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食品安全问题的论文范文(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9:23:33 页码:10
最新食品安全问题的论文范文(汇总9篇)
2023-11-12 19:23:33    小编:ZTFB

在尝试与失败中,我们能够找到成功的道路。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在职场中,如何提高自己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共同成长?这是一些让人感叹的世界自然奇观,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食品安全问题的论文篇一

(1)许多饮料中都含有防腐剂、香精和人造色素等,并且由于糖分含量多而热量很高,中小学生经常饮用这样的饮料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经常剪指甲、饭前便后及时洗手等,预防一些传染病和肠道寄生虫的.传播。

(3)生吃的瓜果和蔬菜要洗净,避免农药中毒。

(4)选择包装食品时,要注意识别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

(5)尽量少吃时间过长的剩菜、剩饭。如果吃,一定要彻底加热,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

(6)不吃没有卫生保证的生食,如生鱼片。

(7)不吃街头贩卖的、没有卫生许可证的食品。

(8)尽量少吃油炸、烟熏和烧烤等食品,这是因为这类食品往往含有比较多的污染物。

1、保持清洁;

2、生熟分开;

3、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

4、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

5、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食品安全问题的论文篇二

1.严把食品安全关,共谱和谐社会曲。

2.勤查狠抓严把关,食品安全重于山。

3.欲想寿比南山,饮食安全为先。

4.保障食品安全,共建和谐社会。

5.三无产品不卫生,切莫花钱买病生。

6.情系食品安全,心铸和谐家园。

7.想要健康活到老,食品安全不能少。

8.手牵手维护食品安全,心连心构筑和谐家园。

9.三无食品少去碰,小摊小贩离远点。

10.食品安全从严把关,关爱生命责任如山。

11.严把食品安全关,喜架健康幸福桥。

12.一日三餐饮食,勿忘病从口入。

13.食品安全共同监督,健康和谐人人受益。

14.食品安全每一天,健康平安每一年。

15.品牌就是诚信,品牌让人放心。

16.吃蔬菜,尝瓜果,不理三无烂产品。

17.食品安全是金,百姓健康是福。

18.己所不食,勿施于人。

19.健康大厦始于一砖一石,食品安全凝聚一点一滴。

20.一串麻辣三分美,二串麻辣十层灰。食品卫生得注安全食品联万家,食品安全靠大家。

21.今日不防真可惜,若要福寿定得防。

22.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购买食品时:质量安全放第一。

23.食品安全警钟长鸣,健康生活和谐温馨。

24.选购放心食品,吃出健康体魄。

25.食品安全天天讲,健康生活岁岁享。

26.营造食品安全大环境,呵护幸福健康小家庭。

27.严厉打击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行为。

28.构建食品安全网,谱写和谐社会曲。

29.齐心协力抓食品安全,真心实意保群众健康。

30.普及食品科学知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食品安全问题的论文篇三

生态文明建设,要尊重自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从农业角度来说,要着力解决各类问题,包括化肥和农药污染问题、生活废弃物污染问题等,营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保证食品安全。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加大资金和政策等的投入,落实各项建设措施。

生态农业是基于生态理念,按照社会需求,采用现代化生产技术方法,比如化肥和农药技术等,开展系列生产活动。食品安全问题,同农业生产有着直接的关系。基于此,生态农业下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

2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挑战。

2.1化肥和农药污染。

从农业生态环境实际来说,化肥和农药污染威胁着食品安全。据相关调查显示,氮肥使用量过大现象较为普遍,利用率达到39%左右,经过挥发和淋溶等途径,能够流入到水体以及空气中,引发富营养化问题,进而影响着水质,使得农业生态环境被污染。农药使用量过大,会影响生物新陈代谢,减少生物种类。

2.2畜禽粪便污染。

畜禽粪便和污泥等,会污染生态环境,威胁着食品安全。从当前生态环境情况来说,养殖厂数量不断增加,在养殖的过程中,随意排放污水和畜禽粪便等,极易引发污染问题。部分养殖户在处理死禽畜方面,选择直接抛弃到坑塘,极易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影响着民众的健康。

2.3生态环境检测难度大。

若想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需要实现大气环境和水污染等的检测全覆盖。从实践情况来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质量不高。由于缺少专用设备的支撑,加之检测技术水平普遍不高,难以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提高了检测的难度[1]。

3.1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在生态农业背景下,若想做好食品安全问题的把控,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落实各项法律法规,推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具体从以下方面如下:(1)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品牌建设,保证产地环境洁净化,实现生产过程标准化。在监督管理方面,要严格落实各项规则制度,实现制度化管控,使得食品质量能够达到相关标准。(2)加大环保技术推广力度。对于农业生产中,常见的肥料和农药问题等,要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力度。采取科学施肥和加大物理等系列措施,解决由于施肥和农药喷洒过量造成的肥力下降问题,同时能够减少面源污染,最大程度上保证食品安全。(3)加大食品产地环境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针对农业生态环境,开展全面的检查,整治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环境。从食品生产全过程入手,做好产品质量监督,从根源上保证食品质量。

3.2加大环境检测投入力度。

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角度来说,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环境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健全生态环境检测系统,力求实现指标体系全覆盖,做好各环节的生态环境检测工作,提高信息的专业性以及有效性。对于生态环境质量检测和治理所使用的设备,要做到及时更新,保证设备的性能,进而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除此之外,要加大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力度,提高检测的质量和水平。

3.3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建设生态农业,要紧紧围绕食品安全问题,加大资源利用技术和垃圾处理技术等的研究以及推广力度,运用科技大创新,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加大农业生态污染治理力度,为环境保护的实施以及农业生态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相关部门和企业要加大技术投入,积极研发低毒农药,研发生态农药,减少农药污染问题的发生[2]。

3.4加快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

对于现存的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污染问题,避免污染持续扩大,促进循环农业发展。以某地区威力,为了解决禽畜养殖污染问题,开展了专项行动,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改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通过优化产业生态布局,划定1257个禁养区域,总面积达到2357平方公里,半年时间内,关闭了703家禁养区养殖场。结语生态农业下,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控制,需要从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入手,加大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治理力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境检测投入力度,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作者:周思宇单位:河北京安瑞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食品安全问题的论文篇四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食品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几年来,被公开曝光生产和销售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案件层出不穷,受害者成千上万。,山西朔州制售假酒喝死了人。案发后哄动全国,制假者被处以极刑,就是这样,也未使制售假酒者受到双慑。之后又在广州白云区相继发生两起白酒中毒事件,造成数十人中毒,13人死;还有近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三聚氰胺毒牛奶”事件,极大伤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还在国际社会当中造成了恶略影响。过去,对生产销售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治理整顿没有做到法规化,制度化,而是“救火”式的治理,哪里发生问题治哪里事情过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因而制假售假屡治不绝,屡禁不止,甚全有愈演愈烈之势。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并不令人乐观:剧毒农药、兽药的大量使用;添加剂的误用、滥用;各种工业、环境污染物的存在;有害元素、微生物和各种病原体的污染;有害生物和疫病多次发现;生物技术和食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带来的可能的负面效应;周边国家疫情的频繁发生;国内外人口流动的增加,新疾病的出现和原已消灭的重大疫病的死灰复燃等。近年在市场上曾发现食物加吊白块、鸡鸭饲喂激素、面粉加增白剂、海鲜用甲醛浸泡等,还有在水果上喷施催熟剂、膨大剂,在蔬菜上喷施剧毒农药等案例。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1.2产生原因。

对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有以下七点:一、监管疏漏,“苏丹红一号”事件呈现出国家、企业等对在食品生产中被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存在漏洞。二、执行不力,我国于5月将孔雀石绿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中,禁止用于所有食品动物。但在实际检测中,却发现在我国很多地方,孔雀石绿仍在被普遍使用。三、欠缺考证盲目定论,“转基因水稻事件”告诉我们,对于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不能轻易下结论。在没有精确的考证之前,任何单角度的结论都要慎重。四、利益驱动逃避责任,以“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碘含量超标事件为例。雀巢在这场博弈中的表现出的企业利益第一,逃避责任的做法并不是个例,其实很多其他行业的知名企业在利益与责任的博弈中也有极其相似的表现。五、政策法规不健全,国家在管理和规范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导致问题不断。六、媒体误导草木皆兵,由媒体片面报道引发的轩然大波,不得不通过权威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来消除,包括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甲醛啤酒事件――“国产啤酒95%含有甲醛”的说法是否有夸大事实的嫌疑,或者说这样的“失实”报道能不能在媒体职业操守范围内经过严格的核实而避免。另外,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恶性竞争,也是导致此类“闹剧”时有发生的原因。七、标准滞后,国家监管部门应该根据国际标准及时修改旧标准,尤其是在食品健康安全方面更要与国际接轨。

人们对食品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这是我们生活质量提高之后的必然要求,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种要求是合理的,也是需要不断满足的。但从一个产业的发展角度来说,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却要客观辩证地来看待。任何产业的发展都要有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就像一个人的成长一样,我们不能过早过多的要求孩子具备成人的思想和品质,拥有像成人一样的言行,这对他的成长是不利的,让一个孩子从小就像成人一样,也是不现实的。产业的发展,本来就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要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成长壮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有适当适时地提出相应的要求和标准,才更有利于产业自身的发展。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只有有了产业,才可能谈到发展,才可能有质量和安全。

另一方面,社会的需求也是随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变化不断提高的,即便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其需求也是多样性的,分不同层次的。目前,新的产业不断产生或派生出来,就是因为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丰富多彩。同时,不同的需求也在创造着五花八门的新产业。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我们更多的是纵向的来划分质量安全与市场需求,而现实中质量安全与市场需求却是横向的,不同层面的市场需求有着不同的质量安全要求和标准。我们好象还只是用一个同一质量安全标准去面对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产业发展。还有一点,要保证质量和安全,靠政府部门、靠企业自律、靠舆论监督是能够解决一定问题的,但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要靠产业的发展、靠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完备的信用体系的建设来保障。这种保障更持久、更有效。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的消费者、我们的政府已经把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放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的合理要求,而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只刚刚开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和思考食品的安全问题。

坚持辩证思维看形势,就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极其复杂的矛盾方面,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考察、科学把握构成事物的所有要素及其发展趋势,全面看,看全面,认清客观事物的实际状况,防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显,不闻雷霆”。

坚持辩证思维看形势,就要分清表里,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清主次,区别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区别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被表象遮眼,不被假象迷惑,从而认清趋势,把握大局。

坚持辩证思维看形势,就要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在看到主要倾向的同时,也要看到另一种倾向;在看到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成效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严重危害,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在深刻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的同时,也要认清解决问题的有利条件,提高勇气,增强信心。

坚持辩证思维看形势,就要具有联系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既联系过去,也联系现在和将来,看清发展过程,把握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发展的趋势,知形识势,见微知著,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从而顺应规律,把握机遇,掌握主动权,促进食品药品安全总体形势向更好的方向转化和发展。

一句话,只有认清形势,才能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地为国担责,为民分忧,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安全。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从宏观上看,自然与人类的和谐至关重要,这个关系直接影响着整个人类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整个人类同时积极努力才能够遵循的自然法则;从微观上看,无论是国家,还是各监管部门,乃至企业都应从百姓餐桌无小事的角度出发,完善政策、加强监管、提高意识;从个人的角度看,不能只等着国家相关制度的完善等来解决食品安全的本质问题,需要自觉环保、自觉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获取,时刻注意树立科学饮食观念,正确地处理好饮食、营养、健康的关系。

食品安全问题的论文篇五

摘要:食品安全目前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的现状,并简要分析了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并就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辩证的思考。文中提到只有人类与自然界保持和谐,才能真正保证人类的食品安全。自然与人类的和谐问题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天道。

关键词:食品安全;辩证;人与自然;和谐。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食品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几年来,被公开曝光生产和销售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案件层出不穷,受害者成千上万。,山西朔州制售假酒喝死了人。案发后哄动全国,制假者被处以极刑,就是这样,也未使制售假酒者受到双慑。之后又在广州白云区相继发生两起白酒中毒事件,造成数十人中毒,13人死亡。制假售假者胆大妄为,无法无天,真是丧尽天良。

过去,对生产销售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治理整顿没有做到法规化,制度化,而是“救火”式的治理,哪里发生问题治哪里事情过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因而制假售假屡治不绝,屡禁不止,甚全有愈演愈烈之势。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并不令人乐观:剧毒农药、兽药的大量使用;添加剂的误用、滥用;各种工业、环境污染物的存在;有害元素、微生物和各种病原体的污染;有害生物和疫病多次发现;生物技术和食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带来的可能的负面效应;周边国家疫情的频繁发生;国内外人口流动的增加,新疾病的出现和原已消灭的重大疫病的死灰复燃等。近年在市场上曾发现食物加吊白块、鸡鸭饲喂激素、面粉加增白剂、海鲜用甲醛浸泡等,还有在水果上喷施催熟剂、膨大剂,在蔬菜上喷施剧毒农药等案例。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1.2产生原因。

对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有以下七点:一、监管疏漏,“苏丹红一号”事件呈现出国家、企业等对在食品生产中被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存在漏洞。二、执行不力,我国于20xx年5月将孔雀石绿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中,禁止用于所有食品动物。但在实际检测中,却发现在我国很多地方,孔雀石绿仍在被普遍使用。三、欠缺考证盲目定论,“转基因水稻事件”告诉我们,对于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不能轻易下结论。在没有精确的考证之前,任何单角度的结论都要慎重。四、利益驱动逃避责任,以“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碘含量超标事件为例。雀巢在这场博弈中的表现出的企业利益第一,逃避责任的做法并不是个例,其实很多其他行业的知名企业在利益与责任的博弈中也有极其相似的表现。五、政策法规不健全,国家在管理和规范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导致问题不断。六、媒体误导草木皆兵,由媒体片面报道引发的轩然大波,不得不通过权威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来消除,包括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甲醛啤酒事件——“国产啤酒95%含有甲醛”的说法是否有夸大事实的嫌疑,或者说这样的“失实”报道能不能在媒体职业操守范围内经过严格的核实而避免。另外,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恶性竞争,也是导致此类“闹剧”时有发生的原因。七、标准滞后,国家监管部门应该根据国际标准及时修改旧标准,尤其是在食品健康安全方面更要与国际接轨。

人们对食品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这是我们生活质量提高之后的必然要求,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种要求是合理的,也是需要不断满足的。但从一个产业的发展角度来说,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却要客观辩证地来看待。任何产业的发展都要有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就像一个人的成长一样,我们不能过早过多的要求孩子具备成人的思想和品质,拥有像成人一样的言行,这对他的成长是不利的,让一个孩子从小就像成人一样,也是不现实的。产业的发展,本来就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要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成长壮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有适当适时地提出相应的要求和标准,才更有利于产业自身的发展。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只有有了产业,才可能谈到发展,才可能有质量和安全。

另一方面,社会的需求也是随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变化不断提高的,即便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其需求也是多样性的,分不同层次的。目前,新的产业不断产生或派生出来,就是因为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丰富多彩。同时,不同的需求也在创造着五花八门的新产业。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我们更多的是纵向的来划分质量安全与市场需求,而现实中质量安全与市场需求却是横向的,不同层面的市场需求有着不同的质量安全要求和标准。我们好象还只是用一个同一质量安全标准去面对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产业发展。

还有一点,要保证质量和安全,靠政府部门、靠企业自律、靠舆论监督是能够解决一定问题的,但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要靠产业的发展、靠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完备的信用体系的建设来保障。这种保障更持久、更有效。

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的消费者、我们的政府已经把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放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的合理要求,而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只刚刚开始。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和思考食品的安全问题。

坚持辩证思维看形势,就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极其复杂的矛盾方面,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考察、科学把握构成事物的所有要素及其发展趋势,全面看,看全面,认清客观事物的实际状况,防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显,不闻雷霆”。

坚持辩证思维看形势,就要分清表里,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清主次,区别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区别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被表象遮眼,不被假象迷惑,从而认清趋势,把握大局。

坚持辩证思维看形势,就要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在看到主要倾向的同时,也要看到另一种倾向;在看到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成效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严重危害,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在深刻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的同时,也要认清解决问题的有利条件,提高勇气,增强信心。

坚持辩证思维看形势,就要具有联系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既联系过去,也联系现在和将来,看清发展过程,把握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发展的趋势,知形识势,见微知著,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从而顺应规律,把握机遇,掌握主动权,促进食品药品安全总体形势向更好的方向转化和发展。

一句话,只有认清形势,才能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地为国担责,为民分忧,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安全。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从宏观上看,自然与人类的和谐至关重要,这个关系直接影响着整个人类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整个人类同时积极努力才能够遵循的自然法则;从微观上看,无论是国家,还是各监管部门,乃至企业都应从百姓餐桌无小事的角度出发,完善政策、加强监管、提高意识;从个人的角度看,不能只等着国家相关制度的完善等来解决食品安全的本质问题,需要自觉环保、自觉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获取,时刻注意树立科学饮食观念,正确地处理好饮食、营养、健康的关系。

食品安全问题的论文篇六

目前,食品添加剂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能够有效保鲜,促使食品品质得到改善,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因为不规范的使用,很容易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威胁到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食品消费结构。食品工业发展迅速,我国人民吃得饱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未来开始充分重视如何吃得好。在各式各样的食品中,添加剂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很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添加剂概述。

目前,在食品添加剂定义方面,各个国家还没有完全统一。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定义了食品添加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对食品的色香味等品质进行改善,满足加工工艺需求和防腐需求,分为人工合成、天然物质等两大类型。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进入新时期后,我国食品添加剂发展迅速,类型多样,已经出现了超过20种食品添加剂,品种超过2000多个,其中,最为经常见到的添加剂有甜味剂、抗氧化剂,等等。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很多食品安全问题都是因为滥用添加剂造成的,其中,最容易出现的有以下这三类问题。

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虽然我国在相关食品法规中明确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最大用量、标准用量等一系列标准,但是部分商家为了实现产品利润提升的目的,会将大量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到食品中,以便优化食品颜色、提升食品口感,扩大食品销量。虽然采取本种方法,食品的使用期限得到延长,食品外观更加好看,却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使用劣质的食品添加剂。

现阶段,我国出现了较多种类的食品添加剂,很多食品添加剂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为了降低成本,部分商家就会将成本较低、危害较大的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食品中。这些劣质食品添加剂中很多成分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如铅、汞等,甚至超过了保质期要求,这就会影响到食品安全,不利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违规使用非食品添加剂。

相较于过量使用添加剂和使用劣质添加剂,违规使用非食品添加剂会对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比如,部分不法商家为了获取利益,会在食品中加入工业用剂,以此来冒充食品添加剂,这样食品口感虽然也可以得到改善,却对我国人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商家遵守规范。

每一个商家都需要有较强的职业道德感,严格要求自己,做良心食品,以便促使市场食品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因此,就需要不断提升市场管理水平,规范每一位商家,保障其严格遵守相关规范,科学合理地使用食品添加剂,最大限度地降低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率。

现阶段,依然有大量商家明目张胆地对食品添加剂违规使用,主要原因就在于市场监管存在着问题,导致部分商家的法律意识薄弱。因此,就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要求商家。同时,相关卫生组织也需要更加严格地监管不法商家,除了要在第一时间及时禁止商家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外,还需要适当提高惩罚力度,如公布不良商家、给予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等,以此来增强商家的法律意识和规范操作意识。

创新食品检测技术。

经过不断的发展,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分析技术日趋成熟,但是随着食品种类的增多和添加剂种类的丰富,导致食品添加剂的检测难度在不断增大。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不断创新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以便保证在第一时间就可以找出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禁止市场中流入这些不安全食品。此外,还需要积极创新食品添加剂,改善食品添加剂整体行业,研发出较低成本、健康程度更高的食品添加剂,以便将市场上的劣质食品添加剂逐步替换掉。

增强消费者的重视程度。

要综合运用多种途径,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的意义,让广大消费者充分重视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如果遇到此种不法行为,需要向卫生组织及时积极上报,且坚决抵制三无产品,向监管部门及时上报这些不合格食品的信息。

构建和完善食品添加剂安全评价制度体系。

要对食品添加剂应用标准进行统一,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参与进来,将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食品权威信息第一时间发布给公众;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行业发展状况,对食品添加剂安全评价制度科学合理地构建与完善,国家食品安全机构严格认真检查使用之前的食品添加剂,促使食品加工过程的公开性、透明度得到不断提升。此外,要对食品类法律法规体系大力完善,对食品市场全面整治,在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基础上,提升食品的绿色、天然程度,降低危害,保证消费者的人身健康。

结语。

在近些年来社会上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中,滥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问题占据很大的比例,对人民人身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增强监管力度,提升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等,最大程度地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的论文篇七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食品行业飞速发展,市场形势总体向好,但是也出现了很多令人痛心的食品安全事故。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也是监管的薄弱地带,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本文主要阐述农村食品安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食品安全。

农村问题一直是我们党和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农村人口数量众多,农村的持久稳定关系到国计民生。食品安全是农村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把涉及千千万万老百姓的身体健康问题放在首位。目前我们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立法和监管工作也进一步加强,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向监管难度较大的农村转移,城乡结合部、偏远农村成为食品造假的重灾区。同时,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相对闭塞的状态使得农村的食品安全监管比在城市的监管难度更大。

1.经济基础薄弱导致假冒伪劣食品盛行。

农村地区是我国的不发达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总体偏低,导致对价格很敏感,对于食品更是如此。一些不法商贩抓住农民贪图便宜的这一弱点,将一些假冒伪劣的产品销售到农村,这种假冒伪劣的食品严重影响食品工业的发展,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大部分假冒伪劣的食品质量堪忧,会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特别是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发育造成的损害,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农村集贸市场是农村集市贸易市场的简称,是指一种传统的农村商品交换场地,是场内经营者集中进行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等现货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农贸市场是农民朋友集散农产品的重要场所,是乡镇中农副产品、日用品销售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其卫生安全条件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在我国的乡村地区,农贸市场的监督管理很薄弱,其卫生条件较差,到了夏季异味明显。大部分商贩处于散乱经营的状态,使得农贸废弃物的处理极不合理,肉食、蔬菜、副食的位置安排缺乏合理的规划,很容易导致食品的污染。一些不明来路的农副产品很容易进入农贸市场,老百姓在购买时也很少去关注产品的来历,这些因素导致乡镇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存在很大的风险。

3.农村土地污染严重,间接造成农产品的污染。

耕地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国政府一直强调要保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人多地少的现状决定了只有保护耕地才能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我国农业多年来连续增产,农业发展取得了傲人的成果,这与政府长期以来的农业支持政策密切相关,也离不开农民朋友的辛勤耕作。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我国农业的农药化肥使用量连年增长,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农药的使用量呈快速上升的趋势。1991年,我国农药使用总量为76.53万吨,迅速增长到180.19万吨,增长了135.5%,年均增长率高达7.4%。同期,中国农药行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农药生产和使用总量均居世界前列。农药使用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农药施用强度也在不断增加,按农作物播种面积来算,农药使用量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增长速度,是同期农作物播种面积增长速度的9倍。工业废水的随意排放造成大量的土地和地下水污染等。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我国农村土地污染的现状,进而使得农产品的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农作物的重金属严重超标,食品安全在源头上就得不到保证。

4.不规范的养殖业在畜产食品源头上造成严重问题。

随着农民发家致富心理的推动,大量的农民开始发展小规模的养殖业,以养猪、养鸡为代表,农村养殖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很多问题。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饲料,饲料是促进肉、蛋、奶等养殖业商业化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的间接食品,一些农民为了提高养殖的效益往往大量甚至过量地使用抗生素以及饲料添加剂。一些劣质饲料和有毒有害的物质被使用,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需要引起注意。

1.经济收入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在收入和消费支出上有明显的差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村居民的收入相对较低,尽管每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在10%左右,但是对比城镇而言,农村居民的收入还是偏低,这就导致他们在选择食品时选择价格低廉的。在食品监管上,经济因素是重要因素,我国香港特区之所以能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体制,这与其强大的经济投入密切相关。我国农村居民收入较少,导致一些假冒伪劣的食品流向农村地区,而且农村地区处于监管的薄弱地带,所以形成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2.农贸市场为农民生活带来的便利使得人们忽视其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农贸市场是农民朋友进行买卖食品的聚集点,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便利。农产品在这个市场上流通的时候面临的约束很小,多数农产品的产销地点并不明确,形成很大的安全风险。工商局、食药监局在农村的监管力量严重不足,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造成现在农贸市场的无序发展。

3.短期行为造成土地污染。

过去三十年,我们过度重视经济效益,没有考虑可持续发展,对耕地过度使用严重。单纯地追求产量导致化肥农药超标使用,使得土地板结,产量下降,还使得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严重。随着城市地租的进一步上升,一些工厂大规模布局农村地区,工业用地的增加本身就减少了耕地的面积,再加上工业废水未经处理随处排放,造成严重的重金属残留问题,主要是砷、氰化物、汞、镉,铅、锌等,这些污染物的随意排放主要是处理成本高,监管不到位造成的。土地污染比水污染、空气污染更难以治理,这些短期行为严重影响我国的长期发展。

4.不规范的养殖业造成的问题。

养殖业是近些年来我国农村地区致富的重要手段,在发展的初期,农民一拥而上,分散养殖,不注重科学管理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在养殖过程中,滥用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的现象屡见不鲜,疫病虽然减少了,但是却对人体造成了间接损害。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公布的中国第一份抗生素使用量和排放量清单显示,20中国抗生素使用16.2万吨,其中51%为兽用,在36种常见抗生素中,兽用抗生素的比例更是高达84.3%。复旦大学一课题组通过对1000多名学校儿童人群尿中抗生素的生物监测,证实我国儿童普遍暴露于多种抗生素下,并发现兽用抗生素主要通过污染水及食物进入人体,而兽用抗生素暴露与儿童健康有明显的联系。目前,从兽用抗生素滥用程度上看,主要集中在乡村的家禽养殖和散养户,他们用药知识相对贫乏,过量购买、使用抗生素的现象比较普遍,由此产生的耐药性和食品安全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开拓思路,加大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发展的焦点问题,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可以为食品安全提供基础保障。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引导农民结合市场需求改善种养结构,适当增减不同作物种植规模,积极推进农产品收购储存改革,保障农民合理收益。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地,开展土地股份合作、联合或土地托管,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建立规范化的农贸市场,实现双赢。

农村地区村落分散,需要农贸市场为广大老百姓提供农产品的买卖。建立规范化的农贸市场,不仅能够方便人民群众的生活,而且可以为商家提供良好的经营场所。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将农贸市场的生、冷、鲜、熟的食品划区分开经营,对于农贸市场的公共卫生安排专人打扫、清理。规范市场上商户的进货渠道、销售途径,做到经营有执照,进货有登记,销售有记录,让一切行为有据可查。在监督上,要定期、不定期抽检,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做好事前控制。

3.加强土地监管,创新保护机制。

我国土地辽阔,但是真正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少,更应该珍惜。一些农村出现很多强占耕地、工业废水污染耕地的现象,应该坚决杜绝。基层政府须提高觉悟,严格审批制度,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不能为了短期的财政目标就引进一些污染企业,放松环保的要求,耕地的保护一定要摆在突出位置。农业用地就要在农业的范围内找出路,不能挪作他用。环保、国土部门要切实履行责任,保护好土地资源,造福人民,造福后代,只有土壤健康了,农作物才能健康,人民群众的健康才能得到保证。

4.推行大规模、集约化养殖业。

分散养殖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造成了监管上的困难。地方政府应该大力发展集中养殖,科学选址,鼓励大规模、集约化建设养殖场所。这样既可以方便农户统一销售,合理经营,而且方便对养殖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管,也可以集中宣传科学的养殖知识,减少滥用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的现象。综合来看,我国农村的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就要全面推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食品安全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不能让农村成为薄弱地带。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

食品安全问题的论文篇八

食品安全的风险交流是食品安全控制和相关事件处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做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主要目的(propose)在于:让风险分析过程透明化,收集和反馈相关信息,分析利益攸关者的风险认知,给消费者提供信息和建议。通过过程透明,依据科学的风险交流,有可能起到以下主要作用(benefits):

(1)使消费者更加信任风险分析的结果,提高对风险管理部门的信任度;。

(3)便于消费者或利益攸关方更好地遵守管理措施或处理意见,使公众或利益攸关方为缓解风险造成的危机处理措施作贡献,或使公众在危机中有更好地反应。风险交流面对的事件常常包含热点事件、群体的事件和突发事件,学者们总结的风险交流原则为:

1)公开性原则食品安全管理过程或风险分析过程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产业链上的利益攸关者参与或知情。这是因为公开性是透明性的基础。

2)透明性原则透明性会鼓励所有相关团体之间的合作,提高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认同感。这是因为消费者对供应食品的质量与安全的信心是建立在对食品控制运作和行动的有效性和整体性运作的能力之上的。应允许食品链上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能发表积极的建议,管理部门应对决策的基础给以充分的解释。

3)及时性原则食品安全事件有时具有突发性,涉及的消费者范围广泛,媒体关注度高等特点。及时的风险交流可以降低事件升级为危机的可能性,降低消费者的担忧和急躁情绪。让消费者或涉事人员尽早知晓应采取的措施和应有的行动。

4)应对性原则食品安全的风险交流常常针对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公共安全政策制定或舆论担忧等。除了说明事件原因、决策依据及舆论背景或事实外,还必须考虑涉事人群的范围,公众的接受能力或水平,给出必要的措施建议或指导意见。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基本方法主要来自传媒学、修辞学和心理学的消费行为研究(consump-tionbehaviorstudy)。目前,风险交流研究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主要总结了风险交流的要素和技术技巧。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在实施层面和交流时应考虑以下要素(elements):

1)过程(process)和消费者以及利益攸关者的相互交流。

2)时限(timing)贯穿整个风险分析全过程,注意关键时刻的时间接点。

3)形式(form)用最便捷、最广泛的手段传递风险的信息和决策意见。

4)内容(content)说明或解释与事件有关的危害物、风险等级、风险相关因素,消费者的风险认知及应采取的措施。

5)参与者(who)风险评估人、风险管理者、消费者、食品和饲料经营者、学术界和利益攸关方等。

6)干什么(what)解释风险评估的结果和风险管理决策依据或意见基础。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在实施过程中或交流现场应注意以下方法或技巧(communicationskill),提升交流效果,化解矛盾或危机。

2)注意交流过程的双向原则,倾听和确认听众的需求。3)由于事件的突发性、复杂性和时限性,所以应在透明度、完整性及可读性之间探讨平衡性。

4)用定量的结论还是定性的结果表述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可信度。

5)了解“垃圾信息”对风险交流的污染或干扰程度。

6)调查消费者或利益攸关者对风险认知的概况。

7)分析消费者对风险的可接受水平。

8)判断消费者对零风险不可能性的认知程度和容忍度。

3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误区或认知问题食品安全的风险交流需要法规支持和规范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指出,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风险评估(第十三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对综合分析表明可能具有较高程度安全风险的食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警示,并予以公布(第十七条)。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第八十二条)。制订了由国务院行政部门统一公布的信息范围。《食品安全法》未提及“风险分析”原则,因而不可能提及“风险交流”。《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也未对风险交流做出较全面的解释或说明。目前,风险交流过程缺少法律地位。另外,有时还会把“风险交流”理解为风险管理,或认为是其组成部分,或简单地把风险交流理解为法规宣传或媒体控制。风险交流的行政职责模糊,食品安全管理和参与各方在风险交流中的角色和任务还有待细化。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过程中存在一些明显的理解误区,还需加深理解和克服。例如,把风险交流理解为公共教育。风险交流不是公共教育的主要原因在于风险交流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消费者;而消费者的构成是十分广泛的。把风险交流理解为公共关系,常常认为官方或资源多的一方的报告一定是正确的,或官方的报告一定是最权威的。不能简单地告诉消费者或公众某种食品是安全的,这样做的结果并不一定能使消费者放心。因为消费者希望了解决策的全部过程,所以决策的科学性和过程的透明度是提升风险交流效果的基础。风险交流的官方投入或实践与消费者的满意度不成比例。关于风险交流的概念始于上世纪70年代,其得到国际公认仅始于上世纪末。其理论体系、研究方法、规范和指南还很不完善,甚至有些领域还属于空白。目前,从业人员还需要专业基础、专门的理论和技能训练,食品企业从业人员还需要有参与的热情和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提高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不懈努力。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来看,国际上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研究方面,非常重视风险认知与风险感知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从事食品安全研究的专家和消费者对同一食品安全事件的反应有诸多不同或距离,即真空地带。不理解这些不同或不去缩小这种距离,就会影响到风险交流的效果。就专家而言,有一定的知识背景,有自己的(主动型)认知能力,其研究报告或者言论均依据于事实或研究结果;交流的重点集中于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危害物是什么,导致危害的可能性有多大,还有那些危害的风险不够清楚或未知,即不确定性。而消费者参与风险交流可能是基于自己的感受(被动型)或从媒体得到的信息,其判断风险的大小可能基于重要性,对自己的价值或主观的影响大小。二者之间常常存在较大的距离。研究发现消费行为,包括文化背景,与食品安全事件及反应程度有关联。这些问题还需要食品安全专家、风险交流专家、消费行为学家和管理专家等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逐步缩小这一距离,缩小真空地带。

食品安全问题的论文篇九

摘要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状况。我国食品行业的一系列问题于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的问题是密不可分的。而世界上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也是有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通过世界上主要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类型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至今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讲,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指政府、政府有关部门及其他组织为保障食品安全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制度、方法的总和,它是既包括一个国家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所实行的有效的行政组织体制和机制,也包括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执法监督体系、标准检测体系、应急救援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等方面。当今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势必会暴露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我即从几个方面谈一下当今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的一些问题。

一、世界上主要国家及我国的安全监管体系形式。

1、美国卫生部属下的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负责除畜、禽肉、蛋制品(不包括鲜蛋)外所有食品的监督管理,主要任务是:制定联邦法规、标准;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前的食用安全性评价与审批;低酸性、酸性罐头的注册登记;食品质量、装量规格的监督;食品生产经营条件和过程的现场监督;食品标签的管理;进口食品检验;食品安全研究;动物形势品种兽残分析;食用动物饲料的安全性监测。农业部属下的食品安全与检测中心(fsis)负责畜、禽肉、蛋制品的监督管理。

2、英国成立专门、独立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全权负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英国保障食品安全的主要管理机构是食品标准局,是监督英国食品安全的独立机构,负责食品安全质量的总体事务和制定各种标准。实行卫生大臣负责制,每年向国会提交年度报告。食品标准局是一个非内阁组成的部门,由内阁授权,其最高权力机构为管理委员会,向英国议会负责。食品标准局还设立了特别工作组,由该局首席执行官挂帅,加强对食品链各环节的监控。

3、加拿大由农业部的一个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并负责协调其它部门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监管。加拿大联邦农业部食品检查检验局集中负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负责实施联邦政府规定的`所有食品的监督、检验、植物保护和动物卫生检疫计划;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的日常监督、抽样检验和案件查处;食品安全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并对有关法规和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制定并管理食品检验、执法、监督及控制计划,提出服务规范;发布紧急食品召回令,组织整个食品链的检验、检测和监督活动。

4、我国卫生部负责主要负责国内市场的食品卫生政策和食品管理工作;农业部中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农业部农产品安全管理重大事项的研究、协调、决策和重大工作的部署;国家质检总局主要负责食品生产加工和出口领域内的食品安全控制工作;商务部则侧重于食品流通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市场交易秩序的规范管理和监督,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检查,审核其主体资格,执行卫生许可前置审批规定;科技部主要负责食品安全科研工作,具体工作主要由农村与社会发展司负责。

综观各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历程,并非在其最初级阶段就存在如此多样的监管模式。由于食品种类的多样性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在食品安全监管之初,各国往往采取的是多部门分工监管的模式,尽量减少单个部门的工作压力,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质量。然而随着食品生产工艺的复杂化、社会化日益加强,一种食品“从农田到餐桌”涉及到多个环节,而将这些环节的监管工作人为地割裂开来,会导致食品安全的监管脱节、重复和冲突等诸多问题。因此到二十世纪末,各国纷纷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设立进行了重构,因各国立法背景的不同,基本形成了以上前三种监管体制模式。从食品安全监管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设立呈由分散到统一的趋势。

1、从1949年至今,我国部级以上机关所颁布的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以及各类规范性文件等多达840篇。由由此可见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制度繁多。它们之间有交叉、重复,又有空白,所以多种标准在市场上往来冲突,缺乏协调机制。正因为这些标准存在多头监管,实际上就造成了“多部门管不好一张餐桌”的局面,容易出现一些监管的“真空地带”,出了问题,又互相推诿。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如:美国政府每年以7亿美元的经费支持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日本6月至9月投资数亿日元,历时2年3个月完成了日本标准化发展战略的制定任务。我国虽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食品安全的标准,但许多标准标龄过长,缺乏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在技术内容方面与wto有关协定和cac标准存在较大差距。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英、法、德等国家采用国际标准已达80%,日本国家标准有90%以上采用国际标准,发达国家目前采用国家标准面更广,某些标准甚至高于现行cac标准水平。而我国国家标准仅40%左右等同采用或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食品行业国家标准的采标率只有14.63%。

2、我国食品检测机构目前还由政府监管,民营自主检测意识低。资料显示,我国的食品相关检测的技术机构5630家(在世上是绝无仅有的),从业总人数达到15.04万人,其中直接从事食品检测的为3.74万人。大专、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员数量接近总从业人数的50%。但是在食品流通领域,国家公布的检测机构仅仅176家(国家计量认证许可),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的食品检测需求。并且食源性(生物性与化学性)危害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而我国现在缺乏食源性危害的系统监测与评价背景资料。我国目前尚缺乏定点主动监测网络,而往往是出现事故后再进行控制。没有对引起中毒事件中常见的重要致病菌进行危险性评价的背景资料。

3、缺乏高新的检测技术,关键检测技术与设备落后。比如,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多残留方法可检测360多种农药,德国可检测325种农药,加拿大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251种农药;而我国缺乏同时测定上百种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技术。出口时只能依靠国外的检验机构检测,完全丧失了进出口贸易中的主动性。

新产品安全性评估欠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资源加工食品的安全性研究与评估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例如,欧美发达国家对食品工业用菌的管理和审批非常严格,对菌种的使用历史、分类鉴定、耐药性、遗传稳定性、有效性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并建立了数据库,建立了完善的菌种档案和安全性评价、检验方法,而我国多年来传统食品发酵中使用的一直是大量未经检验和科学性评价的菌种。另外,我国对一些新型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酶制剂以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缺乏研究与评估。

4、食品行业及政府部门有关工作人员社会道德与责任心问题食品安全保障这根链条还存在着政府、监督机构、消费者以及媒体等诸多环节。有些企业心存侥幸,唯利是图,以牺牲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结果最后只能是害人又害己。近几年曝光的阜阳“大头娃娃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就是很好的例子。在维护食品安全方面,一向被视为弱势群体的消费者也肩负着捍卫自身利益的责任,社会举报便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但是当前群众举报较少,相当多的消费者认为价格便宜的食品问题不值得举报。这就存在观念问题。此外,在少数地区,地方政府和官员为了政绩,把打假工作与发展经济对立起来,担心打假会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出现了“地方保护主义”。

去年出现的“三鹿奶粉事件”在我国已不是首例食品安全事件。在它之前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以后至多是舆论的一阵谴责,然后就是不了了之,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积累的太多的诟病,一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通过看其他国家的食品安全体系发展历程我发现,每个国家都出现过向我们现在类似的情况,因此我认为也不必要太过于敏感与消极。虽说食品与药品行业是所谓的“良心行业”,但我认为主要支配地位的还是体制问题,而体制不完善,法律不健全,归到底还是技术和经济因素。例如,美国在19世纪中期直至20世纪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曾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和专门的机构负责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市场上掺假食品和劣质假药泛滥,公众健康受到严重侵害。

当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制度完善时,优势就会显现出来。反应停(沙利度胺)最早于1956年在原西德上市,主要治疗妊娠呕吐反应由于临床疗效明显而迅速流行,而在美国,由于该药因资料不足,未获fda审查通过。结果在全球出现上万例新生儿畸形时,美国能幸免。这就是著名的“沙利度胺不良反应事件”,又叫做“反应停事件”。这向我们证明证明,企业集团从来都不具有维护公众利益的内在自觉性,为了谋求企业的最大利润总是不惜牺牲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即便是出现了“反应停”这样严重的药害事件,企业集团仍然会极力维护其自身利益。企业守法的自觉性只能来自于其违法行为所必须承担的风险和代价。必须通过强有力的依法监管,通过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和惩处,迫使企业将国家的法律规范转化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由于我尚学识浅薄,只是能看到当今神会问题的这一部分,更难以提出什么实质性的解决办法,但我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制度会完善,人们也会有更有效的行为规范,从而让我国食品行业有发展的更好的保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