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测试技术论文参考文献范本(模板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1:05:17 页码:7
2023年测试技术论文参考文献范本(模板10篇)
2023-11-12 21:05:17    小编:ZTFB

没有总结,我们就无法真正认识自己,无法不断进步。怎样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情绪?这里有一些总结写作的实用技巧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测试技术论文参考文献范本篇一

《装备制造技术》.2011年4期。王炳发。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6期。张小兵。

《汽车实用技术》.2013年5期。陆玉平。

《中国电子商务》.2014年12期。刘生峰。

《黑龙江科学》.2014年6期。李四虎。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11期。张家森。

《科技资讯》.2014年29期。卢涛。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年20期。杨锦刚。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28期。杨锦刚。

《企业导报》.2015年6期。高光耀。王松。

测试技术论文参考文献范本篇二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在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与学方式、教学内容、测评手段等方面使学校教育产生重大变革。正确、充分地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教育变革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有利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对教育技术提出一个较为准确的概念,即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则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持、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最终目的的教育技术。教育变革就是教育现状所发生的任何有意义的转变。

近些年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internet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与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平台和工具,成为提高传授者传播知识技能和学习者学习效能的一种重要力量。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为现代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促使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与学方式、教学内容、测评手段等产生了重大的变革和更新。

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正在推动着我国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的诞生,不仅只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催生下的产物。现代教育技术本身就体现、蕴含着丰富的现代教育理念。正因为如此,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逐步推广与应用,实际上就是一种新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实践与传播。

[1]现代教育技术在其自身推广应用的同时,也在成功地实践和传播着崭新的、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现代教育技术推动了学校教育和教学的革新,使学校变成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学习场所,并使我们真正树立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多方面素质的教育观念。

[2]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生身上潜在的个性以及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全面的释放和充分的发挥,主体性教育、个性化教育、创造性教育和素质教育等先进的教育思潮和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最精彩的体现。现代教育技术促使学生增强信息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他们在信息社会的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育教学活动往往是通过一定得教育模式得到体现,因此,教育技术的发展也能够帮助教育模式的革新。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改进了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改变了现代教育的教学模式,加快了学校的教育改革。教育技术帮助的教育模式的变革集中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学活动从单向的教师向学生传播、学生接收,转变为双向的教与学信息互通。另一方面是教育活动从垄断式封闭教学转向为开放式跨时空的资源共享式教学。[3]教学模式的更新,可以帮助学生们合理选择自己方便的教育教学资源,促使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需要有所突破,才能适应新形势,使教育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也必然会加速学习方式的革新。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背景下,首先是课堂教学的形式发生了改变。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代替了传统的黑板、课本等教学载体。随着教学形态和方式的变革,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所固有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了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则相应地变成了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生构建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面对大量的信息,能够最充分地占有资料,可以进行独立的思考,也可以与同伴相互协作对问题进行探究。学习者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学习的效果包括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都会相对过去发生显著的、积极的变化。

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会影响到教学的内容。互联网已经成为提供教育可行的、需求甚大的工具,它不但改变着获取知识的方式,还改变着学习内容和手段的性质。教学内容的更新,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知识爆炸的今天,重要的不再是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现成知识,而是为学生揭示知识的结构。由于信息资源重要性的日益突出,学生所要学习的不仅有以课本为载体的信息,视频、音频、图像(立体化教材)等多元化的信息也都将作为教学内容被引入课堂。这种教学内容的更新,必将极大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接受的不再是单一知识,更多是各学科的知识体系。这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更多地是授之以渔;教材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递中心,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进入课堂和学生的认知体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更广泛地涉猎学科空间,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学科的前沿领域和最新知识。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测评手段的更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建立各门功课的作业及试题的题库。教师也可以针对他们各自的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辅导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考试的试卷也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出不同难易程度的试题,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检测到自身的不足。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而且可以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做到每类同学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师可以在网上学生直接对话,实现作业与试卷的及时批改、及时反馈,有助于学生及时消化接收。许多实践环节也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做模拟实验。运用仿真技术,可以设置教学需要的各种各样的虚拟情景,让学生置身于超越时空限制之中。这样必能大大丰富和加深学生的感性经验,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参考文献:

[1]李志峰。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xx,(8).

[3]王奇志,包立琴。浅谈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1).

测试技术论文参考文献范本篇三

美术的基础就是指素描、色彩、速写和油画等。近些年,我国的动画产业有了很好的发展,如今动画已经是现代文化产业中一个重要的成员,有属于自己的经济产业体系,给文化产业经济带来了众多的利益。动画教学可以为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很多后备力量。而基础美术的学习是学习动画制作的必经之路,基础美术是每个投身于美术相关产业的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因为基础美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绘画技术,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个人风格的最好方式。所以,学生要想未来从事与美术相关的行业,不管是电影电视制作、服装设计还是动画设计,都必须努力掌握好这些基本功。

基础美术对于动画教学非常重要,因为动画制作前期的思考和设计的过程很多时候都是作者一个人在白纸上完成的,作者必须将脑子里的动画人物用笔在纸上画出一个大概的样子,而这需要用到基础美术中的素描功底,作者在灵感涌现的一瞬间还需要用到速写,否则灵感就很容易丢失,再也找不回来。动画制作后期为了丰富动画人物的形象,往往需要运用不同的色彩将动画人物的服装着色,从而将动画人物鲜明的性格表现出来。否则动画人物会变得很苍白,缺乏生机。美术教师在教授动画课程的时候,主要就是通过基础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动画制作基本功。动画片其实从某方面来讲就是将一幅幅绘画作品快速地呈现在观众眼前的过程,动画制作者将每一个动画人物的每个动作和表情与背景运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然后按照先后的顺序一帧一帧地制作出来,就形成了一部动画。所以,动画其实就是由绘画和相关技术构成的。动画制作自然对动画制作者的基础美术功底要求很高。如果动画制作者的基础美术功底太差,就不会创作出动人的动画人物;如果动画制作者有很扎实的基础美术功底,就可以创造出富有鲜明形象和个性的动画人物。因此,基础美术对于动画教学与学生今后的动画设计都非常重要。

1、素描在动画教学中的作用。

素描是每位学习美术的学生一定要学习并掌握的课程,在美术教学中备受关注。所谓素描,简单点讲就是单色画,可是又不尽然,其涵盖与涉及的东西太多,解决的问题也很多,它是同一时间要考虑许多问题的综合思维活动。现在的各大美术院校都纷纷将素描作为学习美术的基础课。虽然各个专业的重点不一样,油画重体积、调子,国画重线条,版画和设计重结构等,但是素描将它们全都涵盖了。动画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也与素描有着直接的联系。动画的创作设计需要用到素描的线条塑造能力、造型能力、动态把握和表现能力与对空间环境的理解、表现能力。所以,在动画专业加强素描教学非常重要。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亟须强化素描基础,全面锻炼手绘的表现能力。培养动画专业学生的线条塑造能力,主要是为了适应动画制作对于线条的准、挺、匀、活的要求。在动画素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平时的课堂练习中训练学生的线条塑造能力,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对于后面的动画创作十分有利。

2、色彩在动画教学中的作用。

在动画场景中运用主观色彩是进行动画场景设计必须掌握的能力。大千世界,五彩缤纷,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动画创作的时候应把握好人物与景物的最基本色调,理性地处理动画人物与景物的色彩关系,从而使动画场景更加生动,使动画作品获得质的飞跃。动画创作中的主观色彩意识属于自我认知的范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色彩的体验不断地积累和发展,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特点,对色彩的感受和解读渗透了很多主观因素。在我国古代,红色代表喜庆,黄色代表权力,等等,这些审美特点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脑海里,达成了一种共识。人们对主观色彩的感受与体会,自然会反映到动画场景的设计中。有些人虽然对色彩不是很敏感,但是在动画人物与景物的设计中,还是可以设计出内容比较丰富的色彩,这是凭借自己对色彩的主观意识完成的,从而使动画中的人物与景物富有魅力。

基础美术课程中有很多重要的内容,都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内容。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讲的就是基本功的重要性。在动画教学中,这些基础美术内容同样很重要,能够使学生在创作动画人物时更好地捕捉其神态、姿势,并通过色彩的运用使得动画人物和景物丰富起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基础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为学生以后的职业道路走得更顺畅奠定坚实的基础。

测试技术论文参考文献范本篇四

[2]赵爱琴。“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8]崔吉男。入世与中国轿车业新一轮规模扩张[j].汽车维修,2003,(1):6-8.

[10]邵松明。汽车维修企业职工培训及改革探索[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3,(1):1-2.

测试技术论文参考文献范本篇五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结合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特点,从设计教学流程、规范教学六大要素、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多元化、全过程的综合评价体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课程研究型教学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型教学教学模式评价体系。

研究型教学是与创新性教育相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1]。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求、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2]。教学过程则是充分利用情境、协作、交流会话等环境要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可见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到研究型教学实践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具有以下的特点:工程实践性强;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传感器和测试技术本身发展迅速。结合课程特点,深入阐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的研究型教学实践。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和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早是由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后来又有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如维果茨基、奥苏贝尔、布鲁诺等发展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而形成较完整的理论,它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间的关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逐渐成为研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2]。

1.1知识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每个人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2]。知识不是从外部输入人内心的,而是在与外部作用的过程中在人的心灵内部建立起来的[3]。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而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出现新的假设。另外,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这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1.2学习观。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从外界选择性地知觉新信息,然后进行主动构建并生成意义的过程[4]。学习者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通过新旧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自己知识,为“理解而学习”是建构性学习的核心目标。学习者通过构建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仅仅是记住别人已经研究出来的结论[5]。学习者的知识构建过程受到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教学内容为中介形成双向互动关系,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促进学生积极构建知识。学习活动要发生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学生的背景知识与新知识有一定的相关度、新知识的潜在意义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变化。学习活动发生后,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和沟通,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2.1设计课程教学流程,规范课程教学六大要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情境”“协作”以及“知识主动建构”,基于该理论指导,根据“科学引领工程、工程引入教堂、教员在研究中教、学员在实践中学”的教学理念,以“知识、素质、能力综合培养”为课程目标,设计了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规范了课程的讲授、教材、作业、讨论、实践训练、考核等课程教学六大要素,使每个环节都有实施依据和具体实施方法。

2.2采取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解决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学时少、内容多、要求高的问题。突出专业基础教学的综合性、系统性,体现现代仪器及测试科学和技术的相互关联和完整性。

“点”指以课程教学六大要素为单元,课程重点讲授核心知识点,重点引导学生把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讲授内容宽而新,以仪器学科的应用为大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传感器基本原理、在工程中的应用。“线”指以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科研训练体系为三条主线,探索研究型教学体系。理论课程体系由理论型课程教学单元构成,强调对传感器基本原理的掌握;实践课程体系由基础型、综合与研究型实验构成,强调通过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能力培养、开放研究实验的锻炼,培养创新意识;科研训练体系由课程设计、学科竞赛、课题研究等构成,锻炼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面”指以教学科研结合型的教师队伍和学科的整体实力来铰链点与线,建设立体化的应用型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注重先进性和科学性,将最新军事应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训练,接触科学前沿。同时让学生接受教师研究和教学文化的熏陶及严谨的学术作风的浸润。这是培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渠道,同时对教学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实施“从单元构建系统,从系统细化到单元”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贯穿传感器原理、结构及应用这一主线,设计了一套适合本课程的教学进程,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方法不同,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方法不同,对不同传感器的特点,具体的教学手段也不同。

2.3.1按不同课程内容实施不同教学模式。

不同传感器具有不同的特性,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手段。如电感式传感器部分,差动变压器灵敏度特性是教学难点,教学思路是“先做实验,主动探究”。先讲授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而对特性部分不予讲解,接着布置实验内容,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电压频率在一定范围内时灵敏度不变”这一规律。学生在自问为什么时,会主动根据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公式作进一步推导。压电式传感器的教学思路是“搭建支架,分析比较”。两种典型的压电材料石英晶体和压电陶瓷,由于其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特性,所以两种压电式传感器在稳定性、灵敏度、价格和抗干扰性方面有很大区别,学生只要掌握了压电材料的基本特性,即可自己分析得出两种压电传感器的特性。如计量光栅,教学思路是“创造情境,丝丝入扣”,包括以下几步:(1)以学生熟悉的测量转速光电传感器为例,提出是否可以用光电传感器来测量位移。(2)大家分组讨论,提出设计方案。这时有学生提出,可以把光电传感器中的开孔圆盘拉直变成开槽板,并拿出事先准备的一张均匀刻槽的纸,现场演示了学生的思想—这是光栅的雏形。(3)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即测量的精度、实际系统中光电接收元件的安装等问题。(4)讨论并改进方案。学生的方案提高精度可以通过减小槽的距离,进一步让学生分析这种思路的技术可行性和难点。于是引出用2块光栅交叠,并请大家伸出双手演示著名的“莫尔条纹效应”。至此,学生已经基本明白了光栅数字位移传感器测量位移的基本原理。(5)配合演示动画,让大家分析光栅的特点。

2.4多元化、全过程的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该课程涉及对基本原理的掌握、对测试系统的设计,评估学生的能力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估模式。教学评价系统遵循学习过程评价和教学目标管理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以研究学习过程的知识获取(如传感器原理)、探索研究(如测试技术应用与最新发展)、思维创新(如测试系统设计)等要素为评价因子,以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进行评价,考核重点从获取知识量向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评价转移,形成多元化、全过程“合格+拔尖”的综合评价系统。最后成绩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卷面成绩、课程设计综合评估。作业包括课本习题/调研报告、资源检索等,作业可以通过网络提交。第一次课的作业是请学生跟踪调研新型传感器、测试技术或测试系统发展动态,后续的课堂中,适当安排些调研比较充分的学生做汇报、研讨,教师再进行点评。课程中期布置了课程设计、自行车测速系统的设计,不限传感器类型。每个小组上交传感器设计说明书,并根据条件实现传感器部分或全部环节的制作。各小组代表发言,时间不超过10分钟,小组成员可随时补充,其他组学生可随时提问,对相互间的不同观点可据理力争,甚至驳斥。最后,教师再逐一点评,和学生一起评价出最佳设计奖。这种研讨课的教学效果超过了预期设想。每组选用了不同的传感器进行测速,设计方案五花八门,并从传感器选型、电源、安装、成本、误差分析、实用性等方面全面分析,考查学生全面掌握课程核心知识点的情况以及分工、合作、沟通的能力。

3结束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研究型教学,迎合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方向,不仅提高了教师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参加各种科技创新的学生人数激增,并且作品质量有很大提升。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并不是生搬硬套,如何在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迅速发展、教学理念不断与时俱进的情况下,探索更科学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需继续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顾琳。建构主义热的冷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7(1):7-10.

测试技术论文参考文献范本篇六

[2]借鉴澳大利亚经验实施汽车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江洪。罗小秋,20052005无锡职教教师论坛。

[3]怎样修好一台发动机。

[4]谈汽车诊断与维修技术规范化的意义。

陈春明。安利剑,20082008年全国汽车维修质量技术研讨会。

[5]对汽车运用与维修紧缺人才培训的思考。

[6]计算机控制汽车维修应注意事项。

童赣陵,2008第七届全国建设事业ic卡应用和技术发展研讨会。

[8]现代汽车故障诊断与控制。

陈登顺。陈中辉,2003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

[10]浅谈新形势下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者在员工队伍建设中角色的转变。

范志庆,2005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

测试技术论文参考文献范本篇七

[4]张一丁。人才项目管理在人才工作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0。

[5]姚荣斌。基于项目管理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6]李厚忠。高等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4)。

[7]许均锐。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学生管理模式的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8]李朝敏,何晓梅。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0(12)。

[9]徐礼伯,张雪平。高职院校校企联盟的机制构建[j].学海。2010(06)。

[10]刘放。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12]冷鑫鑫。项目管理在中职教学实践课程建设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4。

[16]冷鑫鑫。项目管理在中职教学实践课程建设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4。

[17]宁建中,周晓莉,付鸿,李靖靖。“订单式”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郑州高职院校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报告[j].中州大学学报。2010(05)。

[18]李志强,匡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征[j].职业教育研究。2011(03)。

测试技术论文参考文献范本篇八

“知识树”是指将各个作文知识点的序列归整在一起,通过“树形图”的方式来呈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通过“知识树”来将与某个作文教学主题相关的所有知识点汇总在一起,将其应用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中,有利于让小学生建立宏观的作文感官,为灵活应用各个作文知识点打好基础。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索,从帮助学习建立宏观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语文习作能力、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三个角度来详细阐述将知识树应用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知识树;应用作用。

作文教学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效率最低、效果最差的教学内容,不管教师手把手教学生如何写作文,还是以“解放学生”的思想来为小学生提供充足的习作自由,小学生的习作能力都没有明显的提高。追本溯源,最根本的原因便在于小学生没有建立稳固的、灵活的、可迁移的习作知识结构,也没有掌握良好的习作技巧与习作知识。如果教师可利用“知识树”来组织作文教学,那么自然而然便可增加小学生的字、词、句、段落、篇章的储蓄量,学生也可在知识积累中了解篇章结构、语言句式等语文知识的应用方式,自主尝试在本人作文中展开实际应用,从而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习作能力。

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同一种习作技巧,不管教师强调多少遍,小学生依然会在相同的问题中出错,而大量重复性的习作问题则会逐渐消磨掉小学生的习作自信,导致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长期处于低效的循环状态。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便是小学生所形成的知识和结构是碎片化的、不完整的,所以无法形成知识迁移能力。对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知识树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习作知识结构,为学生灵活迁移习作知识做好准备。比如,在“写一处自然景观”作文教学中,笔者便以“知识树”的方式来总结了写景作文的习作要求。在本课教学中,笔者绘制了一棵知识树,在树干中写下“写景作文技巧指导”,然后以六个枝干来标注了写景作文的六个习作技巧,即观察为基础、善抓景物特征、确定习作顺序、做到动静结合、抒发真情实感、善用优美语句。在每一个枝干下,笔者也会细化每一项内容的具体内容,比如在“确定习作顺序”中,笔者还以“小枝干”介绍了写景文章常见的空间方位顺序、时间顺序、地点顺序这三种写景顺序,并用具体实例展示了每一种习作顺序的习作效果;在“善用优美语句”中,笔者也介绍了拟人、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以例句来让学生感受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习作效果。

二、提高学生语文习作能力。

小学生目前在作文中所存在的内容空洞无物、语序颠倒混乱、错别字与语病较多、缺乏真情实感等问题都是小学生语文习作能力低下的具体表现,这些问题也直接导致我国小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比较低下。然而,“知识树”是提升小学生语文习作能力的关键所在,因为它能够让小学生灵活调动与使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各个习作知识,每当教师布置一项习作任务,他们便可回忆相关知识的“知识树”,利用“知识树”的各项内容展开有效习作,写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作文。比如,在“写观察日记”一课中,笔者便以“知识树”的方式来总结了观察日记的三个习作技巧,即观察要抓特点、重点;观察要有顺序,可以从上而下、从内而外,也可以从中心到四周;观察既要有整体,也要有细节。在以“知识树”强调了观察日记的观察要点与习作要点之后,小学生便可随机选择观察对象,可以是一只小动物,也可以是校园环境,还可以观察一个人。在观察中,小学生将会自然而然地思考观察对象的特点,从整体、细节两个层面来保证观察的全面性,并且会及时记录自己的观察顺序。在做好前期准备之后,小学生便要学习日记的习作格式,在日记中记录自己的观察过程。以“知识树”来组织习作指导,可有效减少小学生习作学习的盲目性,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与习作能力。

长期的失败经历是导致小学生厌烦写作文最重要的学习情感因素。若教师可以“知识树”来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使小学生明确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功,那么便可有效改善小学生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使其重新对习作学习产生兴趣,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自信,使小学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状态,逐渐爱上语文习作。自从笔者以“知识树”来组织作文习作教学之后,笔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小学生都重新燃起了习作热情。比如,在“写童话”教学中,许多小学生虽然很喜欢读童话故事,但是说到写,却显得一筹莫展。为了让小学生了解如何写童话,笔者以“知识树”的方式分析了童话故事的文本结构、习作要点、习作技巧等多个内容,然后鼓励小学生自主尝试创作童话故事。在“知识树”的引导下,小学生全面了解了写童话的具体内容,十分有信心地展开了语文习作。许多学生表示,他们本来对童话故事的习作方式感到十分茫然,根本不知如何下手,但是,“知识树”让他们知道了童话故事包括什么、如何写童话故事、怎样写出来的童话故事更吸引人等等,使他们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恍然大悟之感。

总而言之,有多项研究证明“知识树”是符合儿童认知特征与学习思维方式的。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之中,能够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针对性与目的性,是提升小学生语文习作素养的重要方式。对此,教师应全面分析应用“知识树”的要点与条件,以“知识树”来促进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全面改革。

测试技术论文参考文献范本篇九

当前,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已经普遍被应用于音乐教学当中,要想改革高中音乐教学必须依靠多媒体技术。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与当前教学发展形势相符。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不然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防止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认识到课件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课件的存在是为了追求高效课堂。最佳应用形式就是教师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一边讲课一边播放多媒体,达到灵活运用,发挥多媒体的最大效用,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音乐学习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师如果应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则不易表现音乐的魅力。虽然教师在教学中也应用了一些乐器,但音乐本身的内涵并不能全部展现出来,导致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以其传递信息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元性,以及交互性和动态性,同时传达大量的视听信息,迅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特别是对于音乐学习来讲,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已占据重要地位。高中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非常紧张,而直观的画面、形象的图片、动听的音乐、悠扬的曲调、精彩的视频可以使学生得到放松,可以改善学生的各种感官感受,冲击学生紧张的神经,使学生集中思想,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较为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积极投身到音乐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充满趣味性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而且可以让学生在音乐海洋中尽情地遨游,体会音乐学习的乐趣,改善当前紧张的高中学习状况。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活学生音乐创作灵感。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但包括传授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应该教会学生想象。发挥想象的力量,才能进行创作,使音乐具备一定的灵魂。学生的音乐灵感需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得到,前提是具备深厚的音乐基础。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造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动静俱备的音乐情境,把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呈现多种信息,鼓励学生亲身感受、欣赏、理解音乐,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丰富想象能力和联想,在宽泛的音乐世界中自由发展,同时可以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鼓励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种形式的音乐教学才是最有效果的,才能深入发掘学生的艺术才能,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音乐素养。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当前很多学校的音乐类书籍、刊物严重不足,不能满足音乐教师与学生的需要。而现代教育技术依靠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可以极大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并将各类教学资源有机结合在一起,发挥校本课程资源优势,创新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饱览各位著名音乐家的作品,收藏大量名家作品,将大量的音乐教学内容分门别类,学生在倾听这些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使音乐欣赏课走出了课堂,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名家作品,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互联网可以丰富课堂信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利用较短的时间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使音乐教学更接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符,保证全体学生依据自身音乐基础得到合理的提高,使全体学生的音乐素养都得到提升。

测试技术论文参考文献范本篇十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思想为指导,以多媒体为传播媒介,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为核心,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与学的优化、促进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一种理论和实践的技术。它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它的再现功能、集成功能、交互功能、扩充功能、虚拟功能等使得学习时空开放化,学习方式多元化,课堂教学手段、方法现代化,教材媒体由静态转为动态,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科研现代化,学校管理现代化,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形式现代化。它的应用和发展,必将能给传统教学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引起教学领域的革命性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创新、合作等素质成了社会对人才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要满足这样的社会需求,教育就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终身教育观、素质教育观、情感教育观等现代教育观念应运而生,而现代教育技术正是在这样的观念下产生,以这样的观念为指导,并以高效、快捷的方式服务于这样的观念。

例如:多媒体教学通过网络使远程教学成为可能,这就使得求知的人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方便地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使终身学习观变得更易实现;多媒体辅助素质教育有利于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它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和氛围,能在人机交互活动中真正实现因人而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求知中感受到自己特有的快乐,从而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产生了新的教学方式,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传统的教学强调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其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分科定时,是一种说教式的教学,是一种集体化的活动,完全无视学生个性和发展的独特性。教师作为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授者,往往把学生按年龄和成绩分组,进行“批量生产”,并用考试的分数来评价学生学习的好坏。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能满足信息化社会的需求的。

现代教育技术发达的视听系统,使教学变得更加形象化,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把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加上网络技术的支持,它可以把时间和空间放大,又可以把时间和空间缩小,把远处的学生没见过的东西逼真地逞现在学生眼前。

另外,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的共享资源更是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教师不再局限于单独备课,用以往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全人类优秀的知识和经验,这就使教学的内容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充分满足了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生,使得交互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都成为了可能。教学不再像以往一样追求惟一正确的答案,而是在求同存异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思维。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比较单一,并且多为书本知识和教师已有的知识经验,其中有些是已经过时的,毫无任何意义和价值。学生依靠教师组织、安排和要求进行学习,消极被动地听取教师传授的知识,始终处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学生只有依靠教师的讲解才能掌握知识,依靠教师的考核才能知道自己的进步。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后,改变了学生对教师的依附,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元化,使学生能按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来选择知识,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信息社会中,教师和教科书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来源,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软件、光盘、多媒体技术(如虚拟现实、超媒体技术)、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以各自特有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参与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有机会主动地参与、发现、探究知识。知识来源渠道多了,学习的时间、内容、进度就可以自行掌握,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因而,在信息社会中,学习型态将由传统正规的单向式,转向多元方式。由此,网络学习理念应运而生,在网络教育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教育将成为主流,老师的角色也由教学者转为指导者、协调者、辅助者或顾问的角色。

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模式发生了变革,使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多样化,与此相适应,教学内容、教材形式和课程体系也必然会发生根本的变革。

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发展总是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而进行的,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发展很快,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第四个工具性学科(前三个为语文、数学、外语),它是培养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能力、保证学生主动学习和促进学生终生发展的工具性课程。阅读、写字、计算一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现代信息技术使这些领域发生了质的变化,阅读从线型文本式走向多媒体电子读物,由抽象的文字扩展为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阅读形式;书写从一笔一划地练习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言输入等;高速计算是计算机的最原始功能,掌握计算机技术将能取代计算的技巧与方法。

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将带来教学内容的变革,教育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知识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和通信的基本能力、信息搜索分析和筛选能力、网络环境下合作共事的能力、解决半结构问题能力等。不仅传授课本知识,还要重视能力的训练和情操的培养,尤其重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从前那种以教师或教材为中心的观念,把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都调动了起来,改变了课程教学的固有模式。

在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扮演的是家长式的讲解者,与学生相对,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道者,是权威的象征。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背诵,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成为消极的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信息源,教师的权威意识逐渐失落。教师的角色从单纯的讲授知识转变为教学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学生获得知识的引导者。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景里,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学会学习,主动地探索知识。

当然,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以及言传身教作为学生的榜样的角色得到了更好地发挥。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逐渐转变为积极的知识探索者。教师应根据课程计划和学生的需求设计制作供学生学习用的教学软件(课件)。此外,教师必须研究在现代教育技术影响下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产生于现代教育观念深入人心的历史大背景下,它必将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并设法更好地为其服务。它的应用和发展,必将给教育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带来一系列的变革,促进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学内容、教材形式和课程体系的变革,促进学习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关系的转变,使现代教育观念变得更易实现,从而实现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发展功能,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服务,最终促使教育变得更加社会化,更加人性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