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台海两岸关系和平局势论文汇总 维护台海关系 促进两岸共同繁荣发展论文(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14:11:12 页码:13
台海两岸关系和平局势论文汇总 维护台海关系 促进两岸共同繁荣发展论文(三篇)
2023-01-05 14:11:12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台海两岸关系和平局势论文汇总一

摘要:两岸关系一直是中国人民的热门话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关心时事,了解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抓住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推动两岸沟通合作向更广泛、更大、更高层次的发展。这是加快两岸关系新起点的重要任务,也是每个中国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

关键词:两岸关系、历史问题、交流、台湾问题、新形势。

自1949年台湾问题形成以来,内地方一直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施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中国的发展进入了历史新时期。《告诉台湾同胞书》是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背景下发表的。30年来,内地方为促进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台方针政策。邓先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做出了历史贡献。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丰富发展了对台政策。党的十六大以来,内地方对台工作做出了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主张新的措施,给台政策带来了新的内涵。反裂国家法的制定和实施,将大陆方面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合法化,在表达大陆方面坚持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和最大诚意的同时,全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台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共同意志和决心。

自《告诉台湾同胞书》发布以来,在两岸同胞和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1987年底,两岸同胞长期隔离状态被打破,两岸同胞交往日益密切,两岸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形成互补互利的结构。1992年,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双方在此基础上首次举行了王辜会谈。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实现了历史会谈,实现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2008年3月,台湾形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迎来了罕见的历史机遇。自2008年5月以来,基于建立互信、搁置争议、寻求同存异象、共同创造双赢的精神,两岸协商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并取得重要成果,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迈出历史步伐。双方妥善处理一系列问题,保持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势头,推动两岸关系展现和平发展前景。今天,两岸同胞往来频繁,经济联系密切,文化交流活跃,共同利益广泛是前所未有的。中国人民维护台海和平,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事业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世界各国承认中国结构不断巩固和发展。

打破不必要的人为障碍、壁垒,推进教育、文化、社会各方面的交流合作,为相互促进、相互激励提供保障。

2011年4月24日,大陆着名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和非常有关系的台湾新竹清华大学迎来了百年校庆。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两所清华大学开始越来越紧密地交流,这是两岸大学交流的缩影和文化交流的方向。两岸清华大学这样的高中教育合作,以及台湾开放大陆的学生学习等文化合作,增进两岸的相互理解,深化两岸的高等教育合作,对提高国家民族竞争力有很大帮助。

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梁,是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和共同财富,也构成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文化底蕴的核心内容。维护和强化这个核心,最重要的是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强化两岸同胞共享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提供两岸关系发展的文化动力和民意支持。

在两岸经济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两岸各界大交流形成新局面的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感受到通过文化交流提高两岸同胞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特别重要性。两岸同胞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大陆和台湾认为是自己的共同家庭,必须保护和建设这个家庭,然后认为自己有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消除很多误解和不必要的疑问

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需要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谐发展。文明社会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共同进步的社会。两岸关系的发展也应该是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的过程。

两岸关系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文化条件,促进两岸政治问题的解决。两岸已有共识,敏感、高层次的政治问题暂时搁置,给两岸人民特别是两岸青年带来良好、宽松、自由、共同发展的空间。在共同发展的时空环境背景下,两岸相互促进,相互理解,为达成两岸问题最终政治解决的共识创造良好条件。

现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要启发我们,把两岸和平发展引向和平统一方面,不仅要放置争论,还要站在赢得台湾民心的战略高度,在经济、战略文化、社会交流等方面不断细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路线图。胡锦涛六点意见立足于现实,着眼于长远,提出建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战略要求,体现了解决两岸关系重大问题的新思路、新观念、新主张,也体现了解决问题、开放僵局的政治智慧。贯彻执行胡锦涛的六点意见已成为大陆对台工作的主轴。今后,要进一步重视台湾人民,特别是基层人民广泛参与两岸经济社会合作进程,保障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促进两岸更好地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只有踏踏实实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我们才能有效构建基础扎实、支持有力、内涵丰富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加强两岸同胞对中华民族和统一国家的赞同,为两岸最终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细数两岸名校渊源台的众多着名出身者致力于两岸关系[n],中新网,2011-04-24。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全文)[n],新华社,2011-03-16。

【3】新闻资料:两岸经协会的来龙脉[n],中新网,2011-02-22。

【4】《中国和平发展与两岸关系的回顾与前瞻》,郑必坚。

最新台海两岸关系和平局势论文汇总二

摘要:台湾位于我国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祖国大陆是不可分割一个整体。自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统一台湾,在台设立台湾府以来,台湾就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然而在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攻占台湾,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从此日本在台湾进行了长达50多年的残酷统治。1945年“二战”结束,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台湾和澎湖列岛重回祖国的怀抱。1945年归还后,由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1949年,国民党“中央政府”迁至台湾,直到今天国民党政府一直统治着台湾,并且有国内外的“台独”分子一直在干扰我国的统一之路,使得中国一直未能统一。但是统一是必然的,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随着“两岸三通”和各项惠台措施的执行和实施和两岸人民的努力,台湾和祖国大陆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两岸关系开始向着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

祖国统一指日可待。

关键词:两岸关系和谐统一台湾台独发展祖国历史规律问题正文

近段时间以来,台湾局势呈现纷繁复杂,跌宕起伏的局面,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就目前的两岸局势,总的看来,祖国大陆紧紧抓住反对和遏制台独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保持了两岸关系的基本稳定。而之所以中国如此重视两岸关系发展的走向,不仅是因为祖国统一势在必行,更是因为台湾问题由来已久。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了中国,之所以还出现台湾问题,与随后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反人民内在有关,更重要的是外国势力的介入。

(一)国民党发动的内战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巨大胜利。然而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有美帝国主义支持的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不顾人民渴望和平统一的愿望,毅然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反人民内战。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的支持下与国民党集团镜像了长达3年的人民解放战争,最终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并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战败的国民党残余退据台湾,他们在当时美国政府支持下,造成了两岸关系如今的局面。

(二)美国政府的介入

合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的和共同愿望的。中美两国都应珍视来之不易的指导两国关系发展的联合公报,只要双方都能恪守联合公报原则,我们都相信历史遗留的台湾问题就一定能够解决,中美关系也一定能朝着正常友好方向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峙,美国政府基于它的全球战略,曾经不遗余力的支持国民党集团的反人民内战,然而共产党使他的希望落空了。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政策,企图将年幼的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不仅如此,还在朝鲜战争后武装干涉事关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的《共

同防御计划》,将中国的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虽然在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驱除台湾当局“代表”。然而近几年,美国却一直不顾中国的警告和中国人民的愤怒,毅然向台湾出售军火武器,阻挠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党中国政府相信,美国人民与中国人民是友好的,两国关系正常发展是符

根据台湾地区相关法律规定,台湾地区领导人的任期为4年,可连选连任一次。领导人由所在地区全体人民直接选举产生。2011年1月14日下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投开票结束,中国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吴敦义获胜,成为台湾地区新一届领导人。马英九的连任使得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前景一片良好。这主要得益于:

(一)继续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1992年11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两会各自以口头方式表示“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共识的核心是和灵魂是双方共同表明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双方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暂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从而面向未来两岸关系的新发展,进行务实的对话与谈判。

(二)继续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随着两岸经贸论坛的召开,海协会和海基金会的协商,两岸关系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两岸不仅在经济上进行频繁的交流,更是拓展到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几乎所有的领域。在2010年6月29日,海协会与海基金会在重庆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这一协议框架的签订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意义重大。2011年,两岸的贸易总额达到

1600.3亿美元,相当于2010年两岸贸易总额的5.2倍。事实证明,交流合作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协商谈判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两岸协商,谈判,对话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应把握机会,以积极的作为打不向前推进。胡锦涛特别强调:“推动两岸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需要我们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审视世界发展潮流,看清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坚持正确方向,拓宽前进道路,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局面。”

(三)大力推动两岸民众交往两岸关系自2008年发生重大变化以来,近两年更是百尺竿头,迈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阶段。目前两岸交流涉及领域之多,规模之大,地域之广阔,内容之丰富,是前所未有的,已经形成了“两岸大交流”的局面。(四)继续坚决反对“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反对“台独”,认同“九二共识”,巩固交流合作成果,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日益成为两岸的共同意愿。几年多来的事实一再表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得到广大同胞的支持。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基础上,两岸同胞携手努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进一步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中国发展的时代,两岸关系有所改善,但是改善的时间还不长,两岸之间仍有不少尚未解决的固有矛盾和分歧,又不断面临新的挑战。我们高兴看到,越来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有一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缺乏了解,还有一部分台湾民众

尚不适应两岸关系的全面改善。

两岸关系稳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政治上,台湾是多党制,其中民进党的实力不容小觑,他们极力要搞一中一台;军事上,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基本不存在;文化上,部分台湾民众由于民进党的误导而缺乏一个中国意识;学术上,两岸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观点分歧很大。所有矛盾中,民进党和台联的台独立场和举动是两岸关系最主要的问题或障碍。“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一天得不到彻底和有效的遏制,台海局势就一天得不到稳定,两岸关系会始终受到干扰和破坏,甚至面临停滞或倒退的危险。除此之外,两岸关系面临的主要问题还包括以下三点。

(一)两岸在一些重大敏感议题上存在结构性的矛盾。两岸在台当局政治定位,台湾国际空间,军事互信等敏感议题存在重大矛盾和分歧,如果不能解决或解决不好,就有可能压缩两岸政治谈判空间,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和发展框架的建构。

(二)美,日的“以台制华”战略的破坏力不可小视。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美日根据所谓的“大国威胁论”,不断的以各种随着中国经理由干涉中国内政。更是借两岸关系大做文章,使得两岸关系紧张。

(三)岛内民意走势复杂。大陆争取台湾民心仍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由于两岸长期隔绝,并不断受到“反共”和“台独”的宣传影响,台湾部分民众对大陆有很深的误解。这也深深严重影响着两岸关系的和平与发展。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崇尚统一,维护统一的价值观念。因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是全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在中国人民和台湾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有了良好的发展,虽然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统一是符合历史规律和两岸的共同利益的,因此,我们坚信两岸关系定能朝着人民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形势与政策读本》

《中国近现代史》

最新台海两岸关系和平局势论文汇总三

摘要:台湾与大陆虽同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岸至今仍然处于分裂的状态。值得庆幸的是,在爱好和平与统一的广大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的发展也取得了相当瞩目的成绩。因此,我们要珍惜两岸交流得来不易的良好发展局面,更要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自己的努力,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早日实现。

关键词:浅析;两岸关系;发展;统一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屿,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南端,与大陆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历史的沿革,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并处于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应该以全民族的发展为大局,以更远大的目光、更务实的思路,认真思考和务实解决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两岸交流的现状

(一)文化交融

台湾与大陆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文化交流在两岸交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目前,两岸文化交流正在不断深化,特别是艺术、学术的交流都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通过交流,人们更加认识到两岸对于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共同基础。两岸有共同的语言、艺术和民俗的文化形式,两岸都使用共同的语言和文字,有普通话和方言之别,汉字有繁体字与简体字之别,又有台湾通用拼音与大陆汉语拼音之别,但这些只是大同小异,都同属汉语系。

(二)经济双赢

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始终是两岸关系发展最重要的领域。这些年,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来袭的时候,两岸同胞携手并肩、共同应对挑战。大陆已经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台湾方面也允许大陆企业到台湾投资。这标志着两岸由单向投资走向了双向投资,这是两岸经济往来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

(三)政治改善

两岸各个领域的交流对话本着“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的原则,是一种积极且务实的态度。但是,两岸的政治对话,是一个无法逃避的话题。因为最终解决两岸的问题,便是破解最难的政治问题。两岸的政治对话,是两岸、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话题,我国的胡锦涛总书记就曾多次提出双方要为共同破解政治难题积极地创造条件。

(四)其他往来

其他如人员往来、邮电交通以及科技、体育、学术、新闻等方面,大陆亦持积极态度,采取了相应措施,鼓励发展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政府还授权成立了民间团体同台湾有关的民间团体建立密切联系,维护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二、今后两岸交流的发展方向

(一)两岸交流的政治前提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交流现在所取得的一些成就,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两岸交流,但同时我们还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对此,胡锦涛书记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和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这启示我们一定要在这样的大方针下大力发展两岸的各项交流。

(二)两岸交流发展的重点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内容十分广泛,就其重点而言,应包括如下几点。

一是两岸经济贸易的合作与整合是维持和平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缺乏经济上合作的经济利益,两岸发展就不会有长久的和平发展。建立“两岸共同市场”是马英九经济与大陆政策的重要内容,他想要比照欧盟模式,使生产要素在两岸间无障碍运转,使两岸能够人员自由通行、资本顺畅流通、租税相互协调、市场由单一转向多元,实现两岸共同分享、共同成长、共同获利。建立“两岸共同市场”既符合台湾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迎合了岛内民众的迫切期待,又契合了祖国大陆对台政策,有助于促进两岸经贸关系迅速进入“高速增长期”和“黄金发展期”。

二是政治互信的建立与政治关系的改善。两岸没有基本的政治互信,没有在互信基础上的政治关系的改善,就无法建立两岸和平结构。海基与海协两会运作恢复常态,协商对话将成为政治交流的主要管道。重启两岸协商对话,是台海局势缓和的重要里程碑。两会复谈内外环境总体有利、各项条件也已经准备充分,但真正谈起来仍然不会一帆风顺,谈判进程将是曲折的、复杂的。特别是台湾领导面对岛内政治现实,出于对“台湾主体意识”、“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等因素考虑,短期内难以推动两岸政治领域的协商与合作。

三是文化领域的全面交流,共同发展中华文明。两岸都应该致力于共同塑造一个健康沃壤发展两岸文化,并以此作为重建两岸关系的基石。只有在中国大陆吸引台湾的情形下,统合才可能发生,而这只有在中国是繁荣且民主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两岸经贸关系已是全球化生产链中的重要一环,这种分工关系如果能够有更规范的制度,两岸互补互利、各取所需,双方往来的风险就可大幅度降低,更可以在全球生产分工上占有更枢纽的的位置。与此同时,激活文化的论坛式对话与互动,尤为稳定两岸形势的重要途径。

两岸关系发展至今,这过程中间时而冷冻,时而回暖。总的来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即使有分裂势力的阻挠,我们也要做最大努力促进两岸发展和平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看到一个统一的祖国,一个包括两岸三地的完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文献:

[1]王元聪.台湾问题的历史、现状与展望[d].群问天地.2011(07)

[2]李立.两岸交流蓬勃发展,势不可挡[d].台声.2007(12)

[3]陈必滔.论两岸交流合作前沿平台的构建[f].东南学术.2009(0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