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设计(大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7:44:40 页码:12
2023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设计(大全19篇)
2023-11-13 07:44:40    小编:ZTFB

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教学而编写的一种书面计划。教案的编写还需要体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辅助工具。这些教案范例展示了不同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巧妙思路和创新点。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篇一

教材第9页例5、练一练,练习二第5~9题。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学会计算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井能应用于实际求出所容物体的重量。

计算圆柱形容器的容积。

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径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径2分米,高3分米。

追问:圆柱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板书:v=sh)

提问:什么是容积?它与物体的体积有什么区别?我们是按什么方法计算容积的?

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的体积计算,知道了容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这节课,就在计算圆柱体积的基础上,学习圆柱的容积计算。(板书课题)

出示例5,读题。提问:这道题求什么?你能计算它的容积吗?请大家仔细看一下题目,解答这道题还要注意些什么?(统一单位或改写体积单位,取近似数)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样求的。同时注意是怎样统一单位和取近似值的。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口答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提问:第(1)题怎样想?求出了容积怎样求第(2)题?为什么?

4.做练习二第9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算式或方程,并让学生说既怎样想的。

课堂作业:练习二第7、8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第5、6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探究活动中,逐步理解一个整体,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l教学重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l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l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自制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练习纸。

l设计意图: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课前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引出分数后,短短的一句“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接着又借助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分数的由来,适时渗透了数学文化思想。使学生的思维开始了“起跑”。

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力求引在核心处,拨在关键处,让学生自主探究、补充概括,借助于课堂这个思维“运动场”,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真正含义。从引导学生“起跑”到“加速”,最后“冲刺”,水道渠成,促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l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引出分数。

2、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提出要求:

二、分数的产生。

1、板书课题。

师:课前我们一起聊到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分数。

师: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表示分数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理解分数的意义。

1.理解一个整体。

(1)、找出各种材料的1/4。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材料,你能分别找到它们的四分之一吗?

师:那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分一分、涂一涂,找出它们的1/4。

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如何找到它们的1/4的。听明白了吗?

(2)、汇报交流。

教师进行规范:

生: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

生:我是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条线段的1/4。

突出整体:

师:这里的1/4是如何得到的呢?

生:我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师:这是他的想法,还有不同想法吗?

生: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师:说得不错。只要把这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进行知识迁移:

生:我是把8个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3)小结:

提问:刚才我们在不同的材料里找到了四分之一,找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或不同的地方。

不同点:材料不同。

跟进:但我们都把这些材料看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

相同点:都是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了这样的一份,得到了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2、理解单位“1”。

(1)深化理解一个整体。

学生自主创作:

师:现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小棒。同桌合作,任选一些小棒,分一分、找一找他们的1/4。开始吧。

交流汇报:

师:你用几根小棒表示1/4?你把几根小棒看作一个整体?你能说说这个1/4的含义吗?(多说几个)。

学生说4根小棒、8根小棒,师:4根小棒、8根小棒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2)揭示单位“1”。

师:说的真好。在数学中,通常把一个整体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可以用1/4来表示。(板书单位1)。

师:如果一个菠萝用三分之一表示,他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呢?——果然如此。

师:如果2个橘子用五分之一来表示,她的单位1,又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已经能很快地找到单位1了。

3.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

(1)、找其他分数。

那就请同学们动手涂一涂,用阴影表示出这个分数,并把这个分数写在下方,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这个分数的含义。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所找到的分数?

生:把4个苹果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2份就是2/4。

(3)比较:

师:在刚才同学们动手涂一涂,写一写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找到了,这几个分数。(课件使用说明:点击课件出现:

师:观察这些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分母都是4。

师:为什么分母都是4呢?

生:因为都是平均分成了4份。

师:把什么平均分成4份?——单位“1”。

师:要是单位“1”平均分成5份,分母是几呢?——5。平均分成6份——分母就是——6。

师:分母其实就是表示——平均分的份数。

师:同学们的观察力可不一般呐。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分子各不相同,都差1。

师:分母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生:取的份数不同。

师:平均分成4份,取这样的一份就是1,两份就是——2,三份就是——3。

师:分子其实就是表示——取的份数。

师:同学们不仅观察能力强,分析、概括能力也很出色。

4.揭示分数的意义。

(1)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我们通过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等方法已经认识了很多的分数。

现在老师再写一个分数5/9,你能说说它的含义吗?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这样的的5份,就是单位1的5/9。

师:已经会用单位1来说了,真好。谁也愿意来试一试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这样的的5份,就是单位1的5/9。

师:说的真好。如果不是平均分成9份,板书5/(),那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很多份,取这样的5份,就是5/()。

师:很多份可以是几份?——2份,3份……。

师: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板书:若干份)。

师:如果取的份数也不是5份了,板书()/(),那么这个分数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若干份,就是()/()。

师:可以取这样的一份,也可以取这样的……几份。

小结:像同学们所理解的,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分数的意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理解分数单位。

师:分数和整数一样,也有计数单位。像这样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叫做分数单位。

1/4,2/4,3/4,4/4的分数单位就是——1/4。

师:5/9的分数单位?

生:1/9。

师:5/99。

生:1/99。

师:()/1000。

生:1/1000。

师:老师都还没说分子呢,你怎么就知道分数单位了?

生:分数单位就是表示一份的数。

师:也就是说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师:那3/4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5/9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

5.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合作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四、练习巩固。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请同学们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1.填一填。

(1)说说3/5的意义。

(2)同意吗?

(3)3/8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点击生活。

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并说说其中分数的意义。

(1)、我校五年级学生约占全校学生的1/6。

(2)、长江约3/5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师:还有几分之几的水体没受污染呢?

师:受污染水体多还是没受污染的水体多?——怎么想的?

师:有什么想说的?——要保护环境。

师:看来同学们很有环保意识。那你希望,长江受污染的水体占长江水体的几分之几呢?

师:大家都有美好的希望,那就让我们拿出实际行动,共同来保护环境。

(3)、姚明的头部高度约占他身高的1/8。

师:我们的身体中还蕴藏着很多分数,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一查资料。

五、总结全课、质疑问难。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掌握有关性质,并能正确地判定数的范围。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活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自然数十进制的计数法多位数的读法。

整数。

小数的意义小数大小的比较。

数小数小数的分类无限小数(循环小数)。

有限小数。

小数的性质。

2、

3、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预表。

4、整数、小数的读法。

5、万、亿做单位记数。

较大的数可用万、亿作单位进行改写不是整万、整亿的数可用小数表示。

如:18000000=1800万。

110600000=1.106亿。

6、近似数表示:(1)四舍五入法(常用)。

(2)进一法(3)去尾法。

二、练一练。

(1)填空。

a.学生练习。

b.反馈:说出正误理由,并讨论如何改正。

(2)判断。

a.学生练习判断。

b.反馈并说明理由。

(3)。

a.一个五位数加上1就变成六位数,这个五位数是,一个五位数减去一就变成四位数,

这个五位数是()。

b.把下列各数从小到大用符号连接起来0.70.7550.760.75。

c.用0、1、2、3、9这十个数字,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写出一个最接近十亿的整数。

d.课本第1-----6题。

三、总结:

四、提高练习。

1、用2、3、4分别去除一个数,正好都能整除,这个数最小是(),把它写成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是()。

2、互质的两个数的积是68,这两个数是()和()或()和()。

3、甲、乙、丙三个小朋友绕操场滚铁环,绕一周甲要3分,乙要6分,丙要9分。3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至少要()分,3人才能同时在出发地点相会。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篇四

数与代数。

课题一:数的分类和读写法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牢固地掌握整数,小数、正负数等概念的意义,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同学能熟练地读、写数,并进行数的.改写。

3、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同学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学会复习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有关数的意义和多位数的读写法,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谈话激趣。

谈话主题:日常生活中的整理话题。

同学联系实际举例,教师和时渗透整理的意义和整理方法。

2、迁移导课。

师:生活中我们很多地方用到了整理,整理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和复习有关数的基础知识。(板书课题)。

二、回忆整理,沟通联系。

1、数的搜集。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数呢?

同学回忆搜集学过的数(随着同学回忆屏幕上显示:整数、小数、自然数、正数、负数……)。

2、分类整理。

师:大家还记得这些数的意义吗?咱们看着大屏幕,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各小组在班上交流,然后独立完成书38页第1题,集体证正。

3、数的读写和改写。

小组探究,一起参与。

同学自身举例,出示多位数,提出问题考考大家。

通过同学之间、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提问、相互质疑、相互争辩、相互评价,完成知识构建。

三、综合练习,加深理解。

填空:(1)在0、8、-15、10、3.15、-3.7、0.43中()是自然数,()是小数,()是整数,()是正数,()是负数。

(2)九亿六千万四百三十写作(),四舍五入到亿位记作()。

(3)二百零七零零四写作()。

(4)53005300读作()。

(5)3.92保存一位小数约是()。

四、总结全课学习情况。

五、作业。

教科书39―40页3、4、5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篇五

教学重点:

能准确描述平移,旋转,轴对称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利用所学知识设计漂亮的图案。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学具花瓣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欣赏奥运会会徽,提问与之相关的常识;上网浏览部分历届奥运会会徽,思考这些图案的设计各有什么特点并交流感受。

二、合作探究、自主探索。

1.引导学生分析花瓣图案是如何由简单图形a经过图形变换得到的,

2.操作演示。

(1)演示四花瓣的作图过程,教师讲授四花瓣图案形成的基本知识;。

(2)学生自主学习具体的操作步骤;注意将语言叙述完整,括号中是几个关键词。

小结:图案的设计可能是一种方法的连续使用,也可能是几种方法的组合使用。

3、合作探究书本37页(2),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演示让学生搞清做图的方法和关键。

三、尝试创作。

2.请用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直线、射线、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圆弧等),为班级“学习专栏”设计一幅题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报头图案3作品互评展示学生所画的图案,就创意和构图进行自评和他评。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篇六

1.理解以“和倍”问题为基础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列方程解答此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应用的数量关系,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找准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果园里有苹果树x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棵数的3/4。梨树有|棵。

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棵。

2、饲养小组养了黑兔a只,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白兔有()只;黑兔和白兔一共有()只。

二、生活引入.

1.老师说: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通过今天知识的学习,你们就能知道了.

2.板书课题:分数除法应用题。

3、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弄清谁是单位”1“,画出线段图.

4、分层指导。

思考:(1)根据我和杨莹的年龄和是42岁这个条件找到它的等量关系吗?

5.学生练习,集体订正,说明思路。

三、尝试练习。

(一)出示例3。

例3.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白兔和黑兔。

各有几只?

1.读题,理解题意弄清谁是单位”1“,画出线段图.

2.小组回答:

(1)根据饲养小组养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这个条件找到它的等量关系吗?

(2)根据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这个条件,可以把谁设为?白兔、黑兔的只数用含。

有的式子怎么表示?

3.学生练习。

4.学生打开书本对答。(65页)。

解:设白兔的只数为只,黑兔的只数是.

白兔只数+黑兔只数=总只数。

答:白兔有15只,黑兔有3只.

4.教师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

18÷(1+)什么意思?

(二)写出下面应用题的等量关系,只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不解答.

1.商店运来苹果和沙果350筐,其中沙果的筐数是苹果的,苹果和沙果各有多少筐?

2.商店运来的苹果比沙果多60筐,其中沙果的筐数是苹果的,苹果和沙果各有多。

少筐?

教师归纳:今天学习的应用题在解答时要根据分率句确定单位”1“,把单位”1“设为.

另一个数就是几分之几.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解答.

四、巩固练习.

(一)变式练习。

(二)对比练习。

1.李明家九月份用水18吨,十月份用的水是九月份的,九月份和十月份一共用水多。

少吨?

(三)选择练习。

果园里苹果树和桃树共350棵,其中苹果的棵数是桃树的,桃树有多少棵?

解:设桃树有棵.

a.b.

c.d.

五、质疑总结.

1.用方程解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2.用算术方法解答时应注意什么?

六、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应用题。

解:设老师的年龄是岁.

老师年龄。

答:老师30岁,杨莹12岁.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篇七

1.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与统计的目的和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合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一、复习导入。

1、通过复习三种统计图,让学生回顾条形、折线、扇形统计的特征。

出示三种统计图,你一眼就能看出什么?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合理选择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初步理解。

出示例2。

引发学生思考。

统计图1要反应六一班阅读各种课外书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用扇形统计图的统计;

统计图3只要统计六一班学生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所以用了条形统计图。

进一步提问: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呢?(结合刚才的分析,巩固理解根据要统计的特点和统计图的特点两者结合来选择。)。

2、分析问题。

学生讨论例2下面的3个问题。

全班汇报交流,并适时的总结。

3、巩固应用。

出示第4页的练一练。

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统计图,并说出分别要统计的内容和统计的特点。再一次的归纳总结出三种统计图的特征。

引导学生回答下面的4个问题。

明确:统计图的选择可以不唯一,选择的关键是要根据我们想了解的内容和统计图各自的特征,作出适当选择,以达到清晰、直观地描述数据的目的。

三、巩固新知。

做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先观察1、2两小题中统计表的内容和特征,再根据数据成下面的两幅统计图。(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观察和辅导)。

根据刚才的统计,分析下面的问题。

四、全课小结。

1、你知道怎样选择统计图吗?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五、布置作业。

做基础训练。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篇八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六年级数学教研组的工作开展将以《浙江小学数学教学建议》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为重点,以学校课题研究为抓手,用课题研究有效地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让课程改革促进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探寻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困惑的路径与方法,争做学习型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点:

(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课程改革的意识。

1、本学期,教研组结合研究课题,有计划地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其他学习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在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浙江小学数学教学建议》的理解和把握。

2、根据本年级的教学特点、重点研究的课题、学生的不同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把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把专题学习与问题探讨相结合、把学术交流与教学反思相结合,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扎实教学研究,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1、加强本年级年级的教学研究力度,宣传课改新理念,把课改的精神落实自身,提六年级组数学教师教师的课改意识与课改热情。

2、进行教师备课改革的研究,落实教师集体备课。常规调研时将备课检查、教学反思作为一个重点,及时沟通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研究教材、落实课堂实效的情况。优化教学活动流程:研在课前:教案的设计、编写作业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尖子生能吃饱,将培优工作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探在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在“探”,不能让优秀学生代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每个学生的多种能力都得到发展。辅在馈中:学生对学习知识掌握如何,要通过课堂学习活动,课后练习,单元独立作业,期中(终)考试等反馈,教师要注重反馈,并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活动进行查漏补缺,称之为辅在馈中。思在课堂:力克泛泛而谈,要剖析实例,用事例评析。传在网上:力求精、重在鉴。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讲究数量。及时总结和交流课堂教学的经验。

3、在理论学习、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改实践,让教师在文本理论、个人观点与教改实践的对话中进一步激活思想,认真撰写教育随笔及教学反思。开展“老教材新思路”备课活动,以此来促进教师新理念的内化,教学新行为的改善。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三)、落实课题研究。

(四)、抓实常规,提高教学水平。

1、严格规范数学教学常规。认真制定各年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学生。配合教导处每月对教师业务常规情况以检查与反馈。

2、加强培优辅差工作。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早一点打算、多一点行动、少一点埋怨、早一点落实转化措施、多一点关心体贴。要花大力气来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3、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备课、上课。规范教师的业务行为,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4、认真组织好教研课,磨好课。形成教师课堂教学风格。

5、全力以赴,备战调考。

究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探寻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困惑的路径与方法,争做学习型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周次。

时间。

内容。

主讲人员。

主持。

1

3.1~3.7。

教师到校,学生报名注册。

2

3.8~3.14。

讨论制定教研计划,落实集体备课安排。

3

3.15~3.21。

集体备课活动: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4

3.22~3.28。

讲座(叶茂)。

5

3.29~4.4。

集体备课:数与代数。

6

4.5~4.11。

讲座(蓝建波)。

7

4.12~4.18。

陈奕善上研讨课评课议课。

集体备课活动(柳良芬)。

8

4.19~4.25。

智慧课堂展示系列活动(集团活动):

钢笔字比赛、说题比赛。

9

4.26~5.2。

吴春英研讨课,评课议课讲座(吴李珍)。

10。

5.3~5.9。

期中质量监测分析(备课组)集体备课。

11。

5.10~5.16。

柳良芬上研讨课讲座(胡少华柳良芬)。

12。

5.17~5.23。

吴李珍上研讨课,集体备课活动。

13。

5.24~5.30。

课堂教学诊断活动(二),“奥数”竞赛。

14。

5.31~6.6。

讲座(陈奕善,吴春英)。

15。

6.7~6.13。

期末复习研讨。

16。

6.14~6.20。

教研组资料收集。

17。

6.21~6.27。

教学资料归库、建档。

18。

6.28~7.4。

期末教学常规检查、评优活动。

19。

7.5~7.10。

教研组长年度工作评估考核。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篇九

1、巩固通过观察数的特征,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培养简算意识。

2、能迅速地根据题目的具体数据特征和符号特征,准确地、灵活合理地进行小数乘法简便运算。

3、通过计算、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灵活运用计算策略进行简便运算,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课前游戏:谁是我的好朋友?

(意图:通过游戏提高对乘法简算特殊积的关注,为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练习作好准备。)刚才同学们说的数都有意图与我的数凑整,今天我们进一步来练习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出示课题: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一、提供数据编题复习。

1、出示一组特殊数据,选择其中的一些数进行自由编题,要求:根据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定律编出不同类型的题,越多越好。

课件出示:2.5、12.5、0.4、19.9、80、6.7、1.02、3.3。

生自由编题,师巡视找出不同类型的简便运算题并做一定指导。

2、反馈所编算式(板书),提问:你是依据乘法的什么运算定律编题的?

2.5×80×0.4。

2.5×12.5×80。

12.5×6.7+12.5×3.3。

2.5×4.4。

12.5×1.02。

80×19.9。

随机复习三种运算定律及公式(板书)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依据: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还有不同情况的简便运算吗?一一反馈板书。

刚才我发现还有很多同学编的题目很好,请你与同桌进行交流分享。

3、解题后小结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解题方法:

(1)、审题:看清题目有什么特征,是否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

(2)、转化:合理地把一个因数分成两个数的积、和或差;

(3)、运算:正确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4)、检查:解题方法和结果是否正确。

观察数字特征和式题结构特征,以正确判断是否能运用运算定律。通过计算,回顾了小数简便运算都是观察数的特征,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凑整,通过口算使计算简便。

二、魔术变身加深理解。

1、在学生所编原始简便运算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改编,老师改编、指生改编,指生反馈。随机讲解达成目标。(板书)。

2.5×80×0.4。

2.5×12.5×802.5×12.5×0.32。

1.25×67+12.5×3.3。

2.5×4.42.5×4×1.12.5×(4+0.4)。

12.5×1.0212.5×5.612.5×20.1。

80×19.9。

2、解题过程中随机小结:

(1)我们要找出能凑整的'数时,要根据它不同的“藏”法,采用不同方法把它“找”出来。

(2)在不同的情况下“拆”的方法也会不同,但无论怎么拆都不能改变式子的大小。不同的拆法可能会用不同的定律进行计算,往往解决一道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从观察中思考,选用优化的解题策略不但正确率高,而且能为我们节约许多时间。

(3)利用积因变化规律进行变形,出现了相同因数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在不同的情况下,要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技巧把数进行凑整,使计算简便,但是万变不离其中,方法始终一样是利用简便运算的定律。

三、灵活运用提高能力。

1、我来当当小医生(典型错误情况)学生现场做题中来。

2、灵活运用大比拼(练习纸)。

(一)第一回合。(只需写出关键步骤)。

(1)3.5×13×2(2)125×8.8。

(3)2.8×3.7+2.8×6.3(4)(2.5-0.25)×4。

(5)7.3×0.99(6)4.5×10.2。

(7)7.8×99+7.8(8)2.5-2.5×0.6。

(9)6.8×0.41+0.59×3.4×2(10)0.25×1.25×32。

(意图:综合练习,检测学生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熟练性和灵活性。)。

(二)第二回合。(提高题)。

3、解决问题。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和自己比你哪方面有了提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篇十

1、进一步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一般规律。

2、进一步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一般规律。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铺垫。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复习。

出示复习题(见幻灯)。

问:解答这道题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列方程解?

2、揭示课题。

解答分数应用题,要先确定单位“1”,再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然后列式。这节课就继续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学习分数应用题。

1、教学例2。

(1)学生读题,找条件和问题。

(2)找关键句,说数量关系。

(3)学生画线段图。

(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5)小结: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

2、教学试一试。

(1)学生读题,找条件和问题。

(2)找关键句,说数量关系。

(3)学生画线段图。

(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小结。

问: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认为解答分数应用题该怎么去思考?

1、做练习十第6题。

2、做“练一练”

3、做练习十第9题。

问:列方程解是怎样想的?

练习使7、8、10。

课后感受。

例2比较简单,从学生的掌握情况来看,“试一试”稍有一些难度。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试一试”的分析上。的确通过画线段图的分析,学生对此类题目有了一定的解题思路。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篇十一

 教科书第105页-------106页,例3。练习二十三第7,8题。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环形,理解和掌握计算环形面积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逻辑思维及动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对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掌握环形的解答方法,会计算有关环形的应用题。

掌握环形的解答方法,会计算有关环形的应用题。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动手操作,直观演示。

1,引导学生画环形,剪环形,认识环形的特征,加深理解。

先画一个大圆,在大圆内再画一个同心圆,动手剪下小圆。

2,观察:剩余部分是什么图形?

3,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认为这个图形的面积应该和谁的面积有关?

4,我们把像这样形状的图形叫环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图形,圆环。

板书课题。

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都在哪见过环形?

介绍几种剪环形简便,快捷的方法。

2,进一步加强学生环形特征的认识,深化概念。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来提问,并让学生回答所问的问题。

提问:环形中的大圆和小圆是什么关系?

学生:动脑思考后回答自己想了解环形的其他有关知识。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回答: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讲述:(1)这种方法行吗?能求出环形面积吗?

(2)现在就利用这种方法,算一算你们刚才自己剪出的'环形的面积。

(3)想一想,你们都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师:我也剪了一个圆环,你们愿意帮助我计算出这个圆环的面积吗?

出示例题,规范解题过程。

图:

提问:你们有多少人用的是这种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谁愿意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方法2:

提问:谁知道他是根据什么做的?

教师:看来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求出环形的面积,你愿意选择哪种方法?与同伴相互交流。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练习。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进行实际测量计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篇十二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1529+=18。

①15-9=18-9=。

39+=1449+=17。

②14-9=17-9=。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抽取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抽取问题的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1、猜一猜。

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2、实验活动。

一次摸出2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有可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一次摸3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一定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3、发现规律。

启发:摸出球的个数与颜色种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不难发现: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做一做。

1、第1题。

独立思考,判断正误。

同学交流,说明理由。

2、第2题。

说一说至少取几个,你怎么知道呢?

如果取4个,能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1、3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家庭作业》第21练习。

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篇十四

1、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信息。

2、使学生能根据绘制出的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所反映的一些简单事实,能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与判断,进一步认识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一、基础训练,引入新知。

1、复习旧知。

提问:在简单的统计里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其中条形统计图和。

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2、引入新课。

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议一议。

出示例1的扇形统计图。问:这个统计图上都有什么特点?

出示讨论提纲:

(1)圆代表();

(2)扇形代表();

(3)扇形的大小反映();

(4)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晰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2、算一算。

出示信息: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

你能用计算器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吗?请算出,并填入中。

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

比一比。(练一练)。

我国的国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和世界比一比,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进行国情教育。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练习一第1题。

提问:每个统计图里的圆表示什么?各个扇形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对两个统计图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再交流。

2、练习一第2题。

引导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并估计各扇形区域与花生米果盘区域的大小关系,用百分数表示各部分。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扇形统计图有了哪些认识?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4、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3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篇十五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篇十六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57页。

三、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公园里举行花卉展,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电脑演示。

教学过程说明:结合教材,精心创设“公园花卉展”的真实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进入新课的教学。

二探究新知。

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到什么?

学生汇报:苗圃里有3种颜色的花;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等。电脑出示10、20、30。

1、整十数加整十数。

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1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2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3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板书:10+20。

谁还有不同的算式?板书20+10。

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每组的几个同学讨论讨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1数的方法:10、20、30。

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5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起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6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汇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

2、整十数减整十数。电脑演示。

工人叔叔说:布置花坛还需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小朋友们,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还有多少盆紫花?

原来有30盆紫花,工人叔叔搬走了10盆,想一想,要算还有多少盆紫花,怎样列算式?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说明:借助苗圃有许多鲜花的场景图,描述工人叔叔运送鲜花的情节,让学生进入情境,并从中发现“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还有多少盆紫花”等计算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还可以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爱可以……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巩固练习。

小猫花花要去钓鱼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钓鱼?听说花花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钓鱼,猫妈妈可不放心了,电脑演示“花花,钓鱼的路上会遇到很多难题,你和小朋友们能解决吗?”“能!”“好!我要出几道题考考你们。”

电脑演示:

2、口算:

3+2=4+5=6-4=。

注意:若有学生把右图的算式列为4+3=7,教师应让学生讲清道理。

电脑演示:这么多难题都没有难住你们,看来,你们已经掌握了今天的知识。希望你们能钓到许多许多的鱼!不过,你们可要牢牢的记住,只有得数等于40的路,才是回家的路!

花花拿着鱼竿和水桶来到了小河边,一条大鱼游了过来。谁能帮花花算出鱼身上的得数,谁就能钓出这条鱼。

电脑演示:

不知不觉,太阳就快落山了,让我们和花花一起赶紧回家吧!哪条路才是回家的路呢?花花正在犯愁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妈妈的话,得数是40的路就是回家的路。请同学们算一算,哪些式子的得数是40?学生活动。

0+40。

20+30。

40+30。

10+30。

教学过程说明:运用多媒体把“小猫花花”的动画故事呈现给学生,展示了小猫花花出发、钓鱼、回家的连续场景,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提高计算能力。

四评价体验。

你学到什么?

反思:

运用多媒体把“小猫花花”的动画故事呈现给学生,展示了小猫花花出发、钓鱼、回家的连续场景,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提高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篇十七

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教学反思《有趣的平衡》是本册书上设计的三个主题鲜明的综合应用活动这一,其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本课就是学生在掌握了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上,在上课之前教师就要求学生每四人小组合作制作实验用具,学生自己动手,找一小段粗细均匀的长木条,在木条上打孔(均匀),找出中点,然后拴绳子待用。课中,提出小组合作要求和活动步骤,使整个活动规范有序。然后通过学生填入表格中的数据,直观分析得出结论:左边的刻度数乘棋子数=右边的刻度数乘棋子数,并强调每个环节的一些重点要求,使学生理解后再操作,取得好的效果。这节课之所以成功,有以下几点:

1、功夫体现在课外,本节课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课,课前学生的准备非常重要,本节课准备比较充分。

2、课中探究,教师没有包办代替,而是提出活动要求后,适时给予指导。

本节课也有不足:就是没有很好地运用反比例知识进行扩展。同时教学中,我也发现少数学生不认真,缺少与同学合作意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有难度。

[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篇十八

教学目标: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弄清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是从基本题扩展而来的,抓住关键提高学生的辩别能力。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过程:

指导学习例题。

基本复习。

谁能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提出简单的用分烽解的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水彩画是蜡笔画的几分之几?50/80;蜡笔画是水彩画的几分之几?80/50)。

稍复杂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根据上面已知条件,教师提出“蜡笔画比水彩画多几分之几”谁会列式并算出结果?(学生列式教师板书(80-50)÷50=3/5)如果提出“水彩画比蜡笔画少几分之几”又该怎样列式?结果又是多少?学生列式教师板书(80-50)÷80=3/8)。

提问:解答以上问题列式的关键是什么?关键弄清哪个量是哪个量、哪个量比哪个量多(少)几分之几。“是”和“比”后面的量就看作单位“1”的量做除数,前面的量则做被除数。

稍有变化的复习题:根据上面总结的解题关键,我们来讨论下面两个问题。(教材111页的两道小题,可一一出示后让学生列式解答。)。

总结解答方法:

找准题中单位“1”的量。

看单位“1”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单位“1”的量是已知就用乘法解答,否则可用方程解)。

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几分之几的量。

完成教材111页例4的“想一想”:

教师强调说明解题方法一样。因为这里的分数与百分数都是表示两个数的相除关系,实质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如最前面的基本题中最后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3.巩固练习。

只列式说得数。

完成教材113页的“做一做”。

小军看一本240页的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4。

1)240×1/5求的是()。

2)240×(1/4-1/5)求的是()。

3)240×(1/4+1/5)求的是()。

4)240×(1-1/4-1/5)求的是()。

解答下面各题。

光明学校的男生数占全校学生的33%,比女生少170人,女生有多少人?

(此二题可供班级中优等生解答,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可做教材练习二十八第一题。)。

4.全课总结(略)。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篇十九

教学内容:

教材有关成数的内容。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认识成数、解答有关成数实际问题的过程。

1、了解成数的含义,会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2、对成数问题有好奇心,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成数与分数、百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解决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商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折扣,你知道农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什么吗?

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成数的相关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也就是百分之十。二成呢?三成五呢?(学生交流)。

2、除了农业上,你还在其它地方见过成数吗?举例说说。

(工业生产、在旅游业等说出实例)。

3、成数与折扣相比,你发现了什么?

4、教材第9页例2。

学生交流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老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生。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对于学生的解法不强求统一,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课堂练习。

第9页做一做。

四、课末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

2、某水泥厂5月份销售水泥875吨,比4月份减少二成。4月份水泥销售量是多少吨?

板书设计:

成数。

几成就是百分之几十。

二成就是20%三成五就是3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