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大学生道德浅析论文汇总(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3:50:46 页码:13
最新大学生道德浅析论文汇总(优秀10篇)
2023-11-19 13:50:46    小编:ZTFB

政治是国家权力的组织和调控手段。在写总结时,要注重条理清晰,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主题分类等方式组织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成功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大学生道德浅析论文汇总篇一

(一)内容提要:

随着大学生毕业生的增多,以及考研热,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且最近又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人才堆积导致就业难上加难,校漂族越来越多,针对该问题我们随机调查了河北工业大学在校生对就业问题准备的如何,对将来就业前景的态度,并且将数据总结处理,发现以下几点:80%的大学生都是在大三大四将要就业时候才开始关注就业信息,30%想要自主创业,但都最需要资金,40%打算继续深造,8%打算出国留学,而且高达90%的大学生认为个人素质最重要,应该注重提高自己人素质,修养。能否充分的准备就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相当重要,他会决定你能否在将来的竞争中胜出。对你将来发展方向做出正确判断.

(二)调查内容:

(1)调查范围:河北工业大学东院所有在读大学生。

(2)调查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就业的准备情况,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到危机。

(3)结果分析:

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对就业的准备情况并不是很好,大多数大学生都不能充分的准备就业,导致就业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xx年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xx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xx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保守估计20xx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600万。虽然政府在不断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点毛皮而已。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不容乐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一下几个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有关资料表明,从至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413万,是扩招前的4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相信这也是社会公认的。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现在的大学生们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有的甚至开到只有800元,但这毕竟只是少部分,仍有大部分毕业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不成,低不就。”中的“低不就”。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校漂族”在扩军,这已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一个热点。所谓,是指那些已经毕业,却仍留连再校园内或者学校周围,经常到学校用餐,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或参加学校一些讲座,闲暇是逛学校周边的小店“拼一个美好未来”,这几乎是所有“校漂考研族”的共同心愿。一时找不到一个好工作,考研也许就是一个别无选择的选择了。校漂族的增多直接说明就业问题。

(三)调查总结。

一、大学生应如何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遵循“开阔眼界、面对现实、正确定位”的原则。

首先,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失去信心。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冷静思考,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争取在下次中取得胜利,迎接新的挑战。相信一句话:平平淡淡的一生干不出什么丰功伟绩,只有不断在挫折与困难中磨练,你才会成长,才会使你的人生达到生命的制高点。

及时转换自我角色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方式与现实社会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统计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角色转换。

深入了解自身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这需要我们冷静来思考。

对自己充满足够自信要做好准备在就业遇到各种困难,困难是只阻碍你成功的绊脚石,但他也是是陪伴你走向生命制高点的经之路。在面对困难时只要我们能挺过来,那就是你又一次跨越了人生的另一个高峰,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能失去自信,只有你充满自信,你才能够跨越这制高点。

大学生就业虽然严峻,但我们也不用担心,因为社会是不会淘汰有能力的人,只有社会残渣才被社会所遗弃,自然界的优胜劣汰法则同样在社会中存在,只要我们是社会的优良品种就不会被社会抛弃。

大学生能否正确充分的准备就业,决定能否在将来的激烈竞争中胜出。所以当代大学生应该提前着手准备,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道德浅析论文汇总篇二

论文摘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来重视对大学生的道德培养。目前道德教育理论实现了教育学、伦理学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结合。因此,高校德育教育应着重从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的培养入手。

我国古代思想家非常重视道德认识对一个人的道德行为所起的作用。孔子认为,有了认识才会有坚定的信念,所谓“知者不惑”(《论语・子罕》)。认识乃是人的道德行为的前提条件,即其所云:“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论语・述而》)。苟子认为,只有以理“识道”,才能提高道德的自觉性。只有“知明”,才能保证“行无过”(《苟子・劝学篇》)。

西方道德教育理论中的第三条道路是注重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这一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它意识到了如果忽略受教育者认知理性的发展,只要求他们接受现成的道德内容、观点,必然无法适应这个多变的世界。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首先要认识道德,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才是道德行为,培养他们正确的认识能和识别能力。学生的道德形成和发展,必须以其社会认知为前提,由于其在社会和社会合作过程中需要承担和扮演各种社会角色,需要协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各种关系,这就使他们不得不去习得某些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在复杂的道德情境中学会对是非善恶做出判断推理,形成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乃至对世界的认识。个体正是通过不断整合自己的道德认识,通过不断重建自己与他人、集体、世界的社会认知的经验,通过对这些认识和经验的不断反思与自我批评,才逐渐形成和发展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从而臻于道德上的成熟。

意志在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意志锻炼不是要使学生养成控制和调节自己行动的行为习惯,而要以自己的道德意志克服内外干扰。一种比较稳定的道德意志一经确定之后,人们往往不以外部环境的影响为转移,而以内部的道德意志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教师在训练学生的道德意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主动性和独立性。

意志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是善于自觉地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使它服从于一定的目的',而不是只靠外力的推动。具有这种意志品德的学生,他不去等待别人的暗示、指示,也从不屈从于周围人的压力。而是在一定情况下,从科学的信念、知识的观念出发。规定自己的举止。他相信自己所作决定的正确性,不向不正确的事物投降,同时又善于以自我批评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行动;而与主动性、独立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易受暗示和独断性。相反,不管自己的目的是否合理而一味地坚持己见,不接受别人的建议,固执地按照自己的决定就是独断性。

2.坚持性。

自制力是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是在意志行动中必要时善于抑制自己的情绪,不会不经过深思熟虑而发生一时的冲动,表现出应有的忍耐性,又能迫使自己排除干扰,坚定地执行决定人们如果没有这种品质,任何创造性劳动都是不可能实现。教师要培养、教育学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应有轻率的举动。当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要控制自己,坚持说理,不和对方争吵,更不能使用暴力。另外,还要教育学生,在内外困难面前,不要失去自制力。

4.果断性。

果断性指善于及时地采取决断的能力。果断性是迅速而又经过深思熟虑地选择目的和确定方法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及时地采取决断,需要机智和无畏,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当情况不需要立刻执行时,他肯于从容考虑,深思熟虑,使决定的行动更趋于完善;而当情况不允许迟延时,他能以高度的机智对事情进行分析和判断,立即做出行动的决定。

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下,在一定的道德情感激励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所履行的具有道德意义的一系列具体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评价一个人的道德面貌,不只是看他已经达到了怎样的道德认识水平,也不只是看他具有怎样的道德情感表现,更重要的是看他有没有履行道德的实际行动,以及履行了怎样的道德行动同样,学校道德教育应该使学生形成和发展应有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价值取向。要求学生把他们习得的道德认识、情感和价值取向见之于行动。因此,教师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生动具体、形象鲜明地讲解道德概念。

学生对道德知识的掌握,常常是以道德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它是道德认识的理性阶段。道德概念的掌握,在品德形成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道德概念是品德形成的基础,善恶是非准则不清,行动会摇摆;学生掌握了道德概念,就能够根据道德概念去行动,并以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评价自己或他人行动的是非、善恶。学生掌握了道德概念,就能够概括地认识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分清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勇敢与冒险、正义与非正义的界限;能辨明道德的善果与不道德的恶果,从而知道应该怎样在自己的行动中实行道德的准则。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概念的教育。在讲解道德概念时要生动具体,形象鲜明。例如,在讲解“礼貌”时,不能停留在礼貌是一个人的语言、动作所表现出来的谦虚和恭敬的概念上,还必须生动具体和形象化。

2.激发和培养道德情感。

品德的形成必须要有道德情感的参与,在学校教育中,不是任何一种道德认识都能转化为道德行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在道德认识上,渗透情感因素,有情感,认识才能深刻、持久。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情感,才可能产生一定的道德行动。教师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方面应注重:

(1)创造一种良好的情境。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比如歌颂英雄人物忘我劳动时,教师有感情,才能激发学生的感情。

(2)培养学生自控能力。教师培养学生用理智战胜情感,不要让情感支配理智的能力。

(3)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活动是产生多种多样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巩固学生新的情感的重要方式,在活动中可以消除某些消极的,甚至有害的情感。

大学生道德浅析论文汇总篇三

题目。准确来说,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也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所在,确定了文章的题目,也就是确定了整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这里指议论文),那么接下来文章所有的内容都是要为题目服务的,如果中间有偏差,就会出现文不符题的情况,那么整篇论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就是所谓的跑题,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在选题之前,一定要在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基础上确认自己的中心论点,以免事实论据不充分,导致文章没有说服力。

摘要。摘要是标题下面,我们第一眼看见的文字,文章的摘要里面概括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已经我们要达到的写作目的,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总结与概括。

二、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技巧问题。

(一)论文选题不深入。

一篇论文是否要其研究的价值,主要看论文的中心观点以及论文中用于佐证观点的材料,这就需要作者确定好自身论文研究的问题,一般论文的研究范围不能太宽,学术论文一般不强调研究问题的宽度,更看重的是深度,如果一篇论文涉及范围太广,作者肯定是难以做到深入的。进入论文写作准备阶段,多数的学生往往为论文的选题犯愁。的确在准备阶段,选题十分重要。选择恰当的题目进行研究,论文的写作就会顺利一些。

(二)文章论据不充分。

文章论据不充分,产生这样问题的原因很简单,有两种,一种是搜集查阅的资料相对太少,另一种就是搜集的资料不能够充分的证明文章的观点。第一种很好解决,只要利用各种查阅资料的手段,例如:网络、图书馆、调查问卷等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即可。第二种相对来说就要有一定的技术性,在我们确定了中心论点之后,那么所运用到文章当中的事实论据都是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服务的,我们所查阅的资料,也都是与之相关,在筛选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中心突出并且具有代表性的,这样才能更好的证明其中心论点。

(三)文章结构混乱。

确定题目和中心论点后,在很多资料的面前,许多作者都不清楚接下来文章的结构应该如何安排,第一步应该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其实这就需要我们在撰写文章时列出一个文章的大框,传统定义上来说也就是文章的提纲,但是现在学校为防止这种情况产生,都会在撰写文章时,要求我们先撰写一份开题报告,这里面就是需要我们理清楚文章的大致思路了。

三、针对上诉的解决办法。

(一)以小见大的选题。

论文题目的选择一般是一个从大到小、从不全面到全面的一个过程,一般我们都是根据自身的知识体系以及自身的兴趣去选题,这样写起来也相对会流畅一点,确定了论文的研究方向,在加上自身所学的知识,大量的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这样确定起来的论文题目,就会比较好书写了。

(二)搜集、筛选资料。

通过收集得到的材料一开始没有必要都通读,可以先翻翻目录或索引,找出与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有关或紧密相连的章节。通过泛读,大致了解本论题有关的研究现状和前景,避免重复别人的工作。在这些过程中,有几样事情需要做概括出与毕业论文题目有关的研究现状,整理出毕业论文提纲或大致思路,熟悉基本的毕业论文格式与写作规范。

(三)写好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要有目的性。撰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导师能够判断出我们所研究的课题是否存在学术价值,在逻辑上是否存在不完美,以便我们后续的论文,如果长篇符的直接撰写论文,其中就有可能产生许多的问题,修改的部分也相对会比开题报告麻烦,撰写开题报告不仅可以省下导师的时间,也可以保证我们在撰写过程中不做无用功,所以撰写开题报告是十分必要的。现下各大高校为避免上述的情况发生,都在论文撰写要求里面,要求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可见开题报告的重要性。

保证开题报告的结构。开题报告的结构相对来说都是固定的,首先是“选题的'意义及目的”,这样导师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我们的研究的价值所在已经研究后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其次是“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再有就是“文章的创新之处和参考文献”这些都是必须要有的。

但是这些东西也是要分清主次的,不要一味的罗列观点,那样对于开题报告来说是一点意义都没有的。论文的基础观点和论文的研究方法是其中我们撰写开题报告的重点。只有分清主次,这样,文章结构与层次才能够清晰。一般的开题报告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与主题相关的文献综述:相关的研究文献回顾,对现有文献的简要评价;逻辑思路与研究方法;论文结构与内容安排;可能的创新之处;已有的研究基础;主要参考文献。

四、提高大学生写作技巧创新方法。

(一)运用多种修辞方式。

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朱自清《荷塘月色》)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写出了荷叶个方面的美丽。

(二)撰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搜集文献应尽量全面。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参考文献不能省略。

参考文献:

[1]戎文慧,王颖,朱蓓,李娜.文献检索课与专业课程结合的思考[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03).

[3]郦金花.文献检索课应注重学生初步科研能力的培养[j].图书馆论坛,2011,(01).

文档为doc格式。

大学生道德浅析论文汇总篇四

摘要:当今已进入网络化时代,互联网络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网络给我们带来海量信息和高效率沟通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道德新问题。尤其是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大学生,其影响更大,因此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此问题高度重视、教育引导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方式,以推进虚拟世界的网络德育建设。

关键词:网络道德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

网络社会作为人类为自己开辟的另一个生存空间,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与此同时虚拟的网络世界也是一个缺少道德规范的领域,网络中的道德只能依靠个人的自律来维系。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上冲破传统社会道德底线的事情时有发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和通过德育如何让人们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问题是我们每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

一、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网络道德的含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也就是网络社会,道德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增加了新型的网络道德规范。网络道德是以网络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是其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是调整人们行为和相互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行为的基本要求的概括。“它根源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反映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的本质联系。道德规范在人们的道德实践中经受检验,得以发展。它对人们的道德行为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和约束力。它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而发挥作用。”[i]我们认为网络道德是人们在网络社会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

1、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整体风气的改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提升全民素质的一项基础工程。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对于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网络社会的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是对当前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现状的必要补充。虽然国家已经制定了《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但并不足以约束人们的行为。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经过长期实践逐渐形成的,并依靠社会的舆论、传统的习惯力量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来维持,使得道德规范所调整的范围要比法律所调整的范围广泛,所以网络行为更多更重要的是由网络道德这个更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影响力的行为规范来调整。因此,网络道德规范就成为了网络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维护网络安全和保障网络的健康发展。

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状态下,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网络海量信息的选择。

对于网络信息,大学生接收不存在问题,问题出在进行信息的判断和筛选上。这是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使普通的网络使用人员无法控制互联网的信息,也无法保证信息的提供者传递确切可靠的信息,更无法排除某些机构和个人出于某种目的故意散布错误和虚假的信息进行舆论误导。现今情况下,网上的信息质量是靠网络信息传递者的道德自律保证的,信息全部真实可靠依赖于全体网络社会成员具有统一的、理想的道德状态,但这在目前不具备。这样导致很多人全盘接受网络信息,更为严重的是有些人没有全盘接受,但其接受的大多是不良信息甚至是反党反社会的信息。例如有的人分不清网络中的真实与虚假,把一些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到处传播;有的人沉迷于网络的反动、暴力甚至色情的内容等。不仅违背道德规范的要求,更对建设社会主义文明产生不利的影响,关乎国家民族利益。这就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会接收信息,还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粕,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因此在网络社会中,首先要有一个清醒头脑,做到明辨真伪不轻信,对网络信息作谨慎筛选和处理。

(二)网络信息获取要讲求诚信。

大部分使用互联网的人都能甚至是熟练的获取网络信息,但是在应用网络信息时却无从下手。按照传统的教育观念,知识获取越多说明知识量越大,学习越成功。现在很多家长和教师鼓励孩子加入互联网正是看中了互联网络强大的承载知识的功能。网络社会中不仅有巨大的信息量,还有丰富的游戏内容、虚拟的交往对象,这都会使人们感到新鲜刺激。[ii]巨大的诱惑特别易使那些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失落而上网寻求寄托和安慰的人们形成对网络的眷恋、依赖甚至沉溺其中不能自拔,造成现实生活秩序的紊乱。其实,获取知识仅是互联网的功能之一,对人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学习网络信息的处理方法,培养交流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科学素养,而不仅仅在于掌握了多少信息。因此应该有针对性地训练人们的网上思维能力,教会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思考“为何用?怎样用?”培养人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在网络使用中产生的问题就必须有一个像公共道德规范那样的原则性要求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网络道德规范。只有在良好的网络道德规范的引导下,人们不仅学习如何接受、获取信息,更要学会筛选和应用信息,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网络社会对人的现实发展的推动作用。

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引导必须对网络道德规范进行道德教育,使网络使用者对于巨量的网络信息持扬弃的态度,使网络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道德原则。

1、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控制、监督和管理。

网络舆情的问题必须采用网络的办法解决舆情的问题。网络舆情监测的目标不是为了监督并控制民意,而是采用技术手段,采集互联网上的舆情,从而达到了解社会民意,能辅助国家决策,为科学决策和和谐社会建设更好的服务。

思想引导。用先进的道德思想观念占领网络宣传阵地,发挥网络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网络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阵地,我们要用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和道德观念占领网络阵地。舆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并预警,针对危机,第一时间内启动危机公关预案,快速利用多种舆情疏导手段进行澄清,如官方网站、在主流论坛发帖、新闻发布会等形式,与谣言赛跑,更早地告知民众真相,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封堵。信息控制。强化控制系统,筑牢“防火墙”,堵住“人侵者”。对境外有害网站设置封堵,禁止访问,抵御内外“黑客”的攻击。政府部门要不断增大投入,建立权威网站,加强在互联网上构筑“信息海关”,控制来自海内外的各种有害信息,从而达到净化网络空间之目的。

言论监督。从网络技术开放性的特征看,增强网络道德规范的约束力,要充分利用与网络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网络管理技术手段,对网络不道德的言行进行有效的监控,如制定更高的准入标准、通过身份注册提高可信度等等。这样才能形成网络道德抉择机制的有机协调,道德规范的约束力才能始终得到张扬。

论坛管理。加强对bbs和论坛的监管。bbs即电子公告牌是国际互联网上最知名的信息服务点,所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该站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讨论区的文章容易出现涉及政治的过激言论,在讨论中由于知识的贫乏和观点的谬误而误导他人;在不同观点的争论中易出现人身攻击的现象;个别不负责任的人在网上贴出某些内容不健康的文章。”因此应该采取管理的办法是建立责任制。凡申请上网或申办论坛者,实行版主负责制,明确版主的具体权力和义务。开设bbs和论坛时声明,网站有权删除、转移、编辑所有违规信息,给予警告、勒令改正、取消联网资格若干,以及取消违规张贴信息和访问网站的权利等。

2、转变观念,从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转变。

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学校理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网络德育的重任,积极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从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转变。从接受式德育向批判式德育转变。学校要加强教育引导,强化网络道德意识。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文明教育及法律法规教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通过组织系统的信息网络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树立自律意识和正确的信息网络观,提高对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的意识和能力。[iii]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网络社会尽管虚拟但并不虚无,在这里也要像在现实社会中一样,讲公德、讲文明,做一个文明的网络使用者。另外,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们获取和接收信息的能力比大部分教师要强得多。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意识到自己角色的转变,从以前的信息的拥有者变为信息的解释者,重在合理解释信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判断力。

3、实现道德他律到道德自律的转换。

道德规范要对人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关键要实现道德他律到道德自律的转换。要实现他律到自律转换的基础是道德规范教育,在网络空间这个规律仍然适用。网络道德规范教育要从认知式德育向践行式德育转化,重践行而达到知行统一,使人们把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技术置于同样重要的层面加以学习和掌握,内在地培养出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道德责任,倡导以自律为主的自律他律相统一的道德监督机制。

第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整个网络道德规范的总纲,从根本上保证了网络道德规范的方向,坚持不可动摇,坚决抵制西方社会的网络分化行为。第二,慎独,在网上遵守现实社会中的具体道德规范。《中庸》中提到“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我们上网都是个人行为,此时就应当培养这种境界。“慎独”强调在道德修养中坚持一定的道德信念的重要性,强调道德修养必须在“隐”和“微”的地方下功夫,认为最隐蔽的东西最能看出人的品质。因此更应当警惕、谨慎,在无人监督,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也能够严格按现实社会中的具体道德规范办事,把现实社会中公认的道德要求适用于网络,解决网上社会与现实社会运行中的诸多相通的道德问题。这也正是我们在网络社会中应当提倡和首先做到的。第三,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负责。要求规范网络主体自身,为自己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后果负责,明确自己网上的权利与义务。这就突出了网上行为的自由、自主性与社会责任性的有机统一。第四,尊重他人的网络行为,不侵权。这既是尊重他人的选择和行为,也是中华民族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优秀道德的网上体现。第五,不利用网络伤害他人和社会。使网络应用的后果既不危害自己,也不危害他人和社会,保证了网络应用的正向社会功能。这也是网络道德规范的伦理底线。这些道德规范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保证了个人、他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纯教育问题,其中包含了很多的社会问题、法律问题、心理问题等。对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关注,不只关系到学校的管理和引导,还是一个关系国家综合竞争力、关系到国家未来的重要问题。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是一个长期而紧迫的任务,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都对此进行积极的努力。建立以政府为指导,以学校和家庭为主要力量,整个社会都参与的全面的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意识到自己角色的转变,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判断力,教育引导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方式,以推进虚拟世界的网络德育建设。

大学生道德浅析论文汇总篇五

摘要: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所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特殊形式和重要补充。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本文就如何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进行阐述。

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有利于促进社会生活的稳定发展,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自信,自觉、自主地进行自我修养。

在职业道德修养上,自觉是非常重要的,人一旦有了自觉性,才能在道德活动中处处留心,时时提醒自身,严格要求自身,完善自身的职业道德品格。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活了80岁,一生奉献于哲学。他每天走出朴实无华的书房,徒步到大学,忙于他的哲学研究,生活规律不曾稍改,真正做到了“数十年如一日”.他对“时间”的控制,有如一位科学家,分秒不差。他每天必在早晨5点起床,晚上大约在10点就寝,这个严格的生活习惯,他始终严守不渝。康德严于控制时间的习惯,关键在于他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强烈的自律意识。良好的习惯一经形成就是终身受用的资本;反之,不良的习惯则会成为一生的羁绊,阻碍自身的发展。一个整天喜欢蒙头大睡的人.不可能在梦中成就他的事业。

大学生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相对较差,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若能从自身内心培植职业道德的土壤,建立长效自我约束机制。就会在工作中爱岗敬业、谦逊礼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感情上,以为社会多作贡献为荣,以自身的劳动成果能为社会和他人带来幸福为乐.从而更好地在自我教育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二、学习职业道德理论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学习职业道德理论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是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学习理论,首先,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只有学习和掌握了科学理论,才能坚持职业道德修养的正确方向。其次,要学习职业道德基本理论和原则规范,明确职业道德的目的、方向、原则,才能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起相应的职业道德情感、意志、信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实践证明,大学生在学校学习得越好.体验就越深刻.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就越优秀,越符合职业道德规范,并能很好地指导社会实践。

参加社会实践,是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人的道德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实践是人们养成道德品质的源泉。也是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大学生在学习职业道德理论的基础上.只有不断融入社会,把自身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相联系起来.才能更深刻地认识自身的价值所在,正确审视自身的不足,并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身,陶冶自身,完善自身,最终完成职业道德品质的提高。

三、向新时期涌现的职业模范人物和身边的榜样学习。

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为人民服务精神日益发扬光大.社会职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涌现了王启民、徐虎、邱娥国、李素丽、徐振超等楷模,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修养树立了榜样。大学生不但要向这些模范人物学习,还要向身边的老师、同学、工厂的师傅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克服自身的缺点,把职业道德境界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自觉地进行内省和慎独。

“内省”,就是内心省察检讨,去除私心杂念,使自身的言行规范于道德标准的要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一个人只有在内心严于解剖自身,行为上善于反省自身,才能成为一个符合时代精神的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人。大学生在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同时,应该经常“内省”,善于认识自身.勇于正视自身的缺点,敢于自我批评,自我检讨,并决心改进缺点,扬长避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的职业道德品质.古人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这个意思。

“慎独”,就是指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独立工作,自行其是,仍然能谨慎地遵守道德原则而不做坏事。它是我国伦理思想史上一个特有的范畴,既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又是在修养中达到的一种崇高境界。《孔子99中庸》中写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大意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做到在别人没看见的`时候.能够谨慎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够警惕,不要以为隐蔽和微小的过失,就可以去做。因此,独自一人时,同样要谨慎行事,防微杜渐,自知自爱,把握住自身。山东省有一座四知庙,据说是纪念东汉名臣杨成的。杨成在赴任东莱太守时,路过昌邑县,县令王密,深夜只身送上黄金10斤。杨成很生气,埋怨王密不该这样做。王却说,深夜无人知晓。杨成发火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者?”王密听后,惭愧而去。杨成的故事就是道德修养中的“慎独”。作为当代大学生,能否做到“慎独”,以及“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大家是否坚持自我修养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慎独”讲究不仅在他人面前、领导面前能按职业道德行事.即使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地做好事,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受住各种考验,模范地遵守职业道德,做一个具备高尚职业道德品质的新型劳动者。

五、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循序渐进。

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孟子.在道德修养方法和培养高尚道德感情上有很深刻的论述。他认为,修身养性,培养浩然之气,并非深奥玄妙之事,而是要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内心德行修炼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不切实际的高谈阔论。大学生正处在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和练就技能本领的大好时期,只有在平凡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从点滴小事做起,通过长期积累,才能逐步培养,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因此,在道德修养中,要从我做起,严格要求自身.不能因为他人没有做到而原谅自身.或自身也不去做;也不能因为社会存在不正之风。还有许多不道德的现象出现而放纵自身、原谅自身,甚至放松对自身的要求。相反,更应该高标准、严要求,朝着高尚的职业道德境界去追求,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形成一种道德习惯,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和品质。

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发生着很大变化.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许多新的问题。尽管如此,职业道德修养仍然是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作为当代大学生戒们更应首当其冲,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向更高的职业道德水准迈进。

大学生道德浅析论文汇总篇六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对我们大学生影像很大。所以我们要做一个知荣辱、讲道理的人,这不仅是社会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觉恪守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也可意为风俗习惯。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往往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和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

道德是引导我们追求至善的良师。它教导我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

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和他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调节社会上人们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

道德是让人积极向上的引路人。它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品质和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道德也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评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以评价来把握现实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把周围社会现象判断为“善”与“恶”而实现。

既然道德这么的重要,我们大学生如何加强自身的道德水平,我认为这需要我们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自我修养,培养高尚人格,将道德融入他们的生活习惯中,坚持“八荣八耻”等荣辱观,修身律已,自觉想劳动模范学习,从他们身上学到他们优秀的道德观念。重视自我修养,自我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自我修养在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精神,增强心理承受力,提高思想道德境界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应追求高尚人格、不断攀登人生高境界。虽然大学时期的我们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

(二)从我们大学生所处的环境看,我们长期生活在校园里,社会实践非常缺乏,不能真真切切地体验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因此,容易出现思想方法脱离实际、价值观抽象等问题,以至进入社会处理问题缺乏思想准备和实际能力。因此,要尽量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锻炼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首先要从教育者着手,教师要有丰富的全面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水平。这样学生才可以从老师身上不仅学到知识,还可以学到课本外的东西,这也可以是我们进入社会前学到的“社会经验”。我们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对我们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网络信息广泛覆盖的今天,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快速传播,对我们影响极大,但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这时社会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我相信这应该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它对于引导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有非同一般的作用,也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我们一方面是联系社会实际,一方面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我们大学生要学会运用课堂所讲授的理论去分析和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现象,去比较和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并在分析与比较中选择和确立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注重知行统一,在实践中学习。“不行不为真知”。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边获知边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知”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

总之,只有我们的道德观念和水平提高了,我们才能成为一名有知识有内涵的大学生,这要我们养成一日三省的习惯,自省自警,自珍自爱,知荣求善,知耻改过,让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化自己内在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和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只有做到以上我们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

大学生道德浅析论文汇总篇七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而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活动的主力军,其网络意识和行为对整个网络社会的道德现状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大学生在利用网络获得大量信息和愉悦身心的同时也陷入了形形色色的网络陷阱之中,出现网络道德失范现象。

本文旨在阐述大学生网络失范现象,分析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而探索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网民占网民总数的近40%,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网络活动的主力军,大学生网络行为和意识将影响整个网络的发展。

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规范其运用网络的行为成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受到了学校、家庭、社会的重视,网络教育研究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然而,诸如网络语言不文明行为、网络欺骗盗窃行为、网络诽谤行为、传播计算机病毒与网络黑客、网络色情等行为的凸显,说明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陷阱常常做出错误判断,从而引发各种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出现。

网络交往中大学生可以完全隐去自己真实的身份,以一个或者多个的虚拟身份从事网上活动。

一旦自己不满意,可以随时终止自己某种身份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

同时,网络还允许匿名发表个人意见而忽视了发表言论的道德化与合法化,虚拟的世界解除了现实社会对人的身份、角色的束缚,网民可以随心所欲的享受自己的“精神乐园”,并一次性缓解在现实生活中长期压抑的情绪,从而获得内心的发泄和平衡。

基于这样的原因,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不顾道德和诚信的约束,在网络交往上产生不负责任的懈怠思想。

至今,不少人尚未将网络上的非诚信行为视为不道德的行为。

由此引发的网络诚信危机,以及在网络活动中的精力消耗,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与周围同学关系的淡薄与疏远。

同时,网络的不良诱导使得网络犯罪率上升。

网络不单单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使大学生难免其害。

网络的飞速发展催生了“网络犯罪”这个名词。

如网络游戏的内容多是带搏杀、武斗、色情等情节,使得一些痴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深受其害,甚至纷纷效仿。

不良信息的诱惑,使得大学生难以分辨,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由于网络不良诱导而发生的大学生犯罪事件。

同时,由于大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弱,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无经济能力支付游戏费用,但又抵挡不住游戏的诱惑,从而产生违法犯罪的念头,为达目的铤而走险。

首先,大学生自身价值观不稳定,网络道德认识不高从而导致信念不坚定。

大学生的自制力相对较差,意志力薄弱,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各种干扰就会改变甚至扭曲其正确的价值观,在网络社会中道德防线很容易崩溃,心中的道德良知很容易泯灭。

其次,由于利益的驱动,网络法规的不完善,网络上充斥着追逐私利和享乐的个人主义的消极思想和不良信息。

网络的日益普及使得人类社会出现了新的生存空间——电子空间。

电子空间由于互联网所采用的特殊离散结构,没有中心,没有国界,不受任何组织机构的控制,更没有健全的法规制约,加上利益的驱动,电子空间就脱离了网络法规的限制和约束,各种软件开发商开发出虽利润空间大但包含暴力色情等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游戏、软件,从而腐蚀大学生身心,引发一系列不良社会问题。

再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缺乏有针对性、积极的教育引导机制。

网络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现行的网络道德教育却将道德从活生生的网络世界中抽离出来,变成了僵硬的教条,让大学生背诵、记忆,将网络道德变成了没有情感与意志的抽象物,使得大学生很难从中找到与自身发展的切合点,无法把道德内化成自身的理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造成绝大多数大学生明知网络文明公约,却在网络上进行各种不道德行为,获得自我满足。

除此之外,生硬的“灌输教育”和“全程讲授”的教育方法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和自我需要,学生没有机会对所接受的道德观念教育进行批评性思考,没有将各种观点进行比较,而是被动的接受,思想灌输并没有真正成为塑造大学生性格的手段,反而降低了学校教育引导的效率和成果。

目前,学校、社会、国家都还没有一套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积极有效的教育引导机制。

因此建立有针对性的积极的教育引导机制迫在眉睫。

第一、要客观认识网络,保持积极心态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之所以能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受到欢迎与应用,是因为它自身很多优点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适应了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三方结合,对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明确大学生网络道德目标,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网络道德教育作为新生事物,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他们的著作从伦理学的角度审视信息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问题,介绍计算机网络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探讨适应我国网络人群特点和网络文明发展的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为进一步具体研究我国网络道德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要强化思想道德课程教育力度,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道德自律精神。

大学要充分认识自身角色的重要性,依托《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课程,积极引导,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行为和思想意识教育,积极响应《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切实实施其中提出的“五要”、“五不要”方略,矫正大学生盲目使用网络的行为。

通过教育使大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端正上网的心态和目的,做到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

第三、要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手段,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针对性。

网络强大的交互性、开放性和及时性,使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也相应丰富、及时而全面。

因此,针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手段不能仅仅拘泥于书本理论教条,而是应开拓新颖的教育引导方法,开辟新的教育阵地,充分运用网络自身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正确引导,使教育内容从通俗化向科技化转变。

针对大学生不同类型的网络道德危机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重点教育和引导。

同时,道德的监督需要舆论的有力支持,网络的特点决定了网络道德缺乏舆论监督,因此舆论应该发挥其特点,加强对网络道德的及时监督。

总之,网络一方面使大学生面临着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只要我们积极面对,汲取网络文化的精华,清晰认识问题症结,就一定能充分发挥网络媒介的强大优势,推进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建立良好的网络伦理规范,将网络技术与道德伦理有机结合,让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充分的认识和发展自我,成为新时代真正的主人,为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1、许剑颖论网络环境中的信息理论问题及对策[j]情报杂志,2004(4)。

2、王秀荣建构网络伦理规范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j]中国成人教育,2006(4)。

3、王文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5(7)。

大学生道德浅析论文汇总篇八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了科学而全面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只有具备了上述四个方面的`良好状态才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大学生正处在个人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生理、心理发育与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新环境适应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作者:武凌芸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刊名:职业时空(下半月版)pku英文刊名:careerhorizon年,卷(期):20073(10)分类号:g64关键词:

大学生道德浅析论文汇总篇九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加强中学生道德人格的教育越来越重要。文章针对当前大学生道德人格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古今中外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提出了培养高尚道德人格的基本途径。

一、高扬人文精神的教育理念。

21世纪,人们将追求人与社会的协调。在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教育的民主化、平等性,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等现代教育观念逐渐深化,道德人格教育正体现了这样的现代教育理念。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确立人文主义的教育价值取向是非常重要的。这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做到: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所谓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是指以人文精神作为自己的思想和理想,强调教育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和对灵魂的塑造以及引导他们对智慧的追求。反对教育中的科学主义倾向和对功利目的的追求,主张教育要关注人的生命、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引导学生去认识自己、理解生命、追求价值、活出人的意义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意识到,要想使教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就必须以人文主义的理念作为指导。即教育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当代工作的核心,自觉反对科学主义思潮、功利化追求在教育中的泛滥,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真正把人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一切从人出发,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一切服从于人的需要与完善,切实确立起“人”在当代中国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只有这样,教育改革才有明确的方向,才有精神动力,才有自己的灵魂和精神家园。

2.恪守教育的“全人教育”使命。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在其全人教育论中明确指出:“全我的中心点和统一点,就是自己的良心,是神,是生命。”小原国芳在这里所强调的良知、神以及生命就是指人所特有的人文精神,即精神、理想、信仰、价值等。“全人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精神,享受真正的生活,全面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能,关怀学生对终极意义的追求与满足,以达到学生身、心、灵各方面的平衡与发展。台湾中原大学的王惠芝先生在谈到“全人教育”时指出:“全人教育的主要宗旨之一便在训练出身、心、灵都平衡而又能健全发展的学生。一个受过健全教育的学生终其一生,在道德选择上有清楚的明辨能力,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忠实尽责,完成生命意义的实现。”所以,真正的教育应当包含智慧之爱,应当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应当培养学生美好的理想,应当让学生具有公正、自由、民主的信念,应当使学生理解人的生命、尊严与价值。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称其为教育。真正的教育应当引导学生追求智慧、关注生命、理解价值、提升精神、培养信仰,从而养成一种人之为人的人文精神。

3.重视教育对学生生命的人文关怀。教育不应当只成为我们追求功利的一个手段,而应当回归到它的本质意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形成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养成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在工作中尽量体现和突出人性。师生间要建立亲密的人性关系,教学中要突出知识的人性内容或人性的意义,最重要的是要唤醒学生通过教育自我完善的意识。教师的确不能改变课程的日趋专业化和破碎化,也不能改变社会观念对学校的巨大影响,但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和为人使学生意识到,最光荣伟大的事业莫过于怎样做一个人。

二、注重科学的“灌输”方法与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统一。

1.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主体性道德教育是指在德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应该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所有德育活动都应在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另一方面,要激励、发挥其主体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全部心理机能去感知、想象、体验和理解相应的社会意识与道德规范。这样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2.科学“灌输”的实质与存在的必然性。人类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但由教师直接传授却仍不失为一条捷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授人以渔”先于“授人以鱼”也是很必要的,因为在大学生的立场、观点、方法尚未形成和完善之际,加强科学理论的灌输,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素质完善的客观要求。当然,这里说的直接传授是指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中学生思想发展的规律上的科学灌输,不是那种无视学生主体,只强调服从的填鸭式的灌输。

3.主体性有效发挥与科学“灌输”的结合。强调灌输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把灌输的内容内化并外化为行为,灌输作为道德教育的方法,其价值在于有效性,提高有效性离不开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以往教育的缺陷并不在于灌输,而是在于没有将灌输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灌输。道德教育的最佳境界,在于形成知、情、意、行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协调,从而构成系统的内在道德自律体系。机械而简单的德育方法是完不成此任务的,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将科学的灌输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并进一步落实到中学生的知、情、意相统一的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上。

三、培育大学生自我建构高尚道德人格的自觉意识。

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体、思想、行为的活动状况的意识,是对自己在社会、在他人心目中地位的一种全面认识和评价。大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自我意识开始指向内心世界,是独立自主、尊重自信、自我调节与控制等心理品质养成的最佳时期,但由于自身的局限,他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需要教师和家长的耐心帮助与指导。学校内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影响学生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2.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自觉性。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发展的主体。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自我意识发展最快的时期,期间,个体的独立性、自主性日益增强,教育者必须充分尊重和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想方设法促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人格建设的主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林斯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教师必须了解自我教育的意义、规律和方法,在道德人格教育实践中,指导学生对自己行为的目的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养成探究行为的目的、意义和途径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自我发展、主动发展的自觉性和坚持性,只有当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时,教育才会有效,所以,教师应明确地对学生提出任务、目标、要求,激发其道德人格建设的意向,依靠受教育者道德人格自我建设积极性的发挥,唤起受教育者自我教育意识的高度觉醒,以培养其主动探索、主动发展的精神,提高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发展其控制和支配行为的能力,使其成长为能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四、营造培养中学生高尚道德人格的良好校园氛围。

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生长、发展在学校教育环境中的,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德育工作者应注重内部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和管理,优化学校文化环境,把它变成一种由教育者有意识地控制和设计的隐性课程,以增强育人效果,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校园文化是整合的概念,各部分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应重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中隐性教育因素的功能和整体育人效应。2.加强班集体建设。集体并不是通过关于集体主义的谈论来建立的。建立和培养学生班集体,必须以这样的两点作为基础:第一,要吸引全体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内容丰富的集体活动;第二,集体活动的组织必须有助于学生相互了解、建立友谊,以及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的激发,使他们结成友好的和有工作能力的集体,使班集体在道德人格的培养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有关的道德规范、原则和价值观,而且要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因此,它更强调在实践中通过活动和交往来获得相应的价值、观念,并养成相关的行为习惯。英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曾指出,德育最重要的是要多做,反复地做,直到做好。杜威认为,应当让儿童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应有的道德训练,学校生活不能和社会生活相脱节,知和行要统一。杜威认为学校对儿童应该给予多方面的道德训练,仅把儿童训练成为一个会投票的选民、一个守法的公民是远远不够的……而且道德教育应该从儿童参加社会生活出发,“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所以,德育一定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在其中感受道德,践履道德,选择行为方式,在活动中发展品德。

1.树立道德榜样,开展向先进模范学习的活动。要充分利用中国历史上著名爱国者、民族英雄、杰出人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道德教育。要树立一批可敬、可亲、可信、可学的青少年身边的道德楷模,开展扎实深入的向模范学习的活动,让我们的青少年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道德品质中受到鼓舞,吸取力量。

2.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要广泛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通过公民教育、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和18岁成人宣誓仪式,增强青少年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开展应有的礼仪教育活动,倡导和推广公民道德要求,探索行之有效的礼仪教育形式,充分发挥礼仪教育在青少年道德人格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要广泛开展生动活泼的讲文明、讲礼貌活动,倡导文明言行,推广文明礼节,使重礼节、讲礼貌融入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之中。

3.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青年志愿者行动中,要进一步突出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教育,引导青少年在志愿服务实践中提高道德素质。要继续深化希望工程,充分发挥希望工程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要通过青年文明社区服务活动,引导青少年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在保护母亲河的活动中,引导青少年从爱护身边的环境做起,帮助他们树立绿色文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为使道德践行能顺利进行,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让他们真正地活动起来,真正地看,真正地想,只有使学生真正受到感动,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全而完善的道德人格。

[参考文献]。

大学生道德浅析论文汇总篇十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所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特殊形式和重要补充。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本文就如何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进行阐述。

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有利于促进社会生活的稳定发展,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在职业道德修养上,自觉是非常重要的,人一旦有了自觉性,才能在道德活动中处处留心,时时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品格。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活了80岁,一生奉献于哲学。他每天走出朴实无华的书房,徒步到大学,忙于他的哲学研究,生活规律不曾稍改,真正做到了“数十年如一日”.他对“时间”的控制,有如一位科学家,分秒不差。他每天必在早晨5点起床,晚上大约在10时就寝,这个严格的生活习惯,他始终严守不渝。康德严于控制时间的习惯,关键在于他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强烈的自律意识。良好的习惯一经形成就是终身受用的资本;反之,不良的习惯则会成为一生的羁绊,阻碍自己的发展。一个整天喜欢蒙头大睡的人.不可能在梦中成就他的事业。

大学生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相对较差,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若能从自己内心培植职业道德的土壤,建立长效自我约束机制。就会在工作中爱岗敬业、谦逊礼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感情上,以为社会多作贡献为荣,以自己的劳动成果能为社会和他人带来幸福为乐.从而更好地在自我教育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学习职业道德理论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是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学习理论,首先,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只有学习和掌握了科学理论,才能坚持职业道德修养的正确方向。其次,要学习职业道德基本理论和原则规范,明确职业道德的目的、方向、原则,才能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起相应的职业道德情感、意志、信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实践证明,大学生在学校学习得越好.体验就越深刻.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就越优秀,越符合职业道德规范,并能很好地指导社会实践。

参加社会实践,是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人的道德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实践是人们养成道德品质的源泉。也是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大学生在学习职业道德理论的基础上.只有不断融入社会,把自己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相联系起来.才能更深刻地认识自身的价值所在,正确审视自己的不足,并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陶冶自己,完善自己,最终完成职业道德品质的提高。

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为人民服务精神日益发扬光大.社会职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涌现了王启民、徐虎、邱娥国、李素丽、徐振超等楷模,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修养树立了榜样。大学生不但要向这些模范人物学习,还要向身边的`老师、同学、工厂的师傅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缺点,把职业道德境界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内省”,就是内心省察检讨,去除私心杂念,使自己的言行规范于道德标准的要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一个人只有在内心严于解剖自己,行为上善于反省自己,才能成为一个符合时代精神的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人。大学生在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同时,应该经常“内省”,善于认识自己.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敢于自我批评,自我检讨,并决心改进缺点,扬长避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古人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这个意思。

“慎独”,就是指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独立工作,自行其是,仍然能谨慎地遵守道德原则而不做坏事。它是我国伦理思想史上一个特有的范畴,既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又是在修养中达到的一种崇高境界。《孔子99中庸》中写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大意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做到在别人没看见的时候.能够谨慎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够警惕,不要以为隐蔽和微小的过失,就可以去做。因此,独自一人时,同样要谨慎行事,防微杜渐,自知自爱,把握住自己。山东省有一座四知庙,据说是纪念东汉名臣杨成的。杨成在赴任东莱太守时,路过昌邑县,县令王密,深夜只身送上黄金10斤。杨成很生气,埋怨王密不该这样做。王却说,深夜无人知晓。杨成发火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者?”王密听后,惭愧而去。杨成的故事就是道德修养中的“慎独”。作为当代大学生,能否做到“慎独”,以及“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大家是否坚持自我修养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慎独”讲究不仅在他人面前、领导面前能按职业道德行事.即使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地做好事,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受住各种考验,模范地遵守职业道德,做一个具备高尚职业道德品质的新型劳动者。

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孟子.在道德修养方法和培养高尚道德感情上有很深刻的论述。他认为,修身养性,培养浩然之气,并非深奥玄妙之事,而是要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内心德行修炼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不切实际的高谈阔论。大学生正处在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和练就技能本领的大好时期,只有在平凡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从点滴小事做起,通过长期积累,才能逐步培养,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因此,在道德修养中,要从我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因为他人没有做到而原谅自己.或自己也不去做;也不能因为社会存在不正之风。还有许多不道德的现象出现而放纵自己、原谅自己,甚至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相反,更应该高标准、严要求,朝着高尚的职业道德境界去追求,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形成一种道德习惯,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和品质。

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发生着很大变化.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许多新的问题。尽管如此,职业道德修养仍然是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作为当代大学生戒们更应首当其冲,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向更高的职业道德水准迈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