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范文汇总(精选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3:35:13 页码:13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范文汇总(精选20篇)
2023-11-12 23:35:13    小编:ZTFB

家庭是人们生活中最温暖的港湾,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在总结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和建议,以便在未来改进和提升自己。下面是一些成功创业的经验和教训,供大家借鉴和学习。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范文汇总篇一

1.教学内容多样化。

教学计划打破传统的单一按照临床检验与血液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及临床病原微生物学四个子学科进行组合教学的计划安排,重新按照语言学习规律,以教授医学词汇、专业词汇为前提;以加强学生阅读能力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为目标;着重从内容上注重新颖性、知识性和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医学词汇的讲解;注重听说能力训练。将“立足实用、强化能力”的口语式教学方法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中。从国外healthreport、naturemedicine等主流医学资讯媒体选取,从网络搜取国外大学的公开课程有声课件、国际大会会议录像。截取编辑一些医务短剧的片断,如美国的《er》、《housem.d.》、《grey’sanatomy》等,这些资料和片段的截取都注重和专业结合,如新的检测禽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等方法的介绍,床旁诊断的推广,仪器原理及检测流程,实验室介绍等。充分挖掘身边教材,寓教于乐。

2.完善考核机制,激发学习动力。

不定期进行随机课堂小练习,进行同学间自评与互评,强化学习动力,每次测验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纳入总评。另外,针对实用需要,结合专业特色,将操作说明书、试剂说明书、项目检测原理等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文翻译作为考查重点,突出实用性。鼓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多看原版教材,浏览英文网站,阅读英文报摘,看原声电影,培养学生用英语收集信息的能力,通过自我学习提高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技能,从而达到专业英语教学更高层次的目的和要求。

3.到医院检验中心实验室现场教学。

医学检验专业是一门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所以作为检验专业的专业英语必须和检验专业的教学特色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安排开展实验室现场教学,将课堂搬到医院检验科,带领学生到附属医院的检验医学中心,由检验科从国外留学回来的老师现场讲解检验仪器,重点介绍常用检验仪器的英文操作界面及检验仪器中常见的生词,如检验项目、参数设置、系统维护和质量控制等。课堂教学中注意师生互动,同时邀请国外留学生在必修实验诊断学的`实验课时和中国学生一起上课,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口语交流。可以围绕课堂内容,让学生表达他们熟悉的专业知识,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在英语学习、口语表达中的自信。

二、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本着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按照语言和专业相结合的宗旨,遵循语言习得的教学方式(按照听、说、读、写),组织专业化教学内容(以本专业基础知识为主,注重题材广泛性和多样化),使传统单纯重视阅读能力的提高,向听说和读写能力并重转化,通过如上改革,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管理者,成为学生实践的鼓励者和合作者,成为学生分析和解答问题的引导者。

作者:季敬璋李敏单位: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范文汇总篇二

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通过校企合作,并按照企业岗位需求来进行定制培养。由企业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和人力资源规划,率先提出人才需求计划并向学校下达订单。学校根据需求,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研究方向及培养方案和校内外导师。学生达到学校要求的学位条件和企业要求的基本技能后准予毕业,直接到预选的岗位就职。这种培养模式能很好地克服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病,如难以进行个性化培养、难以充分发挥导师的研究专长、难以保证学生能力和岗位设置有效匹配、难以在短短3年时间让学生真正深入了解和掌握某个行业非常详细具体的发展情况和企业实际运作情况,等等。目前,订单培养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得到了大量研究,成功案例不断被报道[1-3],但是这种培养模式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不论理论探讨还是实践应用均未见报道。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56万,较扩招2.1万,其中专硕扩招增幅9%,远远超过学硕的0.3%.面对专硕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张,如何保证培养质量与就业是每个培养单位面临的共同问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对专硕和学硕的目标定位非常明确,其中专硕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重视实践和应用。”何谓特定行业?行业的概念可大可小。例如服务行业包含生产性制造服务业、物流服务业、餐饮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等。就专硕来讲,目标是应用而不是理论研究,人才供应链要保持竞争力,必须快速响应市场,按需培养。市场定位的模糊已经在专硕培养方向、导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和考核体系制定等出现了系列问题。笔者认为,“特定行业”的内涵就是学科优势与区域经济联姻的一个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里,通过量身定制特定的、全面的学科知识、技能,以及企业文化、发展动态和言论述评,使得学生接受“更接地气”的系统训练。基于这样一种设想[4],本文提出物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订单式培养模式,着重对其实践应用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和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1订单培养需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1.1培养目标。

如果把现有的物流工程专硕培养模式比作为推式供应链的话,那么订单式培养就必须要求培养模式由推式供应链转向拉式供应链。人才培养必须由需求拉动,而不是学校将主观设计出“理想”人才推向市场。首先,培养目标必须紧紧围绕岗位职责来制定,至少满足3个条件,即具体化、可量化和可匹配。查阅几所重点高校的物流工程专硕培养目标,发现几乎雷同,即“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高级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有物流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物流设施应用、系统规划设计与评价以及物流管理的先进理论、技术与方法,并具有独立担负物流技术和运作管理工作的能力”.这种宽泛、模糊的目标定位是企业难以接受的。以重庆为例,位于长江上游,拥有汽摩、机电等支柱产业,民生集团、中集等物流巨头驻扎,拥有两路寸滩港、江北机场空港、团结村铁路口岸和巴南公路物流基地的公铁水空物流枢纽。因此,结合学校一贯的交通办学特色和路桥学科优势,物流工程专硕的培养目标大致可描述为“掌握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系统规划、设计、评价,港口物流设施应用以及运输、配送和仓储先进理论、技术与方法,具有独立担负相关技术指导和运作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细化后的培养目标不仅没有偏离物流高层次人才的基本定位,而且满足了重庆本地运输主导型物流企业的人才定位。

1.2课程体系。

目前,缘于师资不够或者教学管理方便,多数学校对物流管理学硕和物流工程专硕开设的课程基本相同,并且物流工程专硕的专业选修课可选性不高,很多学生选课都是哪门课容易拿到学分就选哪门。

例如笔者所在学院的物流工程专硕的学位选修课一共不超过10门,包括现代管理分析技术、物流外包与第三方物流、物流节点仿真技术、物流系统规划方法及应用、高级物流学等。就这些课程看,总体上是普适型的课程居多,无法和物流企业某个岗位或者岗位系列直接对应起来。因此,在订单式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需要整合。按照少而精的课程设置原则,根据物流企业岗位设置,形成3~5个必修课程包,如运输课程包、仓储课程包、配送课程包、港口口岸课程包、供应链管理课程包,每个课程包设置2~3门核心课程。学生入学后,一旦选择了感兴趣或者有志于从事的岗位,随之就决定了他必须选择岗位对应的课程包。其它普适性课程只需要学生根据本科阶段的知识结构或者导师指定进行选修,本身没有跨专业的学生可以直接申请免修。

1.3培养方法。

人才培养不像生产产品能够实现标准化,仅需按照详细的产品规格参数,遵循一定生产工艺和流程生产出产品交付即可。物流工程专硕强调的应用性是将学到的知识技能,结合不同环境和问题,经过创新性加工再应用的能力,它大大高于职业技校生的技能初级应用。简言之,技校生是授人以鱼,而硕士生是授人以渔。具体的培养方法就是学中做,做中学。从现有的培养模式看,物流工程专硕的学制一般为3年,其中第5个学期为实习期。由于校企合作存在的种种具体问题,这个实习期等同虚设。笔者认为,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最大的调整是如何保障学生真正地接受实践的锤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个多频次的、持续的和反复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割裂的阶段性的过程;实践应用应该自始至终伴随知识技能传授,而不能将知识技能传授和实践应用分开进行。具体的,校内导师传授的重点转向“工具性”的知识技能传授和在假想场景中的思维能力训练,而校外导师的重点是把校内的假想环境变成实战场景,并结合一些细节,指导学生如何把学到的结构性知识技能进行适应性调整并应用。以物流运营部的市场专员为例,岗位胜任特征是具备物流市场营销、物流设施选址规划可行性评估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如果某个学生选择了这个岗位,那么他在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方向就是物流系统规划。在校内导师指导下,在校学习理论上的先进规划与评价方法、规划重点要素等知识以及规范的规划报告撰写等技能。同时,企业正在开展一个规划项目。学生学到一点知识技能后,如内外部环境分析,随后马上参与到实际规划项目中并完成校外导师布置的“研究任务”,并以公司员工最终形成的分析报告作为参照,让学生完成“自我审查报告”,一方面发现差距,及时纠偏,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寻求新的理论方法或者改进现有理论方法。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学生不断犯错,不断得到指导。待全程参与完一个项目后,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学生能够达到专硕的培养标准,并且较好地胜任这个职位。

2订单培养实施方案。

2.1学生选拔。

学生在复试之前,提交订单培养申请表,获得批准后,在复试时接受校内导师的面试,重点考察思维能力和具备读研究生的基本素质,然后接受企业人力资源部专员组织的面试(事实上是把学生的就业面试提前进行,以选拔出被企业认可的培养对象),重点考察个人特质、价值观等。两次面试成绩加权汇总得出最终复试成绩,按照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直到满足订单规定的培养数量。这部分学生在入学时与学校、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合同。落选的`学生和没有参加订单培养计划的学生,则根据校内的面试成绩按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

2.2导师团队建设。

导师团队是提高订单培养质量的关键。目前,大多数校内导师都有2~3个研究方向,作为订单培养必须要求每个导师凝练研究方向,并选择一个主攻方向或者最擅长的研究方向作为订单培养的研究方向。学院根据导师提交的订单培养方向,按照企业岗位类别进行归类,形成3~5个订单培养导师团队。每一个导师团队至少和2名以上对应的企业部门经理合作,形成订单培养团队。

2.3过程管理与考核。

全面执行导师负责制。在校期间,由校内导师负责管理,在企业则由校外导师负责管理。学生在修满课程学分后,可机动地选择在校学习或是到订单企业短期实习。在校期间,除了学习课程外还需接受企业组织的专题培训,如企业文化、特殊技能。管理和考核严格执行打分制(首先需制定评分细则和标准),每个学期和每个学年由除导师之外的第三方(校内学位分委会和企业高层主管组成)组织一次综合评估,做出不合格、基本合格、合格和优秀的评估结果。对不合格和基本合格的学生或者导师,给予警告,对二次评估不合格的学生或者导师,解除三方培养协议并取消订单培养导师资格。

3订单培养的风险控制。

履约是物流工程专硕订单式培养的最大风险。学生、导师和企业都存在违约或者不严格执行合同条款的可能性。例如,学生在中期觉得学习有压力,执意要推出订单培养计划,由于订单培养是学校和企业的一种合作机制,国家学位办和教育部不一定认同,因此对这种情况学校便不能采取强制措施,只能准予学生推出。这势必打乱企业的用工计划,影响合作意图。在这个问题上,有必要在事先向有关部门报批和备案,做到有法可依。反过来,企业如果认为培养效果不尽理想也可能终止合约,继而影响学生的培养计划和学校的声誉。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在签订合同时附加强制条款和赔偿条款,至少保证一个培养周期的全部完成。如果导师不负责或者校内校外导师不能密切配合,可以通过设立激励机制来加以解决。

4结语。

专业学位研究生该如何培养没有一个定式,更没有标准。根据3年多的物流工程专硕的指导经历和思考,本文提出了采用订单式培养的观点。以现有培养模式为基准,讨论了订单式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整合和培养方法改进策略,并且给出了学生选拔、导师团队建设和过程管理与考核三个关键实施环节的方法设想,最后简要指出了订单培养的风险及控制策略。希望引起同仁对专硕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共鸣以及更深入和全面的讨论。

参考文献:

[4]姜恩桥。谈研究生的高层次“订单式”培养[j].科技导报2009,27(24):103.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范文汇总篇三

为了完善我国医学学位制度,加速培养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的素质和临床医疗工作水平,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临床医师的需要,特此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一、授予学位的级别和名称。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masterofmedicine,m.m.)。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doctorofmedicine,m.d.)。

二、授予学位的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主要授予符合条件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和在职临床医师。

同时授予临床医学七年制毕业生,其授予标准、申请资格等根据七年制的特点参照本办法另行制定。

三、授予学位的标准。

3、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5、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3、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四、申请资格。

(一)具有研究生学历者申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1、现行的临床医学研究生采取“分段连续培养、中期考核筛选、择优进入第二阶段、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办法培养。完成第一、第二阶段培养者,可申请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完成第一阶段培养但未升入第二阶段者,经过一年临床工作实践,可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2、通过研究生培养的途径获得临床医学硕士学位者,自获得学位后在相应专业从事临床工作三年以上,经学位授予单位考核,认为其临床工作能力达到授予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要求的水平,可接受其在职申请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申请人可免于提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其它需提交的材料,同第四条款(三)中的有关规定。

(二)在职临床医师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3、申请人需提供以下材料:

(1)个人简历及医学学士学位证书;

(2)所在单位推荐意见(包括政治思想表现、医德医风、临床工作能力等);

(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考核成绩;

4、申请人应在学位授予单位相应学科、专业,在导师指导下从事不少于六个月的临床工作,以考核其临床工作能力,并由指导教师提出是否同意申请学位的意见。

(三)在职临床医师申请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1、申请人应已获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2、申请人已完成第二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3、申请人须通过全国医学博士外语统一考试;

4、申请人需提供以下材料:

(1)个人简历及硕士学位证书;

(2)所在单位推荐意见(包括政治思想表现、医德医风、临床工作能力等);

(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4)全国医学博士公共外语成绩合格证明;

5、申请人应在接受单位相应学科、专业,在导师指导下从事不少于六个月的临床工作,以考核其临床工作能力,并由指导教师提出是否同意申请学位的意见。

五、考核与学位授予。

申请人必须通过学位课程考试、临床能力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由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专业学位。

1、学位课程考试:考试科目包括政治理论、专业课及基础理论课,总门数不少于5门。由学位授予单位组织考试。

2、临床能力考核与学位论文答辩:由学位授予单位按学科、专业组成考核答辩委员会,考核答辩委员会应由3至5位具有临床医学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家(含临床医学硕士生导师1―2名)组成。

临床能力考核:主要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规范的临床操作和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的能力。

学位论文答辩:由考核答辩委员会以论文答辩的形式考核申请人的临床科研能力。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要求:

(1)学位论文可以是病例分析报告或文献综述;

(2)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

(3)学位论文应表明申请人已经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学位课程考试:考试科目包括专业外语、专业课和基础理论课,总门数不少于4门。由学位授予单位组织考试。

2、临床能力考核与学位论文答辩:由学位授予单位按学科、专业组成考核答辩委员会,考核答辩委员会应由5至7位具有临床医学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半数以上应是具有临床医学教授或主任医师职称的临床医学专家(包括临床医学博士生导师和外单位专家1-2人)。

临床能力考核:主要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较高的临床操作技能和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和某些疑难病症的能力。

学位论文答辩:由考核答辩委员会按学位条例规定程序组织论文答辩。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要求:

(1)论文课题紧密结合临床实际;

(2)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论文表明申请人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和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范文汇总篇四

词块在不同的文献中常以不同的名称出现,如词汇短语、词束、词簇、程式化序列、短语结构、预制语块、多词单位等。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词块研究的发展,使之成为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词块的界定始终是该领域的一个难题。nattinger(1992)指出词块是存在于传统的词与句之间的样式化的形式与功能的结合体。[1]biberetal认为词块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词之间的共现关系,是扩展化的搭配。[2]wray()把词块定义为:“出现频率高,作为整体储存和使用的词语程式。”[3]马广惠()则将词块定义为:“由多词组成,可以独立用于构成句子或话语,实现一定语法、语篇或语用功能的最小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4]这就首次从形式、意义和功能三个层面对词块进行了界定。按照这个定义,单纯由非实义词组成的语言片段被排除在词块范畴之外。

二、研究现状。

国内的词块研究近十年间取得很大进展,研究主题涉及词块的界定和功能、词块使用、词块能力的测量、词块教学、词块与辞典编撰和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以基于语料库的方法为主,趋向于使用实证方法。其中二语词块习得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如二语词块能力与语言综合能力及具体语言技能之间均具有显着的正相关[5](刁琳琳,);二语词块能力与二语写作水平存在显着相关关系[6](丁言仁、戚焱,);中国学生在二语限时写作中目标词块的使用与英语本族语者还存在较大差距[7](马广惠,)。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某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一年级两个自然班的56名学生,由同一教师授课。

(三)词块的提取。首先,从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材的.课后词表中提取三词和四词词块共计100个,即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词块。然后,在brown语料库中检索这些词块,提取出现频率较高的42个词块。最后,经过小规模试测,结合教学经验和其他教师的意见,排除其中有较多同义词块或单词的词块,确定其中30个词块为目标词块。

(四)测试工具。词块能力测试旨在考察受试对词块的接受性能力和产出性能力。测试题目设计参照《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满分为90分,测试时间为30分钟。测试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15道英译汉题目,主要考察接受性能力。该部分题目均为单句,以尽量减少受试利用语境对词义做出推测的可能性,同时也避免选择题可能造成的盲目猜测。批改时目标词块翻译正确得3分,意思相近得2分,完全错误或空白得0分。第二部分为15道汉译英题目,主要考察产出性能力。批改时目标词块出现得3分,近义词块得2分,错误词块或空白得0分。

语言水平测试选用四级真题,所有受试均未参加过四级考试或做过四级试卷。本研究采用四级测试结果作为受试语言水平的数据。词块能力测试和语言水平测试均安排在第二学期后期,分别收到有效试卷56份。测试时告知学生结果记入平时成绩,以期提高重视程度。

四。结果与讨论。

(一)词块能力现状。词块能力测试的平均成绩与预期及格成绩差异不大,如表1所示。受试的词块总体能力和产出性能力略低于预期成绩,词块接受性能力则略高于预期成绩。通过单样本t检验,发现词块总体能力与预期及格成绩无显着性差异(p=。513),说明受试的整体词块掌握程度基本达到要求。但是接受性能力(p=。009)和产出性能力(p=。002)的单样本t检验检测结果表明,它们分别与预期成绩存在显着性差异。受试的词块接受性能力超出预期,而其产出性能力则未达到要求。配对样本t检验表明,受试的词块接受性能力与产出性能力具有显着性差异(t=5。310,p=。000),这说明受试的词块接受性能力明显强于其产出性能力。

表1词块能力现状的单样本t检验。

(二)词块能力差异。如表2所示,2班比1班平均分约高8。6分,2班的标准差小于1班。这说明1班学生之间的内部差异大于2班的内部差异。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表明,显着性水平为0。05时,两个自然班在词块能力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t=—3。053,p=。004)。男生组比女生组平均分低约9。7分,男生组的标准差明显大于女生组的标准差,说明男生之间的内部差异大于女生之间的内部差异。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表明,显着性水平为0。05时,男生组和女生组在词块能力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t=—2。959,p=。006)。

表2不同班级、不同性别学生词块能力的独立样本t检验。

(三)词块能力与语言水平的关系。如表3所示,配对样本的t检验结果表明,显着性水平为0。05时,受试的语言水平与其词块总体能力(t=9。666,p=。000)、词块接受性能力(t=30。703,p=。000)和词块产出性能力(t=33。492,p=。000)显着相关。受试的语言水平与其词块总体能力的相关关系最为紧密,与其词块接受性能力的相关关系次之,与其词块产出性能力的相关关系最不紧密。

表3词块能力与语言水平的配对样本t检验及相关分析。

五、结语。

(一)设计出具有较高效度和信度的词块能力测试卷是词块研究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接受性能力测试中,部分目标词块区分度不高,真正能反映受试词块掌握程度的大多是从形式上无法直接推断其意义的词块。在产出性能力测试中,受试往往会采取回避策略,输出较为简单的同义词组,影响到目标词组的输出。

(二)受试的整体词块掌握程度基本达到要求,这与之前的研究不一致,说明该专业学生词块水平提高了。但是,受试的产出性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不同班级、不同性别的受试在词块能力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在今后的教学中对部分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锻炼的机会。

(三)受试的词块接受性能力与产出性能力具有显着性差异,受试的词块接受性能力明显强于其产出性能力。尽管如此,有8位受试的词块产出性能力是强于其接受性能力的。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对这些特例进行研究。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范文汇总篇五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又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综合性训练。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信息技术类的人才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般而言,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技术才会进入高校的教材,因此相对社会发展有所滞后,而各种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成为与社会实际结合最为紧密的环节之一。

1目前毕业设计的培养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等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大多是在第8学期占用1~2个月完成,有的是在第7学期布置下题目,在第8学期集中完成。一般是由指导教师指定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指导,最后进行答辩。近几年来,教师普遍反映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水平整体下降,造成毕业生的质量也在逐步下滑。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本文认为导致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因素。

由于近些年大学的扩招,大学毕业生也逐年增多,学生就业压力也在逐年增加。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正好与学生找工作的时间冲突,许多学生提前半年多就在各个城市的各种招聘会中来回穿梭,无暇顾及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对于工作和毕业设计(论文)来讲,学生当然地重视前者。因此,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程度下降,是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

1.2教师因素。

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造成教师资源的紧缺。有经验的老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过多,导致在学生个体上的时间、精力等投入有限,造成指导不力、要求降低、考核不严。一些新来的年轻教师由于自身水平还有待提高,经验也不足,也是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还要部分教师本身不要求上进,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知识结构陈旧,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可想而知。

1.3管理因素。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进行一般时间比较长、跨度大、选题广,不像普通课程一样好控制;缺乏完善的初期、中期等检查制度;对指导教师的指导资格没有明确的审查制度;在教师指导过程中,对教师指导的程度没有合理的测评体系;同时,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

1.4技术因素。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造成这类专业的毕业(论文)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想使用新技术又需要有较长的时间和较深入的钻研。然而,在校学生明显缺乏经验,短时间内难以实现毕业设计内容,或者理解不深,达不到锻炼的目的,更跟不上社会的发展。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范文汇总篇六

目前,本科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计算机网络、office软件(含word,excel,powerpoint)、photoshop软件及常用软件等。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包含了对计算机软硬件及发展史的介绍,计算机网络涵盖了计算机通信的一些基本原理,都属于偏理论的内容,因此,在课堂上以教师讲述及展示为主,也就是传统的lecturebasedlearning,学生动手操作不多,但可让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后面几章的内容则需详实地介绍相应软件的初、高级功能,通常是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在这个过程中,通常需要设置一些问题,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学习、发现、思考所学软件的应用,这个过程也可称为problembasedlearning。

2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1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来自教育发达地区的学生在高中已经进行了比较完善的计算机基础学习,以北京为例,北京的高中学生都需要参加信息技术科目的会考考试,而在该科目中已经包含了计算机基础、office软件、多媒体及网络的应用,编程基础等,相比之下,大学计算机课程在内容上并没有扩展很多,但在深度及学科应用上有专门的涉及。因此,部分北京的孩子可能对一些课程节次上的内容已经比较熟悉,此时,很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并养成一个不好的学习习惯,对今后的大学学习生活可能都有较大的影响。并且,这会让周围的同学有一种误解,怂恿、影响一些同学同样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特别的,部分同学觉得前几节的内容对他们自己来说比较简单,就错误地认为这门课也比较简单,从而导致后面的内容也习惯性的不听,但实际上那些内容他们可能接触的并不是很深,最终导致计算机课程成绩的不佳。来自边远贫困地区的同学可能在初、高中时代并没有接受较完整的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因此,他们反而会感觉计算机课程非常难,这部分同学需要从最基本的操作教起,相同的问题,他们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另外,部分同学由于刚从家乡来到北京,在性格上可能还比较内向,小心翼翼,从而不愿意与教师多沟通。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也折射了教学上的一个问题:尚没有合理的计算机入学分班制度。分班制度的建立还需要很多的工作要做,比如,编写针对不同水平的教材,对不同等级分班实行不同的教学策略等,这就需要在后续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摸索研究。

2.2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现有的主流教材的主要内容还是涵盖在常用软件的操作使用上,虽然大学教材在内容深度和应用上相比高中信息化课程更进一步,但是在内容扩展上还没有显著差异。同时,我们也参考了国外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材,感觉国外教材在内容上突出了不同操作系统的应用,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以及软件工程(含编程)的使用,国内大学教材的内容跟国外高中的ict(informati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课程的内容非常相似。这也间接反映了国内外在大学课堂计算机素质教育的差别,国外由于已有较好的高中的计算机素质教育,因此,在大学的课程中,更偏向实际应用系统应用的相关理论,这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素质,从而能够从专业的角度认识现有的计算机应用及系统。另外,我们的教材中还没有涵盖在医院现行应用比较多的his、pacs等系统的相关理论及操作,因此,学生也还不能直接从课堂上了解医院信息系统的原理及使用,如果以后可以增加这部分的内容,可能对今后学生的发展更有益处。

目前,虽然计算机课程同英语一样都属于公共基础课,但是两者的地位差距比较大,计算机课程未来的发展也可以参照目前英语课程的模式。

(1)英语课程一般在上课之前都会先有一个分班考试,而分班考试的目的在于区分不同基础的学生,基础好一点的同学可以进入快速班,可以学习更有难度的课程内容,而基础差的则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这样的好处就在于能够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适当的教学,从而易于学生接受。而计算机的课程也可以参照这个思路,上课之前先进行分班考试,从而分成快速班和基础班,这样就可以通过调整授课内容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2)英语课程的重要性还在于英语四、六级的存在,并且直接与本科学位挂钩,因此,英语在基础教育的地位不言而喻。而计算机目前并没有相关的要求,但实际上,计算机等级考试(nationalcomputerrankexamination,ncre)已在国内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很多年。根据我们课程内容的设置,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一、二级都是可以报名的,比如一级中的计算机基础及msoffice应用,计算机基础及photoshop应用,二级中的msoffice高级应用。如果能够鼓励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后报名计算机等级考试,且在课程上也对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内容有一定的涉及,这样学生在学完计算机基础课程之后能够获得一个国家认可的等级证书,可以更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踏实地学习,最终都能达到一定的水准之上。

4结束语。

未来的医院必定走向信息化及智能化,优秀的计算机素质将是未来医护工作者的必备条件之一。这需要教师们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深化育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增强为社会培养所急需人才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从而促进医学本科生的计算机素质全面提高。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范文汇总篇七

山西财经大学信息与管理学院设置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专业。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培养出同时具备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和社会适应能力,学院已经进行了多年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以适应新时期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

经过多年来的改革,总结出来了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式的培养模式,打破传统单一集中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方法,采用分散式的逐步推进的方法,让学生从低年级即开始主动摸索学科的发展动向,保持与社会发展的同步。

阶段式培养模式的方法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训练下放到低年级开始进行。从学生入学后的一年级开始,每学期都进行一定的撰写论文或者课程设计的训练,直到四年级进行最后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这样大学四年不间断地练习,使得学生逐步提高。

在第一至第三学年中,要求学生以每个学年为一周期,结合所学课程写一篇论文,第一学年可以写一些对专业的认识、了解方面的文章;在学生第二、三学年可以结合本专业课程设计撰写论文。其中在第一学年由教师提出若干题目,由学生利用图书馆、因特网等独立完成,例如可以让学生写一些对自己专业的认识及目前的发展现状。在二、三学年则根据所学的专业课程,布置若干课程设计题目,在课程设计周由教师指导完成。

在学生二、三学年中各选择1个学期安排一个社会实践周,或者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要求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写出社会调查实践报告。学校可以与社会企事业单位或部门建立实习、实践基地,方便学生进行实践。

有了前述“3+2”的基础,学生在大学四年级进行毕业设计时,既有了论文写作的基础,又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使得毕业设计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学生也可以更好地专注于毕业设计内容的开发。

这样基本上使得学生从入学开始,从查阅资料、学习总结、社会实践、社会调研、课程设计、到最后的毕业设计(论文),不间断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训练,使得学生逐步得到提高。这样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时,即可尽快地入手进行实质性的工作。在这样一系列的训练中,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更为接近社会实际,缩短了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岗位的实习时间,避免了在校学习内容和社会的脱节。

在操作过程中引入cbe模式的理念,cbe是competencybasededucation的缩写,即“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它强调的是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掌握和运用,以学生个人能力为基础开展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评价,教师则帮助制定实践和写作计划。在每学期开学初期,根据专业的课程设置,制定不同层次、不同面向的若干题目,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其进行选择并提出具体要求。在具体操作中,适当地以分组等形式进行,以形成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严格科学的管理。

通过对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式的培养模式逐步充实和完善,经过多年在山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学生一年级布置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以及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写出对计算机专业的感受以及对专业发展的前瞻,以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二、三年级中,选择《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几门课程进行课程设计,并要求学生在完成设计的基础上撰写相应的论文。在社会实践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由教师带队到与其他单位共建的实习基地进行调研实习,把社会上的一些知名专家、一线工程师请入校园做专题报告,学生可在这些范围中根据自身情况,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选题,写出社会实践报告或者市场调研报告。

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在第7学期末,由指导教师设定若干选题,先由学生自选,学生也可以根据将要去的实习单位自拟题目,然后指导教师再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确定选题,最后下达任务书,提出具体完成要求。在第8学期学生毕业实习阶段,学生进行资料的查阅和系统的开发,在毕业设计和论文撰写阶段,由教师指导完善系统,并完成论文的写作。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和工作的情况,可以适当调整。例如,有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其撰写的小论文可以作为“3+2”中某一环节的内容。“3+2+1”的阶段式培养模式在执行后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该培养模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3.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刚入学一年级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本模式由大学一年级即开始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小论文的撰写工作,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3.2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两篇社会实践调查的分析报告,要求学生对实习或实践基地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使得学生能够通过社会实践,对本专业在社会中的应用情况有一定深入的认识。

3.3学生能力逐步增强。

通过阶段式的培养模式,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进行论文的撰写、参与社会实践、完成毕业设计,使得学生对专业的认识逐步增强、工作能力逐步提高,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4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此模式的改革成果应用效果良好。由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普遍提高,学生近年来广泛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网页设计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或论文大赛等都获得了不同的奖项和名次。本教学培养模式在评分等环节逐步完善后,可在实践性较强的理工类专业中进行推广。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范文汇总篇八

摘要:当前知识经济的到来及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改革发展的步伐。社会的发展对小学体育师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和探索新形势下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目的在于探索较合理的小学本科学历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形成新的人才素质结构,主动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促进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的提高。正确理解课程学术水准与要求,依据小学教育的实际需要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确定课程教学要求。借鉴国外小学教育的先进经验,建构一种较合理的小学本科学历体育教师培养模式。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范文汇总篇九

(一)培养模式摇摆不定。

由于培养目标不明确,直接导致培养模式的摇摆小定。进入90年代后,我国高等教育界对面临的人才供需矛盾有了日益深刻的认识,并试图加以改变。比如,近年来经常强调的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增加人才的适应能力便是一个明证。但问题在于,本科生阶段在中专—大专—本科这一高层次的链条中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即同时具有为高级教育提供合格生源和为社会提供有用人才的双重功能,尤其在学术研究领域专门人才和高校师资的培养取向日渐向博士倾斜的新形势下,如何合理兼顾二者,既使学术研究和高校师资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又使社会经济发展得到大量急需的应用型基础人才,应该说近年来的培养模式改革,未能从整体上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二)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脱节。

本科生教育阶段理所当然应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人才,但事实上本科生的培养过程恰恰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一宗旨。从整体看,我国高校教学内容更新缓慢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仍未得到根本的改变,以小教体育专业本科生培养为例。培养模式仍基本停留在师徒相传各自为战的传统框架中,教师的研究课题、知识限定了学生的发展方向,教学形式仍以教师口授、口耳相传为主,大量时间用于教师把咀嚼过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然后灌翰给学生,学生则基本处于听讲记笔记的被动状态,专科阶段的毛病一如既往,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这一领域日新月异的改革春风似乎尚未吹拂到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考试评价方式单一,基本上以一门课程闭卷考试为主要形式;诸如此类严重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使学生缺乏独立精神理性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体制改革滞后。

从宏观层面看本科生教育毫无疑问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更应体现投资和利益共承共享的原则,但事实上,制约人才培养的经费问题,人财物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在这一阶段尤为突出,中国传统的精英教育历来把培养官僚后备队伍作为主要目的,因此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重大轻小,成本分摊也是随受教育层次的上升而递减,这一影响至今仍然存在。

从微观层面看,本科教学管理机械呆板,学分制流于形式。比如,每门课程学生均需随堂听讲,没有申请免修的权利;学制年限弹性很小,几乎很少有提前或延后毕业的机会,学生跨校跨专业选课,学分互认,学科点综合交叉等,目前仍处于自发阶段,尚未形成健全的机制和相应的整套规章制度:这些都使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失去了依托和保障。

二、本科学历小学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建构对策。

(一)本科学历小学体育教师培养目标的定位。

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现一般院校总是这样表述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一定教育科研能力的高素质的小学教师。这样的培养目标抽象地定性描述了小学教师培养的规格标准,但这样陈述的培养目标,其不足是显而易见的`:无法显现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目标与专科、中专层次小学教师培养目标之差异,似乎不同层次可通用;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个不断提高的过程,不是职前教育能一步到位的;抽象、笼统的培养目标,对教育活动的实施、检测、评价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也缺乏可操作性。

本人认为,培养目标的确定要考虑到教育人才市场对就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及教育实际;要将小学教师职前素质要求与专业发展的目标区别开来;本科层次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要有别于大专、中专;表述上要考虑到现实情况及操作性;以定性标准为主,适当地增加定量标准。

(二)小学本科学历体育教师培养课程的设置。

1、新课程设置的依据。

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依据,而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课程体系如何设计,课程标准如何确定。直接影响到培养目标的实现。定“性”在教育,定“向”在小学,定“格”在本科也是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

课程及其标准要考虑到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我们培养的小学师资,定位于能承担一门主要课程的教学。同时能兼教其它课程。故要求课程设置时要考虑某一学科方向的有关课程需强化,并提高教学要求,同时开设广泛的一般文化课程,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将来兼教其它课程之需;本科层次的小学师资要求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因此,教育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求较好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具有较高的从教能力。因此,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方面的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应在课程体系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并给予特殊的关注。

2、课程体系构建。

与以师资为培养目标的其他专业的课程体系一样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从内容上也可分为通修、学科、教育三大类课程,课程形式可分为必修、选修(限选、任选)二类课程,从性质上又可分为理论课程、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三类。

目前,小学普遍开设外语课程和信息技术课程,部分小学试行双语教学,考虑到现在许多学校师资结构性缺员,本人认为,应在大学公共外语、计算机的基础上。开设外语、计算机类的选修课程。使得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根据需要从事外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或校园网络的管理。这类选修课程的设置要密切结合小学教学之需。例如,外语并非简单地加深、拓宽、提高要求,而是要强化口语、听力,帮助学生掌握学科教学方法、技能,因而要开设口语、听力、外语教材教法这类选修课程。

小学教育专业学科课程开设的门类多,而总学时有限,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笔者认为,一是适当减少每门课程的学时,学科通识教育,无需要求过高,内容过深;二是有些学科内容,。可以通过综合课程学习,如开设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这样不仅可以用较少的课时让学生接触到更多学科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弥补分科课程之不足。

课程实施的统一性与灵活性,对小学体育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实施的基本标准与要求,建立新的适合21世纪需求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仅提出了课栓总目标,而且还提出了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因此,注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新课程的开发,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之需要,是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素质结构重组的重点,其核心是在多元化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寻求和建构教师教育一体。

三、结论。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及专家访谈法分析当前高学历的小学体育教师首先必须是高素质的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把握小学教育的特征和规律,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从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知识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方面,确立我国高学历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模式,使其具有鲜明的科学性的特征。通过对小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定位,培养出符合当前小学体育教育的优秀教师人员。

参考文献。

[1]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3。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刘俊学.更新观念提高小学生求学的满意度[j].中国高等教育,20o4.1。

[6]项贤明.大众化过程中大学教育理念的变革[j].商等教育研究,2004.3。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范文汇总篇十

197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明确指出,“有关大专院校要设置环境保护的专业和课程,培养技术人才”,我国高校从1977年开始设立环境类本科专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化,在高校扩招大背景下,结合目前国内外广泛存在的环境问题,社会对环境类本科专业的需求增加,造成许多高校纷纷开设环境类专业(其中环境工程专业尤其典型)。随着竞争加剧、就业困难等问题的出现,一些学校开设紧缩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甚至出现了部分高校环境类专业一度停止招生的现象。因此,结合传统优势和行业特色对进行专业定位是关系到专业发展水平和前途的关键。而特色专业课作为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和学生培养的重要内涵,充分发挥其在构建专业特色、明确主攻和服务方向上的作用,必将对专业的.发展将直至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普遍致力于培养可从事企事业、城乡、区域及全球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和研究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及应用复合型人才,可在各级政府机关环境保护部门、规划部门、科研院所、工矿企业、事业单位等从事环境管理、教育、环境监测与评价、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环境工程本科生专业课设置一般分三部分,即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综合不同高校的课程开设情况,总体有代表性课程设置见下表(化学类、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等公共性专业基础课除外)。

我国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三大部分中,专业基础课重点介绍主要的环境学原理、环境与生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知识,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和重要保障;专业必修课则基本上各高校均为围绕水、气、固等环境工程重点方向设置专业主干课程,并结合环境监测和微生物学等基础测试评价体系和微生物学知识,对本科生在重点方向上的基本专业技能、解决问题能力等进行培养与训练;专业选修课则囊括了环境评价、质量分析、环境信息系统等现行的环境工程主要内容、方法和一些新兴的边缘学科、研究领域以及手段。以上三个部分由基础带动专业,基于原理和方法论来解决环境工程的主要分支方向具体问题,从问题的产生到新技术、新思维支持下的环境与生态相关问题的解决与处置。再辅以相关教学实践环节如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本科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全面培养本科生的素质和技能,以达到培养计划的要求。

分析我国高校现行的环境工程本科生教学体系,大体能满足本科生教学的基本要求。但纵观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设置,基本上以共性为主,虽有部分高校开设了与学校传统优势或研究方向相关的课程(如中国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的农业生态工程课程),但总体说来,全国高校依旧普遍缺乏在主干课程体系支撑下的特色课程体系。通过对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调查与沟通发现矿业类高校大部分学生对矿山、煤矿利用加工企业等存在的环境与生态问题、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方法等普遍缺乏基本知识和认识,不清楚本校环境工程专业与其他学校相比优势与特色所在,定位不明,这对于行业特色明显的高校而言,无法突出其为行业服务,有目的、有方向培养高素质、强技能人才的特点和优势。

2特色专业课开设的必要性。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重共性的特点,应有计划、按办学重点和侧重点逐步开设相关的特色专业课程,增强学生在相关行业和部门工作中的能力,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

众所周知,特色决定优势,这一点在本科生教育中也有明确的实例体现。如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作为矿业类大学(学院)的特色专业,经历了数次辉煌与沿革,其本科生招生分数近5年屡创新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也达到100%,居学院几大专业中就业率之首,甚至出现其他专业本科生考研不少同学转考矿物加工工程的情况。环境工程专业也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薄弱到壮大的过程,部分教师和人员转自传统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因此开设基于传统优势学科的特色专业课程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借鉴矿物加工工程等成熟、高水平的传统特色专业的发展模式,环境工程专业也应着力发展特色,如矿业类高校应着眼行业特点,立足厂矿及相关研究院所、教育机构等对环境工程专业的特殊要求,以特色专业课的开设为契机,结合与相关厂矿企业的交流、实践,全面提升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水平,有目的、有方向的培养可为行业服务,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突出专业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尤其在我国高校环境相关专业本科生招生数量高居不下的客观形势下,找准特色、突出优势、明确定位必将对不同行业、不同优势学科高校环境工程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积极推进特色专业课建设,全面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水平。

基于现行的环境工程专业培养主干课程体系,在完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和基本知识结构的前提下,有目的、有方向性的在矿业类高校环境工程本科生教学环节开设如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或矿业环境保护)、煤化学、矿山环境问题及实用修复技术类讲座,结合与矿区相关的社会实践环节,同时改革现有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及研究方向,优先开展与矿区生态和环境问题相关的设计与实验研究工作,如矿井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开发与设备研制、焦化废水处理技术与工程设计、矿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与工程设计等,全方位开设立体、有侧重点的特色专业课带动下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与培养体系。

各高校从2005、开始分批按专业大类招收本科生,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生按环境大类招生,入学前2年修同一课程,从第3年开始自主选择专业。这就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也开始有针对性地相应调整、完善各专业的本科生培养计划,以特色突出优势、以优势体现水平,为全面提升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在专业技能、社会竞争力、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能力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一

摘要:高职教育从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发展迅猛,成绩卓著,为我国各行各业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其教学手段和方法面临着改革和创新,旅游管理专业高职教育需要以其自身特点为前提,探索教学方法的革新。

回顾我国职业教育尤其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要正确认识与全面把握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我们应弄清一个问题:要对高职教育进行准确定位,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也是准确把握高职教学特点的前提和基础。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就目前而言,主要指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科教育。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观念转变是否到位的问题,也有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既有教学条件投入相对不足问题,也有教学方法不适应人才培养要求的问题。笔者拟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高职教育的特点分析。

高职教育的教学与其它教育类型、层次的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共同遵循的教育教学规律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通过比较研究,我们认为高职教育的教学有以下八个特点: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导向性。

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导向性,就是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它强调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质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这个素质结构主要由四个要素构成,一是完成职业任务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或动手能力(行业通用技能)二是完成职业任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三是职业岗位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就业弹性(职业特定技能);四是在技术应用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等(核心能力)[1]。

(二)教学对象的较大差异性。

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因而分析和研究教学对象很有必要。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生源整体素质偏低,起点不一,差别较大。我国高职教育的生源类型较杂,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普通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等,但绝大多数是来自普通高中。这三类学生入学起点不同,文化、专业素质不同,甚至生理、心理素质也有差别,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素质结构复杂,水平参差不齐,教育难度较大,出现“管理难,教学难”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

(三)教学组织的灵活多样性。

机动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长短和时间的组合方式灵活多样,即弹性学制。二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制、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要求,其教学模式与方法可不同,以适应复杂多样的教学情况。三是课程设置的多样性。总之,通过课程设置的多样性来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

(四)教学考评的技术技能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二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为重点;注重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的考评;三是整个教学过程注意恰当渗透职业资格考试教育,努力使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四是教学考评与就业创业结合,注重培养和考核学生的岗位技能、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坚持正确的就业导向。

(五)教、学、研、产的统一协调性。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做到教学研产的统一协调性,才能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一是教、学、研、产是一个既有各自功能又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做到协调统一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二是既做到教、学、研、产的统一协调,又能发挥其各自的教育功能。

(一)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强调学生参与。

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课程一般都是模块式,分三年进行。在设置上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学习及自我学习能力,主要由课堂参与、独立作业、小组作业、外出考察、毕业论文组成。第一年主要课程有旅游口语训练、旅游法规、中国导游基础知识、导游服务技能等专业基础必修课。并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带学生到安徽皖南进行为期一周的民俗自然风情考察。第二年主要课程有旅游市场营销、客源国概况、旅游心理学、实地导游、旅游产品策划等专业必修课,并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带学生在南京市内景点进行导游实习,第二学期到华东四市(无锡、苏州、上海、杭州)进行为期一周的导游见习。第三年学分第一学期课程有旅游会展、旅游投资学、应用英语等专业选修课程,第二学期主要是写毕业论文和进行旅行社和酒店的毕业实习。

(二)教学内容围绕导游职业资格证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全国导游职业资格以能力本位为指导,由旅游机构制定出旅游领域的能力标准,以此来衡量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能力。从学习的角度来看,这些标准实际上就是学生学习的目标。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课程与职业的匹配程度比较高。在核心技能课程的开发中,注重课程内容自身的逻辑性与职业要求的结合。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是面向世界、面向不断变化的行业发展需要的,观念新、内容广,并且注重学生方法论、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行业指导性。

(三)教学手段灵活,强调团队合作,加强实践锻炼。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教学扩大讲课信息量,增强趣味性与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学习,如外出考察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视听教学、分组作业等,都属于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调团队工作,分组讨论、分组作业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形式。外地考察和实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前获得工作方面的知识与经验,以适应企业的需求。实习单位包括大众性的旅游公司、旅游景点、旅馆、旅游机构和旅行代理公司等。

(四)师资要求严格,强调教师的双师资格。

实际工作经验新的时代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求专业教师每人都持有全国导游员资格证书,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必须有一定的旅行社或酒店的挂职锻炼经验。

三、教学方法的探索。

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特征对传统教学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在认真总结传统授课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根据不同课程及同一课程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采用灵活多样而又相对稳定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方法,是将有关教学内容以图片、视频等较为直观可感的形式,应用于课堂教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些具有较多形象而直观的教学内容的课程比较适合采取此种教学方法,如“导游基础”、“华东旅游”、“旅游美学”、“客源国概况”等专业课。例如:《客源国概况》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介绍与我国旅游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周边国家的地理、历史、民族、语言、宗教、风俗、旅游业发展等内容;借助于网络,搜集客源国家的地图、国徽、国花、国树、服饰、饮食、旅游资源等等,通过多媒体以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

需要说明的是,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需要制作相关课程的课件,而课件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发挥。因此课件制作既需要一定的技术保障,同时要充分考虑与教学内容的交互性、衔接性,以及画面的艺术性。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高校常用的教学方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于19首创。运用此法进行教学,在管理科类的专业中是较早也较普遍的。因为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使学生以“当事人”的角色进入“现场”,以决策者的身份面临现实问题,负起责任,而不是旁观者。所以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应在各专业课程中广泛应用。

如何运用好案例教学法,关键注意以下两点:

1、案例必须具备典型性。

案例要有分析价值。旅游管理专业中,各专业课程专门的配套案例教材本就极少,大多数一、二年前的“老”案例,也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不能光依靠书本上的案例,而应自己做好案例的搜集、整理工作。笔者认为从《中国旅游报》上搜集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中国旅游报》是国家旅游局主办的,全国最权威的,对全国旅游市场最具导向力的行业大报。从这上面搜集案例,真实性、时效性能得到保证,教师再从中选择较典型、可分析性强的,相信好的案例会源源而来。旅游教学案例的选择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应根据所讲授知识点的实际需要,对案例进行精心挑选,使所选案例有典型性,能代表某一现象本质,可举一反三;同时案例应有启发性,留有思考余地,让人深思。

2、案例教学要有针对性。

不同类型的案例,对于学生教授方法也不同。在教学中,应考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的指导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2]。

(三)换位式教学。

换位式教学就是在某些课程中的某些教学环节中师生换位,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讲课”,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如“旅游公关礼仪”、“导游业务”等课程,教师将有关教学内容事先布置清楚,让学生有准备地进行“教学”,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讲解发挥情况,随机应变提出一些问题,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

(四)模拟教学法。

该方法始于20世纪30年代。它通过设置模拟环境、模拟角色、模拟操作程序,达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非常适合旅游专业课使用。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在授课时,如“饭店管理”课程可以请同学上台扮演饭店服务员和客人,设置情景对话,以及问题的发生和处理;“实地导游”课程也可以请同学上台扮演导游员为在座学生讲解景点。通过这种演习,学生们可以直接感受世界的复杂性,弄清理论与实践的差别,增长实践才能。

(五)情景式教学。

情景式教学可分为校内、校外两部分。

1、校内情景式教学。

在教室或实验室模拟规定情景,具体来说,可开设校内实训室,如导游模拟实验室客房服务模拟实验室、中西餐服务模拟实验室旅游商品实验室等。导游模拟实训室应悬挂多幅旅游地图、挂图,及反映各地特色的旅游展品,另配备多媒体、投影仪、电脑等现代教学设施,收藏旅游资源相关图书,及国内外旅游风光vcd,供学生进行导游业务训练;客房服务模拟实验室可按三星级宾馆标准间设计,供学生进行客房服务管理训练;餐饮模拟实验室可配备中、西餐桌及用餐工具各两套,还可经常举行各种比赛。如按正规导游的要求举行导游模拟比赛,学生自己选择景点,自己编导游词并进行特定的危机处理。

2、校外情景教学又叫实地考察法。

这是一种通过到实地参观进行考察的办法。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第一,二年的实习周实地考察旅游正是对此种方法的运用。一年级是去黄山及皖南地区的旅游考察,通过实地导游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在参观实际景点的同时更感性的了解导游的程序,导游的方法以及技巧。二年级的华东线考察,就是在短途导游的基础上,培养长线导游讲解的途径。对于饭店管理方向的学生,带他们到星级饭店参观,使学生了解星级饭店的设置机构,如客房,餐厅的规模,布置;了解饭店的运营状况,服务人员的服务方式方法,如怎样正确的铺床,摆台,怎样正确的迎接客人,使用礼貌用语,怎样转接,挂接电话等等。既然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实用型、技术性的人才,那么实地考察法显得尤为重要。

显然,一个学生最好经过各种方法的训练,以适应变革社会多方面的要求。对一个大学及其教师而言,也有必要用不同的方法训练学生。国内不少大学教学方法单一,而且理论脱离实际,以上介绍的教研方法或许可供参照。

参考文献:。

[1]蒋作斌.对职业教育特色问题的认识[j].职教论坛,2003,(01).

[3]毕业论文:lunwen\\。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二

中学生物学是让学生了解生命,了解人类及生物,让他们对生物产生兴趣.但生物学在中学阶段并没有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初中,学生对生物知识一知半解,知之甚少,对于学过的生物知识没有深刻的印象,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因而,生物专业本科师范生要具有高水平和高科研创新能力尤为重要.本文从现今科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培养生物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讨论和研究如何培养生物专业本科师范生科研创新能力.

1现今科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对科研创新关注少。

许多学生认为科研活动比较深奥,需要大量的资金、专业的团队、精密的仪器和复杂的实验,所得到的成果都是对人类和社会有巨大的帮助,认为自己是一个普通的学生而无法完成这些.这种认识会导致他们没有信心参加科研活动,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减少了创新机会.

1.2缺乏专业教师指导。

已具有科研创新精神的学生的问题在于没有专业的教师指导.大学生的专业水平有限,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困惑,遇到的瓶颈,无法及时找出正确的方向,从而让他们失去信心,创新终止.生物专业的科研创新离不开实验,以及实验要求的严谨性、科学性和实验结果的多样性,更加需要一个专业的导师,适当地为他们授业解惑,促进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1.3学校对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关注少。

目前,高校清楚科研的重要性,但是只重视科研在教师中的作用,而对学生的宣传缺乏力度,在评优奖励制度上仍然是成绩第一的传统制度,对于科研创新很少有相关评定,也就是说部分高校并没有真正落实学生参与科研,鼓励学生在科研上创新.这也是为什么学生对科研活动认识不清,参与的积极性不强的原因.学校宣传度不够,说明其对学生参与科研的关注度不够.大多数本科生都缺乏动手能力,知识经验流于书本,对于实践和创新,表现出明显的信心不足,因而需要学校加强鼓励制度.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三

社会竞争大,压力大,作为一名本科生,摆在面前有两条路,继续深造或者直接工作,无论哪一种选择,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在社会立足,更好地服务和建设社会.因而在根本上,本科生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科研创新精神.生物专业的科研创新来自实验,因此在平常的实验中,本科生可以主动地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如在研究光照对植物幼苗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中,在确定实验方向后,就要查找资料,设计处理的光照强度,在正式实验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在种植过程中,植物幼苗的死亡,生长所需要的条件控制性不强等),需要学生考虑到所有可能的因素,从而解决问题,使实验继续进行;后期的测试和数据分析则要求学生耐心、细心,出现问题时和教师一起商讨.整个实验过程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另外,多参加一些竞赛也有助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好胜心会促使学生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在比赛中学生需要考虑怎么做才能赢得胜利,这其实就在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重视科研创新的重要性,在实践中锻炼能力,重要的一点就是积累丰富的知识.所有的科研创新都来自于扎实的知识基础,因而,充实知识也是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2.2调整课程结构,完善实验方法。

为了更好地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学校应适当调整课程结构.增加与科研活动相关的课程,并纳入学分,明确要求学生参与其中.开设集思广益的小课堂,让学生对问题随心所欲地进行探究和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培养团队精神.对于像生物这样实验多的专业,应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究性实验,尤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主研究.在进行过验证性实验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于自己仍然想知道和想了解的其它问题进行实验,即有想法就要抓紧时间验证,不要让这个想法消失.也可以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自主选定一个研究课题,从收集资料、设计实验到得出结论、分析结论都由小组独立完成,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科研的乐趣,提高他们科研创新的精神.

2.3强化科研创新教育。

高校应该针对学生开展大量的学术报告,收集一些本科生科研创新的成果,让学生了解科研创新究竟是怎样的过程,同时也让学生知道科研并非想象中那么复杂.邀请国内知名学者给学生做报告,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近距离地感受科研的气息,从而激发他们科研创新的欲望.学校可以提出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改变大学生科研活动的无序状态以及参赛就为评奖的心态,鼓励学生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的科研创新.根据专业和年级的特点,制定出相应具体的培养方法和培养任务.科研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要摆脱应试教育带给本科生的影响,就要从开始做起.对于刚迈进大学校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大学是新奇的、未知的、怀有期待的,因而是培养他们科研创新精神的好时机,应对其传播科研创新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让学生明白大学要重点培养创新能力,使他们从一开始就接受和关注科研创新.

2.4培养坚实的师资队伍。

强大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我国的教育方式大多是灌输式的教育.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动脑能力,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听,不愿意或者不主动思考问题,这样培养出来的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自然低下.因而想要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摆脱固有的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鼓励式教学,哪怕学生做了一点小事都要对其进行很大的鼓励,在课堂上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自然比较强.其次,学校要关注教师的科研创新水平.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科研水平,因而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其不断提高科研创新的意识和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传播科研知识、科研方法和科研精神,教师和学生一起关注最新的科研成果,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寻找课题、收集资料、发现突破口及撰写报告,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学校要鼓励教师率先参加科研创新活动,针对自己擅长的领域,结合前沿的科学问题,选择一个科研项目来研究,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体会科研创新的过程,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科研精神.

2.5提供资金支持。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去关注学生的科研创新活动,让学生想要进行科研活动时有地方可以询问,有组织地统筹计划科研活动.并且学校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避免活动因资金问题而中断.如学生想要进行科研活动时,可以填写一张申请表,表明自己想要研究的项目,以及计算所需的资金,学校应有专门的部门来受理这项工作,根据项目大小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只有当学校建立了完善的系统后,学生才会明白科研创新的重要性,反之学生的积极性很可能由于没有地方寻求帮助而丧失.对于参加优秀科研创新活动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如综合测评加分或者是设立专门的科研创新奖学金.学校最好可以和一些专业的科研团队保持联系,这样可以向学生提供帮助.

科学创新是现代培养人才的根本,是提高我国大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教师努力为学生提供科研创新的环境,学生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对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可以培养更多的创新性人才;对于学生,拥有科研创新的精神对于以后的道路来说也是至关重要,在培养科研创新的过程中,本科生将会学会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养成有耐心、有毅力以及坚持到底的好品质,这将会成为一个人一生的宝贵财富,也是科技进步的一大基石.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范文汇总篇十四

毕业论文撰写是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但从对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的结果来 看,一些学生的论文仍存在抄袭,拼拼凑凑的成分。因此,本文通过分析205篇英语专业毕业生 论文的学术不端检测报告单,从而得出学生的论文复制比主要特征。结果显示,文献综述以及致 谢部分学生的复制比例最高。另外,笔者还通过访谈调查其中的原因。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撰写是高校本科教学 的最后一个重要阶段,也是评价学生是否能够顺利 毕业的重要指标之一。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 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强调了毕业论文的重要 性:“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成绩的 一个重要方式”[1]。同时,大纲还进一步明确了毕 业论文的要求。根据《大纲》,各个髙校也纷纷对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制定了具体的要 求。

然而,笔者在对本校英语专业管理过 程中却发现,对于论文学术不端检测还有很多学生 甚至部分教师都不太清楚其目的及意义,对待学术 不端问题怠慢。许多高校都出现学生忽视学术不 端问题,仍然拼拼凑凑,复制他人成果的情况。

因此笔者以本校2014届205名英语专业毕业生论 文学术不端检测报告为研究对象,对学生毕业论文 复制比的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英语本科生在撰 写论文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对于毕业论文复制比,每所高校的要求都略有 不同,对于本校的要求,所有的毕业论文经学术不 端检测,检测结果雷同率或文字复制比率在30% (含30%)以内的视为合格,超过30%的视为不合 格。超过30%的论文,必须经过严格整改,否则取 消学生答辩资格。由此可见,高校对学生学术不端 的行为都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笔者通过对205 名学生论文的学术不端检测报告进行分析,得出以 下主要比例分配:

由表一可以看出,在205名学生中,95%的学 生基本上都可以按照要求通过学术不端检测,而且 有73%的学生复制比都在10%以内,只有少部分 学生(5% )未能通过检测,但其中有一名学生论文 复制比居然达到96%。因此,虽然说大部分都可以达到要求,但就未通过的学生而言,出现的 问题也不容忽视。

就学生论文复制比的主要特征而言,笔者根据 本校的毕业论文学术不端检测要求,以复制比小于30% (含30% )和大于30%为基本两个组,分别分析两组复制比的主要特征。

(一) 复制比小于30% (含30% )

1. 正文外内容。从论文基本结构上看,除正文 部分以外,还包括标题、目录、参考文献、致谢以及 附录部分。就正文外的内容而言,通过分析,笔者 发现65%的学生抄袭现象主要集中在致谢部分, 甚至个别学生还存在致谢部分全部抄袭的情况。 另外,少部分学生对论文的目录以及附录部分也存 在雷同的情况,但通过论文分析,此部分并不是所 谓的抄袭,尤其是附录部分,因为学生会把引用别 人的问卷附在文后,但已标明出处。

2. 正文部分。通过分析,84%的学生论文正 文的`复制处主要集中在文献综述以及总结部分。 对于文献综述部分,尤其是对定义解释以及研究回 顾部分的复制抄袭比例非常高,就这部分字数而 言,基本上都在600字以上。而且从该部分具体内 容上看,大部分学生由于对理论概念的不理解,因 此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转述或者总结,只能完全 重复别人的文字。另外,综述部分更是重复别人观 点,但只述不评。从总结部分来看,学生的总结并 不是对自己研究结果的概括和提炼,反而是直接借 用他人的总结性话语,因而存在大量重复抄袭的 情况。

3. 复制来源。100%的学生复制的来源主要 是本科生或者研究生论文以及网络资源,尤其是百度的文库中的资料。虽然有少部分的学生复制出处 来源于期刊文章,但大多以中文为主。

(二) 复制比大于30%

1. 文献引用。从论文总体上来看,对重复抄 袭的部分学生几乎都没有给出相关引证文献。除 此之外,11个学生的参考文献部分都存在大量的 复制抄袭。

2. 正文部分。除了上述所提及的部分以外, 11个学生的论文在introduction部分同样存在复制 抄袭。从论文检测报告单中还看出,这部分学生对 参考文献和研究方法部分也存在严重的抄袭。

3. 复制来源。与上述相同,11个学生的重复 抄袭部分都来源于论文或者网络资料。

了检测,有的学生的复制率甚至为0,但通过对其 复制比特征的分析以及对学生的访谈调查,笔者发 现其中存在多方面的原因。

(一) 学生写作能力欠佳

在听说读写译的技能中,“写”属于输出技能, 也是较难的一个技能。通过对学生论文进行分析, 笔者发现,从总体上来看,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 掌握仍不牢固,论文中出现了大量的语法错误,严 重制约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生学术水平较低

众所周知,学术论文写作无论是在整体结构上 还是在语言使用上都与普通作文有所不同。尽管 许多高校都开设有写作课,但许多学生对 学术论文写作概念十分模糊,仍然不清楚应该做什 么,应该怎样做。尤其是复制比超过30%的学生 甚至在总体介绍及参考文献部分进行复制抄袭,可 见其并未真正理解什么是论文写作,就连论文中的 参考文献部分基本结构都不清楚。

(三) 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不高

通过对学生复制来源分析,大部分的资料来源 于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以及网络资料。另外,学生在 文献综述部分,大部分的文献都来自中文文献,而 且通过访谈,许多学生都反映找不到英文文献。总 所周知,文献搜索技能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是必不可 少的,不仅需要找到相关文献,更是需要对这些文 献进行综合评述。但通过调查,许多学生所使用的 搜索方式集中于中国知网以及百度两种,这也导致 了他们收集的资料较为单一。

(四) 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论文写作指导不够

许多学生的论文在提交检测时仍然发现不少 的问题,如论文整体结构以及语法方面存在许多的 问题。甚至有学生的论文复制比达到96%。由此 可以看出,除了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外,指导教 师对学生的指导也存在疏忽,没有发挥真正意义上 的指导以及监督的作用。

通过对学术不端检测报告单以及学生的访谈 分析,不难看出,英语专业撰写存 在许多的问题。学生的论文复制比高与其学术论 文写作能力以及资料搜索、整理等多方面的能力都 有关系。另外,指导教师的指导监督力度不够也造 成了学生对论文写作不重视,态度不端正的情况。对此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相关任课教师,论文指 导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学校建立健全 相关制度来加大监管力度。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五

为了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社会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临床专业学位教育以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师为目标,注重临床能力的培养,要求研究生在系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并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的常见病合并疑难病症,从而提高临床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临床医学管理的不规范,制度欠完善。

医师缺乏紧迫感和使命感。

一是由于各医院的建设目标均为自己设定,缺少具体的量化指标和参照系,加上学科分布不一,考核较难。

二是上级机关由于人力、精力等诸因素限制。

对临床医学中心运行机制研究不够,缺乏有力指导和组织管理。

1.2部分临床医学专业自身建设不足建设经费投入中绝大部分均用于病房和手术室改扩建、重大仪器设备购置等硬件建设,用于科学研究、新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软件建设不足:人才流动受人事分配制度和内部运行机制制约明显;半数以上临床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已过65岁;面临扶植、培养新一代中青年学科接班人的问题。

1.3部分临床医学专业作用发挥不足大部分单位为适应发展需要,不同程度地对临床用房进行大规模的改扩建。

对一些新进设备的使用产生一定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临床医学发展:临床医学专业人员的收入与所承担的工作数量、质量、风险、难度之问差距明显,各医院之间分配悬殊,直接影响人员积极性与创造性,制约了临床专业的产出,导致其作用发挥不足。

2未来发展政策及建议。

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建设,我们提出“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发展思路。

2.1实行科学管理:一是要建立科学、可行的申报、审批程序和管理细则以利于开展检查与指导,体现管理效益。

主管部门既要严格临床医学专业准人,又要在之后的每一轮评审中加强动态管理,督促临床医学专业的计划落实。

2.2抓紧研究建设规划,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现:一是主管部门要通过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组织专家对临床专业的数量、结构、布局进行科学论证,正确引导处理增长与数量,质量与速度、效益的关系,本着“适度规模、适度数量、提高质量”的原则。

即要有长远规划。

又要有近期计划。

二是医院要有重点学科发展的科学规划。

结合医院自身条件、市场因索、支撑条件、专科技术等方面,在多专业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充分选择论证重点发展专业。

2.3建立临床医学中心:由于临床医学中心研究在当地具有专科技术优势,能够吸引周边地区大量疑难危重病例。

然而普通病例与疑难危重病例在诊疗技术方法、卫生资源消耗上差别很大,如不将其加以区分。

就很难合理实施质量控制。

传统的评价指标如治愈率、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转率、死亡率等在不同的医疗单位之间缺乏可比性,依据这些指标进行评价。

往往不能反映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

病例分型管理理论结合患者病情,将住院病例进行科学分类。

解决了当前医院管理中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不完善、分类过粗、可比性较差等问题。

防止了临床科室片面地强调以。

指标为中心。

鼓励多收治复杂危重病例。

从而发挥了医疗质量管理的正面导向作用。

同时有利于奖金分配、评功评奖、职称晋升和人才堵养、医疗保险理赔等措施的完善。

2.4加强临床医学专业的软硬件建设:针对临床医学专业“重硬件轻软件”的情况,要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学的软硬件建设。

尤其是人才培养、课题研究及管理等软件建设。

以人才培养为例。

一是注重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

从岗位和需要出发进行选拔培养,综合思想品质、工作作风、学术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等多方面,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培养具有推动新兴和前沿学科发展能力的学科带头人。

二是要培养技术骨干队伍。

大力启用培养现有中青年骨干的同时,积极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打造一支梯次合理、整体素质好、技术水平高、医德医风好。

具有团结、拼搏、奉献精神的技术人才队伍,以保证学科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

三是不断改善支撑条件。

完备专科设备、实验室、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医疗用房和一定规模的床位,保证资金投入,强调设备购置高精尖和配套适用,保证临床医疗中心规模和重点学科科研顺利开展。

四是努力进行技术创新。

集中精力,重点突出,突破高新技术、重大疾病防治及疑难危重病的诊疗技术,瞄准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和主导技术。

着眼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同时注重新兴、交叉、边缘学科领域,填补学科领域空白,确实提高学科核心竞争力。

最终达到持续的、高层次的学术地位和技术水平。

五是深化人才激励制度改革,拉大收入差距,使分配向临床第一线、向优秀人才倾斜,建立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支持知识、技术和管理要索参与分配。

体现人才价值,对少数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年薪制”。

2.5构建优势学科群:以重点学科为。

龙头、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疾病诊治链为纽带、以重大研究项目为切人点。

深入开展研究。

通过若干同类相关学科或跨门类学科组合、交叉、渗透和联合,使原有学科优势和效能得到更大发挥,进而组建集不同学科之长、体现群体协作优势、跨学科联合攻关的学科群,形成强大综合实力,实现知识、技术的创新及新知识的推广用,以此构建医院的创新体系。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是为了探索专科技术新理论、创造新技术、提供新经验,带动整个上海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要在技术上勇于创新、改进。

及时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负责对其他单位进行业务指导、技术帮带和协作联合,通过交流经验、现场劳教指导、培养进修人员等方法促进本市医疗技术的提高和普及。

组成本市同类临床专科技术中心协作网;在临床医学中心运行过程中注意总结管理经验,针对中心建设模式、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交流,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4]易学明.狠抓教学查房确保教学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2(1)。

[5]李桂红,赵江霞,帕尔哈提・克里木.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及实践能力方法探索.,28(5)。

摘要:为了探讨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培养目标。

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在广泛吸收国内外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制定构建原则,改革和重组实践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及方法,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教学体系。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医学人才。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必须改变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基础理论学习、轻临床技能训练的现象。

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按照临床岗位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不同目标设置实践教学环节,逐步增加实践教学占总教学时间的比例。

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在广泛吸收国内外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探索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范文汇总篇十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高等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迅猛,规模也在急剧膨胀,截止2015年,我国在校研究生已达到230万人,数量上,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研究生大国,“考研”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最热门词汇之一。对于医学生而言,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考研在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占据的地位也愈加重要。2014年教育部等6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要求2015年起全面推行“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考研意向如何变化,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5+3”模式的政策了解及考研意向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该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学生毕业去向及考研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为“5+3”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提供科学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从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大学四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244名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244份,回收有效问卷238份,有效回收率为97.54%。

1.2研究方法。

采用《“5+3”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考研意向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5+3”培养模式了解情况、毕业后去向和选择考研专业依据等5个方面,受调查的学生采用无记名方式自愿完成问卷,由调查员核实无误后当场收回问卷,问卷经多名专家审阅和预调查,效度与信度较好。

1.3数据录入与分析。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用excel2013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讨论与建议。

2.1“5+3”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考研现状“5+3”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培养具有深厚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素质高、潜力大、有能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21世纪高层次医学人才。“把学生5年本科学习与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相融相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同步并轨,质量和效益并举,培养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临床医师。”

“5+3”人才培养模式将临床本科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是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效衔接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精髓,是培养高水平临床医师,提升临床医学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有益探索。

本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5+3”培养模式并不完全了解,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不乐观,考研仍是大多数人的首选,只有极少数学生选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2.2“5+3”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对策。

(1)解读政策,权衡利弊。“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从2015年开始全面推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该模式还不太了解,这对于学生考研、规培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医学生可通过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讲座,医学教育部门、图书馆等多种渠道系统全面了解“5+3”培养模式,权衡好规培和考研之间的选择。“在对就业形势、考研趋势以及自身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其毕业去向。”同时医学生应把研究生考试和规培招生考试两者兼顾起来,分析规培招生考试通知可知,规培招生考试与研究生考试在考试时间、考试内容方面都不冲突,这就要求学生合理规划,两手准备。

(2)明确目标,科学备考。坚定的毅力是医学生考研成功的保障,医学考研内容知识点比较多,备考内容纷繁复杂,因此,要想考研成功首先应有坚定信念,学生可通过设立公开化目标、相互之间的鼓励等方式增强考研信念。医学生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并由其他同学监督执行,从而强化学习动机。及时通过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考研讲座,招生单位,权威辅导班等方式了解考研信息,有的放矢。同时,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可选择性地参加专题课程培训,弥补自身不足,提高应试能力。

(3)正确引导,条件保障。医学院校要引导学生树立考研、就业、规培正确观念,针对不同的学生要给予正确引导。对于志在考研的学生,学校应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开设专门的自习室或备考教室。学生实习之前举办相关考研讲座,邀请名校教师、研究生教育部门和考研成功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学校相关部门积极构建考研信息服务平台,搜集并汇总历年与考研相关的重要信息,及时为学生提供报考、复试、调剂等环节信息。

(4)医教协同,政策保障。当前,医学生考研备考阶段正处于临床实习期,使学生考研复习与临床实习产生冲突,从而导致考研复习和实习质量均得不到有效保证。对此,医学院校应适当调整培养计划,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学校与实习医院协商,可将有考研意向学生的实习安排至大四暑假、大五寒假及大五下学期,分时段进行,考研备考期间统一放假。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考研、就业对实习的干扰,缓解医学生考研的时间压力,保证临床实习质量,有效解决了学生考研与实习之间的矛盾。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七

强调实用的医学检验技术词汇,并用英语讲解其内涵。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励学生在教师的英语描述中得到答案。授课时,简单的专业词汇使学生了解内容,鼓励学生用英语描述,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能力,如医学检验岗位上的常用词语,leukocyte(白细胞)、erythrocyte(红细胞)、platelet(血小板)、serum(血清)、plasma(血浆)和bacterium(细菌)和virus(病毒)等。普通生词用英文一般讲解。本校近几年接连举办过4次国际检验医学高峰论坛和转化医学等国际性会议,有国外大牌知名学者参会,学生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国际会议中,主动和国外科学家进行无缝对接和交流,无形中培养学生“听”和“说”的能力,以国际学术交流英语为基础,围绕专业内容选取讨论交流演讲主题。

2.教学内容多样化。

教学计划打破传统的单一按照临床检验与血液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及临床病原微生物学四个子学科进行组合教学的计划安排,重新按照语言学习规律,以教授医学词汇、专业词汇为前提;以加强学生阅读能力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为目标;着重从内容上注重新颖性、知识性和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医学词汇的讲解;注重听说能力训练。将“立足实用、强化能力”的口语式教学方法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中。从国外healthreport、naturemedicine等主流医学资讯媒体选取,从网络搜取国外大学的公开课程有声课件、国际大会会议录像。截取编辑一些医务短剧的片断,如美国的《er》、《housem.d.》、《grey’sanatomy》等,这些资料和片段的截取都注重和专业结合,如新的'检测禽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等方法的介绍,床旁诊断的推广,仪器原理及检测流程,实验室介绍等。充分挖掘身边教材,寓教于乐。

3.完善考核机制,激发学习动力。

不定期进行随机课堂小练习,进行同学间自评与互评,强化学习动力,每次测验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纳入总评。另外,针对实用需要,结合专业特色,将操作说明书、试剂说明书、项目检测原理等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文翻译作为考查重点,突出实用性。鼓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多看原版教材,浏览英文网站,阅读英文报摘,看原声电影,培养学生用英语收集信息的能力,通过自我学习提高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技能,从而达到专业英语教学更高层次的目的和要求。

4.到医院检验中心实验室现场教学。

医学检验专业是一门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所以作为检验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必须和检验专业的教学特色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安排开展实验室现场教学,将课堂搬到医院检验科,带领学生到附属医院的检验医学中心,由检验科从国外留学回来的老师现场讲解检验仪器,重点介绍常用检验仪器的英文操作界面及检验仪器中常见的生词,如检验项目、参数设置、系统维护和质量控制等。课堂英语教学中注意师生互动,同时邀请国外留学生在必修实验诊断学的实验课时和中国学生一起上课,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口语交流。可以围绕课堂内容,让学生表达他们熟悉的专业知识,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在英语学习、口语表达中的自信。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范文汇总篇十八

摘要:现代社会层出不穷的复杂环境问题,决定了环境工程专业要把培养具备交叉学科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性人才为主要目标之一。文章基于社会对环境工程人才的创新能力需求特点,针对普通高校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在学科交叉驱动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校企合作、师资培育、学科竞赛、教学方法和手段变革六个方面的路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自我创新能力的环境工程人才。

关键词:学科交叉;创新能力;环境工程。

现代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不断面临新的环境问题,解决层出不穷的环境问题急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性人才,这是对环境工程领域工作者的要求,也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的目标之一。环境问题及其污染治理的复杂性决定了环境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边缘交叉型综合性学科,是当代工程领域正在快速发展的学科之一,其跨行业、手段多样、牵涉利益多样,这些特点使得环境工程人才比其他学科需要具备更广博的综合知识和能力结构,也需要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从跨学科的角度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自我创新能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保证教育质量,对担负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来说,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广泛应用各学科的技术成果的实践性强。

重视环境工程的学科交叉型特点,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由于环境问题具有广泛性、不确定性、与人类行为联系密切性等特点,使得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不仅需要自然科学和技术成果的有效应用,还需要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的配合,有时后者的影响甚至更为重要。因此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在解决复杂环境问题时,不仅要能创新性地应用工程技术,创造性综合运用其他各学科最新技术成果,并且还能够运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设计新的管理制度、培育新的意识形态上具有创新性,为环境问题的技术解决提供保障。

(二)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综合能力强。

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使其不同于一般的工程问题,多数情况下其解决方法和方案不具有重复性。虽然对于同一类环境问题的解决在思路上有共性,但解决每个新的问题都需要一个新的个案,具体的过程和技术组合一定是独一无二的。因此环境工程专业的创新性具有更为广大的发挥空间。由于环境问题的现实性和不可重复性,正确深入地认识问题,对问题进行合理分析,然后针对性地拟定包括高效、经济、简便的解决方案,也包括利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有效成果,这一系列的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体现一定的创新能力。甚至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完善、总结、反思,不断学习新的技术、知识,不断培养增强自我的创新能力,使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能够最大程度地得以提高。

(一)知识基础薄弱,知识体系不完善。

作为一个理工结合、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专业,环境工程对老师和学生的知识基础要求很高。国内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都是在教指委要求的框架内制定的,课程设置相似度很高。我国高校重专业教育轻通识教育的传统思想使得相关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课程设置较少,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各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非常有限。多年来对这种培养模式的适应,使得多数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主动查阅学习前沿专业文献的人很少。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窄、陈旧落后,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

要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国内外研究表明,教师的支持程度是学习者接受和探索新兴技术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教师的支持并不局限于直接的课堂,更大可能是在教师的科研行为或参与学生活动中不自觉地形成影响。而我国普通本科高校教师研发能力不足,教师自身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校园科研氛围淡薄,而且师生与企业的接触机会都不多,不了解企业的需求,教师创新驱动动力不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从本质上缺乏大学生创新意识萌发和创新能力成长的土壤。因此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能是纸上谈兵。

(三)实践教学体系中的综合能力训练内容不多。

随着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参照工程认证标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已成为国内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的共识。但普遍存在教学实验以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实验很少;实习走马观花、学生几乎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课程设计任务书一成不变,而毕业设计选题陈旧、脱离实践,具有开拓性、创新性、实用性的题目偏少。实践教学的学时虽然增加,但内容单一、缺乏综合实训的内容,仍然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也没有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创新能力。

三、利用学科交叉培养环境工程本科创新人才的路径。

(一)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

对于环境工程这样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多学科交叉知识的工科专业来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亟需包括政治教育、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社会规范教育以及专业教育在内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载体,以补充学科专业教育单一的传统教育形式的不足。调查表明,我国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方式以课外家教、社会调查、社团活动、志愿服务、“三下乡”居多,参加与所学专业知识紧密相联系的岗位见习的人数仅占11.11%。事实上国内多数高校由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只是一种示范行为,受众面很小,学生自己缺乏进行社会实践的'主动意识,专业教师参与度很低,不重视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培养进行有机结合,这使得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对促进就业的作用极其有限。所以,应该重视提高专业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既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起到实际作用,通过学用结合,又可以增强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增长实际工作的创新能力。

(二)重视校企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力度。

高校作为担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以及文化传承和创新四大功能的单位,与企业进行的产学研结合是践行四大功能的最有效手段,产学研结合不仅是研究型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普通院校而言,开展产学研合作也有利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环境工程专业的产学研合作除了与企业共同承担产学研合作项目、校企合作建立实验室、研究成果转让、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以外,还应该与校内外相关院系、科研部门、社会团体、政府部门进行资源共享,开展跨学科的交流活动,建立交叉学科的实验平台,培育跨学科的科研与教学团队,参与环保ppp合作模式,协助环保政策的制定、修订和宣传。通过合作,既可以提高青年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也能开拓学生视野,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三)培养教师团队,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

具有创新教育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教师和团队是培养人才的必要保障,但由于我国大学教师的教育背景多数是传统的单一学科专业,经常会出现知识结构单一、创新意识不足的问题。因此在招聘新教师时要严格把关,选拔热爱教育事业、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交叉学科背景、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作为师资储备。其次,要重视对现有师资的继续教育,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机制,选派教师进行教学和实践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加大与国内外学术机构、相关院校联合办学和合作研究力度,有意识地组织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为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创新实践能力创造条件。

(四)鼓励学生参与跨学科的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

学科竞赛注重强化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整合课内外理论及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对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老师的科研项目注重的是与专业相关的有前沿性、远景应用性、有价值的研究,这不但有助于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有助于系统地学习研究方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和交流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的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包括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竞赛、化学化工实验竞赛、节能减排设计大赛以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跨学科的学科竞赛和老师的科研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创新实践能力,这是构建环境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不可少的环节。

(五)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环境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在课堂上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指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可能性答案,改变方法和手段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及用于探索的求知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态度和挑战精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受压制,营造具有创新意识的环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在教学活动中,重视采用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多媒体网络教学法等,开展以项目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跨学科研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只有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方式和落后的教学理念,使大学生从跟随性学习和崇尚权威的传统思维习惯中解放出来,主动探索和提升自己,才能不断地增强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九

摘要:从新疆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前景不容乐观,虽然近几年发展较快,但与内地特别是沿海一带相比差距甚远。除了经济体制、地理位置及经济环境因素之外,影响该地区小企业的发展,不外乎是受资金的约束和融资的困难。从新疆小企业融资现状及模式着手,分析了融资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阻碍融资的诸多问题,并对解决此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小企业;融资模式;民间资金。

1我区小企业融资现状。

1.1小企业发展迅速及小企业的融资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相关政策的出台,新疆小企业(法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根据相关资料分析:截止底,该地区注册的(法人)小企业已经发展为1万多家,经营范围涉及: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因限于小企业自身的特点:规模小、专业性强;层次少、产品单一;投资少,转产容易,吸收新技术快,管理灵活;而且多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不高。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其经营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成为当地的经济中最具有活力、有生机的部分,它们在促进市场竞争、提供就业、技术创新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新疆小企业的融资情况不容乐观,融资的渠道比较单一,决大多数小企业融资基本上是通过民间信用的方式去解决。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11月末,法人类小企业从当地银行贷款额为994亿元,法人户为4795占小企业贷款总额的74%。从银行方面来分析:新疆小企业贷款占法人类总额的51.56%,小企业的不良贷款为59.3亿元,占法人类客户不良贷款总额的33.33%,小企业不良贷款率高达52.92%。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分析:新疆的小企业融资状况不佳,并且小企业发展空间不大。

1.2小企业目前的融资模式。

新疆小企业目前的融资模式主要是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小企业资金来源较大企业而言比较复杂。总资产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以自有资金(包括赢利留存)和民间借贷为主,由于这些小企业资金需求量少,民间借贷在此表现出积极的一面,并具有简便、快捷、灵活的特点。这部分企业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有强烈的需求,但因大部分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财务行为不规范,财务信息披露不真实等原因,金融机构考虑风险因素不愿发或多发放贷款,因此无法满足这部分企业的正常资金需求。因而小企业的融资模式呈现单一的渠道。以乌鲁木齐地区为例,分析区属500多家(含法人类)小企业的融资状况,有三个明显特点:

(1)资产负债率比较适中,从理论上分析,增加融资量还有一定的空间。

(2)固定资产占有率比较低,表现为增加融资时可用作抵押的资产或物品不足。

(3)该地区的银行贷款投放不均衡,银行贷款主要集中在较大规模企业上。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小企业的发展需要注入新鲜血液,虽说该地区的小企业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结构上与上世纪比较的小企业状况相比,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内地特别是与我国的沿海南部地区的小企业相比,差距甚大。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小企业在推动新疆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2新疆小企业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

2.1造成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的原因。

(1)自身的条件限制了融资。

由于小企业资产规模普遍较小,盈利能力较低,表现出较低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不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这成为金融机构不愿意支持信贷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调查,仅乌鲁木齐500多家小企业当中,绝大多数的小企业企业法人整治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不规范、内控制度不健全,财务行为不规范,财务报表不实,报表账册不全,报表数据不连续,财务信息披露不完全与信息失真;有的依据不同的需要,虽已编制不符合实际的财务报表;给银行信贷人员客观分析企业情况造成困难。这样一来,小企业需求发展时,无法从银行筹措资金,只有选择民间信用的融资模式。

2.2未建立直接的融资渠道。

绝大部分小企业都缺乏诚信,成为金融机构考虑金融安全危而不愿冒风险支持其信贷。目前新疆社会中介服务机构较少、手续费高、手续复杂,而且涉及职能部门多,较高的综合费用夹杂了小企业的筹资成本;再加上社会担保体系不健全,严格的条件和过高的收费加重了小企业的负担;放弃了对银行贷款的申请。小企业资金信贷评估体系缺乏统一性。“黑幕”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银行对企业资金信贷的客观、公正、公平的认可;社会信用环境差,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这称为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因素。

2.3商业银行信贷分险控制与小企业自身发展的矛盾。

商业经济下的商业银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经济个体,商业银行要在“安全性、流动性和赢利性”的基础上运营,必然对小企业贷款做出慎重考虑。

3新疆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分析及发展思路。

3.1对现行模式的建议。

(1)调整现有的融资模式。

从大多数小企业自生的条件限定了融资模式的单一,但是小企业要发展就必然会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有效的选择融资模式,会融通或缓和小企业因资金不足而出现的问题。因此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定位、发展战略非常重要,关系着小企业的生存。健全企业内控管理机制,积极增加自我积累,提高企业诚信度,可以拓展融资的渠道,解决恒心改造和扩大再生产是资金不足的问题。

(2)抓住机遇整合自身资源。

小企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政策环境是其自身获得快速发展的`好机遇,应该树立现代企业的理念,完善企业整治结构,整顿财务纪律;正确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树立合法的经营意识,努力防范道德风险,努力构建诚信企业,赢得银行的信任和理解,为自己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勤俭创业,不断提高自身效益,注重资本积累,增加投资,使注册资本与自身实力相一致,从而实现企业资金需求与企业经营实际相匹配。

3.2发展思路。

(1)要为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经济环境。

为了支持小企业的发展,切实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国银监会于207月25日发布了《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业务指导意见》,确定了商业银行开展小企业信贷应遵循的原则和要实现的目标,从政策、机制、程序和方法等诸多方面为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提供了指导性的原则。突破了银行传统的信贷管理理念,为小企业的发展搭建了一个政策平台,也为银行业改进信贷管理、优化贷款结构均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自治区在遵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环保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下,给予小企业以政策保护,让小企业休养生息。还应该统筹安排,建立企业的社会信用体系,整治社会信用环境。针对小企业经营、纳税、财务、信用、守法等状况,建立一个完整的中介服务体系,供银行、担保机构等查询。探索建立小企业担保机构、建立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小企业发展基金以及小企业互助基金,完善担保功能,从财政和其他各方面筹集担保基金、充实担保风险基金,增加经济担保能力。改革和完善投融资体制,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允许各类居民向企业投资。并完善企业资产登记、评估制度,为小企业提供快捷服务。

(2)改善和加强金融服务,加大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央行推出有关信贷政策的前提下,制订适合针对新疆小企业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指导意见和措施,并督促商业银行不断改善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可以考虑成立专门为小企业服务的民营金融机构,吸收小企业股份,加大对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各金融机构要正确处理好防范信贷风险、提高经营效益与加强为小企业服务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金融发展的最终目的应是首先支持经济发展,同时保持安全性,并获得效益。

(3)充分发挥民间融资支持小企业的辅助作用。

民间借贷是一种古老的信用形式。它能在当今社会生存,并能有效发挥积极作用,自有其合理的、积极的一面。民间借贷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灵活、简便、无须抵押和担保,它在小规模企业和小企业发展早期的重要性往往超过其他融资方式;民间信贷受高利率、高风险影响,不利于政府监管,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金融秩序。对民间融资活动,应在保护合法契约基础上,进行有效保护和监督,以鼓励民间投资、鼓励自主创业,营造企业创业必要的经济环境。引导民间借贷,又可解决金融机构尚无法满足的小企业的借款需求,发挥民间借贷的融资补充作用。

同时,要引导民间资金流动的规范化,允许吸收民间资金成立民间创业投资公司或民间创业投资基金,并将其作用定位于解决小企业创业资金需求和发展资金需求。

(4)规范、发展、扩大融资租赁业务范围。

融资租赁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模式,目前新疆的融资租赁市场很有潜力,它很适合小企业各个阶段的需要,与传统的银行贷款相比较,融资租赁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如担保安排比较简单,对小企业来说较易获得融资机会,因为资金用途直接,不易挪作他用。固定资产更新速度可以加快,因此小企业可以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取得土地、厂房,迅速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促进技术进步。在同样条件下,安排租赁一般比贷款更快、更简单。这样有利于小企业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强赢利能力,企业不必一次性全额投资,就可获得所需固定资产的使用权,从而增强资金的流动性,提高资金利用率。目前可考虑设立面向小企业的小规模融资租赁机构,解决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资与二板市场[j].中国工业大学学报,2001,(3).

[2]@陈晓红,郭声琨.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尹晓冰,冯景雯.中小企业困难:根本原因和现实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03,(3).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范文汇总篇二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的自动化分析仪器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学的检验环节中,医学检验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检验方法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大大提高了医学检验的准确性,并提高了检验工作的效率。近几年来临床医学检验的精密程度越来越高,从而导致检验分析中的误差不再是影响检验环节的最主要因素,医学检测中的质量控制成为限制临床医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

2临床医学检验环节的质量控制策略。

2.1科学合理地选择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的选择是做好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重要前提。检验项目的选择应该兼顾安全性、科学合理性、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经济性等多项要求,以为后续的工作做好铺垫。目前医学检测的方法有很多种,加之各种先进的仪器的应用和普及,不同疾病的检测方法不同,且同一种疾病的检测方法也有很多种,这就要求临床检测的医生能够掌握最新的检测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并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检查项目和检验方法,能够以最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在保证诊断正确性的基础上尽量选择步骤简单、经济实惠的检测项目,真正使患者受利,这也是提高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关键性步骤。所以,作为检验科的工作医生以及护士,要保持与临床科室医生的沟通,以掌握最新的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在临床医师核对检验项目清单签名后再对患者进行检查。出现临床需求但是技术条件不允许的情况时要及时通知临床的主治医生,进行检查项目的协调。与临床主治医生进行沟通时要多向其推荐最新的检查项目以及临床意义,合理地开展新仪器新设备的应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2发挥临床医护人员的作用。

随着临床医学检验被列入医院管理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变得极为重要起来。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环节不仅包括实验室本身的质量控制,临床所提供的标本是做好后续检测工作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临床的相关护理人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临床医生是患者病情的直接诊断和治疗负责人,从检查项目的选择到检查结果的评定都是由临床医生负责,可见,临床的医护工作人员在整个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中是极为关键的一个因素。作为临床医生或医护人员要在掌握患者病情和各检验项目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检测项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

2.3与患者加强沟通。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主要是指在检测方案和检测项目确定之前,一定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标本的采集。首先,医护人员应该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和饮食习惯,通过这些生活习惯观察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情况,哪些是对患者的病情好转有利的,哪些是无利的,从而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此过程中,密切关注影响检测方案和检测结果的一切可能因素,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在项目检测之前和患者建立起信任的桥梁,争取他们的合作,并使其保持愉悦的心情,这些都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对于影响检测结果的可能原因主要包括一些固定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和民族等,以及一些不固定的因素如饮食的变化和饮食的多少等。对于固定的因素无法改变,医护人员要根据专业知识和以往的工作经验为患者选择最为合适的监测方案和检测项目。对于不固定的一些因素,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起到引导和监督作用,积极的改善患者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根据所要检测的项目来制定患者的饮食表,保证检测结果的高效性。

2.4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

标本的采集是整个临床医学检验中的最为重要的环节,该环节的质量出现问题,前边的所有工作都会前功尽弃。因此,必须要重视标本采集环节中的质量控制。要想做好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2.4.1把握最佳的采样时间。只有在合适的时间进行采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各种其他因素的干扰。采样的最佳时间即代表性最强的时间和阳性率检出的最高时间段,总体来说就是保证检查结果有效的时间。这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要将一般经验和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确定采样的最佳时间。

2.4.2采血过程中的技术操作。采集标本大多数是血样的采集。在采血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采血体位的选取,通过静脉采血时要让患者坐在高度适中的座位上,止血带的使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分钟,穿刺成功之后应该立即松开止血带。在采血完毕后对收集的要求抗凝的血液样品要进行抗凝颠倒,以防出现血凝块。

2.5标本的传送以及验收处理。

标本采集之后就是标本的传送以及验收。此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些标本需要一些特殊的条件来保存,例如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等,因此,在标本进行传送的过程中一定要为标本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防止出现变性,影响检查结果。另外,除了在保证标本的适宜条件,在传送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保证标本的安全,防止污染。对于怀疑的高危险性标本要严密包装,严防感染他人。检验科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收到的标本及时核对及时进行检查分析,对不能立即检查的样本要置于适宜条件下保存。对于检查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标本要首先进行记录,然后与临床医生取得联系,共同找出原因。

3结语。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医院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医护人员要重视质量控制环节,加强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医学检验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参考文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