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圆梦新时代奋斗励志 奋斗青春路 筑梦新时代(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5:26:45 页码:12
圆梦新时代奋斗励志 奋斗青春路 筑梦新时代(3篇)
2023-01-05 05:26:45    小编:ZT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圆梦新时代奋斗励志(精)一

——题记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们的本心是勇敢前行。从零到一,从无到有,漫漫航天路,我们一直前行。

筑梦

古人对美好又神秘的宇宙有着别样的幻想与憧憬。他们创造出一个个神话故事,例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表达内心对未知宇宙的期盼。在古人眼里,月亮里有嫦娥和玉兔,还有一段凄美又深沉的爱情故事,更有一段充满着神秘色彩的情思。在他们眼里,宇宙是神秘的。于是乎,古人便开始了对宇宙的“求索”,这也恰恰萌生了航天梦的种子。

汉代学者张衡曾经提出无限宇宙的概念。随着时代的更迭,人们对于宇宙的认知也在不断改变。“一个人若没有怀揣过大的梦想,也就无法到达向往的地方。”我们的前人也正是怀揣着对神秘宇宙的幻想,筑起了这坚实的航天梦。

追梦

我们始终在追梦的路上。那片星辰大海,留下了我们的无数“第一次”——东方红一号、神舟五号、嫦娥一号。从零到一,中国人凭借着自己的力量站稳脚跟,一往无前,无关比赛,无关输赢,这是我们对古人万般真切的航天梦最好的回应,这是我们对神秘莫测的宇宙的执着探索。

先驱者们,带着面对未知的勇气,向太空挺进,无数次克服重重困难,无数次从头再来,才拥有火箭升空那一刻的光芒。中国人,航天人,用行动定义了中国勇气,定义了梦想究竟为何物,以及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么强大。我们始终在追梦的路上不断“上下求索”。

圆梦

随着我们不断求索,航天梦已真真切切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前段时间学校组织学生共同观看“天宫课堂”直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有趣的科学现象,观察到了舱内的神奇设计,解答了我们心中对于太空生活的种种疑问。对于此次直播,我感受到了中国航天的迅速发展,也看到了中国航天之路的光明前程。

若无实干,梦想也只是空想,又谈何创新?天文学家南仁东对待科研认真严谨,他也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带领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为我国的天文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没有踏实努力、反复实验、不懈研究,那么梦想就仅仅是个梦想罢了。科学家是如此,我们也是如此;航天是如此,学习也是如此。吾辈青年,应当投身于实践,做行动上的巨人。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们的本心是勇敢前行。筑梦,追梦,梦想的彼岸便是那星辰大海。

最新圆梦新时代奋斗励志(精)二

寻访——不能忘却的记忆

寻访1:纪念碑的悲愤诉说

11月,社会实践季,四年级队员首先走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帧帧照片、一个个实物,队员们真切地感受了那段惨痛的历史。邵诗雅是大队部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员,她将自己在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通过广播告诉了全校同学。

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多的队员纷纷向辅导员提出,想去纪念馆参观,悼念死难同胞。我校的红领巾小记者团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请副馆长段月萍奶奶讲述了当年那段惨痛的历史: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城,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6周的大规模屠杀,南京及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20多万。段奶奶告诉队员们,日本战犯太田寿男的供词中清楚地记述:日军在进行凶残的大屠杀的同时,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采用纵火焚尸、抛尸长江等办法,迫不及待地对横陈城郊的遇难者尸体毁尸灭迹,被处理的尸体总数达15万多具,将这两个数字相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人数不低于35万。

段奶奶带着队员们来到墓地广场,指着道路两旁的17块小型碑雕说:“这些碑雕上记载着南京大屠杀的主要遗址、史实,是全南京市各处集体屠杀地所立遇难者纪念碑的缩影。在公祭日那天,这些南京大屠杀丛葬地,都将举行各界群众悼念活动。”心直口快的宋彦文队员当即表示:“12月13日,我要去丛葬地参加悼念活动。”

这句话得到了其余队员们的响应,大家回到家就开始查找丛葬地的相关史料信息,却发现丛葬地散落在南京各地,有的只有一个模糊的方位,怎样才能找到这些丛葬地呢?五(1)中队的队员们向全校的队员们发出倡议:大手拉小手,迈出脚步,寻访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丛葬地。自11月24日起,全校22个中队组成了二十余支红领巾小记者寻访团,走遍南京市的大街小巷,寻找散落在全市各地的大屠杀丛葬地遗址。

寻访2:丛葬地的血泪记录

五(4)中队的队员跟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王卫星爷爷,一起寻访五台山丛葬地。王爷爷在纪念碑前详细介绍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他告诉队员们,在南京现有死难同胞丛葬地纪念碑中,五台山纪念碑在碑文上记录了精确到个位的遇难者人数,254名死难者大多是当年居住在南京城闹市区的平民。此处纪念碑碑头的“纪念碑”三个红色大字,由大屠杀幸存者王如贵书写。这也是我市现有死难同胞丛葬地纪念碑中,唯一一处由大屠杀幸存者题写的碑名。

寻访3 :周奶奶的失声痛哭

五(3)中队的队员潘家宇带着小记者来到他的太太——周湘平老人家里,原来周奶奶是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奶奶告诉队员们,在日本鬼子来之前,他们一家9口住在花神庙,1937年那时她才9岁。日本鬼子还没进城时,很多人听到消息就出城逃难了,但是周奶奶的爷爷奶奶不愿意离开自己生活的地方,一家人就留了下来。12月13日,鬼子进城了,到处都是炮声、子弹声,吓得他们全家不敢出门。夜里,街上稍微安静些,父亲、叔叔、哥哥就出门看看情况,没想到被日本鬼子抓了。周奶奶一家吓得举足无措,只是不停地向日本鬼子磕头求饶,父亲百般比划请求他们放过年幼的孩子,日本人才同意放过年幼的哥哥和神智不太正常的叔叔。可是父亲没有回来,母亲和哥哥第二天去寻找父亲,只见尸横遍野,可是连找了三天也没有找到父亲的尸体,而父亲也就再没能回来。说到这里,周奶奶的眼眶里早已噙着泪水。没过几天,鬼子又来搜查,躲在草堆里的姐姐被日本兵发现了,二话不说就被拖走侵害了……这时的周奶奶再也忍不住了,失声痛哭起来。

这样的寻访故事还有很多,队员们用寻访日记记录下了了解的点点滴滴。队员章亚琪写道:日军南京大屠杀对老百姓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伤害,没有大屠杀,周湘平奶奶一家的生活该多美好!我要把他的事说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来关注。队员殷梦萱写道: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团结、强大,才会不受欺辱。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把国家变得更强大……

三、绘图——毋忘国耻

回到学校后,队员们的心情无法平静。他们决定要亲手绘制一份《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遇难处(丛葬地)地图》,让自己的心头永远留着寻访中的收获与体会,也让更多的同学和市民百姓了解那不能忘却的历史事实,记住那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教训。

他们说干就干,在辅导员老师的帮助下,画了一稿又一稿。他们先画出南京的地图,然后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起点,在相应地点方位,一一绘制了南京19处丛葬地(遇难处)的纪念碑图案,绘制了前往各纪念碑的乘车路线。地图的背后抄录了各个纪念碑上的碑文,还展示了队员们寻访的图片及心得。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我校少先队员绘制的《红领巾寻访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遇难处(丛葬地)地图》刊登在《南京日报》上、相关活动和地图被_网“南京发布”正式发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活动还被《中国少年报》发表。

四、公祭——立志圆梦中华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隆重举行,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我们的队员来到东郊丛葬地。警报声中我们的队员握紧拳头,高声宣誓:

毋忘国耻,铭记历史,

发愤图强,圆梦中华!

最新圆梦新时代奋斗励志(精)三

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上升,谁又能忘记多少年以前,为了打倒可恶的侵略者,中国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呢?

为了祖国,为了民族的尊严,战士们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我们不可以忘记,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不怕困难、开拓前进的精神。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作为炎黄子孙,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们中华民族曾经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我们的祖国也有过屈辱的历史。

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肆意妄为,犯下了不可磨灭的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拖着沉重的步伐经过了70年,我们又怎能忘却,70年前的那一天,可恶的日本人,在中国烧杀抢掠。那些无辜的老百姓,在短短的一周内,成了可怕刺刀下的牺牲品,他们没有任何的反抗能力,任由侵略者在他们身上残暴的发泄着。

圆明园,一个当代世界上最大的艺术馆就这样被英国联军洗劫一空,又被一把大火烧毁,付之一炬,那其中凝聚着我们中华儿女多少的心血和智慧啊!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会中,但我们不能忘记以前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不能忘记了国耻。我们只有将国耻铭记心中,以此为动力,奋发图强,学习更加精益求精,肯下苦功夫,长大成为栋梁之材,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