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长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等奖汇总 长城优秀教案一等奖(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4 13:23:37 页码:11
长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等奖汇总 长城优秀教案一等奖(二篇)
2023-01-14 13:23:37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长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等奖汇总 长城优秀教案一等奖篇一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

5、激发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媒体课件──生字,长城图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简介──对于长城,同学们了解多少?

(请学生先说)

师简介──要点:

知道长城修筑年代的久远,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是中国人民的骄傲等。

揭题,读题。

1、轻声自读课文:

要求自学生字新词,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一起读:

要求互相正音,读通课文。

1、出示生字、新词: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了解“崇山峻岭”“屯兵”“盘旋”等词的意思。

2、课文:

指名读,结合正音。

3、让学生谈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1、读课文,形式由学生自己选定。

2、默读,要求:

⑴ 思考:

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注意一二自然段作者的观察点。)

⑵ 用笔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等:

批注上自己不懂的,想要解决的问题。

3、同桌之间或四人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4、反馈学生默读思情况及质疑情况,师视情引导、评价。

5、让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句段。

再认读生字;简单指导,学生动笔写。

1、熟读课文。

2、思考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及课后第二题。

〖设计理念〗

教学的过程努力做到“以读为本,以情为线”。做到以读导情,以读悟情,以情****,把读与思考,读与理解,读与想象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雄伟气势,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与智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过程〗

出示课件长城图,揭示课题、读题。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 )

分段指导阅读:

1、第一自然段:

目的:

通过引导学生读,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长”及气势雄伟的特点;初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⑴ 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自个选择读的方式练习读;师巡视指导。

⑵ 指名读,齐读等,适时评价引导。

⑶ 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

2、第二自然段:

目的: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了解长城的构造特点及作用,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和智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⑴ 男生和女生交替着读,初步了解内容。

⑵ 学生默读,想一想:

每句话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先同桌互说,再指名班级交流(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及构造特点)。

⑶ 质疑。

(让学生了解长城此结构特点的作用,从而感受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

⑷ 通过引读,加深理解。

3、第三自然段:

目的:

通过读与想象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和智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⑴ 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

⑵ 通过引导读,再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

⑶ 通过引导学生体会句子中带点词“多少”“才”,理解句子: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万里长城。”

让学生感受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4、第四自然段:

目的:

通过读与说(议)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雄伟气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⑴ 齐读。

⑵ 根据课文内容(可引导从一、二、三段找一找)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⑶ 让学生同桌互说,再在班级交流。

1、出示名人赞扬长城的语句,让学生读,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等资料,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1、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为长城写一个导游词。

3、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等资料互相交流,进一步了解长城。

长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等奖汇总 长城优秀教案一等奖篇二

教学过程

1、(出示媒体:长城、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师简介,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城运河。

3、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赞美长城运河的诗歌。出示课题:长城和运河

齐读课题

1、教师范读,边听边想: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分别向我们赞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5、师: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一)学习第一节

1、媒体出示。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组成的词语“驾驶、壮丽、创造、中华民族”。

(1)字音重点:“壮、创”,读准翘舌音、三拼音。

(2)字形重点“壮”:出示形近字“状”进行比较区别。

(3)词义重点:壮丽(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学习中进一步理解。)

2、再读第一节,想一想: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了什么?用曲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3、出示句子: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1)做动作表演理解“穿行”。

(2)出示句式: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3)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长城比作巨龙?(板书:像巨龙)

(4)再看媒体,感受“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的含义。(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不仅仅是形似,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长城更是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的骄傲,激发民族自豪感。)

(5)出示填空: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真是一幅壮丽的景象。(再次理解“壮丽”)

(6)指导朗读:“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语音前重后轻,语速前快后慢,读出自豪的感情。)

4、同桌共读第一小节。

5、男女生比赛读,挑战读。

6、师引读:万里长城万里长,它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至今仍穿行在祖国大地上。她谱写了——不朽的诗篇。(板书:不朽)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二)学习第二节

过渡: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运河又谱写了怎样的诗篇呢?

自由读第二节,学习生字组成的词语:丝带、首都、北京、天堂

指名读词语。

(2)出示实物“丝带”,感受银光闪闪。

2、比一比,第二节和第一节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出示填空:京杭大运河像飘落在大地。

(2)看图体会“银光闪闪、伸向天边”。板书:像丝带

(3)师补充:运河就像我们的母亲,在她的哺育下两岸的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带着对运河的感激之情读课文的第二节。

3、小组比赛读第二节。

4、找好朋友读。

5、师引读:京杭大运河就像母亲,关怀着天下百姓,浇灌着万亩良田。她谱写了——动人的诗篇。(板书:动人)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1、开火车读生字词语:驾驶、壮丽、中华民族、首都、北京、天堂

2、写字指导“壮”。(注意田字格中的位置,左窄右宽。)

3、小结:长城、大运河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她们一刚一柔,谱写了不朽、动人的诗篇,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拓展

长城、大运河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你还知道哪些也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出示媒体:人间奇迹)

(二)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有兴趣的同学到课外了解一下。

附板书

长城和运河

不朽动人

像巨龙像丝带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9个生字,积累有关词语,会在田字格里写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熟读这首诗歌。

3、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特点,并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4、知道万里长城和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激发民族自豪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