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世界文化遗产黄山的资料(优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5:45:33 页码:11
2023年世界文化遗产黄山的资料(优质11篇)
2023-11-18 15:45:33    小编:ZTFB

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和音调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在写总结时,我们应该避免重复和罗列无关信息,保持内容的连贯性和可读性。以下是一些著名人士关于时间管理的名言,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

世界文化遗产黄山的资料篇一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读着这首诗,不禁想到了杭州西湖。

我登上了西湖的游船,极目远眺,好一幅人间最美四月天的画卷。这时,导游的声音从广播中传来:“西湖,在1985年被选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深受旅客喜爱。”船缓缓向前驶去,不一会儿,下起雨来让我想到了: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一雨-晴宜西施淡抹浓妆。导游告诉我们:传说中西湖本是天上的明珠,一龙一凤视为珍宝,不幸被王母娘娘听闻,乘玉龙金凤不在,派天兵天将将之偷去,玉龙金风上天庭争执,争斗间明珠坠入凡间,化为一汪湖水,玉龙金凤盘旋不去,最后化为玉皇山和凤凰山永久守护着西湖。

故事听完了,船上又恢复了热闹的气象。“到白堤和苏堤了”,导游继续讲解,“横跨湖面的两条堤岸就是白堤和苏堤了,白堤在唐代原名白沙堤,宋代又叫孤山路。明代堤上广植桃柳,又称十锦塘。堤上内层是垂柳,外层是碧桃,春天是观赏白堤的最佳季节。”这让我想到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让我知道白堤是后人为纪念这位诗人所取。苏堤是诗人苏轼任杭州知州时,疏通西湖时建成的,后人便把它称为“苏堤”。

船驶到了三潭印月,耳边又传来了导游的声音:“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风景秀丽、景色清幽,使三潭印明月的景观享誉中外。”我观察到湖中有三座石塔,而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体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我想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现出许多月亮,那该是多美的景象啊!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那亭枕上看潮头。

世界文化遗产黄山的资料篇二

这个名字人人知晓,它被誉为“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布达拉宫。它就耸立在西藏日光之城,拉萨市的红山之上。远远眺望,在蓝天的衬托下,它气势磅礴,风格独特,宏伟壮美。

布达拉宫建于唐永徽三年(1652年)公元七世纪,是吐蕃王松赞干布未了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建立的。它由文成公主亲自选址和设立,修建了这座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气势磅礴、宏伟壮丽的宫殿。它独特的历史造就了与众不同的文化。随着历史的变迁,布达拉宫也在不断的扩建,它由原来的2万平方米扩建到现在的40万平方米。它海拔3700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楼高703米,共13层。它从古至今已存在1300多年的历史与文化。恢弘的气势、错综复杂的布局,给它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布达拉宫是艺术的瑰宝、浴火重生的圣地。它的外表有白色、红色、金三种颜色。别看只有这三种颜色,这三种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意义,白色代表慈善,红色代表力量与智慧,金色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利。

来到布达拉宫的内部,里面的宫殿富丽堂皇,宏伟壮丽。那一幅幅壁画、一个个雕像神像,都凝结着我们祖先智慧的汗水与结晶。令我印象最深的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大臣们的雕像,一尊尊雕像面孔栩栩如生,仿佛是一个真人站在那。还有观音十二岁等身像,不仅高大,还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神圣感觉。布达拉宫不仅是宫殿,还是宗教文化中心。

神奇壮美的青藏高原,雪峰环视,天高云淡,雄踞于世界屋脊的布拉拉宫,伟岸圣洁,气象万千。

世界文化遗产黄山的资料篇三

见过长城的壮丽,看过西湖的婀娜多姿,领略过北京故宫的宏伟,赞过颐和园的风景如美……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恐怕还是这美丽的敦煌莫高窟。下面,我就带你走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的佛教石窟遗址,前面是一条名叫宕泉河的河流,面向着东方,南北长1680米,高50米。光看这两个数字就能看得出来敦煌莫高窟有多么大,多么雄伟壮观。从外面,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威严的老者看着美丽的祖国进步发展。莫高窟里面有735个洞窟,它们分布得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当然,洞窟中,富丽多彩石窟壁画肯定少不了了,壁画一共有45万平方米,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的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

说道敦煌壁画,就不得不提飞天,飞天壁画可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壁画上飞天,有的在吹箫奏乐,有的在翩翩起舞,还有的在抱着琵琶,轻轻拨动银弦……莫高窟的492个洞窟,几乎窟窟都画有飞天,可见古人对飞天有多么痴迷。

你知道吗?在第16窟的甬道北壁,还有一个窟,就是藏经阁,这个密室是道士王圆?在清理积沙的时候偶然间发现的。但是,令中国人痛心的是,1905年到1915年这10年期间,有英国人、法国人、日本人、俄国人等纷至沓来。它们从道士手中骗购了文献资料近四万件。

现在,面对着眼前的敦煌莫高窟,我又自豪,又愤怒。自豪是中国有这么一座伟大的建筑,我为祖国骄傲。愤怒的是别的国家拿走了那么多珍贵的中国珍宝。身为新时代的中国少年,我们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宏伟壮观的敦煌莫高窟,是艺术的宝库,是中华儿女的骄傲。

世界文化遗产黄山的资料篇四

莫高窟,又叫千佛洞,它正躺在鸣沙山的怀抱中,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库。

莫高窟的洞窟大大小小分部在耸立的断崖绝壁上,上下排列1至4层不等,最大的洞窟大得像广场,有两百多平方米,最小的洞窟比我的小床还小,一平方米都不到。

莫高窟有一千多个洞窟,里面都塑造了数不胜数的佛教,各个都神各态异,生动形象,有一尊长达十几米的佛像,身材高大,神态威严,让人有种敬畏的感觉。看着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让来观看的游客们不由自主地啧啧赞叹。

洞窟里不仅有惟妙惟肖的佛像,还有金碧辉煌的壁画。这些壁画十分精美,让来观赏的人们沉醉在其中。这些壁画中有许多的壁画是隋唐时期画的,占了洞中壁画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可见我们中华的劳动人民的技术十分高超。唯一的缺点就是这些壁画正不断遭受到空气粉尘和二氧化碳的侵袭,原有的色彩正在逐渐退化。

对于莫高窟的开凿,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据说莫高窟的开凿源于一位名叫乐尊的人,公元336年,乐尊来到了鸣沙山,心有所悟,便在崖壁上凿下了第一个石窟,之后乐尊做什么事都是一帆风顺。此后,许多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为了祈求前路的顺利,生意的发达,纷纷在此开凿石窟。久而久之,石窟越来越多,就形成了现在的莫高窟。

世界文化遗产黄山的资料篇五

徐霞客曾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黄山是十分壮观的。它甚至曾被选进《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说明它的地位之高。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主要有五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和冬雪。

而关于黄山名字的由来,也有一个传说。其实黄山古名不叫黄山,而叫黟山。因世传黄帝轩辕氏在此处炼丹修仙,故称黄山。

黄山有三大峰:莲花峰、光明顶与天都峰。其中的莲花峰,在黄山88座山中海拔最高,为1800多米。而浙江最高的山――括苍山,也只有1400多米,可见其之高。

再来说五绝中的怪石吧!黄山的怪石以猴子观海、仙人采药、鳌鱼驮金龟等最为有名。

“猴子观海”,是一块小石头独立于山顶上。每当云雾起来时,就像上面那只“小猴子”正往下看云海。

其中的“仙人采药”最像。从远处看,的确像极了一位老者,背着篓子正在采药。

“鳌鱼驮金龟”也是十分有趣。鳌鱼是底下一块非常大的石头,石头前面是尖尖的,很像鳌鱼的头,所以称其“鳌鱼”。“鳌鱼”背上是一块小石头,像是一只小金龟。

黄山的奇松也是天下闻名。因为黄山松的树枝都往一边有阳光的地方长,所以像极了在迎接客人,故称“迎客松”“送客松”。

可别小瞧黄山的这些松树,它们可也有自己的名字。

“探海松”便是一棵松树的名字。因为在云海起来时,“探海松”下面就都是云海。而松树本身树枝就往下长的,所以像是想要下去探云海似的。

“天海虬龙松”也十分与众不同。它长在山顶之上,只它一棵,更显得卓尔不凡。

“亭盖松”长于峭壁顶上。它的枝叶十分茂密,远处看来,就像一柄绿伞。

西海大峡谷,更是如同仙境。云海翻滚着,涌向这里,令人感到,真像是仙人居处!

这就是雄浑峻峭、卓然奇幻,且有着“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

世界文化遗产黄山的资料篇六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竟然也有机会来到黄山,领略这壮观的景色。

来到黄山,哇!好壮观呀!我看过冰雪覆盖的长白山,游过红叶似火的香山,但我从没看过黄山,黄山的山真是云奇山异。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黄山境内,总面积1200平方千米,差不多是285个篮球场。

黄山真奇呀!黄山有奇松、云海、温泉、怪石这四绝。黄山有人字瀑、百丈瀑、九龙瀑这三大著名瀑布。黄山还有桃花流、翡翠谷这两条十分出名的溪流。

黄山的“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令人叹为观止。迎客松姿态优美,虽然饱经风霜,但仍然郁郁葱葱,充满生机。它由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来,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了黄山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

黄山为什么起名为黄山呢?妈妈回答道:“黄山原名黯山,唐天宝六载(747),唐玄宗根据轩辕黄帝曾在黄山炼丹羽化升天的传说,而改名为黄山。”“哦,原来是这样啊!”黄山的云是真白啊!像一件白纱,又如刚下的白雪一样,那么洁净,那么润泽。黄山的云真静,静得让人感觉不到它在飘动,看上去使你陶醉。黄山的云真长呀!让你用眼睛望不到边际,像一张大幕盖住了天地。这真是“绵绵张飘三万尺,疑似银河降人间。”怪不得去过黄山的人都对它赞不绝口。

黄山风景区每周末接待约12万人,单日最多人数为24606人,8天假期共72。88万人次,共收入59847万元。每个来过黄山的人都对它赞叹不己。

世界文化遗产黄山的资料篇七

大家肯定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布达拉宫有所耳闻吧!那么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解布达拉宫吧!

布达拉宫座落在西藏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它建立于公元七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的。松赞干布在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上建造了999间房屋的宫宇,宫堡依山而建,现占地面积41万平方米,高115米,5座宫顶覆盖着鎏金铜瓦,金光灿灿,气势雄伟,好似传说中的金龙一般。难怪被称为高原圣殿。

布达拉宫大概是由白宫和红宫组成的。我们来到白宫里。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曾是西藏地区政府办事机构所在地,高七层,位于第三层中央有寂圆满大殿,也是布达拉宫白宫中最大的宫殿,面积117平方米,听到这个数字,你一定会大吃一惊的,因为这里终日阳光普照,故称东・西日光殿。

往里走,就来到了红宫,它主要是达赖喇嘛的灵堂和各类佛殿,共8座存放各世达赖喇嘛法体的灵塔,而且,内壁满绘壁画,看,那副五世哒喇嘛去拜见清顺治皇帝的最为著名。红宫内有珍贵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禄东赞等人的塑像,还有清乾隆皇帝画像以及十三世达喇嘛拉花费万余两铸成的一尊是一面观音像。你们想知道布达拉宫中最晚的建筑吗?它就是十三世达赖喇嘛灵他殿,1933年动工,历时3年建成。此外,还有上师殿`菩提道次第殿,响铜殿。世袭殿等殿堂呢!

布达拉宫一个神圣的地方,它是藏族古建筑的精华,更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世界文化遗产黄山的资料篇八

布达拉宫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吐蕃王朝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

布达拉宫具有藏式风格,高200余米,外观13层,实际只有九层。布达拉宫海拔3700米。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十分雄伟壮丽。人们要有人说,围着布达拉宫走一圈,也要三天三夜才能走完。

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外墙为红色。红宫最主要的建筑是历代达赖喇叭的灵塔殿,共有五座,分别是五世、七世、八世,九世和十三世。

独特的布达拉宫同时又是神圣的。在今天的中国,每当提及它时,人们都会很自然地联想起西藏,在人们心中,这座凝结藏族劳动人民智慧又目睹汉藏文化交流的古建筑群,已经以其辉煌的雄姿和藏传佛教圣地的地位,绝对的成为了藏民族的象征。

布达拉宫不仅外面好看,内部也是美妙绝伦。内部金碧辉煌的每一块金砖都透出贵气,每一面墙也都是闪闪发光的,非常好看。宫墙内的山后部分称为林卡,主要是一组以龙王潭为中心的园林建筑,是布达拉宫的后花园。五世达赖重建布达拉宫时,在此取土形成深潭。来自六世的达赖在湖中间造了三层八角形的玻璃亭,内供龙王像,故此称为龙王潭。

世界文化遗产黄山的资料篇九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五一假期,我有幸登上了世界闻名的黄山。

那天,爸爸开车带着我们一家到达了黄山南大门。大门气势雄伟,是四根长方形石柱门坊,边缘雕刻着花边,中间嵌着“黄山”两个金灿灿的大字。

从白鹅岭往上,沿着弯弯曲曲的台阶,我们向始信峰爬去。要想登上峰顶,就要爬上陡峭的石壁。我紧紧地扶着上面的石栏杆,艰难地向上攀登,终于登上了始信峰的峰顶。站在峰顶上,凭着石栏眺望,周围的群山都尽收眼底。最让我称奇的就是“梦笔生花”了。它是一根长达一百多米的石柱,上面长着一根生机勃勃的松树,俨然一支倒立着的毛笔,真是神奇!

一路上我们还观赏了连理松、铜锁桥、猴子观海……渐渐地,天色已晚,我们依依不舍地坐着索道下了山。

世界文化遗产黄山的资料篇十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有的是有形的,比如故宫、长城,以及陈列在博物馆里让人赞叹不已的文物;有的是无形的,比如唐诗、宋词、还有孔子的儒家学说等等。

我有幸去过北京,参观了故宫博物院。故宫有23扇门,天安门为其中之一,又叫“承天门”。只见它红墙黄瓦、气势雄伟。一条清澈的小河绕着天安门潺潺流动,像献给天安门的“哈达”,名曰“金水河”,河面上架着几座白玉小桥。故宫由明成祖朱棣修建而成,以前叫紫禁城,后被称为故宫。故宫面积78万平方米,有70余座宫殿,各有功能,比如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大型典礼、在乾清宫召见大臣,皇后在交泰殿举行生日宴;此外,还有九千余个房间,住着许多宾妃、宫女、太监。故宫至今已有六百年之久,放眼望去,有四种主要色彩:红墙、黄瓦、白槛、灰地,像一幅巨型的画,庄严中透着一点鲜活,亮丽中又透出一些沉重。多数宫殿修缮保存得不错,有的却早已变得有些残缺不全,甚至销声匿迹。

明清两代,前前后后,有二十四位皇帝住宿于此。我站在乾清宫前的广场上环顾四周,仿佛穿越了时光,看到了那些历史人物。在中和殿,明成祖准备让他最赏识、信任的郑和去完成下西洋这艰巨的任务;乾清宫里灯如昼,张居正眉头紧锁,大概正在研究一条鞭法吧;太和殿里,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愚蠢地宣布清朝闭关锁国;交泰殿喧嚣不已,慈禧太后在举行生日宴,菜品多达一百多道,戏剧更是不计其数,用的北洋舰队的军火钱。

中国的故宫共有4座,分别位于北京、南京、沈阳、台湾。我有时还想去其他三个故宫再看看,可又有些犹豫,故宫就是故时的宫殿,听名字都挺伤感,想起南唐李后主的一句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他也在怀念自己的“故宫”。

世界文化遗产黄山的资料篇十一

西湖,古称“钱塘湖”,又名“西子湖”,古代诗人苏轼曾评价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不论是早晨还是夜晚,不论是晴天还是雨中,一年四季,西湖都有她迷人而独特的风光。

来到西湖,金色的阳光斜斜地洒在湖面上,金光点点,湖边葱茏的草木在风中摇曳,许多五彩缤纷的花儿掩映其间。有名的孤山挺立在对岸,好似一位年迈的老人正注视西湖的一切。

沿环湖道前行,便来到位于白堤东首的断桥。在民间故事《白蛇传》中,断桥曾为白素贞与许仙邂逅之处。只见它如同一条长龙横卧在西湖之上。前来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有的连声赞叹,有的兴奋地指手画脚。站在桥上,伴着沁人心脾的凉风向四周张望,桥下则是波光粼粼的湖面,金银色的光斑在湖面交错着,闪烁着,时而又如同一面明镜,桥身的倒影静静躺在镜中。

走下断桥,沿着白堤来到苏堤,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苏堤最早在南宋就已经有了雏形,但后来湖水泛滥,直到苏轼来到杭州才逐渐完整,在经历了多次修补才成了现在的苏堤。只见苏堤两岸的桃花美丽美丽极了,散发出淡淡的花香;柳枝随着风儿悠扬地飘动着,如同那风姿绰约的女子在梳理她的长发。如果一阵风吹过,苏堤下的湖水就在花红柳绿间荡起一阵阵涟漪。

经过苏堤,即可乘乌篷船登上小赢洲,又是一番别有风趣的形象。岛上有着各式各样的花草,高大的树木于其相依成景。阳光穿过稀稀疏疏的树叶洒下一片片金色的碎影。岛中间还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坐在其中,岛上的美丽风光一览无余:各式各样的草木间是美丽的岛中湖,传统的复古桥梁横在亭子与外岛之间,来往的船只和游人在其间走动,如同一幅色彩艳丽的花卷。在岛的南侧便是中外闻名的三潭印月。三塔在岛的南侧,由三座圆塔构成。有时,几只小鸟还会停在塔尖。夜晚,一轮明月当空,倒影在三塔之间,简直美妙绝伦。

漫步在西湖边,欣赏着美丽的景致和穿越上千年的古建筑,就如同身处世外桃源。西湖,真是一个给人无限遐想的美丽景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