交通局的张局长和县乡道路管理站的史站长,还有作协的春霞女士都极其认真地在洞前辨识良久,猜测洞中塑像究竟为何方高人,哪路神仙。我笑,进洞的都是神,不管哪路神仙,都不如当下的我们活得滋润和热闹。

站在山崖上,可望远山苍茫,白雪留痕,透过阴沉沉的天空,似乎可以窥见历史的烟云。峡谷的河床干涸着,石头们被冬天封冻在深沉的内心,更显许多无言的沉重。但是河床不空旷,真正出于北魏时期的三座造像就矗立在河床内,被一个巨大的铁笼子锁着,好像大佛随时会驾云而去。下了山崖,步入河谷,绕佛三匝,仔细看,佛祖竟是诞生于一块巨大的青灰色砂岩巨石之上。佛在,石在,石像是佛的胎衣,孕育着佛生生不息,他们微启双眼,笑态可掬。看得出,造佛之人是用尽了毕生的生命和全身心的爱,佛与造佛人生命相溶,心灵沟通,如一股潜流,逶迤至今。三佛之中,我倒是认识俩,是久违的释迦牟尼和弥勒佛。

与铁笼不远,耐人寻味的是残塔一座,同行者几乎都不知,以为与佛同出北魏,包括只会修路的俩领导。而春霞说话了,她介绍说,此塔为唐代的七级玲珑宝塔。细看,塔为空心楼阁式,塔底呈平面六角形,的确是唐代的造塔风格。而引人注目的,不在于残塔之久,而在于残塔之残。残存四层半的塔孑然立于寒风之中,诉说着千百年来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沧桑,与这样一个落雪之后的萧索境遇相互映衬,历史的况味顿时弥漫全身。此时的龙眼峡,冷风嗖嗖,树木萧瑟,来前,县上的同志说,这个季节没看的,一是树木凋落,风光不再,二是天寒地冻,易感风寒。而站在峡谷之中,我却感到风鼓衣衫,寒而不冷,内心始终涌动着一股热流。佛是有生命的,龙眼峡是有生命的,他们的生命如风,从千年的岁月深处而来,鼓荡在我的灵魂之中。

回去的路上,我对史站长说,这条水泥路已经开始破损了,验收没几年吧?说完我自己倒笑了,典型的职业病又犯了,世间事物,哪样不是生生灭灭,月盈月亏的?抛开职业,这残破难道不也是一种美?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过盛,蹊复损焉。就像龙眼峡,春华秋实也罢,大雪漫山也好,各有其独具的美,更像玲珑唐塔,因其残损着,才有了无尽的想象和无限拓展的未来。也许这就是残损美之所在。

(三)你的眼睛。

淋着细细密密的雨,沿了湿漉漉的青草绿树掩映着的盘山道,我第二次来到了朝那湫。

朝那湫,一点也不像是出在以苦甲陇中出名的庄浪县。庄浪自古干旱缺水,就在前两年,去县上出差,打开紫荆宾馆客房的水龙头,浑浊泛红的自来水常常令人心生恐惧,于是不得已自带矿泉水饮用。就在这样一个地方,却出了两处有水则灵的灵秀之地,一个是可以荡舟以入的云崖寺,另一个就是位于高山之巅的天池――朝那湫。

这次来朝那湫与第一次不同。第一次公务在身,路过时已是暮色四合,直奔湫池,稍作停留便已返回,未得朝那湫全貌。此番重来,却是由远及近,先登上海拔两千多米的关山最高峰,立山巅,远眺。

于是,我看到了你的眼睛。

这就是前湫与后湫。关山之巅,两泓湖水,前湫,逢涝不外溢,遇旱不降位,难怪泾河龙女选此梳妆洗浴;后湫徒生半池红廖,其色灼灼,别具风致。此双湫联袂,就是你的眼睛。看那两只灵光闪闪的眸子,形如卧蚕,水光潋滟,眉毛浓密,沾满了潮湿的水汽,凝结了亮亮的水珠。露珠爬在一簇眉毛上,像是你眼睛里的一些梦,等待着在彩霞飘起的时候,斑斓奇幻着升空。逗留在你的身旁,我把目光探进去,我想捡拾你的梦,洗涤我的尘心。

你的眼睛,明澈而卓绝,陌生又熟悉,波光粼粼的,不像是水,而像是一些树的琼浆。好多年已经没有了这样的眼睛。这样的眼睛,有婴孩般的透明,又有智者的深邃,更有情意绵绵,爱情悠远。曾经,有多少美丽的眼睛迷离于漫漫沙尘,在霓虹与金币里潮红,曾经,有太多的荒芜、浓烟、流沙,让多少灵秀的眸子浑浊而迷蒙,曾经,翻天掘地的铲车与步步紧逼的水泥,让多少眼睛坚硬、生涩,干枯、阴霾沉沉。你的眼睛,点燃我的激情,燃烧我的爱情,让我沉睡的灵魂怦然一动。

你的眼睛,单纯却不空洞。我知道,这眼睛横跨泾渭二水,东去泾水之源老龙潭,西溯渭水之起点,因古华胥氏履大人迹生伏羲而为雷池。你的眼睛里,沉淀着一块千年石头,那是在遥远的战国,秦国在这里建祠堂祭祀商朝大臣巫咸。秦惠文王与张仪合伐楚,在一块石头上刻了《诅楚文》,然后把石头投进你的眼睛。投进你的眼睛,就等于交给了神灵,灵湫神助,大业可成。这就是你的`眼睛里的历史与文化,如千年的石头,使得匆匆的岁月中,一份无边的静与无边的深安然厮守,默默地包容万物,吞咽着大悲、大苦、大喜,无泪无言,抚摸天地。

遇见你,我便从此跌进了你的眼睛。我听见你说,来吧,我帮你沐浴,把那些杂念与世俗、欲望与诟病一骨脑儿全洗得光光。我游弋在你的眼睛里,如一只欢快的蝌蚪,轻甩短尾,诗意滑行,水草曼舞长袖,引颈遥望,但见光泄绿荫,空山无语。

从此后,我甘愿做你水域的鱼儿,被天地灵气喂养,永不出世。

(四)孤绝云崖。

我不该来。

云崖,竹林,很美的名字,诗意浓烈。很早的时候,我就知道,甘肃庄浪县有山曰关山,山上有寺曰云崖,山下有水曰竹林水库,山水相融,遐想万千。今春,因为工作,在山川沟壑走遍、人困马乏,将欲离开之时,受县上老交通何万仲之邀,驱车上山、下山,再上山,复下山,坡陡弯急,忽高忽低,忽阴忽阳,冷暖更替,如此周折之后,就看到了深藏于山谷之间的世外之境。

这就是云崖寺。

云崖寺指的是整个森林公园,包括山上的石窟、寺庙、佛像和奇峰异兽,山下的溪水飞雨,碧波幽潭。在整个森林公园里,云崖寺又指的是山上的小寺。以此为中心,辐射开来竹林寺,乔阳寺、金瓦寺、佛沟寺等八座寺庙,还有所谓三洞、一湾、一潭,以及店湾、店峡、木匠爷崖石窟和三教洞,皆掩于浓荫密林之中,形成一条壮观的石窟群。老何介绍,发现的七十三孔石窟中有二十二尊石造像,一百二十八尊塑像,还有大量的壁画和题记。走进山谷,一派寂静,能听见的除了鸟儿的偶啼,就是我们的喘息声和脚步声。举目望去,正面山峰绝壁陡立,正中央有三层建筑嵌于其中,错落有致,悬空而就。走在异常静谧的两山夹峙间,巨木参天,绿茵遍地,曲径幽幽,流水淙淙,我一时竟不能反应自己究竟身处何地。我根本无法适应在素以贫瘠为标签的庄浪竟有此若江南水乡般的去处,这不能不让人产生错觉。

山的沉默,很像一滴浓墨,是一种无法散开的美,水波与山形把自己禁锢着,正因为这种固守,这样的美才分外朴拙和不容惊扰。我步履轻轻地走过去,生怕一个咳嗽、一句话打碎静谧的湖面,扰乱袅袅的香烟。山壁之上的洞窟大小不一,凿壁而成,慈眉善目的佛像神态各一,但他们身上焕发的沉静的姿态却是一致的。我透过他们去猜度人世的芜杂,什么能看破?什么能放下?我唯有在这万物低垂、尘埃落尽的山间,才能洞看尘世的大美是如何被无情仄逼而隐蔽于市井的。

我真的不该来。老何指着一尊佛像说,这尊佛像的头被人盗窃,至今不知所向。佛祖被蒙了头,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惴惴不安,我甚至怀疑我就是那个窃取文物的贼。进山的路是水泥路,是我和老何这样的人修出来的,我知道,路通了,脚就跟着进来了,一些千年的神秘气息也就慢慢地消失了,我从老何的眼神里看出了我们的尴尬。毫无疑问,近十年来,山区的老百姓摆脱了无路可走、封闭的生活状态,道路的改观让他们融入进现代的文明。但是,一些旧有的文化形态随之被破坏,水泥从城里直达山区,童话般的乡村田园渐渐成为过去时态。更不消说战乱、天灾乃至人祸让很多殿堂、塑像被损毁。我所看到的,第一层圆形平台和第二层木构窟檐建筑都已空空荡荡,像两只张口结舌的嘴巴,正发出愤怒而悲戚的嚎叫。

其实,云崖寺的孤绝是甚嚣尘上的现代社会的对应,是我们精神田园荒芜的寻找所在。回望云崖寺的历史,它曾经一度热闹,应者云集,一千多年时间里这条窄窄的路上从来就不缺少虔诚的朝山者。北魏建寺以来,香火不断兴盛,寺院代代扩建。直到明清时期,建筑规模、佛事活动达到空前,每年古历四月八,都要举行大规模的庙会,各寺院道观大做佛事道醮,县内外的游人、香客,布履缁衣之辈,峨冠束带之类,莫不络绎不绝。站在半崖上,老何指着远处那空旷宽敞的草滩,说那叫盐场子,曾经是丝绸古道上车马来往、驼队会聚的驿站,当年是非常喧闹和繁盛的。历史更迭,起起落落,古丝绸之路的兴盛已淹没于漫漫黄沙之中。

站在蔚蓝的竹林寺水库边上,神清气爽,呵气如兰。老何说,云崖寺景区已经晋升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下一步政府要大规模地建设、开发,以吸引天下游客。他的眼里满是忧虑,我知道,一个在交通建设主战场奋战了将近二十年的公路人,深深懂得建设与生态、建设与文化的关系。握不住的流沙,无非是太过执着。如今云崖寺的孤绝是历史的必然,是物极必反的结果,是生命本真的回归,是对浮华与攫取的对抗,更是对内心纯净的坚守,我们今天面对它,该心怀敬畏之心,远观而不亵玩,方是正道。

远天被苍翠浸染,我的心也被这巨大的孤绝充溢。

孤绝的云崖寺,我愿意为你做一个孤绝的我!

(五)最后一滴泪。

夜里来过,雨里来过,此时酷暑里来,以为是绝好时节。

满是怀念,满是期待,环小蛮腰身,缘梦而来。望见你的眼睛,却心中一惊,一颗硕大的泪珠,正在幽黯坠下,坠下……一个满满夏日带给我的燥热丝毫不减,隐有虚汗淅沥。

一个鱼塘,被钓者环围。凉棚起处,酒旗猎猎,火焰升腾起,鲜鱼哀戚戚横尸盘中。你的眼睛和我眼睛里的水,和那鱼眼睛里的水一样,泛起灼热的水泡,冒起丝丝白气。湫池中的水如传说中依然不增不减,而空气里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原本要在草肥水美的时分赶赴一个千年的约会,再探你一眼幽静,再听你一声鸟鸣,不知是我来得太早还是来得太迟,我无法将眼前的喧闹与眼中的沉静相比较,此时却只听得一声叹息,轰然跌如眼底。

清浅一水隔,相逢难相识。我的内心涌动着灼热,眼里却溢满了潮汐,一种难以言说的忧伤,一滴更大的泪,从心头滑落脚底。这一切,只为着一份深沉的眷恋,犹如一见钟情的锦欢投递,犹如眼睛与眼睛里的云水呼应。此刻,我风尘仆仆而来,却知道,过不了多久,钓鱼者将钓完眼睛里的所有清澈与美好,它再也看不见蓝天白云,再也深入不了大地的内心,再也润泽不了我的爱情。我看到那滴泪正在黯然下坠,下坠……最终将滴下去,沉入山谷的那一抹黝黑。

这一夜,我做了个噩梦,梦见我什么也看不见了,眼睛拼命地睁,却怎么也睁不开,我双手撕扯着我的眼睛,想要把它完全撕扯开。在漆黑压顶的世界里,我兀自嚎啕大哭,却终究泪无所出。

世界一旦失明,将是多么可怕。如果你没有在眼睛里沉沦,我能否像现在这样懂得珍惜。美丽的朝那湫,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知道时光的涵义,这世间并没有分离与衰老的命运,只有肯爱与不肯去爱的心。

经典的散文作品简短篇五

窗外,是另一个世界。

一枚秋叶,在不经意间飘落,揉碎了季节的忧伤;一缕月光,在静静的深夜,婆娑着我的心房;一粒尘埃,在岁月的深处,涌动着诸多情愫,吟唱着几多诗篇。不必慌乱,闭上眼睛,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不必太累,停下脚步,会看到风的徜徉,雨的美丽;不必叹息,伸出手来,温暖其实一直在身旁!

抚摸着窗台,感受时间的律动。时间,有时候是一种宽恕。无法释怀的,放逐时间,就是一段经历;不能割舍的,赋予时间,就是一个记忆一声叹息;难以解释的,融入时间,就是一种结局一抹微笑。

时间,是距离是宽恕,让一些东西更清晰,让一些感情更明白,让一切都趋于平静。

窗外,是另一种人生。

有时候,我们会深深的爱上一个人,没有原因,也没有道理,更没有所谓的约定和所谓的缘分。这个人,也许不在身边,也许永远遥远;这个人,也许不会爱你,也许只能在梦里;这个人,也许你会放弃,也许一直默默驻在你的心里。

有时候,会出现许许多多的意外。时而惊喜,让人措手不及;时而无奈,让人难以启齿;时而痛苦,让人猝不及防,生不如死。惊喜也好,痛苦也罢,只是一种历练,不要让心情毁了一生;得到也好,失去也罢,只是一个意外,不要迷失方向,更不要迷失自己。意外,是另一种美丽,坦然地面对,默默地撑起,因为下一个路口也许就是奇迹,因为苦难的尽头,其实就是一种幸福的开启!

有时候,感觉人生是一本书。曾经的天真和梦想,如同一篇篇斑斓的童话,有湛蓝的思绪,有无垠的雪地,也有凄美的记忆;曾经的美好和渴望,好似一首首隽永的小诗,有平仄的韵律,有激荡的情怀,更有沉默的空白;曾经的不舍和纠结,好像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标点,反反复复,是是非非,起起落落,其实就是一种标注,一个符号而已。

也许一生,就是一句话;也许一段经历,就是一个章节;也许的也许,就是一次叹息一种结局。这本书,其实只有自己能读懂!

打开的窗户,其实是一扇心窗。

越来越明白: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觅一片草地,静静躺下,感受大地的柔软,阳光的微笑,蓝天的辽阔;掬一捧泉水,一饮而尽,感受岁月的平静,生命的清澈,灵魂的净然;撷一片秋叶,默默聆听,感受风的旋律,雨的呢喃,感受这个人生,这个世界的美丽情怀。心简单,活着就简单;心自由,活着才自由。让心简单,让心透明,让心轻松,活着,其实就是一种自由,一种幸福!

越来越明白:越聪明的人,其实越累。在乎的多,割舍就难,往往失去的也就越多;追求的苦,心事就重,往往美好的也就越少。人生中,有些东西,只是数字,不必太刻意;有些人,只是过客,不必太留恋;有些事情,也只是事情,不必太奢望。

打开一扇心窗,拥有一份美丽的心情,一个简单的心境,一种幸福的感觉,即使不完美,也是最美!

经典的散文作品简短篇六

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叙事散文中便要把这种美表现出来。

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925年10月在北京。

经典的散文作品简短篇七

盯着窗外阴晦的天,忽然让我想到了家乡的下雪天。

酣然一觉醒来,发现窗户白的发亮,就听到外边有人在喊,呵,下雪了,好大的雪啊!虽然被外边的雪吸引,但是,被窝里暖暖的,留恋着被窝里的温暖,躺够了才起来。

起来后,已经有许多人家的人都起来了,拿了扫把把场院里的雪扫去,把人家与人家之间的道路也扫了出来。于是,在白皑皑的村庄里,就像蛇一样纵横交错着道路。就遗憾自己留恋被窝的温暖,没有早点起来,看看天底下在洁白的色调里那种单纯,洁净的感觉。

场院里,道路上的雪扫了,好行走了,就依着那扫出来的道路,在村庄里走动。扫完了雪之后,各家的屋顶,或者窗户的烟囱就陆续的冒出了烟,那是人家屋里的炉子生燃了,在旺旺的燃烧,不一会儿屋子里就温暖了。炉子燃了后,各家的女人就去忙着一家人的早饭了,灶房烟囱里也就冒出了蓝色的烟雾,袅袅的上升,飘散在天空中。

河里的水,被冰封了,冰上落了雪,河水就在冰下叮咚叮咚的流动。在水流湍急的地方,就有一个个的冰窟窿,见到水在窟窿里欢快的跳跃着。以前,村庄里的人在下雪冰封的天气里,就是在这样的冰窟窿里取水,现在各家有了自来水了,就不去河里取水吃了。河面上,就空荡荡的,只有冰雪静静的覆盖着河流,河水在冰雪下依旧欢快的流淌。河水里,一定有鱼儿聚在一块取暖。

人家的房屋,收获了庄稼空荡荡的田地,也覆盖着洁白的雪。屋面上的雪遮盖了黑色的瓦,洁白无瑕,人家的屋顶和墙壁一样,都成了白色的了。田地里的雪,有狗在跳动过,有鸟儿在觅食,就落下了许多狗和鸟儿的脚印。路上,早就有了行人了,也有了车辙,有摩托车,卡车的,小车的,和行人的脚印糅杂在一块,也分不清谁的脚印,谁的车辙了。在这样的雪天里,在我偷享被窝里的温暖,在人们在炉子边享受屋内的温暖,却有人依旧在路上奔波,行走的道路一样,但是目的都不样,于是,就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很遗憾在路上没有任何的印迹时,没有来到路上,在这被雪覆盖的道路上,留下自己的第一个脚步。在回首间,就会明白,这被雪覆盖的道路,就像人面对新的人生路,走的时候尽管特别的慎重,小心,但是,在回首间才发现依旧有许多的坎坷,曲折。而也正是有了这许多的坎坷,曲折,才始终提醒着人,在走以后的人生路,应该更加的小心谨慎,少些坎坷曲折。因为,不再年轻的自己,没有再错误的时间和修正的机会了。

树木上,也落着雪。有高大的核桃树,有苹果树,梨树,樱桃树,杏子树。树木在冬天里都落尽了叶子,落了雪的树木,枝条亮晶晶的,各种的树木,都像盛开了一树洁白的花儿。尤其那核桃树,开的似乎更加的繁茂。这白雪让树木不再挺立着枯枝一样的枝桠,而是充满了生机,在来年的春天再开花,结果。

枯黄的草,也被白雪覆盖着,洁白的雪遮挡了枯黄,枯黄的草就在白雪下做着美梦,等待来年春天发芽。

连绵的群山,也是枯黄的萧条的,都全在白皑皑中了,呈现出各种好看的形状,仿佛人的脑海里把它们想象成什么,它们就能成为什么,带给人遐想,让人感受到了落雪后,群山的美丽,神奇。在那落雪的林子里,一定有无数的野兽,鸟儿在雀跃着,寻求温暖,觅食,林子里的雪地上,就落下了鸟儿们,野兽们的脚踪。这让我想到了路上人们的脚踪,原来鸟儿们野兽们和人一样,在这样的落雪天里,也在各自的天地里,道路上为了生活而奔波。

很喜欢冬天,尤其是在落雪了之后,到处都是白皑皑的,带给人纯洁,博大,清新的感受。但是,想到落雪天,还有人和林子里的鸟儿们,动物们一样为了生活要奔波,就让人感到了艰难。

想到了小时候,遇到落雪的天,听到大人喊叫,总是一骨碌就起来了,然后呼朋引伴的就在院子里雀跃了,在平整洁净的没有任何印痕的雪地上蹦啊,跳啊!堆雪人,打雪仗,用木板滑雪,玩的好不热闹,也忘却了寒冷。在院子里玩够了,就去河面上,空旷的田地里。直到把白皑皑的雪弄的杂沓,满是我们杂乱的脚印。小孩子时只知道玩,怎么高兴,怎样玩。而现在,面对洁净平整的白雪,就像面对新的人生路,新的生活一样,总是充满了敬畏,在上边留下脚印,也总像面对生活,人生路一样慎重,小心。

院子里,许多的女孩子都嫁到外地去了,年轻的小伙子找不到媳妇也出去打工寻找希望了。一些能走的开的人也走了,家乡的村庄里,就显得空落了,只留下老人,和很少的小孩子。在这样落雪的天气里,许还在床上做梦,或者在自己家的炉子边,被大人照看着,怕被冻着,摔着,不准出去。于是,村庄里,就空荡荡,只有白皑皑的洁净的雪,无声的躺着,落雪的天气里,村庄在一片死一样的寂静中。没有人欣赏那美丽的景色,也没有小孩子在雪中嬉戏。

但是,各家的窗户,屋顶上的烟管里冒着烟,屋子里的炉子一定温暖,人们在烤着温暖的火,在聊天,在按照喜欢的方式娱乐着。在等待年一步步的来临。落雪了,年也就快来了,年来了,在外的人就回来了,村子里就热闹了。家家就杀猪,购置年货准备过年。而那时,我大概也要回到家乡吧!

想着,盯着窗外阴晦的天,想象着家乡落雪的天,也就在心里盼望着年早些来临。

经典的散文作品简短篇八

作者:席慕容。

在年轻的时候,在那些充满了阳光的长长的下午,我无所事事,也无所惧怕,只因为我知道,在我的生命里有一种永远的等待。挫折会来,也会过去,热泪会流下,也会收起。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气馁,因为,我有着长长的一生,而你,你一定会来。

今天,阳光仍在,我已走到中途。在曲折颠沛的道路上,我一直没有歇息,只敢偶尔停顿一下,想你,寻你,等你。

雾从身后轻轻涌来,目光淡去,想你也许会来,也许不会,我开始害怕了。也开始对一切美丽的事物怜爱珍惜。不管是对一只小小的翠鸟,还是对那结伴飞旋的喜鹊;不管是对着一颗年轻喜乐的心,还是对着一棵亭亭如华盖的树,我总会认真地在那里面寻你,想你也许会在,怕你也许已经来过了,而我没有察觉。

总有一天,我也会跟所有的人一样老去的吧?总有一天,我此刻还柔软光洁的发丝也会全部转成银白,总有一天,我会面对一种无法转圜的绝境与尽头;而在那个时候,能让我含着泪微笑着想起的,大概也就只有你,只是你了吧?还有那一艘我从来不曾真正靠近过的,那小小的张着白帆的船。

困惑。

作者:席慕蓉。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途,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唐·韦应物。

刚刚离家一个人去欧洲读书的时候,写了好多家书,厚厚的,每一封都总有十几页。

那时候,父亲从台湾也给我写了许多,信里常有令我觉得很温暖的句子。有一封信里,父亲这样说:“在家时的你,就爱一个人到处乱跑,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海的,我总觉得你是我五个孩子里最不听话的一个,就像一匹小野马。现在,小野马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了,我还真有点不放心,有时候会轻轻叫你的名字。小野马,离我们老远老远的小野马啊!你也开始想家了吗?”

在异国冰寒的夜晚里读着父亲的信,热泪怎么也止不住地滚落了下来。心里恨不得能马上回到父亲的身边,可是,即使是当时那样年少的我也能明白,有些路是非要一个人往前走不可的啊!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的。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支撑着自己的,也许就是游牧民族与生俱来的那一份渴望了罢。渴望能找到一个世界,不管是在画里、书里,还是在世人的心里,渴望能找到一块水草丰美的地方,一个原来应该还存在着的幽深华茂的世界。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在这条长路上慢慢地摸索着。偶尔在电光石火的瞬间,好像那美丽的世界就近在眼前,而多数的时间里,所有的理想却都永远遥不可及。

对于眼前的处境,对于自己的改变,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混乱与不安,在这一条迢遥的长路上,我难道真的就只能做一个迷途的过客而已吗?而这并不是我当初要走上这条路来时的原意啊!

写给生命。

作者:席慕蓉。

我站在月亮底下画铅笔速写。月亮好亮,我就站在田野的中间用黑色和褐色的铅笔交替地描绘着。最先要画下的是远处那一排参差的树影,用极重极深的黑来画出它们浓密的枝叶。在树下是慢慢绵延过来的阡陌,田里种的是番薯,在月光下有着一种浅淡而又细致的'光泽。整个天空没有一片云,只有月色和星斗。我能认出来的是猎人星座,就在我的前方,在月亮下面闪耀着,天空的颜色透明又洁净,一如这夜里整个田野的气息。月亮好亮,在我的速写本上反映出一层柔白的光辉来,所有精略和精密的线条都因此能看得更加清楚,我站在田里,慢慢地一笔一笔地画着,心里很安定也很安静。家就在十几二十步之外,孩子们都已经做完了功课上床睡觉了,丈夫正在他的灯下写他永远写不完的功课,而我呢?我决定我今天晚上的功课要在月亮底下做。邻家的狗过来看一看,知道是我之后也就释然了,在周围巡视了几圈之后,干脆就在我的脚旁睡了下来。我家的小狗反倒很不安,不明白我为什么不肯回家,所以它就一会儿跑回去一会儿又跑过来的,在番薯的茎叶间不停地拔弄出细细碎碎的声音。

乡间的夜出奇的安静,邻居们都习惯早睡,偶尔有夜归的行人也只是从田野旁边那条小路远远经过,有时候会咳嗽一声,声音从月色里传过来也变得比较轻柔。多好的月色啊!满月的光辉浸润着整块土地,土地上一切的生命都有了一种在白昼时从来也想象不出的颜色。这样美丽的世界就在我的眼前,既不虚幻也非梦境,只是让人无法置信。所以,我想,等我把这些速写的稿子整理好,在画布上画出了这种月色之后,恐怕也有一些人会认为我所描绘的是一种虚无的美吧。我一面画一面禁不住微笑了起来。风从田野那头吹过,在竹林间来回穿梭,月是更高更圆了,整个夜空澄澈无比。生命里也应该有这样一种澄澈的时刻吧?可以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希望,只是一笔一笔慢慢地描摹,在月亮底下,安静地做我自己该做的功课。

对着一班十九、二十岁,刚开始上油画课的学生,我喜欢告诉他们一个故事。这是我大学同班同学的故事。我这个同学有很好的绘画基础,人又认真,进了大学以后发愿要沿着西方美术史一路画下来,对每一个画派的观念与技法都了解并且实验了之后,再来开创他自己的风格。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画出真正扎实的作品来。一年级的时候,他的风景都是塞尚的,二年级的时候,喜孜孜地向我宣布:“我已经画到野兽派了!”然后三年级、四年级,然后教书,然后出国,很多年都不通音讯,最后得到的消息是他终于得到了博士学位,成为一个美术史与美术理论方面的专家了。我每次想到这件事,都不知道是悲是喜。原来要成为一个创作的艺术家,除了要知道吸收许多知识之外,也要懂得排拒许多知识才行的啊!创作本身原来具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排他性。

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就是在某一方面的表现能够达到极致的人,而因为要走向极致,所以就不可能完全跟着别人的脚步去走,更不可能在自己的一生里走完所有别人曾经走过的路。在艺术的领域里,我们要找到自己的极致,就需要先明白自己的极限,需要先明白自己和别人不尽相同的那一点。因为不尽相同,所以艺术品才会有这样多不同的面貌。像布朗库西能够把他的“空间之鸟”打磨得那样光滑,让青铜的雕像几乎变成了一种跃动的光与速度。而麦约却要把流动的“河流”停住,在铅质的女体雕像里显示出一种厚重的量感来。毕沙洛的光影世界永远安详平和,而一样的光影在孟克的笔触里却总是充满了颤栗和不安。每一个优秀的艺术家走到极致的时候,就好像在生命里为我们开了一扇窗户,我们在一扇又一扇不同的风景之前屏息静立,在感动的同时,也要学会选择我们所要的和我们不得不舍弃的。

当然,有些人是例外,就好像在生命里也常有些无法解释的例外一样。在美术史里,有些例外的艺术家,就像天马行空一般地来去自如,在他们的一生里,几乎就没有所谓“极限”这一件事。像对那个从天文、数学到物理无所不能,无所不精的达文西,我们该怎么办呢?也许只能够把他放在一旁,不和他比较了吧?不然,要怎样才能平息我们心中那如火一般燃烧着的羡慕与嫉妒呢?(四)我相信艺术家都是些善妒的人。

写给母亲。

作者:席慕蓉。

张秀亚女士在她的一首诗里,写出了一个极美的境界,这首诗是这样的:

小白花,

像一个托着牛奶杯子的天真。

孩童到处倾洒着。

风吹来,

小杯子一歪,

又洒出去一些。

不过,我并不是说,从今以后,在孩子打东西的时候我都会鼓掌叫好,并且很快乐地叫他再来一次,好让我能再欣赏一次。

我只是提醒自己,这是上天赋予幼儿的一个特殊的权利。当然,我仍然会告诉他说:他犯了错了。可是,在我心里,我要感谢上苍,感谢它能让我享受做慈母的幸福。而在我眼里,我要温柔地安慰我的孩子,他是犯了错了,可是,他犯的是一项“美丽的错误”。

u=1207006190,52860618&fm=23&gp=。

他不会好好地拿杯子,他不会好好地拿汤匙,他若跑得快就会常跌倒,他若说得急就常会说错。可是,在那样幼小的年纪里,他所有的失误不都是为了惹你怜爱?不都是为了告诉你,他一刻也不能离开你吗?他有软软的双脚、软软的双手以及一颗软软的心,需要我们给他永远不嫌多的爱和安慰,需要我们所有的陪伴。

而当有一天,当他走路不再常跌跤了,当他把杯子拿得很稳了,当他口齿非常清晰了的时候,他就不再“那样地”需要我们了。

当然,他仍是你的儿女,可是他已经开始往自己的路上走去了。他需要的扶持越少,就表示他将离你越远。若他有了悲伤,已不是母亲的一个拥抱或者一次亲吻就可以安慰得了的;若是他有了恐惧,母亲的怀中也不再是最安全的地方,有些事情,已非慈母的力所能及了。当然,他仍然会不断地做错事,可是那些错误就将是一个真正的错误,不再如幼儿时所犯的那样温柔和美丽了。

一个朋友说,前一阵子,我和所有的母亲一样,觉得我在数着日子,我们常说:“再熬几年,等孩子上幼稚园就好了。”或者:“等孩子都上了学,我就苦出头了。”

可是,直到现在,我才发现,我们都在浪掷着上苍给我们的最好的一段时光。在这段时光里,我们原来可以好好地享受孩子们给我们的每一刹那和我们给孩子们的每一刹那,这原来该是整个世界的一个开始,最最单纯与无私的施与爱,这样的爱,在以后的日子里也将变得比较稀少了。

所有年轻的妈妈们,让我们来做一个快乐的慈母吧。在这封信的最后,让我再引用张秀亚女士的一段文字来与您分享:

有时,偶尔我为一些日常的琐事而抑郁时,墙外传来巷中孩童的不分明的语声,夹杂着纯真的欢笑,每使我莞尔,而想到了那句诗:

上帝,孩子的眼中有你!

经典的散文作品简短篇九

一场淅淅沥沥的清明雨过后,不经意间,桃红渐褪的长堤上,湿润的柳梢,绿了。晴光暖照里,弱柳扶风,秀色正嫩,千般婀娜。漫步在柳丝轻拂的草径上,肺腑间,就如初涨的溪水一样,既温软,又明澈。泥融沙暖的季节里,迟来的燕子,在轻快的翻飞中,斜剪春晖、呢喃低语。生机葱茏的眼帘外,流金的菜花和涌翠的麦苗,渲染出一围浓郁而闲适的田园风光。

其实,我最喜欢的是一种随心随意、随缘随遇的性格,一如长堤上婆娑多姿的垂柳,并没有刻意的选择和多余的修饰。真诚地表白,可以让人敞开紧闭的心扉;自然地流露,就能诠释美的真谛;随遇而安,就能繁衍出一片又一片拢翠的浓荫。

我喜爱那给我无限遐想和许多慰籍的青青河边柳。

经典的散文作品简短篇十

有人来问我关于“真理”的消息,这倒使我陷入了迷惘,无法作答。

如果以佛家的观点来看,真理是无为的真如本体,是用来对照俗世那些有为事相的。

假如这种说法是真的,那么,无心出岫的.云、自由飘荡的风、美丽开放的花、飞过困野的鸟里,到处都有真理。

佛家又说,不生不灭,非有相非无相、诸法的本来为真理,是用来对照充满生灭的、分别的、混乱与执著的红尘世界,假如这种说法是真的,那么在蔚蓝的天空与海洋,在飘浮于空中的草香、在白雪积了又融的山头、在春夏秋冬都翠绿的山林中,也都饱含着真理。

可是,到处都在显现的真理,我们是否能够体验与觉知呢?

真理恒存,在偶然的一闪中,惟有能体验者可以相映,正如农夫望着天空的闪电而知其意义。

真理无为,隐藏于事相之内,惟有能觉知者可以相得,正如笋农观士地痕迹而能找到春笋。

真理是没有隐藏的,有心的人就会找到。

我对那个来问的人说:“我也不能诠释真理,我惟一知道的是,真理必须来自体验与觉知,必须是自己的,凡有所依赖、有所疑惑,那就不是。”

经典的散文作品简短篇十一

我和俞大纲老师的认识是颇为戏剧性的,那是八年以前,我去听他演讲,活动是季曼瑰老师办的,地点在中国话剧欣赏委员会,地方小,到会的人也少,大家听完了也就零零落落地散去了。

但对我而言,那是个截然不同的晚上,也不管夜深了,我走上台去找他,连自我介绍都省了,就留在李老师那套破旧的椅子上继续向他请教。

俞老师是一个谈起话来就没有时间观念的人,我们愈谈愈晚,后来他忽然问了一句:

“你在什么学校?”

“东吴--”

“东吴有一个人,”他很起劲地说,“你去找她谈谈,她叫张晓风。”

我一下愣住了,原来俞老师竟知道我而器重我,这么大年纪的人也会留心当代文学,我当时的心情简直兴奋得要轰然一声烧起来,可惜我不是那种深藏不露的人,我立刻就忍不住告诉他我就是张晓风。

然后他告诉我他喜欢的我的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认为深得中国文学中的阴柔之美,我其实对自己早期的作品很羞于启齿,由于年轻和浮浅,我把许多好东西写得糟极了,但被俞老师在这种情形下无心地盛赞一番,仍使我窃喜不己。接着又谈了一些话,他忽然说:

“白先勇你认识吗?”

“认识。”那时候他刚好约我在他的晨钟出版社出书。

“他的《游园惊梦》里有一点小错,”他很认真的说,“吹腔,不等于昆曲,下回告诉他改过来。”

我真的惊讶于他的细腻。

后来,我就和其他年轻人一样,理直气壮的穿过怡太旅行社业务部而直趋他的办公室里聊起天来。

“办公室”设在馆前街,天晓得俞老师用什么时间办“正务”,总之那间属于怡太旅行社的办公室,时而是戏剧研究所的教室,时而又似乎是振兴国剧委员地的兔费会议厅,有时是某个杂志的顾问室……总之,印象是满屋子全是人,有的人来晚了,到外面再搬张椅子将自己塞挤进来,有的人有事便径自先行离去,前前后后,川流不息,仿佛开着流水席,反正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做学术上的或艺术上的打尖。

也许是缘于我的自入,我自己虽也多次从这类当面的和电话聊天中得到许多好处,但我却不赞成俞老师如此无日无夜的来者不拒。我固执的认为,不留下文字,其他都是不可信赖的,即使是嫡传弟子,复述自己言论的时候也难免有失实之处,这话不好直说,我只能间接催老师。

“老师,您的平剧剧本应该抽点时间整理出来发表。”

“我也是这样想呀!”他无奈地叹了口气,“我每次一想到发表,就觉得到处都是缺点,几乎想整个重新写过--可是,心里不免又想,唉,既然要花那么多功夫,不如干脆写一本新的……”

“好啊,那就写一个新的!”

“可是,想想旧的还没有修整好,何必又弄新的?”

唉,这真是可怕的循环。我常想,世间一流的人才往往由于求全心切反而没有写下什么,大概执着笔的,多半是二流以下的角色。

老师去世后,我忍不住有几分生气,世间有些胡乱出版的人是“造孽”,但惜墨如金,竟至不立文字则对晚辈而言近乎“残忍”,对“造孽”的人历史还有办法,不多久,他们的油墨污染便成陈迹,但不勤事写作的人连历史也对他们无可奈何。倒是一本《戏剧纵横谈》在编辑的半逼半催下以写随笔心情反而写出来了,算是不幸中的小幸。

有一天和尉素秋先生淡起,她也和我持一样的看法,她说:“唉,每天看讣闻都有一些朋友是带着满肚子学问死的--可惜了。”

可是老师已不在了,深夜里我打电话和谁争论去呢?

对于我的戏剧演出,老师的意见也甚多,不论是“灯光”、“表演”、“舞台设计”、“舞蹈”他都“有意见”,事实上俞老师是个连对自己都“有意见”的人,他的可爱正在他的“有意见”。他的意见有的我同意,有的我不同意,但无论如何,我十分感动于每次演戏他必然来看的关切,而且还让怡太旅行社为我们的演出特别赞助一个广告。

老师说对说错表情都极强烈,认为正确时,他会一叠声地说:“对--对--对--对--……”

每一个对字都说得清晰、缓慢、悠长,而且几乎等节拍,认为不正确时,他会嘿嘿而笑,摇头,说:“完全不对,完全不对……”

令我惊讶的是老师完全不赞同比较文学,记得我第一次试着和他谈谈一位学者所写的关于元杂剧的悲剧观,他立刻拒绝了,并且说:

经典的散文作品简短篇十二

当春天不再蓬勃,夏天不在热烈,秋天像一位待产的少妇迈着踏实的脚步向我们走来。

成熟而美丽的秋意,是一首季节流淌诗篇;品落叶知秋之韵,赏黄叶飞舞之淡泊。聆听秋蝉低吟浅唱,慢品秋虫轻轻的呢喃,迈步金黄的田野,感受大自然的神韵。

秋天的雨不像夏天的雨来的那样肆虐,那漫飘的细雨,洒在人们脸上,丝丝凉爽倍感清心寡欲,让流浪的心倍感交集,让如絮的思念,如雾的缠绵,随清凉的风飘向浮云。

看清澈流淌的小溪,赏黄叶随流水漫漂,聆听秋水潺潺呢喃,象似在和白云道别,与炎夏辞行,与蓝天握手言欢,飘渺的秋思隐约心间,洗涤着心灵的尘埃,令人心旷神怡。

你看秋叶,你看那些挺拔的大树,他们告别了曾经的鲜艳,在艳丽而短暂的生命里,无悔的在秋风中漫天飞舞,怀着对季节的眷恋把他们仅有的美丽依依不舍得零落成泥。告别了那份欲滴的绿意。

当一天的疲劳被秋风消除,如果你搬一枚竹凳坐于月朗星稀的天空下面那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明朗的月亮毫不吝啬的洒下他银灰色的光芒,星星眨着她明亮的眼睛,碧蓝高原的天空像是洒下了一把珍珠,布满蔚蓝色的苍穹,置身于这样一个美轮美奂的景色里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踏着满地金黄的落叶,沐浴着清爽的风,单薄的衣衫随风摆动,赏秋日夕阳染归翅,听牧童短笛竖飞声,品蛐蛐在秋夜里吟唱,赏明月在碧空中洒银辉。

走进秋天的原野,看漫野金黄果实,品味满园瓜果飘香,感受那份收获的喜悦。收获的季节,金灿烂的稻田,是汗水酿成的美酒,金灿灿的大豆、高粱挂满了劳动人民的喜悦,粮食满仓,那是金秋送给我们的礼物,那红透的果实,成熟饱满得让喜悦流淌。

走进秋天,感受那份凉爽,品味秋天成熟的魅力。茶余饭后,手持书卷,仔细品读有关秋天的文字,清新而雅致的是诗句中带有着阵阵浓郁果香;那种一分辛苦一分收获的味道在秋天的季节里淋漓尽致;我们对于秋天的期盼诠释着一个沉甸甸的'永恒。

在我们人生当中,季节象一朵云,又像一缕清风,我们要赞美春天的蓬勃和夏日的热烈,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需要春风春雨,才有秋天的成熟和收获,这也是我们一生当中最辉煌最得意的季节。

经典的散文作品简短篇十三

太阳从玻璃穿过来,金色的光芒铺在走廊一侧。我沉浸在自然的赠礼中,默然生出敬畏,目光中表露出对光明的朝圣。

请让我沐浴在这夕阳的余晖里,接受最温柔的洗礼,抛却一切叨扰,放下世间所有的纷争。敞开双臂,哪怕只有这一刻,只这一刻沉沦,尽情的享受生命的宁静,贪婪的吸收生命的热情。为下一刻积攒勃发的力量,也为明天绘制一幅精美的画卷。

以前,在山上的时候,总是爱坐在石头上看落日。太阳,一点点的躲到山的后面,周围的云映着它的光晕,山顶的青葱也染上了或黄或红的光彩,原本的模样让人看的不再真切。周围的一切都沉浸在他的光辉中,散发着美丽而神圣的诱惑。

远处,树林葱郁,农家都淹没在其中,只能疏疏落落看见几间和隐隐约约的烟筒突出在屋顶上。一缕两缕的青烟,同香炉在那里浮动,晚归的人们已经开始做饭。辛劳的一天又将过去,在太阳落下的一刻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也是这一天最后的回索。

这种光辉并不雄壮,它没有大山的巍峨,没有大海的波澜,也并不能令人惊叹。它只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景象,每日在属于它的轨道上一程一程的走着。看着南来北往的鸟儿飞过,听着微风的私语,嗅着花香,悠悠地观赏着人们的劳作。

但是,我却疯狂的爱着它,爱着这宁静的一刻。它让我沉醉,让我爱上这片天空,爱上这片天空下的土地,与土地上辛劳的人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