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游记的散文(汇总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3:29:25 页码:14
游记的散文(汇总10篇)
2023-11-12 23:29:25    小编:ZTFB

总结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目标和愿景。总结应该突出亮点和收获,不要只盯着问题和困难。下面这些总结做得很出色,或许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示。

游记的散文篇一

江南的春雨朦朦胧胧,我撑着伞,漫步在这古青色的石板上,周围依山环抱,云雾飘渺。

从远处看,这一栋栋“灰瓦白墙”的特色古建筑高低错落,蜿蜒的小道一直伸向远方,在细雨蒙蒙中别有一番景色;近观西递,每家每户的屋顶上都有着翘檐斗角,村民家“八字形”的墙壁给人大方、古朴的印象,墙边上的一枝红杏探出了它的枝丫,可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淙淙小溪环绕整个村庄,居民们一边走下石梯去溪边淘米,一边不忘和自己的邻居闲谈。

穿过小巷,来到“敬爱堂”,跨过门槛,就看到了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胡氏宗祠。放下伞,心中多了一丝敬畏,空旷的大厅,四周布满了用银杏做的木桩,楼顶刻画着人物、山水、花草等图案,虽然它们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但这些图案还是清晰可辨、栩栩如生。抬头间,一个大大的“孝”字出现在我的眼前,这个“孝”字是南宋诗人朱熹所写,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孝”字气势非凡,运笔有力,给人以奇伟磅礴之力,“孝”右上部酷似一个仰面作揖,敬老孝顺的人的形象,而左上部却为尖嘴猴腮,像一个对父母拳打脚踢的猴子。这个字生动描写了孝者为人,不孝者为猴的形象。

这个春节,让我明白如果一个人不孝顺自己的父母,就算他再有才华也没用。“君子立身,孝字为本”。

游记的散文篇二

登高山看日出,是我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

三年前,在红网湖湘文化版群认识了《大围山》编辑王老师,初步了解了大围山。便有了上大围山看日出的欲望,而且一年年强烈。

今年正月,儿、媳都还没上班。当我提出上大围山看日出时,他们兴趣盎然,带上好动的小孙女,2月16日下午便从娄底双峰的老家驾车直往浏阳大围山。晚上10点半安然地住进了大围山森林宾馆。

来到了大围山,山中幽静,一夜酣睡,次日早晨我从梦中惊醒,同伴们早早就醒来了,此时正待六点,天尚未亮,车子向七星岭进发,弯弯曲曲,旋转而上,看着脚下的山峦逐渐离你远去,那种登山的快乐便飘然而至,早春的清晨,车外空气的寒意瞬间就让我们清醒了,繁星漫天的头顶,那无数座密如林立的山峰,在迷离的星光下,显出朦朦胧胧的淡影,像一幅水墨画儿似的,充满了诗意。凉爽的山风,沿着幽深的山谷吹来,没有一丝云,仰头望见那高耸在头顶上空的七星岭,星光下,显得更加雄伟高大了,一缕缕乳白色的晨雾,飘浮在山峰之腰,像围上了一层轻纱。

天渐渐放亮了,上山的路左右颠簸,一直攀爬向上的陡峭的台阶,就像是绕着山腰的巨龙,缓慢上升,东方北斗七星的大勺子状倒插在两个山谷之间,一直伴着我们,一个又一个的弯道、一级又一级的台阶,我们真有点直上九重天的感觉,层峦起伏的小山脉,新修的公路两侧的积雪还未融化,看着远处天际线上已经泛起的红光,车子开到了公路尽头,壮观的七星亭还在前边,我们停下车,一路快速向前奔去,踏过几十步台阶,同来的谢老师一个箭步,直上观日台,拍下了笫一张绝美的日出照片。

我大步跑到了顶上的平台上,生怕错过了这美丽的景象。第一缕晨光从大围山对面升起,此时天边鱼肚白的上方,放眼向东方望去,慢慢地,在和地相连的地方,从南到北渐渐地现出了一条橙红色的彩带,越来越鲜明,越是靠下,颜色越重,似乎在橙红色里还带有几分暗紫色,越是往上,颜色则越淡,仿佛在橙红色里面又带有几分草绿色。不一会儿,彩带上出现了一片火红,随着红色的越来越重,整条彩带的颜色则逐渐地淡了下去。就在这个时候,天地相衔接之处,在一片火红的下面,一轮朝阳露出了头,先是一个日牙儿,再是一个半圆,转眼间整个太阳像一个圆圆的红球,腾地跳出了地面,冉冉上升,是那样的红,那样的大,那样的光亮,那样的娇艳,喷薄而出,格外的耀眼,七星峰沐浴在鲜亮的晨光中,太阳远远地羞答答地半露着越来越亮,朝霞渐渐染红周围的天空全露出来了,霞光四射,天空中飘浮着的几片白云顿时变成了飞舞的彩霞,大围山以及周围的群山也都脱掉了白纱而换上了红纱,日出的美丽,是无法用文字和言语来表达的,就算是相片留下的美景也完全比不上亲眼看见时的震撼,身心都飘然而起,世间的一切纷扰都渐渐远去,那一刻,我对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卡通卡通拍下了一张又一张珍贵的照片,我虽年老力衰,也不示弱,在大家忙绿的时候,唯有幼小孙女却抛在后面,哪怕她哭着喊着,也没人顾及到她,这哭叫声倒给大围山上黎明前增添了又一种美妙的音乐声,太阳慢慢爬上来了,我们站在观光台上,向四周望去,天空下,远远的一切清晰可见了。

经历了一大早的疲累,收获了美丽的日出后,各种自拍、互拍、摆姿,都体现在相机内。近些年,真的,爬过不少的山,但还从未让我如愿以偿过,这次,我格外的兴奋,大家都已忘却了刚刚还冻得发抖的身体,不时摆动着相机,对着远方的天空、四周的重重山岳,还有脚下的奇特景致,一阵猛拍,把这短暂的时刻定格在记录上。

此刻此景,我好好奇,向同行者打听此地何叫大围山,他对我说:大围山群山环抱,方圆几百里尽是山套山,好象一个大山围子,故名大围山。七星峰上的主峰1608米,连绵起伏呈北斗七星模样的七座山峰叫“七星望月”,也正是这美丽大围山上的朝阳所在。是的,难怪大围山这么神奇,我面对层层森林,深深地吸了几口新鲜空气。这时,山峰,绿树,梯田,公路逐渐地清晰了起来。

大围山上四大绝景之一的云海之美,让我更觉奇特,天边,哦!彩云,就在太阳的右下方,一朵椭圆形的彩云,刚看见的是红色,一会儿变作金色,一会儿又变作浅浅的淡黄色,我闭了闭眼睛,再看时,只见云彩后面透出多彩的光,许多亮点慢慢从云团中散开,那朵彩云却面对面地向我们头顶上飘来,瞬时,阵阵云雾围绕在身边,疑是仙间,胜似仙境,阵阵山风一会吹走它们,一会又将它们带来,充分感受到大围山早春的气息。

我眼望着山上一排排正待复苏的杜鹃树,蹲下身去,仔细观察,那一点点淡青色的枝头,我发现了它正在蠢蠢欲动,即刻准备吐出新芽,我心中幻想着大围山进入四月之后的杜鹃花进入盛花期,此时的七星云雾峰上,听到的将是呢喃鸟语,闻到的是花草馨香,漫山遍野,目力所及之处,无一不是杜鹃花的世界,杜鹃花的海洋。

伴着朝阳,七星峰顶上四周的风景,果然名不虚传,望着山下层峦叠嶂伸向远方的低矮的群山,站在大围山上,还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山顶的北端,一段山脊从上往下俯瞰,好像长城一样,笔直耸立着绵延开去,山脊露出的北坡,在残雪的积存下,美不胜收啊。那些山、那些水,那掠过身边的'山风,还有那飘过山巅的白云,都使人感到是那么的清新,那么的飘逸,那么的纯真,那么的优美,我感觉到仿佛整个身心都与这大自然溶化在一起,享受着这特别的风采。

高山不胜寒啊,尤其是这严酷的初春,冻了一个早上的我们,倒也无法降低大家登山的兴致,山对我来说,总是特别的,不管著名的山,还是无名的,那种轻松而愉快的感觉,让我心旷神怡,满身舒畅,登山之美,美在登峰之乐,当你登峰造极放眼天下时,慢慢就会体会到“凌绝顶、众山小”的感觉,观赏碧绿田野、绮丽云海时,享受阵阵清风拂面而来时清凉的感觉,这些在喧嚣的都市哪里还会有这般美好的感受呢!

游记的散文篇三

早上7时30分,在香榭里饭店餐厅就餐。有煮鸡蛋、鸡蛋炒西红柿、肉馅包子、米粉面团、肉末炒酸菜、豆浆、稀饭等。

旅行社的曹导游8时准时带我们出发,前往海拔最高处可达2033米高的高山旅游景点。

从乌江江畔的武隆县城出发,盘山而上约一个半小时,到达旅游景点售票处。

山高远远超过湘西的矮寨,但是路面很好,公路的坡度设计没有矮寨公路那么陡峭。所以行车一路很顺利。

车停下,我们和曹导游共十人去购票。

“你们休息,把身份证给我,我给大家集体购买门票!”曹导游扬扬细弯眉毛说。

大家趁此留影纪念。

突然曹导游手里扬着一张身份证喊着什么。

原来游伴王老师的老婆误将她自己的身份证放在了他的提包里。但是售票人员必须要本人的证件才行。

“和他们耐心讲讲,应该不要身份证的。”同行钟老师说。

“和他们讲讲吧,别为难我们!”瞿主任说。

一会儿,曹导游出来说道:“王老师加一百元,你们看呢?主要是在定团的时候有个人是补上去的!”

“游玩所有的行程才加一百吗?”王老师问。

“是呀!”曹导游说。

“那就加吧!”王老师利索地说。

“如果每个景点都加前,当时说我就不来了!”补加的游伴张老师蹙着眉毛说。

“如果加,每人给你添点无所谓,只要玩得开心!”一个人安慰说。

进入景区几十分钟,到了仙女山。山上的集镇因为旅游开发建设得很有现代气息。验票处停着三列环保小火车。说是火车,只是连在一起的外箱做成火车式样的橡皮轮胎车,每列由三节连接而成。每节可以坐四行六座。

小火车行使所过处,可以看到成片的杉木林,还有吃草的马匹。这里的杉木可是进入重庆以来见到的最大的树木,最大的有鼎罐粗细。

来到仙女山草场,眼前很开阔。整个草地倾斜而下,由三四个大山湾连缀而成。看起来很像我童年时候玩过的地方——刚刚砍伐掉树木一两年的'长满矮草的斜坡草地。这里的草地在山顶,向下倾泻着;上部建有盖有茅草的砖瓦房,还有一排欧洲风情的屋顶斜度很大的一层楼红瓦房。

游伴们约曹导游合影留念。她有些拘束。

“我给你打一套拳术,你就来合影吧!”我说。

“行!”她说。

大家拍完照,就往回走。

“你如果想学哲学就和我田师傅学!他教哲学的。”看见曹导游和田老师一起走我说。

“那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曹导游侧过头向他请教。

“实在!”田老师肯定地说,“珍惜短暂的人生,活出趣味来!”

为了唤起大家的兴致,我唱了几句山歌。

“曹导游也要唱!”一个游伴说。

“这里没有唱歌的气氛!待会儿吧。”她肯定地说。

“这里就是十万亩南国大草原啊?”一个游伴揶揄着问。

“就像我们家乡的黄豆地!”一个开玩笑说。

大家哈哈大笑。

“不会吧?这个已经很大了啊!”曹导游说。

“这里的火车像我小时候坐过的大拖拉机!”一个人又打趣说。

大家又爆发一阵大笑。

曹导游双手握住不大的脸也忍不住嘿嘿笑个不停。

在车上,导游唱了一首改编的重庆民歌。接着王老师唱了一首以激发导游小曹再来一曲。她便再唱了个短曲。

下了小火车一路向下,乘坐高空电梯垂直往下直往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

下了电梯就能看到极为高深的天坑。垂直往下幽深不见底。再往下走了很长时间,到了“天生三桥”第一座桥:青龙桥。说是桥,其实是两座连山天然形成的石窟。人行石阶蜿蜒着从石窟底部延伸而下。从下往上看石窟极高且奇险!“天龙桥”、“天福官驿”两个石窟连接为一体,但是各有进出方向,景观极为奇特。从下往上看,天桥似乎架在行云之下,桥顶高不可及。“天福官驿”的桥底根基地带建有一座四合院。据说是著名导演拍摄影视的唯一外景实用地。

沿着桥底的溪流往下走,穿过龙水峡“地缝”。为了游客的便利,道路虽然铺设很好,但是崎岖蜿蜒、艰险曲折;时而挑挂在悬崖峭壁,时而穿行于压得很低的石崖之下,时而越溪穿桥,时而过瀑逾洞……最窄处两山相夹不足一点五米,最宽处不超过十米,最高处从下往上峭壁高达三百多米。

行走很久,忽然一道高山飞瀑悬挂在头顶之上。瀑布宽约四米多。瀑雨击打着谷底的石头,发出频繁的响声,和泻瀑的轰隆声,让人立即想到李白笔下的飞瀑豪情。

沿着蜿蜒的石板小道,行走大约两小时,沿着上坡公路走了一段路到达步行终点。

在仙女山设有一处专售竹炭制品的小超市,产品很有吸引力,几个游伴购买了产品,相对而言价格不贵。

途中当地农民兜售着本地特产,火烤玉米棒子很香,荞麦粑粑咀嚼起来津津有味。很有几对农民脚力抬行的木椅轿子时时有人乘坐,价格两百到三百元。几个小学生守在出口处端着的满盆翠绿的黄瓜,使人不忍心不买。

返回饭店的时候,堵车了,导游叫我们先去用晚餐,她自己和司机在后面安置车辆!

游记的散文篇四

今年寒假,我们去了云南这个地方玩,爸爸开车,开了两天半,才到达了目的地。我们一路往西走,经过了广西南宁,云南这个地方昆明等许多地方,终于在1月26日到达云南这个地方云南大理。我们本次旅行与往常的不同,以前,我们的旅行目标只有一两个,而且很轻松,在酒店很惬意。可是今年去云南这个地方旅游,可就不一样了,我们一共有三个大目标,而且不是在同一个市里,要到处跑,爸爸计算过,除了在云南大理的一天没开车,其他的9天,都是在路上,有恐怖的悬崖,还有陡峭的山路。云南大理、丽江、泸沽湖,三个目标,我最喜欢的就是云南大理。

在云南大理,我们的住处,纯粹就是一个客栈,里面有小院,有花有草,还可以通过窗户看见云南大理的眼睛——洱海。我们住在二楼最好的位置,旁边有一个观景平台,住在云南大理的两天半,我经常去观景平台上荡秋千。清晨,盼太阳悄悄露脸,慢慢地绽放出光芒;中午,看渔船泛舟水上,想坐上小小渔船近距离拥抱洱海;傍晚,赏彩霞送走太阳,让太阳投入苍山的怀抱;夜晚,望远处星光点点,愿满天繁星将夜晚点缀得更加绚烂。我喜欢云南大理的天,包容这里的人们,我喜欢云南大理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在我的身上。有人说过,上关阅花,下关听风,苍山踏雪,洱海赏月。

云南大理的小吃也非常有意思,云南这个地方十八怪、米糕、三道茶,以及蝎子、蜂蛹、蚕蛹、蜻蜓等等。在云南大理,不必太紧张,只需要将自己的身心融入美丽的景色当中,放松,放松,看着太阳从这边升起,至那边落下,坐在客栈里,晒着太阳,发着呆,忘记所有不愉快,用心灵深处来感受云南大理,不要生气,也不要悲伤,想象着,自己在蔚蓝的天空中翱翔,在广阔的洱海中荡漾,自己,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已经成为了大自然的一部分。云南大理的人们,热情,快乐,无忧无虑;云南大理的风景,山高,水绿,诗情画意。

我爱云南大理,爱云南大理的人们,爱云南大理的民族,爱云南大理的风情,也爱云南大理的景。

游记的散文篇五

初入云南,我们先去了大理。苍山、洱海、蝴蝶泉、崇圣寺三塔、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段誉的大理国……。大理,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大理古城古朴而幽静,城内流淌着清澈的叮咚溪水,,家家户户养花种树,花果并茂。天生丽质的白族导游金花笑吟吟地向我们介绍大理“风花雪月”的胜景:“大理的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构成大理‘四绝”,你们看我们白族姑娘的头饰就凝聚着风花雪月。”我们好奇地审视着:从帽檐儿缀下至胸前洁白的飘带,象征着风,白白的帽檐儿则是雪,雪下面一弯新月托着一圈鲜花。哦,好美的喻义。我在捕捉着白族人民创造的美。然而,白族“三道茶”却更让我们情牵神迷。在典型的白族喜州民居里,我们品味着白族历史悠长的“三道茶”。这第一道茶是“苦茶”,能止渴生津,消除疲劳;第二道茶为“甜茶”,能提神补气,神清气爽;第三道茶是“回味茶”,清雅之气,绵延无穷。白族的祖先们仿佛是用这“三道茶”告诫自己的子孙要“先甜后苦,勤劳才能有幸福”的人生之道。

很早就在历史课本上认识了三塔,崇圣寺三塔是大理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三塔造型奇特,挺拔秀丽,都是八角形空心砖塔,虽历经千年沧桑和风雨剥蚀,仍巍然屹立。登上崇圣寺新建的塔楼极目远眺,三塔像三柄古朴的宝剑直插蓝天,又像三根茁壮生长的春笋试与天比高。背景就是苍山洱海,苍山逶迤,洱海蜿蜒,苍山上云烟氤氲,变幻多姿,洱海像一块长形碧玉紧紧镶嵌在苍山脚下,波光闪闪。这是怎样一幅大气磅礴的水墨山水长卷啊!

汽车在洱海边的公路上疾驰,我贪婪地望着窗外渐渐远去的景色,山色如黛,袅袅云烟。民居的建筑风格都是以白色为基调,“粉墙画壁”是它的一大特色。一色的青瓦白墙,一色的飞檐斗拱,一色的雕梁画栋……清新淡雅、锺灵毓秀的水墨画卷一路展开来,让人从心底涌出想近距离触摸的冲动。难怪李清照会说“山光水色惹人亲,说不尽,无限好”。

游记的散文篇六

之前,大理这个名字我已是耳闻已久。无论是艳遇,还是六脉神剑。在我的猜想中,大致不过是一个个旅游的骗局。

看景不如听景,这是我早已用经验堆积成的真理,我丝毫不觉得大理可以越过这个真理的雷池,所以,在入城的大巴车上,我饱含笑意的观察着这个城市,窗户上倒映着我那副等着看笑话的嘴脸,恶意外漏。

次日,吃了一碗粘牙的饵丝,我来到了洱海边。

如果日后有人问我,洱海为什么叫做洱海?我会告诉他,因为它给了我一记耳光。

我片刻之后觉得,洱海应该不是一汪水,它应该是一片倒立的天。水面上的波光也并不是发射了太阳,而是由水底喷射而出的浪漫情怀。太阳应该就沉没在洱海的深处,它也和我一样压着性子,不想烤干了这满眼的明澈。

洱海混着通透的清风,点缀上几棵青翠的杨柳,让人觉得不虚此行。就连我这个习惯乱丢烟头的人,也在到处寻觅垃圾桶的踪影。不想因为一个烟头,误了着低云靓水的万分之一。

当然,这美景看多了,也自然变得乏善可陈。和暖的风要是不能吹动岸边女子的裙摆,就真的可惜了。

如果我过多描绘了白族姑娘的美丽,恐怕同行的女人就要生气了。但是没有办法,你们的裙摆太过轻盈,受不起大理充满花香厚重的秋风。而不像是白族的姑娘,那耳边的白穗随着脚步上下跃动,那幅度,真的是刚刚好。

恰巧,当时碰上了白族的节日,他们在一座几乎破败的祠堂边,杀鸡煮雨。我不知道那是什么节日,恐怕是隆重的很。人们穿着白族的传统服饰,敲打着一个个类似木鱼一般的东西,嘴里低吟着过客听不懂的歌谣。

过后,我坐在洱海边上的咖啡厅里,思索着他们歌声的含义。

白族的姑娘应该不是腹中所生。她们之前应该只是洱海中的一只小鸭子,在洱海上奋力挣脱缠脚的水草。追随着满眼游动的波光,看准时机,一口吞下。

浪漫的水和着浪漫的波光,让那只鸭子成为了一位浪漫的白族姑娘。慢慢的在水中浮出,慢慢游上岸,住进岸边青砖飞檐的古朴建筑,觅一位勤劳帅气的男子,为这洱海,生一个孩子。

好像除了这里的饭菜不合我的口味,别的,大理好像一点也没有骗我。

低云矮树,水边人家。还有满眼的花海青山,白族人还真的是幸福得很。

我真的是嫉妒着他们,他们不像我,身为济南市仅有数十人的土家人,从小到大见人就要解释,我真的不会做土家酱香饼。

如果你让我再去一次大理,我肯定不会拒绝。

游记的散文篇七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年年春日,芳菲绣野的时候,人们争相踏青游冶,览胜寻芳。趁着这场花事正浓,我也去赶一场春游浩荡。

东出莒城,驱车西行,披着春日早晨初升的温阳,一路向福山圣地――浮来山而去。

剪剪晨风里带着恻恻轻寒,溶溶晨雾浸湿眉睫和额前的发,闭上眼深深地吸一口气,草麦田桑清新自然的田园气息,夹杂着各种花的香气扑面而来。繁密如织的田路,在开满油菜花的菜地旁交通错落,荷锄的农人和络绎的游人,在落英缤纷的桃花园旁擦肩。阡陌交通,游客纷然。

车子驶过宽阔平坦的三三六省道,转入田间的水泥小路。小路傍着河溪曲折地蜿蜒。道旁花木扶疏,最寻常的行道树是笔直的杨树。不拘不束也生得规矩齐整、不折不弯,如莒地的人温厚朴实而又刚直不阿。偶尔或有几株疏落的垂柳,临河路、傍溪桥,或在你经过的路口不经意间出现。倾斜出万般姿态,横逸出千种风情。翠绿如眉的新叶,明丽鹅黄的柳花。微风拂过,楚楚的腰肢如纤纤的江南女子,轻盈的身姿随风摇曳,那么得妩媚温柔,那么得清逸婀娜。它是水边的伊人,临水照影,含烟弄态,脉脉深情占尽了春色大半。眼前风物:小桥、流水、烟柳、人家,虽身在粗犷豪放的北国,却有那么一瞬间,仿似感觉到了江南春的柔情似水、旖旎温软。

路过烟柳溪桥,有流水潺潺,有芳草芊芊,有郊野牧饮的羊群;路过田畴菜畦,有野花向笑,有莺飞蝶戏,有往来耕作的农人;路过闲适别致的村落,有房屋篱落,瓦舍疏疏,有榆柳荫后檐,有桃李罗堂前,有狗吠深巷中,有鸡鸣桑树颠,有最平凡的烟火人家。

有春风十里,吹皱莺声燕语;有闲情万缕,唤醒陈旧诗词;千百年来的田园景致,竟相差无几。春风依旧是春风,燕语依旧是燕语,莺声依旧是莺声。

车速渐渐慢下来,道路越来越拥挤,只是我们距离浮来山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探出车窗远远地望去,古老而又沧桑的浮来山,就像是一颗翠绿的明珠镶嵌在莒西平原上;又像是一座葱茏的岛漂浮在粼粼的麦涛绿浪里。朝雾还未褪尽,薄烟已经如织。春光乍泄的莒西平原,川草低烟,平林漠漠,在这个清润的春的晨晓,诗意得像一幅朦胧的山水画。浮来山就飘渺在这幅画的雾里云端,在太虚仙境里飘浮逶迤,如梦如幻。

二、桃源村落邢家庄。

浮来山有佛来峰、飞来峰、浮来峰三座主峰。三座山峰相互鼎峙又拱围相连,中间形成低凹平坦的低地,低地又随山势向东延伸,形成狭长的山坳。山坳在东部的山麓有敞开的豁口,便是浮来山的入口。在豁口上,散落有一处古老的天然村落――邢家庄,是入山的必经之地。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都是从这个小村落出发,顺着山坳出入幽山寂境的。

站在山下,远远地眺望。这条幽深曲折的山坳,像是一条翠色的飘带,在逶迤飘渺的群峰间穿梭飘飞。翻卷的带尾在豁口处如蝶翼般展开,拖曳出媚娆的姿态,铺展出斑斓的色彩。有姹紫嫣红的邢家庄,静静地在蝶翼上绽放。粉色的墙,红色的瓦,以及楼顶的涂蓝,皆掩映于红桃碧树、绿柳密林里,若隐若现又极致得醒目清朗。

鲜活的村落,使灵山秀水多了一份烟火,它尘俗而又隐逸,熙攘而又淡泊,宛如世外桃源。

车行缓慢,转过别致的石板小桥,便进入邢家庄。西有浮来屏障,中有河溪穿巷而过。山於屋外参差见,水到门前款曲流。只是一座宁静而又小巧的村子,只除了两条长长拥挤的商街外,与其它城郊大多数村落并无二致。市井风物皆朴实无华,却又风情得如江南小镇般诗意婉约。粉墙红瓦的民居布局齐整又错落有致,简约凝炼的建筑风格,显示了此处民风的清简和纯朴。

当然,恬静只是它素常的样子,若是逢上山会和节日,它就会异常地热闹和拥挤。比如今天,此时的桃源村落恰在进行着一场繁华的盛会,商街上各家店铺齐齐结彩开张,饭庄、酒馆、旅店门盈客满;街巷上远近商贩集聚,在街边道旁排满了琳琅满目的土俗物品,品类丰盛、雅俗俱集。附近游客、外方旅者,络绎不绝的朝拜者纷纷涌来,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开始了约定成俗的车马喧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样的盛会开始成为此间人们殷殷期待的赏心悦事:魏晋?唐宋?明清?还是更早的商周?已无从知晓,也许从古老的浮来迎来第一个朝圣者开始,也许从它还是一个没有名字的远古聚落之时,它就已经不再与世隔绝!千百年来,这处桃花源地,把山林的清净淡泊放入了世外的热闹喧阗,生生世世都有着不食人间烟火的烟火。

络绎不绝的游客熙来攘往,每一位来者都要从这里驻足经过,每一位归客都要在这里回眸作别,带走两袖淡泊清风,留下满程仆仆风尘。当他们踏上归途的车马,依依不舍地远去、远去……,身后绵绵的青山淡成了一片云水迤逦,再最后一次地回眸。在那最后深情地一瞥里,一定是充满了对这个桃花源般的小村落的无限流连和艳羡。这次不经意的相逢是否成了记忆里挥之不去的`美丽邂逅。当此时所睹风物景致,随着以后凡尘碌碌的日常而变得迷蒙又模糊,那个在古人诗文里被絮叨了千百年的归隐之梦,是否不再只是苍白的慰籍,而是成为了心底永远的情结。

但凡能够成为风景名胜的山水,必然都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优越的自然景观,二是丰厚的人文景观。浮来便是自然风景与人文底蕴兼有的绝佳胜地。

它坐落在莒西平原上,气候宜人,四季分明。群峰耸翠,景色秀雅;幽谷流溪,静谧宜人;茂林繁花,珍禽异卉,蔚然大观;观坛庙宇,台阁亭榭,景点密集;酒店山庄,休闲场地,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一山一树一条根、一书一字一巢人。风景聚集,素有八观、十二景、三泉与四园之称。

它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商周老树、晋代古刹、隋唐庙庵,千年道观;有史海碑林,摩崖石刻,远年峰台,长城遗迹;它山深林隐,远尘嚣、避俗世,是名闻遐迩的佛道圣地,法汰讲《禅定》、慧地讲《华严》、昙观送舍利、三丰传丹术、佛成受衣钵、法敬苦承传……至今有志可查,有迹可循;它是保疆守土、攻守盟订之兵略要地,隐公八年,莒鲁国君结盟于此;它气韵清雅,钟灵毓秀,是千古文学评论家刘勰晚年时曾遁迹之所,圆寂之地。

缓慢挪动在邢家庄中心的街道上,向面相迎的便是浮来景区的东大门。远远地,便见一排矗立在繁松翠柏掩映之中的青石仿古山门。阑额上雕刻着醒目的鎏金大字:浮来山,笔力遒美,端雅健秀,在晓光日色里,灿灿生辉。

巍峨的青石门坊耸列在绿树荫覆下,沉静庄肃、古朴雄浑。整座山门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一座四柱三间式牌坊,从立柱到花板通体尽浮雕祥云游龙,纹饰繁琐,精致华美;两侧各有边坊三扇,整块浮雕浮来的六段历史故事:海孕浮来、文明曙光、鲁莒会盟、禅定文心、圣序三教、迎奉舍利,所绘人物均雕工细腻,生动传神。

轻轻地抬手,抚摸苍麻坚凉的纹理,小心翼翼地叩触遥远而又曲折的历史脉络,细细品读着古老浮来的前世今生。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个模糊而又鲜活的形象,他们曾经来过,又走远,赋予了浮来深厚的人文底蕴与文化内涵。留下了千古风流,让后来人一次次追仰,一次次探寻。

定定地站在门坊下。晨曦的霭光浮掠,画面上似有无数道灵光闪动,画中人物栩栩然若重生,恍惚中似有古人从画面中跃然飘出,落在山道上缓缓而行,青衫黯淡,衣袂飘飘,翩然走远。

思绪沉跌在古老光阴里婉转飘忽,悠然的心境竟有些许起伏,松快中依稀生出了几分凝重,就连脚步也变得迟缓和虔诚。

沿着蜿蜒起伏的山间道路,随着拥挤的人群,缓缓趋步向幽境。花岗岩条石铺砌的山路,陈旧但依然光洁纤净。

山路沿着幽谷回折曲缓。道旁松柏参天蔽日,古木幽森蓊郁。错落横斜的枝干苍桠却虬劲,密密匝匝遮住头顶的日光。这条被踩踏了千年的古道被这些苍老的古树掩映,愈加得古朴宁静,愈加得幽深寂籁。

树林荫翳中,踩着花荫树影,一步步走过,感觉自己像是踏在了光阴绵密的流里。缓缓地,轻柔地,从咫尺的眼前走向遥远的亘古,从真切的现实走向缥缈的虚幻。

碎碎天光在石板路上摇摇晃晃,古老的山道显得更加得苍麻,更加得苍老,更加得苍桑。有山溪傍侧,一路相随,流水淙淙不绝于耳;有山阳透林隙,与溪光交辉,道道流光灵动而潋滟;有山雾氤氲,烟霭冉冉,弥散涧壑;有山风幽然而过,竹篁哗然,新叶窸窣,林涛飒飒,萧瑟若有韵。

有山云流淌林梢,悠然地漂浮,闲缓地流荡;有成群的飞鸟掠过对面蓊蔚的浮来峰,来回穿梭在群峰坳谷间,轻柔地划入天际,同优雅的白云一起在碧空里荡来荡去,悠游自在。忽然想起那个云中驾鹤而来的浮丘公,和那个迷蒙的传说:。

说,远古之时,轩辕黄帝的右相浮丘公得道成仙后,驾鹤云游四海八荒。某日,至浮来。见此地青川秀野,水明景丽,心生流连。一时触动凡念,便挟一山落栖于此,故此曰浮来山或浮丘。

从蒙昧洪荒到文明深邃,或许是玄说仙传本来就子虚乌有;从茫茫沧海到离离桑田,或许是时间已过得太久太久。这位逍遥的浮丘仙翁早已不知去向,一去山空难觅仙踪,唯留寂寂浮来山世世代代踞守于此,从遥远的太古直至今天。人事易变,山河永恒,关于它的前世今生,人们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这虚幻陆离而又仙玄逍遥的一段。

千古浮来,不仅有秀丽迷人的外表,还有丰盈深刻的灵魂。仁者爱山,智者爱水,从渺渺仙翁到封国君主,从圣僧高道到硕学鸿儒……,每一个曾经留下过足迹的过客,每一个鲜明又模糊的故事,都赋予给它历史的厚重和人文的蕴藉,使浮来风流誉满天下,浮沉千载,依然盛名不绝。浮来山水一直是莒人心中永不失落的风景,浮来文化是莒人精神的传承和灵魂的寄托。

四、定林寺和天下第一银杏树。

山行数里,峰回路转处,有峦峤碧嶂于侧,俏峰耸翠,玲珑奇秀,便是佛来峰。佛来峰山体温和圆润,在山南面,从山脚至半腰有一高一低峦台各一块,开阔平整。峦台上有块石垒砌的三层高台,千年古刹定林寺便幽隐盘踞于高台之上。它依山傍水,顺山势而建。背靠佛来峰,面向清泉峡,坐北向南,与坐落在飞来峰上的青云庵隔溪相望。

站在寺前的山道上,顺着高高的石阶仰望,定林寺青灰色的飞檐在翠色烟霭里禅意地卷翘,苍古而又幽然。那松柏古木的墨绿和檐瓦的青灰,诗意地相衬,肃穆里又含了一抹玄秘;朱红庙郭隐现于绿树环抱中,墙外有层层松柏整齐森列于高台之上,挺拔俊逸,俨然若守护古刹的卫士;有连翘绵延盛开于高台之下,明黄的色彩映衬着朱红的寺墙,目光触及,漫上惊心的艳丽,千古春光依旧灿烂着古老庙宇,并未曾将它遗忘;山风幽幽漫过来,飒飒松涛柏浪从山顶弥卷而来,和着钟鼓楼里圆润洪亮的钟声,被深深的山谷拖得纯厚而绵长,竟使游客拥塞的古刹平添了几分静谧。

拾阶缓缓而上,未及踏入山门,便见千年古银杏树于院中央向面相迎。远望去,苍老又丰润的老银杏峻拔奇崛地仰首矗峙长空,露出巨如华盖的树冠。苍苍莽莽参蔽荫覆于庙宇之上,禅意地掩着灰旧的飞檐璃瓦。粗壮如巨塔般的树干如蟠龙般嶙峋斑驳,虬曲的巨枝嫩叶伸触云宵,翠华难掩纵横出墙。

传说,此树是西周初期周公东征“龟蒙”时所栽;传说,它在夏禹治水时,便已峙立于浮来,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又说,它本是冰川时期留下的一粒树种子,深埋在地下,因为机缘巧合得以重生。有诗云:蓦看银杏树参天,阅尽沧桑不记年。汉柏秦松皆后辈,根蟠古佛未生前。不管是模糊的传说,还是有据的推测,四千年的光阴都足够古老、足够漫长,老银杏树用它顽强的生命演绎了一个仙寿恒昌的传奇,写就了一个寿比南山的美好神话。

跨过定林寺古老而厚重的大门,随着拥挤的人流慢慢地走近树下,立在短桩支撑着的老枝下。细观老银杏树苍麻的灰褐色树皮,粗砺得像是被岁月风霜皴裂的老人的脸,那沧桑的褶皱起伏而又深刻,在光阴犁过的沟壑里,看得见岁月深处的斑驳。我趴在护栏边,看它蟠龙似的树根,绺花盘错一直蜿蜒到我脚边的栏板下。我伸手去触摸它凹凸的纹理,用手紧紧地敷贴在树根上。在那喷薄涌动着的血脉里,仿佛能够感受到四千年岁月的苍凉和温绵,繁华与荒芜,旖旎与惨淡。

暖日东风,春来如约,苍老枝头又有新叶初结。柔风徐来,新叶款款,如万千只破茧新碟在苍桠虬枝上绽翅跳动。那苍润的枝头,看过唐虞商周纷争,淌过秦云挂过汉月,沐过唐风淋过宋雨。它是一本厚厚的史册,那初绽的新叶每一片都是一卷青史;每一片都是一个故事;每一片都是对逝水光阴的鉴证。风轻轻一吹,便抖落满地历史的风尘,窸窸窣窣洒满树下人的襟怀。我踏着满地的沧桑一步一步走进它树影幽蔽之下那些搁浅的岁月、恍惚的光阴。痴怔立于树下冥想,任凭灵魂穿越时空,于岁月深处,捡拾某个古老深刻的片段,回味过往某段神圣隆重的情节。

游记的散文篇八

美丽的沪沽湖,素有女儿国之美称。位于四川与云南的边界,是四川与云南的界湖。

居住在湖畔的摩梭族部落以名扬中外的“走婚”风俗,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探寻,似乎大都抱着碰一碰运气地想法过来的,男士们大都无限向往,而女士…就不太喜欢,反正我就是不喜欢。为什么呢?先听我说说他们是怎么个“走婚”法,摩梭人是母系社会,在日间,男女很少单独相处。男子若是对女子倾心的话,在日间约好女子后,会半夜到女子的'“花楼”,但不能于正门进入花楼,而要爬窗,再把帽子之类的物品挂在门外,表示两人正在约会,叫其他人不要打扰。然后在天不亮的时候离开。如今,这项传统婚俗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虽然结婚,却没有共同住所,平日各回各家,节假日才聚到一起。咳咳,这一小段是网上抄的,是为了让你们更加清楚地了解“走婚”的模式。所谓“男不娶,女不嫁”通俗地讲,就是相爱的情侣走婚成功以后,即便女方有了小孩,他们也是各回各家。小孩是由母亲与舅舅一同抚养,更直白一点的说,就是男人只要负责播种就好了,而他们在法律上也属于合法夫妻。

初到丽江就有听当地人说过,这里是女人的天下,男人的天堂。感觉确实是这样,丽江的男人真幸福啊!

沪沽湖很大,四川占三分之二,而云南的虽没有四川的大,却最出名,我想是四川的宣传力度不够吧。从丽江古城到沪沽湖要六个小时左右,可以让客栈帮你们订车票,每天只有一躺,要提前订,来返是160块。期间,我们坐车走的这段路叫“丽水十八弯”坐起来很刺激,看起来更刺激,就是抱着山跑圈圈,绕啊,绕啊,从下绕到上,在从上绕到下,在最上边的时候,感觉离天空很近,白云看起来前所未有地大,好像触手可及。一路上都是绝世美景啊,那云、那山、那江,简直就是惊天动地的美。一定要坐在靠窗的位置,拿起你手中的相机来咔嚓咔嚓,什么晕车,头痛都全都能让你抛到九宵云外去。听说这儿还是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的拍摄地,不过我没看过。

沪沽湖的门票是100元,你只要进去了,呆上三五个月都可以,因为那些客栈、餐厅都在里面,环湖而建。要记得在网上提前订好客栈,所有能让你看见湖的客栈都很贵,最最便宜的单间都要180,可是里边很小,我住的那个客栈给忘了,不能给你们提供方便了。说到这里呢,我得建议一下你们,如果你们要在沪沾湖多呆上几天的话,可以租一辆单车,去游游四川那部分的沪沾湖,先声明,要单车骑的好才推荐,因为那里公路很曲折,你们要小心。

游记的散文篇九

暑假,我和妈妈游览了杭州著名的西溪湿地。西溪湿地国家公园,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西溪湿地以独特的风光和生态环境,形成了极富吸引力的一种湿地景观旅游资源。

我们先参观了西溪湿地博物馆,有4个主厅,分别为序厅、湿地与人类厅、中国厅和西溪厅,了解了相关的科学知识。接着我们沿着小路,游览了渔村烟雨,曲水寻梅,高庄宸迹等景点,还乘坐了游船参观一座座各有特色的小岛。湿地内河流众多,水渚密布,温度适宜,雨量充沛,植被繁多,大面积的芦荡,众多飞禽走兽,到处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景色怡人,真是令人流连忘返。最令我难忘的是,在临近出口处,湖中央竟然漂着一只超大号的黄色橡皮鸭,很多有人都争相与之合影。询问后我才知道,这就是鼎鼎大名全世界都在巡演的――大黄鸭!看来我的运气还不错呢!

天色渐渐的暗下来了,带着些许遗憾,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西溪湿地!

游记的散文篇十

西递,实际上就是一个孤零零的村庄。离黄山不远,乘3个小时的车就到了。旅游拓展了人们的视野,霭峰脚下的山坳里,西递被云雾笼罩着。据说春天,山坡上的桃花一开,一片一片地,像粉红色的云霞在飘着。

没等走到跟前,就看见了那古香古色的石雕牌楼。那牌楼一看就不是假的,绝对是历史留下来的。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它能挺直地立到今天真是不易。

石板路和那狭长的巷子里,游人一拨接一拨,没有穷尽。人们就是为观赏这些古物而来。建筑独特,雕饰精美,房子与房子相连,院落与院落相接,家家都有厅堂和天窗。那房子高高的,有的巷子窄得只能一个人走过去。我还看见一个房子里,一面的窗子的图案是由冰凌构成的,另一面是由五个福字构成的。那意思是,你先吃得寒窗苦,然后才能得到应得到的幸福。

西递地方不大,西递人自古以来就重视读书。这方面有楹联为证。如:“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只为读书”;“读书好行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人企图事业上的显赫就离不开读书。

西递人善于以商从文,以文入仕,以仕得商。文人、高官、巨贾人才辈出。通常衣锦还乡,都不忘记回报祖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