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清明节具体时间是几月几号清明节的故事及文化2范本 每年的几月几日为清明节(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7:31:01 页码:9
清明节具体时间是几月几号清明节的故事及文化2范本 每年的几月几日为清明节(2篇)
2023-01-05 07:31:01    小编:ZT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如何写清明节具体时间是几月几号清明节的故事及文化2范本一

外婆的样子我是终身难忘的,小小的身躯,不停的劳作,生儿育女五人,三个舅个个高大结实,其体格足足超过她2倍还多,我娘和姨也比她高出一个头,由于父母辈们忙,幼小的第三辈们又是外婆呵护长大,特别是我父母长期外出劳作,我的童年是在外婆的怀里度过的,我常想:外婆为什么这矮小呢?后来才知道,外婆15岁嫁入婆家,弱小的身躯过早承载着终年劳苦,他几年都难得回一次娘家,过早失去亲情的呵护,把自己的一切有限的能量奉献给了本也属于他的大家庭,看到现如今大、中学的健康结实、阳光快乐的女孩子们,我也很自然慢慢的得到答案。

在外婆生活的年代,家庭并不富有,但是典型的传统家庭,姥姥(外婆的婆婆)虽然是信佛的善良的老太,但他骨子里承袭着旧式长辈的威严,幺三喝四的,自由自在优哉游哉着抽水烟品热茶,家里的上下打理全是外婆一把手,而且在家庭里无任何话语权,更别说和丈夫和长辈理论了。待到外婆做婆婆的时候,世道变了,舅娘们早已不是旧时儿媳的作派,可怜的外婆只有小心谨慎才能相迎好的脸色,更不用说有如自己婆婆的长辈尊严了。这一切是时代的进步和变化,又能怪谁怨谁呢?

姥姥活到了86岁,一直外婆料理陪护,在外婆70岁的那年才算是做完了儿媳。

晚年的外婆因为真诚执爱、缄默勤劳、忍让豁达,赢得晚辈们的爱戴和尊敬,在晚辈们簇拥下幸福的活到了83岁,作为晚辈的我,从未听到她对自己艰苦的诉说,好象一切是那什么顺其自然。在外婆弥留之际,当我赶到外婆的身边,她已经不能说话了,只是用眼睛看着我,流露出微微的笑意,握住我的手久久不肯放弃,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当我说买了她喜欢的干果,她努力的摇摇头,表示是已经吃不下了,我要给她钱,她依然是摇头,意思是已经用不着了……

外婆默默的去了,有如一滴水落入泥土,带走了她一生劳苦的经历、苦涩无奈的眼泪以及她哺育的后代的成就感。她没有留下任何遗产和遗愿,唯有的是给后人留下的关于她的记忆。但她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一生,包容了应该和不应该的人情世故,担当了应该和不应该的责任重负。

现在,我也是做外婆的人了,和我的外婆一样,也只能诚服于世界的某一个时代,不懈的包容着,担当着。同时,又在对比中珍惜属于自己的幸福,在类比之中承载属于自己的责任。正是因为这样,世界才生生不息,繁衍传承。

如何写清明节具体时间是几月几号清明节的故事及文化2范本二

今天是周五,又赶上明天的清明,我和妈妈都要放三天假,下午放学以后,妈妈接上我说:”准备放松一下。“放松的最好方法,我们选择的是散步回家——这需要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能到家,但我们都愿意!我们走在人行道上,说(聊)起了”清明“的话题。

我先给妈妈背诵一首诗:”《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妈妈告诉我,这首诗是中国诗歌历史上变体最多的一首诗歌……比如以前有人这样读:其一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其二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过去的人原来都不用标点符号。我们两个又不断变换读法,笑的路上的人好像都听见了。

”你知道为什么叫清明吗?清明为什么要放假呢?“妈妈问我。

这个难不倒我,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了——”清明,又被称为扫坟节,让人祭祀祖先,还有英雄。让我们记住先辈们的事迹,去怀念,去学习!“

妈妈还告诉我:”每年的4月5日前后是我国传统的清明,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大约始于周代)。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农谚。

妈妈说今年的清明,天气预报说,我们这不下雨。那我们再重新写一首诗歌吧!

《清明》张誉月和妈妈

清明时节闹纷纷,路上行人欲送魂。借问先魂何处有?我们铭志慰英魂。

说着笑着,我们已经回到了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