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国古代音乐史毕业参考论文 中国古代音乐史毕业参考论文怎么写(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5:32:26 页码:14
中国古代音乐史毕业参考论文 中国古代音乐史毕业参考论文怎么写(八篇)
2023-01-05 05:32:26    小编:ZT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3年中国古代音乐史毕业参考论文(精)一

《红星》里许多可歌可赞的故事不在本文记述,谨以此文记录本人一些肤浅的收获。

1

革命者

《红星》中记述了一些革命者,不知道斯诺会不会惊讶,但是我感叹红军中的一些大人物做的是“推翻”自身利益的事情。他们中有富农子弟,小资产阶级子弟,甚至大资产阶级家庭,竟然站在了革命的一侧。原因是什么呢?通过仔细阅读,我寻找到一个答案----他们是中国人,革命不单纯是为自己洗心革面,更是为了整个民族自立自强。这不就是那句老话“格局打开”

2

格局

格局打开了,信念坚定了,可以迈开步伐向前走了。走路是要有方法的,大步向前,跬步徐行,三步一回头,都是优美的步伐。红军没少走弯路,但终是走上了正确道路。白军没少走弯路,但纵然走上了不归路。谁的步伐好,历史给了答案。我们个人怎样才能走出这样的步伐和人生旅程呢?我认为要因时而异,乘事而行,造势而进,不要忸怩,不可故步自封。

3

明天的太阳照常升起

斯诺是戴着白区售卖的有色眼镜前往红区的,但是他能够、愿意、也确实是为了摘掉有色眼镜才来到这片地区的。如今,各种意见领袖漫天飞舞,丰富咨询扑面而来,反转剧情超脱剧本。人们该如何增强定力保持独立思考,能不能给自己点儿时间看子弹飞一会儿,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4

选择

读书识字是有用的。如今我们不能满足于字面意义的读书识字。这个时代,难再有旧式文盲,谁还不会识字读书,认得几门外语的也大有人在。识了字,要读好书,要会读书,还要会用书。《红星》里面的人物,读哲学、政治、历史,取其精华。我们不跟伟人比,我们只跟自己较劲。争取每周拿出5%的时间,读一读好书,每年让出一周的时间到外面“读一读”世界,会是有好报的。不要抛弃读书,不要抛弃自己和世界。

2023年中国古代音乐史毕业参考论文(精)二

我的梦,是要让中国成为美丽中国。

中国,一个饱经五千年风霜雨雪的悠悠古国,一个走过辉煌_年的发展中国家,一个站在亚洲之巅的雄鸡,一个为世界锦上添花的新生命!自从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注定要光彩夺目!中国的地大物博、风景壮美,散发着她的迷人魅力。我爱置身于美丽的地方,所以我每时每刻都督促自己发奋学习,长大后让中国成为美丽中国!

人们迈向小康的步伐龙骧虎步,汽车一辆辆上路,工厂一座座建起城市里的人们每天都生活在烟缭雾绕之中。时间齿轮缓缓转动,神在云端轻轻吹了一口气,大半中国都笼罩在雾霾之中。

雾霾,一个可怕的白色的魔鬼!它盖住远处的青山绿水,遮住近处的车水马龙。它紧紧掐着中国母亲的咽喉,抓住她的心脏,北京。在一条幽幽的街道上,站定一会,脸上满是尘沙;注视一会,眼前一片迷茫身边来去匆匆的行人啊,每个人都戴着密不透风的帽子,厚厚的口罩保护着他们的鼻喉,脖上围了不知多少条围巾,衣服更是里三层外三层。受到了衣服的束缚,人们走路一摇一晃,就像一只可笑的巨型企鹅。这恶劣的天气给人的影响委实是显而易见。汽车排出的废气,工厂腾起的黑烟,浪费奢侈的用电用水一幕幕在我们眼前若隐若现。诚然!罪魁祸首还是我们自己。

我们的美丽中国是不是要一去不复返了呢?

关上正在播放雾霾新闻的电视,我擦干因梦想破灭而留下的眼泪,进入了梦乡。

这不是刚才被雾霾席卷的街道吗?怎么和电视上的不一样呢?小心翼翼地踏着一尘不染的水泥地,我东张西望。街道尽头的一棵棵杏树,点点花苞竞相开放。树旁的居民楼,仿佛浮于粉海之上。树影筛出的阳光探进姑娘的阳伞,如同半梦半醒的眼波。姑娘如瀑布般的黑发垂至腰际,身上的雪纺裙完全不同于之前的企鹅装,裙子飘逸得似纷飞的彩蝶。我站在高处,蓝天白云在我的头顶流动,眺望着远处的青山,仿佛只是用绿色渲染,没有勾勒的水墨画那样,轻轻地流向白云。黄昏,天空泛起迷人的彩色涟漪。老人带着小孙子出来散步,他们已都不是蒙面侠,大方地露出快乐笑容,祖孙俩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这是我的中国梦吗?这就是我梦想中的美丽中国吗?

是的!这就是的!这就是美丽中国!原来我心目中的美丽中国不仅仅是壮美的大好河山,还包括着我们最熟悉的我们身边的街道!当祖国母亲置身于雾霾的恶劣天气之中,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我们要做些什么!现在春暖花开,时光大好。让我们迈开轻快的脚步,带着工具,到荒山去植树!为郊外披上绿纱,叫风沙乖乖低头。高大的工厂烟囱不在冒出黑烟,工厂里科研专家们正绞尽脑汁,研究减排。学校门口,我别上光荣的团徽,拿着扫帚,和其他的团员们一起去社区义务劳动。一阵的忙碌,终于把街道打扫干净,我们互相击掌庆祝。回到家,看见爷爷正扶着爬梯,叔叔正在把费电的白炽灯换下,把发出温柔光芒的节能灯装上。第二天上学,同学小智正滔滔不绝地向同学们说着他长大后要发明一种环保汽车,用太阳能、风力、雨水等等来作为燃料

你一言,我一语;你一计,我一策;你一行,我一动美丽中国的城堡经过我们一砖一瓦的努力逐渐变得高大,我的中国梦的轮廓也从迷惘变得清晰。美丽中国,我相信在不久后的未来一定会实现。

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


2023年中国古代音乐史毕业参考论文(精)三

你是文字绽放的永恒载体

你记录着人类璀璨的历史

甲骨文印证了你最早的身躯

竹简的演变成为今天的书籍

生命的诞生,你成为语言的唯美标记

社会的进步,你刻下人类辉煌的足迹

纸张的诞生,你真正扬起惊世的传奇

活字的印刷,你进入划时代的新天地

你传承着中国灿烂文化的唐诗宋词

你闪烁着世界人文历史的辉煌业绩

你汇集着人类科学知识的宝藏内涵

你凝聚着发明与创造者智慧的汗滴

父亲说,书是文化知识的启迪

那是童年给我留下最清晰的记忆

老师讲,书是理想腾飞的翅羽

那是少年给我刻下最隽永的哲理

走进大学,书成为我收获的阶梯

步入社会,书成为我永恒的伴侣

在生命的长河中,是书丰腴了我贫瘠的脑际

在人生的道路上,是书照彻了我前进的步履

在困惑中,是书给予我心灵的温馨与慰藉

在逆境里,是书给予我无穷的力量与勇气

农民说,书是润泽万里沃野的丰收春雨

工人说,书是创造商品增值的生产力

科学家说,书是开启智慧与思维的钥匙

大学生说,书是通向科学彼岸的舟辑

生活中,你给人以美好的憧憬与浪漫的希冀

岁月里,你给人以心灵的富足与精神的洋溢

人类的进步,彰显着你推动社会的腾起

社会的发展,呼呼着人类必须把你驾驭

2023年中国古代音乐史毕业参考论文(精)四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中国梦”。

大家也许会在中国的大地上,有这么一种东西,它能使你在迷雾苍茫的人生航道上拨正偏离的方向,它能使你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中燃起奋发的激情,它能使你在黑暗的陷阱中拥有一柄照亮一切的火炬。它,是无形的,却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它,是无声的,却有春雷一般的轰响!你可能会问:是什么这么神奇?告诉你吧,它,就是一个梦,是万千炎黄子孙给予民族崇高希望与理想的中国梦。

这个梦,它不属于黑夜,它不是一个空洞的理念,也不是众人茶余饭后拾起的回忆,它是千百年来从未熄灭的中华之魂!

这个梦源于中国遥遥五千年的故事。从黄帝开创历史到如今的我们诵读历史,我看到太多太多的事迹,每个中国人都拥有着同样的中国梦。富强!富强!中国梦的口号在继续。中国梦流淌过每个日日夜夜、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地震、泥石流、洪灾,还是会有饱经沧桑后成功的微笑。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收藏岁月流淌过的每一个中国梦,战于世,立一生之梦。

一百多年前,香港,澳门离开了祖国的怀抱,你们还可记得是谁擦去了那饱含屈辱的浊泪?是谁描绘了“一国两制”的蓝图,让你们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这绝不是苍天的恩赐,更不是殖民者的施舍。在这漫漫归途上,遍布着一个古老民族的血性和顽强!一百多年的屈辱辛酸,一百多年的渴望追求,一百多年的坎坷曲折,一百多年的奋斗牺牲啊!从申奥成功的那一刻,我们终于从坎坷中顽强的站了起来!我们中国向全世界宣布:我们中国不再是不堪一击的瓷器了!今天的中国固然已成为了一头睡醒了的雄狮,“称霸一方”,可是回想一路走来的坎坷,还是令人嘘唏不已。五千年的风风雨雨,其中包含了很多,有光荣的也有屈辱的。

在异国他乡我们中国人也不是吃素的。宋庆龄以超人的智慧和出色的口才,折服了外国的师生……正是有像他们一样的千百万中华赤子,才成就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在2008年奥运会我们中国金牌数达到51枚,是金牌数最多的国家,荣获第一。

我的梦是中国梦,中国的梦也是我的梦。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个属于自己的梦想,也应该开始计划我们将来的人生之路。为了照耀中国、闪耀世界,也为了自己的梦想,开始努力吧!记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梦则国梦。”勉励自己,心中已准备好,种下中国梦,创造美好的未来。

我的梦,你的梦,千千万万个炎黄子孙的梦汇聚在一起,这,就是中国梦!

2023年中国古代音乐史毕业参考论文(精)五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中国美食》。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传统的节日》是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识字四。它共有两方面的内容:了解中国美食,认识部分生字词。本课主要从学生的日常饮食出发,探究生活中的一些与饮食文化相关的事物的来龙去脉,同时体验和感悟我们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中西餐的对比,来发现中餐的优点及就餐时的礼仪,学习西方的饮食长处,取长补短,让我们吃得更健康。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技能】

1.正确认读“菠、煎、腐”等13个生字;正确书写“烧、烤”等8个字。

2.正确认读“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等词语;正确读写“红烧茄子、烤鸭”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制作哪种食物运用那种烹调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激发对中国美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读好词语。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了解中国美食的烹调方法。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对祖国饮食文化的了解大多数是从媒体上获得的。这些知识比较零散,并不深入。现年龄段的学生对食品的由来很感兴趣,但是上升到“饮食文化”的高度还有一定的难度。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准确定位,让教学与学生生活贴近,层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

中华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本课主要运用比较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表演法等方法。老师就是引导者和组织者。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当小老师,抽读生字卡片。

2.(课件出示9)复习词语:

红烧、烤鸭、羊肉、蛋炒饭、茄子、小鸡

(1)指名学生认读生词。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齐读词串。

4.继续学习《识字4》。(板书:中国美食)

(二)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1.读法指导。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只是粗略地了解了一下中国美食,如果你想跟多地了解中国美食和烹调方法,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课文。

2.逐行指导。全班交流,先指名说、读,接着,通过课文插图或音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再读。必要时教师可作示范。

指导重点:

(1)第一行: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红烧茄子。(课件出示:文字、插图)

①这些中国美食用到了哪些烹调方法?

(这些中国美食用到了“凉拌、煎、红烧”的烹调方法。)

②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红烧”的烹调方法。

(红烧:中国美食中烹调方法的一种,把肉、鱼等加油、糖略炒,并加酱油等作料,焖熟使成黑红色。)

③说一说,你熟悉的食物中,还有哪些也用到以上这些烹调方法?

(凉拌黄瓜、煎油饼、红烧肉)

(2)第二行:烤鸭、水煮鱼。(课件出示:文字、插图)

①这两种中国美食又用到了什么烹调方法?

(这些中国美食用到了“烤、煮”的烹调方法。)

②说一说,这两种烹调方法的具体做法。(可以借助查字典)

(煮是把主料放于多量的汤汁或清水中,先用大火烧开,再用中火或小火慢慢煮熟的一种烹调方法。

③说一说,你熟悉的食物中,还有哪些也用到以上这些烹调方法?

(比如说“烤全羊”、“水煮花生”等。

(3)第三行: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课件出示:文字、插图)

这两种美食用到了什么烹调方法?(爆、炖)

了解“爆”、“炖”的烹调方法。

(4)第四行:蒸饺炸酱面小米粥蛋炒饭。(课件出示:文字、插图)

这里有用到了什么烹调方法?(蒸炸炒)

这三种烹调方法,比较常见,家里人一般用这些方法制作什么家常菜?

(蒸馒头、蒸包子、炸丸子、炒土豆丝)

4.指导停顿。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不断。行与行之间停顿长一些,做到气断情不断。自读体会。

5.练读全文。注意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变化。自读,互读。反馈指导。推选优秀者到前面配乐朗读。

6.当堂背诵。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当堂背诵。

(三)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的中国美食,说一说运用了哪些烹调方法吗?

本文共介绍了10中烹调方法:凉拌、煎、烧、烤、煮、爆、炖、蒸、炸、炒。

2.你最喜欢的中国美食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最喜欢吃的美味佳肴是什么。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中国美食,了解了很多烹调方法,我们会用词串说句子。

以上是我的说课设计,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23年中国古代音乐史毕业参考论文(精)六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有多少志士任人,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帝国主义。

沧海桑田,风雨坎坷,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我们肩负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我们不甘心落后于前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不怕困难,开括前进的大无畏精神。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未来,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领土不能丢,不能被_侵占。

历史的书面仍在不倦地翻动,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呼吁在古老版图上回荡不息,那雄浑的声音使每颗灼热的心为之震撼。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前不负于古人,后无愧于千秋万代的历史新篇章!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一切探索救国救民的先辈们是中国的脊梁,伟大的抗战英雄是中国的脊梁,而我们,必将成为新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脊梁,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脊梁,中国才会有振兴的一日。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2023年中国古代音乐史毕业参考论文(精)七

1、知识目标:

⑴能读会写“碣、澹、竦峙、萧瑟”等生字词。

⑵理解、积累“澹澹、竦峙、萧瑟、听取、别枝、若、次、以、见”等文言词汇。

⑶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⑷准确朗读并默写。

2、能力目标:

⑴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⑵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德育目标:

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

1、朗读法:

本课所选的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极富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烘托点染,形象传神;有的以景寓情,蕴含理趣。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像法:

这五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

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投影仪。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观沧海》,感受诗中洋溢着的饱满激,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王湾《次北固山下》叙事写景的哲理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从了解灿烂文学入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指导学习《观沧海》

1、解题: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没有联系。

2、诵读:

⑴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投影:

碣石(jié)澹(dàn)竦峙(sǒngzhì)萧瑟(sè)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⑵教师声情并茂配乐范读,通过富有魅力的节奏、韵律直观地再现诗的音韵美。学生轻声跟读。

⑶指名学生朗读(或集体朗读)。

3、研习诗歌:

⑴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

投影:

1、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

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沧海。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又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应理解为“鹊惊蝉鸣都出现于半夜明月清风的境界之中”。

⑵品评探究,领会诗的意境美:

①教师讲解: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

②学生合作探究: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

教师点拨: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小结:“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4、学生自由诵读并背诵全诗。

三、研读《次北固山下》

1、解题: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2、诵读:

⑴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⑵教师领读两篇,学生自由诵读。

3、研习诗歌:

⑴疏解诗句:

客路,指旅途。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行舟”相对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书,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⑵整体把握:

问:

①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③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①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②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③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

⑶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显得开朗一些。

4、学生练习背诵全诗。

四、课堂练习

投影:

1、文学常识填空:

⑴《观沧海》一诗选自,作者,字,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见称。他与其子、合称为“三曹”。

⑵《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

2、根据课文填空:

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⑵,江春入旧年。

⑶,风正一帆悬。

3、下面的译句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a、日月的运转,就像从海中升起;星汉的明亮就像从海底照耀。

b、日月好像在海中运行,星汉好像在海里照耀。

c、日月星辰的运行与灿烂,都好像出于沧海之中。

d、日月星辰的运行与灿烂,假如都能出于沧海之中。

〖参考答案〗

1、⑴《乐府诗集》曹操孟德东汉末年慷慨悲壮曹丕曹植

⑵停泊王湾

2、⑴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⑵海日生残夜

⑶潮平两岸阔

3、c

五、布置作业

1、默写诗歌《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

2、诵读其余三首诗歌,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3、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题(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饱览西湖早春景色,学习辛弃疾《西江月》,体会侧面点染的烘托美;学习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感悟寄情于物的艺术匠心。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研讨与练习”题(二)中三组诗句的出处:

1、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风吹”句写仲春之景)

2、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林花”句写暮春之景)

3、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无意”句写初春)

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指名学生适当点评诗歌。

二、研究《钱塘湖春行》

1、解题:

(多媒体显行)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钱塘湖,即杭州西湖。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2、诵读:

⑴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准字音、节奏,体会语言的缓急。

提示:七言诗句的节拍有××/××/××/×,××/××/×/××。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⑵学生自由朗读。依据注释疏通诗意,整体感知。

教师点拨:全诗分两部分,前者写到湖边,后者专写湖东,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描写的景物浑然一体,构成完整的形象。

3、讲讲问问,探究诗的意境。

问:

⑴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⑵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⑶“水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

⑷“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为什么“争暖树”?燕子啄泥衔草、营建新巢,从中能见出什么?

⑸第五、六句写了什么?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浅草有什么用意?

⑹最后两句是怎样结住全诗的?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明确:

⑴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即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⑵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⑶“水面初平云脚低”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水面”指西湖湖面。水面初平写春水新涨,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的景象。“云脚低”指白云重叠,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脚,有下垂义。

⑷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还是初春季节。这里的“早”和“新”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莺和燕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⑸第五、六句写了花草。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久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暗切题中“行”字。草初生,故“浅”,也是早生景象;“没蹄”,也是暗切“行”字。

⑹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小结: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至。开头写“湖平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令人目迷神驰。

4、学生练习背诵。

三、研习《西江月》

1、解题:(多媒体显示)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其实并无根据,但习惯如此。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阙、下阙)之间的联系。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这首词是他罢官后隐居上饶带湖期间写的。

2、教师领读,学生体会轻松活泼的情调。

3、品析探究词作的情趣。

问:

⑴从什么地方能看出词人这次夜行的路程长?这时是什么季节?“说丰年”的是谁?用自己的话叙述上片的。

⑵下片一开始就说“七八个星天外”,这意味着什么?“两三点雨山前”对骤雨将至的信号,词人快步急行,他对这条路熟悉吗?词作中表现出的词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展开丰富的想像,创造性地表述下片。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⑴天气有变化:开始有清风、明月,后来乌云四合,下了几滴雨,又从词人找避雨地可以看出雨有下大的趋势。

从蝉鸣可见,从“说丰年”可知,是丰收在望之时,即盛夏;又,雨是骤雨,也是盛夏时有的。

词人和他的同伴,沿途可能还有三三两两出来纳凉的村民。

上片写的大约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纳凉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

⑵这意味着天空已布满乌云,仅天边尚余几颗星。从“旧时”二字可知词人对这条路是熟悉的。因为找到避雨的地方,表现词人的惊喜心情。

下片写的是后半夜的景象:骤雨将至,词人急忙转过溪头看到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边。

小结:凡双调的词,重点大多在下片。这首词也是如此:上片写月明之景表达轻松、喜悦的心情,其实只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本意所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只有身历其境的人才能体会到。

词中“忽见”二字集中表达了词人喜出望外之情。是“炼字”的匠心所在。

4、《西江月》为了平仄的协调、押韵的方便、对偶的工整和突出某些词语,篇中某些句子的词序有所调动;同时,为了语句的凝练,中间也有所省略,请把它补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半夜,明月(照射)别枝,乌鹊惊(栖)(不定),清风(吹送)蝉鸣(声)。稻花香里,(阵阵)蛙声(连成)一片,(有如)(预)说丰年。七八颗星(挂于)天外,两三点雨(落在)山前。(赶)路转(到)溪头,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

5、背诵词作。

四、指导自读《天净沙秋思》

1、解题:(多媒体显示)

1、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所作杂剧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黄粱梦》等15种。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2、《天净沙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天净沙,是曲牌名。

2、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并补充解释。

补充解释:

⑴古道,指古代通行的道路。

⑵断肠人,指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

3、学生默读,根据课文展开想像,写一般描述性文字,不要增删,顺序可调整,字数在150字左右。

小组间交流,教师可选一、二篇当堂进行集体评议。也可拿参考例文让学生评议。

例文: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4、探究:这首散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什么样的感情?请按文章的层次作简要分析。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并归纳: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些,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全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第二层次(四、五句)“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断肠人在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此作铺垫。

5、背诵这首小令。熟背读歌五首,依学习小组进行竞赛。(提示:可从熟练程度、感情的把握以及语气节奏等方面评议优胜组)

五、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1、文学常识填空:

⑴《钱塘湖春行》一诗选自,作者,字,晚号,唐代诗人。

⑵《西江月》一词选自,作者,字,号,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与并称为“苏辛”,是“豪放派”的代表。

⑶《天净沙秋思》体裁为,作者,元代著名戏曲作家。

⑷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常常衍生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请写出不同朝代的此种文学体裁。

汉代唐代宋代。

元代明清。

2、下列朗读节奏不正确的是()

a、几处/早莺/争暖/树

b、稻花香里/说/丰年

c、断肠人/在天涯

d、海日/生/残夜

3、按原文默写:

⑴《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⑵《天净沙秋思》中勾勒整个画面背景的句子是。

⑶《钱塘湖春行》中构成对仗的诗句是。

4、五首诗歌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请简要说出理由。

〖参考答案〗

1、⑴《白氏长庆集》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

⑵《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幼安稼轩苏轼

⑶小令马致远

⑷赋诗词曲小说

2、a

3.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⑵夕阳西下

⑶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略

六、课常小结

随着二十世纪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人开起宝马,穿起皮尔卡丹,用起摩托罗拉……西方国家的意识已从消费渗透到我们文化中,“酷”“帅”成了我们青少年的口头语,但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在碰撞中被冷落。五千年的文明衍生的无比灿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流淌在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血液中的特质。经常读读这传统文化中的优美诗篇,它会带给我们无比美妙的愉悦,会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七、布置作业

1、阅读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回答文后问题:

⑴填空:

《西江月》从体裁上看是一首词,词因句子长短不齐又叫。这首词用空行分为两段,这两段分别叫做、。词中描写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时的气象的句子是。

⑵一、二两句中“别枝”作什么解释?“惊”和“鸣”是否分别专写“鹊”和“蝉”?

⑶为“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划出正确的朗读节奏并翻译。

⑷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时天气有什么变化?《西江月》所表达的是一种愉悦的心境,当时作者正罢职闲居,是什么使作者产生了这种心境?

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在艺术上没有虚词,没有关联词语,却用了一连串的意象,叠加成一幅山水人物画。比较阅读白朴的《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请你从词类使用、意象、创设的意境几个角度,写出两首曲子的相同点。

〖参考答案〗

1、⑴长短句上阙(片)下阙(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⑵另一个树枝;不是专写,而是说“鹊”“蝉”都是既“惊”又“鸣”的。

⑶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翻译略。

⑷起初月明天晴,后来乌云骤起,阵雨将至。是清新、欢跃、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稻花飘香、令人喜悦的丰收景象,使辛弃疾产生了愉悦的心境。

2、两首曲子都使用了大量名词,通过名词叠加,把丰富的想像材料切换成一幅幅画面,从而创造出一幅美丽的山水人物画。(抓关键词,抓大意即可)

观沧海

曹操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西江月

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1、召开一次诗歌赏析会:

诗歌以其丰富的内涵和艺术的意境,给读者留下了创造的空间,所以对诗歌的探究是无止境的,同学们可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层次上,说出自己对某首诗的最深刻的感受,在交流中,提高赏析能力。

2、举办一次配乐诗朗诵活动,让学生自选音乐,配乐朗诵这几首诗,师生共同对所选音乐及朗诵水平做出评价。

2023年中国古代音乐史毕业参考论文(精)八

老师们同学们

科学家验证发现地球已经走过近百亿年的征程,在这个充满神奇彩色的星球上我们生存,发展,续写人类的伟大,但是过度的开采污染浪费地球资源,地球母亲开始哭泣!前几天的雾霾天气足以引起我们所有人的注意,建设我们的美丽中国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万物的母亲,人类的家园。曾经,她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地球妈妈的脸上开始笼罩起阴霾,他开始哭泣,开始*。

地球妈妈为什么突刺黯然神伤?

原来,过量的农药、大量的白色垃圾、随意丢弃的电池污染了松软的土壤,使地球妈妈的皮肤变得即板结又贫瘠。

原来,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不经处理就排进河流,流入海洋,使地球妈妈的血液变得肮脏。

原来,随意堆放的垃圾散发出弗兰德气味,越来越多的汽车排放出的超标尾气,越来越高的烟囱散发的乌烟直入云霄,使地球妈妈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

原来,良田遭遇荒芜、森林遭遇滥伐、绿洲遭遇荒凉,地球妈妈的“肺”逐渐衰竭。

……

地球妈妈像一个衰弱的病人,太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呵护了!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的口号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让我们用智慧净化生存环境,用良知阻止破坏环境的现象,用勇气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用热情传播环保的理念,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同学用自己的双手去保护校园环境的优美。但是,文章来源中国演讲网,我们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仍然有人乱丢纸屑;仍然有人在草坪上肆意践踏;学校的绿化带中,不时发现有深深的脚印,有的地方甚至走成了小道。同学们,我们应当切实地树立起时代责任感。心系全球,着眼身边,立足校园。让我们在地球日到来之际为地球妈妈许下承诺:随手拾起散落在地上的纸屑,劝阻将自来水肆意浪费的行为,挥起铁锹,种植树苗阻挡风沙的侵袭,多走几步,不要穿越绿化带,不要践踏绿地;……让我们从今天开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保护地球的小主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