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李清照的散文简短(优秀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5:00:26 页码:14
2023年李清照的散文简短(优秀19篇)
2023-11-13 05:00:26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隐藏在琐碎事物背后的规律和原理。写作需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为读者提供多样性的观点。请参考以下总结范文,相信能够为你的写作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李清照的散文简短篇一

独特的女子,精致优雅且潦草,骨子里透出天然的妩媚,生动晶亮,而不是一尊修饰完美的雕像,这样的率真是极其喜欢的。如同城市公园的花草亭台阁楼,处处精致雅韵美丽的让人茫然,远没有天然的山川河流那般广阔艳丽,桀骜不羁充满狂野的魅力。

不完美的女子,叛逆,美丽卓越而不细腻,是天生的精致。黑绸缎样的发丝,如画的黛眉,眼眸或盈盈秋水,或是沉凝着智慧,桀骜不羁,一如徐志摩的陆小曼,精致的服饰,昂贵的香水,加之腹内诗书,很是有些大气,却率真潦草,不完美,可徐志摩对于这样的陆小曼却爱得蚀骨!

徐志摩在天堂是不会觉得他爱错了的,刘海栗曾说:陆小曼的旧诗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而徐说陆小曼:她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睛光里荡起,心泉的秘密。这样的陆小曼徐志摩如何不爱?陆小曼是精致美丽的,可是却又时不时灯红酒绿的潦草,生活泛滥,精致潦草的让徐志摩爱恨交织,不能自己。

他们仍然很爱,爱得蚀骨。这样的陆小曼必然是有其独特的魅力,骨子里透着生动,自然,美丽坚定的叛逆,没有粉饰登场华丽的面具,精致美丽却潦草,是我极其欢喜的。

林徽因是众所周知的优雅,满腹诗书,端庄淡定,可她却也不是完美的,据说生活中的林徽因是个个性坚硬,脾气暴躁的女子,这我很能相信,一个如此优雅有才气的女子,为了形象社交,必须时时端庄温婉秀丽,却又有着情感上痛彻心扉不能触及的地方。如何不累?不烦?怎会不偶尔大发雷霆?这样有瑕疵的林徽因,才可以配得上徐志摩浪漫诗人炙热的爱。

若她还能完美的连脾气都是那样雅致温和,一如冰雪聪明,事事都能处理得当,微笑温贴的薛宝钗,徐志摩会爱这样的林徽因吗?想是贾宝玉都不爱了,徐志摩这一个性情率真的诗人,也不会把这样的林徽因爱得刻骨铭心,痛彻心扉。这样说来薛宝钗的修得毕生的无瑕疵的完美,又有何用呀,实在让人叹婉。

对于薛宝钗这样的女子,有许多我是极其欣赏的,端庄大方,冰雪聪明,为人周全委婉,不小性儿,宽厚,所以在贾府是人见人爱,人缘极好,最终成为贾府的少奶奶。不要说母命难违,实在是宝钗太过完美聪明,如果说一切运筹在握,奇怪吗?无人可解!

薛宝钗聪明才智让人不得不服气,没有一丝的缺点,在我心里如一尊无瑕疵完美的雕像,印象深刻,但也无关痛痒。

较之薛宝钗亦是不完美别一样的独特风姿,在贾府庶出地位卑微的女儿贾探春‘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更是傲视不屈,一样天生的精致,风姿卓越,且才自精明志自高,连王夫人和泼辣的凤姐都要让她三分。

她才气横溢,优雅美丽,却不沉溺淑女的形象,从不违心委婉做好人缘的三小姐,大闹贾府家族的搜查,不让搜索她丫鬟的箱柜,只让抄查自己的物品,痛心疾首愤怒的挥手就打了,凤姐都不敢得罪大夫人的心腹王宝善家的。

神采奕奕,地位卑微,却敢于反抗,从不妄自菲薄,高傲如清风飘逸,亦不屑做雅致温顺女儿,脾气坚硬霸道,真是让人看着都要叫一声,痛快。

贾探春的我行我素,桀骜不羁,精致柔美的外边下坚定叛离的个性,着实让我心生敬意。但她一样有着让人很不赞赏甚至让人唏嘘的缺点,但许是正因为她本身的缺憾才衬托的贾探春,爽朗率真,地位卑微却敢怒敢言,果敢有追求的个性的美丽,让人过目不忘,心生敬佩。

从她很喜欢鲁智深的《山门》: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这样看来她完美无缺的内心世界其实是很累的,她也想着偶尔的潦草随意。不愿意自己孰真孰假,然而却终究抵不过朱红雕梁,华衣丽服,显赫地位那一大家族儿媳必须具备的完美。

她是一尊完美的雕像,无瑕疵完美的,贾宝玉不想走进她内心世界的冰美人雕像。而不是活生生有缺憾,真实有热度人,所以最终悲哀到,贾宝玉丝毫不流连白璧无瑕完美的薛宝钗,决绝的弃她出家而去。

人最重要的是纯真自然,透明晶亮,而不是处处优雅端庄完美无缺,人世通达只有优点没有缺点,这样的完美让人窒息。

独特魅力,精致美丽却潦草,骨子里透着生动,自然,饱满,眼神坚定不羁,没有粉饰登场那优雅华美的面具,这样纯真的女子,一如干净广阔的蓝天,是极其欢喜的。

因此欣赏精致也喜欢潦草,坚韧果敢面对社会,携一份淡然,靠近野生自然的东西,而不是过分精雕细琢的完美。

李清照的散文简短篇二

整个冬天,天使们好像在高高的殿堂里开了一场又一场盛大的舞会。她们轻轻旋转,抖落天鹅绒般洁白的羽毛,于是就有了一片片、一丝丝形态各异的雪花儿或雪星儿从天空降下。

大地满含热泪,颤抖着敞开它宽大的胸怀拥抱着天国的赠礼,多久了,从深秋的萧瑟到入冬的荒凉,默默地承受由花红柳绿的繁华过渡到孤独颓丧的重压?衰老、寂寞、悲苦与季节的冷眼像一条“嘶嘶”吐着信子的蛇,一刻不停地撕咬着北方大地的肉身。北风中,总有些说不出来的苦要这个铁铮铮的汉子保持沉默。如今,天使们遗落下来的晶莹而纯洁的灵魂之花来拥抱他了,来泅渡他了,来牵引它走出负重的阴影。这是多么大的.馈赠啊!

那就来吧,用你的素纱遮掩我寂寞的愁容,用你的洁白涤荡我满身的尘埃,用你的灵气驱赶我蠢钝的愚顽,用你的纤巧贴近我柔波似的心胸!

在你来之前,我是一只疲惫的风车,从一个城市转到另一个城市;我的双肩塌得凹陷,我的双腿弯曲成弓,我被心上的灰尘呛得不停地咳嗽……大地的负重时常让我忆起童年,遥望儿时那小鸟儿一样的影子,不禁泪眼婆娑。

树林里静静的,鸟雀无声。青春残痕的枯草低低地伏在大地的背上,接受天国里播散着晶莹的祝福。

太阳躲在天幕后面,它知道这些精灵之舞和人间之舞不同,不需要它的光来衬托。它们是灵魂之舞,是拯救大地的苦难的女人。

她依然无声地舞着,轻盈而舒展,婀娜而袅婷,现着恬静而湿润的柔光。她知道将来的命运,她无愿无悔,因为她知道她柔弱的身躯将担负着灵魂的净化与重托。天空阒然无声,用铅灰色的语言写满了它的尊崇。

我走出去,真诚地祈祷:让这些圣灵的眼泪来洗去我满身的尘埃吧!让这些精灵跨越无边的黑暗来驻入我的生活吧!让这些纯洁的天使们带给我一个崭新的黎明吧!

人间灯火辉煌,窗内推杯换盏的喧哗喷吐出钞票与权利互换的浊气,本已负重的心更加负重,肥胖的体重承载不了心灵的重压。刀子寒光闪闪。

我伸出手,一大片雪花落在我的掌心,化成一颗晶莹的泪。我知道,这是凝集天国与大地的爱的一片,温暖与冰冷撞击出一颗天使的眼泪。

为着这一颗天使的眼泪,我不愿将我的生活摆布于人类的虚空,然而我又逃脱不了人类的虚空;我不愿被五色的电子灯火炫成灿烂的魔鬼,然而我一不小心就会被电子灯火炫成灿烂的魔鬼。

于是我伏在大地上,身躯保持着与它平行,我听见雪花与腐朽无声的搏击……。

为了你,我一低再低,还要一低再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李清照的散文简短篇三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

李词有两大特点:

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

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创作风格: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

李清照的散文简短篇四

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李清照作为著名的女作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卓然自成一家。她多才多艺,在各方面均有建树,不过最能体现她创作成就的,当属她的词。在她的词中,倾诉真挚情,熔炼寻常语,讲求韵律美,是她感情生活的生动反映,使她的词自成一家。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李清照词“易安体”的艺术特色。

一、以寻常语度入音律。

李清照的词在语言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把一些寻常语熔炼在她的词中,不着痕迹。

她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铺成极其工巧、细腻的画面,婉约深细,而又意境深远,让读者只见其外表的朴素,而见不到朴素下锤炼的工夫。

她把那些用惯了和用旧了的浅而俗的文字,缀成极其清新鲜丽的词句,以寻常语创造了不寻常的意境,突显了“易安体”的一个显著特色——善用浅俗语,明白如话而清新工巧。

二、倾诉真挚情,倜傥有丈夫气。

李清照的词,无论前期的,还是后期的,都包涵着她真挚的感情。或者是表现真挚的夫妻之爱,或者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或者是南渡之后面对国破家亡所产生的一腔爱国主义情怀,既有女性的温柔和明慧,又有一般女子所缺乏的俊爽和开朗,能把委婉的情思和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而是柔中有刚,蕴含着豪迈之气。如她前期的作品《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一年重阳,李清照便作了这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表现词人在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上片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末句“人比黄花瘦”,更成为千古绝唱。

又如她后期的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李清照后期词中的杰出作品。全词概括且集中地反映了南渡以后她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境界逼真,情绪迫切,写尽了她凄惶的天涯沦落之悲,充分体现了她后期的那种忧愤深沉的词格。

北宋灭亡,黎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李清照身逢乱世,又加丈夫新丧,应该说,《声声慢》中“凄凄惨惨戚戚”的情怀,是国难家灾当头,一个百无聊赖的孀妇的痛苦心声,是心底真情的流露。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李清照悲戚哀愁的心境是普遍的,这是国破家亡的时代哀歌。

李清照不仅具有女性的细腻柔丽,还具有一般女性所寡有的贞刚气质,温婉中有遒逸之气,旖旎中透出刚健、洒脱、俊爽。即便是一些感时伤怀的低回沉吟、追念往事的凄苦之词,也流动着一种爽逸之气,与一般流行的香软的词风异趣而别树一帜。无脂粉气,无闺阁气,有丈夫气,就这一点而言,易安体的风格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婉约”两字所能概括的。

三、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

李清照把自己的愁死愁绪与伤时伤乱的家国之痛融为一体,写出了婉约词的忧伤绝唱。

李清照的词,很擅长运用白描的手法,这是它用来抒发真挚感情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她的《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这首词为作者早年所作,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细、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食物,借以抒发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

又如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作者以白描的手法,不事渲染地记叙了一次非常愉快的郊游,极富生活情趣。

总之,李清照的词在抒情艺术上都表现了很高的成就,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过完美的艺术技巧而展露无遗。李清照强调“词别是一家”,她以女性词人特有的细腻纤巧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熔炼寻常语,倾诉真挚情,倜傥有丈夫气,凄婉悲怆,善用白描。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些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侧面表现了故国之思和家亡之恨,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居婉约派之首,当时就广为流传,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散文简短篇五

易安居士是谁写的,易安居士是李清照的号,说李清照大家肯定不陌生了吧,上学的时候都学过她写的诗词,基本都是要求背诵的,相信大家都背诵过,何况是一名女词人,更让人印象深刻,因为大部分诗人都是男的,让你说几个男诗人,肯定不费工夫的说出十个八个的,但让你说出几个女诗人,没那么容易,但李清照肯定是让你第一个想起来的吧。

易安居士是谁写的。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婉约派的代表,诗词理论颇佳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晚景颇为凄凉,朱彧《萍洲可谈》说她:“不终晚节,流落以死,天独厚其才而啬其遇,惜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载:“然无检操,晚节流落江湖间以卒。”

陆游《夫人孙氏墓志铭》“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孙氏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卒,卒年五十三,她十岁时即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

由此可知,李清照当卒于1151年之后。《宋史·艺文志》中说她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八卷,但已经遗失。现有《漱玉词》辑本,现存约五十首左右。

易安居士的生平。

1084年,李清照诞生于北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明水镇。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18岁,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赵明诚李清照结婚。

赵是金石家。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如《渔家傲》“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话不予群花比”。

11移居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与丈夫南渡江宁《金石录后序》:“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

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行至镇江时,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逃去。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宁府。

南渡后,词人的生活困顿。1129年丈夫于农历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李清照为文祭之:“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谢伋:《四六谈麈》卷一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绍兴,在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

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饱受打击,其写作转为对现实的忧患,因此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暮年飘零后,感情基调转为凄怆沉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绍兴二年(1132年),至杭州,再嫁张汝舟,婚姻并不幸福,数月后便离异。

易安居士的'评价。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

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李清照的散文简短篇六

春天是一种朦胧的情愫,春天在生活的变奏中,春天在成长的困惑中。

【春天在生命的孕育中】。

当欢快的种子以不可遏止的气势撞开禁锢的世界的门扉,在人类原始的家园定居扎根。当息壤中的种子萌发抽穗,在丰腴肥沃的田畴伸展匍匐隆起,那种幸福的悸动和夹杂着恶心的呕吐,是春天在提醒你,他已在你心中孕育繁殖。

【春天在分娩的痛苦中】。

当饱尝十月怀胎的艰辛和苦涩后,生命中不能承受的初次重负紧紧压迫你的喉咙,让你欲吼不能;压迫你的腹部,让你坐卧不安;压迫你的神经,叫你天旋地转。

春天光顾的时候,往往天上没有一丝云絮,地上不见水流,空气干燥不刮一缕轻松的风儿,这当儿,正是生命的临盆期,春天在你的腹中,占据了所有的空间,翻滚、下坠直至把岩石钻开缝隙,地壳引发变动。

岩浆喷涌,山洪暴发,当新的生命呱呱落地,无数个漆黑的日子同阳光热烈地拥抱着吻别;上帝与你坐在对面打量春天的面目,哇哇的啼哭和吮吸母乳的憨态让你哭笑不得,那时候,春天在你的怀抱中酣睡、拨节、潜滋暗长。

【春天在咿呀的学语中】。

在经历了多少煎熬,流淌了多少汗水后,春天渐渐睁开了惺忪慵懒的睡眼,张口叫嚷。

面对这善睐的明眸白皙的面孔你醉了,与窗棂上挂着的上弦月一样笑得合不拢嘴。

听着这咿呀的笑闹声在小屋中回荡,你忘记了背后沧桑蹉跎的日子,与春天一起调笑沉醉,酝酿一个美丽甜蜜的春梦。

【春天在蒙昧的启迪中】。

春天在学会称谓,熟悉了家中的物什后,走出小院,迈着摇摇摆摆的步子,奔向大自然,开始呼吸野外的粗犷的含着泥土气息的风;欣赏三两只蝴蝶和一只红蜻蜓翩跹着飞舞着没入五彩缤纷的花丛;顺着父母亲手指的方向数浩瀚夜空中不知名的星星;沿着爷爷奶奶的故事中的小路找寻迷路的小鹿。

春天的胃口张得很大,想把世界上所有的故事在一夜之间消化。春天的脑子永不知道烦乱,总想把闯入网络的信息捕捉。春天的脚丫仿佛不知道疲倦,哪怕山高水长也要去拜访森林中的陌生朋友。

当有一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并非象故事中的精彩,春天也会亮出无奈的神色,说你撒谎不诚实。

【春天在童年的天真中】。

春天抹着眼泪背上书包离开爸妈走进学堂,春天坐在中间几排的课桌前,注视与妈妈年龄相仿的女老师在讲台上板书,捧着新发的课本嗅书上的墨香。

春天是纯净的处土地,生长真、善、美。

从老师那里知道了助人为乐,总想把辅导教材中雷锋的形象与自己的背影拉近。总想出现一次路上看到别人丢失的钱包,然后交到班主任那里却不愿留下自己的姓名。总想在雨中偶逢一个未带雨具的同学,然后与他共伞走向校园。童年时的心境就像初春时的山泉晶莹剔透、了无纤尘。

童年时的思想总是很纯很淡,像一泓潭水,只有涟漪微微,没有涛声阵阵。童年时的梦想像三月长空放飞的风筝,只要不断轴线,总在风中飞翔。而春天就是山泉的叮咛,告诉世人互相尊重,坦诚相待。春天就是潭水的清凉,告诉你这个世界声色犬马光怪陆离,唯有拥抱自我,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生活。春天就是风筝的执着,只要有空气在流动,就不能尘封自己的追求和憧憬。

童年时的天真就像是一本大部头书籍中的插图,虽则只是一种点缀,却可以作为诠释内容的凭籍。童年时的天真就象一个旅游景点门前的路线图,尽管你可以忽略它径自去游,但谁能否认它存在的的价值。

童年时的天真就像楼道入口处的一盏灯,有月亮的夜晚分不清是月光还是灯光,无星无月的黑夜把黑暗坚决地赶出楼外的空间。春天在童年的天真中,在无邪的想象中,在传奇的童话中。

【春天在少年的狂想中】。

少年时你不要找寻春天,春天就在你手中的画笔下,你想把它描绘成啥就是啥。少年时,你不要埋怨别人的田园枝繁叶茂花枝招展,就在你亲手栽植的小树旁浇上几桶水,然后坐下来看小树抽芽冒长。

少年时,你不要计较考场一时的失利,只要你在无涯的学海苦撑勤奋的舟楫,春天定在你乘风破浪的双桨上。尽管你的力量只如小草一样纤弱,但你稚嫩的喉管也能发出柳笛一样汹涌的誓言。尽管你的色彩只如山花一样轻淡,但并不妨碍你将大地装点得富丽堂皇。尽管你的梦想伟大而又狂妄,但你有堂吉诃德的彪悍少年维特的坚韧。

少年是喷薄而出的朝阳,虽则没有万丈光芒,却能将寒夜照亮;少年是雨后初出的竹笋,虽则没有疏影横斜高风亮节,却呈现出新生命蓬勃发展的壮观。

少年是早春骀荡的东风,虽则没有朔风的萧杀寒冷,却能将冰雪解冻大地回春;少年是春雨丝丝,能让麦苗返青草长莺飞。

少年是春水流淌,滋润了河床鲜活了岸边的杨柳。少年是一把口琴,飞扬着明快激越的音符;少年是翻飞的紫燕,呢喃出春光无限。春天在少年的狂想中,在厚厚的日记中,在渐渐长高的心愿中。

【春天在青年的追求中】。

如果说胎儿是种子,少年是花骨朵,那么青年则是人生的花季。这个时期,你的头颅渐渐丰富充实,你开始读懂了书本以外的世界并非精彩,其实也很无奈;你的血液日益沸腾,你开始感觉到来自异性的吸引是那么刻骨铭心牵肠挂肚。你开始提笔冒昧地写下连自己都弄不清楚的复杂心情和大胆情语,准备在雨后的空巷再次邂逅那个结着丁香一样愁肠的姑娘。然而多少次你踟蹰空巷看到的都是异样的目光。

你开始相信爱是一种缘分,情是一种约定。终于在寂寥的长亭在欲雨的午后结识一位柔情似水的`女郎。你的激情冲破时间和空间的封锁,她的爱恋驱散金钱和物质的羁绊。你们俩相爱了,似戏水的鸳鸯嬉闹在宁静的湖水面,如亮丽的白鸽翱翔在广阔的长空,像自由的马儿奔跑在肥沃的草场。

春天就在你的眉梢她的颦话中;春天就在她的叮咛你的期许中。春天是白日的相濡以沫,春天是长夜的倾心交谈。春天是滚烫的爱河中激起的琼浆,春天是绵绵的情语中吹过来的和风,春天是朗朗的月夜下洒落的细雨。

青年时的爱情像诗,浪漫激越跳荡缠绵;青年时的爱情如画,纵情泼墨酣畅淋漓;青年时的爱情似书法,恣意挥洒落落大方。青年时的爱情更像雾,朦胧神秘意味隽永;更像雨,骤然驾临莫名其妙,更像电,不知渊源地老天荒。

【春天在成年的困惑中】。

成年时,是人生的十字路口后的第一个小站。这时你的肩头的行囊扛起的不只是爱人的目光,还有家的内含。为了幸福你必须远走他乡去洒落汗水铸造幸福;为了家庭的大厦坚不可摧,你用骨骼和热血奠基筑就。

谁说你这时候变得冷漠,不在意妻子的温情脉脉,从你憔悴的面容辗转反侧的睡姿便可见你深沉的感情;谁说你这时候变得木讷愚憨,不会说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从你沉稳的步伐握紧的拳头就能看出你心中积蓄已久的力量;谁说你这时候信心衰退一蹶不振,从你屡战屡败屡败仍屡战的状态便可看出你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乐观情怀。

成年是一首乐曲的高潮阶段,往往不是高亢激荡,而是低沉暗哑;成年是一条大河的转弯地段,往往不是汹涌澎湃,而是迂回往复;成年是一棵树的主干部分,往往不是旁逸斜出而是丰满着年轮。

成年的心情不像诗歌不像小说更像散文,淡泊从容不事雕琢。成年的心境不像春雨滂沱夏花灿烂更像秋水,明艳绵密不温不火。成年的心绪不像大路朝天小径便捷更像山路,曲折幽深起伏崎岖。

春天就在成年的碌碡下,碾压出四季的收获;春天就在成年的簸箕中,分拣出生活的悲欢;春天就在成年的脚印中,启悟出深浅的感触。春天在成年的困惑中,在云起云散的聚合中,在别离相见的悸动中,在杳无期限的思念中,在旷日持久的生活中。

【春天在老年的回味中】。

老年时不会诞生旧的梦想,只把过去的光华重温,像一部旧收音机放一首半个世纪甚至更早以前的曲子。老年时失去了伴侣,即使再续弦重弹,也会把老旧的爱情珍藏在记忆。

老年时离开了故乡,即使住进了高楼,也会把山村的土屋怀想。老年的门牙即使走风漏气,仍然哼唱着小时的山歌;老年的照片尽管发黄褪色,仍然驻留着昔日的风采。

老年人喜欢怀旧,一起谈论讲述着过去消逝的故事;老年人喜欢村居,闲云野鹤垂钓清池;老年人喜欢老朋友,叫着乳名说说笑笑像换了一个人。老年的境遇象一杯凉开水,不像茶水浓酽冰水凉爽,只有清纯自然;老年的心情如冬日雪霁,不像春光明媚夏阳暴晒,只有冰清玉洁;老年的心态似飘落的黄叶,不像绿叶葳蕤,秋叶火红,只有潇潇洒洒。

其实老年是一种回归,对人生之初的关照和留恋;老年是一种沉淀,对往日幻象的稀释与分离;老年是一种顿悟,对人生命题的诠释和答复。而春天就在老年的白发中,幡然老矣却矍铄劲健;春天就在老年的老茧中,鞍马劳顿仍不辍稼墙。春天就在老年的笑谈中,秋风春月等闲度。

春天就在老年的回味中,对生活的大彻大悟中,对情感的咀嚼反刍中,对美丽的赏析和玩味中。

李清照的散文简短篇七

李清照是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所谓“易安体”,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一)、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是其词最突出的特色。李清照论词,力主词“别是一家”,竭力维护词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本色,其作词亦严守此道。她不追求辞藻华美,也不刻意熔铸前人诗句,而是用从口语中加工提炼的、明白省净而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言、白描的.手法、新奇的比喻,创造出不寻常的意境,明明白白地表述自己的真情实感,自然清丽,极有情味。她又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声律。她的词将精美雅致的画面和通俗真切的情事结合起来,达到情景交融;其语言既充分体现了婉约词人精于修辞、造句工巧的优长,又大量妥贴生动地化用口语,集雅俗于一体。

(二)、易安词既主要写自己的生活、心理和情趣,又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将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糅合一起,既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又具有凄壮悲怆格调,发展了传统的婉约词。

(三)、易安词既有女性词的温婉柔丽,又有一般女性词所少有的贞刚之气。能将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无脂粉气,无闺阁气,细腻柔丽之中透出道逸、俊爽。这种不让须眉的洒脱、豪迈之气,使其词别出于一般意义的婉约词而独标一格。

李清照的散文简短篇八

静谧的夏夜。

鸟儿倦了,星儿累了。

只有月光,静静倾洒。

熟悉的感觉。

一瞬间。

让所有的记忆复活。

说过彼此忘记。

就像风过水无痕。

可岁月风干的。

是彼此的泪水。

却怎么也吹不走刻骨铭心的记忆。

那个橘黄色的雨夜。

雨夜中激情的疯跑。

那个多情的夏夜。

夏夜里那盏亮在你额头上的萤火。

那个百花盛开的春天。

春天里相约走上开满野花的小土坡。

那个大雨滂沱的午后。

透过窗口。

我们一起看小巷里。

卖油条夫妻相濡以沫。

无言的.泪水在彼此眼里滑落。

那个烂熟于心的号码。

从不去拨动。

因为彼此都有自己的生活。

这个夏夜将你想起。

骨子里的记忆随风而舞。

真诚的祝福飘到彼此心里。

李清照的散文简短篇九

萌发了,吐绿了,从淡淡的云里,从薄薄的雾里,从四月柔韧的枝条上。

连缀珠叠玉的垂柳、滴翠溢香的幽兰也歆羡:你的`命运真亮——。

浓郁的春意,温暖你五光十色的梦境。

艳阳撒播的一片片温情,在你每一线细微的叶脉里徐徐流动。

春雨绵绵,似玉液琼浆,让你在浅酌慢饮中,滋长诗情,滋长画意。

和风轻轻地吹着,送来青草甜甜的问候,送来油菜花、映山红、草莓花,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花儿甜甜的问候。

那鸟鸣,从树叶间滴落,从花瓣上滴落。这流泉般清澈的歌谣,消溶了你的困倦,你的怅惘。

啊,春茶,承受并蕴藏了春天诚挚的爱!

然而,一生,尽索取大自然赐予的恩物,那是没有色彩的欢乐,没有重量的幸福。

于是,你踏着清明的曙光欣然上路,走向平原,走向森林,走向沙漠,走向大海,将一个浓缩的春天,嵌入人们生活的画卷。

李清照的散文简短篇十

李清照一直被世人看作是一名美女词人,很少有人认为她是丑女作家。其实李清照究竟是美女还是丑女,史料上并没有记载。世人对她的容貌都是凭想像和猜测来理想化并加以美化的。最近有人试图从李清照的作品来探求李清照真实相貌,从而颠覆其千余年来在人们心目中的传统形象,还原一位真实的李清照。

李清照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女词人。在山东济南,李姓一族并不是有钱有势的大家族,但却是齐鲁一带很有名望的书香世家。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就是齐鲁学风培育出来的一个典型学者。他博学多才,最为时人推许的是他的文学成就,在经学、文学理论、历史学、佛学诸多方面均有突出建树,与廖正一、李禧、董荣等当时号称苏门“后四学士”。李清照的母亲王氏知书达礼,是北宋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因为山东自古就是出“大汉”的地方,因而有人认为,李清照的出生地就注定了她不是一位苗条美女。

李清照给人以文弱纤细的形象纯粹是她的名字和后期凄凄惨惨词作的影响。首先说名字,每一位读者读到“清照”二字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冷冷清清的月光照在大地上的感觉。“名字清照”让人感到冷清文弱。至于李清照的“瘦”主要来自她的词作,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等。这里是她的词因“瘦”字使用得恰到好处,瘦字传神地把人的心情同景物的凋零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在文字效果上令人拍案叫绝,而不是说她人的体形“瘦”,李清照因在这三首词中的“瘦”字用得好,被后人诙谐地称为“李三瘦”。可惜千百年来文学家、画家把词中之“瘦”混同于人体形之“瘦”从而给人们勾勒出一个瘦弱形李清照的形像。有人从李清照的词作和人生经历以及其性格推出真实的李清照不但不瘦而是体形魁梧高大,额头宽阔,性格外向,甚至有点粗鲁的女强人形象。

出身名门世家的李清照不仅天资聪明,而且生性活泼,可以说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放荡不羁,常常大醉而归。如她的《点绛唇》就传神地刻画了李清照在少女时代的放荡不羁的生活:“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有人会问,既然李清照长得不美,赵明诚为什么和她感情那么好?其实赵明诚不是看重李清照的美色,而是看重她的才气。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一生相互爱慕琴瑟相和,主要是志趣相投。当时赵明诚常去外地考察金石名品,李清照颇感孤单寂寞,便写了一首相思词,名叫《醉花阴·重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借飒飒秋风、片片黄花把对夫君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为情所感,后更为词的艺术力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写词五十首,将李清照的这首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这五十首词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这个故事表现出来的他们夫妻的如胶似漆得益于他们共同的爱好和浓厚的兴趣。

从李清照的词也可以分析出她的性格特征。在其前期少女和初嫁时作品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传神地勾勒出了清照醉酒后的形态,这不是普通的醉而是大醉,醉得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了。试想一位少女时代就常常喝得酩酊大醉的的女性,有可能是那种害羞的人吗?另外从其出游地点看,她是出游到离家很远的溪亭,而且是玩到日暮时分,还是从水路划船回来的,从词中从叙,溪亭至回家的路还相当偏僻,因为所经之地有“一滩鸥鹭”,鸥鹭就是今天的白鹭,这种鸟洁白细长,胆子很小所处之地一般远离人群。更令人后怕的是她所乘的船“还误入藕花深处”。从这样形象传神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在一千年前封建礼教相当森严的宋朝,李清照这种泼辣、大胆且豪爽的女性还是很少见的;而且从其“争渡、争渡”那股劲看来,李清照的力气应该不小,而她的身材应该相当高大。

李清照一生嗜酒,少女时代如此,出嫁后与赵明诚生活优裕时如此,晚景飘零时亦如此,终生不改此衷。通览一下清照的词,只要提到酒,写到醉酒形态的处处皆是。这里只选几首著名的去赏析一下并分析清照的为人。

首先说说第一首《如梦令》:“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应该说此时的李清照生活得很好,不是侍字闺中,就是新婚不久。“浓睡不消残酒”,说明过去的米酒能使人醉得挺深沉的,另外也说明李清照喝得很多,一个女人能喝到睡一夜酒还没清醒,可真是豪饮啊!看来李清照并不是有人所说的“无知少女”,而实在是女中豪杰,体格强健之人。

然后说说第二首《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这一首词写的是在借酒浇愁,“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此时正是金兵入侵、宋室南渡之后,为了减轻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痛苦,李清照便以酒来麻醉自己。这种把酒临风、举盏消愁时的情景,让人们看到一个“侠女”的身影,而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夏日绝句》,则被史学家、文学家共同认为是侠女风范。

最后说说第三首《诉衷情》和第四首《醉花阴》。先说《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再说《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这两首词中仍然说的是醉酒和酒醉的事,不论是“夜来沈醉卸妆迟”,还是“东篱把酒黄昏后”,李清照大丈夫的形像都可见一斑。所以有人认为后人把李清照画成纤腰细臂,明眸皓齿,娇滴滴,软绵绵,凄凄惨惨切切的传统形像,是不准确的。李清照应该是才华横溢、高大粗放、坚强有力的山东才女!她不是樱桃小口,肤如凝脂的书香美女;应该是鼻直口方,宽额阔脸,目光炯炯的一代侠女!这就是历史上真正的李清照。

李清照的散文简短篇十一

世间爱花之人甚多!郑板桥喜竹,一只瘦笔绘尽竹之风姿;陶渊明独爱菊,悠然于南山之下闲庭信步之田园烟火,品尽菊之淡雅;周敦颐爱莲,出水之芙蓉清丽、不染纤尘;国人多爱牡丹,富贵、艳丽、世俗。世有梅花,凌寒飞雪处,沁人暗香,不畏寒冷,跋涉在人间大地。爱梅之,痴绝处,点点暗香,它花开处始是春,遗世而独立。

何曾忘却?文人墨客就像患上了梅疾一样的,男子爱梅,爱得风骨飘飘,江山尽是斗酒顷刻间之悲壮。熟不知女子也有爱梅之人,满园梅花尽放处,舞衣霓裳曲,何其美哉?她爱梅,爱得发狂,爱得尽像到了痴恋。在居所的门外种植了不同种类的梅花,赏梅赋诗,流连于梅花丛中,忘却夜深归来。梅花深处,一凉亭若隐若现,取名“梅婷”,深闺院墙,女子馥梅,亦或是另一番风骨。她爱梅,虽不像牡丹之惹人怜爱,爱梅之坚韧,独立于寒天雪地。

江采萍,出生于福建莆田,家族世代为医。她自幼聪慧过人,小小年纪就能诵读《诗经》,甚爱《诗经召南》里的那一篇《采苹》,因此其父取中两字“采苹”为女儿名字,希望她是一个和远古时代里德容皆备受人尊敬的女子。体态清秀,消瘦,她淡装雅服,姿态明秀,风韵神采,无可描画,她精通诗文。因癖爱梅花,在房前屋后种满梅花,嫣然有“梅妻鹤子”一样的情怀,擅长诗文,通晓乐器,又能歌舞,加之颜色娇俏,又有梅花之风骨,气质自然超脱于一般官宦世家的女子,才华与美貌完好聚集在一个女子身上,该是幸事!

及笄之年,已能写一手清丽俊逸的好文章,喜箫音笛之美妙,慕兰之品性,更流连于梨梅之圣境,赞叹桂花之馨香,也怜杯子之破败,赞叹剪刀、绮窗之功效。笔力之清隽逸兴,文辞之美妙,真让人喟叹,可谓才貌双绝。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斯女子之才貌,精致之至。当我们被“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剧心占据时,我们是那么急切的希望她的一生能善始善终,一样的幸运如初。叹惋总是在故事的结局油然升起!临春,满院的梅花竞相开放,玉蕊琼花缀满枝丫,暗香浮动,冷艳袭人,仿佛一个冰清玉洁、那是怎样的一个美丽世界!江采苹徜徉在梅花丛中,凝神专注忘乎时光之飞逝,低眉吻嗅,其香沁透心脾,陶醉在梅花的天地里,忘乎世间之寒凉,忘乎俗世之倦累。

唐玄宗徒步梅林,凉风微拂,清香袭面,玉凿冰雕般的梅花映入眼帘。怡人清新袭来,一个女子徒步而来,人花相映,美人如梅,梅如美人,煞是清雅宜人,言语文雅,性情温柔。

《梅花落》笛笛声清越婉转,引人神驰,女子仪态凝容,梅花飘落,仿若置身在世外之仙境。《惊鸿舞》起,步履轻盈,舞姿灵逸,衣带飘飞,从此,天子独宠梅妃。

十里长安,大唐盛世,千里飞歌,天下安定,歌舞升平之盛世繁华,好一个欣欣之盛况!宫廷锦绣帷幕,庭院雅致气派,帝王倾心,文人雅士偶尔装点文墨,赋得风月尽生辉,梅花满院逗新妃,宫廷墙院好似天山人间,吟得梅花素幽寒,“一枝疏影素,独抗严霜冷;早晚散幽香,香飘十里长”,梅之美香飘十里,吝是惹得宮妃夜夜清泪流。岁月摧折,春之急促,梅花零落美人愁怨!

日月易改,美人迟暮,等闲变却故人心。帝王之家也不能对抗光阴的逝去,人心易变,牡丹正艳时,梅花容颜已悄悄的凋落,零落成泥。从此广阔之宫墙,欢愉之美妙尽是惹人哀愁的情愫,庭院深深,悠悠长月。日子像极了爬上树枝的蜗牛,淌在那里,不动声色,静谧成了河!

“撇却巫山下楚云,南宫一夜玉楼春。冰肌月貌谁能似,锦绣江天半为君。”撇去春花为夏花,我知道是怎样一个如此聪慧的女子,连责怪醋意都是这么带有诗意。世间女子慕者也就朝朝暮暮的长相厮守,举案齐眉,同剪西窗之烛低眉耳语,怎奈世间君王宫墙佳丽千千万?容颜萧瑟,春光不在,离开就是那么的决绝。

从此,庭院深锁,倚楼望穿秋水,愁上心头,幽思难分。唐玄宗偶尔思念梅妃,派人悄悄送给梅妃贡珠一斛,梅妃吟诗辞谢,一首《谢赐珍珠》:柳叶双眉久未描过,残妆掺合着泪水浸湿了红绡衣襟,久未梳洗,何必赠余珍珠以安慰我心。寂寥孤愤,甚是凄清也难以舍弃梅之孤傲坚贞的品性。

一阕《东楼赋》出,畅抒心中之幽怨,美了佳人,镌刻了亭楼。“玉鉴尘生,凤奁杳殄”冷落了梳洗的精巧玉梳,香草依依、芳兰袅袅,亦是那样的寂寞空无主,任凭梅花的飘落,长门阻隔尽是那样令人徒增思愁,苦寂寞于蕙宫,但疑思于兰殿。花恨,柳愁,尽管风暖、鸟啾,昏黄落日,对月凝眸。“君情缱绻,深叙绸缪”,嫉妒、离愁、思念就是那决堤的河,泛滥成灾,愁绪未尽,长叹掩袂,踌躇于楼东。字字珠玑,文思娓娓倾述,其中爱恨愁思或许也只有写文之人才能清楚罢了!

天下之事,斗转之间尽是天翻地覆,换了人间,安禄山叛乱,长安城陷,一代丽人陨落,徒留后世文人怅然哀婉。“长门深闭,残妆未洗空阶立。宫深难把亲恩递,玉笛凄风,哀唤声声涕。何必倚梅空想忆,黯然泪向妆台泣。君恩深恨隔云系,憔悴佳人,魂断上阳地”

容颜如花之新丽,品德如玉石之温柔,爱梅之深,似梅一样的清雅脱俗、孤傲高洁,霓裳轻舞,笛声曼妙,只恨踏入帝王家,从此凄清冷!

李清照的散文简短篇十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讲述了一个天涯孤旅的女词人心中的悲凉与凄苦,出自于我国杰出的一代词宗李清照之手。

她,能够在数以万记的中国古代智者先贤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获得全世界的瞩目,认可及肯定,在浩瀚迷离的宇宙太空大放光彩,这是一个多么瑰丽的传奇故事!

李清照,是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词人;是古代文学群山中一座秀丽的山峰;是一个精彩的意外。在她神奇的笔尖之下,青春少女是如此的娇羞而俏皮:“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了,却把青梅嗅”;而夫妻间的相思则是如此浓烈,难以开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悲剧英雄虽然失败却依然壮志凌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在她神奇的笔尖之下,早春二月是“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眠梅腮,已觉春心动”;夏月则是“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淡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妆”;秋天的傍晚:“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比黄花瘦”;还有寒冬时节:“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她的词高雅清新、独具魅力、通俗清丽、而她自己身也是一个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才华横溢的奇好。古今多少年来创作了多少从令人回味无穷的词句。如混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的: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又如精巧则易,已自工致的:“落日融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如此魅力独特的词句,让李清照在名家辈出的古代文学长河中占据一席之地。

这些颇具传奇魅力的.词句演绎一个又一个美丽神奇的故事。李清照出身于一个诗书官宦家庭,受父母影响,从小就是一个书香才女。少女时代的她无忧无虑,活泼快乐,很早就表现出过人的才华。

看十六岁花季,朝气蓬勃的李清照已到婚嫁年龄。她与当朝史部待郎赵挺之之子赵明城两情相悦,情投意合。最终两人终成眷属,生活幸福美满,诗情画意。平淡却浪漫。后来却因夫君赵明城暴病而死,把这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部销毁了。一个人跋山涉水备尝艰辛,辗转流离。

这是个多么坚强的好人呀。就让我们违背她精美绝伦的诗词作品,透过散落在历史页里的斑斑点点,走进一代婉约词宗的内心世界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的散文简短篇十三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伴着丁香姑娘袖底的阵阵清芬,我深切的嗅到了她的优雅、惆怅。她遗世独立的气质牵引着我,在丁香花纤小柔弱的绸缎似的花瓣中,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另一个爱花的闺阁姑娘,她用素笔勾勒出花的精神世界,她就是婉约词宗——李清照。

在她的观念中,每一枝花都是一个天使,都能让她驻足片刻去赏尽它的风韵,闻尽它的芳馥,写尽它的魅力,她是一个吸饱了花之灵气的女子,纵观她的词句,从我们熟知的“误入藕花深处”到“应是绿肥红瘦”,从闺中“海燕未来人斗草”到初嫁后的“此花不与群花比”,无不有花的身影,也许是莲荷,也许是海棠,也许是浅碧轻红,也许是暗淡轻黄,都见证了李清照的成长,因为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每一个女孩到了她这里都是花仙子,而她,自是花中第一流。

闺中,她写荷塘争渡、却把青梅嗅的趣事;青春,她抒恨人归早、花谢难禁的感伤;新婚,她言风情有韵、教郎并看的喜悦;分离,她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落寞。一朵娇嫩的花,在小院闲窗中积蓄她的力量,在最美的年华里舒展她的根茎与玉瓣,又在朋党之争的痛苦中沉淀下来。狂风疏雨湿了秋千,也湿了花的叶、碎了花的心,但未泯灭花的魂,辗转南渡后她又挺直了她纤细的花杆,横眉冷对千夫指,直到暮景告诉她,一切该结束了,她才耷下高傲的头,依偎着脚下的泥土,睡去了。

爱花是一种高雅的情趣,历来诸多文人墨客吟咏着这娇嫩的产物,而我认为,李清照把花的幽魂攫住了,并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写花,但不落俗套;抒情,但不至滥情,对,她的人生,就是一场绚烂的花事。

李清照的散文简短篇十四

淘尽万个英雄汉,盛开一枝女儿花。北宋走向衰微的1086年,山东济南却诞生了一位日后冠绝千古的女词人,她就是李清照。开头两句即为现代诗人臧克家为济南李清照纪念堂所题楹联的上下联集句。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大概寓含安静、安逸、安稳之意,但纵观其一生,却既不安分,又不安稳。

李清照出身名门,父亲李格非为进士出身,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李清照深得家学渊源,十八岁时嫁给长大三岁的赵明诚,公公为赵挺之,任右仆射,是为宰相。无论娘家还是夫家,都是炙手可热的贵族之家,封建礼教的禁锢是很紧的,吟诗作赋,抚琴泼墨,怡情养性,当然是可以的,养在深闺,三从四德,则是必然的要求。

恬静娴淑,含蓄矜持,当是大家闺秀的风范。李清照却不,来看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小令不知确切地作于何时,但从动作举止和人物表情来看,所记少女时代的趣事当是无疑的。不管有人相伴无人相伴,沉醉,向晚方归,迷路,误打误撞,好一幅惊慌窘迫之态,虑事毛糙、嬉戏俏皮之野妹子形象,却也跃然纸上。

端庄内敛,沉稳典雅,应是贵族少妇的标配。李清照却不,她与赵明诚如胶似膝,琴瑟和谐,却有点“出格”了。她有一首《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这含苞欲放的.花怎样呢?“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何其鲜艳!正因为如此,“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于是故意“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是花艳,还是人美?这种别出心裁、出人意料的夫妇逗乐,难为丈夫不说,也本应该是私密的,李清照却无遮无掩,一纸素笺把率性而为,刁缠撒娇的恩爱公开地秀到极致了!

李清照年轻时不按套路出牌,不安分,嫁入赵家之后不久,便是不安分加不安稳了。

因为党争,11李清照的父亲被罢官,11其公公、丈夫先后罢官。此后,他们夫妇二人在山东青州共度了猜书斗茶,花前月下,相从赋诗,共治金石的好日子。11赵明诚复出,但好景不长,因发生“靖康之耻”,北宋于1127年灭亡,他们随宋高宗南渡长江。第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南京)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也就是系着绳索偷偷从城墙上溜跑了,使得李清照开始对其心灰意冷。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李清照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连用刘邦、屈原和项羽三个人的典故,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一个妇道人家竟然“不安分”得如同悲壮男儿,感时忧国,慷慨雄健,真是直压许多须眉了。1129年赵明诚在惊慌、抑郁、羞愧中染病去世。此时的李清照已经44岁了,更加地颠沛流离,苦楚备尝。

那个时代,程朱理学方兴,男尊女卑思想横行,女子改嫁和离婚均被视为有失廉耻,为全社会所诟病。但是,李清照却顶着世俗的压力,将两点都做到了,而且做得痛快淋漓!

丧失赵明诚之后,李清照希望有所依靠,能够安定下来。于是她被媒人“如簧之说”和“似锦之言”所迷惑,便在世人的唾沫中再嫁了张汝舟。

但不久,她又不怕连座,惊世骇俗地挣脱了这第二次婚姻。张汝舟也是进士出身,南宋时官右承务郎、监诸军审计司官吏。婚后不久,她发现张汝舟像一个市侩,虚情假意,经常拳脚相加,而且官职来源于谎报举数,实难同他安度晚年,张汝舟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便经常予以虐待。李清照忍无可忍,便状告离婚。其时,妻子主动提出离婚诉讼之举可是要招来如潮的口诛笔伐的,但李清照顾不得了,而且同时检举了张“妄增举数入官”的违法行为,按照当时的刑法,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属实,也要判处徒刑两年。但李清照毅然决然打起官司,婚离了,李清照也入狱了,所幸她的亲戚翰林学士綦崇礼援手,入狱九天便被释放,结束了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

此后,李清照不屑与偏安江左又对其诟病的的南宋官僚们接近,更加贫困忧苦,流徙飘泊。她在南京城叛乱后虽然对赵明诚心生嫌隙,但毕竟共渡了近30年的美好与艰辛的生活,况且赵明诚未完成的《金石录》是可以传世的著作,于是便殚精竭虑,潜心编撰这部赵明诚未竟之书。后客死江南,至于何地,至今无有定论,享年72岁,也是据考证而得,并无确切记载。

如果说李清照年轻时不安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青春天性的使然,那么,历经磨难后的李清照依然不安分,则是一种自觉的对家国变故的感怀和对封建礼教的抗争了。尤其是,她的再嫁和诉讼离婚在当时无疑是大逆不道,寡廉鲜耻,但在今天看来,她的离经叛道,却让她的精神风骨更加夺目!

也许正因为不安分,李清照才会在创作上充满活力,充满创造,师古而又不泥古,涉新而又不流俗,另辟一门,高标一帜,卓然一家,独步一时。也许正因为不安稳,李清照才会在后期的创作中增添了一种昔乐今哀、沉郁悲凉的气息,却又有了忧时感愤、豪健刚毅之表现。

她以口语入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都是通俗的口语,却并不淡乎寡味,松散无力,而是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好似信手拈来,却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

她用白描手法写词,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栩栩纸背。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令人一睹难忘。写惜春怜花,“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绿肥红瘦”,一“肥”一“瘦”,直抒胸臆,新颖传神。

她用叠字强化情绪,《声声慢》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下14个叠字,节奏急促,情调凄婉,把悲秋自怜的情绪叠加到极致了,“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妙而谐律,出神人化,卓绝千古。

她写相思、怨别与离愁,“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可谓情意深挚,夸张有格,婉转曲折,奇绝尖新,难以再找到第二个人和词能把“愁”绪写得如此精妙独到的了。

李清照文词绝妙,姿态百出,芳馨俊逸,精秀特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但若据此认为她只能写闺阁之乐、伤春怨别,那就大错特错了,饱受南渡离乱之苦的李清照还写出了一些突破了妇女的情意和感觉的限制,意境健举超逸的诗词,除了前面提到的豪迈的人杰鬼雄之词,还有《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何其雄浑豪放,义气干云。

清代戏剧家、诗人李调元的《雨村词话》云:“易安……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可谓真切中肯,一语道出精髓。

李清照的散文简短篇十五

那几年的黄金榜上。

你失却龙头之望,竟然名落孙山。

成为大宋朝最大牌的荒野遗贤。

尽管,你的才情高过钱塘潮卷起的霜雪怒涛。

阔过千里浩渺烟波之上暮霭沉沉的楚天。

命运,却注定了你只能忍把浮名与浅斟低唱交换。

/

未遂风云的才子恣情狂荡。

凭“白衣卿相”沉溺于烟花巷陌。

寻访生命里的一个个意中人。

从此左倚红右偎翠。

杏园风细、桃花浪暖里的青春。

在舞燕歌云中屡屡被无情地视为一晌。

/

自那场寒蝉凄切的清秋暮雨后。

小小兰舟载走了多少双长亭旁送别的泪眼。

一觞觞浇愁的浊酒。

又不知醉了哪些杨柳岸边的晓风残月?

伊人已别,便纵有千种风情。

也阻止不住你衣带渐宽,容颜憔悴。

/

每当霜风凄紧,翠减红衰。

目睹苒苒物华渐休的冷落关河。

遥望渺邈的故乡。

你归思欲收却难收,徒然自叹何事淹留他乡。

开始领悟佳人妆楼凝望误识天际归舟的落寞。

平生登山临水惹出的仄仄平平的婉约心事。

也日渐消黯着你胸中呜咽的'玉质曲管。

/

浅斟低唱里你成了“奉旨填词柳三变”

但没有变的是你的情怀你的真心。

丢了一世功名,唯幸未丢弃爱情。

于是,曾经的那些幽欢佳会聚散难期雨恨云愁。

都化为了传说中幽幽的旋律。

在那些但凡有井阑的地方久久绕萦......

李清照的散文简短篇十六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明月则亘古如斯;传奇经典岂如浩瀚星辰,恍若烟花,只是缔造故事的人已经烟消云散。

历史和时间犹如车轮,你和你的故事都将没有抵抗,丢盔弃甲,俯首称臣,碾过你的信念,碾过你的故事,碾过你的容颜,碾过你的桀骜不驯,碾过你的风花雪月!

爱与不爱,花开花谢;怨与不怨,云聚云散。美丽,恍若烟花!

青春,绚若烟花。

青春易逝,时光难再,努力从脚下起步,没有退路,风雨兼程,执着持恒,天道酬勤,你有“八千里路云和月”的付出,绝不会有“三十功名尘与土”的感慨!不要总看到别人风光的一面,你是否了解他们艰辛的坚持和努力!

缘分,恍若烟花。

真的不愿意听你倾诉,你如何怀念你的那位,即使你刻骨铭心,也只是过眼云烟了。你认定的'幸福缘分在你的指尖滑走,你能怨谁?你都没有勇气追求你的幸福,你还有什么理由后悔!你,在午夜里买醉,在人群中放纵,也只不过是给自己短暂的逃避!缘分是一只青鸟,幸福稍纵即逝,你若举眉拂袖,她便振翅高飞,你再捶胸顿足,你能怨谁?即使对着苍天呼号一万次“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也不可能回到“”燕飞草长,烟花三月“”!

亲情,灿若烟花。

不要总是埋怨孩子不与你沟通,在孩子小的时候,你陪过他们多少时光?教育不单纯是老师的事,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孩子人格方面的培养是孩子生存的基础。少一点娱乐应酬,多一点陪伴牵手,“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都是天下母仪的典范,值得品味!如果能“采得百花成蜜后”,就无需感叹“为谁辛苦为谁甜了”,好的人格形成,你将受益一生。孩子是烦恼的幸福,辛苦的甜蜜!孩子在青春期前的人格魅力的养成至关重要。

不要厌倦老人的木讷迟钝,絮絮叨叨,他们在你的脚下用血汗和辛劳铺就了一条人生之路,多陪陪老人,他们也曾经年轻过,他们也像你一样有过追求和梦想,他们把绚烂多姿给了你,而只留给自己如雪的双鬓!只是现在他们把接力棒交给了你,幸福地欣赏你们坚强地奔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再长情的倾诉抵不上半日的陪伴!

友情,暖若烟花。

是的,友情美丽而温暖,在浅浅的梦里,总有那一幕幕的瞬间感动着你,皎洁似荷,温婉若玉。你张开双肩为别人遮风挡雨,你揽入怀抱的是欢声笑语,因为有她(他),你不寂寞,不要辜负友情,她(他)是你生命里璀璨的烟火,点亮他人,温暖自己!有多少人能忘却毕业分手时候的一幕一幕,还有那些句句戳痛心扉的临别赠言,“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别,水长东。”

爱情,媚若烟花。

卡夫卡说过“除了文学,我一无是处”,然而他追求爱情,但不渴望婚姻,正是几次不算完美的爱情成就了他的几部经典名著《判决《、《变形记》、《城堡》、《地洞》。而唐朝诗人李商隐更是留下无数爱情佳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等等,诸如此类的文人不胜枚举。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你在秋天寂寥的窗下,三杯两盏,轻声低吟的哀怨?若你不变,怎会惘然?好好呵护你的爱人,在你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是她(他)苦苦依恋,不离不弃。

莫要轻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你可知道,元稹的佳句也暴露了他的薄幸寡恩,用情不专,他和崔莺莺做过半年露水鸳鸯,却不给她真正的名分,他追求薛涛,却又不与她相伴终生,也不想救她于水火!完全是“曾经沧海还爱水”的做派!

你无法回头,也无法如果,倘若你只是看到花容月貌,那你只是在寻觅激情,你怎知水不是“祸水”,云不是“乌云”!爱情不仅仅是花前月下,耳鬓厮磨,还有不离不弃,相依相偎,爱情的最高境界是婚姻和亲情!

美丽,恍若烟花。呵护流年,活在当下。行吟回望,感念悠悠,谁将沉沉睡去,静候轮回的晨昏,谁轻轻将你唤醒,共度似水华年。今生只盼尘埃落定,还你素心如月,温婉如玉,恰若初见。

美丽,恍若烟花,人事易分,烟花易冷。

李清照的散文简短篇十七

时光如水,静静流淌,带动生命的轮盘轻轻转动,年复一年,花开花落,不经意间再回首,已经走了很长的一段路。

一路上,形形色色,大千世界中,努力去体会,努力想成为这个世界真正的一份子。

一日日,披着朝阳、踩着晚霞,默默地走着,我只是这千千万万行人中很平凡的一份子,和其他人一样,我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路上,时而风平浪静、时而风雨交加,倒也有那份淡淡的乐趣。

没有什么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些荆棘坎坷,这样的人生、是我所追求的。

面对困难、磨砺,我们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也形成各种各样的人生,不同的选择、铸造不同的我们。

我退缩过,直面过,坚强过,脆弱过,但是曾经的我一直都相信着、深信着,只要努力,只要足够努力,就会成功,就能得到我所想要的。

后来呢,经过岁月的磨砺,我了解到一种玄妙的东西,他叫天命,是的、天命。

我曾不信天命,认为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认为是那些无能为力的人自欺欺人,为自己找借口、说是天命,天意使然,其实就是为自己的弱小不堪找一个华丽的理由,不至于灰溜溜的逃跑。

可是,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并不是努力就会成功,有的时候,哪怕你拼尽一切、也还是无法改变什么,也许这就是天命吧。

可是,这又怎么样呢,就算真的有天命又怎样呢,就不去努力吗,就不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吗,不,不可以。

至少我不会这样,哪怕明知道最后的结局是失败,我依然会去努力、去奋斗、去拼搏,我只是不想因为自己的.问题而放弃我所坚持的,当我奋斗到最后一刻,哪怕是输了,我心甘情愿,那是天命,这次我是真的无能为力,这不是自己的过错,就像一个190的人想当宇航员可是他哪怕再优秀也当不上,那是天命,不是自己所能掌握的。

但如果是不奋斗呢,还没开始就想着放弃,说着这是天命,不,你错了,这不叫天命。那不是你不努力的理由。

我们需要做的,是努力,只要你付出的,真的尽力了,成败不是关键,那些不曾努力的人们,请努力吧,未来还很长,现在多一份努力,未来多一份希望,不要留下遗憾,待到数年后图做感叹。

不安天命,是无论如何都要去努力,无论结局。

各安天命,是努力后对结局的释然,无论成败。

李清照的散文简短篇十八

闲看花自飘零水自流。

也曾东篱把酒,雨疏风骤后。

一心惦念海棠绿肥红瘦。

而当卷帘的西风裹着声声马蹄。

将你一页页的金石情梦无情地吹走。

从此,枕着点点滴滴梧桐细雨浓睡。

再也难消夜夜那三杯两盏淡酒。

凄凄惨惨戚戚的寻觅中。

伤心的`雁字又回西楼。

可它能否慰藉。

一个弱女子日复一日的黄花瘦?

倚着一个仅剩的窗户捱到天黑。

曾经善编螺髻惯插玉簪的红酥手。

竟然。

倦懒得再也不愿弄妆梳头。

多少往事欲说还休。

只不过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个“愁”字不可能了得了的沉重。

又何必怪双溪那叶小小的舴艋舟?

凝目流淌着悲壮的乌江水。

你独恨不能。

为大宋的将士注射一针霸王的豪气。

给偏安的朝廷接入一截项羽的骨头。

千年以降,你任清冷的泪滴。

在长短句的平平仄仄间游走。

而一阕阕婉约的韵律里。

你轻拢慢捻着的声声心事可有人知否?!

李清照的散文简短篇十九

集中反映李清照词学思想的《词论》的篇名是后人命名的。此文最旱由胡仔在其《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晁无咎》条下著录时,称“李易安云”。胡仔所引是否全文,至今尚有疑议。鉴于此文不仅是李清照唯一的词学论著,也是词史上最早产生巨大影响的一篇词论,篇幅又很简短,兹将胡仔所引之全文迻录于下:李易安云:“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名姓,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未',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位下,罗拜日:'此李八郎也。'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靡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奇甚,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终、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邪?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鸯》,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又押上、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苕溪渔隐曰:“易安历评诸公歌词,皆摘其短,无一免者,此论未公,吾不凭也。其意盖自谓能擅其长,以乐府名家者。退之诗云:'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正为此辈发也。”继胡仔之后,第二位著录《词论》的是南宋人魏庆之,见于其《诗人玉屑》卷二一《诗余》条,在《晁无咎评》之后,题作《李易安评》,又另作《李易安云》,文字除将胡仔所引的“虽极妍丽丰逸”句作“非不妍丽”,又将胡仔所引的“皆摘其短”句作“皆指挝其短”外,其他悉同胡仔所引,并将“苕溪渔隐曰:易安历评诸公歌词,正为此辈发也”一段全文引录。

第三位著录《词论》的是清人徐釚,其《词苑丛谈》卷一《体制》题作《李易安词评》,文字系据《诗人玉屑》,而未引“苕溪渔隐曰正为此辈发也”一段。上述引文中的“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就是李清照首次为诗、词之别立下的界碑,也是后世论者常常引用的“词'别是一家,”的原始出处,如引作“词别是一家”,则不是现存李清照《词论》的原文。

二、《词论》的贡献。

以往人们对《词论》所作出的贡献,大都只就其“文本”涉及到的诸如词史、词律、词评等问题加以论列,而对其贯穿全文的一个尽在不言中的重要问题,至今仍被忽略,这个问题就是《词论》堪称:

(一)为“小歌词”“补天”之作。

把宋代的这种特定的文学体式称之为“宋词”无疑是后世的事,李清照还不时把它叫做“小歌词”,在她之前,词更被叫做“曲子词”、“乐章”、“乐府”、“琴趣”、“长短句”、“诗余”等等,别名很多,但没有一个能作为其独立“人格”的揭橥,名字也不够响亮。这都是因为那时的词尚处在诗的附庸和弃儿阶段的缘故。到了北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歌楼舞榭遍及城市,官伎、私伎比比皆是。这种被叫做歌词的创作权,不仅从民间转到了一些文学大家的手里,甚至还有一些名公大臣加入了“小歌词”的写作行列,从而给这一畔域带来了新的问题。这时李清照挺身而出,为“小歌词”的纯洁和独立,大声疾呼。上引《词论》的第一段是说词应象唐朝开、天盛世时的“乐府、声诗”一样,是供歌坛名星演唱的;第二、三段分别指出“郑、卫之声”和“亡国之音”都不合时宜,前者则更是被指摘的对象;第四段是全文的核心,它以实例说明,象柳永《乐章集》那样“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不行,象晏、欧、苏等人那样写一些“不协音律”的“句读不茸之诗”也不行。不论是晏、欧、苏,还是王安石、曾巩,他们所作“小歌词”之所以“不可读”,主要是他们不知诗、词之别,或“知之者少”。而对诗、词之别“始能知之”的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又各自有“无铺叙”、“少典重”、“专主情致”、“少故实”等缺久。总的看李清照的这篇《词论》,对时弊的批评是击中要害的,建树是独特的,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词这一体式之所以能够膺任宋代文学的代表,被光荣的称为“宋词”,在一定意义上说,对于词的本质的确立和流弊的匡正,李清照几有“女娟”“补天”之功。

(二)对词之为体要义的建树。

李清照对于诗、词之别的划分,应该说是首先着眼于诗、词不同的社会作用的。诗的社会作用已为人们所共认,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从李清照的诗歌实践看,无疑她对孔子此说是身体力行的。关于词的社会作用,《词论》中虽亦无直接论述,其赞成曹元谦、念奴、李八郎等“歌坛”高手,在曲江宴上大显身手,就说明她是格守《花间》、南唐之风习,也把“小歌词”看成“娱宾遣兴”、侑筵佐筋的工具。既如此,在她看来,“小歌词”要想唱得“众皆泣下”,除了要有象李八郎那样的“擅天下”的“能歌”者,歌词本身不仅要摒除“郑、卫之声”,“亡国之音”和“词语尘下”者,还要有与诗文大不一样的、为词所特有的音韵格律,她《论语·阳货》,朱熹《四书集注》本,中华书局1983年版。

认为诗文只讲究平仄即可,而歌词则既“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如不烙守音律方面的这一系列的严格规定,那么所作歌词“则不可歌矣”,这样的人作为歌词作者,即使“学际天人”,也是不称职的。要想称职,必须首先弄清词是“别是一家”的,与诗很不一样,它们必须各立门户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作者还进一步强调,词还要有“铺叙”、要“典重”,既不能象秦观那样“专主情致,而少故实”,也不能象黄庭坚那样“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暇,价自减半矣。”以上是李清照在其《词论》“文本”中直接论述到的关于诗、词的主要区别之点。对此,她从理论上作了明确的、反复的强调。但对于诗和词别一方面的主要区别,即二者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差异,在现存《词论》“文本”中,没有明确的、直接的论述,但在李清照的创作实践中,其诗、词的题材内容则敻不相埒。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难设想,即胡仔在其《苕溪渔隐丛话》中所录“李易安云”,并非全文。其阙文一则可能在论述诗,词题材之别的段落上;一则又可能在“价自减半”的戛然而止处。后者的内容,显然不便妄测,试对前者拟补如下:诗、词之间,除了《词论》中着重强调的音律,即形式方面必须严加区别外,后面提到的对于词在情致、铺叙、典重、妍丽、丰逸等方面的一系列要求,均取决于内容,而内容如何又往往取决于题材。实际上李清照对于诗和词在题材内容方面的规定十分严格,可以说她为二者划了一条很深的鸿沟。比如她的诗的题材内容几乎都是关系到社稷江山和兴观群怨的,偶尔写了一首被认为“甚工致,却是词语”的《春残》诗(诗云:“春残何事苦思乡,梦里梳头恨最长。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基本也没有超出《论语·阳货》所规定的兴观群怨和“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范围。至于其词的题材内容,所涉及的或是伉俪亲情,或是离怀别苦,或是私生活方面的隐衷。即使后期的个别词中带有一定的家国之念,她也将其托之“酒朋诗侣”、闺事闺情出之,绝无直抒壮怀之篇。至于李清照在词的题材内容方面,严把私房门的做法是否完全可取,那是尚须另外探讨的问题,但如果在《词论》中,读不出作者对于诗、词题材的严格分工,那就势必造成对其作品(主要是词)的误解,甚至曲解。比如她的《声声慢》,如果把它理解成借惟悴的黄花、雨中的秋桐和不再为她捎书的鸿雁,表达其中年被疏无嗣的隐衷,就很符合作者对于词的题材规范,而象以往那样,大都把这首词说成是表达恢复无望的苦闷,从而把“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三句,等同于朱敦懦南渡以后写的“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等句,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诸句,说成与张炎的“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一样,都是表达对时事的忧伤云云,这种种说法,无疑都是牵强附会的,因为这远远超出了李清照为其词所规定的题材范围。如果细读一下其《词论》,就会知道,这样人为地拔高李清照,恰恰违背了她对于词的理论主张。

同时还应该看到,《词论》对于词在格律方面迥异于诗的独特要求,无疑是基于时人对于词合乐、应歌的现实需要;而李清照对于词的题材内容的界定,则无异于强化了词的自身特色。她从两个方面所花费的苦心,集中到一点,就是她不遗余力地为词争取生存权,如果没有李清照对于词之为词的'特质的强化,那么在已经出现的“以诗为词”、“以文为词”,以及对词的格律屡屡有所突破的现实面前,词不但会处在作为“诗余”的名实相当的附庸地位,久而久之,随着其自身特点的弱化和消失,在失去其独立存在的必要性之时,也就是其被诗取代之日,然而词在以后的岁月中,不管出现了什么样的为李清照所始料不及的生存环境,它不仅没有消融于诗,反而在面对着比唐诗更加纷坛势众的宋诗面前,出“人”头地。宋词的出息,固然非借助于清照一人之力,但在它争执牛耳的过程中,李清照以其理论和创作的双重业绩,立下了头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