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参考通用(实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5:53:24 页码:11
最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参考通用(实用11篇)
2023-11-23 15:53:24    小编:ZTFB

总结是对自己思考的结果进行整理和表达,是思维的延伸和发展。想要写出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标和对象。参考范文可以帮助你开拓视野,提高写作水平。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参考通用篇一

企业的财务报表就好像人的健康报告,你可以通过它来判断一个企业的健康状况以及未来的前景。全面正确解读财务报表可以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科学决策性的依据。一般来说,做为投资人主要关心投资报酬和投资风险。因此应当着重分析盈利能力、资本结构等方面的信息;做为债权人(银行)他们重点关注的是所提供的资金是否能按期如数收回。因此分析重点为偿债能力方面的信息;做为政府相关机构(税务、工商)这些部门依据有关的法律、制度监督和检查各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成本计算情况、利润形成及分配情况、税金计算和解缴情况等。因此分析重点为企业的资金及其运用、分配方面的内容。做为企业的管理者最关注的是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经营业绩以及现金的流动情况。因此应当着重分析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状况,以及某一特定时期的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为以后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改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资料。

通常我们提到的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和附注。要全面真实的反映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几张表是缺一不可的。当前的会计核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按照这种原则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均体现权责发生制,由此而生成的信息既有其合理公正的一面,也有其含有较多主观因素的一面。而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础是收付实现制,是完全依据现金流量的事实,反映的现金收入和现金费用,所以,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结合在一起,再加上对三张报表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说明的附注及能够让报表使用者理解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根源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共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功能完整的报表体系。财务报表使用者在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信息的同时,再阅读不受会计准则左右的现金流量表,可以完整地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更准确地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评判。

第一,资产负债表。

它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的基本结构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论公司处于怎样的状态这个会计平衡式永远是恒等的。左边反映的是公司所拥有的资源;右边反映的是公司的不同权利人对这些资源的要求。债权人可以对公司的全部资源有要求权,公司以全部资产对不同债权人承担偿付责任,偿付完全部的负债之后,余下的才是所有者权益,即公司的资产净额。

第二,利润表。

总括的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月度、年度)利润或亏损的实现情况的会计报表。利润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来编制,主要反映一定时期内公司的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支出之后的净收益。通过利润表,我们一般可以对公司的经营业绩、管理的成功程度作出评估,从而评价投资者的投资价值和报酬。利润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反映公司的收入及费用,说明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利润或亏损数额,据以分析公司的经济效益及盈利能力,评价公司的管理业绩;另一方面反映公司财务成果的来源,说明公司的各种利润来源在利润总额中占的比例,以及这些来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现金流量表。

该表是详细说明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累计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情况的财务报表。它是反映公司现金流入与流出信息的报表。这里的现金不仅指公司在财会部门保险柜里的现钞,还包括银行存款、短期证券投资、其他货币资金。现金流量表可以告诉我们公司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收支活动,以及现金流量净增加额,从而有助于我们分析公司的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进而把握公司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第四,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是解释在某一特定时间内,股东权益如何因企业经营的盈亏及现金股利的发放而发生的变化。它是说明管理阶层是否公平对待股东的最重要的信息。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它改变了过去单一数字式会计报表的概念,使会计报表对企业整个经营状态和财务状态的披露更加充分、详细。

财务报表的分析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建立在庞杂的会计数据系统之上,但又不局限于数字的堆砌,而是归纳,分析与推理的巧妙结合。认真解读与分析财务报表,能帮助我们剔除财务报表的“粉饰”,公允地评估企业的决策绩效。

第一,浏览财务报表的主要内容及项目。

拿到企业的报表,首先要通读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看看是否有异常科目或异常金额的科目,或从表中不同科目金额的分布来看是否异常。比如在国内会计实务中,“应收、应付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其他应收款过大往往意味着本企业的资金被其他企业或人占用、甚至长期占用,这种占用要么可能不计利息,要么可能变为坏账。在分析和评价中应剔除应收款可能变为坏账的部分并将其反映为当期的坏账费用以调低利润;通过比较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例,可以判断一个企业在购货环节的市场谈判力。一般来说,应付票据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例较高的企业,其购货环节的市场谈判力相对较低;应付账款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例较高的企业,其购货环节的市场谈判力相对较高。

第二,研究企业财务指标历史长期趋势。

一般来说,一家连续赢利的公司业绩一般来讲要比一家前3年亏损,本期却赢利丰厚的企业业绩来得可靠。我们对国内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一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必须看满5年以上才基本上能看清楚,如果以股东权益报酬率作为绩效指标来考核上市公司,那么会出现一个规律,即上市公司上市当年的该项指标相对于其上市前3年的平均水平下跌50%以上,以后的年份再也不可能恢复到上市前的水平。解释只有一个:企业上市前的报表“包装”得太厉害。第三,比较企业的利润水平与其现金流量水平。

有些企业在利润表上反映了很高的经营利润水平,而在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方面却表现贫乏,那么我们就应提出这样的问题:“利润为什么没有转化为现金?利润的质量是否有问题?”、“是否存在关联方交易,体现的收入表现为非现金资产的问题?”。

第四,比较同行业业绩水平。

将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指标的标准进行比较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更深阔的企业画面:一家企业与自己比较也许进步已经相当快了,比如销售增长了20%,但是放在整个行业的水平上来看,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行业平均的销售增长水平是50%,那么低于此速度的、跑得慢的企业最终将败给自己的竞争对手。

财务报表中粉饰报表、制造泡沫的一些手法,对企业决策绩效的评估容易产生偏差甚至完全出错现象。

第一,以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来掩饰主营业务利润的不足或亏损状况。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是指企业不经常发生或偶然发生的业务活动产生的利润,通常出现于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等科目中。如果我们分析中发现企业扣除非经常性业务损益后的净利润远低于企业净利润的总额,比如不到50%,那么我们可以肯定企业的利润主要不是来源于其主营的产品或服务,而是来源于不经常发生或偶然发生的业务,这样的利润水平是无法持续的,也并不反映企业经理人在经营和管理方面提高的结果。

第二,收益性支出或期间费用资本化以高估利润。这是中外企业“粉饰”利润的惯用手法,比如将本应列支为本期费用的利润表项目反映为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在国内房地产开发行业中,我们可以经常地看到企业将房地产项目开发期间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利息支出任意地和长时间地“挂账”于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这样这些企业的利润便被严重地高估。

第三,以关联交易方式“改善”经营业绩。采用这一手法的经典例子是目前已经不存在的“琼民源”公司。为了掩盖亏损的局面不惜采用向其子公司出售土地以实现当期利润,而下一年再从该子公司买回土地的伎俩,后来“东窗事发”,遭到财政部和证监会的严厉惩处。所以我们在分析中应关注企业关联方交易的情况,研究其占企业总的销售、采购、借款以及利润的比例,并应审查这些交易的价格是否有失公允。

第四,通过企业兼并“增加”利润。某些企业在产品或服务已经丧失赢利能力的情况下,采用兼并其他赢利企业的手段来“增加”其合并报表的利润。这些企业的会计高手利用国内尚未有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准则和目前合并报表暂行规定中的“漏洞”,将被兼并企业全年的利润不合适地并入合并报表中。在分析中应特别注意企业的收购日期,收购前被兼并企业的利润水平,在合并利润表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之间有无除所得税和少数股东收益以外的异常科目出现。

第五,通过内部往来资金粉饰现金流量。有的企业在供、产、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便采用向关联企业内部融通资金,并把这些资金的流入列为“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手法使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看起来更好。

需要指出的是,要全面的解读分析财务报表,必须借助于其他非财务指标。比如:顾客满意度、产品有服务质量、战略目标、公司潜在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等。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参考通用篇二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也逐渐完善了我国的财务管理体制,提升了财务报表的质量。本文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区别和联系作为出发点,分析了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以及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报表分析现存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优化财务管理中财务报表分析的途径,以期为我国企业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体制的改革,企业对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逐渐明确。近几年,我国企业针对经济活动、会计行为、财务报表分析等方面加强了管理。尤其是在新会计制度模式下,企业如何加强财务管理中的财务报表分析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

1.财务管理的含义。

财务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投资,资本筹资以及经营中现金流量、利润分配的经济管理工作。

财务报表分析,也称财务分析,是通过收集和整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的相关数据,结合其他有关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情况进行比较和评价,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和控制依据的一项管理工作。

二、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关系。

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之一的财务报表分析,其资产、成本控制、经营现金流入流出、净利润等是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是否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但是财务报表分析在财务管理活动中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而存在。其外在表现形式与财务管理活动的依据原理和关注的侧重点不一致。主要表现在财务报表分析与财务管理活动之间在会计信息处理、财务研究侧重点、服务对象管理、会计职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就会计职能而言,财务报表分析的会计职能主要侧重于对报表的“分析”.财务管理活动的会计职能主要侧重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企业才财务管理活动主要包含预测企业的资产利润、合理制定企业的纳税筹划方案、合理有效地控制企业的成本支出、对企业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等内容。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针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经营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中财务比率的选取、计算与分析。就财务研究的侧重点而言,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主要侧重于企业在筹资、投资、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各个阶段的全过程,而财务报表侧重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销售、利润结果。

财务报表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首先,财务报表可以作为衡量企业在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的标准。企业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或者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的总目的是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由此可见,财务报表分析与财务管理活动在目标上是保持高度一致的。其次,财务管理活动是对财务报表分析情况的总结和完善。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一个季度或者一年的资产负债情况、成本费用支出、营业利润等状况,并不代表企业最近几年的财务经营状况及其管理水平。因此,财务管理活动是对财务报表分析的总结与完善。

1.为不同信息使用者提供便利。

针对不同财务信息使用者来说,财务信息使用者在研究、参考财务报表信息时关注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首先,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能力是影响投资者决定参与企业投资的重要因素。其次,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的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比率、内部成本控制能力、负债偿还能力是决定债权人是否仅需投资企业的主要因素。最后,就经营管理者而言,通过分析财务报表中的财务比率、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益率、其他业务收益率和销售利润率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对比分析同行业的财务比率并及时调整高于同行业的财务比率。由此可见,分析财务报表可以为不同信息使用者提供便利。除此之外,政府监督机关还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纳税筹划的指标考核,比如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税种的筹划标准方针制定,避免企业出现偷税、漏税等现象。

2.体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解释。

在会计学领域,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对外会计信息披露时亦称对外会计报表,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会计主体财务信息质量等情况的重要杠杆。会计报表的结构体系包含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经营现金流量表、利润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等。作为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之一的财务报表,其结构体系中不包含股东投资报告、董事会报告、企业经营管理报告分析说明书、人事变动报告、人事资料说明书等。企业的财务报表主要由对外报表与对内报表两大部分组成,就对外报表而言,其编制准则主要遵循会计准则与会计政策的选择,在对外会计报表信息披露的过程中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在债权人、银行、政府纳税机关、社会媒介等债权所有人。由此可见,财务报表在财务管理活动体系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3.体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描述。

财务报表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结构中的一部分,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财务报表在编制过程中,要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另外,合理性和科学性是会计人员在记录、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要注意的主要问题。编制财务报表要遵循国家相关部门的制定的法律法规,避免出现预算偏离实际收支轨道的现象。因此,企业要有效开展实施预算活动,促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向科学化、全面化、完整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1.会计信息的局限性。

企业财务报表编制的基础是内部经营决策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益以及成本支出而导致的经营现金流的流出流入,其目的是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企业内部财务情况。财务报表中的会计信息不包含其他外部信息,具有很强的保密性。但是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企业要想全面、真实有效、多角度低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就需要加大与市场经济之间的联系,加强同行业之间在经营决策、财务管理、报表分析方法等方面的联系。将自身置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通过比较分析法对行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促使企业的财务信息全面真实和完整。但是现阶段的企业管理者缺乏同行业之间的有效对比意识,最终造成财务信息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对财务报告进行审批程序处理时,没有仔细核对财务信息和财务报表,导致财务报表信息不真实及审批人员虚构审计报告内容等一系列现象。就财务报表本身而言,我国很多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依据的会计核算方式是货币计量尺度。但是货币计量尺度对大中型企业说来,不仅不能够如实地反映企业在最近几年或者预测未来几年的财务状况,还会导致财务信息的片面性,给财务工作人员带来工作上的不便。货币计量尺度在财务报表中只能够作为衡量历史成本的计量依据,但是对审计报告而言,审计报告讲究的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无法预测未来几年企业的财务状况。另外,很多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其真实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普遍不高,往往出现漏记、多记原始凭证的财务信息,最终导致财务报表财务信息与凭证账簿的财务信息不相符。

3.财务信息的短期性和滞后性。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或者大宗型企业分析财务报表会计信息的主要侧重点是对财务数据进行比率分析或者对比分析。目前,我国企业采用的财务比率分析方法主要有因素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法以及财务比率分析方法。财务比率分析方法相较于其他两种分析方法而言,提供的财务数据更加及时、真实、有效。作为衡量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财务数据信息,不仅关乎着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信息质量,还影响着企业管理者的经济决策能力。因此,对企业而言,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要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有效,在对外财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保证财务信息的时效性,避免出现会计人员编制财务报表时处理、分析信息的时间过长以及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拖延报表披露的时间等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将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财务信息质量,从而造成财务信息的滞后性及短期性。

解决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问题需要加强财务报表主要勾稽关系的审核管理。就财务报表而言,如何处理三大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一直企业探讨的主要话题。首先,作为资产负债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期末未分配利润”,在会计借贷分录信息处理时,要处理好与利润表中的“净利润”科目之间的勾稽关系。会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先计算出期末未分配利润的本期发生额,再资产负债表中的起初发生额作一个对比,准确地衡量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中的期末未分配利润差值,并在利润表个资产负债表中分别披露产生差值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其次,会计工作人员要对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收到的现金”科目进行审核,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找出有关于资产项目项目与费用项目之间的联系。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对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数值的比例标准限额得出: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数值应该控制在20%以内,避免出现与利润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数值差距过大的现象,从而确保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

2.引入现金流分析,实现财务报表数据的可持续性。

实现财务报表数据的可持续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入现金流分析。

第一,现金流动性分析。作为衡量企业资产变现能力的标准之一的流动性,不仅可以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还可以确保财务报表数据的可持续性。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和现金债务总额比率是流动性分析的主要内容。就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而言,企业要采取与同行业的现金流动负债比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企业偿债比率数据,从数据的大小判断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一般情况下,企业的流动性比率大于0.5.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强;就现金债务总额而言,衡量现金债务总额比率的两个主要指标是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和平均负债总额,指标越大证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反之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弱。

第二,财务弹性的分析。作为财务灵活性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的财务弹性,不仅在企业调动资金进行投资方面起着调节作用,在企业支付股东股利方面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财务弹性越高表明企业在短期内的应变能力越强。财务弹性的衡量指标是现金的投资比率和现金的股利保障倍数。就现金的投资比率而言,投资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的资金支出能力越强。就现金的股利保障倍数而言,现金的股利保障倍数越高表明企业支付股利能力越强。企业对现金流动性分析和财务弹性的分析是实现财务报表数据的可持续性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升企业财务报表信息水平,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获取现金能力分析。作为衡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管理活动的有效性标准之一的企业经营现金能力,不仅可以检测企业资金运营能力,还可以保障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有效实行。企业销售现金比率、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和企业全部资产是影响企业获取现金能力的三个主要因素。就企业销售现价比率而言,作为企业销售能力以及现金能力的衡量标准之一的销售现金比率,不仅可以反映企业获取资金的能力情况,还可以映射企业面临的坏账以及呆账风险。就每股经营现金流量而言,企业的每股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支付股利的标准。一般情况下,每股现金流量比例值越高,表明企业支付现金的能力越强。

第四,企业收益质量的分析。在实际经营活动与管理过程中,企业职工核算的净收益与企业预期的经营成本会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是企业在实际核算成本过程中是以权责发生制作为核算方法,而企业预期成本核算方法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两种不同的核算方法不仅会造成企业净资产收益的波动现象,还会导致企业的经营结果不够真实与完整。因此,通过计算收益质量比率以及折旧、摊销来消除核算的净收益与企业预期的经营成本之间的差距,力求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促使提升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的实现。

3.优化会计信息的整理,突破局限性。

作为会计信息的有效载体之一的财务报表,不仅关乎着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是否完善,还与会计信息是否真实与完整息息相关。针对目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首先,国家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优化会计信息编制途径提供制度保障。比如国家《新会计法》就是针对《会计法》中有关于会计政策选取上存在的问题而制定与完善的。不仅可以避免出现权责发生制下利润指标和操纵的现象,还可以促使企业的会计管理和财务报表分析走向法制化、层次化、规范化、合理化,保证企业的资产得以有效的支出和使用。

其次,企业要根据自身内部结构和管理情况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大对员工专业指示的资金投入力度,定期举办有关于提升员工业务素质的专业技术的培训活动,为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由此可见,优化会计信息的整理,突破局限性需要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共同努力,确保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有效性。

六、结束语。

优化会计信息、提升财务报表分析能力是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也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要想在信息化和竞争的时代中取得优势,不仅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则制度,还要加强积极解决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问题以及引入现金流分析,实现财务报表数据的可持续性,从而为我国企业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提供理论与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黄燕。基于企业价值视角的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分析重要性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xx,02.[2]贺智博。浅谈如何防范会计造假[j].品牌(下半月),20xx(02)。

[3]刘璐。浅谈对管理会计发展的认识[j].品牌(下半月),20xx(02)。

[4]包雨鑫,杜嘉欣。简述企业会计[j].品牌(下半月),20xx(02)。

[5]殷敏。新会计准则对成本核算的影响[j].品牌(下半月),20xx(02)。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参考通用篇三

财务报表分析是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考察、评价、判断企业财务状况优劣、经济效益好坏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进行财务分析的分析者及所使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使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受到极大的限制。

对现行财务报表的改进可以沿着两条路径进行:一条是充分披露方向;另一条是简化披露方向。沿着前一方向的改进:一方面报表附注越来越丰富,已进入“附注时代”;另一方面其他财务报告的内容和品种也越来越多,可能涉及的有管理当局的讨论与分析、中期报告、简化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增值报告、人力资源报告、财务预测报告、分部信息报告、物价变动影响报告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等等。这都是为了弥补财务报表的局限所作的努力和尝试,受到了信息使用者的欢迎。因此,这种改进成为改革财务报表的主流,可以预见这一改革方向不会改变,只是对现有改革成果的完善与丰富(应是有增有减),并对报告方式进行创新。然而,一味地朝充分披露方向改进,有可能滑入信息过量的泥潭,反而导致信息有用性的降低。为了防止信息过量化,财务报表改进的另一方向——简化披露应运而生,目前的成果主要是提供简化的年度报告。在不减少年度报告信息量的前提下,另外提供一份简化的年度报告,是否真的能降低披露成本和防止信息过量呢?除非使用者只需阅读简化的年度报告,而且企业也只提供简化的年度报告。由此可见,这一方向的改革仅是伴随充分披露进行的,作为对信息过量倾向的矫正手段而已,难以成为改革的主流。也许正因为如此,简化的年度报告也融入了其他财务报告中,与充分披露方向合流了。

一是多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减少由于分析人员主观的偏好而发生的财务报表分析失真现象;二是可以采用分析人员外部化,即请系统外部人员进行财务报表的分析,以减少主观性;三是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素质要求。

三、分析指标的改进。

(一)从发展及实务的角度来看,现金流量分析指标应加入到现行财务报表指标体系中。这是因为,企业经营获取的现金及其等价物较之会计利润,从理论上去讲,更具客观性和稳健性;从实务上讲,分析现金流量,有助于投资者客观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及其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正确评估企业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进而测度企业经营安全程度。具体而言,在目前的分析指标体系中,可加入若干现金流量分析指标以补充前述盈利能力指标,如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营业利润),全部活动现金流量(净利润),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这四项指标能从总体上反映出在企业利润中现金支持的比例有多大,从而帮助使用者判断利润)的保障程度。

(二)完善偿债能力的指标,如现金比率,现金利息保障倍数,这两项指标能有效地反映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对到期债务的保障程度,避免了全部账面利润可以进行全部及时支付的假象,能稳健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培养增强前述营运能力的指标,(如经营现金流量主营业务收入,经营现金流量资产总额等)以充分提示正常的经营活动带给企业的现金及其等价物。

四、分析方法的改进。

(一)在分析财务报表时,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判断。

在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时,不仅要寻找挖掘出其投资价值,同时也可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财务风险,并判断是属于系统风险还是非系统风险以及企业的克服能力,从相反的方向来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和投资价值。例如运用静态分析和趋势分析就揭露了曾震惊市场的“蓝田股份”造假案。“蓝田股份”(现名“生态农业”)自以来股本扩张了360%的骄人业绩,创造了中国股市的神话,被认为是中国蓝筹股的代表,但对其财务报表通过静态分析和趋势分析后,却发现“蓝田”已失去了持续经营的能力,由此导致了高增长神话的破灭,并被“st”。

(二)在采用财务指标比率分析时要注意与动态分析结合。

各项财务指标比率分析的数据都是企业过去或历史的经营实绩,用这些数据去分析和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仅仅是投资分析的一个方面,还必须根据行业背景、企业自身的特点、经营条件和宏观经济形式,采用连续的动态分析做出全面的判断。如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曾被人们认为“夕阳产业”的钢铁、煤炭、建材等产业就出现强劲的增长,还有“韶钢松山”也是最好的例证,净利润比增长18123%,股价在送股除权后又长了一倍多。

(三)比率与趋势分析可以结合使用。

这两种方法是互相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同时也各有局限性,在运用时不能孤立地使用一种方法做出投资判断。一般的投资者往往只根据每股收益的净资产收益率等“单位化”后的指标,或仅仅依靠比率分析来实现投资策略,很容易走入误区。所以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来确定目标投资公司,都必须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否则就失去了现实指导意义。

正因为报表分析的资料绝大部分来源于财务报表本身,外部财务报表中信息的表达方式以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将影响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因而要力求改进财务报告披露的局限性,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增加披露内容。目前财务报表对企业未来的机会风险、表外融资风险、企业软资产(如人力资源)、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披露太少,改进后的财务报表附注应包括承诺事项、或有事项、期后事项和其它重要事项的披露。

(二)适用的多样化呈报,多种形式披露。目前,财务披露的手段和方式主要是数字和文字,为了满足报表使用者的多种需求和利于比较,可以采用数字、文字和图表结合的多种方式和手段,也可借助于“网络”这一日益广泛使用的媒介,提高报表分析者分析的效率。

(三)及时披露。财务报表信息要尽量由“过去时”向“现在时”转变,并同时要求企业披露更多的能够据以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的相关信息,即所谓的“流动性趋势”。财务报表的披露必须及时有效,不得延误,并强调分析的重点应放在内容实质的揭示上,而不是表面形式上。

六、注意对企业所处行业环境及企业竞争优势的分析。

行业环境对本行业内的所有企业都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当一个行业属于朝阳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受到国家大力扶持时,整个行业的企业发展都会较好,市场需求旺盛,国家给予优惠的税收政策支持。此时即使企业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利润率较低,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能仍然被人们看好。由于企业处于新兴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易于借到新的资金来偿还旧的债务,保持较高的财务杠杆水平,并可望吸引到新的投资者,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企业较低的利润率可能是由于企业所处的新兴行业处于成长期,企业的市场开发费用较大,但由于企业作为先入者,占有大量的市场份额,在进入高速成长期后,可望给企业带来大量的现金流量。与此相反,一个行业处于夕阳产业,即使企业目前所处的市场占有率较高,产生大量的现金净流量,但由于市场缺乏持续增长的需求,市场将会不断萎缩,企业虽然各项财务指标优良,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但由于全行业都处于衰落状态,该企业也难逃衰落的命运。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分析为企业指明了未来企业的利润来源和稳定性,一个行业的超额利润是短时间的,当一个行业存在超额利润率时将会吸引大量的外来竞争者进入,此时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一个企业保持稳定的利润和现金流量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应将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结合企业具体所处的行业环境及企业的竞争优势一并进行分析。

总之,现代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形成了以财务报表和其它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的体系。这能很好地帮助使用者了解企业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进行正确决策。但随着社会筹资范围扩大,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在进行企业的偿债能力、资产运用能力、盈利能力、筹资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分析时,其局限性不断显现。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参考通用篇四

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制定经济决策,都有着显着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财务报表分析及其分析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在分析中,应注意这些局限性的影响,以保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1)会计处理方法及分析方法对报表可比性的影响。

会计核算上不同的处理方法产生的数据会有差别。例如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折旧法或采用加速折旧法,折旧费也不同。企业长期投资采用成本法与采用权益法所确认的投资收益也不一样。因此,如果企业前后期会计处理方法改变,对前后期财务报表对比分析就会有影响。同样,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比较,如果两个企业对同一事项的会计处理采用的方法不一样,数据的可比性也会降低。所以,我们在分析报表时,一定要注意看附注,看看企业使用的是什么方法以及方法有无变更等。

从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来看,某些指标计算方法不同也会给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其平均余额的计算,报表使用者由于数据的限制,往往用年初数与年末数进行平均,这样平均计算应收账款余额与存货余额,在经营业务一年内各月各季较均衡的企业尚可,但在季节性经营的企业或各月变动情况较大的情况下,如期初与期末正好是经营旺季,其平均余额就会过大,如是淡季,则又会过小,从而影响到指标的准确性。

此外,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评价要与其他企业以及行业平均指标比较才有意义。但各企业不同的情况,如环境影响、企业规模、会计核算方法的差别,会对可比性产生影响。而行业平均指标,往往是各种各样情况的综合或折衷,如果行业平均指标是采用抽样调查得到的,在抽到极端样本时,还会歪曲整个行业情况。因此,在对比分析时,应慎重使用行业平均指标,对不同企业进行比较时应注意调整一些不可比因素的影响。

(2)通货膨胀的影响。

由于我国的财务报表是按照历史成本原则编制的,在通货膨胀时期,有关数据会受到物价变动的影响,使其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引起报表使用者的误解。例如,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资产价值必然小于资产当前的价值,以前以500万元购买的固定资产,现在的重置成本可能为800万元,但账上及报表上仍反映为500万元固定资产原价。如不知道该资产是哪一年买的,仅仅靠这个数据,我们就不能正确理解一个企业的生产规模。进一步说,折旧费是按固定资产原价提取的,利润是扣减这种折旧费计算出来的,由于折旧费定低了,企业将无力重置价格已上涨的资产;同时由于折旧费定低了,利润算多了,可能会导致企业多交所得税,多付利润,最终可能使企业的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

(3)信息的时效性问题。

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均是企业过去经济活动的结果。用这些数据来预测企业未来的动态,只有参考价值,并非绝对合理可靠。而且等报表使用者取得各种报表时,可能离报表编制日已过去多日。

(4)报表数据信息量的限制。

由于报表本身的原因,其提供的数据是有限的。对报表使用者来说,可能不少需要使用的信息,在报表或附注中找不到。

(5)报表数据的可靠性问题。

有时,企业为了使报表显示出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会在会计核算方法上采用其他手段来粉饰财务报表。这时财务报表分析就容易误入歧途。

以上关于财务报表分析及其分析方法局限性的种种说明并不能否定财务报表分析的积极作用,了解这些局限性,分析报表时注意它们的影响,可以提高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

此外,报表使用者在阅读和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时,一定不要忽略报表附表和附注。仔细阅读有关附表和附注,能使人们正确理解报表上所反映的信息,不至产生错误的判断和结论。同时,在阅读报表时,还应注意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意见。注册会计师从第三者公正的立场,从专业人士的角度,对企业报表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可验证等方面的评价,对于报表使用者是很有用的。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参考通用篇五

摘要:财务分析是财会类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就目前而言,高校开设的财务分析课程在教学中存在课程内容体系不完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考核过于片面以及教材选用陈旧等问题,导致学习本课程的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基于此,本文通过研究财务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教材选用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改革措施,以期能够提升高校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在进行财务分析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财务分析课程是针对高校财会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是一门集理论、实践与技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随着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的理财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在理财活动中开始重视并学习财务分析这一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就目前高校开设财务分析课的现状而言,无论是课程内容设置,还是教学与考核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难以满足人们想要“理好财”的这一目标。因此,作为在高校多年从事财务分析教学的一线教师,本文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就财务分析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而详细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能够为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界同仁提供借鉴和指导。

(一)课程内容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校财务分析课程内容体系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不同院校的内容体系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很多情况下其课程内容体系较为片面,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体系有以下两大类:一类是以张先治和陈友邦教授的财务分析为代表的内容体系,该体系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是财务分析概论、财务报告分析、财务效率分析和财务综合分析与评价。具体来看,财务分析概论的内容又包括财务分析理论(财务分析是什么)、财务分析信息基础(分析什么)与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怎样分析);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四大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逐一单个分析;财务效率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分析;最后是财务综合分析与评价,其内容主要包括综合分析(杜邦分析和帕利普分析)与业绩评价、趋势与预测分析以及价值评估;另一类是以张新民和钱爱民教授的财务报表分析为代表的内容体系,该内容体系由财务报表分析概论(理论框架结构)、分析基础、项目质量分析(资产、资本、利润、现金流项目的质量)、合并报表分析以及综合分析方法等组成。以上两大类课程内容体系在不同的高校都有采用,虽然这两大类课程内容体系各有特点且不尽相同,但是它们却有着共同的不足:第一,过分强调对报表的分析,忽视报表附注以及对数据质量的分析;第二,过分关注财务信息,忽视非财务信息。上述缺陷的存在导致目前高校财务分析课程内容体系的不完善,使财务分析成为一种重形式、轻实质的“数字游戏”课程。

(二)教学方法单一,案例教学形同虚设。

财务分析作为一门集理论、实践和技能于一身的综合性课程,其课堂教学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就目前而言,国内许多高校在讲述该门课程时仍是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参与财务分析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财务分析知识很难运用于实践。并且很多高校在讲述财务分析的具体计算方法时,往往忽略对于相关财务软件(excel、stata等)以及财务函数应用的讲解,导致学生针对大数据进行财务分析时感到无从下手。即便是有些高校在讲授财务分析课程时引入案例教学,但是选取的案例大多过于陈旧,不具有代表性,学生虽然成立了研讨小组,但是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小组成员中往往出现“搭便车”的现象,最终还是未能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导致案例教学形同虚设。

(三)课程考核不合理。

大部分高校财务分析课程的考核方式就是“期末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其中平时成绩所占比例最多为30%,普遍都在20%左右,而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例往往在70%以上。一方面,就期末闭卷考试而言,其试卷的题型主要包括单选、多选、判断、简答和计算分析题,只是对一些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进行考核,很难从实质上考察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平时成绩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就课堂表现而言,一般学生能够直接回答问题的机会并不多,所以通过课堂表现来获得较高的平时成绩对学生而言缺乏吸引力;财务分析的作业往往是让学生组成研讨小组对某个案例进行财务分析,而最终小组的成绩只占到总成绩的10%左右,导致学生花费较大的精力撰写的分析报告与获得的实际分数不匹配,导致整个研讨小组进行案例分析时的积极性不高,分析出来的研究报告质量较差,存在应付平时作业的问题,未能达到真正考核学生运用财务分析理论解决实务问题能力的目标。(四)教材内容滞后,更新不及时目前,一些高校自主编制的财务分析教材及配套资料内容严重滞后,对财务分析的前沿理论的发展缺乏了解,难以及时进行修订和更新,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同时,财务分析教材所选用的案例略显陈旧,与授课当前的市场环境相脱节,造成学生虽学却难以致用。举例来讲,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本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电商企业,而国内的教材并没有及时跟进对电商企业应该如何进行财务分析进行讲解,所举的案例仍然是实体企业,由于这两类企业无论是经营业务还是财务状况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学生在实践中对电商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很困惑,采用的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很可能与真实情况“南辕北辙”。

(一)完善课程内容体系。

本文将基于哈佛大学提出的财务分析理论框架来完善该课程的内容体系,具体而言,财务分析的理论框架要素包括战略分析、会计分析(四大报表分析)、财务效率分析和前景分析,就目前而言,实务界已将战略分析纳入到财务分析的内容体系之中。而在设置财务分析课程的内容体系时,只将会计分析、财务效率分析和前景分析纳入到财务分析的内容体系中,同时考虑到战略分析本身包含的内容较为复杂和丰富,所以将战略分析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在财务分析课程之前开设。在具体的讲授过程中,将会计分析作为授课的重点,分配较多的课时,在重点讲授四大报表中各个构成项目的解读与质量分析的同时,也要向学生着重讲授财务报表附注中的相关重要信息,使学生在解读和分析过程中能够有效识别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的质量(真实性和可靠性)。财务效率分析的部分,主要包括针对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指标的计算与分析,考虑到该部分内容相对简单,并且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已经学习过相关指标的计算,因此对于该部分内容所分配的课时应该适当减少,授课的重点放在对于各个指标以及指标之间关系的深层次分析,同时分配一定的课时向学生们讲授一些非财务信息对于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性,从而丰富和完善财务效率的分析。前景分析的内容借鉴张先治教授的财务分析综合分析部分,具体包括综合评价、预测和企业价值评估等。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案例教学贯穿始终。

在设置高校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时,应采用“教师讲授+案例分析+学生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主要是指向学生讲解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以及分析方法的运用,同时包括相关财务软件和财务函数的应用及操作;案例分析主要是选取一些经典案例和新近发生的“热点”案例,教师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为了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可以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要求每一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家上市公司,对其进行财务分析,并且根据课程进度,分配一定的课时,让每个小组在课下对自己感兴趣的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得出研究结论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展示环节中每个小组的发言人数不局限于1人,可以多人汇报,同时当某一小组展示研究成果时,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对其分析进行点评,主讲教师主要是对整个展示过程严格把控时间,并最终对每个小组的分析进行总结性点评并给予排名。这样做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期末时要求每组同学针对其分析的上市公司提交最终的财务分析报告,并要求详细注明小组成员的项目分工,从而对于小组个别成员“搭便车”的行为进行有效杜绝。

(三)课程考核多元化。

鉴于财务分析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课,其课程考核方式就不能过于片面,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具体做法是采用“5+4+1”模式,即期末闭卷考试的成绩占总成绩的50%,学习小组分析报告占总成绩的4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这种考核模式能够较为全面地考核学生将学到的财务分析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具体而言,期末闭卷考试的题型除了单选、多选和判断之外,应该加入案例分析题,即给出一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让学生对其进行财务分析,并且将案例分析题的分值比例设定为占卷面成绩的50%,目的在于考核学生的灵活分析能力。学习小组分析报告的评分标准主要包括:报告格式的规范程度、分析内容的合理性、论述观点的充分性、小组分工及参与程度等,并且每个方面均赋予一定的权重,保证评分的客观公正性。之所以将小组分析报告的成绩比例提高到40%,其目的也是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财务分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达到财务分析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对于学校自编的教材体系不能成不变,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应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的变化,及时更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分析学科体系。教材所选取的案例应该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或者是具有热点效应的案例,通俗地讲,教材中选取的案例要“接地气”,所以这也要求学校自编的教材要及时更新,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四、结束语本文结合自身在高校从事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的一些工作经验,对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在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教材选取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而详细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能够为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界同仁提供借鉴和指导,从而更好地达到财务分析课程人才培养的目标。

1.张先治,陈友邦.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xx.

2.张新民,钱爱民.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参考通用篇六

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制定经济决策,都有着显着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财务报表分析及其分析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在分析中,应注意这些局限性的影响,以保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1)会计处理方法及分析方法对报表可比性的影响。

会计核算上不同的处理方法产生的数据会有差别。例如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折旧法或采用加速折旧法,折旧费也不同。企业长期投资采用成本法与采用权益法所确认的投资收益也不一样。因此,如果企业前后期会计处理方法改变,对前后期财务报表对比分析就会有影响。同样,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比较,如果两个企业对同一事项的会计处理采用的方法不一样,数据的可比性也会降低。所以,我们在分析报表时,一定要注意看附注,看看企业使用的是什么方法以及方法有无变更等。

从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来看,某些指标计算方法不同也会给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其平均余额的计算,报表使用者由于数据的限制,往往用年初数与年末数进行平均,这样平均计算应收账款余额与存货余额,在经营业务一年内各月各季较均衡的企业尚可,但在季节性经营的企业或各月变动情况较大的情况下,如期初与期末正好是经营旺季,其平均余额就会过大,如是淡季,则又会过小,从而影响到指标的准确性。

此外,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评价要与其他企业以及行业平均指标比较才有意义。但各企业不同的情况,如环境影响、企业规模、会计核算方法的差别,会对可比性产生影响。而行业平均指标,往往是各种各样情况的综合或折衷,如果行业平均指标是采用抽样调查得到的,在抽到极端样本时,还会歪曲整个行业情况。因此,在对比分析时,应慎重使用行业平均指标,对不同企业进行比较时应注意调整一些不可比因素的影响。

(2)通货膨胀的影响。

由于我国的财务报表是按照历史成本原则编制的,在通货膨胀时期,有关数据会受到物价变动的影响,使其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引起报表使用者的误解。例如,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资产价值必然小于资产当前的价值,以前以500万元购买的固定资产,现在的重置成本可能为800万元,但账上及报表上仍反映为500万元固定资产原价。如不知道该资产是哪一年买的,仅仅靠这个数据,我们就不能正确理解一个企业的生产规模。进一步说,折旧费是按固定资产原价提取的,利润是扣减这种折旧费计算出来的,由于折旧费定低了,企业将无力重置价格已上涨的资产;同时由于折旧费定低了,利润算多了,可能会导致企业多交所得税,多付利润,最终可能使企业的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

(3)信息的时效性问题。

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均是企业过去经济活动的结果。用这些数据来预测企业未来的动态,只有参考价值,并非绝对合理可靠。而且等报表使用者取得各种报表时,可能离报表编制日已过去多日。

(4)报表数据信息量的限制。

由于报表本身的原因,其提供的数据是有限的。对报表使用者来说,可能不少需要使用的信息,在报表或附注中找不到。

(5)报表数据的可靠性问题。

有时,企业为了使报表显示出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会在会计核算方法上采用其他手段来粉饰财务报表。这时财务报表分析就容易误入歧途。

以上关于财务报表分析及其分析方法局限性的种种说明并不能否定财务报表分析的积极作用,了解这些局限性,分析报表时注意它们的影响,可以提高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

此外,报表使用者在阅读和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时,一定不要忽略报表附表和附注。仔细阅读有关附表和附注,能使人们正确理解报表上所反映的信息,不至产生错误的判断和结论。同时,在阅读报表时,还应注意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意见。注册会计师从第三者公正的立场,从专业人士的角度,对企业报表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可验证等方面的评价,对于报表使用者是很有用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参考通用篇七

摘要: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帮助制定经济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进行财务分析时应重点关注报表数据的互动性、可持续性及局限性,以及对当前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

关键词:财务报表局限性互动性可持续性。

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不仅可以正确科学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揭示企业未来的报酬和风险,而且可以检查企业预算完成情况,考核经营管理人员的业绩,为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励机制提供帮助。

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进行分析与评价,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和控制依据的一项管理工作。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为相关信息使用者制定管理方案提供依据。财务报表分析即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基于同样一份报表数据,由于使用者目的不同,分析经验及能力差异,其洞悉财务数据的内涵和意义也会存在不同。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财务报表分析及其分析方法。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报表所反映信息资源具有不完全性。

财务报表没有披露公司的全部信息。列入企业财务报表的仅是可以利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来源。而在现实中,企业有许多经济资源,或者因为客观条件制约,或者因会计惯例制约,并未在报表中体现。比如某些企业账外大量资产不能在报表中反映。因而,报表仅仅反映了企业经济资源的一部分。

由于会计报表是按照历史成本原则编制,很多数据不代表其现行成本或变现价值。通货膨胀时期,有些数据会受到物价变动的影响,由于假设币值不变,将不同时点的货币数据简单相加,使其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难免会对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有一定的误导。

3、财务报表缺少反映长期信息的数据。由于财务报表按年度分期报告,只报告了短期信息,不能提供反映长期潜力的信息。

4、财务报表数据受到会计估计的影响。会计报表中的某些数据并不是十分精确的,有些项目数据是会计人员根据经验和实际情况加以估计计量的。比如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等。

5、财务报表数据受到管理层对各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

会计政策与会计处理方法的多种选择,使不同企业同类的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即使是两个企业实际经营完全相同,两个企业的财务分析的结论也可能有差异。

财务报表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财务分析者切入这些数据时,关注财务报表数据的互动性,不要被局部数据产生的较大变化而冲昏了头脑,简单的判断企业所面临的机遇或风险。企业的经营业务是相互关联的,最终表现出来的各项财务报表数据理应对各项较大变化做出积极反应,如果只是单方面的波动,这必然引起使用者的高度重视。再则固定资产资产数据有没有相关互动,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负债的增加,有没有带来收入数据的互动,利润数据的互动。否则,企业做出经营管理的改善之举,得不到常规理由的支撑,那就要求我们展开深层的思考,从而挖掘财务报表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财务分析的效率及效果。

作为企业的相关利益者,无论是投资人、管理者还是债权人,对企业盈利状况的改善都关怀备至。企业的利润实现了较大增长,确实大快人心。但高兴之余,我们要保持一份理性,此类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会计工作人员通过许多游走在会计制度边缘的方法,甚至是造假,可以在短期内调整企业的盈利数据,也称之为盈余管理。由此,当报表使用者接收到此类盈利数据突然放射的光芒时,千万不要被灼伤,误判企业的经营形势得以扭转。

1、加强对财务报表附注信息的运用。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财务报表本身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内容和项目所作的补充说明与详细解释。在对企业财务进行分析时。应充分利用财务报表及报表附注的信息,联系其他相关信息。仔细深入地分析、研究,才能提高对企业整体情况的理解,更准确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不管采用哪种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分析人员的判断力对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尤为重要。平时要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报表指标的解读与判断能力,并使他们同时具备会计、财务、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分析理念,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对所分析问题的判断能力以及综合数据的收集能力和掌握运用能力,极大地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现代企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这些外部环境有时很难定量,但会对企业财务报表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定量分析的同时,需要做出定性的判断,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和判断,充分发挥人的丰富经验和量的精密计算两方面的作用,使报表分析达到最优化。

4、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

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和财务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此要注意进行动态分析,在弄清过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情况的可能结果对恰当预测企业未来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永泽,陈立军.级财务会计[m].大连: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xx.

[3]张爱玲,蒋东霞.现行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分析[j].河南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xx(9).

[4]李宝忠.怎样看待企业财务报表所揭示的信息[j].天津经济,20xx(6).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参考通用篇八

 】财务分析是当前实现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管理工作措施。但目前的企业财务分析普遍存在不够及时、不够科学、缺少预见性或改进措施、未能充分运用等问题,最终影响到财务分析效用。文章对如何提高财务分析效用进行了分析。

随着我国的经济改革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关键性发展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成为制定我国跨世纪改革开放总体目标和战略部署的基本出发点。而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充分活力和竞争力的企业是形成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市场的必要条件。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对企业一定期间的财务活动的总结,为企业进行下一步的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提供依据。

(一)促进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企业财务分析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活动进行全面评价,主要是依据所掌握的资料,通过调查研究,对财务指标的实现情况进行检查分析来完成的。通过分析一系列的财务指标即可以反映出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情况,又可以检查企业的资金运用是否合理、企业的资产构成和资金来源结构是否适当、企业有无偿付债务本息的能力、企业是否达到盈利目标等。企业管理者还可以通过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找出影响财务目标实现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和措施,促进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财务分析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程度和管理者改进措施的实施。

(二)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进行财务分析不仅是对过去的财务情况进行检查总结,而且也是查找企业经营潜力的过程。通过查找潜力可以对这些潜力充分加以利用,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财务分析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对企业潜力发展的研究。

(三)协助企业管理人员做出经营决策。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提供经营决策所需要的资料,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企业的领导人从实际出发,抓住有利时机,避免可能遇到的风险,善于利用财务指标所提供的资料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财务分析质量的高低决定决策的可用程度。

具体表现为:第一,重经营、轻管理的思想依然支配着部分企业的领导人和业务等部门,造成他们对财务分析的作用认识不足或者忽略其作用,这就谈不上利用财务分析来指导工作的问题;第二,部分财务人员素质较低,认为其职责就在于财务核算与管理,往往忽略了财务分析工作,错误地认为财务分析只是日常事务,编写财务分析也只是完成会计制度的规定而已。即使自己编写了财务分析报告,也提出了好的建议或措施,但实际上它只是停留在书面上,而并不主动积极地协助或配合领导及其他职能部门研究抓好所提建议、措施的落实,从而使财务分析的作用无法实现,因此造成较低的财务分析利用率。财务分析可用率不高。财务制度规定,会计期间终了时,财会部门既要编报会计报表,同时还要认真编写财务分析报告。虽然实际工作中不乏质量较高的财务分析报告,但从整体上看,目前财务分析工作重数量、轻质量是不容回避的事实。

(一)建立两个体系,推进财务分析工作制度化、系统化。

1.建立起财务分析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由企业负责人牵头、财务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财务主管级别以上的专业人员共同组成的财务分析组织体系,制定具体的分析工作规程,对分析工作的时间与质量保证、财务分析的运用、相关资料的收集与保管等做出规范。

2.建立财务分析评价体系。结合企业历史数据、行业特征及现实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确定适合企业的财务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

(2)确定可用于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衡量评判的标准,即“值区间”,以确定各指标值对应的评价。比如在对总资产利润率确定评价标准时,可采用本企业历史水平数据及行业数据为标准值,并参考国外数据,给予一定的权重及评分,从而形成对总体情况的判断。为便利工作,应将评价体系纳入电算化内容,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取数、自动生成评价初步结果。

(二)遵循三个标准,收集所需资料。

资料收集是财务分析的基础性环节,应当遵循三个基本标准,即真实性、可比性、全面性。“真实”即资料的真实性,虚假的资料只能导致错误的判断或误导,此为资料收集的最根本标准。“可比”即所收集的资料应当具备可比性,要确保相关资料的统计范围、内容及内涵具备相同口径,对于不可比的资料,应当进行修正。“全面”包括两层含义:(1)收集的资料应当覆盖本企业的每一个子系统(如部门、子公司、分公司),对于难以实现总体覆盖的资料获取,应当在选取样本子系统时考虑其代表性;(2)在需收集资料的设计方面,应当围绕“汇集所有与本企业相关的信息”的目标展开,确保“应到俱到”。

(三)抓住两个重点,撰写好财务分析报告。

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是财务分析工作的深化环节,一份好的财务分析报告不仅是对财务分析工作质量的检验,更是对财务分析工作的提升。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应当抓住以下两个重点:

(2)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达到这个要求,报告撰写人员不仅要把握本企业的情况,还要紧密联系经济政策、社会发展、行业发展等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善于学习研究并汲取国际上或本行业的先进经验、好的做法,充分吸收企业各个管理层面的对策建议。

[1]潘浩明.纠正忽视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倾向[j].冶金财会,20xx,(12).

[2]程虎.目前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存在的问题有待改进[j].四川会计,20xx,(12).

[3]孙玉琴,杜朝晖.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j].黑龙江财会,20xx,(8).

[4]罗斌,胡树华.效率工程技术研究[j].价值工程,20xx,(s1).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参考通用篇九

无论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或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公允价值都是引发最多争议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公允价值的重要性被多次强调,公允价值的确认、计量与披露也不断得到规范,按照财政部2010年年报通知的规定,在运用公允价值时,需进一步披露公允价值的三个层次计量的详细信息。

(一)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的影响继续维持较低水平。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工具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全部上市公司2010年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总额86.98亿元,占利润总额的0.39%,较2009年下降47.55亿元,绝对值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下降0.45个百分点。公允价值连续两年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都维持在较低水平。

2010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上市公司整体的影响并不广泛,对公司利润的影响也较小。有509家上市公司涉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较2009年增加19家,涉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公司数占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由2009年的28.59%下降到2010年的24.68%。在涉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509家上市公司中,245家为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总额为120.61亿元;264家为公允价值变动净损失,总额为33.60亿元。与2009年相比,产生公允价值净损失的公司数量增加,但损失总金额减小。

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利润总额的影响看,绝大部分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相对较小。2010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在10%以内的公司占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司总数的90%,这一比例较2009增加4个百分点;其中占利润总额比例在1%以内的公司为67%,较2009年增加12个百分点。同时,2010年没有因公允价值变动而改变盈亏方向的公司,而2009年和2008年分别有7家和4家上市公司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而使税前盈利或亏损。

(二)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会计问题。

从2010年年报情况看,限售股和非上市公司股权的公允价值确定在实务中存在不同理解。

2010年年报披露的情况显示,上市公司对持有的附有限售条件的股票估值采用的方法各异,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采用市价估值;(2)按照《关于证券投资基金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估值业务及份额净值计价有关事项的通知》(证监会计字[2007]21号)中的公式估值;(3)采用期权定价模型估值;(4)按成本计量。由于不同公司对相似情况下限售股票价格确定的方法不一致,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研究并力求统一。

根据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应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并采用成本法核算。从年报披露情况看,绝大部分公司对于持有的非上市公司的权益性投资,都视同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作为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也有公司本年度因为其持有股份的上市公司暂停上市,以无法取得该投资的公允价值为由,将其从金融资产重分类至长期股权投资。仅从会计准则规定看,上市交易并非判断公允价值是否可以取得的唯一标准。在何种情况下应视为公允价值无法可靠取得,会计准则层面应提供具体原则,以指导实践。

(三)公允价值三个层次的披露情况。

在2010年年报中,公司应按照公允价值三个层次披露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各类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信息。三个层次公允价值分别按照以下方式确定:第一层次是企业在计量日能获得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报价的,以该报价为依据确定公允价值;第二层次是企业在计量日能获得类似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相同、类似资产或负债在非活跃市场上报价的,以该报价为依据做必要调整确定公允价值;第三层次是企业无法获得相同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价格的,以其他反映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参数为依据确定公允价值。

我们选择2010年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合计或交易性金融负债超过10亿元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分析,从披露的信息情况看,大部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和负债集中在第二层次,采用第一层次(公开市场报价)的金融资产和负债占比分别为12%和3%。在按照第二层次确定公允价值的情况下,对具体在同类或类似资产价值的基础上考虑什么因素进行调整、如何调整披露不尽理想。

二、资产减值现状及影响。

2010年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合计为2,357.47亿元,较2009年增加394.96亿元,同比增长为20.13%;2010年减值损失占净利润的比例为14.31%,较2009年下降19.05%,同比下降57.10%,2010年资产减值损失对净利润的影响较2009年进一步降低。

实务中资产减值损失主要包括坏账损失、存货跌价损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损失、商誉减值损失等共17项。从各项资产减值损失增减变动情况来看,2010年增加的资产减值损失主要集中在贷款损失、商誉减值损失和存货跌价损失三个项目,这三个项目增加的金额占总增加金额的81%。其中商誉减值损失是2010年资产减值损失增加比例最大的项目,增幅近9倍。2010年变动比例比较大的项目还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损失,变动比例均在5倍以上。

从各项资产减值损失占资产减值损失总额的比例看,两个年度占比最高的项目都是贷款损失项目,占比均在65%以上。由于贷款减值损失主要存在于银行类上市公司,若扣除该类公司,非银行类上市公司2010年各项资产减值损失较2009年增加了168.89亿元,增幅为29.02%,其中增减变动比较大的项目依次为:商誉减值损失较2009年增加68.50亿元,增长889.61%;存货跌价损失较2009年增加55.72亿元,增长61.41%;坏账损失较2009年增加25.27亿元,增长13.45%;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较2009年减少24.18亿元,减少64.21%。非银行类上市公司2010年资产减值损失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坏账损失和存货跌价损失等三个项目,三项金额合计占比为76.22%。

(二)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情况。

2010年年报中,上市公司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按使用的公司数量排列依次为个别认定法结合账龄分析法,个别认定法结合账龄之外的风险组合分析法,个别认定法结合余额百分比法,以及个别认定法。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账款应当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已发生减值,应当计提坏账准备。虽然准则对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提出了单独测试的要求,但是并没有规定金额重大的具体判断标准,公司需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确定单项金额重大的标准。2010年年报中,上市公司确认单项金额重大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按照某一具体金额;按照某一占比,比如10%以上;按照排名,如余额前几名。

从年报披露情况看,上市公司一般对以下两种应收款项按照个别认定法不计提坏账准备:一是合并报表内母子公司往来及子公司往来不计提坏账准备,二是对上缴政府保证金、银行保函等保证金性质的款项不计提坏账准备。另外,对于应收关联方款项,有的公司将其包含在一般应收款项中测试并计提坏账准备,有的公司单独规定相应的减值计提方法,也有个别公司规定对应收关联方的款项不计提坏账准备。从上市公司实际情况看,应收关联方款项并不因为关联方关系就没有损失风险,仅以关联方关系为由不计提坏账准备没有足够的依据。

(三)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

商誉产生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系购买方付出的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根据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持有期间不要求摊销,但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由于商誉难以独立产生现金流量,商誉的减值测试应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的原则计量。

在年报分析中,我们关注到部分公司商誉减值发生时间与商誉确认时间非常接近。通常情况下,由于商誉产生于公平交易中,并且包含在合并成本内,在相应的企业合并发生时,购买方能够预计该差额今后将从合并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中逐步得到补偿。然而,个别上市公司在合并事项完成后不久,甚至就在产生商誉的合并交易发生的当年,就对相关商誉计提了全部或部分减值。如有关商誉的确认并非产生于购买日股价相对协议日股价大幅变动的情况,且被合并方经营情况、财务情况等未发生重大变化的,此类减值计提与之前的合并目的似乎相悖。

三、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一)会计估计变更。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者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由于商业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因素影响,财务报表中相当部分的项目不能精确地计量,而只能根据最近可利用的、可靠的信息为基础进行估计。

2010年报中有10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会计估计变更,变更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改变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和折旧期限、调整固定资产残值率、改变无形资产摊销年限、改变应收账款坏账计提的比例、变更制造费用分摊和约当产量的确定方法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等。

2010年会计估计变更导致利润减少的上市公司有56家,减少利润合计114,888万元,会计估计变更导致利润增加的上市公司有39家,累计增加利润1,000,460万元。有两家公司通过会计估计变更改变了公司的盈亏方向。另外,有7家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估计变更对2010年度净利润无影响,有4家公司未具体披露会计估计变更对公司利润的影响金额。

(二)会计差错更正。

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1)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2)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等。

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分为主动更正和被动更正两种情况,主动更正是指公司通过自查形式,发现了以前年度的会计差错,并自愿进行更正;被动更正是指有关监管机关在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进行检查时发现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应用错误或会计处理错误、计算错误等,并以书面文件要求公司进行更正。2010年报中共有8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会计差错更正,其中主动更正73家,被动更正15家。

上市公司主动进行前期差错更正涉及的原因比较复杂,常见的有税金补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收入成本费用的确认时间或金额有误,另外也有公司调整以前年度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联营公司的投资收益等。有一家上市公司因会计差错更正改变公司2009年度盈亏方向。在被动进行前期差错更正的公司中,纳税汇算清缴问题占据主导地位。

(三)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误用和混淆。

由于会计差错更正和会计政策变更均涉及对以往年度报表数据的追溯调整,个别公司混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将本应是会计差错更正的事项作为会计政策变更。例如,2009年会计准则已经对母公司在不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部分处置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作出规定,但某公司并未根据该规定进行会计处理。2010年年报中该公司对2009年的相关会计处理进行更正,并调整了2009年报表相关数字,却作为会计政策变更披露。由于公司在披露2009年报时已经有相关会计处理政策,并可以合理预期公司能够知悉该政策,如果2009年未按要求处理应属于会计差错。

另外,由于会计估计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也有公司在以往年度会计估计结果与日后实际情况不符时,简单作为会计差错处理。例如,某公司披露“预收账款某项余额属长期挂账未予处理的历史遗留问题,经批准,本报告期公司将该余额调整以前年度营业外收入。”如果该事项在最初入账时,根据当时取得的信息列于预收账款是正确的,则不能判定为前期差错。又如,某公司披露“公司以前年度根据与各债权人签订的《借款协议》计提借款利息,同时在《借款协议》约定的范围内计提逾期罚息及复利。本期经管理人审核并经法院裁定确认的对各金融机构欠付利息与财务报表存在较大差异,公司做会计差错更正追溯调整以前年度计提的利息和相关税金。”如果公司编制前期报表时,依据当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确认利息及逾期罚息,则后续新情况出现或原有合同的变化导致的调整不应作为会计差错。

四、企业合并和长期股权投资。

(一)股权和债权的分类。

从2010年年报分析看,部分公司划分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项目实质上应属于债权性质。如某上市公司和a公司(独立第三方,非上市公司)分别持有b公司49%和51%的股权,而且各方约定,在未来三年中,该上市公司不参与b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协议约定期满后,若上市公司决定退出,可将对b公司的投资按不低于其享有b公司的股东权益为基准价格转让给a公司。协议同时约定,若b公司提前终止清算,保证清算时上市公司将取得不低于其在b公司中所享有的股东权益价值,不足部分由a公司补足,同时由另外一家公司为此提供担保。此外,b公司承诺在约定期限内按照出资额的15%向上市公司分配固定利益,不足部分由a公司补足,多余部分由a公司享有。从该协议分析,上市公司对b公司投出的资金虽然从形式上表现为股权投资,实质上主要承担的是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并没有承担被投资单位的经营风险,因此应分类为长期应收款等债权类资产。

(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合并日的确定。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通常发生于同一集团之内,因此判断该业务或股权的控制权转移时点有时会存在一定争议。从2010年报披露情况看,在上市公司以发行股份为对价进行企业合并的情况下,大部分交易中以上市公司股份发行的当天作为合并日,也有以上市公司股份发行的当月初或当月末,或以董事会改选当期的期末作为合并日的情况。尽管选择期初或期末作为合并日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实务操作的需要,例如为了合理界定合并日前后期的利润等,但从披露情况看,公司普遍对控制权转移作出了不同的判断。

合并日的判断原则与购买日一致,即控制权转移的时点。在发行股份收购股权的企业合并案例中,控制权转移判断涉及的几个重要日期按先后顺序排列通常是:(1)股东大会批准日,代表企业合并合同或协议已获股东大会等内部权力机构通过;(2)证监会等部门批准日,代表合并事项已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3)资产交接日或股权过户日,代表参与合并各方已办理了必要的财产权交接手续;(4)董事会改选日,代表购买方实际上已经控制了被购买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享有相应的收益并承担相应的风险;(5)上市公司股份发行日,代表购买方已支付了购买价款。在上市公司股份发行日,合并方通常能够全部满足判断控制权转移的条件,所以大部分上市公司将其判断为控制权转移日,但不排除实务中有控制权转移的时点在合并方股份实际发行日之前或之后的情况。

(三)以发行股份为对价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成本的确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合并成本是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一般情况下,对于购买日存在公开报价的权益性证券,其公开报价提供了确定公允价值的依据,除非购买方能够证明权益性证券在购买日的公开报价不能可靠地代表其公允价值,并且用其他的证据和估价方法能够更好地计量公允价值时,可以考虑其他的证据和估价方法。

从年报披露情况看,上市公司计算企业合并成本的依据包括购买日股票的收盘价格、以估值技术确定的股票价格和被购买方资产的评估价格三种。一般情况下,在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到购买日之间时间间隔较长,并且在此期间股票市场整体出现较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下,如果作为合并对价发行的股票同时带有较长的限售期和严格的限售条件,可以采用适当的估值技术确定公司发行股份的价值,并据此计算企业合并成本。如果确实无法选择适当的估值技术可靠确定公司发行股份公允价值的,也可以考虑以购买日被购买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企业合并成本。

五、所得税相关问题分析。

(一)所得税相关披露情况。

2010年上市公司所得税费用共4,680.22亿元,较2009年增加1,500.79亿元,实际所得税负担为21.08%,较2009年下降0.77%。2010年有1,898家公司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为2465.03亿元,较2009年增加741.68亿元,同比增长43.04%。2010年有816家公司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1,209.66亿元,较2009年增加154.32亿元,增长14.62%。

(二)所得税相关会计问题。

所得税相关的会计问题主要包括所得税率的判断和对补缴前期税款的会计处理。

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个别公司2010年末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已到期,2011年度需要复审,公司在编制2010年年报时需要估计暂时性差异在未来转回年度的适用税率,并据此计算相关递延所得税。对所得税税率的判断属于会计估计,公司应根据年报编制时可以获得的可靠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对是否能继续获得税收优惠进行估计,即根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关于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其他相关规定的理解判断未来期间适用的税率。如果后续情况证明公司的会计估计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只要公司在编制前期报表时并不存在错误,相关影响均按照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2010年年报中,部分公司涉及由于税收稽查等原因补缴税款的问题。如果是因为在过去纳税的过程中出现了漏交、计算错误等差错引致当前的补缴,且影响重大的,应按前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原则,追溯到差错发生的期间;如果是由于资产负债表日后政策变化(例如资产负债表日后新出台或者新修订的税务政策),则不属于前期会计差错,应将补缴税款计入当期。

六、非经常性损益情况。

非经常性损益是客观评价上市公司持续盈利能力的一项重要监管指标。从2010年年报披露情况看,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整体损益影响不大,但对个别上市公司的盈亏仍具有实质性影响。

2010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合计为16,471.80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合计为15,637.22亿元,非经常性损益净额合计数为834.58亿元,非经常性损益净额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5.07%,该比例较2009年度的7.42%下降了2.35个百分点。多数上市公司2010年度非经常性损益对财务业绩的影响不大,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小于50%的公司有1,681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为81.52%,其中影响小于10%的公司有1,088家,占比52.76%,非经常性损益在上市公司整体上不属于主要收益来源。

(二)对个别公司的盈亏产生较大影响。

2010年有175家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例的绝对值在50%以上100%以下,占上市公司整体的8.49%;其中st类公司为24家,占全部st类公司的13.95%。206家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例的绝对值在100%以上,占上市公司总数的9.98%;其中st类公司为88家,占st类公司总数的51.17%。2010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194家公司当年净利润由盈转亏,12家公司由亏转盈。

从近三年的情况看,2,062家上市公司中近三年均依靠非经常性损益实现盈利的有27家,占公司总数的1.31%;其中st类公司为10家。

对于2009年亏损的公司,2010年有168家公司实现盈利,其中有84家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亏损。

(三)主要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从影响金额看,非经常性损益主要集中在“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企业业务密切相关,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定额或定量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和“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三个项目。这三个项目合计713.62亿元,占2010年非经常性损益总额的85.51%。

从公司的影响面看,“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出现的频率最高,有1,995家公司涉及此项目,占上市公司总数的96.80%;其次是“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有1,906家公司涉及,占上市公司总数的92.48%;再次是“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企业业务密切相关,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定额或定量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有1,814家公司涉及,占全部上市公司的88.02%。

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扭亏的公司和st类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均主要集中在“债务重组收益”、“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及“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企业业务密切相关,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定额或定量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三个项目。其中2010年扭亏为盈公司债务重组收益共53.93亿元,st类公司债务重组收益共81.12亿元,占该类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总额的比例均超过50%。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参考通用篇十

引导语: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以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的专门方法,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进行综合反映的系列报表。其中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是这系列报表中最主要的三大报表,也是上市公司必须对外披露的三大报表。通过对会计报表的阅读,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 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评价上市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有助于对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资产管理水平、盈利水平与质量及上市公司的成长性等方面进行有效评价,从而为股票等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银行等债权人的贷款决策、上市公司自身的内部管理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以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上市公司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功能,是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对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作出分析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具体指标分析如下。

短期偿债能力,即变现能力,是指上市公司产生现金的能力,它取决于可以在近期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的多少。反映变现能力的财务比率主要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1)流动比率。一般认为,生产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这是因为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总额约占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剩下的流动性较大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才会有保证。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只有和行业平均流动比率、上市公司历史的流动比率进行比较,才能知道这个比率是高还是低。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速度也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

(2)速动比率。通常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低于l的速动比率被认为是短期偿债能力偏低。这仅是一般的看法,因为行业不同,速动比率会有很大差别,没有统一标准的速动比率。例如,采用人量现金销售的商店,几乎没有应收账款,速动比率大大低于1是很正常的。相反,一些应收账款较多的企业,速动比率可能要大于l。影响上市公司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冈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账面上的应收账款不一定都能变成现金,实际坏账可能比计提的准备要多;季节性的变化,可能使报表的.应收账款数额不能反映平均水平。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对速动比率的正确理解和分析。由于各行业之间的差别,在计算速动比率时,除了扣除存货以外,还可以从流动资产中去掉其他一些可能与当期现金流量无关的项目(如待摊费用等),以更进一步计算变现能力。

具体的分析方法是:通过财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来分析权益与资产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权益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权益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计算出一系列的比 率,从而分析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是否健全合理,评价上市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

偿债越有保证,贷款越安全。从股东的立场看,借债是“双刃剑”,既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也增加了上市公司的风险。由于上市公司通过举债筹措的资金与股东提供的资金在经营中发挥同样的作用,在全部资本|廿l报率超过借款利率的情况下,超额的回报属于股东,所以举债会增加股东的利润。由于经营具有不确定性,借款后可能出现实际资本回报率低于借款利率的情况,此时借入资本的多余利息要用股东所得的利润份额来弥补,会使股东的利润减少。因此,举债既增加了股东盈利的预期水平,也增加了股东盈利的不确定性。所以上市公司在进行借入资本决策时,必须充分估计预期的利润和增加的风险,在二者之间权衡 利害得失。

市公司多借债可以把损失和风险转嫁给债权人;在经济繁荣时期,多借债可以获得额外的利润:在经济萎缩时期,少借债可以减少利息和财务风险。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该指标同时也表明债权人投入的资 本受到股东权益保障的程度,或者说是企业清算时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

(3)有形净值债务率。有形净值债务率指标实质上是产权比率指标的延伸,它更为谨慎、保守地反映在上市公司清算时,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到股东权益保障的程度。从长期偿债能力来讲,该比率越低越好。

(4)已获利息倍数。从债权人的立场出发,他们向上市公司投资时,除了计算上述资产负债率、审查上市公司借入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以外,还要计算已获利息倍数。利用这一比率,也可以测试债权人投入资本的风险。已获利息倍数指标反映企业息税前利润为所需支付的债务利息的多少倍。只要已获利息倍数足够大,上市公司就有充足的能力偿付利息,否则相反。如何合理确定上市公司的已获利息倍数?这需要将该上市公司的这一指标与其他上市公司,特别是本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来分析决定该上市公司的指标水平。同时从稳健的角度出发,最好比较该上市公司连续几年的该项指标,并选择最低指标年度的数据,作为标准。

盈利能力就是上市公司赚取利润的能力。不论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上市公司经理人员,都日益重视和关心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盈利只涉及正常的营业状况,非正常的营业状况,也会给上市公司带来收益或损失,但只是特殊情况下的个别结果,不能说明上市公司的能力。因此,在分析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时,应当排除:证券买卖等非正常项目、已经或将要停止的营业项目、重大事故或法律结果更改等特别项目、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变更带来的累积影响等因素。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很多,通常使用的主要有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

l、销售净利率。净利润与销售净利率成正比关系,而销售收入与销售净利率成反比关系。上市公司在增加销售收入的同时,必须相应地获取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销售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通过分析销售净利率的升降变动,可以促使上市公司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注意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期间费用和形成盈利。销售毛利率是上市公司销售净利率的最初基础,没有足够大的毛利率便不能盈利。

由投资人投资或举债形成的。净利润的多少与上市公司资产的多少、资产的结构、经营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正确评价上市公司经济效益的高低、挖掘提高利润水平的潜力,可以用该项指标与上市公司前期、与计划、与本行业平均水平和本行业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 分析形成的原因。影响资产净利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产品的价格、单位成本的高低、产品的产量和销售的数量、资金占用量的大小等。可以利用资产净利率来分析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销售利润率,加速资金周转。

4、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也叫净值报酬率或权益净利率,反映的是净资产与收益的比例关系。该公式分母是“平均净资产”,也可以使用“年末净资产”,分子是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是所有比率中综合性最强、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指标,也是“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重要指标。 总之,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具有广泛的用途。人们用它来寻找投资对象和兼并对象,预测上市公司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判断投资、筹资和经营活动的成效,评价上市公司管理业绩和决策。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帮助我们改善决策,减少盲目性。但对于会计报表使用者来说,在分析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仅看报表,还要看报表附注,分析上市公司基本情况,关注上市公司的历史和主营业务,关注会计处理方法对利润的影响,分析子公司和关联方对利润的影响,分析会计主要项目的详细资料,并且了解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被分析对象所处行业的发展水平。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论文参考通用篇十一

文章结合xx公司20xx年度及之前的财务报表,利用财务报表提供的基本信息分析、计算,说明原因和得出相应的结论。xx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对该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和结果预测,据分析结果做出某些必要的调整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xx。

引言:

对xx公司做简单介绍;公司的发展状况;列举近几年的财务报表,对该公司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方面的相关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

正文部分:

一、纵向分析公司财务和经营能力。

(一)、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1.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运用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包括营运资金、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进行计算,以此来分析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

2.公司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运用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营运资金比率进行计算,以此来分析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

(二)、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体现了企业运用其所支配的经济资源,对该公司将运用销售利润率、资产净利率、资产报酬率、等指标来进行分析。

(三)、公司成长性分析。

运用企业成长性财务指标包括总资产增长率、资本积累率、净利润增长率等进行计算,以此来分析公司的成长性能力。

二、横向分析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

了解公司自身的发展情况,同时也要与市场上同行业进行比较,估计该公司在该行业所处的地位。以该公司和其他公司进行横向比较,评价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

三、总结。

对该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及其他公司的年度报表)作分析,了解到财务报表到底包括了哪些信息,利用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来进行分析总结公司,动态了解公司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并借助财务报表分析出来的结论,评估公司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并为预防和减小风险做出决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