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高中语文的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实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8:37:45 页码:12
2023年高中语文的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实用15篇)
2023-11-11 08:37:45    小编:ZTFB

总结的过程可以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写总结时要注意客观公正,不要过度夸大个人的优点或忽略个人的不足。每篇总结范文都有其独特之处,我们可以从中获取到不同的思路和角度。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篇一

2.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4.而征一国者而通“耐”,能。

5.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6.倾阖城户阖通“合”,全。

7.昂其直直通“值”.价钱。

8.手裁举裁通“才”

9.翼日进宰翼通“翌”,第二天。

l0.飨德怀恩飨通“享”,受。

11.景从云合景通“影”,影子。

1.之。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协调音节。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问取消独立性。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

之二虫又何知代词,此。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其:是……还是,用在选择句中,

加强揣测语气。

3.风斯在下矣斯:则,就。

4.时则不至则:或。

5.奚以之几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

6.恶乎待哉恶:何。

7.属而和者属:连续、跟着。

8.信有时哉信:确实。

9.靡计不施靡:没有。

10.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耶,表推测语气,大概……吧。

11.虽连城拱璧不啻也虽:即使啻:止。

12.未几、斯须既而:都表示时间短暂,“一会儿、片刻”

13.少年固强之固:坚持、一定。

14.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但。

15.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或:也许。

16.宁可致意耶宁可:焉能、哪能。

17.脱获回耗脱:倘。

18.贵客将自何所至也将:方,刚才。

(一)重点实词。

1.《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2.置杯焉则胶胶:粘,着地。

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枪:碰、撞。

4.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图谋。

5.而控于地控:投,落下。

6.小知不及大知及:赶得上。

7.穷发之北穷:荒远的、偏僻。

发:毛,指草木。

8.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待:凭借。

9.下迨蔀屋迨:至蔀:遮蔽光明之物。

10.置酒交衢间衢:大路。

11.栉比如鳞栉:木梳;比:并、排列。

12.妍媸自别妍媸:美丑。

13.恐进之亦兴阑矣阑:衰落、消失。

14.迟月生公石上迟:等候。

15.不知尚识余言否耶识:记着。

16.居为奇货居:积,储存。

17.操童子业,久不售操……业:从事……行业;售:考取。

18.宰严限追比比:追征。

19.成妻具资诣问诣:到……去。

20.唇吻翕辟翕:合;辟:开。

21.有古陵蔚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

22.如被冰雪被:遭受。

23.气息然然:气息微弱的样子。

24.审谛之审谛:仔细。

25.径造庐访成造:到。

26.则虫集冠集:止,落在。

27.俾人邑庠邑:县;庠:学校。

28.抚军亦厚赉成赉:赏赐。

29.独是成氏子以蠧贫蠧:蛀虫。

30.民日贴妇卖儿贴:抵押。

31.疾逸道左逸:奔跑。

32.舅姑爱其子,不能御舅姑:公婆;御:管束,控制。

33.唯恐道途显晦显:指看得见的“尘。间”;晦:指看不见的水府。

34.吾君方幸玄珠阁幸:驾临。

35.坐贻聋瞽瞽:瞎子。

36.远罹构害罹:遭受。

37.项掣金锁掣:拴。

38.不遑辞候遑:闲暇。

39.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宥:宽恕。

40.君怃然曰怃然:失望的样子。

(二)词类活用。

1.最可觞客觞,名词作动词,劝人饮酒。

2.吏吴两载吏,名词作动词,任县令。

3.岁征民间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4.笼归笼:名词作动词,用笼装。

5.取儿稿葬稿:名词作状语,用草席裹着。

6.民日贴妇卖儿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7.成然之/劣之/益奇之然、劣、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高其直高:形容词作动词,抬高。

9.细疏其能疏:名作动,陈述。

10.有客于径阳者客:名作动,作客,客居。

(一)介宾结构后置。

1.岁征民间。

2.焚拜如前人。

3.掭以草尖。

4.既而得其尸于井。

5.覆之以掌。

6.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

(二)省略句。

1.令以责之里正。

2.折藏之,归以示成。

3.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4.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三)被动句。

为婢仆所惑。

(四)宾语前置句。

1.而莫之夭阏者。

2.之二虫又何知!

3.彼且奚适也?

4.其自视也。

5.彼且恶乎待哉?

6.子何苦而自辱如是?

7.是何可否之谓乎?

8.洞庭君安在哉?

(五)主谓倒置。

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第五册。

1.吾不忍其觳觫:觳觫,恐惧发抖的样子。

2.天下之欲疾其君疾,痛恨、憎恨。

3.仰不足以事父母事,赡养、奉养。

4.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及,等到;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5.将以衅钟衅:杀生取血以涂物,用于祭祀。

7.莅中国:统治中原地区。莅:临、统治。

8.此惟救死而恐不赡: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还恐怕来不及呢。赡:足。

9.其庶几乎庶几:差不多。

10.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语:告诉;。

诸:之乎;有诸:有这回事吗?

11.未有以对对:回答。

12.举疾首蹙额蹙:收紧、缩着;。

额:鼻梁。

13.田猎:打猎。田:通“畋’,也指猎。

14.而君幸于赵王幸:宠爱。

15.相如持其璧睨柱:斜着眼睛看。

16.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动词。

修敬:整饬礼仪表示敬意。

17.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只,只不过。

18.相如素*人:相如本来是个卑*的人。

19.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我离开父母之所以来侍奉您的原因,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罢了。

20.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之急而后私仇也:我之所以这样退让,是因为我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把个人的恩怨放在次要的位置。

2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示,传给……看;美人,妃嫔;左右,侍从。

22.绝秦望:断绝秦国的念头。

23.孰与秦王:与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

孰:谁、哪一个;孰于:何如,比……怎么样。

24.刎颈之交:誓同牛死的朋友。刎颈:割头。

25.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入:在国内。

26.乃令张仪佯去秦佯:假装。

27.平伐其功伐:夸耀。

28.其行廉,故死而不容:他的品德方正不苟,所以至死也不容于世。

29.然泥而不滓者也:(屈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依然保持高尚品德的人。

30.博闻强志:知识广博,记诵多。

31.人穷则反本:人处于困境,总会想念上天和父母,希望得到帮助。

32.举类迩而见义远: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33.蝉蜕于浊秽: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的环境。蝉蜕:蝉脱壳。

34.设诡辩:说假话骗人。

35.相随属:一件连一件。

36.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就其文字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关系到国家的治乱)。指:通“旨”

第六册。

1.尽收其地,进兵北路略地:收,占领。北,向北,名词作状语。

2.秦兵旦暮渡易水:早晚间,极言迅速,名词作状语。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无,不。

渴,请。

4.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信物,凭据。亲,亲近。现在空手而去,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5.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悬赏,用重金征求缉拿罪犯。邑:封地。前句是状语后置句,后句是定语后置句。

6.乃遂私见樊於期:乃遂:同义复用,就,于是。私:形容词作状语,偷偷地。

7.顾对不知所出耳:顾,只是、不过,表轻微转折。否定句宾语前置,即“顾不知计之所出”或“顾不知所出之计”。

8.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被。陵:通“凌”。

9.乃今得闻教:乃今:如今。如今才听到您的指教。

10.函封之:用匣子装起来。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11.乃为装遣荆轲:于是准备行装派遣荆轲使秦。为装,准备行装。遣,派遣。

12.太子迟之:迟,以之为迟,嫌……迟了。

1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应“太子及知其事之宾客”。

14.土皆瞋目,发尽上指冠:送行的人们都睁大眼睛,极为愤怒,连头发都向上直竖顶着帽子了。

15.秦武阳色变振恐:秦武阳变了脸色害怕起来。振。震,害怕之意。

16.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顾,回头。前,走上前。为,表示。谢,谢罪。

17.北蛮夷之鄙人:蛮,本是占代对南方各个民族的鄙称。夷,本是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称。蛮夷,这里泛指边远地区。鄙人,粗俗之人。

18.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于是取出地图捧着献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快翻完了,匕首露了出来。发,翻开。穷,尽。

19.因左手把秦王袖:因,趁机。把,抓。

20.剑长,操其室:操,握住。室,剑鞘。

21.尽失其度:都失去了常态。

22.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对治乱的道理明晓,擅长讲话。皆是状语后置句。辞令,应酬交际的语言。

23.平伐其功:屈原夸耀自己的功劳。伐,矜夸,炫耀。

24.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献媚说坏话的人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人妨害了国家。疾,痛恨,痛心。聪,指耳力好。谗,谗言。谄,谄媚,阿谀。明,贤明的人。形容词作名词。邪曲,同意复用,邪恶的人,也是形容词作名词。

25.人穷则反本:处境窘迫。反本,追求本源。

26.其志洁,其行廉:他志气高洁,行为方正。

27.靡不毕见:没有不全部表现的。或“没有一点不是表现得很透彻的.”。

28.举类迩而见义远:所举的事例虽是人们常见的事物,但表现出来的意义极深远。迩,近,理解为“常见的”。

29.颜色憔悴,形容枯槁:颜色,面容气色。形容,形体容貌。

30.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日,时间名词作状语,一大天地。为……所,表被动的固定句式。

31.从容淡静:稳重、淡泊、宁静的神态。

32.辟公府:公署。汉代的大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为当时最高官员。

33.验之以事:用实际事情来检验。状语后置句。

34.公车:指汉代公家的车马,为臣民上书和征召所用。提到公车即有“上书”之意。

35.转:迁徙,指官职的调动。

36.乞骸骨:大臣请求辞职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37.暴戾恣睢:粗暴乖张。恣睢,任意胡为。恣,放肆。睢:恣意。

38.专犯忌讳:专做违犯法礼之事。忌讳,不应说,不应做。

39.逸乐:安闲快乐,不操劳而生活优裕。

40.富厚累世不绝:有很多财富,一代一代地传与后人而不断绝。

41.择地而蹈之:意为谨慎而守礼法。蹈,踏。

42.行不由径:走大路而不穿行小路。意为操行方正。

43.因人成事:依赖别人把事情做成功。因:依赖。

44.糟糠不厌:糟糠之食亦不能绝。厌:满足。

45.识相:会看别人眼色行事,知趣。

46.不名一钱:一个钱都没有,非常贫穷。名:占有的意思。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篇二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

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

二十、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

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篇三

1.分层背诵法(在翻译全文基础上理清内容层次背诵)。

2.思考提问法(预习,不会的重点字、句圈出来课堂提问)。

3.语意推断法(联系上下文,联系旧知识)。

4.对应翻译法(力求将所有能译出的字词落到实处借助工具书,人名、地名、国号、官名等保留)。

5.归类积累法(主要是词汇的积累,有针对性的搜集、归类、比较、整理、积累)。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篇四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使动用法表述的意思是:主语使宾语发出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或出现谓语动词表示的变化。

如:“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

其中的“亡”是主语使宾语出现的状态,意思是“使郑国灭亡”。这句中的“亡”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因后边跟了“郑”这个名词,成为使动用法。这些谓语动词只有用使动用法来理解,才符合原文的意思。

再看以下各例: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师》)(阙:使……减少)。

使使以闻大王(《荆轲刺秦王》)(闻:使动,使……闻,禀告)。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活)。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动词。

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动。

再看以下各例: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使……受苦;劳:使……劳苦、疲劳;饿:使……饥饿;空乏:形使……资财缺乏。)。

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破:使……破,撞破)。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饱。)。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其中加点的“王”本来是名词,它后边又带一个代词“之”作宾语,要按照一般的用法来解释和翻译就会出错,就有可能翻译成“先攻破秦进入咸阳的就王他”。这样必须改变词性才能解通,变为“使宾语怎样”,即使动用法才能符合全句的意思。王之,就是“使他为王”的意思。

再看以下各例:

既东封郑(《烛之武退师》)(封:使……成为边邑)。

阙秦以利晋(《烛之武退师》)(利:使……受益)。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篇五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篇六

1.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

3.凌万顷之茫然(凌:古义-越过今义-欺侮)。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子: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今义-儿子)。

词类活用。

1.羽化而登仙(羽:名词作状语)。

2.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使动)。

3.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使动)。

4.正襟危坐(正:形容词使动)。

5.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

6.西望夏口(西:名词作状语)。

7.下江陵(下:名词作动词)。

8.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作动词)。

9.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名词意动)。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篇七

先说时间的分配。第一大题的3个选择题,一般同学可控制在5分钟。这部分题目因题型稳定,平时训练也多,基本套路考生应该是相当熟悉的,因此在审题清楚的前提下可大胆作答,中等速度解答为宜。另外,答案要看重第一印象,没有充分的依据,不要擅自改动。

答题策略:

1、看清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3、几点常规的提醒。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这两部分的内容考查,一般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共设四个小题。做好这四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思考的严密、周详。

2、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3、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4、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有时选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脑清醒。静下心仔细阅读,力求准确理解。

答题技巧:

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三是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微处要搞清楚。

针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下列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接着审清题目,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研读文段,不在无关处纠缠,要在紧要处下工夫。

1、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成语中个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也要为我所用。

2、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理解句意为前提,根据词在句中的位置化虚为实,断定词性和用法。

3、“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这是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两道题。要注意整体把握。尤其最后一道“把握文意”题,该题四个选项的设置。大多是按原文内容先后顺序排列的,往往选不恰当的项,这既对理解全文有帮助,也为解前面的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此处宜稍放慢速度,力争做正确,做完后,回过头来检验前面几个题的正误。

答题技巧:

1、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

2、要先读文言文的最后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3、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4、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

5、除了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外(大纲规定的120个),还要在考前看一看课本中注释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注释即可。

6、文言虚词要在“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等常用词语上,再复习一下。

1、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2、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并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6、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7、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1、动笔之前要拟题,标题要漂亮。

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怎么拟题呢?对于成绩一般的考生,应该采取特别措施了。拟题的办法有2个,一是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二是考生家长或考生,赶紧去翻阅最近一年的读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订本,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比葫芦画瓢地就能采用到。合订本在大洋百货东边胡同里的书摊上有卖。

2、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靓点。

考试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六要素开头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博喻加对仗开头法,合用修辞开头法、巧述典故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名人问答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希望考生们准备好一些关于道德、学习、礼仪、爱国、美德等方面的典故、名人名言,到时候就用得上。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时候,脑子里会闪现出上述前七八个开头方法。

结尾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结尾是总结全文。如果是记叙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议论文,则要注意归纳。无论如何,最好要扣准标题。怎么扣呢?如果你实在拿不准,就在结尾段的第一句,把题目说一下,然后归纳全文观点就是了。建议百度一下结尾方法,汲取有用成分。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篇八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途”,道路。

23.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26。泾流之大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

28.合从缔交。

涂,

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30.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31.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32.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

33.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34.距关距,通“拒”,把守。

35.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6.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9.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40.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兰亭集序》。

42.虽趣舍万殊趣,通“趋”,往,取。

43.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犹如,如同。

44.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古今异义。

10.太后明谓左右。

古:近臣、属下、侍奉在身边的人员等;今:左和右两方面,或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概数。

11.年几何矣。

古:多少;今:指数学的一门学科。

12,至于赵之为赵。

古: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译为“到,上推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外提起一事。

1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古:把当做,让做;今:认为。

14.是社稷之臣也。

古:此,这,代词;今。

1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古:诸侯的封地称今:“国”指国家,《寡人之于国也》。

16.河内凶古:谷物收成不好,

17.弃甲曳兵而走。

古:跑,逃跑;今:行。

1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古:供养活着的人;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篇九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2、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6、不顾思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7、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8、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9、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10、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11、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1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13、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14、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辞别。)。

15、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驩”通“欢”,欢聚)。

16、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17、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逮捕,拘押)。

18、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员”通“圆”,直径;“尊”通“樽”,酒杯)。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篇十

1、章节复习,不管是那门学科都分为大的章节和小的课时,一般当讲完一个章节的所有课时就会把整个章节串起来在系统的讲一遍,作为复习,我们同样可以这么做,因为既然是一个章节的知识,所有的课时之前一定有关联,因此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采用关联记忆法把这些零碎的知识通过线串起来,更方便我们记忆。

2、纠错整理:做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做错题目,不管你是粗心或者就是不会,都要习惯性的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错题集,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因此你既然错过一次,保不准会错第二次,只有这样你才不会在同样的问题上再次失分。

3、思维导图复习:思维导图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

将知识用思维导图画出来进行整理记忆,可以很快分析出知识的脉络和重点,并且记得牢固。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篇十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知识点归纳:

1、形容青年男子热烈追求爱情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形容对爱情的思慕和对问题的烦扰因而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诗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就是佐证。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知识点归纳:

1、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第一章是写诗人对伊人的深深怀念。第二章是表达了诗人对伊人的强烈追求又得不到的真挚情感。第三章是表达了对伊人的失望情感。可以把她看成爱情诗,也可以把她看成友情诗。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篇十二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篇十三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误用频率较高成语易记口诀。

1,颐指气使态度傲。

2,未雨绸缪先准备。

3,改弦更张制度变。

4,改弦易辙态度变。

5,出奇制胜不带宾。

6,评头品足挑毛病。

7,不绝如缕声细长。

8,文不加点一气成。

9,敬谢不敏婉推辞。

10,屡试不爽都不错。

11,无可厚非本有错。

12,耸人听闻多夸大。

13,知微见著小见大。

14,不刊之论删不得。

15,釜底抽薪才彻底。

16,扬汤止沸不彻底。

17,明日黄花今日凋。

18,汗牛充栋藏书多。

19,罄竹难书罪恶多。

20,无所不至坏事多。

21,始作俑者是首恶。

22,休戚与共同祸福。

23,不负众望不辜负。

24,不孚众望人失望。

25,师心自用太自负。

26,不瘟不火恰到好。

27,不赞一词文章妙。

28,狗尾续貂坏接好。

29,不可理喻太蛮横。

30,闪烁其词话含糊。

31,左右逢源事圆滑。

32,如沐春风受教化。

33,良莠不齐藏好坏。

34,不容置喙没机会。

35,胸无城府无心机。

36,拍案而起愤怒极。

37,不绝如缕情势急。

38,空穴来风有根据。

39,首鼠两端迟不决。

40,风声鹤唳太惊恐。

41,韦编三绝太刻苦。

42,白驹过隙时间快。

43,振振有词强夺理。

44,庆父不死制**。

45,谦谦君子有礼貌。

46,浅尝辄止重表面。

47,倚马可待文思敏。

48,如丧考妣死父母。

49,同舟共济共患难。

50,万人空巷真热闹。

51,穷形尽相文细腻。

52,骇人听闻真正怕。

53,首当其冲遭头炮。

54,相敬如宾是夫妻。

55,鳞次栉比屋多齐。

56,不名一文是贫穷。

57,弹冠相庆是小人。

58,沆瀣一气是小人。

59,以邻为壑嫁祸人。

60,城下之盟受屈辱。

61,粉墨登场坏人上。

62,望其项背可赶上。

63,耳提面命老教少。

64,十室九空人口少。

65,微言大义意义深。

66,如履薄冰心谨慎。

67,噤若寒蝉不敢声。

68,炙手可热有权势。

69,安步当车好闲适。

70,目无全牛技艺熟。

71,甘之如饴苦中甜。

72,不以为然不赞同。

73,天马行空诗书文。

74,登堂入室讲学问。

75,美轮美奂指房屋。

76,执迷不悟不省悟。

77,不翼而飞找东西。

78,不胫而走是消息。

79,殚精竭虑要学习。

80,鸡肠小肚心胸狭。

81,空谷足音难得讯。

82,苦心孤诣勤钻研。

83,饮鸩止渴喝毒药。

84,瓜田李下受怀疑。

85,处心积虑带贬义。

86,石破天惊指文议。

87,不以为意不在意。

88,差强人意还满意。

89,火中取栗被利用。

90,师出有名有理由。

91,安土重迁思故园。

92,不足为训非准则。

93,不知所云指说者。

94,三人成虎谎变真。

95,侃侃而谈理气直。

96,危言危行话事直。

97,罚不当罪处罚重。

98,罪不容诛死有余。

99,讳莫如深包不住。

提高语文成绩的方法。

语文提分第一条就是背课文。可能有些同学觉得这个没什么用,要说背,自己也背了,可是你背的火候兴许不够。背课文要把所有课后标注要求背诵的古诗词、文言文以及作者简介全部背下来,并且不能出现错别字,为默写奠定基础。

学好语文方法之二是背基础知识。除了要求背诵的课文以外,语文还会涉及到很多基础知识要背,这些也都有无条件地背诵下来,不管考试会不会考到,但作为语文常识也需要会。比如成语、字音、字形、文学常识等等。

语文学习第三是多阅读。课内文章无论是选修还是必修,最好都通读一遍,课外卷子和资料短文也尽量多阅读,扩展知识面,增强语感。

第四个方法是背作文素材及语段。这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方法,作文提分不光靠平时多写,也要多背,背多了变成自己的才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语文提高分数的第五个办法是多做题多总结。语文题目做多了就会发现,很多类型的题目是有规律可言的,这些规律技巧如果直接拿来看可能理解不深刻,自己总结出来运用会更自如,答题的准确率也更高。

第六个提高成绩的方法是学会理解。语文虽然需要背诵的比较多,但做题时还是需要理解才能更好地做对题目,阅读找答案需要定位,但进一步确定答案就要分析,这时理解才是最主要的,理解出现偏差,题目就做错了,分数也就没了。

怎样有效学习语文。

(一)课堂训练。

高中语文复习过程中要注重训练,每一节课都应该有和考点相关的训练题目,这样可以将课堂内的复习知识得到巩固,不仅可以有效地检测自己的课堂复习效果,而且也对自己的知识做了很好的检测。

(二)课后训练。

将老师布置的课后训练内容要认真的对待,因为在进行课堂中老师对所学的复习知识点进行讲解,那课后如果不进行有效地训练,那这个知识点可能就得不到有效地复习,所以高中语文复习中一定要注意课后训练。

高中的复习工作是需要有条不紊的进行的,不能生搬硬套一些学习方法,我们应该制定一些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安排得当,科学进行,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篇十四

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

3、秦伯说(说,通“悦”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9、令将军与臣有?(“?”通“隙”,隔阂、嫌怨)。

10、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11、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12、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13、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二、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

1、行李之往来((古义:出行的人)。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

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

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8、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

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

10、断其左股(古义:大腿)。

1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12、约为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14、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从高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看,几乎包括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各个时期的作品。例如: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看,将涵盖从《诗经》到明清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而其中的作家做品、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都在学习范围之内;而外国文学则重点学习历史上著名作家、政治家的有较大影响的诗歌、小说、散文、演讲词等作品。从风格看,更是不拘一格,例如:在二战后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也选入教材中。

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较注重学生感性的认识和积累,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已上升到能够对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性、系统性的理解和领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文本中的问题通过知识体系解决。比如学习诗歌,初中要求是读读背背,形成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初步理解诗意,而高中则要求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学会初步鉴赏和感悟。

三、语文学习时间相对减少。

初高中语文教材的量并无多大变化,但高中的周课时由6节减为4节,比初中少了三分之一。高中学习的科目比初中要多,高中一年级文化课就有8门,而且都是省级会考科目,再加上数理化的学习负担加重,这样,学生在课外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这样两个“减少”,实际上就给语文学习增加了难度,提高了要求。

四、学习的自主性更强。

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猎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教师不只是“奉送真理”,而是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途径和规律。这样,学生自己用“拐杖”走路,就必须培养自主能力、发展自主能力。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1、文言文字词以及成语词汇摘录。

准备一个笔记本,做好一轮复习中的一些摘录。

对于文言文字词,高考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也就一百多来个,每天摘录并理解几个文言文虚词诗词的含义和用法,久而久之,你会觉得对于文言文的理解也会变得异常轻松。

对于成语,我的建议是将大纲中的成语详细的分配每一天,例如小编那时候就是固定每天理解记忆五个成语,久而久之,一本看似难以记忆下来词汇大纲也就不在话下了。在这过程中将容易望文生义的词汇摘记下来(考试最喜欢考望文生义的词语了)。

2、收集摘录好的文章段落。

再准备一个笔记本,将从报刊上或者杂志上一些精美的文章段落,或者好的素材摘录裁剪在笔记本上。

3、每天保持一定的阅读量。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顾名思义,边阅读边理解。

要想提高阅读理解势必要增长自己的阅读量。在学校可以订购一些杂志,例如《青年文摘》、《读者》等等,也可以购买一些关于时事点评的杂志,不仅提高阅读量,还给作文素材找了一个来源口。并不赞成一次性就把杂志看完(虽然我知道这很难控制),每天在繁忙的作业之余看上十分钟左右。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篇十五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

3、秦伯说(说,通“悦”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9、令将军与臣有?(“?”通“隙”,隔阂、嫌怨)。

10、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11、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12、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13、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1、行李之往来((古义:出行的人)。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

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

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8、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

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

10、断其左股(古义:大腿)。

1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12、约为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14、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