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大众传播学毕业论文怎么写(实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6:34:51 页码:8
2023年大众传播学毕业论文怎么写(实用13篇)
2023-11-19 06:34:51    小编:ZTFB

邻居是我们生活中的朋友,他们的互助和关怀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如何有效地管理时间,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以下是社会学者总结的实现社会公平的建议,请大家关注社会问题。

大众传播学毕业论文怎么写篇一

4.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

于他人的人。

5.传播内容:指的是有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

义的信息,是传播者和授权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

6.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7.模式: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8.信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9.受众:指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或受传者。

10.意义:人对自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

类以符号形式传播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11.人内传播: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12.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

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15.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

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目的的传播形式16.组织传播: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

17.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

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18.基模:指的是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或者叫心智结构,认知结构或者认。

知导引结构。

22.技术:指人类借以改造与控制自然使其满足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包括物质装。

置,技艺与知识在内的操作体系。

23.媒介技术:也称传播技术,指的是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

产与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

24.信息社会: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

26.组织:任何由若干不同功能的要素按照一定的原理和秩序相组合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7.数字媒体:指以二进制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这些载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感官媒体,和表示这些感官媒体的表示媒体等,通称为逻辑媒体,以及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

30.综合媒体:多功能、多方位、多类型媒体的集合体。

二.填空题。

1.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经历了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四个阶段。2.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是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传者、效果。3.传播效果的类型有短期的预期效果、短期的非预期效果、长期的预期效果、长期的非预期效果四种类型。

4.“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是麦克卢汉的著名观点。5.拉斯韦尔传播三功能说是指环境监视功能、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6.传播调查问卷由基本项目、与调查主题相关的事实或行动项目、关于态度或意识的项目等内容组成。

7.“把关人”的概念由卢因提出的。

8.传播学研究对象是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9.传播学研究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是1)采用通俗易懂的口语体(2)避免使用属于特殊群体的语汇或专业语汇和缩写词(3)避免使用暧昧、多义的词语(4)避免非现实的或虚构想象式的提问(5)避免主观诱导或提问(6)避免提问调查对象记忆模糊的问题(7)在一个问项中避免双重提问(8)留意提问顺序的影响(9)将调查对象容易拒绝回答的问题,尽可能放在后面。10.施拉姆对大众传播学功能概括为政治、经济、一般社会功能。11.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的论点。

12.传播过程构成的五要素是传播者、受传者、媒介、讯息、反馈。13.非语言符号具有普遍性、形象性、整体性、多维性四大特性。14.非语言符号具有传播态度和感情、补充与强化语句、代替语词三大功能。

16.传播过程有动态性、序列性、结构性三大特点17.符号一般分为信号和象征符两大类。

18.语言符号一般分为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两大类。

19.非语言符号一般分为语言符号的伴生符、体态符号和物化、活动化、程式化、仪式化四化。20.符号具有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指示性意义与区别性意义六种意义。

21.符号具有表述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思考功能三大功能。22.人内传播的五个层次为感觉层、知觉层、再认层(认知层)、理解层、意志层。23.人内传播构成的六大要素为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

24.姿态的传播具有强调语言、补充语言、代替语言、控制语言、表达超语言的意义功能。

25.基模一般具有人物基模、事件基模、角色基模三大类。26.群体规范功能一般有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等结构特点。

27.组织一般具有专业化的部门分工、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组织系统的阶层制或等级制等结构特点。

28.组织传播具有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达成共识四大功能。29.企业组织宣传活动一般具有公关宣传、广告宣传、企业标识系统(cis)双全三种类型。

31.传播模式的功能:构造,解释,启发,简化,预测。

34.按人的感官将常用媒体分为:音频媒体,视频媒体,音视频媒体,多媒体,综合媒体。

三.选择题。

1.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

a.拉斯韦尔b.卢因c.拉扎斯菲尔德d.施拉姆2.各地举办报告会,演讲会,研讨会属于哪种传播()a.人际传播b.组织传播c.群体传播d.大众传播3.大众传播学是()。

a.单向传播b.群体中的传播c.双向传播d.受众特定的传播4.网络传播属于哪种传播()。

7.小组讨论,同事亲友三五成群的聚会等属于哪种传播()a.人际传播b.大众传播c.群体传播d.组织传播8.目前电话通道是()。

a.单向通道b.双向通道c.单一通道d.立体通道9.网络传播诞生于()。

a.20世纪90年代初期b.90年代中期c.90年代后期d.本世纪初期11.提出地球村概念的传播学家是(d)。

a.施拉姆b.卢因c.霍福兰d.麦克卢汉。

13.提出大众传播环境监视,社会协调和遗产传承功能的传播学家是()a.拉斯韦尔b.卢因c.霍福兰d.麦克卢汉14.香农是下列哪种理论的创始人()。

a.控制论b.系统论c.信息论d.教学论。

16.提出大众传播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的四功能的传播学家是()。

23.提出“热媒介”和“冷媒介”的传播学家是()a.拉斯韦尔b.赖特c.霍福兰d.麦克卢汉24.威纳是下列哪种理论的创始人(a)。

a.控制论b.系统论c.信息论d.教学论25.经验学派的旗手是()。

a.拉扎斯菲尔德b.赖特c.卢因d.施拉姆。

四、问答题。

1.非语言符号具有哪些特征?

普遍性、形象性、隐含性、多维性2.非语言符号有哪些功能?

答:(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7)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8)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

(9)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10)单向传播“无反馈”

(11)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7.简述人际传播的特点与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过程与效果的影响。

8.传播效果具有哪几个层面?

2.作用于人们的观念或价值体系而引起情绪或感情的变化,属于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

12.内容分析法基本过程与技术(方法与步骤)是什么?

13.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技术(方法与步骤)是什么?

1.准备阶段(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提出研究假设;实验研究设计)2.实施阶段(选择被试;进行实验)。

3.总结阶段(整理汇总实验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14.传播学的任务是什么?

1.代表事物的形式;2.被符号指涉的对象;3.对符号的意义解释20.简述姿态(体态)的传播功能。

功能有:1)强调语言。例如讲话中配合拳手、握拳、上身前倾等动作,以加强语言的力量。

2)补充语言。在语言表达不充分的时候,起到补足语言的作用。

3)代替语言。在使用语言困难或不便明说等情况下,利用动作来传达意义。4)控制语言。这就是说,体态可以利用它们所形成的情境对语言的效果加以限制和制约。

1、构造功能。

2、揭示功能。

3、启发功能。

4、简化功能。

5、预测功能22.施拉姆传播模式功能。

政治,经济,一般社会。

23.试简述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1.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28.人际传播一般具有哪些动机?

环境认知效果;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社会行为示范效果五、五、论述题。

1.作为网络传播的把关人,除要遵循传统媒体的一般原则外,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1)应当对信息的发布施加延迟发布的控制,必须对相关不良信息加以必要的过滤;

(4)应当注意对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防止网络成为不良的温床等等。

3.试述网络传播的特点及传播模式。4.试分析网络传播自由的利与弊。

5.谈谈你对媒体(媒介)的理解与认识。

6.以音频,视频,音视频,互动媒体,网络新媒体等为数字媒体的技术层次,对数字媒体技术与媒介组织加以说明与介绍。

7.组织(如企业)进行对外宣传时,可采用的传播手段与技术有哪些?

手段(广告,公关,公司标识性)和技术(传统媒体技术展销会纸质,现代媒体技术电视广告语音广播,数字媒体技术网站)8.谈谈你对信息的理解与认识。(可能大题,单独理解)9.试述大众传播的特点。

10.谈谈你对人内传播的理解与认识。

11.分别论述传播效果与大众传播效果的主要层面。

12.试分析电子诈骗的常用手段,并总结出应对办法与措施。13.谈谈你对媒体的理解和认识。14.谈谈你对数字媒体的理解和认识。

类型p115举例(音频媒体,视频:)认识结合专业15.实验研究方法(定义和特点)。

六,应用题1.某网络学院,委托你对该院下设的网络学习中心,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动机与能力调查:(1)试分析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2)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3)试设计出对应的该调查研究方法的调查问卷。参加目的(学知识,拿文凭„)你的学习基础(高中,本科„)。

(2)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才能更好的完成你的调查?调查研究方法(3)试根据你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设计出具体的调查问卷。

5.某县教育局委托你去一个贫困乡镇做关于城乡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问题调查。

(1)试分析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才能更好的完成你的调查?(3)试根据你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设计出具体的调查问卷。

7.结合自己,谈谈你对数字媒体技术的认识。8.结合自己,谈谈你对数字媒体的认识。13.结合自己,谈谈如何学好传播学3.试设计一具有特效传播效果的广告。

9.结合实际,试设计一具有反电子诈骗功能的新颖媒体。10.结合实际,为企业公关人员设计一公关策略与公关词。

大众传播学毕业论文怎么写篇二

在本科生四年培养过程中,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是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能。论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为了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水平,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

一、毕业论文的性质与地位。

1.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是大学人才培养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在校期间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解决学术或实际问题的尝试;是对学生在校四年间所学知识的最全面而系统的检验。

二、毕业论文选题与指导老师的确定。

1.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均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由选题到答辩不得少于十四周(三个半月)。

2.在进入毕业论文写作阶段前,各系(或教研室)必须给学生准备好论文选题,并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选题数量至少要四倍于学生数量。

3.学生也可在各系(或教研室)所供选题之外自选,但必须得到所在系教学主管主任的认可。

4.学生在系(或教研室)老师的指导上确定好论文题目后,以班为单位,集体报告各系教学主管主任。由主任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师的研究专长,在讲师以上的教师中确定学生的论文指导老师。

三、资料的收集。

1.论文选题和指导老师确定后,即正式进入论文资料收集阶段。2.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应做好资料卡片。每个学生所做卡片不得少于100张。

3.学生可在网络上搜集相关资料,并用软盘代替卡片。

四、开题报告。

1.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学生开始论文的构思,并着手撰写开题报告。2.开题报告必须包括如下内容: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论文的总体构思、论文的难题和重点、主要的参考书目等。

五、写作与修改。

1.学生在得到指导老师同意的情况下,即开始论文的写作。

2.论文草稿完成后,必须交指导老师审阅。指导老师应认真审查学生的论文草稿,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3.学生必须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对论文进行认真的修改。4.在老师的指导下,每篇论文的修改不得少于三次。

六、书写规范及打印要求。

书写规范:

1.论文采用16开纸张打印。2.论文注释一律采用文后注。3.注释的格式为:

a.引文来源于学术专著者。

作者名:专著名,出版社及版次,页码。b.引文来源于学术期刊者。

作者名:论文名,杂志名,刊期及页码。c.引文来源于论文集者。

作者名:文章名,论文集书名,出版社及版次,页码。

4.参考书目一律附在注释的后面。

打印要求:

题目:(黑体3号字加粗)。

七、论文答辩。

1.学生毕业论文定稿后,必须上交三份。每份都要包上学校统一印制的论文封面并附上经指导老师修改过的开题报告。学生同时还要上交自己制作的论文卡片或软盘。指导老师据此撰写论文评语。

2.论文答辩以系或(教研室)为单位进行。答辩委员会由3—5位教师组成(不得少于三人),主席由系主任指定。

3.学生论文实行公开答辩。

4.论文答辩时必须作好记录。答辩完成后,由答辩委员会主席组织答辩委员根据学生论文及答辩情况给学生评分。

八、论文评分。

1.学生毕业论文的评分必须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分数应该而且必须经受历史的检验。应坚决禁止打人情分、照顾分。

2.论文评分的程序:首先由指导老师给论文打出建议分;其次是答辩委员会的综合评分;以上分数须经系主任最终核定。

3.毕业论文的分数应呈正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良好(71—80分),优良(81—90分)占大多数,优秀(91分以上)、不及格(60分以下)和及格(61—71分)占少数。

九、毕业论文档案。

应包括以下内容:

1、武汉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封面;2.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3、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包括题目及目录、开题报告、内容提要、正文及相关图表、参考文献及其他附件等;4.成绩评定表;5.其他附件。

6、该档案一式三份,原件留存学院,其余指导教师和学生各留一份。

毕业论文档案内的印章和签名必须是原件。

十、附则。

1.本规范同样适用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辅修、第二学位学生以及“七校联合”班学生。成人教育专科升本科毕业论文也按此办理。

2.本规范自通过之日起实行。

3.本规范未尽事宜由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解释。

2010年12月关于毕业论文选题的几点说明。

1.按照武汉大学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要求,所有选修完规定学分的本专业学生和本专业双学位班学生(含校内双学位和七校联合双学位学生),均须撰写毕业论文,并在通过论文答辩后才能获得本专业学士学位。

2.根据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相关规定要求,所有希望在2011年毕业时获得本专业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在2011年1月15日前完成毕业论文选题和论文指导老师的选定工作。2011年1月23日前必须向指导老师提交论文写作提纲,并到武汉大学教务部下属教材中心购买相关表格(含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表、论文封面等)。本专业学生由学院统一发放。2011年3月30日前向指导老师提交论文初稿,2011年5月20日前提交论文最终稿。论文答辩时间安排在2011年5月底至6月初。凡在上述时间段,未与指导老师联系,未提交相关资料者,作自动放弃论文写作和答辩处理。

3.毕业论文写作按武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要求的有关规定执行。论文除正文外,应有中文内容摘要、关键词注释和参考文献。论文字数为8000至10000。在论文答辩之前,所有学生应按规定与指导老师共同填写好相关表格,在答辩时交论文答辩小组。

4.本论文选题仅为参考选题,新闻系将根据学生选定的参考选题,为学生安排指导教师,最终的论文题目由学生与指导教师协商确定。

5.所有学生必须在2010年12月31日前提交论文选题,每名学生可选择1-2个选题(最多不能超过2个)。论文选题以班为单位,集体提交给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夏琼(邮箱:xqmp3@或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学秘书鲁秀梅老师。提交选题时,必须注明学生姓名、学号、所在学校、院系、专业及能够及时与本人联系的电话号码和邮箱。凡在2011年1月3日前未提交论文选题及本人详细信息者,作自动放弃处理。

6.新闻系在收到学生的选题后,将根据学生的选题及各位教师的研究专长,为每位学生指定一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安排结果将于2011年1月15日以前在武汉大学教务部网和新闻学院大楼门前公告栏公布,同时公布各位教师的e-mail和电话号码,以方便学生与指导老师联系。

备注:

校内双学位的学生请于下学期(2010——2011第二学期)开学四周内前往校财务部办理交费手续并在新闻与传播学院登记。凡未履行以上手续者不予办理毕业相关事宜。

教学管理办公室。

2010年12月。

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10年12月更新)。

一、新闻史研究。

45、欧美政论小册子研究。

(三)报业(体制)研究。

(四)报刊思想研究。

(五)其它。

79、中国新闻改革研究80.中共新闻改革研究。

96、新闻文体发展研究(报章文体、时务文体、新民文体„„)。

97、文革时期大批判组研究98.新闻控制研究99.新闻检查制度研究。

100、密苏里新闻奖中国获奖项目研究101.近现代中国新闻传播关键词研究。

109、新闻传播学关键词研究(新闻、杂志、记者、党报、出版自由„„)110.口述新闻史研究(建议以武汉地区新闻业为主)。

二、新闻理论研究111.党报理论研究。

171、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

三、新闻业务研究。

204、生活的丰富性与新闻结构的多样性205.立体化新闻写作。

311、西方新闻摄影伦理研究。

314、新闻摄影的思想性与艺术性315.新技术与新闻摄影316.手机新闻摄影。

四、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333.媒介市场营销战略研究。

339、当代中国媒介集团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340.媒介市场与媒介竞争。

341、媒介资本运营风险及对策研究342.媒介消费研究。

343、报纸“有效发行”研究344.报纸转型研究。

386、论当代中国传媒内容产品的创新387.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策略研究。

440、当代中国弱势省级卫视的发展问题研究。

大众传播学毕业论文怎么写篇三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传媒技术的日新月异,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了社会信息传输的主要渠道之一。在当今信息多元化、快节奏的时代,了解大众传播学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显得至关重要。在我接受大众传播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有关媒体与社会的深刻认识,同时也汲取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以下是我对大众传播学的心得体会总结。

首先,大众传播学教会了我媒体对社会的重要性。媒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社会的“舆论场”,它具有集结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巨大力量。通过了解大众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我领悟到了媒体对于社会的重要性,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离不开媒体的参与和推动。媒体能够迅速传播各种信息,使人们能够及时了解到社会的动态,产生共鸣并对事件作出反馈。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的作用不可小觑,它能够引导社会发展方向,影响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其次,大众传播学使我认识到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往的传统媒体更多是单向传播的方式,而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传媒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学习大众传播学,我了解到了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媒体与受众已经形成了互动关系,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而是能够主动参与到信息的生成、传播和共享当中。这种互动关系让媒体和受众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和广泛,不仅能够增强受众对媒体的依赖度,更有利于媒体提供更加贴近受众需求的内容。

第三,大众传播学教会了我媒体的操控性与诱导性。学习大众传播学,我们会发现媒体的传播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操控和诱导的手段。媒体通过选择报道内容、夸大事实、引导社会舆论等手段来影响受众的认知和行为,塑造受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媒体的操控性和诱导性不容小觑,它必然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作为媒体的接受者,要有辨别能力,理性对待媒体传递的信息,并主动思考和参与到社会问题的解决中。

第四,大众传播学教会了我媒体的道德责任与社会责任。学习大众传播学,我们不能只关注媒体的技术与商业发展,更要关注媒体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工具,需要有自律意识,提供真实、客观和准确的信息。此外,媒体还要有责任感,要积极引导正能量,传播正向价值观,承担起社会监督的重要职能。只有做到了技术与道德的结合,媒体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最后,大众传播学让我认识到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大众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理论和实践的知识面都非常广阔。通过学习大众传播学,我仅仅只是接触到了其中的一部分,但我深知学习大众传播学知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积累、不断提升。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理论、掌握新的技能,我们才能与时俱进,应对社会变化和媒体发展的挑战。

综上所述,大众传播学的学习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大众传播学,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媒体与社会的关系,更能够认识到媒体的操控性与诱导性,媒体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学习大众传播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媒体时代的挑战,发挥自己在媒体和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

大众传播学毕业论文怎么写篇四

摘要:本文从当前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现状入手,着重分析汉语言教学中存在的现象与问题,并结合当前国家教育改革背景下,对于如何改革创新汉语言教育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

关键词:教育改革;汉语言。

为了响应党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号召,教育部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明确提出了对于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纵观高校汉语言教学现状,存在教学模式老套,教学方法单一,教育理念落后等问题,汉语言教学的现在不容乐观。因此必须改革创新汉语言教育,提高教学效果,为国家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一、汉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传统。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目标,要求教师要严格按照“教”与“学”相结合的方针,按照每个学生的个性特质和素质水平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因地施教。现在的汉语言教学中,教师完全按照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教授学生知识,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汉语言的兴趣,削弱了汉语言教学的效果。另外,由于部分学校受自身硬件条件的限制,使得汉语言教学缺乏现代化、数字化的教学手段,没有利用和发挥现在信息技术在汉语言教学中作用,致使教学效果和质量不太理想。

2、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结构单一。

在目前的汉语言教学中,大多教师还在沿用最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课堂讲解缺乏趣味,没有将“教”和“学”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汉语言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降低,出现厌学情绪,使得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另外,汉语言专业课程结构没有根据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与完善,现在的汉语言课程结构单一,大多是理论性的课程,缺少那些与社会生产生活有关的实践性、操作性的课程,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够“纸上谈兵”,不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与水平不高。

汉语言文学知识体系庞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具有驾驭汉语言教学的能力,现在的教师由于自身知识体系不够健全,不能够很好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这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语言的教学效果与质量。教师在讲授汉语言知识中由于缺乏必要的语言魅力,使得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上教师讲课方式总是按照课本大纲按部就班的讲授知识,没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没有给学生自由发挥、自主学生的空间,大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使得学生对于汉语言教学产生厌烦情绪,使汉语言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改革创新汉语言教学的建议。

1、加强汉语言专业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水平。

目前汉语言教师的教育理念还紧紧停留在传统式的应试教育模式上,虽然有些地区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摸索出了独有的教学技巧,但是这些教学技巧的实践性、有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要加强汉语言教育专业老师的教育理念的培训,增强汉语言教师的责任意识,使教育理念深入每个教师的心中,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最终达到实现提高汉语言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的目标。

2、设计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目前的汉语言专业课程的设计不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现实问题解决分析的能力,因此为了达到培养高层次、专业性的社会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深入贯彻这一目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进行设计改革。针对目前课程的缺陷,应该增设一些相关的选修课,例如公文写作、中外诗词鉴赏、公共关系学、管理学、美学、艺术学等,通过这些辅助性课程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缓和学习自身专业知识的厌学情绪,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学习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更好的实现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

3、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汉语言教师在教师实践活动中,应该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性质并结合所教授学生目标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因素,采取引导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如互动教学法:即要求教师善于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强化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师生共同质疑、相互质疑;自主式教学法:学校应当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现代汉语资料库,为学生提供课件、讲义、考试试题、学生优秀作品以及研究成果等资源,使学生在网络学习的平台上自主开展个性化学习,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另外,还要紧跟时代的发展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践。

大众传播学毕业论文怎么写篇五

第一段:导入+背景介绍(200字)。

大众传播学是一门研究大众传播现象、规律和规范的学科,它探究了信息在大众中的传播过程与效果。在我上大众传播学课程的期间,我深入学习了这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以及研究论文的撰写,我取得了很多收获。在本文章中,我将回顾和总结我的学习经验与体会,以此分享给读者。

第二段:理论学习和应用(300字)。

在大众传播学课程中,我学习了传播学的重要理论,如媒介效应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影响理论等。通过理论的学习,我深刻理解了大众传播的背后机制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研究广告的影响、传播策略的设计以及舆论引导的效果评估等。这些理论和应用经验的结合,让我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具深度和准确性。

第三段: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300字)。

在课程的案例分析部分,我通过研究各种大众传播案例,从中发现了传播策略的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差异。我深入分析了一些广告公司成功运用大众传播策略的案例,例如与社交媒体平台合作的新锐品牌推广、全球化营销战略和社会公益广告等。这使我对大众传播的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在实际项目中得以运用。

第四段: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200字)。

大众传播学的学习过程中,我还通过参与小组讨论和项目研究,增强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小组讨论中,我学会了听取不同观点、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在项目研究中,我和同学们通力合作,合理分配任务并按时完成,这让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深信,这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将对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五段:个人成长和思考(200字)。

通过大众传播学的学习,我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在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上得到了提升。我开始更加关注信息传播的影响力和社会效果,不再仅仅局限于表面现象。同时,我也更加重视数据收集和分析的重要性,这让我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传播活动的效果。此外,我对大众传播行业的职业发展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总结:通过大众传播学的学习,我对传播学的理论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了批判思维和研究方法。此外,我也为个人的成长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继续运用和发展大众传播学所学知识,为社会传播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众传播学毕业论文怎么写篇六

大众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它研究和分析的是传媒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在信息爆炸时代,大众传播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传递思想、塑造社会观念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大众传播学的学习,我深深地认识到了大众传播对社会的重要性,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二段:扩展视野(大众传播的多重形式)。

大众传播学探讨了大众传媒的多重形式,例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形式,我意识到传媒不仅是信息的传递工具,更是一个有着巨大影响力的社会机构。无论是从媒介的规模还是影响力上看,大众传媒都是十分值得研究的对象。

第三段:影响社会观念(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大众传播对社会观念的塑造具有巨大的影响力。通过大众传播,人们获得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改变人们的价值观、观念和态度。而传媒对于信息的选择和呈现方式则成为了塑造社会观念的关键因素。通过了解这一点,我认识到传媒对社会的影响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并且需要对传媒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

大众传播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还包括信息的接收。传媒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在回收和评估接收信息的反馈。通过互动、评论、分享等方式,受众可以参与到信息的创造和传播过程中。而这种双向的传播不仅增加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多样性,也能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理解传媒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大众传播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重要启示。

第五段:自我思考与应用(通过大众传播学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应用)。

通过学习大众传播学,我开始思考一些社会问题,并试图找到对策。比如,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如何减少假新闻的传播、降低广告的猎奇性等。同时,我意识到大众传播学不仅仅是理论研究,更是对实际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应用。通过将大众传播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我们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结论:

通过学习大众传播学,我认识到了大众传播的重要性和多重形式,了解了传媒对社会观念的塑造和社会的影响,理解了传媒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我认识到大众传播学是一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应用,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通过对大众传播学的学习,我在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视野、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能力的提升,这使得我对大众传播学以及它背后的社会意义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大众传播学毕业论文怎么写篇七

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1、新闻真实与新闻本性。

2、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发布会看新闻传播的审美化。

3、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

4、新闻特写研究。

5、深度报道研究。

6、新闻叙事研究。

7、网络新闻研究。

8、电视声画面研究。

9、电视艺术研究。

10、电视诗歌。

散文。

创作研究。

11、“超级女生”的广告效应研究。

大众传播学毕业论文怎么写篇八

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学生群体素质的特异性,高等教育大众化背影下的生源素质走低,以及毕业生就业的多元化和非专业化趋势,必然带来关于学生教育的`一系列新问题,充分调查分析当前艺术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是一个崭新而又必须重视的课题.

作者:盛光希作者单位:湖南女子职业大学艺术表演系,湖南,长沙,410004刊名:教师英文刊名:teacher年,卷(期):“”(12)分类号:g64关键词:高等艺术教育大众化文化多元化对策

大众传播学毕业论文怎么写篇九

专业:

论文题目:

学号:

学生姓名: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指导教师姓名: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开题报告撰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认可后才能进行论文撰写。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按我院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

3、学生选题通过后,选题所需查阅的参考资料及文献查询方向、范围可与指导教师协商;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尽量选择近5年来的文献含[专著、教材、论文]不少于8篇。

4、所有正文内容字号为:宋体,小4号字,行距为22磅。(操作方式:点击功能栏中的格式---点击段落---点击固定值----选22磅行距)。

5、标题都为:宋体加粗—4号字,行距为22磅。

6、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xx年11月11日”。

1.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应结合选题,与参考文献相联系,是参考文献的概括,需要说明国内、国外的发展情况。

3、本选题的研究方法及预期达到的目的。

应结合所要研究具体内容,思路明确、清晰,方法正确、到位,有针对性。

4.本选题的参考文献资料。

5.论文撰写提纲。

拟定论文的结构,即论文分几部分,每一部分主要内容是什么。论文结构完整、逻辑关系合理、拟写的内容与题目一致。

是否同意开题:1、同意2、不同意。

指导教师:年月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众传播学毕业论文怎么写篇十

1、报纸新闻的语言要求2.新闻标题。

3、晚报“早”出现象。

15、记者的职业道德16.媒体的社会责任。

29、独家新闻与独家报道30.报纸新闻的“同质化”

二、电视方向1.电视新闻语言2.说新闻与播新闻3.电视民生新闻4.电视方言播报。

5、电视娱乐节目的生存之道6.主持人的风格7.电视画面8.同期声9.摄像。

10、电视广告11.隐性采访。

22、电视传媒与公共空间23.电视新闻现场直播24.电视批评报道。

25、电视节目的互动意识26.电视产业化。

31、电视调查栏目。

32、湖南卫视的新闻与经营33.安徽卫视的电视剧与经营。

三、网络方向1.网站分析。

2、网络新闻特性。

3、网络新闻的真实性4.网络新闻的标题制作5.网络新闻写作技巧。

6、网络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7.网络电视8.网络电台9.网络侵权。

10、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11.博客、播客12.网络直播。

19、网络伦理。

20、网络新闻的变革。

21、网络媒体的可持续性发展22.网络环境的受众分化。

27、网络传播与我们的生活28.网络新闻专题。

29、网络传播中的人际关系。

四、广播方向。

1、广播媒体的优劣势2.广播的发展趋向。

3、广播新闻的采写特点4.广播中的广告。

5、交通广播的生存空间。

6、从“传统广播”到“播客广播”7.广播热线。

8、广播新闻的互动。

五、传播理论1.议程设置理论2.沉默的螺旋3.受众分析。

4、传播效果分析。

5、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6.文化帝国主义。

7、传播学方法论的几个学派。

1、数码影像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

2、新闻摄影的内容与形式研究。

3、当代政治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4、当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5、当代体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6、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15、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

16、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图片。

17、论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22、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分析。

23、“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

24、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

25、细节对导语写作的重要性探析。

29、从“超级女声”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位。

30、从“制播分离”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

33、网络新闻目前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

34、试论时评的发展脉络及趋势。

37、“博客”现象研究。

39、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比较分析。

41、中国网络电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42、网络媒体技术发展研究。

43、报纸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44、电视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45、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46、媒体受众心理的比较研究。

47、针对受众的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人特征的传播效果研究。

49、对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

50、专业频道细分化与反细分化的竞争对策研究。

51、论我国传媒集团的产生与发展对策。

52、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53、论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

54、报纸经济报道的可读性研究。

55、科技报道中存在的非科学现象研究。

56、《中国青年报》时评研究。

57、网络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58、新时期典型报道发展研究。

60、党报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61、专业期刊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62、电视栏目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64、试析经济新闻的“物化”与“人化”65、谈新闻采写中的人本理念。

67、论工作通讯的“研究性”趋势。

70、电视新闻评论的媒介特征与体裁特征。

71、试析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看点”与品位。

73、后发都市报竞争战略。

74、传媒发展与媒介经营管理人才。

75、大众化报刊的定价策略分析。

76、频道品牌战略与电视发展。

78、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与整合79、论采访的技巧。

80、评析新闻娱乐化现象。

81、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艺术。

82、新时期新闻评论的文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

2、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

3、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4、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5、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

6、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

7、浅谈新闻导语写作。

8、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

9、消息中的现场描写。

10、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

11、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

12、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13、浅谈工作通讯的指导性。

14、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15、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

16、新闻评论的社会作用。

17、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特点。

18、短评的特点和写作。

19、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

20、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

21、著名女记者节目主持人法拉奇成功奥秘探析。

22、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

23、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

24、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

25、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

26、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

27、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

28、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

29、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

30、四个媒介的广告特性比较研究。

31、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

32、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33、谈广播节目设置。

34、关于广播语言特色的探讨。

35、广播节目编排艺术。

36、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001记者社会责任论。

002评“用事实说话”003当前经济报道得与失。

004论报刊的市场化。

005谈报纸的批评报道。

006试论新闻的真实性。

007论新闻的指导性。

008试论报纸的服务功能。

009舆论引导之我见。

010试论报刊的舆论监督。

011新闻传播效果论。

016晚报与日报比较谈。

017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素质。

018中外新闻思想之比较。

019论新闻客观性。

020新闻传播技术和新闻报道。

047简评社会责任理论。

052报纸与网络。

053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

054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异同论。

055记者的新闻敏感。

056试论记者的观察。

057记者的道德修养。

058记者的知识结构。

059采访心理学研究。

060试论记者工作的任务。

061采访技术初探。

062略谈采访如何深化。

063记者的资料积累。

064名记者采写经验探讨。

065略论新闻导语。

066新闻背景初探。

067新闻结构探讨。

068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艺术。

069略论人物通讯。

070工作通讯写作与创新。

071浅谈通讯中的情节和细节。

072试论人物通讯中的情节与细节。

073试论新闻特写。

074调查报告的特点和写作研究。

075信息与新闻写作。

076试论新闻语言。

077略论通讯的特征及表现手法。

078新闻报告方式演进分析。

079科技新闻与人文关怀。

080通讯写作新样式初探。

081批评性事件浅议。

082试论“倒金字塔”结构在当今新闻写作中重要作用及改进思路。

083对短新闻报道方式改革的一点思考。

085发挥栏目优势——“短、精、快”写述评新思路初探。

088对新闻背景的哲学思考及背景材料运用方式初探。

089试论访谈式报道之“观点与材料结合”的独特性。

090不同专业报道之背景材料运用原则比较谈。

094访谈式专题报道发展前景及隐忧。

096评论写作的情理与文采。

097谈小言论的特点与写作。

098报纸短评初探。

105试论新闻评论的历史沿革。

108近几年报纸版面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09新闻编辑与受众心理。

111试论编辑技巧。

112新闻标题制作的原则与艺术。

113编辑与作者关系研究。

114新形势下新闻编辑素质的嬗变。

115网络传播对新闻编辑的影响。

116编辑策划研究。

117编辑与受众关系研究。

118略论广播新闻的优势和弱点。

119试论广播新闻的语言。

120采编播合——广播新闻改革的趋势。

121电视新闻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122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初探。

123试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

124电视新闻的声画合—与解说词写作。

125广播电视舆论作用初探。

126广播电视新闻现状与趋势。

127电视对社会文化与心理的影响。

128分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

129电视隐性采访的是与非。

130电视评论节目的特点。

132广播电视受众观念变化之我见。

133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的影响。

134电视该如何加强节目的互动性。

135电视谈话节目的人际性问题。

136形象性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137电视评论节目的主客观兼容性问题。

138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研究。

141cnn对我们的启迪。

169群体压力与采访报道之方法。

170从众心理与逆向思维。

171媒介公共关系研究。

172媒介受众调查研究。

175新闻媒介形象的传达。

176媒介形象的确立与塑造。

178广播电视业经济现状研究。

179传媒集团化研究。

大众传播学毕业论文怎么写篇十一

074调查报告的特点和写作研究075信息与新闻写作076试论新闻语言。

085发挥栏目优势——“短、精、快”写述评新思路初探。

088对新闻背景的哲学思考及背景材料运用方式初探。

089试论访谈式报道之“观点与材料结合”的独特性。

090不同专业报道之背景材料运用原则比较谈。

105试论新闻评论的历史沿革。

108近几年报纸版面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09新闻编辑与受众心理111试论编辑技巧。

112新闻标题制作的原则与艺术113编辑与作者关系研究。

120采编播合——广播新闻改革的趋势。

124电视新闻的声画合—与解说词写作。

138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研究141cnn对我们的启迪。

188媒体整合营销战略研究189传媒现代化研究。

190中国传媒大扩版、改版机制分析191产业化研究。

192媒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193媒介定位与细分市场新闻学毕业论文选题。

1、数码影像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

2、新闻摄影的内容与形式研究。

3、当代政治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4、当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5、当代体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6、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15、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

16、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图片。

17、论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22、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分析。

23、“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

24、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

25、细节对导语写作的重要性探析。

29、从“超级女声”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位。

30、从“制播分离”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

33、网络新闻目前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

34、试论时评的发展脉络及趋势。

37、“博客”现象研究。

39、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比较分析。

41、中国网络电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42、网络媒体技术发展研究。

43、报纸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44、电视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45、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46、媒体受众心理的比较研究。

47、针对受众的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人特征的传播效果研究。

49、对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50、专业频道细分化与反细分化的竞争对策研究。

51、论我国传媒集团的产生与发展对策。

52、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53、论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

54、报纸经济报道的可读性研究。

55、科技报道中存在的非科学现象研究。

56、《中国青年报》时评研究。

57、网络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58、新时期典型报道发展研究60、党报营销的问题与对策61、专业期刊营销的问题与对策62、电视栏目营销的问题与对策64、试析经济新闻的“物化”与“人化”

71、试析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看点”与品位。

73、后发都市报竞争战略。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

2、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

3、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4、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5、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

6、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

7、浅谈新闻导语写作。

8、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

9、消息中的现场描写。

10、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

11、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

12、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13、浅谈工作通讯的指导性。

14、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15、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

16、新闻评论的社会作用。

17、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特点。

18、短评的特点和写作。

19、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20、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

21、著名女记者节目主持人法拉奇成功奥秘探析。

22、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

23、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

24、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

25、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

26、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

27、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

28、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

29、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

30、四个媒介的广告特性比较研究。

31、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

32、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33、谈广播节目设置。

34、关于广播语言特色的探讨。

35、广播节目编排艺术。

36、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一、报纸方向。

1、报纸新闻的语言要求2.新闻标题。

29、独家新闻与独家报道30.报纸新闻的“同质化”

二、电视方向1.电视新闻语言2.说新闻与播新闻3.电视民生新闻4.电视方言播报。

5、电视娱乐节目的生存之道。

6、网络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7.网络电视8.网络电台9.网络侵权。

27、网络传播与我们的生活28.网络新闻专题29.网络传播中的人际关系。

6、从“传统广播”到“播客广播”7.广播热线8.广播新闻的互动。

五、传播理论。

4、新闻网站与商业网站的新闻标题比较分析。

5、方言电视节目的正负功能辩6.从新旧媒体的比较,看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

11、新闻传播与广告传播的互动12.当前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的发展和存在弊端。

26、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素质结构与形象魅力。

27、从救灾新闻看中国政府的人本思想--以1998抗洪报道和2008抗震报道为例。

28、浅谈电视广告的表现形式对沟通效果的影响。

35、民生新闻促进社会和谐的策略与方法。

36、电视节目中“天下故事”等民生新闻栏目的实证分析。

37、节假日如何保持受众对媒体的兴趣。

38、电子化报纸的现状研究39.编辑如何做好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再利用。

40、新闻宣传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1、对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的管理和引导。

67、新闻传媒形象创新策略研究68.危机传播的效果研究69.报业集团的跨区域运作。

70、媒介产品扩散通路的选择与建构。

76、国内主流新闻网站的受众本位--新华网、人民网为例。

77、中国电视新闻人才素质与形象分析。

86、中国传统文化在创意产业中的运用。

87、论广告对青少年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88、论新广告观。

95、会展作为媒介的特征及其对广告传播的影响。

106、名人广告存在的风险及如何避免107.电视新闻性节目的客观真实与主观真实。

108、中国儿童广告的发展趋势109.中国免费报纸研究。

116、电视访谈节目的非语言符号解读。

117、电视媒体正面报道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118、论《百家讲坛》与文化传播观念的更新。

119、电视新闻话语的基本结构与意义。

120、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气质对节目的影响和作用。

121、论电视新闻话语的编码实践122.解说词在电视节目中的地位与作用。

数码影像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当前新闻摄影记者工作状况调查与研究。

党报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专业期刊营销的问题与对策电视栏目营销的问题与对策”超级女声“营销得失论。

论采访的技巧评析新闻娱乐化现象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艺术新时期新闻评论的文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

2、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

3、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4、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5、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

6、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

7、浅谈新闻导语写作。

8、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

9、消息中的现场描写。

10、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

11、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

12、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13、浅谈工作通讯的指导性。

14、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15、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

16、新闻评论的社会作用。

17、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特点。

18、短评的特点和写作。

19、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20、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

21、著名女记者节目主持人法拉奇成功奥秘探析。

22、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

23、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

24、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

25、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

26、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

27、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

28、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

29、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

30、四个媒介的广告特性比较研究。

31、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

32、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33、谈广播节目设置。

34、关于广播语言特色的探讨。

35、广播节目编排艺术。

大众传播学毕业论文怎么写篇十二

(成人专科;卷号:8503)。

(2009.12)。

第二部分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导言。

重点掌握:

1.生产可能线的含义。

2.选择所包括的三个基本问题。

3.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根本区别。

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

重点掌握:

1.需求、价格上限、价格下限的含义。

2.需求曲线的含义与形状。

3.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

6.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影响。

第三章弹性理论。

重点掌握:

1.需求弹性与交叉弹性的计算。

2.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3.用弹性理论解释薄利多销。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重点掌握:

1.边际效用的含义;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

2.消费者均衡的公式。

3.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4.消费可能线的含义和移动。

第五章生产理论。

重点掌握:

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2.等成本线的含义。

3.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

4.内在经济的含义。

5.范围经济的含义。

第六章成本与收益。

重点掌握:

1.短期与长期的含义。

2.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以及各种成本的计算。

3.各种短期成本及其变动的规律。

4.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5.利润最大化原则。

第七章厂商均衡理论。

重点掌握:

1.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

2.产品差别的含义。

3.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的含义。

第八章分配理论。

1.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

2.劳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含义;基尼系数与一国的收入分配状况。

第九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重点掌握:

1.公共物品的特征。

2.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的含义。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概论。

重点掌握: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3.失业率的计算。

第十一章长期中的宏观经济。

重点掌握:

1.经济增长的含义。

2.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3.m1与m2含义与公式。

4.自然失业的含义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重点掌握:

1.总需求曲线的含义与移动。

2.总供给曲线的含义与移动。

3.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及其运用。

第十三章短期中的宏观经济与总需求分析。

重点掌握:

1.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的含义与计算公式。

2.投资函数的含义。

3.乘数的含义与计算,乘数在经济中的作用。

第十四章货币与经济。

重点掌握:

1.准备金率的公式;商业银行如何创造货币;货币乘数的公式。

2.货币政策工具。

-lm模型的应用(投资变动对利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第十五章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重点掌握:

1.周期性失业的含义及其原因,周期性失业与自然失业的区别。

2.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3.紧缩性缺口与膨胀性缺口的含义。

4.经济周期的含义与阶段。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3.财政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

4.货币政策及其运用。

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

重点掌握:

1.开放经济的含义。

2.对外贸易乘数的含义。

请重点参考三套模拟试题!

大众传播学毕业论文怎么写篇十三

(一)。

1、论马克思的人民报刊思想。

2、论毛泽东的宣传策略。

3、论邓小平的新闻思想体系。

4、论中国社会主义新闻思想的特色。

5、我国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闻改革。

7、论舆论与宣传的关系。

8、新闻与文学的关系。

9、我国新闻受众浅析。

10、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

11、社会责任理论评析。

12、接受过程中的选择心理。

13、中国报业的困境与前瞻。

14、传播媒介发展趋势研究。

15、邹韬奋的办报思想与办报特点。

16、范长江西北采访的历史意义。

17、信息高速公路在中国。

18、当代名记者研究。

19、都市报纸研究。

20、网络时代的新闻道德问题。

(二)。

1、现代新闻采访技巧的发展演变。

2、记者的心理状态对新闻采写的影响。

3、论现场短新闻的采写。

4、消息写作的现状与趋势。

5、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报道。

6、论新闻写作的审美原则。

7、试论深度报道。

8、新时期人物通讯写作。

9、关于新闻写作发展趋势的探讨。

10、中西新闻写作的比较研究。

11、编辑人员的策划意识。

12、新时期报纸版面的特色。

13、标题的可读性研究。

14、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的地位。

15、试论电子技术的运用对版面编排的影响。

16、论新闻评论的论题。

17、论新闻评论的立论。

18、论专栏评论写作。

19、论短评的写作。

20、报刊政论的起源与发展。

21、事实与评论。

22、关于选择评论角度的研究。

23、新闻价值与评论价值。

24、评论写作与吃透两头。

25、调查研究与新闻写作。

26、报纸策划论。

27、新闻采访的本质属性。

28、事实与新闻事实。

29、新闻采访与记者的认识结构。

30、记者的主体意识及名记者成才之道。

31、新闻事实的选择与判定。

32、市场经济与经济新闻采访模式。

33、采访对象的心理分析及其控制。

34、采访主体的心理分析及其控制。

35、记者的提问艺术。

36、记者的观察艺术。

37、事件性新闻采访及其规律。

38、非事件性新闻采访及其规律。

39、人物采访及其规律。

40、新闻导语写作改革之我见。

41、生活的丰富性与新闻结构的多样性。

42、立体化新闻写作。

43、新闻写作运思的心理过程。

44、新闻写作美学讨探。

45、现场短新闻写作艺术。

46、经济新闻写作。

47、人物通讯的社会学透视。

48、社会新闻写作。

49、新闻编辑的宏观思维50、选稿的辩证法。

51、新闻标题艺术。

52、报纸版面美化艺术。

53、报道的组合规律。

54、新时期副刊特色。

55、新闻评论写作特性与规律。

56、新时期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

57、编后写作。

58、报纸专栏研究。

59、报纸、广播、电视特征的比较研究60、版面组合规律探索。

61、面向21世纪的科技报道62、报纸栏目研究63、新闻评论与文采。

(三)。

1、电视新闻中的声画关系。

2、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

3、广播的现代传播方式。

4、中国广播受众的文化心理研究。

5、板块节目的传播特色。

6、听众参与和广播优势。

7、市场经济与广播媒介功能。

8、直播与电视参与。

9、节目主持人与主持人节目研究。

10、新闻摄影的特性。

11、新闻摄影与形象思维。

12、动态在新闻摄影中的表现。

13、摄影记者的素质与修养。

14、新闻摄影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15、广播电视新闻文稿写作。

16、广播电视节目市场化研究。

17、互动式电视节目之研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