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英文翻译汇总(精选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5:38:57 页码:10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英文翻译汇总(精选9篇)
2023-11-24 05:38:57    小编:ZTFB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总结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和表达方式。在写总结过程中,我们可以寻求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里是一些总结的规范和标准,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英文翻译汇总篇一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纪录片《四季中国》,是由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出品。这部作品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中国文化外交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是一部成功的对外宣传作品。

从节气切入,讲述独特的中国故事。

《四季中国》在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推出,向欧美观众解答了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以及对现在有什么影响。

一是通过《四季中国》纪录片让西方观众认识了节气——这一中国人民通过总结几千年来大自然客观规律的重大发明。例如《雨水》一集中,通过说明这一节气与四川大熊猫基地中所提供春笋的重要关联性,向外国观众揭示了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将天文气象的变化与天文、农业、物候和民俗等结合,展示出中华民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善于创造的民族特点。

二是围绕节气展开的内容让西方观众看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指导人们与自然、与他人和谐相处。如《惊蛰》中选取的福建长汀,介绍了客家人的百家宴、竹子造纸、族谱和围屋等;又如《清明》中选择江苏茅山,描述了回乡祭祖、团聚和会船等活动,呈现出节气在指导人民的家庭生活及农耕作业方面的重要意义,使海外观众能够认识到节气的作用和价值。

三是从节气及传统文化的延续切入,向西方观众讲述了其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因对现世人民的生活仍有积极且重要的影响。像《春分》一集中介绍的湖南安仁,通过讲述赶分社、陈赞文老人、采药、制药等,为全球观众展示了节气及传统中医药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现今如何继续利好人民的生活,以及留存保护的价值。

《四季中国》背景简介:

《四季中国》是由新华社cnc出品,由英国主持人江森海主持的二十四集体验式纪录片。历时两年制作,内容跨越全中国24个省区市,为寻找二十四节气对当代中国的影响,摄制组探访中国的'至北村寨漠河,至南城市三亚,体验45度高温的重庆,零下30摄氏度的哈尔滨。1500小时高清拍摄素材,24集各异的精美传统中国风动画,国际首席**乐团度身定制原创音乐,全面打造体验类电视纪录片的良心之作。英国主持人江森海跨越中国二十四个省区市,北至漠河,南至三亚,寻找节气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大型纪录片《四季中国》为您讲述英国人眼中的二十四节气。

一经播出后便引起了英国媒体和纪录片影评人的关注。其中,英国每日电讯报(英国颇具影响的全国性报纸,读者集中在中产阶级)官网了第一集《立春》,并介绍了中国二十四节气和该系列纪录片的摄制(《whatarethe24solartermsofchina?》《seasonsofchinatrailer:howthe24solartermsaremarkedacrosschina》)。

该片还在国内同步上线,包括哔哩哔哩、优酷、咪咕、天翼视讯等视频网站在频道首页推荐,并在哔哩哔哩获评9。6分,得到了年轻观众的积极评价。此外,还有澎湃新闻、新浪网、北京时间、中国青年报等数十家媒体网站转载转发。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英文翻译汇总篇二

半熟脸儿:有些面熟。

棒棰:外行。

不老少:表示多。

打这儿:从此之后。

打住:到此为止,别再说了。

倒(二声)气儿,闹气儿:喘气。

兜圈子,绕弯子:有话不直说,顾左右而言他,兜起圈子来。

cei(四声):摔碎。

该干嘛干嘛去,哪儿凉快哪儿呆会儿:对比较讨厌的人,想说滚蛋,语气稍轻。

硌你脚了,耽误你脚落(lao)地了:别人无意踩着你而没有表示歉意,讽刺的说法。

见天儿,渐天儿:天天。

说难听点儿,……:从坏的方面看此事,给个铺垫。

犄角旮旯儿:旮旯,角落。

死心眼儿,死心眼子:实心,老实。

碍眼:防碍别人。

挑眼了,挑理儿:挑理,怨别人办事不合规矩。

再说吧:指不了了之吧。

走嘴,说突了嘴了:本来不想说,没留神说出来了。

嘴皮子:说话的功夫。

逗闷子,逗乐儿:开玩笑.

菜了:了的加重词。

例如:死~,歇菜,完~是指死了,完了。

遛弯儿,溜达:散步。

齁hou一声:用于吃到嘴里的时的味道。很的意思,有时也指过甜或过咸的.

例如:这糖~甜。

倍儿,特:特别、非常的意思。

例如:那楼~高。

多新鲜呢:这事儿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撂挑子:扔下事情不管了。

下套儿:下圈套的意思。

玩幺蛾子:耍花招儿的意思,

搓:吃的意思。

露怯:丢脸的意思。

大概齐:差不多的意思。

得,齐活:行了,好了的意思。有时也做语气重词。

涮:骗,耍的意思。

逗闷子:寻开心。

跟:在,多用在“哪儿”“那儿”之前。

例如:车~那儿呢。

歇:休息,完。

例如:~了吧?

瞎,抓瞎,没戏:不行。

例:~了吧?

个色:形容人的性格不好相处。

起腻:男女之间亲热的样子。

套磁:套近乎。

哥们儿,姐们儿,爷们儿:亲近的称呼,有时代指“那个人”

甭,甭介:不用。

逗:可笑,有趣。

成心:存心,故意。

鞋倍儿:鞋子的意思。

找抽:找打。

牛:非常厉害的意思,带有贬意。

门儿清:麻将术语演变而来,意为明白,清楚。

忒:特别,非常。

傻冒儿:傻,也代指傻子。

事儿:麻烦,罗嗦的意思。

味儿:味道大。

大法了:厉害了。

能个儿:厉害,长本事。

今儿,明儿,后儿,昨儿,前儿:指今天,明天,后天,昨天,前天,有时也在后面加一“个”字。

打奔儿:奔儿是吻的意思,打奔儿指结吻。

踮儿,撒丫子:跑,有逃的意思。

杵(三声),戳:站在那里,呆在那里的意思。

贫嘴:油嘴滑舌。

回头:有机会。

蔫儿坏:表面上没什么,心里特别坏。

没劲:没意思,对事或对人.

例如:你这人真没劲。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英文翻译汇总篇三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人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夏至交节点,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时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此外,民间还有夏至“消夏避伏”、“清补”等习俗。

返回目录。

夏至的含义是什么。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夏至,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夏至这天,白天最长,夜间最短。代表的寓意是炎热将至的意思,它的气候特点就是暴雨、梅雨天气,高温桑拿等。

在公元前七世纪,先人们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夏至的名字,只是代表夏至这一天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天即将来临的意思。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在北京地区,白昼的时长长达15个小时左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它是整个夏季中白天时间最长而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一般是6月21-22日。

夏至后,每天白天的时间逐渐缩短。天文学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夏至之后北半球白昼时数逐渐减少,同时夏至到来之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古有“夏至大烂,梅雨当饭”一说,夏至时节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也正是江淮一带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也是指夏至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也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夏至过后,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

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日,最不能少的就是那一碗细水长流的“夏至面”。夏至面是汉族风俗,现在已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有记载“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夏至虽不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但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人们从夏至开始改变饮食,以热量低、便于制作、清凉的食品为主要饮食,面条通常为一般家庭的首选。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腻,要多吃杂粮已寒其体,不可过吃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也要适量,不可过多,以免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热化生风,激发疗疮之疾。

返回目录。

夏至三候分别为哪三候。

一候鹿角解。

二候蝉始鸣;。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

夏九九。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返回目录。

夏至的天气特征。

1.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非常的强烈,空气对流非常的旺盛,午后至傍晚非常容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的范围比较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样的美丽,常常都会带来局地灾害。诗人徐书信“在暑雨”一诗中,也对夏日雷雨天气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描述:“夏日熏风暑坐台,蛙鸣蝉噪袭尘埃。靑天霹雳金锣响,冷雨如钱扑面来。”

2.暴雨天气。

大多数的情况,“夏至”期间,也是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就会频频出现暴雨的天气,很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3.江淮梅雨。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个时候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的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就会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

在这样的天气情况下,器物就会发霉,人体也会觉得非常的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一下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4.高温桑拿。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是北半球夏季的开始。过了夏至,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天的时间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的时间一天比一天加长。

但是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然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所以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就会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从1951年-的资料上来看,北方许多城市的历史极值都出现在夏至后。

返回目录。

夏至的活动。

1、祭神祀祖。

夏至的时候正好是麦收,自古以来有在这个时候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

周代夏至祭神,寓意就是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的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2、消夏避伏。

夏至日的时候,妇女们就会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开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

返回目录。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英文翻译汇总篇四

1.四月芒种雨,五月无焦土。六月火烧埔。(芒种日下雨,五月多雨,六月久旱。)。

2.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四月农作物忌长雨,收获不多。)。

3.闪烁的星光,星下风会狂。(星光闪烁,夜虽晴,有大风。)。

4.四月廿六海水开目。(入夏之後,海水浪潮渐大。)。

5.八月大,蔬菜免出外。(八月大〔三十日〕,气候不顺,蔬菜收成不好。)。

6.田n若结堆,戴笠穿棕蓑。(田n群聚群飞乃雨兆。)。

7.透早东南黑,午前风甲雨。(东南边有乌云)。

8.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三月水少不够灌溉)。

9.六一,一雷压九台。(六月一日鸣雷,该年台风少。)。

10.七一,一雷九台来。

11.红柿若出头,罗汉脚仔目屎流。(红柿出,已是秋天,天气转凉。)。

12.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13.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在月初,年底很寒冷。)。

14.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好。)。

15.立夏小满雨水相赶。(梅雨季节雨水多。)。

16.秋靠露,冬靠雨。白露勿搅土。(白露这天,不可扰动土壤,以免损害农作物。)。

17.晚雾即时收,天晴有可求。(夕暮添雾易散,翌日天晴有望。)。

18.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惊蛰日鸣雷,雨或阴的天气会有四九日之久)。

19.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冬节在月底,冬天不会冷,会冷在次年一二月间。)。

20.七掳说咕判笔落。(金牛宫顶的小七星,天亮时,每月在天上的位置。)。

21.乌云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乌云近日)。

22.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时寒时热。)。

23.晚看西北黑,半暝仔起风雨。(傍晚,西北天上有乌云,半夜有风雨。)。

24.年惊中秋,月惊十九。

25.八月八落雨,八个月无焦土。(八月八日下雨,占长雨。)。

26.初三四,月眉意。十五六,月当圆。廿三四,月暗暝。

27.送月雨,後月无焦土。(月底下雨,占下月雨多。)。

28.乌云飞落海,棕蓑盖狗屎。(满天乌云飞向海边,表示转晴,不须雨具。)。

29.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鳞云重叠,翌朝必起大风。)。

30.十二月初三,黑龟,落雨落甲廿九暗。(十二月三日若下雨,下到廿九日除夕。)。

31.风台做了无回南,十日九日湿。(尚有多日下雨。)。

32.六月十二,彭祖忌,无风也雨意。(台风季节,没有风也有雨意。)云布满山底,透暝雨乱飞。

33.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春天雾浓必大旱,夏则大雨。)。

34.落霜有日照,乌寒着无药。(阴冷天气,虽落霜,如有日照可温暖,否则就冷了。)。

35.乌云飞上山,棕蓑提来披。(满山乌云,定有雨,出门带雨具,

)

36.六月绵被拣人甲。(六月身体虚弱,尚须盖绵被。)。

37.九月起风降,臭头扒嗥。(九月秋天风乾燥,臭头会痒,喜抓痒。)。

38.冬节月中央,无雪也无霜。(冬节在月中,当年冬天很少有霜雪。)。

39.三日风,三日霜,三日以内天清光。

40.大寒不寒,人畜不安。

41.二月三日若天清,着爱忌清明。(须防清明时节会下绵绵雨)。

42.五月蝶,讨无食。(五月花季已过。)。

43.早落早好天,慢落遘半暝。(晨下雨,午後阴转晴。午後下雨,就会到半夜。)。

44.十月日,生翅,贫弹查某领袂直。(十月白天短,太阳下山快。懒女人工作不完。)。

45.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着播田夫。(一二三月的天气都很冷。)。

46.红云日出生,劝君莫出行。(日出时,有红云是台风兆。)。

47.六月拢无巧,七月顿顿饱。

48.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未过五月节,天气尚未稳定。)。

49.五月端午前,风大雨也连。

50.霜降,出无齐,牵牛犁。(霜降时,稻穗长不齐,收获不好。要重新拖牛耕地。)。

51.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春天刮南风,夏天刮北风,可能大旱。)。

52.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夏天早来,却因涸早,晚冬收获减少。)。

拓展阅读:二十四节气传统含义。

二十四节气和现在通用的阳历一样,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根据划分的,因此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春分: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夏至:白天最长,夜间最短。秋分: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冬至:天进九,白天短,夜间长。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小暑: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大暑: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处暑:“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小寒:气候已比较寒冷。大寒:为最冷的时节。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白露: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夜间较凉,空气中的水汽出现凝露现象;寒露:气温明显降低,夜间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霜降:开始降霜。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小满:麦类等夏热作物子粒逐渐饱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惊蛰:开始打雷,冬眠动物复苏。清明: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雨水:降雨开始。谷雨:降雨量增多,对谷类生长有利。小雪:开始降雪。大雪:降雪较大。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英文翻译汇总篇五

二十四节气入非遗,11月28日至12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下称“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当地时间11月30日上午,经委员会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第31个列入代表作名录的项目。

出席本届常会的中国政府代表团表示,“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既是教科文组织对该遗产项目的一致认可,也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文化融入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然而,“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将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根据业已制定的保护计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施系列保护措施,认真履行各项义务和责任,让更多的国家、社区、群体和个人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这一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活动,并创造条件确保相关社区和群体在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与保护的行列中来,激发其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为确保“二十四节气”的存续力和代际传承,在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直接领导下,5月成立“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组”,联合制定了《二十四节气五年保护计划(—)》。河南省登封市文化馆、内乡县衙博物馆,湖南省安仁县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花垣县非遗保护中心等相关单位,将建立并依托二十四节气传习基地,开展相关调查、传承和宣传活动。以中国农业博物馆和中国民俗学会为代表的社团群体长期从事“二十四节气”的相关文献、传统知识及民俗实践的保存和研究工作,分别负责征集、收藏、展示和研究、宣传、弘扬等工作,承担起专业机构和专业学会的责任。

“二十四节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石阡说春被列入该遗产项目的扩展名录;20三门祭冬、壮族霜降节、苗族赶秋、安仁赶分社被列入该遗产项目的扩展名录。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英文翻译汇总篇六

夏老师,我能帮您收拾东西吗?”支教课程一结束,七年级一班的贾唯和小伙伴们就围着四川航空的青年志愿者夏于琴热心询问。可是面对讲桌上还不熟悉的救生衣、氧气面罩等演示教具,一时不知从何下手,小声的说:“可是,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这就是青川大院乡民族希望学校,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从20xx年至今,20xx年来12次支教助学活动,每一次川航志愿者们都能从孩子们身上触碰到最真实的感动。

6月1日,四川航空团委/青工部组织开展了“童心世界?放飞梦想—青川大院乡希望学校支教助学活动”,来自川航各个部门的17名青年志愿者带着特别准备的8堂支教课程和爱心物资,来到青川县大院乡民族希望小学。教授美术、手工、礼仪、航空知识等生动课程,戴上红领巾为同学们表演精心排练的舞蹈和合唱,与学校的孩子们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六一儿童节。

此次,四川航空为孩子们送去了429件文体学习用品,和170套枕芯被褥等床上用品。当日,在学校举办的庆六一活动上,学生代表、学校领导以及大院乡政府特别感谢了川航20xx年来不间断的资助,并向川航蓬勃发展表示祝贺。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英文翻译汇总篇七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英文翻译汇总篇八

可叹!落叶飘零,秋天的树叶掉落一半,剩下今后飘落。

半月天!夏秋之间勾心斗角,夏日为我换上短袖,秋日为我披上长袖,不同于夏日倾盆大雨、轰轰隆隆、蝉鸣作响,秋叶业已静谧、凉爽。

民传的故事,雷电将军的意志,每当雷鸣一响,便是她的威严。夏日是万物生长,人心躁动,需要镇压,秋日雷鸣是不好的兆头,当枫叶不停调落,虽无法使他作响,但那一道雷光并非无法企及。

秋分一日平平,日一半半,任何事物对半,从今以后,天平就会倾斜,枫叶永远是红的。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英文翻译汇总篇九

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人就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