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简短(优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6:50:47 页码:13
最新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简短(优质9篇)
2023-11-19 06:50:47    小编:ZTFB

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是指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所产生的特殊情感体验。总结应该突出主要的问题和亮点,不要涉及太多次要的细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的读书总结,希望对大家的阅读有所帮助。

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简短篇一

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就业规模是与该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组合形式,与人口总量的变化相关联的。本文从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的现状出发,探讨了造成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原因,综合分析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通过对刘易斯劳动力流动模型的分析,探讨发展中国家的剩余劳动力流动规律以及针对相应的制约因素提出建议性的政策。

一、相关概念。

1、农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力是指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所具有的劳动能力。农业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农业,是指农作物栽培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野生植物采集野等;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我们说的农业劳动力是指广义农业劳动力。

2、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个相对的概念,它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我们说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主要是指在目前生产力水平下超过生产需求量的农业劳动力。

3、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产业转移,即由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另一类是地区转移,包括某一地区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另一地区转移;由农村向城市郊区农业转移。我们说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针对产业来说,同一行业的地区之间流动,就地区来说是一种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但就全国来看,它并不属于行业之间的转移。所以,就全国讲,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指剩余劳动力由农业向其他产业的.移动过程。一个剩余劳动者一旦转移到其他行业,就完成了这一任务,不称其为剩余农业劳动力了。

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数达1.5亿以上,底达到1.8亿。这种矛盾短期内还会更为突出:随着农业要素的不断投入,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农业劳动生产率会不断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将不断减少,可耕地有限,而且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农业就业的余地越来越少;乡镇企业的发展在新的发展时期也遇到了结构性困难,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明显减弱,乡镇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也明显下降;加入wto后,短期内我国农产品不仅会面临国际市场的价格压力,使农民收入难以通过农业大幅度提高,而且进口农产品势必导致国内农产品的需求减少,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进一步扩大;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基数大,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全国农村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600多万。如果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看,随着农业投入的增加和技术含量的进一步提高,以及人力资本素质的逐步攀升,由传统农业本身排斥出的劳动力将会越来越多,预计达到1.9亿人。

当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也出现了从事单一农业的劳动力数量的绝对减少,也会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式。

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劳动力过剩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以往长期隐蔽于农村社会各种劳动要素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总体上讲,造成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主要有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1、我国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化发展滞后。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二元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农业和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逐步拉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尝试寻找途径走出农村寻找工作。但是,由于人口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有限,使“人往哪里去”的问题目益突出。

2、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市场体系不完善。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直接影响因素。目前,我国在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一些地区却出现了用人紧缺的“招工难”现象。这主要源于特定时期用工信息的不对称。劳动力市场的中介组织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上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运行不规范。一些企业在招聘农民工时存在违法违规操作的现象,拖欠工资,在农民工出现工伤时推卸责任,致使农村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时常受到侵害;劳动力输出地没有做好农村劳动力的后续保障和管理,使农村劳动力在遇到问题时无法解决,打击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性。

3、农村人口增长,劳动力自身素质差。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重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人口规模不断增长,构成的持续性的农村就业压力,也造成了农业劳动力的大量剩余。伴随着农村人口的增长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劳动者文化程度集中分布于小学和初中,高中层次、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很低,这样给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4、制度因素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吸纳能力较弱。我国实行的是城乡隔离政策,农村户口在就业方面与城镇户口的差别很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转移。由于信息服务滞后,致使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不畅通,流动机制不健全。对于农民工利益的保护还没有相应健全的法律作为有效的保障,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困难。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从目前的现实来看,制造业仍是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产业之一。

5、农业本身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下降。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农业劳动力的就业份额一直在下降。这是因为新农业政策的实施激活了农民的经济意识,许多劳动力开始脱离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资本要素加速向农业流入替代了部分劳动。

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简短篇二

1. 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2. 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推进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3. 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4. 加快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5. 加强安全技术培训,人人学会保护自己。

6. 加强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创业能力。

7. 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努力推动我县职业教育发展

8. 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9. 坚持“四自主”加强农民培训。

10.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推动、校企参与、上下联动,确保圆满完成竞赛任务。

11. 今天外出打,明天返乡创业。

12. 就业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业之源。

13. 就业是民生之本,培训是就业之门。

14. 就业有竞争,上岗凭技能。

15. 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

16. 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普查是全面掌握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状况的必要手段。

17. 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普查是重大的市情调查。

18.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形成尊重技能、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19.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技能人才选拔、培养。

20.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简短篇三

二0一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一年,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调整农村就业结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工作,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西兴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县劳转办的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总体要求展开了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西兴乡位于孙吴县城西郊是我县四个平原乡之一,全乡辖区面积299平方公里,总人口8043人,辖区9个行政村11个自然屯,2011年全乡共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口1300人,其中省外、省内215人,省外国内175人,乡外县内转移325人,乡内转移585人,实现收685万元。

二、主要措施。

1、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实施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为此,得到了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我乡充分认识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产业来抓,真正将工作纳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政府乡长担任,副组长由党委副书记和政府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分别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2、深入基层,切实做好调查、登记、建档工作。

为了全面掌握全乡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分布状况和劳动力结构,我乡劳动力转移办根据县劳动力转移办的安排,结合西兴乡实际情况对全乡的劳动力分布情况和劳动力,进行了摸底调查和统计。同时对各种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并建立内容全面、数据详实、转移后人员去向清楚的各类档案,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责任到人、层层负责。

为了认真做好各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年初,乡党委、政府就根据各村的富余劳动力分布情况,制定了今年有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工作计划。计划2011年转移1260人,实际转移1300人,并与各村签定了考核责任书,考核结果与村干部工资直接挂钩,通过签定责任书的形式,加大了对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力度。

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大部分富余劳动力观念比较陈旧,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方式,小富即安,不愿意离开土地,同时对外出从业的工作性质、收入、环境都要求比较高,怕失体面,宁愿闲在家里,也不愿外出就业。因此,乡政府充分利用党员培训、科技之冬、各类专业技术短期培训等形式,大张旗鼓的宣传有关省、市、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优惠政策,并向农民宣传农民闯市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引导农民坚持信念,转变观念,树立闯市场、闯大业的思想。

5、加大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

123。

总结。

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一是依托我乡城郊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县内转移。截止目前,县城从事服务业及各种行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为910人。二是加快发展各村二三产业,以市场开发引导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实现转移不离乡,引导农民离土不离乡,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2011年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本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一体化就业的要求,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实行政府引导、中介机构操作、农民自主择业,全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西兴乡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目标是从2011年转移1400人左右,具体措施如下:

1、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要着眼于全局,充分认识到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于城乡共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要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认真贯彻上级会议精神,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走城乡结合之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健全机构,落实经费,明确责任,加强协调,抓好落实。

2、城乡互动、优势互补,合理配置农村富余劳动力。一是要充分利用城郊优势,优势互补,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得到合理利用,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开发县城劳动力市场的潜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把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之一。

3、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用先进的文化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要通过大力培养,树立和表彰打工成才的先进典型。要充分利用农闲季节,组织先进典型,在各村巡回宣讲现身说法,宣传他们的成功之道,从而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帮助农民工增强信心。

4、加大培训和服务力度,为了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一是充分利用科技之冬对党员、村干部集中培训和组织专业人才向农民工讲述实用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二是采取培训中心+用人单位+当地政府,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切实提高我乡转移劳动力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三是建立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范围,为进一步保护在外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要充分发挥乡劳转办的职能作用,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寻找门路。

5、组织协调互通信息及时统计。乡劳转办要积极主动的和各部门各村协调此工作关系,互通信息。要组织召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典型经验交流会、现场会,总结劳动力转移的典型经验,和二、三产业促进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及时准确的统计我乡外出务工的情况,寻找可挖掘的潜力和途径为农民外出打工创造条件,按期准确的上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统计报表。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抓住的机遇和西兴乡的城郊优势,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引导作用,农民的主体作用,县城的带动作用,通力合作,加快西兴劳动力转移的进程,为农民增收和西兴乡的经济快速发展而努力工作。

文档为doc格式。

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简短篇四

国农民人均收入的34.4%;同时,乡镇企业的集聚会带动农民集聚,进而劳动服务业和市场的兴起,既促进了小城镇的建设,又培植了小城镇的产业基础,并成为乡镇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城镇化建设的经济支撑。

2.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具有官方方面估计,农业的充分发展,农业结构的优化,可吸纳近一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农业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目前,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的加工约占总量的80%,我国只占10-20%。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相当于农业产值的2-3倍,我国还不到1/3。发达国家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产值比例为2:1:7,我国正好相反,是7:1:2。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的空间很广阔,潜力很大。只要认真抓好农产品的加工与转化增值,农业效益的增长大有希望。

3.鼓励民工回乡创业。

大中城市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更容易给农民带来现代观念。美国著名经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阿瑟・刘易斯指出:“市民素质的提高既有利于其自身的转移,成为与时俱进的现代工人和现代商人,又能为农业实现现代化培养一代现代农民。”农民外出打工,不仅增加了现金收入,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生产率,更重要的是不少农民转变了观念,学到了本事。对这些经受几年锻炼,积累了一定资金,学到了一些管理知识,掌握了一定技术的农民工,要动员他们回乡创业,扩大就业,把他们看作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表彰他们的创业事迹和先富帮后的奉献精神,激励更多的外出农民工回乡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做出贡献。

4.积极引进城市资源。

解决“三农”问题,不能仅靠农村内部的资源,而是要统筹城乡资源,跳出长期以来就“三农”解决“三农”问题的传统思维局限,冲破历史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格局,引导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下乡,跨产业、跨区域重组资源,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例如,目前大部分的城市工业生产能力过剩,许多企业开工率不到60%。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资本所有者急于寻求新的投资方向,这就为将城市资本连同企业家、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等一起引入农村提供了前提条件。

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鼓励农民就地走向现代化,并不是将农民堵回农村,而是应更加关注农村的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有效地扩大农村内部的就业容量。

异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将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到大中城市,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出路之一,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及我国城市化道路的另一种思路。他的最大好处在于可以减轻农村人口对有限自然资源的依赖与压力,提高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效率;同时,他还能通过劳动力的城市迁移形成劳动力市场,在流动中确立劳动力价值,消除劳动力工资扭曲的现象,使全部劳动力在城乡之间都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

1.促进大中城市的工业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限于我国尚有1.5-2亿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和总体劳动力素质偏低的条件,我国工业结构优化战略应以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为基础主体,应以农村劳动密集型工业为加速工业化的推力,较快走完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工业化阶段,进入成熟阶段。工业过程中,制造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最大比重,美国为26.1%(1926年),日本为27.4%(1973年),台湾为33.5%(1985年),而我国目前只有15%左右。借鉴工业化较为成功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只要形成劳动密集型主导产业,抓住入世机遇,我国制造业劳动力份额可以再上升0-15个百分点,所吸纳的农业劳动力绝对量相当于1990年农村新增的7500万劳动力。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还很落后,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只有30%左右,而发达国家就业比重高达60-80%,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种类有150个,而我国只有50左右。发达国家的社区服务就业份额为20-30%,而我国目前仅有4%左右。据推算,全国32个人口在百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和43个人口在50-100万的大城市中,社区服务业可提供的就业机至少应在1500万个以上,再加上其它中、小城市提供的就业机会,就可以大大缓解我国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解决就业问题在第三产业还能找到巨大空间。

3.鼓励农民进城创业。

大量农民进入城镇需要大量的相应的就业岗位。在当前城镇就业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农民进城就业的难度更大。这就需要大力鼓励农民进城创业,尤其是鼓励农民在第三产业创业,因为目前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而该产业又是进入门槛较低、吸纳就业人数较多的产业。政府应当制订鼓励农民进城创业的政策,要完善农村的土地流转制度和贷款制度,比如可以允许农民以土地经营权为抵押取得银行贷款等,从而增强农民进城创业的信心和能力。

4.扩大农村对外开放。

扩大农村对外开放,开拓国际市场,有利于弥补我国农业资源的不足,拓宽我国农业发展空间和农业劳动力的就业空间,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要积极吸引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改善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格局;采取有力措施扩大农产品出口,包括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突破食品安全等技术检测壁垒,先行取消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所征收的农业特产税,适当加大农产品退税的力度,增加农产品需求;在国外创办农业企业,利用国外资源;促进劳动力输出,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

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要统筹城乡发展,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城市产业,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鼓励农民进城创业,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推动就业。

总之,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这两种形式对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空间配置都具有积极作用,我国的政策应该是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正如十六大报告所示:要用城乡统筹的眼光解决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不可能封闭在农村的内部,要和城市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城乡统筹的格局,逐渐使得解决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找到一个新的前途。

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简短篇五

二0一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一年,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调整农村就业结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工作,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西兴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县劳转办的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总体要求展开了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西兴乡位于孙吴县城西郊是我县四个平原乡之一,全乡辖区面积299平方公里,总人口8043人,辖区9个行政村11个自然屯,全乡共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口1300人,其中省外、省内215人,省外国内175人,乡外县内转移325人,乡内转移585人,实现收685万元。

二、主要措施。

1、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实施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为此,得到了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我乡充分认识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产业来抓,真正将工作纳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政府乡长担任,副组长由党委副书记和政府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分别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2、深入基层,切实做好调查、登记、建档工作。

为了全面掌握全乡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分布状况和劳动力结构,我乡劳动力转移办根据县劳动力转移办的安排,结合西兴乡实际情况对全乡的劳动力分布情况和劳动力,进行了摸底调查和统计。同时对各种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并建立内容全面、数据详实、转移后人员去向清楚的各类档案,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责任到人、层层负责。

为了认真做好各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年初,乡党委、政府就根据各村的富余劳动力分布情况,制定了今年有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工作计划。计划20转移1260人,实际转移1300人,并与各村签定了考核责任书,考核结果与村干部工资直接挂钩,通过签定责任书的形式,加大了对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力度。

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大部分富余劳动力观念比较陈旧,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方式,小富即安,不愿意离开土地,同时对外出从业的工作性质、收入、环境都要求比较高,怕失体面,宁愿闲在家里,也不愿外出就业。因此,乡政府充分利用党员培训、科技之冬、各类专业技术短期培训等形式,大张旗鼓的宣传有关省、市、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优惠政策,并向农民宣传农民闯市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引导农民坚持信念,转变观念,树立闯市场、闯大业的思想。

5、加大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

123。

总结。

如:平度村截止目前已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30余人。

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一是依托我乡城郊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县内转移。截止目前,县城从事服务业及各种行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为910人。二是加快发展各村二三产业,以市场开发引导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实现转移不离乡,引导农民离土不离乡,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2011年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本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一体化就业的要求,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实行政府引导、中介机构操作、农民自主择业,全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西兴乡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目标是从2011年转移1400人左右,具体措施如下:

1、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要着眼于全局,充分认识到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于城乡共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要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认真贯彻上级会议精神,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走城乡结合之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健全机构,落实经费,明确责任,加强协调,抓好落实。

2、城乡互动、优势互补,合理配置农村富余劳动力。一是要充分利用城郊优势,优势互补,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得到合理利用,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开发县城劳动力市场的潜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把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之一。

3、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用先进的文化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要通过大力培养,树立和表彰打工成才的先进典型。要充分利用农闲季节,组织先进典型,在各村巡回宣讲现身说法,宣传他们的成功之道,从而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帮助农民工增强信心。

4、加大培训和服务力度,为了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一是充分利用科技之冬对党员、村干部集中培训和组织专业人才向农民工讲述实用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二是采取培训中心+用人单位+当地政府,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切实提高我乡转移劳动力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三是建立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范围,为进一步保护在外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要充分发挥乡劳转办的职能作用,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寻找门路。

5、组织协调互通信息及时统计。乡劳转办要积极主动的和各部门各村协调此工作关系,互通信息。要组织召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典型经验交流会、现场会,总结劳动力转移的典型经验,和二、三产业促进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及时准确的统计我乡外出务工的情况,寻找可挖掘的潜力和途径为农民外出打工创造条件,按期准确的上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统计报表。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抓住的机遇和西兴乡的城郊优势,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引导作用,农民的主体作用,县城的带动作用,通力合作,加快西兴劳动力转移的进程,为农民增收和西兴乡的经济快速发展而努力工作。

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简短篇六

(一)健全机制,形成浓厚的转移培训氛围。

农村职业教育要以转移培训为契机,努力创立为农民接受的办学模式。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乡镇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农村用人因一时、一事、一个项目需要,用人时间短、方式灵活,缺乏成套规则,而且人才分散、联系不便.不易掌握人才供需信息,其市场服务重点是技术推广,人才在市场中常以技术、成效、和声誉进入市场。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农村职业教育必须创立为农民接受的办学模式。要因地制宜设置专业,立足第一产业,发展第二产业,面向第三产业设置专业.使三个产业协调发展,在当地优势的名、特、优、新、稀资源上下工夫,面向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办出自身的特色来。

参考文献:

[2]张继华等,现代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3]杨国祥,丁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简短篇七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于2017年9月15日在北京胜利召开,是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按照中央和省、的指示精神,为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深入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各级党组织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采取灵活动多样的形式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学习会议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学以致用,在崇安区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益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着重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认真总结我们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深入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出战略部署,这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

二、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四中全会的学习活动

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对学习活动精心安排部署,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落实工作。首先突出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学习,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好、领会好、宣传好、贯彻好《决定》精神,推动开发区党员干部学习贯彻活动的开展;其次组织党员干部收听收看十七届四中全会报道,及时组织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决定》、评论员系列文章等;各基层党组织也分别以班子成员为单位进行集中学习和讨论。强烈要求各机关单位要做到超前思考、认真谋划,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

三、认真学习,全面把握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

十月份以专题辅导报告的形式举行学习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全会精神的理解。

四、联系实际,切实抓好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

发展观活动和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城乡统筹的党建新格局。

五、营造氛围,认真做好舆-论宣传报道。

开发区设立专题网站,要求各单位在重要路段、人口密集的地方悬挂宣传标语、制作宣传专栏,充分发挥简报、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认真抓好学习活动的宣传工作。对开展全会精神学习活动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及时反映各部门学习贯彻情况,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好做法和典型经验予以通报表彰,在全区范围内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舆-论氛围。

六、制定计划,形成长效学习机制。

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开发区非常注重把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力争用会议精神指导和推动当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从而推动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简短篇八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容环境,提高农村文明。

2. 告别不文明行为,人人从我做起。

3. 注重卫生,保持清洁。

4. 少一件垃圾,多一块净土。

5. 农村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6. 文明卫生健康你我他,和谐社会幸福千万家!

7. 农村是我家,整洁靠大家。

8. 手牵手根治环境脏乱差,心连心创建卫生洁净美。

9. 环境好一点,心情爽一点。

10. 热爱安康热心创卫!

11. 建设新农村,卫生要先行。

12. 培育文明新风,构建和谐农村。

13. 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营造清洁生活环境!

14. 家家讲卫生,户户比洁净。

15. 卫生关联你我他,齐抓共管靠大家。

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简短篇九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安国之策,就业问题既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也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劳动力的流动速度不断加快,一些伴随经济波动和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人才失业问题也凸现出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主要通过劳动力市场来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者求职与用人单位招用人员的场所和机制。

劳动力就业中介组织作为具体的职能承担机构,是对人力资本进行配置的专业化机构,其重要功能就是利用供求关系调剂人才余缺,通过市场调节促进人才流动。

劳动力就业中介组织是指由政府、其他组织、法人和公民个人设立或者经营的,通过提供与就业相关的各项服务,如信息传递和就业咨询等,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达成某项协议、契约或合同而进行中介活动的机构。

劳动力就业中介组织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就业服务的市场载体,为劳动力市场中供给方与需求方的相匹配提供了一个操作平台,也是就业服务的核心内容。

随着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私营就业服务机构、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就业服务机构进一步发展和劳动力就业中介机构在市场上的细分,中国劳动力就业中介组织多方位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对促进中国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解决,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目前我国劳动力就业中介组织主要包括由各级政府部门主办,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减免费服务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以及由法人、其他组织和公民个人举办的职业中介机构,为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和劳动者求职提供中介服务以及其他相关服务的经营性组织。

据预测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将处于新的供给高峰,庞大的人口压力已成为阻碍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发展的要害所在。

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扩展速度加快,许多城郊的农民的土地被逐步征收而转变为城镇居民,这部分人口也为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农村和城郊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乃至整体宏观经济发展的关键,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保证城市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2.1需要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而就业空间非常有限。

我国剩余劳动力人数众多,但就业空间却非常有限。

随着集约经营的不断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业吸纳劳动力的容量会进一步缩小。

尽管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但由于大中城市企业下岗职工的机构改革,分流人员增多,大都转移到了第三产业,劳动力进入城市第三产业就业的机会相对减少。

结合笔者所在的广州开发区来看,大量的开发区原住户早已转变为城镇居民,而这些居民的就业问题相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更迫切得到解决。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大中专文化程度的很少,大部分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而且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与当前劳动力市场正在由单纯的体力型向专业型、技术技能型转变的要求严重不相适应,而解决就业问题最大的挑战是自身素质。

2.3就业环境亟待改善。

近些年,尽管各地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农民就业环境有所改善,但仍然不够宽松。

部分大中城市为了保护本地劳动力就业,推出了对外来劳动力就业的各种限制政策,设置各种障碍。

而针对农村劳动力的劳务服务发展滞后,劳务中介组织发育还很不完善,服务水平低,致使农村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低、风险大、成本高,大多处于自发、无序、零散的转移状态。

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目前还没有引起各级领导的准确定位和足够的认识,就业工作普遍存在重城镇、轻农村的情况。

有些地方领导认为劳务输出是富民不富县的事,往往只宣传资金回归的效应,对以劳务输出为主寻求就业门路的农民却很少给予主动有效的指导帮助。

虽然大多数省区都较早地把劳务输出纳进扶贫战略,出台了相应的保障政策和鼓励措施,也采取了建立各级劳动服务站、开辟劳务基地和动员能人带动等不少有效的办法,但至今没有一个省设立专门的农村劳务输出机构。

3.2劳动力中介组织运营不规范。

而以职业介绍为主要业务的劳动力职业介绍所目前主要为城镇劳动力,这些中介普遍存在办公条件简陋,业务单一,运作不规范等问题,基本不具备开拓职业中介市场的能力,甚至很多地区还出现了非法的地下职介市场,这都限制了职业介绍所自身的发展,并且对当地劳动力的就业也产生了不利影响;相反,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对劳动力职业介绍所的功能和流程都不了解,并且对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不了解,也无形中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