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音乐教育论文2(优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7:21:50 页码:9
2023年音乐教育论文2(优质11篇)
2023-11-13 07:21:50    小编:ZTFB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适当添加个人观点和思考,可以增加总结的独特性和深度。以下是一些总结的典型例子,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音乐教育论文2篇一

摘要:音乐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帮助学生陶冶情操的课程,音乐课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丰富学习生活,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在音乐的陶冶中得以升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是构成音乐课堂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互动意识;培养;策略。

音乐教育是初中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渐渐开始产生自己的思想观念,有叛逆心理,音乐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更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用音乐来引导学生更好的成长,所以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互动意识,可以充分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在互动中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让音乐课成为有趣的、受欢迎的课程。

1提高课堂趣味,创造互动前提。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步入初中之后更是面临中考的压力,在学习上往往一股脑的把劲头都用在主科和自己较薄弱的学科上,而并不注重音乐课,课堂上往往身在曹营心在汉,做其他学科的习题已经是普遍现象,但是音乐课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必须受到学生们的重视,而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对很多事物是抱有质疑的态度,教师的许多千篇一律的互动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失去对于音乐课的兴趣,那么互动就显得更不可能,所以让课堂变得有趣,学生感兴趣了,这才是师生互动的前提。首先,从课堂导入开始就要精心设计,让导入变得生动有趣,比如播放一些当前学生们爱看的电视剧的主题曲,或者从一些有趣的音乐小视频开始,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目光,比如在学习有关于和声这一部分的知识时,如果简单的从和声的基础知识开始导入,不免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教师可以先准备好一首要学习的和声的音频或者视频,让学生先感受到和声的奇妙魅力,问学生觉得和声好不好听,在得到肯定回答之后,询问学生信不信经过这一堂课的学习,班上的同学也可以唱出这样的效果,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一定很想知道在学习之后大家能不能唱出那样的'效果,并且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就会更加投入,教师的互动也就变得轻松容易。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增强教学趣味,增强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还以上文的和声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就是把学生分为不同的组,一个组学习一个音,最后大家一起和声,这样的教学不免有些呆板,在互动时,学生被分为不同的组之后是会产生一种被需要的感觉,教师可以随机进行组配,比如在大家学习完自己的音之后,开始引导学生,可以第一组和第二组唱,第二组和第四组唱,第三组第四组在唱的时候要求第一组加进来,这样随机的进行演唱一方面增强学生内心的紧迫感,在课堂生集中精神不懈怠,同时完成教师的要求之后也会有成就感,在互动中,教师的加入也可以让互动变得更为有层次,比如,教师在每个小组里选出两个人,在每三个小组学生进行和声演唱的时候代替另外一个组的学生进行演唱,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让课堂变得更为生动,这样充满变化的教学让学生更为感兴趣,自然也更能够投入到课堂活动中。

2营造愉悦氛围,促进个性发展。

在教学课堂上,学生的互动意识与课堂的气氛有很大程度的联系,如果在一个沉闷、毫无生气的课堂中,学生连话都不愿意说,更不用说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了,所以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欣赏并没有特定的规律和答案,学生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去欣赏音乐才是最终的标准,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允许学生说出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照搬课本,让学生有教科书式的感想,这样会束缚学生的感知能力,也让课堂变得局促狭小,并不能够容纳学生的感受,学生说着口不对心的感想,在课堂学习中也就更不会付出真正的思考,所以,要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时,询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是自己的生活经历还是联想到了自己看过的某一本书或者是某部电影,把音乐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让课堂变得热烈,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也能够学会去接纳别人的意见,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要让学生们明确音乐是具有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听了同一首曲子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不过音乐也是有自身的特点的,比如,大家看奥运会颁奖仪式时,看到中国国旗升起,听到中国国歌时,大家心里都会产生自豪感,这是由于大家爱国的心都是一样的,立场相同,感受自然也就一样,让音乐课堂变成学生们展现自我的天地,让学生的个性不被束缚,在快乐中成长。

3进行充分备课,调动学生情绪。

许多音乐教师的备课不乏程式化、模式化,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的体现是很模糊的,甚至有的音乐教师的备课直接从教参上照搬,缺乏创造性。不同的学生群体之间是具有差异性的,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群体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备课,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自己情感的投入,才能够把音乐所传递的真实情感传递给学生,才有可能做到调动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授《走进歌乐山》这一首曲子时,教师上课的情绪就不能是平平淡淡的,《走进歌乐山》的大背景是重庆歌乐山上为取得全中国胜利而牺牲的烈士们,此时教师的情绪应该充满着激情,斗志昂扬,只有教师本身的情绪融入歌曲中才能把学生带动起来。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美的教育和情操的陶冶,推动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李晶.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王莉萍.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4.

作者:刘璐单位:江苏省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

音乐教育论文2篇二

学校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基地。音乐教师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桥梁。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音乐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在内蒙古地区,民族音乐教育尤其是蒙古族民间音乐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民族音乐的传承带来危机。

1.中小学音乐教师对民族音乐教育认识不足。由于审美价值体系的不同从而严重影响对民族音乐的认识:“由于历史原因,我们的近现代音乐教育是以西洋文化和西洋模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音乐学院乃至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教育,无论教学内容还是课程设置,基本上仍沿袭这以欧洲音乐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这导致了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在审美观念、音乐语言和音乐技法的掌握运用上都是西方的标准,并以此种标准来批评和轻视中国传统音乐。”由于“欧洲音乐中心论”的长期影响,无论从学校领导、音乐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对民族音乐的审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个问题并不是能够在短时期得以解决的,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能够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高度和危机感来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认识和责任感。

2.蒙古族民间音乐课程的教材不够丰富完善、不够系统健全。我国目前的音乐史类教材,大多数都是以汉族音乐史为主体的,少数民族音乐历史知识介绍的很少。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是由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同样,中华民族的音乐历史也是由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共同创造的,缺一不可。作为内蒙古地区的音乐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将蒙古族民族音乐记入我国音乐史册,让中小学学生了解蒙古族民族音乐在内的完整的中国音乐历史,了解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了解蒙古族民间音乐在中国音乐历史发展中所占有的地位及作用。目前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大多只有一门“民族民间音乐”,而该课程有关蒙古族的民间音乐教学内容少之又少。这种现状的产生导致音乐教师自身在学校学习期间,就没有系统、完整的学习蒙古族的音乐历史及相关的民族音乐的课程,因而音乐教师自身的认知水平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势必影响和制约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可以说,加强内蒙古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对蒙古族民间音乐教育的学习和课程的改进,是提高内蒙古地区广大的中小学生对蒙古族民间音乐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提高教师的民族音乐素养。

1.中小学音乐教师自身要注重加强蒙古族音乐知识的学习。从理论到教材的研究都需要积极的更新和完善。蒙古族的民歌除了传统长调和短调民歌以外,优秀的艺术形式比比皆是:“呼麦”和“潮尔”艺术享誉海内外,其艺术影响力和辐射力引起世界的瞩目;蒙古族的民间说唱艺术,如好来宝、乌力格尔将蒙古族的历史文化包含在这些古老的艺术形式中;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音乐家已经对蒙古族的音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主要成果有: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李世相教授的专著《蒙古族长调民歌概论》、内蒙古师范大**鲁教授的专著《蒙古族民间歌曲与说唱音乐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的《蒙古族传统音乐调查与研究》以及“蒙古族传统音乐基础资源调查研究与开发利用”学术创新团队成果等。这批新的理论研究成果都可以作为蒙古族的民间音乐教材内容及理论成果加以推广和普及。

2.内蒙古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要能够演唱或演奏蒙古族的音乐,亲身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以更好地传达蒙古族民间音乐的精髓。身为内蒙古地区的音乐教师必须要求能够演唱蒙古族的民歌,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将蒙古族的传统民间歌曲按照地域划分色彩区,运用蒙古族语言学习并演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汉族教师可用拼音或汉字发音来学习掌握蒙古族语言,尽量用蒙古族母语来演唱,因为传统的民歌只有运用蒙古族的母语发音才能准确表达蒙古族民歌原汁原味的艺术魅力,否则总有“隔靴搔痒”之感。

3.要注重蒙古族民间器乐的学习。教师如果有可能,要尽量掌握一种蒙古族器乐的演奏,即使不会器乐的演奏也应该对蒙古族的传统乐器有所了解和认识。蒙古族的代表性乐器有马头琴、四胡、三弦、雅托克、托不秀、火不思、潮尔琴等等。尤其是最具代表性的乐器———马头琴。马头琴的音乐艺术目前已经得到世界范围的传播和认可。如果音乐教师对蒙古族的民间器乐“一知半解”不甚了解,那学生更会是兴味索然、一无所知。

(二)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是当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和迫切任务。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学仍是以听和讲授为主。黑板、钢琴和音响一直是教学的主要辅助教具和手段。这种教学方法虽然也能发挥一定作用,但形式比较单一陈旧。当代中小学生充满青春活力,思想活跃,这样的授课方法容易将音乐课讲成枯燥的理论课,达不到音乐课程所带来的视听结合的音乐美感体验。“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l%来自味觉。”[2]显然,信息量主要是依靠视觉和听觉来获取的,所以要采用多媒体技术,采取“视听结合”、“听唱结合”、“听讲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音乐课堂教学,以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以及身体语言多种感官的功能。试想一下,当学生们在屏幕中看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蓝蓝的天空、成群的牛、马、骆驼、羊的画面,此时除了蒙古族的长调民歌,伴以蒙古族的马头琴奏响的悠扬牧歌以外,再也没有能够与此情此景相匹配的音乐了。这种美感的情感体验会升华出学生们对草原音乐的热爱,对家乡的自豪和眷恋。

(三)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中小学音乐课课时极为有限。在有限的音乐课上,教师要结合青少年学生的特点,选择既具有教育意义又能够让学生喜欢且能理解的内容。比如结合蒙古族的历史故事学习蒙古族的民歌《嘎达梅林》:清朝末期,政府开垦大片草原,牧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牧场,不满情绪日益高涨,甚至背井离乡。嘎达梅林多次到垦务局反对开垦,被免去职。为了保护牧场,嘎达梅林于1931年4月5日组织队伍发动起义,后在战斗中被包围,最后战死。嘎达梅林的起义虽然失败,但是牧垦草原的计划被延迟。嘎达梅林的起义是为了保护蒙古族牧民的利益,而放垦对今天最大的危害是对环境的破坏。这个历史故事被传唱成为蒙古族民歌、拍成了电影、电视剧。通过民歌了解蒙古族的历史,会加深学生的民族情感。而这样优秀的民歌,也应该成为内蒙古地区中小学的必学曲目。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其教育教学的特点,注重对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特点、规律、要求和实施途径的总结,不断改进教学的思想、内容以及方式、方法。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热爱,音乐教师应注重以下内容的传授:(1)蒙古族民间音乐的形成与发展,音乐与政治、历史、文化、哲学的关系,音乐与时代、地域等的联系。(2)选用恰当内容,让学生了解蒙古族民间音乐语言,体会蒙古族文化中丰富的哲理性以及蒙古族音乐所具有的比喻、象征、暗示等特点。(3)蒙古族音乐的形式及其传承问题。(4)蒙古族音乐的风格及姊妹艺术之间的联系等。

(四)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学生蒙古族音乐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体会到蒙古族音乐所带来的审美享受。

1.组织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技能。如组织小型民乐队,组织有器乐演奏特长的学生演奏蒙古族民歌;组织“民歌大赛”,让学生了解民歌、熟悉民歌;开展“蒙古族音乐知识竞赛”,让学生通过知识问答的方式了解民族音乐知识,如蒙古族的乐器有什么?蒙古族的民歌有哪些?蒙古族的什么仪式唱什么歌?通过组织这些活动来丰富中小学的音乐生活同时传达蒙古民族的音乐知识。

2.引导学生以“亲身感受”的方式,参与蒙古族的传统民俗活动,如那达慕大会、蒙古族的传统婚礼、祭祀敖包活动,都包含有丰富的民族音乐活动。

3.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民间艺术家来校指导、表演、讲座,进行蒙古族民间音乐展示,让学生受到面对面的熏陶。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对蒙古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探索。如内蒙古财经学院于2011年9月由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内蒙古长调艺术交流研究会主办,学院团委协办“天骄之声,唱响校园”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走进校园活动。活动中,艺术家以其优美的歌声向到场的学生和嘉宾展示了蕴含不同地方特色的长调,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长调与特色民族文化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样的活动次数较少,参与活动的学生也比较受限。但是以上情况说明,蒙古族音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正在引起不同层面的关注,同时也必将带来蒙古族音乐传承和发展的繁荣。蒙古族音乐是蒙古民族历史发展的缩影。让每一个学生尤其是蒙古族学生从小浸润在民族音乐的环境中,并以开放的心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多元音乐文化,这应是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使命。音乐教师肩负着传承音乐文化的重任,在已有的教学内容中引入蒙古族音乐内容进行传播和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加强中小学音乐教师对蒙古族音乐的认识和学习,合理调整课程内容设置,运用现代技术加强传统民族音乐教育,以文化为载体拓宽中小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认识,为学生创造了解认识民族音乐的土壤,是我们内蒙古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承担的职责。

音乐教育论文2篇三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毫无疑问音乐成为帮助人们舒缓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如何让人们通过音乐得到更有效和舒缓的放松,可以在教育阶段,就将音乐教育生活化。音乐教育生活化就是指在上音乐课的过程中,音乐教师教会学生仔细聆听自然的声音或通过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音乐的赏析,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为了使教师能够更好的开展音乐教育生活化,则需要音乐教师首先了解并掌握音乐教育中的三个层次,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一系列的音乐教育活动。

(一)打好音乐基本功。

音乐教师如果想要更好的理解音乐,那么就需要学会抛弃音乐中华而不实的地方,寻找其最根本的特点,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将音乐的基本功做扎实,为以后的音乐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一首音乐作品的表达是节拍、旋律、歌词和演唱者对音乐本身理解的综合体现。我们将音乐中的旋律和音准作为音乐的本质表达,但是这往往被音乐教师所忽略。我们看到很多音乐演奏大师能够毫无压力的将音乐及其自身的思想完全的表达出来,这也依靠其本身扎实的基本功。所以音乐教师要想达到好的上课效果,就需要其练好音乐的基本功,做到上课游刃有余。

(二)了解音乐创作背景,掌握音乐思想。

每一首音乐都有其要表达的思想,其背后都存在着故事。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水平,让音乐成为学生更好的理解生活和世界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想要表达思想,首先要对音乐作品有自己的思想。如果音乐教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对音乐要表达的思想都不能完全的掌握,怎么能做到有效引导学生思想的工作呢。所以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授课之前,应该对本节课要教授的音乐曲目提前有全面的了解,如提前掌握其创作背景和其要表达的思想,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对音乐曲目做到一个整体的把握和了解。音乐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音乐思想的表达,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即理解和表现。只有扎实的打好音乐基础,才能真正意义上展示音乐的意。能够在上课过程中,向学生展示音乐的本来面目,才能够称的上是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音乐教师在一个合理且正确的角度,向学生做好音乐的展示和授课,是这一个层次的重点。

(三)透过现象看本质。

理解音乐的最高层次,就是能够做好透过现象,看到其本质。那么音乐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想必没有人能够给出准确的回答,一百个人有一个人的理解。但是最主要的是,人们能够抛弃音乐的一些外界因素,展现出音乐的本质,从而引发来自于心底的共鸣。这也要求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授课时,能够抛除来自于外界对于音乐本身的干扰,展现出音乐最原本的声音,调动起学生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即使佛语有云“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但总会存在相同的情感。即使每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和经历不同,但是对于父母的爱和对国家的爱一定都是相同的。音乐教师如果能够进行音乐授课的过程中,将学生内心最本质的情感激发出来,便可称为一位优秀的音乐教师。

(一)选择与生活有关的音乐。

好的音乐对于音乐的聆听者来说,是一场听觉盛宴。毫无疑问,在音乐教育生活化的背景下,为了达到让学生更加了解生活的目的,应该选取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音乐作品。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各种声音的习惯,培养其倾听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指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倾听,让学生关注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自身的情感代入其中。生活中的聆听可以分为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来自于自然的声音,第二种声音就是来自于学生生活中的声音,第三种声音,就是真正音乐的声音。总而言之,教师应该活用学生中的各种资源,丰富学生对于声音的认知。

(二)选择合适的音乐教材。

在学生的不同阶段,要选择适应该阶段学生性格特点的`音乐教材,能够让他们更快更好的融入到音乐教学的情景当中,达到更好的音乐教育生活化的目的。例如,在幼儿园阶段,音乐教师就要尽量选择活泼有插图的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学阶段,应该选择一些爱国或民族的歌曲,加强学生对国史和民族特色的理解。总而言之,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不同的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音乐教材,对于音乐教育生活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还没有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三)创造合适的精神世界。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音乐当然也不例外。好的音乐有正确引导学生自身发展的作用,坏的音乐则有腐蚀学生精神世界的作用。因为学生喜欢音乐,那么我们就应该利用音乐来培养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提高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在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一方面满足学生放松精神的需要,另一方面,缓解他们因学习造成的精神压力。

三、结语。

音乐教育生活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其中主要有学生家长的不理解、学校的不重视和教师的不专业等因素。所以要顺利开展音乐教育的生活化,不仅应该注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也应该注意培养专业的音乐老师,提高社会的认同度。

参考文献:。

[1]哈罗德艾伯利斯.音乐教育原理[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2:120。

[3]张卫民,陈金平.刍议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35。

音乐教育论文2篇四

在高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因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教学工作一直属于尾大不掉的地位,音乐教学更多地属于从属教学工作,可有可无。这些都影响了高中音乐教学的正常开展,不利于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反作用。

(一)重视音乐技巧,忽视内涵知识。

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一直属于从属地位。在教学进度安排上,音乐课程也被摆在了非常尴尬的位置,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其他主流课程的教师还经常挤占音乐教学的课程安排,这些都使得音乐教学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长久的开展。即便部分高中开设了音乐课程,也按照教学进度安排合理调试了音乐课程,但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因音乐课程大多每周一节,所以音乐教师更加注重音乐技巧的培养与提升,而忽视了音乐文化素养的培养,这就使得很多的音乐教育课程,其关注点往往仅仅停留在认识五线谱、认识音律等技巧方面,对于音乐如何产生、音乐如何发展等内涵性的东西涉及不多。学生也只是掌握一些皮毛,难以深入地了解音乐的丰富魅力。还有因应试教育的存在,很多高中生,因文化课成绩不理想,为了上大学而转攻对文化课要求不高的音乐等艺术专业或艺术院校,这部分学生的初衷并非是为了提升音乐素质,而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些都影响了高中音乐教育的功能。

(二)重视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

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师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音乐课程的安排较少,如果增加实践的内容,教师无法完成教学计划,另一方面还主要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存在,高中音乐考试也主要停留在闭卷或开卷考试,没有实践考核的环节。

(一)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影响分析。

高中音乐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音乐作品中,特别是优秀的经过历史检验的音乐作品,在作品当中,包含着创作者丰富的个人情感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因为只有饱含思想的音乐作品才最具有生命力。高中生在享受这些美妙音乐的过程中,通过静心享受,屏气聆听,能够从音乐中感受到画面的冲击力,也能从音乐中,与创作者隔空对话,在聆听的过程中,高中生的聒噪的心态会得到放松,世俗的想法也会得到进一步的释放,能够舒缓身心,减少压力,在感受与体验中,高中生能够在美好的情感享受中,学习创作者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在不断的学习与聆听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感知音乐中的美好。高中生涯是人身的关键阶段,为了冲刺考大学,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很大,在繁重的课业学习中,学生的心态会变得急躁,享受音乐从音乐中,静心地感知美好的情感,学生能够感受到欢快与愉悦,从而提升其精神面貌。从音乐传递的情感中,还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他们积极应对困难,及时排解心理压力,养成健康的心态对应对未来的一切挑战。

高中音乐教育是一项全面的综合性的教育,也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音乐教师应该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一定的理论知识,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他们了解音乐的来源与发展,积累丰富的音乐励志故事,并将这些励志故事运用到自己身上,激励自己不断攀登,不断学习。如贝多芬在听力消失的情况下,仍能创造出举世闻名的交响曲,学生在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这些音乐大家身上的勤劳刻苦。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还能锻炼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记忆力与理解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学生其他科目学习成绩的提高,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在音乐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乐器的演奏,能够综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因为乐趣演奏是一项综合性的运动,需要学生手、脚、精神等高度集中并协调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所以,高中音乐教学工作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它们的功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现代教育是素质教育,是综合型的教育,既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也需要鼓励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处事心态,同时也需要提升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高中音乐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想象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是一项美好的听觉过程,在享受美好音乐时,学生能够感知到音乐对美丽的形容,能够幻化出一个美好的画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音乐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激发自己的想象空间,提升创造能力。音乐教育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在素质教育有序开展的今天,重视高中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能够综合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正常开展。

音乐教育论文2篇五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乐器进课堂”是深化音乐改革的一大举措。然而有些教师认为:乐器进课堂占用了本来就为数不多的音乐课时,学生在一节音乐课上要歌唱、要欣赏、要创造,还要学习音乐知识,如果再学习乐器的演奏方法,一节课下来一定什么都不能掌握。

在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里,演奏属于表现的范畴,并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而且还能全面提高学生协调能力,识谱能力和合作精神,开拓音乐视野,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沿着乐器的阶梯走向神奇多彩的音乐殿堂。

一、乐器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小学低年级要求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中高年级则要求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的音乐记号。但由于每周只有两节音乐课,再加上使用循环课本,学生平时接触的乐谱的机会很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识谱能力的提高。于是通过乐器演奏提高学生识谱能力的作用就凸现出来。

学生学习五线谱的时间不长,每个音的位置还不是很熟悉,如果让学生一味的重复认唱,一定很枯燥而且音也很难唱不准。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口风琴、竖笛等乐器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一小节一小节的进行练习。先认出唱名,然后用乐器帮助找音高,再唱一唱,直至把音唱准,这样“一认一吹一唱”,不仅巩固学生对五线谱的识别能力,而且能把音唱准、唱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乐器教学能辅助学生学习歌曲。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中低年级歌曲旋律简单,起伏变化小,乐句相对较少,因此乐器可辅助新歌教学。

例如《我的祖家是歌乡》这首歌,一共四个乐句,旋律起伏不大,且节奏相似,便于学生演奏。首先我们借助柯达伊手势认识乐谱,找出相同旋律和节奏规律,并请学生拍一拍节奏,第二步听教师范唱歌谱(只出示歌谱),并用口风琴范奏。教师范奏是最直观的教学,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进行模仿。然后学生分句唱歌普,同时进行“无声练习”,即嘴唱歌谱,手按唱指法。练习时不可以连贯完整地练习,而应当分乐句进行。犹太人格言说:“学习就是重复”。所以教学时要分乐句,反复练习,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演奏第一句最难,而后会越来越容易。其实不是旋律变简单了,而是学生的演奏能力在不断地增强。分乐句练习完成之后再轻声完整吹奏旋律。教学中我还采用师生对奏接龙的方法进行练习。即老师吹奏1、3句,学生吹奏2、4句,并交换,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旋律简单,节奏变化有规律,大部分同学在很短的时间便可以完整地演奏乐曲。通过口风琴的吹奏,学生完全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为歌曲教学做好了铺垫,这时再来学唱这首歌便十分简单了。教师在范唱时,同学们一下子便会发现这首歌曲,就是我们刚才演奏的旋律,孩子们看着歌词可以直接演唱歌曲,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钢琴、口风琴、竖笛、长笛、小提琴等不同乐器演奏复杂的旋律,学生利用口风琴演奏简单重复的旋律,同样也能达到熟悉旋律辅助新歌教学的目的。

三、乐器教学有利于学生共同发展。

一个班级40名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很大的差异,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以及感受力各不相同。有的乐感很强听几遍歌曲就能跟着音乐歌唱,有的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能很快学会歌曲,但也有的乐感较差,老师一句一句的教唱都很难接受。要实现音乐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的目标,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我们可以实施个别化教学。这时小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对全体学生来说,我们无法降低难度让学生演唱歌曲,如果编配简单二声部学生更难掌握,因为合唱比齐唱音准更难把握。但是乐器合奏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兴趣特长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给以任务。感受力强的同学演奏主旋律或复杂的旋律,同时教师为那些音乐感受和表现力较弱的同学重新编排简单的旋律,他们只要指法和节奏正确,就可以与主旋律配合的很好。在器乐合奏中他们可以感受音乐的魅力和自身的价值,不断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音乐教育论文2篇六

摘要:李岚清同志曾讲过:音乐的美育功能还不只是一般地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意动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帮助,音乐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音乐教学综合素质民族文化。

一、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

我们说培养和发展音乐感知的能力的根本方法就是在音乐艺术领域里不断地实践、体验和鉴赏其美感;这些是欣赏教学的首要前提。同时,欣赏教学还能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音乐是听的艺术。因而,倾听自然是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音乐艺术及欣赏教学的本质规律决定了欣赏教学的根本方法是倾听。在欣赏过程中缺乏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转瞬即逝的音乐就不会给我们留下鲜明的印象。在欣赏过程中,人们要记住音乐的旋律主题及其发展变化等。良好的音乐记忆力是极其重要的。优秀的音乐作品能使人们忘却时间的流逝而沉浸在音乐美的享受之中,这也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注意力和记忆力的过程。另外,音乐的表现能力和感受能力是密不可分的,音乐表现除需要有音乐的感知、记忆、想象能力之外。还需要一定的表现音乐的技能。从学习音乐的先后顺序上来说,必须先吸收然后才能有所表现,通过欣赏学习音乐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从广义上来讲,演唱,演奏和创作都必须建立在欣赏的基础上,音乐欣赏教学是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的有力手段。

二、音乐欣赏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审美能力。

所谓审美观是人们在长期的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观念,它具有民族的,时代的,阶级的特点。所以人们的审美理想是与他的世界观,伦理观等紧密相连的。欣赏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最好的审美实践机会,使学生在感受音乐语言美的同时,还能够从音乐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格调当中理解音乐的内容,形式,哲理的美。在欣赏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活动,使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东西,憎恶并唾弃假恶丑的东西,在艺术领域中,真善美与假恶丑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时,真假难分,善恶难析,美丑难辨。然而,在音乐审美教育中却要求人们必须能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做到径谓分明,崇扬真善美的,摒弃假恶丑的,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也可以促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去伪存真,扬善弃恶,褒美贬丑,从而发展其音乐审美能力。

贝多芬说:“音乐不在谱子上,而在谱子之间。”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能让学生的歌唱与欣赏机械地束缚在音符上,而是要启发他们根据音乐的各种要素展开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理解并表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教师可通过分析旋律、歌词,引导受教育者感受音乐的基本要素,即节奏、速度、音高、力度等在表现音乐情感中的作用,完整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音乐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受教育者体会、表现音乐,最终达到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

三、音乐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音乐艺术综合性强,知识面广,有内容广泛的文学、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有涉及社会、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音乐传统,总是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形态紧密相关的,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可以体会到一个国家与一个时代的音乐流向和文化导向,扩大学生知识面。

在欣赏长调风味的歌曲《青藏高原》时,教师可以结合歌曲向学生介绍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服饰特征、居住条件、宗教信仰、民族文化以及居住的地理环境等。在与学生共同分析歌词中渗透的深刻的人文性,以拟人手法直抒青藏高原的情怀。仔细体会那种悠长久远的意境,一种对天、地、佛深切的呼唤和期盼。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美的教育,而且把音乐教学与语言、历史、地理等课程以及民族学、宗教学知识结合起来,由此产生的多元效应,不仅巩固丰富了学生各方面的知识,也使学生的智力结构得到完善。

四、音乐欣赏教育在开发人的智力,启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雨果说:“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字母,一把是数学,一把是音符。”可见,音乐在开发人的智力方面有着与字母和数学同等的重要性。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需要记忆,观察,分析、判断,思维训练等。所以,音乐欣赏可以培养人的专注力、想象力、反应力、表现力、协调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1、音乐欣赏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想象力的发展是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左半球负责逻辑思维,右球负责形象思维。欣赏音乐通过音响和音乐形象,唤起人们对相关的视觉印象,听觉印象等有关事物的联想,由身体各部位、各器官的协调活动来促进左右脑的兴奋,进而促进全脑的发展。所以音乐在给人以愉悦和享受的时候,也在不断开发着人们的联想、记忆、观察、反应和创造等方面的能力。若一个人长期得到音乐的熏陶,养成创新和想象的习惯,势必能推动他的求知、求新的探索欲望,使人思路开阔,思维敏捷。

2、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创造性思维并不单单体现在歌曲的即兴创作和简易乐器的制作,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充分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运用。

五、音乐欣赏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1、欣赏民族音乐可以培养民族文化意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纲要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突出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地位。一个民族的艺术是历经数千年发展而保留下来的,它直接代表着那个民族的文化,所以艺术的民族性极强。将我国各族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欣赏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因此,进行民族音乐教育是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而有效的途径。

2、音乐欣赏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

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抗日战争时期,《义勇军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等革命歌曲鼓舞了一大批进步学生和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许多爱国志士唱着这些革命歌曲奔赴抗日救国的战场。成千上万的少年儿童,扛起红缨枪,唱着《共产儿童团歌》、《谁说我们年纪小》也加入了战斗行列,打鬼子,捉汉奸,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以上足以证明,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

总之,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能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正基于此,我认为,音乐欣赏是一切音乐教育的中心内容,重视音乐欣赏已不单是学科发展的形式所迫,更是大众的呼声、时代的需要。我们要遵循教学规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音乐欣赏教学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默赛尔.音乐欣赏的心理本质.中国音乐,1987(1).

2、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

3、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音乐教育论文2篇七

在当今各类时尚元素均跃跃欲试涌动着的大潮中,音乐作为一个一直盛行着且不可被替代的因素也对多元化人才的培养起着莫大的作用,音乐方面的教育也成为我国多面教育的重点。对于学习众多分支组成的整体音乐,主要是在对学生进行本土民族音乐学习的基础上,学习并尊重其他民族的音乐,这样在保证同学学习质量的基础上,更能渗透给学生更多方面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更好、更全面地发展。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音乐教育,是一种取各方之长,弃原本之短的更加适合当代音乐产业发展的教育理念。其主张在整个音乐教育的大范围之中,同时解除对其他民族音乐类型的抵制感,培养学生掌握多类型音乐的能力,使其真切感受到多元文化环境下面音乐时作为共体所存在着的,同时这样积极、开放的环境还可以使得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间看到并发展适合自身的音乐类型,更可以提高自身对于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理解和掌握到其中优秀、积极的内容,并融入到自身的音乐理念当中。

好像在人们的固有印象当中,中学阶段音乐课就是教授同学们唱歌的课程,而老师们的授课方式也往往迎合着这样的想法。而仔细看来,当代背景下面的多元音乐是欣赏、创作与学习并存的,而教师应当在课程中间更加强调出来音乐整体赏析能力,引导学生对于音乐世界的全面了解。单纯的歌唱方式或者相关技能的单一传授会在一定范围当中制约同学们的理解与灵感激发,这样的教学环境也会使得音乐课堂缺少活跃的氛围。其中有关于民族方面的学习也应当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西洋乐是很符合当代音乐发展规律,但是很多音乐韵律及谱写思路均是来源于各民族最原本的音乐本质的。此外对于音乐乐器的学习也可使得同学们更快掌握音乐学习的套路,至于乐器的选择,大可以古代、近代、现代并重,毕竟多元音乐文化环境带给我们的是更多随性和个性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决定了在文化构成方面,我们是多元化发生并兼容着共同发展的。理所当然第一步便是理解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提高同学们对自身民族音乐文化的领悟力,这样的.意识可以在教学课堂以及教学实践当中逐渐培养。比如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个民族的乐器、流传下来的音乐圣典、独特演奏方式等都是我们自然感兴趣并且愿意理解甚至经过学习可以掌握的地方。形象与音质的演奏往往是最吸引同学们的所在,它们在不断变更着的历史的长流当中被存留下来成为我们都敬仰着的民族感非常强烈的珍贵之物,当然值得我们视若珍宝反复学习并在其中感受到多元文化发展对于音乐方面的影响。当然,蕴于其中的民族自豪感更是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除此之外,在多元文化视角下的中学音乐教育要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发进行音乐学习,以主观的角度学习音乐,最大视角发挥自身对于音乐的敏感性。

2、融合本土音乐因素的教学。

本土音乐的定义同本土人是一样的,指的是融合于当地居民日常与历史。在其中不断相互融合并发生发展起来的,独具当地风土人情气息的音乐,它融于人们的生活,也能诠释相关一起发展着的历史内容,是整个地区的精神表达。在教育教学当中,采用融合本土音乐因素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帮助血神对本土音乐有一个更加倾向专业方面的认知,更是课堂、提高同学情商提升学生的本土意识的大好方式。

3、贯穿世界音乐范围的教学。

音乐的学习范围与内容是广泛并且宽度与深度并存的。世界范围内的音乐学习同样也是世界各地民族与当地各类型音乐的整合体。就目前我国中学音乐教学而言,教学内容主要是在对本民族音乐进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对西方音乐的鉴赏,其中缺乏的是世界更多其他民族音乐的类型也理论,在当代多元教育的体系当中应当上面应当加强对世界不同民族音乐的学习,使得学生可以对世界不同民族音乐有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刻的学习和理解,这样同学才能以自己的眼睛和对声音的判定真切感受到音乐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当然,应用于其中的方式方法我们大可运用越来越方便的网络技术,来引领同学们以最直观的方式感受到,这样不仅是帮助同学们拓宽对于音乐界面的了解,也包含着不同文化背景下面的一切风土人情。

对于国内而言,我国本身就是融合多民族共同发展的本质;同样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着的同样是各类文化、音乐、生活场景并存着的状态,所以对于在多元音乐环境下面开展音乐教育是符合我们自身程度又能走上更高台阶的方式。在其中建立的同学们的有关于音乐的审美情趣也是不分国家与民族的。多元音乐文化建立的最终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建立一种音乐上的开放视野,这将是让音乐永葆活力、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要真正建立多元音乐文化,打破常规的呆板教学模式是必经之途,在此会经历各种艰辛阻挠也是无可厚非的,所以,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来促使我国中学音乐在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四、总结在中学音乐教学之中,要融合国内外、各民族的有关于音乐方面的精彩所在,再多元化、多文化的音乐教育背景下面开阔眼界并且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音乐道路,进而有利于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的良性发展。

[4]张黎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问题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xx.

音乐教育论文2篇八

茶文化是我国独有的文化形态,最早始于周,真正形成在两汉,到了唐宋时期这种文化已经深入人心。时至今日,茶文化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大雅文化,在阅读古典诗词时,我们往往会领略到有关饮茶的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其实和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宿杜曲花下》、宋代词人曾丰的《侯月烹茶吹笛》、三苏之一苏轼的《行香子茶词》、黄庭坚《鹧鸪天汤词》和吴文英的《望江南茶》等诗词中,涉及到了很多古代乐器,如管弦、笙歌、古琴、清、笛、琵琶、瑟等。后来,众多的文人墨客在论及茶之所以能够受人宠爱,是因为茶宜净室,宜古曲。明朝时期的许次纾曾经做过《茶疏》一文,文中提到了二十多个适宜于饮茶的场景,如听歌拍板、鼓琴看画、茂林修竹、清幽寺观就是对饮茶环境的表述。茶艺茶道从其表现的形态来说,显然属于文化艺术的一个门类,体现在审美方面,茶艺茶道是一种以茶为载体的生活茶礼,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唐朝盛世时期,茶文化极其繁荣,很多文人雅士经常相邀欢聚,以茶为纽带,吟诗作画、弹琴放歌,这些都与音乐联系在一起,以至于后来进一步发展成为茶戏,于是茶歌、采茶舞以及采茶戏逐渐流行并成为人们丰富生活情调的一种表达方式。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由茶事发展产生出采茶戏的国度。如果要列举我们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的音乐与茶文化结合的例子,会有很多人如数家珍地说出熟悉的传世名曲和剧目,古老的茶歌茶调也自然会张口而出,尤其是流行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茶歌更是不胜枚举,如《采茶舞曲》、《酥油茶》、《请茶歌》等民间山歌,还有《挑担茶叶上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等脍炙人口的现代茶歌,所有这些证明了音乐与茶文化的碰撞和融汇。在很多文人相聚的地方,或者是在具有民族文化氛围的交流中,茶艺表演必不可少。古琴高山流水是一首名曲,我们经常会看到伴随着滚烫的茶水从壶中倾泄而出,茶杯中翻腾的茶浪,满室飘散着淡淡的茶香,表演人优雅而又准确的动作,就是在一曲高山流水下,让单纯的茶艺表演多了诗情画意和文化的气息。

2.1音乐语言是信息传达方式,其共性就是没有国界的,音乐之所以能够为所有人群所接受,主要是因为它具备了下列条件。首先,声音是表达音乐的惟一载体,而这种声音既不要外力触发,也不受环境的限制。其次,音乐家们有自由发挥的想象空间,依据自己内心主观的生活和感受去理解作品,从而去诠释和演绎完成对音乐作品建构。同样作为茶文化自然也无需任何语言的注释和说明。在当今世界上,林林种种的茶品,风情万种的茶艺,伴随着世界文化的相互交融,在世界各国成为文化的一种体现。那些泡茶用不同的器皿、茶具,不同色香的茶叶,时时刻刻都在向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群讲述着关于茶、关于音乐、关于民歌小调的故事。而实际上,无论何人在品茗和欣赏茶艺中,无法用任何语言来对茶香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那些品茶者们,只能用心灵去品尝、回味、感悟茶香的内涵。音乐和茶艺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共同文化属性,在现实中触动着人的思想,引发着人们的想象力和审视思维,这实际上就是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发挥的作用。

2.2音乐是具有流动性的艺术表现。这种流动只会体现在人的内心,是在看不见摸不着的环境中实现的。但这种流动并不是一种声音或者音响单一持续,它组合了音乐的各种要素,同时也影响着表演者、欣赏者内心情感,是外在形势与内在体会的一个融合。由于它的流动形态满足着人类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是一种自然地伴随着音乐在时间中的流动,还会不断触动着人的心灵,搅动着内心世界的情绪,催生着人与音乐的同频共振。这种共振的唤起,不管是那一类型的艺术表演,都潜意识地存在起承转合的作用。这种起承转合离不开音乐主、副题的陈述、连接、展开和再现等一系列运动。同样茶艺表演中的艺术表现形态也始终贯穿着起承转合原则。我们都知道:体现在音乐的流动表述,自然会与时间有直接的关系,只有完成了一个周期性的起承转合,作为欣赏者才能进入到想象或者叫做幻想的情景中,人的思维、情绪和感触才会完全被触动,这就是人的意识和感受升华的过程。因为茶艺在表演过程中也同样依靠时间的周期来完成整体流动,人的心境同样要随着表演过程而跟踪流动。随着茶艺表演的时间推移,人的思想也会逐渐进入到另外一个思维的天空,去回味茶道的艺术内涵,体验仙境琼阁所给予的审美意义,这样就在另外的一种状态下,把茶艺表演中那些直接、间接地精髓传导到欣赏者的内心,让茶艺的内涵更加丰满,从而形成了更加完整、完美的形象。所以,对于时间艺术的音乐来说,只有欣赏者充分完成接受的全过程,就会将蕴藏在音乐作品中的这种内在韵律做出阐释,这样就使得茶艺变得更为形象化,更加有利于我们认知和解读茶艺表演的深度蕴含。

2.3音乐是一种精神文化的结晶,蕴含了音乐创作者丰富的.感情,尽管它属于一个载体,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从音乐本身去看到音乐家们内心深处所蕴含着的丰富思想内涵。在欣赏茶艺表演时我们同样会有这样一种体验,那就是我们无法从表演过程来完全理解茶艺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对于茶艺表演内涵的深层面的理解,人们离不开去凭借想象,作为需要通过感受才能获得深层体味的音乐是一个超越时空的艺术,能够催生每一个欣赏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这个意义上看,音乐就是一个需要经过转换的手段。从以上论述我们不难看出,音乐和茶艺这二者均具有精神层面上的共通性,正是这种特点,它有利于提高人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从而让茶艺表演走进内心,让欣赏者在欣赏茶艺表演的过程中领悟茶艺内在的精髓,获得精神世界的丰富。

3.1音乐欣赏或鉴赏是音乐教育的一个主要形式,属于三度创作的主体。音乐欣赏者们,在欣赏的同时首先解决了对音乐的感知,然后进入到认知状态,最后一个阶段才会是进入到精神世界的体验和领悟时期,这个阶段就是对音乐内化的深度提升。在古今中外大量的音乐作品中,西洋国度的古典派、浪漫派、印象派,我国音乐中的民歌、民族乐器、戏曲都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教材。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和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领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音乐的充分学习和深化,无疑对提高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去体会音乐的本质和内涵精神,让他们从茶艺表演的外在物质世界,深入到真正感悟中国茶文化真谛的精神世界。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习者先去欣赏作品,切忌不可以跨过音乐欣赏这个门槛,引导他们过早地走进理性知识之门。在没有感受到音乐的过程时,学习者的思维还处于盲目和懵懂的状态,只有感受到了音乐的形态,他们才能穿透音乐的形式,催生他们的想象力,继而畅游音乐的神秘殿堂,领略音乐的巨大魅力。在音乐教育中,首先要了解音乐欣赏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接着才会具备初步的音乐审美能力,标准之外,我们还要结合讲解文化背景,融合人生阅历,引导和督促学生开展感觉联想,让他们的思想与音乐进行融合。这样下来就会使得学习者从各个层面去感悟自然,感受音乐与生命内在的交融互动,实现最终的审美体验。

3.2民歌与茶文化源自于人类现实的生活,经过艺术的加工却又是高于生活的艺术。这种来自于生活的艺术与人们的生活很近,在熟悉的生活中感受熟悉的由生活转化成的艺术,往往会很容易被学习者所接受和理解。欣赏者不需要有人给予过多的解读,就会听懂音乐中内含的喜怒哀乐,进而内化于心,让心灵得到洗礼,让精神为之一振。

3.3音乐实践是音乐教育中用的部分,完成了唱和听的学习过程,就是完成了音乐给欣赏者感官解决了感触的问题。当音乐与人的情感发生融合、产生同频共振时,人的心情就会发生改变,或愉悦、或痛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审美这个过程。音乐实践是一个过程,对音乐作品有创造意义的传达和再现,需要学习者全身心地投入,只有将个人情感融入到这个过程中,才会达到思想拓展和精神升华的境界。茶文化和音乐的学习过程,就是两种艺术形态的交会和融合的过程,只要学习者能够合理应用形象思维去理解音乐、理解茶文化,才能完全体会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的真谛。这也就会有助于我们在发展中国音乐,丰富中国茶文化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1]蔡荣章.茶道入门三篇制茶篇、识茶篇、泡茶篇[m].中华书局,20xx(7).

[2]刘勤晋.茶文化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xx(9).

[3]王小琴.说茶陆羽茶道[m].北京燕山出版社,20xx(10).

[4]小西宗和.茶汤入门[m].高桥书店,20xx(10).

[5]陈宗懋.中国茶经[m].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5).

音乐教育论文2篇九

1.学校办学目标不明确、选拔机制不合理。

近年来艺考成为一股浪潮,各大综合院校也相继开始设立音乐专业学科,招收艺术类学生,虽然综合性大学专业设置比较全面,有人文科学也有社会科学,但这些专业之间不免分的太过细致而极易导致专业的狭窄,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再者有些学校开设音乐专业的办学目标并不明确,专业设置比较盲目。因此,它与以培养高端的音乐人才为目的的专业音乐学院和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的的高等音乐院校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另外,音乐的艺考选拔对文化课的成绩要求并不高,导致部分学生或许对音乐专业并不感兴趣,迫于文化课成绩比较低,退而选择音乐这类的艺术专业,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高等院校中。这样一来,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就会面临种种问题,对毕业生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2.师资力量薄弱,基础设施落后。

当前,各大综合类院校虽然开设了音乐专业,然而综合性大学涉及专业比较全面,不似音乐专业学院这种专业性很高的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配套教学设施完备。近年来高校扩招行为屡见不鲜,生源数量比较庞大,但在大多数综合性大学里,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并不是那么高,高级职称师资力量不足,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也就无法实现。还有配套的教学设施包括乐器、音响、音像设备等都明显不足,造成了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比较差,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具有很多不利的`影响,这是高校面临的又一大问题。总之,提高音乐系学生的质量是众多综合性大学改革音乐教育模式的最终目的,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就要从大学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入手,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革与创新。

二、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推动教学体制改革。

为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一基本目标,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各大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蔚然成风。目前,各高等院校将学分制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学分制即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主体地位,学生在每学期的学习期间,可以跨专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专业进行双学位学习或者把它作为公共课来学习,这种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了综合性大学多专业、多学科的优势,更有利于应对学生未来的就业瓶颈。同时为了扩大选择的范围,许多高校还开创了相近专业互选的模式,例如音乐系音乐表演、作曲、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可以和舞蹈系开设的专业课可以互选,这为音乐专业学生的多方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渠道。另外,学校规定选修课学分制,也成为督促学生对其他专业的基础性认知,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通史教育课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各大高校为适应教育体制改革,教学计划都作了相应调整。音乐专业教学计划将基础课程放在关键位置,并增开选修课,让学生不仅仅能把专业知识打好基础,更有机会根据自身喜好选择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视唱练耳》、《基本乐理》作为音乐学的两门基础性学科,在音乐系学生的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课时分配上和学分制定上都会有所增加,如此一来,就能够有效的保证基础课的应有课时、节约教学资源,对学生来说,更能使音乐系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本专业课程的吸收,提高专业素养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另外,在教学模式上为改善师资力量不足这一现状,将增加原先的“一对一”专业课教学课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演奏、演唱的专业技能。

3.加强基础课程建设。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强化基础性课程的建设,而并非是简单的增加课程课时和学分。为实现音乐专业重点课程建设这一目标,首先要确定音乐专业的重点课程,即视唱练耳和基本乐理,把这两门重点课程作为音乐生学习的主体,并为每门课程投入专项经费进行立项建设。其次在重点课程教材的选择上也必须要求是国家统编的优秀音乐教材,这类音乐教材无疑是质量和教学效果最佳的,老师也可自己编纂一些具有地区特色的音乐教材,以帮助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学生进行学习。高职称的骨干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组织开办音乐专业教学研讨会,开创适应现代学生高效学习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

4.丰富音乐专业内涵。

我国综合性大学虽然在培养音乐专业性人才的教育上不如专业性的音乐学院,但综合性大学的教育也是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的,比如说综合性大学的文化背景比较强大,多学科的开设也有利于音乐系学生的多方面选择与发展,这些优势若能够合理利用,那么高等音乐教育事业就会步入新的发展期。首先综合院校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推动音乐专业建设的同时及时解决现实问题,引进高水平的音乐教育人才,培训出一批专业的骨干级音乐教师,并对教师的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进一步深入。另外推广现代科学技术,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进行使用和研发。艺术教育不仅仅要立足于艺术家,还有许多其他专业的学生在音乐方面也会有天赋,开设选修课也是为了扩大音乐在其他专业学生中的学习和发展,这两者是共同促进的,也是丰富音乐专业内涵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由上可见,为适应新时期的高等院校教学培养目标,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不断革新才能使得综合性大学的音乐教育具有长足的发展,希望上文我对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改革的简单探讨,能够给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音乐教育论文2篇十

我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从事小学音乐了,在自己的音乐实践教学中,我积累了一些音乐教学经验。

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歌唱教学属于一个初级的启蒙阶段,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特别的少,对歌唱中要注意的关键是没什么概念存在,歌唱的时候,用什么样的情感状态,气息的把握,如何咬字如何吐字的要求基本上不懂,喝唱时候的技巧也是更不懂了,在这个素质教育的关键点上,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用正确地方法去唱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如何培养又该如何提高,这是我们广大音乐教师需要积极去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

一、在进行教学唱歌之前,我们要去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以及让让学生养成喝唱时候的技能和技巧。

我们究竟该如何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呢?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正确的呼吸方法是一个关键点,要教会学生知道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去唱好歌,我们可以结合我们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歌唱呼吸功能的训练,这样可以让学生掌握好基本歌唱呼吸练习的方法。

想要让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得到提高,我认为,首先要对学生的唱歌的基本技能开始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让能提高学生对歌曲的表现能力。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按照音乐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千万不能拔苗组长,操之过急忙,否则就会很失败,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养成学生唱歌时候的良好习惯,作为一个专职的音乐教师,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养成歌唱的良好姿势。

在唱歌的时候,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呼吸,发声,正确的姿势是歌唱时候的必要条件,要让学生知道歌唱时候的要求是站立垂直,两脚稍微分开要站稳,头要正,目光要平视,两个肩膀要稍微向后移动一点,胸自然的挺起并且张开,腹部要稍微的收起一点,精神要饱满,要有感情的去唱歌曲。如果学生是坐着唱歌,我们要求学生身体垂直,千万不要弯腰唱,让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去歌唱,这样才会有利于身心发育,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随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姿势,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的注意力和持久力得以但提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养成端正,持久的好习惯。

三、让学生做到适宜的发生练习。

如果想要获得最佳的声音,我们就必须从发生练习做起,在练习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唱出一些必要的练习曲,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注意科学性,系统性,要唱得正确,熟练。如果学生唱错了,我们要及时纠正,还要详细讲解,在歌唱的时候,如果学生能够正确的运用发生器官,就能把歌曲唱得动听悦耳。

四、让学生注意歌唱时候的声音处理。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好多老师喜欢习惯性的放录音给学生听,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听唱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音乐记忆能力的培养都有好处,但是歌曲中的有些声音需要处理的细节却没有好处,要想达到真正的演唱效果,我们每个教师都要进行犯唱,这样学生的模仿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师在犯唱的时候要带有感情的去唱歌曲,把学生容易唱错的地方要进行对比唱,提高学生听辨能力,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声音的处理有一个认识。

五、让学生明确不同的歌曲需要用不同的情绪来表现。

让学生在一首新的歌曲前,用自己的感受去体会歌曲表现是什么样的一种意境,让学生展开讨论,相互发表自己的感受,然后再进行集体的讨论,这样就更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例如在歌唱《我是一个小鼓手》的时候,可以将自己想象成是一名真正的鼓手,这样学生在演唱的时候就会充满激情的去唱这首歌曲,而且会很容易的掌握住歌曲的节奏,学生体会到了当中的意境,就更容易接受,理解并表现出来。教师本身要以真实的情感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去,并用生动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还可以用周围的生活环境等方式让学生好像身临其境,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对歌曲情绪意境的理解。此外,在我们还要重视音乐欣赏和音乐表演的教学,这一环节也是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感受力和表现力的有效途径。

音乐教育论文2篇十一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版)中明确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乐器进课堂”是深化音乐改革的一大举措。然而有些教师认为:乐器进课堂占用了本来就为数不多的音乐课时,学生在一节音乐课上要歌唱、要欣赏、要创造,还要学习音乐知识,如果再学习乐器的演奏方法,一节课下来一定什么都不能掌握。

在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里,演奏属于表现的范畴,并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而且还能全面提高学生协调能力,识谱能力和合作精神,开拓音乐视野,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沿着乐器的阶梯走向神奇多彩的音乐殿堂。

一、乐器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小学低年级要求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中高年级则要求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的音乐记号。但由于每周只有两节音乐课,再加上使用循环课本,学生平时接触的乐谱的机会很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识谱能力的提高。于是通过乐器演奏提高学生识谱能力的作用就凸现出来。

学生学习五线谱的时间不长,每个音的位置还不是很熟悉,如果让学生一味的重复认唱,一定很枯燥而且音也很难唱不准。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口风琴、竖笛等乐器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一小节一小节的进行练习。先认出唱名,然后用乐器帮助找音高,再唱一唱,直至把音唱准,这样“一认一吹一唱”,不仅巩固学生对五线谱的识别能力,而且能把音唱准、唱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乐器教学能辅助学生学习歌曲。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中低年级歌曲旋律简单,起伏变化小,乐句相对较少,因此乐器可辅助新歌教学。

例如《我的祖家是歌乡》这首歌,一共四个乐句,旋律起伏不大,且节奏相似,便于学生演奏。首先我们借助柯达伊手势认识乐谱,找出相同旋律和节奏规律,并请学生拍一拍节奏,第二步听教师范唱歌谱(只出示歌谱),并用口风琴范奏。教师范奏是最直观的教学,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进行模仿。然后学生分句唱歌普,同时进行“无声练习”,即嘴唱歌谱,手按唱指法。练习时不可以连贯完整地练习,而应当分乐句进行。犹太人格言说:“学习就是重复”。所以教学时要分乐句,反复练习,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演奏第一句最难,而后会越来越容易。其实不是旋律变简单了,而是学生的演奏能力在不断地增强。分乐句练习完成之后再轻声完整吹奏旋律。教学中我还采用师生对奏接龙的方法进行练习。即老师吹奏1、3句,学生吹奏2、4句,并交换,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旋律简单,节奏变化有规律,大部分同学在很短的时间便可以完整地演奏乐曲。通过口风琴的吹奏,学生完全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为歌曲教学做好了铺垫,这时再来学唱这首歌便十分简单了。教师在范唱时,同学们一下子便会发现这首歌曲,就是我们刚才演奏的旋律,孩子们看着歌词可以直接演唱歌曲,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钢琴、口风琴、竖笛、长笛、小提琴等不同乐器演奏复杂的旋律,学生利用口风琴演奏简单重复的旋律,同样也能达到熟悉旋律辅助新歌教学的目的。

三、乐器教学有利于学生共同发展。

一个班级40名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很大的差异,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以及感受力各不相同。有的乐感很强听几遍歌曲就能跟着音乐歌唱,有的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能很快学会歌曲,但也有的乐感较差,老师一句一句的教唱都很难接受。要实现音乐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的目标,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我们可以实施个别化教学。这时小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对全体学生来说,我们无法降低难度让学生演唱歌曲,如果编配简单二声部学生更难掌握,因为合唱比齐唱音准更难把握。但是乐器合奏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兴趣特长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给以任务。感受力强的同学演奏主旋律或复杂的旋律,同时教师为那些音乐感受和表现力较弱的同学重新编排简单的旋律,他们只要指法和节奏正确,就可以与主旋律配合的很好。在器乐合奏中他们可以感受音乐的魅力和自身的价值,不断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