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2:05:51 页码:12
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优秀10篇)
2023-11-19 02:05:51    小编:ZTFB

集合各类材料之外的范畴。在撰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事实的客观描述。接下来是一些来自各行各业的精彩总结范文,值得借鉴。

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篇一

(一)健全机制,形成浓厚的转移培训氛围。

农村职业教育要以转移培训为契机,努力创立为农民接受的办学模式。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乡镇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农村用人因一时、一事、一个项目需要,用人时间短、方式灵活,缺乏成套规则,而且人才分散、联系不便.不易掌握人才供需信息,其市场服务重点是技术推广,人才在市场中常以技术、成效、和声誉进入市场。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农村职业教育必须创立为农民接受的办学模式。要因地制宜设置专业,立足第一产业,发展第二产业,面向第三产业设置专业.使三个产业协调发展,在当地优势的名、特、优、新、稀资源上下工夫,面向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办出自身的特色来。

参考文献:

[2]张继华等,现代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3]杨国祥,丁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篇二

二0一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一年,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调整农村就业结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工作,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西兴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县劳转办的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总体要求展开了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西兴乡位于孙吴县城西郊是我县四个平原乡之一,全乡辖区面积299平方公里,总人口8043人,辖区9个行政村11个自然屯,全乡共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口1300人,其中省外、省内215人,省外国内175人,乡外县内转移325人,乡内转移585人,实现收685万元。

二、主要措施。

1、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实施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为此,得到了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我乡充分认识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产业来抓,真正将工作纳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政府乡长担任,副组长由党委副书记和政府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分别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2、深入基层,切实做好调查、登记、建档工作。

为了全面掌握全乡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分布状况和劳动力结构,我乡劳动力转移办根据县劳动力转移办的安排,结合西兴乡实际情况对全乡的劳动力分布情况和劳动力,进行了摸底调查和统计。同时对各种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并建立内容全面、数据详实、转移后人员去向清楚的各类档案,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责任到人、层层负责。

为了认真做好各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年初,乡党委、政府就根据各村的富余劳动力分布情况,制定了今年有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工作计划。计划20转移1260人,实际转移1300人,并与各村签定了考核责任书,考核结果与村干部工资直接挂钩,通过签定责任书的形式,加大了对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力度。

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大部分富余劳动力观念比较陈旧,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方式,小富即安,不愿意离开土地,同时对外出从业的工作性质、收入、环境都要求比较高,怕失体面,宁愿闲在家里,也不愿外出就业。因此,乡政府充分利用党员培训、科技之冬、各类专业技术短期培训等形式,大张旗鼓的宣传有关省、市、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优惠政策,并向农民宣传农民闯市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引导农民坚持信念,转变观念,树立闯市场、闯大业的思想。

5、加大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

123。

总结。

如:平度村截止目前已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30余人。

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一是依托我乡城郊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县内转移。截止目前,县城从事服务业及各种行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为910人。二是加快发展各村二三产业,以市场开发引导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实现转移不离乡,引导农民离土不离乡,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2011年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本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一体化就业的要求,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实行政府引导、中介机构操作、农民自主择业,全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西兴乡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目标是从2011年转移1400人左右,具体措施如下:

1、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要着眼于全局,充分认识到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于城乡共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要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认真贯彻上级会议精神,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走城乡结合之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健全机构,落实经费,明确责任,加强协调,抓好落实。

2、城乡互动、优势互补,合理配置农村富余劳动力。一是要充分利用城郊优势,优势互补,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得到合理利用,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开发县城劳动力市场的潜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把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之一。

3、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用先进的文化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要通过大力培养,树立和表彰打工成才的先进典型。要充分利用农闲季节,组织先进典型,在各村巡回宣讲现身说法,宣传他们的成功之道,从而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帮助农民工增强信心。

4、加大培训和服务力度,为了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一是充分利用科技之冬对党员、村干部集中培训和组织专业人才向农民工讲述实用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二是采取培训中心+用人单位+当地政府,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切实提高我乡转移劳动力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三是建立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范围,为进一步保护在外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要充分发挥乡劳转办的职能作用,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寻找门路。

5、组织协调互通信息及时统计。乡劳转办要积极主动的和各部门各村协调此工作关系,互通信息。要组织召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典型经验交流会、现场会,总结劳动力转移的典型经验,和二、三产业促进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及时准确的统计我乡外出务工的情况,寻找可挖掘的潜力和途径为农民外出打工创造条件,按期准确的上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统计报表。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抓住的机遇和西兴乡的城郊优势,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引导作用,农民的主体作用,县城的带动作用,通力合作,加快西兴劳动力转移的进程,为农民增收和西兴乡的经济快速发展而努力工作。

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篇三

党性分析材料,是对照《党章》,分析个人的党性原则、党性锻炼、党性修养的情况。主要是查找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整改措施等内容。然而,党性分析不乏流于形式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文过饰非。应当透彻剖析的,却只浮于表面,泛泛而谈,不痒不痛;优点下重笔,缺点被淡写,把党性分析材料写成个人歌功颂德的文章。由于没有心思找问题或者根本不想找问题,所以分析起来也不可能到位。谈到廉洁奉公问题时一句带过:没有任何的违法行为,连违规行为也没有,绝对没有,有的话也仅是偶尔迟到早退,严重一点的就是吃了当事人几餐饭。如果真这样,反腐败工作当休矣。当然,也没必要按照这个套路写:自己不是人、为什么不是人、如何重新做人。

二是人云亦云。普遍存在的缺点重点讲,自身特有的.缺点少点讲。任何人都可能存在的诸如学习不够、水平不高、认识不足等,当作自己的主要问题来讲。任何工作人员都可能存在的诸如点子不多、方法单一、安于现状、调查研究不深、满足于一般化等,也当作重点来分析。网络上出现分析材料的范本,照抄照搬,做“文抄公”。有的抄袭其他同志的材料,把别人的不足加在自己身上。审阅材料时发现一篇写得好的,结果其它几篇却只是它的翻版,在章节字句上颠来倒去,或者是整段整段的照搬了过来。这也算集体智慧的结晶了。

三是不知所云。“精神状态有时不佳。”有谁可以保持每天24小时精神状态很佳?即使是甲亢的人也不可以。生理现象与党性何干?“觉得工作太繁重,有疲惫心态。”是否懂得劳逸结合,只是个技术问题,不是性质问题。“学习不系统、没有计划。”除了国民教育,自学能很系统吗?“发展我市经济意思不强,考虑得不够。”这缺点也够大的了,难怪经济没上去。有的集中写单位的问题,把单位的问题说成是自己的问题,这不是将单位当作自己私有的又是什么?有的大谈特谈体会和感想,剖析材料成了。这里不一一举例。

四是断头缺尾。重点讲成绩,即使讲问题也不作分析;分析只讲大道理,分析与自身问题脱节,成了空话大话;有问题有分析却没有整改措施。

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篇四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安国之策,就业问题既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也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劳动力的流动速度不断加快,一些伴随经济波动和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人才失业问题也凸现出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主要通过劳动力市场来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者求职与用人单位招用人员的场所和机制。

劳动力就业中介组织作为具体的职能承担机构,是对人力资本进行配置的专业化机构,其重要功能就是利用供求关系调剂人才余缺,通过市场调节促进人才流动。

劳动力就业中介组织是指由政府、其他组织、法人和公民个人设立或者经营的,通过提供与就业相关的各项服务,如信息传递和就业咨询等,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达成某项协议、契约或合同而进行中介活动的机构。

劳动力就业中介组织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就业服务的市场载体,为劳动力市场中供给方与需求方的相匹配提供了一个操作平台,也是就业服务的核心内容。

随着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私营就业服务机构、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就业服务机构进一步发展和劳动力就业中介机构在市场上的细分,中国劳动力就业中介组织多方位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对促进中国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解决,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目前我国劳动力就业中介组织主要包括由各级政府部门主办,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减免费服务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以及由法人、其他组织和公民个人举办的职业中介机构,为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和劳动者求职提供中介服务以及其他相关服务的经营性组织。

据预测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将处于新的供给高峰,庞大的人口压力已成为阻碍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发展的要害所在。

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扩展速度加快,许多城郊的农民的土地被逐步征收而转变为城镇居民,这部分人口也为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农村和城郊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乃至整体宏观经济发展的关键,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保证城市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2.1需要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而就业空间非常有限。

我国剩余劳动力人数众多,但就业空间却非常有限。

随着集约经营的不断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业吸纳劳动力的容量会进一步缩小。

尽管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但由于大中城市企业下岗职工的机构改革,分流人员增多,大都转移到了第三产业,劳动力进入城市第三产业就业的机会相对减少。

结合笔者所在的广州开发区来看,大量的开发区原住户早已转变为城镇居民,而这些居民的就业问题相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更迫切得到解决。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大中专文化程度的很少,大部分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而且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与当前劳动力市场正在由单纯的体力型向专业型、技术技能型转变的要求严重不相适应,而解决就业问题最大的挑战是自身素质。

2.3就业环境亟待改善。

近些年,尽管各地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农民就业环境有所改善,但仍然不够宽松。

部分大中城市为了保护本地劳动力就业,推出了对外来劳动力就业的各种限制政策,设置各种障碍。

而针对农村劳动力的劳务服务发展滞后,劳务中介组织发育还很不完善,服务水平低,致使农村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低、风险大、成本高,大多处于自发、无序、零散的转移状态。

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目前还没有引起各级领导的准确定位和足够的认识,就业工作普遍存在重城镇、轻农村的情况。

有些地方领导认为劳务输出是富民不富县的事,往往只宣传资金回归的效应,对以劳务输出为主寻求就业门路的农民却很少给予主动有效的指导帮助。

虽然大多数省区都较早地把劳务输出纳进扶贫战略,出台了相应的保障政策和鼓励措施,也采取了建立各级劳动服务站、开辟劳务基地和动员能人带动等不少有效的办法,但至今没有一个省设立专门的农村劳务输出机构。

3.2劳动力中介组织运营不规范。

而以职业介绍为主要业务的劳动力职业介绍所目前主要为城镇劳动力,这些中介普遍存在办公条件简陋,业务单一,运作不规范等问题,基本不具备开拓职业中介市场的能力,甚至很多地区还出现了非法的地下职介市场,这都限制了职业介绍所自身的发展,并且对当地劳动力的就业也产生了不利影响;相反,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对劳动力职业介绍所的功能和流程都不了解,并且对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不了解,也无形中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篇五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于2017年9月15日在北京胜利召开,是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按照中央和省、的指示精神,为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深入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各级党组织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采取灵活动多样的形式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学习会议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学以致用,在崇安区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益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着重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认真总结我们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深入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出战略部署,这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

二、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四中全会的学习活动

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对学习活动精心安排部署,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落实工作。首先突出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学习,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好、领会好、宣传好、贯彻好《决定》精神,推动开发区党员干部学习贯彻活动的开展;其次组织党员干部收听收看十七届四中全会报道,及时组织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决定》、评论员系列文章等;各基层党组织也分别以班子成员为单位进行集中学习和讨论。强烈要求各机关单位要做到超前思考、认真谋划,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

三、认真学习,全面把握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

十月份以专题辅导报告的形式举行学习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全会精神的理解。

四、联系实际,切实抓好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

发展观活动和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城乡统筹的党建新格局。

五、营造氛围,认真做好舆-论宣传报道。

开发区设立专题网站,要求各单位在重要路段、人口密集的地方悬挂宣传标语、制作宣传专栏,充分发挥简报、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认真抓好学习活动的宣传工作。对开展全会精神学习活动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及时反映各部门学习贯彻情况,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好做法和典型经验予以通报表彰,在全区范围内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舆-论氛围。

《201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篇六

1. 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2. 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推进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3. 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4. 加快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5. 加强安全技术培训,人人学会保护自己。

6. 加强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创业能力。

7. 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努力推动我县职业教育发展

8. 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9. 坚持“四自主”加强农民培训。

10.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推动、校企参与、上下联动,确保圆满完成竞赛任务。

11. 今天外出打,明天返乡创业。

12. 就业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业之源。

13. 就业是民生之本,培训是就业之门。

14. 就业有竞争,上岗凭技能。

15. 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

16. 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普查是全面掌握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状况的必要手段。

17. 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普查是重大的市情调查。

18.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形成尊重技能、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19.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技能人才选拔、培养。

20.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篇七

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就业规模是与该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组合形式,与人口总量的变化相关联的。本文从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的现状出发,探讨了造成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原因,综合分析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通过对刘易斯劳动力流动模型的分析,探讨发展中国家的剩余劳动力流动规律以及针对相应的制约因素提出建议性的政策。

一、相关概念。

1、农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力是指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所具有的劳动能力。农业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农业,是指农作物栽培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野生植物采集野等;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我们说的农业劳动力是指广义农业劳动力。

2、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个相对的概念,它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我们说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主要是指在目前生产力水平下超过生产需求量的农业劳动力。

3、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产业转移,即由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另一类是地区转移,包括某一地区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另一地区转移;由农村向城市郊区农业转移。我们说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针对产业来说,同一行业的地区之间流动,就地区来说是一种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但就全国来看,它并不属于行业之间的转移。所以,就全国讲,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指剩余劳动力由农业向其他产业的移动过程。一个剩余劳动者一旦转移到其他行业,就完成了这一任务,不称其为剩余农业劳动力了。

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数达1。5亿以上,底达到1。8亿。这种矛盾短期内还会更为突出:随着农业要素的不断投入,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农业劳动生产率会不断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将不断减少,可耕地有限,而且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农业就业的余地越来越少;乡镇企业的发展在新的发展时期也遇到了结构性困难,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明显减弱,乡镇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也明显下降;加入wto后,短期内我国农产品不仅会面临国际市场的价格压力,使农民收入难以通过农业大幅度提高,而且进口农产品势必导致国内农产品的需求减少,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进一步扩大;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基数大,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全国农村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600多万。如果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看,随着农业投入的增加和技术含量的进一步提高,以及人力资本素质的逐步攀升,由传统农业本身排斥出的劳动力将会越来越多,预计达到1。9亿人。

当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也出现了从事单一农业的劳动力数量的绝对减少,也会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式。

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劳动力过剩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以往长期隐蔽于农村社会各种劳动要素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总体上讲,造成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主要有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1、我国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化发展滞后。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二元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农业和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逐步拉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尝试寻找途径走出农村寻找工作。但是,由于人口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有限,使“人往哪里去”的问题目益突出。

2、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市场体系不完善。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直接影响因素。目前,我国在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一些地区却出现了用人紧缺的“招工难”现象。这主要源于特定时期用工信息的不对称。劳动力市场的中介组织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上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运行不规范。一些企业在招聘农民工时存在违法违规操作的现象,拖欠工资,在农民工出现工伤时推卸责任,致使农村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时常受到侵害;劳动力输出地没有做好农村劳动力的后续保障和管理,使农村劳动力在遇到问题时无法解决,打击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性。

3、农村人口增长,劳动力自身素质差。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重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人口规模不断增长,构成的持续性的农村就业压力,也造成了农业劳动力的大量剩余。伴随着农村人口的增长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劳动者文化程度集中分布于小学和初中,高中层次、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很低,这样给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4、制度因素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吸纳能力较弱。我国实行的是城乡隔离政策,农村户口在就业方面与城镇户口的差别很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转移。由于信息服务滞后,致使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不畅通,流动机制不健全。对于农民工利益的保护还没有相应健全的法律作为有效的保障,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困难。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从目前的现实来看,制造业仍是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产业之一。

5、农业本身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下降。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农业劳动力的就业份额一直在下降。这是因为新农业政策的实施激活了农民的经济意识,许多劳动力开始脱离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资本要素加速向农业流入替代了部分劳动。

四、刘易斯劳动力流动模型。

受我国农业人口众多、二元经济结构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著名经济学家威廉・阿瑟・刘易斯(williamarthurlewis)在深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流动现象基础上,提出了二元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流动模型。结合我国实际,对刘易斯劳动力流动模型进行分析与再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显而易见,刘易斯的劳动力流动模型强调了现代工业部门与传统农业部门的差异,把工业化过程、经济增长过程与人口流动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了分析,这为发展中国家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开辟了一个新思路。与此同时,转移的剩余劳动力为现代工业部门创造了更多的利润。因此,发展中国家要对刘易斯的劳动力流动模型进行正确的分析与认识,结合本国自身情况,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为了更好地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政府需要制定多元的、配套的政策和措施,对剩余劳动力流动给予指导,多层次、宽领域和全方位地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空间,确保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与有效转移。

1、中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农业生产单位的规模和数量。平均生产规模大、直接从事农业的农民数量少,这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由于我国从事农业的农民数量太多,使农业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很慢。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很重要,但是,只有把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去,才能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结构调整才能获得实质性的成功。

2、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当前我国剩余劳动力人数庞大,但文化素质和技能较低,绝大多数不具备专业技能。同时,由于劳动力素质与专业技能较低,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因此,迫切需要由丰富的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为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与实现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的质量,政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政府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重视专业技能培训;及时发布职业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方面的信息,以此引导农业劳动力的培训和学习;加大农村劳动力法律、文化知识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文化素质。

3、建立健全的劳动力就业市场,消除劳动力流动的障碍。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不足,就业结构失衡。由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等各种制度大大阻碍了劳动力的有序流动。为实现劳动力的有序自由流动,政府必须尽快取消限制人口流动的各种政策和规定。首先,建立城乡公平的就业制度;其次,改革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及与此相关的住房、子女教育等制度;再次,彻底改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公平性政策,打破城乡劳动力分割壁垒,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劳动力的优化配置。

4、城市部门必须统筹规划,拓宽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进行,第二产业生产结构进行了调整,大量企业职工失业,城市部门就业形式严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更加剧了城市的就业矛盾。因此,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市部门时,政府要对劳动力流动采取措施,统筹规划,拓宽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促进经济增长。加快城镇化建设水平,开拓第三产业,使之成为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载体。

5、农业部门必须得到政府更大力度的支持,重新吸收剩余劳动力。对刘易斯的劳动力流动模型进行再认识表明,农业领域也在技术迅速发展的基础上逐渐扩大规模,在一定程度上能重新吸收一些剩余劳动力。因此,政府应逐步改善农业部门的投资环境,提高农业部门的技术水平,避免由于农业部门生产能力的下降而导致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涌人城市,放缓剩余劳动力外流速度,减轻城市工业部门的劳动就业压力。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六、结语。

通过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其转移的现状分析,我们了解到其转移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受多方面因素制约。但无可否认,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还存在很大的空间。通过对刘易斯劳动力流动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基于我国的国情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我国农业人口众多、二元经济结构等众多因素影响着劳动力的转移,因此,探讨出我国剩余劳动力流动规律以及针对相应的制约因素提出建议性的政策是有重大意义的,这将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做出更进一步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谭临、孙鹤: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教育经济学分析――以云南省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8)。

[2]雷倩、诸锡斌:农业大于性规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与作用――以昆明市官渡区中坝村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

[10]侯美莲: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与对策――以山西省定襄县为例[j]。农业经济,2011(5)。

[11]邢雪平、王志彬: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swot分析[j]。农业经济,2011(7)。

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篇八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容环境,提高农村文明。

2. 告别不文明行为,人人从我做起。

3. 注重卫生,保持清洁。

4. 少一件垃圾,多一块净土。

5. 农村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6. 文明卫生健康你我他,和谐社会幸福千万家!

7. 农村是我家,整洁靠大家。

8. 手牵手根治环境脏乱差,心连心创建卫生洁净美。

9. 环境好一点,心情爽一点。

10. 热爱安康热心创卫!

11. 建设新农村,卫生要先行。

12. 培育文明新风,构建和谐农村。

13. 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营造清洁生活环境!

14. 家家讲卫生,户户比洁净。

15. 卫生关联你我他,齐抓共管靠大家。

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篇九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于2017年9月15日在北京胜利召开,是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按照中央和省、的指示精神,为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深入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各级党组织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采取灵活动多样的形式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学习会议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学以致用,在崇安区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益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着重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认真总结我们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深入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出战略部署,这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

二、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四中全会的学习活动

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对学习活动精心安排部署,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落实工作。首先突出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学习,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好、领会好、宣传好、贯彻好《决定》精神,推动开发区党员干部学习贯彻活动的开展;其次组织党员干部收听收看十七届四中全会报道,及时组织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决定》、评论员系列文章等;各基层党组织也分别以班子成员为单位进行集中学习和讨论。强烈要求各机关单位要做到超前思考、认真谋划,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

三、认真学习,全面把握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

十月份以专题辅导报告的形式举行学习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全会精神的理解。

四、联系实际,切实抓好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

发展观活动和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城乡统筹的党建新格局。

五、营造氛围,认真做好舆-论宣传报道。

开发区设立专题网站,要求各单位在重要路段、人口密集的地方悬挂宣传标语、制作宣传专栏,充分发挥简报、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认真抓好学习活动的宣传工作。对开展全会精神学习活动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及时反映各部门学习贯彻情况,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好做法和典型经验予以通报表彰,在全区范围内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舆-论氛围。

六、制定计划,形成长效学习机制。

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开发区非常注重把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力争用会议精神指导和推动当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从而推动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篇十

3. “阳光工程”普照农民培训。

4. 帮助农民转移就业增加收入,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

5. 帮助企业解决用工所需,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6. 帮助企业与农民紧密联系,破解发展难题,共建和谐社会。

7. 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

8. 创社会认可的技能培训机构,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9. 打造劳务品牌,提高劳务形象。

10. 大力发展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建设人才。

11.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

12. 读完初中学技术,外出打工能致富。

13. 多掌握一门技能,多一个就业机会。

14. 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实用人才。

15. 反对歧视,维护农民工权益。

16. 广泛开展群众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全面提升广大劳动者整体素质。

17. 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

18. 积极创造农村劳动力就业宽松环境。

19. 技能开发是扩大和稳定就业的根本性措施。

20. 技能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