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大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4:14:21 页码:7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大全20篇)
2023-11-19 14:14:21    小编:ZTFB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做一些计划和安排。总结要尽量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啰嗦的描述。在读完以下的总结范文后,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哪些地方可以借鉴和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一

小孔的父母在镇上做小本生意并常带朋友到家中打麻将,无暇顾及孩子,更谈不上关心其学习情况,若有人投诉其子女,小孔的父亲则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脑就暴打,经常以暴力方式教育孩子,而祖母对其溺爱、一味迁就。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祖母之间经常发生矛盾。由于从小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小孔养成自由散漫、有暴力倾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造成他的认知出现偏差,以为通过暴力手段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因此他在平时和小朋友们的交往中不管大小事,他都以拳头相向。但是,长期在父母如此的教育下又产生一种极其畏惧的心理,也就是说小孔形成了欺软怕硬的双面人格。在学习上,不守纪律,不按时完成作业,书写潦草,成绩差,易冲动,自制力差。下课常在走廊、操场上奔跑,和同学相处时经常骂人、打人。

二、积极进行家校联系。

知道小孔的情况后,我积极做其父母的工作,使之了解这个时期是学生性格、人生观、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重要时期,现在如不及时教育或者教育失当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而终生遗憾。我与他们商量教育孩子的方式,一起分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建议他们尽量少打骂,多讲理。我的观点基本得到家长的支持,特别是在交谈中其母亲意识到他们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愿意配合老师改变对孩子的教育。如有小孔与同学打架,我及时与家长沟通,为使孩子改正错误,家长不要偏袒孩子,而应让学校教育解决,否则孩子可能有恃无恐,对孩子的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其父母积极配合,一改以往在学校偏袒而回到家就暴打的做法。同时也使该学生明白,通过暴力途径不能妥善解决问题。后来我经常与其父母通过电话或“校讯通”联系,了解小孔在家情况,反馈他在校情况,出现问题一起解决。

三、软硬兼施,强化正认知。

因长期受批评,家长训斥打骂,同学厌恶冷落,所以小孔心理失衡,越消极就越制造问题,以至招致更多指责,形成恶性循环,我认为应该打破这样的恶性循环链,多争取契机点亮其希望之火。针对他打人、欺负弱小的现象,我就经常找他谈话,心平气和地分析事件的正误;更多的我会严厉批评,严格按照我和小孔原来协商好的方法去处理。我为他特意设了个文件夹,他一打人就要写检查,然后收进文件夹,经常和他一起点数检查的'份数,因为到了一定份数是要到派出所的,这多少对他起到一定“威慑”作用,从而帮助他强行控制自己的行为。在他攻击性行为严重时,我会适当使用“冷冻疗法”。针对他内虚的特点,他怕别人都不理他,特别是怕老师当众批评他,当他一天之中多次无端打人的情况出现,我会以他不接受老师教育为由当众点名批评,并私下希望同学配合(当然这只是一种策略,家长也会配合),让他切身体会到“面子”是何等重要。此后,他就逐渐减少了攻击行为。

四、适当进行模糊性教育。

我认为对待问题学生应“允许”其犯错误,非原则性错误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宽容对待。不以“一次做贼永远是贼”的心理去对待。经过一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小孔成绩稳步上升。我在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比较重视对有攻击性行为学生的辅导与行为矫正,希望构造一个和谐的集体。关爱学生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对症下药,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成长过程、家庭环境等多方面情况,要力求得到多方支持与配合,才能挽救问题学生。这需要我们教师多一份爱心和耐心,少一份厌烦和急躁;多一份责任,少一份指责。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同时很有必要对学生(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二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已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但课堂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却不是很明显。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心理健康课中应该运用赏识教育,给每一位学生建立动态的赏识档案,构建多维度动态的心理健康课成绩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从赏识教育理念下进行思考,结合高职学生教育实践,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新内容和方法,提高心理健康课的实效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国际赏识教育学会终身荣誉会长周弘老师认为,赏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好孩子”,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活成长规律的教育。所谓赏识教育就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用肯定的、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给以充分的激励和引导,让他们在“我会成功”“我能做得更好”的心态中觉醒,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前进,以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赏识教育的前提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赏识教育的方式是激励与赞扬,对学生进行正面肯定。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教育以赏识为先导,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化外力为内在推动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赏识教育的本质是以尊重和爱为前提,整个实施过程都围绕着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激励来进行教学,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课存在表面化现象。

现在各高校都已把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列为必修课,但是课时设置少,一般为16课时;上课的地点固定在教室,桌椅不能移动,限制了心理团辅和相关拓展训练的开展,导致上课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很难在课中得到心理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存在差距,认为心理健康课是可听可不听的不重要的课程,对这门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二)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教师绝大部分是辅导员兼任,缺少专业的心理学毕业的教师。虽然是只有通过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才能上岗教授心理课,但仅仅通过心理咨询师的考试,所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往往是不足以胜任心理课教师的。这种现状致使心理课教学效果相对比较单一。此外,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心理健康课往往是合班上课,8次的课程,教师都还没来得及认识所有的同学,课程就已经结束了。这样的现状与赏识教育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教师的赏识没办法在心理健康课中开展,学生也没机会在心理健康课中自我实现。

(三)心理健康课缺乏好的考核和评估方式。

当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都是以粗放型的形式上课的,学生的成绩仅仅通过一纸考卷来评定,缺乏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过程以及学生对心理健康课教育知识反馈的评估过程,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促进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教师会习惯于侧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学生就是随耳一听,没有体验,也就没有感受,也就谈不上以后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去调控自己的情绪,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等。

(四)学生认知上存在偏差。

在学生看来,开设心理健康课没有多大意义。第一,他们认为这种课的上课对象应该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而他们的心理很健康,不需要听这门课程;第二,学生有固定思维,认为只上8次的心理健康课就是每个人不管听不听都能及格的课程,不会存在挂科的现象。所以,学生从内心不重视这门课,不把这门课程当回事,不会以上专业课的心态来看待这门课。

(一)小班上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互动。

为了更好地在心理健康课中实施赏识教育,小班化上课是非常必要的。在小班上课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5-6组,每一组选一名外向、活跃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让每一组学生都给自己的队伍取一个口号。建议学校能把可移动桌椅的教室固定为心理课教室。桌椅的摆放为一个小组围成一个圆的形状,每次上课时各组的学生都分别围坐在一起,便于讨论和分享。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并和学生互动,表现积极的小组可以得到相应的加分,加分纳入学生的平时成绩。这样的上课模式不仅可以促使每位同学都认真参与到课程中来,而且课堂气氛也会相对轻松,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同时,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优点以及不足之处。

(二)给每位学生建立一份动态的赏识档案。

教师给每位学生都建立一份动态的赏识档案,用于记录学生上课的表现,摘录学生上课的感悟、心得体会以及学生的一些困惑等。通过这份档案,可以更全面地、动态地了解每位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忧,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困惑进行引导。教师只有贴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上好这门课,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

(三)把情感体验融入课程教学。

在心理健康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体验情感,可以给学生设立一定的场景,如人际交往困惑、情绪控制、挫折处理等情境下,让学生去演绎相应的角色,然后是分享自己的体会。教师应密切观察学生对不同情境下的态度和情感变化,还要特别关注一些特殊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特征,把更多的机会留给那些内向、不敢大声言语,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学生,不断地肯定他们、赏识他们、欣赏他们,鼓励他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敢于在别人面前去展现自己,让他们通过心理健康课的学习,恢复自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表现出无条件地赏识与接纳,学生才会感受到来自教师给予的勇气和力量。

(四)给学生布置自我剖析作业。

在第一次课后,就可以给学生布置心理成长报告作业,让学生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包括亲情、友情以及爱情,描述当时发生一些记忆深刻的事情时自己的想法以及行为和现在的感悟等。通过这份成长报告,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对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赏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成长报告的内容简要整理到赏识教育动态档案中。通过这种方式,打开赏识动态档案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每一名学生,便于挖掘学生积极的心理潜能。

(五)构建动态化、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方式。

考核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成绩,应构建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以及任课教师的评价三位一体的动态多元的评价方式,三者各占一定的比例。只有这样的评价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中能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为了团队的荣誉,每个小组也会开展良性的竞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融入课堂,开放自己。

(六)增加心理健康课课时,提升学生重视度。

为了让学生重视心理健康课,可以增加这门课的课时,如其他专业课一样,从第一周上到期末,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这门课也是非常重要,不是随便“打打酱油”就能通过的课程。只有课时增加了,教师才能更好地在课程中实施赏识教育。另外,课时增加了,教师才能在课程中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在课堂中体验、展示自我,增强自信。让学生慢慢地感受到通过心理健康课的学习可以放松自己、愉悦心情,提升幸福指数,变被动地上课为主动地参与,让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成为人人喜欢的课程。

(七)动态赏识档案作用的持续性发挥。

动态赏识档案不应随着心理健康课程的结束而消失,心理健康课教师可以把这份档案传递给相应班级的班主任和分管该班级的辅导员,让其他教师继续充实和完善学生的赏识档案,继续积极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一个持续的跟踪与反馈。只有这样,才充分升华了心理健康课的意义。不是为了上课而给学生上课,而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心理品质,使学生的心里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阳光的。

(八)赏识教育对心理健康课教师的要求。

在心理健康课中运用赏识教育,对心理健康课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积极的个性品质,身教重于言教。建议各高校重视心理健康教师团队的建设,多组织课程建设讨论会以及相关的心理知识培训。其次,心理健康课教师要改正以往以批评为主的教学观念。在一次次的被赏识下,学生就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自然而然地向着心理健康课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第三,心理健康课教师要充满爱,要有足够的耐心。只有这样,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教育讲学精华读本[m].北京:北京出版社,.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三

我国传统教育中讲求“严师出高徒”,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鼓励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赏识教育在体育课程新标准要求下应运而出,其应用于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成果优势越发明显,受到广大师生认可。

赏识教育,指的是在教学中教师采用鼓励赞扬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创新意识。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由于受到身体自身条件限制,很多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信心,所以此时来自教师的鼓励和认同显得尤为重要。

(一)因材施教。先天素质对体育能力有一定影响,但是这些不足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弥补。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人能力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区别采取不同鼓励方式。特别是由于个人原因对体育课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帮助引导他们挖掘自身潜力,对每一阶段的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和支持,从而引起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体育精神。

(二)纠正错误思想。由于大部分学生经过应试教育,对体育课认知单薄,认为其可有可无,因此不喜欢上体育课甚至对体育课有排斥心理。对此,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纠正其错误思想,使学生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除了在于增强个人体魄,学会体育项目技能之外,还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个人能力,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课有新的认识[1]。

(三)挖掘学生潜能。赏识教育的教学应用关键在于发现学生优点,挖掘学生潜能,只有充分关注学生,找到学生身上的长处,才能顺利进行赏识教育。在课堂授课中,教师不应对学生抱有偏见,只关注学习能力强或自身优势明显的学生,还应看到虽然体质不好但很努力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的赏识教育更为关键。

以奥运冠军邓亚萍为例,小时候虽然努力但因为个子矮胳膊短被省队拒绝,身为其乒乓球启蒙教练的父亲鼓励她不如别人就要加倍努力,前奥委会主席萨满兰奇说:“一个自身条件不好的女孩长久称霸乒坛,在她身上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

三、赏识教育影响。

(一)激发学生兴趣。体育课区别于其他课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但其考评也具有硬性指标,期末考试对学生也会带来一定影响,而达不到体测标准也会阻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每一阶段学生的进步进行鼓励,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女生在篮球课上比较吃力,受身体多方面限制,但教师如果在训练中对学生进行鼓励,执导其进行适合女生的三步投篮练习,就会让学生找到打篮球的乐趣。

(二)树立学生自信。体育作为竞技运动,体育精神本身就包括勇于挑战、永不言弃,所以体育课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综合能力。学生在自身努力之外,还需要获得同学和教师的认可,才能从鼓励中得到肯定和满足。所以赏识教育在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在放松愉悦的心情中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三)加强师生交流。在传统学生观念中,体育课老师都比较严厉,对体能项目训练也视作惩罚,有诸多抱怨。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会影响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同时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例如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学生参加长跑导致休克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体质下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教师和学生没有进行及早的沟通,使得教师不清楚学生自身的身体状态,盲目安排体能测试。所以赏识教育在体育课中的应用价值就体现在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状态,学生也可以在鼓励中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从而达到教师和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双赢[2]。

四、应用建议。

(一)适度应用。赏识教育虽然已经在教育教学中被认可,并且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其使用一定要遵循适度的原则。过多的使用会导致学生由自信变为自满,认为自己对所学知识已经掌握的很好,不需要再努力了,一旦没有再收到教师的赞扬,会形成心理落差,产生厌烦情绪。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该与其他教学方式配合,灵活且适当的应用,才能达成最佳效果[3]。

(二)诚恳鼓励。赏识教育的初衷是对学生的优点进行发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所以在赞扬时应该是针对学生的进步和优点进行的,不应该为了让学生努力而盲目赞扬,可能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误解,认为教师虚假,从而产生厌烦心理。在进行赏识教育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充分了解,掌握赏识方法和尺度,有针对性的进行鼓励,才能使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

(三)提高教师能力。赏识教育的前提是建立在学生对教师专业度和个人能力信服的基础之上的,优秀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可以让学生产生心理满足和努力意识,但如果学生对教师个人能力产生质疑,就会对教师的赞扬不屑一顾。所以教师应该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对自己所授专业课程应该达到精通并且有一定资历,个人品德也应该值得学生信赖,才能促使赏识教育产生有益的影响。

结论。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的应用应基于教师的专业程度,使学生对教师的鼓励信服。同时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时应灵活适度且有针对性,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认知,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信心,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使高职体育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推动体育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姗姗.赏识激励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1(35):206.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四

摘要:

朋辈心理辅导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是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短缺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培训路径,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学生心理教育体系对加强心理健康普及、心理问题防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基于学校实际,在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院系—班级—寝室”四级网络体系基础上,依托学校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选拔、培训朋辈心理辅导员,将考核合格者安排至院系、班级开展心理教育相关工作。通过这一举措,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校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多层次心理援助的需要。另外,推进朋辈心理辅导,还有利于完善大学生心理自助体系,形成“自助—助人—互助”的机制,不断充实、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二、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培训路径。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健康教育逐步从对心理疾病的“治疗”转移到以“预防”为主,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这一思路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铜仁职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为引导,强化面向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与积极心理品质养成,以学生为中心在院内开展了一系列尝试性探索。一方面,通过对班级心理委员及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进行培训,将心理委员作为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主持人辐射至全校开展活动,学校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则监督、指导各学院各班级的活动开展。另一方面,通过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的过程监督、结果反馈,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了解整个活动过程开展情况,并根据反馈结果反思、调整、改进工作思路。为促使学生更好的开展活动,对其开展相应的培训显得非常有必要。

1、培训全校班级心理委员,培养心理教育及心理援助骨干。

每一级新生进校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知全校所有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心理委员在学生志愿、班级推荐的基础上产生。根据心理委员的人数、人员构成等实际情况设计培训内容、制定培训方案。通过培训,他们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心理健康理念和心理辅导技能,成为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及掌握班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骨干力量。他们在班集体中宣传、普及大学生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关注班级学生心理状况,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发现个别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及时报告学院领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等等。

2、招募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深入培训。

通过对全体心理委员开展一系列培训后,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从全校班级心理委员中选出一批优秀的学生继续深入开展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朋辈辅导的基本概念与定位、辅导技巧、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分析、危机的识辨与转介、朋辈辅导员自我成长等等,主要采用团体活动形式进行,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解析、游戏体验等方式,在活动中参与、体验,掌握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中注重朋辈辅导员自我心理成长,以“自助助人”的思路指导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准专业”成长。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中逐步获得对加强对自我的认知,知晓自己在助人行动中自我的角色与位置,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强化对自我的认识,不断进行自我优化。

3、强化技能训练,开展心理督导。

培训结束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通过角色扮演、个案分析等方式对培训学生进行了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朋辈心理辅导员证书。朋辈心理辅导员接下来赴所在院系开展相关工作,每周将所开展情况向指导教师汇报,并接受相应的督导。朋辈心理辅导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强调创设良好的人际心理环境,注重培养人的自觉成长(张淑敏,)。在后续督导中引入心理咨询成长小组的模拟练习:将所有成员分成三人一组,一人扮演求助者,一人扮演心理咨询员,一人扮演观察员。求助者扮演好个案角色呈现的心理问题,咨询员根据个案的心理状况进行咨询,观察员对整个过程进行效果分析并给出相应意见。三个角色轮翻进行,通过这样的模拟练习使大家对心理辅导员的角色有了深入的感触,并在不断的练习中学习会如何观察、尊重、真诚、积极关注、同理心,以及如何倾听、重复、澄清、反映、询问、自我开放、具体化等等。通过一系列深入的模拟培训,使朋辈辅导员在训练中加强了对自己的认知、体悟,并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反思培训过程,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学生心理教育体系。

1、总结培训过程,强化培训效果。

每一次培训后,均要求心理参训者撰写培训心得体会,并将心得汇编成简报,让学生参与到对自己培训成果的收集、整理,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培训效果,加强学生对培训知识、技能的内化。通过学生总结材料的反馈,使教师对培训效果加强了解,为培训反思提供了事实材料。从在他们的培训心得中,也体现出了参与培训的效果,如他们对作为朋辈心理辅导员如何在班极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特别是如何去发现班级同学潜在的心理危机、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有问题学生的观察和帮助、如何进行干预工作理清了一些思路。

2、反思培训过程,明晰工作方向。

在培训中,虽然遵循“学生为中心”建构培训路径,将发展与成长的落脚点实践于学生,但一系列的培训后仍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

首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由于学生心理学专业领域是零基础,理论讲解学时比预期的多,就使得实践练习的学时减少,从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其次,虽然将大家组成三人成长小组,给他们关于大学生校园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心理辅导个案,要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真切体验个案的心理失衡状态、探索可能的干预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分身乏术并未能对他们的活动开展逐一进行查看,给予点评、建议。

第三,非专业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培训后将在班级实践中去获得经验与成长,在进行心理辅导中由于经验不足、知识不丰富及自身能量不足等原因而导致自身心理能量的“枯竭”,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好自己,心理可能会受到影响,给自己带来一定困扰。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反思,为下一步更好地完善相关工作奠定现实基础。

对于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如何有效避免,不断完善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值得继续深入探索、思考。现就下一步如何做好相关提出一些思考。深化“助人自助”朋辈心理辅导理念。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助人理念是“授人以渔”而非“以鱼”,只有使受助者提高认识或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自我教育自我训练,克服自己的心理缺陷,最终获取心理上的成熟、人格上的发展与完善。

另一方面,在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助人行动时,需要秉持中立原则,把握朋辈心理辅导的边界,勿过度自我卷入,在助人前选学会自我保护。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督导。朋辈辅导督导体系的缺乏,导致辅导员的持续成长需求不能满足。朋辈辅导员是在以学生的身份承担助人的责任,助人时可能会因为不切实际的助人目标、辅导中情感过分卷入或接受过多负面情绪而出现心理衰竭情况,这些问题如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解决,是极不利于朋辈辅导员以及朋辈体系成长的。为了避兔和减少这种现象,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督导是必要的,应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评估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状态,及时讨论朋辈心理辅导员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问题出现时给予疏导,或通过技能训练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法,以便处理自己出现的问题。强化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导。积极心理学旨在从人性的优点和价值出发尝试用积极的视角对各类心理问题做出适当的解释,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资源和优秀品质最终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实现幸福生活的目标。

这与助人自助的理念不谋而合,均旨在挖掘求助者内在的积极因素以应对当前的困难。积极心理健康理念的渗透重在心理健康意识的引导,在于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塑造。培养和发展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进而拥有这些品质,不仅可以缓解人的痛苦提高生活满意度更可以成为一个真正把握幸福的人。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系统培训、督导还在于将这一批人打造成为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善于与人沟通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在班级中起到榜样和行为示范作用的人。通过自身的积极品质潜移默化带动、影响周围的人,从而实现心理健康的朋辈榜样教育。朋辈心理辅导是一个时间长见效慢的系统工程,其中包括人员的选拔、培训、督导、管理等环节,其中培训打造是最关键部分。今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夯实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处理心理问题的技巧,打造具有较高心理自助和助人能力的“准专业型”的朋辈心理咨询辅导队伍,更大限度地发挥朋辈心理咨询员的作用,为学校广大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颜秋农。朋辈心理辅导理论与技巧[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张淑敏。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8,8(206)。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五

近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技校学生择业的期望值过高是普遍的心态。90%以上的技校学生希望选择效益好、工资高的单位;更多的毕业生要求到发达的大城市工作。这说明技校学生对自身在社会中的定位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分析。在进行个人社会定位时。必须认真考虑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专业的社会适应性、自身的个性特征等各种综合因素。

2.就业忧虑和恐惧心理。

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渴望自己尽快走上社会,谋求到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另一方面又患得患失,不愿意走出校门,对走上社会感到心中无数。技校学生的就业忧虑和恐惧心理是由于意识到就业的客观形式与自我主观推荐的矛盾而产生的心理体验。

3.消极自卑心理。

技校学生由于社会上大量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的竞争以及社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偏见而产生的自卑心理尤为突出。有自卑心理者可以在求职前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努力克服自卑心态。

4.就业盲从和冲动心理。

部分技校学生不能客观地分析社会的需要,对自己的竞争能力缺乏信心,因而在就业时产生了随波逐流的盲从心理。他们在求职择业时,缺乏信心、瞻前顾后、勇气不足、人云亦云、跟着别人走、自己毫无主见。还有的毕业生表现有情绪的极端性,心境受到多重择业因素的困扰,面对现实处境缺乏应有的冷静和自控能力,情绪急躁,盲目攀比,满腹牢骚,求职缺乏计划性,对各种信息常做出不加思索的反应。

5.思维定势和求稳求全的心理。

不少学生择业时希望一步到位,然而只有在工作的过程中才能找到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岗位。因此,“先就业,后择业”能让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逐渐找准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不必计较跨出校门的第一个台阶有多高,因为很多毕业生都没有社会经验,对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环境和岗位都不清楚,要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是有一定难度的。“专业对口”和“铁饭碗”的思想束缚了毕业生的择业范围,在择业时顾虑重重,思前想后谨慎过头,不敢冒险,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力,防碍了自我推销的有效展开。

6.害怕艰苦,盲目追求享受的心理。

位多毕业生专业、能力、层次等方面的要求,盲目追求高待遇。

7.不注重提高自身素质,热衷于托关系的心理。

不少学生有很重的依附心理,不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努力上,忽视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而是热衷于托关系,依靠家庭亲友给自己找门路。

8.过高估价自己,自命不凡的心理。

某些学生自恃学有所长,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过高地估价自己,在择业时往往以个人的主观择业标准去衡量社会需要,结果常常是高不成低不就。

9.过分依赖心理。

一些技校学生缺乏独立意识,在就业上有过分依赖心理,一是过分依赖学校,到现在还存在等毕业分配的思想,不认真学习,等、托、靠。二是过分依赖家人和亲友,在各种人才交流会上总是可以看见有些父母陪同子女在用人单位的展位前徘徊。

10.法律意识谈薄的心理。

在选择用人单位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抱着骑驴找马的心理,即不管用人单位的好坏先签下再说,然后再继续接受其它单位的.挑选,一旦稍有好点的单位则走上毁约的漫漫之路。有的毕业生虽然在签订协议时是真心诚意的,一旦能找到更好的单位又欲毁掉先前已签好的协议。毕业生一旦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书,它就具有了法律效力,毕业生在没有征得原单位或学校就业部门同意的前提下,不得随意单方私自解除协议而更换单位。在求职过程中还会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二、就业心理压力的应对。

1.求职前要了解各类职业对人才素质的总体要求。

(1)敬业精神具备强烈的敬业精神已成为现代企业招贤纳士的重要标准之一,招聘单位多把敬业精神放在考察应聘者的首位,其次再看其动手能力的高低。

(2)责任心和适应能力强,有主见且善于沟通适应能力包括所学的书本知识适应工作实际的主动性,也包括能融洽地协调人际关系和生存环境。有主见且善于沟通的人是具有创新潜能的人,他们能给企业带来高附加值的收益。

(3)心理素质好,踏实自信不急躁一个毕业生能够在艰苦或不利的环境中能很快调整自己的状态,保持旺盛的精神,朝气蓬勃,积极进取,斗志昂扬,这样的员工才能取得大成就。

(4)崇尚团队合作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要干好一项工作,占主导地位的往往不是一个人的能力,关键是各成员间的团结协助。

(5)目标明确,有生涯和职业规划在求职前做好规划,对于将来更好地从事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非常重要。企业一般都非常希望应聘者能够初步了解所应聘职位领域的最新热点和发展动态。

(6)实际应有知识的能力强,懂法律除综合素质外,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应聘者实际应有知识的能力和在专业上的发展潜力。法律意识强的毕业生也更受企业的青睐。

2.求职交往中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适合自己的推荐方式;

(2)自荐材料要准备齐全充足;

(3)善于自我推荐,赢得用人单位的好感。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六

近日,从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传来消息,从9月底到10月底,该省将开展“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活动”,同时将有3万个岗位专门送给高校毕业生。

此次活动的就业援助对象包括:符合各设区市确定的就业困难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虽不符合当地就业困难条件,但家庭生活确有困难,如城乡低保家庭、特困家庭的.高校毕业生。援助活动期间,全省将开发3万个适合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岗位,在全省各级人力资源市场、人才市场统一开展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专场招聘周。与此同时,各地还将积极组织开发公益性岗位,对符合条件、经过就业援助帮扶仍未实现就业的就业困难毕业生,全部用当地开发的公益性岗位给予保障性安置。

据了解,在援助活动前期,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结合正在开展的就业援助“进家入户”专项活动,做好进家入户家访活动,并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认定。今后,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每年都将根据辖区内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及其他就业困难群体情况,经常性开发适宜的公益性岗位,形成一定规模的岗位储备,以及时安置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就业。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七

近几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职业本科教育在市场需求下也应运而生,高等职业本科为培养实践技能型人才,需要投入更多生产实训基地和高成本教学资源,随着高等学校收费制度的确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覆盖面也在日益增长,其中,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占全院学生比例大约为30%,经济困难学生已成为各高校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殊心理活动,研究分析并掌握其心理特点,采取措施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摆脱自卑、提升自信、克服困难,树立起学习和生活的勇气,这是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保持社会和高校稳定的需要。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当帮助经济困难学生摆脱贫困带来的自卑心理,开拓视野,学会感恩,提高综合能力,才能真正帮助经济困难学生脱贫。

团体心理辅导是团体成员围绕共性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引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的过程。经济困难学生除了需要得到经济支持,更重要的是需要精神上的脱贫,由于经济贫困导致的心理贫困,在心理健康状况上,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性、环境适应、情感障碍、抑郁焦虑等五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而团体心理辅导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设计行之有效的`方案,有助于经济困难学生适应环境、改善人际关系、开展团队建设,已被广泛应用于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状况。

家庭经济困难产生的原因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类:一是生源地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或农村地区,经济来源单一,收入很低;二是城镇家庭但父母下岗或无固定收入,收入不稳定;三是家庭人口众多、子女众多,在读兄弟姐妹众多;四是父母离异等家庭变故导致;五是家庭主要亲属患有重病;六是特别困难情况,单亲家庭甚至孤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自己独特的行为特点,经济困难学生一定程度保持着勤俭节约、吃苦耐劳、明辨是非、奋发图强的优良品质,但由于经济上的束缚,往往又存在着自我萎缩、自我压抑、自我封闭、自我粉饰的消极心理反应。

2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综述。

前人研究,经济困难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心理问题。图雅、梁瑞琼等人采取定量研究,经身心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发现,在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因子分、强迫因子分、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抑郁因子分、焦虑因子分、恐怖因子分、精神病性因子分、其他因子分等11个维度上,贫困生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p0.05),此研究结果与国内曾天德、牟艳娟、蓝琼丽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汪明、郑禹、包春雷以scl—90为工具对贫困大学生的研究结果则显示,贫困生较非贫困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惧和偏执等方面可能有心理问题的人数较多,但在焦虑、精神病性方面与非贫困生差异无显著性。

综上所述,结合城市学院经济困难学生个案和贫困生日常管理工作实际,经济困难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心理问题:

一是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心理。一方面,经济困难学生作为自我意识成熟的个体,有强烈的自尊需求,不愿袒露物质的缺乏,急于通过自身行为改变外界对他们的偏见;另一方面,同学间炫耀攀比之风见长,低人一等的不良情绪逐渐滋长,叠加起自卑的情绪体验。自尊与自卑的交替反应,使其产生强烈矛盾。

二是焦虑与抑郁的消极情绪。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着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脉压力并存的困惑,可能导致精神处于长期的紧张状态,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日常的学习生活,长此以往造成自信心丧失、失败感和愧疚感,也将引起忧虑、紧张、失望、不安、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

三是人际关系敏感。经济困难学生对于集体活动常采取逃避离群的方式,同学关系因此更加疏远,加之他们内向含蓄的性格,与同学存在沟通障碍,生活中的误会和摩擦不能及时消除,人际关系越来越疏离,甚至产生敌对情绪。

3.经济困难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

3.1经济困难学生主动性增强每项活动设计都有团队建设和破冰活动,强调在活动中敢于突破自我,主动尝试与人沟通、表达自我和积极分享,有助于增强经济困难学生在学生生活中的主动性。

3.2经济困难学生以开放的心态适应环境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营造出一个安全、放松的环境气氛,经济困难学生的情绪体验得到尊重和保密,他们可以真实、坦率的开放自己,情绪和压力得到释放,能够正确体验同学间的真诚和关怀。

3.3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增强自信心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设计分享过程,同学间相互倾诉犹如“照镜子”,通过队友的描述,对自己的性格、价值观、优劣势等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而不是盲目攀比,摆脱过分自尊或自卑的心态,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另外,在指导者的不断鼓励下,经济困难学生体验到活动取得的进步和成功,在指导者的正确引导下,经济困难学生调整自己的目标和期望,找到自我实现的方向,逐渐增强自信心。

3.4人际交往能力改善团体心理辅导编排的情景剧,能够体现经济困难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人际关系矛盾,被试学生首先作为旁观者观看情景剧,能够客观判断事件因由,然后指导者组织被试学生讨论,如果作为当事人应当如何处理,最后大家分享交流各类处理办法的优劣,被试学生较容易接受一些合理的方式,且从中学习了各种与人交往的技巧,学会宽容,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4.经济困难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

一是经济困难学生团体心理辅导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内部体验与外部分享相结合,经济困难学生产生强烈的心里对比,对提高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素质水平效果显著。二是经济困难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相比个体心理咨询虽说不够具体深入,但能够有效引导大部分经济困难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隐患,可实施性较强。三是经济困难学生团体心理辅导针对不同主题设计不同方案,有针对性且吸引力较强,整个心理素质训练方案包括对经济困难学生应激环境、自信心、观察力、自我意识、生涯规划、情绪调解、人际沟通等主题,有助于完善经济困难学生品格。四是经济困难学生团体心理辅导能够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训练营,定时辅导,及时反馈,长期跟踪,以保证心理辅导的长期性和延续性。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八

摘要:赏识教育作为积极、激励性的教育方式,与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相吻合,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从表层上看,可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上发挥良好的作用。从深层上看,可以挖掘各层面的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被激起的兴奋状态,使得教育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主任;学生。

一、赏识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尝试。

笔者工作的单位是农村小学,学生入学前基本没有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相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学生普遍基础差,在学习习惯和品性方面都有较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通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者往往在学生犯错误或学习成绩显著下降时,不分场合、不计方式地找缺点、挑毛病,甚至疾言厉色地进行批评,这种毫无创意地采用责备、训斥、命令、强迫方式,简单粗放,令学生反感,收效甚微。只能造成学生丧失自信,心态进一步变得更自卑、更胆怯,从情感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摸索和改进,尝试将赏识教育法运用在教育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寓教于乐。一是把笑容带给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孩子的童趣渐渐淡去。反思之后,努力在工作中把微笑带到孩子面前。有了笑容就有了亲切感,无论学习优劣、活泼还是文静,学生们逐渐把自己的心里话都讲给笔者听,笔者对学生加深了了解,沟通更有成效。二是和孩子们一起活动、一起做游戏,把自己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每天带领全班同学晨跑,课余之时跳绳、踢毽子,仿佛自己就是一名孩子,童心和快乐成为师生共同的瑰宝。三是自己更注重读孩子喜欢的书,注重教者组织主题班会及各项活动时使用语言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参与被教育过程。

第二,欲擒故纵。一是让好动不爱学习的学生在学习上也动起来。有一部分学生爱劳动、爱运动,就是不爱学习,不喜欢动脑子。笔者觉得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不能把循规蹈矩、不想歪点子、不贪玩等等命题为好孩子。童心未泯、好奇、好动,才像一个真正的孩子。爱玩是人的天性,笔者在课下和他们一起玩,又在课上对他们的优点进行表扬、鼓励,让他们在班级乃至学校的相关活动中当主力,同时,对他们学习中的缺点,提出阶段性目标,就像小马戴上了缰绳,沿着指出的方向奔跑。

二是对于一些只注重成绩却看不起后进生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班里的各项活动,让他们感同身受,那些被他们忽视的同学仍然有很多闪光点,“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第三,以褒代贬。以褒代贬就是用表扬的方式指出孩子们的缺点。赏识教育不是不要批评,关键是怎样的批评更让人心悦诚服。以褒代贬与其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智慧。怎样强化学生的优点弱化学生的缺点呢?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比如,常迟到的孩子,迟到次数减少了,表扬他迟到次数少了;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有了点滴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对于学习成绩好而阶段性退步的学生,要给予正面鼓励,这种对于错误的表扬性的批评,达到了激励和鞭策的双重效果,远远好过正面的批评说教。

从欣赏的角度全面了解尊重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用热情点燃孩子的激情,在十分融洽的氛围中完成课堂互动,游戏一般快乐的教与学,道理很简单:同一事情,放在一个你非常欣赏的人身上和你非常讨厌的人身上,会折射出完全不同的感受。

因为爱,所以尊重。欣赏教育通过对学生情绪的调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肯定来激活学生沉睡的天份,进而增强其自信心。第一,诗化的语言。这里说的诗化的语言,不是让教师在教学当中用诗句来跟孩子们交流,而是希望教师使用像吟诵诗歌一样的动听语气来赞美孩子或者是表明正确的方向,而不是以往在教学当中泛泛出现的“你们别以为我低头批作业就不知道你们在说话,某某同学,你站起来说说我刚才问了什么”“你的书写怎么还是这样呢”……不管你是出于关心还是想更好地教育孩子们,说出了这些比较刚性的语言。或许正是因为你的这些语言,恰恰伤害了学生们正在成长的自尊心,进而抹杀了孩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灰暗了孩子们来不及光明的未来,都是想表达同一个意思,如果采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来表达,会出现怎样的一种现象呢“?某某同学,你今天的书写进步了,比之前干净、工整了许多。”“你是不是以前就学过书法啊,太棒了,你现在的楷书跟柳公权的如出一辙啊。你在哪里学的啊?”采用这样的赞美,再提出书写要求,相信孩子的书写一定会更有进步。将赏识教育运用到教育教学中,通过近些年的探索,在孩子们身上感受到了教师职业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张忠艳.解析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02).

[2]许晶.浅谈赏识教育之我见.科学大众,(03).

[3]李伏玲.赏识教育——开启封闭心门的金钥匙[j].科学中国人,(01)。

[4]许芳.新课改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考试周刊,-06.

[5]王丽芳,刘建来.用“赏识教育”拨动学生心弦[j]资治文摘(管理版),-02.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九

1、诊所营养师:通常在医院、社区健身中心或保健机构工作,负责确诊病人的营养问题,列出保健计划,并监督饮食变化的有效性。

2、餐饮服务管理营养师:营养师加盟餐饮服务管理行业,使得不管是一日三餐还是零食小点都能够安全、卫生、成本经济地预备和配送。

3、营养咨询师:为个人、机构、商务组织提供有关营养、食疗和餐饮服务等方面的专家建议,这类营养师一般在专业咨询机构工作。

4、公共保健营养师:在社会公共保健领域和社会服务部门工作,负责了解大众的营养需求,确认社区中的营养问题,提出营养教育项目和健康促进战略,并向其它公众部门、专家和公众提供讯息与咨询服务。

5、商务领域中的营养师:多为食品和制药公司、市场协会和餐饮服务供应商服务。营养师们协助企业领导进行研究,对管理和市场提出专家性意见,促使企业生产出更好的食品和营养产品并投放市场。

6、研究性营养师:通常在大学、保健机构和企业工作,负责制定研究项目的计划并执行。这些项目能从根本上提高医疗护理水平,节约餐饮服务成本。

公共营养师将在6个行业产生就业岗位超市、餐饮、减肥都需要营养师公共营养师的就业主要有六个方向,为餐饮单位或单位食堂把关、做营养品企业营养顾问或培训师、美容营养顾问、减肥营养顾问、超市营养顾问、成为私人营养顾问。公共营养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提供健康、营养的配餐服务。其中,就超市营养师职责而言,首先需要为超市食品制作中西医结合的食品营养标签;其次,为顾客提供食物储藏及营养价值咨询;第进行四季养生配餐指导等。减肥营养师、私人营养师、餐饮营养师等其它各个行业特色技能岗位也有相应的服务内容及流程。

[河北营养师就业前景]。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十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更新,21世纪中国的农村教育经历了几次大的教育调整。为适应当前农村教育新形势,农村教育实行了撤点并校,采用了寄宿制办学方式。这一调整使农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成为可能,但利弊并存。寄宿制学校有着丰富的学习、生活教育资源,但也存在着学生生活体验、亲情体验的缺失问题。作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群体,中小学生寄宿可能会带来更多问题。课题组在对我校1700多名寄宿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心理辅导案例进行成效比对。

一、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心理教育师资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心理教育队伍,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扎实开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学校要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意识和水平,为学校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功能,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我校具体做法:一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以便对症下药,开展心理咨询或辅导,也易于对学生进行跟踪辅导。二是开展阳光信箱答疑活动。即学生将自己的心理困惑写信向教师求助。之后,教师在认真研究学生心理困惑的基础上,采用一对一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化解问题,走出困惑。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层面上,应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心理基础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每个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四是引导学生合理宣泄,释放压力。学校心理咨询宣泄室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宣泄室进行适当宣泄。之后,在学生情绪平静的状态下,教师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控,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五是建立学生沟通谈心机制。农村学生胆子小,普遍缺少与教师主动沟通交流的勇气和意识。全寄宿制学生又因为远离家庭,远离亲人,缺乏倾诉的对象,因此心中有话,只能装在心里,得不到合理的宣泄,久而久之,必然会出现心理问题。我校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领导、教师进公寓谈心制度。我校规定生活教师必须每天有选择地进学生宿舍与学生谈心,班主任每周必须不少于三次进自己班级学生宿舍与学生谈心,学校领导每周必须不少于两次进学生宿舍与学生谈心,心理咨询室每天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咨询与辅导。

2.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在寄宿制学校里更要营造一个潜在的校园心理环境,包括校园的显性文化、隐性文化、校园文化活动、良好的`师生心理氛围等,这对农村初中寄宿制学生心理健康大有益处。我校是一所新建的全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很大。四年来,我们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精细施工”的原则,逐步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校园内的绿化、美化工作,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每个细节都要精心设计,如草坪培植、树木栽种、盆花培育、景观石放置、路灯灯箱设计、道路标示、楼宇命名、报栏、宣传橱窗、楼顶固定标语、校园固定文化牌、捐资助学爱心碑、学校文化碑、垃圾箱摆放等等,突出文化积淀和育人氛围。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净化心灵。

3.创造宽松的班级环境,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一是发挥学生的才华,布置美化教室,创造优美学习环境。二是注重班风建设,营造勤奋刻苦,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班风。三是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交流、沟通、展示,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4.以日常活动和学科教学为主阵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训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如学科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处理学生矛盾冲突,注重指导学生学会人际交往;各类活动中,注重学生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学习目标制定时,注重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合理设定目标,增强自信心等。

5.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意识。几年来,我校积极尝试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每班每两周安排一节心理健康课。每学期定期开展新健康知识讲座,如新生适应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九年级考前心理辅导讲座等,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三、引导家长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家长重视孩子学业成绩,忽视孩子心理健康。而家庭中父母的教育观念、个人修养和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我校作为一所规模较大的全寄宿制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我校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扎实做好家长培训工作,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引导家长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还应向留守孩子的家长发出倡议书,要求在外打工的父母,每周必须抽时间与孩子进行电话交流,关心孩子学习、生活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倾听孩子的内心的喜悦、苦恼、愤怒和悲伤,让孩子感到父母虽在异地,但父母的爱随时陪伴着他们。同时,家长还要经常与学校、教师取得联系,掌握孩子的动态,以便及时引导、教育。家长发现问题,应及时与班主任沟通交流,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作为全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长,因此,学校应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特长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以“阳光、快乐、充实”为主题“每天三个1小时”课余活动,即每天读(经典诵读)写(汉字书写)活动1小时,阳光体育1小时,社团活动1小时。所有活动均纳入课程管理体系,有方案、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查,学生参与兴趣高。

除此之外,学校精心举办一年一度的校园三大节,即艺术节(4月份)、体育节(九月份)、科技节(11月份)和毕业季汇报演出(6月18日)、迎新年文艺汇演(12月30日)、校园歌手卡拉ok大赛(12月下旬),为全体师生搭建展示才华、张扬个性、释放激情的舞台,检验“每天三个1小时”活动成效。每个大节都成立专门的设计团队,精心策划,认真实施,师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不断高涨,校园三大节正在逐步成为全校师生喜闻乐见、翘首期盼的盛大节日。此外,我校还充分利用特定纪念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促进农村全寄宿制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失为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总之,农村全寄宿制学生作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其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倍受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关注全寄宿制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全寄宿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此,全寄宿制学生才能真正健康成长。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十一

心理学所包含的研究领域甚为宽广,并使用许多不同的方法来心理过程与行为。心理学主要分为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其下又可分为许多次领域,例如教育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相对,包括用于学术研究目的的变态心理学、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进化心理学:是对所有心理学的一种整合尝试,提供了简练的方式来解释各门心理学中观测到的各种现象及理论。异常心理学:是对异常行为的研究,以描述、预报、解释和矫治功能的变态模式。异常心理学的研究应用于临床心理学,以治疗心理疾病的患者。生理心理学:基于生理组成结构而进行的研究,其中主要包括人脑等。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各种各样的竞争也随之愈演愈烈,来自各方的压力也是不断增加。人们也日益注意到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学”这个专业也被许多在考研大军中拼搏的学子看好。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就业流向主要包括高校、公安司法机关、中小学、医院诊所、心理咨询机构等,从事咨询、研究、教学、心理辅导等工作。但实际的就业情况与薪酬水平、事业发展等,还不太理想。尤其是一些岗位,社会能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并不多。目前全国心理学比较好的学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大、中科院心理所、浙江大学等。但是就专业而言,也有的学校不错,比如公安大学的犯罪心理学等。心理学门类主要有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学科专业。在国内,心理学在中国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这个专业了解得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就业范围。不过,目前由于就读人数相对较少,其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心理就业前景。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十二

[摘要]以心理咨询理论为研究范式,得出心理机能的构成要素由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构成。通过分析和比较多种不甚理想的教育形式后,发现心理教育要同时从这三方面着手,在注重积累经验的同时,也要注重提炼理论,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引言。

以心理咨询理论为研究范式来进行讨论:精神分析理论中,领悟是对来访者的认知进行改变,移情则是来访者情绪的释放;行为主义则是对来访者的行为作出改变;人本主义强调的是来访者的情绪得到宣泄;认知疗法主要是改变来访者的认知。

尽管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各异,且各有侧重。但最后的结果,均是让来访者从一开始不适应的状态变为较为适应的状态。因此,可以认为,心理机能存在共同因素,即认知,情绪,行为。因此,本文将以心理机能为切入点,讨论对心理教育的若干思考。

二、第一个思考。

传统私塾式教育中,老师扮演严厉的父亲的角色,教育就是灌输知识的过程,一旦出现错误,就挨板子,慢慢的,孩子们不敢出错,注意力都放在死记硬背上,单纯的接受老师教的知识上,几乎没有独特性可言。私塾式教育,侧重改变的是被教育者心理的认知,行为部分,至于情绪是忽略的。这样教出来的人难免迂腐,缺少创意及主动性,类似“学习机器”。

如今的赏识教育,其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赏识教育,侧重改变的是被教育者心理的情绪部分。这样教出来的人良莠不齐,有的的确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有些却被赏识教育弄的忽略自己的缺点,自己也缺少自省的能力,结果导致孩子自负狂妄,甚至不再听从家长,老师的教诲。

再看现在的心理教育则强调要从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同时着手进行教育,不可重此轻彼,要整体的提升和改变被教育者的心理机能。同时,心理教育也指出,之前的传统教育到现在的五花八门的教育方式都只是抓住心理机能的某一方面,因而教育效果不理想。

可是,在心理咨询中,不同的心理咨询理论侧重心理机能的某些方面,来访者都会产生良好的咨询效果;但为什么不适用与教育呢,包括心理教育?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有很多,可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关系。打个比方说,在太空中人们听不到任何声音,原因很简单,声音要通过媒介才能传播。虽然已经对心理的共同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三个要素:认知,情绪,行为,但外界不是直接对这些进行作用的,而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这个媒介就是关系。

在心理咨询中,一对一的密闭式空间本身就容易让人产生安全的氛围,来自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完全关注,价值中立的态度,保密原则的规范等等,这些都为形成良好的关系增加了砝码。而在教育中,不论是传统教育还是心理教育,一对多的开放式空间,一个老师很难对每个学生都进行完全的关注,而且经常不可避免的重此轻彼,价值引导的态度,时刻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教育方式等,这些都不利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建立良好的关系,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单单侧重心理要素中的某一方面就不够了,就很难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第二个思考。

现如今,教育形式已经多种多样,似乎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状态,可一看最后的教育结果,让人不禁心寒。逐年上升的学生自杀问题,谋害老师事件,谋害亲人事件等,都让教育者思考,现在的教育到底怎么了?教育者对教育形式的摸索到底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导致这些悲剧不断上演?的确,教育者对教育形式一直抱着摸索的态度,而且近乎是疯狂的摸索,一旦看到哪些教育形式取得了成功,便迫不及待的拿来便用。这就如同盲人摸象,一只完整的大象摆那里,就如同一个获得成功的教育形式,接下来一群盲人过来摸索大象是什么样的啊,就如同其他教育者来观摩这一获得成功的教育形式是什么样的啊,然后有盲人甲摸到大象大腿说,“哦,大象原来是一根很粗的柱子啊”,盲人乙摸到大象的尾巴说,“哦,大象原来是一根绳子啊。”这就如同观摩结束后,有的教育者就回去开展了惩罚教育,有的就开展了赏识教育。可是,事实上,没有谁对大象进行了完整的诠释,也没有哪个教育者真正学到了,学懂了那个成功的教育形式究竟是什么。

因此,一个成功的教育形式之所以获得成功,务必要从心理机能中的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同时着手进行,就如同心理教育强调的那样。所以,一个教育者在观摩学习时,若不仔细经过思考,将成功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来指导之后的教育实践的话,是很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育结果也会很不理想。

四、第三个思考。

那么,若想进行心理教育,什么是最重要的一步?在笔者看来,关键的一步就是发生改变。心理教育由教育者,教育过程,被教育者三部分构成,这三者就构成了一个场。一个稳定的'心理教育所产生的场也是稳定的,那么想要发生改变,就必须有人先打破这个稳定的场,谁来走这第一步呢?教育者有责任也有能力走这一步,一旦教育者先发生改变,就会引起原本稳定的场发生变化,这个变化会影响被教育者,被教育者也会做出相应的回应,这个回应又再次引起场的变化,再被教育者感受到,再做出回应,如此循环下去,会形成螺旋式上升的。那教育者要走的这第一步将是怎样的呢?其实,这一点,可以从教育者自身的心理机能来探讨。教育者可以从认知上,情绪上,行为上,发生改变,走出那第一步。认知上,教育者意识到目前教育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来鉴别出适合的教育形式;情绪上,教育者发自内心的热爱教育事业,爱护自己的学生;行为上,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育者若这样用心走下去,相信不久之后,就会看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了。

五、总结。

心理教育是“心理”与“教育”的结合,但这一结合不是内容上的简单叠加,不是功能上的简单互补,它是一种重构与创新,是一种整合与超越,它带有的“心理学”基因,使得“教育学”学科增加了一个直指人的心理机能,更具人性化教育特质的新成员;它带有的“教育学”基因,也使得“心理学”学科拥有了一个直接以提升心理成长为核心的新个体。若要心理教育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学科灵魂,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但作为充满生机的新学科,其未来令人期待。

参考文献:。

[1]刘晓明.视域融和:心理教育中的价值问题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玲等.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m].教育科学出版社.

[3]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大学出版社.

[4]王小卫,王晓丽.心理咨询工作着基本素质及有效咨询关系的确立.

[5]钟友彬.心理咨询关系和心理咨询家的作用[j].健康心理学,1993,1(1).

[6]张婷婷.咨询关系中的真诚,积极关注和共情[j].时代教育,2008.

文档为doc格式。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十三

英语学科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语言学科,在初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在初中阶段才开始系统学习英语,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采取讲解灌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毫无兴趣可言,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最终放弃了英语学科的学习。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习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中应该始终坚持的原则,也是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1.赏识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所谓赏识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一味讲解灌输的教学模式,教师不注重、关注学生,就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与鼓励。赏识教育倡导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学习态度、良好的行为、有效的方法等,通过表扬与鼓励使学生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最深层次的需求是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认可。初中学生更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兴趣产生的源泉。初中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世界观与价值观还没有最终定型,心智还不成熟,由于青春期的叛逆心理,许多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对学习产生了抵触与厌学情绪,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相当严重。赏识教育强调教师主动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良好表现,例如,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成绩等,并给学生一个正面的肯定,鼓励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不牢,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后感到手足无措,很容易产生失败情绪,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由于没有得到教师的及时肯定,很容易丧失信心。所以,无论学生的成绩好坏,都应该挖掘学生的优点,并且加以肯定,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学习。

2.1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

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最重要的是对学生保持肯定与尊重的态度。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每个学生学习水平、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如果教师的赏识教育只局限于部分成绩好的学生,那么就达不到大范围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只对部分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这对其他学生是一个打击。教师要接受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个事实,要全面把握每个学生的特点,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与缺点。例如,一个班的英语平均成绩不是很高,并不意味着这个班学生的全部学生成绩都差,学生中必然有的成绩好,有的成绩差。教师可以对学习成绩好的学习进行鼓励。同样的道理,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并不意味着这个学生英语学习方面没有优点,他可能擅长词汇的记忆,或者擅长写作,也可能语法掌握得很好,教师要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其他学习方面的优点,对其进行鼓励,让学生学习更有信心与激情。

2.2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鼓励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善于总结学习经验,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由于初中学生刚刚步入青春期,在学习与生活中容易冲动,情绪不稳定,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思想观念容易受到这个阶段学习环境的影响。而且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普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用的学习方法也没有效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总结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学习方法的总结需要多对自身学习进行反思,这些都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与引导,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2.3结合学生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部分初中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不能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互动。由于学习成绩不佳,部分学生心理上会产生自卑感,教师要对其进行引导,例如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从回答最简单的问题入手,并对其进行鼓励,逐渐加大问题的难度,学生品尝到学习的成就感,才会产生学习的自信。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在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上的优点,在课上或者课后对其良好表现进行肯定与鼓励。英语需要互动操练才能更好地形成语感、掌握语法、句型等,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强化学生英语知识的巩固,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充分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互动当中,让学生喜欢任课教师,喜欢英语学科。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赞赏与鼓励是为了帮助学习树立学习自信,但是如果赏识不当就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赞美与赏识要注意时间与场合的选择,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赞赏是发自内心、是真诚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不能过于严厉与苛责,而是在态度上要诚恳,在语气上要委婉,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更好地投入英语学习,提高英语综合素养。

3.结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优缺点,以便抓住学生的优点及时进行鼓励与肯定,促进学生多反思学习中的缺点,掌握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提高英语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实用能力。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十四

摘要:赏识教育是以人性为基础,通过调动受教育对象的如动机、意志和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以赞扬和鼓励为前驱,以制造受教育者尝试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为手段,以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的一种教育方式。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群体在自身建设、人生规划、职业定位、培养模式及就业方向等方面都存在其特殊性。本文浅析了赏识教育对该群体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在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中如何更好地运用赏识教育。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

赏识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赏识,最终目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赏识教育是一种立足于“人”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是源于对学生的爱,发现并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1]。赏识教育最初是由一位普通的父亲周弘在教育他的聋童女儿时发现和提出的,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杨海波将周弘和赏识教育誉为“伟大爱的实践,科教兴国的精华”,周弘所著的《赏识你的孩子》等书更是引起了教育界的轰动[2]。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赏识就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笔者认为: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的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者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赏识教育不是盲目的赞扬和夸耀,要以辩证的目光看问题,赏识亦可有批评,在批评中体现赏识、渗透期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早日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2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群体的现状。

2.1大都来自省内较偏远的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

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大多来自省内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当地的教育水平也相对落后。很多同学从家乡考入大学,周围新的环境、新的事物对他们以往的价值观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加上教育水平的相对落后,这些都会使他们不同程度存在自卑、敏感等问题。存在以上问题,会大大影响这部分同学今后的学习生活,更会严重阻碍其各方面进步和发展,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2.2理想信念自信缺失,专业自信缺失。

来到大学这样一个思想和学术百花齐放的高地,很多免试生以往坚信的理想和人生追求或多或少遭到了动摇。很多同学开始怀疑,毕业后到偏远地区做一名人民教师是否是成功?其他同学毕业后可以马上继续深造,而自己却没有这样的选择机会。因为省属高师院校免试生专业的特殊性,就使得很多同学进校后,接触新的思想和事物后,容易对自己当初的选择产生怀疑,对自己的专业前景表示怀疑,造成理想信念缺失,若不正确引导,更容易造成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

2.3职业定位特殊,学习动力不足。

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的职业定位就是毕业后回签约地做一位人民教师,相对其他同学来说,他们就业面较窄,就业压力相对较小,这就使得很多同学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觉得不用非常努力学习,能正常毕业就行。因为职业定位的特殊性,学习动力不足已经成了常见的问题,所以抓好班级学风建设也就成了免师班需要急迫解决的关键问题。

3赏识教育对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的重要性。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信任的教育,更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因其自身建设、人生规划、职业定位、培养模式及就业方向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很大一部分人存在交际自卑、专业不自信和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教育者要求,尤其是面对这样的受教群体。

赏识教育是以信任为基础,是双方感动和被感动的过程,在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中运用赏识教育首先是能够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尊重,尽快打开学生的心扉,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步就牢牢站稳,当学生被批评时理解为帮助,被赞扬时理解为鼓励,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中运用赏识教育,能够极其有效的解决该群体中普遍存在的自卑问题,肯定学生的选择、肯定学生的努力,在一次次暗示中,提升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专业归属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运用赏识教育能更好的实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才能,为每个人的成长成才提供好的、适合自己的条件。

4如何在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中运用赏识教育。

4.1理想信念引领,助力专业自信养成。

思想是指导人行动的原动力,理想信念更是贯穿人成长的主线。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容易产生理想信念自信缺失,专业自信不足的问题,将赏识教育运用在对学生理想信念的认同上,运用在对学生职业生涯选择的肯定上,对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归属感的养成有积极的作用。我们首先要对学生选择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觉悟表示赞扬,为他们甘愿在基层发光发热的信念表示肯定,要将赏识教育体现在学生主观选择的方方面面,将专业自信和职业生涯自信牢牢扎根心底,为其内生驱力的养成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4.2因材施教,先识后赏。

切不可盲目地对学生采用统一式的、格式化的赞赏,学生不尽相同,比如对待自卑的学生和叛逆的学生,所采用的方法和切入点应该不同。但无论对象是谁,老师都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全方面认识学生,清楚其优点,有依有据地进行赞扬,这样更有说服力,更能使其产生认同感。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赏识教育,赏识不代表不能批评,不代表迁就,要牢牢把握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原则,要提前建立好牢固的沟通桥梁,在批评中体现赏识、渗透期望,使学生将批评理解为帮助,将赞扬理解为鼓励。

4.3无形渗透,自我成长。

教育的目的在于早日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赏识教育亦是如此。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最缺乏的是自信、是追求更高目标的动力,赏识教育恰好能很好的缓解这些问题,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应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赏识不是一直抓住某一方面翻来覆去赞不绝口,而是要把握关键节点,比如出现自我批评、自我解决问题、自我努力发展等时刻,要及时地、毫不犹豫的运用赏识教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者一定要将学生的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视为最高目标,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赏识教育的运用务必要把握正确的度,要恰到好处,赏识教育不是虚伪的教育,不是捡好话捡空话,我们要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保持自信,敢于迎接挑战对于战胜困难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黄艳.赏识教育与“后进生”教育问题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十五

内容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音乐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明确表述。鉴于音乐的心理治疗功能和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现状,文章主要探讨学校音乐教育的又一重要作用――中学生音乐心理辅导。通过对当代中学生心理特点及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音乐治疗理论,积极开展中学生“音乐心理辅导”,并将其融入到学校教育中,达到增进中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治疗音乐心理辅导身心健康。

进入新世纪,规模空前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展开了,其中也确立了《音乐教育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教育价值,并对音乐教育提出了总体要求。第一,从知识和技能方面看,要求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第二,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看,要求培养中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愿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音乐教育的这两大目标从宏观上确立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和课程建设的方向,从微观上明确了音乐教育和学校音乐教学的指导思想,这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

然而,学校教育中音乐的作用绝不仅仅局限于上述两点。我们还可以认真学习和研究心理咨询技术中的“音乐治疗”理论,借助于音乐治疗的特殊技巧,以“音乐心理辅导”的方式融入于学校教育当中,进一步结合心理学和音乐的相关知识,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从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中选取风格各异、以陶冶人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缓解他们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和烦恼。

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就学习方面而言,中学生在这一时期所承担的压力是比较大的。从初中起始的题海遨游,中考阶段的一二三模考,高考前期的练兵备战,到某一个时间段里有可能出现的摸底考试、快慢分班等诸多容易产生心理压力的阶段和过程。其次,还有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和接踵而来的班级、年级排名所带来的压力。成绩优异的学生总是费尽力气地使自己的成绩保持在班级排名的前列,学习一般或较差一些的学生又会担心考试后自己的班级排名没有进步。久而久之,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产生了焦虑和忧郁的情绪,少数学生又会对考试产生莫名的恐惧感,而毕业班学生的类似情况则更为突出。一些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觉得自己身心疲惫的学生人数竟占到被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而每晚能保证充足睡眠的学生少之又少,部分学生会有程度不同的`失眠困扰。

综上所述,中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有焦虑、忧郁、身心疲惫和由于学习压力过大而产生的失眠。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方式,一般是通过与学生聊天谈心让他们放松心情,或让学生参加必要的体育活动等来缓解学习所带来的压力。但是,我们也不妨体验一下音乐――以音乐心理辅导的方式为学生减压,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查阅“音乐治疗”资料和相关理疗案例可以发现,一些我们熟悉或偶有聆听的音乐作品正在越来越多地显现着它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和价值――音乐治疗。

1。焦虑和忧郁的缓解。

我国古代名医朱震亨曾经说过:“乐者,亦为药也。”焦虑和忧郁常常使学生缺乏自信,对学习和生活都会有悲观消极的态度。对此,在音乐治疗中,可选用欢快活泼、起伏明显、节奏明快清晰、风格明朗秀丽的乐曲。如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莫扎特的《浪漫曲》等。实践证明,这些乐曲对于缓解焦虑忧郁的情绪有着非常好的音乐疗效。

2。身心疲劳的缓解。

节奏缓慢而韵律安详的音乐能够减低人体内具有刺激和兴奋作用的激素,聆听这样的音乐,可以使人感到轻松舒畅,从而使精神疲劳得到消除。这样的音乐可以选择的很多,如《夏日圣地》《蓝色多瑙河》《献给爱丽斯》等。教师适时做出语言引导,使学生的身体和精神逐步得到放松,闭上双眼平静地聆听音乐,以获得身心的全然释放。

3。失眠的缓解。

这个问题在毕业班的学生身上表现尤为明显。毕业班的学生白天学习压力已经很大,如果晚上因精神紧张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学习质量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失眠发生在晚上,音乐理疗无法在课堂上进行,故可改由教师选择乐曲,指导学生在晚修或自习后聆听。温柔、流淌的音乐陪伴自己放松入睡,不失为治疗失眠的一项有效方法。可以缓解失眠的乐曲有莫扎特的《催眠曲》,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德彪西的钢琴协奏曲《梦》等。

学校开展以音乐理疗方式为媒介,以增进心理健康为目的的中学生音乐心理辅导是中学音乐教育的一个新领域。此举,对于缓解学生压力,抚慰学生情绪,完善学生性格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音乐心理辅导又可以使学校音乐教学课堂内容得以丰富、延伸,使音乐教育成果得到进一步扩大。因此,深入学习心理咨询技术中的“音乐治疗”理论,积极探讨和开展中学生“音乐心理辅导”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开展音乐心理辅导,教师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素质,包括:音乐学科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如果要很好地发挥音乐心理辅导的功能作用,教师还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积极和其他学校教学主管部门通过以下途径共同构建中学生音乐心理辅导教程。

1。教师应首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易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并系统地做出归纳和总结。与此同时,学习有关音乐治疗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掌握一定的案例分析和理疗实践知识;进而结合音乐学科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建立与中学生心理特点和现实状况紧密关联而又有实质性意义的音乐心理辅导结构体系。

2。学校教学主管部门针对音乐心理辅导工作需求,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聘请有关学者、专家到学校传授知识、指导实践;适时组织音乐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进行有关方面的考察学习,以达到音乐教学与音乐心理辅导相结合、互辅佐、融会贯通、教学相长的最优化音乐教育效果,构建学生迫切需要的音乐心理辅导之家,为中学生身心健康护航。

3。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音乐心理辅导为主题的宣传、宣讲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学时期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让学生了解音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了解音乐可以给予他们的帮助。学生了解了音乐的积极作用就会主动配合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的心理辅导,使音乐心理辅导更具有实际意义。

在学校音乐心理辅导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教师应遵循理论到实践,实践完善理论的原则,积极探索音乐心理辅导知识,着力提升音乐心理辅导技能和辅导实践水平,完善音乐心理辅导实践性教学条件的建设,防止将音乐心理辅导流于形式,成为有其名、无其实的口号性的一阵风。

其次,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周末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指导学生创建形式多样的音乐艺术团队,定期开展以音乐为主题的班会或交流会等,引导学生就音乐与音乐的心理辅导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求得认同。以使更多的学生喜欢起音乐来,让他们真正理解并乐于体验音乐,体验音乐心理辅导,逐步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学校音乐心理辅导的基础和氛围。

总之,“音乐治疗”这一方法在心理咨询中已经广泛运用,但运用于中学生的音乐心理辅导还比较少见。而把它和音乐教育结合起来,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就更少,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来讲,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中学音乐教育之中是可行的,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

[2]钟启泉,崔允t,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高天。音乐治疗导论[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4]张开军。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设计――新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丛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6)。

[5]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十六

摘要:本文通过对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班学生的问卷调查,从就业认知、就业心理、就业行为、社会支持等方面了解比较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不同特点,分析认知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对他们就业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相应的对策,促使高职贫困生顺利就业。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和大学学费的上涨,贫困大学生的群体越来越庞大。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就已达到527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23.06%;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人数166.1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7.27%。与此同时,由于大学生人数的迅速增长,就业市场趋于饱和,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高职贫困生就业竞争力相对薄弱,在就业压力和经济压力的双重压力下,心理健康状况尤其值得关注。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和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高职贫困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因为经济压力在就业观念、就业心理、就业行为、社会支持等方面,有着不同于一般学生的特点和问题。通过分析影响因素,研究相应对策,帮助高职贫困生顺利就业,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研究方法与思路。

设计《大学生求职就业心态调查问卷》,对高职学生的就业认知、就业心理、就业压力和社会支持状况进行了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法,从本校即将面临毕业的大三学生中抽取样本。贫困生100人,非贫困生100人,共计200人。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9份,有效率为84.5%。有效问卷中贫困生90人,非贫困生69人。

以《大学生求职心态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研究了解高职贫困生的经济情况、就业认知、就业心理、就业压力、求职行为以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

二、调查结果与统计。

1.就业认知比较。在就业认知方面,贫困生与非贫困生最显著的区别在于职位期望不同。贫困生最青睐的就职单位为国有企业、外企和私企,而非贫困生则集中在国有企业。对于最青睐的工作地区,大部分学生都选择离家近的地方,但是也有36.7%的贫困生选择北京、广州、上海等特大型城市,非贫困生只有20.2%。在薪酬待遇方面,由于家庭经济的影响,贫困生最优先考虑的因素为收入高,其次为稳定性和行业发展,而只有15.2%的非贫困生优先考虑收入高。对于工作三年以后的工资上涨情况,贫困生选择最多的是51%~100%,而非贫困生为101%~200%。

2.就业心理比较。由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高职贫困生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他们的就业心理与非贫困生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大部分贫困生对于找到理想的工作信心度一般,更有26.7%的贫困生表示信心低或没有信心,而非贫困生仅为8.9%。他们会通过考取各种资格证书来增加自己的安全感,分别有46.7%和42.2%的.贫困生认为资格证书越多越好,或有时间和精力就考1~2个,而非贫困生的选择为31.6%和22.78%。人际交往能力成为近八成贫困生认为找到好工作最需要的自身能力,同时也是他们最需要学习的内容,而只有45.6%的非贫困生认为自己需要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知识。当求职被拒绝时,有将近20%的贫困生会很沮丧,情绪低落,害怕再找工作,非贫困生只有7.6%会出现如此反应。面对一个新的就业机会时,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抓住机会,但是选择沉稳观望的贫困生远远高于非贫困生。

3.就业行为比较。调查结果显示,贫困生比非贫困生更早开始关注就业问题,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做过认真的思考。将近90%的贫困生在大一、大二就开始关注就业方面的信息,远远高于非贫困生的50%。有42.2%的贫困生更是从大一开始就关注就业信息,而非贫困生只有15.2%。七成的贫困生仔细思考过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比非贫困生高10%。虽然贫困生更关注自己的就业,但是在行动力上,却并不如非贫困生。68.9%的贫困生表示还没有向用人单位投过简历或面试,而非贫困生只有31.6%。对于各类帮助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鼓励措施,有80%以上的贫困生表示不太了解或不了解,而非贫困生只有40%。在就业决策过程中,高职贫困生更容易受经济压力的影响。对于放弃专业来解决就业问题,41.1%的贫困生认为接近就行,更有50%的贫困生求职时与所学专业完全不同,或对专业相关无所谓。

4.社会支持比较。高职贫困生有一半以上来自农村,因为家庭因素,可供使用的社会支持资源有限,更依赖于通过学校、社会等支持体系获得帮助。在选择求职方式时,贫困生更希望通过人才招聘市场、校园招聘会和网上直接投简历的方式找到工作。而非贫困生除了人才招聘市场和校园招聘会以外,有近四成的学生选择父母亲戚朋友介绍。同样,受社会资源影响,将近70%的贫困生自己找工作是主要的就业方式,而非贫困生为59.3%。随着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自主创业也成为贫困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选择。有62.2%的贫困生考虑过自主创业,非贫困生只有41.7%。

1.认知因素。就业难是目前社会客观存在的问题,但是对于就业难问题的认知方式和由此引发的心理状态,对学生的就业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高职贫困生急于通过找工作改变现状,在专业对口、工作地区、单位性质、今后工资的增长程度等方面,有更广泛的接受度。但同时,由于家庭经济压力,在初次就业时会将收入高作为最优先考虑的因素,从而忽视个人发展,容易产生“唯钱至上”的错误认知。

2.社会因素。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剧增,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市场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尚不规范。贫困生没有任何家庭背景,能够得到的社会支持有限。而且在就业过程中,往往还会遇到社会关系壁垒、户口问题、被有关系的毕业生“挤下来”等各类阻碍。因此,高职贫困生更需要行为支持,如具体的工作机会、求职方向等。

3.家庭因素。根据调查结果,52%的贫困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和父母希望子女“出人头地”的期望,无形中加重了贫困生就业的压力,也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行为。为了尽早满足家庭期望,贫困生往往进入大学不久,就开始考虑个人就业问题,关注就业信息。对于他们来说,找到一份工作才是硬道理。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十七

摘要:步入到21世纪后,受到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各大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开始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对教学改革创新产生了相应的促进影响。本文从现代教育技术入手,对现代教育技术下的会计教学方式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现代教育技术下会计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为我国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提供相应的保障。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会计教学;教学方法。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职校教育会计教学面临着新的发展态势,职校教育要想进一步提升会计教学质量,就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问题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尝试融入现代教育思想,为会计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相应的支持,只有这样,我国职校教育会计教学工作才能够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会计人才培养工作也能够在新时期实现新发展。

一、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存在的优势。

对我国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现代教育技术表现出明显的现代化、高效性和新奇性特征,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会计教学实践中,能够为会计教学改革提供全面的支持,具体来说,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而言,其现代性特点在教育设备的现代化方面有所体现,如电影机教学设备、幻灯机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同时,也包含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和专门的语音教学实验室等。在现代教学改革过程中合理应用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能够有效改善传统过去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增强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会进一步强化,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相应的保障。

(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会计教学改革为例,在传统会计教学中,教师一般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作为重点,单纯的开设理论知识传授课程,但是会计知识系统性相对较强,教师一味的借助理论灌输对学生的会计能力加以培养,会严重限制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学习效率和效果都会受到极大的局限,学生的会计综合素质也无法得到相应的培养。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教师不仅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和模拟情境对学生实施实践教学引导,还能够对会计学中的抽象知识进行形象化处理,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为学生深入学习会计相关知识、培养会计专业技能提供相应的保障。

(三)有助于改善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由于会计教学会涉及到较多知识点,并且知识细化,计算量非常大,教师需要将一节课划分为多个课时才能够完成对相关知识的教学,这种不连贯的教学方式会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独立梳理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教师事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为课件,让学生在课后阶段独立预习,能够简化教学流程,学生对相关知识点也必然会形成更为系统的认识,有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二、在会计教学实践中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措施。

现代教育技术在会计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和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所以新时期在逐步推进会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育研究工作者可以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会计教学实践中,为会计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提供良好的支持,有效促进会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强化。

(一)网络教学。

在会计教学改革过程中构建网络教学模式能够借助互联网上的虚拟教室功能,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和指导,以丰富多彩、灵活生动的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提供相应的保障。同时,在网络教学模式的建设过程中,电子邮件教学也成为可能,教师和学生利用电子邮件传送相关作业,教师能够及时利用电子邮件完成作业评价反馈,教学效率必然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可见,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会计课堂教学获得了与传统教学存在巨大差异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教育和学习的弹性更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受到重视,在经过系统的学习和探究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为学生深入学习相关会计知识提供相应的保障。同时,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会计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合作性得到了进一步凸显,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能够随时随地的借助网络信息系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合作学习突破了原有的时空限制,在新时期寻求新的发展。

(二)组织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

在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后,会计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的构建成为一种必然。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进行具体的分析,主要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将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教学工具和教学媒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完成教学辅助工作,进而为学生构建一个动态教学环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中,director、powerpointauthor-ware等是较为常见的教学辅助软件,教师利用不同的教学软件制作教学课件、教学微视频,与学生进行分享,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培养,并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会计相关知识的学习,保证会计教学效果。简言之,在现代计算机教育教学设备和技术的支持下,会计教学的直观化程度更为明显,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生动的教学材料,有效帮助学生对抽象的会计知识进行学习和理解,简化形象化和抽象化概念之间的双向转换,为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

三、结束语。

在当前新教育环境下,会计教育教学必须对自身加以调整,以适应新型教育环境下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创新,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简言之,在当前教育背景下,职校教育会计教育工作者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学改革创新,能够为会计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全面支持,为人才培养工作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相应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赵蕾.基于现代教育技术下会计教学方法探究[j].才智,(33):167。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十八

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与人才的竞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现有的选拔人才的机制,进入高一级学校的选拔,都要经过考试这座独木桥。这样毕业年级的学生自然就会产生种种的心理障碍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要消除和减轻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压力,在中学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事不宜迟。特别是在普通中学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就在普通中学如何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认真研究分析学生。

古语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自古以来的作战策略,那么如何巧妙地运用到心理辅导工作中呢?我认为作为心理辅导工作者必须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健康的人格和满腔的热情,极强的责任感和母亲般细腻的爱心。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给予无私的关怀与帮助。同时认真仔细的分析学生的心理障碍的成因和心理压力产生的缘由。作出详尽的准确的分析,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究竟是内因还是外因。如是由其自身的原因引起的则比较容易解决。若是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解决起来难度就大的多了,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而且很容易反复,这就需要辅导工作者具有极大的耐心。

二、根据原因寻找对策,对症下药。

若是学生自身的原因,通过开解、劝慰、发泄、转移其重心使学生从自设的不良氛围中走出来,能够专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若是外因则要搞清楚究竟是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还是班级。因为不同的来源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影响程度不同,解决的方式方法就要有所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原因在不同的学生身上产生的后果也不同。做为心理辅导工作者还必需具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具备识别不同角色的能力,极强的洞察力。因为无论是心理障碍还是心理压力的产生的原因都属于学生的隐私。在工作过程中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特别是处于毕业年级的学生由于升学的压力,使其心态总是处于异常的焦虑的状态。这就要求辅导者的语气异常委婉,且一定要渗透着鼓励其积极向上的话语。

不间断的跟踪心理障碍程度较大,或者由于心理压力过大而引起的性格异常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属于已过最佳的辅导时机,他们受到的伤害已经积累了较长时间,要想在短时间内消除,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没有可能的。要把他们彻底解决出来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且要作好时常反复的心理准备,坚持不懈地开解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使他们的心态转变到积极的一方来,打开学生心中的'芊芊结。例如,我校原初三4半班的陈__同学,从入我校以来就表现出有严重的心理障碍,上课经常迟到、睡觉、一个人独来独往。在宿舍里与室友都不能很好的交往,隔阂重重,在他周围没有一个他可以信赖的人,根本就没有什么朋友。当他的班主任第一次把他介绍给我时,他站在我面前浑身发抖,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我想这个学生太可怜了,竟然在一个陌生人面前表现的如此紧张,他的心理状况一定很糟糕。第一次交谈是我问他答,第二次他就主动说了一些家里的情况。通过他的叙述我捕捉到了他的现状是由于家庭的问题而造成的。通过我捕捉到的信息对他进分析,逐一的帮他解释其利害关系,经过近四多月不间断的跟踪辅导,该生的症状得到减轻。在中考中取得到了573分的成绩高出伦中录取分数线的48分被伦教中学录取。

四、辅导工作要采取预防性措施。

大型的心理辅导讲座要抓好,落到实处,针对性要强。要在收集了各方面的信息材料后,认真仔细的针对学生当中存在多的问题进行讲座,一般来说每个年级每学期进行依次,在问题较多的班级可利用主题班会的时间进行个别问题的辅导。特别是在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初一级和高一级两个起始年级,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适应新生活的教育,要把在以前学校的种种感觉逐一消失,以使自己更快的适应新环境。对高三和初三两个毕业年级要注重学生的应试心理和应试技巧的辅导,要想取得考试的成功必须轻装上阵,学生要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和应试能力。在几次大型模拟考之前都要进行适当的辅导,特别要注意的是那些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考场上能正常发挥,以取得好成绩。

1、要想把心理辅导工作搞的深入,成效更好,学校必须拿出一笔开支用于心理辅导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2、要有足够大的场所、尽可能的开展一些活动,多方面多角度的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心理辅导室要增添必要的设备。

3、辅导工作要有前瞻性、全员性、广泛性、普遍性,更要具有成效性。

4、现在的大多数辅导工作存在着滞后性,这一点绝对给心理辅导工作的成效性打了折扣。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十九

摘要: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学习成绩较差,存在强烈的逆反心理和一定程度的自卑感。因此,中职学生的有效管理一直是令班主任最头疼的问题。赏识教育是建立在家庭式教育上的一种理念,在教育过程中要求遵循“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的基本原则。将赏识教育应用到中职班级管理当中,在正视中职学生缺点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激励和关怀,消除学生对教师教育的抵触心理,从而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提升教学效率。

1.有利于消除师生隔阂,重建师生平等关系。

中职学生本身的学习成绩较差,纪律涣散,在中学教学中往往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区别对待,这就更加重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在中职院校中,学生对教师往往存在严重的抵触心理,以与教师作对为乐。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班主任利用教师的身份,采用强硬手段,要求学生服从管理,班级管理只能是“越管越乱”。赏识教育要求班主任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课堂教学中、校园生活中给予学生以信任和鼓励,逐步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重建师生平等关系。只有架构起平等互信的桥梁,才能使学生服从班主任的安排和管理。

2.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现阶段的中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长期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负性格,喜欢倾听夸赞、追捧,对于批评和建议很难接受。以往的中职班级管理中,一旦学生不服从管理,班主任就采用记过、责骂甚至是体罚等形式的处罚,不但不利于班级管理,而且很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赏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和认识自我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学习规划,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和进步,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赏识教育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实施策略。

1.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学生鼓励。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例如,有的同学虽然学习成绩差,但是在组织班级活动时表现非常积极,班主任可以让其担任班级里的组织委员,帮助教师组织策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班主任的表扬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肯定,从这一点上来说,不仅优等生需要表扬,一些学困生更需要得到班主任的肯定与鼓励。班主任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应当不吝鼓励,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特长,从而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

2.营造赏识教育氛围,创设赏识教育条件。

教育是一项双向互动、师生交流的过程,因此在赏识教育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教育措施,激发学生的潜力。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部成立岗位轮流制,提升班级民主程度。在选择班委成员、班级干部时,摒弃传统的教师任用制,选出几名合适的候选人,让学生根据候选人的日常表现,民主、公开的投票,提升班务透明度。同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新选举,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热情,锻炼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督促学生不断进步。

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在管理班级中,虽然要靠严明的班级纪律约束学生,但是,只靠严格管理还是不够的,还需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性格不同,脾气不同,内在需求不同,赏识和激励就要有不同的针对性。班主任要力求在平凡中、普通中捕捉、搜寻学生的闪光点,把握学生的常态,让他们在成功中品味自己的优点,促进其个性的形成。

在生活中不断挖掘学生自身的优势与强项,培养学生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在这种大环境下,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班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师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多元智能眼光看待学生,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在班级开展一项活动,如开展专业技能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篮球赛等,每次活动学生都做了精心地准备而踊跃参加,各项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挖掘,特长得到展示,能力得到提高。由于班主任因材施教,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使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各尽所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地生活,自由地发展。

4.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保证教育公平公正。

赏识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有缺点的学生,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渴望得到来自各方面的赏识,也更需要给予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尊重。另外,不同的学生对表扬与奖励的反应不同,故应因人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表扬与奖励方式。对经常调皮捣乱、破坏纪律、人缘不好的学生,当众表扬可以帮其恢复声誉,同时要多提新要求,帮助其克服不良习惯;对胆怯的学生要多肯定、多表扬;对性格内向、成绩落后的学生,要表扬其遵守纪律的优点,鼓励其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改进方法,提高效率。

三、结语。

中职学生由于家庭教育、个人性格等原因,往往存在个性叛逆、抵触心理较强等情况,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融入到学生的圈子当中,在生活、学习过程中给予鼓励和赞赏,在帮助中职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的基础上,实现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就业心理辅导论文2篇二十

有3个月就将毕业了,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没有落实单位的毕业生难免有些“郁闷”并无所适从,如果自己无法排解就业难带来的`胸中烦闷,那么,河北高校有针对性的就业心理辅导也许能对此有所帮助。

为确保毕业生平稳离校,河北省各高校将在6月底之前对就业困难、心理压力过大的毕业生进行一次彻底的摸底排查,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心理辅导,以确保毕业生平稳离校。

据教育厅介绍,就业心理辅导旨在引导就业困难毕业生树立就业信心,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从而舒缓就业竞争带来的心理压力。河北各高校还将强化对毕业生的择业指导,帮助其甄别就业信息,防范招聘欺诈和陷阱。

此外,针对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河北高校还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对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和零就业家庭的毕业生,河北高校还将落实一对一职业指导、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帮扶措施,并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