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点归纳(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22:59:02 页码:7
最新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点归纳(通用9篇)
2023-11-19 22:59:02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对经验的沉淀和提炼,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吸取教训,并避免重蹈覆辙。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呢?以下是一篇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点归纳篇一

上学期间,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高考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4、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6、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

7、梦亦同趣。(“趣”通“趋”。往,赴。)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用心,用,因为,心,用心。今义:用功、肯动脑筋。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学习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学有所长的人。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少年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一般人,普通人。今义:许多人。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用来……的。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表结果。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从而,追随并且……。今义:表目的或者结果的连词。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8、凌万顷之茫然。

茫然,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9、游于是乎始。

于是,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1、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意动用法,以……为师,把……当做老师。

4、而耻学于师。

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5、小学而大遗。

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7、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8、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东:方位名词作动词,攻下,向东进军。

9、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

10、始指异之。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11、萦青绕白。

青、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只起语法作用,无实义。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指示代词,这,这些。

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之:结构助词,的。

5、不知日之入。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月出于东山之上。于:介词,从。

7、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介词,在。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介词,表被动。

9、惑而不从师。而:连词,表转折。

10、觉而起,起而归。而:连词,表承接。

11、扣舷而歌之。而:连词,表修饰。

12、侣鱼虾而友麋鹿。而:连词,表并列。

13、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而:连词,表转折。

14、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而:连词,表修饰。

15、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也:语气词,句中表停顿。

1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兼词,于此。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

2、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定语后置句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4、不拘于时。被动句

5、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句

6、日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

7、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9、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句

10、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

11、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

12、居是州,恒惴栗。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点归纳篇二

【谦称】有下列6种: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直呼其名】有三种情况:

自称姓名或名。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用于介绍或作传。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一般而言,字与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出于礼貌和尊敬。名与字一般由父亲或尊长来取。

【号】即别号、表号。号一般由个人取定,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青莲居士、少陵野老、玉溪生、四明狂客、醉翁、已斋叟、我佛山人、百炼生等等。

【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欧阳文忠公(欧阳修),史忠烈公(史可法),缪丑(秦桧)。

【斋名】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杨诚斋(杨万里);聊斋先生(蒲松龄),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籍贯】如王临川——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柳河东——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顾亭林——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

【郡望】如唐代韩愈,世人称为韩昌黎,是因为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韩愈实际上是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而苏轼也曾自称“赵郡苏轼”、“苏赵郡”,苏氏是赵郡的望族(实际上苏轼是四川眉州人)。

【官名】在古代官名用以人的称谓十分普遍,如“阮步兵”——阮籍,“嵇中散”——嵇康,“洪经略”——洪承畴,“孙讨虏”——孙权,“贾太傅”——贾谊;“杜拾遗”、“杜工部”——杜甫;“柳屯田”——柳永。

【爵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后人遂以武侯相称;谢康乐——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王荆公——王安石;诚意伯——刘基。

【官地】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贾长沙——贾谊,他曾贬为长沙王太傅;陶彭泽——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骆临海——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柳柳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贾长江——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

【兼称】如《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

(三)。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爱”通“薆”;“见”通“现”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说”通“悦”;“女”通“汝”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归”通“馈”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匪”通“非”;“女”通“汝”

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无”通“毋”

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

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

8.肇锡余以嘉名。

“锡”通“赐”

9.扈江离与辟芷。

“辟”通“僻”

10.来吾道乎先路。

“道”通“导”

11.指九天以为正兮。

“正”通“证”

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

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帘”通“奁”

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纫”通“韧”

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

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奄奄”通“晻晻”

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展”通“辗”

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属”通“嘱”

19.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

20.比去,以手阖门。

“阖”通“合”

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

“彀”通“够”

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溟”

23.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通“陲”

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反”通“返”

25.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

26.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

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而”通“能”

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

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匪”通“非”

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

“火”通“伙”

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见”通“现”

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点归纳篇三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

发尽上指冠头发。

2、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回头。

3.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

为之奈何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

4.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六、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

3.荆轲有所待(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6.以故荆轲逐秦王(因此)。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点归纳篇四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爱”通“薆”;“见”通“现”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说”通“悦”;“女”通“汝”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归”通“馈”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匪”通“非”;“女”通“汝”

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无”通“毋”

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

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

8.肇锡余以嘉名。

“锡”通“赐”

9.扈江离与辟芷。

“辟”通“僻”

10.来吾道乎先路。

“道”通“导”

11.指九天以为正兮。

“正”通“证”

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

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帘”通“奁”

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纫”通“韧”

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

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奄奄”通“晻晻”

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展”通“辗”

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属”通“嘱”

19.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

20.比去,以手阖门。

“阖”通“合”

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

“彀”通“够”

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溟”

23.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通“陲”

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反”通“返”

25.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

26.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

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而”通“能”

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

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匪”通“非”

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

“火”通“伙”

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见”通“现”

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

33、是谁之过与?

“与”通“欤”

34.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

“直”通“只”

3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3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3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通“又”;“暴”通“曝”

3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

4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

41.合从而缔交,相与为一。

“从”通“纵”

4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

4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44.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45.并曾赋敛,仓库少内。

“曾”通“增”;“内”通“纳”

46.再拜便辟。

“辟”通“避”

47.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振”通“震”

48.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无”通“毋”

49.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

50.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内”通“纳”

51.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

5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具”通“俱”;“倍”通“背”

5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54.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

5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

5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坐”通“座”

57.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闵”通“悯”

58.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零丁”通“伶仃”

59.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有”通“又”

60.不嗛,则奋击。

“嗛”通“慊”

61.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椎”通“槌”

62.太尉判书,辞甚巽。

“巽”通“逊”

63.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

“覆”通“复”

64.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佗”通“他”

65.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66.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7.姜氏何厌之有。

“厌”通“餍”

68.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无”通“毋”

6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70.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

71.遂寘姜氏于城颍。

“寘”通“置”

72.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阙”通“掘”

73.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锡”通“赐”

7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摩”通“磨”

75.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

76.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

7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通“佚”

78.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纪”通“记”

79.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通“债”

8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困顿)。

81、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点归纳篇五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4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5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6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

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

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7一词多义。

(1)于。

青,取之于蓝。(从,介词)。

而青于蓝(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点归纳篇六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湛奥》。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楚辞·离骚》。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战国策·楚策》。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七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渊明《杂诗》。

及时当勉强,岁月不侍人。

陶渊明《杂诗》。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枚乘《上书谏吴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点归纳篇七

应当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

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的积累,没有积累的语言是苍白的,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的。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思维,能触类旁通。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首先是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

复习时应强化如下四个环节:1.领悟含义。对背诵的诗文,要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要真正弄懂。2.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3.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手非”。4.规范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首先要培养浓厚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也就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兴趣去学习,是学好的根本,学习语文也一样。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文。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很无聊,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学,成绩当然也就上不去,所以,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点归纳篇八

1、至于泰安(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2、是月丁未(是,古义:这,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3、复循西谷(复,古义:再,又;今义:往复,重复)。

4、戊申晦(晦,古义: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今义:昏暗,夜晚)。

5、多平方(平方,古义: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义:数学名词)。

1、其级七千有余(“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少圜(“圜”通“圆”,圆形的,指山石)。

3、五采(“采”通“彩”,五色)。

1、汶水西流(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济水东流(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3、崖限当道者(限: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

4、道少半(道:名词作动词,走,走路)。

1、当其南北分者(在,在……的地方,介词)。

2、崖限当道者(挡住,动词)。

3.僻不当道者(面对,动词)。

余: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代词)。

余始循以入(同上)。

余所不至也(同上)。

2、其级七千有余(几,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数词)。

以: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在……的时候)。

2、余始循以入(同“而”,表顺承,连词)。

3、回视日观以西峰(连接方位名词,用法同现代汉语,连词)。

限:

1、越长城之限(界限,名词)。

2、崖限当道者(门槛,名词)。

道:

1、道皆砌石为磴(路,名词)。

道有天门、崖限当道者、道中迷雾冰滑、观道中石刻、僻不当道者(同上)。

2、道少半(走,走路,动词)。

有:

1、其级七千有余(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泰山正南面有三谷(有,与“无”相对,动词)。

道有天门、下有红光、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同上)。

及:

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和,连词)。

2、及既上(等到,介词)。

3、皆不及往(赶得上,动词)。

云:

1、世皆谓之天门云(语气助词,表示不大肯定的语气)。

2、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雾,名词)。

日:

1、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太阳,名词)。

2、或得日,或否(阳光,名词)。

3、是日(天,名词)。

漫:

1、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布满,动词)。

2、其远古刻尽漫失(磨灭,动词)。

居:

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乘:

自京师乘风雪(冒着)。

或: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有的)。

极:

极天云一线异色(尽头)。

视:

回视日观以西峰(看)。

坐:

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与“站”相对)。

始:

余始循以入(开始)。

判断句。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以上两句用固定格式“……者,……也”表示判断。判断句)。

2、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所不至也。(以上两句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主语“此”省略。判断句)。

3、此东海也。(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判断句)。

4、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用副词“皆”表示判断,“皆”相当于“都是”。判断句)。

定语后置句。

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崖限当道者”一句中,“限当道”为“崖”的定语。定语后置句)。

省略句。

1、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皆不及往。观道中石刻。

(以上四句均省略主语代词“余”)。

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语:雪。“苍山”前面省略谓语:见)。

3、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语:石刻。后一分句为判断句,主语是“石刻”,谓语是“自唐显庆以来”)。

4、生石罅(“生”前面省略主语:树。“生”后面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

5、复循西谷(“西谷”后面省略谓语:走)。

6、余始循以入(“循”后面省略宾语代词“之”,“之”代“环水”)。

7、中谷绕泰安城下(“中谷”后面省略宾语代词“之”,“之”代“水”)。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点归纳篇九

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一边…一边)。

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近于)。

1、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

2、景翳翳以将入(通"影",日光)。

1、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李白乘舟将欲行(离去)。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

2、引: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拉开)。

引壶觞以自酌(端起)。

引以为流觞曲水(退隐)。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疏导,引来)。

3、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乘坐)。

聊乘化以归尽(顺应)。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就着)。

4、策: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

策扶老以游憩(拄着)。

退而论书策(竹简)。

蒙故业,因遗策(计策,策略)。

1、策扶老以流憩(拄着,名作动)。

2、园日涉以成趣(每天,名作状)。

3、或棹孤舟(划着,名作动)。

4、善万物之得时(以…为善,意动用法)。

5、乐琴书以消忧(以…为乐,意动用法)。

6、携幼入家(儿童,形容词作名词)。

7、眄庭柯以怡颜(使颜怡,使动用法)。

8、倚南窗以寄傲(自足自待的心情,形作名)。

9、感吾生之行休(将要,动作状)。

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指战乱:今义:比喻纠纷和乱子)。

2、尝从人事(古义:治人之事;今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变动等)。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古义:不久;今义:寻找,追寻)。

4、悦亲戚之情话(古义:亲属戚属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家庭的`成员)。

5、觉今是而昨非(是:古义:正确;今义:判断词,是。非:古义:错误;今义:判断词,不是)。

1、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

3、乐天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句)。

4、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结构后置句)。

5、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

6、童仆欢迎,稚子候(于)门(省略句)。

1、悟已往之不谏,知道来者之可追。

译:我觉悟到过去做错的已无法挽回,知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2、实迷途之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译:虽然走入迷途但还不是太远,现在已经明白了如今归田是对的,以前出仕是错的。

3、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译:身体依靠着南面的窗户寄托自己傲世的情怀,深感简陋的居室更容易使人安乐满足。

4、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译:姑且顺着大自然的变化以了结此生,抱定乐天安命的主意,又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