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小学一年级语文草教学教案(通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1:09:59 页码:9
最新小学一年级语文草教学教案(通用15篇)
2023-11-13 01:09:59    小编:ZTFB

教案需要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反馈进行调整,确保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教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认知水平,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活动。教案的范文分享,希望能给教师们带来一些实用的教学资源。

小学一年级语文草教学教案篇一

1、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认识评、访、挤等七个生字。

2、正确地读词语,初步理解,感受春天的美景。

3、正确地读写句子。

4、熟练地读背短文,简单地了解短文意思。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读,说说上面三行有何规律,下面两行有何规律?

3、分男女生读。

4、巩固生字,并口头组词,选择词说句。

二、日积月累。

1、我会读。

a、齐读词语。

b、出示春天公园图,用上词语说一段话。(师范说,指优等生说)。

2、我会写。

a、先自己读一读拼音,想想是什么句子。

b、指名读句子。

c、写句子,注意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d、同桌评比,谁写的`句子又对又美。

3、读读背背。

a、自由读,不认识的字请同桌帮忙。

b、四人小组赛读,谁读得准确又流利。

c、指名读,说说短文写的是什么?

d、齐读,注意不要唱读。

e、小组赛背。

三、课外延伸。

课外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古诗去读一读、背一背。

小学一年级语文草教学教案篇二

设计理念:

本组教材,围绕“注意观察春天的景物、气候”的主题来编排。教学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识字,注意积累生活中的字。

愿我们的'学生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创造,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大课堂。

设计思路:

本组教材,无论是识字1的春天韵文,还是《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邓爷爷植树》,都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个美丽的春天。指导本组课文的学习,可先引导学生读导语,从整体入手。提示学生借助汉语拼音阅读本组课文,初步感知每课内容。并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围绕专题,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课文要少讲,多感悟。几篇传统课文要有新的教法。

采取措施:联系实际,结合课文,利用课件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应注意的问题:本单元要让学生多说说在春天里周围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多观察生活。

课后反思:。

通过对韵文的朗读,初步感知,使学生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产生寻找春天的想法。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

内容:《入学教育?听话说话1》重难点:了解学校生活,学习礼貌用语。

内容:《入学教育?听话说话2》重难点:学会说“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和“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要立正脱帽敬礼”两句话。

内容:《3》重难点:掌握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

内容:《入学教育?听话说话4》重难点:知道下可做有益的活动,遵守秩序。

内容:《弧o、e(一)》重难点:读准音,正确书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一年级语文草教学教案篇三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课件或挂图、乐曲磁带、《种太阳》歌曲磁带。

2、丝绸被面或围巾。

3、课前布置学生观察阳光,充分地感受阳光。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想象:教师播放音乐(带有鸟鸣水声的舒缓乐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教师抒情描述:清晨,一轮金色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阳光立刻洒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啊!阳光,你早!听,鸟儿唱起了欢快的歌!看,禾苗、小树、小河在向阳光招手!我拉开窗帘,哎呀,阳光一下子跳进了我的家!我想和阳光握手,阳光用它那温热的大手抚摸我的小手心!同学们,请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板书课题)。

(音乐最具感染力。和谐的音符与优美的文字,给孩子们创设了乐于接受的情境,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在想象的空间里思绪飞扬,在独特的感受中畅所欲言,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

2、感受: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外面去寻找阳光、感觉阳光的温暖好吗?(带领学生到室外,指导学生寻找,哪里有阳光?阳光下都有什么?你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回到课内交流,揭示课题。)。

(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体验,让他们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并且感受到有大自然的可爱和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对话平台。

欣赏。

播放课件,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文本美,与大自然的美互相呼应。)。

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它。

(培养学生边看书边动手、动口的习惯,自己解决读书中遇到的困难。)。

2、我们要认识哪些生字,你能告诉大家吗?(指名读生字,认识几个就读几人个。)。

(识字要有一个过程,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循序渐进。)。

3、哪些字在字音和字形上容易出错或与别的字混淆你能当小老师提醒大家一下吗?(注意提示认识新偏旁“阝”。)。

4、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考,如果谁遇到不认识的字其它同学要想办法帮忙教会他。练习“开火车”认读生字。

5、游戏:猜猜猜。(看老师的口形,猜猜发的是什么音,看谁的生字卡片举得快,猜得对。)。

(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充分让学生自学——小组学——汇报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朗读。

1、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读:指名读、组内读。

3、接力读:每人读一自然段,比比谁读得好。

4、选择读: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以读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朗读的评价。)。

写字。

1、出示生字“也、长。”指导认读,用“也”练习说话。

2、小组讨论: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说说这两个字的笔顺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汇报:提示:“长”字的第一笔是“撇”,第二笔“竖提”是新笔画,注意区别它和“竖勾”有什么不同。

4、教师范写。

5、学生在描红的基础上临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每个字都要尽量让自己满意。(教师个别指导。)。

6、选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字组内评议。

(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既要有数量上的要求,更要有质量上的要求。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写好。)。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1、游戏:找朋友。(给生字宝宝找到它的拼音朋友。)。

2、开火车读全文。

读悟。

1、引读第一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金子”该怎样读?

2、太阳出来了,它有什么作用呢?(指名说)在阳光的照射下万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播放课件或出示挂图)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小组讨论)。

(1)、汇报。

(2)、从“更绿了、更高了、长长的”这几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几个词该怎样读?

(3)、你见过锦缎吗?(出示课件和锦缎,让学生说说感觉。)。

(直观的实物展示和课件相结合,加强了对难点句子的理解,使学生在独特的体验中体会到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用优美的语言去朗读的热情。)。

(4)、男女生赛读第二自然段。

3、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闭眼想象阳光跳进家里,照在你身上的感觉。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创设情境,让他们充分地体会阳光,在读中悟出阳光的美好。)。

4、阳光这么可爱,请你捉点阳光保存下来。(给学生自由活动和发言的机会,让他们体会为什么捉不住阳光,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语文的成就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懂得阳光是捉不住的,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熟读。

1、多种方式练读课文,边读边相互指出优缺点。(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对读、当小老师读……)。

2、配乐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以读为本,读中悟情,读中积累,读中评议。)。

背诵。

1、闭上眼睛想象课文的情景和阳光照在自己身上的感觉,边想象边练习背诵。

2、加上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带动作表演。(配乐)。

小结。

阳光给了我们生命,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它比金子更宝贵,我们要珍惜阳光,在阳光的照耀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练习。

1、出示课后读读说说,自由练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口头组词。

3、你还认识哪些“日”字旁的字?

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山、出”。引导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新的笔画“竖折”,书空。

3、范写。(“山”的第一笔是“丨”,要写在竖中线上;“出”字的第三笔是长竖而不是由两个“山”组成的,也要写在竖中线上。)。

4、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学生作品。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教会学生写字的方法,加强个别指导,让学生在写字中体会到汉字的美。)。

实践。

1、讨论:题目是“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怎么样?”鼓励学生课下想办法搜集材料,利用班会时间展示、交流。

2、绘画:用自己的彩笔描绘阳光。(播放歌曲《种太阳》)。

(这两项活动在教学中可任选其一。)。

小学一年级语文草教学教案篇四

《荷叶姐姐》是教科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屋里的一篇文章。这篇小童话讲述了荷叶姐姐给别人遮雨自己却淋着的故事,赞扬了她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这又是一篇优美的小散文,体现为语言的优美、画面的.优美、情感的优美和精神的优美。因此,我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理解童话的主要内容时,感受到这四种美。同时,探究在行文中识字的有效做法。另外,尝试略读教学中,一篇带多篇,课内带课外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

2、通过阅读,学习荷叶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

3、在拓展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认识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体会荷叶姐姐舍已为人的品格。

一课时。

多媒体课件。

(一)看图想像,激发兴趣。

(出示池塘里的荷叶)荷叶姐姐跟大家打招呼,导入:你认识她吗?今天我们就来交这个朋友。

(二)检查预习,汇报预习收获。

1、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适时梳理,及时评价。

2、默读课文,用一句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读课文,汇报主要内容。

(三)精研课文,朗读感悟。

1、自由读文,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学生汇报交流,适时指导朗读。

(1)第二自然段,比喻拟人句的体会。读出荷叶姐姐的美丽来。

(2)第三自然段,体会后面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还有谁来避雨了。

(3)第四自然段,体会荷叶姐姐的品格,读出对荷叶姐姐的心疼。

(4)第六自然段,体会荷叶姐姐的精神,读出荷叶姐姐的高兴。

体会荷叶姐姐帮助别人后的快乐心情。

四、想象拓展,说话训练。

1、荷叶姐姐帮助了小鱼、蜻蜒、青蛙,想象一下它们会对荷叶姐姐说什么?

2、看到荷叶姐姐你会想到哪些人?(雷锋……)。

五、延伸阅读,训练能力。

拓展阅读《荷叶圆圆》,学生自由读,谈出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六、小测试:

你喜欢荷叶姐姐吗?为什么?

七、总结:让我们学习荷叶姐姐的精神,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小学一年级语文草教学教案篇五

1、认识13个生字。

2、通过学习了解亲属,知道他们的称呼及相互关系。

3、在学习中,感悟亲情,珍视亲情。

在情境中识字。

课件,《家族歌》,《让爱住我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平时谁最关心你?是怎样关心你的?这些人都是你的什么人?

师:是呀,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每个人都沐浴着家人的关怀茁壮成长。我们的家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师贴已画好的大树)一家人互相关爱,互相体贴,这颗亲情树才能硕果累累。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大家庭中的每个成员。

2、板书课题《我家的亲属》。

学习“亲”字,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属:是什么结构,什么偏旁?

(二)、学习词语,认识亲属。

1、师:谁能说说你家里都有哪些亲属?

2、如果学生说得不全,可让学生读读书中的亲属,师把相应的词语帖在亲情树上。

3、你认识亲属家族的成员吗?赶快来读一读。

4、谁记住这些亲属宝宝了,读给你同桌听。

5、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同学认识家族中的成员?

大家读得真好,下面老师要增加难度,把这些家族成员换一换地方,看你们还认识不认识?

6、课件出示打乱次序的生造词,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7、单拿出生字宝宝让学生读。特别把女字旁的字归为一类,帮助学生识记并理解字义。

课间休息:同学们学得真棒!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播放《家族歌》。

听完出示:

爸爸的爸爸叫()妈妈的爸爸叫()。

爸爸的妈妈叫()妈妈的妈妈叫()。

爸爸的哥哥叫()妈妈的兄弟叫()。

爸爸的弟弟叫()妈妈的姐妹叫()。

爸爸的姐妹叫()。

(三)、结合实际,知亲情。

1、同学们再看亲情树上的家族成员,你有什么发现?

2、你还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按着这个顺序读读词语。

4、听了你们的话,老师感受到了你们与家人那浓浓的爱。老师也为你们高兴,你们是个懂事的孩子。所以老师还要送你们一首歌。

5、在歌声中,你懂得了什么?

(四)、小结:就让我们再一次满含深情地品读这棵亲情树上的亲人吧。

小学一年级语文草教学教案篇六

今天第一节课,我给一年一班同学上了一堂识字课。这是听了一年级两位老师教学这节课后的教学。由于两位老师没有教过这套教材,而且其中一位从英语组转到这里来,自然对老师是个挑战。看到她们反复认真备课,并共同听课评课的情境,心中油然一种感动。感动的意义是要对他们也对自己的工作负责,那就是,要进一步引导教师就识字环节,如何扎实并落实,或者如何更好地让教师们赶快“上路”。于是,在她们的课堂启发下,我进行了今天的教学——算是抛砖引玉。

《早操》是一首儿歌。既然如此,从识字的方法看,可以采用韵语识字。但我们学校由于开展“主题识字”研究。“主题”在这里含有“文化主题”之意。因此,识字教学不仅仅停留在基于课文体裁的教学法上,还要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渗透中华民族古老的汉字的迷人之处。因此,有些字在教学的时候,尽量从造字的规律与特点出发,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爱上汉字,从而体会出汉字的“生命意义”与“精神意义”。于是,我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既基于常规识字教学的模式,又从中体现了这一方法的渗透。因此,写下教学后记,供教师们研讨。

一、听读儿歌,读准字音。

现在提倡自主学习。看到大多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让学生借助拼音识字。比如这两位教师讲课的时候,从生活情境出发,引出题目“早操”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的确,学生也许真的会读,并能读好。比如“妈妈教我的”;“我看拼音学会的”;“我在幼儿园就认识很多字”等等。但有一点,刚刚上小学两个月的孩子,即便自学能力再强,也不能忽视年龄和学龄特点。万一学生有的字音读错了呢?一下子读错,就“先入为主”,像配错了药一样,再改很难。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时间的增加,再慢慢放手为好——我以为。

我“以识字的方式识字”,引出课题后,让学生看60页和61页的图,看看图上有谁起的早?学生马上观察到——小鸟起得早,蹦蹦跳跳在唱歌;小蜜蜂真勤劳,起得早,就采蜜;小露珠起得早,滚来滚去跳舞呢……他们生活在这里,就在这里做操。简单观察图的目的是让学生注意教科书的图画,体现图文并茂的意味。紧接着我说,“有位叫胡木仁(这里也顺便关注书中的注脚,引起学生注意)的叔叔看到这一景象,写下一首儿歌,想读吗?”说着,就进入了“听读”环节。

我故意说:“我相信有些同学已经会读了,不过这里窦老师却要读,你们看我读的正确吗?”学生们在“左手扶书,右手指字”的口令中——听读开始了。他们一个个好像要给我做鉴定似的,特认真地听着。真好。

一个小节一个小节的慢慢地读。每一个小节中,注意有些字音需要强调。别看是北方学生,发音相对正确,有些还是要重视的。比如“早操”这两个字音都是平舌,但两个放在一块比较难读。我就在出示“早”时单独强调,出示“操”时也单独强调其发音。最后再连起来读正确。还有“绿叶”的“绿”防止读成“路”;“树枝”两个字都是翘舌,读到此词的时候,都要重视。

书后要求记认的一类字和二类字中,除了“早操”以外的“飞、叶、去、光”比较好读,随文读准就可以了。

这堂课,整首诗四个小节,也算长的,但在不同的听读环节中,读了五遍。不仅在语言环境中读准这些字音,又为后面的理解背诵做了必要的铺垫。

二、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其实,上面读的环节和下面谈到的这个环节不是脱节的。在一次次的朗读中,也一次次地,分步骤落实对生字词的理解,了解诗表达的大概内容。

于是,从整体入手,第一次学生自己读的时候,老师帮助学生梳理每一个小节写一个“人物”——小露珠、小鸟儿、小蜜蜂、小学生。他们都“起得早”。第二次再指名读各个小节的时候,弄清他们是怎么做早操的。于是,学生就对号入座说出小露珠是“滚来滚去”,小鸟是“跳来跳去”,小蜜蜂是“飞来飞去”,小学生是“跑来跑去”。第三次读的时候,进一步弄清楚小露珠是在“绿叶上”做操,小鸟儿在“树枝上”做操,小蜜蜂在“花朵上”做操,小学生在“阳光下”做操。

你看,在儿歌中,字娃娃们都有好邻居,他们手拉手就组成了一个个词语我们一起看看下面的分组,读一读。于是,黑板上的板书呈现如下:

小露珠 滚来滚去树叶上。

小鸟儿 起得早 跳来跳去树枝上。

小蜜蜂 飞来飞去花朵上。

小学生 跑来跑去阳光下。

板书的内容就是在一次次朗读中顺势写出来的,不过,是把诗“横着”提炼在黑板上的。这时候,让学生再读每一个小节,试着把这些词串连起来,表达。学生呢,在韵语的语感中,此时已经完全能够脱离书本,借助“词串”独立读下来,并且背出每一小节的内容。

到此,根据分类,“纵向”让学生比较这些词语——为什么他们做早操的地方会不同?学生们就很自然地,结合刚才看的书中的插图,联想他们生活的地方,就很清楚地说出,小鸟儿愿意高高兴兴在枝头,所以说它跳来跳去做早操;小蜜蜂来到花朵上采花蜜,真勤劳,所以说它在花朵上做早操……其实,这里不仅理解这几个词语,也在渗透“环境”与人物的关系。

更有,把这“跳来跳去”“滚来滚去”“飞来飞去”“跑来跑去”纵向放在一起比一比,让学生说说有什么特点。学生发现,“来”和“去”每一个词中都有,而且有学生说,这些词语读着有点重复的意思。这样的叠词积累恰恰是小朋友需要积累的。紧接着,让学生用动作表演,比较这些词语的不同。学生们真可爱啊。可以想象他们的表演多么形象。尤其是“滚来滚去”有的用身体摇动表示,有的用手势表示。一次,就很好地理解了“字义”。就这样,这类词语放在一块儿醒目地比较与体验,就是培养对这类词语的“语感”及印象。另外,平时总觉得学生见过的题型太少,有时遇到新题型不知道怎么答,这种训练方式也能起到让学生感知一种新的题型的作用吧。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也用上这样的句式,这样的词语自己也编一句诗。没想到有一个学生说:“小蚯蚓,起得早,钻来钻去,在泥土上做早操。”(帮助改成“泥土里”),有个学生说:“小螃蟹,起得早,爬来爬去,在沙滩上做早操。”原来,像那两位老师一样,以课文为出发点,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如此说话训练,学生,就成了真正的创造者。

三、利用韵语渗透“字理”识记字形。

当课文以及生字字义理解之后,接下来就要检查生字识记情况。由于黑板上的词语学生早就读下来,这个时候教师要逐个擦掉多余的,只剩下生字让学生识记。黑板上只剩下七个生字“孤零零”地站在“原地”。这个时候,随意指认生字。如果记不住,就引导生字的位置,去想一想,“顺一顺”就记住了。

当黑板上的生字随便打乱顺序巩固后,又让学生进行“猜字游戏”——这个环节是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他们特别愿意参与。为了更好地加深记忆,我也和学生进行猜字游戏——手里拿着生字宝宝(字卡),让学生猜是哪个字。这个环节也有意思。学生有时候一下子猜对,有时却把黑板所有的生字读出来才猜对。其实两次游戏的过程,就是一次识记生字的过程。浓厚的参与兴趣中不知不觉掌握了这些生字。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最后,把黑板上的字擦掉(擦的过程又读了一遍),重新归成:只要认识即可的和必需会写的两组。用词卡分组贴在黑板上,让学生重点谈自己怎样记住这些字。

这回,可不是上面韵语记忆中,“混个脸熟”的整体记忆与巩固,而是要说个一二三来。教师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不同形式的识字。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可以体现“主题识字”的一点味道。

比如课题“早操”的识记——课前我这样出示题目中的“早”:写一个日(稍扁些,但不能写宽不然就读成“曰”了),学生马上读了出来。然后在“日”下面再出示一个“长横”——这是地平线。读“旦”(有学生一下子说出)——天刚刚亮,太阳紧贴着地面,还对大地依依不舍呢。这个“旦”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过几天我们就要过元旦,所以表示新的一年的第一天。那么“旦”加上一个“竖”,就是指太阳离开地面啦。突然间我看到孩子的眼睛亮了起来,原来字里面有故事啊!真好玩。

为了进一步理解“早”,我提问:早上的时候,我们都做些什么呀?学生说穿衣服,刷牙,吃饭,上学,做早操。于是“操”顺手而写。要一边写一边强调做操要用手,所以左边是个提手旁。右边的部分表示读音,这个字也叫形声字。虽然这个字是二类字,但教师随嘴说说,也是只有益处没有坏处的。而且,“操”这个字,采用的也是“形声字”记忆法,也是基于汉字规律的识字。

下面,重点谈谈摆在黑板上的,要求会写的“早、叶、飞、光”。我们一起看看师生是怎么完成以下学习的。

学生记“早”时说,上面是个“日”,下面是“十”。教师要赶紧给该同学总结:用的是结构记忆的方法。当然老师也可以提示用刚才老师解“早”的方法也行——“会意”识字。

学生记“叶”也是用结构记忆。这时也可以用会意识字法点播给学生。古人造这个字时,“口”表示一片叶子,“十”表示树枝——说到这里,学生们笑了。这笑说明学生也会意了。于是“叶”就变成了有生命的“叶子”。

有个学生记“飞”,“横折斜钩”(这个名称没有说好,老师帮助的结果)好比小鸟的头和身体,里面的“点撇”就是小鸟的两个翅膀。这个时候要马上表扬——她的办法就是古人的象形字的造字法!当掌声响起来的时候,就是拉近了千百年来故人与今人的感情与思想。孩子们还不懂得这些,但是,作语文教师的我们,会感受到,今人的血液里已经有古人的文化基因——竟然小小的儿童有着和古人相同的理解。如果就这样渗透文化的情感与精华,我想,几年以后,这些孩子对汉字的认识就绝对不会停留在只是认识字,认识汉字就是为了写作文这样一个浅层次上了!

有个学生记“光”,也是用结构记忆,我呢也用会意识字法告诉学生下面的“儿”表示人,上面的部分表示火把,黑夜里人举着火把就有了光亮,这个字就是这么来的。有个学生马上在我的基础上,又用了故事联想的方法:“一”个“小”“儿”子,拿着一个火把。这名同学的进一步引发,不就是后人的一种超越吗。原来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可以想象的故事!

当然,教师采用的主题识字的点播,不是故意生拉上去的,而是在学生识记自觉地渗透。最后,让学生组词,延伸对字义的理解,在积累词汇的过程中又一次加深记忆。而且,加上前面的“温度”,我想,刚才的组词就升华了前面谈到的两点,而是渗透一种更大的价值——中国的汉字,因一个字就可以组那么多词语,表达那么多不同的意思,而不像英语,一个单词就是新的组合,而且每一个单词永远也不会让你因形产生这样生动的记忆。

四、观察比较指导写好字体。

第一步,看田字格中的“早”和“叶”字。先比较“早”和“叶”。发现这两个字中有一个相同的字是什么。学生发现是“十”。于是再进一步观察,这两个“十”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明白,“十”字做底的时候,横要长些,“十”字要拖住上面的“日”所以写的要比“叶”中的“十”大些。“叶”呢,是左右结构“十”写的就要稍微瘦长一些,这也是左右结构字的特点。但是左右结构的字一般左窄又宽,所以“十”要比“口”大些。

在此观察的基础上,接下来就开始看看这两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首先看“早”,要想写好这个字,哪一笔最关键?学生发现,“一”这一笔最关键,要写在横中线上。“竖”写在竖中线上。这样一来,“日”就要写在横中线上面。提示同学要横平竖直。于是学生找这个要求慢慢在生字本上“描”了一个。

“叶”呢,“口”要写在书中线的左边,最后一笔的封口“一”要贴着左边的横中线,这样“叶子”就长得好看了。“十”的“一”在右边的横中线上边一点,然后挨着竖中线写一个“竖”。这样叶子就长在树干上了,“十”离“口”太远,叶子就掉下来了。学生于是又描了一个。

第二步:看田字格中的“飞”和“光”。两个字再一次比较,飞的斜钩和光的最后一笔,哪个“弯”的更大一些?学生马上发现,光的最后一笔弯的大。于是告诉学生这叫“竖折弯钩”。在田字格中写的时候,学生也发现了“飞”的“竖折斜钩”是贴在竖中线上的,千万不能太弯,不然鸟就“飞不起来了”。“光”呢,中间的横一定要在横中线上。上面的小字变形的写法一定要注意,是“先中间后两边”,最后一笔的竖弯钩也要贴着下面的竖中线。

为什么把这四个字归成两类?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会明白,相近笔画或相同偏旁的字放在一起比较,就会深入体会到这样做的意义及效率。

参考书中安排两课时,这样,剩下的一课时就好好指导学生写好这些字,并注意并强化训练学生的写字姿势等。

以上粗略回忆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虽然没有按照课堂教学的流程记录,采取分类归纳的方法说明,但,力图体现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及有效性。我要力图体现的是,看似一节简单的识字课,什么课件也没有用,只充分利用书本及黑板也能实现乐学甚至会学。我这样做的其目的,就是让教师们知道,家常课也许就可以这样上。

不过看似简单,但,深入的备课,或者说细致的备课还是要的。低年级虽然不及高年级的教学内容深邃,教师的调动,及对文本的理解把握和生字的归类分析等等,也都需要功夫。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识字教学要体现出自己学校的识字特点。好啊,课讲完后,一年级老师们纷纷向我讨要关于“字理”方面的工具书,看到我手里有一本《字源谈趣》,大家纷纷要自费去万圣书园买。我相信,这个年级的识字教学,会有灵动的,有生命的血液填充,让主题识字教学有了分量,他们的教学研究不仅仅是识字教学法,而是利用那些教学法,走上一条探讨中国汉字对中国人的影响,甚至深入地研究下去,因此改变当今信息社会对汉字的错误认识。怀着深深的敬畏,让汉字成为中国人的灵魂的图腾。

小学一年级语文草教学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习11个生字,学写4个字。认识一个偏旁“彳”。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关心他人。

教学重难点:

1.后鼻音:“平”的发音,以及“啊、呢”应读轻声。

2.“业”的书写笔顺。

3.“书”中横折钩的书写位置。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调查同学中或亲戚朋友中关心他人的好例子。

2.积木、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揭题导入。

(一)激情引趣(出示积木,你们瞧,这是什么?你搭过积木吗?你搭过什么?)。

(二)过渡:真棒!小朋友都是搭积木的能手。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平平跟大家认识,他可是搭积木的高手!

(三)揭题。(出示课题:平平搭积木)谁能看着拼音把课题读准确?(课题中有两个生字,要求学生读准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

(二)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三读课文,边读边想:平平搭了几间房子?都给谁住?

三、读准字音,再读句段。

(一)读准字音。

1.读准前后鼻音的生字:间、很、平。

2.学生自由拼读,对比分析字音;。

3.学生读诗句:“平平搭积木,搭了四间房子。”“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4.读准轻声音节:呢、啊,

(二)指名读。

1.学生读诗句:“平平,平平,还有一间呢?”“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

2.说一说: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小组合作学习:小朋友已经学习了六个生字,小组长手上还有五个生字,请小组长指导小组学习。

(三)游戏:猜字。背着一个同学指定一个字,然后让他面对所有的字猜,“是不是_字?”直到猜对为止。

(四)精读句段。

过渡:小朋友真棒!--下子就记往了这些字宝宝的名字。如果老师把他们放到句子中,你还叫得出它们的名字吗?咱们来试一试。

出示“平平,平平,这些房子给谁住?”

1.指名读,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这话是谁对谁说的?

3.自由朗读。

4.指名朗读。

出示“平平,平平,还有一间呢?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

1.指名读,想一想,这两句话是谁说的?

2.教师进行不同语气的范读。(一种是陈述的语气,另一种是疑问的、喜悦的语气)。

3.学生选择评议。

4.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出示“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往。”

1.选四名学生代表本组进行朗读比赛,赛前给每组同学留一段时间,帮助参赛选手。

2.比赛后评议。

3.全班练读。

(五)朗读全文。(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

四、自主识字。

(一)组合作学习。小组长字卡组织讨论:每个生字有什么办法识记?

(二)全班交流。

五、写字指导。

(一)让学生先观察两个字“业、平”在田字格的位置,注意竖笔的位置及长短的变化。

(二)教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业”的笔顺;先写中间两竖,再写两边的点、撇。注意“本”字的撇捺张开的角度要大,以保持字体的平稳)。

(三)学生书空,描红、练习。

小学一年级语文草教学教案篇八

《早操》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中的一课。《早操》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并且有和谐韵律的儿歌,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写了早晨欣欣向荣的景象,配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将学生带入充满生机活力的清晨。通过学习,使学生形象感知万物复苏的清晨景象,从小树立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积极锻炼身体的观念。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以下几点比较成功:

1、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制作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早操》是非常有童趣的课文,但要让学生从字面意义上理解课文传达的这样一个美丽的清晨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查找了大量的图片、声音素材以及多媒体演示课件,经过修改制作了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并将之贯穿本课始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形象生动的卡通形象,色彩明快、动静结合的多媒体演示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从一开始就以可爱的卡通星星形象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接着又营造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好清晨的景象,让学生们入情入境,把学生牢牢吸引住,他们就会自愿跟着老师完成下面的教学活动。

在识字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文——词语——生字——课文的过程以生动、形象的动态方式展现出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拓展练习时的情境创设打开了孩子的视野,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2、积极倡导在游戏中识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低段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学。为了让孩子们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我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上查找许多的学习方式来引导学生识字。主要以听读、借助拼音拼读的方式识字。又通过争当小老师、同桌互说悄悄话、送同伴回家的游戏方式了解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自主识字。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成功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3、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在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进而指导朗读,通过老师范读、学生自读、品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在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感悟课文内容。调动孩子已有的经验,体会小精灵的调皮、可爱。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发挥想象力,不拘泥于课本,把目光转向更广阔的生活中去。让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把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用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渗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中我以同桌合作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渗透和培养。

徐娜。

《早操》是一年级上册北师版11单元字与拼音(四)中的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并且具有和谐韵律的儿歌。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了早晨欣欣向荣的景象,配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将学生带入充满生机活力的清晨。

既然如此,从识字的方法看,可以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上课前我一直在思考在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中不仅要完成认字、写字的任务,还应该在识字写字中渗透汉字的文化,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有些字在教学的时候,我尽量从造字的规律与特点出发,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爱上汉字。于是,我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既用常规识字教学的模式,又从中体现了这一方法的渗透。

一、拼读识字,读准字音。

在以往的教学中考虑到孩子刚进小学不久,又没有学拼音,所以在教学中我一般采用听读识字的方法。可是在这课备课中,我发现这课生字比较少,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又安排在拼音单元内,所以我采用了让学生运用拼音拼读识字的方法。

我先以“识字的方式”引入课题后,说:“早上,太阳公公醒来了,他从山顶探出了半个脑袋朝下面大声的喊,孩子们,快起床了跟爷爷做早操了。这时许多小精灵都赶快爬起来跟太阳公公一起做早操了,你瞧他们都躲在课文里了,愿意把他们找出来吗?”学生兴趣盎然的开始小声的自读,在自读过程中我不停的表扬那些在利用拼音识字的孩子。这时很多孩子都加入到拼音识字的队伍中去了,达到了复习拼音的目的。

后来再一个小节一个小节的慢慢地读。每一个小节中强调个别字音。比如“早操”这两个字音都是平舌,但两个放在一块比较难读。我就在出示“早”时单独强调,出示“操”时也单独强调其发音。最后再连起来读正确。还有“绿叶”的“叶”强调是整体认读音节。

最后我安排了老师的范读的环节,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能模仿老师读出儿歌的节奏来。

这堂课,整首诗四个小节,也算长的,但在不同的听读环节中,读了几遍。不仅在语言环境中读准这些字音,又为后面的理解背诵做了铺垫。

二、渗透汉字文化,识记字形。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体会和认识民族文化的过程,在认字写字应渗透汉字的文化,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感染。

比如出示课题“早操”时,我这样出示题目中的“早”:写一个日,学生马上读了出来,我又问“日表示什么?”。然后在“日”下面再出示一个“长横”,生读“旦”——天刚刚亮,太阳紧贴着地面,还对大地依依不舍呢。这个“旦”就是表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那么“旦”加上一个“竖”,就是指太阳离开地面啦。突然间我看到孩子的眼睛亮了起来,原来汉字的故事真多啊。

为了进一步理解“早”,我提问:早上的时候,我们都做些什么呀?学生说穿衣服,刷牙,吃饭,上学,做早操。于是顺手板书“操”。一边写一边强调做操要用手,所以左边是个提手旁。

在教学“叶”时,我先很自然的根据课文内容出示了一张美丽的绿叶图,然后让学生观察“叶”,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学生眼睛再一次亮了起来,纷纷举手,抢着说“口”像一片叶子,“十”像树枝。于是“叶”就在学生脑海里变成了一片有生命的“叶子”。

又比如,在教学“飞”时,我出示了一张鸟儿在空中飞行的图片,在和“飞”作比较,学生马上发现了“横斜勾”好比小鸟的头和身体,里面的“撇点”就是小鸟的两个翅膀。“飞”好像在孩子的脑海里动了起来,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鸟。

以上是我上课后对本课以及低段识字教学的思考,低段教学以识字为重点看似简单,其实汉字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需要我们以后更加努力的钻研教材,设计教法。

小学一年级语文草教学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会认文中十一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柳树的形态,感悟作者无尽的想象,初步培养感受、欣赏美的情趣。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比较、识记、组词开花等形式认读本课生字。

2.通过观察比较、书写、组词,会写本课生字。

3.通过拼读、朗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进行阅读训练,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识字、写字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美,丰富学生想象,从小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3.感悟作者无尽的想象,初步培养感受美、欣赏美的情趣,培养做事持之以恒的习惯。

重难点分析:

l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逐步积累识字的方法,掌握写字的技巧,正确、美观地写好“日、月、人、太”四个字。

l能结合实际生活,了解柳树的特点,感受作者奇妙的想象,并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l让学生通过读文,抓住重点语句的描写,懂得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出示课题,认识“柳”字,齐读课题。

(一)课件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拼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新词,多读几遍,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把生词读给同桌听一听,看谁读得好。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4.课件出示相关带生字的语句。

(1)读带拼音的句子。

(2)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

(3)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抢读,加深对字的印象。

(4)出示单个的生字,指名认读。

5.说一说,还有哪些字难认?

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

6.开火车朗读读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给出评价。

(二)熟读课文,感知理解。

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认真自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课文中的柳树什么样子?

(2)她在做什么?

(3)你想向柳树学习什么?

让学生画出相关语句,反复朗读。

2.学生在充分读文后自由发言,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指导朗读。

(1)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站”字了解柳树的挺拔,抓住“弯”、“垂下”感受柳树的婀娜多姿。也可抓住“她”字,问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通过四个“钓”字,体会作者的想象;抓住“……”给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续写课文。

(3)抓住第三、四自然段中“从白天钓到黑夜”,“从春天钓到冬天”,“灰心了吗?没有。”等语句,读出柳树的自信和锲而不舍。

(4)用自己的话夸夸柳树,并指导朗读最后一段,读出对柳树的赞美之情。

3.指名学生朗读全文,其他同学边欣赏边想象画面,感受柳树的可爱、美丽。

我来画一画,写一写:

你心中的柳树是什么样子?画在纸上吧,还可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第二课时。

1.生字果树摘果子。

2.点兵点将背课文。

3.展示上节课拓展练习的作品,看谁的最精彩。

1.课件出示“日”、“月”、“人”三个字的象形字,让学生观察像什么?

2.课件出示要写汉字,仔细观察。

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做到笔顺正确。

(2)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怎样把字写好看。

3.给生字组词。

4.学生练写生字。

指导书写时,教师要强调书写的注。

意点和书写的姿势。

5.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取长补短。

教师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你还知道哪些赞美柳树的诗句和文章?抄在小本本上,背一背,也可与小伙伴交流。

小学一年级语文草教学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初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能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通过读课文培养学生早起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早上,太阳公公醒来了,它从山顶探出半个脑袋朝下面大声喊:“孩子们,快起床跟爷爷做早操呀!小露珠、小鸟儿、小蜜蜂、丁丁、冬冬听到了,赶快爬起来跟爷爷一起做早操。同学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操的'吗?那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儿歌吧!

二、感知课文,认识生字。

1、老师播放课文录音,请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指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小组帮助学习。

3、指名读,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带读课文。

4、哪个小组愿意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识字的,认识了哪些字?(在学生说的同时教师相机出示这个生字的卡片,并带读几遍。)。

5、“开火车”检查认字的情况。

6、给自己喜欢的字宝宝找个好伙伴组成词。

三、课堂调节,保持兴趣。

播放歌曲《健康歌》,学生边唱边做动作。

四、读文感悟,培养语感。

1、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2、小合作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各组推选一名同学参与朗读竞赛,其余同学充当评委。

3、边看画面边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

2、配上动作背诵课文。

二、拓展训练,培养创新。

1、你能把下面四组词语连起来吗?

小露珠跳来跳去。

小鸟儿滚来滚去。

小蜜蜂跑来跑去。

小学生飞来飞去。

2、动脑筋,编儿歌。

还有哪些动物会做早操呢?你能像课文那样也编一首儿歌吗?

三、指导写字。

1、出示6个生字,学生认读。

2、小组讨论:如何记住这些生字?全班交流,总结出较好的识记方法。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这些字应该怎样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教师相机教学新笔画“竖钩”)。

4、描摹6个生字。

5、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辅导。

一年级语文上册早操练习题是对文章内容的检查,大家在做练习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的阅读题目,练习题是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帮助。

一、我会写一写。

二、读一读,连一连。

树叶???铁路。

月亮???火车。

三、照样子,写一写。

飞来飞去。

参考答案。

一、略。

二、

三、示例:跑来跑去跳来跳去。

小学一年级语文草教学教案篇十一

撰写说课稿不必拘泥于固定、呆板的模式。另外,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又切忌过长,避免陈词滥调,泛泛而谈,力求言简意赅,文词准确,语言针对性强。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还需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多下苦功。下面是关于《草原》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帮助!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草原》。

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写下了《内蒙风光》,本文就节选自《内蒙风光》。《草原》这篇课文,作者以热情洋溢的笔调,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

本文通篇文质兼美,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取舍教材是关键。因此,我将此文教学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领略草原的风光美。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人情美。我今天所要说课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基于本文又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并理解“渲染、勾勒”等词语。

2.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并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兴趣。

3.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语言,初步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受草原风光的美好。

而对于生长于南方小县城的孩子,草原是遥远、陌生的,因此,如何让学生突破时空障碍,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的景美,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就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怎样才能使学生与文本产生真正的共鸣,体会草原的景美呢?首先,我将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默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配乐读。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并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其次,我将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本文第一自然段的语句美,意境也美,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形象,丰富形象,从而体会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及想象能力。

《草原》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语句美,意境也美,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图文结合,启发想象,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配合朗读,领会作者的情感美。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再因为,本组的主题是“走进西部”。因此,开课之初,我首先多媒体播放配有画面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闲地吃草、散步。远处的小河像一条明晃晃的长带迂回曲折……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在感到喜悦、快乐的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后的感受。此时,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油然而生。于是顺势揭开课题,进入第二环节。

这一环节是由师生配乐朗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作顺序,主要写了那几个画面,是从哪两部分来写草原的,即“风光美”和“人情美”。学生对于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面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于是,我先课件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四人小组自读第一自然段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草原的美景,并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交流品读。

在品读重点语句时,我将引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反复朗读;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草原图片,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词句。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将把学生们带入那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之中,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一碧千里”、“渲染”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如:在本段中,作者描写小丘时,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轻轻流入云际。”由于“渲染”和“勾勒”都是美术上专用名词,讲起来抽象难懂,我准备了两幅国画,一幅是绿色渲染的草原风景图,一幅是墨线勾勒的鸳鸯戏水图,出示图片,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不仅感受到用绿色渲染的小丘的柔美,还感受到那饱满的绿色正向四周渗透、扩散。在这儿,我没有停止探究的脚步,而是紧紧抓住句中看似矛盾的一个点——“轻轻流入云际”。先引导学生抓住“欲”字理解,再让学生议一议与“轻轻流入云际”矛盾吗?学生一边看图想象画面,一边和着优美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这并不矛盾的美的意境。这是一幅多么鲜活的中国画啊!这正融入了老舍先生对草原无限的热爱之情,学生也就很自然地领悟到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

再如:文中描写羊群的句子:“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我先让学生结合图画,抓住“绿毯”、“白色的大花”两处比喻,体会草原的辽阔和羊群带给草原的无限生机。之后,删去原句,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向老舍先生学习,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描述这样的美景。这样,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原文描写的羊群的静态和动态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了美的意境,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反复品读这些精美语句中,我还将不断回扣本段的中心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相信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回扣中心句,不仅能更深切地感受“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意境,作者对草原深深的热爱之情也将在学生内心一次次升华。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舍笔下的草原那如诗如画的意境,品读之后,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草原风光图画,引读第一自然段。在优美的旋律中再现草原美景,一定能牵动学生内心的情感。这一整体回读,也将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在脑海中形成一幅蓝天共碧草一色,牛羊与骏马齐的美丽画卷。在此意境中,学生定能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草原的无限热爱。

就当学生沉浸在此意境中时,我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互相交流展示并走上讲台朗读诗歌、展示亲自去草原拍摄的照片一级打印的草原风光图,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个性再次得以释放,此时的课堂也将再次涌动着创造的生命力。

授课至此,我小结过后,以布置下节课的任务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美丽的地方,又孕育着怎样的民族呢?老舍先生又是如何表现草原的人情美的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会会草原上的鄂温克族人民。”

总之,我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整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及创造能力,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体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导。谢谢!

小学一年级语文草教学教案篇十二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有活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基础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1、自主学习,合作认识12个生字。

2、感知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童谣,体会诗的意境,感受山村的宁静美丽。背诵全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小山村)你们喜欢吗?你们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呢?

3、小朋友说得太好了,小山村的景色真美,古时候有位诗人也看到了这美丽的景色,十分喜爱,就把这里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出示古诗)。

二、借助拼音,初读古诗。

1、请小朋友看大屏幕自己来读读这首小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把生字线内的十二个生字宝宝在古诗中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3、检查:

(1)读卡片开火车。对数字。

(2)朗读古诗。

三、借助画面,诵读古诗。

1、小朋友朗读得那么认真,老师都听入迷了,眼前仿佛就看见了那座美丽的山村。

我也忍不住想念一念,你们说好吗?

2、小朋友可以亲闭上眼睛一边读一边想,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到的景物就越多越美,自己小声读一读,试试看。

3、谁能告诉老师,你在读的时候都看见了那些景物呢?你是读哪一行诗看到的?(全班交流。)。

4、这个小山村远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5、指导朗读整首诗。

四、小结,课后延伸。

2、布置作业:

1、配合古诗画一幅美丽的插图。

2、把这首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小学一年级语文草教学教案篇十三

《早操》是我们年级语文组上选定的同课异构的课文。我在设计这篇韵文的教学思路时充分挖掘韵文的童趣,考虑学情,同时吸取其他老师的经验,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生气盎然的清晨。我的教学思路是:首先是从孩子们熟悉的《上学歌》导入,太阳公公当空照,它把大地瞧一瞧,太阳公公可能看到了什么,从而引出课题“早操”。接着让孩子们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找都有哪些小精灵,孩子们说一个小精灵,全班就隆重请出它,老师把图贴在黑板上。这个环节是孩子们从图画初步感受这首儿歌的情景。接下来的步骤是老师范读,找到小精灵们在哪里做操,然后同桌共用一本书找到小精灵们是怎样做操,老师打乱词语顺序,通过游戏让孩子把词宝宝送回家。接着从词到字,逐个击破,通过自读、变成各种花样来读字,目的就是让孩子熟认每个字,。在初步感受课文的基础上,老师以指导朗读为契机,在教会孩子如何读好每一个小节的同时,间接让孩子明白了儿歌的含义及蕴含的感情。老师重点指导:滚来滚去,跳来跳去,飞来飞去,跑来跑去单独怎么读,放到句子中又怎么读。

整个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孩子们学得也非常投入和开心。这篇课文要求认识和写的生字并不多,一共七个,孩子的学习任务并不重。但如果仅限于达到认识几个字的知识目标而忽略了能力的训练和情感价值的熏陶是不值得的。每一堂课应该效率最大化。《早操》是非常有童趣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和进行想象说话的能力训练。但要靠孩子们从字面意义出发来理解课文传达的这样一个美丽的清晨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一开始就安排了观看《上学歌》的视频,设计意图是从图画入手营造一种美好的清晨景象,让孩子入情入境,这也符合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课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了,孩子接下来就很愿意跟着老师完成下面的教学活动。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指导朗读时,调用孩子已有的经验,体会小精灵的调皮、可爱,让孩子自己来读出感觉。由于前面朗读到位,在拓展练习说话时孩子们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各种各样的其他小精灵,如:

小鱼儿,起得早,游来游去,在水里做操。

小青蛙,起得早,跳来跳去,在荷叶上做操。

从孩子们的回答中,尤其是最后一个句子,我们可以看出,这堂课孩子的思维非常开阔,语言表达也非常有条理和优美,达到了训练想象和说话的能力。

最后是写字环节,孩子们在书写“早”字的时候,因为简单所以孩子都会写,在指导写的时候,强调字的结构和笔顺。在给字宝宝找朋友的时候,可以看出孩子们的词汇量还是比较丰富的。可能是因为孩子比较紧张,整堂课孩子不是很活跃,说话声音也比较小。教师的情感调度还有待加强。

《早操》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并且有和谐韵律的儿歌,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写了小露珠、小鸟儿、小蜜蜂珍惜时光早早起,做早操,最后一节升华主题:启发学生从小树立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积极锻炼身体的观念。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我在教学设计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老师就需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热情。

1、导入新课时,我首先采用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今天上课与以往有什么不同?你们打算怎样表现呢?当学生纷纷表示要专心听讲,积极反言时,我以奖励的方式播放了与本首儿歌紧密相关的一首歌曲《健康歌》,学生一边感受着歌曲那欢快的节奏,一边从歌词中初步感受到早起锻炼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2、在识字教学过程中,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早操》篇幅简短的特点,采用听读的方法学习文中的生字比较快捷。学生听力强,记忆力强,很快能背下我们重点学的第四节。在此基础上我逐步缩小语境,由句到词,又由词到字,不断地为学生创造机会与生字见面,学生很快地熟识了要求会认的生字。这之后,我又把生字请出来,制成生字卡片,以儿歌对答的方式进行巩固识字教学。出示一个生字:这是谁?这是起。什么起?起来的起。

3、在重点学习最后一节儿歌时,为了激发学生反复阅读儿歌的兴趣,我质疑:小学生为什么早起做操呢?在启发引导下,学生说出了很多早起做操的好处。于是我说:看来,这句话可真有意义,很珍贵,把它作为礼物,你最想送给谁?咦,儿歌里的一句话还可以作为礼物,学生感到新鲜,兴趣也就上来了,在学生把这句话当作礼物互赠的过程中,他们兴趣浓厚,热情高涨,既复习巩固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语感,为后面的仿说做了一定的铺垫。

4、在朗读训练中,戴上头饰分角色朗读,设计动作表演读等都很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充分朗读,读中感悟。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语言训练。它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读还可以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展开丰富的想象,感悟课文内容。

在带着学生品读儿歌前三节时,因为结构相似,内容也较浅显,无需过多的讲解,我便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代讲:老师范读、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师生接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

当然,朗读还要注意有一定的层次性。每读一遍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读出一个怎样的效果。作为老师要心中有数。最初我请学生自由读儿歌时,只要求能看拼音读准,读通就可以了。接着,指名读,老师适时指正,播放课文录音后,再次指名读时,要求学生做到读得有感情。然后,师生接读则意在帮助学生巩固课文内容及实现语言材料的积累。最后分角色读和表演读则让学生亲历其境,充分感受角色的思想感情,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产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教学不能拘泥于课本,要让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把目光转向更广阔的生活中去。基于这个理论指导,本节课学完儿歌,我有设计学生模仿《早操》为自己喜欢的小精灵编首儿歌,也就是仿说。因为考虑到是一年级学生太小,知识有限,又因为第一次接触这种训练,所以我是格外小心,尽可能得做到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在前面很多环节中都做了一定的铺垫。

学完儿歌后通过连线题的方式回顾儿歌里描写的小精灵和小学生是怎样做操的,体会其中动词的精妙和趣味,并尝试仿说词语。

最后在一段舒缓优美的《清晨》乐曲中为自己喜欢的小精灵编儿歌。

结果,学生把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都能用非常恰当的词语,通过儿歌的形式表达了出来,是很有意义的仿写练习。

语文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课中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课堂上有时没有仔细聆听学生的回答,不能快速揣摩学生想要表达的意思。在仿说时,一名学生为天鹅编儿歌:小天鹅,起得早,转来转去,在湖面上做操。当时我误以为撞来撞去,否定了她的说法。当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正所谓当局者迷,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更扎实,更有效。

四、认真反思,收获精彩。

引用于永正老师的一段话:反思吧,记下来吧,这样,无论成功和失误都是收获。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让我们在不断反思中收获精彩。

《早操》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并且有和谐韵律的儿歌,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写了小露珠、小鸟儿、小蜜蜂珍惜时光早早起,做早操,最后一节升华主题:启发学生从小树立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积极锻炼身体的观念。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我在教学设计时和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老师就需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热情。

在开课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将孩子们做早操的照片展现在他们的眼前,看着照片上或像挺拔的小树苗或“东倒西歪”的自己,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就被激发起来了。我趁机让孩子们猜今天的课题,得到了积极的响应。

接下来的感知课文和分节学习环节,我充分利用白板功能来组织教学,边听课文边展示相应的图片,并将隐藏的词条“小露珠”、“小鸟儿”等相机点击出来,借用形象的图片让生字的接受和学习不再单调。

而且,我还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了两个白板游戏——“找朋友”和“百宝箱”,这两个游戏的设计目的都是巩固学生生字词的认读,我将这两个游戏分别安排在课堂前半段和后半段,并且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脑,亲身参与,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随文识字,提高效率。

这篇课文要求认识和写的生字并不多,一共七个,孩子的学习任务并不重。所以,在识字教学过程中,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生字要求不难的特点,我认为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习文中的生字比较快捷。比如在出示课题的同时,就把“早”字装在田字格里,让学生观察摆放,唱笔书空,老师渗透字义的讲解,这样学生对“早”字的理解和记忆程度都会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另外,“叶”、“飞”、“光”三个字我也是随到课文中进行教学的,这样,既避免了单独识字的枯燥,也提高了学生课堂识字的效率。

3.联系生活,拓展想象。

教学不能拘泥于课本,要让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把目光转向更广阔的生活中去。基于这个理论指导,本节课学完儿歌,我有设计学生模仿《早操》为自己喜欢的小精灵编首儿歌,也就是仿说的环节。结果,学生把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都能用非常恰当的词语,通过儿歌的形式表达了出来,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说出各种各样的其他小精灵,如:

小公鸡,起得早,跳来跳去,在屋顶上做操。

小鱼儿,起得早,游来游去,在水里做操。

小树苗,起得早,飘来飘去,在风里做操。

《早操》是我的一堂公开课,经过专家和有经验的老师对我的课的评议,及自己课堂和课后的感受,我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多思考,多改进。

1.朗读训练的方法。

关于本课的朗读我做得并不好,没有体现出层次性,没有以感情为突破口让学生有一个更深的理性认识,也没有注意朗读形式的多样性。特别是开课就让学生齐读课文,并组织男女生赛读,在没有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受的基础上这样做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也浪费了时间。而且在接下来应该分节学习的环节中,我的朗读训练也处理得较笼统,没有明确帮助学生抓出应该重点练读和注意的字词,致使学生的朗读从头至尾平平淡淡,没有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达到应有的飞跃。

2.揭示学法,给学生展示认知的机会。

《早操》是一篇由几个类似韵律的小节组成的课文。我在教学中基本是按部就班,按顺序带着学生来学习的,其实这篇课文的核心学法就是一个句式“谁,用什么样的动作,在哪里做早操”,如果我能在讲解一个小节后把这个学法揭示出来,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学,可能对学生思维训练的效果更好一些,课堂时间也会大大节约,从而给更多的学生拓展训练的机会。

3.教师的语文基本功还需要提高。

我的课堂教学语言还需要进一步的琢磨和精炼,对学生思维火花的把握和评价能力还要。

进一步的提高,很多时候,孩子说了好的句子和好的词语,我没有及时地抓住和表扬引导。并且有时在课堂上没能关注全班同学,总是有一些同学出现在我的视线以外,这些都是我以后有待改进的地方。

总之,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力求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训练中提高。但在实际授课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我会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继续努力、改进!

小学一年级语文草教学教案篇十四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生字卡片录音机。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指导看图。

公园里除了美丽的景物外,还有什么呢?

(相机出示:转椅、火车、山洞、滑梯、荡船、木马)。

2.谁能说说它们的.玩法?小朋友们玩得怎样?

3.认读词语并正音,强调“山“是翘舌音。

4.小组练读。

二、诵读韵文。

1.齐读韵文。

2.背诵韵文,边背边想像公园的美景和小朋友们开心的心情。

三、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火、山、木、马。

2.用词语开花(口头组词)。

3.指名说笔顺,其余人跟着书空。

4.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

四、作业。

学生在《习字册》中描红,临字。

板书:火、山、木、马。

小学一年级语文草教学教案篇十五

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认识3种笔画。

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生字卡片。

一、导入新课。

春天到了,天气变暖和了,万物复苏,老师带小朋友去公园春游,好吗?

二、指导看图,学习韵文。

1.(出示插图)公园里的景色可真美呀。你们看到了什么?

(相机出示字卡: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宝塔、公园)。

2.你们觉得公园美吗?美在哪儿呢?

3.借助拼音读韵文。

4.检查读音,正音。

“水、树”是翘舌音,“红、公”是后鼻音。

5.男女生分行读韵文,边读边想像公园的美景。

6.有感情地朗读韵文,;这读边想像。

三、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1.出示;红花水。

2.认认笔画,借助范字指导写法。

撇折提横撇。

3.说出笔画数。

4.记忆字形。

红:左右结构的字,指导笔顺。

水:

火:

5.教师范写,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描写。

6.学生描红,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