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通用(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6:05:55 页码:12
最新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通用(通用9篇)
2023-11-19 06:05:55    小编:ZTFB

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写一份总结吧!编写一份完美的总结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逻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通用篇一

一般的议论文,只要就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或主张,进行必要的论述,说清楚就可以了。而商业经济学术论文,则是对商业经济活动中的一些问题作比较深人的研究和探讨,涉及的范围较广,研究的问题比较复杂。

这种学术论文一般都是以自己多年来从事商业工作所积累的研究成果为依据写成的。它既有科学的实践基础,又有理论上的创见性。因此,撰写商业经济学术论文,既是对商业工作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一种表述科研成果的工具。

商业经济学术论文,是商业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科学地研究商业经济的特征、规律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具有启发指导性作用。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在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商业经济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有很多新的课题需要进行学术性的理论探索。

广泛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技巧,深入研究商业经济中的新课题,努力探索商业工作改革发展的新途径,对于改进工作方法,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通用篇二

二十世纪代结构经济学诞生,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便是对经济结构进行研究的先驱,他最早提出产业结构的理论学说,并且第一次揭示了产业结构的演变阶段,经济中制造业的生产在工业中的比重越来越低,而资本品工业的生产比重则越来越高,直到最后阶段占据主导地位,此时基本上实现工业化。来自英国的经济学家克拉克(1940)指出了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移动规律,出现劳动力移动的原因是三次产业的劳动力收入水平之间存在差距,他们共同成就了“配第——克拉克定理”。

发展经济学的早期思想旧结构经济学派是二战后的拉美经济学家发展起来的,该学派大都强调结构变化的重要性,将结构变化的缺乏归为市场失灵,建议通过政府的干预来纠正这些市场失灵,其中最主要的战略是进口替代[1]。发展中国家多次对进口替代的尝试都失败了,因为它们的目标产业与国家的比较优势相背离;优先发展产业中的企业在开放的竞争市场中往往不具备自生能力;它们的投资和持续经营更多的是通过依赖政府进行多种与经济规律相违背的保护和补贴来实现的。

林毅夫提出新结构经济学带来了发展经济学的一个新的思想浪潮。在经济界普遍关注世界经济如何稳步复苏,以及国内新一轮增长应注重拉动内需之时,他“不合时宜”地提出“新结构经济学”作为四年世界银行经历的“毕业论文”[2]。

新结构经济学产生华盛顿共识之后,华盛顿共识是主张发展思想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以及之后由布雷顿森林体系给出的政策改革的结构调整方案,此方案主张鼓励发展中国家政府消除市场扭曲,彻底改革社会计划,避免使用产业政策,使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最小的参与,因而更多体现由市场来发挥作用。华盛顿共识同样未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林教授的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精髓在于:对各国经济增长过程的现代分析。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持续的技术革新和结构变化[3]。经济体在任何时点上的最优产业结构是能够让其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实现最强竞争力的产业结构。最优的产业结构是由该经济的比较优势决定的,而比较优势又是由该时间点的经济要素的禀赋结构来决定。

由于基础设施条件的约束,政府应该发挥作用来提高基础设施条件以便于比较优势产业发挥更大的作用。新结构经济学的三大支柱包括:它包含了对一国比较优势的理解,且这种比较优势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而不断演化;在发展的任一阶段市场都可以作为最优的资源配置机制;政府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应该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林毅夫同时为实践提出了两轨六步法,依次是选择正确目标,消除约束障碍以利于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吸引全球的投资者,支持成功自我发现的企业壮大规模,用工业园模式解决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的不足,政府向正确的产业提供有限的激励措施。

国内外同样出现了很多新结构经济学的反对论点。国内刘海影提出政府本身不存在于理论的真空中,政府及其代理人拥有自身利益考量。政府不能保证自己对投资项目选择具备经济合理性,政府主导投资意味着对社会资源的滥用,其资金的来源将挤占民间资金的利益。他还提出,所谓的比较优势不是一个单一的加总值,政府发挥“因势利导作用”往往是发展的障碍而不是动力。他认为制度与政策导致的扭曲和政府导致的宏观管理失败是阻碍欠发达国家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刘胜军同样持反对意见,他认为政府主导往往逃脱不了腐朽,同时,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是目前社会收入分配严重失衡的重要原因。他提出根本的发展动力还是市场经济的活力,是民营企业追逐利润所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的研究员刘远举提出:“中国模式”这种政府主导并不擅长创新型超越,政府应该通过建立一个有稳定预期的制度来导向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分工的深化和市场范围的扩大,并不需要新的“强势政府”理论。张夏准与林毅夫的观点有很大的不同,他认为比较优势虽然重要,然而只是一个基线,国家想要产业升级,就需要违背其比较优势。考虑到要素积累过程的性质和技术能力的建设,一个落后的经济几乎不可能在新产业中积累起技术能力,除非违背他的比较优势,并在他拥有“正确的”要素禀赋前进入这个产业。

国外对于新结构经济学的争论点也很多。世界银行凯闻提出,中国式的`经济决策方式需要政府有强大的执行能力和适应能力,但是这要求政府有善意有能力且不腐朽。中国社会严重的“信任赤字”可能导致政策的执行与初衷相违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安妮·克鲁格认为新结构经济学的实施较为困难,新结构经济学似乎支持工业和城市偏向,而这个偏向本身在许多国家就是很大的扭曲,并且林毅夫把单个企业或产业卷入基础设施投资决策又赋予了它们过大的影响力[4]。哈佛大学的丹尼·罗德里克认为林毅夫推荐的政府政策旨在抵消市场扭曲,然而预期效果则是诱使企业做出背离比较优势的选择,事实上,政府不是总能准确地甄别出市场失灵,也不是总能找到有直接针对性的解决方式。他基本同意林毅夫的观点,只是在某些细节有争议。哥伦比亚大学的斯蒂格利茨认为市场的局限性比林毅夫认为的更加严重,即使运行良好的市场经济体本身都既不稳定又不有效。他与林的重大分歧在于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方面,他觉得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增加,即技术的革新。宾夕法尼亚大学霍华德·帕克认为,林提出的选择富裕的参照国再甄选出比较优势产业是有问题的,较富裕国家的经济结构有可能是因为扭曲性的政策产生的,成功的政策往往是一个庞大的政策集,需要解决这么多问题可能会超越政府的能力。

综上,反对新结构经济学的观点,大都表现为对政府能力的不信任,对当今腐朽状况下政府作为的堪忧。然而,新结构经济学作为旧结构经济学和华盛顿共识之后的新理论,依然有着它存在的合理性。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证实新结构经济学理论。

参考文献。

[2]林毅夫.: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林毅夫.2012:新结构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annekrueger.“commentsonnewstructuraleconomics”byjustinlin:theworldbankresearchobserver26(2):222-226.

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通用篇三

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前者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工科专业;后者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等文科专业。凡是进行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并且描述这些科研成果的'文章就是学术论文。

我们在理解这个定义时应把握两层含义:

其一,学术论文的范围限制在科学研究领域,非此领域的文章,不能算学术论文,如一般议论文、新闻报道、报告文学、杂文、散文等都不能算学术论文。

其二,并非科学领域的所有的文章都是学术论文,而只有表达科学研究新成果的文章才是学术论文。科幻和科普作品不能算学术论文。

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通用篇四

一直以来,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很重视成本管理的研究,因为成本管理理论可以更好的指导企业实践和提高企业管理效益。据此,本文梳理了中国转型经济环境下的三种成本管理方法集模式,并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评述。最后,本文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一遍为学者深入研究相关问题和企业生产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一、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不断增大,成本管理所发挥的作用也日渐重要。毫无疑问,在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明确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可以针对性的解决和应对企业成本管理问题,优化企业的成本管理行为。由于成本管理实务依赖于成本管理理论的指导,所以研究成本管理理论的现状,可以有效推动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丰富成本管理理论体系,从而更好的指导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实践。因此,本文根据已有研究文献,对中国转型经济下的成本管理方法集成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

二、中国成本管理方法集成理论的研究现状。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此时,如果企业只采用一种成本管理方法来管理企业,会使得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比较呆滞,无法适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基于此,很多学者展开了成本管理方法集成理论方面的研究。所谓成本管理方法的集成,是指将两种或多种成本管理方法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发挥各种成本管理方法的优势,更好的完成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当前对于成本管理方法集成的研究主要基于两种成本管理方法的整合,但整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在作业成本管理法和战略成本管理法的集成方面,王耕等(2000)从战略成本管理的高度将作业成本法用于中型国企(epw厂)进行研究与探索,发现改制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虽然其技术装备、管理水平一般处于多层次状态,仍可适当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思想,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成本管理实践,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完成这项工作的先决条件是企业领导要从企业竞争、战略高度去看待并参与成本管理,而不是仅仅是依靠会计专业人员去做。也有学者提出将abc和eva整合也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成本集成模式。研究发现,abc和eva的整合系统,既考虑了经营成本,又考虑了资本成本,所以其所计算的产品成本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完全成本。同时,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角度出发,abc和eva的结合使用有助于管理者判断某个成本对象是否合理,从而增加管理决策的有用性。并且,管理者在作业成本法下无法直接获得哪些产品可以增加企业价值,但经济利润的分析可以达到这个目的,所以,虽然abc与eva的整合系统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但是它能直接为管理者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来辅助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此外,徐凤菊(2006)认为应该建立abc/m的企业成本管理集成系统。借助于erp管理思想,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载体,以作业成本管理为基础,以动态、即时地提供各项资源耗费以及各项作业的成本信息为主要目标,以成本节约和成本改善为手段,以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和效果为宗旨,为日常的营运管理和即时决策提供所需信息的自行开发系统。该系统依赖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设备,强调对企业价值链所涉及组织的集成和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同,将事务处理、作业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再集成,从原材料供应、制造、销售等整个价值链的需求计划、生产计划和供销计划进行整合,使价值链上所有的环节得以协调合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链条上的成本,从战略的高度实现对企业资源配置计划的执行与调整(徐凤菊,2006)。

图1基于abc/m集成模式。

以上梳理了不同的成本管理方法的集成模式。一方面,这些研究明确了成本管理方法集成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种成本集成的模式,提供了新的成本管理方法,角度新颖,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方向。另一方面,这些集成方法基本都是两种成本管理方法的集成,对于较大的企业集团,如果其成本组成复杂,可能依然不太适用。其次,对成本管理方法集成模型的研究仍然存在缺陷,即没有探讨其必须依赖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是一门学科在研究其对象和范畴时作为基本立论的理论依据,理论基础的存在给理论研究提供夯实的基础,倘若没有理论基础的支持,其研究结论不具有可信性。此外,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企业,其成本管理环境复杂,且由于企业实际所有权在不同性质的企业截然不同,对成本管理进行改革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冲突,成本管理集成有着很大是困难。最后,各种成本集成模式只是基于理论层面的推理和分析,缺乏实践的检验,不一定具有真实的可行性。

三、结论与展望。

迄今为止,已有一些学者对成本管理方法集成模式做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结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忽视了企业复杂的所有权性质,主要是基于理论层面的推理和分析,缺乏实践的检验等。基于此,本文结合已有研究的贡献和不足,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首先,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来构建中国的成本管理方法集成模式时,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和具体的经济环境,比如可以结合企业的所有权情况进行研究,争取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理论体系。其次,目前企业成本管理集成方法的研究不够成熟,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学术研究,给企业提供更多参考,从而普及成本管理集成方法的使用更好的为企业管理服务。最后,由于企业成本管理的数据资料是关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详细具体的信息,一般都涉及到企业是商业机密,所以企业很少公开或披露。如果学者仅仅依赖于公开信息进行研究,显然是不够深入和具体。所以,学者应该深入企业调研,进一步详细具体的成本管理信息,以便发现成本管理问题的本质,也即多使用案例研究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

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通用篇五

按照科斯的说法,新制度经济学这个名称是由威廉姆森提出的,目的是与早期康芒斯等人的老制度经济学相区别。[1]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古典经济学家那儿,经济和社会、政治、法律等领域紧密相关,对经济现象的分析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总体架构下的因素分析,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等古典经济学家在理解经济活动时,既关注价格等纯经济现象,同时也关注财产权、阶级、国家、道德等政治和社会制度现象,两者密不可分。

不过,这些古典经济学家的立足点还是牛顿的机械论,主要讨论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等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使涉及到社会关系,也把它看作是有客观规律可寻的[2]。

继古典经济学之后,发端于边沁、西尼尔、戈森等人,由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庞巴维克和克拉克等人开拓的新古典经济学则发掘了经济活动的主观面,其分析的出发点是从事经济活动的当事人的快乐或痛苦感等主观感受,但其分析的落脚点仍是商品。

为了突出个体的主观感受,新古典经济学家不惜忽略社会关系层面的东西,把政治、法律和社会制度等作为外生产物,出现在当事人决策的约束环境中。个体决策模型简化为面对客观约束的主观效用最大化,这种思路和古典经济学毫无差别,仍然是牛顿力学的产物。即使面临未来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贴现来处理,当事人能够准确比较决策结果的现值。

在牛顿世界中,经济活动的当事人面对资源约束和主观偏好,可以井然有序地完成各种活动,从而实现最大化目标。在经济活动中,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基础,人和人缔结的社会关系是从属。

即使马克思正确地认识到当事人生产出商品的同时,也生产出了社会关系,并且当事人的决策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做出的,但古典经济学家仍然无法摆脱纯客观的思维,社会关系的形成和演变仍和商品配置一样,具有可设计的有序的'特性。

所以,无论对古典经济学家还是对新古典经济学家,政治、法律和社会制度层面的东西是无需单独作为分析对象的。

康芒斯、凡勃伦和米切尔等人正是看到这一点,他们对古典经济学非独立地处理制度问题不满,同时对新古典经济学忽略制度问题更为不满,于是在各自的著作中,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来深入研究制度本身的问题。

在他们看来,制度不仅对生产力层面的东西有反作用,而且在很多时候甚至具有决定作用;制度涉及到的各种关系并不能仅仅通过牛顿的机械论来理解;制度是和整个社会联系在一起,制度分析只能是整体分析。

康芒斯等人的理论立足于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范式,采取集体主义方法论,同时又试图突破牛顿力学范式的约束,引入休谟、马尔萨斯和达尔文等人的思想,这些思想体现了人们对真实世界的一种认知,比如制度的变化过程类似生物的演化过程;制度选择中的不确定性等。

由于和古典经济学有一定的对应性,康芒斯等人的理论被称为古典制度理论或老制度经济学,后者是相对新制度经济学而言的。古典制度理论作为一个整体没有清晰的一致的分析范式,也没有明确的研究逻辑。

比如康芒斯正确地理解了缺乏制度理论的经济学的缺陷,以及习惯法理念和经济学内在精神的一致性,却没有像凡勃伦那样发展出制度演化的理论框架,而是局限在各种制度的比较;凡勃伦准确地把握住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经济现象变化的内在关联性。

却无法理清作为制度的演化过程中当事人的行为的成因和变化轨迹,以及这些行为与制度的关系;米切尔讨论了制度演变对经济绩效的影响,但影响机制并没有明确给出来。

科斯后来评价古典制度理论时,指出康芒斯等人仅仅提出了问题,而没有真正的制度理论,从科学化角度讲,这一点是中肯的。也因为对过去的经济学不满,特别是对古典理论无法证伪不满。

科斯尝试着沿用新古典主义的研究范式和分析方法,来分析制度本身,目的是让经济学和现实一致起来。新制度经济学正是在这种面对现实的压力和理解现实的使命中诞生了。

过去的经济学研究主要缺陷在于,一方面,如科斯所说,新古典经济学家忽视了现实的经济活动的发生机理和行为特征,仅仅关心自身主观臆想的模型世界,“被研究的东西是经济学家心目中德、而不是现实中的体系。我曾称之为‘黑板经济学’。

企业和市场似乎都有名无实。------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关注定价体系时,竟忽略了市场,或者说忽略了制约交换过程的制度安排。”[3]另一方面,古典经济学家和古典制度理论家虽然关注到制度的问题,但古典经济学家没有独立的制度理论。

有的只是关于制度讨论的碎片,而古典制度理论有了独立的制度理论,却没有发展起可供证伪的范式。科斯甚至偏激地认为古典制度理论毫无价值,“(康芒斯等人)他们留给后人的是一堆毫无理论价值的实际材料,很少有什么东西能被继承下来”[4]。

那么,科斯发展的理论究竟和前面的理论有何区别?首先需要肯定的是,科斯的研究主要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范式,其内核是理性经济人的最优决策模型,分析方法也是标准的边际分析。

科斯和新古典经济学家一样,从经济活动中的个体主观感受出发来研究制度问题,并且经济活动受到扰动的结果还是复归均衡。从这个角度看,科斯的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差别仅仅在于分析对象不同,科斯分析的是制度,而新古典经济学分析的是商品。

其次,科斯和古典经济学家以及古典制度理论一样关心制度本身以及它对资源配置的作用,但和古典理论不同,科斯立足于个体当事人的主观感受,而不是作为整体的制度与资源配置的关系。

特别是,科斯引进边际分析方法后,制度分析不再像古典理论那样停留在空谈或模棱两可状态,而是可以通过理论模型或经验实证模型的构建来进行证伪。

因此,科斯的理论可以归结为: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范式和个体主义分析方法研究制度本身的起源、变化及制度和资源配置的关系。但科斯仅仅是开启了新制度经济学之门,而不能代表整个新制度经济学。

自从科斯发表了“企业的性质”一文,经过近四十年的沉寂,终于到20世纪70年代开始得以繁荣。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新古典经济学本身处于建设和完善期;二是制度的作用没有被大多数人所体察;三是话语权的垄断。

不管怎样,科斯的开创性成果没有被压制,而是逐步引发了大量的后续研究,最终形成了“新制度经济学”这一别致而又影响巨大的经济学分支。授予科斯诺贝尔经济学奖当之无愧[5]。

威廉姆森等人发展了交易成本经济学;诺思等人发展了经济史的制度理论或新经济史学;布坎南等人发展了公共选择理论;威廉姆森、波茨纳等人发展了法律和经济学等等。新制度经济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均对人们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通用篇六

近几年来,项目管理随着各大企业的不断发展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一个企业内部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的关系到了企业经济是否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由于项目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已经成为企业内部一种比较创新的管理方式,为此,项目管理也在企业发展中日趋成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加强对项目管理的理论研究,确保企业内部的创新决策拥有一个完善的决策依据,不断的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使企业的发展更具动力。

一、现阶段对企业项目管理的研究。

项目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意义十分重大,那么对项目管理进行一定的研究,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为此,对现阶段的项目管理进行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对于国外的项目管理研究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的不断发展,项目管理理论发展之后,国外的一部分研究者在一段时间里将精力放在了对于传统方法的改进上,在这期间,也有一些全新的项目管理方法被提出,尤其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方面,其地位更是被凸显出来。

1.1国外项目管理对传统方法的调整。

在国外,一些项目控制技术、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工作分解结构等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都已经向着成熟的方向发展。很多研究者针对这些传统的方法都做了相应的调整与改进,尤其在一些资源项目技术问题上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通常将这些成果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原有的模型改造,另一类是在算法上下些工夫,这些项目在不断的改进中逐渐的被发展起来。

1.2项目管理新进展。

从对传统算法改进上看,很多的研究都是从算法方面开始的,这并没有在实际的企业项目实践当中得到什么成果。当进入到80年代以后,伴随项目管理多元化的发展,已经有一些研究将目光开始转向项目组织方面、项目人力资源以及项目的采购等方面,在这其中,项目组织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果。

首先对实证进行一定的研究,也就是在研究中所实施的项目里,所采用的组织结构不同,不同国家、地区以及文化背景等对项目组织结构的研究有着不同偏好,同时,不同行业内对一些不同规模的项目组织结构所选择的一些特点也是不相同的。据调查,在不同的行业当中,其项目组织结构的选择也会大不相同,但是从整体企业项目结构的选择上,被选用最多的项目组织结构是项目型矩阵结构。实际上,项目型矩阵结构的方法更加的适用于工程建设项目与服务型项目,而对于新产品的项目而言,则比较适用于职能型矩阵结构。企业项目组织结构的选用与项目规模大小是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的。通过不断的研究发现,不同国家企业在选用项目组织结构的时候有着不同的喜好。例如,在加拿大,该国的企业对项目型的矩阵结构的使用率是比较高的,而德国使用最多的则是职能型的矩阵结构。

其次,对项目管理的规范研究。规范研究所研究的是在企业发展中应该采用的项目组织结构。在职能型、职能矩阵型、平衡矩阵型、项目矩阵型以及项目型这五种项目组织结构中,企业在选择的时候要依据实际企业不同的条件进行选择,选出最适合本企业发展的项目组织结构。

2.项目管理在国内的研究分析。

在我国,企业项目管理实践要比企业项目管理的研究工作开展的早。从60年代起,随着科学家钱学森所推广的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以及华罗庚推广的“统筹法〃等,我国国内开始大量的有计划的向国外引进大型项目的项目管理方法,并在20世纪80年代真正的被应用。至此之后,我国国内也开始重视项目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那么,对于我国的项目管理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即:

当前,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研究已经被广泛的拓展到了各个领域当中。例如,对能源开发项目、交通项目、汽车工业项目、钢铁工业项目以及r&d项目等,除此之外还包括高校、政府以及卫生系统等。例如在项目方面,刘景江等一席人将已有的项目审计模式进行了合理的改进,提出多个阶段的r&d项目方面的管理;再如曹学军等人,基于实践经验基础,对海上的油气资源项目的开发进行了总结与完善。这些人都认为,在企业项目管理中,都需要有足够专业知识与经验的项目管理队伍,对企业的项目在依靠企业各级领导的支持之下,进行合理的计划与控制,确保项目管理能够顺利的实施。同时,企业公司的指导原则对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比较重要的。

实践表明,在企业项目管理当中,使用比较多的管理技术是甘特图、挂图、以及工作日历等一些传统的方法。通过研究,总结出了选用项目结构的方案,即:大型项目、工程建筑项目以及新产品开发项目等适用于项目型、平衡矩阵型的项目组织结构;而小型项目、服务型项目等则适用于职能型或者职能矩阵型的组织结构。

我国国内的项目管理的研究虽然较国外稍晚些,但是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已经取得了显着的成果。

二、企业项目管理创新分析。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伴随时代的要求,创新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词汇。人才要创新,企业发展要创新、以及科研项目和学生教育等方面都需要创新,企业项目管理也不例外。在研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的前提之下,各大企业项目类型已经不断的扩大,而项目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特殊方法,它所管理的范围正在不断的扩大,其方法正在不断的`创新。项目管理中的资源平衡已经成为项目管理计划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目标。但是,通常单个项目管理的资源是很难实现平衡的,很多时候都会给项目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但是,当一个企业同时面临多个项目需要同时进行的时候,企业可以通过对不同项目的安排,逐渐的实现企业或者组织结构的资源平衡。

企业项目管理还有不同的形式与任务。我们从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上看,项目管理还包括项目综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和项目沟通管理等;而从项目管理的人员看,又可分为项目管理理论与技术研究和应用、项目全寿命期各阶段的管理与咨询、更重要的是对项目管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等。在我国企业中,对项目管理工作的综合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项目管理在企业中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方法与手段,不仅可以带动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结语。

实践表明,在当今企业发展中,项目管理已经处于重要的位置,其地位已经曰益的凸显。项目管理在各种类型的企业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建设工程、信息工程、制造工程等,一旦这些工程失去了项目管理的实效性,或者没有一个好的项目管理的方式,那么必将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经济的发展。目前,随着很多大型、复杂的工程以及产品被建立起来,项目管理的方法与技术更加的被各企业重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项目管理在企业中的活跃,必将会从某一程度上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通用篇七

案例教学又称案例研究,是一种有效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运用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法。由于该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把现实中的问题带到课堂,把枯燥的理论阐述变成解决问题的研究讨论,把教师的单向讲授变成师生间的教学相长,把个人解读变成集思广益,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全方位思考、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已被广泛运用于教育、医学、法学、经济、工程技术等领域的教学与实践。

工程经济学教学目标是理解经济学基本概念,会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做基本经济判断。掌握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工程项目在各种经济政策环境下的经济评价。以往的工程经济课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比较薄弱,理论教学结束以后通常没有设置专门的实践环节。学生缺少体验实际工程项目的过程,得不到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很难全面系统地理解工程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程实践中。学生只有在获取经济评价基本理论知识后进行实践,即通过经济评价实训环节,进行真实演练,才能真正掌握对不同类型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这样,学生在学校时就可具备适应社会所必要的心理素质和知识结构,获得综合职业素养培养与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将学校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工作生活的实际应用无缝对接,让高职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就能适应并胜任岗位要求。另外,工程经济学是高职工程管理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开设的为数不多的经济类课程,还要承担起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哲学思维和经济效益观念的重任。经济方面的理论观点和话题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标准答案,存在很大的争议性,提倡百家争鸣。这就要求教师在经济类课程的教学中不搞一言堂,应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自由发言。鉴于上述原因,在工程经济学课程中推行案例教学和开展实训环节势在必行。

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通用篇八

所谓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economics),顾名思义,就是指以人类行为作为基本研究对象的经济理论,它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对个体和群体的经济行为特征进行规律性的研究。

二、行为经济学的兴起。

80年代以后,以理查德·泰勒(richardthaler)为首的经济学家,从进化心理学获得启示。认为大多数人既非完全理性,也不是凡事皆从自私自利的角度出发。以此为理论基础,专门研究人类非理性行为的行为经济学便应运而生。行为经济学形成于1994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戴维·莱布森(davidlaibson),从心理学和行为角度探讨了人类的意志和金钱,把经济运作规律和心理分析有机组合,研究市场上人性行为的复杂性,认为人也有生性活泼的另一面,即人性中也有情感的、非理性的、观念引导的成分。美国经济学联合会将该学会的最高奖两年一度的“克拉克奖(clarkmedal)”颁给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家马修·拉宾(rabinmatthew,),以表彰他为行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拉宾的研究主要是以实际调查为根据,对在不同环境中观察到的人的行为进行比较,然后加以概括并得出结论〔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坎内曼(danielkahneman),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宣布他的主要贡献时指出,丹尼尔·坎内曼是“因为将心理学研究结合到经济学中,特别是关于不确定条件下的人类判断和决策行为”。这说明行为经济学作为经济学重要分支的地位得到确认和加强。除此之外,阿莫斯·特维尔斯基(amostversky,1992)、爱德华(edwards,1954)等则提出将行为决定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并确定了研究的程序。西蒙(simon,,)则提出了基于有限理性的信息处理和决策方法。

1.人类行为的“三个有限性”观点。

传统经济学中,人类行为的标准经济模型有三个不现实的特征:无限理性、无限控制力和无限自私自利。这是由行为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芝加哥大学的理查第一文库网德·泰勒(richardthaler)和麻省理工大学的森德希尔·穆拉伊特丹(sendhilmullainathan)提出。

2、储蓄行为中的“夸张贴现”

戴维·莱布森(davidlaihson)的名望主要建立在他描述的有关人和金钱的一种“反常现象”的基础之上。他认为在人们的.时间偏好中,短期贴现率往往大于长期贴现率。夸张贴现抓住了这一特征,认为人们并不是理性的在一生中对开支和储蓄统筹安排,而是从年轻到老年都负债。

3.行为金融学理论。

行为经济学对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以行为经济学为基础的行为金融学从广泛的社会学视角研究金融市场上的活动,认为人性行为中潜藏着复杂性。迪勃特(debondl)和理查德·泰勒的研究表明,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并非是完全理性的。

4.风险厌恶和期望效用理论。

伯克利加州大学的马修·拉宾(malthewrabin)认为,人们的偏好具有“风险厌恶”的基本特性。在期望效用的理论框架中,对风险厌恶的唯一解释就是财富的效用函数曲线是凹型的:对于额外财富的需求,人们在富裕时比贫穷时有较低的边际效用。风险厌恶和收人的边际效用递减理论在效用上是一样的,这是人们心理上的一种直觉:这有助于解释在大规模的风险下,人们倾向于降低消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话动。

该理论也包含了赌金很小时,人们所表现的“风险中性”,即他们只根据期望货币价值来来选择做赌注。在不确定的世界中,期望效用函数刻画了个体对待风险的不同偏好。然而拉宾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期望效用函数理论并不能对赌金很小情况下,人们的风险厌恶行为作出合理解释。在期望效用理论中,对于任何的凹型效用函数陆线,很小赌金情况下的风险厌恶,同样暗示着对大赌金的风险厌恶。而实际上在期望效用理论中,在赌金很小情况下根本不存在风险中性意味着,在大规模的赌金下存在着不切实际的风险厌恶。

四、行为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突破经济人的假设是经济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要把人的每一种选择分析清楚,似乎是在研究一张比例与原图一样的地图,根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经济理论应该研究人类行为的共性而非个性。行为经济学主要是为了分析人的实际经济行为及其结果一经济现象另辟蹊径,为建立一个逻辑严密的理沦经济学体系提供支撑点。其研究目的,既不是表明它们与传统经济学如何对立,也不是想证明传统经济学某理论如何错误。迄今为止,经济学各学派理论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行为经济学能对一定时期内存在的经济现象作出其独立的解释,并能很好地解释传统经济理论所不能解释的问题。

行为经济学在金融市场和储蓄方面的应用,但行为经济学本身并不局限于这两个领域,在其它方面的应用领域,行为经济学同样发挥了神奇的效应。

研究仍在继续,莱布森正在努力了解作为一种经济学现象的“暗示”。暗示”有助于解释广告为什么会产生作用,它是指引起潜在需求的刺激或是“使得已解除毒瘾的瘾君子重操旧业的刺激物。

在莱布森描述具体现象的同时,穆拉伊特丹则寻求人类行为中所形成的格局,侧如投资者如何作出决策。根据其研究成果,他断定,就像人们把人归类一样,他们也把股票分类,武断地把通用电气公司的股票归类为技术股,而把思科系统公司的股票归类为热门股票。人们根据这种分类进行股票交易,直到事情发生变化,然后重新将其分类。有朝一日,这种广泛的理解可能会带来更加有效的货币政策。

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通用篇九

学术是指专门、深入、系统的学问和知识,是对主客观世界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论证。学术论文,也称科学论文、科研论文或研究论文。根据《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7713—1987)》的定义: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试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不是对现有知识的复述,而是在一定专业水平和研究基础上进行的文字表达,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见解和发现。概言之,学术论文就是对某个学科领域中某一学术问题做比较系统、专门的研究和探讨,表述创造性科研成果的理论性论文。

学术论文的特征是其区别于其他应用文体的本质属性。了解并掌握学术论文的特征既是撰写学术论文的需要,也是对学术论文的水准及价值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

1、科学性。

科学性是学术论文的根本特征,是评价学术论文有无发表价值的重要标准。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学术论文内容的科学性。论文选题符合实际,讨论的问题符合主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表述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内容真实、准确;实验数据、研究方法、研究结论都要忠于事实和材料,对客观事实做真实记录,论文能真实地揭示主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规律,能够真实地反映科学研究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

第二,学术论文结构和表述的科学性。结构的科学性要求论文结构要严整,推理要严密,措辞要严谨。表述的科学性要求学术论文研究的方法应科学,论点应明确客观,论据应可靠充分,论证应合乎逻辑,表达方式应具有正确的内在逻辑关系,符合逻辑推理的过程,理论体系经得起推敲。语言文字要准确、明白、规范。

第三,学术论文结果的可重复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还表现为它要对研究对象做出准确而简明的抽象概括,并能形成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定论,具有很强的实证性。因此,论文的结果要能经得起实践检验,其他科研工作者在相同条件下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果。能经得起重复和实践检验的定论才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2、创新性。

创新历来是历史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更是当今国际竞争的主导因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撰写学术论文,进行科学研究就是要不断开拓新领域、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方法、提出新思想,因此,创新性是学术论文的本质特征,也是学术论文的核心价值所在。创新是以新的思维、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和新的描述为根本特征的人类活动。科学家贝尔纳曾说过:科学远远不仅是许多已知的事实、定律和理论的汇总,而是许多新事实、新定律和理论的连续不断地发现。因此,学术论文的创新程度应是相对于已有的知识和信息而言的。

论文所揭示的事物特征属性,以及对这些特征、属性、规律的运用所取得的结论必须是首创的,而不是对基础知识的推导,更不是对他人成果的重复或解释。学术论文的创新性表现在研究和写作的选题、取材、立意、谋篇、布局等各个方面。创新了实验体系,使用了新的过程或方法,实验中有新的发现,产生了新的实验数据;从新的角度进行论证,得出了新的研究结论;在理论上提出了新的假说,反驳了某一现有理论,或者对某一现有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比前人有了新的进展。这些方面的创新都能为后人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借鉴,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3、专业性。

学术论文所反映的内容应是相关学科专业系统的理论化的知识,无论学术论文是作者所在学科的研究领域,还是学科交叉研究领域,或者是其他学科理论方法的移植,但总与一定的学科专业及其研究方法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反映科学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学术论文,其内容所反映的应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水平,而非低水平层次上的简单重复。

学术论文是作者对事物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对专业领域内某个具有学术价值的问题进行系统化、专门化研究探讨的创造性劳动成果,要力图通过深刻的思维过程、客观的分析和科学推理,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使知识专门化、系统化、严密化,深刻揭示和剖析事物发生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学术论文的专业性还体现在语言表述与读者对象上。学术论文通过大量使用公式、图表等专业术语和符号,力求使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述和分析,体现出学科的专业性,这也是学术论文与一般应用文体在语言表述上的差异。学术论文的读者也主要是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某一方面学术专长的学者和科研工作者,有较强的专业性。

4、规范性。

规范的格式是治学严谨的体现。作为记录研究过程、发布科研成果、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重要信息和传播载体,学术论文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体现出了严谨的规范性。严格的规范是为了使学术论文更好地实现表达和交流目的的准确无误。学术论文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学术论文结构体系和编写格式的规范性。学术论文要符合提出问题、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这一完整的逻辑顺序关系,其构成要素也应按照内在逻辑结构排列。《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7713—1987)》对科技论文的结构和编排有详细规定。中国期刊刊登科技论文的组成部分和排列依次页面:是题名、作者署名和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引言、正文、结尾、致谢、参考文献和附录。

除学术论文编写格式的国家标准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caj—cdb/t1—)》也是现行主流的编写标准,已为3000余种中国期刊采用。二是语言文字、标点符号使用的规范性。学术论文的语言与其他文字作品的语言截然不同,主要使用议论、说明的表达方式,使用平实、准确、简明、清晰、客观、稳定、逻辑性强的科学语言,语言文字表述应力求书面化、术语化、规范化。其语言所表述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精度和密度。此外,论文中的标点符号也必须按照已有的规定执行,不能随意使用。三是图表制作与参考文献着录的规范性。学术论文中的图标、表格、图形的制作与表示,也要精确化、标准化,严格按照规范的方式使用。《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gb/t7714—20xx)》是现行的学术论文文后参考文献着录的国家标准。

5、应用性。

应用性是评价学术论文有无发表价值的另一重要特征。学术论文的应用性主要体现在理论上解决了专业领域某方面的理论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实践上解决了专业领域的某些实际问题,如在技术上有所创新,在实验、教学、管理方法及生产工艺流程等方面有所改进等,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对于应用型学科来说,学术论文的应用性体现得更加突出。例如对于临床医学专业而言,除少数纯理论研究的学术论文之外,绝大多数医学论文应结合医疗、预防等工作的实际,力求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造福社会和大众。

学术论文的实用价值越大,效果也就越好,指导作用也就越大。论文发表后在教学、科研、生产、管理上应用,能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体现学术论文的应用性和社会价值,论文的论点要正确,选题要真实,论据要科学,论证要周密,提出的策略、对策、措施、方案、结论要有针对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