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题汇总(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4:19:43 页码:12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题汇总(优秀8篇)
2023-11-12 14:19:43    小编:ZTFB

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我们要善于利用科技资源。写总结时,我们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整理方式,如时间顺序、主题归类、问题解决等。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对大家的总结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题汇总篇一

今年中考的语文卷最后是一道材料。

作文。

题,根据一段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如写诗歌则不少于16行。)。

作文材料的内容大致为: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季节,有的开在春天,有的开在夏天,有的要到秋天,也有的则要在冬天怒放。为什么非要赶在春天里开放呢?只要找准适合自己开放的季节,你也许会开放得无比绚丽。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题汇总篇二

人工智能技术注定会改变我们的世界。它注定会重新定义工作的'意义以及财富的创造方式;它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失衡现象,甚至改变全球的权力格局。

随着它的进一步发展,会不可避免地对就业造成冲击。很多岗位和职业会逐步消失,与工业革命及信息革命不同,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冲击并非单纯指、向某些特定岗位和职业,如传统制造业中的手工艺者被流水线工人所取代。

人工智能是一个“强者更强”的产业:数据越多,产品越好;产品越好,所能获得的数据就更多;数据更多,就更吸引人才;人才越多,产品就会更好。

(摘编自李开复《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真正威胁》)。

1.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人工智能被视为下一个“能让猪飞起来的风口”,但要真正飞起来,还需要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b.面对人工智能的热潮,不少国家积极应对,中国将其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国际上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c.当前人工智能总获投率高于其他行亚2~3倍,能吸引其他行业人才的进入,缓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困境。

d.人工智能是一个能使“强者更强”的产业,关键在于;它掌握了大量数据,从而使得公司和企业走向良性循环。

2.请根据材料三概括“人工智能技术注定会改变我们的世界”的具体表现。

3.根据上述材料,分别从企业和个人两个角度,提出应对人工智能热潮的建议。

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怪单方。

余显斌。

在小镇,华中医是奇人。他的奇不在看病,在于开药方。

就说那次吧,镇上的刘好来了,浑身长着疙瘩,痒得跳着脚叫。他笑笑,没开单方,到了后院,那儿长着一片草,开着一些花儿,有米米蒿、蒲公英、艾蒿……他走进去,左抓一把,右抓一把,不一会儿,青绿黄白抱了一抱,走出来交给刘好,让抱着这些一路跑回去,病就好了。

刘好一愣:“真的?”

他不高兴了道:“信就做,不信,另请高明。”

刘好抱了这些草啊花啊的,一脸疑惑,按照他的吩咐,一口气跑回家,浑身热汗直淌,水洗一般。下午,身上疙瘩不见了,也不痒了。从此,他见人就说,华中医是神医,是华佗的后代。

别人问时,华中医笑着说:“听他胡咧咧。”说完,又忙着开药方了。

他开的最怪的药方,是给王老八的。

王老八是镇上一霸,横着膀子走路,有时不高兴了,眼睛一瞪,小孩哭着,马上就停下了。可是,一霸也会生病啊,腰上长个疖子,是闷货。所谓闷货,就是在里面烂着,不出头。这样的疖子很痛,重的会要命。王老八赶到华中医药铺,请诊治。

华中医号了脉,开了单方。

王老八交了钱,提着药包往外走时,华中医抬起头,慢条斯理交代一句:“有一味药没加上啊。”

王老八急了,说加啊。

华中医告诉他,还没到时候。

华中医说,疖子冒出来后,去找朱三,让他抽一耳光,病就好了。

王老八愣了一下,点着头笑道:“就这啊?好嘞!”

他熬着,不去。

当天晚上,疖子痛起来,刀子一样剜着,他哭爹叫娘的,第二天天一亮,就急忙赶到华中医药铺,直喊救命。华中医撩起眼皮看他一眼,扔下一句话:“我救不了,找朱三。”

王老八愣愣:“真管用啊?”

华中医仍是一句:“信,就去。不信拉倒。”

王老八去了,在街道上遇见朱三,忙拦住道:“抽我一耳光。”

朱三吓坏了,他没少让吴老八揍过。因此,忙摇着头,转身准备跑。王老八一把拉住他,指着自己鼻尖喊:“抽我一耳光。”

朱三被王老八凶神恶煞的样子吓坏了,连连摇头。

街上过往人见了,都围拢来。王老八的疖子使劲地痛,痛得他再也顾不得面子,咚一声跪在朱三面前:“求你行行好,抽我一耳光吧。”

旁边人见了,都喊:“抽啊,快抽啊。”

有的年轻人撸了胳膊上去,准备代劳。王老八忙声明,必须朱三抽。

朱三在大家鼓动下,抡圆胳膊,啪的一耳光抽在王老八脸上。所有镇人见了,都大声叫好。王老八血气上涌,浑身发热,疖子竟然不痛了。他面对大家的叫好声,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转身低头走了。

以后,他再不横着走路了。他说,自己一直以为大家怕他呢,原来,大家竟这样恨他。

华中医听了,微微一笑:“病好了。”

大家都愣着,不知他说谁。

至于给周友看病,是后来的事。

周友头晕,时时有要摔倒的感觉,可走遍各医院,医生都说没病。

华中医看了舌苔、眼皮,然后给号了脉,一脸沉重。

周友慌了,忙问:“要紧吗?”

华中医嗯了一声,没说话,拿了笔,在纸上龙飞凤舞开了单方,让弟子按方捡药,捣碎研末,马上就喝,疗效最佳。不然,时间一长,药气散了,就没药效了。弟子苦着脸为难了,因为,有一味药柜上没有。

华中医问:“啥药?”

弟子告诉他:“人中白。”

华中医急了:“这是药引子啊,救命的。”

周友一听,鼻尖冒汗,忙问:“人中白是啥,很贵吗?”

华中医告诉他,尿碱。

周友长嘘一口气,心说,这个好找啊。可是,华中医摇摇头,难找。这样的药引子,需在尿罐上刮取,须得九十岁以上老人的。

周友不解,忙问为啥。

华中医说,他要用的人中白,积累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周友忙去打听,左近一带,九十多岁的老人只有一个,吴大爷,孤老头,尿罐就放在厕所里。周友很高兴,想买,可老人无论如何不买。还是华中医赶到,好说歹说,一口价,三十万。

老人勉强松口,周友忙放下钱,提了尿罐就走。

事后,老人连连感谢华中医,救了自己。华中医呵呵一笑,告诉老人:“我是救那个富豪,救他的良心。”

1.这篇小说围绕“怪单方”主要写了什么故事?请简要概括。

2.小说开头写华中医给刘好治病,有何用意?

3.请联系全文,分析王老八和周友以前分别是怎样的人。

4.华中医为什么给王老八和周友二人开这样奇怪的单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5.小说标题“怪单方”有什么作用?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题汇总篇三

期中考试已经顺利结束,针对这次考试出现的一些问题作一下简单的总结与分析。从这次考试的成绩来看还是比较理想的。100分以上的学生两个班有56人,约占总人烽的`50%左右。而70分以下的学生只有不足10人。

从成绩的分布来看还是可以的。从具体的答题情况来看:第二大题积累与运用部分,这一题学生失分较少。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掌握的比较牢固有。特别是一些中下游的同学像b2和c类的学生对这题的答题更是令人高兴。这可能与复习阶段我们两班实行的小组课堂积分有关,这一措施的实施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特别是b类和c类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这一部分学生力所能及的学习一些基础知识。

所以学生对此题掌握较为满意。第三部分阅读理解部分其中的第一部分是出自课内的《海燕》,由于在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把这课当作的重点篇目来处理,所以学生在这部分中失分较少。而第二、三两部分出自课外一篇是记叙文一篇是说明文。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答题,只有少部分同学在记叙文中有失分。说明文由于题目较为简单,并且在平时已作过大量的训练,所以失分也不多。只有一部分c类的学生对个别题目掌握不好。第四部分写作这一部分大多数学生能得到35分以上,也许与批卷教师批的松有关吧。

总之,从这次次考试来看,中下游水平的同学都有所提高,这也足以说明只要你不放弃任何一位部分并相信他们,他们也能做好。把小组课堂积分的措施继续实行下去。只是有一个问题一直不好解决,那就是班级缺少经费,无法对学生进奖励。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题汇总篇四

本次考试题目难度不算很大,学生感觉与平时训练相差不大。学生成绩比较理想。及格率100%,优秀率83.67%以上。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层面和内容很多,知识点也分布到方方面面。本次试卷从汉语拼音、同音字、近义词、反义词、词语的搭配、句子的补充运用、积累等对一年级的学生的知识、能力、习惯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检查。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体现出综合性。属中等难度。

1、第一题考查了8个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学生几乎没有失分,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对字词教学强化训练,多指导、多检测、多纠正、多比较。

2、第二题,用圈圈出正确的字。李纹、赵烨炎、李奇把“来(巴吧)”圈错而各失去1分。

3、第三题是“我会变。加一笔,看看变成什么字,再写下来”。李纹,赵烨炎、郭祥福、杨帆、没弄清题意,组成了词语而失去7、8分。可见在以后的`审题上还得下大功夫。

4、第四题是“我会组词。”有三个小题。1小题字宝宝连线,就李纹一人失去5分,其余同学全得了满分。2小题比一比,再组词。李纹、贺田玉各失去1分。3小题写“马、火、衣”的笔顺,赵烨炎、李鼎威各失去4分,这在平时没少练习,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笔顺这方面的指导。

5、第五题考查反义词的积累。学困生一时不知道“丑”的反义词是什么。积累应加强。

6、第六题是连线题,得分率是100%。

7、第七题是我会照样子写词语。李纹、赵烨炎、范晋瑜没弄清题意而在“一个个”后面续写了句子,这几人失去7、8分,造成本次考试中严重的失分。本题中的“雪白雪白”属本试题的一大难点,大多孩子写不出来同样的词语而被扣分。

8、第八题是填合适的字,确切地进行词语搭配理解字义。在填写的过程中,得分率100%。教师平时要把握好识字关,既要鼓励多识字,培养识字兴趣,也要引导学生正确识字,正确运用。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题汇总篇五

本次语文测试,从整体看凸显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题型以开放为主。就内容看,主要本学期课文中要求识记的字词及语文园地中出现的句子,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激发学生答题兴趣,充满了吸引力。题型结构合理,难易恰当,既能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又能拉开分数。

二、试卷内容分析

这次三年级语文试卷题型有“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习作乐园”三大块。“积累运用”部分包括六小题:“我会写”“比一比,再组词”“补充词语或句子”、“选词填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判断”。“阅读乐园”部分包括两篇语段阅读。“习作天地”部分是写成长过程中的经历,通过一两件事写下来,字数300字左右的习作。其题型较新颖,能贴进学生生活,覆盖面较广,既考查了学生对字、词、句的积累、理解、运用的情况,又检测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

三、考试结果及分析

(一)总体情况分析

本次测验,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兼顾了过程与方法,体现价值观与情感态度。从整体看学生发挥的还比较理想。

最新三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分析:数据分析:我班有30人参加考试;最高分98.5分,平均分89.62。85分以上25人,占83﹪,60分以上占100﹪。从以上数据看出我班平均分悬殊不大。但与其他班级相比,特别是85分以下人数多的出乎意料,其中有三位同学作文只写了简单几行,导致失分严重。具体情况如下:

1、正确率最高的是第三题,学生的答题正确率在90%左右,这说明在平时教学中,字词教学落实的较好。

2、正确率最低的是课外阅读的第4小题,这一题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猴子到头来什么果子都吃不到的原因。学生依靠短文,没有进行设想,有些同学写了,只是表达不当,内容太少,文字表达不太准确。

3、从板块分析,基础知识正答率较高,但习作训练(尽管以90分进行统计)和课外阅读正答率都比较低。

(二)具体情况分析

一、基础知识

1、答题分析

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这一题比较会写错的字的是:唾沫、繁殖。其主要原因:一是读不懂拼音;二是不看拼音,随意猜;三是能拼准拼音,但是由于平时练得不够扎实,有一部分同学写成了同音字,所以写错。

第三题:按要求填空。全部都是平时背过的言语或歇后语等,失分较多的`是写错了字或不会填。

2、错误分析

写错别字的问题比较严重,每一道题都有错别字出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把所教的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教给学生识字、记字的方法和规律。把字词放在语境中去认读、去理解,把字词句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认字的兴趣,并且鼓励学生在习作、日记中运用学过的生字词。

二、习作部分

1、答题分析

本次习作是半命题作文,范围比较广,有同学不能通过具体事例写自己成长中的经历,导致失分严重,也有些同学在写内容时,写了几句话,前后却不通顺,中间没有标点符号,语言不生动等,种种错误都是和不认真审题有着密切关系。

三、改进措施

1、重视字词教学,采取种种措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2、狠抓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3、加强课外阅读,重视积累和背诵优美词语,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题汇总篇六

三、实验与探究(21、22题各6分,23题8分,共2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5乙是2组同学用已调好的天平测石块质量时的操作情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5丙是3组同学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后留下的情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图6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若干操作,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深度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填序号)。

文件大小:516k文件格式:rar下载地址: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题汇总篇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前面的字母填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1.我国将每年的“禁毒宣传日”定为6月3日,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a.鸦片战争b.虎门销烟。

c.戚继光抗倭d.郑成功收复台湾。

2.“力排众难收x疆,忠心为国留史册”所称颂的英雄人物是()。

a.林则徐b.左宗棠c.邓世昌d.杨靖宇。

3.19世纪60至70年代,虎视眈眈地想争夺中国x疆的是()。

a.英国与俄国b.美国与日本。

c.德国与美国d.法国与日本。

4.某人的对联写道: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他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1894年b.1895年c.18d.18。

5.为抗击列强的侵略,在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是()。

a.邓世昌b.林则徐c.左宗棠d.关天培。

6.向列强保证今后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是()。

a.慈禧太后b.李鸿章c.光绪帝d.阿古柏。

7.《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d.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8.“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约是:()。

a.《辛丑条约》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9.中日《马关条约》中,除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外,还割让()。

a.香港b.澳门c.台湾d.广州。

10.参加八国联军镇压中国农民运动的八国之一的“奥国”是指()。

a.澳大利亚b.奥地利c.奥匈帝国d.奥斯曼帝国。

11.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主要是因为()。

a.发动了洋务运动b.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

c.领导了辛亥革命d.参加了新文化运动。

12.历史课上,历史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近代史上的12位历史人物,让学生将这些人物进行一下分类,下列是一位同学的分类结果,其中有一项不恰当,请帮他挑选出来()。

a.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b.张之洞、孙中山、袁世凯。

c.陈独秀、李大钊、胡适d.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13.近代史上哪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a.康熙帝b.道光帝c.光绪帝d.宣统帝18.你若想了解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应该阅读()。

a.《文学改良刍议》b.《狂人日记》。

c.《文学革命论》d.《新青年》。

19.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20.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a.《民报》b.《国闻报》。

c.《时务报》d.《中外纪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5个小题,共30分。其中21题6分,22题10分,23题5分,24题5分,25题4分)。

21.相关链接(6分)。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标志是。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3)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签订了《》。

(4)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形成的标志是。

(5)近代中国两场农民阶级发动的反封建反侵略运动的名称是和。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引自马克思的话。

材料三:瓦德西说:“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物,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三分别反映的是哪两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情景?(2分)。

(2)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另外一个国家是哪国?(1分)。

(3)材料一反映的战争是哪两国发动的?(1分)。

(4)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呢?

(1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

从1840年至19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屡战屡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请回答:

(1)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一次战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一个?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哪个?(3分)。

(2)除了在“第一次较量”中失败外,清政府还打了哪些败仗?(列举两个即可)(1分)。

(3)这段屈辱的历史对你有何启示?(1分)。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题汇总篇八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识。

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整齐家政。

治国:治理好国家。

平天下:平定天下。

清谈:不切实际的谈论。

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学、文艺学等。

2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指出:王*明不是真正的探察事物,而是探讨自己,这是由儒家传统的思想观点所决定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第6段是过渡段,由古代传统的格物致知过渡到现代科学研究上的实验精神。第7段作者概括论述:新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第8、9段作者从两个方面具体阐释实验的概念。第8手旁观是无济于事的。第9段作者明确: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体的计划。正因为如此,第10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 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作者指出,一是中国学生大考试的成绩很好,在研究工作中以为靠埋头读书能应付一切,这就更加深刻地揭露了传统教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作者得出结论: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本段首句承上启下,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接下来从研究学术和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两方面论述。而后,揭示了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最后作者强调了自己的观点,表达了对中国年轻一代的良好愿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