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夜莺与玫瑰读后感范文(精选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9:17:32 页码:14
最新夜莺与玫瑰读后感范文(精选14篇)
2023-11-12 19:17:32    小编:ZTFB

读后感是对所读书籍经验的总结和萃取,是认识和思考的延伸。撰写读后感需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读者对同一本书的不同理解和感受,这也是读后感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之处。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篇一

两天读完了王尔德的长篇小说《道格拉斯的画像》和童话集《夜莺与玫瑰》,深感王尔德人格魅力之突出。正像安徒生童话习惯于描写小动物或者本来没有生命象征的巨像或者神话传说中才出现的鬼怪一样,王尔德也塑造了崭新的乐于奉献的巨像王子、将爱情的伟大看做凌驾一切的夜莺、与人类相恋却希望褪去其灵魂的美人鱼,这些都是王尔德童话故事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拟人化生物”。但是为何这篇童话集王尔德会称作到80岁仍可阅读的原因,我觉得更大的原因还是要归结于其所创作的配角甚至是民众的反应。譬如快乐王子中认为失去了宝石双眼的王子雕像便失去了价值的国王和平民、将夜莺用生命之歌换来的红玫瑰随意丢丢弃的少年、借由侏儒的丑陋面貌来取乐的西班牙公主等等,这些角色的塑立,使得王尔德童话脱离了儿童的受众,并将其主体面向了有一定生活经验的成人。

我想简单描述一些我自己阅读各篇的一些感受,以便后续我再来看自己的书评能有一些新的感悟:。

1.《快乐王子》:王子本身是无忧无虑,成为雕像之后却失去了之前的自由和欢乐,然而他看到了世间的贫苦而且愿意将自己最珍贵的宝石双眼送给这些正处于逆境中的人。燕子本可以飞往他向往的非洲,无忧无虑看尽美景,但是他愿意牺牲自己的旅程世间来帮助王子将宝石送给这些需要帮助的人。王子和燕子无疑是无私奉献的,且获得了上帝的青睐并得以升入天堂。但是在上帝的那一席话却无疑给我当头一棒。终归上帝还是被世俗化了,他需要王子打完原因只是希望给自己唱战歌罢了。

2.《夜莺与玫瑰》:夜莺的信仰便是爱情,在他的价值观里面,爱情已经超脱了他本身所具有的含义,无论最终青年有没有成功追求上少女,这都不重要了,所以他愿意为了自己的信仰投身人荆棘丛中,演奏出最后啼血的挽歌。而青年追求少女却被少女无情的拒绝,拒绝的理由竟与现代社会的拜金女相同:物质生活不足以满足他,这就是王尔德童话的现实与高明之处,或者说着已经不是童话了,而是现实社会。没有物质保障的爱情本就不是长久的。

3.《自私的巨人》:说实话这篇童话我理解的不是很明朗。我的一个想法是,巨人最后愿意敲碎禁止进入的门牌且真心接纳小孩进他的庭院里嬉戏,可是却被耶稣(结合散文诗的书写风格理解,男孩应该就代表耶稣)赐予了死亡,这算不算是对天主教的讽刺呢?浪子回头改过自新之后得到的不是继续生存的权利,而是被上帝带走,可能是进入天堂甚至是地狱,但是终归剥夺了他在尘世继续生存的权利啊。

4.《忠实的朋友》:王尔德的童话集里我最喜欢的一篇。表面是互为朋友的小汉斯和磨坊主,实际所代表的的却是代资本家与无产阶级,资本家喊着各种好听的口号“不能懒惰,得要努力工作”、“我们是朋友呀,帮助朋友怎么能看价值呢”、“我马上就要把我的独轮车送给你了”。这不就是现代公司老板最喜欢给员工做的pua么,洗脑式家庭宣传、奋斗理念、画大饼激发加班欲望。可实际呢?就算是小汉斯在帮助磨坊主的道路上死去了,磨坊主也只是假惺惺地掉两滴泪,然后将自己的独轮车牢牢握住自己手中。

5.《了不起的火箭》:这篇没有很激起我的思考,仅仅只是一个妄自尊大、目中无人的火箭最后即使是死去也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这篇文章的宗旨和茨威格的《贵妇失宠》很相似。人不要太自以为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终归引不起任何人的注意。

年轻的国王所代表的的是天下大同的思想,这种思想适用于距离他千年之后的文明开化的共产主义世界,而他自己所处的时代或许还是奴隶社会,这种过早地洞悉社会本质并为实现内心的社会面貌是一种悲哀。我们翻看先秦墨家思想“兼爱”、“非攻”,也能看淡天下大同的影子,可是在社会经济无法满足大同社会需求,仅仅是个人能力所能改变的吗?

9.《星孩》:或许是借鉴了《匹诺曹》的特点,星孩做好事便会获得万人爱戴的外貌,而一旦做了坏事便会变得丑陋不堪。在他犯下错误并改正之后,他重获迷人的外貌并成为了国王,但纯粹的善与纯粹的恶一样不容于世。《发条橙》里艾利克斯的遭遇便是如此,星孩以为只要他用善良对待所有人,世人便会像他遇到的那些人一样以善良对待他,可是现实世界哪是这样纯粹的。罪犯在犯罪之后不能绳之以法只会继续作恶,星孩的善良就是罪犯最好的保护伞。为人父母,星孩也同样用自己的普世观念教育自己的孩子,慈母出败儿,新王是暴君一点也不意外。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篇二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学生爱上了一个教授的女儿教授的女儿对他说,如果你送我一朵红玫瑰我就会跟你跳舞。

整个花园都没有红玫瑰!”这位学生叫道,他美丽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啊,幸福取决于一些多么微不足道的东西啊!我读了所有哲人写的书,掌握了所有哲学的秘密,可就因为缺一朵红玫瑰,生活就变得痛苦不堪。”

“终于找到一个痴心的情人了。”夜莺说,“尽管我不认识他,却整夜整夜地歌唱他;我整夜整夜地对星星讲述他的故事,却直到现在才看见他。他头发的颜色就跟风信子花的颜色一样深,他的嘴唇就跟他想要的玫瑰一样红;但激情让他的面色变得苍白,就如同象牙,悲伤也在他的额头上留下了印记。”

夜莺听到了学生的渴望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痴心的情人于是她四处去找红玫瑰找了好多地方终于找到了但是有一个代价需要夜莺用自己的生命交换。

“如果你要一朵红玫瑰的话,”玫瑰树说,“你必须在月光下用音乐把它造出来,而且要用你自己的心血把它染红。你必须一边唱歌,一边用胸口抵住我的一根尖刺。你必须唱一晚上,尖刺会刺穿你的心,然后你的生命之血就会流进我的血管,变成我的。”

月亮驾着珍珠色的马车经过天穹,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山楂花是那么芬芳,躲在山谷中的蓝色风铃花,在山丘上开放的欧石楠也是那么芬芳。可是爱情却比生命更珍贵,而且一只鸟的心又怎么能和一个人的心相比呢?”于是夜莺又张开她棕色的翅膀飞了起来,高高地飞入空中,然后像一片阴影似的掠过花园,滑过树林。

夜莺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最红的玫瑰花学生看到玫瑰花高兴极了拿着玫瑰花跑去教授家。“你说过,如果我送你一朵红玫瑰,你就会跟我跳舞。”学生叫道,“这朵是世界上最红的玫瑰了。今晚你把它戴在贴近心的地方,我们在一起跳舞的时候,它会告诉你我有多爱你。”

但是姑娘皱了皱眉。

“它跟我的衣服不配。”她答道,“再说了,宫内大臣的侄子送了我一些真正的珠宝。谁都知道,珠宝比花要值钱得多。”

“说实话,你真是不知感激。”学生气呼呼地把玫瑰往街上一扔。玫瑰掉在了街边的明沟里,又被车轮碾过。“爱情真是太荒谬了!”学生边走边自言自语,“它还不及逻辑的一半有用。爱情什么都证明不了,还老是告诉人一些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让人相信一些根本不是真实的事情。爱情其实一点也不实用,在这个时代,实用就是一切。所以,我还是应当回到哲学,去研究形而上学。

夜莺用自己的心血自己的生命换来的玫瑰花却被很轻易的践踏了学生没有得到教授女儿的喜欢就立马离去觉得爱情一点也不实用转头又去看哲学书就算这个学生读了很多书却始终无法把它们实际运用。

这个学生根本不是一个痴心的情人夜莺的付出显得很愚蠢和可笑在教授的女儿面前这个学生也显得很可笑。大部分人都只是自私的胆小鬼但是没办法这就是人的本性,爱情只是一种概率不爱才是天经地义。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篇三

《夜莺与玫瑰》内容简介:本书是王尔德所著的童话作品经典选集,共收录了他的《夜莺与玫瑰》《幸福王子》《巨人的花园》《忠实的朋友》《驰名的火箭》和《星孩儿》七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由民国时期著名的大才女林徽因翻译而成。林徽因的文字优美自然、富有灵气,充满了恬静的女性美。译文后面并附录了完整的英文原文,读者可以感受英国天才作家王尔德的语言魅力。书中的插图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出版黄金时代的插画大师查尔斯・罗宾逊于19绘制,是最早为王尔德童话绘图的画家。这些插图精致活泼,意境深远,本身就具备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来自的网友:不论什么地方,只要你爱它,它便是你的世界。不过如今的爱已经不时髦,诗人已把它抹杀。他们不停地写着爱,泛滥成河。于是人们再也不相信爱了。真正的爱人多是痛苦的,沉默的。王尔德的童话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童话”,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感人的童话”。在他的每部作品中,几乎都有一个因为“至爱”而变得“至美”的形象。据说王尔德在给儿子诵读自己的作品时,也会因此感动得潸然泪下。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来自的网友:“不论什么地方,只要你爱它,它便是你的世界。”读到这句我震撼了,我小时候没怎么看童话,也一直以为?话是给孩子看的,看了这书,觉得这是作者献给所有孩子以及长大了的孩子的书,里面有关于爱、关于奉献等的很多动人的语句,看了很有感触!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篇四

童话从来不是只写给孩子看的。童话可以美丽、梦幻、天马行空不知世事;也会阴暗,讽刺,绝望颓废凄楚悲凉。

王尔德真的很美,美得惊心动魄,又很悲伤,像细细密密的伤口,不会轰轰烈烈,却是又疼又痒的折磨。

我才知道收入语文课本的《巨人的花园》,并不是完整的,确切地说,这完全是两个不一样的故事,小学课本里只留下了巨人和孩子们,完全删去了童话里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巨人最喜欢的小男孩。我甚至不能清楚地分辨出这个小男孩是谁,也许是十字架上的耶稣,拥有天堂做他的花园,或许就是巨人自己,所以只有在死亡的时候,他才会再次出现在巨人眼前。

童话有它的特殊性,不需要那么合理完整的逻辑,容易无所顾忌地发泄情绪。不是所有童话都以“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结局。其实童话里有再残忍不过的现实。

悲剧总是发人深省的,童话,一样。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篇五

《夜莺与玫瑰》是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所著的童话作品经典选集,共收录了他的《夜莺与玫瑰》《幸福王子》《巨人的花园》《忠实的朋友》《驰名的火箭》和《星孩儿》七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今天给大家推荐这本,不仅因为故事感人至深,而且因为它的译者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大才女林徽因,林奶奶自己的故事也是一部传奇。

书归正传,王尔德的童话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童话”。在他的每部作品中,几乎都有一个因为“至爱”而变得“至美”的形象。据说王尔德在给儿子诵读自己的作品时,也会因此感动得潸然泪下。

不过在他的故事里,大多好人并没有所谓的好报,坏人或讨厌的人也未必会有任何惩罚,但是,每个人每个小动物每样东西,都在故事里成就了自我。

夜莺为了自己崇拜的爱情而死,玫瑰最后有没有被珍惜又有什么所谓?

快乐王子或者是汉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何必在乎世人所谓的成就?

巨人的死似乎最具有喜剧色彩,天堂里,他一定能一直看到孩子们的笑容了吧?

而星孩儿,即使做了国王,也必得加一个,因他早年受苦,当了3年就去世了,而后面继位的是个很坏的国王,这样的结局,真让人有点哭笑不得。

西方的《圣经》好像有这样一段话:“上帝给世界带来光明,而有些人只感受到黑暗,感受不到光明,这本身,已是一种惩罚。”

是的,每个人,得到自己想要的,就好了。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人间有那么多自私和丑恶,却始终挡不住真正的善良和美丽。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篇六

《夜莺与玫瑰》讲述的是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一个年轻人非常想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跳舞,而她曾经答应过,只要他送她一朵红蔷薇,她就会同他跳舞。于是年轻人四处寻找。


 

《夜莺与玫瑰》是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所著的童话作品经典选集,共收录了他的《夜莺与玫瑰》《幸福王子》《巨人的花园》《忠实的朋友》《驰名的火箭》和《星孩儿》七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今天给大家推荐这本,不仅因为故事感人至深,而且因为它的译者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大才女林徽因,林奶奶自己的故事也是一部传奇。

书归正传,王尔德的童话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童话”。在他的每部作品中,几乎都有一个因为“至爱”而变得“至美”的形象。据说王尔德在给儿子诵读自己的作品时,也会因此感动得潸然泪下。

不过在他的故事里,大多好人并没有所谓的好报,坏人或讨厌的人也未必会有任何惩罚,但是,每个人每个小动物每样东西,都在故事里成就了自我。

夜莺为了自己崇拜的爱情而死,玫瑰最后有没有被珍惜又有什么所谓?

快乐王子或者是汉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何必在乎世人所谓的成就?

巨人的死似乎最具有喜剧色彩,天堂里,他一定能一直看到孩子们的笑容了吧?

而星孩儿,即使做了国王,也必得加一个,因他早年受苦,当了3年就去世了,而后面继位的是个很坏的国王,这样的结局,真让人有点哭笑不得。

西方的《圣经》好像有这样一段话:“上帝给世界带来光明,而有些人只感受到黑暗,感受不到光明,这本身,已是一种惩罚。”

是的,每个人,得到自己想要的,就好了。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人间有那么多自私和丑恶,却始终挡不住真正的善良和美丽。

《夜莺与玫瑰》讲述的是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一个年轻人非常想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跳舞,而她曾经答应过,只要他送她一朵红蔷薇,她就会同他跳舞。于是年轻人四处寻找。

可是找遍了整个花园也没找到一朵,他心碎地哭了。夜莺知道了学生的烦恼,决心帮助学生。她用自己的胸脯抵着蔷薇刺,在月光下唱歌。蔷薇刺着她的心,她的歌声越来越高昂,最后蔷薇被她的血染红,而夜莺也死在高高的青草丛中。

当年轻人发现那朵由夜莺心血染红的蔷薇,便拿着它送给他心爱的人。可是她却不再欣赏。而是更愿意跟送她珠宝的上校好。年轻人由失望、痛苦至愤怒,将蔷薇丢进了路沟,一个车轮碾过了美丽的花......学生不再相信爱情。

一个残酷的童话,由洁净清新的语言表现出来,让人感受到的是,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以及由思考带来的淡淡的忧伤。“我到底找到一个忠诚的情人,每夜我都在歌唱忠贞的爱情,可是我从来没有见过忠诚的情人。每夜我对星星讲述忠贞的爱情故事——现在我终于看到了一个忠诚的情人!”“我只求你做一件事,就是要你做一个忠诚的情人。”

夜莺把胸脯抵在蔷薇树的一根刺上为树唱一夜的歌,这根刺将刺穿她的心,她生命的血也一定要流进树的身体变成树的血。这样痛苦的牺牲,换来一朵比鲜血还要红的蔷薇,可是她却义无反顾地靠了上去。只因为她相信爱情比生命更可贵,比博学更聪明,比权利更强大。所以她无悔。

可是,那朵蔷薇最终的结局,却是少女的一句“它和我的衣服不相配,上校已经送给我很多漂亮珠宝,我要去和他跳舞,谁都知道,宝石比花更值钱”。于是它被扔到了路沟,被车轮碾过。

整个故事里,相信爱情的也许自始至终都只有夜莺一个。她坚信,最可贵的爱情是忠诚的。她之所以愿意为了帮助年轻人而付出自己的生命,是因为她希望且相信年轻人对爱情忠诚。“不管哲学是怎样的聪明,爱情却比她更聪明,不管权力怎样的伟大,爱情却比它更伟大”。

正因为这时间忠诚的爱情太可贵了,夜莺才愿意献出她的生命换来一份忠诚的爱情。就这样,她的生命就这样被年轻人的轻浮浪费了。这似乎在这个故事中是必然的。因为人类并不把爱情当一回事,而是更在乎实际。而爱情,被他们看成是“无聊的事情”。

这个忧伤的故事,是为了唤醒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个残酷的故事,是为了向人们揭示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出利益的关系的冰冷无情;这个美丽的故事,是为了歌颂为了心中的信仰而甘愿付出一切包括生命的无私精神。这样一个童话,用两个极端拼出和谐的完美,给人震撼,引人深思。

这个小故事说了在冬天的一天,一位王子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宴会,他要把一朵玫瑰花送给他心目中最漂亮的一位女孩。因为这是一个冬天,没有盛开的玫瑰花,他很伤心,便坐在地上哭了起来,路边所有的行人都说他傻,可是有一只夜莺满怀深情的体谅了他,决定去找到一朵红玫瑰。

那只夜莺找来找去都没找到,就在它绝望的时候看到了一束玫瑰,于是问到:“你能给我一朵玫瑰吗?”“可以,不过现在是冬天,你可以用你心脏里的血给我,还要大声唱歌。”小夜莺一下子就答应了。当那朵花变红了时,那只夜莺以死去。

王子来到这里,不觉为之一震,看到了那朵玫瑰花,他高兴极了,连忙把它带回去。就在王子送花时,那个女孩却把花打掉了,说:“花算什么,我喜欢珠宝,花随处可见,但珠宝就不是了。”这时一辆马车路过,花又从车底下压过去了。

夜莺以为看到了世界上最真挚的爱情,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忍受巨大的痛苦来帮助他,满足他的须要,却不知最终自己用生命换来的玫瑰花被人随意的丢弃了。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篇七

前几天,我看了些王尔德的作品,名叫《王尔德代表作:夜莺与玫瑰》。我发现王尔德这个作家写的童话都是按实际情况写的,比如,在《自私的巨人》里虽然巨人是假的,但是最后那个巨人老死了,我们可以把这理解为死是真的。王尔德的作品不像卡尔维诺写的童话,每一次都是快乐圆满的结局,比如,王子和公主结婚之类的事。

看到一段王尔德的轶闻,上面写道:“那时还是夏天,是在城堡里吃茶的时候见到的。公爵夫人当时从一个大花瓶里拿出了一枝盛开的玫瑰花。她闻了一下玫瑰花的清香,就把花轮流往下传,花香馥郁,色彩艳丽,使每一个人都闻之销魂。当辗转传到了王尔德的手里时,阳光正好从窗子直射过来,花儿更显得分外娇艳,诗人猛烈地嗅着花香,但突然间,他将花瓣片片撕碎随手扔出了窗外!对他这种大不敬的举动,大厅里顿时激荡一股愤怒的情绪。王尔德面对人们的不满,说道:‘眼看一株玫瑰花行将凋谢,难道你们不感到太凄凉了吗?’人们顿时寂然无语。”

从这段文字里看得出来,王尔德还是一个做事情一点也不犹豫的人。别人与他都很欣赏的东西,王尔德却会用一种不同的思维来对待它,他的思想也不会一直留恋在这样东西上。

在《夜莺与玫瑰》这一篇作品里,作者在写的时候,肯定一点也不犹豫地直接安排在故事里的夜莺应该为了一个男人要一朵红玫瑰献给心上人的欲望而牺牲自己。王尔德不会想:读者要是看了会不会就不喜欢我的作品了呀,或者觉得这完全是个悲剧呀……他都没有想过,他只想他怎么写才能让自己满意。

他又是一个很古怪的人,在那篇轶闻里他突然把一枝美丽的玫瑰撕碎了,大部分人肯定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所以会表现得很愤怒,这是为什么我觉得他很古怪。比如在《夜莺与玫瑰》里,为什么王尔德就非要安排故事里的那个夜莺为一个男人死去呢?为什么最后男人高高兴兴地向女人请求让她和他跳一支舞,女人却拒绝了呢?这样夜莺不就是白白地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吗?最后男人和女人谁都不高兴。女人觉得男人把她想的地位太低,男人又觉得女人违背了诺言,本来答应如果他给她一枝红玫瑰,他就可以和她跳舞。我就一直不懂该怎么理解王尔德的思想。

为什么最后不能是一个圆满结局呢?王子和公主不需要必须结婚,只要没有人白白地死去就行!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篇八

这个故事主要讲:一个年轻学生爱上了教授的女儿。女孩说,只要学生送她一枝玫瑰就答应与学生跳舞。这个场面被一只夜莺看到了。它决定帮帮这个学生。夜莺找到了玫瑰树,可玫瑰树因为冬天的风雪已无法长玫瑰了。只有用夜莺的胸扎进树的.一根刺里并给树唱歌才能长出红玫瑰。夜莺想:拿死亡换一朵玫瑰,这代价实在很高。可它又想:爱情胜过生命,再说鸟的心怎么比得过人的心呢?于是夜莺飞向玫瑰树,用胸顶着刺唱了整整一夜。突然,一朵玫瑰长了出来。

可树说,如果不再扎紧点,玫瑰花是不可能在天亮之前变红的。于是夜莺又扎紧了点,它的歌声也越来越响了。玫瑰花的边上红了。可花芯还不够。树说,要让刺扎进心脏里。夜莺把玫瑰刺扎进了心脏里。一阵剧痛袭击了它的全身。最后玫瑰花变成了深红,花芯也红得像一块宝石。玫瑰花红了,可夜莺的歌声变弱了,最后倒在可草丛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就算是小鸟也有感情。这只夜莺为了学生的爱情,不惜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篇九

英国天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小说与戏剧创作是世界文学的珍宝,而其童话创作虽不如他的小说和戏剧创作那样脍炙人口,却也是童话文学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其作品多描述了“比生命更可贵的爱情”。

提到王尔德的童话,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那部《夜莺与玫瑰》,王尔德用温柔细腻的笔调,娓娓道出了夜莺为爱刺破胸膛,用鲜血与歌声为心上人灌溉红玫瑰的故事。青年学生为了与心爱的女孩跳舞,必须要采撷一朵红玫瑰以讨得女孩的欢心。青年的院子里并没有红玫瑰,为此日夜烦恼。单纯善良的夜莺为青年的痴心所打动,决心帮助他采得红玫瑰。然而在试尽各种方法之后,夜莺得知那唯一的一朵红玫瑰,只有在月色里用歌声才能使她诞生;只有用夜莺的鲜血对她进行浸染,才能使她变红。善良的夜莺为了使她的心上人活得快乐,将一根尖刺插入了自己的心窝。小夜莺生命的血液流进了玫瑰树的心房,整夜地歌唱,终于灌溉出一朵鲜红的玫瑰。

青年学生终于得到了红玫瑰,然而他虚荣的心上人却并未遵守诺言,仍是无情地拒绝了他的邀约。夜莺的死亡并未帮助青年人实现爱情理想,却让青年看清了爱情的本质与现实,幡然醒悟,不再沉溺于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回归现实世界,专心投入到学业之中。

这并不是一个美好的童话。夜莺为了心上人付出一切,最终甚至献上生命。在夜莺的身上,王尔德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而王尔德与夜莺也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在现实生活中,王尔德迷恋一个叫波西的美少年并为之入狱。在审判之时,只有波西的出庭作证,才有机会使王尔德免于判罪。而王尔德出于保护恋人的想法,拒绝了这个提议,最终被判入狱。王尔德对波西的爱,正如小夜莺对青年人的爱,不顾一切,不求回报。

王尔德就像故事里的那只夜莺,他们都向往美好的爱情,轻易的被爱情的美妙所打动。同样的,他们对爱执着、为爱奉献所有,拥有不顾一切的勇气。哪怕拼尽全力,最终仍没有实现自己的爱情理想,至少曾经真真切切的付出过、勇敢过,那么也就没什么好后悔的。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篇十

《夜莺与玫瑰》描述的是一个年轻的男孩爱上了一个女孩,而女孩的愿望是有人能在舞会上送她一支红色的玫瑰。可是男孩找遍了全城都没找到红色的玫瑰,于是他把他的心事告诉了一只夜莺。夜莺被男孩的痴情打动了,于是用玫瑰的刺刺入了自己的身体,痛并快乐着唱了整整一夜的歌才将一朵洁白如雪的玫瑰晕染成了一朵艳丽的红玫瑰。清晨,男孩欣喜若狂发现了红玫瑰,于是拿着那支红玫瑰去邀请女孩,女孩却告诉他,已经有个有钱人用他的财富和宝石打动了她。男孩愤怒地扔下了夜莺用生命换来的红玫瑰,玫瑰被人四处践踏…...夜莺与玫瑰》描述的是一个年轻的男孩爱上了一个女孩,而女孩的愿望是有人能在舞会上送她一支红色的玫瑰。可是男孩找遍了全城都没找到红色的玫瑰,于是他把他的心事告诉了一只夜莺。夜莺被男孩的痴情打动了,于是用玫瑰的刺刺入了自己的身体,痛并快乐着唱了整整一夜的歌才将一朵洁白如雪的玫瑰晕染成了一朵艳丽的红玫瑰。清晨,男孩欣喜若狂发现了红玫瑰,于是拿着那支红玫瑰去邀请女孩,女孩却告诉他,已经有个有钱人用他的财富和宝石打动了她。男孩愤怒地扔下了夜莺用生命换来的红玫瑰,玫瑰被人四处践踏…...

看了这个故事后,我的`眼眶有些湿润,因为人有时候就像那只夜莺,相信真诚的爱,诚挚的情,为了这份爱情宁愿自己扑向玫瑰的刺,让玫瑰的刺由浅至深地刺入心脏,让自己血管里的血静静地流淌,也不管自己的血是否会流干,也不管心是否会被玫瑰的刺所刺痛,就只是为了自己幻想的爱,宁愿用自己的鲜血,一点一点的晕染自己的爱情。也许更像一只为了取暖的小小飞蛾,为了取暖宁愿扑向正燃烧着的火苗。

我忽然又想起了另外一个故事――《美人鱼的故事》,那是小时候最爱看的童话故事。美丽的人鱼为了它的爱宁愿用自己美妙的歌喉去跟巫婆交换,仅仅是为了跟爱的人能够在一起。而后来为了爱人的幸福,宁愿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哪怕自己成为一串串泡影……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奉献?!是啊,现实与幻想的差距可能就像男孩扔下的那支用夜莺生命换来的玫瑰一样,在你觉得已经是现实的时候却被人践踏了,无人知晓你的付出,无人知晓你的真实存在!

当夜莺为了痴情的爱情牺牲鲜血,直至生命,可是爱情依然不在;当美人鱼为了爱人失去歌喉,直至成为泡影,可是爱人依然不爱。其实,自己都知道血管里的血液是不能再造的,嗓音是不能交换的,生命也不是可是随意奉送的,可是面对爱情本能的失去了抵御能力。

其实,对爱情的执着要因人而异,就如同现在流行的歌曲一样,你可以感动天,感动地,可是就是不要忘想感动不爱你的人。否则就会像那只夜莺一样,直至失去生命也没有看到爱情的来临。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篇十一

今天给大家推荐这本,不仅因为故事感人至深,而且因为它的译者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大才女林徽因,林奶奶自己的故事也是一部传奇。

书归正传,王尔德的童话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童话”。在他的每部作品中,几乎都有一个因为“至爱”而变得“至美”的形象。据说王尔德在给儿子诵读自己的作品时,也会因此感动得潸然泪下。

不过在他的故事里,大多好人并没有所谓的好报,坏人或讨厌的人也未必会有任何惩罚,但是,每个人每个小动物每样东西,都在故事里成就了自我。

夜莺为了自己崇拜的爱情而死,玫瑰最后有没有被珍惜又有什么所谓?

快乐王子或者是汉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何必在乎世人所谓的成就?

巨人的死似乎最具有喜剧色彩,天堂里,他一定能一直看到孩子们的笑容了吧?

而星孩儿,即使做了国王,也必得加一个,因他早年受苦,当了3年就去世了,而后面继位的是个很坏的国王,这样的结局,真让人有点哭笑不得。

西方的《圣经》好像有这样一段话:“上帝给世界带来光明,而有些人只感受到黑暗,感受不到光明,这本身,已是一种惩罚。”

是的,每个人,得到自己想要的,就好了。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人间有那么多自私和丑恶,却始终挡不住真正的善良和美丽。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篇十二

一直对王尔德心生向往《夜莺与玫瑰》更是他童话的代表,其实童话一直就不是写给小朋友看的。它是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一个年轻人非常想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跳舞,而她曾经答应过,只要他送她一朵红蔷薇,她就会同他跳舞。于是年轻人四处寻找。可是找遍了整个花园也没找到一朵,他心碎地哭了。夜莺知道了学生的烦恼,决心帮助学生。她用自己的胸脯抵着蔷薇刺,在月光下唱歌。蔷薇刺着她的心,她的歌声越来越高昂,最后蔷薇被她的血染红,而夜莺也死在高高的青草丛中。当年轻人发现那朵由夜莺心血染红的蔷薇,便拿着它送给他心爱的人。可是她却不再欣赏红色的蔷薇,而是更愿意跟送她珠宝的上校在一起。年轻人由失望、痛苦至愤怒,将蔷薇丢进了路沟,车轮碾过了鲜红的蔷薇花......学生不再相信爱情。

一个残酷的童话,由洁净清新的语言表现出来,让人感受到的是,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以及由思考带来的淡淡的忧伤。“我到底找到一个忠诚的情人,每夜我都在歌唱忠贞的爱情,可是我从来没有见过忠诚的情人。每夜我对星星讲述忠贞的爱情故事——现在我终于看到了一个忠诚的情人!”“我只求你做一件事,就是要你做一个忠诚的情人。”夜莺把胸脯抵在蔷薇树的一根刺上为树唱一夜的歌,这根刺将刺穿她的心,她生命的血也一定要流进树的身体变成树的血。这样痛苦的牺牲,换来一朵比鲜血还要红的蔷薇,她义无反顾地靠了上去,只因为她相信爱情比生命更可贵,比博学更聪明,比权利更强大。所以她无悔。

可是,那朵蔷薇最终的结局,却是少女的一句“它和我的衣服不相配,上校已经送给我很多漂亮珠宝,我要去和他跳舞,谁都知道,宝石比花更值钱”。于是它被扔到了路沟,被车轮碾过。

整个故事里,相信爱情的也许自始至终都只有夜莺一个。她坚信,最可贵的爱情是忠诚的。她之所以愿意为了帮助年轻人而付出自己的生命,是因为她希望且相信年轻人对爱情忠诚。“不管哲学是怎样的聪明,爱情却比她更聪明,不管权力怎样的伟大,爱情却比它更伟大”。正因为这时间忠诚的爱情太可贵了,夜莺才愿意献出她的生命换来一份忠诚的爱情。就这样,她的生命就这样被年轻人的轻浮浪费了。这似乎在这个故事中是必然的。因为人类并不把爱情当一回事,而是更在乎实际。而爱情,被他们看成是“无聊的事情”。而正是因为这样结局的必然性,才更显得可悲。人们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在实际利益前,更显得如此渺校甚至人们内心深处本来存有的一丝春节也在现实的压迫下被消磨殆荆。

这忧伤的故事,为了唤醒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残酷的故事,是为了向人们揭示人与人之间除利益关系的冰冷无情;这个美丽的故事,是为了歌颂为了心中的信仰而甘愿付出一切包括生命的无私精神。这样一个童话,用两个极端拼出和谐的完美,王尔德真是连上帝都嫉妒的美人。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篇十三

《夜莺与玫瑰》文短,好读,引人发醒。单从爱情方面说,学生、女孩、夜莺,三个角色三个切入点,三种爱情观。

夜莺是一个殉道者的形象,它为了它所信仰的爱情不惜牺牲生命,而且男学生并不是夜莺心中所爱,夜莺只是因为相信男学生是个有情人,就甘愿献出生命。

夜莺是执着的,也是理想主义的,以生命换取一朵被人取之悦人的红玫瑰。有人说夜莺的牺牲不值得,但换个思路去想,夜莺为了自己的理想与信仰献身,莫不是一种荣耀或者归宿。它死后,躺在乱草丛中,尖刺尚在,这莫不是一种陈述:心之所念,无关外物。

就像男学生那么轻易的就把玫瑰扔在了街心,任由这珍贵的玫瑰被车轮碾压。孰不知,夜莺之信仰,本就与你无关!就像男学生当初评价夜莺是无感情的,像艺术毫无意义,一点不实用。其实,夜莺之感情厚重丰沛,并不以让谁理解为念。所以,夜莺的牺牲,不与谁有关。

再说说女郎——女孩子,最该学会的是果断的拒绝。男学生以自己得到了红玫瑰为有理,说女孩子答应过他,有红玫瑰可以跳舞。从夜莺找红玫瑰的过程可知,当时当地,没有红玫瑰,女孩子以为出个难题便叫做拒绝,这是不体面的,也是不礼貌的,更是一种愚弄与戏耍,如果男学生是个残忍的人,女孩可能会为这朵红玫瑰付出代价。

所以,女孩子该庆幸,男学生能够轻易的.放弃,毕竟一直以来,情感问题最容易导致伤害与暴力。《夜莺与玫瑰》最珍贵之处,我认为便在于此——我们可以不追求夜莺那样的理想主义的爱情观,但必须要懂得果断拒绝,不以任何条件做任何迂回。

《夜莺与玫瑰》里男学生并非真爱女郎,女郎更不是真要与男学生跳舞。男孩表面上鄙视表面功夫,但他其实也并不追求内里,也只做表面功夫。女孩变相拒绝男孩,但却留有余地。这两个人,都是自私的,也是浮躁的,更是不诚恳的。

《夜莺与红玫瑰》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既不是物质,也不是取悦,更不是牺牲与想当然。

问世间,情为何物?大约爱情对人而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物,因为得到了,便心有玫瑰;未得到的,便常常要推倒重来或委曲求全。但如以《夜莺与玫瑰》为鉴,至少该明白——清醒——该算是爱情重要一课。夜莺之想当然,男学生之表面功夫,女郎之虚荣随便,若说个共同点,我想大约是均无清醒之意。

爱情,越是用心,越该清醒,清醒的珍惜,珍惜到可以装糊涂,糊涂到微微一笑胜过天堂。

夜莺与玫瑰读后感篇十四

一直很喜欢王尔德的童话故事,尤其喜欢他的《夜莺与玫瑰》这一篇。

作品主要说的是一个年轻学生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子,为了博得女孩的欢心,他需要送她一朵玫瑰。然而现在是寒冷的冬天,根本就找不到红玫瑰。所以他很伤心,便坐在地上哭了起来,路边所有的行人都笑他傻,只有一只善良的夜莺被他的爱情打动,非常同情他的遭遇。并决定亲自去找到一朵红玫瑰来帮助学生实现他的爱情梦想。夜莺伸开自己棕色的翅膀,朝空中飞去,她一遍遍地向玫瑰树请求,希望能够得到一朵红玫瑰,然而一遍遍地失望。最后经黄玫瑰树的指点,夜莺在学生的窗下找到了一颗红玫瑰树。可是树儿却拒绝了夜莺并告诉她:“虽然我的玫瑰是红色的,但是冬天已经冻僵了我的血管,霜雪已经摧残了我的花蕾,风暴已经吹折了我的枝叶,今年我不会再有玫瑰花了。但是,你可以借助月光用音乐来造出它,并且要用你胸中的鲜血来染红它。你一定要用你的胸膛顶住我的一根刺来唱歌。你要为我唱上整整一夜,那根刺一定要穿透你的胸膛,你的鲜血一定要流进我的血管,变成我的血,才可以有玫瑰花。"面对着生与死的抉择,小夜莺毅然同意了玫瑰树的要求,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然而当年轻学生带着玫瑰花去表白却遭到女孩的拒绝时,这朵珍贵的红玫瑰在那一刻变得黯然失色,毫无价值。

这是一个爱情的悲剧。对夜莺来说,她用生命换来的爱情理想被人践踏;对年轻学生而言,他付出了真心,却依然打动不了心爱的女孩。记得王尔德曾经说:生活中有两个悲剧:一个是得不到想要的,另一个是得到了不想要的。这看似矛盾的一句话却透露着王尔德对美的无限追求,不是不甘满足,而是在他的世界观里,美是不可占据的。

《夜莺与玫瑰》这是一篇对爱情的嘲讽之作,也是一篇对唯美主义爱情的追求之作。通读全篇,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对这个童话故事的看法。

(1)意象美。

作者对《夜莺与玫瑰》这篇童话故事在象征意象的选择上可谓良苦用心。一个是会唱歌的夜莺,一个是代表爱情的玫瑰。

且不说故事的悲壮和凄美,单看意象,就已经令我们心驰神往。再看夜莺为浇灌玫瑰,将刺深深刺进自己的心脏,玫瑰感恩,开出如血般艳丽的花朵。这两个意象所呈现的美是让人心痛,虽然我们不能亲身体会他们的痛,但是毅然被他们深深打动。

(2)意境美。

意境就是作品的生命力折射,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在《夜莺与玫瑰》这篇作品里,白色的玫瑰像大海的浪花;黄色的玫瑰如美人鱼的金发;红色玫瑰则像鸽子的脚。这一连串不同颜色的玫瑰与自然世界的现象和生物联结并形成对照,使作品中形成了一幅幅妙趣横生的图景,这就是作者在作品中创造出来的意境。而一个好的意境就像指路明灯,带着我们穿梭于作品这一座神奇的迷宫,而不至于让我们迷失探索的方向。

(3)心灵美。

心灵美,才是真的美,才是永恒不变的美。如果心灵不美,那么再华丽的外表也不能掩盖住龌龊的灵魂。《夜莺与玫瑰》的主角是“夜莺”,她生性善良,为帮助别人,成全别人,宁可叫一根利刺刺破自己的身体,依然不改初衷。即使喉咙被划破,鲜血直流,毅然高声唱着生命的赞歌。

(4)悲剧美。

从《夜莺与玫瑰》的结局我们可以看出夜莺的牺牲,并不能换来真正的爱情,这种爱情本身就是悲剧的种子,就像玫瑰花所说“冬天冻僵了我的叶子,严霜摧残了我的花苞,风雪吹折了我的枝干,今年我不会再有玫瑰花了”。又如年轻学生心心念念想着心爱的女孩,因为女孩的一句话就想尽办法去做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即使得到夜莺的帮助,找到红玫瑰却最终还是遭到了女孩的拒绝。在这些事件的背后,其实悲剧的种子早就已经深深埋下,不管玫瑰花怎么生根发芽,不管学生如何努力付出,它依旧逃不开命运的现实。

这是我对《夜莺与玫瑰》这部作品的一些比较浅显的看法。然而,每次读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我总有一种被重新洗礼的感觉。我喜欢“夜莺”这个形象,她善良而富有同情心,虽然最终爱情的理想破灭,但是她却依然唱响这凄美的爱情赞歌。她就像一颗划过天际的流星,转瞬即逝,却留下一连串的痕迹,证明自己切身的存在;她就像绚烂一时的烟火,在燃尽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忘奋力灿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