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末论文汇总 哲学与人生期末论文(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6:25:48 页码: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末论文汇总 哲学与人生期末论文(八篇)
2023-01-05 06:25:48    小编:ZT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末论文汇总一

主题: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主要内容:

第一,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各级党委要把从严治党责任承担好、落实好,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坚决防止“一手硬、一手软”。 第二,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思想教育要突出重点,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要加强警示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矩。

第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贵在经常、重在认真、要在细节。党中央权威,全党都必须自觉维护,并具体体现到自己的全部工作中去,决不能表面上喊着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实际上没当回事,更不能违背中央大政方针各自为政、自行其是。党内组织和组织、组织和个人、同志和同志、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等重要关系都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来设定和处理,不能缺位错位、本末倒置。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都

要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不能搞假大空,不能随意化、平淡化,更不能娱乐化、庸俗化。党内上下关系、人际关系、工作氛围都要突出团结和谐、纯洁健康、弘扬正气,不允许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不允许搞利益集团、进行利益交换。 第四,坚持从严管理干部。

第五,持续深入改进作风。要从解决“四风”问题延伸开去,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努力改进学风、文风、会风,加强治本工作,使党员、干部不仅不敢沾染歪风邪气,而且不能、不想沾染歪风邪气,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

第六,严明党的纪律。纪律面前一律平等,党内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党的各级组织要积极探索纪律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的途径,多做提提领子、扯扯袖子的工作,使党员、干部真正懂得,党的纪律是全党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严格遵守和坚决维护纪律是做合格党员、干部的基本条件。

第七,发挥人民监督作用。

第八,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末论文汇总二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篇文章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中学阶段我们就已经学过了,它是恩格斯在马克思目前的致辞,记得当时我们仅仅只是学习了它的表面的含义,仅从文学方面来揭示这篇文章,但到现在我们再次阅读这篇文章时不得不正视它所蕴含的正真的价值。

人们对马克思的评价太多了,“最伟大的共产主义者,革命者,哲学家,思想家……”,而我们也是从小就知道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故事。

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那是他发现了剩余价值,就像恩格斯在讲话中所说的:“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其实这个今天在我们看来简单的事情,简单的原理,很难想象在当初那个愚昧落后的年代里,马克思对它的提出是多么大的意义,同时深深影响到了我们今天的发展。

我们甚至可以说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剩余价值的发现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在那个机器大生产使生产力飞速发展,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的年代,马克思透过层层纱雾揭示了剩余价值的存在。他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的剩余价值的的揭露。这给了资本主义社会一个深深的痛击。

也难怪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给人类的旧思想以撼动,他使人的思想以豁然开朗,他是一位真正伟大的思想家。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旧欧洲的一切势力,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的同盟。”这句《共产党宣言》,在《讲话》中不足千字的文章却铿锵有力,高度概括了马克思的一生。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不仅仅是看到了让社会更好的发展的方法,而这不仅在自然社会上,更是在人类社会上,更为伟大的是他提出了一条道路,一条为整个人类历史文明指出的最终出路——共产主义。

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者,他创立国际工人协会,将其理论付诸实践,寻求人类解放的道路。他几乎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社会主义事业,甚至于今天我们都还滋润在他的思想下,深深地被他的思想所影响。

自古圣贤皆寂寞很多伟人的成功都伴随着坎坷与不幸,就像中国古代就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马克思的人生道路也不例外,尽管他是有如此的贡献,但是也是因为他的思想与革命方向,他生活的很贫穷,甚至有时连吃的都没有,常常会靠恩格斯的资助。马克思的三个女儿因无钱医治而逝,小女儿也因为重病,不治而亡。马克思忍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常年被驱逐,他流离在各个国家。

直至20xx年资本主义国家迸发了一次重大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威胁,虽然中国或多或少的受到经济危机的波及,但是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这次危机我们的损失最为轻微,而也是的原因,马克思的思想,他的书籍等等在资本主义国家大受欢迎,而对于他曾经所受的遭遇来说,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啊。

马克思走了,在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他停止了想象,他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他的思想,他的革命却永远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他的影响不只是曾经的,也不仅仅是当前的,更是对于我们看不见得未来。

马克思是人类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精神应当被我们所了解所学习,正如恩格斯所说:“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他虽然逝世很久了,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的思想永远的影响着我们,并不仅是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更包括资本主义国家。

我们不仅要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同时也应该发挥自己的潜力,更好的为人名服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末论文汇总三

在现实生活中,少数党员不小心讨论了党员是否相信。在这里,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共产党员绝对不能信仰宗教。

随着社会上信仰宗教的人越来越多,对宗教的认识也越来越多,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共产党员参与宗教活动,与宗教界人士建立密切的私密关系的现象逐渐增多,一些党员实际上成为了宗教信徒。与此同时,社会上甚至党内发声,认为应该禁止,允许党员信任教育,列出党员信任教育的各种原因和党员信任教育的诸多好处,指责党员信任教育不允许违反宪法保障公民宗教信仰的自由精神。事实上,我党对党员不能相信宗教的原则立场是一致的,从来没有动摇过。这一原则由党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决定。党的各级组织和很多党员要保持冷静的认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这个原则。

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共产党员应当变成坚定不移的马克思主义不论者,遵守党章的规定,坚定不移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不可以在宗教中寻找自身的价值和信念。

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这是我们党的政治纪律,是我们党区别于大多数党的一大特征。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隐藏着信教,背离了党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些标准》明确规定:党员不得封建迷信,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与邪教,不得纵容和支持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及其活动。在全面严控党的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在不相信教育的问题上千万不要打折扣,千万不要说话。

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这是由党的理想信念决定的。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从无神论开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党员信仰宗教,传播宗教思想,意味着理想信念的震荡和滑坡。有些党员认为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自己也可以信任。

我国宪法的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党员必须正确理解这一点。共产党员是比一般市民具有更高政治意识、更高政治信仰、更强组织纪律性的特殊市民,不仅要遵守国家法律,还要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的先进政党,决定了共产党员在世界观、政治立场、理论品格、社会理想等方面与信息教育大众有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列宁所指,是完美的哲学唯物主义。

共产党员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和掌握社会发展规律,承担自己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所有理论和奋斗都要致力于实现最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格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联系的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物质财富非常丰富,人民精神境界大幅提高,促进大家自由全面发展。这些都与宗教对信教群众的要求有根本区别。因此,共产党员不能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色彩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能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

古人说:万物得本人生,百事得道人成,不摇,枝叶繁荣。信仰、信念、忠诚是共产党的根本、精神和主心。建党99年来,我党从弱到强,从胜到大,主要是因为我们总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寻找价值和信念,产生了非常强大的信仰力、理想力和纪律力。一个共产党员,有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有了共产主义的理想,钙就不会流失,骨子会变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就会明白我是谁,为了谁,靠谁,在宗教中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和信念。

相反,如果失去了,一切都会失去。理想的振动是最危险的振动,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些落马贪官,算命,烧香拜佛,放弃共产党人应有的底线,不信马列信鬼神,不问苍生问大师。他们的行为,完全忘记了党的纪律,失去了党员的身份,如何保持党的性质、宗旨、本色,迷路和腐败也是必然的。实际上,他们中的一些人以宗教为幌子,掩盖他们腐败的内心和肮脏的灵魂,缓解他们恐惧的心理和焦虑。有些人歪曲宗教信仰,做封建迷信,相信自己和官方哲学。根本原因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总开关错位,失去信仰,失去理想,失去精神,失去宗旨。

关于不允许党员信教违反宗教信仰的自由,根本站不住脚。这种说法实质上是以假公民权利的名义取代对党员保持思想先进性的要求和履行党员义务的责任。公民志愿者加入中国共产党时,意味着他无条件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意味着他根据公民享有的宗教信仰自由权自愿选择不信任宗教。

如果我们党允许某人这样禁止党员信教,后果很明显。

第一,如果允许党员信任教育,允许党内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种世界观并存,神论与无神论并存,必定会引起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震荡和丧失,思想、理论上引起党的分裂。

第二,允许党员信教,允许一些党员接受党组织的领导,依靠不同宗教者的门下,接受各种宗教组织的领导,五大宗教和其他宗教在党内各自构成系统,这一定会给组织带来党的分裂。目前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在一些民族地区从事分裂主义活动时,党员信教大大削弱了党组织在反分裂斗争中的战斗力。正是西藏和新疆两个反分裂斗争非常尖锐的地方,自治区党委明确表示党员不能相信教育,这不是偶然的。

第三,党员信教,一定会成为宗教势力的代言人,有些地方会出现宗教管理党的宗教现象,利用政府资源帮助宗教热,不能平等对待所有宗教,从根本上动摇党的宗教工作。目前,一位地方党政领导将宗教作为获取经济效益和提高本地知名度的工具,视为工作业绩,滥用大佛和寺庙,热衷于大规模宗教活动,人为助长宗教热,宗教事务依法管理,宗教团体教学指导不当,乱象丛生。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一些党员干部放弃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甚至成为事实上的宗教徒密切相关。

共产党人是唯物论者,不相信宗教,为什么要制定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理论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揭示了宗教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认为宗教的产生和存在有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只有宗教依赖存在的外部根源全部消失后,宗教才有可能消失。

要达到这种状态,需要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之前,如列宁所说,以行政力量消灭宗教的企图,只能提高人们对宗教的兴趣,反而妨碍宗教的真正消灭。宗教的最终消失可能比阶级、国家的消失长。基于这样的科学认识,我们党坚持不用行政力量发展宗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消灭宗教,而是要根据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根本任务,通过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就党的任务和宗旨而言,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然也包括代表信教群众的利益。代表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不仅代表政治利益、经济利益,还包括尊重他们精神信仰宗教的自由权利。

中国革命与建设历史充分证明,我们与信教群众的基本利益一致性是主要,宗教信仰问题的差异性是次要的,在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导下,完全可以政治团结合作,信仰相互尊重,共同致力于革命与建设各个时期的大目标。同时,我们党始终坚持依靠最广泛的人民群众力量,其中自然包含了很多信息教育群众。因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们团结、凝聚众多信仰、巩固和发展同宗教界的爱国政治联盟所必需的。

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但要关心党的宗教工作,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创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要做好宗教工作,很多党员干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尊重信教群众的信仰,把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能否坚定执行党的宗教政策是检验共产党员党性是否坚强、人民立场是否坚定、与人民的联系是否密切的重要标准。共产党员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善于与宗教界人士交朋友,倾听宗教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引导宗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对信教群众的魅力和凝聚力。

共产党员不能把自己混为一般群众。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要自觉按照党章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信仰宗教,还要积极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尽到共产党员尊重科学文明,追求社会进步的责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末论文汇总四

通过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干部队伍建设在各项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全面的经常的教育,真正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筑严思想政治防线,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一、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事事处处争做勤政廉政优政的表率。在工作中增强政治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时刻记住人民赋予了重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为加快发展、富民强市服务,为*区人民根本利益服务。

二、增强宗旨意识,切实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在四个方面率先垂范:一是在深入群众方面率先垂范。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服务,特别是要为弱势群体服务,办好一些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最大限度地让群众得到实惠。二是在工作创新上率先垂范。认真切实转变思维方式,积极探索为民服务的新思想和新办法,大胆创新,加快发展,为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打下坚实的物资基础。三是在树立良好的人民公仆形象上率先垂范。必须以自己的人格力量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切实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不该沾的东西坚决不沾,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民。四是在弘扬创业精神上率先垂范。把艰苦奋斗的精神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增强创业意识,在与群众同甘共苦中了解群众的疾苦,寻找致富的门路,身体力行,真抓实干,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三、强化廉洁从政意识。严格自律,做廉洁从政的表率

在实际工作生活中,一要能顶得住歪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袭,一些歪理邪说在社会上流行,在正确行使权力时,就必须提高觉悟,坚定信念,锤炼意志,增强免疫力,真正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大是大非不糊涂,党性原则不丧失,不被歪理邪说所俘虏。二要耐得住清贫。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并且特别注意处理好“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因为社会发展总有个过程,总要经过从少数人富裕到共同富裕的阶段,但这个阶段我们党员干部绝不能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而先富起来,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执政地位所决定的。三要抗得住诱惑。要严格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私分明,认真处理好亲情与党性的关系;还要慎重交友、慎重用权;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声誉。拒腐蚀、保原色,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入世的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气。

四、加强学习和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为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多做贡献

首先,坚持从大局出发,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至高无尚的大局意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动力基础,也是我今后加强学习和修养的追求方向。在强化这一观念时,联系自身的思想实际,想一想自己为*区、长沙市的事业,为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去积极工作,发挥更大作用,真正做到重事业、淡名利、争贡献。

其次,还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通过对xx大四届会议精神,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和在中纪委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吴官正同志报告的学习活动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与时俱进的年代里,开拓创新,进一步高度深化认识、理解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和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凝心聚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积极投身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三是要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调研。到群众中去了解实情、了解真情、掌握第一手资料,使思想认识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使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更加符合加快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

四是要坚持不断地改进工作作风,狠抓落实。切实在优化环境、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方面落实到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上,做一个廉洁勤政、无私奉献的先进个人。

五是要长期保持奋发进取、心平气和的精神状态。在开明开放、舒畅和谐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中,团结协作、严守纪律、坚强意志、奋发向上。更加努力地在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建设事业中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以诚为本,以实为本,扎实有效地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末论文汇总五

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集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从根本上说,发展是一个国家或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并进而向信息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是以宽广的世界眼光观察世界,充分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具体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胡锦涛同志指出:“要继续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年1月第2版,第16页。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不发展就没有出路,不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

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发展观作为人们对发展问题的理论诠释,也伴随社会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演进的过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人类主要关注的是物质财富的增长,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经济社会是否进步的核心指标。这种片面的发展观在现代社会中引发了资源浪费、财富分配不公、生态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出现了“有增长无发展”的情况。实践证明,实施单一经济增长的做法,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带来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于是,人们开始提出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发展观,把经济增长同社会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把以gdp增长为主要目标转向以提高人民生活福利、满足社会需求作为主要目标,把发展的含义从单纯经济增长扩大为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发展水平在内的综合性概念。这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观的重大转变,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我们党积极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大趋势,主动提出了一系列体现这一趋势的新观点、新理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是以宽广的世界眼光观察世界,充分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具体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原动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公民平等享有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提供制度保障,使每个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参与经济文化和其他社会事务的管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医疗保障条件,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体质。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牢固确立人民群众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解放人,发展人;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营造全体人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三)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持久发展。”

(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促进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逐步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形成东中西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逐步扭转地区发展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尤其要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教育、医疗条件,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切实治理环境污染,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保证人民群众在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处理好内需与外需、利用外资和利用内资的关系。既敢于扩大开放,又善于保护自己。以国内的和谐社会建设促进和谐世界的形成,以和谐世界的发展保障和谐社会建设。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末论文汇总六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是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时间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重视事实,抓住“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实事求是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么一句初听生疏,深究却陌生的话,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曾一度深深的影响了我。大家都在说“大学生眼高手低”或“大学生能力不行”等的话,大一刚入学时听到这些话,我是很不服气。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我觉得,如果再按现在这种方式生活下去,我们比“眼高手低”和“能力不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我根据实际情况,一方面现在努力学习。一方面也试图通过前辈的经验为自己制定以后的一些计划。虽然现在的计划实施遭到挫折,但是只要我“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一切的艰难困阻也不过是我化之为动力的有利因素罢了。

二.事物的对立统一

首先,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其客观性和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断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是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些事物存在的客观本质。而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辨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和显然,自觉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存在事物的矛盾就存在解决矛盾的方法。目前在我们学生的大学生活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人际关系和就业问题。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同宿舍的同学可能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习惯(其实我觉得,当我们走上社会后,这个问题的体现将更为突出),因此人际关系的融洽就存在一定的阻碍。但是,当我们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产生这种阻碍的原因,我们就应当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另外的这个就业问题,也是同学,学校,家长乃至企业所关心的问题,我觉得其解决所需的时间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思想活跃,人脉好,时机对,很可能造就一个成功人士。这一问题是社会的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关键,社会在关注,并将持续。

三.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从实践的特点上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显示性的特点。就是说,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表为客观的事实。

而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末论文汇总七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等。我们要努力学习和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在学习中我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意义。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就要从平常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当中,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许多复杂的东西需要认识,许多重大问题需要回答,许多领域需要开拓,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就显的尤其重要,要做到这些,我们就必须

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面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地强加到实际上面去,这样既违背了科学理论,也歪曲了客观实际。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学习的目地全在于运用。所以,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第一,在思想上要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理想是人生观不断进取的精神支柱和动力。历的胜利与成功。永远属于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人们。中国青年运动80多年和生动实践告诉我们,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期,才能有大作为。现在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当代中国的大学生也应该以此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神圣的职责,这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具体体现。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地辨明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我们认识世界的理论武器,更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观和主观世界观的行动指南。大学生要自觉的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性发展中国家融个起来,增强为祖国统一和为人民服务台的责任感,努力学习,提高警惕本领。

以上是我在学习与工作当中都应该永远铭记的生活准则与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教会我们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来武装自己,为了自己的思想有更深远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尤为重要。矛盾的观点,联系的、发展的理论以及实事求是的相关方法在现实学习、生活中给予指导,有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及理论水平,从而更好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了社会主义本质,更加坚定了为社会主义奋斗的信念!我也从本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当中吸取了很多对自己未来有益的知识,感受到了世界的无穷无尽,只有自己努力去探索去发掘,才能更好的去实践,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目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未来两年的大学生活中我也要更努力的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校期间也加强锻炼,为毕业之后的实践做好更充分的准备,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再展示自己,坚定为社会主义奋斗的信念,为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末论文汇总八

通过这一段时间对于马克思原理的学习,我明白了许多,领会了许多,收获了许多,改变了许多…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他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老师给我们讲解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前四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现先将我学习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内容简单介绍下。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实践需要,在总结当时的自然科学的最高成果、批判地吸取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同一切旧哲学相比,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三个本质特征。它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哲学内容。

1.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通过方法论表现出来。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表现在: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即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的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一个是世界的本源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因为:(1)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2)它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3)它是划分哲学中基本问题的依据。(4)它也是人们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两者的对立表现在四个方面:(1)唯物辩证法主张普遍联系的观点,形而上学则认为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或只承认事物的外部联系而否认其内部联系。(2)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而形

而上学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至多承认事物的量变。(3)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全面的观点去研究、观察和解决问题,而形而上学则片面地去观察、研究问题。(4)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区别。

5.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6.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是一般的变化。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

7.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形:一是机械运动中特定物体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移动;二是事物处于量变阶段,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静止是相对的,但并非单纯消极保守的,它也有积极的意义: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前提;相对静止是理解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8.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静中有动;绝对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的状态,动中有静;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因此,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并不否认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但不能把静止绝对化。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形而上学,借口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

9.实践――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理想所进行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实践、处理和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和精神生产活动。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10.联系――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以下特点:(1)联系具有客观性。意思是说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联系具有普遍性。首先,一个事物内部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着的;其次,事物和外部其他事物是联系着的;再次,由于以上两点,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着的,世界是一张联系之网。(3)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11.发展――是指客观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趋势和联系;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同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所以二者不可分割,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任何一个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以上是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一些理解,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道得明的,现在虽然结束了对这门课的学习,但我仍会在课下抽出时间继续深入学习。因为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学习其他课程是一个从宏观角度理解的基础。如果这门课程学习好了,其他课程也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许多,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让我更深刻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确令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让从昏昏噩噩的大学生活中重新振作起来,从今以后我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地辨明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