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中国民间故事合集(大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0:34:01 页码:12
最新中国民间故事合集(大全17篇)
2023-11-13 10:34:01    小编:ZTFB

读书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知识的积累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多多阅读。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简练明了,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劣势,有针对性地做出改进和调整。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客观性和中立性,不要带有个人偏见。希望通过这些总结范文的学习,大家能够提高自己的总结能力。

中国民间故事合集篇一

从前,镇江千秋桥东边,住了个很有名气的书画家,叫米芾。他画什么像什么,跟真的一样,称得上是一枝神笔。

米芾脾气十分古怪,人们都叫他“米颠”。说他颠,其实他不颠。他很有骨气,不欢喜巴结人,尤其是对有权势的,大到当朝天子,小到州官县令,他连句恭维话都没有。所以他虽有一肚子的才学,也没有做大官。

有个人,和米芾的老子米佐一起共过事,一直闲居在镇江,说起来同米芾的交情也有多年了。不过米芾总是看他不起,因为这个人见到做官的骨头就软了。

有一次,这人为了巴结一个当朝的大官,就死皮赖脸地来央求米芾画幅中堂,好拿去孝敬大官。这人说一次,米芾答应一次,说两次,他答应两次,可答应了三年零六个月,就是不曾给他画过一笔。

后来,那个京城里的大官实在等得不耐烦了,三番五次催这人:“米芾的画怎么还没有画好?”这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生怕马屁拍不成,再被踢一脚。这天一大早,他就跑到米芾家里,坐请米芾画画。

他从早上坐到中午,又从中午坐到晚上,说了半天,只见米芾答应,不见米芾动手。一直到月亮升上来了,米芾才慢吞吞地踱着步子,走进书房去磨墨。这人一看,,嘴笑得豁到了耳朵根,也跟着进了书房。他才跨进书房,米芾已经把宣纸卷起来了。啊呀,真是神笔,画得这么快。这时,米芾就把纸卷交给这人,并关照说:“好了,你拿回去吧。不过路上不能看,到家才能看。我可不画第二张噢!”

这人接过画掉头就跑。他跑着跑着心里冷了一半:米芾怎么画得这么快?这个人疯疯颠颠的,不要是拿我作耍啊。他叫我路上不能看,叫我不看我偏要看,路上看跟到家看还不是一样的。当时,他刚巧走到千秋桥上,他刚把画展开,只听见“扑通”一声响,一个“东西”跳到河里头去了。他低头一看,只见一个月亮悠悠地往下沉,水影子里有两个月亮。再看看宣纸,上面什么也没有。他想:原来他画的是一个月亮,可现在掉到水里头去了。他急忙回头去找米芾,米芾问他:“哪个叫你在路上看的?这只好怪你自己,我说过不再画第二张了!”

这人没有办法,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回去想想不死心,又拿着竹篮子到河边去捞。捞了三天三夜也不曾捞到个亮月子。

事后,这话一传开,米芾更有名望了。有人讲:“米芾根本没替那个人画,只是坎了个圆砚台。”有人讲:“米芾料定那个人上了千秋桥就要看画,才画了个真的亮月子,掉到水里头去,叫这家伙到头是竹篮捞月一场空。”

朱永森讲述。

吴林森方范搜集整理。

颠公拜石。

米芾在我们涟水,大家尊称他叫米公。他平日非常爱好古器物,特别是石头,不见奇石还罢,一看见就爱不释手。甚至要出数十、数百倍的银价去买。因此有些人称他为米颠公。

米公在涟水做官时,一次下乡视察民情,在城北鸡鹅山附近的一个村庄,发现一位老妇家倒塌的墙下有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正发着光哪。米公看到后,连喊:“奇石!奇石!”便向老妇人施礼道:“你家的这块石头可卖?”因为米公下乡改换了便装,老妇人并不认识他,便漫不经心地摇摇头,说道:“不卖!”米公听说不卖,就走了。

第二天,米公察访了几个村庄,路过这里,又向这个老妇人谈起卖石头的事。那老妇人心想:一块烂石头能值多少钱?卖它做啥!放在家里垫垫墙根也是好的,于是又一口回绝了。米公只得恋恋不舍地回府去了。

第三天一早,米公用完了早餐,照例下乡察访,又经过了这一家。这一次米公并未与老妇人攀谈,只是站在远处呆瞪瞪地望着石头出神。老妇人见他再三登门,于是便招呼米公:“学官,你既然喜欢这块烂石,就送给你吧!”米公一听老妇答应了,欣喜若狂,连忙揖拜,口称多谢。随即从衣囊中取出三十两纹银,双手捧给老妇。老妇一见,顿时惊慌失措,说道:“学官,哪里值得这么大价钱?这石头是我送给你的,它放在家里也没有大用处,快把银子收起来!”米公说:“我平生酷爱奇石,难能你肯将此石卖给我,万谢!万谢!”经过米公再三苦劝,老妇人终于收下了银子。后来奸佞们知道了此事,相讥道:“米芾如此痴呆,真不愧为名副其实的颠公!”米公听到后,并不申辩,却每每就以这股颠痴劲来为民请命,痛斥奸邪,弄得一般贪官污吏下不了台,拿他没得办法。

文档为doc格式。

中国民间故事合集篇二

上两个年代,在南方乡下山村里,燃气尚未普及,大多数人家一天三餐的饮炊只能靠柴火了,所以山区百姓等田地庄稼种下,便在腰巾里别了把磨得雪亮的弯勾砍柴刀,赶出一只漆炭般黝黑的大水牛往山里走。柴少人多,村庄附近的小山丘早已被村民“剃”得光溜溜,长草不剩一根,短草被牛连根刨起。村民们只得早早起床,用小竹篮带了些稀饭,结伴两三人,往深山里走,至太阳下山天蒙蒙黑才打了几大把灌木柴归来。

深山老林乔木高大,灌木连片,树下腐叶间常有不知名的虫蛇穿梭,树顶上粗大的青藤结树盘枝,常常连成一大片天然帐蓬,遮蔽天日。人们走在这山间,见到哀鸟幽潭,人迹罕至,再胆大粗莽的汉子这时也得小心翼翼。对于这样神秘的深山,村民的口中从来不乏故事,其中传言最广的便是山魈的故事。

说是那年七月,一个王姓小山村,人们刚把田里的稻谷收割完毕,老天爷便接着无日无夜地飘起了绵绵阴雨。雨虽不大,上山砍柴却不成,王村王老汉只得把磨得雪亮的砍柴勾刀放好,坐在门口眼巴巴地等着天空放晴。谁知半个月将要过去了,这阴雨还没有丝毫停下的意思。眼看家里最后一把半干湿的稻草苗烧完,老伴一边骂咧着“这挨千刀不让人活的天公”,一边寻寻觅觅地找来烂得不像样的竹蔑鸡笼以备柴火,王老汉再也坐不住了。这天早上,他把挂在墙壁上的大草帽摘下往头上一按,腰间别上柴刀,便要叫上三两邻人上山。邻居看看这飘洒的细雨,说:“还是再等几天吧,说不定明天就天晴了,也不急在这一时。若你家真急着用柴,先在我这借些柴禾去用用吧。”眼见结伴不成,王老汉只好闷闷不乐地回到家来,喝了大半杯米酒,便叫老伴装些许稀饭,挎上柴刀再次出门。

山路腻滑,王老汉虽然身体强壮,却也走了许多时才到达这薄雾暝暝的山口。王老汉回过头来,村庄早已被几座小山隐没,只剩下来时的一条小山路在山间隐隐漫延。山间除了雨滴从叶尖滑落的声音,便是几声长尾鸟的哀鸣。王老汉故意干咳了一声,打破这死寂,便用鼓起几条青筋的大手提刀钻进树丛中,循着几株不高不矮的灌木砍去。于是,山间又多了一道柴刀与树木相碰的“嚯嚯”的声音。王老汉沿着山腰的青藤茂林爬去,生柴积攒得越来越多,他砍得兴起,早些时喝的米酒也发起劲来,大汗淋漓,哪还有来时的犹豫与不安。王老汉甚至感觉到劳动是欢乐的了,他高兴地砍下几段细生藤把生柴捆好,便吹着口哨脱开被大汗与雨滴浸渍的上衣,坐在柴捆上揭开装着稀饭的小竹篮子,准备用过午餐后再砍一捆木柴便可回家安枕了。

正当王老汉牙筋突起咬着萝卜干喝着稀饭的时候,树顶上却掉下来一个小野果,“啪”的一声正中王老汉的小竹篮。王老汉把那指头般大小的野果拈起来一看,青黄的果皮上赫然一个深深的新鲜的半月牙指甲印!王老汉吃了一惊,抬头瞪大眼睛细细看着树顶,树顶枝叶繁茂,不见有何动物,却也不见有何果子!

农村有种说法,就是正午不要上山摘野果,特别是不要摘到那种留有指甲印或牙齿痕的野果,因为那是山中不受香火供奉的野鬼做了符号的果子,凡是有符号标志的果子便属于山鬼的供品,生人不能抢摘,否则会招来厄运!不管这说法是真是假,王老汉都不敢大意,宁可信其有,向神秘的大自然求个平安也好,他毕恭毕敬地把留有指甲印的野果放在草丛中的一个石板上,正要合掌祷告,树林里突然撒来一阵散沙,打在这茂实的树叶上发出“沙沙”声响。

王老汉摸着掉落在嘴唇上的沙粒,大惊,一个趔趄颠坐在草丛上,竹篮子被碰倒,剩下的半碗稀饭也洒落一地!也许是某个顽童的恶作剧吧?王老汉爬起来稍稍定神,壮胆向四周吼了一声:“谁?”想不到这一吼,密林深处还真有一个声音回应,这声音像是母牛临产时的厚重喘气声,又像是一个老人临死前干瘪的带有浓痰的呼气声。王老汉顿觉全身一阵寒冷,汗毛直竖,立刻拾起地上的弯勾柴刀,背起一大捆生木柴便要往山下走去。刚迈出步子,背后又“沙沙”地撒来一阵散沙,那喘气声仿佛就在耳畔,像有人趴在王老汉的肩膀直吹冷气,背上的木柴好像也重了许多。

王老汉一阵慌乱,掉在草丛上的大草帽也忘了拾起,连滚带爬地沿着下山的小径跑下,还没跑出几步,便总觉得背后有人一直盯着自己看,背上的柴捆似乎更重了。王老汉心里又是一阵寒冷,惊恐地回过头来,那本来掉落在草丛中的大草帽此时正稳稳地盖在背上的柴木上!微微翘起的帽沿下隐隐露出一双浊黄的没有睫毛的眼睛,看不见脸,只感觉那眼睛冷如死水!王老汉“妈呀”大叫一声,飞快地把柴捆扔了下来,大草帽翻转着滚到一边,帽下却空无一物。

难道是错觉?王老汉不禁捏了一下自己的手背,痛!他拨落头发上、背上的沙粒,坚信刚刚看见的那双浊黄的眼睛不是错觉。他鼓起勇气翻动了一下从背上扔下的柴捆,柴捆完好,也不见有什么异物。此地不宜久留,王老汉把柴捆往肩膀上一扛,草帽也不要了,只快速往山下赶去。才赶出一小段路,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喘气声又在耳畔响起,肩上的柴捆再次沉重起来,王老汉怕极而生怒,他“呸”地吼叫一声,硬是把沉重的生柴捆甩开二丈远,从腰带里抽出弯刀,平日里的蛮劲也就发作了:“欺人也忒甚!”四野里一片死寂,只有雨丝交织而成的迷雾越来越浓,空气温度聚降,山路在这迷雾中渐渐隐没。

王老汉提着刀口雪亮的弯勾砍柴刀,凭感觉沿着脚下泥路一阵横冲直撞,却怎么也撞不出这片有如白影的迷雾。山鬼打墙?王老汉顿时慌了,他听人说过,正午过后人间阳气渐减,阴气渐盛,特别是在这阴雨天,山间林木众多,难见天日,阴气更甚,山中鬼怪因为平日里没有香火供奉,怨气难平,此时总会找到走霉运的人来折磨一番,被折磨致死的人在惊恐无助中死去,最终也带有了浓重的怨气,山鬼便以这些怨气为食,以慰鬼途。王老汉以前只当这是用来吓唬小孩的无稽之谈,如今碰上,不由他不信了。

中国民间故事合集篇三

民间故事作为一种广泛流传的口头性的、具有艺术虚构性的。

散文。

叙事作品而存在,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当做内容题材。我国经典民间故事有哪些?下面就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民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来,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

人生。

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

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

时间。

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

自我介绍。

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

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症,而且给穷人看病配药还分文不收,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来找白素贞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将白素贞亲切地称为白娘子。可是,“保和堂”的兴隆、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兴不起来了。这天,他又来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给人治病,不禁心内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原来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条白蛇变的!

法海虽有点小法术,但他的心术却不正。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后,他就整日想拆散许仙白娘子夫妇、搞垮“保和堂”。于是,他偷偷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你娘子是蛇精变的,你快点和她分手吧,不然,她会吃掉你的!”许仙一听,非常气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对我的情意比海还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会害我,何况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离弃她呢!法海见许仙不上他的当,恼羞成怒,便把许仙关在了寺里。

“保和堂”里,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终于打听到原来许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给“留”住了,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请法海放回许仙。法海见了白娘子,一阵冷笑,说道:“大胆妖蛇,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人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白娘子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离了。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谁料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牛郎干完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屋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还摆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牛郎吃惊得瞪大了眼睛,心想:这是怎么回事?神仙下凡了吗?不管了,先吃饭吧。

此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天,牛郎象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了门,其实,他走了几步就转身回来了,没进家门,而是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着。果然,没过多久,来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进门就忙着收拾屋子、做饭,甭提多勤劳了!牛郎实在忍不住了,站了出来道:“姑娘,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帮我做家务呢?”那姑娘吃了一惊,脸红了,小声说道:“我叫织女,看你日子过得辛苦,就来帮帮你。”牛郎听得心花怒放,赶忙接着说:“那你就留下来吧,我们同甘共苦,一起用双手建设幸福的生活!”织女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活得很美满。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现在,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

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可以上天宫去找织女了。”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不过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来,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

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回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

中国民间故事合集篇四

西望一片雾气蒙蒙的山影,就是西炎山。从那里去往道士塔的路只有一条。两年前,我在那条路上巧遇了一个自称长生不老的人。他随我绕过最难行的一道山径,实在太累了,我不得不停下脚步喘气。这时,他朝我摆手。万丈树林早被雾气揉成了一团黛绿。上山前,我想一定要在天黑下来前赶到道士塔。因为,和友人约定好的。人在路上,不断被错误的方向耽搁,搞得我越来越担心迟到。

那人气喘吁吁地站在一棵树下。

“我、我、我给您……”双手抱拳。

山下有众多乞丐跟游人讨钱。有时,他们会摇身一变成为西炎道士。说自己是西炎山道士绝对是一个好噱头。然后,手一指,山上隐隐约约浮在山雾中的道士塔,意思显见:“呃,我就是从那儿下来的。”很多外地人来我们这里,都要在他们那儿花去数目不等的钱,获得各种关于吉凶的说辞。

“我本家境殷实,无奈……杀了人,只得来山中。”

“哦。”我看着他,“你长得可不像……倒像个道士。”

后来,他说离他上山时有一百多年了。我问:“然后呢?”“我是不死之身,我倒想以神通助人迷途知返。”我微微一笑,学着他的样子,双手抱拳,向他辞别。我要走,他看样子并不急于阻止我。

“兄台,叫我好等。”他说。

这时,我在他身后的树上,看见一只树鼠。我从未看见过这么大的树鼠,有七岁孩童大小,并且通体灰黑。我越过他的头顶看过去,树鼠眼神呆滞地注视着我们。

我说:“迷途知返?”

“非也,非也。”那人固执地和我保持着一个可以对话的距离。

我有点儿恼怒,便冲他喊:“兄台,我是这山上修行的。下山几日,今日回道士塔!”说着,指了指,“看到了吧,再不走,山里就黑了。”

临行,我不忘折回几步,靠近他一些。对他说:“你杀过两个无辜者!”

然后,我得意地走在了路上。走了很久,我也不回头去看他,身后的山林越来越黑,陷入了一片湿漉漉的山雾中,我以为吓跑了这个人。“一百年前,我曾经杀死了你。”那个怪声扑上来。我猛然停步。

“你又来啦?”我被莫名其妙的感觉吸引了。这个不死之人让我想借此给自己找点儿乐。我笑说:“要不,你给说说一百年前为什么杀我?”他说:“我们为一个女子!”他为我描述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肌肤雪白的青楼女同时喜欢上了我们。然后,我出手想杀他。结果,他一个失手,我死了。故事至简,我觉得很有趣。

“我杀了你。”

“杀了我?”

“对,不过,是失手。”

“你在这里等我一百多年?”

“我们有约,只要找到你……”

转念想,他跟我上山,腿脚也辛苦,干脆给他点儿钱打发掉算了,于是伸手掏钱。突然一声大叫。我在他身后的树上看见了那只鼠。

3

页,当前第。

3

1

2

3

中国民间故事合集篇五

浙江湖州有个白鱼潭的故事。相传吕纯阳到湖州来卖汤团,他想看看世界上有多少人孝敬爷娘,因此,来买汤团的他都要问一声买给谁吃的啊?回答都是儿子吃的。卖了三天,没有一个说是买给爷娘吃的。

有一天清早,有一个人急急忙忙来买汤团,吕纯阳又问买给谁吃的呀?那人急火火地说:“我的老子吃么!”吕纯阳心想:难得碰到这个孝子,于是把有仙丹的三个汤团舀给他。

过了三天,鬹大清早来买汤团的人愁眉苦脸走到吕纯阳面前,有话想说又不好开口,吕纯阳就问:“有啥事啊?”那人说:“前天来买三个汤团,吃了下去既吃不下饭又不开口,已三天了,把人急煞了!”吕纯阳笑笑说:“你不是买给阿爸吃的么?”那人苦笑着说:“我那天是说气话,我儿子睡到半夜醒来哭着吵着要吃汤团,我好不容易等到天亮来买。我这讨气儿子,你看能想想啥办法?”吕纯阳叫他把孩子领来。不一会,孩子来了。汤团担就在河边上,吕纯阳在孩子颈上轻轻拍了三下,孩子吃下的三个汤团一下子吐到了河里。原来,如果一片孝心买给爷娘吃,吃了要成仙;不是给爷娘吃,吃了不消化,就要吐出来。

仙丹汤团吐到河里,河里恰恰有一条千年老白鱼精,它吞了仙丹变成了人,后来到湖州府当了府官。白鱼精当了府官,到了夏天也不洗浴,差人觉得奇怪:“天这样热,老爷为啥不要洗浴?”白鱼精说:“我洗浴有个怪脾气,你排满十大缸水,我才洗哩。”

差人遵照他的吩咐挑了十大缸水,说:“老爷,水已准备好了,请用吧。”白鱼精就在屋里把门关了洗浴。差人觉得奇怪,在在门缝里张望。他一看,吓一跳:这老爷衣裳一脱,变成一条银光闪闪的大白鱼。只见他在十只大缸的水面上窜来跳去。

差人心想,这是个妖怪,于是跑到江西龙虎山上请教张天师。

张天师赶到湖州和白鱼精斗法,一时电闪雷鸣,乌云密布,狂风大雨。白鱼精斗不过张天师,现了原型,钻到河浜的泥潭里去。张天师以为白鱼精会闯祸,其实白鱼精当府官还是太太平平,五谷丰登,蚕花丰收。可张天师不放心,怕它打一个滚就要变水灾,因此封住他,不让它出来。白鱼精苦苦哀求:“天师,我啥辰光能出头?”张天师说:“今后我到湖州来你可以出头了。”可是张天师没有到湖州来,当时是骗白鱼精的,白鱼精因而没有出头之日。

中国民间故事合集篇六

宝儿,你看看妈妈呀!你快醒醒啊,我的儿啊春秀抱着她的小儿子大声的哭喊着。宝儿是春秀最小的孩子,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女孩叫做环儿,本来上午时春秀去了趟集市将宝儿留给环儿看管,谁曾想到宝儿竟从二楼摔了下来,而赶集回来的春秀也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孩子从楼上摔下来的一幕,春秀正伤心时,八岁的女孩环儿却突然说了一句话妈妈,妈妈,奶奶回来了听到这句话,春秀整个人愣住了。

春秀满脸惊恐的望着自己的女儿你怎么..知道。

我看到了,在家里,我看到奶奶抱着宝儿,将他往楼下扔呢充满着稚气的童声在春秀听来却如招魂的魔音般,让人心寒。春秀看了眼躺再血泊中的宝儿,不禁打了个寒噤,宝儿的奶奶早在一年前就已经死了。

春秀非常害怕,她总觉得环儿有些怪怪的,突然她想起了村口的韩半仙,于是就将八岁的女儿带到了韩半仙的家中,春秀将女儿的怪异表现告诉了韩半仙,韩半仙掐指算了一会,便告诉春秀’你的女儿应该就是传说阴阳眼了阴阳眼,怎么会这样春丽很惊讶。

呵呵,不信的话,看看你的女儿吧春丽看向女儿,却发现女儿正在说话咱们一起玩吧,妈妈的胆子很小呢,她都不和我玩的可是女儿身边没有一个人。

春秀正打算在问韩半仙时,却发现韩半仙早已不见了,春秀怀着恐惧的心情带着环儿回到了家,这天晚上春秀正在睡觉时,却被一阵说话声吵醒了,她睁开眼,却发现女儿正站在宝儿生前睡觉的床边,说着什么。春秀吓了一跳,环儿,你在和谁说话啊,奶奶和弟弟啊,怎么了他们。

在哪,春秀大声的喊道,希望借此来平复一下自己恐惧的心情,嘿嘿环儿冷笑道妈妈害怕了么,妈妈总是这样从来都不和环儿玩,每次都看宝儿,就连奶奶也是让宝儿来陪她,妈妈你为什么不喜欢环儿呢环儿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说不出的诡异,别说了,你这个怪胎,奶奶他们不喜欢你也是你活该春秀的声音有些歇斯底里。环儿却突然笑了出来对了,妈妈,奶奶和宝儿就在你身后呢,他们想让你也去陪他们呢。

人活在这世上最需要的就是公平,有时因为你的一点私心,可能会将你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中国民间故事合集篇七

潘亮是一个镖师,此次他送的镖,是朝廷将军程廉卫临终所托。程廉卫感念少林寺教授自己武艺,特意定制了一尊释迦牟尼玉佛像,赠送给少林寺以图报恩。

玉佛就在背上的包袱里,这一路上,潘亮都感到自己的身后隐隐约约有不少江湖人士跟着,看来这趟镖真是凶多吉少。

这天,潘亮骑马来到一处偏僻小道,突然,前方出现了四个人,正是江湖上臭名远扬的“黄河四狼”:九爪狼李闵、快刀狼孙真、红眼狼徐路和独眼狼高大超。黄河四狼神秘地出现在眼前,潘亮知道一场恶战即将来临。他在马上一抱拳,说:“借光,请四位让个道。”九爪狼李闵说道:“只要你把玉佛留下,我兄弟四人立马让道,绝不为难你。”潘亮正色道:“玉佛是客人所托重镖,人在镖在!”

李闵阴笑着说:“程大将军送出的玉佛,必是价值连城。你不把玉佛留下,那就把小命留下!”说话间,黄河四狼举着刀剑跃到了马前,潘亮在马上拔剑相迎。一阵激烈的兵器碰撞声之后,潘亮被逼下了马,背上的包袱也被李闵一剑挑断,滚落于地。

李闵冲过去撕开包袱,露出了里面的玉佛。这一看,黄河四狼惊呆了:玉佛高不过二尺,浑身近似透明,里面不可能藏物,玉质普通,一看就不值钱。李闵发出了一声怪笑:“我就说送什么狗屁玉佛,这下清楚了,你押的镖其实是《武经》吧!交出来!”

“我看你们办不到—”突然一声喝叫,一个人影如大鸟般掠到。潘亮定睛一看,来者是个中年人,他出手敏捷,不过几招,就将黄河四狼一一击退。

潘亮冲中年人一抱拳:“多谢大侠解围,敢问大侠尊姓大名,日后还好相报。”中年人淡淡地回道:“雷一浩。”潘亮问道:“可是江湖上人称金翅大鹏的雷一浩?”

雷一浩点点头,走到一边,捡起地上的玉佛仔细察看一番,说:“差点就让这四个歹人抢去了,还你吧!”潘亮接过玉佛,仍旧用那块布把玉佛包了,捆到背上。

雷一浩说:“天已落黑,你不妨到前面客栈休息一晚,明早再走,也省得那些护送你的朋友摸黑赶路。”潘亮一听此言,赶紧往后看去,果然,有些人影躲在树后、藏在草里,他知道那正是一路上尾随自己的江湖人士。

潘亮随雷一浩来到客栈,要了两间上房。吃过晚饭,潘亮在屋里想,这个雷一浩的用意何在?到底是真的保护我,还是另有所图?一会儿,雷一浩晃了进来,说:“也不知九爪狼说的《武经》是否真有其事?”潘亮没吭声,雷一浩继续说道:“江湖上传说当年老子所写的《道德经》并不是五千言,而是八千言,后三千言乃是至高武功秘籍《武经》,谁能得到,谁就能称霸武林。”潘亮说:“我也听人这么讲过。”雷一浩信誓旦旦地说:“我若得到《武经》,定能一统江湖,结束各派纷争,还江湖一个宁静,不知潘兄可否帮我?”

潘亮惊愕道:“怎么,你也相信《武经》在我手里?可我真没有啊!”雷一浩摇了摇头,没再说话,回房睡觉去了。

子夜时分,潘亮似乎听到了打斗声,蓦地惊醒,发现包袱不见了。他赶紧抓起剑,从窗口跃上了屋顶。屋顶上,雷一浩正和一个瘦猴样的人打得热闹,包袱孤零零地放在屋脊上。潘亮大喝道:“何人大胆,竟敢盗我玉佛?”雷一浩一边和对手过招,一边说道:“我面前这位就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的妙手神偷空空儿,他是来盗玉佛的。”

潘亮冲过来,挥剑直刺空空儿。空空儿见情势不妙,不敢恋战,身子往后一纵,立马消失在夜色里。潘亮赶紧拿起包袱察看,玉佛还在里面。一抬头,他见夜色里,远远近近的屋顶上似乎立着不少人,他知道肯定又是那些尾随自己的江湖人士。

潘亮背着玉佛包袱回到房间,雷一浩跟进来,说道:“我知道玉佛就是个幌子,送《武经》去少林寺才是你的真正目的。我跟他们一样,也想得到《武经》。”潘亮笑了,说:“原来你屡次帮我,只是怕别人抢走《武经》,可惜我真的没有。”“不,你有。”雷一浩忽地出手,一把扣住了潘亮的右手腕,“就在你的贴身内衣里。”潘亮左手一按自己的胸脯,说:“你想怎样?就算我有,我也毁了它,你照样得不到。放手—”雷一浩“嘿嘿”笑道:“你交出《武经》,我就放手,免得夜长梦多,一拨又一拨的人前来找你麻烦。”

话刚说完,从窗外飞进几个黑影,雷一浩定睛一看,傻眼了,来的居然全是武林一等一的高手,有生铁佛董七、云中雁郭笑言、追风无敌韩越,还有几个女侠。

生铁佛董七把手中的拂尘冲雷一浩轻轻一拂,一股暗劲冲来,雷一浩不由松开了紧扣潘亮的手。董七说:“雷一浩,难道你一个人想独吞《武经》?我们跟了他一路,到头来这香饽饽可不能让你夺了去。”雷一浩知道自己没有胜算,索性不说话了。屋里人都不说话,眼光如刀般盯住了潘亮。到了这时,潘亮无奈地说道:“好吧,《武经》在我这里。不过,你们若想得到它,除非答应我一件事。”

“什么事?”

潘亮说:“你们负责把我送到少林寺,让我把玉佛交到方丈手里,到了那时,我一定拱手交出《武经》,否则我就毁了它。”

生铁佛董七走到桌前,端起玉佛细细察看,雷一浩说:“不用看了,我已看了好几遍,就是一块劣质的玉,《武经》不在里面。”几个人互怀敌意地嘀咕了几句,终于同意护送潘亮去少林寺。

至此,这一路上有了八九个武林高手的护送,潘亮顺利到了少林寺门口,他从贴身内衣里掏出一本发黄的书,说:“这就是《武经》,我交给谁?”

少林寺方丈室内,玉佛端端正正地被供在桌上,潘亮对着方丈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说:“幸好不辱使命,玉佛送到,请方丈过目。”

方丈仔细审视过玉佛,不由摇了摇头,这玉佛完全是个劣质品。就在这时,只见潘亮拿起一把榔头,重重地砸在了玉佛的头顶上。佛头碎了,“哗啦”一声,玉佛碎了,不过,碎的只是一层外皮,就像是蟒蛇蜕皮那样,刹那间,现出一尊全新的玉佛!

潘亮舒了口气,说:“程将军临终之前告诉我,这尊玉佛采用了包玉术,就是在真正的释迦牟尼玉佛像外,包了一块质地一般的玉皮,再重新雕琢另一个佛像,就好像给人蒙了一层人皮面具一般。”

方丈看得目瞪口呆,他轻轻地摩挲着玉佛,说:“阿弥陀佛,这可是真正的新疆和田羊脂白玉。”

潘亮喜滋滋地说道:“对,这尊玉佛价值非凡,它就是我这趟镖里的暗镖。”方丈问:“外面那些武林高手又是咋回事?”

潘亮笑了,说:“他们在抢《武经》,江湖人都知道我要为程将军送一尊玉佛来少林寺,所有人都认为这尊玉佛会不同凡响,可结果令他们很失望,于是传出我送的镖其实是《武经》……他们也不想一想,老子哪有写过什么《武经》,他们昏了头,都想称霸武林……”方丈微笑道:“阿弥陀佛,你那本假《武经》上写的又是什么呢?”潘亮回道:“老子的《道德经》,让他们慢慢去体会吧!”

中国民间故事合集篇八

乡下有个习俗,就是人死之后,生前所用一切物品,诸如衣服鞋袜、药物食品、饰品等,都要拿到离家远远的大路旁丢弃或火化,说是防止死者太过恋家而阴魂不散,一同丢弃的还有为死者做法事时用过的某些道具法器,说是这些法器已染了阴气,失灵没用了。乡里人都知道这个习俗,所以忽而在某个早晨发现路旁有一堆衣服或奇形怪状的法器物品,却也不惊奇,只离得远远地走过,更不会去捡起这些东西来把玩,怕这晦气跟了身。当然,也有例外,就是命太贱的人,比如乞丐流浪汉、疯子傻子等,这类人是可以捡来死人的物品为已所用的,因为上天怜悯这些人,不绝人之路,给他们一些生存福利。但若是正常运数的人一时无知或贪心,捡了这些大路旁的丧物回家,这个人可能就要行倒霉运,甚至遭遇阴灵缠身了。

话说那年的冬天异常寒冷,这极少出现霜冻的山乡里在那一年竟也飘起了点点雪花,冬种农作物是做不成了,乡民们只得闲下来。男人们卷着被子,在这下午五点钟便已暮色沉沉的日子里过家喝酒或打牌,孩子们早早上床躲进了被窝,女人们则坐在被窝旁,一边与姑嫂聊着家常,一边穿针引线,为家中老幼织绵衣,绣花鞋,争取一个暖冬的到来。村中一个叫春香的妇女,也正做着这样的事,只是她绣的花鞋实在难看,线头杂乱,尺寸大小也往往不适合孩子们的脚丫。丈夫看到孩子的嫩脚被春香所绣的粗劣花鞋勒得紫红,便抢过春香手中的线球扔在地上,大发雷霆,春香便委屈哭嚷道:“我一个从外乡嫁来的女人,哪做得这等绣鞋活儿!你有本事就在本乡另娶一个专长绣花鞋的姑娘混日子去吧!”两夫妇在房间里厮闹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春香便赌气拾了几件衣服,要去相隔两山的姐妹家过上一夜。

天寒,山路一片寂静,草丛早已被风雪压得连根枯萎,山间只有时不时从树上掉落下来的枯枝,几只寒鸦飞过,发出“啊啊”的声音。春香挎着小布袋小心翼翼地迈过了一座山间独木桥,嘴上依然喃喃地骂着家里那位挨千刀的野蛮汉子,抬头间,忽而看见了桥头不远处的一堆衣物。那一堆花花绿绿的衣物有新有旧,大多是孩童的衣物,旁边凌乱地放着一些布娃娃、塑料玩具等,地头上插着三支烧去大半便已灭掉的香火。春香匆匆看了一眼,正要走开,一双明艳的红色绣花鞋赫然出现在衣物堆上!春香“咦”的一声,停下脚步,细细看了起来,这红色绣花鞋以白棉作边,鞋垫厚薄适度,鞋面上以金丝线细细地点缀着花兔喜鹊,红白金黄搭配,煞是好看,也不知是哪家姑娘竟有如此巧夺天公的技艺,更不知是哪家女子竟这样暴殄天物!这外乡嫁来的女子感叹着,或许是对本乡习俗不甚重视,又或许是对这绣金花鞋确是爱惜,她弯腰便拾起这双小巧玲珑的鞋子,放进自己的小布袋。待春香气消,傍晚从姐妹家归来,把五岁的小女儿抱起,从布袋里拿出一双崭新的红色绣花鞋,往小女儿的脚上一套,说来奇怪,这绣花鞋大小刚好符合小女脚丫的尺寸,就像专门为小女打造的一般。看着小女儿喜笑媚开,撅着小嘴,故意把脚抬得高高的向其他小伙伴炫耀她的崭新绣花鞋,春香却也开心,心中的一丝忐忑也就放下了。

丈夫从邻家喝酒归来,看着小女儿脚上漂亮的新鞋,只道是本家婆娘今天到姐妹家要来的礼物,也就鄙夷地看了一眼春香,吐着酒气上了床。一家人睡至半夜,春香便被小女儿梦中的呻吟声吵醒,于是坐起来睡眼惺忪地望向旁边女儿的小床。床上被子盖得好好的,小女儿却在梦中皱眉呓语哭喊着痛。春香爬起来,爱怜地抚摸着小女的额头,额头却也不似发热,反而有点冰冷,春香喃喃地说了一句“这鬼天气也是冷得过份了”,便把女儿抱上自己的床来,捂在温热的胸口里睡下,旁边的丈夫眼也不睁一下,便翻身沉沉睡去。春香轻轻地拍着小女儿的背脊慢慢睡去,自己正睡至朦胧处,便感觉被窝下有一双手沿着自己的大腿滑了上来,最后抓在怀里的小女儿的脚丫上,小女儿便又开始呻吟喊痛。春香只道是丈夫睡觉不正经,便小声哂骂道:“这个没良心的!咋女儿好不容易睡下,你却是这般造作,还不放开你的猪蹄!”见丈夫翻睡一边没有动静,春香便来气,伸手进被窝里抓起那双手正要甩到一边去,却突然在被窝里停住了……抓在小女脚丫上的竟是一只皮肤滑嫩的小手!只是这小手有股狠劲,春香用力掰了一下那小手指,那手指纹丝不动地牢牢抓在小女的脚掌上!

春香大吃一惊,睡意全消,颤抖着双手慢慢掀开被角来察看……被窝里一个穿着碎花连衣裙的小女孩正趴在春香脚下,瞪着一双浑圆的大眼看着春香,嘴角挂满邪邪的笑意,双手始终嵌在女儿的小脚上!春香呆了一刻:“这是哪家孩子……这大半夜的……”接着瞬间反应过来,把被子一扔,“哇”的一声尖叫起来,全身汗毛一下子竖了起来,抱起怀里的女儿便跳下床来!熟睡中的丈夫被尖叫声惊醒,挣扎着翻坐起来,看看光脚站在冷地板上不停颤抖的妻子和她怀里号淘大哭的孩子,不明所以地恼道:“大半夜的发什么神经?”妻子面如土灰,只惊恐地指着床尾处的棉被。丈夫转念一想:“难道有耗子钻了进来?”大手把被子一抖,却是一粒沙尘也没有!于是嚷嚷道:“婆娘也忒个胆小!”接着把被子一铺,又要睡去。春香惊心初定,细想:“难道是我看错了?还是作了恶梦?”满腹惊疑地哄着怀里的小女重新睡下,已将近黎明。第二天早上八点多,太阳才勉强冒出头来。春香起床来认真把被子抖了几遍,确定一尘不染后叠好被子,回过头来拿起摆放在小床下的红色绣花鞋,正要帮小女儿穿上,却突然回想起昨夜一幕,不管是真是梦,都留了后怕,春香认真察看了一遍小女的脚丫,除了脚背上有几条极淡的手指痕迹,却也无甚大碍。春香拿出一颗大白兔奶糖来,哄着小女儿穿了另外一双保暖布鞋后,便把这路上捡来的绣花鞋拿到村外大路旁细细看了几眼后,终于挥手扔掉了。

白天里,小女儿也不再抚着脚掌喊痛,丈夫邀了几个好友来家喝着小酒,春香弄了一盘卤水花生拌香脆猪耳作下酒菜后,便抱着小女与姑嫂在一旁聊起了家常,家庭和乐,一天无事。当晚,待众人散去,已是冬日里伸手不见五指的二更天了。丈夫送走客人,便关上了大门,春香则抱起已经熟睡在自己大腿上的小女儿回到床上,轻轻放下。两夫妇忙完,正要盖被睡去,大门上却“啪啪啪”地被敲响了下。春香喊了一声“谁呀?”,不见人回答,丈夫又睡在床上一动不动,她便极不情愿地披衣起了床。大门刚一打开,一阵寒风卷来,她全身打了一个冷颤,不禁把外衣捂紧,四下一看,黑夜无边,却是不见人影,地上只有一根被寒风吹得来回滚动的枯树枝。“难不成是这树枝吹打了大门?”春香把那树枝捡起扔向屋檐下的柴堆,便关好大门回房来了。她脱下鞋子上床来,丈夫问了一句:“哪般客人?”春香刚答完一句“不见有人”,大门这时又是三声“啪啪啪”的敲门声。丈夫问了一句“你确实没见到人?”便快手披衣下床来,两夫妇打开大门,亮起门前灯,四周一瞅,门口只有阴风呼啸,哪里有人的动静?两夫妇拿来手电,向门口四周各个角落细细照了一圈,确定没人后,便惊疑着关好大门回房来,不敢睡下,只当是贼人来偷盗故意“投石门路”。两夫妇在床边坐了一会,没有再听到声响,便照看了一下家中财物,觉得安全了,要再次睡下,这大门却又不早不迟地再次“啪啪啪”地敲响了三声!两夫妇一惊,同时站了起来,丈夫“嘘”的小声指了指侧房的西窗,这西窗正好能瞄见大门外景。两夫妇摸黑走过侧房来,慢慢打开一个窗角,向大门处望去……夜色中,只见一个朦朦胧胧的像是穿着连衣裙的小女孩模样人影,正在机械生硬地挥动小手,有节奏地拍打着大门!

两夫妇又是一惊,这大半夜的怎会有小孩来访?春香的脑海里突然涌现出前天夜里钻进自己被窝的那个小孩……于是打颤着牙齿,向门外那身影打开了手电照过去……那穿着碎花连衣裙的小女孩发现了背后照来的光,慢慢转过身来……一个脸面苍白的小女孩扎着两条羊角小辫子,脚下穿一双异常显眼的红色绣花鞋,黑着一双眼睛,咧着一张缺了门牙的大嘴,正邪邪笑意地望向西窗里的春香夫妇,正是那夜在被窝中冷冷地抓着小女脚掌的女孩!“啊!”春香惊恐地大叫了一声,就要晕倒,旁边的丈夫也害怕了,快快关了手电,颤抖着双脚,扶着春香回房来。关好房门,幸好房中正熟睡的小女无何异样,两夫妇慌乱地从一个红色匣子里找出那年在村庙里求来的观世音雕像,恭敬地摆在桌子中央,点上香火,双掌合十,口中不停地念着“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保佑!”人在极度害怕时,也只得求神了。

说来也怪,门外竟也没了声响,两夫妇却也不敢再去开门。春香只懊悔万分地与丈夫说了事情的原委,自从在山间独木桥头处的衣服堆中捡回一双漂亮的绣花鞋后,这恐怖怪事便连连发生了。丈夫骂道:“你以为这路上的东西是随便捡的吗?更何况你都说了那地头上还插了三支没烧完的香,这不明摆着是死人丧物吗?你这婆娘也忒贪心了,怎跟死人抢东西!”春香哭啼道:“我都把那鞋子远远扔到村外路旁野地了,哪知道还真会有这样的怪事发生……”两夫妇一夜无眠,待到天明太阳出来,听得村里有了人声走动,两人才收起观世音菩萨像,战战兢兢地到前厅打开大门。门外早起的村民已在家门口招呼着喂鸡喂猪,孩子也哭闹着要吃的,村庄一片祥和,完全没有了昨夜的阴风死寂。两夫妇出门来细细察看了一番门前院落,却是一个脚印也没有,大门上也没有手印,两人正惊疑着,抬头间,却猛然发现门前那早已干枯的大树上挂着两个红色绣花鞋!那鞋子斜插在树枝上,一眼看去,倒像这腐朽的枯枝上盛开两朵艳丽的大红花,异常诡秘。

毕竟连死人的东西都捡来用不是一件光彩的事,若被村民知道这事情的蹊跷,倒要留了长久笑柄,两夫妇思虑一番,等邻居进屋去喂孩子吃早餐后,才拿来长篙悄悄把树上的红鞋子拿了下来。吃过早饭,两夫妇把小女暂时交待给邻居大嫂照看后,便用个黑色布袋装着红色绣花鞋和一些黄纸糖果等供品,避开村民,来到山间独木桥头处,把鞋子放回了那一堆花花绿绿的孩童衣物中,那堆衣物已落满灰尘,不时有几只黑蟑螂钻出钻入。两夫妇在那地头上摆下糖果,点着三支香火,烧了一叠黄纸,虽不知是哪家夭折的孩子,却也叨念道:“无意扰了此处清静,现在专程赔礼,鞋子也还你了,孩子收了供品就去罢。此间衣物,你若留恋,我也帮你火化,你收着在阴间也好保暖,无所牵挂。”

说完,便点着了另一叠黄纸作火口,要把绣花鞋和一堆衣物烧了,以落个干净。火点了好几次,那堆衣物才徐徐冒出一股黄白浓烟了。眼看火苗渐起,这时山间却凭空吹起一阵怪风来,地上蓬草乱飞,浓烟摇曳,上空乌云渐聚,山间也慢慢阴暗起来,一场阴雨不久就到了……和之前不知谁插在这地头上的三支香一样,这次的香火也只烧去了一半,便被雨水浇灭,地上糖果被风扫乱一地,两夫妇全身湿透,潮湿的衣服堆上的红鞋依然明艳地摆放着,想再起火已经不可能了……两夫妇又冷又惊,也管不得这许多了,匆匆看了一眼吸饱雨水的绣花鞋,便急急奔回村里……刚回到家门口,邻居大婶便抱了正在哭闹着的小女过来,见到两人这般狼狈模样,惊讶道:“难不成你两人掉湖里了?你家小女一见下雨,便大哭起来,想尽办法哄也停不下来,好不容易等你俩回来,不想却是这番模样!”丈夫无言,春香勉强笑道:“这外出路上遭遇大雨,也是没办法的事,这番有劳大婶了。”接过小女,小女却是在妈妈怀里也一直哭个不停,哄了大半天,才衔着一个奶糖慢慢睡下。

当天夜里,也许是白天淋雨冷着,两夫妇竟齐齐病倒了,全身忽冷忽热,眼睛发黑。勉强支撑着身体哄小女儿睡下后,两夫妇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只晕晕沉沉地躺在床上。迷迷糊糊中,似梦非梦间,感觉有个穿着碎花小裙的女孩走进房间来,头发湿漉漉的,手里提着一双滴着浊黄泥水的红色绣花鞋,也不见她邪笑着的嘴巴有何动作,却发出一个冷冷的声音来:“喜欢这鞋子就拿去吧……但我要小妹妹倍我一起走……”说着便慢慢转身走向小床中的女儿,伸出一双小手狠狠掐向女儿的脖子处,两夫妇同时惊叫一声“不要”,立时从梦中惊醒,尽管头痛欲裂,但也瞬间爬起,走向小女儿的木床边上。床边早没了那连衣裙小女孩的身影,只是那双白天被扔回山间衣物堆上的红色绣花鞋不知何时竟异常显眼地摆在了小床下,水渍斑斑……两夫妇吃了一惊,急急望向床上的小女,只见熟睡中的小女开始时尚且“哇”地大哭起来,接着便哽涩着哭不出声音来了,像是喉咙中有一股浓痰卡在了气管上,粉嫩的脸蛋憋得慢慢变成酱紫色……两夫妇又惊又急,慌忙抱起小女,拍着背脊,想给她喂些水喝下,小女血红着眼睛,把嘴张得大大的,水却只往嘴边流出,一滴也灌不进去。眼看小女气若游丝,两夫妇也管不得是求神还是求佛了,只哭泣着,冒着冷雨连夜跑向村头处老庙祝家。这庙祝熟悉中医,平时在村里事神之余,也帮人看看病,往往一副草药便能把村民的病治好,在村中威望最高。此时两夫妇带着哭腔急速拍门,屋里徐徐传来一个老人的声音:“谁呀?”不一会,一个戴着圆圆的老花眼镜、留着一撮花白羊胡子的老人便走了出来。那老庙祝一看两个“雨人”和那怀里的孩子,也是一惊,急急让门进来,把小孩子抱平放在竹床上。先是凝神把了脉,便快手地从墙边老药柜上细细挑了一阵,吩咐春香丈夫用铜铁药盅把药草捣碎,丈夫急切,把那药盅捣得震天响。老庙祝从书匣里夹出几条写符录用的薄薄的黄纸,沾了朱砂,便凝气画出几道黄符来,这时那丈夫手下的药草也早已捣碎。老庙祝拿来开水壶把那药草屑先用热水一泡,一阵白雾生起,满室顿时生出一阵清心的香味来,接着把朱砂黄符烧了,以灰和着草药汤倒出一小碗来,急急吹了热气,便灌小女喝下。

小女依然张着嘴巴,脸色灰紫,只是这药汤不再从嘴边流出,竟直直流入小女的喉中去了。不一会,小女眼珠转动,一个侧身,“哇”的一声吐出一大口浓浓的黑痰来,接着便畅通无阻地放声大哭起来,额头一阵热汗流过,小脸蛋也渐渐粉红了。春香眼见小女终于有了声色,也大哭着抱小女入怀,眼泪鼻涕泗流道:“都是妈不好,都是妈不好……”两夫妇对老庙祝自是一番感激涕零,待得心静下来,两夫妇便把这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春香边说边内疚着又哭泣起来。老庙祝叹气道:“这夭折的孩童因不甘此生苦短,怨气很大,再加上孩童尚未经世,幼稚无理,脾气无常,不怕天谴,极难镇压收服。且这怨童孤苦无依,你拿了她的东西,她自然要缠着你跟着你了。”两夫妇急切道:“那如何是好?”庙祝却是无语,春香爱抚地摸着女儿的脸蛋,哭咽道:“总不能真让她带走了我家小女吧……”

中国民间故事合集篇九

在浙江城乡有一道家喻户晓并与宋代大文豪苏轼有关的名菜,叫“东坡肉”,已流传近千年,其故事相当有趣。

苏轼(1037—1101),北宋大文学家,名子瞻,号东坡居士,所以人们都称他苏东坡。因他曾两度做过杭州的地方官,并为当地人民群众做了些实实在在的好事,所以苏东坡的事迹在浙江民间流传极广。至今人们仍称西湖那条湖堤为“苏堤”,相传“东坡肉”的流传还与修“苏堤”有关。

生活。

之清苦是不言而喻的,不过那时黄冈一带猪肉比较便宜,苏东坡在贫寒境遇中常亲自煮猪肉与友人共同品味,曾作诗一首介绍他煮猪肉的经验,诗云:“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鲜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可见“东坡肉”的研究工作是在谪居黄州时开始的。

1085年宋哲宗即位,司马光一派重新执政,次年苏东坡奉调回汴京做官,但这时他与保守派在对待王安石新法的积极意义上看法发生分歧,于是再次被贬为地方官。1090年再次出任杭州地方官。那时苏东坡发动杭州数万民工疏浚西湖、修筑湖堤、兴修水利。老百姓为感谢这位太守,便把猪肉、绍兴酒(黄酒)等送给苏东坡。苏东坡则吩咐家人:把猪肉烧好后连黄酒一起送到工地慰劳民工。谁知家人误认为将猪肉和黄酒放在一起煮,于是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用这种办法炖出来的肉格外香醇味美,别有一种风味!此事一时传为佳话,消息不胫而走,人们纷纷传颂苏东坡的功德,同时也纷纷仿效他的烹调技法,从此,“东坡肉”也就成了杭州的传统名菜,名扬四海。

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远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下了九个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这中。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门客蓬蒙看见,蓬蒙等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当机立断,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来后,侍女们哭诉了一切。悲痛欲绝的后异,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她惊奇地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特别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忙命人摆上香案,放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后,纷纷在月下摆上香案,向善良的嫦九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入吕后手中。

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用糯米磨成粉,包上糖,煮来食用,表示平安团圆、甜甜蜜蜜,以示庆祝不用再担心。

战争。

会带来灾祸人亡。

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元宵节”,因有自发的表演节目表示喜庆,又称“闹元宵”。

中国民间故事合集篇十

锡伯族民间故事,流传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讲述了发里善与仙女扎穆丽的爱情故事。

勤劳善良的发里善救了一条白蛇。白蛇的爷爷奶奶给发里善送了一朵扎穆里花(月季花)。

后来扎穆里花变成一个非常美丽的姑娘,与发里善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章京老爷想占有扎穆里,结果连人带马载入一条积雪的沟壑里冻死。

中国民间故事合集篇十一

北京西南和河北交界处有一村,名曰:吕夫子村。因为几百年前,这个村子出来一位了不起的读书人,此人姓吕叫吕封候。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此人父母对他的期望非常之高。从小仗着家里有点钱,就请先生教他读书识字。这孩子也确实出息,天资聪颖,先生教什么便会什么。没用几年学识已经超过了先生。

从乡试一直考到殿试,从生员考中探花郎。这一下可了不得了,小小的山村出了一位探花。这位探花郎做官后,把一家人全部接到京城生活,从此就再也没回来。只是偶尔的花些银子给故里修桥补路,做一些善事。村子里的人为了感谢这位探花郎,就把村子改名叫做吕夫子村。

这个村子现在也还存在,当然了也就是我的家乡,吕夫子村。

今天说的故事和这个村子里的一座古庙有关系,这座古庙据说还是探花郎花钱修盖的,为的是保佑这一方百姓,风调雨顺,日子过得太太平平。

现如今,这座古庙破败不堪,我小的时候每次走到古庙旁,都不敢抬眼视之,急忙匆匆走过。只皆因村里的长辈们告诉不能靠近这个庙,这个庙闹鬼。寺庙的山门,院墙早就没了,唯一剩下的就是一座破败的大殿,里面的供奉的佛像也没了,据说原本还是有一些古物存在的,但是经历了十年浩劫,就真的什么都没了。

那么这庙是从什么时候闹鬼的呢?据村里的老人说,是从日本兵在这个庙里杀了一个戏子之后开始的,每逢初一十五。住在老庙周边的人家就会听到古庙里传出来咿咿呀呀唱戏吊嗓子的声音。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人人自危,说不定什么时候小命就没了。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吕夫子村里竟然有个地主硬是要过60大寿,并且还从城里请了唱戏的班子。用地主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活了多半辈子了,怎么就不能过个60大寿,小日本要来捣乱,我就是拼了老命也得弄死几个日本兵。”

这话不知道怎么的就传到了驻扎在当地的日本兵耳朵里,就在地主60大寿当天,一队日本兵就闯进了村里,目标直奔着地主家。

有人慌慌忙忙的把这事报告给了地主,地主当时就吓傻了,不知所措。待日本兵进院子之后,把宾客全部轰走,一队士兵就坐在院子里,开始大吃大喝。地主一家老小,也不敢说话,只得一旁哆哆嗦嗦的看着。

恰巧此时花旦上场,一出场,几个亮相就把日本人镇住了。这花旦也是一愣,原本刚才台下还是自己的同胞,这转眼间就都成了真刀真枪的日本兵。这花旦也不是一般的人物,这些年来走南闯北,什么场面也都见过。立刻稳定心神,继续唱了起来。

台下的日本兵也渐渐的被这花旦吸引了,尤其是坐在中间的日本军官。一双眼睛不住的在花旦身上游离。片刻之后招呼身边的人,低声的说了些什么,那人随即带着几名日本兵转身离去。

待花旦唱完,进入后台,就看到那人在后台跟班主说着什么,班主一脸的为难之色。片刻之后,班主告诉花旦日本军官想请她到日本军营唱戏,这话什么意思,想必花旦心里非常清楚。犹豫片刻,眼神中闪出一股坚定之色,仿佛下定决心要做什么事情。

只见这花旦朝着班主拱了拱手说道:“承蒙班主照顾,我才不会饿死,大恩大德无以为报,下辈子做牛做马再来报您的恩德。”说完径直朝着前台的日本军官走去。

来到近前,一拱手说道:“我愿意随您一起去。”

那军官听后,显得非常满意。立刻收拢队伍,准备离开。再出大门的时候,还用日语对着那地主说了一段话,但是谁也不懂什么意思。那帮日本兵听后是哈哈大笑,从这些日本兵的表情可以看出来,肯定不是什么好话。

就在这时,那花旦突然暴起,朝着军官的耳朵就咬去,猛地咬住,用力一扯。只听那军官撕心裂肺的叫喊着,再看那军官的耳朵,只剩下了半截了。一群日本兵反应过来,刚要开枪。那花旦仗着台上这么多年的身段功夫,一个翻身竟是而出,逃了出去。

据老人们回忆,那天那个花旦逃到了村里的古庙里,再也逃不动了。一群日本兵很快就把这古庙包围了。那军官就在古庙中把那花旦杀死了。地主一家人满是愧疚的花钱请人为花旦风光大葬,还给了戏班子一大笔钱财。

从那天以后,古庙就多了一丝的阴森之气。每到初一十五,这古庙里就会传出来咿咿呀呀的唱腔。村里几个胆子大的人在夜里进入过古庙里,确什么也看不到。只是在他们刚走出古庙的时候,身后就又传来了京剧声。

1944年,驻扎在此地的日本兵搬走了,去了哪谁也不知道,据说他们那个半只耳的军官疯了,被部队丢下了。

不过后来,有人发现古庙附近,偶尔会出现一个半只耳的人,你跟他说话,他只是傻嘿嘿的笑着。

1945年8月16日,有人在古庙前看到那个半只耳的人死了,姿势奇怪,呈现一种跪在地上赎罪的姿势。

不过老庙里的唱腔还未断过,正如此时,我所听到的这段满江红唱腔。

中国民间故事合集篇十二

西望一片雾气蒙蒙的山影,就是西炎山。从那里去往道士塔的路只有一条。两年前,我在那条路上巧遇了一个自称长生不老的人。他随我绕过最难行的一道山径,实在太累了,我不得不停下脚步喘气。这时,他朝我摆手。万丈树林早被雾气揉成了一团黛绿。上山前,我想一定要在天黑下来前赶到道士塔。因为,和友人约定好的。人在路上,不断被错误的方向耽搁,搞得我越来越担心迟到。

那人气喘吁吁地站在一棵树下。

“我、我、我给您……”双手抱拳。

山下有众多乞丐跟游人讨钱。有时,他们会摇身一变成为西炎道士。说自己是西炎山道士绝对是一个好噱头。然后,手一指,山上隐隐约约浮在山雾中的道士塔,意思显见:“呃,我就是从那儿下来的。”很多外地人来我们这里,都要在他们那儿花去数目不等的钱,获得各种关于吉凶的说辞。

“我本家境殷实,无奈……杀了人,只得来山中。”

“哦。”我看着他,“你长得可不像……倒像个道士。”

后来,他说离他上山时有一百多年了。我问:“然后呢?”“我是不死之身,我倒想以神通助人迷途知返。”我微微一笑,学着他的样子,双手抱拳,向他辞别。我要走,他看样子并不急于阻止我。

“兄台,叫我好等。”他说。

这时,我在他身后的树上,看见一只树鼠。我从未看见过这么大的树鼠,有七岁孩童大小,并且通体灰黑。我越过他的头顶看过去,树鼠眼神呆滞地注视着我们。

我说:“迷途知返?”

“非也,非也。”那人固执地和我保持着一个可以对话的距离。

我有点儿恼怒,便冲他喊:“兄台,我是这山上修行的。下山几日,今日回道士塔!”说着,指了指,“看到了吧,再不走,山里就黑了。”

临行,我不忘折回几步,靠近他一些。对他说:“你杀过两个无辜者!”

然后,我得意地走在了路上。走了很久,我也不回头去看他,身后的山林越来越黑,陷入了一片湿漉漉的山雾中,我以为吓跑了这个人。“一百年前,我曾经杀死了你。”那个怪声扑上来。我猛然停步。

“你又来啦?”我被莫名其妙的感觉吸引了。这个不死之人让我想借此给自己找点儿乐。我笑说:“要不,你给说说一百年前为什么杀我?”他说:“我们为一个女子!”他为我描述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肌肤雪白的青楼女同时喜欢上了我们。然后,我出手想杀他。结果,他一个失手,我死了。故事至简,我觉得很有趣。

“我杀了你。”

“杀了我?”

“对,不过,是失手。”

“你在这里等我一百多年?”

“我们有约,只要找到你……”

转念想,他跟我上山,腿脚也辛苦,干脆给他点儿钱打发掉算了,于是伸手掏钱。突然一声大叫。我在他身后的树上看见了那只鼠。

中国民间故事合集篇十三

浙江湖州有个白鱼潭的故事。相传吕纯阳到湖州来卖汤团,他想看看世界上有多少人孝敬爷娘,因此,来买汤团的他都要问一声买给谁吃的啊?回答都是儿子吃的。卖了三天,没有一个说是买给爷娘吃的。

有一天清早,有一个人急急忙忙来买汤团,吕纯阳又问买给谁吃的呀?那人急火火地说:“我的老子吃么!”吕纯阳心想:难得碰到这个孝子,于是把有仙丹的三个汤团舀给他。

过了三天,鬹大清早来买汤团的人愁眉苦脸走到吕纯阳面前,有话想说又不好开口,吕纯阳就问:“有啥事啊?”那人说:“前天来买三个汤团,吃了下去既吃不下饭又不开口,已三天了,把人急煞了!”吕纯阳笑笑说:“你不是买给阿爸吃的么?”那人苦笑着说:“我那天是说气话,我儿子睡到半夜醒来哭着吵着要吃汤团,我好不容易等到天亮来买。我这讨气儿子,你看能想想啥办法?”吕纯阳叫他把孩子领来。不一会,孩子来了。汤团担就在河边上,吕纯阳在孩子颈上轻轻拍了三下,孩子吃下的三个汤团一下子吐到了河里。原来,如果一片孝心买给爷娘吃,吃了要成仙;不是给爷娘吃,吃了不消化,就要吐出来。

仙丹汤团吐到河里,河里恰恰有一条千年老白鱼精,它吞了仙丹变成了人,后来到湖州府当了府官。白鱼精当了府官,到了夏天也不洗浴,差人觉得奇怪:“天这样热,老爷为啥不要洗浴?”白鱼精说:“我洗浴有个怪脾气,你排满十大缸水,我才洗哩。”

差人遵照他的吩咐挑了十大缸水,说:“老爷,水已准备好了,请用吧。”白鱼精就在屋里把门关了洗浴。差人觉得奇怪,在在门缝里张望。他一看,吓一跳:这老爷衣裳一脱,变成一条银光闪闪的大白鱼。只见他在十只大缸的水面上窜来跳去。

差人心想,这是个妖怪,于是跑到江西龙虎山上请教张天师。

张天师赶到湖州和白鱼精斗法,一时电闪雷鸣,乌云密布,狂风大雨。白鱼精斗不过张天师,现了原型,钻到河浜的泥潭里去。张天师以为白鱼精会闯祸,其实白鱼精当府官还是太太平平,五谷丰登,蚕花丰收。可张天师不放心,怕它打一个滚就要变水灾,因此封住他,不让它出来。白鱼精苦苦哀求:“天师,我啥辰光能出头?”张天师说:“今后我到湖州来你可以出头了。”可是张天师没有到湖州来,当时是骗白鱼精的,白鱼精因而没有出头之日。

话说宋朝的时候,有个书生叫韩南,一生皓首穷经,却在京城大比中屡试不中,索性留在汴梁城中,在京师九门提督家中谋了私塾先生的差事,一边暂且安身,一边等待下一场春帏大比。

这一天,正好是宋真宗赵恒的生日,各路官员极尽所能,搜罗奇珍异宝,前来贺寿。作为据守京师重地的九门提督当然也不例外,他精心准备好礼品之后,就犯难了。按例规,礼品中应附上一封写着祝寿贺词的拜帖,可他是一个行武出身的粗人,只好把韩南请出来,捉刀代笔。

这韩南略一思忖,就从宋真宗御制诗中挑选了一首:富贵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屋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行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韩南极尽谄媚之词,对宋真宗以文治国,不拘一格选拔英才进行歌功颂德,末尾还作一首打油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宋真宗一看到九门提督送来的拜帖非常高兴,立即召见他,并给予奖励。九门提督不敢隐瞒,就坦白说,这拜帖是家里的私塾先生韩南代作的,并将韩南屡试不中的情况也面呈了一遍。宋真宗听后,当即就吩咐九门提督,让韩南次年一定要参加会试。

第二年春季会试如期举行,这次会试的主考官是当朝宰相王旦,他听说此事后,韩南的卷子他看都没看,就将他选入了前三甲。真宗皇帝看到会试录取的名单时,龙颜大悦,说:“朕欣赏的人果真不错。”当即就钦点他为头名状元。第二天,就是礼部放榜的日子。一大早,韩南就忐忑不安地赶到礼部门口,榜前已经被众举子围得水泄不通,他挤都挤不进去。一位同乡的举子一看是他,连忙倒头就拜说:“恭喜状元公,贺喜状元公!韩兄真是不负寒窗苦读数十载,一朝金榜题名天下知啊!”

众举子一听,哗的一下让开,韩南上前一看,自己的名字果然在榜首。他一下子目瞪口呆,喜极而泣。这时,从礼部走出一帮衙役,他们大喊一声:“新科状元韩南听令!”就上来三下五除二地脱去他的布衣,换上大红的状元袍,戴上双翅乌纱帽,系上大红花,扶他上马,敲起锣鼓家伙,打马游街。

正在他得意洋洋的时候,突然,从街旁冲出十几个如狼似虎的家丁,上前就不由分说地把他拉下马,架着就跑。随行的礼部衙役一看,跟在他们身后喊:“你们干什么?这是新科状元!”家丁们头也不回地丢下一句话:“捉的就是新科状元!”

韩南也不知自己刚中了状元,又犯了啥法,吓得面无人色。没过多久,众家丁就将他架进了一个高门楼的府第。他抬头一看,这不是当朝宰相王旦的相府吗?自己什么时候得罪了位高权重的相爷?正当他吓得大气也不敢出时,宰相王旦从后堂急步走了出来,连忙将他请进堂内,早就准备了一桌喜宴侍候。

韩南一见,受宠若惊地说:“宰辅大人有什么差遣,差人支使一声就行,何劳大人亲自动步相迎,真是罪过!罪过!”二人礼让了一番之后,就分宾主坐下,酒过三巡之后,王旦就问:“韩状元现在贵为天子门生,将来前程不可限量,不知家里可有妻室?父母是否安在?”

这位韩南父母早亡,本有家室,由于他一心攻读诗书,不事农桑,家里一贫如洗,原配已先他而去,连一个子嗣也没给他留下来。王旦听他如此这般一说,喜出望外,当即就向他提亲,愿意招他为婿,把自己女儿嫁给他。韩南一听,真是喜不自禁,到这时,他才明白,自己真的碰上了传说己久的“榜下捉婿”的好事儿。

原来,自宋太祖开国以来,重文抑武,大兴科考举仕,朝中的官员大多是青衫文人出身,素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之说。这样一来,天下官绅富户,就把这些上了皇榜的书生,列为择婿的首选对象。更有急性子的人家,就在放榜这一天,当街把新及第的进士举人,半请半拉地捉进家门,央媒说合,玉成好事。老百姓笑称“榜下捉婿”!

王旦一见韩南答应了,就高兴地回到内室,和夫人商量起来。可这一商量不打紧,内室一下子闹翻了天。王旦膝下有五个女儿,都是待字闺中,她们一听父亲将状元郎捉回家中,都争先恐后地嚷嚷着要嫁给他。还是夫人在情急之下,想出了个馊主意,王旦一听,眼睛一亮,觉得权宜之下,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当即就吩咐夫人火速安排。

没过一会儿,王旦从后面出来,将韩南请进后堂。韩南一看傻眼了,只见五位美貌小丫头,每人都从门里牵出一根红丝线,笑盈盈地站在那里。而宰相夫人却笑容满面地对他说:“韩状元,实话告诉你,我家有五个女儿,我也不知把谁嫁给你好,俗话说千里姻缘一线牵,所以我就让五个女儿各执一根红线,拉到门外,让你来选,你牵中哪根,我就把哪个女儿嫁给你。”

古人说:雾里看花,越瞧越艳。一时间,他感觉到帘子后面的五位小姐一个个都是貌美如花,选这一个又舍不得那一个。韩南略一思忖,鬼点子就出来了。他想,这五位相府千金肯定是从大到小排着,既然这五个都到了及笄之年,那么,大小姐说不定年龄已大了,有一点色衰。最小的可能太小,父母又过于娇惯,不好相持。于是,他把中间的一根红线一拉,选定三小姐,不大不小正好。

中国民间故事合集篇十四

中国民间民间传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我们可以从中去读懂古人的智慧,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国民间民间传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乐天龙用力地攀过了一块巨岩石,站在山崖之上,两眼贪婪地看着这个隐蔽的山洞,嘴里喃喃地道:“找到了……”那受了剑伤扎着麻纱的左臂好像不太痛了。乐天龙右手抽出腰间钢刀,削去遮蔽着山洞的藤蔓,眼前露出了一个山洞。乐天龙将钢刀交到左手,然后从怀中取出了一片羊皮笺看了又看,脸上浮现出坚定的神色。

山洞很浅。乐天龙很快便走到了山洞尽头。漆黑中,乐天龙用手摸到了一道铁门,却没有上锁,乐天龙用力一推。铁门便开了,里面竟然是一个足可容纳百人的大洞,洞底很高,四面也很宽敞,而且上面有几个小洞,日光从小洞直射进来,照得里面光可视物。显然这是经过人工细心设计的。

“嗖嗖嗖”三声,三柄飞刀从通道飞快射出,直逼乐天龙的面门。乐天龙虽然心中一凛,却立即停步使出一招“铁板桥”,飞刀才从他的面部一一擦过,打在洞壁上。接着,两个身影飞进洞来,其中一个魁梧老者提腿便往乐天龙的面上踏去,乐天龙仍是一个“铁板桥”,又躲开了老者的突然袭击。乐天龙翻身正想站定,另一个同行的老者亦冲上前来,乐天龙提出钢刀,准备另一番厮杀。可是那个魁梧老者忽然道:“你知道为什么你从洛阳抢到藏宝图西来祁连山,一路上不断遭到群雄追杀,却在出了嘉峪关以后,所有追踪你的人忽然都不见了吗?”

乐天龙的确曾经感到奇怪,但他总是以为是自己躲藏得好而已。

那个魁梧老者继续道:“从嘉峪关到五门峡短短的二百余里路,黑马寨、天池双怪、陵川剑侠、笑佛天玄和尚和洛阳七剑,一共是五起三十二人,都被我们截下了。”

乐天龙无话可说,因为那老者说的人都曾经追杀过他。那个魁梧老者诡异地笑了笑道:“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帮你去杀那些人吗?”不等乐天龙回答,他已先说了出来:“那是因为我们希望能通过你来找到这个宝藏。”

乐天龙冷冷地道:“也好,让我先找出埋下的金银珠宝,然后你们可以顺手牵羊地抢走……”

那两个老者同时哈哈大笑,“嗯,差点忘了告诉你,老夫复姓令狐,单名一个正字。”

乐天龙脸色一变,看着另一个老者道:“你姓罗还是姓朱?”

身后传来了冷冷的声音:“老夫是罗四海,咱们正是‘祁连三鹫’!”

乐天龙大吃一惊,正想向侧跃开时已是慢了一步,只觉背心一阵剧痛,一柄长剑已从他的背心刺入,直透胸口穿了出来。

不知从何处又窜出一位老者,冷冷地道:“老夫朱侠。”

令狐正环顾四面洞壁,摸索了好一会儿仍没发现什么。罗四海也试着敲打地面,地下却是坚硬的岩石。令狐正看了洞壁上插着的三柄飞刀,两道眼眉微微皱起,向罗四海和朱侠道:“老二、老三,你们搜一搜姓乐小子的身,取出那张藏宝图再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蛛丝马迹。”

两人应了一声便走到乐天龙身旁蹲下来,朱侠取出了那张藏宝图看了又看,再交给了罗四海,罗四海也看了好一会儿,也没有看出什么。两人正想将那张藏宝图交给令狐正,却听得“嗖嗖嗖嗖”四声破空之声,罗四海和朱侠哼也没哼一声便气绝身亡。

令狐正看着那个铁箱想了一会儿,觉得还是应该小心点,免得辛苦了一场却要命丧荒山。令狐正退了几步,扬手使劲向铁箱射出了三柄飞刀,“叮叮叮”三响,飞刀射在铁箱的盖子上,铁箱盖子“吱”地一声被飞刀的劲力揭起了,令狐正也乘机倒退出去,侧身躲在破墙之后,竟不敢抬头张望。过了好一会儿,洞内并没有什么异样声响,令狐正才一步步地走近铁箱。

铁箱似乎没有机关!

令狐正并没有放松戒备,却见箱中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只很精致的木盒子,令狐正微有失望,心里想道:“一定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于是便用飞刀轻轻地挑起了小木盒的盖子,盒子里只有一张羊皮笺。

令狐正喃喃地道:“难道是另一张藏宝图?”

令狐正用飞刀轻轻挑起那张羊皮笺,走到大洞的光亮处细细阅读,却是愈看愈怒,脸色大变,到后来忍不住大吼一声将羊皮笺掷于地上,在狂笑声中冲出山洞,走得不知所踪。

原来羊皮笺上是这样写着:

贤兄:

你我各藏一物并相约比试寻宝之戏,若你先得此笺则小弟甘拜下风,请携此笺到洛阳小弟之居处来,以共同享用美味酒宴。

愚弟聂宏仁敬上。

3

页,当前第。

1

1

2

3

中国民间故事合集篇十五

寓言。

之外的那些具有幻想性或现实性较强的。

散文。

类民间文学作品。关于一些中国民间小故事你知道吗?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国民间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左思右想老半天后,江海有了主意:把钱藏到一个绝对隐秘的地方,不就行了?

江海来到老城区的自家老宅,当年,爷爷是位地下工作者,为了对敌斗争挖了一间地下室,想不到现在派上大用场了。撬开伪装巧妙的地板,拉亮电灯后,眼前出现一张陈旧的书桌,他拉开抽屉,把钱放了进去。

正要离开,他一转头,发现地下室一角乱糟糟地堆着好多破烂物件。左右无事,江海便清理起来,正忙着,杂物下面出现一个包扎方整的油纸包。江海好奇地解开一看,竟是一大本。

日记。

江海饶有兴趣地翻看起来,竟是爷爷写的回忆录。看了一会儿,觉得眼睛有点胀,灯光太暗了,他随手一翻,翻到最后一页,他的眼睛一下子定住了,只见最后一页的字体特别大:明天我就去乡下龙泉剑处,把金条全部取回来交给组织,争取宽大处理,唉,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世英名毁于一旦,悔!悔!悔!

江海一下子惊呆了,因为他听说过爷爷晚节不保的往事。爷爷从事秘密工作时,组织上曾委托爷爷保管一批金条。不久,单线联系的上级死于敌手,从此便再没人过问这事。新中国成立后,爷爷当上了干部,一开始还提心吊胆的,但时间一长,见一直没人提起金条的事,便昧下了金条,一直没交上去。谁知,偶然间,组织上通过档案得知了这批金条的下落,便来找爷爷,爷爷却驾车坠入悬崖,而那批金条的下落也终成不解之谜。

现在,江海一遍一遍读着这两行字,电光火石间恍然大悟:当年爷爷把金条委托一个叫“龙泉剑”的同志保管了,爷爷是在驱车找龙泉剑准备取回金条上交组织时,不小心坠入了悬崖。

稍稍准备后,江海迅速驾车直奔龙泉剑所住村子。

谢天谢地,龙泉剑竟还活着,90出头了,独自一人住在一个小院里。村里人告诉江海,老人神志已有些不清了,时常穿越到过去烽火连天的岁月。

龙泉剑一见到江海,神情就激动起来,江海和爷爷长得很像,显然他从江海的身上看到了江海爷爷的影子。江海拿出爷爷和自己小时候的合影照,郑重告诉老人:“龙泉剑爷爷,我是江大山的孙子,我来看您来了!”

龙泉剑哆嗦着,一把拉住江海的手:“看出来了,是老首长的孙子,太像了!”等老人平静下来后,江海说:“爷爷,我来是有事的,当年我爷爷委托您保管的金条还在吗?”

龙泉剑一听,腰板本能地一挺,坚定地说:“在,当然在,这是组织上交给我的任务。”

江海问:“那现在可以交给我吗?”

龙泉剑点点头,说:“当然可以了,不过,这是组织上下达的意思吗?”

江海一愣,随即压低声音说:“不错,是组织的命令。”

龙泉剑目光炯炯,说:“那请说出接头暗号!”

江海一愣,问道:“什么暗号?”

龙泉剑说:“当年老首长命令我保管这批金条时曾说过,无论是谁,无论发生什么,说不出暗号,金条绝对不许交出来。”

江海忙说:“爷爷死时,根本没来得及告诉我接头暗号……”

龙泉剑听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江海看,目光变得越来越陌生。

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暗号,或许本地县志及一些革命资料里有。

于是,回到家后,江海啥事都先放在一边,专心致志地研究起本地史料来,正史、野史、小说、老同志的各种回忆录等看了个遍,虽然史料中关于爷爷和龙泉剑的记载倒是不少,但始终找不到暗号的相关记载。

回到地下室,江海望着那沓现金出了好一会儿神,一时间心里乱糟糟的,可是,有钱的感觉真的太好了,需要用钱的地方真的太多了。

茫然之中,江海又拿起爷爷的日记细看,比起那些史料来,这本日记更亲切,因为其中有爷爷的气息。看着看着,江海的眼泪下来了,爷爷为了革命,天天冒着生命危险,可爷爷从不怕死,他在日记里深情地说:“每当我想到建立新中国后,我们的孩子将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便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突然之间,江海的眼睛睁大了,他看到了爷爷和龙泉剑相关交往的记述,龙泉剑是爷爷的下线,忠于革命忠于纪律,有钢铁一般的意志,而其中一页清清楚楚地记下了两人的接头暗号:韦仁新。

爷爷解释道:“韦仁新,即‘为了人民过上新生活’,这是我们这代人不变的暗号、永生的信念!”

原来如此!

江海立即驱车再次来到乡下,当他一字一字、万分郑重地说出“韦仁新”三个字后,龙泉剑一下子颤抖起来,说:“我终于等来了这一天!”

在院子一角的猪圈内,在龙泉剑的指引下,江海扫开猪粪,撬起一块臭不可闻的青石板,里面是一个大袋子,打开袋子,里面有只沉重的铁箱,原封条纹丝没动。

回到城里,江海把铁箱和那二十万元交给了组织。组织上打开封条一看,里面金灿灿的全是金条。在一五一十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江海动情地说:“说实话,我找到金条的出发点是不纯正的,但经过与龙泉剑老人的交往,以及阅读革命史料和爷爷的日记后,我的心灵经受了一次从未有过的洗礼,我想,这也是爷爷在天之灵的意思,我想为爷爷赎罪……”

就在这时,江海接到电话,是村里人打来的,说龙泉剑老人突然像泄气的皮球一样急速萎去,去世前他只说了一句:“我终身未婚,在乡下居住了一辈子,只为保守机密,现在终于可以走了,我完成任务了!”

石门县出产好茶,陆羽《茶经》中曾有记载,湘西北石门县山奇竞秀,云雾飘荡,盛产上好的绿茶。全国各地的茶商云集此地采购茶叶,石门县城便成为绿茶市场的交易中心,县城繁华异常。

石门最好的茶叶出在县城附近一处早茶神地,只有一亩三分,每年春分,茶叶开始打苞,至清明前半月,便有新茶上市,被称为“明前茶”。拥有这一亩三分地的主人名叫唐祖德,这一年,唐祖德为独子唐光明请了一位教书先生。没想到,儿子惹怒了教书先生,教书先生一语成谶。

唐祖德本是单传,到他五十岁的时候,才又生下唐光明这一个儿子,连续二代单传,唐祖德对唐光明宠爱有加。到唐光明七岁的时候,唐祖德给唐光明请来教书先生汪大风,教习唐光明断文识字。汪大风是岭南人氏,那年京试落第,落魄至极,辗转回家,到石门县城时,已身无分文。幸好旅馆老板见其颇有真才实学,就把他介绍给唐祖德。让汪大风没有想到的是,唐光明却是顽皮至极,欺负汪大风寄宿檐下,天天和汪大风做对,还换着花样整治汪大风。有一次,唐光明将茅厕的木板锯断,让汪大风跌入茅坑。汪大风受了莫大的羞辱,辞别而去。临走时,汪大风对唐祖德说:“你如此放纵你儿,你儿必定会惹下大事,祸及全家。”

唐祖德当时一笑了之,没想到,到了唐光明十八岁的时候,果真应了汪大风所言。因为争风吃醋,唐光明失手打死了一个有钱人家的子弟,被死者家人告到官府,唐光明随即被官府抓住,打入死牢。唐祖德准备了一大笔钱,来到县衙,将银票交给县令仝一贯。仝一贯收下银票,对唐祖德说:“所谓民不告,官不究,你只要摆平原告,我就可以网开一面。”

唐祖德找到死者家属,向对方许诺赔偿重金,保住儿子的性命。没料到,对方却毫不松口,非得唐光明一命抵一命不可。

唐祖德这下可为难了,原告不松口,他只有指望仝一贯帮忙了。多方打听,他听说县令仝一贯有喝新茶的习惯。苦思冥想后,他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绿瓷茶罐,来到他家的正堂,对着祖先的牌位叩了三个头,对祖先祷告说:“这实在是为了保住唐家的香火,才出此下策。如果泄露了这个秘密,请祖先不要怪罪于我。”

时值三九,天上正扬着鹅毛大雪,唐祖德来到县衙,找到仝一贯。还没容唐祖德开口,仝一贯便拦住了他的话,说:“你儿子杀人那件事,原本想帮你的忙,可现在原告。

坚持。

不撤诉,让本官感到无能为力。”

唐祖德赔着笑,对仝一贯说:“今天,我不是为我儿子的事来的,听说仝大人喜爱‘抢新’,特请大人到府上‘抢新’。”所谓抢新,就是每年初春,新茶刚刚出芽,做茶人抢时间将新芽摘下,日劳夜作,加工出来的第一轮新茶,而好茶之人品尝第一轮新茶,则被称为“抢新”。

仝一贯是个爱茶的人,也是个喜欢品茶的人,最喜爱的是抢新,每到新茶初市,他就迫不及待地寻找新茶。一旦茶叶入夏后,失去了芳润的香味,便是他口舌最为寡淡的时刻,而漫长的冬季,则最为难熬,只能寄托对来年新茶的向往。所以,仝一贯听了唐祖德的话,大吃一惊,说:“这寒冬腊月,万物凋零,连茶树都可能受冻而死,怎么可能有新鲜的芽茶可以抢新呢?”

唐祖德说:“在下一介布衣,怎么敢欺骗大人呢?”

仝一贯半是疑惑,半是好奇,坐着马车,来到唐祖德的府上。唐家人知道仝一贯来唐府做客,早就把客厅火炉烧得旺旺的,正堂的茶几上摆放着一套精致的白瓷茶具,白中透着柔和的淡绿,一看就是景德镇定制的白瓷。

唐祖德拿出那个绿色茶罐,用竹匙挑出一匙茶叶,放入茶盏,用清水浸泡洗净。加入沸水冲泡后,唐祖德将茶盏奉给仝一贯。

仝一贯迫不及待地揭开茶盖,只见一阵云雾飘过后,香气袭来,清新而悠远。再看汤色,白中带绿,如碧玉起伏。而那根根直立的茶叶,如美人在茶汤中起舞。仝一贯轻呷一口,用舌头在口中一搅,不由得惊喜道:“果真是新茶,好茶,好茶。”

唐祖德说:“我说请大人‘抢新’,又怎么敢用陈茶糊弄大人呢?”

仝一贯奇道:“这纷纷大雪,树木尚不能存活,这新茶是如何得来的?”

唐祖德苦笑了一下,对仝一贯说:“仝大人,这茶是我祖上所留的一棵奇特的茶树所产,每冬只能产一两,因此,又叫一两茶。此事本不应让外人知晓,这次,因为独子犯了命案,才将一两茶拿出来,请大人笑纳后,饶了犬子一命。如若大人饶了犬子,从今以后,每年冬季,哪怕我自己不喝,都会向大人敬奉一两茶。”说完,将装着一两茶的绿茶罐双手奉到仝一贯面前。

仝一贯不光是个好茶之人,而且嗜茶如命,现在见了好茶,哪有不收之理!先前,仝一贯假借原告和唐祖德相互不服气,吃了被告吃原告,已经捞得是盆满钵满,现在,唐光明是死是活,全在仝一贯的把控之中。仝一贯久居石门县,这些年,他变本加厉,除了茶税,又另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积攒了不少财富。为了能谋取更大的前程,他贿赂上司不少银子,但即使如此,也很难得上司赏识。最后,有同道中人提醒他,说:“上司对金银已经不稀罕了,你要打听上司的喜好,送些上司最心仪的东西,才能讨得上司的欢心。”以前,仝一贯听说上司喜爱喝茶,也曾给上司送过明前茶,却受了冷遇。现在,有了“一两茶”,他决定再试一次。为了稳住唐祖德,仝一贯对唐祖德说:“我本想放了唐光明,可怕原告家里向上申诉。所以,唐光明暂时不能放,我会慢慢地拖着这个案子,等合适的时候,再开释唐光明。”

唐祖德见仝一贯答应下来,也深知事情不能求急,只好点了点头。

官场的生活很是奢靡,前不久,陆宰相和九王爷斗茶,在三九寒冬,陆宰相竟然拿出新鲜的芽茶“一两茶”,用一两茶“抢新”,让九王爷输得心服口服。陆宰相斗茶获胜后不久,常德知府马上将仝一贯招到常德知府,对仝一贯说:“仝大人,你送的一两茶,除了我用了少许外,其他的全部送给陆宰相,陆宰相很是喜欢。陆宰相说,他答应送给九王爷半斤‘一两茶’,让我办好此事,即让我入京城就职,我也给陆宰相保荐,由仝大人接替我的职位。”

仝一贯听了,立马叩头谢恩。

回到石门县城,仝一贯让人叫来唐祖德,把知府大人要半斤“一两茶”的事给唐祖德说了。

听了仝一贯的话,唐祖德如五雷击顶,对仝一贯说:“仝大人,我不是对您说了么,此茶一冬只产一两。”

仝一贯冷笑了一声说:“如果我做不得常德知府,如何能让你儿子脱得死罪?”

唐祖德听了仝一贯半是实情半是要挟的话,痴呆了半天,对仝一贯说:“我尽量想法吧。”

回到家里,唐祖德朝祖先的牌位祭拜了一番,说:“列祖列宗,石门的茶树即将大难临头,为了唐家的香火,我明知不可为,也只得为之。”

寒冬腊月,大雪飘飞,茶园的土地被冻得坚硬似铁。唐祖德请了十多个人,将正在冬眠的古茶树连根掘起,一共掘了五棵,将五棵茶树装入大木盆,移入大房之中,然后,在大房之中生上炭火。过了五天,就有唐家的仆人传出话来,说在炭火的高温之下,冬眠的茶树竟然争先恐后地生出嫩芽。

原来,唐家的先祖发现自家一亩三分地的茶树,在清明前一个月就开始生芽,比其他地方的早茶足足早了一个月,就开始琢磨这其中的原因。后来,才发现,那一亩三分地下有温泉。每到春分之时,地气上升,便会把温泉的热量送到茶叶根部,于是,唐家一亩三分地的茶叶便会早于其他人家。悟出这个道理,唐家的先祖开始尝试冬季给茶叶人工加温,让茶叶冬季生芽,经过无数次试验之后,终于。

成功。

但在成功的同时,又发现了隐忧,原来,冬天正是茶树冬眠休养之时,此举破坏了茶树自然休眠的规律,消耗了茶树的精气,最后导致茶树养分尽失,干枯而死先祖便担忧,如果冬天大规模制茶,将会给茶树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于是,唐家先祖便留言,每年只能用一棵茶树制茶,以解“抢新”之茶瘾因为每一棵茶树能采得一斤鲜叶,杀青、揉搓、焙干,只能得一两成品,这就是“一两茶”的由来。

现在,仝一贯向唐祖德索要半斤茶叶,便要耗废掉五棵茶树。冬天天湿地冻,唐祖德只好请人挖茶树,装盆,移到屋里加温催芽,最后还要采茶叶,一道工序下来,一两茶的制作方法已经众人皆知。

一晃五年过去,石门县来了个新任县令,名叫汪大风,有人记得,汪大风曾经给唐祖德家当过教书先生。

汪大风到任石门县后,大吃一惊,原来热闹的茶市已然不见踪影。汪大风问过县衙的衙役后才得知,原来,一两茶的秘密被众人知晓后,就有人开始仿制一两茶,售价千金。于是,所有的茶农都开始一两茶的制作,从而使一两茶的价格大跌。可即使如此,一两茶的价格仍然是普通春茶的十倍。因为制作一两茶,会消耗掉大量的茶树,而一株茶树的种植,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茶农们饮鸩止渴,抢的却是子孙的饭碗,果不其然,五年后,石门的茶农已无茶叶可采,加上遭遇干旱,仝一贯仍命人大肆征收茶税,一时间,饥民成灾。仝一贯隐瞒灾情,不肯赈灾,饥民暴乱,抢夺大户,唐祖德和唐光明在暴乱中被饥民所杀。而朝廷得知仝一贯隐瞒灾情和民暴,诛杀了仝一贯。衙役讲完后,说:“县令大人当初的预言真准呀。”

汪大风听了,叹道:“从小宠爱,乃是纵容为非作歹,长大后必犯大案。就如同一两茶虽少,但积少成多,可毁摧万亩茶园。”

汪大风明文禁止民间造一两茶,如有私下制造一两茶者,官府必判重刑。又着手恢复茶园,直到二十年后,石门茶市才又恢复了生机。

2

页,当前第。

1

1

2

中国民间故事合集篇十六

唐河岸边的锅滩镇,平畴百里,地肥水美,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富饶之地。大凡富裕之地,最易招徕各方艺人,来此卖艺卖药卖技术,各显神通,挣些钱物。这一天,就有一个卖药的老者,飘然来到了锅滩镇。

老者姓吴,眉须皆白,一副仙风道骨模样。来到镇中心繁华处,竖起一面三角小旗,上面写了行字:行医天下,专治哮喘。然后就摆上一个香案,供上一尊菩萨,点燃三炷香火,于香烟缭绕之中,开始看病行医。

小镇富庶,人们注重健康。眼下正值仲秋,离冬天已经不远了,而冬天则是老年人哮喘病多发季节,因此就要早早买些医治哮喘的药物。很快就有人围过来,问医求药。吴老者一番望闻问切,待确诊了哮喘病,就说:“病是我确诊的,可这药却要由菩萨帮你捡取。”

这就有些奇了,求药人不由睁大了眼睛。但见那菩萨有一尺来高,因为长年烟熏火燎,黑不溜秋的,也分不清是铁是铜。菩萨双手握合,作漏斗状。吴老者拿出一个褡裢,倒出一升自制的药丸,那药丸也是黑不溜秋的,有豌豆大小。吴老者抓一把药丸,朝漏斗里丢,有些落下来了,有些粘在了漏斗上。待漏斗的内壁四周都粘满了,总共有四五十粒,吴老者取下说这就是菩萨给求药人捡的药。

名医瞧病,菩萨捡药,这奇事很快传播开去,吴老者的小摊前,患者加上看热闹的,就被围得水泄不通。一个上午的行医卖药收入,也就很丰厚了。

吴老者哈哈笑道:“俗话说心诚则灵,我天天烧香礼佛,菩萨自然肯帮我。再说了,佛家普度众生,菩萨帮我就是帮患者,哪里需要什么诀窍!”

巫大少说:“老者不必瞒我,诀窍肯定是有的。那尊菩萨不过是一块顽铁,怎么能捡出治病的良药?”

吴老者依旧笑答:“年轻人,信不信由你吧。”

送走巫大少,吴老者就在心里叹息,所谓“菩萨捡药”,自然是有诀窍的,可那是我卖药挣钱的手段,怎能轻易示人?可对于巫大少这样爱搅场子的本地恶少,自己也不能得罪,只能好言好语打发走了事。

菩萨捡的药,还真的有效。吃过药的人都帮助吴老者作起了义务宣传,因此第二天找他求药的人就更多了。

锅滩镇的名吃是烧鸡,骨酥肉烂,香而不腻,名闻四乡。巫大少请客,自然要请吴老者吃烧鸡。来到一家烧鸡店门前,巫大少像想起什么,停了步,摸出一方白绸丝巾,分别对着自己和吴老者的头脸晃了几晃,然后才抬脚进门。

巫大少安排吴老者在一张桌边坐下,自己则如入无人之境,也不和老板、伙计打招呼,亲自下手从卤锅里捞了一只烧鸡,装在盘子里端过来。又去酒缸里打了两碗酒,递给吴老者一碗,两个人就大吃大喝起来。待吃饱喝足,巫大少依然不与店家打招呼,也不付钱,二话不说,拉起吴老者趔趔趄趄地走出店门,扬长而去。奇怪的是,店家好像没看见一样,始终不管不问。这让吴老者不解,却又不好过问。

接下来,巫大少又在不同的烧鸡店,请吴老者吃了三次饭,每次都是一只烧鸡两碗酒,自取自用,从不付钱,店家也从不过问。如此以来,吴老者的好奇心就压不住了,难道那方白丝巾可以隐身吗?不然的话,店家为何对我们二人视而不见?到了下一顿,吴老者提出要回请巫大少。巫大少说那倒不必,你请客是要自己掏腰包的,而我吃饭却不用付钱。吴老者只好直说了:“我也想知道你吃饭不付钱的诀窍。”

巫大少说:“这个好办,咱们不妨作个交换。”

也只能如此了。吴老者就告诉巫大少,那尊菩萨是铁铸的,而他在部分药丸上洒了一些磁石粉末,那些粘了磁石粉末的药丸,就被菩萨的手掌吸着了,就这么简单。而他在包药的过程中,因为磕碰、抖动,那些粉末差不多就掉光了。就是粘在药丸上一些也无大碍,因为有些老年人的体内恰恰就缺铁。至于那些药丸,绝对货真价实,专治哮喘病的,只不过是借了菩萨的手,增加了一些神秘感,对患者的精神上是个安慰,也是心理疗法的一种。

巫大少听罢,得意地笑道:“我的诀窍比你那更简单—我提前把钱付给了烧鸡店,并要求他们,我怎么吃怎么喝,不得当场过问!至于那方白丝巾,不过是让你看的幌子。”

这年轻人的手段有些下作,吴老者就有点被捉弄的感觉。可也无可奈何,谁让自己要较那个真儿呢?不过是以后不再来往罢了。

料不到的是,巫大少是个惯爱搅场子、誓把恶作剧弄到底的富贵闲人。吴老者再摆摊的时候,他就主动上前帮忙,抓那些药丸往菩萨手掌里丢。丢前把药丸搓一下,搓掉了磁石粉末,就没一颗能粘在菩萨的手掌上了。

那些冲着“菩萨捡药”的患者,一见菩萨不给捡,说明这些药丸不灵了,因此也都不再上前求医问药,弄得吴老者一个上午都没开张。

吴老者不傻,自然明白是巫大少在做手脚,搅场子。可他又不敢指责巫大少,他怕巫大少把“磁石粉末”的把戏当场揭穿,那样的话只怕还会引来一些人跑回来退药呢。吴老者本想一走了之,可又舍不得锅滩镇这个富裕之乡。再说了,无缘无故被一个恶少捉弄,也心有不甘。他朝围观的人拱拱手,说:“菩萨不灵,怪我不诚。待我回去给菩萨烧几炷高香,再过来为患者行医瞧病。”

吴老者这样不堪一击,倒叫巫大少有些失望。他本想激怒吴老者,让他吵,让他跳,然后呢,自己就站出来揭穿他的小把戏,让他尴尬,让他难堪。而自己呢,就等着收获搅场子的快乐。多年养成的习惯,隔几天不搅个场子,心里就空落落的。可没有想到吴老者这样窝囊,这么快就递了降表。

吴老者并没有很快离开锅滩镇,而且诚心诚意地非要回请巫大少一次。吴老者把巫大少带进岸边的一家酒店,选了一张临河的桌子坐下,一边喝酒,一边朝河对岸不住地打量。巫大少好奇,忍不住问:“一片荒滩,有什么看头?”

的确,河对岸不过是一片烂泥滩,稀稀拉拉地长些绿柳白杨。泥滩的后边有一个土岭,人称万金山。山前是一片湿地,长一些茅草,藏一些青蛙癞蛤蟆。每年夏季的汛期,洪水都会涨至万金山脚,停留月余不去。洪水退后,泥滩和湿地依旧,也种不成庄稼,因此也没有人去开垦打理。

吴老者说:“莫小看了那片湿地,那可是一方宝地!”

巫大少说:“宝在何处?这么多年还真没有人看出来。”

吴老者说:“若作一处阴宅,可保后代富贵无穷!”

巫大少问:“何以见得?”

吴老者说:“那是一片佛地,佛地,也就是福地。如果不信,三天后当有奇迹出现!”

巫大少问:“什么奇迹?”

吴老者说:“菩萨将在那里显身。也就是说,那湿地下面藏有一尊菩萨。三天以后,菩萨将破土而出,升出地面!”

巫大少笑得喷饭:“老人家,你可真会开玩笑!湿地里长出一尊佛,可能吗?”

吴老者说:“信不信由你,我将把镇上几个富户请来,让他们共同见证这一奇迹,然后拍卖这块福地!”

看吴老者一脸郑重,不像是开玩笑,巫大少有些动心了。不过,他毕竟是惯搞恶作剧捉弄别人,自己是万万不能让别人捉弄的。所以在防范上也就高人一筹。他也郑重地问:“如果到时候没有一尊菩萨从湿地出来呢?”

吴老者说:“我身上的银子,好歹也有几十两吧,全部送给你。然后砸了我的招牌,从此金盆洗手,永不在江湖行走!”

拿“砸招牌”作赌注,这是江湖上的大誓大咒,那是不许反悔的。如果反悔,那就成了过街老鼠,人见人打。巫大少信了吴老者的话,就说:“你也不必找别人,那块福地我买下了,见菩萨付款,你开个价吧!”

吴老者说:“我吃了你几顿请。这点情谊我不能忘,你拿五十两银子吧,半卖半送,见菩萨给钱!”

二人约定,从今天起,谁都不能动那块湿地,每天就坐在河这边喝茶、吃饭,看对岸的动静。这件事很快被饭店老板给张扬开了,镇上很多闲人都跑过来看热闹。

料不到的是,三天以后,就在众人的眼皮子底下,那块湿地里真有一尊菩萨头破土而出!巫大少吃惊得几乎跳起来,又被吴老者按下:“少安毋躁,等菩萨升出半截身子,才算我的话全部应验。到了那时,将菩萨移至万金山顶,建一座庙堂供奉;而后在菩萨诞生的地方开穴埋骨,就占到了风水宝地,可保后代富贵。”

又等了一夜,那菩萨果然从土里拱出半截身子,证明吴老者所言不虚。巫大少怕生出变故,别人抢走了风水宝地,忙把早早准备的五十两银子送给吴老者:“这块宝地我买下了!”

吴老者得了银子,悄然离开了锅滩镇。而巫大少捡了这么大一个便宜,自然是要炫耀一番。第一步,请工匠建庙堂,移菩萨,引来很多人围观。巫家有钱,没出三天,就在万金山顶建成了小庙,然后焚香烧纸,敲锣打鼓请菩萨登堂入室。

菩萨是桐木胎身,镀了金粉,轻轻一提,下半身就出土了。出人意外的是,菩萨的腿上脚上,粘满了黄豆芽!这是怎么回事?巫大少让工匠再往下挖,竟然挖出了一口小水缸,那缸里全是黄豆芽。黄豆芽可能在水缸里憋得太久,见了风见了光就疯狂地向外钻,远远地看去,就像一盆盛开的金菊花。

锅滩镇有几家是做豆芽生意的,一看眼前的情景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在湿地里掏一个洞,埋下一缸黄豆,让菩萨站在黄豆上,受了潮的黄豆膨胀成黄豆芽,就把那木菩萨给推出了地面。什么菩萨出世、风水宝地,不过是吴老者玩的一个小戏法!

巫大少脸红得像猴屁股,恨不得钻进那个洞里不出来。不过,从那以后,对南来北往卖艺的,他再不搅场子了。

2

页,当前第。

2

1

2

中国民间故事合集篇十七

这是一个讲述孩子历经磨难,救出母亲的神话故事……。

天宫中的三圣母爱上了人间书生刘彦昌。为了爱情,三圣母不顾二郎神的反对,带着宝莲灯私奔下凡与刘彦昌相会。

七年过去了,他们的孩子沉香渐渐长大,和母亲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突然有一天,二郎神从宝莲灯的闪光中发现了他们。为了维护天规,他抓走了小沉香,要挟三圣母交出宝莲灯。无奈之中,三圣母只得把灯交出,并被压在华山底下。

沉香在天宫偶尔从土地神口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在同为人质的部落头人之女嘎妹的帮助下,沉香机智地与护灯秦俑周旋,夺回了母亲的宝莲灯,逃离天宫,踏上了寻母之路。征途中,磨难重重。鬼城、荒漠、怪石诡异多端;雪崩、地裂、沙暴恐怖惊人,这一切都没有磨灭沉香的救母之心。幼年的沉香在经历了种种险遇之后,终于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成长为一个英勇的少年。

孙悟空为沉香的执着所感动。在他的点拨下,沉香带着小猴和白龙马直奔火山,他在嘎妹和部落人民的帮助下,推倒了二郎神的石像,铸成了神斧。沉香举起神斧,与二郎神决一死战。他越战越勇,令二郎神难以招架。激战中,二郎神屡施毒计,欲将沉香置于死地,并抢夺宝莲灯。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宝莲灯突发金光泻进沉香体内,与沉香合而为一,终于把二郎神打败。

云开雾散,大地回春,沉香劈开华山,救出母亲。母子终于相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