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哲理散文的特点(通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5:07:59 页码:14
哲理散文的特点(通用18篇)
2023-11-19 15:07:59    小编:ZTFB

总结是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和挖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突出自己的亮点和特长。接下来是一些建议,可帮助你提高总结写作的水平。

哲理散文的特点篇一

工作不是我们的全部,但是工作却是我们普通人养家糊口的基本手段。工作中一定有这样那样的不快,但是只要是对事不对人,那我们就能忍则忍。不要和你的领导发生正面冲突,即使是你有理,也不要太不给领导面子,我们要不卑不亢,说明事情原因就好了。领导知道误解你了,他一般也会再找你谈清楚的。不要频繁跳槽,很多时候,不过是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跳过去之后,还要适应新火坑的不适。

生活淡定稳定。

冲动是魔鬼,不要在心情激动的时候下决定,等第二天,睡醒后再说吧。不要轻言离职创业。创业做生意是有很大风险的,尤其对于没有多少关系,没有多少实际技能的“白领”来说。隔行如隔山啊,各个行业都有它的潜规则,任何不熟悉的事情都是要交学费的。从小做起,做好风险控制。

理财谨慎投资。

家庭温馨港湾。

家庭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再忙,别忘了家,别忘了家人。我们的每一个努力都是为了家人过得更好。

哲理散文的特点篇二

词是我国诗歌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诗体。最初它的出现,是为配合音乐歌唱而写的歌词,初时也称“曲子词”。由于是按乐填词,每首词都有自我的词调。其乐曲来源,一般认为有四种情景:对民歌的加工和民间歌手的创制、根据大型歌舞曲或其他乐曲改制、少数民族地区或域外乐曲的袭用或改制、文人创制的乐曲等。(参见陈振寰《读词常识》,上海古籍出版社)词调的名称叫词牌,词牌名称的由来,一般也有四种情景:乐曲的本名、填写较早而影响较大的某首词的题目、与某词调的创制或有关人物及故事、与词调所据的乐曲有关。据不完全统计,词调总共在1000调以上,其中常用的约有100多个。

词分“小令”、“中调”、“长调”三类。清毛先舒《填词名解》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自五十九字始至九十字止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者俱为长调”,从字数上大约讲出了这三类词的特点。词有“令”、“引”、“近”、“慢”等,“令”一般较短,“引”和“近”较长,“慢”又比“引”、“近”长。词除一部分小令外,一般都分为两段,第一段被称为上片,或上阕,第二段被称为下片,或下阕。不分片的称单调,分两片的称双调。也有少数词分为三段、四段。

词的格律有其独自的特点,这也是词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依据。大体上说,其格律特点主要表此刻四个方面:

1.词调规定字数。每个词调的字数都有自我的规定,短的如《十六字令》,仅有十六字;长的如《莺啼序》,有二百四十字。词文如需增减,用“摊破”、“减字”来表示。

2.押韵方式错综复杂。根据不一样词调,或在句中押(又分在逗断处押、在句中非正规停顿处押),或上下句押,或隔一句押,或隔两句押,或隔三句押等,有一韵到底的,也有中句换韵的。

3.讲究平仄。词的各类句子都有必须的平仄格式,由于句子字数不一(最短的仅有一个字,最长的有十一个字),平仄的格式也不一样。词不但讲究平仄,还要求区分仄中的上、去、入。但多有选择余地,如有时人声字可当平声和去声用,上声字有时也可当平声字用。

4.对仗较为灵活。由于各词调句式的不一样,所以词的对仗不那么严格,它不限于平仄的规定。有时是否用对仗,也要根据资料和表达的需要。

哲理散文的特点篇三

夕阳铺窗空自碧,天隙云花举金盏。

疏雨和烟孕秋凉,人生有味是清欢。

时光静好,其实不用寂寞,有人会陪我们一起看细水长流。岁月浓淡总相宜,人生有味是清欢。清浅的日子,偷一处空闲,行走在清秋的炎凉里,只想那份简单,那份随和,那份可以把忙碌的心收捡,晾晒在绿荫处静静停歇。这时候,我们会发现怀念不是唯一的寄托,只要心有所依,时光依旧静好。清清冷冷的秋雨后第一片阳光,新新鲜鲜地流淌在还有些湿意的地面上。温柔地荡漾着,巧笑着,带着几分初来乍到的羞涩。无需伞的遮掩。轻轻踏在湿润的青砖路上,偶尔溅起的泥水小湿了裤脚。空气清新,深吸一口都舍不得吐出,醉的把眼都闭了。

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可以说是“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时光缓缓,幽静而欣然,悠闲处多了一些舒逸,少了一些闲杂。俯首阴花醉林间,细数文字细水长流般的平仄情调,淡淡地咀嚼故事涂抹的寓意深涵,悠悠地聆听灵魂安静飘下的温暖花蕊,默默地抒写大自然盛妆柔媚的诗情画意。躲在云淡风轻平凡的尘埃里,看得岁月静悄悄流淌的痕迹。如此长饮年华,这般清淡释然,似乎也使得本来平起仄落,跌跌撞撞不安的人生漫途变得分外灿然,美妙安好。这种平凡的清欢,才使人间更有滋味。

岁月,如一粒尘埃,轻轻飘过纯净的天空,不留一点痕迹。记得有这样一段话: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静好的时光里,总是有一个人,渡你一生的回忆。有人说,一个人最好记性不要太好,因为回忆越多,幸福感越少。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究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清欢”的境界是很高的,它不同于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样的自我放逐;或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种尽情的欢乐。它也不同于杜甫的“人生有情泪沾臆,江山江花岂终极”这样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那种无奈的感叹。

细数朝夕里点滴歌吟的唱和,潜心泼染的章节以及执手穿行的知交与灵犀,每一程都是那样刻骨铭心。即便隔了万千山水,依然能照见那一抹向暖的微笑,染了素年锦时的蔷红薇白。而宿命的秋风,情锁芊芊,毫无偏差击穿彼此柔软的辞笔,拂过生命中那些不曾荒凉的底色。都说人生是一出永不凋谢的戏,所以任凭江山换主、沧海桑田,只当做是自然规律。落叶空山,苍苔小径,无论曾经以何种方式道别,总会不期而遇。待岁月的浮尘都被过滤,就把每一天当做是吉日良辰,把每个人当做是生命里的初见,把每朵花都唤作姹紫嫣红。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虽有宿命之说,但生命中许多安排都纯属意外。我们无须为了一些意外去执著风月,无须刻意,贵在天然。万物皆有佛性,就看你如何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找到那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行至岁月深处,乾坤依旧浮世如昔,内心却日渐安宁平和,静若云水。寻常的日子里,忽然发现竟多了一份诗韵的闲雅。落花的静美,喧嚣的俗世中,忽然就爱上了“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的闲适淡然的一份清欢。此刻的我,站在细风斜烟的路口,从单薄的年轮里打马而过,穿过熙攘的人群,珍数每段时光的掌纹,记录每段美好的回忆,怀着感恩的心铭谢生命中深情的牵挂。

感谢生命中遇见的最真的人,即使时而心会被冻成历经千万载的蓝冰,也定会因那些温暖的照耀而升起一圈淡淡的光环。与光阴的烟火中,若能拥着坦然的念想,静默的生活,也便是光阴许下的平淡箴言。清欢,是需要把心静下来方能体会到的。在平凡的生活中,远离贪得无厌的欲望,沉淀心情,把日子过得简单一点。给自己一份素雅的情怀,给心灵一个休憩的家园,游闲岁月,潇洒度时光。虽身处繁华喧闹的世间,却只愿徜徉于书香茶韵中,独守一份清欢。当一个人深深融入一滴水、一朵花、一点墨香,也就进入了人生之雅境,也就品味到了那一份闲雅的清欢。

哲理散文的特点篇四

她的诗歌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歌颂了母爱人类之爱和大自然,篇幅短小,文笔清理,在五四诗歌中别具一格。

冰心诗歌的特点是:清新,委婉,典雅,富于哲理,有一定的美学修养。

冰心的诗歌和散文有三个主题,即:“母爱,童真,自然.”她歌颂它们,赞美它们.她不愿描绘苦难的人生,赚取人们的“泪珠”,而愿去选择“理想的”人生,作为自己讴歌的对象.冰心诗歌的特点是:清新,委婉,典雅,富于哲理,有一定的美学修养;其中淡淡的哀愁,生动鲜明的形象是她诗的另一个特点.

1922年前后小诗盛行,主要作者除了冰心之外,还有宗白华、刘大白、刘半农、俞平伯、康白情、朱自清、沈尹默、郑振铎、王统照及湖畔派诗人,他们都写过小诗,但影响最大的是冰心,成为小诗派的代表诗人。

(她是宜散文而不宜诗)她的作品有的倒是对祖国、故乡、家人的怀念。也是集母爱,童真,自然为一体。清新,隽丽,富含哲理性。其中母爱、童真之类内容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但色调有了一些改变:增多了幻想破灭后的失望,探索人生意义得不到解答的苦恼,以及追忆童年生活时带有的怅惘和哀愁,间或还流露出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赞叹。这种情况预示了作者在较多地接触社会人生实际、破除空想、经历长期曲折道路之后可能会有的某种转变(后来写下的《姑姑》集里的《分》,《关于女人》集里的《张嫂》等小说,就多少露出了这种端倪)。

从艺术上说,冰心的笔调轻倩灵活,文字清新隽丽,感情细腻澄澈;既发挥了白话文流利晓畅的特点,又吸收了文言文凝炼简洁的长处;它们显露了作者较高的文学修养,也表现了一个有才华的女作家独有的风格。

一、诗歌散文的思想——现代的女性意识。

冰心的女性意识,首先表现在她东方式的性别自认方面。她视母性为授予、牺牲、仁爱和温柔,认为“女儿情性”应娴静温和,女人是真善美的象征,女人的力量在于用爱“温柔了世界”。

除真善美,冰心作品中所表现的女性意识,其中心当然是“爱的哲学”。从“五四”到代末,冰心全身心地投入对母亲、儿童和大自然的眷爱和礼赞中,而其中三分之二涉及母亲。如沈从文所述:“冰心女士所写的`爱,乃离去情欲的爱,一种母性的怜悯,一种儿童的纯洁,在作者作品中,是一个道德的基本,一个和平的欲求。”(《论中国现代创作小说》)对冰心“爱的哲学”虽历来有些争议,但其本质是积极健康的,内涵也很丰富,并总在发展。

冰心“爱的哲学”和母爱文学,从文化意义上说,其显现的是女性意识,但究其根本,是人类性的表现。特点有三。其一,爱的内容相当普泛,并始终同祖国、人民、家庭、兄弟姊妹、朋友邻居、贫弱劳苦、生命和大自然联系在一起,充满人道、民主和博爱精神。其二,爱的期待既理性又幻想,一方面看到人世间存在着战争、杀戮、欺凌、贫困、愚昧诸种非人道现象,一方面则期待用“母亲的爱光”来消弥世上的罪恶和解决社会的矛盾,使“贫富贵贱”和“人造的制度阶级”得以融化或消解。这样的期待富于人性,但在文化背景尚未成熟情况下,颇具浪漫、空想色彩。其三,爱的价值偏胜于人道主义,因而,它文化的、道德的意义甚于政治性作用,时间具长远性和未来性。

最后,冰心女性意识还表现在对“美”的瞻仰、生慕和兴叹上。“五四”以来,很少女作家像她这样率真地表达自己对山水、花草、飞鸟、美女、艺术美的倾心和陶醉;她从不掩饰自己作为女人的爱美之心。

二、冰心自的我选择——文章的艺术性。

冰心对美的选择富个性化特征。在自然界,她爱星星甚于月亮,爱大海甚于山陬,爱黑夜甚于白天,爱玫瑰、桂花、海棠、蒲公英甚于牡丹花。晚近,她竭力颂扬君子兰,称君子之“言”如“花的香气”,君子之“行”似“花的形象和花期的久暂”(《话说君子兰》),以此来为孔子“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作注释。她倾向于风骨风采兼存的美物。因而在艺术上更偏胜于像泰戈尔、纪伯伦富性灵又富哲思的作品,也酷爱龚定庵、黄仲则和纳兰性德思想深沉、感情强烈而风格清新澹泊的诗章。

基于对传统与外来艺术的继承和吸收,冰心审美注意对两者的融汇。她艺术上追求个性、追求自我、追求创造,因而这种融汇表现在作品里,自有其独特性和开创性特征。

早在20年代初,她欣赏他关于文学作品应当“以作者生平涌现于他人之前”(《文艺丛谈》)的观点。在她看来,“真”的文学,是“表现自己”的文学,“可以使未曾相识的作者,全身涌现于读者之前。她的才情,性格,人生观,都可以历历推知”;“真”的文学,还在于“发挥个性”,则为“创造的,个性的,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趣味的,是心灵里的笑语和泪珠的文学”。

三、创作的风格——感伤主义的笔调转换。

冰心基于时代与自身气质的变化,创作风格相应变化,前期呈温柔伤感情调,中、后期呈清朗秀逸风貌。

“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是她创作高峰时期艺术风格最真实而贴切的写照。是“爱的哲学”使冰心沉溺在温柔恬美细婉的感情之中,“使她的笔底有了像温泉水似的柔情”。她的母爱作品,其赞词“不绝如缕,乙乙欲抽”,至情至美,感人肺腑。她的问题小说,对问题的解决,所开药方不外乎“教育”、“调解”、“改良”之类,与“暴力”、“残酷斗争”等无缘;她笔下人物形象,除了慈祥的母亲,温柔的姊姊和可爱的弟弟外,“军人”形象,“父亲”形象也同样充满人情味,如“父亲”形象集威严、慈爱、勇敢、深情于一身,一派男性柔情。而对大自然的渲染,作者既将它作为造化杰作,又加以人格化,再点染上素净淡雅的笔墨,雅澹温柔之态令人倾倒。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素有偏重于感伤的文学传统,冰心作品的伤感情调表层上与之相近似,但其深层自有其深刻的时代生活内涵。由于她小说里的人物,或因环境所迫而陷入不幸,或因感怀忧世而心绪起伏不安,他们大多郁郁死去和生离死别;作者因为存有“忧郁”、“悲伤”是一种“颖悟”的看法,从而虽给悲苦命运和精神危机以“爱”的烛照,但其哀伤之情、之词早已浸染纸面。冰心散文、诗歌里的“淡淡忧愁”更加突出,如对“乡愁”的描写已达到切肤入骨境地:“乡愁麻痹到全身,我掠着头发,发上掠到了乡愁;我捏着指尖,指上捏着了乡愁。是实实在在的躯壳上感着的苦痛,不是灵魂上浮泛流动的悲哀。”这样的感情与文字所烘染的忧郁情调,确有着古代女性文学感伤传统的因子,但也不乏冰心自己的个性光泽。

建国后,感伤主义的情调在冰心创作中被努力克服,代之以清朗明快的旋律。到了晚年,不管是微型小说,还是随笔、杂感等,行文虽老道辛辣,但仍然落在清朗明快的主色调之中。笔调的转换清晰可辨。

四、语体的主张——文体的变化创作。

冰心崇尚创作中的精神自由,从而开创了多种文体,“冰心体”语体的创造,则是她最杰出的艺术贡献。

冰心创作最大的成功,还在于她饱蕴情思的语言,即创造了充满诗意的“冰心体”。早在“五四”时期,她在小说《遗书》中就提出了自己关于语体的主张,她说:文体方面我主张“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这“化”字大有奥妙,不能道出的,只看作者如何运用罢了!我想如现在的作家能无形中融会古文和西文,拿来应用于新文学,必能为今日中国的文学界,放一异彩。

白话文言化,并非为冰心所独创,“五四”时期,在“白”中加“文”的情况较为普遍。冰心的创造性在于,把古文拆兑,或镶箝于白话文中,得体可读;或发明新词,而不显古奥。另外,冰心还首先把古诗词和骈文中的语言结构(主要指排比、对偶和长短句句式等)穿插于散文,以致造成现代散文的节奏感和诗感。冰心语体富灵性和修养,易于创造各种语境,她作品中抒情。

哲理散文的特点篇五

”形散“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聚”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哲理散文的特点篇六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齐,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并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异常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向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并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可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

哲理散文的特点篇七

诗的特点有韵文,有节奏感,有韵脚。可是押韵宽松,并且诗的长短不限,韵脚也能够随时转换,韵脚不像近体诗必须用平声,是可平可仄的。

不要求对仗,可是能够使用对偶,格式也宽松,不在乎平仄、词性相对。下笔出典,古朴沉雄,语言简单清新,这是因为高古的语言系统不完善的缘故,长久下来反而构成了一套让人感觉古拙的意境。

其实这些特点,都是相对于之后近体诗、词牌这些更高级、更精致的文学形式而言的。

随后在格律成熟之后,长短不齐的古体诗句子基本上也会成为律句,因为合律是好听顺耳的最简单方式,这种句子合律,只是体式,押韵,对偶上只合古风的诗体,我们称之为“律古”。

随着社会和文化的不断提高,不断精细化以及诗词意象的不可逆转性变化,真正意义上的“古体诗”很难再现。今人仿作,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工业社会的油腻之气。

至于那些堆砌古词,连自我都不明白自我写的什么所谓新时代“古风”,可是是一袭工业流水线下的汉服罢了。

哲理散文的特点篇八

短小优美,生动有趣。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和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它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是语言艺术文学体裁的典范,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它浇灌了各个时代的文学园地,也灌溉了历代文人,至今仍使人们受益。

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文学是表达人生和传达思想感情的。通常来说,小说、诗歌、戏剧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格律、剪裁、对话等安排布局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而散文,却可以自由些,看起来只是不经意地抒写着一己的经历和感受,所表现的多是零星杂碎的片段人生。

散文主要分叙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

它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而且,散文的语言经过情感的陶冶、锻炼,又有很强的抒情味和感染力。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哲理散文的特点篇九

张爱玲张爱玲的小说,无论结局是好是坏都给人以一种悲凉的感觉。张爱玲文笔冷静,小说常用第三人称即“他”来描写,以一种全知的视角来叙述,小说中虽然没有掺杂太多作者个人的情感,但是感情基调悲凉。如《倾城之恋》中的开头写道“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问也罢!”结尾虽然白流苏如愿以偿嫁给了范柳原,但是作者却冷眼说道“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了。”“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以及呼应开头的胡琴声又响起。战争的混乱使白流苏认识到人的生命在大动荡中微不足道,所有关于爱情的实验到头来都经不过乱世的冲击,白流苏范柳原不过的婚姻,不过是两个战乱中的人对未来的迷茫对生命难以把握的结局。这一切实际上都反应了一种个人情绪:大限来临的惶恐和个人的迷失。再如《金锁记》中一开头从月亮写起,“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比眼前的月亮大、白、圆;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来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着凄凉。”小说中的曹七巧用“三十年来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然而'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人还没完——完不了。”

喜用比喻反讽等手法。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大量的运用比喻,对照、反讽、色彩描写等手。

如在《沉香屑—第一炉香》里她曾写到“薇龙那天穿着一件磁青薄绸旗袍,给他那双绿眼睛一看,她觉得她的手臂像热腾腾的牛奶似的,从青色的壶里倒了出来,管也管不住,整个的自己全泼出来了”。这是一段以热牛奶比喻女人臂膊之洁白美丽的绝妙描写。这样的描写既通过读者的视觉来让人感受到乔琪的色迷心窍、蠢蠢欲动的形象,又表现了薇龙的竭力自持却又虚荣不能自拔的心态。

在《金锁记》里,她写道:“她到了窗前,揭开了那边上缀有小绒球的墨绿样式窗帘,季泽正在弄堂里往外走,长衫搭在肩上,清甜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裤缝里去了,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这是人物处于阴沉压抑的环境中,爱情终归破灭的情境。没有大段的`铺张描写和渲染,文字精练动人,却将那种伤感表现的非常深入,自然灵动。

如《金锁记》中借七巧的媳妇芝寿眼睛有段描写:“窗外还是那使人汗毛凛凛的反常的明月——漆黑的天上一个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阳。屋里看得分明那玫瑰紫绣花椅披桌布,大红平金五凤齐飞的围屏,水红软缎对联,绣着盘花篆字。梳妆台上红绿丝网络着银粉缸,银漱盂,银花瓶,里面满满盛着喜果。帐檐上垂下五彩攒金绕绒花球,花盆,如意,粽子,下面滴溜溜坠着指头大的玻璃珠和尺来长的桃红穗子。偌大一间房里充塞着箱笼、被褥、铺陈,不见得她就找不出一条汗巾子来上吊,她又倒到床上去。月光里,她的脚没有一点血色——青、绿、紫,冷去的尸身的颜色。”张爱玲喜欢用紫色、金色等浓艳色彩的字眼,而本来代表着高贵富丽的紫色、金色在她的叙述中从来给人的都是一种绝望的凄怆,在艳丽的字眼背后掩盖的是满眼满心的荒凉。这段文字中的玫瑰紫、大红平金、水红、红绿丝、银粉、桃红等等一系列标志着喜庆的富丽的色彩和青、绿、紫等冷去的尸身的颜色相对照,一暖一冷,一艳一晦,一喜一悲,这种鲜明而又参差的色彩对照给人强烈的感官刺激,使人视觉上受到猛烈的冲击,烘托出一种晦暗阴森的气氛,给人以无边的联想,让人感到再美的色彩都只是一种凄凉和了无生气,让人觉得喘不过气的压抑和恐惧。这段色彩分明,描写细微的文字写出了芝寿无边的绝望,使读者对芝寿的悲惨处境给予深深的同情。同时通过芝寿的绝望、悲惨也从侧面进一步的达到塑造主人公曹七巧病态人生、变态心理的目的。

作品主题多描写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张爱玲自称:“我甚至只是写男女之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素朴也更放肆的。”

不管是张爱玲的小说还是散文都是描述那个时代的人们和生活,如《倾城之恋》描写了白流苏在离婚后,因为受不了家里人的不停给她闲气受想通过嫁给范柳原改变现状,最终如愿以偿的故事。《红玫瑰与白玫瑰》通过讲述振保的情史来展示两性之间对恋爱和婚姻的差别。《色戒》是关于王佳芝通过美人意图计杀害汉奸易先生,最后却发现自己爱上了易先生,而放走了他自己却惨遭杀害。

张爱玲的散文虽然不如小说成就高,但是其中的名篇《中国的日夜》通过一个女的视角描写周遭的一切。其它作品如《谈音乐》、《谈舞蹈》、《自己的文章》描写的是关于某种事情的看法,但是张爱玲的散文很“散”即使看是议论文的文章,如上面所说的几篇,也没有一个固定的主题和中心,让人感觉全是作者信手拈来。

哲理散文的特点篇十

俾士麦是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在圣彼德堡的一次舞会上,他频频地赞美身边的一位舞伴:“夫人,您长得真是美若天仙。”

可那位女士说:“我才不相信你的话呢,你们外交官的`话从来不可信。”

“为什么?”俾士麦问。

“这非常简单,当外交官说‘是’的时候,意思是‘可能’;说‘可能’时意思是‘不行’;嘴上如果真的说‘不行’,那他就不会是外交官了。”

“夫人,您说得一点不假。”俾士麦说:“这可能是我们职业上的特点,我们不得不这样做。但你们女人却恰好相反。”

女士听了这话感到很有趣,就问他:“为什么呢?”

“很简单,当女人说‘不行’时,意思其实是‘可能’;女人说‘可能’时,意思是‘是’;嘴上若真的说出‘是’,她就不是女人了。”

那位女士听后默不作声,她不得不承认俾士麦所说的确是事实。

哲理散文的特点篇十一

看淡人生,看开自己,人,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价值,各有各的理念,各有各的世界观,各有各的人生观,各有各的价值观,不随意苛求别人,不盲目要求自己,保持善良,做到真诚,宽容待别人,严以律自己,上天很公平,我们得到的永远都和失去的一样多。谁没有难的时候,熬不过去,我们就不配得到更好的一切,人生什么时候容易过,越往后,已经没有更好走的路。

人越长大,就越习惯压抑内心的真实感受,不再放声大哭放声大笑,什么都只是淡淡的点到为止,好像越来越没有什么事,可以伤心到落泪,再也找不出,释放伤感的出口,如果有时间有机会自由的哭,总是好的,如果可以狠狠流出眼泪,就说明心没有干涸,现在明明感觉到痛,却再也无法畅快的流泪。

有些东西,你可以计较,但别过深,多了会磨损心性,沉重你的步履,有些痛苦,你可以沉浸,但别太久,长了会消减斗志,迷失你的方向,不属于你的,不要拒绝放弃,那其实是一种胸襟与气度;与你有缘的,不要轻易放手,让自信和坚持成为一种品质和内涵,在意多了,乐趣就少了,看得淡了,一切皆释然了。

人如果做了错事被追问,第一个反应是不承认是撒谎,第二是寻找一大堆理由自圆其说,第三是责怪别人,第四是沉默,第五才说,我错了,这个过程是将错误不断放大的过程,以至于无可挽回,连忏悔的机会都丢了,聪明人会首先说,我错了,可惜生活中能够首先说我错了的人,不到万分之一。

如果你要做一件事,不要炫耀,也不要宣扬,只管安安静静的去做。因为那是你自己的事,别人不知道你的情况,也不可能帮你实现梦想,千万不要因为虚荣心而炫耀,也不要因为别人的一句评价而放弃自己的梦想,其实最好的状态,是坚持自己的梦想,听听前辈的建议,少错几步,值不值,时间是最好的证明。

我们有时会错误地以为,得不到的,才是珍贵的,已经拥有的,都是廉价的,得不到,因为缺少深入的了解,只是一种美好的假象,展示给我们一个绚丽外表,如果有那么一天,你距离它近了,知道了它的真相,你才发现,它和我们拥有的,竟是那么的相似,别把眼光停留在想象中,你拥有的,都是你的幸福。

来去人人平等,别把自己当人物,以为自己是领导,别把自己看复杂,总把自己当回事,少点自大,多点平和,善待自己,善待别人,人生如梦,岁月无情,蓦然回首,才发现人活着是一种心情,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不论昨天,今天,明天,能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不论亲情,友情,爱情,能永远珍惜就是好心情。

孤独,是你世界里没有人想你,寂寞,是你心里面没有人可想,人生定格的方位太多,就会失去方位,人生旅途中,大家都在忙着认识各种人,以为这是在丰富生命,总有一些事情,让你在不经意中,就看清了一些人,可最有价值的遇见,是在某一瞬间,重遇了自己,那一刻你才会懂,走遍世界,也不过是为了找到一条走回内心的路。

人生没有死胡同,就看你如何去寻找出路,正视困境,不在困难面前退缩,才不会无路可走,成功,不仅是一种结果,更是一种不怕失败,在磨难中永不屈服的过程,只有勇敢地面对不幸,超越痛苦,用理智去战胜不幸,用坚持去战胜失败,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命运的主宰,成为掌握自身命运的强者。

不要拿自己的生活跟别人比,因为你无法了解别人的经历,没人能主宰你的幸福,除了你自己,比如快乐,你不快乐,谁会同情你的悲伤,比如坚强,你不坚强,谁会怜悯你的懦弱,比如努力,你不努力,谁会陪你原地停留,比如珍惜,你不珍惜,谁会和你挥霍青春,比如执着,你不执着,谁会与你共进退,得到的,未必开心,失去的,未必是祸,看开是福,看淡是幸。

哲理散文的特点篇十二

任何一首诗都不能离开平仄和韵。这样才能使诗句声调高低起伏,富有音乐特色而朗朗上口。

所谓平仄,指字的声调。汉语拼音中,把普通话的四个声调称为四声,即:第一声(阴平声),第二声(阳平声),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其中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通称平声,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通称仄声。平仄在诗中的安排是很重要的,不一样种类的诗体有不一样的要求和讲究。

所谓韵,指汉字每一个音都属于不一样的韵,也就是属于今日汉语拼音的韵母。同韵母的字在一首诗中用于一部分句子的末尾,称“押韵”。押韵是一首诗的主要因素,没有韵就不能成诗。

旧体诗从唐代分为古体和近体两大类。“古体诗与近体诗的主要不一样之点,在于古体诗除了须要用韵而外,不受格律限制,因而写作时比较自由,能够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而近体诗因须受严格的格律约束,写作就不能那么自由。”(吴丈蜀《读诗常识》,上海古籍出版社)古体诗形式多样,常见的如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近体诗有绝句和律诗两种形式,四句一首的是绝句诗,五个字一句的绝句诗称为五言绝句,七个字一句的绝句诗称为七言绝句。八句一首的是律诗,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或“长律”。五个字一句的律诗称为五言律诗,七个字一句的律诗称七言律诗。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超过八句的,称五言排律(长律)或七言排律(长律)。

哲理散文的特点篇十三

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其散文“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其词缘情婉转,语多凄黯。有的作品终究气格纤弱。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南宋张炎之《词源》:“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文苑传》。著有《淮海集》40卷,以及《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等作品。其所编撰的《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极善书法,小楷学钟王,遒劲可爱,草书有东晋风味,行楷学颜真卿。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后世称之为“淮海公”。

哲理散文的特点篇十四

1.如果自己都不对自己好,那么就没有人会珍惜你。

2.对自己好一点吧,毕竟是唯一跟自己呆了这么久还不离不弃的人。

3.当一切回不到从前时,我们只能向前看,往前走,对自己好。

4.眼中只有对自己好的人,实际上也是辜负了许多对自己不够好的人的真心。

5.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6.天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7.我不管你有什么理由,但是做人对自己好一点是应该的,对自己太坏,对不起你娘。

8.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於虚伪的过日子。

9.我们都想找一个对自己好的人,但真正对自己好的人,我们却看不上。

10.最后也是自己难过别人不会在乎你的感受,只有自己对自己好。

11.不论你在什麽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後就不要悔恨。

12.不论多坏的人,对自己好便是自己心里的好人。

13.没有了爱的语言,所有的文字都是乏味的。

14.记住,要对自己好,因为你对自己的那一点点好,也许已被我全部占领。

15.对自己好点,人活一世不是来委屈自己的。

16.荚丁甜蜜的荚丁天下最美好的莫过於家。

17.亲爱的自己,别让自己太累。放下一切累赘,对自己好点。

18.要想改变我们的人生,第一步就是要改变我们的心态。只要心态是正确的,我们的世界就会的光明的。

19.歌为知音而唱,酒为亲信而醉,情为间隔而贵,心为路遥而思,月为痴情而羞,星为恋爱而美,桥为流水等候,我为伴侣祝愿,祝你秒秒高兴。早上好!

20.真切的祝福你,我的兄弟姐妹,生活虽然天天平淡,但却天天开心:早上醒来笑一笑,中午睡个美容觉,晚上烦恼都跑掉,明天生活会更好,愉悦永远将你绕!

21.世界上最棒的事是,每天早上醒来又是崭新的一天,完全免费,永不断货。

22.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一个人的成长,就必须通过磨练。

23.早晨,清冷的氛围如牛乳般新颖,冉起的太阳如胡想般但愿。天明,亮起的不只是阳光,还要有你的好意情哦,晨安!

24.少年的时候,我疯狂的喜欢,“带我走”这三个字。现在,我再也不会任性的让任何人带我走。我学会了,自己走。

25.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是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26.买适合自己的衣服饰物。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所以不必羡慕别人的行头。

27.不要接受你不喜欢的男子送的任何礼物。

28.宁缺毋滥。不要因为寂寞就随手抓一个男人,这对你和他都不公平,而且太缺乏责任感。

29.任何时候,不要为一个负心的男人伤心,女人更要懂得,伤心,最终伤的是自己的心。如果那个男人是无情的,你更是伤不到他的心,所以,收拾悲伤,好好生活。

30.懂得出现在什么场合着什么服装。

31.不要小时都想念同一个人。可以分一点给家人和朋友。

32.不要和男人动手。第一,你不一定打得过他;第二,和你动手的男人一定是个疯子。所以,不如不动。

33.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是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用快乐美容,绝无副作用!

34.女人谨记:一定要吃好玩好睡好喝好;一但累死了;让别的女人花咱的钱,住咱的房,睡咱的老公,泡咱的男朋友,还打咱的娃。

35.任何情况下,背后不说他人是非。如果一定要你说,说好话。

36.要有喝下午茶阅读书本听音乐的习惯。

37.睁开双眼选择你的未来伴侣,如果选错了,立即分开。不要凑合过日,那样会害了两个人。

38.要有几个死党,独自一人的时候,保证还能有死党为你端茶送水。而不是声竭力嘶的嚎叫:为什么爱你的那个人不能来陪你。

39.人必须习惯于在压力下生活,不要把压力存在心理,无法释放。

40.其实没必要把世间的事看得太明白,分析得太透彻,要从平实的生活中去寻找快乐。

文档为doc格式。

哲理散文的特点篇十五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一篇序文,但就其内容和形式而言,它又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序,而且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立意深远、文笔清新自然的优美散文。

文章从兰亭集会落笔,首先用简洁的文字点明集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和与会人物,接着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清雅优美的山、水、林、竹等自然景物,而正是这些自然风光引起与会者饮酒取乐、临流赋诗的雅兴,下文就自然转入叙写雅事,叙写与会者“一觞一咏”、“游目骋怀”的种种欢乐情景。段末以“乐”字作结,揭示了与会者沉浸在美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得到审美愉悦而暂时忘却烦恼的情趣。

第二段作者紧承上文“俯”“仰”二字和“信可乐也”一语,转写人世变幻、情随事迁的情况。不管是“晤言一室之内”的静者,还是“放浪形骸之外”的躁者,他们虽都在一时一事上“快然自足”,但是这些眼前的美景和人世的欢乐,“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乐极而悲生,他们不得不面对严酷的现实:“老之将至”、“终期于尽”,人生苦短。至此,作者自然提出“死生亦大矣”这一主旨。本段末以“痛”字反诘作结,不仅为呼应上段的“乐”,更为引起读者深思“死生”这一人生最重大问题。

第三段作者抓住死生问题,进一层表明自己的生死观。作者首先借古立论,说明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重视死生问题,自己也不能例外。接着作者针对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无经济大略的社会风气,痛斥“一死生”、“齐彭殇”的老庄学说为“虚诞”、“妄作”,从而表明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生死观,而这正是作者编辑《兰亭集》并为之作序的目的。文章前面两段分别以“乐”、“痛”作结,最后一段以“感”字作结,表明作者坚信后世读者会从斯文(这篇序文)中产生同感:认识死生问题的重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纵观全文,作者着眼死生二字,借一次集会宴游阐明人生哲理,表明了作者深远立意。同样是写了宴游情景,但石崇的《金谷诗序》、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等文章,抒发的却是人生短暂,需及时行乐的情怀,立意显然不及作者的《兰亭集序》深远。作者生活在东晋时代,当时统治集团偏安江东,不思进取。士大夫崇尚玄学,清谈之风很盛,而作者却公开批评“虚谈废务、浮文妨要”,颇想有所作为。从作者给中军将军殷浩、会稽王司马昱、太傅谢安等人的信中,可以看出作者忧国忧民,渴望救国家“倒悬之急”的大志和旷达进取的人生态度。当然,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作者不可能始终坚持这一正确的人生态度,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春,即作者写完《兰亭集序》后两年,作者因深感空怀壮志,报国无门,又因与扬州刺史王述的矛盾恩怨,愤而称病去官,且到父母墓前立誓永不再仕。此后便“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去寻求“当以乐死”的境界,反映了作者晚年思想渐趋消极虚无。这是我们在全面评价作者一生思想时应该注意的。

《兰亭集序》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因为其立意深远,而且因为其文笔清新流畅,朴素自然。魏晋时期出现了骈文的高潮,骈文几乎占有了一切文字领域,这种文体讲究对偶、辞藻、音律、典故,极不利表情达意。在这种骈文风行的时代,作者能不拘成格,用洒脱流畅、朴素简洁、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景,叙事,抒情,议论,充分体现了作者散文的个人风格。特别是文中用了“群贤毕至”、“崇山峻岭”、“茂林修林”、“天朗气清”、“游目骋怀”、“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若合一契”等词语写兰亭山水之优美,叙时人宴游之雅致,抒盛事不常之感慨,议死生意义之重大,而这些词语从此便被后人当作成语使用,极大丰富了祖国的语言宝库,从而也奠定了《兰亭集序》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

文学之美。

古往今来,人们多关注《兰亭集序》的书法艺术之美,往往忽视了文章本身的价值。其实,这篇散文短小精炼,审美价值颇高,也因此得到了教材编者的青睐,人教版与苏教版都列在必修课文中,文章具有文学与哲学之美,值得我们品味探究。

一.文字凝炼语言恬淡隽永。

《兰亭集序》短小精悍,语言清隽恬淡,不失为一篇佳作。文章开头简单交代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事件及人物,接着将笔锋转向了写景。宗白华先生言:“晋人以虚灵的胸襟、玄学的意味体会自然,乃能表里澄澈,一片空明,建立最高的晶莹的美的意境!”[1]p211我们在此文中就可以欣赏到开阔美妙的意境。作者并没有大肆渲染,而是采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兰亭的曼妙景色。如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来描写山,仅八个字就将山峰的高耸、树多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又如写水“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给读者展现了溪流清澈、汩汩流淌的画面;再如描写天气为“天朗气清”,语言精简,表现力较强,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快乐轻松的心情。基于这篇散文四字短语和对仗句较多,节奏感特强,教师在授课时可采用诵读法,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文意,体会作者的高妙笔法。文中多用反复的.手法,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只盛”、“俯仰一世”、“俯仰之间”中,“俯”和“仰”共出现了三次,一唱三叹,增强了散文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便于抒情。本文仅324个字,但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由乐到痛再到悲,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的觉醒,对自己的生命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追求。

哲理散文的特点篇十六

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总会引发人们的理性的思考。在文学作品中,这种思考往往演化为感性的具象(感性具象,就在于是在主观的意象中获得审美的情趣),使人从中折射出对人生的睿智的领悟。哲理散文,也如此。

〖特点〗。

哲理散文与一般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不同。

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严密的推理过程;

哲理散文: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一点领悟,是人的思想火花在人生过程中的瞬间表现,它不是靠“三论”(论点、论据、论证),而是借助于感性具象的点拨。

〖抒情与哲理的关系〗。

抒情重在感情;哲理重在理智。二者均属于主观感受的抒发。

一情一理,交汇聚融洽,才能写出优秀的散文作品来。

〖写法〗。

哲理散文写作时的'注意点:

首先,要善于感悟生活,捕捉那些能够体现一定道理的事物。

要感受生活,只有“多情”,方能“善感”。只有丰富多彩内心世界观,才能折射出外物的光彩。

其次,要学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在生活中那有那么多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个微笑、一丝情绪、一个景象、一件小事,都是你抒情、议理的素材。

〖例文〗1、我的这篇哲理散文,竟然获得一等奖!

丢下烧鸡买板鸭,真的鸡不如鸭?

长期以来,咱北票人常以食有烧鸡而自豪。因为,烧鸡是家宴中常见的高档菜肴,它不仅营养价值高,好的烧鸡烤得骨肉分离,吃起来干香可口。但天长日久烧鸡的味道变了!吃法也变了:由于煮的不熟,只好“啃”了。它在营养上的地位随之亦变了:原来的那些烧鸡专业户,已改为主营“下货”、兼营烧鸡.在售货厅里,烧鸡这一名贵食品已被挤到不显眼的角落。

正当烧鸡下滑之际,安徽省尤为县三户人家,于去年7月份落户北票,便做起了板鸭生意了。当时,南方板鸭10元/公斤,为了占领市场,吸引用户,他们把价格降为6元/公斤。由于传统观念和习惯等原因,一个摊位一天只卖2—3只板鸭。世上总有勇敢的探险者,从中闻到了香味,尝到了甜头,信息迅速传开了。目前,尽管售价改为8元/公斤,在城区内的5户南方经营者门前,依然排队购买。

烧鸡久摆而滞销;那么多板鸭,却在中午3个小时左右兜售一空,其中奥秘何在?据市工商局透露,去年夏天南方人来办理经营手续时说:“北票是个农业市、人口多、销量大,加上货源充足,只要保证质量,有了信誉,定会站住脚。”

事实表明:目前市场上的板鸭确实站住了脚。原因有四:一是,质量好;二是,价格便宜(比烧鸡贱4元/公斤);三是,经营方式灵活(肢解出售,买半斤、或一小块均可);四是,服务周到(秤后予以切碎,加上配料再赠送大小两个食品袋)。

据了解,还有深层的秘密:南方人不想在鸭肉上赚钱,他们深知北方的鸭绒产量比南方多、质量比南方好,平均一只鸭子产绒0·15公斤,80元/公斤,又是出口的快货。怪不得他们在板鸭上宁可少赚钱,旨在鸭绒上获高利。

外乡人远道而取,当地人又何乐而不为呢?

哲理散文的特点篇十七

原来竟然已经到秋了啊。清闲午后,一个人静静地翻开手中书卷,用心酌品,一叶婆裟过人眼,抬头才想起已经秋天了。

我不是个画家,但撷取美的片刻,是我的心愿。

我不是个作家,但记录每一次的感动,是我的心愿。

于是,记下这美丽的瞬间。

仔细想想,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美。绯红花瓣在手指间飘落是美,斑斓汪洋如海的明媚是美,君子好逑的季节是美,在冷湿的路上累累的苦痛也是一种美。

当心事浸没五月的堤岸,当记忆焚烧悔恨的灵魂,当暴风雨摧毁了希望之船,五彩缤纷却是阳光的歌词,勿望我花仍旧晶莹剔透,彼岸仍在热烈的呼唤。

落霞是暮云吗?落霞是燃烧的玫瑰。一如荒原原有的真实的太阳,秋雨有知己的情人。

这世界极至美丽,流光溢彩,谁的离别,谁的忧伤会永恒的痛?不,没有,一切都会改变,包括伤痕。在记忆泛黄的时候,别忘记,你是如此美丽。

哲理散文的特点篇十八

冰心的女性意识,首先表现在她东方式的性别自认方面。她视母性为授予、牺牲、仁爱和温柔,认为“女儿情性”应娴静温和,女人是真善美的象征,女人的力量在于用爱“温柔了世界”。

除真善美,冰心作品中所表现的女性意识,其中心当然是“爱的哲学”。从“五四”到20年代末,冰心全身心地投入对母亲、儿童和大自然的眷爱和礼赞中,而其中三分之二涉及母亲。如沈从文所述:“冰心女士所写的爱,乃离去情欲的爱,一种母性的怜悯,一种儿童的纯洁,在作者作品中,是一个道德的基本,一个和平的欲求。”(《论中国现代创作小说》)对冰心“爱的哲学”虽历来有些争议,但其本质是积极健康的,内涵也很丰富,并总在发展。

冰心“爱的哲学”和母爱文学,从文化意义上说,其显现的是女性意识,但究其根本,是人类性的表现。特点有三。其一,爱的内容相当普泛,并始终同祖国、人民、家庭、兄弟姊妹、朋友邻居、贫弱劳苦、生命和大自然联系在一起,充满人道、民主和博爱精神。其二,爱的期待既理性又幻想,一方面看到人世间存在着战争、杀戮、欺凌、贫困、愚昧诸种非人道现象,一方面则期待用“母亲的爱光”来消弥世上的罪恶和解决社会的矛盾,使“贫富贵贱”和“人造的制度阶级”得以融化或消解。这样的期待富于人性,但在文化背景尚未成熟情况下,颇具浪漫、空想色彩。其三,爱的价值偏胜于人道主义,因而,它文化的、道德的意义甚于政治性作用,时间具长远性和未来性。

最后,冰心女性意识还表现在对“美”的瞻仰、生慕和兴叹上。“五四”以来,很少女作家像她这样率真地表达自己对山水、花草、飞鸟、美女、艺术美的倾心和陶醉;她从不掩饰自己作为女人的爱美之心。

冰心对美的选择富个性化特征。在自然界,她爱星星甚于月亮,爱大海甚于山陬,爱黑夜甚于白天,爱玫瑰、桂花、海棠、蒲公英甚于牡丹花。晚近,她竭力颂扬君子兰,称君子之“言”如“花的香气”,君子之“行”似“花的形象和花期的久暂”(《话说君子兰》),以此来为孔子“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作注释。她倾向于风骨风采兼存的美物。因而在艺术上更偏胜于像泰戈尔、纪伯伦富性灵又富哲思的作品,也酷爱龚定庵、黄仲则和纳兰性德思想深沉、感情强烈而风格清新澹泊的诗章。

基于对传统与外来艺术的继承和吸收,冰心审美注意对两者的融汇。她艺术上追求个性、追求自我、追求创造,因而这种融汇表现在作品里,自有其独特性和开创性特征。

早在20年代初,她欣赏他关于文学作品应当“以作者生平涌现于他人之前”(《文艺丛谈》)的观点。在她看来,“真”的文学,是“表现自己”的文学,“可以使未曾相识的作者,全身涌现于读者之前。她的才情,性格,人生观,都可以历历推知”;“真”的文学,还在于“发挥个性”,则为“创造的,个性的,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趣味的,是心灵里的笑语和泪珠的文学”。

冰心基于时代与自身气质的变化,创作风格相应变化,前期呈温柔伤感情调,中、后期呈清朗秀逸风貌。

“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是她创作高峰时期艺术风格最真实而贴切的写照。是“爱的哲学”使冰心沉溺在温柔恬美细婉的感情之中,“使她的笔底有了像温泉水似的柔情”。她的母爱作品,其赞词“不绝如缕,乙乙欲抽”,至情至美,感人肺腑。她的问题小说,对问题的解决,所开药方不外乎“教育”、“调解”、“改良”之类,与“暴力”、“残酷斗争”等无缘;她笔下人物形象,除了慈祥的母亲,温柔的姊姊和可爱的弟弟外,“军人”形象,“父亲”形象也同样充满人情味,如“父亲”形象集威严、慈爱、勇敢、深情于一身,一派男性柔情。而对大自然的渲染,作者既将它作为造化杰作,又加以人格化,再点染上素净淡雅的笔墨,雅澹温柔之态令人倾倒。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素有偏重于感伤的文学传统,冰心作品的伤感情调表层上与之相近似,但其深层自有其深刻的时代生活内涵。由于她小说里的人物,或因环境所迫而陷入不幸,或因感怀忧世而心绪起伏不安,他们大多郁郁死去和生离死别;作者因为存有“忧郁”、“悲伤”是一种“颖悟”的看法,从而虽给悲苦命运和精神危机以“爱”的烛照,但其哀伤之情、之词早已浸染纸面。冰心散文、诗歌里的“淡淡忧愁”更加突出,如对“乡愁”的描写已达到切肤入骨境地:“乡愁麻痹到全身,我掠着头发,发上掠到了乡愁;我捏着指尖,指上捏着了乡愁。是实实在在的躯壳上感着的苦痛,不是灵魂上浮泛流动的悲哀。”这样的感情与文字所烘染的忧郁情调,确有着古代女性文学感伤传统的因子,但也不乏冰心自己的个性光泽。

建国后,感伤主义的情调在冰心创作中被努力克服,代之以清朗明快的旋律。到了晚年,不管是微型小说,还是随笔、杂感等,行文虽老道辛辣,但仍然落在清朗明快的主色调之中。笔调的转换清晰可辨。

冰心崇尚创作中的精神自由,从而开创了多种文体,“冰心体”语体的创造,则是她最杰出的艺术贡献。

冰心创作最大的成功,还在于她饱蕴情思的语言,即创造了充满诗意的“冰心体”。早在“五四”时期,她在小说《遗书》中就提出了自己关于语体的主张,她说:文体方面我主张“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这“化”字大有奥妙,不能道出的,只看作者如何运用罢了!我想如现在的作家能无形中融会古文和西文,拿来应用于新文学,必能为今日中国的文学界,放一异彩。

白话文言化,并非为冰心所独创,“五四”时期,在“白”中加“文”的情况较为普遍。冰心的创造性在于,把古文拆兑,或镶箝于白话文中,得体可读;或发明新词,而不显古奥。另外,冰心还首先把古诗词和骈文中的语言结构(主要指排比、对偶和长短句句式等)穿插于散文,以致造成现代散文的节奏感和诗感。冰心语体富灵性和修养,易于创造各种语境,她作品中抒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