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电子版(模板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8:27:04 页码:13
2023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电子版(模板10篇)
2023-11-13 08:27:04    小编:ZTFB

教案应该包含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方便教师掌握教学进度和内容。教案编写时要注意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每一份教案范文都蕴含着教师的用心和耐心,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借鉴。

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电子版篇一

教学目的:

1、学会“虹、命、冲、告、军、义、失”7个生字,会认“鹿、猎、掉、救、谢、贴、却、消”8个生字。认识三个偏旁“虫”。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等。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5分钟)。

1、教师情景导入: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九色鹿,它善良而美丽,你们想认它吗?

2、板书课题:九色鹿。

3、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这只美丽的小鹿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5分钟)。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明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指出不足。

3、再读课文,勾画指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不会读的请教同学或是老师。

4、四人小组合作小组长检查生字的读音都读准了没有。

5、教师抽读生字卡片,相机正音。

6、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去读一读,想一想,课文里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7、学生根据自己读书的情况,大致讲一讲故事的内容。

三、朗读课文,感受九色鹿的美丽。

1、借助拼音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懂句子。

2、同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九色鹿是什么样子的?

3、你喜欢九色鹿吗?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4、练习用“好像”说话。

月亮弯弯好像()。()好像()。

四、学习生字“虹、命、冲”。

1、四人小组讨论记字方法。

2、全班交流反馈。

3、教师范写“命”。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游戏,打扮九色鹿。

准备工作,用七种不同颜色写上本课要求学会的7个生字。

1、同学们,今天九色鹿身上的颜色只剩下两种了,你们能把其他的颜色找回来吗?

2、认读好色卡上的生字,就可以帮九色鹿找回颜色了。

3、请同学们上来打扮九色鹿。(把彩色纸上生字的音读准了,就贴在九色鹿身上并领读。)。

二、学习课文2-5自然段。

1、自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书。

3、学生反馈。

4、教师指导学生读好九色鹿和猎人的对话。

5、四人小组的同学演一演。

6、推荐演的好的小组,全班表演。

三、理解词语,激发想象。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一段。

2、质疑,学生可能回提出“忘恩负义”这个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体会九色鹿此时的心情,读好九色鹿对国王说的话。

4、想想:国王听了九色鹿的话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续编故事,拓展想象。

五、学习生字。

1、四人小组讨论记字方法。

2、全班交流反馈。

3、教师指导书写。

4、学生描红。

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电子版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横冲直撞”、“慷慨激昂”、“置之度外”、“乘风破浪”、“手足无措”、“同归于尽”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了解邓世昌的英雄行为,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能复述这个故事,对邓世昌视死如归、精忠报国的高尚品质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

从读中体会邓世昌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捍卫民族尊严的高风亮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cai课件(电影《甲午风云》片段)。

学生:搜集有关甲午海战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事迹。

教学课时。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话引入:(播放cai课件)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无数优秀儿女为捍卫祖国的利益,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其中的一位。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交流搜集资料:关于甲午海战,你了解哪些?

3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4抽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甲午海战的经过?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读具体描写海战经过的3~6段,找出感动的情节。

2用心读感动的情节,找出重点词句,特别是从描写邓世昌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中去想象邓世昌和官兵们当时的内心活动。

3全班交流:朗读自己感动的情节,说出自己的体会,教师指导朗读,读中生情,在情中去悟。

4(播放cai课件)让我们再次走进“致远”舰撞向“吉野”号的惊心动魄的场景中,一起去感受邓世昌及官兵们热血沸腾、为捍卫民族尊严不惜牺牲个人的高尚情操。

三、课外结合、交流拓展。

1读第7段。

2邓世昌只是无数民族英雄中的一位,你还知道哪些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事迹?学生交流。cai课件播放一些民族英雄的影像资料,同时提供相关的网址,拓展学生知识。

四、总结全文。

回扣课题。记住爱国将领邓世昌,记住所有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他们是中华民族历的一座座丰碑,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电子版篇三

教学目标:

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方法:

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结合讨论,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

有关资料。

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

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四、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4.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瞬”字的书写。

五、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

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寻找学习伙伴帮助解疑。

3.全班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较为浅显的问题,让学生互相帮助解决;含义深刻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在。

书中画出,暂时不做讨论)。

六、合作研读,领悟语句。

一谈自己的理解。

2.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致的感悟)。

3.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语句,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第二课时。

一、品评人物,深化认识。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

出自己的深层体会)。

二、品读欣赏,背诵积累。

浮现出来。

分,为什么这样读)。

3.把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三、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下面请同学们自读“阅读链接”中的内容。

2.全班交流:“我”在树林里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我”为什么。

会有这样的发现。

3.请同学们谈一谈对海伦·凯勒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做相应的补充介绍)。

四、布置作业,课下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出读后感想。

3.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

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电子版篇四

叶老先生说过“学生犹如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给它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好树、美花。”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的就是叶老先生,整个文本虽然重在叙事,但是有一些句子寓意是很深刻的,而且这些句子恰恰就是引领学生走进“叶老先生”为文为人的世界中去的文眼。为了理解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首先得引导学生理解叙事部分的内容,因为有了感情的沉淀,形成自己阅读文本的体验后,才能水到渠成地理解描写爬山虎句子中的深刻含义,这样才能缓缓地走进“叶老先生”的为文为人的世界。

鉴于这样的考虑,第一课时我就把教学的重点锁在第一部分(叶老为肖复兴修改作文)的学习上,以“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为话题来组织教学。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自己发现怎样修改作文,然后同桌讨论,继而全班交流。处理重点段4、5自然段时侧重点不同。第4自然段以词语“密密麻麻”为突破口,以叶老的修改原件为教学辅助;第5自然段以叶老的简介和学生的想象说话为教学辅助。因为学生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并非什么都要教才会,让他们投身自主的学习中,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就会碰撞迸发。

创意解说。

我认为这节课的创意有两个:

一是把学习课文内容与学习语言表达融合在一起。这篇文章的特色就是肖复兴在叙事的同时,展示了叶老修改文章的一个个细节。教学时我紧紧把握了文章这一特点,并巧妙地把学习文本、理解文本和理解语言表达交融在一起:不仅让学生感悟到叶老的人品(认真、平和、温暖),也让学生感悟到写文章的方法(用词准确、句子规范、具体感动)。让大家看到,在语文教学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教课文内容,也能够引导学生体会写文章的表达方式。

二是始终把体会语言和理解人物融合在一起。叶老在学生心中有一定的印象,可能主要还是来自前面课文《爬山虎的脚》的学习,但是对叶老本人他们知之不多。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引导学生走近叶老。主要抓住了“认真”、“平和”,让学生感受到“如春风拂面”,这些感受和叶老批改文章结合在一起,非常自然。另外,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适时地把叶老的年龄、职位说出来,能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平和”的叶圣陶。这样对人物的理解就不是僵化的、概念的,而是真实可感的。

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电子版篇五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国文字的美好,以及作者对校园的热爱、赞美。

2、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其比喻句的新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仔细观察校园的人、事、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

有人认为,校园就像一曲美妙动听的交响乐。(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哪位同学对交响乐有所了解,请说一说。再读课题。有疑问吗?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同学们,每学一篇文章,在第一遍读课文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好,那就根据你们自己的提醒小声地读读课文吧。

自主交流:在读课文时,你觉得哪些字音要给大家提个醒,哪些句子不好读的给大家示范示范。

同学们,交响乐有单乐章的、也有多乐章的,校园交响乐是由三个乐章组成,它们分别是(板书:蜂巢鸟岛花瓣)读到这儿,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说一说。交流你心中的疑问?它们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比喻?这也是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品读体味。

1、带着你心中的疑问默读第一乐章蜂巢。边读边提起笔做批,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吧。

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为什么把教室比作蜂巢?(形状上)理解“井然有序”。

蜂巢是用来干什么的?同学们在像蜂巢一样的教室里是怎样学习的呢?(抓重点词句谈体会)。

换词读这句话:汲取寻觅。

屏显“时而……时而……”一句。仔细观察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读一读,这样的句子读起来有什么感觉?(有节奏感、朗朗上口)大家也愿意来体会体会吗?(真的读出了那么一种节奏美)句中的“;”把它分为两个部分,从内容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体会从内容和情形方面写。(抽生读)那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男女分别读)。

“在知识的大海里……”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读一读,边读边想你体会到了什么?(抽生读。)。

师小结:是啊,这恰如其分的比喻,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同学们在学校里勤奋学习的美好形象,再读,读出我们心中的这份赞美吧。

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知道为什么作者要把教室比喻成蜂巢了吗?(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教室不仅和蜂巢一样具有井然有序的外在美,还蕴藏了孜孜以求的内在美。同学们像蜜蜂一样在各自的蜂房里忙碌地储积着蜜,所以作者说教室像一只甜蜜的蜂巢。

2、如果说蜂巢是一段表现勤奋学习的乐曲,那么,刚才有同学提到的鸟岛、花瓣又是一首怎样乐曲呢?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学习第一部分的学习方法选择你们喜欢的一个乐章重点读一读。

(生交流)。

3、鸟岛,是一曲欢乐的、充满温暖的、充实着幸福的乐章。

让我们再一次和作者一同走进这美丽的鸟岛,记住这段美妙的文字,记住这一曲充满欢乐、温暖、幸福的乐章吧!

同学们,你们觉得花瓣是一曲怎样的乐章呢?

总结:回顾我们学习的整篇文章,不管是从题目,还是从三个章节的字里行间,我们都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生自由回答,师趁机板书。)再读课题。说说你的理解。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交响乐不是由乐队演奏的,它演绎的是那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着浓浓的师生情的校园生活。

四、畅谈感受,升华主题。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家庭里、生活中、大自然时常都会响起一曲又一曲动听的交响乐,下去以后咱们仿照课文写一写吧。

附:两个可参照仿写的句子。

1、时而循着历史的长河飞向遥远的古代,时而飞翔在当今的科学天地;时而书声琅琅,时而书写沙沙。

2、飞翔的、流动的身影,旋转的舞步,亭亭玉立的风姿,像鸟儿款款低飞;欢快的跃动,像鸟儿展翅的舞蹈,恬静的栖息。歌声,笑语,在海潮的喧哗中,鸟儿倾心地鸣啭。

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电子版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德育目标:了解文成公主对民族团结、共同发展做出的贡献。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自我探究。

课前准备。

1、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读生字生词。

3.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三、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1.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2.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4.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5.给西藏带来了许多好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四、小组同学接龙讲故事,比一比谁讲得清楚,流畅。

五、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和《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猎人海利布》等民间故事阅读。

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电子版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4.搜集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资料。

5.实物投影仪。

德育目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教学重点:积累词句。

教学难点: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

课前准备:学生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牧场之国是哪个国家吗?(荷兰)。

2.荷兰,她为什么被称之为“牧场之国”呢,大家了解荷兰了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读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把喜欢的词句画下来再读一读。

3.小组合作,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碧绿草原、黑白花牛。

成群骏马,膘肥体壮。

绵羊猪群,悠然自得。

晚霞满天、牛羊歇息。

三、诵读体验,进行实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

2.小组交流。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讲述时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3.以解说员的角色,向游人介绍你最喜欢的那方面的内容。(大家相互评议)。

四、拓展迁移,发展语言。

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的相关资料,展开想象,把下面的话写具体。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

荷兰是“牧场之国”。

我的祖国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五、体会荷兰牧场白日的生动和谐。

师问: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牧场是动物们的自由王国?

a我从“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两句话中感觉到的。给人感觉是,只要你站在绿色低地上,视线能看到的地方,就全都是黑白花牛,整个牛群如同一个大家庭,在没有人的低地上,老牛像一个威严的家长似的,管理着草地上的牛群。整个低地似乎就是它们的天下。

b我从“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这儿感到的。“赞许”的意思是因为感到好而加以称赞。他肯定是在绿草地上生活的自由、快乐、满足才赞许的吧!

(师过渡:你体会得真好。那如果猪会说话,它会怎样加以赞许啊?)。

c他一定会点着头说:“多么广阔的绿草地啊,你是我们快乐的家。”

d它也许会说“在这里,没有人类来打扰我们,也没有敌人威胁到我们的安全,我和朋友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一起,多么幸福啊!”

e它可能没说那么多,只是一个劲儿地像个粗汉子似的嘟囔:“哦,我的家,我的家!”

师过渡:你为什么认为他会这么说?

f、因为书上不是说:“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呼噜”就和我们人喃喃自语差不多吧!

师总结:从你们丰富的想象中,我不仅感到猪的快乐,也看到了动物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真是一幅生动和谐的家畜家禽游憩图呦!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要让我们能从你的朗读中体会到绿色低地上的动物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

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电子版篇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定标:

1、首先我们做个游戏,做“笑”的游戏。(大笑、微笑、笑眯眯等)。

2、与高兴相近的词语有哪些?(板书:快乐)你什么时候会很快乐?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课文,作者得出了这样的感受,板书完整课题:给予是快乐的。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1。

1、谁给予了谁什么??

2、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

(1、保罗的哥哥把新轿车给予保罗2、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弟弟、保罗把自己的欢乐给予小男孩和他的弟弟)。

自学指导2。

(1)保罗一共想错了几次,用三角符合标出第一次想错的段落;用叉号标出第二次想错的段落。

(2)学生小组分角色朗读第一次想错的段落,从哪里看出保罗想错了?他为什么会想错?(因为保罗自己就是认为得到是快乐的)。

(3)自由地大声的读保罗第二次想错的段落,思考交流保罗第二次错在哪里?从小男孩的话里你感受到了什么?(纯洁无瑕、美好无私的心灵和乐观自信的品格)。

(4)想象他们三个人是如何度过这个夜晚的,这个夜晚他们为什么难忘?

四、自学检测。

1、保罗从小男孩的()中觉得小男孩也想(),没想到他竟然(),从中看出小男孩一心想着(),而不是()。

2、保罗面对素不相识的小男孩竟然发出了()的邀请,是因为()。

3、从小男孩的话里,我们感受到了小男孩()的心灵和()的性格。

4、保罗的眼睛湿润了,把小弟弟抱上车是因为()。

五、指导朗读。

1、读出第一部分中小男孩羡慕、惊讶地神情。

2、小男孩第二次的话应读出激动、兴奋的语气。

六、小结过渡。

1、正是由于小男孩的话打动了保罗,所以保罗——(引读第十二小结)。

2、在这美好的夜晚,车里的三个人会各自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

七、课堂训练。

填空题:

保罗因为()而感到难忘,小男孩因为()感到难忘,小男孩的弟弟因为()而感到难忘。

(保罗是由于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欢乐而难忘;小男孩是为让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小弟弟是第一次这样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

3、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读读蒋风的《给,永远比拿愉快》,屠格涅夫的《乞丐》,林润翰的《感恩之心》。

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电子版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准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快速默读“阅读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提出了哪些要求。

2.全班交流,明确阅读要求。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课文,认读生字,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投影出示,请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自主研读:

a.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也写在旁边。

b.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词语反复品味,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

4.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大胆地谈一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五、积累语言,拓展阅读。

1.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语段或词语。

2.这篇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请同学们课后仔细阅读这篇优美的散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电子版篇十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谧、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飞渡重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3、学习读文后能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教学重、难点】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

板书课题,读题。

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自学反馈。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3、指名分节朗读。

4、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5、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

三、观察、读文,相互印证。

1、分组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

2、熟读第五自然段“崭新的奇想”。说说这个奇想与我们刚才观察所得是否相同。

研读证据,探究过程。

过渡: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中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

四、熟读课文,交流感受。

1、学生再次默读全文。

2、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

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1、同步阅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