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通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9:21:46 页码:9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通用11篇)
2023-11-12 19:21:46    小编:ZTFB

学会平衡工作和生活,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的美好。在面对没有明确定义的事物时,我们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判断力来进行分类。掌握写总结的技巧和方法对于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非常有帮助,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一

高三(8)班学生甲(男),在第一次全校月考模拟中,成绩接近二本线,信心大增,一段时间学习努力,情绪高昂,但是在随后的两次月考中,成绩下滑,排名由班上前五名降至十几名。此时,他心里感到沉重、压抑,想用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但是,又害怕别人说自己傻学习,经常违背自己心愿和要好的朋友去打蓝球,故意玩到上课铃响了,才回教室。结果一起玩的朋友以为他不想学习。他在被老师批评时还硬充好汉。只到我几次私下跟他谈论时,他才说了心里话。其实他心里也是矛盾的。想学习却去玩,这正是一种反常的心态。

对他个人也要教育,进行心理辅导,使他能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

首先,引导他抓学习时间、讲学习效率、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是有过程的,逐步建立起只有长期学习的积累,成绩才能稳步提高的正确观念。最后根据他客观学习情况,肯定他的学习成绩有利的一面,使他增强学习信心,了解如何使用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经过与甲谈话后,他能与同学一起运动,一起按时回班学习,各科老师都认为他有了进步。他的脸上终于浮现出自信的笑容,心理轻松了许多,一个人解开了心结就好像获得了新生,该生的成绩渐渐提高,一直都比较稳定,再也没有上课多时还不见人影的情况。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二

小孔的父母在镇上做小本生意并常带朋友到家中打麻将,无暇顾及孩子,更谈不上关心其学习情况,若有人投诉其子女,小孔的父亲则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脑就暴打,经常以暴力方式教育孩子,而祖母对其溺爱、一味迁就。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祖母之间经常发生矛盾。由于从小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小孔养成自由散漫、有暴力倾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造成他的认知出现偏差,以为通过暴力手段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因此他在平时和小朋友们的交往中不管大小事,他都以拳头相向。但是,长期在父母如此的教育下又产生一种极其畏惧的心理,也就是说小孔形成了欺软怕硬的双面人格。在学习上,不守纪律,不按时完成作业,书写潦草,成绩差,易冲动,自制力差。下课常在走廊、操场上奔跑,和同学相处时经常骂人、打人。

二、积极进行家校联系。

知道小孔的情况后,我积极做其父母的工作,使之了解这个时期是学生性格、人生观、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重要时期,现在如不及时教育或者教育失当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而终生遗憾。我与他们商量教育孩子的方式,一起分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建议他们尽量少打骂,多讲理。我的观点基本得到家长的支持,特别是在交谈中其母亲意识到他们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愿意配合老师改变对孩子的教育。如有小孔与同学打架,我及时与家长沟通,为使孩子改正错误,家长不要偏袒孩子,而应让学校教育解决,否则孩子可能有恃无恐,对孩子的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其父母积极配合,一改以往在学校偏袒而回到家就暴打的做法。同时也使该学生明白,通过暴力途径不能妥善解决问题。后来我经常与其父母通过电话或“校讯通”联系,了解小孔在家情况,反馈他在校情况,出现问题一起解决。

三、软硬兼施,强化正认知。

因长期受批评,家长训斥打骂,同学厌恶冷落,所以小孔心理失衡,越消极就越制造问题,以至招致更多指责,形成恶性循环,我认为应该打破这样的恶性循环链,多争取契机点亮其希望之火。针对他打人、欺负弱小的现象,我就经常找他谈话,心平气和地分析事件的正误;更多的我会严厉批评,严格按照我和小孔原来协商好的方法去处理。我为他特意设了个文件夹,他一打人就要写检查,然后收进文件夹,经常和他一起点数检查的'份数,因为到了一定份数是要到派出所的,这多少对他起到一定“威慑”作用,从而帮助他强行控制自己的行为。在他攻击性行为严重时,我会适当使用“冷冻疗法”。针对他内虚的特点,他怕别人都不理他,特别是怕老师当众批评他,当他一天之中多次无端打人的情况出现,我会以他不接受老师教育为由当众点名批评,并私下希望同学配合(当然这只是一种策略,家长也会配合),让他切身体会到“面子”是何等重要。此后,他就逐渐减少了攻击行为。

四、适当进行模糊性教育。

我认为对待问题学生应“允许”其犯错误,非原则性错误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宽容对待。不以“一次做贼永远是贼”的心理去对待。经过一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小孔成绩稳步上升。我在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比较重视对有攻击性行为学生的辅导与行为矫正,希望构造一个和谐的集体。关爱学生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对症下药,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成长过程、家庭环境等多方面情况,要力求得到多方支持与配合,才能挽救问题学生。这需要我们教师多一份爱心和耐心,少一份厌烦和急躁;多一份责任,少一份指责。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同时很有必要对学生(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三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已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但课堂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却不是很明显。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心理健康课中应该运用赏识教育,给每一位学生建立动态的赏识档案,构建多维度动态的心理健康课成绩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从赏识教育理念下进行思考,结合高职学生教育实践,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新内容和方法,提高心理健康课的实效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国际赏识教育学会终身荣誉会长周弘老师认为,赏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好孩子”,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活成长规律的教育。所谓赏识教育就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用肯定的、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给以充分的激励和引导,让他们在“我会成功”“我能做得更好”的心态中觉醒,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前进,以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赏识教育的前提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赏识教育的方式是激励与赞扬,对学生进行正面肯定。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教育以赏识为先导,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化外力为内在推动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赏识教育的本质是以尊重和爱为前提,整个实施过程都围绕着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激励来进行教学,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课存在表面化现象。

现在各高校都已把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列为必修课,但是课时设置少,一般为16课时;上课的地点固定在教室,桌椅不能移动,限制了心理团辅和相关拓展训练的开展,导致上课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很难在课中得到心理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存在差距,认为心理健康课是可听可不听的不重要的课程,对这门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二)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教师绝大部分是辅导员兼任,缺少专业的心理学毕业的教师。虽然是只有通过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才能上岗教授心理课,但仅仅通过心理咨询师的考试,所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往往是不足以胜任心理课教师的。这种现状致使心理课教学效果相对比较单一。此外,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心理健康课往往是合班上课,8次的课程,教师都还没来得及认识所有的同学,课程就已经结束了。这样的现状与赏识教育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教师的赏识没办法在心理健康课中开展,学生也没机会在心理健康课中自我实现。

(三)心理健康课缺乏好的考核和评估方式。

当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都是以粗放型的形式上课的,学生的成绩仅仅通过一纸考卷来评定,缺乏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过程以及学生对心理健康课教育知识反馈的评估过程,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促进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教师会习惯于侧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学生就是随耳一听,没有体验,也就没有感受,也就谈不上以后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去调控自己的情绪,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等。

(四)学生认知上存在偏差。

在学生看来,开设心理健康课没有多大意义。第一,他们认为这种课的上课对象应该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而他们的心理很健康,不需要听这门课程;第二,学生有固定思维,认为只上8次的心理健康课就是每个人不管听不听都能及格的课程,不会存在挂科的现象。所以,学生从内心不重视这门课,不把这门课程当回事,不会以上专业课的心态来看待这门课。

(一)小班上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互动。

为了更好地在心理健康课中实施赏识教育,小班化上课是非常必要的。在小班上课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5-6组,每一组选一名外向、活跃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让每一组学生都给自己的队伍取一个口号。建议学校能把可移动桌椅的教室固定为心理课教室。桌椅的摆放为一个小组围成一个圆的形状,每次上课时各组的学生都分别围坐在一起,便于讨论和分享。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并和学生互动,表现积极的小组可以得到相应的加分,加分纳入学生的平时成绩。这样的上课模式不仅可以促使每位同学都认真参与到课程中来,而且课堂气氛也会相对轻松,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同时,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优点以及不足之处。

(二)给每位学生建立一份动态的赏识档案。

教师给每位学生都建立一份动态的赏识档案,用于记录学生上课的表现,摘录学生上课的感悟、心得体会以及学生的一些困惑等。通过这份档案,可以更全面地、动态地了解每位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忧,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困惑进行引导。教师只有贴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上好这门课,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

(三)把情感体验融入课程教学。

在心理健康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体验情感,可以给学生设立一定的场景,如人际交往困惑、情绪控制、挫折处理等情境下,让学生去演绎相应的角色,然后是分享自己的体会。教师应密切观察学生对不同情境下的态度和情感变化,还要特别关注一些特殊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特征,把更多的机会留给那些内向、不敢大声言语,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学生,不断地肯定他们、赏识他们、欣赏他们,鼓励他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敢于在别人面前去展现自己,让他们通过心理健康课的学习,恢复自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表现出无条件地赏识与接纳,学生才会感受到来自教师给予的勇气和力量。

(四)给学生布置自我剖析作业。

在第一次课后,就可以给学生布置心理成长报告作业,让学生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包括亲情、友情以及爱情,描述当时发生一些记忆深刻的事情时自己的想法以及行为和现在的感悟等。通过这份成长报告,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对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赏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成长报告的内容简要整理到赏识教育动态档案中。通过这种方式,打开赏识动态档案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每一名学生,便于挖掘学生积极的心理潜能。

(五)构建动态化、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方式。

考核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成绩,应构建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以及任课教师的评价三位一体的动态多元的评价方式,三者各占一定的比例。只有这样的评价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中能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为了团队的荣誉,每个小组也会开展良性的竞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融入课堂,开放自己。

(六)增加心理健康课课时,提升学生重视度。

为了让学生重视心理健康课,可以增加这门课的课时,如其他专业课一样,从第一周上到期末,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这门课也是非常重要,不是随便“打打酱油”就能通过的课程。只有课时增加了,教师才能更好地在课程中实施赏识教育。另外,课时增加了,教师才能在课程中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在课堂中体验、展示自我,增强自信。让学生慢慢地感受到通过心理健康课的学习可以放松自己、愉悦心情,提升幸福指数,变被动地上课为主动地参与,让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成为人人喜欢的课程。

(七)动态赏识档案作用的持续性发挥。

动态赏识档案不应随着心理健康课程的结束而消失,心理健康课教师可以把这份档案传递给相应班级的班主任和分管该班级的辅导员,让其他教师继续充实和完善学生的赏识档案,继续积极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一个持续的跟踪与反馈。只有这样,才充分升华了心理健康课的意义。不是为了上课而给学生上课,而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心理品质,使学生的心里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阳光的。

(八)赏识教育对心理健康课教师的要求。

在心理健康课中运用赏识教育,对心理健康课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积极的个性品质,身教重于言教。建议各高校重视心理健康教师团队的建设,多组织课程建设讨论会以及相关的心理知识培训。其次,心理健康课教师要改正以往以批评为主的教学观念。在一次次的被赏识下,学生就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自然而然地向着心理健康课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第三,心理健康课教师要充满爱,要有足够的耐心。只有这样,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教育讲学精华读本[m].北京:北京出版社,.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四

英语学科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语言学科,在初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在初中阶段才开始系统学习英语,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采取讲解灌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毫无兴趣可言,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最终放弃了英语学科的学习。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习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中应该始终坚持的原则,也是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1.赏识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所谓赏识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一味讲解灌输的教学模式,教师不注重、关注学生,就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与鼓励。赏识教育倡导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学习态度、良好的行为、有效的方法等,通过表扬与鼓励使学生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最深层次的需求是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认可。初中学生更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兴趣产生的源泉。初中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世界观与价值观还没有最终定型,心智还不成熟,由于青春期的叛逆心理,许多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对学习产生了抵触与厌学情绪,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相当严重。赏识教育强调教师主动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良好表现,例如,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成绩等,并给学生一个正面的肯定,鼓励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不牢,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后感到手足无措,很容易产生失败情绪,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由于没有得到教师的及时肯定,很容易丧失信心。所以,无论学生的成绩好坏,都应该挖掘学生的优点,并且加以肯定,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学习。

2.1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

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最重要的是对学生保持肯定与尊重的态度。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每个学生学习水平、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如果教师的赏识教育只局限于部分成绩好的学生,那么就达不到大范围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只对部分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这对其他学生是一个打击。教师要接受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个事实,要全面把握每个学生的特点,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与缺点。例如,一个班的英语平均成绩不是很高,并不意味着这个班学生的全部学生成绩都差,学生中必然有的成绩好,有的成绩差。教师可以对学习成绩好的学习进行鼓励。同样的道理,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并不意味着这个学生英语学习方面没有优点,他可能擅长词汇的记忆,或者擅长写作,也可能语法掌握得很好,教师要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其他学习方面的优点,对其进行鼓励,让学生学习更有信心与激情。

2.2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鼓励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善于总结学习经验,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由于初中学生刚刚步入青春期,在学习与生活中容易冲动,情绪不稳定,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思想观念容易受到这个阶段学习环境的影响。而且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普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用的学习方法也没有效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总结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学习方法的总结需要多对自身学习进行反思,这些都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与引导,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2.3结合学生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部分初中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不能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互动。由于学习成绩不佳,部分学生心理上会产生自卑感,教师要对其进行引导,例如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从回答最简单的问题入手,并对其进行鼓励,逐渐加大问题的难度,学生品尝到学习的成就感,才会产生学习的自信。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在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上的优点,在课上或者课后对其良好表现进行肯定与鼓励。英语需要互动操练才能更好地形成语感、掌握语法、句型等,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强化学生英语知识的巩固,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充分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互动当中,让学生喜欢任课教师,喜欢英语学科。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赞赏与鼓励是为了帮助学习树立学习自信,但是如果赏识不当就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赞美与赏识要注意时间与场合的选择,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赞赏是发自内心、是真诚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不能过于严厉与苛责,而是在态度上要诚恳,在语气上要委婉,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更好地投入英语学习,提高英语综合素养。

3.结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优缺点,以便抓住学生的优点及时进行鼓励与肯定,促进学生多反思学习中的缺点,掌握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提高英语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实用能力。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五

李刚同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他希望自己的成绩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能提高一二十名,期望能从别人那里得到一种既轻松效果又好,而且短时间内有奇效的学习方法,希望通过考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加对中考的信心,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达不到期望的成绩,易产生挫败感。

针对这类问题,首先要克服急躁情绪,对学习要有耐心学习上不要急功近利,奢望这个星期努力了,下个星期成绩就要有明显地提高。成绩的提高是要达到一定量的付出和努力才能显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对学习要有耐心。其次要合理定位,首先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各不相同,我们不能要求自己在初中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就一定能在学习上突飞猛进,赶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这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找准自己在班级中、年级中的位置,树立一个通过自己努力可能实现的目标,从自己学习情况的实际出发,才能进步,才能找到学习的信心。否则,只能是在和他人的比较中徒增痛苦,对自己的学习是无益的。再次学习要有毅力,心理教师调查中发现,有将近30%的同学认为自己”自制力太差,遇到困难就想躲避“、”做事经常半途而废“、”遇到难题就想放弃“、”花了大量时间来制定计划,但却不能付诸于行动“、”学习虎头蛇尾“等,他们意识到学习成绩的不足,很大程度是因为自己的毅力不够造成的,并为之着急。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六

摘要:

朋辈心理辅导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是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短缺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培训路径,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学生心理教育体系对加强心理健康普及、心理问题防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基于学校实际,在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院系—班级—寝室”四级网络体系基础上,依托学校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选拔、培训朋辈心理辅导员,将考核合格者安排至院系、班级开展心理教育相关工作。通过这一举措,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校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多层次心理援助的需要。另外,推进朋辈心理辅导,还有利于完善大学生心理自助体系,形成“自助—助人—互助”的机制,不断充实、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二、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培训路径。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健康教育逐步从对心理疾病的“治疗”转移到以“预防”为主,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这一思路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铜仁职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为引导,强化面向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与积极心理品质养成,以学生为中心在院内开展了一系列尝试性探索。一方面,通过对班级心理委员及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进行培训,将心理委员作为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主持人辐射至全校开展活动,学校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则监督、指导各学院各班级的活动开展。另一方面,通过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的过程监督、结果反馈,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了解整个活动过程开展情况,并根据反馈结果反思、调整、改进工作思路。为促使学生更好的开展活动,对其开展相应的培训显得非常有必要。

1、培训全校班级心理委员,培养心理教育及心理援助骨干。

每一级新生进校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知全校所有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心理委员在学生志愿、班级推荐的基础上产生。根据心理委员的人数、人员构成等实际情况设计培训内容、制定培训方案。通过培训,他们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心理健康理念和心理辅导技能,成为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及掌握班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骨干力量。他们在班集体中宣传、普及大学生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关注班级学生心理状况,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发现个别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及时报告学院领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等等。

2、招募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深入培训。

通过对全体心理委员开展一系列培训后,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从全校班级心理委员中选出一批优秀的学生继续深入开展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朋辈辅导的基本概念与定位、辅导技巧、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分析、危机的识辨与转介、朋辈辅导员自我成长等等,主要采用团体活动形式进行,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解析、游戏体验等方式,在活动中参与、体验,掌握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中注重朋辈辅导员自我心理成长,以“自助助人”的思路指导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准专业”成长。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中逐步获得对加强对自我的认知,知晓自己在助人行动中自我的角色与位置,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强化对自我的认识,不断进行自我优化。

3、强化技能训练,开展心理督导。

培训结束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通过角色扮演、个案分析等方式对培训学生进行了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朋辈心理辅导员证书。朋辈心理辅导员接下来赴所在院系开展相关工作,每周将所开展情况向指导教师汇报,并接受相应的督导。朋辈心理辅导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强调创设良好的人际心理环境,注重培养人的自觉成长(张淑敏,)。在后续督导中引入心理咨询成长小组的模拟练习:将所有成员分成三人一组,一人扮演求助者,一人扮演心理咨询员,一人扮演观察员。求助者扮演好个案角色呈现的心理问题,咨询员根据个案的心理状况进行咨询,观察员对整个过程进行效果分析并给出相应意见。三个角色轮翻进行,通过这样的模拟练习使大家对心理辅导员的角色有了深入的感触,并在不断的练习中学习会如何观察、尊重、真诚、积极关注、同理心,以及如何倾听、重复、澄清、反映、询问、自我开放、具体化等等。通过一系列深入的模拟培训,使朋辈辅导员在训练中加强了对自己的认知、体悟,并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反思培训过程,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学生心理教育体系。

1、总结培训过程,强化培训效果。

每一次培训后,均要求心理参训者撰写培训心得体会,并将心得汇编成简报,让学生参与到对自己培训成果的收集、整理,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培训效果,加强学生对培训知识、技能的内化。通过学生总结材料的反馈,使教师对培训效果加强了解,为培训反思提供了事实材料。从在他们的培训心得中,也体现出了参与培训的效果,如他们对作为朋辈心理辅导员如何在班极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特别是如何去发现班级同学潜在的心理危机、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有问题学生的观察和帮助、如何进行干预工作理清了一些思路。

2、反思培训过程,明晰工作方向。

在培训中,虽然遵循“学生为中心”建构培训路径,将发展与成长的落脚点实践于学生,但一系列的培训后仍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

首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由于学生心理学专业领域是零基础,理论讲解学时比预期的多,就使得实践练习的学时减少,从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其次,虽然将大家组成三人成长小组,给他们关于大学生校园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心理辅导个案,要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真切体验个案的心理失衡状态、探索可能的干预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分身乏术并未能对他们的活动开展逐一进行查看,给予点评、建议。

第三,非专业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培训后将在班级实践中去获得经验与成长,在进行心理辅导中由于经验不足、知识不丰富及自身能量不足等原因而导致自身心理能量的“枯竭”,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好自己,心理可能会受到影响,给自己带来一定困扰。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反思,为下一步更好地完善相关工作奠定现实基础。

对于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如何有效避免,不断完善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值得继续深入探索、思考。现就下一步如何做好相关提出一些思考。深化“助人自助”朋辈心理辅导理念。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助人理念是“授人以渔”而非“以鱼”,只有使受助者提高认识或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自我教育自我训练,克服自己的心理缺陷,最终获取心理上的成熟、人格上的发展与完善。

另一方面,在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助人行动时,需要秉持中立原则,把握朋辈心理辅导的边界,勿过度自我卷入,在助人前选学会自我保护。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督导。朋辈辅导督导体系的缺乏,导致辅导员的持续成长需求不能满足。朋辈辅导员是在以学生的身份承担助人的责任,助人时可能会因为不切实际的助人目标、辅导中情感过分卷入或接受过多负面情绪而出现心理衰竭情况,这些问题如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解决,是极不利于朋辈辅导员以及朋辈体系成长的。为了避兔和减少这种现象,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督导是必要的,应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评估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状态,及时讨论朋辈心理辅导员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问题出现时给予疏导,或通过技能训练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法,以便处理自己出现的问题。强化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导。积极心理学旨在从人性的优点和价值出发尝试用积极的视角对各类心理问题做出适当的解释,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资源和优秀品质最终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实现幸福生活的目标。

这与助人自助的理念不谋而合,均旨在挖掘求助者内在的积极因素以应对当前的困难。积极心理健康理念的渗透重在心理健康意识的引导,在于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塑造。培养和发展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进而拥有这些品质,不仅可以缓解人的痛苦提高生活满意度更可以成为一个真正把握幸福的人。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系统培训、督导还在于将这一批人打造成为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善于与人沟通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在班级中起到榜样和行为示范作用的人。通过自身的积极品质潜移默化带动、影响周围的人,从而实现心理健康的朋辈榜样教育。朋辈心理辅导是一个时间长见效慢的系统工程,其中包括人员的选拔、培训、督导、管理等环节,其中培训打造是最关键部分。今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夯实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处理心理问题的技巧,打造具有较高心理自助和助人能力的“准专业型”的朋辈心理咨询辅导队伍,更大限度地发挥朋辈心理咨询员的作用,为学校广大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颜秋农。朋辈心理辅导理论与技巧[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张淑敏。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8,8(206)。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七

摘要: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学习成绩较差,存在强烈的逆反心理和一定程度的自卑感。因此,中职学生的有效管理一直是令班主任最头疼的问题。赏识教育是建立在家庭式教育上的一种理念,在教育过程中要求遵循“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的基本原则。将赏识教育应用到中职班级管理当中,在正视中职学生缺点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激励和关怀,消除学生对教师教育的抵触心理,从而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提升教学效率。

1.有利于消除师生隔阂,重建师生平等关系。

中职学生本身的学习成绩较差,纪律涣散,在中学教学中往往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区别对待,这就更加重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在中职院校中,学生对教师往往存在严重的抵触心理,以与教师作对为乐。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班主任利用教师的身份,采用强硬手段,要求学生服从管理,班级管理只能是“越管越乱”。赏识教育要求班主任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课堂教学中、校园生活中给予学生以信任和鼓励,逐步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重建师生平等关系。只有架构起平等互信的桥梁,才能使学生服从班主任的安排和管理。

2.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现阶段的中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长期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负性格,喜欢倾听夸赞、追捧,对于批评和建议很难接受。以往的中职班级管理中,一旦学生不服从管理,班主任就采用记过、责骂甚至是体罚等形式的处罚,不但不利于班级管理,而且很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赏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和认识自我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学习规划,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和进步,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赏识教育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实施策略。

1.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学生鼓励。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例如,有的同学虽然学习成绩差,但是在组织班级活动时表现非常积极,班主任可以让其担任班级里的组织委员,帮助教师组织策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班主任的表扬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肯定,从这一点上来说,不仅优等生需要表扬,一些学困生更需要得到班主任的肯定与鼓励。班主任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应当不吝鼓励,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特长,从而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

2.营造赏识教育氛围,创设赏识教育条件。

教育是一项双向互动、师生交流的过程,因此在赏识教育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教育措施,激发学生的潜力。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部成立岗位轮流制,提升班级民主程度。在选择班委成员、班级干部时,摒弃传统的教师任用制,选出几名合适的候选人,让学生根据候选人的日常表现,民主、公开的投票,提升班务透明度。同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新选举,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热情,锻炼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督促学生不断进步。

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在管理班级中,虽然要靠严明的班级纪律约束学生,但是,只靠严格管理还是不够的,还需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性格不同,脾气不同,内在需求不同,赏识和激励就要有不同的针对性。班主任要力求在平凡中、普通中捕捉、搜寻学生的闪光点,把握学生的常态,让他们在成功中品味自己的优点,促进其个性的形成。

在生活中不断挖掘学生自身的优势与强项,培养学生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在这种大环境下,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班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师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多元智能眼光看待学生,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在班级开展一项活动,如开展专业技能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篮球赛等,每次活动学生都做了精心地准备而踊跃参加,各项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挖掘,特长得到展示,能力得到提高。由于班主任因材施教,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使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各尽所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地生活,自由地发展。

4.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保证教育公平公正。

赏识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有缺点的学生,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渴望得到来自各方面的赏识,也更需要给予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尊重。另外,不同的学生对表扬与奖励的反应不同,故应因人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表扬与奖励方式。对经常调皮捣乱、破坏纪律、人缘不好的学生,当众表扬可以帮其恢复声誉,同时要多提新要求,帮助其克服不良习惯;对胆怯的学生要多肯定、多表扬;对性格内向、成绩落后的学生,要表扬其遵守纪律的优点,鼓励其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改进方法,提高效率。

三、结语。

中职学生由于家庭教育、个人性格等原因,往往存在个性叛逆、抵触心理较强等情况,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融入到学生的圈子当中,在生活、学习过程中给予鼓励和赞赏,在帮助中职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的基础上,实现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八

二年级的茵棋在人际关系上遇到了难题:只要在玩耍中输了,就大吵大闹,甚至报复性地把别人的文具藏起来或偷偷毁坏。如此反复,结果谁也不愿意和她玩。这样一来,茵棋更孤单了。但她却不甘寂寞,不时制造一些挑衅事件,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只要老师批评,或者同学说她不对,她都会不分青红皂白地顶嘴,对老师有明显的对抗心理。老师、家长越批评,她就越变本加厉地对抗。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假如两个认知要素是相关且相互独立的,我们可以导出另一个要素的反面,那么这两个认知要素就是失调的关系。

同样的错误,不同的学生修正起来难度不一样。教师家长认为好、自我感觉也良好的孩子,他们犯了错误,很容易改正。因为好学生基于这样两种认知——“好学生不应该犯错”和“我犯错了”,这两种矛盾的认知必然造成学生的痛苦体验。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不用过多批评,只要向其指出所犯的错误,他就会在自责中修正自己的行为。

而对于茵棋,就没有那么容易。教师认为她是害群之马,家长觉得她不可救药,自己也觉得天憎人厌。她也存在两种认知——“老师、同学眼中的我是一个经常犯错的人”和“我现在又犯错了”,而这两种认知并不失调。认知平衡就不会产生痛苦,个体也因此失去了改变自身态度和行为的动机,于是她破罐子破摔。

因此,我们应该帮助茵棋找回本该属于她的自尊心,提高自我认知,再让她分析自身问题,体验心理失调,进而完成转化。

辅导措施。

1.动情:改变认知。

新学年的开始,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经过假期的沉淀和反思,绝大多数学生在心灵深处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希望一切重新开始。学生对新接班的老师更是充满了期盼,希望能赢得新班主任的好感和信任,得到家长和同学的认可。

面对着一张张充满期待的新面孔,我动情地说:“新的学年到来了,你们的人生也翻开了新的篇章,以前的你是怎样的,老师不想知道,老师只想看到现在的你有多棒!在老师眼中,你们就像一张张干净的白纸,怎样在白纸上描绘就看自己了。”孩子们都开心地笑了。我发现刚才正在我行我素地折纸鹤的茵棋已经悄悄地把纸鹤放进了抽屉,安静地坐好了。放学后,她还主动争取留下来,与值日生一同打扫教室。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她。

我深知,此时的茵棋已经萌发出一种“一切重新开始”的向上心理,这会让她时时告诫自己,不要重犯原来的错误!在开学的第一个月里,茵棋努力争取当一个好学生:上课少了大吵大闹,班级的活动也开始参与了,脸上的笑容多了,不再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偶尔她忍不住吵闹起来,在我善意的注视下,也会有所收敛,而不再像以往一样不加理睬了。在她的眼中,我看到了一种渴望,一种融入集体的渴望。茵棋正在悄悄地找回本该属于她的自尊心。

2.知情:改变环境。

要教育好学生,首先应掌握他们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特点,了解其与家长、老师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一个立体的教育网络。

叛逆心理源于青少年认知独立性的发展。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情绪强度迅速增加,对人对事十分敏感,性格发展处于一种非常矛盾的不平衡之中。当他人阻碍其自我表现或漠视其感受时,他们的逆反心理就会被激发,就会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来表达自己与外界的对立情感。

家庭教育环境与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与品质的.培养。通过家访,我了解到,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正是茵棋表现唯我独尊的原因。于是,我与家长交流教育方法,共同探讨孩子问题的根源。经过谈话,其父母深刻意识到自己在教育方面的失误与不足。

此外,由于茵棋一直表现不好,所以个别老师会对她失去信心和耐心,在教育时不够尊重和体谅,导致她对老师的教育排斥和逆反。于是,我又专门与班上相关教师进行了沟通,取得了思想上的一致。

3.共情:改变行为。

茵棋的个性、情绪不是一朝一夕形成,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

早上,班长气喘吁吁地跑来:“老师,茵棋又大闹天宫了!”我来到教室,只见教室里一片狼藉,作业本撒了一地,同学们围成了一圈,目光里尽是批评与指责,甚至有厌恶与不屑。而中间站着的茵棋满脸泪水、目露仇恨、双拳紧握。有些同学幸灾乐祸地说:“好了,老师来了,你遭殃了!”我走近大家,用愉快的声音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今天阳光明媚,又是一个好日子,为什么一早上就弄得哭哭啼啼的?各位同学早读吧。”在学生不敢相信的目光中,我站在讲台上做好了上课准备。看见茵棋紧握的双拳松开了,骇人的目光收起了,我心平气和地说:“先坐下,有什么想说的,上完课再告诉老师。”茵棋迟疑了一下,缓缓坐下。上课初期她无法投入,渐渐地,在有趣的课文,激情洋溢参与讨论、分享的同学的带动下,她开始投入到学习当中。

下课后,我把茵棋带回了办公室。我知道此时用冷处理的方法,才会让她认知失调,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机。我搬来了一把椅子,让她坐在我身边,和颜悦色地说:“你先平静一下,想想刚刚发生了什么事?平静好了再跟我说,好吗?”可能是因为我的沉默,她越来越坐不住了,衣角卷得越来越紧。“气消了些没?”我转过头跟她说。倔强的她眼眶渐渐红了起来。“慢慢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相信你是个诚实的孩子。”我的安抚和信任,给了她很大的力量。她抿抿嘴巴,慢慢说开了。原来今天早上,几个调皮的男同学回到班里,看见几张桌椅被弄歪了,还有乱写乱画的痕迹,就起哄说是茵棋干的,因为她以前最喜欢这种恶作剧。茵棋听了顿时火冒三丈,脱口就骂,那些同学不服气回了几句。她更火了,便动手把同学们交的作业本扔到地上泄愤。

听完茵棋的述说,我把几个起哄的同学叫到办公室,分别聆听了各人的陈述,重现了当时的情境。然后,让他们和茵棋反思事件中自己与他人的对与错,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向对方道歉。在接受道歉时,茵棋低垂着头,满脸涨红,一副罕见的不好意思。轮到她向全班道歉了,她扭扭捏捏地不敢说话。我轻声在她耳边说:“勇敢一点,做错了就应该承认错误,老师希望你白纸上的污点能尽快抹掉。”茵棋明白了我的心意,迟疑地说了一声:“同学们,对不起。”语言虽简单,却是她跨入改善人际交往的第一步。我肯定了茵棋和几位同学的态度,并希望大家用平等、宽容、公正的心对待同学,共同建立一个积极奋进、和谐向上的班集体。自从这件事后,同学们开始慢慢接纳茵棋。一年来,茵棋的转变有目共睹,她也重新建立起人际交往圈,体验到老师的关爱和友情的珍贵,懂得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道德问题的背后,往往有心理的原因。要改变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遵循认知情感心理过程规律,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调整自己,进行自我教育,才能增强学生的控制情感能力,进而提高其心理发展水平。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九

心理辅导工作的本质是一项人际思想的交流工作,其目的在于协助受导者排解心理困惑与烦恼,提高自助能力,树立健康的自我形象,最终实现自我完善。在学校环境下,心理辅导的意义在于帮助受导学生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学会与同学相处与沟通,克服学习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自我形象,学会与同学相处与沟通,克服学习与人际关系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障碍,为进一步升学或步入社会做好准备。因此,它要求辅导教师以积极、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受导学生的生活、情感与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问题,把它们当作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动力与绊脚石。它还要求辅导教师为受导学生自觉自主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及时的帮助。

在对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中,一般可采用真诚理解、态度积极、耐心致志、勤加鼓励和具体行动这五条原则,从而为受导学生的自我反省与自我转变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一、真诚理解的原则。

真诚理解的原则是所有心理辅导理论的共同基础。它要求辅导教师放下其主观的态度,设身处地去感受受导学生的内心体验,以深刻了解其行为动机。从专业角度而言,这种真诚理解是同感、尊重与真诚的直接体现。它是辅导教师与受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情感沟通的重要手段。下面分别就真诚理解的同感、尊重与真诚这三个要素加以论述。

1.同感。

同感是感同身受的意思,是罗杰斯之“来访者中心”疗法的核心部分。罗杰斯曾言,同感应使人“对当事人内心世界的感受犹如亲身体验一样”。另外,依照美国著名心理辅导专家卡科夫的观点,同感是整个辅导关系中最重要的成分,如同没有同感,则辅导过程会一无所成。

简言之,同感既是学会设身处地地以另一个人的思想与情感去感受、体会周围的人和事物;以真诚与平等待人为其先决条件。美国著名心理辅导专家盖兹达还指出:“透过身体手足的姿态、声调、抚摸和面部表情等,是能有效地表达同感(了解)和尊重(关心)的方法”。

2.尊重。

尊重亦是心理辅导的基本条件之一,是真诚理解的基石。尊重的最直接表示是接纳。所谓接纳就是要求辅导教师尊重受导学生的个人价值,对于受导学生的问题表现出温暖的、亲切的关心。把受导学生当作是一位可以信赖的人,不论他表现出怎样的感情或态度都予以接纳,辅导者面对受导学生所表现的情感,与其共同体验,而促进其自我探究或自我表现。事实上,心理辅导也是表现与传达人际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艺术。所以,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是不能胜任心理辅导工作的。

3.真诚。

真诚也一向被认为是心理辅导中的基本要素之一。除非辅导教师能够在辅导过程中显出真诚,否则受导学生就不可能真正信任辅导教师,向他敞开心扉,倾吐胸臆。

因此,所谓真诚,即是辅导教师在受导学生面前不摆架子,不故作姿态,不以势压人,不自以为是。对于受导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与棘手的问题,辅导教师也是能答多少就答多少,能帮助多少就帮多少。不会因为维护教师的面子不懂装懂,或强加于人,令受导学生望而生畏,不敢讲实话,讲真话,终而影响辅导学生的顺利进展。所以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真诚、尊重、理解的和谐关系会充分调动受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受导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辅导,以彻底改变自我。

二、耐心致志的原则。

教学需要耐心,辅导更需要耐心。前者可表现为诲人不倦,后者则可表现为对人信心不变,即对受导学生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我的信心不变。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落后、行为偏差的受导学生,耐心致志是与其思想沟通,促进其行为变化的重要因素。

所以,耐心致志的原则要辅导教师对受导学生的行为转变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不因一时一刻的挫折与反复而放弃对该受导学生的信心。无论是东方的儒家教育思想,还是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都将耐心致志作为其核心思想。

心理辅导工作亦是一项十分微妙、细腻而富于情绪变化的工作。一方面,它要求辅导教师全神贯注地听对方讲话,设身处地地感受其内心体验,并做出积极的、恰如其分的反应。另一方面,受导学生的自我反省与转变也可能由于各种内、外届的因素而出现不断的反复或言行不一。凡此种种都说明心理辅导不可能是一日一时之功,它经常需要经过长期、细致的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要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要明白心理辅导工作需要耐心。

*要理解在大多数情况下,受导学生的行为转变可能会出现反复。

*要确信心理辅导不是一日之功。

三、勤加鼓励的原则。

勤加鼓励是使受导学生行为转变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心理学专家普遍认为:鼓励比惩罚更能使人转变。例如,美国教育家格林伯格曾指出:师生关系疏远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受导学生感到被否定和不受尊重。因此他们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结果对教师产生反感,出现反叛行为,与同学相处也经常出现磨擦与斗殴,学习成效大受影响。因此,勤加鼓励的原则要求辅导教师对受导学生的自我反省与转变的行为予以及时的肯定与支持。它是强化的直接表现,可以彻底转变一个人的行为表现。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开展的“成功教育”、“赏识教育”等,其意义都在于使每个学生的努力都受到肯定,都有成功的机会。所以,鼓励可使受导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激发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心。这正如一句中国古语所讲的那样:“数子十过莫如奖子一长”。

案例说明:好动的小毕。

小毕是二年级的学生。他的各科成绩均偏低,在班上是倒数能数得上的.学生。他上课很难专心学习,十分好动,一会儿玩文具,一会儿抛玩具,且经常骚扰周围的同学。由此,小毕父母请我每天放学给他补课一个小时。

在我给他补课时,他经常扯开话题,讲一些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事情。而且平均每十分钟,就要离开座位去拿这拿那。他的理解能力很差,口里说明白,但提问又答错,需要我反复讲解才行。他做功课很草率,还时常欠交作业。凡此种种,都使得小毕不能够很好地完成我给他制定的补习计划。

为帮助小毕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成绩,我为他制定了五项行为矫正目标:

—能保持安静的坐姿40分钟;

—能专心听讲、做家庭作业40分钟;

—能自己做对七成作业;

—能每天按时交作业;

—能在各科测验及考试获75分以上成绩。

以上各项目主要是使小毕在上课时集中精神、专心听讲并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希望能在一个半月内实现,并具体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两个星期),我要求小毕能保持安静的坐姿,专心听讲20分钟;自己做对各科目五成以上的功课;考试成绩争取达到60分。第二阶段(两个星期),我要求小毕能保持安静的坐姿,专心听讲30分钟;自己做对各科目六成以上的功课;考试成绩争取达到70分。第三阶段(两个星期),我要求小毕能保持安静的坐姿,专心听讲40分钟;自己做对各科功课七成以上;考试成绩争取达到75分以上等。

为郑重其事,我与小毕签定了行为改变契约,由他父母亲做证人,并予以协作监督。为鼓励小毕完成这一契约,我还与他共同制定了小红花与其他奖励计划。具体地说,在第一阶段,如果小毕能在每天补课时保持安静,专心听讲超过20分钟,则以后每五分钟能得小红花一枚,否则每五分钟扣除一枚小红花。在第二阶段,如果小毕能在补课时保持安静,专心听讲超过30分钟,则以后每五分钟得小红花两枚,反之则每五分钟扣除两枚小红花。在第三阶段,如果小毕能在补课时保持安静,专心听讲超过40分钟,则以后每五分钟得小红花三枚,反之则每五分钟扣三枚小红花。

契约。

我---------愿意专心上课,不喧哗,不骚扰同学,并且努力交齐作业,用心学习,希望成绩有所进步。

我愿意执行既定的计划,并接受戴老师的提醒,定期与她见面,检讨自己的行为表现。

立约学生:-------------。

立约老师:--------------。

见证人:-----------------。

立约日期:---------------

此外,如果小毕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功课,则可在之后一小时内做任何他喜欢的活动,例如玩游戏机,打乒乓球,画画或休息。反之则继续做作业直到做完为止。这样的安排是要训练他认真做作业、养成自学的习惯,以打好各门功课的基础。

针对小毕对中文造句特别弱,不懂重组句子及写出完整通顺的句子,我为他设计了一些活动,如给他一些在法语上有错误的句子挑错,在句子的错误处画线等练习(如小鸟在树枝上歌唱高声地)。此外,我还给小毕数张小字卡,我以口语说一个句子,再要求他将字卡依序正确地排出来。

小毕凡积满50枚小红花,便可于星期六或星期日由父母带领出去游玩。或换取卡通片录像带或其他小礼品,如填色图画簿、模型玩具和文具等。如果小毕提前完成某一个阶段的要求,小毕还可得到一份特别礼物,然后便与我共同商讨下一个阶段的行为目标。

对于这样一个行为矫正问题,小毕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在每次补课时,一改以前好动懒散的习惯,在短短的三个星期内就做到了认真听讲,不动来动去。他做作业也较以前认真多了,考试成绩也不再那么落后。他的父母也对此计划予以很大支持;小毕表现不好,小红花不到50枚,就不带他出去玩。另据小毕其他任课教师讲,小毕近来的课堂表现有明显提高。小毕的转变表明:学生只要有适当的帮助都是可以改变的。

反思:本次辅导之所以成功,我觉得我所采用的行动计划十分明确、具体,并易于检查。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看到自己所取得的每一步,这种方法比每天去责怪学生有好动毛病,不会专心学习好多了。采用这种方法应注意几点:

*要制定十分具体、明确的行动计划。

*要赏罚分明。

*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

*要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是为了自己。

与进步予以及时的肯定与支持。结果在学期末的时候,这班学生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斯坦福成就测验的量度上,这一班学生也在阅读、数学及其他科目上都有突出的进步。

四、态度积极的原则。

态度积极要求辅导教师多从正面、积极的角度来看待受导学生的问题与错误表现,不因这些受导学生一时的不良行为而不理睬他们,将他们弃置不顾,而是尽力从他们身上寻找那些值得肯定与鼓励的方面,并以此为突破点来改变他们的不良行为,建立自信心。所以,态度积极也是信任与接纳的化身,可使人感到安全、温暖与自强自信。

辅导教师要坚信每一个受导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潜质可以发挥。尽管辅导教师可能不喜欢受导学生的某些行为表现,但还是要尽量接纳他的人格。美国心理学家皮特费沙指出:接纳是辅导者对受导者表现出的尊重。通过接纳,辅导者才可在辅导过程中给受导者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得以自由地探讨自己的内心世界。

案例说明:伟伟是拿错帽子了。

(一)辅导起因:那天广播操做完,一个学生的小黄帽没了,他的一顶小黄帽很新,肯定是有人把他拿走占为己有了。要让我做福尔摩斯,挺难的。

(二)辅导方法:

我于是当着大家的面开始问:“张立的一顶小黄帽丢了,你们有谁看见过他的小黄帽?”大多数学生都说没看见过,其中有一些学生在底下窃窃私语:“肯定是伟伟拿走的,他家里有很多顶小黄帽,今天戴这顶,明天有挨一顶。”我这时也看过去,只见他眼睛不愿看我,底下了头,嘴里自言自语:我又每拿过。其实,我从他那紧张的神态中,早有几分把握,再说他平时也老是拿人家的东西,我就更加确定了。

(三)反思:

我觉得这次的成功主要在于我用了巧妙的方法,我的一个善意的谎言既给犯错学生下了一个台阶,又帮丢帽子的学生找回了帽子,这不是一举两得吗?我觉得像类似于这样的问题,采用一般的询问,威吓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先给那些犯错的学生有一个台阶可下,事后再把他叫到办公室来进行教育,这样效果会更好一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坚信受导的学生的本性都是善良的,要求进步的。

*要善于从表现欠佳的孩子身上发现优点和特长,并加以及时地肯定和鼓励。

*要学会欣赏每个受导学生的优点。

*要坚信受导学生的问题都是可以经过努力来加以改变的。

五、具体行动的原则。

心理辅导不仅是一个探讨的过程,更是一个具体行动的过程。一个人的行为转变,主观认识是先导,客观行动是根本。心理辅导需要有具体、详尽、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来实现其。没有这些步骤,心理辅导是难以对受导学生产生持久的的。因此,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也是各心理辅导流派的核心任务。所以说受导学生的行为转变不仅需要辅导教师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沟通工作,还需要教师根据受导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加以执行并不断予以监督指导。

这种计划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也应该也使受导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为其核心。如果一个受导学生在自我改变中获得的都是失败感,那么他便会做出反叛行为或退缩表现。所以学校能否为受导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成功感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在执行具体行动的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注意心理辅导需要有具体行动的配合才能有效。

*要注意心理辅导需要有不断地跟进措施才能巩固。

*要明白心理辅导不是一项清谈活动。

*要一步一步地改变受导学生的问题,使其对自己的努力有成功感。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十

摘要:史某,男,40岁,有三次婚史,目前自己带14岁的儿子生活。近来因自己脚受伤,不能下床,无人照顾,而孩子从小患病无法治愈,面临孩子学习、就业和家庭生活方面的压力,产生焦虑现象,虽然脚伤基本好了,但不想上班。咨询师收集了求助者的基本资料,进行了心理测试,并同求助者共同制定了咨询目标,运用了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使求助者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和暂时的缓解。

一、一般资料。

史某,男,40岁,油田某单位一线岗位员工。分配到油田工作,两次离异,自己脚步受伤无人照料,独自带身患疾病的孩子生活。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

近来,自己生病,无法照顾孩子,经常出现失眠、焦虑、心慌等症状,特别是晚上休息不好,感觉活着没什么意思,不想上班,前来咨询。

(二)求助者个人陈诉。

前一时期,因自己脚扭伤在家休息,不能下床,无人照顾。儿子从小患股骨病,虽经过多年治疗,但无法根本治愈,今年已经上初四。前几年与妻子离婚,自己和孩子一起生活。再婚后又因家庭问题离婚。孩子因前几年身体影响学习不好。考虑到自己脚伤、孩子的病无法治愈,面临学习、就业和家庭生活方面的压力,自己觉得没有活路。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一)心理咨询师观察。

求助者自己来咨询,衣着整洁,精神正常,家族也没有精神病史,走路有一些困难,语言表达清楚,有明显的求助愿望。

(二)朋友和同事反映。

由于离婚独自带孩子生活周围朋友少,与同事交往很少,身边没有什么亲人。

四、心理测验结果与分析。

1.焦虑自评量表测试结果:sas测验结果为60分,为中度焦虑。

2.抑郁自评量表测试结果:sds测验结果为48分,无抑郁。

五、评估与诊断。

(一)一般心理问题【1】。

(二)诊断依据。

1、与重性精神病相【2】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求医,并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3】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症相【4】鉴别: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心理冲突未变形、没有泛化,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收集所有资料,最后诊断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三)问题的主要表现。

1.自己生病无人照顾,情绪低落。

2.孩子生病,无法治愈,学习成绩不好,面临中考,对将来升学和就业担忧。

3.离婚后,处了几个女朋友都没成,失去再婚的信心。

4.周围亲人少,朋友少,与同事相处一般,社会支持系统不够。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评估和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降低焦虑状态,尽快恢复健康,积极参加工作。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能够对自己和孩子有正确的认知,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1.咨询方法:认知行为疗法。

2.适用原理: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有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和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等。

(二)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选择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求助者。

(三)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每周咨询1次,每次50分钟左右,

咨询费用:企业eap提供免费服务。

八、咨询过程。

咨询分为三个阶段:

(一)咨询关系建立和收集资料阶段。

第一次咨询:时间6月5日。

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定,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建立信任感和情感互动协调,来倾听访者诉说,鼓励其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获取来访者的信任和理解。全面了解史某的基本情况、成长经历,特别是近期对他影响重大的生活事件,进行心理测试。确立主要问题,作出评估和诊断,与史某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史某在前一段时间受伤,导致其成为一个心理应激事件;特别是自己一个躺在床上,想的只有自己的病、孩子的病和将来的发展,多个负面生活事件叠加,产生了不合理的念头,认为活着没什么意思,导致产生焦虑、情绪低落、失眠,当身体恢复时,仍然不想上班。此次咨询主要是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以来访者诉述为主,咨询师主要使用倾听技术,并帮助其学习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达到情绪上的暂时缓解。

布置家庭作业:练习放松技巧,整理自己的自己的想法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二)心理帮助阶段。

第二次咨询:认知行为疗法,时间206月13日。

针对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与其进行交谈为,帮助他找出不合理的信念。

二是让求助者分析孩子现在的身体状况和小时候的对比。“孩子的病虽然不能完全治愈,但比起小时候已经有改变,并在我生病这段时间,学会照顾我”。

三是让求助者分析孩子将来的发展。“我在油田企业中受到很多的照顾,各级组织一直对我的家庭和孩子给予很大的帮助,将来最不好也会在福利厂为孩子安排工作”。

四是让求助者分析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孩子的病,怕影响正常的生活,不过随着孩子越来越大,会好起来的”。

五是让求助者分析工作对他的影响。“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回到工作岗位可以分散精力,并能够提高家庭收入”。

六是让求助者分析同事和朋友的关系。“我不应该封闭自己,虽然我的亲人不在身边,我已经得到了很多同事和战友的帮助,我应该用感恩的心去对待每个人”。

家庭作业:咨询结束后,让求助者在存在不合理信念时分析自己生活中好的方面,并继续做放松练习。

(三)结束与巩固阶段。

第三次咨询:时间年6月21日。

反馈家庭作业:通过放松技巧晚上比以前睡得沉,情绪有所好转;通过对好的方面的收集,发现自己还有很多自己之前没有发现的优点。实施sas、sds与咨询前对照,对咨询过程进行总结,指出其努力方向,并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九、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

“我现在回到工作岗位上,情绪不再低落了,我的情绪变化也影响到孩子的情绪,正在全力以赴参加中考!”

(二)求助者同事和战友对求助者改善状况的评定:

史某的工作和生活都应得好转,乐于和大家沟通交流,能正确地谈论自己和孩子。

(三)测量前后测:结束时做了scl-90测试,结果显示总分130分,各因子分均低于2分,阳性项目数25,均在正常范围内,焦虑和恐怖分值也正常。

(四)社会功能恢复。

史某能够安心地工作,正确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基本达到咨询目标。

(五)咨询师的评定:

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随着整个咨询的不断进步,求助者的自信心增强,紧张、焦虑症状逐渐减轻并消失,人际关系也在改善,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之后的随访,求助者情绪稳定,工作和生活进行很正常。本案例成功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得以缓解,社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人格进一步完善。

注释: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3)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4)易法建等著.心理医生,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十一

我国传统教育中讲求“严师出高徒”,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鼓励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赏识教育在体育课程新标准要求下应运而出,其应用于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成果优势越发明显,受到广大师生认可。

赏识教育,指的是在教学中教师采用鼓励赞扬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创新意识。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由于受到身体自身条件限制,很多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信心,所以此时来自教师的鼓励和认同显得尤为重要。

(一)因材施教。先天素质对体育能力有一定影响,但是这些不足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弥补。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人能力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区别采取不同鼓励方式。特别是由于个人原因对体育课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帮助引导他们挖掘自身潜力,对每一阶段的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和支持,从而引起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体育精神。

(二)纠正错误思想。由于大部分学生经过应试教育,对体育课认知单薄,认为其可有可无,因此不喜欢上体育课甚至对体育课有排斥心理。对此,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纠正其错误思想,使学生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除了在于增强个人体魄,学会体育项目技能之外,还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个人能力,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课有新的认识[1]。

(三)挖掘学生潜能。赏识教育的教学应用关键在于发现学生优点,挖掘学生潜能,只有充分关注学生,找到学生身上的长处,才能顺利进行赏识教育。在课堂授课中,教师不应对学生抱有偏见,只关注学习能力强或自身优势明显的学生,还应看到虽然体质不好但很努力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的赏识教育更为关键。

以奥运冠军邓亚萍为例,小时候虽然努力但因为个子矮胳膊短被省队拒绝,身为其乒乓球启蒙教练的父亲鼓励她不如别人就要加倍努力,前奥委会主席萨满兰奇说:“一个自身条件不好的女孩长久称霸乒坛,在她身上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

三、赏识教育影响。

(一)激发学生兴趣。体育课区别于其他课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但其考评也具有硬性指标,期末考试对学生也会带来一定影响,而达不到体测标准也会阻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每一阶段学生的进步进行鼓励,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女生在篮球课上比较吃力,受身体多方面限制,但教师如果在训练中对学生进行鼓励,执导其进行适合女生的三步投篮练习,就会让学生找到打篮球的乐趣。

(二)树立学生自信。体育作为竞技运动,体育精神本身就包括勇于挑战、永不言弃,所以体育课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综合能力。学生在自身努力之外,还需要获得同学和教师的认可,才能从鼓励中得到肯定和满足。所以赏识教育在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在放松愉悦的心情中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三)加强师生交流。在传统学生观念中,体育课老师都比较严厉,对体能项目训练也视作惩罚,有诸多抱怨。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会影响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同时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例如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学生参加长跑导致休克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体质下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教师和学生没有进行及早的沟通,使得教师不清楚学生自身的身体状态,盲目安排体能测试。所以赏识教育在体育课中的应用价值就体现在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状态,学生也可以在鼓励中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从而达到教师和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双赢[2]。

四、应用建议。

(一)适度应用。赏识教育虽然已经在教育教学中被认可,并且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其使用一定要遵循适度的原则。过多的使用会导致学生由自信变为自满,认为自己对所学知识已经掌握的很好,不需要再努力了,一旦没有再收到教师的赞扬,会形成心理落差,产生厌烦情绪。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该与其他教学方式配合,灵活且适当的应用,才能达成最佳效果[3]。

(二)诚恳鼓励。赏识教育的初衷是对学生的优点进行发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所以在赞扬时应该是针对学生的进步和优点进行的,不应该为了让学生努力而盲目赞扬,可能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误解,认为教师虚假,从而产生厌烦心理。在进行赏识教育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充分了解,掌握赏识方法和尺度,有针对性的进行鼓励,才能使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

(三)提高教师能力。赏识教育的前提是建立在学生对教师专业度和个人能力信服的基础之上的,优秀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可以让学生产生心理满足和努力意识,但如果学生对教师个人能力产生质疑,就会对教师的赞扬不屑一顾。所以教师应该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对自己所授专业课程应该达到精通并且有一定资历,个人品德也应该值得学生信赖,才能促使赏识教育产生有益的影响。

结论。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的应用应基于教师的专业程度,使学生对教师的鼓励信服。同时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时应灵活适度且有针对性,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认知,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信心,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使高职体育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推动体育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姗姗.赏识激励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1(35):20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