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范文(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1:04:43 页码:14
2023年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范文(优秀8篇)
2023-11-19 11:04:43    小编:ZTFB

坚持原则和价值观是做人的准则。怎样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回报社会?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篇一

摘要:高职教育从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发展迅猛,成绩卓著,为我国各行各业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其教学手段和方法面临着改革和创新,旅游管理专业高职教育需要以其自身特点为前提,探索教学方法的革新。

回顾我国职业教育尤其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要正确认识与全面把握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我们应弄清一个问题:要对高职教育进行准确定位,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也是准确把握高职教学特点的前提和基础。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就目前而言,主要指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科教育。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观念转变是否到位的问题,也有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既有教学条件投入相对不足问题,也有教学方法不适应人才培养要求的问题。笔者拟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高职教育的特点分析。

高职教育的教学与其它教育类型、层次的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共同遵循的教育教学规律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通过比较研究,我们认为高职教育的教学有以下八个特点: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导向性。

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导向性,就是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它强调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质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这个素质结构主要由四个要素构成,一是完成职业任务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或动手能力(行业通用技能)二是完成职业任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三是职业岗位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就业弹性(职业特定技能);四是在技术应用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等(核心能力)[1]。

(二)教学对象的较大差异性。

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因而分析和研究教学对象很有必要。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生源整体素质偏低,起点不一,差别较大。我国高职教育的生源类型较杂,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普通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等,但绝大多数是来自普通高中。这三类学生入学起点不同,文化、专业素质不同,甚至生理、心理素质也有差别,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素质结构复杂,水平参差不齐,教育难度较大,出现“管理难,教学难”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

(三)教学组织的灵活多样性。

机动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长短和时间的组合方式灵活多样,即弹性学制。二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制、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要求,其教学模式与方法可不同,以适应复杂多样的教学情况。三是课程设置的多样性。总之,通过课程设置的多样性来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

(四)教学考评的技术技能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二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为重点;注重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的考评;三是整个教学过程注意恰当渗透职业资格考试教育,努力使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四是教学考评与就业创业结合,注重培养和考核学生的岗位技能、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坚持正确的就业导向。

(五)教、学、研、产的统一协调性。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做到教学研产的统一协调性,才能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一是教、学、研、产是一个既有各自功能又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做到协调统一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二是既做到教、学、研、产的统一协调,又能发挥其各自的教育功能。

(一)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强调学生参与。

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课程一般都是模块式,分三年进行。在设置上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学习及自我学习能力,主要由课堂参与、独立作业、小组作业、外出考察、毕业论文组成。第一年主要课程有旅游口语训练、旅游法规、中国导游基础知识、导游服务技能等专业基础必修课。并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带学生到安徽皖南进行为期一周的民俗自然风情考察。第二年主要课程有旅游市场营销、客源国概况、旅游心理学、实地导游、旅游产品策划等专业必修课,并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带学生在南京市内景点进行导游实习,第二学期到华东四市(无锡、苏州、上海、杭州)进行为期一周的导游见习。第三年学分第一学期课程有旅游会展、旅游投资学、应用英语等专业选修课程,第二学期主要是写毕业论文和进行旅行社和酒店的毕业实习。

(二)教学内容围绕导游职业资格证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全国导游职业资格以能力本位为指导,由旅游机构制定出旅游领域的能力标准,以此来衡量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能力。从学习的角度来看,这些标准实际上就是学生学习的目标。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课程与职业的匹配程度比较高。在核心技能课程的开发中,注重课程内容自身的逻辑性与职业要求的结合。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是面向世界、面向不断变化的行业发展需要的,观念新、内容广,并且注重学生方法论、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行业指导性。

(三)教学手段灵活,强调团队合作,加强实践锻炼。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教学扩大讲课信息量,增强趣味性与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学习,如外出考察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视听教学、分组作业等,都属于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调团队工作,分组讨论、分组作业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形式。外地考察和实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前获得工作方面的知识与经验,以适应企业的需求。实习单位包括大众性的旅游公司、旅游景点、旅馆、旅游机构和旅行代理公司等。

(四)师资要求严格,强调教师的双师资格。

实际工作经验新的时代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求专业教师每人都持有全国导游员资格证书,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必须有一定的旅行社或酒店的挂职锻炼经验。

三、教学方法的探索。

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特征对传统教学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在认真总结传统授课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根据不同课程及同一课程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采用灵活多样而又相对稳定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方法,是将有关教学内容以图片、视频等较为直观可感的形式,应用于课堂教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些具有较多形象而直观的教学内容的课程比较适合采取此种教学方法,如“导游基础”、“华东旅游”、“旅游美学”、“客源国概况”等专业课。例如:《客源国概况》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介绍与我国旅游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周边国家的地理、历史、民族、语言、宗教、风俗、旅游业发展等内容;借助于网络,搜集客源国家的地图、国徽、国花、国树、服饰、饮食、旅游资源等等,通过多媒体以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

需要说明的是,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需要制作相关课程的课件,而课件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发挥。因此课件制作既需要一定的技术保障,同时要充分考虑与教学内容的交互性、衔接性,以及画面的艺术性。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高校常用的教学方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于19首创。运用此法进行教学,在管理科类的专业中是较早也较普遍的。因为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使学生以“当事人”的角色进入“现场”,以决策者的身份面临现实问题,负起责任,而不是旁观者。所以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应在各专业课程中广泛应用。

如何运用好案例教学法,关键注意以下两点:

1、案例必须具备典型性。

案例要有分析价值。旅游管理专业中,各专业课程专门的配套案例教材本就极少,大多数一、二年前的“老”案例,也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不能光依靠书本上的案例,而应自己做好案例的搜集、整理工作。笔者认为从《中国旅游报》上搜集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中国旅游报》是国家旅游局主办的,全国最权威的,对全国旅游市场最具导向力的行业大报。从这上面搜集案例,真实性、时效性能得到保证,教师再从中选择较典型、可分析性强的,相信好的案例会源源而来。旅游教学案例的选择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应根据所讲授知识点的实际需要,对案例进行精心挑选,使所选案例有典型性,能代表某一现象本质,可举一反三;同时案例应有启发性,留有思考余地,让人深思。

2、案例教学要有针对性。

不同类型的案例,对于学生教授方法也不同。在教学中,应考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的指导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2]。

(三)换位式教学。

换位式教学就是在某些课程中的某些教学环节中师生换位,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讲课”,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如“旅游公关礼仪”、“导游业务”等课程,教师将有关教学内容事先布置清楚,让学生有准备地进行“教学”,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讲解发挥情况,随机应变提出一些问题,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

(四)模拟教学法。

该方法始于20世纪30年代。它通过设置模拟环境、模拟角色、模拟操作程序,达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非常适合旅游专业课使用。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在授课时,如“饭店管理”课程可以请同学上台扮演饭店服务员和客人,设置情景对话,以及问题的发生和处理;“实地导游”课程也可以请同学上台扮演导游员为在座学生讲解景点。通过这种演习,学生们可以直接感受世界的复杂性,弄清理论与实践的差别,增长实践才能。

(五)情景式教学。

情景式教学可分为校内、校外两部分。

1、校内情景式教学。

在教室或实验室模拟规定情景,具体来说,可开设校内实训室,如导游模拟实验室客房服务模拟实验室、中西餐服务模拟实验室旅游商品实验室等。导游模拟实训室应悬挂多幅旅游地图、挂图,及反映各地特色的旅游展品,另配备多媒体、投影仪、电脑等现代教学设施,收藏旅游资源相关图书,及国内外旅游风光vcd,供学生进行导游业务训练;客房服务模拟实验室可按三星级宾馆标准间设计,供学生进行客房服务管理训练;餐饮模拟实验室可配备中、西餐桌及用餐工具各两套,还可经常举行各种比赛。如按正规导游的要求举行导游模拟比赛,学生自己选择景点,自己编导游词并进行特定的危机处理。

2、校外情景教学又叫实地考察法。

这是一种通过到实地参观进行考察的办法。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第一,二年的实习周实地考察旅游正是对此种方法的运用。一年级是去黄山及皖南地区的旅游考察,通过实地导游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在参观实际景点的同时更感性的了解导游的程序,导游的方法以及技巧。二年级的华东线考察,就是在短途导游的基础上,培养长线导游讲解的途径。对于饭店管理方向的学生,带他们到星级饭店参观,使学生了解星级饭店的设置机构,如客房,餐厅的规模,布置;了解饭店的运营状况,服务人员的服务方式方法,如怎样正确的铺床,摆台,怎样正确的迎接客人,使用礼貌用语,怎样转接,挂接电话等等。既然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实用型、技术性的人才,那么实地考察法显得尤为重要。

显然,一个学生最好经过各种方法的训练,以适应变革社会多方面的要求。对一个大学及其教师而言,也有必要用不同的方法训练学生。国内不少大学教学方法单一,而且理论脱离实际,以上介绍的教研方法或许可供参照。

参考文献:。

[1]蒋作斌.对职业教育特色问题的认识[j].职教论坛,2003,(01).

[3]毕业论文:lunwen\\。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篇二

社会竞争大,压力大,作为一名本科生,摆在面前有两条路,继续深造或者直接工作,无论哪一种选择,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在社会立足,更好地服务和建设社会.因而在根本上,本科生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科研创新精神.生物专业的科研创新来自实验,因此在平常的实验中,本科生可以主动地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如在研究光照对植物幼苗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中,在确定实验方向后,就要查找资料,设计处理的光照强度,在正式实验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在种植过程中,植物幼苗的死亡,生长所需要的条件控制性不强等),需要学生考虑到所有可能的因素,从而解决问题,使实验继续进行;后期的测试和数据分析则要求学生耐心、细心,出现问题时和教师一起商讨.整个实验过程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另外,多参加一些竞赛也有助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好胜心会促使学生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在比赛中学生需要考虑怎么做才能赢得胜利,这其实就在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重视科研创新的重要性,在实践中锻炼能力,重要的一点就是积累丰富的知识.所有的科研创新都来自于扎实的知识基础,因而,充实知识也是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2.2调整课程结构,完善实验方法。

为了更好地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学校应适当调整课程结构.增加与科研活动相关的课程,并纳入学分,明确要求学生参与其中.开设集思广益的小课堂,让学生对问题随心所欲地进行探究和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培养团队精神.对于像生物这样实验多的专业,应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究性实验,尤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主研究.在进行过验证性实验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于自己仍然想知道和想了解的其它问题进行实验,即有想法就要抓紧时间验证,不要让这个想法消失.也可以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自主选定一个研究课题,从收集资料、设计实验到得出结论、分析结论都由小组独立完成,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科研的乐趣,提高他们科研创新的精神.

2.3强化科研创新教育。

高校应该针对学生开展大量的学术报告,收集一些本科生科研创新的成果,让学生了解科研创新究竟是怎样的过程,同时也让学生知道科研并非想象中那么复杂.邀请国内知名学者给学生做报告,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近距离地感受科研的气息,从而激发他们科研创新的欲望.学校可以提出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改变大学生科研活动的无序状态以及参赛就为评奖的心态,鼓励学生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的科研创新.根据专业和年级的特点,制定出相应具体的培养方法和培养任务.科研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要摆脱应试教育带给本科生的影响,就要从开始做起.对于刚迈进大学校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大学是新奇的、未知的、怀有期待的,因而是培养他们科研创新精神的好时机,应对其传播科研创新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让学生明白大学要重点培养创新能力,使他们从一开始就接受和关注科研创新.

2.4培养坚实的师资队伍。

强大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我国的教育方式大多是灌输式的教育.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动脑能力,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听,不愿意或者不主动思考问题,这样培养出来的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自然低下.因而想要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摆脱固有的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鼓励式教学,哪怕学生做了一点小事都要对其进行很大的鼓励,在课堂上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自然比较强.其次,学校要关注教师的科研创新水平.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科研水平,因而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其不断提高科研创新的意识和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传播科研知识、科研方法和科研精神,教师和学生一起关注最新的科研成果,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寻找课题、收集资料、发现突破口及撰写报告,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学校要鼓励教师率先参加科研创新活动,针对自己擅长的领域,结合前沿的科学问题,选择一个科研项目来研究,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体会科研创新的过程,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科研精神.

2.5提供资金支持。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去关注学生的科研创新活动,让学生想要进行科研活动时有地方可以询问,有组织地统筹计划科研活动.并且学校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避免活动因资金问题而中断.如学生想要进行科研活动时,可以填写一张申请表,表明自己想要研究的项目,以及计算所需的资金,学校应有专门的部门来受理这项工作,根据项目大小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只有当学校建立了完善的系统后,学生才会明白科研创新的重要性,反之学生的积极性很可能由于没有地方寻求帮助而丧失.对于参加优秀科研创新活动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如综合测评加分或者是设立专门的科研创新奖学金.学校最好可以和一些专业的科研团队保持联系,这样可以向学生提供帮助.

科学创新是现代培养人才的根本,是提高我国大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教师努力为学生提供科研创新的环境,学生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对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可以培养更多的创新性人才;对于学生,拥有科研创新的精神对于以后的道路来说也是至关重要,在培养科研创新的过程中,本科生将会学会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养成有耐心、有毅力以及坚持到底的好品质,这将会成为一个人一生的宝贵财富,也是科技进步的一大基石.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篇三

毕业论文撰写是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但从对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的结果来 看,一些学生的论文仍存在抄袭,拼拼凑凑的成分。因此,本文通过分析205篇英语专业毕业生 论文的学术不端检测报告单,从而得出学生的论文复制比主要特征。结果显示,文献综述以及致 谢部分学生的复制比例最高。另外,笔者还通过访谈调查其中的原因。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撰写是高校本科教学 的最后一个重要阶段,也是评价学生是否能够顺利 毕业的重要指标之一。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 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强调了毕业论文的重要 性:“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成绩的 一个重要方式”[1]。同时,大纲还进一步明确了毕 业论文的要求。根据《大纲》,各个髙校也纷纷对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制定了具体的要 求。

然而,笔者在对本校英语专业管理过 程中却发现,对于论文学术不端检测还有很多学生 甚至部分教师都不太清楚其目的及意义,对待学术 不端问题怠慢。许多高校都出现学生忽视学术不 端问题,仍然拼拼凑凑,复制他人成果的情况。

因此笔者以本校2014届205名英语专业毕业生论 文学术不端检测报告为研究对象,对学生毕业论文 复制比的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英语本科生在撰 写论文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对于毕业论文复制比,每所高校的要求都略有 不同,对于本校的要求,所有的毕业论文经学术不 端检测,检测结果雷同率或文字复制比率在30% (含30%)以内的视为合格,超过30%的视为不合 格。超过30%的论文,必须经过严格整改,否则取 消学生答辩资格。由此可见,高校对学生学术不端 的行为都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笔者通过对205 名学生论文的学术不端检测报告进行分析,得出以 下主要比例分配:

由表一可以看出,在205名学生中,95%的学 生基本上都可以按照要求通过学术不端检测,而且 有73%的学生复制比都在10%以内,只有少部分 学生(5% )未能通过检测,但其中有一名学生论文 复制比居然达到96%。因此,虽然说大部分都可以达到要求,但就未通过的学生而言,出现的 问题也不容忽视。

就学生论文复制比的主要特征而言,笔者根据 本校的毕业论文学术不端检测要求,以复制比小于30% (含30% )和大于30%为基本两个组,分别分析两组复制比的主要特征。

(一) 复制比小于30% (含30% )

1. 正文外内容。从论文基本结构上看,除正文 部分以外,还包括标题、目录、参考文献、致谢以及 附录部分。就正文外的内容而言,通过分析,笔者 发现65%的学生抄袭现象主要集中在致谢部分, 甚至个别学生还存在致谢部分全部抄袭的情况。 另外,少部分学生对论文的目录以及附录部分也存 在雷同的情况,但通过论文分析,此部分并不是所 谓的抄袭,尤其是附录部分,因为学生会把引用别 人的问卷附在文后,但已标明出处。

2. 正文部分。通过分析,84%的学生论文正 文的`复制处主要集中在文献综述以及总结部分。 对于文献综述部分,尤其是对定义解释以及研究回 顾部分的复制抄袭比例非常高,就这部分字数而 言,基本上都在600字以上。而且从该部分具体内 容上看,大部分学生由于对理论概念的不理解,因 此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转述或者总结,只能完全 重复别人的文字。另外,综述部分更是重复别人观 点,但只述不评。从总结部分来看,学生的总结并 不是对自己研究结果的概括和提炼,反而是直接借 用他人的总结性话语,因而存在大量重复抄袭的 情况。

3. 复制来源。100%的学生复制的来源主要 是本科生或者研究生论文以及网络资源,尤其是百度的文库中的资料。虽然有少部分的学生复制出处 来源于期刊文章,但大多以中文为主。

(二) 复制比大于30%

1. 文献引用。从论文总体上来看,对重复抄 袭的部分学生几乎都没有给出相关引证文献。除 此之外,11个学生的参考文献部分都存在大量的 复制抄袭。

2. 正文部分。除了上述所提及的部分以外, 11个学生的论文在introduction部分同样存在复制 抄袭。从论文检测报告单中还看出,这部分学生对 参考文献和研究方法部分也存在严重的抄袭。

3. 复制来源。与上述相同,11个学生的重复 抄袭部分都来源于论文或者网络资料。

了检测,有的学生的复制率甚至为0,但通过对其 复制比特征的分析以及对学生的访谈调查,笔者发 现其中存在多方面的原因。

(一) 学生写作能力欠佳

在听说读写译的技能中,“写”属于输出技能, 也是较难的一个技能。通过对学生论文进行分析, 笔者发现,从总体上来看,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 掌握仍不牢固,论文中出现了大量的语法错误,严 重制约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生学术水平较低

众所周知,学术论文写作无论是在整体结构上 还是在语言使用上都与普通作文有所不同。尽管 许多高校都开设有写作课,但许多学生对 学术论文写作概念十分模糊,仍然不清楚应该做什 么,应该怎样做。尤其是复制比超过30%的学生 甚至在总体介绍及参考文献部分进行复制抄袭,可 见其并未真正理解什么是论文写作,就连论文中的 参考文献部分基本结构都不清楚。

(三) 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不高

通过对学生复制来源分析,大部分的资料来源 于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以及网络资料。另外,学生在 文献综述部分,大部分的文献都来自中文文献,而 且通过访谈,许多学生都反映找不到英文文献。总 所周知,文献搜索技能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是必不可 少的,不仅需要找到相关文献,更是需要对这些文 献进行综合评述。但通过调查,许多学生所使用的 搜索方式集中于中国知网以及百度两种,这也导致 了他们收集的资料较为单一。

(四) 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论文写作指导不够

许多学生的论文在提交检测时仍然发现不少 的问题,如论文整体结构以及语法方面存在许多的 问题。甚至有学生的论文复制比达到96%。由此 可以看出,除了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外,指导教 师对学生的指导也存在疏忽,没有发挥真正意义上 的指导以及监督的作用。

通过对学术不端检测报告单以及学生的访谈 分析,不难看出,英语专业撰写存 在许多的问题。学生的论文复制比高与其学术论 文写作能力以及资料搜索、整理等多方面的能力都 有关系。另外,指导教师的指导监督力度不够也造 成了学生对论文写作不重视,态度不端正的情况。对此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相关任课教师,论文指 导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学校建立健全 相关制度来加大监管力度。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篇四

本文以“巴黎释意学派”口译及同声传译的“三角模式”为理论基础,参照了国内外其他一些口译研究与认知心理学的成果,归纳出在同声传译中释意、顺译两个基本原则及注意力分配、代码转换融入意思自由陈述两个基本技巧,并尝试在此基础之上对英语专业本科生英汉同声传译课程进行三大板块设计,即:影随与重述、同传基本的句子处理技巧、视译,并介绍了与之相对应的具体操作方法。

同声传译;顺译;注意力分配;代码转换

同声传译作为会议口译(conference interpreting)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同传口译员在市场上有强劲需求。在这种背景之下,很多英语能力突出、有意在口译方面有所作为的高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对同声传译产生了强烈的学习要求,求之若渴。然而,与这种强烈要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大多数高校的本科课程中难觅同声传译的踪影,只在寥寥几个设立翻译系或是翻译专业的院校中出现,因此适时地在普通高校中对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同声传译课程,迎合社会,满足学生的需求是一个值得的、有益的探索。

所以如图所示:原语到目的语的转换过程实际上可以分解为两个子过程:1.从原语直接到目的语的转换,勒代雷把这一过程称作代码转换;这一部分涉及的词语多是一般性原语词汇、数字、专有名词和技术术语;2.译员对原语意思进行提取获得原始信息到达三角顶端,再把原始信息用目的语释义而表达出来;这样口译的主要程序即是:原语理解、脱离词语外壳和译语表达三个主要步骤。“脱离词语外壳(deverbalization)”是巴黎“释意学派”的术语,意即抛开原语语言的外在形式获得以语言为载体的意义。所以译员对于语篇的传译应该是在剥离了原语的外在形式、获得了它所传达的意义之后,再把这一意义用目的语进行组织表述出来。

勒代雷概括了同声传译的总体过程同样符合上述“三角模式”,同样包括上述两个子过程,因为增加了边说边译的难度,译员通常在没有获得完整信息的情况下就开始了传译,所以二者执行得十分快速。“译员必须在时间2内表达时间1内理解的内容,同时他要听懂在时间3内即将表达的内容,此外,他还必须在每段时间之内对已有等同的词语做代码转换”[2]。

综合上述描述,我们就不难理解在听到译员刚刚开始传译的时候,他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语气稍有试探,带有明显的翻译的痕迹,因为这时新的意思刚刚出现,并不明朗,而译员又必须开口传译,所以他不得不就词语表面的意思一边拘谨地进行代码转换一边尽力揣摩、提取词语所赋含的真正意义。当经过上述一系列复杂但是迅速的认知过程之后,原语意思变得明朗起来,译员的表达就转而脱离原语的语言外壳进行释意,于是他的翻译就变得清晰易懂,在听众的耳朵里就变得很舒服了。

杨承淑[3]把口译的方法分为“原则”、“技巧”和“策略”三个层面。“原则”指有关口译经过条理化的通则;“技巧”指在口译事务上可以省事、省力的技术;“策略”则指个别的口译诀窍与应变措施。在对同声传译的认知过程进行分析之后,不难看出同声传译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和所需要的主要技巧。“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的释意的原则;另外,因为同声传译的原语信息是连续不断、线性的给出,译员翻译又必须与发言人的讲话几乎同步进行,所以传译时还应该遵循顺译原则[4],因为“顺译在及时储存信息和适时调整词序上最为省时省力,也是在词序差异大的语言组合间传译的显著策略”[5]。这两点构成了同声传译最基本的原则;所涉及的技巧主要有:注意力分配、把代码转换融入意思自由陈述。同声传译的教学内容应该紧紧围绕着这两个原则及两个技巧进行。

因此,同声传译的主要教学板块设计如下:影随与重述练习、同传基本句子技巧训练和视译练习。

(一)影随与重述练习(shadowing and paraphrasing)

针对注意力分配技巧、捕捉语义单位和提取原语信息。心理学对于注意力相关研究[6]也表明尽管受试可以同时听取两种声音,但是同时进行听说的困难更大,原因在于其中一个声源来自于自身。有研究表明影随练习[7]对于同传中多任务同时进行情况下的语音听辨分析和短时记忆有着显著的作用;重述练习[8]可有效提高学生译员对于意义的捕捉并最终提高口译的准确性;事实上,这也是众多国外翻译培训学校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

(二)同传基本句子处理技巧训练

这一点不仅针对同声传译过程中把代码转换纳入意思自由陈述这一技巧而言,更是由于同声传译的第二原则“顺句驱动”所要求的。代码转换和意思表达的有机融合原本就是同声传译的难点,再加上英汉两种语言差异较大,会议口译中的发言又经常出现长句、复杂句,更是增加了二者融合的难度。在思想表达的开端,译员只能处于观望之中,只有随着词语的积累而逐步形成意义单位他才开始明确方向。可是为了记住句子最初的那些词语,也就是说在意义单位尚未建立之前,译员必须迅速开始翻译,进行代码转换,同时还要避免在意思变得明朗起来之后回过头来改译句子的开头。“既然译员开始翻译时还不知道将被导向何处,他就要采取一种预防性方法:即采用一种基础的句法框架…这条规则也可避免照搬原语句子结构,句法照搬的结果往往是意思很难表达清楚”[9]。这样看来,基本的句子处理练习有助于使学生从学习同声传译开始就养成设法脱离原语句型勒绊的习惯,尽快摆脱外语的约束和干扰,为最终成功建立意义单位提供更多的精力,否则学生极易走进系统代码转换的泥潭,出现语句堵塞既耽误了时间又分散了对后续词语的听辨。此外,熟知了一些长、难句的结构及处理技巧,对于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同声传译员往往在句子尚未说完的情况下就理解了句子并进行了传译,也就是塞莱斯科维奇所说的“同声传译中的超前现象” [10],所以英文句子结构分析对于学生做出成功的语义预测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技巧是十分有益的。

(三)视译练习

视译练习又可以分为发言人不讲、译者看稿(sight translation)和发言人发言、译者看稿同传(sight interpretation, or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with text)。sylvie lambert[11]在研究了视译练习中注意力的分配问题后得出结论:文稿的呈现在挑战译员注意力分配的同时,有助于译员在同传中的表现,并且建议在以认知为基础的同传训练中把视译作为进行真正同传操练的中间环节。我们知道,由于同传的顺译原则,文稿可以很好的模拟同传线性获得信息的方式,只不过前者是视觉文字的,后者是听觉语音的,二者的处理过程极为相似。而且同传的基本句子处理技巧可以在没有语音听辨的干扰下(这里指在sight translation的情况下),在语篇中进一步练习以期达到熟练,继而在看稿同传阶段加入语音听辨干扰之后得到强化与应用,循序渐进已达到最终的自动化。此外,在真正的同声传译实践中,与会者带稿朗读的情况比比皆是。通常情况下这类发言因为经过发言者事先的深思熟虑和字斟句酌,信息密度极大,句子结构紧密,遣词造句考究,这给现场同传带来极大困难。如果大会组织者经验丰富,译员可以事先得到讲稿对于发言进行仔细分析进行笔译,但是同时却要面临其他困难:如发言者因为是读稿发言所以语速加快,因而所面临的语篇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口语,译员所面临的时间压力更显突出。此时译员必须一边读稿一边尽量的对发言者做到亦步亦趋;如果不幸由于种种原因,译员只是在发言前很短的时间才拿到讲稿,根本来不及做出从容的笔译,那么现场边听发言、边读稿口译的.现象就会发生;所以视译训练对于同声传译而言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已经谈到了教学设计成三大板块,这是因为我们更加注重同声传译的职业特点,从同传过程中的非语言因素入手,围绕着同声传译的基本技巧进行。因为我们的课程对象是英语专业本科生中语言驾驭能力强的一部分人,尽管他们都是“合成双语者”,语言能力尚需提高,但是对于从未接触过同声传译的学生而言,在学校教育学时紧缺的情况下,基本技巧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还是现实有效的,因为学生的语言提高可以作为辅线融入主线之中,经纬交织,而且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可以个人实现,在工作中完善,而没有这些基本的技巧训练,同声传译的训练就会与其他口译形式无异。

因此,上述提到的影随与重述练习、同传基本的句子处理技巧练习和视译练习将贯穿在教学的大部分直到真正的同传操练开始,构成了整个教学的框架。但是在具体的训练材料上,则兼顾语言提高。口译“工作语言”及话语语类可划分为叙述语类、介绍语类、论证语类和联想语类[12],其中考虑会议口译特点,材料大多是论证类,包含典礼致词;主题则以会议口译中常见的社会活动、经济贸易、国家政策和国际关系为主,内容由易到难。学生的责任是在教师提供的材料基础之上,自行完善上述主题背景知识和词汇,准备2-3分钟的主题演讲以提高会议口译的工作语言能力,所以语言能力的提高多是放在学生的课前准备,这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作为职业译员的译前准备工作能力。

下面分别谈谈影随与重述练习、同传基本的句子处理技巧练习和视译练习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影随与重述练习

影随练习按照原语影随——原语重述——译语同步解说——同声传译的过程进行。在原语影随阶段培养学生适应边听边说,时间差以语义为单位逐步加大。学生很容易就掌握,并倾向于用加快语速来缩短原、译语之间的时间差。因此在这一阶段可以加入“一心二用”练习。我们曾经让学生做原语影随练习的同时,书写数字,数字可以按顺序、倒序、奇(偶)数、五的倍数进行。原语重述阶段要求学生在保持一定时间差的同时,用原语以不同于所听到的话把原语的意思表达出来。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边听、边说、边提取意思,学生的注意力被牵引到信息意义上来,“脱离词语外壳”的束缚,但是因为是用原语所以不大存在理解的问题。下一步的“译语同步解说”阶段开始可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题材,譬如说童话小故事,因为他们既知道故事的情节又掌握本族语中的有关词汇,但是却又不得不注意听辨以便跟进原语的故事输入进度,这样训练的重点完全集中在边听边说上,并且有助于他们检验自己的译语是否受到原语的任何干扰。然后是论说性的材料或讲稿,让学生学会一面捕捉话语的意义成分,一面陈述前面已听懂的意义,最终逐步过渡到真正的同传操练。

(二)同传基本的句子处理技巧练习

这一部分如前所述,主要针对长句、复杂句和一些英汉表达结构差异较大的句子进行练习。先向学生介绍英汉同声传译中主要的拆句、合句技巧,如切分、增补、重复、归纳、转换、等待、语气、反说、纠错等等,然后再把英文句子按类型分类,诸如较长的方式状语、插入语、多个并列的介词宾语、被动语态、后置定语、否定词开头及以否定词开头的双重否定句等等。从论述类语篇中提取该类型句子,涵盖不同主题由易到难(这里的难易主要指学生对与主题相关的词汇熟悉度与熟练度)安排,集中让学生顺译,并且尽量应用不同的拆合句技巧做到一句多译,反复进行,还要留出一定量的课后练习。

(三)视译练习

遵循发言人不讲、译者视译——发言人发言、译者带稿的顺序,文章从短到长,并结合句子处理技巧的进度,句子结构逐渐由简单到复杂过渡,所涉及的词汇也是由易到难。

前两项练习持续到整个学期的三分之二,第三项视译训练在进入到发言人发言、译者带稿阶段可以持续到学期末,贯穿整个训练始终。

以上的三种教学方法相辅相成,三者的有机结合共同把学生领引进同声传译的实际操练之中。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和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程序性知识存储于属于长时记忆的隐性记忆(implicit memory)中,在应用时并不占用注意力,是一种下意识的应用,但是要经过不断的接触和练习才能获得。本文所述的原则与技巧属于前者,但是对于它们的应用却是后者。所以当应用一旦达到自动化(automaticity),进入到隐性记忆中,对他们的提取就不会占用注意力,就会大大的缓解译员在时间2内的各项活动在注意力上的相互竞争,从而为译员在其他共时进行的听辨、理解和传译赢得了宝贵的精力。

我们在英语专业本科生中以此为思路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学生可以就一般题材的论述类文章成功地进行同传,做到大意准确,思路清晰可懂。在学期结束的问卷调查中,所有学生欢迎在本科阶段开设该课程,不再对同传感到高不可攀;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具有胜任同传的潜质,并且很想进一步深造。事实上,我们在尝试设置英语专业本科生同声传译课程之初,就没有臆想在短短的一个学期之内能够把学生培养成出色的同传译员,但是我们却坚信能够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同传的一些基本技巧,为他们今后工作可能出现的机会之门配上一把钥匙。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篇五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高等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迅猛,规模也在急剧膨胀,截止2015年,我国在校研究生已达到230万人,数量上,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研究生大国,“考研”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最热门词汇之一。对于医学生而言,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考研在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占据的地位也愈加重要。2014年教育部等6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要求2015年起全面推行“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考研意向如何变化,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5+3”模式的政策了解及考研意向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该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学生毕业去向及考研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为“5+3”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提供科学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从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大学四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244名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244份,回收有效问卷238份,有效回收率为97.54%。

1.2研究方法。

采用《“5+3”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考研意向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5+3”培养模式了解情况、毕业后去向和选择考研专业依据等5个方面,受调查的学生采用无记名方式自愿完成问卷,由调查员核实无误后当场收回问卷,问卷经多名专家审阅和预调查,效度与信度较好。

1.3数据录入与分析。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用excel2013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讨论与建议。

2.1“5+3”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考研现状“5+3”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培养具有深厚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素质高、潜力大、有能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21世纪高层次医学人才。“把学生5年本科学习与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相融相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同步并轨,质量和效益并举,培养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临床医师。”

“5+3”人才培养模式将临床本科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是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效衔接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精髓,是培养高水平临床医师,提升临床医学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有益探索。

本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5+3”培养模式并不完全了解,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不乐观,考研仍是大多数人的首选,只有极少数学生选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2.2“5+3”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对策。

(1)解读政策,权衡利弊。“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从2015年开始全面推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该模式还不太了解,这对于学生考研、规培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医学生可通过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讲座,医学教育部门、图书馆等多种渠道系统全面了解“5+3”培养模式,权衡好规培和考研之间的选择。“在对就业形势、考研趋势以及自身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其毕业去向。”同时医学生应把研究生考试和规培招生考试两者兼顾起来,分析规培招生考试通知可知,规培招生考试与研究生考试在考试时间、考试内容方面都不冲突,这就要求学生合理规划,两手准备。

(2)明确目标,科学备考。坚定的毅力是医学生考研成功的保障,医学考研内容知识点比较多,备考内容纷繁复杂,因此,要想考研成功首先应有坚定信念,学生可通过设立公开化目标、相互之间的鼓励等方式增强考研信念。医学生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并由其他同学监督执行,从而强化学习动机。及时通过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考研讲座,招生单位,权威辅导班等方式了解考研信息,有的放矢。同时,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可选择性地参加专题课程培训,弥补自身不足,提高应试能力。

(3)正确引导,条件保障。医学院校要引导学生树立考研、就业、规培正确观念,针对不同的学生要给予正确引导。对于志在考研的学生,学校应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开设专门的自习室或备考教室。学生实习之前举办相关考研讲座,邀请名校教师、研究生教育部门和考研成功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学校相关部门积极构建考研信息服务平台,搜集并汇总历年与考研相关的重要信息,及时为学生提供报考、复试、调剂等环节信息。

(4)医教协同,政策保障。当前,医学生考研备考阶段正处于临床实习期,使学生考研复习与临床实习产生冲突,从而导致考研复习和实习质量均得不到有效保证。对此,医学院校应适当调整培养计划,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学校与实习医院协商,可将有考研意向学生的实习安排至大四暑假、大五寒假及大五下学期,分时段进行,考研备考期间统一放假。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考研、就业对实习的干扰,缓解医学生考研的时间压力,保证临床实习质量,有效解决了学生考研与实习之间的矛盾。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篇六

摘要:探讨医学检验实习的带教方法。

通过医院实习,使检验专业学生成为既精通专业又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合格的检验技术人才。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习生;带教体会。

毕业实习是医学院校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以往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检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过程,是学生从院校走向医院,由学生转化为医务工作者的开始和必经阶段。

医学检验是一门临床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专业。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篇七

摘要:当前知识经济的到来及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改革发展的步伐。社会的发展对小学体育师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和探索新形势下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目的在于探索较合理的小学本科学历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形成新的人才素质结构,主动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促进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的提高。正确理解课程学术水准与要求,依据小学教育的实际需要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确定课程教学要求。借鉴国外小学教育的先进经验,建构一种较合理的小学本科学历体育教师培养模式。

师范生专业本科生论文篇八

摘要: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到现代各个企业当中,而未来市场的竞争已经不单单是科技与知识的竞争,它将是企业人才的竞争。随着社会信息网络化、资源知识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全新时代的到来,作为人力资源部的管理者,应该有责任感,有紧迫感,因为未来的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将是所有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对于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讲,他们肩上的担子将会更重。我国的改革开放的浪潮已经让私有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遍地开花,相对来说国有企业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绝对优势,现代人看重的是发展而不再是铁饭碗,国有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从国情出发,结合实际,用创新的眼光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国有企业煤炭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措施。

一、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陈旧。

就目前国内的一些国有煤炭企业的现状来看,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在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人力资源部仍旧分成人事、行政等几大机构,各个机构之间各自为阵,互不沟通,使一些工作繁琐重复。比如说招聘样新员工的工作,人事处只负责招聘、调配事宜,然后把培训的工作顺手转交给教育培训中心。作为人事处完全可以把招聘——调配——培训等工作,一并接下来,这样不仅节约人力,避免重复交叉,减少机构的臃肿,而且给新员工的感觉也是比较完整和系统的。当然也有一部分的煤炭企业跟着时代潮流的发展而成立了人力资源管理部,但没有给人力资源部赋予新的内涵,造成形式化,徒有虚名,在管理上所履行的还是老套的、被动的模式,缺乏有效的人员规划和激励机制,没有统一性。

2.国有煤炭企业员工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的煤炭生产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井下工作人员、井上辅助工作者以及后勤职能人员。这三个部分中,井下工作人员是最累最辛苦的,他们的`工作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所以大多数人都认为煤炭行业是重体力活,而且带有危险性,一般稍微有点“水平”的人都不愿意进去。由于国有煤炭企业的员工的整体素质普遍较低,这种员工思想文化素质低的现象也是造成生产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尤其是井下的那些基层员工因为文化素质低而酿成的安全生产事故,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是不可估量的,作为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从改善员工基本素质上下功夫。

3.员工离职率高,人才流失严重。

大中专毕业生一般对煤炭行业的抵触心理较强,人力资源部招工困难,但比招工更困难更令人头痛的问题却是人才流失率逐年上升的现象。因为一部分煤炭企业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在选人、用人方面还存在着传统的观念,论资排辈,使一些优秀的员工因为资历低而看不到发展的前途,所以企业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技术骨干人才,因为觉得岗位枯燥、没有前景等而干不了几年就有跳槽的心理。这也是目前国有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所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二、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

1.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度。

当前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跟不上企业快速发展的步伐,所以作为管理者,要从思想观念上进行改变,摒弃旧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要把人力资源管理看作企业发展的新途径,要尊重人才、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建立合理的薪酬机制。

所有的员工都希望自己工作中的成绩能得到承认和赞同,而这种认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合理的、完善的薪酬机制。绩效考核一定要公平、合理,要能充分体现员工的工作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员工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兴趣。而且除了金钱物质上的奖励外,精神上的鼓励也同样能抓住员工的心,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系统化。

国有煤炭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确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一个独立的部门,可以与其他部门一样参与企业的战略决策。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把企业的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和策略联系起来,做到和谐统一,让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发展同步,为企业储备大量人才,带动企业更快发展。与此同时,煤炭企业还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建设,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因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也等同于企业的战略,它直接关系到企业前景发展,可以这样说,人力资源管理的程度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速度。所以在对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制定时一定要结合当下市场、企业的环境以及员工的素质等具体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使煤炭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达到和谐统一。

4.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煤炭企业人力资源部的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对员工的培训,而培训的力度大小也决定了员工素质的高低,所以人力资源部的工作重心要放在对员工能力的培训上。而培训的方式及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专业的操作规程的培训来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通过安全教育的培训来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员工加强安全防范,规范操作手法,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通过企业规章制度的培训,可以让员工遵纪守法,增强企业归属感和凝聚力。最主要的是通过这些培训,可以使企业建立一个学习型的队伍,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员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从而让员工在培训中得到激励,得到提高,企业在培训中获得利益,获得成长。

当然,不论哪种机制,哪种方式的培训与学习,都需要有一种激励的方式,有激励才有竞争,有竞争才能成功,所以企业一定要给人力资源管理以合理的定位,结合本企业的实际进行公平、合理的考核,以此激起员工的工作热情,使他们更具有向心力,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

5.树立煤炭企业文化理念。

企业文化也就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慢慢形成的自己所特有的一种文化,是企业的经营理念以及企业价值观的体现。这种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尤为重要,对人力资源管理所起的作用也是独一无二,它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财产,它能够把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凝聚起来,使员工工作起来不仅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有热情,有归属感,有向心力,能够为企业创造一种和谐的企业氛围。这样的氛围能更促进人力资源部的管理,更利于煤炭企业的快速壮大。

总而言之,国有煤炭企业要想有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与强劲的战斗力,就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因为人才的发展才是企业的发展,唯有留住人才,才能让企业留下光辉。而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断的完善管理体系,建立激励机制,树立人文观念,加强人员管控,才能不断地发现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才能为国有煤炭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献计献策,才能真正的让人力资源变为人力资本,使国有煤炭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3]牛宪民.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